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ing your free trial? Only 9 days left! Upgrade Now
Brand-New
Dashboard lnterface
ln the Making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we are developing a fresh new dashboard interface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We invite you to preview our new dashboard and have a try. Some features will become unavailable, but they will be added in the future.
Don't hesitate to try it out as it's easy to switch back to the interface you're used to.
No, try later
Go to new dashboard
Like
Share
Download
Create a Flipbook Now
Read more
106年度教育部辦理補助大學以社教機構為基地之數位人文計畫:『博采風華--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特展』 Read More
Home Explore 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ublications:
Followers:
Follow
Publications
Read Text Version
More from Johnson Chen
P:01

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 《六十七兩采風圖》 風物篇 教育部補助社教機構之數位人文計畫「博采風華─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特展計畫」 國立臺灣圖書館 東南科技大學

P:02

目錄 1 風物圖 1 風物圖 2 風物圖 3刺竹、青竹摽、蜥蜴 倒掛鳥、金瓜茄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2

P:03

目錄 2 風物圖 4 風物圖 5 風物圖 6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

P:04

目錄 3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風物圖7 風物圖8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

P:05

v目錄 4 番石榴、黃瓜、菩提果、黃梨、番麥風物圖9 風物圖10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

P:06

目錄 4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風物圖11 風物圖1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

P:07

六十七采風圖卷簡介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六十七於 1744 年(清乾隆 9 年)4 月以戶科給事中 巡臺,1747 年 5 月因故革職前,曾命畫工繪製〈番 社采風圖〉。〈番社采風圖〉及其圖考,俱為預 備呈獻皇帝,藉以歌頌其教化事功之作。國立臺灣圖書館藏 本《六十七兩采風圖卷》係 1921 年(大正 10 年)由本館前 身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第二任館長(正式對外開館後之首任館 長)太田為三郎於東京南陽堂書店購得;為 24 幅圖畫冊頁,內 含風俗圖 12 幅、風物圖 12 幅(3 幅重複)。24 幅冊頁皆 無題款,亦無鈐印。1934 年(昭和 9 年),第五任館長山中 樵撰有〈六十七と兩采風圖〉一文,認為 12 幅風俗圖採自〈番 社采風圖〉,另 12 幅風物圖則採自〈臺海采風圖〉,此即「合 卷」說之由來;同時,也認定《六十七兩采風圖卷》為殘存 摹本。 7

P:08

六十七采風圖卷簡介國立臺灣圖書館藏的《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 原圖為工筆著色的繪本,風俗圖共計 12 幅,是描繪原住民生活情況的,計有瞭望、渡溪、舂米、耕種、捕 鹿、刈禾、種芋、布牀、乘屋、糖廊、織布、迎婦等。風物圖亦有 12 幅,是描繪臺灣先民生活中常見的花卉、蔬果及蛇、鳥、蜥蜴等物種,十二幅圖中,有三幅重複描繪,圖中物種雖然相同,但繪法及題詞文字略有出入,其中不同的 9 幅圖,共計描繪了 40 種物種,包括:「青竹摽」、「蜥蜴」、「倒掛鳥」等 3 種動物,「曇花」、「番花」、「仙丹花」、「油菜花」、「菊花」、「浮桑花」、「魚子蘭」、「桂花」、「刺桐花」、「紅花」等 10 種花卉,「金瓜茄」、「番仔秫」、「小米」、「茄子」、「葫蘆」、「灣豆」、「番薯」、「番麥」、「黃瓜」等 9 種蔬菜農作物,「龍眼」、「椰子」、「柑仔密」、「西瓜」、「番蒜」、「荔支」、「楊桃」、「番柿」、「香員」、「菩提果」、「黃梨」、「番石榴」、「槺榔子」、「芽蕉」、「釋迦果」、「波羅蜜」、「槟榔」等 17 種水果,以及其它植物的「刺竹」,合計 40 種動植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

P:09

重要古物指定公告表名稱 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分類 圖書文獻年代 清乾隆年間 (1736-1795)數量 1冊主要材質及特徵 材質:紙質 尺寸:長 36.5 公分;寬 28.5 公分;高 2.7 公分指定理由 本圖冊係乾隆年間滿籍巡臺御史六十七之《臺海采風圖》、 《番社采風圖》的殘存摹 本。原圖為六十七於清乾隆九年至 十二年(1744-1747)巡臺期間命畫工繪製,並編寫 圖考。 此藏本有 24 幅圖畫冊頁,內含風俗圖 12 幅、風物圖 12 幅,描繪 18 世紀臺灣原住民 捕鹿、種芋、耕種、刈禾、舂米、迎婦、織布、乘屋等生活風俗圖及油菜花、曇花、扶 桑花、龍眼、番薯、檳榔、黃梨、釋迦果等當時臺灣物產圖,並各有題詞,可作為研 究臺灣早期住民生活、風俗與文化之重要圖文資料,具有重要歷史與文化價值。法令依據 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3 條第 1 項第 1 、6 款。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

P:10

風物圖中所繪製的 40 種物種分類 動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

P:11

風物圖中所繪製的 40 種物種分類 花卉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

P:12

風物圖中所繪製的 40 種物種分類 蔬菜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

P:13

風物圖中所繪製的 40 種物種分類 水果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

P:14

風物圖中所繪製的 40 種物種分類 其他植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

P:15

刺竹 刺竹,番竹種也。大者數圍,高四、五丈; 節密有刺似鷹爪,臺人多環植屋外,以禦賊盜。青竹摽 青竹摽,蛇類也;一名百步創,亦名青栢根。長尺餘,綠 色;纏樹杪,與葉無別。有絲如蛛網,人誤觸之,則飛 嚙,其疾如鏢。遭其嚙者,行百步即僵。蜥蜴 蜥蜴,俗呼四腳蛇,有爪。長尺餘,黑脊,左右皆黃絲 繞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則嚙人立斃。每 當雨、多露之後,橫路暴日,故一名「塗釘」。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

P:16

刺竹、青竹摽、蜥蜴 16題詞刺竹,番竹種也。大者數圍,高四、五丈;節密有刺似鷹爪,臺人多環植屋外,以禦賊盜。題詞說明刺竹在臺灣早期先住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住民會在住家四周環繞種植密密的刺竹,刺竹可長到 4-5 丈高,竹節密實,分枝橫生,葉繁榦密,長有如鷹爪的刺,外人無法穿越,可防禦賊盜入侵。另一方面又可以防禦颱風的肆虐,先民將這種防禦方式稱之為竹圍。在過去的年代,刺竹是重要的竹材、炭薪的來源,也是蓋房屋的建材。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7

刺竹、青竹摽、蜥蜴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臺灣樹木解說 - 五 -196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臺灣樹木解說 - 五 -196 物種檔案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臺灣樹木解說 - 五 -196 花蓮 - 許瑋攝 中文名:刺竹 別名: 鬱竹、 坭竹、 莿竹、大勒竹、烏藥竹、雞爪簕竹、苦竹等 科名:禾本科 Poaceae 屬名:蓬萊竹屬 Bambusa 種名:Bambusa stenostachya Hackel 英文名:Thorny Bamboo 特徵:高大、竹桿密集叢生的竹子,竹桿基部的小枝條會變成刺,因 此得名。竹桿基部節上有一圈氣生根;枝之節上有 3 彎硬刺。籜外面 密被毛;籜耳大,被叢生褐毛;籜葉三角形或卵形,無毛。葉一邊密 生緣毛,一邊疏生或無緣毛,葉子有短柄,先端尖尖的,基部接近圓 形,邊緣有毛,而且葉子中間的葉脈很明顯。它的根莖錯綜,莖肉甚 厚,六至八月間生筍,籜黃色,上有深紫色的毛。 分佈:全島 1000 公尺以下地區廣泛栽培。 棲地生態:普遍栽植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平地、丘陵,灌溉溝渠、水 塘、住家旁邊栽植。 用途:食用、建材、防風防盜用、藥用。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

P:18

刺竹、青竹摽、蜥蜴 18相關文獻刺竹,番竹種也。大者數圍,高四五丈,枝橫生,葉繁榦密,有刺,似鷹爪,殊堅利。惟臺有之。土人多環植屋外,以禦盜。《臺海采風圖考》刺竹(高四、五丈),旁枝橫生,而多剌堅利,人不敢犯,茅屋取為樑柱,器物資之,其用甚廣。(府志,頁 519)刺竹,番竹種也。大者數圍,葉繁幹密,有刺似鷹爪,殊堅利。唯臺有之;土人多環植屋外,以禦盜。今城四周徧栽之。(府志,頁 520)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8017090,刺竹,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 http://kplant.biodiv.tw/ 刺竹 / 刺竹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主任製作。3. 呂福原、歐辰雄、呂金城著,臺灣樹木解說 ( 五 ),國立中興大學,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 ,莿竹,頁 196。4.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下冊 3382,刺竹, 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1691。5. 呂錦明,臺灣竹圖鑑,莿竹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民 99 年,頁 84。6.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42-4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9

刺竹、青竹摽、蜥蜴 19題詞青竹摽,蛇類也;一名百步創,亦名青栢根。長尺餘,綠色;纏樹杪,與葉無別。有絲如蛛網,人誤觸之,則飛嚙,其疾如鏢。遭其嚙者,行百步即僵。題詞說明青竹摽,蛇類;一名百步創,亦名青栢根。全長超過一尺,蛇身為綠色;常纏繞在樹幹上,在樹葉中不易分別。有絲如蜘蛛網,人誤觸,則快速如飛鏢來攻擊人。被其咬到的人,行走百步即中毒僵硬。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20

刺竹、青竹摽、蜥蜴 擁有者 物種檔案Skink Chen-CC 青蛇 BY-NC-ND 2.0 中文名:青蛇 別名:翠青蛇、青竹絲、青竹標 科名:黃頷蛇科 學名:Cyclophiops major 英文名:Smooth green snake 特徵:體長 45-120 cm,屬中型蛇類,眼黑色,全身青綠色光滑鱗 片,無任何雜斑紋,腹部黃綠色或黃白色。 分佈:臺灣全島中低海拔、中國大陸中南部、越南等地。 生態:白天活動覓食,以昆蟲、蚯蚓、青蛙為主食,個性溫馴。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20

P:21

刺竹、青竹摽、蜥蜴 物種檔案 圖中所繪的青竹標,一般稱為青蛇,無毒,體長 45-130 cm,屬中型 蛇類。頭部是橢圓形,眼睛及瞳孔是黑色,全身都是青綠色的光滑鱗 片,無任何雜斑紋,腹部呈黃綠色或黃白色,尾部沒有紅色的尖端。較 常在白天活動覓食,以昆蟲、蚯蚓、青蛙為主食,個性溫馴。 圖中介紹青竹標的題詞,則指的是赤尾青竹絲,有毒,體長 45-90 cm,屬中小型蛇類。頭部呈三角形,紅色的眼睛中間有著細細紡錘形 的瞳孔。蛇身的顏色呈現綠稍微霧一點,身體兩側各鑲了條白線或白 花蓮慕谷慕魚的路上 - 瞿德淵攝 紅線條。尾巴尖端是紅色的,且較短而鈍。較常在夜間活動,通常以 蛙類、蜥蜴、鳥類、老鼠及鼩鼱為食,其中又以蛙類為主,所以經常可以在蛙類聚集求偶生殖的水邊發現牠們的蹤跡。圖中所繪的青竹標,一般稱為青蛇,無毒,體長 45-130 cm,屬中型蛇類。頭部是橢圓形,眼睛及瞳孔是黑色,全身都是青綠色的光滑鱗片,無任何雜斑紋,腹部呈黃綠色或黃白色,尾部沒有紅色的尖端。較常在白天活動覓食,以昆蟲、蚯蚓、青蛙為主食,個性溫馴。圖中介紹青竹標的題詞,則指的是赤尾青竹絲,有毒,體長 45-90 cm,屬中小型蛇類。頭部呈三角形,紅色的眼睛中間有著細細紡錘形的瞳孔。蛇身的顏色呈現綠稍微霧一點,身體兩側各鑲了條白線或白紅線條。尾巴尖端是紅色的,且較短而鈍。較常在夜間活動,通常以蛙類、蜥蜴、鳥類、老鼠及鼩鼱為食,其中又以蛙類為主,所以經常可以在蛙類聚集求偶生殖的水邊發現牠們的蹤跡。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21

P:22

刺竹、青竹摽、蜥蜴 物種檔案 赤尾青竹絲 頭城農場 - 蔡耀勤攝 中文名:赤尾青竹絲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別名:赤尾鮐、福建竹葉青、竹葉青、青竹蛇、焦尾巴 科名:蝮蛇科 (Viperidae) 屬名:竹葉青屬 (Trimeresurus)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英文名:Green Bamboo Viper 特徵:體長 45-90 cm,屬中小型蛇類,頭部為典型三角形,其上密佈著細 小之圓鱗,眼睛紅色,全身翠綠,多數的雌蛇在身體和腹部交接處有一條白 色的細縱線,而多數的雄蛇除了有此白色的細縱線外,在白線下還緊接著一 條紅色的細縱線。尾巴後段呈磚紅色,且較短而鈍。 分佈: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和蘭嶼平地至 2,000 公尺左右之中低海拔地區,數 量極為普遍。 生態:主要棲息於山區或開墾地附近,喜好在稍微潮濕的環境。夜間活動的 赤尾青竹絲,屬於動作雖緩慢,但攻擊性極強的蛇類,以蛙、蜥蜴、鳥和小 型哺乳類為食。其毒性雖不強,卻仍然有致人於死的可能,需小心因應。以 胎生方式生殖,夏季生產。每窩大約可產下 2-15 條仔蛇,初生仔蛇全長約 26 公分,約 1 年便可達性成熟。 22

P:23

刺竹、青竹摽、蜥蜴 23相關文獻青竹摽,蛇類也,一名百步創,亦名青柏絲。長尺餘,深綠色,纏樹秒,與葉無別。 有絲如蛛網,人誤觸之則飛嚙,其疾如鏢。遭其嚙者,行百步即僵。《臺海采風圖考》青竹鏢,蛇類;一名百步創、一名青柏絲。長尺餘,深綠色;纏樹杪,與葉無別。有絲如蛛網,人誤觸之,則飛嚙,其疾如鏢。遭其嚙者,行百步即僵。(府志,頁 530)蛇類,臺產有數種:一名山辣,長六、七尺,專捕鼠;一名草花仔,長一、二尺,俱不傷人。一名龜殼花,背有文如龜紋。一名飯匙倩,頭扁如飯匙,見人頭昂二、三尺,惟尾貼地,噴鼻有聲。一名青竹絲,長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嚙人,最毒。(府志,頁 52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24

刺竹、青竹摽、蜥蜴 24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呂光洋、杜銘章、向高世《臺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2.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205012。3. http://kplant.biodiv.tw/index.htm,認識植物網站由退休主任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4. http://kplant.biodiv.tw/ 橢圓線蕨 / 赤尾青竹絲 / 赤尾青竹絲 .htm。5. http://www.tbn.org.tw/ 搜尋 赤尾青竹絲。6. http://blog.sina.com.tw/d100vs/article.php?pbgid=30839&entryid=587071。 自然生活記趣,赤尾青竹絲。7. http://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3349, 自 然 谷 環 境信託基地,臺灣環境資訊協會,20170514。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25

刺竹、青竹摽、蜥蜴 25題詞蜥蜴,俗呼為四腳蛇,有爪。長尺餘,黑脊,左右皆黃絲繞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則嚙人立斃。每當雨、多露之後,橫路暴日,故一名「塗釘」。題詞說明蜥蜴,俗稱四腳蛇,有爪。全長超過一尺,背脊上有黑色長條紋,左右有黃條紋繞之。能浮於水,口有毒而不螫人,若遭人追捕,則咬人會立即死掉。每當雨天或多露水之後,則橫躺路上曬太陽,故有「塗釘」之名。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26

刺竹、青竹摽、蜥蜴林惠娟攝 物種檔案林惠娟攝 圖上所繪的蜥蜴,有四隻腳,俗稱四脚蛇,比較接近草蜥屬中的古氏草 蜥。體長可成長 6 公分,尾巴細長,可達體長之 2-3 倍以上,其功能須維 持身體平衡及捲曲攀附之需求性強,故不輕易斷尾自割求生存。腳趾前端 略呈鈎狀彎曲,可幫助攀爬。古氏草蜥吻端為臺灣草蜥屬中較細長者。體 背黃褐色而腹面白色,體側由吻端經過眼部有暗黑色縱帶向尾部延展,身 上並有許多暗色斑。 古氏草蜥廣泛分布於華南、越南北部與臺灣。在臺灣分布於全島 1000 公 尺以下森林邊緣之日行性蜥蜴。特別偏好具有陽光穿透的森林邊緣或部分 干擾過的森林內部,喜歡在灌叢中層活動,動作迅捷,遇到地面的敵害時 可迅速往樹上逃竄。 苗栗蓬萊護魚步道 - 林惠娟攝 26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27

刺竹、青竹摽、蜥蜴 王緒昂攝 -CC( 臺灣地蜥 )- 王緒昂攝 -CC 物種檔案 古氏草蜥 ( 雌 )- 汪仁傑攝 -CC 授權 古氏草蜥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別名 : 臺灣地蜥 科名:正蜥科 Lacertidae 屬名:草蜥屬 Takydromus 學名:古氏草蜥 Takydromus kuehnei Van Denburgh, 1909 英文名:Kuhne's Grass Lizard 特徵:體長可成長 6 公分,尾長可達體長之 2-3 倍以上,全長達 22-25 公分,吻端為臺灣草蜥屬中較細長者。體背黃褐色而腹面白 色,體側由吻端經過眼部有暗色縱帶向尾部延展,身上並有許多暗 色斑。在瀉殖孔旁具有三到五對鼠蹊孔與四對頦下鱗,腹部鱗片極 為光滑。卵生,一次產 1-2 顆卵。 分布:本物種廣泛分布於華南、越南北部與臺灣。在臺灣分布於全 島低海拔的森林邊緣。 棲地生態:似乎特別偏好具有陽光穿透的森林邊緣或部分干擾過的 森林內部,喜歡在灌叢中層活動,遇到地面的敵害時可迅速往樹上 逃竄。 27

P:28

刺竹、青竹摽、蜥蜴 28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呂光洋、杜銘章、向高世《臺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2. 向高世 .《台灣蜥蜴自然誌》天下文化出版 . 2008. 。3.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http://taibif.tw/zh/namecode/380685。4.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https://www.wranb.gov.tw/ct.asp?xItem=2402&ctNode=667&mp=4。5. 汪仁傑,臺灣生命大百科 古氏草蜥http://taieol.tw/pages/72447。6. 王緒昂,臺灣生命大百科,古氏草蜥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F%A4%E6%B0%8F%E8%8D%89%E8%9C%A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29

倒掛鳥、金瓜茄倒掛鳥 倒掛鳥,亦名小鸚哥。似鸚鵡而小。翎羽鮮明,紅 綠相間。緣枝循行。喙如鈎,足短爪長,性好倒 掛,夜睡亦然。種出自東洋呂宋國。金瓜茄 金 瓜 茄, 葉、 榦 同 茄, 花 連 五 瓣 似 鴨 腳, 淡 紫 色。結實酒鍾大,似金瓜;有外瓣,初白後黃。土 人以為供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29

P:30

倒掛鳥、金瓜茄 30題詞倒掛鳥,亦名小鸚哥。似鸚鵡而小。翎羽鮮明,紅綠相間。緣枝循行。喙如鈎,足短爪長,性好倒掛,夜睡亦然。種出自東洋呂宋國。題詞說明倒掛鳥,亦名小鸚哥。長相像鸚鵡但體型較小。羽毛顏色鮮明,主要是綠色,有紅色及金黃色的斑點。常沿著樹枝行走移動。嘴如鈎。腳短爪長,喜好倒掛在樹枝上,夜晚睡覺時亦然。此鳥出自菲律賓呂宋島。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31

倒掛鳥、金瓜茄 物種檔案 中文名:倒掛鳥 別名:小鸚哥 科名:鹦鹉科 Psittacidae 屬名:短尾鸚鵡屬 Loriculus Blyth, 1850 學名:菲律賓短尾鸚鵡 Loriculus philippensis 別名:菲律賓懸掛鸚鵡、倒掛鳥、小鸚哥 英文名:Philippine Hanging-parrot、Colasisi 特徵:倒掛鳥,亦名小鸚哥。長相像鸚鵡但體型較小。羽毛顏色鮮明,主要 是綠色,有紅色及金黃色的斑點。主要棲息於森林邊緣、樹木繁茂的地區,常 沿著樹枝行走移動。喜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嘴如鈎。腳短爪長適合抓握和攀短尾鹦鹉 - 維基百科 援生活。習性喜好倒掛在樹枝上,夜晚睡覺時亦然。主要吃花蜜和鮮花,也 攝取成熟的水果及種子。此鳥出自菲律賓。 圖中所繪的倒掛鳥,亦名小鸚哥,其特徵與菲律賓短尾鸚鵡很接近。長相像鸚鵡但體型較小,加上尾巴也只有 13-14cm 左右。羽毛顏色鮮明,以綠色為主,菲律賓短尾鸚鵡的額頭有紅色羽毛,頸部覆蓋著金黃色的斑點;喉嚨和胸部上方有大塊的紅色羽毛;臀部和尾上覆羽是鮮豔的紅色;臀部的兩側有藍色羽毛。翅膀和尾巴的底面亦有淡藍色。共有 10 個亞種,不同的亞種之間,體羽和鳥喙及腿爪都有差別。常沿著樹枝行走移動。喜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嘴如鈎。腳短爪長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習性喜好倒掛在樹枝上,夜晚睡覺時亦然。主要吃花蜜和鮮花,有時也攝取成熟的水果及種子。分佈:廣泛分佈於菲律賓呂宋島及其他諸島。棲地生態:主要棲息於森林邊緣、樹木繁茂的地區、次生林、果園和椰子種植園。也出現於村莊附近的竹林和耕地的灌木叢。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1

P:32

倒掛鳥、金瓜茄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短尾鸚鵡屬https://zh.wikipedia.org/wiki/ 短尾鹦鹉 / 短尾鹦鹉属2. 百度百科 https://bkso.baidu.com/item/ 菲律賓短尾鹦鹉3. https://bkso.baidu.com/pic/ 菲律賓短尾鹦鹉 /6279134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2

P:33

倒掛鳥、金瓜茄題詞金瓜茄,葉、榦同茄,花連五瓣似鴨腳,淡紫色。結實酒鍾大,似金瓜;有外瓣,初白後黃。土人以為供玩。題詞說明金瓜茄,葉子和樹榦與茄子相似,每朵花有 5 個花瓣像鴨脚,淡紫色,果實酒杯大,像金瓜,果實外表有瓣,由白色變黃色,可供人觀賞把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3

P:34

倒掛鳥、金瓜茄 物種檔案 土城 - 林惠娟攝 金瓜茄,是紅茄的別稱,葉面和枝幹與茄子相似,長有棘刺。每朵花有 5 個以上花 瓣像鴨脚長蹼,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果實像金瓜,有外瓣,成熟後逐漸由綠色變黃 橙色,老果再變為紅色,果實具有不退色,不變形,不爛果,不退落的特徵,觀賞 期長,可供人觀賞把玩。花蓮 - 林惠娟攝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4

P:35

倒掛鳥、金瓜茄 物種檔案中文名:紅茄別名:金瓜茄、觀賞茄、南瓜茄、非洲紅茄、冬海紅、扁茄科名:茄科 (Solanaceae)屬名:茄屬 (Solanum)種名:Solanum integrifolium Poir. / Solanum aethiopicum L.英文名:Egg-plant特徵:紅茄是茄科的一個野生變種,為一年生草本;莖稈深紫色;莖橄枝和葉面有棘刺。葉長圓形,葉深綠色,葉脈紫色。花朵聚生,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直徑 2 公分左右,每束花有花朵 5-7 個;每朵花有 5 個以上花瓣;雌雄同花,自花授粉,花後結果率高。果實像金瓜,有 4-6 外瓣,果面有革質亮光,漿果扁圓形,成熟後逐漸由綠色變黃橙色,老果再變為暗紅色,果實具有不退色,不變形,不爛果,不退落的特徵,觀賞期長,可供人觀賞把玩,是盆栽及插花配景的好素材。分佈:原產地為非洲地區,南美巴西、秘魯等地,引進臺灣後多為園藝栽培。棲地生態:紅茄為茄科大家族的一員,喜日照,適應性強,不擇土壤;所以適合種茄子的土地,皆可種金瓜茄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5

P:36

倒掛鳥、金瓜茄 36相關詩詞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732金瓜茄作者:張湄 物產詩 / 農不是東陵種,籬間別弄輝。冰紈澄夏簟,黃絹剪秋衣。承露鵝兒嫩,迎風杏子肥。依稀明月下,疑自鳳池歸。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37

倒掛鳥、金瓜茄相關文獻 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一年生草本植物,嫩枝有絨毛,嫩葉時為紫紅色,成葉 1. http://kplant.biodiv.tw/ 紅茄 / 紅茄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實為深綠色,皆佈滿絨毛;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卵圓 莊溪主任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形或橢圓形,表面略帶菱角或芒刺,葉緣淺裂或鈍齒 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24018090,狀,花為單生或簇生漁業相反之莖上,花連五瓣,似鴨 觀賞茄,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腳,淡紫色,花蕊亮黃色,花萼數瓣;結實酒鐘大似金 3. 中國植物誌,第 67(1) 卷,PDF 紅茄,頁 103。瓜,小似卵,有外瓣,初白後黃;屬茄科,茄屬。主題 4. 中國植物誌,第 67(1) 卷,PDF 茄屬,頁 64。與關鍵字:金瓜茄、白茄子、卵茄子、矮瓜、卵ナス、銀 5. 臺灣花卉彩色圖鑑 53 紅茄,頁 49。ナス、玉ナス、Solanum melongena var.pumilio ( 幸埜 6. Salanum integrifolium Google 圖片楳嶺 繪 )典藏臺灣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1/11/1b.html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37

P:38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曇花 曇花,草本。種出自西域。有紫、白二種。青葉叢生,或 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狀若荷蕊;中攒 十八朵,每一日開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 之義也。 仙丹花,色極鮮紅;一朵包百蕊,似繡毬花,無香。自仙丹花 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彩。番花 番花,一名貝多羅。色白,心淡黃,香似梔子。種出西 洋,臺人但稱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菊花 菊花,內地開花於九月,臺灣亦然。另有數種,二、三 月開者尤盛。 油菜花 油菜,子作油。熟于仲春間。味苦,不可多食。 38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39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39題詞曇花,草本。種出自西域。有紫、白二種。青葉叢生,或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狀若荷蕊;中攒十八朵,每一日開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題詞說明圖上所繪的「曇花」及圖上題詞描述,應指的是文珠蘭。文珠蘭為草本植物。此品種出自中國西部。有紫、白兩種花色。綠色的葉子叢生,有時一年開數次花、有時數年不開花。莖直立葉基部層層包裹,葉緣波狀有如荷花;花頂生,上開十八朵花,每一日開一朵。佛寺經常種植,取「十八羅漢」之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40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高雄中山大學 - 林惠娟攝 八斗子 - 林惠娟攝 中文名:文珠蘭 別名:文殊蘭、允水蕉、羅裙帶、濱木綿、濱萬年青、水笑草、裙 帶草、郁蕉、郁金葉、海帶七、腰帶七、秦瓊劍、牛黃傘、千 層喜、文蘭樹、扁擔葉、海蕉、裹腳葉、裹腳蓮、朱蘭葉、白 花石蒜、翠堤花、水蕉。 科名: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屬名:文珠蘭屬 (Crinum) 學名:Crinum asiaticum L. Crinum asiaticum L. var. sinicum Bak. 英文名:Poison Bulb八斗子 - 林惠娟攝 八斗子 - 林惠娟攝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0

P:41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八斗子 - 林惠娟攝 物種檔案 特徵:大型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具有皮鱗莖,圓柱形,株高約 1 公尺。葉基部抱生,平 行脈,無柄,深綠色的葉呈長線形,葉肉厚而多汁,葉緣波狀,長 50-80 公分,寬 6-12 公分。花頂生,總苞片 2,繖形花序,由多數 20-50 朵小花組成;花冠白色,十分清香,花 筒纖細伸長,裂片 6;雄蕊 6,著生於花筒喉部,離生;子房下位,花柱下彎,柱頭不明 顯 3 裂。蒴果近球形,有海綿質的種皮,可漂浮於水面,藉以傳播繁殖。蜘蛛百合一般易 與文珠蘭混淆,但文珠蘭葉片較寬, 且花被基部無蹼狀物。 分佈:印度至中國大陸南方、琉球、日本及臺灣濱海地區。 棲地生態:喜歡溫暖有陽光及水份充足的地方,卻也耐風、耐潮,臺灣全島在海岸地區沙 地常有零星分布。花朵雖然美麗,但全株有毒。廣泛被栽植為園藝植栽,適合庭園綠籬、叢 植點綴或大型盆栽。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4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42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林惠娟攝 動物園 - 許嘉贊 蜘蛛百合一般易與文珠蘭混淆 4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43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43相關文獻曇花,即優缽羅花。草本,種出西域。有紫、白二種。青葉叢生,或二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狀若荷蕊;中攒十八朵,每一日開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范浣浦侍御有詩云:『一莖敷蕊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靜態雪華堪比潔(其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似蓮)。已蠲穠艷消塵劫,應散諸天入梵聲。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_(「臺海采風圖」)曇花,一枝數十蕊。一蕊長七、八寸,花六出;外紫、內白,頗似蓮香。亦有白色者,摘置几案間,經時略不損壞,花蕊仍然開放;是一異種。葉叢生如帶,闊五寸許;傍生方筳著花,高五尺許,花色純紫。法華寺有數本,僧家言是西方小種。孫元衡有詩云:『一叢優鉥曇花好,移得西天小本來;日色炊光浮紫氣,凌空誰為築瑤臺』(「使槎錄」)相關詩詞曇花,夏開。張鷺洲詩云:『採自猊床象座前,紫霞一片映青蓮;優曇不是人間種,色相應歸忉利天』(「瀛壖百咏」)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44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文珠蘭 / 文珠蘭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kplant.biodiv.tw/ 蜘蛛百合 / 蜘蛛百合 .html,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3.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13005020 文珠蘭,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246 文殊蘭,南天書局,頁 251。5.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下冊 2959 文珠蘭,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1480。6. 中國植物誌,第 16(1) 卷 PDF 文殊蘭,頁 008。7.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允水蕉 92 年 10 月,頁 133。8.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327021020 曇花,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9. 張碧員,臺灣野花 365 天,大樹文化,民 86,頁 13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4

P:45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題詞仙丹花,色極鮮紅;一朵包百蕊,似繡毬花,無香。自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彩。題詞說明仙丹花,花色非常鮮紅;由上百朵小花組成一個花序,有如繡球花一般,沒有香味。花期自四月開至八月,花團錦簇,燦爛如霞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5

P:46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東南科大 - 林惠娟攝 臺北 - 許瑋攝 東南科大 - 林惠娟攝 臺北 - 許瑋攝中文名:仙丹花別名:豔陽仙丹、三丹花、三段花、山丹花、紅繡球、英丹花科名:茜草科 (Rubiaceae)屬名:仙丹花屬 (Ixora)學名:Ixora chinensis Lam. 賣子木 仙丹花英文名:Ixora,Jungle Flame,Jungle Geranium,Flame of the woods,Chinesis Ixora、Dwarf Ixora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6

P:47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 臺北 - 許瑋攝特徵:常綠灌木,單葉對生,葉端突尖。有一對三角形淺綠色拖葉。漿果類,果色紫紅。花瓣四枚,不同於五枚之繁星花。仙丹花類原產熱帶亞洲,全年均能開花,但以夏、秋較盛開,花頂生,繖形花序。花瓣四片,聚生成團,花姿嬌艷,花期長,適合庭園美化、盆栽或切花,全省普遍栽培。梗長約 0.5 公分,中上部具有關節並有三角形小花一對;萼壺形,長凡 0.3 公分,先端 4-5 裂,裂片於圓形;花冠淡紅色,高盆形,冠筒長約 2.5 公分;雄蕊 4 本,著生於冠筒先端而與裂片互生,花藥露出花冠外;子房下位,各藏胚珠一顆;花柱絲狀,柱頭先端二裂、舌狀,有數十朵小花密集成叢叢花團,似繡球。分佈:原產華南及兩廣,分布馬來半島。引進栽培於臺灣全島普遍栽種棲地生態:栽培於臺灣中、低海拔之庭園中,喜溫暖,多雨及向陽之地,園藝品種甚多,作為盆栽、庭園樹、綠籬用。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7

P:48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48相關文獻仙丹花,色紅;一朵包百蕊,似繡毬花,無香。自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彩。種出粵東潮州之仙丹山。世傳昔有黃氏女經過,遺落鬢插紅瓣,後滿山皆發此花,故名(「臺海采風圖」)。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仙丹花 / 仙丹花 910716.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 臺 灣 樹 木 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3.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4. 仙丹花,民 87 年,頁489。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 201 賣子木,南天書局,頁205。5.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仙丹花,民92 年,頁 426。6.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56-57。7.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212-21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49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題詞番花,一名貝多羅。色白,心淡黃,香似梔子。種出西洋,臺人但稱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題詞說明番花,一名貝多羅,白色花瓣,花心呈淡黃色,香味與梔子花相似,從西方引進,臺灣早期住民稱為番花,但不知貝多羅的葉子,可用來抄寫佛經,稱貝葉經。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49

P:50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雞蛋花 - 高雄 - 許瑋攝 雞蛋花 - 臺北 - 許瑋攝中文名:緬梔花 ( 番花 )別名:番仔花、番花樹、雞蛋花、蛋黃花、鹿角樹、貝多羅、緬梔子、印度素馨、大季花、鴨腳木等。科名:夾竹桃科 (Apocynaceae)屬名:緬梔屬 (Plumeria)種名:緬梔花英文名:Mexican Frangipani,Pagoda Tree,Temple Tree特徵:番花就是緬梔花,花有香味,花瓣乳白似蛋白,花朵中心為鮮明的蛋黃色,故又稱「雞蛋花」;此外,緬梔在 2、3 月間葉片全數落盡時,光禿禿的粗肥樹枝極像鹿角,因此別稱「鹿角樹」。葉子的葉脈明顯整齊,全身汁液具毒性。白色乳汁有毒。誤食造成嘔吐、腹瀉、發燒、噁心、嘴唇紅腫、心跳加速。番花,又名貝多羅。在紙張發明之前,佛教的經典就是寫在貝多羅樹的葉片上,稱為貝葉經,左右穿洞後,再用絲線貫穿成束,所以在佛教的傳播上,貝多羅的貢獻很大,在寺院中常可見到它的身影。分佈:原產於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目前已遍布全世界亞熱帶及熱帶地方。臺灣全島栽種於低海拔地區。棲地生態:常栽植於庭園,公園及校園內,供觀賞用。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0

P:51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51相關文獻一名貝多羅,色白心淡黃,香如梔子。種出西洋,臺人但稱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圖)貝多羅花,木本;種自西洋。葉似枇杷,梵僧用以寫經。枝皆三叉,花瓣六出,香似梔子。臺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范浣浦侍御有詩云:『已兼蝶粉與蜂黃,更裹依微紫絳囊(花外微紫、內色白,近心甚黃)。葉似款冬稜較健(葉犬而厚),花開盛夏氣微香。一叢蓓蕾盈枝發,半卷婀娜小瓣長。可是貝多真色相,閒書梵宇午風涼』(「臺海采風圖」)貝多羅花,大如小酒杯;六瓣,瓣皆左紐。白色,近蕊則黃;有香甚縟。落地數日,朵朵鮮花不敗(「使搓錄」)(府志,p503)相關詩詞張鷺洲「貝多羅花」詩云:『奇英六出幹三叉,簷蔔香中嗅露華;曾識僧龕寫經葉,而今始見貝多花』(「瀛壖百咏」)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52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http://kplant.biodiv.tw/ 緬梔花 / 緬梔花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退休主任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廖仁滄,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76/15.htm。3.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14018011 緬梔,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4.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65.htm 雞蛋花,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5.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2A. 緬梔,民 87,頁 374。6.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156 雞蛋花,南天書局,頁 159。7.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830 緬梔,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915。8. 中國植物誌,第 63 卷,PDF 雞蛋花屬,頁 078。9.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緬梔,民 92 年,頁 374。10.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38-139。11.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289。12.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30-13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2

P:53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題詞菊花,內地開花於九月,臺灣亦然。另有數種,二、三月開者尤盛。題詞說明菊花,在中國內地於九月間開花,臺灣亦然。但菊花品種繁多,也有在二、三月盛開者。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3

P:54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 中文名: 菊花 別名:菊仔、家菊、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等瑋許 科名:菊科 Compositae攝 屬名:菊屬 Chrysanthemum 學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菊花 - 中國植物誌 英文名:Chrysanthemum Flower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4

P:55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 特徵: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種甚多。每朵菊花是由很多小花組成 一頭狀花序,小花有兩種,一為單具有雌蕊能授精之舌狀花,另一常具 有雌雄蕊之管狀花。由這兩種小花組成之比例、形狀、大小及顏色,產 生各種花型及花色,可分為單瓣菊、托盤菊、蓬蓬菊、裝飾菊、標準 菊等多種。依花型大小可分大、中、小輪系。依花色主要為黃、白、粉 紅、橙紅、赤紅及紫等,培育的品種極多。許瑋攝 分佈:大多數原產於東亞,其變異中心在中國,臺灣各地均有栽培。 棲地生態:菊花在華人生活中經常被大量使用,在自然氣候下,菊花常 於秋天氣溫轉涼,日長變短時開花,當冬天來臨,白天日照不足,植株 極矮小時已形成花蕾。為增長花莖,必須以人工電照來延長日照,以抑 制花芽分化,提高切花品質,因此臺灣中部彰化地區的夜晚,經常可見 花田中整夜燈火通明,以控制菊花的生長,是花卉專業區的特殊景觀。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5

P:56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56相關文獻迎年菊,與秋花無異,惟紫色一種開胚冬、春,故曰「迎年」,孫元衡有詩云乞『寒花老圍結綢繆,翠羽金莖紫燄浮。酒借朱萸迎柏葉,詩將秋思赴春愁』一人同上︶ .花開無節,惟菊荃冬乃盛,開荃二月。蘇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與客汎菊作重九會,有一二 :『嶺南地暖 , 百卉造作無時,而菊獨後開,考嘩理隻菊性介烈 , 不與百卉並盛衰也一 (「赤嵌筆談」)(府志,p505)相關詩詞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57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菊花 / 菊花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26110, 菊花,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6) 201 菊,南天書局,頁 232。4. 中國植物志 第 76(1) 卷 035 頁 PDF 菊花。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菊属,維基百科。6.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206/7592384.htm 菊花。7.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菊,民 92 年,頁 45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7

P:58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題詞油菜,子作油。熟于仲春間。味苦,不可多食。題詞說明油菜,種子可榨油,成熟於春天。有點苦味,不可多食。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8

P:59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 物種檔案 中文名:油菜 別名:蕓苔 ( 唐本草 ),青菜、小白菜、江門白菜花 科名:十字花科 (cruciferae)序-莊 屬名:蕓苔屬 (Brassica)溪 學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amplexicaulis Makino攝 英文名:Edible Rape,Rapeseed 特徵:油菜為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約 1 公尺左右,嫩莖及葉可以當作蔬 菜食用,開花時多分枝,花鮮黃色,是蜜蜂很好的蜜源植物,臺灣的油菜花季約在 12 月底至次年 2 月。果實為短角果,由兩片莢殼組成,中間有一隔膜,兩側各有 10 個左右的種子;種子的顏色呈深紅色或黑色,含油量達 35-50 %,可做來搾油或作 飼料用途。莊 分佈:全省各地農田均可栽種。溪攝 棲地生態:臺灣的油菜花季約在 12 月底至次年 2 月。這段期間,農民趁著水稻秋 割後至春耕前的空檔,在農田撒種油菜仔,因此冬天時,全省各處都可看到油菜花 田。農民最主要目的是把油菜當成施肥植物、有機肥料來使用。當油菜花繁花盛開 後,在春耕前,油菜隨著整地犁田而掩埋滲入春泥,而成為促進稻米生長的養份。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59

P:60

曇花、仙丹花、番花、菊花、油菜花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扶桑花 / 扶桑花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357003022, 油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3. 安奎、鄭元春著,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上 ) 油菜,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頁 75。4. 中國植物誌,第 33 卷, PDF 蕓苔,頁 021。5.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油菜,民 92年,頁 217。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0

P:61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浮桑花,木本,不甚高。四時著花,有深紅、淺紅二色;扶桑花 亦有一樹開兩色,花極鮮,而味不香。桂花 桂花,木本;一名「山桂」。色淡黃,味最香;四序榮華。魚子蘭 魚子蘭,一名珠蘭;木本,花色黃,四時俱開;其香如蘭。刺桐花 刺桐花,葉似桐而榦多刺,開花期于二、三月,色極 朱,樹大數圍,當花時,葉盡脫。龍眼 龍眼,一名「福員」。熟于夏秋間,摘之晒乾,性極補。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1

P:62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題詞浮桑花,木本,不甚高。四時著花,有深紅、淺紅二色;亦有一樹開兩色,花極鮮,而味不香。題詞說明浮桑花,為木本植物,植株不甚高。一年四季均會開花,花色有深紅、淺紅二色;亦有一樹開兩種顏色,花極鮮豔,但沒有香味。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2

P:63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高雄 - 許瑋攝 花蓮 - 許瑋攝中文名:朱槿別名:扶桑花、浮桑花、紅扶桑、中國薔薇、大紅花、佛桑、燈籠仔花、燈仔花 ( 臺語 )科名:錦葵科 (Malvaceae or Mallow family)屬名:木槿屬 (Hibiscus)學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 Hibiscus javanicus Miller Hibiscus rfestivalis Salisb. Hibiscus rfragilis DC.英文名:Chinese Hibiscus、China Rose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3

P:64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花蓮 - 許瑋攝 臺北 - 許瑋攝 林口 - 林惠娟攝特徵:花大而豔麗,開放時徑 7-12 公分,原種為朱紅色,但培育的品種則顏色甚多,有緋紅、淡紅、桃紅及黃白等多種顏色;雄蕊多數,雌蕊一枚,花柱甚長,貫通於中空的雄蕊柱,柱頭上有絨毛。臺灣全年都是扶桑花的花期,盛花期在 5-10 月。本來扶桑花只有五瓣花瓣,而重瓣扶桑的花瓣,內外總共有十瓣花瓣,而且花瓣捲曲,又叫捲瓣扶桑、和裂瓣扶桑等。分佈:廣泛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尤其以南太平洋的島嶼生長最盛。臺灣於明末清初移民時引進,廣泛種植於臺灣全島庭園、校園、公園及鄉間、田間,是常看到的圍籬植物。棲地生態:扶桑花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二至三公尺,繁殖容易,插枝即活,為生長快速,萌生力強,樹性旺壯的植物。較不耐寒,抗乾燥性強,是非常容易栽培的樹種,常為美化庭園的好花卉。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4

P:65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桂花 / 桂花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 木犀,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3.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11007040桂花,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7. 桂花,民 87 年,頁 294。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 151 木犀,南天書局,頁 154。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815 木犀,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908。7. 中國植物誌,第 61 卷 PDF 木犀,頁 107。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木犀,民 92 年,頁 369。9.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24-125。10.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181。11.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210-21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5

P:66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題詞桂花,木本;一名「山桂」。色淡黃,味最香;四序榮華。題詞說明桂花,木本植物,一名「山桂」。花色淡黃,味最香,一年四季均會開花。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6

P:67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 臺北 - 許瑋攝 中文名:桂花 67 別名:木犀、巖桂、九里香、桂、木犀花 科名:木犀科 (Oleaceae) 屬名:木犀屬 (Osmanthus) 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Lour. 英文名:Sweet Osmanthus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68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 特徵: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全株平滑木質莖,多生枝 椏。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5-10 ㎝,革質,有細鋸齒 緣,先端漸尖。花雌雄異株,簇生葉腋,極為芳香,花冠白色,深 4 裂,雄 花桂 蕊二枚,花絲短,盛開時芳香四溢,具有濃郁香味且經久不散。由於連 種 續綻放不斷,花期頗長,本省每年 5-10 月開花。核果歪斜,橢圓形長約 東子 1 ㎝,熟時紫黑色。臺灣的桂花樹由於 99% 以上都是開雄性花的植株;--科 南 因為雌雄異株的關係,所以我們只見桂花,很少見到桂花的果實。 大 林 分佈:桂花生性強健,很適合臺灣風土氣候,廣泛被栽種。 惠 娟 攝 棲地生態:桂花原產中國大陸西南部,為亞熱帶及暖溫帶樹種,可用扦 插法繁殖,性較耐蔭,凡庇蔭、陽光不足處,均適宜栽種,被廣泛種植 為庭園樹。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8

P:69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扶桑花 / 扶桑花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3/156.htm 朱槿,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朱槿,維基百科。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四卷 8. 朱槿,民 81 初版,頁 485。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3)-100 朱槿,南天書局,頁 108。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302 朱槿,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651。7. 中國植物誌,第 49(2) 卷 朱槿,PDF 頁 069。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扶桑,民 92年,頁 310。9.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70-71。10.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82-18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69

P:70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題詞魚子蘭,一名珠蘭;木本,花色黃,四時俱開;其香如蘭。題詞說明魚子蘭,一名珠蘭,木本植物,一粒粒珠子般黃色的花,有如魚子而得名,一年四季均會開花,花的香味有如蘭花。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70

P:71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 許瑋攝 71 中文名:樹蘭 別名:魚子蘭、珠蘭、碎米蘭、珍珠蘭、茶蘭、秋蘭、木珠蘭、夜蘭、千里香、米仔蘭 科名:楝科 (Meliaceae) 屬名:樹蘭屬 (Aglaia) 學名:Aglaia odorata Lour. 英文名:Orchid Tree,Mock Lime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72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特徵:樹蘭株高約 2- 6 公尺,常綠小喬木。大葉互生,小葉對生,倒卵形為奇數羽狀複葉,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花小,數量多,圓珠形,徑僅約 2 ㎜,故又有珠蘭、米蘭、魚子蘭之稱呼,初為綠色後轉為金黃色,花開時,芳香馥郁,花期長,是著名香花植物,花亦可供茶之燻香、製線香或提煉香精。分佈:原產地中國南方、馬來西亞、印尼。17 世紀引入臺灣後,常生於低海拔之叢林中,為普遍的庭園觀賞樹。棲地生態:樹蘭是臺灣庭院常見的香花植物,廣泛栽種於庭園中,亦可為綠籬及行道樹。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72

P:73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73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樹蘭 / 樹蘭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12.htm 樹蘭,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3.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20001040 樹 蘭, 臺 灣 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樹蘭,維基百科。5.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鑑 第六卷 2. 樹蘭,民 87 初版,頁 157。6.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128 樹蘭,南天書局,頁 146。7.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48 樹蘭,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874。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樹蘭,民 92 年,頁281。9.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50-151。10.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84-18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74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題詞刺桐花,葉似桐而榦多刺,開花期于二、三月,色極朱,樹大數圍,當花時,葉盡脫。題詞說明刺桐花,葉似桐樹而樹幹上有小刺,於二、三月開花,花色鮮紅艷麗,樹幹可長到很粗大,當花盛開時,樹葉會脫落。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74

P:75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 許瑋攝 75 中文名:刺桐 別名:梯枯、雞公樹、龍船花。 科名:豆科 (Fabaceae) 蝶形花科 (Fabaceae) 屬名:刺桐屬 (Erythrina) 學名:Erythrina variegata L. var.orientalis (L.)Merr. 英文名:Variegated Coralnean,India Coral Tree, Tiger's Claw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76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 許瑋攝特徵:落葉大喬木;枝有黑刺。三出複葉,葉柄無刺;小葉平滑,菱形或卵形;小葉柄基部各有一對大蜜漕。頂生密集總狀花序,萼開裂近達基部;花大而鮮紅艷麗。旗瓣卵狀長橢圓形,略反曲。莢果念珠狀,長 10-45 ㎝,有種子 1-8 顆,生食有毒,但煮熟後可食用。樹冠寬廣,生長迅速,為良好之園林及鳥餌樹種。分佈:種植於臺灣平地山麓。分布熱帶亞洲、太平洋諸島、琉球。能耐旱及鹽風,故常見之於海濱地帶。棲地生態:庭園景觀、行道樹用,花美麗,可栽作觀賞樹木。普遍為各鄉鎮市公所及學校等栽植,作為行道樹、公園綠蔭及校園綠樹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76

P:77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相關文獻刺桐,葉如梧桐。其花附幹而生,側敷如掌,形若金鳳,枝幹有剌,花色深紅。嵇含「草木狀」云:『九真有刺桐,布葉繁密。三月開花,赤色照映;三五房凋,則三五房復發』。陳翥「桐譜」:『刺桐生山谷中,文理細緊,而性喜折裂;體有巨刺如欓,其實如楓』(「廣群芳譜」)刺桐,樹高大而枝葉蔚茂。初夏開花,極鮮紅。如葉先萌而後發,主明年五穀豐熟(「溫陵郡志」)土人相傳辛丑之變,刺桐無一著花(「臺海采風圖」)赬桐,身青;葉圓大而長。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朵而繁,, 紅色如火,為夏、秋榮觀(「廣群芳譜」)赬桐,自初夏生至秋,蓋草也。葉如桐,其花連枝萼皆深紅色,俗呼貞桐花(「南方草木狀」)赬桐,本高不盈丈,葉似桐;花紅如火,一穗數十朵。五月開最盛。土人於競渡時,必採數枝供瓶案,故又名龍船花。開至九月方止;結子色藍,子老而花瓣尚未凋(「臺灣采風圖」)(府志,p506)相關詩詞 77刺桐,花色紅如火,環繞營署。春仲始花,一望無際,實為臺郡大觀,故稱刺桐城。孫元衡有詩云:『春色燒空白海涯,柳營繞遍到山家;崑崙霞吐千層豔,華嶽蓮開十丈花』。『百朵紅蕉簇一枝,著葉肴菜也相宜;煙籠絳羽鸚哥舞(雲南稱為鸚哥花),信是春城火樹奇』(「赤嵌集」)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78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題詞龍眼,一名「福員」。熟于夏秋間,摘之晒乾,性極補。題詞說明龍眼,又名「福員」。於夏秋之間成熟,摘之曬乾,是很好的補品。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78

P:79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龍眼樹 - 臺北 - 許瑋攝 龍眼 - 臺北 - 許瑋攝 龍眼花 - 花蓮 - 許瑋攝中文名:龍眼 79別名:圓眼、桂圓、福圓、牛眼、科名:無患子科 (Sapindaceae)屬名:龍眼屬 (Euphoria)學名:Euphoria longana Lam. Dimocarpus longan Lour.英文名:Longan、Lungan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80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 物種檔案龍眼花 - 花蓮 - 許瑋攝 龍眼樹 - 花蓮 - 許瑋攝 龍眼 - 維基百科 250px-Dimocarpus_longan_fruits特徵:常綠大喬木,高 5-10 公尺,樹性壯旺,生長繁茂,能耐風耐旱,春夏開黃白色小花,可被蜜蜂採製為高級的龍眼蜜,果實龍眼是夏天常見的水果。龍眼肉多汁甘甜,去皮晶瑩剔透偏漿白,隱約可見黑色果核,極似眼珠,故以「龍眼」名之。曬乾後製成龍眼乾,具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的效用,是民間常用的滋補食品。分佈:亞洲熱帶,我國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以福建最多。臺灣中低海拔的地區均有分布。棲地生態:臺灣全島廣泛種植在中低海拔的地區,住家前後很常見,是很好的庭園樹,也可做公路行道樹用。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0

P:81

浮桑花、桂花、魚子蘭、刺桐花、龍眼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龍眼 / 龍眼 -910822.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26004020 龍眼,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六卷 1. 龍眼,民 87 年初版,頁 198。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 龍眼,南天書局,頁 151。5.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1760 龍眼,國立臺灣編譯館,頁 880。6.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118-123。7. 中國植物誌,第 47(1) 卷, PDF 龍眼,頁 028。8. http://zh.wikipedia.org/zh-tw/ 龍眼 龍眼,維基百科。9.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龍眼 ,92年,頁 299。10. 羅 宗 仁, 臺 灣 種 樹 大 圖 鑑 ( 下 ), 天 下 文 化, 民 96 年, 頁 184-185。11.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98 年,頁 277。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1

P:82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椰子 椰子,種本荷蘭國,榦大數圍,高數丈。葉類檳榔,開花 結實,狀若文旦;外皮栗色而軟,內壳堅,可為器具。肉 白,味香,內有水如酒。紅花 紅花,出於仲春間,農人以晨刻採之,作染與內地無異。柑仔蜜 柑子蜜,生食,味淡;用糖為蜜饌之品。 小米 小米,係社番耕種為粮,與內地無異。 82 番仔秫,性同糯米。粒差大而軟,收成于孟冬。社番男 番仔秫 婦以手摘取,為長久之糧。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83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題詞椰子,種本荷蘭國,榦大數圍,高數丈。葉類檳榔,開花結實,狀若文旦;外皮栗色而軟,內壳堅,可為器具。肉白,味香,內有水如酒。題詞說明椰子,由荷蘭人引進臺灣,樹榦粗大,高可達數丈。葉子像檳榔,開花結實,形狀像文旦;褐色的果實外皮較軟,但內殼堅硬,可製作器具。椰肉色白,味香,內有汁如酒。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3

P:84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物種檔案 花蓮 - 許瑋攝 84 中文名:可可椰子 別名:椰子、椰瓢、古古椰子、越王頭、生命之樹、天堂之樹、半天水 科名:棕櫚科 (Palmae) 屬名:可可椰子屬 (Cocos) 學名:Cocos nucifera Linn. 英文名:Coconut Palm,Coconut Tree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85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物種檔案 花蓮 - 許瑋攝 喝椰子汁 - 斯里蘭卡 - 許瑋攝特徵:單幹高大圓柱狀,高可達 15-25 公尺,徑達 30-70 公分。羽狀複葉長 4.5-7 公尺,小葉 180-240 枚,常作摺合狀,總葉柄綠色或黃色,基部漸闊而扁平,並附黑褐色纖維以圍護嫩幹。可可椰子的果液可供飲用;果肉可食或製椰乾、椰粉或煉製椰油;幼嫩花序中之液汁含糖份,可以醱酵釀酒;莖供建築及小型器具加工;葉可以編帽、茸屋;椰殼可製各種器皿和工藝品,活性碳,椰纖維可製毛刷、蓆墊及纜繩等;樹幹則可以當柴燒,是為重要經濟樹種。分佈:廣泛栽培於熱帶地區,1645 年間荷蘭人最早引進在屏東一帶栽培,主要分布於臺灣中南部平地。棲地生態:可可椰子即為一般所吃的椰子,樹姿優美,常作為行道樹、園景樹,在南臺灣頗為普遍。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5

P:86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可可椰子 / 可可椰子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 可可椰子,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3.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9010010 椰子,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4. 路統信,椰子類全科彩色圖誌 - 可可椰子,中國花卉雜誌,民 68 年,頁 495。5. 鐘如松等著,引種棕櫚圖譜,椰子,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年初版,頁109。6. 林有潤主編,觀賞棕櫚,椰子,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頁 95。7. 中國植物誌,第 13(1) 卷 PDF 椰子,頁 144。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可可椰子,民 92年,頁 109。9.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12-11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6

P:87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題詞紅花,出於仲春間,農人以晨刻採之,作染與內地無異。題詞說明紅花,春天開花,農人於清晨採摘,作為染料,與內地無異。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7

P:88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物種檔案 中文名:紅花 別名:紅藍花、黃藍、刺紅花、草紅花。 科名:菊科 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 英文名:Safflower 特徵:紅花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 30-9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基部木質 化,表面具細線槽紋。葉互生,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刺狀銳齒,兩面無毛。頭狀紅花 -Carthamus 花序頂生,初開時黃色,漸變為橙紅色時採摘,陰乾或曬乾。瘦果橢圓形,種子白 色、灰色或暗色條紋等。花期 5-7 月,果期 7-9 月。具特異香氣,味微苦。紅花具 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的藥用功效。花含有紅花素 (carthamine) 可提取優良的天然紅色色素。另一方面,紅花的種子含油量達 55.38%,可以榨油,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分佈:原產於亞洲、非洲部分地區,在埃及已有 4000 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歐洲、美洲、澳大利亞和中國等許多地方都有栽培。目前在中國的各地多有栽培,主要產於河南、新疆、河南、四川和浙江等地。棲地生態:紅花一直是作為藥材和染料的植物,近年由於紅花生長期短,從播種到採收一般只需要 120 天,環境適應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溫暖乾燥氣候,耐寒、耐旱、耐鹽鹼、耐脊薄。栽培管理簡便,適用於機械化耕作與採收,產量和含油率均高,因此是目前世界上發展非常快的油料經濟作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88

P:89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89相關文獻《本草圖經》中亦對紅花的植物生態有所描述:「紅藍花,即紅花也。今處處有之。人家場圃所種,冬而布子於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匯,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紅,及作燕脂。主產後血病為勝。其實亦同。葉頗似藍,故有藍名。」相關詩詞在中國唐朝李中的詩句「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即是表現紅花染料在當時的重要地位。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www.nricm.edu.tw/files/13-1000-5146.php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2.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6ek3k6l.html。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90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題詞柑子蜜,生食,味淡;用糖為蜜饌。題詞說明柑子蜜,可生食,味道清淡;亦可用糖醃漬成蜜餞食品。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0

P:91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物種檔案 中文名:番茄 別名:柑仔蜜、蕃茄、小蕃茄、番柿、臭柿仔、西紅柿等。 科名:茄科 Solanaceae 屬名:番茄屬 Lycopersicon 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utum Mill.柑仔密 - 番茄 - 花蓮 - 許瑋攝 Solanum lycopersicum L. 英文名:Tomato 特徵:番茄是營養果菜,無論生食、作菜皆適宜。1-2 年生半蔓性草本 植物。株高 60-200 公分,主莖有剛毛及油腺,故用手觸摸時,會有臭 味及油分;莖質弱,直立或倒伏生長,植株莖老化後會木質化。葉互 生,羽狀複葉,淺綠或深綠色。因栽培時間不同,終年能開花。番茄為 自交作物,果實為漿果,胎座肉質而皮薄,果實顏色紅或黃,球形、圓形或長橢圓形。種子扁腎形,覆灰色短毛。蕃茄多以「番茄」為正名。分佈:產區以中、南部之平地為主。主要產地有彰化員林、雲林西螺,臺南新市、西港,屏東潮州、萬丹等地。棲地生態:全島中低海拔栽培及田間逸出。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1

P:92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相關文獻柑子蜜,形似柿,細如橘;和糖煮,作茶品。(府志,頁 508)柑,橘屬;有仙柑、紅柑、雪柑、盧柑、九頭葡萄、柑數種。郡產惟紅柑、仙柑居多。(府志,頁 50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2

P:93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可可椰子 / 可可椰子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 可可椰子,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3.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9010010 椰子,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4. 路統信,椰子類全科彩色圖誌 - 可可椰子,中國花卉雜誌,民 68 年,頁 495。5. 鐘如松等著,引種棕櫚圖譜,椰子,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年初版,頁 109。6. 林有潤主編,觀賞棕櫚,椰子,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頁 95。7. 中國植物誌,第 13(1) 卷 PDF 椰子,頁 144。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可可椰子,民 92 年,頁 109。9.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12-11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3

P:94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題詞小米,係社番耕種為粮,與內地無異。題詞說明小米,原住民種植小米做為糧食,與大陸內地沒有差別。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4

P:95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朱恩良攝 - 臺灣野生植 花蓮 - 許瑋攝 物種檔案 物資料庫瑋攝 中文名:小米 別名: 粟、粟仔、稷仔、穀子、寒粟、黃粟、白粱粟、粢米、粟穀、硬粟、籼粟、稞 子、秪子、狗尾秪 ( ㄓ )、狗尾帶、黍仔等。 科名:禾本科 Poaceae 屬名:狗尾草屬 Setaria 學名: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英文名:Millet,Foxtail Millet 特徵:小米,又名「粟」,是臺灣原住民光復前及光復初期之主要糧食。一年生; 稈直立,叢生,高 60-150 公分。頂生圓錐花序圓筒狀,長 10-30 公分,成熟時 果實下垂,除了供炊飯、煮粥,亦可製成糕點,或混合豆類磨粉,或配合小麥麵 粉烤製麵包,還可以用來釀製風味獨特的「小米酒」,主要是在祭典中使用,味 道清純帶有小米香味,嚐起來甜甜的,口感與風味非常特別。小米種類繁多,包 括粳性小米、糯性小米、黃小米、白小米、綠小米、黑小米及香小米等。小米是 中國北方、臺灣原住民部落常見栽培的糧食作物,亦是豐年祭時重要祭品之一。小米豐年祭 - 蘭嶼 - 林惠娟 分佈:臺灣以屏東、臺東、新竹、高雄等縣山地鄉村或平地旱田栽培較多。 棲地生態:全島低海拔較乾旱處。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5

P:96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小米 / 小米 .htm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8114040 小米。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4)-225 粟,南天書局,頁 253。4.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 下冊 ) 3632 小米,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1816。5. 中國植物誌,第 10(1) 卷 PDF 粱,頁 353。6. 吳亞諾,原住民的小米文化,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student/student.htm。7. http://www.afa.gov.tw/public_index.asp?CatID=85 小米,淺談小米 ( 糯小米與梗小米的比較 )。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醫藥委員會,小米,民 92,頁 98。9.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94-9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6

P:97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題詞番仔秫,性同糯米。粒差大而軟,收成于孟冬。社番男婦以手摘取,為長久之糧。題詞說明番仔秫,性質與糯米相同。米粒差大而軟,於冬天收成。原住民以手摘取,為長久之糧食。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7

P:98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 物種檔案中文名:番仔秫別名:糯稻科名:禾本科 Poaceae學名:Oryza sativa L.特徵:「番仔秫」,這是一種接近糯米性質的旱稻,春種冬收,產量不高,卻是平埔族人主要的主食之一,因旱稻口感不如水稻,且收成僅及水稻的一半,新竹縣尖石鄉內的丘陵地已相繼被改種水蜜桃、高冷蔬菜、甜柿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旱稻面積逐漸減少,僅餘極少數的稻農,守著 2、3 公頃的丘陵地種植,在山地鄉想要見到旱稻還真不容易。旱稻指的是可抗荒旱的稻種,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禾亢,一是糯。禾亢稻是比較不黏的稻種,一般都用來當主食或釀酒之用,臺灣原住民常種的包括有埔占、圓粒占、尖仔占、鳥占、三杯占、過山香占……等等。糯米較黏,主要的種類分禾秫以及赤秫兩種。早期的稻米,都稱為占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稻種,都來自越南的占城,因此多數稻種都以占為名。分佈:臺灣平埔族分佈的區域。棲地生態:埔占是傳統旱稻中,最常見的一種。天性耐旱,可在貧瘠地上成長的埔占,因多種於荒埔中而得名,這種米不只是原住民族的主食,更是釀酒的最佳材料,《臺灣府志》說:「埔占穀,殼白,米赤,皮厚,種於三、四月,成於八、九月,園中種之。」米粒較小而尖,呈紅色的埔占,直到今天,在許多原住民的部落中,依舊可見到族人賴它維生。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8

P:99

椰子、紅花、柑子蜜、小米、番仔秫相關文獻諸羅縣志卷十,物產志,物產,榖之屬,糯稻 : 「古今註」:『稻之粘者為秫,即糯也』。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ashu/posts/317865051750019,FooDiA shu's 晨間閱讀室,客家文化討論區(劉還月主持)2014 年 12 月 25 日。埔占與蓬來米─臺灣稻米的變遷與類別,— 在劉還月草堂 & 於晴小農作 ,。2. 諸羅縣志卷十,物產志,物產,榖之屬,糯稻 :「古今註」:『稻之粘者為秫,即糯也』。周鍾瑄撰,頁 191-192。3.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 臺灣通志 / 物產 / 五穀類 / 稻之屬,番仔秫,粒甚大,土番摘穟藏之以釀酒〈《臺灣府志》〉。4. http://www.lnanews.com/news/ 旱稻是早期原住民栽種的主食之一 .html5.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90-93。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8%BB 稻。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99

P:100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西瓜 西瓜,形與內地同。但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荔枝 荔枝,臺中所產土荔支,熟於五、六月間,色紅、味香,而 甘稍遜於興化、漳州;亦是果中之上品也。蕃蒜 番蒜,俗呼黃檨。 番蒜,果也。有三種;惟香蒜為上,肉蒜、木蒜則亞焉。實 如鵝卵,皮綠肉黃,熟於夏。味微酸,用糖饌之可食。楊桃 楊桃,臺地產少,漳州產多。生食微酸,用糖可為蜜餞 之品。茄子 茄子,亦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0

P:101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題詞西瓜,形與內地同。但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題詞說明西瓜的形狀與大陸內地相同。但成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1

P:102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物種檔案 花蓮 - 許瑋攝 102 中文名:西瓜 別名:小玉瓜、大西瓜、瓜子西瓜 , 西瓜子 , 無子西瓜,寒瓜。 科名:瓜科 ( 葫蘆科 ) Cucurbitaceae 屬名:西瓜屬 Citrullus 學名: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 ex Eckl. & Zeyh. Citrullus lanatus 英文名:Watermelon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03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物種檔案 花蓮 - 許瑋攝特徵:西瓜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西瓜果瓤多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 及維生素 C,通常是生食或搾汁飲用,可以消暑解渴,在食療上具有解熱、利尿、排毒功效。西瓜成熟時怕遇到雨水,影響到果實的甜度,果實泡在水中易爛掉。早期引進品種名為固定品種如黑皮、海湖種、嘉寶瓜等,六 O 年代後臺灣自行進行品種改良,先後推出紅娘、富寶等大型紅肉西瓜及小鳳、特小鳳、金蘭等黃肉小西瓜,同時亦育成鳳山一號、種苗二號等無子西瓜,由於品種更迭極快,市場上新品種極多,部份品種已進入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市場,甚獲好評。分佈:原產非洲赤道附近,性喜高溫氣候,10 世紀初由中亞細亞傳至中國西藏栽培,故名「西瓜」。18 世紀隨先民渡海墾臺才傳至臺灣。臺灣全島各地,新竹、苗栗、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花蓮等縣境為盛產區。棲地生態: 常種植於河床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地。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3

P:104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104 相關文獻 西瓜盛於冬月,臺人元旦多啖之。皮薄、瓤紅,可與常州並驅,但遜泉之傅霖耳(稗海紀遊)。 臺、鳳兩邑,每年分進上西瓜;八月下種,十一月成熟。氣候之異,直不可以常理測也。(臺灣志略) 臺灣文學網, 〈赤嵌竹枝詞〉 https://tln.nmtl.gov.tw/ch/M12/nmtl_w1_m12_s2_c_2.aspx?sid=798 《恒春縣志》「物產 ‧ 瓜之屬」提到,西瓜又名寒瓜。根據《本草 綱目》記載 約於五代十國時,始移入中國,因此西瓜屬外來品種,其中 又分成:紅瓤、黃 瓤、白瓤三種。相傳浙西皮瓤子三白者,味最甘美, 為上品;綠皮黃瓤者,次 品;紅瓤者,為最次,且一年四季皆可收成。 至於臺灣的西瓜,於史可據者為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 維亞總督書信集I》第一任長官宋克 (Marten Soncle)在 1624 年 12 月 12 日向總督卡本提耳(De Carpentier) 提到:「這些地方的土地(蕭壟、 新港和目加溜灣)看起來非常肥沃,所以 我們將種植耶子、橘子、檸檬 和其他果樹,也要播種西瓜和其他根莖作物。」 可見善化以南的土地 適宜西瓜的栽種。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05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西瓜 / 西瓜 .htm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54003010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 西瓜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四卷,西瓜,頁 158。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 204 西瓜,南天書局,頁 231。6.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102-109。7. 中國植物誌,第 73(1) 卷,西瓜,PDF 頁 200。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西瓜, 民 92 年,頁 43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5

P:106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題詞荔支,臺中所產土荔支,熟於五、六月間,色紅、味香,而甘稍遜於興化、漳州;亦是果中之上品也。題詞說明荔枝,臺中所產的土荔枝,熟於五、六月間,色紅、味香,但甘甜稍遜於興化、漳州;亦是果中之上品也。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6

P:107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物種檔案糯米荔枝樹 - 鄭素雲攝 荔枝 - 花 -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攝 荔枝 - 高雄 - 許瑋攝中文名:荔枝別名:荔支、丹荔、荔錦、離枝、麗枝、紅茘、大茘、大山茘、麗支、玉荷包。科名:無患子科 Sapindaceae屬名:荔枝屬 Litchi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Dimocarpus litchi Lour.  Litchi litchi Britt. Nephelium litchi Camb. ex Wight英文名:Litchi Nut,Lychee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7

P:108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物種檔案荔枝 - 果實 -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攝 荔枝 - 許瑋攝 荔枝種子 - 許瑋攝特徵:荔枝為常綠喬木,高 8-15 公尺。莖上多分枝,樹皮灰黑色。葉為羽狀複葉,互生,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春季開綠白色或淡黃色小花,圓錐花序。核果球形或卵形,果皮暗紅色,有小瘤狀突起。果實成熟時鮮紅色或暗紅色,種子全被肉質多汁甘甜的假種皮果肉包裹,易與核分離。種子為球形或卵圓形,褐色至黑紅色,有光澤。唐朝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對荔枝的風味有深刻的描述: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分佈:臺灣全島平地及山區均有種植。雖隨處可見,但並非臺灣的原生植物,由中國華南地區引進,臺灣的荔枝產地集中於高雄、南投、臺南、臺中、彰化及屏東等丘陵山區。棲地生態:平地及丘陵山區均可種植。樹性好蔭,但花期時則喜陽光;荔枝原產中國大陸南部地區,特別以福建、廣東栽培最多,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8

P:109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相關文獻荔枝,興化彰浦產者為上,臺地率自海船攜來,一日夜可至,色香味猶不變。紫絹 玉膚,瓊漿甘露,真仙果也。(圖考)荔枝 , 興化漳浦產貴為上 . 臺地奉自海船接來少一日夜可荃 , 味、香、色猶不變 . (府志,p514)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09

P:110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荔枝 / 荔枝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2600701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 荔枝,民 87 年初版,頁 201。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5)- 111 茘枝,南天書局,頁 128。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1763 荔枝,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882。7.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110-117。8. http://www.lilyfruit.com.tw/data_19/book_01.php 認識荔枝。9. 中國植物誌,第 47(1) 卷 PDF 荔枝,頁 032。10.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荔枝,民 92 年,頁 300。11.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79。12. 鄭元春,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綠生活,民 86 年,頁 214。13.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下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51 年,頁 911。14.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36。15. 鄭元春、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上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79 年,頁 2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0

P:111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111題詞番蒜,俗呼黃檨。番蒜,果也。有三種;惟香蒜為上,肉蒜、木蒜則亞焉。實如鵝卵,皮綠肉黃,熟於夏。味微酸,用糖饌之可食。題詞說明番蒜,俗呼黃檨,我們現在常稱為芒果,是一種香甜好吃的水果,有三種品種,香蒜最佳,肉蒜及木蒜次之。果實如鵝卵,皮綠肉黃,夏季成熟,味微酸,用糖醃漬成蜜餞酸甜好吃。相關詩詞檨,種自荷蘭,樹高大可蔭。張鷺洲詩云:「參天高樹午風清,嘉實纍纍當暑成;好事久傳蕃爾雅,南方草木未知名」。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12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物種檔案 芒果樹 - 文山會館 - 許瑋攝 芒果樹嫩芽 - 花蓮 - 許瑋攝 芒果 - 臺北 - 許瑋攝中文名:芒果 112別名: 檬果、番蒜、黃檨、檨仔、Mango科名:漆樹科 Anacardiaceae屬名:芒果屬 Mangifera學名:Mangifera indica L.英文名:Mango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13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芒果 - 高雄 - 許瑋攝 物種檔案 芒果果實 - 許瑋攝 特徵:荷蘭人統治臺灣時傳入,, 因其味甘香可羨,故將此水果稱之 為「檨」。芒果為多年生常綠大喬木植物,樹高可達 20-30 公尺,樹 皮平滑具乳汁。葉互生,多叢生於小枝條先端,揉之會發出特有的芳 香,嫩時帶紫紅色,老時則呈綠色或暗綠色。花小形,多數,黃綠色 或淡黃色。果實為核果狀,於 5 月下旬開始成熟,果肉多汁供食用。果 實形態有橢圓形,腎臟形及倒卵形等。芒果品種甚多,果實之形態、大 小、品質、顏色因品種不同而差異甚大。 分佈:亞洲印度、馬來西亞。臺灣的芒果大約是 400 年前由荷蘭人引 進栽種。 棲地生態:性喜高溫、乾燥的天氣,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植質的砂質土 壤最適宜,臺灣被廣泛栽培為果樹及行道樹。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3

P:114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相關文獻番檨,果也,有三種:香檨為上,肉檨、木檨亞之。大者合抱,高凌雲。葉濃如綺, 花微白,朵小有香。實如鵝卵,而大倍之,皮綠,肉黃色,五月熟。本火德以生,其氣 辛熱,其味酸甘,入肝補脾。臺產也。切片醃久更美,名曰蓬萊醬。《居易錄》作番蒜。 按《韻府》、《字典》無檨字,《山海經》、《博物志》、《草木狀》諸書皆不載,蓋臺人附 會名之(檨,又作羨)。(圖考)蕃蒜,俗呼番檨。蕃蒜,果也。有三種;唯香蒜為上;肉蒜、木蒜則亞焉。是如鵝卵,皮綠肉黃,熟於夏。肉微酸,用糖饌之可食。羨子俗稱番蒜,或作檨;其種云自佛國傳來。孫元衡詩云:「千章夏木布澄陰,望裡纍纍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檨,種自荷蘭。切片以啖,甘如蔗漿,而清芬遠過之。沈文開「雜記」:「食畢棄核於地,當月即生。核中有子,或一粒、二粒如豆之在筴。葉新抽,杪紅若丹楓;老則變綠」(諸羅縣志)番檨,大者合抱,高凌雲,葉濃,花微自,朵小,有香。結實皮綠、肉黃,其氣辛熱、其味酸甘,入肝補脾。臺產也,切片醃久更美,名曰蓬萊醬(臺海采風圖)番檨,肉與核粘,味甘色黃;盛夏大熟。(「臺灣志略」)檨三種:香檨、木檨、肉檨。香檨差大味香,不可多得。所食者,木檨、肉檨;晒乾用糖拌蒸,亦可久藏。臺人多以鮮檨代蔬,用豆油或鹽同食。北路自半線以上,則絕無矣。「字釋」無「檨」宇;色味似杏,或是番杏誤作檨(「赤嵌筆談」)檨實大如豬腰子,葉尖長;「居易錄」作「番蒜」。『五月熟;大如蘋婆,味甘香,多津液。樹大而葉圓』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4

P:115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荔枝 / 荔枝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2600701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 荔枝,民 87 年初版,頁 201。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5)- 111 茘枝,南天書局,頁 128。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1763 荔枝,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882。7.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110-117。8. http://www.lilyfruit.com.tw/data_19/book_01.php 認識荔枝。9. 中國植物誌,第 47(1) 卷 PDF 荔枝,頁 032。10.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荔枝,民 92 年,頁 300。11.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79。12. 鄭元春,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綠生活,民 86 年,頁 214。13.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下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51 年,頁 911。14.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36。15. 鄭元春、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上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79 年,頁 2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5

P:116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題詞楊桃,臺地產少,漳州產多。生食微酸,用糖可為蜜餞之品。題詞說明楊桃,臺灣各地產量少,福建漳州產量多。生食微酸,用糖可製成蜜餞之品。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6

P:117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楊桃 -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物種檔案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中文名:楊桃 楊桃 - 花蓮 - 許瑋攝 別名:五斂子、羊桃、五稜子、楊梅桃 科名:酢醬草科 Oxalidaceae 屬名:五斂子屬 Averrhoa 學名:Averrhoa carambola L. 英文名:Star-fruit 、Carambola Star Fruit 特徵:楊桃為常綠喬木。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嫩枝、葉柄帶深紫色,幼嫩部分被短柔 毛或光滑。花小,數朵至多朵組成聚繖花序或圓錐花序,腋生或著生於老枝幹上,花紅 紫色,每年 4-9 月開花。漿果肉質,下垂,橢圓形,具五縱稜,橫斷面呈星芒狀,綠色 或黃綠色,橫切時,很像星星的形狀,英文叫它「星星果」(Star-fruit)。楊桃為經濟作 物或果樹,果實供食用,夏秋季成熟,含果糖、葡萄糖、維生素 B、C、檸檬酸和蘋果酸 等,可消暑、解渴、生津、利水、解毒。 分佈:臺灣於 1800 年由華南引入種植。苗栗卓蘭、臺中東勢、臺南左鎮都有大面積栽 種,其餘地區零星栽種。 棲地生態:楊桃為經濟作物或果樹,果實可供食用,繁植方法採播種、壓條、切接或靠 接法,全年均可。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7

P:118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楊桃 / 楊桃 -910818.htm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1000102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10.htm,楊桃。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 楊桃,民 87 年 初版,頁 148。5.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下冊 2702 五斂子 p1351 國立編譯館主編。6.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111 楊桃,南天書局,頁 113。7.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56-61。8. 中國植物誌,第 43(1) 卷 第 004 頁 PDF 陽桃。9.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楊桃, 民 92年,270 頁。10.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109。11.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上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49 年,頁180。12.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42。13. 鄭元春、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上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79年,頁 36。14.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92-193。15.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204-20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8

P:119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題詞茄子,亦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題詞說明茄子,亦熟於冬天臘月間,食之無味。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19

P:120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 物種檔案茄子 - 花蓮 - 許瑋攝 茄子花 - 花蓮 - 許瑋攝 茄子 - 花蓮 - 許瑋攝中文名:茄子別名:茄、茄子、蛋茄、紫茄、白茄、長茄、茄仔。科名:茄科 Solanaceae屬名:茄屬 Solanum學名:Solanum melongena L. Solanum melongena L. cv. 'Ovigerum'英文名:Egg Plant、Water Chestnut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0

P:121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茄子 - 花蓮 - 許瑋攝 物種檔案 特徵:草本至亞灌木,被星狀毛,枝莖偶具刺。葉卵形至長橢圓卵形,長 8-18 公分,寬 5-11 公分,被毛,淺波狀或深波狀圓裂。花柄長約 1-1.8 公 分,毛被較密,花後常下垂;萼片具皮刺,花瓣藍色或紫色,長 0.4-1.8 公分。果實圓柱形或球形,外皮紫紅色,內肉為白色,黃褐色種子散佈於 果肉中。茄子作菜可煎、炒、熱燙、油炸,常吃能平血壓,防止血管破裂,增 強血管的抵抗力。茄子切好之後,放置時間稍久,白色的果肉容易變黑,是 因為茄果內含有一種「單寧」,在空氣中氧化的現象。茄子品種很多,市 場上較常見的品種有麻薯茄、胭脂茄、長茄、日本茄。 分佈:原產印度,臺灣早年由中國大陸傳入,目前栽培的品種均是雜交 種,臺灣全島都有栽植。 棲地生態:全島低海拔栽培及逸出。茄子性喜高溫,栽植時期以早春或初 夏,排水及日照需良好。生育期溫度太高 ( 超過攝氏 32 度 ) 就會授粉不 良,成長期間須立支架扶持株,以防風吹倒,結果後可連續採收 4-6 個月。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1

P:122

西瓜、荔枝、蕃蒜、楊桃、茄子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茄子 / 茄子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2401814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6) 169 茄,南天書局,頁 196。4. 安奎、鄭元春著,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下 ) 茄,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頁 255。5. 中國植物誌,第 67(1) 卷 PDF, 茄,頁 118。6.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茄,92 年,頁 406。7.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9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2

P:123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番薯,又名「地瓜」。蔓生,結實于土,皮有紅、白二色。生 番薯 熟皆可食,亦可研粉,土人用以燒酒。其種出文來國,臺 地栽甚廣。民番藉食,誠為歲歉之一助也。 香員,即佛手柑之屬也。故俗亦呼佛手柑為香員。生食 香員 之香酸,用糖為蜜饌之品。 葫蘆,藤本。食之無味。熟于秋末。晒乾,皮可貯物。 葫蘆 灣豆,種出荷蘭國。臺人竊種而植。實於春夏,亦實于 灣豆 冬。味甘。俗呼「荷蘭豆」。 番柿,似梨,外有毛,內有核。肉黃,味類芽蕉。 番柿 12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24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題詞番薯,又名「地瓜」。蔓生,結實于土,皮有紅、白二色。生熟皆可食,亦可研粉,土人用以燒酒。其種出文來國,臺地栽甚廣。民番藉食,誠為歲歉之一助也。題詞說明番薯,又名「地瓜」。蔓生,結果食於土裡,皮有紅、白二色。生熟皆可食,亦可研磨成粉,土人用以燒酒。其種出汶來國,臺灣各地栽種甚廣。早期先民當成糧食,誠為糧食歉收時的一大幫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4

P:125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番薯葉 - 花蓮 - 許瑋攝 番薯花 -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 番薯 - 花蓮 - 許瑋攝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518009040na_1 125中文名:甘薯別名:甘藷、田薯、地瓜、紅番薯、番薯、朱薯、金薯、甜薯、紅薯、豬菜。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屬名:牽牛屬 Ipomoea學名:Ipomoea batatas (L.) Lam.  Convolvulus batatas L.英文名:Sweet Potato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26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番薯 - 花蓮 - 許瑋攝 物種檔案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特徵:甘藷為一年生草木。莖匍匐或有時前端纏繞性,在接觸地面的節處 長根,具可食的塊根。甘藷葉互生,通常為心臟形或寬卵形,可當葉菜,營 養價值高。塊根 ( 地瓜 ) 肥厚,俗稱藷,澱粉含量很高。外皮長為紅色、黃 色或白色,肉白色、黃色或紫色。供食用或養豬的飼料用,也可作油炸等 加工食品用,或酒精的原料,用途很廣。葉莖亦可當飼料。塊根的形狀、皮 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異。 花冠紫色,與牽牛花的花朵相類似。開 花習性隨品種和生長條件而不同,有的品種容易開花,有的品種在氣候乾 旱時會開花,在氣溫高、日照短的地區常見開花,溫度較低的地區很少開 花。開花期 10-12 月間。 分佈: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現已廣泛栽培在全世界的熱 帶、亞熱帶地區,今日已成為世界各地的主要糧食作物。臺灣於 17 世紀 初,由福建傳入。全島平野至淺山均可栽種。 棲地生態:重要雜糧作物,全島平野至淺山栽種或逸出。 126

P:127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甘藷 / 甘藷 .htm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1800904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3)160 甘薯,南天書局,頁 174。4.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下冊 2565 甘薯,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1283。5. 張 銘 文, 食 用 甘 薯 栽 培 技 術,https://www.mdais.gov.tw/ws.php?id=2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6. 中國植物誌,第 64(1) 卷 PDF,番薯,頁 088。7. http://baike.baidu.com/view/45534.htm?noadapt=1, 甘薯。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甘藷,民 92年,380 頁。9. 鄭元春、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上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79年,頁 67 。10.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96-9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7

P:128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題詞香員,即佛手柑之屬也。故俗亦呼佛手柑為香員。生食之香酸,用糖為蜜饌之品。題詞說明香員即佛手柑之屬也,故俗亦呼佛手柑為香員,生吃時味道香酸,用糖醃漬可製成蜜餞。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8

P:129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 中文名:佛手柑 香 別名:香員、佛手、五指香櫞、五指柑、蜜羅柑、十指柑、花柑、香柚、香緣 員 佛 佛手、佛手香柑等。--手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柑 中 屬名:柑橘屬 Citrus 興 大 學名:Citrus media L. var. sarcodactylis Hort. 學 英文名:Bergamot , Fingered Citron, Buddha's Hand Citron 森 林 系 特徵:佛手柑俗稱香員,果實裂開呈手掌大小,故又稱佛手,富濃烈香氣,果188-1 肉及種子已退化。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莖枝多刺。單葉互生,革質,具透明油 點,葉柄短,無翼葉及關節,葉片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鈍或圓,邊 緣有淺波狀鉅鋸齒。花單生或集生成總狀,花瓣內面白色,外面紫色。柑果卵 形或橢圓形,頂端分裂如拳頭或指狀。佛手柑果實成熟時呈檸檬黃色,果皮甚 厚有香味,含檸檬油素、橙皮甘及香葉木甘,可做蜜餞,有理氣、化痰功用。分佈:分布在中國大陸廣東、福建及浙江。臺灣於明末清初時引進栽種。棲地生態:多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喜陽光充分照射,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春秋時節插條繁殖,適合庭園栽植觀賞,美化環境。臺灣多栽培為藥用及供觀賞。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29

P:130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相關文獻佛手柑,臺郡產者較大於內地。不甚香。柑、盧柑、九頭葡萄、柑數種。郡產惟紅柑、仙柑居多。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0

P:131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佛手柑 / 佛手柑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17004102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index-1.htm 佛手柑,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188.htm,佛手柑。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6A. 佛手柑,民 87 初版,頁 122~124。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3) 110 佛手柑,南天書局出版,頁 121。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14 佛手柑,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857。7. 中國植物誌,第 43(2) 卷 PDF,佛手,頁 186 頁。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佛手柑,民 92 年,頁 274。9.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52。10.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下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51 年,頁 862。11.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114。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1

P:132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題詞葫蘆,藤本。食之無味。熟于秋末。晒乾,皮可貯物。題詞說明葫蘆,藤本植物。食之無味。熟於秋末。外殼曬乾後,皮可貯物。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2

P:133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葫蘆 - 果實 -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攝 葫蘆 - 許瑋攝中文名:葫蘆別名:壺蘆、扁蒲、 匏、苦瓠、甜瓠、匏仔、 葫蘆、瓢簞、蒲蘆、葫蘆瓜。科名:瓜科 ( 葫蘆科 ) Cucurbitaceae屬名:葫蘆屬 Lagenaria學名:Lagenaria leucantha (Duchesne) Rusby var. depressa (Ser.) Makino英文名:Peel of Bottle Gourd,Calabash Gourd,Bottle Gourd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3

P:134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葫蘆 - 許瑋攝 葫蘆藝術 - 五福臨門 - 林惠娟攝特徵:葫蘆為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嫩果供食用,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果形變形較大,因不同變種和品種而異,有呈啞呤狀,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杓狀,成熟果實果皮變木質,可作容器、或製作裝飾品。分佈:中國各地廣泛栽培,臺灣本島亦普遍栽種。棲地生態:農田搭架栽種。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4

P:135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135 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 1. http://kplant.biodiv.tw/ 葫蘆 / 葫蘆 .htm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 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54009011, 臺 灣 野 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3. https://www.facebook.com/jacken7965/ 杉林葫蘆藝術 4. 中國植物誌,第 73(1) 卷,PDF,葫蘆,頁 216。 5.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蒲蘆,民 92 年,437 頁 6.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102。 7.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90 。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36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題詞灣豆,種出荷蘭國。臺人竊種而植。實於春夏,亦實于冬。味甘。俗呼「荷蘭豆」。題詞說明灣豆 ( 豌豆 ),品種來自荷蘭國,臺人竊取種子後栽種,果實成熟於春夏,亦有成熟於冬季,味甘俗稱「荷蘭豆」。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6

P:137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豌豆 - 紅花 7-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攝 豌豆 - 卷鬚 03-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攝中文名:豌豆別名:青豆仁、荷蘭豆、荷蓮豆、豌豆苗、白豌豆、寒豆、青豆仁。科名:豆科 Fabaceae屬名:豌豆屬 Pisum學名:Pisum sativum L.英文名:Pea、Garden Pea、Snow Pea、Sugar Pea、Snap Pea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7

P:138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 豌豆 - 花蓮 - 許瑋攝特徵:豌豆早年由荷蘭人引入臺灣栽種,故俗稱「荷蘭豆」,一年生攀援草質藤本,禿淨而有粉霜,高 1-2 公尺。羽狀複葉,互生,葉軸末端有羽狀分枝的卷鬚;花果期冬、春間,豌豆、豆仁、豆苗皆可食用。分佈:臺灣早年由荷蘭人引入,彰化縣和美、埔鹽、溪湖一帶盛產。棲地生態:一般農田皆可栽種,藤本植物栽種時需搭架。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38

P:139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139 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 1. http://kplant.biodiv.tw/ 豌豆 / 豌豆 .htm 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 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92020, 臺 灣 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3.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二卷 ( 增訂一版 ) 1. 豌豆,民 82 年,頁 381。 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 94 豌豆,南天書局,頁 96。 5.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0882 豌豆,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441。 6. 中國植物誌,第 42(2) 卷 PDF,豌豆,頁 287。 7.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豌豆,92 年,頁 261 。 8.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06。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40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題詞番柿,似梨,外有毛,內有核。肉黃,味類芽蕉。題詞說明番柿 ( 毛柿 ),像梨,外皮有毛,內有果核。果肉黃色,味道類似芽蕉。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0

P:141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 毛柿 - 花蓮 - 許瑋攝 141 中文名:毛柿 別名:番柿、臺灣黑檀、臺灣檀、烏木、臺灣柿、異色柿。 科名:柿樹科 Ebenaceae 屬名:柿樹屬 Diospyros 學名:Diospyros philippensis (Desr.) Gurke,Diospyros discolor Willd. 英文名:Taiwan Ebony,Taiwan Persimmon,Volvet Apple,Mabolo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42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 物種檔案 特徵:常綠大喬木;樹皮黑色,粗糙;小枝、葉柄、葉背、花及果均被黃 褐色毛。。葉革質,披針形,長 8-30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圓心形至耳 狀,上表面具光澤,下表面灰白色並被伏倒長柔毛;葉柄長約 1 公分。花 毛 小,雌雄異株,淡黃色或黃白色,花期 3-5 月,果期 7-9 月。果實扁球 柿- -172-1中 形密生褐毛,直徑約 8 公分,熟時紅色,除去皮毛後可食。毛柿的心材 興 大 漆黑,是黑檀木之一種,木材質地堅硬,放於水中會沈到水底,為名貴木 學 森 料,通常加工做珍貴之工藝品,如古董藝品,筷子,飯匙,手杖,刀劍等,是 林 系 五大闊葉樹之一級木。 分佈:臺灣主要產於龜山島、恆春半島、臺東、蘭嶼、綠島及菲律賓等地 分布。 棲地生態:植株常供綠美化,因抗風力強,可供海濱防風樹種。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2

P:143

番薯、香員、葫蘆、灣豆、番柿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毛柿 / 毛柿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0800102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index-1.htm, 臺 灣 樹 木 解 說,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森 林 系。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172.htm 毛柿。4.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上 ),天下文化,頁 194-195。5.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2. 毛柿,民 87,頁 41。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06 毛柿,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853。7. 中國植物誌,第 60(1) 卷,PDF,異色柿,頁 137 。8. 黃麗錦,臺灣野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3 年,頁 48-49。9.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98 年,頁 5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3

P:144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黃瓜,亦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 黃瓜 番石榴,出于山野,熟于六、七月,亦有熟于冬者。味 番石柳 淡微甜。 菩提果,俗名「香果」,形類枇杷,味甘而香。實于五 菩提果 月間。 黃梨,葉似蒲而短闊,兩旁如鋸齒,生于叢中,七、八 黃梨 月大熟。有香氣,而味甘酸,去皮可食。性極寒,多食 作瀉,果末有葉類鳳尾,故又名「鳳梨」。 番麥,榦似高糧,花開榦杪,實生葉間。色黃,味淡而 番麥 香。四時常有。 144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45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題詞黃瓜,亦熟於冬臘月間,食之無味。題詞說明黃瓜,也是成熟於冬臘月間,吃起來沒什麼味道。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5

P:146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黃瓜 - 許瑋攝 中文名:胡瓜 別名:黃瓜、大黃瓜、刺瓜、胡瓜、黑瓜、王瓜、毛瓜。 科名:瓜科 ( 葫蘆科 ) Cucurbitaceae 屬名:香瓜屬 Cucumis 學名:Cucumis sativus L. 英文名:Cucumber 特徵:胡瓜又稱黃瓜,可熟食、涼拌、醃漬製罐等,為臺灣重要瓜類蔬菜之一。胡 瓜為草質藤本,莖、葉很容易折斷,葉片大易因風造成葉片摩擦,因此在風比較強 的地方最好採用支柱栽培及安裝擋風設施。莖為蔓性,表面被覆粗毛,在葉腋裡會 生出花簇與卷鬚,卷鬚是側枝與葉的變形物,會攀爬到支架上固定。胡瓜於清晨開 花,雄花開花後,花藥囊隨即裂開放出花粉,花粉壽命短,在高溫下 4-6 小時即失 去活力,雌花在開花前一天,就可接受受粉受精,故在開花期授粉昆蟲之多寡及活 動極為重要。胡瓜的果實由子房與花托共同發育而成,果面平滑或有稜、瘤、刺,刺 有白黑兩種,刺瘤的大小、密度也依品種而異。分佈: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後傳入中國、臺灣及東南亞。臺灣以屏東、高雄、彰化、苗栗等地栽種最多。棲地生態:於農田栽培,因怕強風,栽種時最好採用支柱栽培及安裝擋風設施。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6

P:147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147 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 1. http://kplant.biodiv.tw/ 胡瓜 / 胡瓜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 用 CC 姓名標示。 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54004020 , 臺 灣 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3.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四卷 3. 胡瓜,民 81 年,頁 167。 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3) 201 胡瓜,南天書局,頁 221。 5. 中國植物誌,第 73(1) 卷,黃瓜,PDF,頁 205。 6.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胡瓜,民 92 年,頁 436。 7.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3 年,頁 P 84。 8. 鄭元春和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下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9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48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題詞番石榴,出于山野,熟于六、七月,亦有熟于冬者。味淡微甜。題詞說明番石榴,生長在山野,於六、七月成熟,亦有成熟于冬天者。味淡微甜。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48

P:149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 番石榴 - 花蓮 - 許瑋攝 149 中文名:番石榴 別名:芭樂、拔仔、那拔、那拔仔、番桃。 科名:桃金孃科 Myrtaceae 屬名:番石榴屬 Psidium 學名:Psidium guajava L. 英文名:Guave Tree、Guava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50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番石榴 - 高雄 - 許瑋攝 番石榴 - 許瑋攝 番石榴 - 紅心芭樂 苗栗 - 鄭素雲攝特徵:果實是很好的食用水果,是臺灣重要經濟果樹,也是民間庭院常見的果樹。小喬木或大灌木;樹皮光滑,淡赤色;小枝、葉柄及葉背有褐色毛。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形。花瓣白色,略帶香味或無香味。果實為漿果,梨形、卵形或扁圓形,成熟時為黃綠色或紅色,視品種而異,內有種子多數;種子小,卵形,淡黃色或白色。臺灣於 1694 年就有栽培記錄,後經不斷改良或突變選種,現已成為臺灣重要經濟果樹,品種極多如:四季拔、正冬拔、東山月拔、甕仔拔、港西月拔、石汾月拔、梨仔拔等。另有引進栽培種泰國拔、無子拔、紅肉拔等。依用途大致分為甜味種及酸味種兩大類,前者適宜生食,後者適合加工。分佈:原產美洲熱帶及巴西,引進栽培為果樹,在臺灣栽培歷史達 200 餘年,已馴化,產地分佈臺灣全島各地。棲地生態:廣布於低海拔各地。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0

P:151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相關文獻番石榴,俗名莉仔茇;郊野偏生,花白頗香。實稍似榴,雖非佳品,臺人亦食之;味臭且澀,而社番則皆酷嗜焉(「臺灣志略」)。(府志,p 51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1

P:152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56008020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 http://kplant.biodiv.tw/ 番石榴 / 番石榴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index-1.htm,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五卷 1. 蕃石榴,民 84 年,頁 246。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5) 122 番石榴,南天書局,頁 143。6. 許喬木、邱年永等著,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南天書局,民 75 年再版,頁 147。7.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524 番石榴,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762。8.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40-47。9. 番石榴栽培管理 -- 文 / 圖 謝鴻業 黃和炎 鄭安秀。10. 中國植物誌,第 53(1) 卷,PDF 番石榴,頁 123。11.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番石榴,民 92 年,頁 338。12.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3 年,頁 P152。13. 鄭元春和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下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168。14. 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 ( 下冊 ),臺灣商務,民 77 年,頁 677。15.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82-183。16.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161。17.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44-14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2

P:153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題詞菩提果,俗名「香果」,形類枇杷,味甘而香。實于五月間。題詞說明菩提果,俗稱「香果」,外形類似枇杷,味甘而香。果實成熟於五月左右。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3

P:154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菩提果 - 香果 075-2 中興大學森林系 蒲桃 - 香果 - 花 5- 莊溪攝 CC 菩提果 - 香果 075-1 中興大學森林系中文名:蒲桃 154別名:菩提果、香果、鳳鼓、風鼓、南蕉、水桃樹、水石榴、水葡萄。科名:桃金孃科 Myrtaceae屬名:赤楠屬 Syzygium學名:Syzygium jambas (L.) Alston英文名:Rose Apple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55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蒲桃 - 果實 - 莊溪攝 CC 物種檔案 特徵:蒲桃為常綠喬木,樹高可達 10 公尺左右,分枝錯綜,形成圓錐形 或短卵形之樹冠;樹皮光滑褐色,生長年久後漸成細裂,嫩枝淡灰綠色,有 光澤。樹葉兩面光滑,背面略淡綠色,嫩葉淺紫紅色。花於一至四月開 放,花期甚長,具芳香,花瓣淡黃綠色或帶綠白色。果實黃色,像小蓮 霧,於五月下旬開始成熟,果香氣濃郁但甜味較淡,可供生食,亦供釀製 飲料;晒乾入藥,稱「構桃殼」,味甘酸,性熱,種子 1-3 粒。 分佈:原產中國華西及東印度,引進栽培為果樹及園林樹。臺灣中、南部 及東部較常見栽種。 棲地生態:生於河邊、河谷溼地及栽培,野地山麓常可看見自行繁衍的族 群。通常作觀賞樹木栽培於庭園,只有少數當果樹栽培於果園。以肥沃壤 土低濕地栽培最好。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5

P:156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相關文獻菩提果,俗名香果,形類枇杷,味甘而香,實于五月間。(圖)香果,花有鬚無瓣,其色白;其實中空,狀如蠟丸。孫元衡詩云:『但有繁鬚開爛熳,曾無輕片見摧殘;海天春色誰拘管?封奏東皇蠟一丸』(「赤嵌集」)臺地夏無他果,惟番檨、蕉子、黃梨視為珍品。春、夏有菩提果,一名香果;芳馨極似玫瑰。果當以此為第一(「赤嵌筆談」)菩提果係西域分種,實如枇杷,味甘而香(「臺灣志略」)。(府志,p51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6

P:157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56008020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 http://kplant.biodiv.tw/ 番石榴 / 番石榴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index-1.htm,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五卷 1. 蕃石榴,民 84 年,頁 246。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5) 122 番石榴,南天書局,頁 143。6. 許喬木、邱年永等著,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南天書局,民 75 年再版,頁 147。7.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上冊 1524 番石榴,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762。8.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40-47。9. 番石榴栽培管理 -- 文 / 圖 謝鴻業 黃和炎 鄭安秀。10. 中國植物誌,第 53(1) 卷,PDF 番石榴,頁 123。11.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番石榴,民 92 年,頁 338。12.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3 年,頁 P152。13. 鄭元春和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下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168。14. 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 ( 下冊 ),臺灣商務,民 77 年,頁 677。15.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82-183。16.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161。17.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44-14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7

P:158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題詞黃梨,葉似蒲而短闊,兩旁如鋸齒,生于叢中,七、八月大熟。有香氣,而味甘酸,去皮可食。性極寒,多食作瀉,果末有葉類鳳尾,故又名「鳳梨」。題詞說明黃梨,葉似蒲而較短闊,兩旁如鋸齒,果實生于葉叢中,七、八月大熟。有香氣,而味道甘酸,去皮可食。性極寒,多吃會瀉肚子,果實末端有葉類似鳳尾,故又名「鳳梨」。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58

P:159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 黃梨鳳梨 - 林惠娟攝 159 中文名:鳳梨 別名:旺來、波羅、菠蘿、露兜子、黃萊、黃梨、王梨、蓊萊、千肚子果 科名:鳳梨科 Bromeliaceae 屬名:鳳梨屬 Ananas 學名:Ananas comosus (L.) Merr. 英文名:Pineapple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60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黃梨鳳梨 - 花蓮 - 許瑋攝 特徵:鳳梨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風味絕佳,除供生食外,並 可供給食品加工廠製造罐頭、冷凍鳳梨、蜜餞及鹽漬與釀黃梨鳳梨 - 花蓮 - 許瑋攝 鳳梨去皮 - 花蓮 - 許瑋攝 造酒醋等。鳳梨葉的組織品質良好,可製成上品宣紙。鳳 梨植株高度介於十數公分至一公尺左右,葉片層層包裹著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短縮的莖幹,由下向上由外向內逐漸收斂,愈接近中央漸 成筒狀葉型,可做為儲水備旱之用,所以沙礫岩石地或是 較乾旱的地方都能夠生存,花穗通常由中央抽出,著生數 朵至數十朵小花,花穗成熟時間費時較久,通常需數月至 半年之久才會開花。果實是頭下尾上挺立,頭端接近母株 地面的根部,水分與養分較多,所以整顆鳳梨一定是頭部 最甜,越往尾部就越酸。 分佈: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巴西和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 帶。臺灣中南部的丘陵地和山坡地,更是發展鳳梨栽培的 最佳產區。鳳梨在臺灣中南部及東部山坡地最為集中,而 以 南 部 的 關 廟 鳳 梨 最 負 盛 名。 目 前 產 地 集 中 於 屏 東、 臺 南、高雄及南投等地。 棲地生態:沙礫岩石地或是較乾旱的地方都能夠生存。 160

P:161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161 相關文獻 鳳梨,葉似蒲而闊,兩傍有刺,果生叢心,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酸甘 . 末 有葉一簇,因形狀類鳳,故名(府志,p508)。 鳳梨通體成章,抱幹而生;葉自頂出,森若鳳尾。其色澹黃,其味酸甘。孫 元衡詩云:『翠葉蕨雛羽翼奇,絳文青質鳳來儀;作甘應似鐘籠實,入 骨寒香抱一枝』(「赤嵌集」) 黃梨實生叢心,味甘微酸。葉攢簇參差,有如鳳尾;其皮鱗起,故又名 鳳梨。盛以瓷盤,其香滿室(「臺灣志略」)。 黃梨,葉似蒲而短闊,兩旁如鋸齒。其實色黃,瓤如鱗甲,形似甜瓜。味 甚甘酸,清芬襲人(「臺海采風圖」) 粵西稱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居易錄」謂:『黃梨曰黃來; 八月熟,長百尺許,味尤甘香。其樹類蕉,實生節間』按黃梨長止五、六 寸,草本;叢生根下,葉似萱,兩邊如鋸齒;頂上葉小,攢簇如雞帚,謂 其樹類蕉,非也(「赤嵌筆談」)。(府志,p51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62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5003010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 http://kplant.biodiv.tw/ 鳳梨 / 鳳梨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3.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4)-233 鳳梨,南天書局,頁 265。4. http://e-info.org.tw/sunday/culture/2001/culture01110401.htm, 民族植物隨筆-鳳梨。5. 中國植物誌,第 13(3) 卷,PDF 鳳梨,頁 065。6. http://hippo.bse.ntu.edu.tw/~wenlian/plant/plant-3.htm,鳳梨的典故。7.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鳳梨,民 92 年,頁 116。8.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3 年,頁 P122。9. 鄭元春和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下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45。10.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26-33。11.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260。12.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96-19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62

P:163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題詞番麥,榦似高糧,花開榦杪,實生葉間。色黃,味淡而香。四時常有。題詞說明番麥,枝榦類似高糧,花開在枝榦頂端,黃色的果實生在葉間,味道清淡而香。一年四季均有。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63

P:164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 番麥 - 玉米 - 花蓮 - 許瑋攝 164 中文名:玉蜀黍 別名:玉米、番麥、包麥米、包穀、玉麥、玉麥鬚、包穀鬚、珍珠米。 科名:禾本科 Poaceae 屬名:玉蜀黍屬 Zea 學名:Zea mays L. 英文名:Maize, Corn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65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 物種檔案 番麥 - 玉米 - 花蓮 - 許瑋攝特徵:一年生草本,枝稈實心直立不具分枝,近基部節處長支持根。葉片寬大;葉舌大,被毛。雄花頂生圓錐狀;小穗成對,其一具細柄,二者皆具雄蕊;外穎紙質。雌花序腋生單一總狀花序,為多數苞片所包;小穗淺陷於肥厚膨大之軸上,多列縱排密集。玉米品種依用途分為食用玉米及飼料玉米兩大類,食用玉米有甜玉米、超甜、糯米、黑珍珠(紫玉米)及再來種,另未成熟的幼嫩筍狀玉米,稱為「玉米筍」。分佈:花蓮、臺東、臺南、嘉義、雲林等縣境為主要產地,其他各地亦有零星栽培。棲地生態:玉米為栽培種,適合栽培於氣溫較高,雨量多而分布均勻,但日照較少的農田、農家旁或坡地。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65

P:166

黃瓜、番石榴、菩提果、黃梨、番麥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玉米 / 玉米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8133010 臺 灣 野 生 植 物 資 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228 玉蜀黍,南天書局,頁 259。4.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 下冊 ) 3668 玉蜀黍,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1834。5. 中國植物誌,第 10(2) 卷 PDF 玉蜀黍,頁 287。6.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玉蜀黍,民 92 年,頁100。7. 鄭元春,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綠生活出版,民 86 年,頁 323。8.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0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66

P:167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槺榔子,即桄榔子,結實五月熟,臺人即種埔占。子若 槺榔子 多生,歲亦有年。( 圖十一 ) 槺榔子,色紅出山野,採 蔭四五天,俟黑即可食,味微甜。( 圖十二 ) 芽蕉,去皮食肉,味甘酸,如糖餞。多食,膩膈生痰。 芽蕉 釋迦果,實大如柿,碧色有紋,形如佛頭;味甘而膩,熟 釋迦 于夏秋間。 波羅蜜,果名;種來自荷蘭國。實生樹榦,大如斗;色 波羅蜜 翠綠。實于夏、秋;剖而食之,液粘而味甜,與蜜相 似。子略似栗,煮食,味亦相類。 檳榔,榦直上,短節無旁枝。葉似椶竹,花小如龍眼,有 檳榔 香,實如棗而色綠。一穗數百枚,中空有水。臺人和灰 167 並荖藤食之,能醉人如酒。若留實至隔年,則顆中結子 如杏仁,即藥之檳榔子;其外瓤,即大腹皮也。凡實俱 結榦末,高者數丈,土人以長柄鈎鐮取之,社番則騰越 其上,名為「猱採」。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68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題詞槺榔子,即桄榔子,結實五月熟,臺人即種埔占。子若多生,歲亦有年。( 圖十一 )槺榔子,色紅出山野,採蔭四五天,俟黑即可食,味微甜。( 圖十二 )題詞說明槺榔子,即是桄榔子,所結果實五月熟成時,臺人剛好準備種植埔占稻。據說槺榔如果結子越多,那年埔占稻也會有很好的收成。( 圖十一 )槺榔子,在山野採摘時是紅色的果實,放四五天後,等到果實變黑色時即可食用,味道微甜。( 圖十二 )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68

P:169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槺榔子 - 臺灣海棗 - 花蓮 - 許瑋攝 槺榔子 - 臺灣海棗 - 臺東 - 許瑋攝中文名:臺灣海棗別名:臺灣糠榔、桄榔、糠榔、番棗。科名:棕櫚科 Arecaceae屬名:海棗屬 Phoenix學名:Phoenix hanceana Naudin. Var. formosana Beccari.英文名:Taiwan hai-tsao; Formosan Date Palm。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69

P:170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 槺榔子 - 臺灣海棗 - 臺東 - 許瑋攝特徵:臺灣原生種,陽性植物,耐旱、耐熱、耐寒、耐鹼,常綠小喬木,高 6-10 公尺,幹單立,上有明顯疣狀葉痕。葉叢生於莖頂端,葉序呈羽狀複葉,長 3-5 公尺,先端尖銳而堅勁,向上作拱形,中央部小葉長 35-45 公分,直伸生出,先端尖銳,有中肋,葉面灰綠色,兩面被白粉,葉柄基部的棕蓑少,基部之葉片變形為針刺,黃赤色,堅韌。花黃色,穗狀花序自葉叢間抽出,多分枝,雌雄異株。果實為黃色的核果,指頭大小呈長橢圓形,成熟時,外皮由黃綠轉橙黃色,後變為赤褐色,熟果味甜可食用。幹頂幼嫩部亦可食,類似半天筍,而味更佳。葉子及樹幹可作為屋頂覆蓋、編織手工藝品、繩索、魚網、掃帚及衣服等材料。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0

P:171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槺榔子 - 臺灣海棗 - 臺東 - 許瑋攝 槺榔子臺灣海棗 - 宜蘭 - 林惠娟攝分佈:臺灣全島低海拔海岸至丘陵地區,較為乾燥處都有生長。公園、大型庭園及寬闊道路常見種植為添景樹。棲地生態:臺灣全島低地較乾燥山麓及海岸山野地區都有生長,但棲地受人為大量開發,人工栽培遠較野生植株多;能耐乾旱,喜高溫多濕、日照充足且通風排水良好的生存環境。因樹型挺拔壯觀、落葉少及葉子造型多變,在景觀應用廣泛且備受喜愛,為優良添景樹和行道樹,庭園、校園、公園皆可單植、列植、群植,適合寬闊道路及大型房地產公司列植。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1

P:172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相關文獻桄榔子,結實五月熟,, 士民即種埔占。子若多生,歲亦有年。(府志,p509)槺榔(榦直無枝,其顛生葉不過數十,結子作穗生木端。其葉,臺人以為帚。本出九真、交趾)(府志,p516)桄榔挺然直幹,花落生葉。質堅多紋,可製為器。(「臺灣志略」)桄榔樹似栟櫚,皮中有屑如麵。木性如竹,紫黑色,有紋理。(「諸羅縣志」)(府志,p517)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2

P:173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海棗 / 海棗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9020030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許喬木、邱年永等著,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南天書局,民 75 年再版,頁 239。5.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100 年,第一版 12 刷,頁 214。6. 中國植物誌,第 13(1) 卷 PDF,海棗,頁 008。7. 黃麗錦,臺灣野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3 年,頁 234-235。8. 賴麗娟,臺灣野果觀賞情報,星辰出版,民 91 年,頁 80-83。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3

P:174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題詞芽蕉,去皮食肉,味甘酸,如糖餞。多食,膩膈生痰。題詞說明芽蕉,去皮吃裡面的果肉,味道甘甜帶酸,有如糖餞。多食,膩膈生痰。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4

P:175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 香蕉 - 花蓮 - 許瑋攝 175 中文名:香蕉 別名:芽蕉、芎蕉、芭蕉、甘蕉、北蕉、山蕉、金蕉等多種品種。 科名:芭蕉科 Musaceae 屬名:芭蕉屬 Musa 學名:Musa sapientum L. 英文名:Dwarf Banana,Banana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76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香蕉 - 花蓮 - 許瑋攝 物種檔案 特徵:大草本,莖直立,葉鞘肥厚互抱成假莖,高可達三、四公尺。葉叢 出於假莖梢,葉柄肥厚,內側溝狀,有明顯羽狀平行脈,葉片大型,長橢 圓形,可摘取包東西用。穗狀花序,下垂,長 60-130 公分;花序分段開 出,每段均有暗紫色苞片保護,花軸頂端向下彎曲,花束基部為雌花,上 部為雄花,夏秋兩季開花。果實為漿果,果肉內的小黑點是種子,已退化 不具繁殖能力。果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鉀、醣類及多種維生素等 營養成分,可幫助消化、健腦強身,滑潤爽口,生食、油炸或製乾外,亦 可連皮燒烤再剝皮食之,風味特殊。植株莖皮纖維晒乾,韌性極強,可當 繩索。 分佈:香蕉為世界性主要水果,熱帶地區栽培普遍。臺灣的香蕉於清代引 進,在中部試植成功,目前全島各地均有栽培,以高屏地區、臺中、彰 化、南投等地區的平地或山丘最為盛產。 棲地生態:喜歡濕熱氣候,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山丘盛產。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6

P:177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177 相關文獻 甘蕉,葉與蕉類;中心出花,層層吐瓣,紅紫可愛。結實聯綴百餘顆,兩 兩相對,猶若貫珠;色黃自、味甘,頗似香瓜(「臺灣志略」)。 甘蕉,俗名牙蕉,亦名荊蕉。「南方草木狀」:『實隨花,每花一闔,有 十餘子,先後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諸羅縣志」) 牙蕉,即芭蕉中之一種;, 不甚高,約長六、七尺。結子每莖百餘,始綠,熟 則黃;味極甘美。閩、廣二省有之,他省亦間有生者(「臺海采風圖」)。 蕉果一枝五、六層,每層數十枚,排比而生;剖食,味亦甘。「異物志」 載:『羊角蕉,子大如手拇指,長而銳,有似羊角者』;此也。「南方 草木狀」『蕉,子房相連累,甜美;亦可蜜藏』。臺地,村舍後每廣植之; 四時皆生,藉以獲利。性寒,婦人產後每以蕉果少許置兒口中,謂能清 熱(「臺海采風圖」)。(府志,p513、p514)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78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香蕉 / 香蕉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3700109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photo.haes.cy.edu.tw/earth/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興安生態資源網。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 249 香蕉,南天書局,頁 286。5.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14-25。6.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20。7. http://www.banana.org.tw/,臺灣香蕉研究所。8. 中國植物誌,第 16(2) 卷,PDF 大蕉,頁 010。9.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香蕉,民 92 年,頁 138。10.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240-24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8

P:179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題詞釋迦果,實大如柿,碧色,有蹙紋,形似佛頭;味甘微膩,夏秋成熟。與波羅蜜皆來自異域。( 圖十一 )釋迦果,實大如柿,碧色,有紋,形如佛頭,味甘而膩,熟于夏秋間。( 圖十二 )題詞說明釋迦果,果實大小如柿子,淡綠色,有疣狀突起紋,形狀似佛頭;味甘微膩,夏秋成熟。與波羅蜜皆來自異域。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79

P:180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 釋迦 - 臺灣樹木解說 - 中文名:番荔枝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 P69-1 別名:釋迦、佛頭果。 科名: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屬名:番荔枝屬 Annona 學名:Annona squamosa L. 英文名:Sweet Sop,Sugar Apple,Custard Apple 釋迦 - 臺灣樹木解說 - 180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 P69-2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81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釋迦 - 許瑋攝 物種檔案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特徵:約在 300 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入臺,它的形狀似荔枝,原名為番茘 枝,又因果皮突起的鱗目形似佛頭,因此大家都叫它「釋迦」。半落葉性 小喬木或灌木,高 3-5 公尺。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約 11 公分。花 自 4-9 月綻放,單生綠色有濃郁的香甜果香。聚合果實近圓形,外有圓頂 狀凸起,熟時黃綠色,果肉乳白色,漿質,柔軟,稍帶膠狀,芳香。果實 約 8-9 分熟採收,經 3-7 天後熟軟化便可食用,風味極佳,為熱帶著名珍 果。種子富刺激性,可以製作殺虱、洗髮劑。品種不多,依果皮分有粗鱗 及細鱗兩種,細鱗果實較小肉質細緻,甜度比粗鱗高。另有從以色列引進 的 Gefener,皮薄種子較少,形稍大,果肉白色脆而香甜,糖分最高,品 質最優良。 分佈:原產熱帶美洲,現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在臺灣為一經濟果樹,以 中南部及東部各地栽植較多。 棲地生態:釋迦是多年生的小喬木,幼苗定植後約 3-4 年就可結果,然後 樹齡可達數十年之久。主要的產地為臺東、屏東、臺南,但由於土質養份 不同,以臺東盛產的釋迦最優。 181

P:182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相關文獻釋迦果,樹高出牆,實大如柿,碧色,紋皺如釋迦頭;味甘而膩,熟於夏秋之間。(府志,p 509)釋迦果似波羅蜜而小,種自荷蘭。味甘而膩,微酸。夏盡、秋初熟,一名番梨。沈光文詩:『稱名頗似足誇人,不是中原大谷珍;端為上林栽未得,只應海島作安身(「諸羅縣志」)佛頭果,葉類番石榴而長,結實大如拳。熟時自裂,狀似蜂房。房房含子,味甘香美;子中有核,又名番荔枝(「臺灣志略」)。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82

P:183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釋迦 / 釋迦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329001060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1/index-1.htm 番荔枝 ( 釋迦 ),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一卷 ( 增訂二版 )1. 蕃荔枝,頁 217。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62 番荔枝,南天書局,頁 67。6.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 上冊 )0577 番荔枝,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289。7. 張蕙芬,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民 101 年,頁 182-185。8. 王禮陽,臺灣果菜誌,時報出版,民 88 年,頁 180。9. 中國植物誌,第 30(2) 卷,PDF 番荔枝,頁 171。10.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番荔枝,民 92 年,頁 208。11.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上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51 年,頁 88。12.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48-149。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83

P:184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題詞波羅蜜,果名;種來自荷蘭國。實生樹榦,大如斗;色翠綠。實於夏、秋;剖而食之,液粘而味甜,與蜜相似。子略似栗,煮食,味亦相類。題詞說明波羅蜜,水果名;種來自荷蘭國。果實生在樹榦上,碩大如斗;顏色翠綠。果實成熟於夏、秋;剖開來吃,汁液粘而味甜,與蜜相似。種子略似栗子,煮熟吃,味道亦相似。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84

P:185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 波羅蜜 - 花蓮 - 許瑋攝 185 中文名:波羅蜜 別名:天波羅、優珠曇、木波羅、樹波羅、密冬瓜等。 科名:桑科 Moraceae 屬名:波羅蜜屬 Artocarpus 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英文名:Jack Tree、Jack Fruit、Nangka Langka。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86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波羅蜜 - 花蓮 - 許瑋攝 物種檔案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特徵:常綠大喬木,高約 9-20 公尺,全株有乳汁,有時有板狀根,樹皮 灰褐。葉全緣,長卵形,濃綠色,長 5-25 公分,葉形變異甚大。花單性,雌 雄同株,冬夏各開一次花。花序生於老莖或短枝上。花期春、夏季,果期 夏、秋季。果實為聚合果,著生於樹幹上,黃綠色,表面有六角形龜甲狀 突起,形狀呈長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成熟時長 25-60 公分,寬 25-50 公分,重可達 10-15 公斤,最大者可達 50 公斤,果仁白色。假種皮黃色而 包被種子,果肉富含香氣,種子 44-180 粒。果實和種子味美,可解煩止 渴、醒酒益氣,是優良果品。巨大之聚合果,為熱帶名果,果肉色黃似波 羅,味甜如蜜,乃有波羅蜜之稱。樹供園林栽培,木材色黃,亦為熱帶之 主要用材。 分佈:印度、爪哇、馬來西亞、中國南部及巴西。喜高溫,多濕及陽光充 足之地。臺灣全省低海拔地區均可栽種。 棲地生態:高溫多濕及陽光充足之地,栽種為庭園樹、行道樹、綠蔭樹及 果樹。 186

P:187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相關文獻波羅蜜,狀如如來頂;中分十數房,似蓮瓣抱生。其色黃,其味甘。房各一實,其色白,煮食似栗。孫元衡詩云:『波羅門下樹亭亭,香蜜成房子更馨;解見西來真善果,十方供奉佛頭青』(「赤嵌集」)張鷺洲詩:『清果菩提繞室馨,金包柑橘麗繁星;更憐斗大波羅蜜,磥砢真同佛髡青(「瀛壖百咏」)。波羅蜜,一名優缽曇。「廣東志」『南海廟中,舊有東西二株,高三、四丈,葉如蘋婆而光潤。蕭梁時,西域達奚司空所植。他所有,皆從此分種』生五、六年,至徑尺,削去其杪,以銀鍼釘腰,即結實。成實乃花;然常不作花,故佛氏以優缽曇花為難得。每樹多至數十實,自根而幹、而枝條皆有實,纍缽疣贅。若不實,則以刀砍樹皮,有白乳湧出,凝而不流則實。一砍一實、十砍十實,故一名刀生果。熟以盛夏,大如斗,重至三、四十斤。皮厚有軟剌,礧砢如佛頭旋螺;肉含純瓤,閒疊如橘柚囊,氣甚芳郁。有乾、濕苞之分;乾苞者液不濡膩,味尤甜。每實有核數百枚,大如棗,仁如栗黃;焗?熟可食,能補中益氣,悅顏色。志云:色綠似如來頂,液粘如漆是已。其子卻似橡實,每一子為一房;熟而食之,味似百合。子不可生食,瓤可生食,亦不甚甘美,終不如橘柚味佳也。土人用波羅蜜子煨肉、黃梨煮肺,亦海外奇製(「赤嵌筆談」)。(府志,p51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87

P:188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波羅蜜 / 波羅蜜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30800102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3/index-1.htm 波羅蜜,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應紹舜,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三卷 ( 增訂一版 )2. 波羅蜜,頁 337。5.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3) 39 波羅密,南天書局,頁 41。6. 許喬木、邱年永等著,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南天書局,民 75 年再版,頁 21。7. 鄭武燦,臺灣植物圖鑑 ( 上冊 ) 1088 波羅蜜,國立編譯館主編,頁 544。8.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184。9. 張碧員,臺灣賞樹情報,大樹文化,民 83,頁 87。10. 中國植物誌,第 23(1) 卷,PDF 波羅蜜,頁 044。11.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波羅密,民 92 年,頁 164。12.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下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51 年,頁 705。13. 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 ( 下冊 ),臺灣商務,民 83,頁 123。14. 羅宗仁,臺灣種樹大圖鑑 ( 下 ),天下文化,民 96 年,頁 166-167。15.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133。16.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24-125。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88

P:189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189題詞檳榔,榦直上,短節無旁枝。葉似椶竹,花小如龍眼有香,實如棗而色綠。一穗數百枚,中空有水。臺人和灰並荖藤食之,能醉人如酒,若留實至隔年,則顆中結子如杏仁,即藥之檳榔子;其外瓤,即大腹皮也。凡實俱結榦末,高者數丈;土人以長柄鈎鐮取之;社番則騰越其上,名為猱採。題詞說明檳榔,樹幹通直,有短節但無旁枝。葉似椶竹,花小如龍眼有香味,果實如棗子,但為綠色。一穗可長數百枚,中空有水。臺人調和石灰並加上荖藤葉食之,能醉人如酒,若留果實至隔年,則顆粒中結子如杏仁,即藥用之檳榔子;其外瓤,即大腹皮也。果實俱結於樹榦頂端,高者數丈;先民以長柄鈎鐮取之;原住民則騰越其上,名為「猱採」。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90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 中文名:檳榔 別名:菁仔、檳榔子、大腹子、菁仔叢、檳榔王、大腹檳榔、青仔等。 科名:棕櫚科 Arecaceae 屬名:檳榔屬 Areca 學名:Areca catechu L. 英文名:Betel Palm、Areca Nut 槟榔 - 花蓮 - 許瑋攝 190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P:191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 物種檔案 特徵:檳榔為棕櫚科喬木,高可達 15-20 公尺,樹 幹通直不分枝,細長圓柱形,幹上節環顯著,為 葉柄脫落後留下的環紋。羽狀複葉叢生幹頂,長 1-2 公尺,葉鞘圓筒形,長 50-60 公分,包圍幼 幹。 肉 穗 花 序 由 葉 鞘 基 部 伸 出, 分 歧 成 多 枝 穗 狀,每樹著生 3-4 穗。雄花小形,密生於小梗先 端,白色,有芳香味,雌花較大形,著生於小花 梗基部。核果橢圓形,聚集叢生,長 3-5 公分,表 面平滑,帶黃色,外果皮薄,中果皮白色,富纖 維質,內果皮為硬核,內藏仁肉及水分,成熟後 轉為黃或橙黃色。種子繁殖,樹齡 4 年開花,花 後 8 個月成熟,結果盛期 10-30 年,每年 1-4 月 成熟;在臺灣每株每年結果約 200~250 粒。今 槟榔 - 花蓮 - 許瑋攝 臺灣中南部普遍栽培為特用植物之一,嫩果可實 用,臺灣路邊攤賣的檳榔即是以檳榔的果實對開 剖切,內夾以貝灰、石灰、荖花,外裹荖藤葉,供咀嚼,但久食能上癮,常食則有味覺減退,牙齒鬆動甚至導致口腔癌等副作用。檳榔筍是上好的食材,稱半天筍。枝幹可作建材用。分佈:原產馬來及菲律賓,普遍栽培於亞洲熱帶。檳榔甚早即引進中國,今臺灣中南部山坡地普遍栽培為特用植物之一。棲地生態:檳榔為高經濟作物,因此農人常砍伐林地改植檳榔,由於檳榔屬淺根性植物,無法有效維護山坡地的水土保持,遇上颱風強降雨時,常釀成土石流災害。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91

P:192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相關文獻《本草綱目》形容檳榔的功效:「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飢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飢。」《本草綱目》形容檳榔的功效:「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飢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飢。」楊孚《異物誌》即有記載,謂「以扶留藤古賁灰并食,下氣,及宿食白蟲,消穀」。棗子檳榔,即廣東雞心;, 粵人俟成熟,, 取子而食。臺人於未熟食其青皮,細嚼麻縷相屬;即大腹皮也。中心水少許,尚未成粒;間有大者,剖視其實,與雞心無二。或云:粵人食子、臺人食皮。一色青者為雄、黑臍者為雌;雄者味厚、雌者味薄。顆向上長者,尤貴蠣房灰用孩兒茶或柑仔蜜染紅,合浮留藤食之。按「﹁范石湖集」:『頃在嶠南,人好食檳榔,合蠣灰、扶留藤(一名蔞藤)食之輒昏,巳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膿血,, 可厭(簍藤一作浮留藤,土人誤作為荖;「字釋」無荖字)』臺地多瘴,三邑園中多種檳榔;新港、蕭瓏、麻豆、目加溜灣最多,尤佳。七月,漸次成熟;至來年三、四月,則繼用鳳邑瑯嶠番社之檳榔乾(「赤嵌筆談」)種檳榔必種椰;有椰,則檳榔結實必繁。椰樹葉少林高,椰子外裹粗皮如椶片,, 內結堅殼;剖之,白膚盈寸,極甘脆,清漿可一碗,名椰酒。東坡詩:『美酒生林不待儀』;此也。「廣東志」:『椰心色白,而甘在酒中;大小不一。凡揀椰子,以手搖之,聽水聲清亮,則必大而甜;其肉厚、水聲濁,則否。蓋椰心以水而養,無水則無心,往往而是』。又有椰油,可佐膏火。或云用火炙椰,其油自出;療齒痛、凍瘡極效(「瀛壖百咏」)檳榔形如羊棗,力薄,味遜滇、粵(「稗海紀遊」)檳榔樹直無枝,高一、二丈。皮類青桐,節似筠竹;葉皆上豎,猶如鳳羽臨風,旖旎甚可入目。葉脫一片,內現一包;數日包綻即開,花二、三枝,淡黃白色,朵朵連珠,香芬襲人。實附花下,形圓而光,宛若棗形。自孟秋以至孟夏,發生不絕,與椰肉、香藤、簍根夾灰同啖;惟六、七月始無,臺人以薰乾者繼之(「臺灣志略」)。檳榔高數丈,花細;實如青果,在葉下榦上攢簇星布。椰樹幹、葉亦似之。但其實大如瓜,中有瓤,味香,白如雪、脆如梨,其液如酒;切實和檳榔啖之。六、七月熟可採,番人跳而上,板援矯捷,名曰揉採(「番社采風圖」)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92

P:193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相關文獻檳榔不與椰樹間栽,則花而不實。孫元衡詩云:「竹節椶根自一叢,連林椰子判雌雄;醉醒饑飽渾無賴,未必於人有四功」。「扶留藤脆香能久,古賁灰勻色更嬌 .;人到稱翁休更食,衰顏無處著紅潮」(「赤嵌集」)張鷺洲有詩云:『丹頰無端生酒暈,朱唇那復吐脂香;饑餐飽嚼日百顆,傾盡蠻州金錯囊』(「瀛嚅百咏」)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93

P:194

槺榔子、芽蕉、釋迦、波羅蜜、檳榔資料來源及延伸閱讀1. http://kplant.biodiv.tw/ 檳榔 / 檳榔 .htm,認識植物網站由莊溪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2.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29002010,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5/index-1.htm,檳榔,臺灣樹木解說,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4. 邱年永等著,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2)-230 鱧腸,南天書局,頁 261。5. 路統信,椰子類全科彩色圖誌 檳榔,中國花卉雜誌,民 68 年,頁 332。6. 中國植物誌,第 13(1) 卷, PDF 檳榔,頁 133。7.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檳榔,民 92 年,頁 108。8. 鄭元春、鄭元鑫,可愛的果實世界,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49。9. 劉棠瑞,臺灣木本植物圖誌 ( 下卷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民 51 年,頁 1259。10. 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 ( 下冊 ),臺灣商務,民 83,頁 966。11. 鄭元春、安奎,臺灣產蜜源植物圖說 ( 下 ),臺灣省立博物館,民 82 年,頁 190。12. 楊再義,本草歷史與臺灣毒草,渡假出版公司,民 83 年,頁 260。13. 賴麗娟,臺灣野果觀賞情報,星辰出版,民 91 年,頁 272-275。14. 賴顯松,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民 98 年,頁 285。15.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遠流出版,民 103 二版,頁 106-111。十八世紀臺灣物產圖誌《六十七兩采風圖》風物篇 194

Create a Flipbook Now
Expl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