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植物科普 > 观赏园艺
鹿角蕨
2006-9-28  

 鹿角蕨

      

 

鹿角蕨


Platycerium bifurcatum

又名麋角蕨、蝙蝠、鹿角羊齿。

水龙骨科

鹿角蕨属

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少数分布在南美洲。


基孢叶顶端裂缺,十分别致逗人,形似梅花鹿角,若将其巾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篮式吊盆中,点缀居室的艺术壁面、视听空间、摆放艺术隔断、花格阳台或悬吊门廊、玻璃屋,会增添自然景趣和几分神秘色彩。

鹿角蕨有大而特别的羊齿叶即蕨叶。叶先端分开成叉角状的裂片。其叶有两种,一是着生于基部,不会产生孢子的称为营养叶或不育叶,二是着生于上层,能产生孢子的孢子叶,又称能育叶。


鹿角蕨属常见的种类有:

南美鹿角蕨(P.alcicorne)原产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株高和株幅均为85cm,分裂的营养球叶状至肾状,长15cm~40cm,中绿或深绿色,然后神色,革质;孢子叶灰绿色,长60cm,直立,分裂2~3回。


美洲鹿角蕨(P.andinum)又叫安第斯鹿角蕨。原产秘鲁、玻利维亚。孢子叶表面密披细毛。呈白色状,叶长达3cm,十分壮观。


安哥拉鹿角蕨(P,angolense)又名非洲鹿角蕨。原产热带非洲的乌干达、扎伊尔、尼日利亚。孢子大,形似象耳;营养叶呈扇形,有淡紫色脉纹,孢子叶宽楔状,又像波状鸡冠。


鹿角蕨(P.bifurcatum)原产新几内亚爪哇至澳大利亚东部。株高90cm,株幅80cm。营养叶圆形至心脏形或肾形,长12cm~45cm,中绿至深绿色,然后褐色,直立,上部边缘全为波状或浅裂。孢子叶灰绿色,长90cm,直立,伸展或下垂,分裂成2~3回,呈带状,细裂片表面密生细毛,叶背着生孢子囊群。其栽培品种有荷兰(Netherlands)、圣选戈(San Diego)、罗伯特(Robert)和齐森享尼(Ziesenhenne)等。


冠状鹿角蕨(P.coronarium)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全株淡绿色,营养叶盾状,长、宽各为50cm,孢子叶下垂,长达4m。


象耳鹿角蕨(P.elephantotis)原产亚洲。株高90cm,株幅80cm。营养叶直立,圆形至长圆形,中缘或深绿色,然后褐色,长90cm;孢子叶下垂,楔状,淡灰绿色,长75cm,沿叶边缘着生孢子囊。  肾叶鹿角蕨(P.ellisii)原产马达加斯加。营养叶肾状,孢子叶直立生长,灰绿色,长50cm。


大鹿角蕨(P.grande)原产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株高1.8m,株幅1.2m,属大型附生蕨,营养叶青铜色或绿色,高1m,圆形至心脏形或肾形,向上边缘具深的裂片,像纸,伸展或俯卧,扁平至分枝,形似“王冠”。孢子叶灰绿色,高1.8m,下垂,楔形,革质,分叉或带状细裂片。20年生母株才能产生孢子。


硬叶鹿角蕨(P.hillii)原产澳大利亚西北部、新几内亚。株高70cm,株幅60cm。营养叶圆形,深绿色,长40cm,向上裂片边缘浅裂,并扁平俯卧至分枝。孢子叶革质,淡灰绿色,直立或弓形,宽楔形,不规则分叉或掌状上部裂片,高75cm~80cm。 


马达加斯加鹿角蕨(P.madagascariense)原产马达加斯加。株型小,非常富有装饰性。营养叶拱起深褶,有明显淡蓝色脉纹,形似峰巢,基部叶圆形,有一个小的革质,亮绿色、楔状的孢子叶。


四裂二叉鹿角蕨(P.guadridichotomum)原产马达加斯加西部附生植株,具有像鸟巢一样,不规则长圆形的废叶,营养叶圆形,直立,边缘波状或条裂;正常的孢子叶下垂而整齐,分裂呈带状,背面覆盖淡黄色星状毛,孢子囊着生于第一和第三裂片之间。


三角叶鹿角蕨(P.stemaria)原产非洲西部和马达加斯加。营养叶凸出和伸长成裂片;孢子叶淡灰绿色,长45cm,厚革质,具突出的肋,常分为2回,主分叉扩展较宽,有1个弯缺,背面复盖密集的白色毡毛。 


华丽鹿角蕨(P.superbum)原产澳大利亚西部。植株非常大,株高2m,株幅1.5m。营养叶像一个王冠,灰色或灰绿色,高1.6m,上部边缘具有深的裂片,分叉扁平展开。孢子叶淡友绿色,长2m、伸展乏下垂,可分叉成5裂,通常为妞曲呈细裂片。


沃尔切鹿角蕨(P.wallichii)原产缅甸、印度。属装饰性观赏蕨。营养叶最初圆形和杯状,然后向上浅裂。孢子叶宽阔,几回细长的分叉裂片,革质,密生黄绿色细绒毛。


女皇鹿角蕨(P.wilhelminae-reginae)原产新几内亚北部。具有一个大约冠状营养叶,长1.5m,向上生长,裂片决裂,孢子叶下垂,灰绿色,长2m。


重裂鹿角蕨(P.willinckii)原产爪哇。营养叶深绿色。孢子叶被满银色短柔毛,又称银叶鹿角蕨,开始直立,后向下生长,长70cm,非常窄,深裂呈长带状。



养护:

鹿角蕨常附生于树干分枝上、树皮干裂处或生长于浅薄的腐叶土和石块上。

喜温暖阴湿的自然环境,冬季温度不低于5℃,有些品种短时间能耐0℃~-5℃低温。生长适温3~10月为16℃~21℃,10月至翌年3月为10℃~15℃。

栽培环境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室外栽培时需遮阴设施,避免阳光直射,以散射光为好。冬季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需室内或日光温室栽培。

鹿角蕨的管理比较简单,夏季生长旺期需多浇水,可将整个栽培容器浸泡水中10~15分钟,再取出沥干。并经常喷水,保持栽培环境有较高的空气湿度,更接近于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营养叶和孢子叶的生长发育。室外养护,需遮荫或吊放树荫下,避免烈日暴晒,造成叶片黄化、灼伤,影响鹿角蕨的观赏价值。为了增加蕨叶的美丽,可于生长期,每旬喷施稀释饼水或于叶面喷洒速效性稀释尿素,保持叶片嫩绿、肥厚,并促使于株的萌发。

每年在成型鹿角蕨的盆、篮中,补充腐叶土和苔藓,以利新孢子叶的生长发育。当鹿角蕨的营养叶生长过密时,结合分株繁殖加以调整,这样有利于新孢子体的萌发。

冬季当室外气温低于10℃时,必须放室内养护,如室温低于5℃,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此时应少浇水,鹿角蕨在稍干燥环境下才能安全越冬。

鹿角蕨在冬季温度低、湿度大时,易感染真菌或细菌性病害,发生腐烂病,应适当提高室温,剪除腐烂部分,减少浇水和喷水,保持稍干燥的环境。有时会有叶斑病危害孢子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们液喷洒防治。

通风差时,有介壳虫和粉虱危害孢子叶和营养叶,少量时可捕捉或若虫盛孵期喷施40%速果乳油1500倍液或20%菌杀乳油2000倍液。



 

繁殖:鹿角蕨常用分株和孢子繁殖。

①分株,全年均可进行,以6~7月最为适宜,成活率高,生长恢复快。

具体方法是:预先准备好盆钵,常用特制的木制或铁制篮架,有盆壁上加工孔径为5cm,带孔的瓦盆、塑料盆,有蛇木板或枯木树叉等。然后用新鲜棕榈皮,将盆壁和篮架空隙填好,不宜过厚,以利排水和营养叶的生长发育。

篮架中放进消毒过的腐叶土、泥炭土和培养土等量的混合土。同时,选择生长健壮的鹿角蕨母株,用利刀沿盾状营养叶的底部向四周轻轻切开,带上吸根栽进盆、篮中,并盖上苔藓保湿。如贴植于枯木或板面,需用细铁丝或棕绳绑扎,放半阴处养护,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当营养叶中长出新的孢子叶后才能松绑。


②孢子繁殖,选用泥炭和砖屑经高温消毒后,装进播种浅盆中,压平。

从孢子叶上收集成熟孢子,均匀撒入盆内,从盆底浸水后,盆口盖上玻璃,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播种盆置放在室温21℃~25℃的环境下,一般播后到孢子体长出新叶需60~70天。所以,在孢子体发育过程中,喷水的水质必须清洁,喷水压力要适当,以免盆土表面受到污染和冲刷,影响孢子发芽和生长发育。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已用组织培养法批量繁殖鹿角蕨新品种。


应用  鹿角蕨是观赏蕨中叶形最奇特的一种,别致逗人,在欧美十分流行。是室内立体绿化的好材料,若将鹿角蕨贴生于古老朽木或装饰于吊盆中,点缀书房、客室和窗台,独有情趣。


 




 热点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