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沙塵暴為啥又來了?專家:沙塵暴不能消滅,土地沙化可防可治

2023年04月12日16: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4月11日早晨,北京國貿地區出現沙塵天氣。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  (歐陽易佳、王天樂)近日,我國發生一次大范圍沙塵天氣,局地出現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多省市居民生活受到沙塵天氣影響。有網友表示:“前些年沙塵暴天氣已經很少見了,為何現在又出現了?”

有專家對人民網表示,近年來,我國沙塵天氣的頻次有所減少,但它從未消失,未來也會長期存在。冷空氣和大風影響范圍垂直方向在千米以上高空,20米、30米高的防護林可阻擋部分地表的粗沙,但遠不能擋住被大風帶上高空的粉砂和黏粒。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監測顯示,近20年,我國春季(3-5月)沙塵天氣總體上呈現次數減少、強度減弱的趨勢,已由上世紀60年代年均20.9次減少到近10年年均8.4次,沙塵日數平均每10年減少1.63天。現階段,我國仍處在沙塵天氣偏少的背景下,但沙塵頻次受到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的直接影響,會呈現出一定的年際變化特征,例如2017年和2022年沙塵暴次數均為1次,2021年沙塵暴次數為4次。

針對此次沙塵天氣的形成原因,專家表示,發生沙塵天氣的主要成因有:一是我國冷空氣活動仍處在活躍期,蒙古氣旋和地面冷鋒產生的風力較大,為沙塵天氣發生提供了動力條件﹔二是前期氣溫回升較快,不穩定的空氣狀態為起沙提供了熱力條件﹔三是前期蒙古國和我國沙塵源區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裸露,不利於抑制沙塵天氣發生。

據介紹,沙塵來源不只是來自遠方,沙塵暴所到之處,地面的塵土都會被裹挾。例如,我國北方大面積的農田、草場,在三四月份未返青之前皆為沙塵客觀存在的塵源。

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盧琦對人民網表示,沙塵暴不能消滅,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土地沙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的治理是減少沙塵暴頻率和危害的有效手段,我國的荒漠化防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40多年來,三北工程主攻防沙治沙,通過草方格固流沙,喬灌草鉗流沙,封沙育林、人工造林種草等舉措扼流沙,一片片綠色匯聚成一條綿延萬裡的“綠色長城”,阻強風、擋狂沙,讓數千萬畝沙地變為良田、果園和牧場,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區域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發揮出日益顯著的生態效益。

(責編:喬業瓊、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