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一民:楝亭藏书述略

 昵称40044036 2023-05-07 发布于上海

清代,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涌现出不少满族藏书家。诸如纳兰性德、揆叙、曹寅、昌龄、永瑆、毓本、震钧、盛昱等,其中以曹寅的楝亭藏书最负盛名。

文章图片1

曹寅藏书印鉴

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别号楝亭。他是一位具有汉族血统的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其父曹玺初掌江宁织造时,尝于暑内筑一亭构,旁植楝树,故名“楝亭”。曹玺令曹寅居此读书,以后又送他到宫中做康熙皇帝的伴读。由此,曹寅养成了“一意嗜书”的习惯。清初,满族人尚武,射猎之风尤盛。曹寅亦能“间骑快马,拓弓弦作霹雳声。”但他更主张“读书射猎,自无两妨”其友韩菼称他“乃诚善读书者,其取之博,盖七略、四部、十二库,无不窥也。”[1]

曹寅好读书,亦好藏书。“楝亭”既是他的读书处,也是他的藏书室。这些藏书大多是在曹玺去世以后,由他袭任江宁织造之职期间搜集的。当时曹寅受康熙皇帝的指使,结交了大量的汉族士子,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在他所结交的汉族士子当中,不乏藏弆之家,如徐乾学、朱彝尊、宋牧仲、王士祯等,都是些聚书成癖之人,曹寅经常向他们借钞藏书。《楝亭词钞》有一阕[古倾杯]词,题为《钞书》。其中有“笑万卷空摊,一编未竟,颍秃埋何处,知无足付儿子。待掩帙,蕉叶微酣,浇酬十指,烛跋漏下,颓然睡矣。”反映了他“归卧书堆内”目耕肘书的情形。他借钞最多的要数朱彝尊的“曝书亭”藏书。据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载:“楝亭掌织造盐政十余年,竭力以事铅椠,又交于朱竹垞,曝书亭藏书,楝亭皆钞有副本。以予所见,如《石刻铺叙》、《宋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寰宇记》、《春秋经传阙疑》、《三朝北盟会编》、《后汉书年表》、《崇祯长编》诸书,皆钞本;《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愧文集》诸书,皆宋椠本。”由此可知,楝亭藏书多数来原于曝书亭。曹寅亦将自己的藏书借给朱彝尊钞录,以李报桃,互通有无。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明嘉靖、万历间,是书尚有刊本,在南京国子监,见黄佐《南廱志》中。然所存版止七百五十七面,则亦已阙佚不全,访之三十年未得,后从曹寅处借录归之,始复传于世。”对于曹、朱二人的交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作过生动的描绘:“绿树芳秾小草齐,楝花亭下一尊携。金凤亭长(朱彝尊之号)来游日,宋椠传钞满竹西。”曹寅和朱彝尊以藏书为纽带,结成了莫逆之交,传为文坛上的佳话。

文章图片2

曹寅藏宋刻本《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书影

经过十五年间的努力,曹寅“藏弆古本逾万卷”,[2]辑入“辽海丛书”中的《楝亭书目》,所著录的藏书就有三千二百八十七种,分三十六大类,其中宋元本甚多,而钞本尤多。其藏书之富,引起了当时一些文人学者的瞩目。如吴之騄:“我闻楝亭下,嘉树影婆娑。书卷拥百城,尚友自吟哦。”(无题)王概诗:“楝乃水部手自栽,亭亦早岁摊书构”,“唐渲宋椠任标举,陆海潘江半臣仆。”(《题张见阳〈楝亭夜话图〉》)姜宸英诗:“多收典籍罗芸馆,尽结心思绕楝亭。”(《赠曹工部》)徐乾学诗:“萧闲少公事,万卷拥广厦。斋阁比篷壶,高吟复潇洒。”(《赠曹子清》)徐秉义诗:“日日公余惟雒诵,缥囊缃帙充梁栋。”(《跋〈楝亭图〉卷一》)曹寅对自己的藏书更是倍加珍惜,每到夏季,他都要把书取出来进行通风曝晒,以防潮湿和霉烂。《楝亭诗钞》卷二《和芷园消夏十首》中有《曝书》一诗:

十五年间万卷藏,中年方觉曝书忙。

遥怜挥汗缤翻处,时有微风送书香。

康熙四十四年,曹寅奉康熙皇帝的喻旨刊刻《全唐诗》,在扬州天宁寺设立了“全唐诗局”。他利用主持诗局之便,将自己和他人所藏的一些孤本、善本书刊刻出来,使之流传于世。《全唐诗》九百卷,以清内府所藏的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全唐诗稿》为底本,再旁采其它唐人诗集编辑而成,其中不乏曹寅的藏书。据陆陇其《三鱼堂日记》载,早在康熙二十年,曹玺任织造时,就购得毛子晋的汲古阁版《五唐人诗》。又据徐用锡《圭美堂集》云,曹寅后从徐乾学处购得数十家唐诗。从现存的《楝亭书目》看,曹寅收藏了不少唐诗总集、别集、选本、注本。这些书籍为校刊《全唐诗》,当提供了不少资料。唐人诗集之多,形成了曹寅藏书的一大特色。可能康熙皇帝了解此情,故命曹寅承担诗局之任,实际上是为了利用他的藏书。清人马玉堂《续论书目绝句》中有“子清诗局本书巢”的诗句,即指明了“全唐诗局”是以楝亭藏书为基础的。

文章图片3

曹寅藏明刻本《两淮盐制》书影

在较刊《全唐诗》过程中,曹寅对自己藏书中还缺少的唐人诗集,则遣人到其它藏书家中访觅,一经发现,即借来“添入校对”。近人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八,著录了“清曹楝亭家藏影写宋刊本”《分门篡类唐歌诗》一书,就是他访觅借抄得来的。此书为宋人赵孟奎辑,原有一百卷,今存十一卷。卷内有曹寅题跋:“是书曾藏虞山钱宗伯家,首卷子晋借抄,得脱绛云之炬,真灵光矣。甲申修《全唐诗》,从斧季借阅,增入人诗甚多,观者不可以为刍草而轻之。寅。”这则书跋,《楝亭集》未有刊载,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史事稽年》亦未收录。但它对研究曹寅藏书和《全唐诗》的编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跋介绍了《唐歌诗》的流传和利用情况,它原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钱谦益的藏物,钱有藏书处曰绛云楼。顺治七年庚寅,绛云楼不幸毁于火,其藏宋元精刻皆成劫灰。由于《唐歌诗》当时被另一藏书家毛子晋借去抄录,方逃脱这场厄运。曹寅即从毛子晋的儿子毛斧季处借得。《唐歌诗》收有许多为胡氏《唐音统签》、季氏《全唐诗稿》等书籍所不载的作家和作品,曹寅将其增入到《全唐诗》中,使之内容更加充实。所以曹寅视《唐歌诗》为珍本,特将它影写出来,收为己藏。又有朱彝尊收藏的《监戒录》》,为后蜀何光远撰。因书中收有唐人诗,朱彝尊打算转赠曹寅,曹寅不愿夺人所爱,“复影录一本奉还”。[3]扬州诗局从中“采入《全唐诗》数十篇”。[4]

《全唐诗》书成后,曹寅“复念诗之醇疵,一本乎韵,韵之乖合,原于六书。”[5]于是他汇刻了宋人编辑的音韵书,取名为《楝亭五种》,内收《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大宋重修广韵》五卷、《集韵》十卷、《类编》十五卷、《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在每种书的卷末,都印有:“楝亭藏本,丙戍九月重刻于扬州使院”的长方图记。同时,他又刊刻了《楝亭十二种》,有《法书考》八卷、《琴史》六卷、《钓矶立谈》一卷、《新编录鬼簿》二卷、《梅苑》十卷、《禁扁》五卷、《砚笺》四卷、《墨经》一卷、《都城纪盛》一卷、《颐堂先生糖霜谱》一卷、《声画集》八卷、《分门篡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二十二卷,“皆宋元人之遗制”。十二种书的内封,右上刻“楝亭藏本”,左下刻“扬州诗局重刻”,书后有牌记:“楝亭藏本,丙戍九月重刻与扬州使院。”此外,曹寅还单本刻行了《隶辨》、《毛诗要义》等书,均为楝亭自藏 。曹寅将这些“世不经睹”的自藏书刊刻出来,目的是发潜阐幽,以广其传,沾逮来学,使藏书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文章图片4

曹寅藏南宋临安府陈氏刻本《皇荂曲》书影

曹寅去世后不久,曹家因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被抄家籍没,楝亭藏书亦散落到各处。据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云:“乾隆己丑五月二十三日······夏间从内城买书数十部,每部有'楝亭曹印’,其上又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记’。”昌龄是曹寅的外甥,由此可知,曹家藏书最先归昌龄。据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十七《朱少河杂着稿本跋》:楝亭曹氏、长白敷槎氏藏书散出,多为“椒花吟舫”藏主朱竹君所得。晚清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如杨绍和的“海源阁”、张金吾的“爱日精庐”、瞿镛的“铁琴铜剑楼”、潘租荫的“滂喜斋”、顾广沂的“思适斋”、丁丙的“善本书室”等均收藏过钤有楝亭藏印的书籍。笔者翻检过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见其著录楝亭旧藏,如宋刊本《新刊名臣琬琰之集》、影写宋刊本《醉翁琴趣外编》等书共有二十五种,它们分别为民国时期的傅增湘、震在廷、周叔弢、景朴生等人收藏,这些藏书家都把楝亭藏本视为善本。乾隆时期著名藏书家孙星衍尝收得曹氏旧藏《玉琴斋词》一书,特作书跋云:“梅村作序,淡心手迹,楝亭弆藏,此本可称三绝。赏鉴家当于花香茗碗阅之,如对古人矣。”可见藏书家们对楝亭藏本的珍惜。曹寅藏本也有不少为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收藏,还有流传到国外的。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着录卷内钤有“楝亭曹氏藏书”印记的书籍共有十五种,其中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有明万历间刻本《六书故》三十二卷,《通释》一卷、明天启间刻本《西儒耳目资》不分卷等。收藏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另有明万历闵斋伋刻三经评注套印本《孟子》与明万历曾宜等刻本《隆平集》,另有宋刻本《毛诗要义》二十卷收藏在日本天理图书馆。在这些书中,均钤有“楝亭曹氏藏书”印记。

文章图片5

曹寅藏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书影

曹寅藏书、抄书、刻书,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努力。他以此读书治学,深得古人之窔奥,发为诗词、剧曲、文章,成为满洲八旗的著名文学家。他的孙子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少年时曾在江宁织造署内生活过,从而得窥祖父得藏书。《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谈到了藏书和读书之事。宝钗对黛玉说: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兄弟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

这一番话说的是薛家的事,也是贾家的事,实际上是作者将儿时偷窥祖父藏书的趣事作为素材写进了书里。《红楼梦》包含知识甚广,涉及到各个学科,这与作者阅读面有关,也与楝亭藏书有关。鉴于此,曹寅的藏书值得研究。

注释:
[1]施瑮:《隋村先生遗集》卷一
[2]韩菼:《有怀堂文稿》卷六《织造曹使君寿序》
[3]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卷四六《重雕定本鉴戒录》中曹寅手跋
[4]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卷四六《重雕定本鉴戒录》中查嗣瑮手跋
[5]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使四《合刻集韵类编序》
文章图片6
该文曾发表于《文献》1990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