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解——胃经腧穴 上巨虚

上巨虚

【别名】 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特点】 大肠下合穴。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来源】 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释词】 巨,大意;虚,隙意。《广雅·释兽》:“巨虚,野兽,驴马之属,善走。”正小腿之象也。按“巨虚”二字之义,即大空隙也。廉、侧也,隅也。

【释义】 穴在下巨虚的上方,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故名之。跷足抬腿,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取之巨虚者举足。”杨上善曰:“足胻外独陷大虚之中,名曰巨虚。”《灵枢·本输》:“……膝下三寸、胫外三里也;复下三寸为巨虚上廉也;复下三寸为巨虚下廉也。”杨上善曰:“三里以下、三寸之上下处,上际为上廉,下际为下廉。”以在胫骨外侧,故名为廉,与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参。

【提要】 本穴为大肠之合穴,四肢关节气血濡养所经之处,邪气不得留止。如淤滞不通生病时,刺之可治。有调理肠道、疏络利湿之功。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凡取腧穴,均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灵枢·邪客》:“……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因大肠合于上巨虚,主治大肠疾患、气上冲胸诸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