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十二德目故事之【悌】——孔融讓梨

兒童節十二德目故事之【悌】——孔融讓梨

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東漢文學家孔融小時候的故事。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是泰山都尉孔宙的兒子。孔融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孔融出身詩書禮儀之家,他和他的兄弟們一樣,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和儒家文化的熏陶。在家庭中,孔融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因此受到了長輩和哥哥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小小年紀,孔融就懂得了孝悌仁義的真意。有一次,孔融的哥哥問他,什麼是仁?孔融回答:「仁者,愛人,就像我們玩蹴鞠時,我摔到了,哥哥趕緊扶起我,放棄了搶球,這就是哥哥的仁」。哥哥聽了很是欣慰。

有一天,家裡吃梨,哥哥們讓孔融先挑,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在一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父親暗暗高興孩子的懂事,就故意問他:「這麼多梨,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平時總是哥哥們照顧我,我年級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要學習哥哥們,來照顧弟弟,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此時此刻,一股暖流在孔家每個人的心頭流淌。和諧的家庭中的人每時每刻都沐浴在愛的光輝之中,這種愛使得他們禮敬謙和,舍利取義。這可以在另一個更加出名的歷史事件中得到明證:

在東漢末年「黨錮之禍」中,忠臣張儉受到奸黨的迫害,逃亡中投奔孔融的哥哥孔褒。當時孔褒不在家,孔融就收留了張儉。後來,張儉藏匿於孔家的事情洩露,張儉逃走,奸黨把孔融一家抓了起來,但不知究竟是誰做主收留張儉,結果兄弟二人爭著承擔罪責,孔融說:「是我做的主,要殺就殺我」!哥哥孔褒說:「張儉認識我,他其實是來找我的。不關孔融事,殺我吧」!孔融的母親也站了出來說:「我是他們的母親,家人犯事,應該追究長者。我應當受死」!這便是歷史上感人肺腑的「一門爭死」。

上慈下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教育,已經融入到孔家每個人的血脈之中。所以當他們共同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對於親人的愛才能超越了個人的生死與利益,每個人都一片赤誠地為對方考慮,用生命譜寫了仁者愛人的輝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