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新科技及新能源」,高雄港都客運從老牌智慧創造民營化的新標竿

「大數據、新科技及新能源」,高雄港都客運從老牌智慧創造民營化的新標竿
2022-08-26
整合傳播部
18728
「靠大數據、新科技、新能源賺錢…」港都客運是高雄市公車處民營化公司,民營化前的公車處每年虧損12億元,民營化後的港都客運每年皆有利潤,營運八年發放股利達資本額75%,且保留盈餘達7千萬元,這些成績讓港都客運董事長賴文泰的眼中充滿著欣慰之情。

曾任高雄市交通局局長的賴文泰,回想起民營化過程說著:「一言以蔽之!篳路藍縷!」,民營化濫觴時的局長是現任交通部長王國材,推動歷程猶似現今台鐵公司化,充斥著「民營化公司是否可脫胎換骨?」、「基層員工權益可否受到保障?」等質疑聲浪,但經過王部長與議會、工會的多方折衝,奠立了民營化架構。爾後,此重擔交予王部長的學弟、也是國內交通管理的名師~陳勁甫,於任職局長一年內即完成此一艱困任務。這個任務既吃力又不討好,但二任局長為何始終擇善固執地推動著?賴文泰說:「這是交通人該有的使命,公車處每年虧損12億元,累積虧損242億元,若當時不民營化,現在累積虧損是340億元,這個債務是所有納稅人共同承擔著…」。

大數據分析平台客觀掌握每站點及每班次人數、站間運量

但如何讓「民營化」公司轉虧為盈?如同燙手山竽,需有一個瞭解公車結構的掌舵者。因此,在王國材部長與陳勁甫前局長的極力邀請下,賴文泰於任教文藻外語大學的同時,以無支薪方式擔任港都客運的第一任董事長。
「為何組織改變後就會轉虧為盈?」賴文泰說:「主要歸功於同仁胼手胝足的努力,加諸擺脫了公營體制的束縛,公司經營可增加效率,更重要的是利潤可與同仁共享!」舉個實例,港都客運營運規模由初期每年960萬公里成長至1,200萬公里,隨之,駕駛長由213人成長至300人,但行政人員並未增加,其因是應用新資通科技、大數據技術進行內部管理,大幅增加了行政效率,使得港都客運每公里管理成本(4.06元)遠低於交通部核定的8.28元。這項成本降低直接回饋給同仁,在covid-19肆虐運輸業期間,港都客運仍有86%員工領取88,888或108,888元年終獎金,並於今年中調升薪資。

雙槍充電,15分鐘充足電

從營運者的角度體悟電動公車營運問題

港都客運賺錢另一關鍵是大量使用電動公車,國內電動公車從2011年台北客運引進2輛後,因客運業者覺得電動公車「不好用、太貴」,迄2016年,全國僅250輛。在一片不看好聲浪下,賴文泰從經營者角度探討了「不好用」的原因:充電速度慢(充足電時間4~5小時),使得夜間充足電的續航里程無法滿足一日營運里程。舉例來說,電池配置250度電,一度電行駛0.8公里,另為了保護電池設有充電下限 (一般為20%),當電池衰退20%時,續航里程為128公里(250x(1-20%-20%) x0.8);而客運公司每天營運里程多在130公里以上,即電池衰退後續航里程無法滿足營運里程。至於成本方面,經實際試算後顯示,電動公車購置成本與八年營運成本較柴油公車高約350萬元,此一數值客觀說明了電動公車「太貴」的問題。

建立敏捷的電動公車經營模式,寫下多項全國第

「車型變小、電池度數變少,成本可下降!」、「充電速度變快,於營運期間補電,可增加每日續航里程!」賴文泰領悟了這簡單的道理後,建置了一套敏捷的電動公車經營模式,成為港都客運轉虧為盈的關鍵策略。這個策略是基於高雄若干路線的運量較小,故2017年購置長度8.6公尺的電動公車(一般公車為12公尺);電池則引進快充式(15分鐘可充足電)、度數少(72度電,當時市面電動公車240~323度電)。在車型、電池容量較小下,購車成本較市面電動公車低200~300萬元;而每公里營運成本(電費、零件、修理、輪胎)為4.52元,較柴油公車(12.8元)低8元,在行駛愈2,000萬公里下,營運成本節省了逾1.6億元。
「充電速度愈快愈好?」充電速度快可利班次與班次間進行補電,改善電池容量高、續航里程不足之問題。然充電速度愈快的電池一般能量密度較低,可配置容量較少。賴文泰從實際營運發現電池容量少,易衍生頻繁充電之現象。因此, 2021年購置電動公車又做了一次專業的賭注,降低了充電速度(15分鐘充足電增加至60分鐘),但電池容量從72度電增加至128度電,此舉增加了續航里程,且因充電速度較慢電池之單價較低,進而降低了總電池成本。該批電動公車營運一年多的經驗顯示,更符合客運業者「便宜、好用」之需求。
這些經過精算的策略寫下了多項全國第一:電動公車數量(130輛)、營運里程(2,000萬公里)、載運人數(1,700萬人次)皆為全國第一;且為全國第一個獲「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的運輸公司、參與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合力打造國內自製率第一高的電動公車。

形塑勞資和諧與性別平等的工作環境

港都客運由駕駛長、高市府(持股38%)合資成立,在民股大於官股的結構下,董事長仍由市府選任的代表為之,可說,在維持交通運輸公共性與企業員工共有間,取得了和諧的平衡。港都客運工會理事長李界蒲對於學者出身的賴文泰就抱持正面的評價:「他是一位很願意與員工面對面溝通,利潤共享的領導者。」以駕駛長每小時薪資為例,從2014年的203元提高到2021年的265元,成為南部客運業最佳者。另值得一提的是,港都客運女性駕駛長有19位,人數應為全國最高者。
「對的就做,錯的就改!」李界蒲說著賴文泰的管理哲學,這簡單的八個字形塑了勞資和諧與性別平等的工作環境,也激發了同仁創新的潛力,2020年,以「心錢瞻8.6米智慧空間~大數據、新支付、新科技、新能源」參與交通部「公路公共運輸規劃競賽」,獲社會組第一名。

參與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合力打造國內自製率第一高的電動公車

實現全國第一全面電動公車客運公司,賡續創造更大收益、效率 

大數據、新科技、新能源的營運管理模式已為港都客運打下轉虧為盈的奇蹟,在此基礎下,港都客運正邁向明(2023)年線上營運全電動公車的目標,率先落實行政院2030年市區公車全電動化。賴文泰說:「引進符合營運需求電動公車的歷程有著許多辛酸,但已是專業的使命!」。除此使命外,「從乘客刷卡大數據資料可獲得每站點、每班次、站間的運量,藉以重新安排路線、班次、車輛,可提升營運收益。」賴文泰的運輸管理長才在此再度發揮的淋漓盡致。

港都客運 賴文泰董事長、交通部王國財部長、成功大學陳勁甫教授,皆曾任高雄市交通局局長

(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交通部立場)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