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niè]
汉语汉字
齧,拼音:niè ,注音:ㄋㄧㄝˋ,释义:1. 同“”。2. 啃、咬。3. 侵蚀。4. 缺口。5. 姓。
齧,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齿,从㓞(刻),表咬啮之意,㓞(qià)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齧”。异体作“”,另加义符口。俗作“啮”,从齿从口会意。如今规范化,以简体“啮”为正体,“齧”只作偏旁。 [1]
中文名
拼    音
niè 
五    笔
DHVB
仓    颉
QHYMU
外文名
bite, gnaw;wear down, erode
注    音
ㄋㄧㄝˋ
结    构
上下结构
词    性
动词、名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法
简体部首
齿
总笔画
21
部外笔画
6

基本信息

播报
编辑
词条:齧
拼音:niè
注音:ㄋㄧㄝˋ
基本字义:同“啮”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
词性:动词、名词
简体部首:齿
总笔画:21
部外笔画:6
笔顺:一一一丨フノ丨一丨一ノ丶ノ丶一ノ丶ノ丶フ丨
笔顺编码:111253212134341343452
简体字:𫜩
异体字:𫜩、啮、囓、𠲼、𠼜、𡾐、𩖁、𪘅、𪘖、𪘎、𪙓、𪗘
五笔86:DHVB
五笔98:DHVB
郑码:CIYI
统一码:9F67
四 角:57772
仓颉:QHYMU

基本字义

播报
编辑
榆柜辣樱煮● 齧
拼音:niè,注音:ㄋㄧㄝˋ
〈动词〉
1. 同“啮”。蔡东藩《宋史演义》:“玠闻金兵大至,民腊邀恐部下骇愕,遂召齐遥她汗将士,勉以忠义,并齧臂出血,与众设誓。”
2. 啃,咬。《汉书 · 卷五十四 · 蘇建传》:“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唐·杜甫 《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
3. 侵蚀。《战国策 ·腊故钻妹 魏策二》:“昔王季历葬於楚山之尾,灓(luán)水齧其墓。”宋 · 陆游 《秋日出游戏作诗二首之二酷影翻》:“薄云韬日未成雨,野水齧沙争赴溪。”
〈白剃名词〉
4. 缺口。《淮南子 · 人间》:“夫墙之坏也於隙,剑之折必有齧。”
5. 姓。如唐尧时代寻棕有贤人齧缺。 [2]

详细字义

播报
编辑
● 齧
拼音:niè,注音:ㄋㄧㄝˋ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从齿,从㓞(刻),表咬啮之意,㓞(qià)也兼表声。本义:啃,咬。
(2)同本义。
齧,噬也。—— 《说文· 齿部》
齧,噬也。《释名》曰:“鸟曰啄,兽曰齧。”——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齿部》
啮,俗齧字。—— 《正字通· 口部》
蚁子齧大树,焉知气力微。——唐 · 拾得《诗》之四一
侍食于长者……毋齧骨;毋反鱼肉。—— 《礼记· 曲礼上》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唐 · 杜甫 《哀江头
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汉书·卷五四·蘇建传》
玠闻金兵大至,恐部下骇愕,遂召齐将士,勉以忠义,并齧臂出血,与众设誓。——蔡东藩宋史演义
门有金兽齧环,洞然明朗。—— 《太平广记》卷三十四引《传奇》
不想民间苎根齧完,草根掘尽。—— 《花月痕》第四九回
东郭有狗嘊嘊(áiái),旦暮欲齧我,猳而不使也。—— 《管子· 戒》
(3)侵蚀,逐渐侵害使之毁坏。
黄河西来忽东决,张秋旧堤先受齧。—— 明· 李东阳《送平江伯陈公总督修河兼柬刘都宪时雍》
断碑题字,古苔横齧。—— 清· 纳兰性德《忆秦娥· 龙潭口》
薄云韬日未成雨,野水齧沙争赴溪。——宋·陆游《秋日出游戏作诗二首之二》
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灓(luán)水齧其墓。——《战国策·魏策二》 按:灓水,指渗漏入地下的水流。
万道奔注,水石相齧。—— 清· 王士禛《游摄山记》
〈名词〉
(4)缺口,物体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隙。
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必有齧。——《淮南子· 人间》 高诱注:“齧,缺也。”
过桥,遇女墙齧可登者,登之。—— 清· 龚自珍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5)姓。
齧,姓。《庄子》有齧缺。—— 《广韵· 屑韵》
齧,齧缺,尧时贤人,学于王𢚋(miào)。见《庄子》。—— 《万姓统谱· 屑韵》
(6)草名,蓬草的一种。
齧,雕蓬(diāo péng);荐,黍蓬。—— 《尔雅·释草》 郭璞注:“别蓬种类。”
(7)野菜名,苦堇(jǐn),亦即堇葵
齧,苦堇。—— 《尔雅·释草》 郭璞注:“今堇葵也。叶似柳,子如米汋(zhuó),食之滑。” [3]

康熙字典解释

播报
编辑
亥集下】【齿部】 齧 ·康熙笔画:21 ·部外笔画:6
《唐韵》五结切《集韵》《韵会》倪结切《正韵》鱼列切,音臬。《说文》噬也。《礼·曲礼》毋齧骨。
又地名。《史记·河渠书》齧桑浮兮淮泗满。《注》齧桑,地名。
齧齿,鸟名。《尔雅·释鸟》齧齿,艾。
又兽名。齧铁。见《神异经》。
又虫名。齧桑。《尔雅·释虫》蠰,齧桑。《疏》蠰,一名齧桑。江东呼为齧发。
又草名。《尔雅·释草》齧,苦堇。《注》苦堇,今堇葵也。《又》齧,雕蓬。《疏》蓬蒿也。草之不理者也。
又姓。《庄子·齐物论》齧缺问於王倪 [4]

说文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二】【齿部】 齧 五结切
噬也。从齿,㓞声。
清代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噬也。《口部》曰:“噬,啗也。”《释名》曰:“鸟曰啄,兽曰齧。”齧,(yà)也。所临则秃齾也。从齿,㓞声。五结切。十五部。 [5]

相关词组

播报
编辑
齧齿
拼音:niè chǐ
释义:
  1. 1.
    咬牙切齿。表示极其愤恨。语本《南史·韦叡传》:“初, 胡景略 与前军 赵祖悦 同军交恶,志相陷害, 景略 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共 胡嵩 啮齿,仗剑来杀 费仲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其啮齿受玷,由力不敌,非节之不固也。”
  2. 2.
    咬。《佛说灌顶经》卷二:“昔有比丘名 般若提婆 ,诵习经法,中诸寒冷,遂为虫所啮齿。
齧血沁骨
拼音:niè xuè qìn gǔ
释义:形容极端诚信。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齧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齧臂”。
齧折
拼音:niè shé
释义:咬断。《後汉书·刘盆子传》:“盆子最幼,後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茂谓曰:‘善藏符。’盆子即齧折弃之,复还依侠卿。”
齧岸
拼音:niè àn
释义:谓水流侵蚀河岸。《金史·河渠志》:“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洄,齧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
齧肥
拼音:niè féi
释义:吃肥美的肉。唐 ·刘禹锡《因论 · 叹牛》:“我之沽是,屈指计其直可以持醪而齧肥,饴子而衣妻。”
齧指
拼音:niè zhǐ
释义:1. 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赵王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孙光宪《浣溪沙》词:“齧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明·李东阳《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徐世勣﹞又忍弃其流涕齧指之言,以成武氏之祸。”
2. 表示思念深切。宋·岑象求《吉凶影响录》:“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齧指。’孔子曰:‘曾参之精感万里。’ ”
齧骨
拼音:niè gǔ
释义:嚼骨头。《礼记· 曲礼上》:“毋齧骨,毋反鱼肉。”孔颖达疏:“毋齧骨者,一则有声,二则嫌主人食不足,以骨致饱……三则齧之口脣可憎,故不齧也。”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夫犬羊齧骨,犹嫌鲠喉。”
齧食
拼音:niè shí
释义:侵蚀。宋 · 苏洵《木假山记》:“而其激射齧食之馀,或髣佛於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
齧蚀
拼音:niè shí
释义:侵蚀,亏缺。 清·唐孙华 《石鼓歌》:“藓斑啮蚀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齧噬
拼音:niè shì
释义:咬食。汉·王充《论衡·商虫》:“彊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齧噬。”
齧缺
拼音:niè quē
释义:1. 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绝侧羸文,齧缺卷銋,而称以顷襄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 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齧缺,齧缺之师曰王倪。”北周·庾信《奉报穷秋寄隐士》诗:“王倪逢齧缺,桀溺耦长沮。”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 九流绪论上》:“高似孙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齧缺之类。”
3. 借指隐士。南唐·陈陶《锺陵道中作》诗:“曾逢齧缺话东海,长忆萧家青玉床。”
齧杀
拼音:nièshā
释义:咬死。《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宫人姬八子有过者,辄令臝立击鼓,或置树上,久者三十日乃得衣……或纵狼令啮杀之, 建 观而大笑。”
齧雪
拼音:niè xuě
释义:谓嚼雪以止渴充饥。常比喻生活极端艰苦而坚贞不屈。《汉书·蘇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元·丁鹤年《自咏》之十:“齧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明·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齧雪吞毡,蘇卿犹健。”
齧毡
拼音:niè zhān
释义:咬吞毡毛充饥。常用以比喻坚贞不屈。典出《汉书·蘇武传》。宋·蘇轼《次韵郑介夫》之一:“相与齧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宋·蘇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之三:“漱石先生难可意,齧毡校尉久无朋。”参见“齧雪”。
齧梨
拼音:niè lí
释义: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柳据蒲阪,双据上邽,廋据陕城,武据安定,皆举兵反。 ”坚(苻坚)遣使谕之曰:“ ‘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罢兵,各定其位,一切如故。’各齧梨以为信。皆不从。”胡三省注:“梨肉脆而齧之易入,以喻亲戚离叛,则国力脆弱,将为敌人所乘,故齧梨付使者,赐柳等以为信也。”
齧厀
拼音:nièxī
释义:见“齧膝”。
齧膝
拼音:nièxī
释义:良马名。唐·杜甫《清明》诗:“渡头翠柳豔明眉,争道朱蹄骄齧膝。”仇兆鰲注引应劭曰:“马怒有馀气,常齧膝而行也。”宋·王安石跃马泉》诗:“山祇来伐之,半岭跳齧膝。”清·纳兰性德《生查子》词:“齧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齧䣛
拼音:nièqī
释义:见“齧膝”。
齧臂
拼音:niè bì
释义: 1. 咬臂膀。《魏书·刘昶传》:“虽在公坐,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齧臂,至於痛伤。”
2. 见“齧臂盟”。
齧臂之好
拼音:niè bì zhī hǎo
释义: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脩月生与文香甚暱,素有齧臂之好。”
拼音:niè bì méng
释义:咬臂出血为誓,表示诚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亦省作“齧臂”。《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齧臂为期,前途逾邈,倚闾之望,朝夕倾对。”唐·杜甫《三绝句》之二:“自说二女齧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仇兆鰲注:“《世说》:赵飞燕妹弟少贫微,及飞燕见召,与女弟齧臂而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其姑卖诸贩鬻妇女者。与其夫相抱泣彻夜,齧臂为志而别。夫念之不置。”
齧齕
拼音:niè hé
释义:咬。清·陈梦雷《抒哀赋》:“挈蚘首以齧齕兮,何将伯之却顾。”
齧坏
拼音:nièhuài
释义:侵蚀破坏。 宋 苏轼 《试馆职策问·冗官之弊水旱之灾河决之患》:“ 河 自近岁屡决而西……塞而归之故道欤?则水未必听,或至於啮坏都邑。”
齧镞
拼音:nièzú
释义:古代武术名。咬住对方射来的箭镞。语本《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隋 末有 昝君谟 善射……有 王灵智 学射於 谟 ,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 谟 ,独擅其美。 谟 执一短刀,箭来辄截之。唯有一矢, 谟 张口承之,遂囓其镝。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囓镞法。’ ” 前蜀 贯休 《了仙谣》:“亦留仙诀在人间,啮镞终言药非道。”
齧齧
拼音:niè niè
释义:
1. 咬嚼。
2. 引申为侵蚀。宋·梅尧臣《早发》诗:“齧齧出岸潮,霅霅(zházhá)入蒲苇。”
齧铁
拼音:niè tiě
释义:传说中的兽名。《神异经·中荒经》:“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刚,名曰啮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