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看電影 II】柏拉圖的洞穴寓言ft.《楚門的世界》(1998)×《駭客任務》(1999)

媒體的出現與進化改變了整個世界,人類的生活因為媒體顯得進步,但也可能因為媒體而失去了溫度。公民課教大家如何做好媒體識讀,當心自己就是總白癡化危機的受害者,但到頭來,我們無時無刻離不開媒體,加上網路數位科技的發展,現在的AI系統不只會選土豆,還能幫閱聽人過濾、演算資訊,導致我們的所見所聞不過是數位科技的精心策畫。有兩部在20世紀末的電影作品及早預言了當代媒體的風險,透過隱晦的劇情與拍攝手法,告誡我們這群活在洞穴的閱聽人,別再看著自己的影子就自以為真實,無論你是樂觀的楚門還是帥氣的尼歐,現在踏出洞穴的選擇權就掌握在你手上。

柏拉圖(Plato,上圖右)在《理想國》裡,試圖以洞穴寓言(The Allegory of the Cave)來說明人掙脫束縛,尋找真理的過程。在這個比喻中,有一群囚犯被綑綁在洞穴裡,彼此都面向牆壁,唯一所見就是身後的火炬映照在牆面上的影子,他們深信這些影子就是所謂的真實世界,畢竟眼見為憑,甚至還能感受到影子帶給他們一絲溫度,這些感官經驗可以說就是他們的一切。直到某天有個人脫離綑綁,發現牆上的影子竟隨之消逝,接著他循著陽光跑出洞穴,第一次面對太陽的他睜不開眼,也被曬得發疼,這時他才意識到原來過去是多麼無知。荒謬的是,當這個人回到洞裡,想盡辦法向其他囚犯們解釋,這個經驗世界是假的啊,但最後還是被這群囚犯視為怪咖。

反觀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假新聞在網路社群中轉傳;網友大放厥詞指責著嫌疑犯是殺人犯,唯一死刑成為最有效率的鍵盤審判。但對多數的閱聽人而言,見怪不怪,就是民意?這些再真實不過的公共意見,形成我們參與媒體的經驗,也造就我們眼中的真實世界。

photo credit:imdb / 《駭客任務》(1999)電影中也隱喻未來的兩個世界,一個是機器人在人類腦袋裡建構出來的數位化世界(母體)。人類被豢養在機器人的培養皿中,透過大腦中僅存的意識能對數位指令做出反應(自己還信以為真!)。另一個世界則是嚴苛的現實環境,因為碩果僅存的人類必須躲避機器人的追殺,直到救世主的出現。

媒體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類似狀況,既有觸手可及的方便,卻又暗藏風險。作為聰明的閱聽人又認真上高中公民課的話就應該能了解「媒體識讀」的意義與重要性,尤其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媒體識讀更是一種必備的公民素養,這種素養能力不僅能幫助我們離開洞穴,更協助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排除不當的媒體騷擾。或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像《楚門的世界》裡的男主角(下圖),決定勇敢地踏出媒體的框架,在真實的世界好好活一遍。

photo credit:imdb / 《楚門的世界》(1998)金凱瑞飾演的男主角楚門從小到大活在一個媒體的世界,這不是隱喻,而是如假包換「媒體建構出來的世界」。
- 本篇涉及《駭客任務》《楚門的世界》部分劇情描述 -
- This article contains Landing Matrix & The Truman Show spoilers -
總歸來說,這部片像是一個人類對神的叩問。當一個人破解了生命的奧秘,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世界是虛妄的,究竟要選擇繼續配合演出,還是毅然走向真實? _無影無蹤

藍藥丸×紅藥丸,當個快樂的蘇格拉底有夠難!

《駭客任務》這部電影描述在未來的世界,人類文明被機器人反噬,甚至人類還成為機器人的俘虜。機器人透過萃取人類體內的能量來維持運作,同時建構出「母體」這個概念,並將人類的意識鎖在其中。套句電影的台詞,無論是你上教堂、繳稅、一打開電視,都是母體。在這個由機器人建構出來的世界觀裡,人類仍認為自己是自由的,好比洞穴裡自得其樂的囚犯,渾然不知所見的生活周遭,包括所有的味覺嗅覺聽覺其實只是電腦編碼的結果。若要逃離這個由數據資料構成的「經驗世界」,就必需獲得解放,即選擇服用紅色藥丸並吞下,然後從真實世界中的「培養皿」中醒來。

Photo Credit:imdb / youtube影片連結 /當初男主角尼歐(由基努·李維飾演)若選擇藍藥丸的話,一覺醒來他就回到經驗世界中,繼續他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與生活。

電影共有三部曲,在第一集的劇情中,以莫菲斯(勞倫斯·費許朋飾演)為隊長的人類團隊不惜冒著危險穿梭在兩個世界之間,只為了找到救世主(The One)並把他從虛擬世界中帶到真實世界。但過程並不容易,除了要躲避機器人的追殺,還要防範自己人窩裡反。因為並非所有人類都能接受這個「真實世界」。在真實世界中三餐也許只能吃麥片(人類在末日之際僅存的食物不多),但在「虛擬世界」中,只要有錢有勢就能享受各種七情六慾的經驗,儘管這都是電腦對人腦刺激的結果,但對某些人而言,寧願在虛擬世界享受快樂,也不願留在現實世界承受痛苦。

信奉效益主義的彌爾(John Stuart Mill)在討論快樂的指標時,比他的師傅邊沁更強調快樂的「質」,即快樂不只有多寡之分,要探討道德生活還必須認識不同層次的快樂。也因此他認為『寧願做個不滿足的人,也不要當頭滿足的豬;寧可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也勝過當個滿足的傻子。』。這邊彌爾所謂的「滿足」是一種安於現狀,留在洞穴內、追求最低限度的口腹之慾,就像是多數人的滿足經驗;而「不滿足」,是一種對於真理的無止盡追求,不安於現狀,所以逃出洞口感受陽光普照,就算可能被曬傷也想要感受到痛覺。

難怪也有人會說「無知便是福」、「民主可以當飯吃嗎?」,又或許有人拿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質疑,無法先解決最低限度的溫飽需求,還有能力追求真理嗎?這些話或許在數位時代之前說的通,但當代數位科技發展,每個人接受與使用資訊的成本幾乎為零,換句話說,難道一定要先滿足了吃喝拉撒睡,才能體認民主價值、懂得媒體識讀、做一個能自我思辨的社會公民嗎?跟電影劇情很像的是,當代各種網路資訊、淺碟式媒體營造出的數位氛圍,就像是電影裡的母體一樣,不斷餵食閱聽人假新聞,更不用說AI人工智慧的介入後,還有所謂的人權嗎?會不會到時候被機器人控制的我們還覺得好幸福?

Photo Credit:imdb / 《駭客任務》是科幻片嗎?劇情片嗎?我覺得比較像是動作片包裝的哲學片。電影除了劇情能也留給觀眾省思,那些不可多得的武打動作場景,仍是當代影史中屹立不搖的經典。

實境直播下的人生,是事實還是觀點

作為聰明的閱聽人一定要先知道媒體呈現出來的是「事實」 還是「觀點」?就算今天新聞報導搞網路直播,報導觀點多麼真情流露,甚至透過媒體再現滿足我們對真實的渴望。當閱聽人無法分辨這些資訊是真是假,就像將自身置入媒體的圈套,成為洞穴寓言的主角,最後對媒體皆信以為真的後果,不只是加強了同溫層的厚度,更是失去了衝破媒體屏障的勇氣。

有關這部電影中出現的置入性行銷特色已寫在:媒體識讀看電影I_置入性行銷的型態與空間

photo credit:imdb / 這部電影的主角就是金·凱瑞飾演的「楚門(Truman)」,更正確來說,他是唯一一個媒體世界中成長的「True Man(真人)」,因為從出生到出社會,他生活中的大小事,全都只是發生在一個超巨型的攝影棚內,被媒體安排的事。

「媒體識讀」來自英文單字「medialiteracy」,字面上可以解釋為「認識與辨識媒體;解讀與閱讀訊息」,鼓勵無時無刻接收資訊的我們擁有自主思辨、近用、批判媒體的素養能力,而非「被動」接收或受媒體影響。因為都我們都見識過媒體的負面影響,因此能夠了解總白癡化的危機,反思媒體的侷限性成為當代閱聽人的當務之急,也因此媒體識讀又稱作「媒體公民教育」。

在這個巨型的攝影棚裡面,無論是天氣、交通都是道具營造出來的假象,就連主角的家人、朋友也都是假冒的演員,而楚門是唯一被蒙在鼓裡的人。因此也可以說「楚門的世界」就像是一個超巨大的同溫層,楚門的人生經歷不過是媒體精心安排的橋段,朋友的打氣、家人的安慰也不斷告訴楚門,生活就是如此,要對現狀知足(否則會得憂鬱症)

劇中的男主角-楚門,其實就在隱喻身處數位時代的閱聽人。我們時常透過媒體接受資訊,但同時間我們自身的資訊卻無時無刻因為媒體而被複製、散佈、肉搜。那要怎麼避免這種狀況?除了媒體識讀作為基礎,主動、積極地去接近、使用媒體,可能才是上上之策。

為了能真切呈現出這位「男主角」的日常反應,節目製作組還動用數以千計的隱藏攝影機,捕捉楚門每分每秒,就像是我們現在在各種傳流平台上最常見的一種媒體模式-直播。但其實早在攝影機與電視開始普及後,美國就有類似的節目,例如1948年美國的節目 《Candid Camera》 就用類似的方式,呈現「演員」與「楚門」的關係(如下方影片),而後在數位時代,這種拍攝手法和媒體節目的策畫更加頻繁,甚至為了讓「Truman」更「True man」,搞笑、惡搞的元素加入其中,媒體變成助長這種惡趣味的元凶。

最後一個值得探討的是,我們在看這類型的影片時,「我們」又是誰?為了能夠更理解媒體識讀,辨別這齣電影的不同視角,或許也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定位。

  • 【楚門】被實境秀拍攝的真人。
  • 【楚門的世界裡面的人】被實境秀拍攝的演員。
  • 【實境秀節目】試圖模仿上帝視角的媒體。
  • 【收看實境秀節目的人】接受媒體資訊來滿足自己好奇心的閱聽人。
  • 【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既是【楚門】也是【收看實境秀節目的人】。

「我們是哪種人?」或許我們現在還有機會決定「我們想當哪種人」,但媒體絕對不會客氣把「我們適合當哪種人」塞到我們的意識形態中,也會不斷質疑我們幹嘛走出洞外接受風吹日曬,繼續待在溫暖舒適的洞穴中不是挺好的嗎?

Photo credit:imdb / 電影最後,楚門成功找到離開「楚門的世界」的出口,這代表著這個實境秀已經告一段落,也意味楚門告別了舒適圈,勇敢迎接「真實的世界」的挑戰。

小結:

延續《楚門的世界》或許我們可想像楚門打開那扇門走出去後,琳瑯滿目的商店與廣告出現在眼簾,迎頭痛擊的是形形色色的媒體宣傳,這次他走進另一個更大的「楚門的世界」,裡面的一切讓他更難以分辨真假,但他見到當初觀看他實境秀的觀眾們,跟他們解釋活在媒體建構的世界是多麼痛苦,而也坐在觀眾席的我們,會把楚門的話聽進去嗎?

Photo credit:imdb

又或者有另一種可能,他打開門發現,真實世界早就被摧毀,當初那個巨大攝影棚和節目製作組所謂的「楚門的世界」,不過是AI人工智慧機器人模擬出來母體。因此他必須開始與機器人對抗,甚至重新連接上母體,找到真理的鑰匙,將那些被機器人囚禁起來人類解救出來。

Photo Credit:imdb / 《駭客任務》電影的經典橋段之一,同為獲選為THE ONE救世主的人選中,有一位小男孩可以靠意念將湯匙扳彎,尼歐略顯驚訝並想嘗試,小男孩說道:(大意)真正要改變的並不是湯匙,而是改變你自己,去看到真實。

“Do not try and bend the spoon. That’s impossible. Instead… only try to realize the truth.”
(“what truth?”Neo said.)
“There is no spoon.“
“Then you’ll see, that it is not the spoon that bends, it is only yourself.“

_《駭客任務》1999

📽影像文本: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配合課程:十二年國教 公民與社會科學習內容:

[ 主題B: 社會的運作、治理與參與實踐]
b.公共意見

  • 公 Cb-V-1媒體與社群網路的所有權或產製過程,如何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
  • 公 Cb-V-2公共意見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媒體近用與媒體再現(可包括族群、性別、性傾向或身心障礙等群體之再現)的不平等?

[ 主題D: 民主社會的理想與現實]
e.科技發展

  • 公 De-Ⅴ-1 科技發展如何提升公共生活的參與?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參與不平等?
  • 公 De-Ⅴ-2 科技發展會衍生哪些倫理或法律問題?
  • 延伸探究:為什麼追求科技發展時要重視「科技風險治理」?

發表留言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