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咕咾肉與咕咾石有關係嗎?

【答】剛好名字一樣而已。咕咾肉是粵菜,原名古滷肉,因滷汁可循環使用而成古滷;咕咾石則是珊瑚礁岩,由Coral音譯而來。

 

咕咾石Coral Stone),指的是珊瑚礁岩體(珊瑚礁石灰岩)或其表面十分粗糙、尖銳的岩塊。又作「𥑮硓石」、「硓𥑮石」、「咾咕石」。

在海洋中生活的珊瑚死亡後,其骨骸在海底沉積,隨時間推移,逐漸堆積、增厚,成為以珊瑚骨骸為主體的珊瑚礁。若因地殼運動上升,或海水面下降而出露於海面,則為隆起珊瑚礁。日久鹽分漸少,即可運用於建材。在臺灣澎湖、墾丁附近海域尤為常見。

此種外貌多孔的岩塊被稱為硓𥑮石,可見於清代文獻《澎湖廳志》卷十〈物產篇〉:「老古石,府志作𥕍𥕏石,云生海中,皆鹹鹵結成,粗劣易腐,士人置盆盌中充玩。陳廷憲云:海底亂石,磊砢鬆脆,俗名老古石。拾運到家,俟鹹氣去盡,即成堅實,以築牆、砌屋皆然。」說明此岩塊生成於海中,待鹽分減少後,利用其堅實的特性來築牆砌屋。

一說「硓𥑮」之名是由珊瑚之英譯「coral」而來,發音接近閩南語「𥑮硓」。如果「𥑮硓石」是由coral一詞轉音而來,「硓𥑮石」就有可能是從「𥑮硓石」訛變而成,因此「𥑮硓石」似是珊瑚礁岩體的原始俗稱。珊瑚若以荷蘭語「koraal」發音,則更像「𥑮硓」。

 

咕咾肉則是一道粵菜,又叫咕嚕肉、古老肉、咕俚肉、或糖醋肉,原名古滷肉,因其滷汁可循環使用而成古滷。以羅望子製成的滷汁及豬肉煮成,其酸味使用「黑醋」或者「蕃茄」代替也可以。現代於各國唐人街的餐館出現,常配以白飯或炒飯同食,多英譯為「sweet and sour pork」,故又名甜酸肉,其滷汁又稱為「甜酸汁」,因此是歐美人士最熟悉的中國菜之一。

另也有「民族主義者」的說法是,當年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人阿 Q 式「精神勝利法」,取岳飛《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句子,把外國人喜歡吃的叫作「胡虜肉」,後變成諧音「咕咾肉」。 又有一說是,外國人發音不準,他們稱此菜為「古老肉」,中國人便叫「咕咾肉」。還有一說是當年外國人登門吃此菜都「嘰喱咕嚕」而得名。

比較從美味角度的說法是,這道菜上菜時香味四溢,令人不禁咕嚕咕嚕地吞口水。第二種說法是指這菜太好吃,放進嘴就「咕嚕」一聲的一口吞掉。

咕咾肉的精萃是醬汁,用料離不開米醋、片糖、茄汁及喼汁等,但如果光是醋,入口會有點乾涸感覺,其實傳統還會加入山楂或鹹梅,山楂本身帶甜解渴,鹹梅的鹹減輕醋酸的嗆口,加了這兩個,可以讓咕咾肉在醋酸味中帶有層次感。

更多

優質的咕嚕肉菜式,賣相在於最外面是一層濃郁的芡汁,豬肉味夾雜著芡汁的甜味,鹹甜得宜。芡汁剛好掛在食料的表面上,碟裡絕對不能剩下稀稀的芡汁,極佳的製成品,是當以筷子夾起食材時,黏黏掛在外層的芡汁會因為拉力而形成一條條絲,稱作「拔絲」。肉塊本身外層保持酥脆,沒有被芡汁浸軟浸腍。肉塊內裡吃得出豬肉的肉質和肉味。半肥瘦脢頭豬肉經油炸後要做出不用牙齒咀嚼,只需用舌尖稍為在口腔裡輕輕擠壓,肉塊就很容易咬開,並有肉脂的甘香在口腔內回味。

咕嚕肉是省港澳酒樓食肆及港式茶餐廳常設粵菜菜式。由於製作相對簡單方便,故此香港的快餐店也會將這道菜列為中式快餐的一款菜式,與酒樓及茶餐廳的製法相比,快餐式的咕嚕肉主要是預先煮好配菜和芡汁料備用,到客人點菜時將脢頭豬肉炸熟,然後與煮好芡汁炒勻,有些快餐式的做法更會直接將煮好的芡料淋在豬肉上,但這種做法會使豬肉塊有機會浸在芡料裡。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咕嚕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95%E5%9A%95%E8%82%89

追本溯源:經典粵菜咕咾肉 - Michelin Guide

https://guide.michelin.com/tw/zh_TW/taipei-region/taipei/article/dining-out/trace-the-roots-sweet-and-sour-pork

維基百科─硓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1%93%F0%A5%91%AE%E7%9F%B3

arrow
arrow

    士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