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赤胸鸫

鸫科鸫属的鸟类
赤胸鸫(学名:Turdus chrysolaus)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2-24厘米。整个头、颈和喉暗橄榄褐色或灰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胸和两胁橙红色,腹以下白色。下嘴黄色,脚橙黄色具黄色眼圈。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色,脚黄色。 [1]
赤胸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以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茂密的阔叶林或松桦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城镇附近的果园和树丛中活动和觅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亦成群。多在林下地上觅食,有时也静静地站在高的树上注视着四周,当地面出现猎物后才飞下捕食。夏季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秋冬季节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库页岛、日本,越冬于韩国、琉球群岛、菲律宾等地。在中国见于河北东北部、山东、江苏沙卫山岛、福建、广东、海南岛和台湾。
(概述图参考来源: [2]
中文名
赤胸鸫
拉丁学名
Turdus chrysolaus
别    名
红腹鸫日本褐色鸫赤腹鸫
动物界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赤胸鸫
亚    种
2个 [1]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1831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外文名
Brown-headed Thrush

动物学史

播报
编辑
Temminc习体巴k(1831)曾将赤胸鸫作为一独立种Turdus ch市赠rysolaus发表,Yamashina(1929)又发表了桨再一新亚种库页岛亚种(Turdus chrysolaus orii),从而使赤胸鸫分为2亚种。Demerit’evand Gladkov(1954)和郑作新(1976,1987)认为赤胸鸫和白腹鸫Turdus pallidus)、白眉鸫垫举恋(Turdus obscurus)两种外形相似,在东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繁殖区又是相互替代,因而将上述3种和1亚种均合并为白腹鸫(Turdus pallidus)的4个亚种。Vaufie(1959)、Ripley(1964)、Waiters(1980)、De Schauensee(1984)和Howard and Moore(1980踏凶照,1991)均将白腹鸫(Turdus p颈雅背姜allidu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赤胸鸫(Turdus chrysolaus)作为3个独立种。郑作新(1994)、戒煮煮郑作新等(1995)亦支持将它们分别作为独立种。《中国鸟类志》认为,上述三种之间差异明显,它们不仅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区重叠,而且在中国东北繁殖区也重叠,傅桐生等(1984)、赵正阶等(1985)均在繁殖期见到白腹鸫(Turdus pallidus)龙背酷和白眉鸫(Turdus obscurus),两种同时在长白山繁殖而又无中间类型出现,因而表明它们已完全处于生殖隔离,因此认为将上述3种分别作为独立种是恰当的。 [1]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雄鸟整个上体橄榄褐色,头部较灰,眼先、颊和耳羽黑色,两翅和尾暗褐色。颏污白色,喉灰黑色,胸和两胁深橙红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尾下覆羽缀有褐色斑点。覆腿羽灰褐色,翼羽和翅下覆羽淡灰色。 [1]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体色较淡,颏、喉白色具褐色纵纹。 [1]
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色,脚黄色。 [1]
大小量度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68-73克
200-240毫米
19-21毫米
117-124毫米
80-93毫米
30-33毫米
雌性
64-69克
-
-
114-125毫米
81-83毫米
- [1]

近种区别

播报
编辑
相似种白眉鸫Eyebrowed Thrush)有显著的白色眉纹,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1]
白眉鸫
赤胸鸫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习性:赤胸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以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茂密的阔叶林或松桦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城镇附近的果园和树丛中活动和觅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亦成群。多在林下地上觅食,有时也静静地站在高的树上注视着四周,当地面出现猎物后才飞下捕食。 [1]
迁徙:赤胸鸫在中国主要为旅鸟冬候鸟。每年4-5月和9-10月迁经于中国东部地区,在中国南部沿海省区以及台湾省、海南岛和菲律宾等地越冬。 [1]
食性:夏季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秋冬季节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 [1]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存在(繁殖):韩国、朝鲜。 [3]
存在(居住地):中国(河北东北部、山东、江苏沙卫山岛、福建、广东、海南岛和台湾)、日本、琉球群岛、韩国、菲律宾、俄罗斯(库页岛)。 [1] [3]
赤胸鸫分布图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幼树或小的针叶树和灌木上。巢呈碗状,距地高1.5-6米、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松针和泥土等构成。每窝产卵3-4枚。卵淡灰绿色或灰褐色,或多或少被有锈褐色和紫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6-31毫米×20-22毫米。 [1]

亚种分化

播报
编辑
关于赤胸鸫的亚种分化存在争议。biolib和itis均显示无亚种,而《世界鸟类手册》和《中国鸟类志》仍然赤胸鸫将分为2亚种,即指名亚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和库页岛亚种(Turdus chrysolaus orii);前者繁殖于萨哈林岛、日本北海道,迁徙期间经过中国河北东北部、山东、江苏沙卫山岛,越冬于中国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台湾和菲德宾。后者繁殖于库页岛,越冬于日本和琉球群岛。 [4-6]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3]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种群数量估计数包括:大约50-1,000只迁徙个体和大约50-1,000只越冬个体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约有1,000-10,000只迁徙者和1,000-10,000只越冬者;在日本约有10,000-100,000对繁殖对,约有1,000-10,000只迁徙个体和约50-10,000只越冬个体,在俄罗斯有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1,000-10,000只迁徙个体(Brazil,2009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