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食 蛟龙畏------古代传说里的神奇植物:古苦楝

2016-01-08 09:23 阅读(?)评论(0)

    去年看到说,北礼士路新华印刷总厂内,有北京仅有的两棵古苦楝之一,这几天有空了天也好了我便去找,原以为,得费一番周折,没成想,在门口一问保安,原来就在进大门传达室旁边。

    季节已经是深冬了,古苦楝不仅叶子早已落光,连那干瘪的小果子都没了踪影,只有一根根乱铁丝一样黑黑的树干,衬着被大风刮蓝的天默默地在风中肃立。

    先百度一下这楝树大致的情况。

    楝树(拉丁学名:Melia azedarach L.),别称: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等,为楝属落叶乔木,可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花期4-5月。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种子黑色数粒,果期10-12月。木材轻软,易加工,供制家具、农具等用,花、叶、种子和根皮均可入药,又是行道树、观赏树和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均有分布。

    既是这么常见的树,为什么全北京只有两棵?原来楝树寿命较短,一般3040年即进入衰老期,所以超过百年的古楝树便很少见。当然,说是少见,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时有发现,据报道山东河南均有树围34米的古苦楝,而在广东韶关仁化高冈寨的一棵古苦楝,胸围竟将近7米,需要四个人才能合抱。

楝树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从战国秦汉时期古籍就有记载,最著名的便是《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虽然一般把“练实”解释为竹米,但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就是“楝实”。其他如《山海经》:“其叶如楝”,郭璞注:“楝,木名,子如脂,头白而粘,可浣衣也”。《淮南子·时则训》:“七月官库,其树楝”,高诱注:“楝实,凤凰所食”。《说文》:“楝,木也”。南北朝唐宋以后,关于楝树的记载便更多更详细了,主要内容除了上面说的楝树的果实是凤凰的食物外,另一个流传甚广的主题就是端午节把楝树叶插在粽子上祭奠屈原。南朝的吴均在《续齐谐记》里就讲了这么一个神神怪怪的故事: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欧回碰到一个自称是屈原的人说,谢谢你们年年祭奠我,但以前投的粽子都被蛟龙吃了,以后再要祭奠的话,你们把楝树叶插在粽子上,再用五彩丝线绑起来,因为蛟龙怕这两样东西。从此以后,粽子上就有楝树叶和彩线了。古籍里还有一个有关楝树的题材是“花信风”,宋代孙宗鉴在其《东皋杂录》里记载:“江南自春至夏有二十四风信,梅花最先,楝花最后。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再然后,因为楝树几乎全身都可入药,因此历代的医药学古籍也都有记载,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更是在著名的《本草纲目》里做了详细记述。还有在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里也有关于楝树的故事: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又过通天河时,因为忘了帮驮他们的神龟问寿命,被神龟甩进河里,上岸后晒经书,便是晒在石头和楝树上的。除此之外,历代还有很多关于楝树的诗词歌赋,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了古代典籍,楝树在民间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记忆,在很多地方,家里生了孩子(尤其是生女儿)就种楝树(因此还被称为“女儿树”),孩子长大便可以用来做家具或嫁妆,有地方是专门用来做婚床,但也有地方是不能用楝木做床,叫做“身不入楝,头不顶桑”。再如江浙一带有“前樟后楝”之说,但也有地方却说“前不有桑,后不有楝”,不一而足。其他关于楝树的民谚和民谣还有很多,比如“三年楝,好造殿”、“荔支好食不生子,苦楝无甘坠折枝”(这是广东的)、 “苦楝树下歇夏,滩簧班里听戏”、“秋来扫楝叶,收好布仓廪;新谷变陈谷,虫鼠不沾边。”、楝花开,碾转扑筛筛(辗转是北方一种用新麦子做的吃食)。最有意思的是一首山东周边的儿歌“小豆炸,咯咯嘣,俺走姥娘家过一冬,姥娘疼俺,妗子瞅俺,妗子妗子您甭瞅,楝子开花俺就走,骑着马,架着鹰,到家学给俺娘听,俺娘骂你个养汉精,据说是农村小姑子编出来骂嫂子的。

除了中国,楝树在别的国家也被人喜爱,据说千年之前的印度曾发生严重虫害,许多植物都被吃光,唯独楝树安然无恙,从此楝树被誉为“神树”。古代日本著名作家清少纳言也写过赞美楝树的文章。

好了,说了这么多,还是看树吧。





这棵古苦楝所在的原新华印刷总厂,按北京市的发展规划,现在已经改建成新的文化产业区,但愿以后能更好地保护好古苦楝。另外,全北京不是只有两棵古苦楝吗?还不知另一棵在哪儿,我还得继续找。再然后,开春以后拍一下“二十四花信风”里最后一番的楝花和蛟龙害怕的楝叶,秋后再拍一下传说里凤凰吃的楝实,现在光秃秃的干树枝实在不太好看。

最后附上我所搜到的有关楝树的古籍记载,以作参考。

 

《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成玄英疏:“练实,竹实也。”

《山海经》:“其叶如楝”,郭璞(东晋)注:“楝,木名,子如脂,头白而粘,可浣衣也”。

《淮南子·时则训》(西汉·刘安):“七月官库,其树楝”,高诱(东汉)注:“楝实,凤凰所食”。

《说文》(东汉·许慎):“楝,木也”。

《风俗通》(东汉·应劭):“獬豸食其叶”。

《别录》(南朝·陶弘景):“俗人五月五日取楝叶佩之,云辟恶也”。

《续齐谐记》(南朝·吴均):“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楚人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见祭,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南朝·宗懔):“蛟龙畏楝,故端午节以楝叶包粽,投江中祭屈原”;“屈原以夏至日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又以獬豸食楝,将以信其志”;“二十四番花信风            ”。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以楝子于平地耕熟作垄种之,其长甚疾,五年后可作大椽”。

《尔雅翼》(宋·罗愿):“楝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尖,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芬香满庭,其实如小铃,至熟则黄,俗谓之苦楝子,亦曰金铃子,可以练,故名楝。……然则古以楝实应七月之气。《管子》‘五位之土种楝’又‘凤皇非梧桐不栖,非楝实不食’”;“七月其木楝,楝实凤皇所食,今雒城旁有树,楝实秋熟”;“楝叶可以练物,故谓之楝,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民并断竹为简粽,楝叶插头,缠五丝缕,投江中以为避水厄。士女或楝叶插头,五丝缠臂谓长命缕。”

《东皋杂录》(宋·孙宗鉴):“江南自春至夏有二十四风信,梅花最先,楝花最后。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集解】《别录》曰∶楝实生荆山山谷。弘景曰∶处处有之。俗人五月五日取叶佩之,云辟恶也。恭曰∶此有雌雄两种∶雄者无子,根赤有毒,服之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有子,根白微毒。入药当用雌者。颂曰∶楝实以蜀川者为佳。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芬香满庭。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之。根采无时。时珍曰∶楝长甚速,三、五年即可作椽。其子正如圆枣,以川中者为良。王祯《农书》言 食其实。应劭《风俗通》言獬豸食其叶。宗懔《岁时记》言蛟龙畏楝,故端午以叶包粽,投江中祭屈原”。

《花镜》(清·陈淏之):“楝树有两种:青皮楝坚韧可为器具,其皮肉俱青色;火楝性质轻脆,其皮肉皆红。树高一、二丈,叶密如槐而尖,夏开红花紫色,一蓓数朵,芳香满庭,实如小铃,生青熟黄,又名金铃子,鸟雀专喜食之,故有凤凰非楝实不食之语”;“江南自春至夏,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实熟鸟不食者,俗名苦楝子也。木有雌雄,雄者根赤无子”。


    (2016年5月22日补记:等了几个月,终于等到苦楝树开花的季节,又去补拍了长了叶子、开了花的古苦楝树,发出来,答谢喜欢并期待它们的同好

    满树葱翠的古苦楝树

    虽然细小但却蓬蓬勃勃的古苦楝花



    不仅有花有叶甚至还有果实,开始我很奇怪,花才刚刚开,怎么就有果实了?后来才意识到,这果实还是去年的果实一直在树上挂着没落,冬天我拍这树时都没注意到。再来几张竖幅的



                                    谢谢!到此为止了




  最后修改于 2016-05-22 09:1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