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针学习之穴位篇——天牖穴 5 6748 收藏

岐黄针学习之穴位篇——天牖穴

      王叶青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岐黄针是陈教授数十年精心耕耘于针灸临床科研一线,矢志于还原古典针灸“穴精而效宏”的临床效应,深研《灵枢经》并深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博采众长,而发明创制的全新针刺针具。岐黄针疗法亦由此应运而生。该疗法以传统经络辨病为基础,以《灵枢经》五刺法为基本操作手法,选穴精而少,临床疗效迅速而稳定,易于掌握而倍受针灸同行的青睐和盛赞!陈教授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得岐黄针疗法已拥有了一系列疗效确切的疾病谱和对应治疗方案。所以我们初学岐黄针疗法时,基本可以按图索骥,较轻松入门。然而随着学习运用的深入,加上陈教授引经据典的理论熏陶,慢慢的开始“知其然,欲知其所以然”,逐步走上“学经典,做临床”之路。今收集和整理部分理论知识和个人临床应用体会,与大家分享。

天牖穴,我在应用岐黄针之前,不怕大家笑话,仅对这个穴位名字有点印象,甚至连“牖”字都不记得怎么写。有幸在陈教授诊室临诊时,发现陈教授治疗颈痛、眩晕、耳疾、目疾的病人时很喜欢在病人患侧或双侧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后沿处进针操作,而且治疗后病人常有非常惊喜的反馈“哇 我眼睛看东西清亮了很多”、“太神奇了,我的脖子可以转动了”、“咦 我的耳朵好像没之前那么响了”......我因为无知而羞于启齿请教陈教授用的是什么穴位,马上先在手机搜索和在诊室墙上的挂图上找,然后再请教了陈教授才焕然明白他用的穴位就是“天牖穴”。后来在独立临诊时,每每遇到类似情况,我也尝试着应用“天牖穴”,也时不时有非常好的反馈,而现在“天牖穴”成了我治疗头颈五官疾病最常用的穴位。

天牖穴(Tiānyǒu TE16)别名天听穴,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周围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天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第二颈椎横突的体表投影位置与天牖穴位置相近

天即天空,天部也,阳气也喻上为天,牖即窗户,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人体以头为天,牖,交窗也,其位于墙壁称为牖,位于屋顶称之为窗,故“天牖”与“天窗”意思相同,为人体上行于头部的窗户,可开通耳目窐塞之气[1]。

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关于天牖穴的主治功效,《灵枢•寒热病》提到“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千金方》中记载天牖、昆仑、风门、关元、主风眩头痛。《备急千金要方》载“天牖、曲渎,主暴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针灸大成·手少阳三焦经》曰:“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手少阳三焦经又称“耳脉”,从膻中上系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与耳紧密联系,而天牖可开通耳目窐塞之气,如人身上部之窗牖,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之功,故可治“暴聋”,为耳聋的经验穴[2]。

综上所述,天牖穴补阳化湿,清头明目,通经活络有清三焦郁热,祛经络湿邪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天牖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经过肩、颈、头、耳及面部等,刺激天牖穴,其通过循经感传现象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项强、落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等疾病。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又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灵枢·刺节真邪》提及:“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终始》记载“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诸如此类的古典针灸原则和疗效,正是岐黄针疗法在陈教授引领下,循“辨经(筋)”、“选穴”“论刺法”三步曲、倡“轻”和“快”两要点、求“针到病减或病除”一目标,不断在实践和验证着。

《类经图翼》曰: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而岐黄针疗法中,天牖穴只针不灸。具体操作:患者侧卧或俯卧位,颈部肌肉放松,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左手食指或中指掐定穴位,右手持0.5*40岐黄针,针尖距离皮肤0.5-1.0cm处,针头斜面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行,飞针进针法快速破皮进针,后根据治疗需要将针徐徐深进至肌肉层,或深之至骨,行合谷刺或输刺,手法操作完毕,病人一般有较明显的酸胀感(即使没有酸胀感)则出针,用干棉签或棉球按压针孔约20秒以防出血。

我最近一次使用天牖穴,是在这个国庆放假前的9.30日,我科有个护士,由于长期在针灸门诊工作,辅助针刺电针、艾灸等治疗,常常低头弯腰工作;当天忙完快下班时,跟我说已经头晕1天了,明显昏沉感,自觉行走偏向一侧,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无力或麻木,因为门诊太忙只能硬撑着,给病人做治疗节奏得比平时慢几拍,诊脉后我考虑颈性头晕,随即予岐黄针针刺双侧天牖穴,具体操作如上,并于颈肩局部留岐黄罐8分钟,治疗后她第一反应就是“哇塞 我不但头不晕了,而且我眼睛看东西都清亮很多呀,好像近视眼又做了一次飞秒手术一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岐黄针的学习亦无捷径,“粗守形”,从观摩、进针手法等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朝一日,期待我们能“上守神”,弘扬针灸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鹏举. 《黄帝内经》“寒热”病辨疑[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5): 587-589.

[2] 刘银萍, 苗晋玲. 针灸加推拿治疗突发性耳聋 60 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07, 15(12): 58-59


王叶青  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地点:周一、三、四、五下午及周一、二、三、四上午(农林下路19号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农林门诊中医针灸诊室26

       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共和门诊部中医针灸诊室1


Cases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5

商品

Comments(0)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