春節傳統習俗被日漸淡忘 傳統文化呼喚時代情懷

2016年02月03日15:28  來源:渤海早報
 
原標題:春節傳統習俗被日漸淡忘 傳統文化呼喚時代情懷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關於春節的習俗多種多樣。臘月二十三之所以被稱為小年,是因為從傳統來看,春節的不少習俗是從這一天陸續開始的,而年味兒也正是從一個個習俗中散發出來。如今,春節還是年復一年的過,可是一些傳統習俗卻被日漸淡忘,正如一些老者感嘆的那樣,“吃住越來越好,過年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少了什麼呢?就是小時候的熱鬧勁兒。”

  老北塘人回憶兒時花會

  每到春節前的這個時候,漢沽市民李德奇總忘不了和兒孫念叨自己年輕時看花會的興奮,今年60歲的他是土生土長的漢沽人,“漢沽距離北塘很近,我小時候,北塘的花會遠近聞名,不光是過年,平時過節的時候也有花會,但春節最隆重,一進臘月就開始練,年三十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

  李德奇所說的花會是極具濃郁鄉土特色的北塘花會,北塘有句俗話“九井八廟二十四道會”,說的是:北塘有九口井,八座廟宇,每逢佳節有24道花會的盛大演出。這佳節中屬春節最重要,花會規模也最隆重,“北塘地區主要是漁業,在我小時候,每年一入冬船一上岸,花會練習也就開始了。離春節越近練得越勤,白天晚上都練,鼓聲不絕於耳,過年的熱情早早就給提起來了。”

  回想起小時候的熱鬧,再看看當下的安靜,“能整出動靜和花樣的活動少了,過年不能光是吃喝,還得有點熱鬧的文化活動才有意思。”因為地域所限和父親的影響,李德奇35歲的兒子李陽對花會並不陌生,“規模可能和父親那時候沒法比,現在春節期間還能看到一兩場表演。”說起花會的盛況,李德奇滿臉興奮,兒子則興趣索然,“也就是看個熱鬧,一群人在一起跳啊扭啊,不知道裡面有啥含義。”

  “北塘地區是漁業文化,花會表演中的舞步和配樂都與平時的海上活動有關聯,如果不了解北塘當地的歷史文化,確實不利於欣賞。”新區民俗學家李學韓說。對於不少老北塘人說的過年少了熱鬧勁兒,他表示,“節日的熱鬧勁兒往往是通過一些傳統民俗活動烘托出來的,活動少了,熱鬧自然也就打折扣了。”

  記者了解到,作為新區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動——北塘花會,是重大節日的主角,尤其是春節期間更是分外隆重,“北塘花會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成熟演員老化,新的一代還在成長中,此外,要使這項活動深入市民當中,相應的文化普及也是很必要的,比如關於花會各項活動的來歷以及寓意,可以借助媒體引導市民了解。”

  團聚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臘月二十三,家住山東平度的王阿姨接到了女兒王萍打來的電話,“媽,今年春節我可能回不去了,節后再找個時間回吧。我往我爸的銀行卡裡打了點錢,快過年了,你們置辦點年貨,想吃啥就買啥,別舍不得。”

  這已經是第三次接到女兒春節不回家的電話了,“別的數字我記不准,這個絕對沒錯,因為年年都盼著女兒能回來。”王阿姨說。王萍在開發區的一家大型外企上班,上班第一年因為要攻關一個大項目,主管動員大家加個班,將休息時間錯后一下,考慮到剛參加工作需要好好表現,王萍選擇了加班。第二年春節為了犒勞自己,王萍和幾個大學同學出去旅游了一趟。“今年為啥沒回來我也不問了,晚點回就晚點回吧。”王阿姨語氣中有失望也有期待。

  在新區打拼的大連人黃志強也選擇了春節留在異鄉,2007年大學畢業的他跟隨導師的一個項目來到了新區,從事軟件開發,一直到2014年辭職自己創業,“自己干才知道創業有多麼操心,事無巨細,哪一點想不到都不行。”黃志強選擇的創業項目是為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提供服務設施,“萬事開頭難,春節加加班,年后好好干,爭取拿下幾個城市的大機場,我掙得多父母也高興啊。”

  有人說,春節就是一次約會,一次“在一起”的約會,只是約會的對象不是情人,是親人。哪怕是見一面,坐在一起吃一頓飯,望眼欲穿盼子歸的父母也會心滿意足,在他們心中,盼子歸的分量遠遠重於“盼子貴”,家人團聚是春節的永恆主題,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哪怕票難買,哪怕路難走,歷經千辛萬苦,跨越半個中國也要回家,圖的就是家人團聚的那一刻。

  有人抱怨說年味兒淡了,身在異鄉遠離家人,思念縈繞心頭,縱然是物質上的富足也驅不散心頭的空虛,獨樂不是樂,隻有家人團聚才會體會到幸福,年味兒才會在心頭四溢。

  傳統節日需注入時代情懷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一些國外文化也開始被國人熟識,其中不乏一些洋節。情人節送玫瑰、愚人節搞怪、母親節送鮮花、感恩節化妝游行、聖誕節裝點聖誕樹等等,如今這些洋節不僅在一些青少年當中耳熟能詳,越來越多的70后、60后、50后也開始參與其中。

  今年48歲的王曉竺近幾年開始注意上洋節,“我對孩子要求很嚴,可能是太怕我了吧,在我印象中他極少和我親近。一些洋節比較注意情感溝通,比如母親節向媽媽獻鮮花,聖誕節互相選購禮物,挺不錯的,既有親子互動也有感恩,還融洽了家庭關系。”

  “我覺得一些洋節挺好的,互動性很強,去年我們公司在感恩節的時候舉辦了一次化妝舞會,玩的同時還能增進同事之間的關系。”在塘沽上班的白領譚女士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情傾訴和家庭成員之間交流帶來的幸福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互動性強的節日自然就引起市民的關注,這也是洋節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天津社會科學院首席專家、研究員潘允康說。

  濱海新區民間文化學者李學韓表示,中國很多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文化內涵,比如注重團圓、注重飲食等,這其中就折射出家庭和睦、追求健康等精神理念,“節日中的理念是需要通過慶祝儀式來彰顯的,可惜的是,隨著時間推移,許多傳統的過節形式淡出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風俗民俗活動也在消失,帶來的結果就是很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也開始被遺忘。”

  “其實,從一些資料的記載上看,過去我們傳統節日的隆重不遜色於現在的‘洋節’,春節舞龍舞獅、元宵節賞燈、端午節龍舟賽,有看點也有參與。現在過年過節就是買買買,沒有什麼好玩的活動,時間長了自然就失去新鮮感了。既輕鬆又有互動性的‘洋節’不但好玩還有趣,這個特點完全可以借鑒到我們的傳統節日中,從形式上來說,傳統的東西也要是與時俱進的,要給市民提供參與環節。”李學韓說。

  潘允康也表示,在不少年輕人心目中,過節代表著吃不同的食品,其中的文化內涵卻不得而知,“從教育層面上說沒有相應的專題文化知識普及,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傳統文化活動的參與,讓他們感受到參與的快樂,難怪在他們的印象中過年就是收壓歲錢。所以,不斷挖掘、恢復和重塑傳統節日裡互動性強的風俗習俗,對重返春節盛景十分必要。”(王英)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