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文化下的 10 種人,你是哪一型?──美國「在地視角」全解析

聖誕文化下的 10 種人,你是哪一型?──美國「在地視角」全解析

今年聖誕節你打算怎麼過呢?

Photo Credit:Roman Samborskyi@Shutterstock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大街上燈飾璀璨,處處洋溢著溫馨熱鬧氛圍,然而你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面對聖誕節都感到開心嗎?本文為讀者整理出美國聖誕文化下的 10 種人,快來看看你是哪一型?

回首過去在美念書時,每到聖誕假期幾乎都會回台灣,什麼紐約聖誕燈、夏威夷穿泳褲的聖誕老人,這些我從沒在聖誕節當天見證到。

直到畢業後,我才慢慢體驗到美國的聖誕過節文化。即便「聖誕節」被包裝成充滿溫暖喜悅、伴隨金黃色泡泡的幸福存在,在社群媒體濾鏡背後,美國人對於聖誕節卻不全然總是感到開心,很多時候反而會有焦慮疲乏。

透過本文,我將從在地視角分享美國聖誕文化下,你可能會遇到的 10 種類型的人。

一、聖誕聖誕我愛你型

這類型的人在 10 月底萬聖節一過,萬聖節糖果都還沒吃完就開始架聖誕樹、列禮物清單,迫不及待聽聖誕洗腦歌過節。

他們對聖誕節有點癡迷,家裡總會有又多又誇張的裝飾擺設。12 月還會刻意穿紅綠色服裝或各類冬季套頭毛衣,甚至好意以聖誕為名烤餅乾(雖說有時不見得好吃)給身邊的人,口頭禪往往是"I loooooove Christmas!"(是的,love 尾音要加長)。

聖誕季節過後,這類人往往會說自己有多難受、沒聖誕節的生活是灰色的。描述心情所使用的措辭不是 sad(傷心的),而是 depressed(憂鬱的)等級的強烈字眼。

有些人一過了萬聖節,就開始迫不及待地佈置聖誕裝飾、列禮物清單。圖/Brett Sayles@Pexels

二、耶穌最大宗教狂熱型

身為基督徒,我承認聖誕節是慶祝耶穌生日,是個能分享上帝和愛的機會。但在基督教圈子裡也有宗教狂熱份子認為聖誕節必須「完全圍繞耶穌打轉」,看到 Happy Holidays 或 Merry X’mas 會眉頭一皺,覺得聖誕節的正確稱呼必須是 Merry CHRISTmas,而那個 Christ 最好必須大寫粗體加放大。

他們不聽瑪麗亞凱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而會聽 Lauren Daigle(美國人稱基督教音樂界的 Adele)唱〈Silent Night〉;他們覺得聖誕老人或聖誕妖精都是商人編造的假象,用意是模糊焦點,讓大家看不到馬槽裡的耶穌;在聖誕節前後,也一定會拉著朋友去教會。

三、政治正確去宗教型

此類型和第二種類型的人打對台。根據 Gallup 民調顯示,美國有高達 93% 的人都會過聖誕節,而政治正確型覺得自己必須和這 7% 沒過節的人站在一起。他們想盡辦法不和宗教色彩沾上邊,認為這樣才不冒犯其他信仰。

他們會說 Happy Holidays,聽歌會聽 Ariana Grande 或 Justin Bieber 唱小情小愛或喝熱可可的心情,總之得和耶穌沒半點關係。聖誕老人、聖誕樹和麋鹿也不能出現,比較激進的例子是奧勒岡州一所小學,老師把教室內的聖誕樹移除,並將聖誕派對正名為「冬季派對」,裝飾上只能出現雪花、雪人這類和冬季題材有關的元素。

四、花錢如流水血拼型

這類型的人會在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前就列出必敗清單,整理所有折扣,在商場的背景音樂之下沉浸於興奮雀躍的氣氛,這些歌曲往往都是令人血壓升高的輕快聖誕樂曲,方便整個 12 月買個不停。

聖誕節慶氛圍有刺激買氣的效果。圖/Antonio Guillem@Shutterstock

他們彷彿在美國一整年都沒東西可買、沒折扣好拿,只能在 12 月用盡全力花光畢生積蓄。拜此類型的人所賜,我們 12 月進出美國商場經常找不到停車位,就算千辛萬苦停好車去買東西,也必須排上一個小時的隊伍才能結到帳。

五、嗤之以鼻憤青型

憤青型覺得聖誕節庸俗至極,是資本主義底下的毒瘤,不但浪費紙張還浪費電,應該完全杜絕才能保護海龜;但他們卻不介意天天喝星巴克咖啡,還指定用那個超難吸的紙吸管。

這類型人的口頭禪是驕傲地對別人說:"I don’t celebrate Christmas."(我才不過聖誕節),如果你回問原因就中招了,因為接下來必須聽他們花冗長時間來講述地球暖化的嚴重性。

六、只想放閃型

對這類型的人來說,聖誕節必須拉另一半去任何有金色燈光或聖誕樹的地方打卡,藉機在社群媒體放閃。

他們會留意哪裡有最漂亮的氣氛,只不過真實情況是那些地方往往人擠人,同時有 20 個人在聖誕樹前搶拍,還不停地被自拍棒打到頭。不過最終在社群媒體上,我們只會看到濾鏡下的美麗浪漫聖誕氛圍。 

七、家人讓我頭痛型

對某些人來說,想到連續假期要和全家大小一起過聖誕就感到頭痛。圖/Nicole Michalou@Pexels

我身邊最大宗的朋友,大概屬於這一群。

對他們來說,無論耶穌還是政治正確都離得太遙遠,心情更像不少台灣媳婦面對除夕夜時的感受,只覺得這連續假期怎麼那麼長?好幾天在婆家怎麼過?他們不太在乎聖誕節的意義,比較擔心如何確保「川粉」公公跟剛出櫃的堂妹坐一桌時,彼此不會大吵以巴戰爭而讓大家尷尬。對他們來說,只想趕快把節過完了事就好。

八、獨在異鄉為異客型

在美國的異鄉遊子們,在聖誕節時容易覺得孤單,尤其當大部分同學、朋友、同事都回家過節時。

幸運的話,會找談得來的其他異鄉遊子包水餃、喝啤酒和聊八卦;沒友人陪伴的,則會在聖誕節那天躲起來,找個華人、印度或猶太餐館(這 3 種店家在聖誕節都會開門)點外送草草了事,默默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落寞。

九、手忙腳亂家長型

不知道最初是誰發明「有了小孩就必須和聖誕老人拍照」的傳統,但美國家長真的很吃這一套。並且,還不是任何人都能勝任聖誕老人,必須和藹慈祥搭配一定程度的腰圍脂肪才行,夠逼真的聖誕老人很搶手,通常在數月前就被預約完畢。忘記預約的家長,有時得排上超過一小時的隊伍。

在美國,想讓小孩和夠逼真的聖誕老人合照還得提早預約。圖/New Africa@Shutterstock

美國家長會讓小孩穿上最昂貴精緻的衣服、頭飾和項鍊,搭配暖色系背景跟聖誕老人照相。價格動輒 50 美金(約新台幣 1,557 元)起跳。很多時候小朋友要不被聖誕老人嚇到、要不因為等太久開始崩潰,最後結局往往是家長衝出場結束這一切,什麼替小朋友營造夢幻的聖誕氣氛全都免了。 

當孩子再大一點,則必須備禮送給老師、同學們,某些地區據說還會送上高檔的名牌包,如果不跟進彷彿是沒心沒肺又不懂得感恩,讓家長們想逃過一劫都不太容易。 

十、必須上班的醫療人員

對於醫療產業來說,私人診所的 12 月是忙季,且會一路忙到年底。

為什麼呢?美國醫療保險每年都有新的額度,以牙科為例,可能每年有 1,500 美金額度,該年沒用完就算作廢。因此許多病人都會在這時趕快將一年來累積的門診看完、手術做完。某些同行甚至告訴我,他們 12 月的業績有時會是其他月份的兩倍之多,因此 12 月不是聖誕月,而是賺錢月。

若在醫院工作,醫師們必須輪流值班。大家問起假期計畫不是問要去哪裡玩,而是問「你今年得值多少班?」再搭配個心照不宣的眼光,以及安慰憐憫的拍肩,這就是醫療人員的聖誕日常。

看到這裡的你,無論屬於上面哪種類型,又身處在地球何處,還是不免俗地祝福各位聖誕快樂 Merry Christmas。希望大家都有個開心溫馨平安的聖誕與新年!

執行編輯:林鈺芩
核稿編輯:孫雅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