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8年還有一條溝?台灣校園如廁環境落後國際30年怎麼解?【校園廁所追蹤1】

每人一輩子如廁的時間加總起來高達3年,但全台逾千棟校園廁所老舊,讓學生寧憋尿到放學,也不願強忍惡臭在校「方便」。為此,教育部明(2023)年編列至少4459萬元修繕廁所,這項坐落校園最角落,卻每日必經的建築,將如何翻轉學習風景?

教育部明(2023)年擬將翻新校園廁所列為重點政策之一。圖為國小廁所示意圖。楊煥世攝

教育部明(2023)年擬將翻新校園廁所列為重點政策之一。圖為國小廁所示意圖。楊煥世攝

本文重點摘要

上廁所是多數人每天必做的事之一,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統計,每人每天約上6~8次廁所,累計下來一年約2500次,一生中約2~3年時間都在馬桶上度過。高中以下學生平日在校時間又比在家長,部分校園如廁品質卻不如預期。

《親子天下》詢問全台多縣市國小到高中教師,發現年級愈低,所分配到的廁所維修資源愈少。有縣市定期盤點校園廁所使用情況,比如新北市統計發現,逾10年未改善的廁所達4516棟,占全市的5成;宜蘭縣教育處上月要求各校回報需求,發現縣內120棟廁所老舊待修,待修數量最多的學校位在市中心,一校高達51間廁所等著翻新。

如廁是每日必須,但校園廁所常位於角落,環境品質常被忽略。圖為國中廁所示意圖。潘乃欣攝

如廁是每日必須,但校園廁所常位於角落,環境品質難免被忽略。圖為國中廁所示意圖。潘乃欣攝

有些縣市局處根本沒空計算校園廁所新舊情形。某離島教育處長坦言,近年教育政策重點落在「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各縣市除搞定硬體設備,還要推動108課綱、雙語教育等,「還真的沒想過要管廁所,也不知從哪提撥經費來修。」

甚至還有極少數廁所,雖有獨立馬桶,並以門和隔板打造如廁隔間,實際上仍比照傳統「一條溝」,以長形溝渠匯聚相鄰廁間的排泄物,並定時灑水沖洗。等待沖洗的時光,臭味難免瀰漫整個空間,令師生聞之卻步。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計畫博士、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黃世孟解釋,1980年代邁入工業社會,廁所隨經濟和文明發展革新,每個便器都配有獨立的排水系統。在此之前,「一條溝」是台灣常見廁所設施,它造價便宜,可同時容納多人如廁,因而在30年前的農業社會量產。

堪用卻老舊的廁所沒錢修,學生寧憋尿也不願在校「方便」

多名局處長分析,教育部目前核發廁所修繕經費,但只夠處理屋齡20年以上,且設備、管線、通風、採光嚴重不良的案件,其餘「老舊,但還堪用」的廁所,大多等不到修繕經費,只能一年拖過一年。

他們回顧,前總統李登輝在任時,教育部設置常態性經費來維護硬體;他卸任至今,政府變成有多餘經費才補助縣市,沒錢則作罷。往往坐落在校園最角落的廁所,始終位在經費發放的下游,很難分到羹。

這些老舊卻無法整修的黑數,可能沖水不太順暢,又或者照明昏暗,同樣讓部分學生寧憋尿到放學,也不想在校「方便」。

對此,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解釋,為鼓勵老舊廁所翻新,2015年起辦理「補助老舊廁所整修工程實施計畫」,開放各校提出申請,現已核定支出46億7223萬元,改造全台2185棟校園廁所,經費將於明年4月前到位。

澎湖縣中正國小就是一例。國教署說明,該校行政大樓原本的廁所空間及動線規劃不良、光線昏暗,多數孩童對上廁所「有陰影」,更有家長反映「小孩在校會忍住,回家才願意上廁所」。2020年完成整修後,一躍而成全校最夯廁所,每天都有孩子專程從其他大樓跑來使用。

彰化縣成功高中因地震頻繁龜裂,廁所漏水情形嚴重,輕鋼架也出現鏽蝕。改建後,除解決現有問題,也美化牆壁,用漫畫呈現校園生活,讓新廁所獨具特色。

彰化縣成功高中廁所漏水情形嚴重,輕鋼架也出現鏽蝕(左),整修後(右)煥然一新。教育部提供

彰化縣成功高中廁所漏水情形嚴重,輕鋼架也出現鏽蝕(左),整修後(右)煥然一新。教育部提供

比起各校打游擊,台東縣進一步積極打團體戰,讓經常遊走各縣市觀課、協助教師增能的教師有感,直說「台東的廁所品質一致,令人印象深刻!」

台東縣教育處處長林政宏回顧,在如廁這件事上,自己的女兒有切身之痛,回家常喊學校廁所太髒,國小就養成憋尿習慣。擔任教育處長後,他誓言改造廁所,2019年起向中央爭取經費,至今翻新超過230棟校園廁所,且致力讓每間廁所達「五星級」水準。

林政宏提到,五星級校園廁所必備3大重點,包括良好的通風、採光,且融入地方元素。其中又以「融入地方元素」最難,「台東是五級貧困縣市,能合作的設計師人數有限,不好發包,」但他堅定地說,正因為窮,更要把校園空間,都打造成美感教育場域,再辛苦也堅持要美化如廁環境。

以台東縣桃源國中為例,校內廁所主打大地色系,融入當地布農族原住民意象,並以鐵雕替代窗戶,增加內部空間的通風效果,降低異味殘留機率。

台東縣桃源國中新廁所以鐵雕取代窗戶,增加通風性。台東縣教育處提供

台東縣桃源國中新廁所以鐵雕取代窗戶,增加通風性。台東縣教育處提供

明年起,優質的廁所有望從台東縣,向西、向北開枝展葉。教育部次長蔡清華透露,教育部近年致力校園建築物耐震補強,今年底終於完工,明年起將把重點移轉至廁所翻修,並結合美感教育。

教育部2023年砸4千萬元翻新廁所,專家籲從「味道」開始修

國教署補充,目前已編列4459萬2000元預算,明年預計修繕10校共62間廁所。他們坦言,改善廁所的經費需求額度龐大,將持續爭取行政院專案經費,協助地方政府加速改善如廁環境。

如何運用有限的預算,落實有效的修繕?專家直言,比起視覺上美觀,「味道」更是關鍵。

黃世孟觀察,政府近年改善校園廁所,偏重肉睛看得見的美,但忽略後續清潔維護上的死角,像是眼睛看不見的給(排)水管、通風的空氣品質等。

華麗卻飄出異味的「臭美」廁所,用不久。大幅修繕校園廁所前,黃世孟建議政府擬定「修繕 checklist」,絕對要先找出異味源頭,規劃「去味」動線,再利用剩餘經費,美化便器、瓷磚等其他硬體。

基礎先打好,再兼顧美麗,才能讓這個師生每日必經的校園角落,由裡而外徹底變身,開始翻轉學習風景。

(責任編輯:實習編輯莊蕙慈)

延伸閱讀

潘乃欣 潘乃欣

潘乃欣

親子天下記者

資深記者。分類控。希望教育能將每個人放進合適的角色、舞台,或創造獨特的分類,進而喜歡自己的樣子。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