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362 2022/11 Preview

Page 1

N T $ 180 2022 NOVEMBER 362 www.artouch.com 佳士得香港2022秋拍 清乾隆〈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 六字篆書款,高33公分。 古美術 臺北故宮「閑情四事」特展 臺北故宮「寫盡繁華」王世貞特展 東京國立博 物館150 週年紀念「國寶」展 京都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神戶市立博 物館 40 週年 特展 書品》遊戲三昧:黃庭堅〈花氣薰人帖〉 雲端關鍵字》刀鐔 Tsuba 大和文華館「住吉廣行」展 韓 國湖林博 物館 40 週年「象嵌」特展 歐美中港 2022 秋拍快遞 典藏卅年,回首前行 佳士得香港 2022秋季拍賣會
作者 俞炫準 (Yoo Hyunjoon) 譯者 邱麟翔 定價 480 元 我們所在的城市,也像是解體的玩具堆。 雖然充斥著失去用途、廢棄的空間和如同廢棄物的建築,但其中也存在著能 產生新意義的空間。 其實,我們需要一個關於「空間」的清單——憂鬱或需要充電的時候可以去 哪裡?需要思考或想獨處的時候可以去哪裡?可以讓我感到幸福快樂的空間 有哪些?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是不容易的。有哪些空間造就了你?有哪些空間是現 在的你很需要的?你所生活過的社區、巷弄和房子,即便早已物是人非,其 中也一定存在著只有你看得見的光芒。旅行,並不是非得出國才能達成;在 每天生活的城市裡,你也可以「發明」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賦予新的意義。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 A love letter to my city, my soul, my base. 訂購專線:(02)25602220 分機 300-302 典藏藝術家庭 發行部 典藏網路書店 https://bookstore.artouch com/ 各大書店或獨立書店實體門市,以及網路書店亦均有販售

30 年,於人生是為而立之年,於企業則實屬難 能可貴,立或不立,用不著 30 年,第一年就 可以被決定是立或倒。畢竟江湖言,中小企業 創業一年內陣亡的機率高達 90%,存活下來的 10%又有 90%會在五年內倒閉,這道企業生存 數學題意即 99%的創業會在五年內倒閉,只有 1%的創業者立著。

《典藏》創於 1992 年,8 月號試刊,10 月號創 刊,經過時間的考驗淬煉,已實踐出版 362 期,至今 30 年,我們立著。上一期《古美術》 和自 2000 年 4 月分刊的《今藝術》首度以聯合 專題的方式進行「古今之變/辯」對話,舉辦 線上,打破二元區隔,持尊重開放的態度,在 當下面對未來。這期回到古美術自身,在紙本 雜誌上首度梳理大資料庫,整合精選,而由典 藏 ARTouch 官網設立的「典藏古美術」專區更 於此際正式上線,望周知。 肩負責任的經營者社長簡秀枝投注付出心力貲 財,給予最大支持,寫下〈「典藏 30 週年」迎 接不卑不亢藝術媒體新未來〉。財經記者出身 的她,對於媒體和閱讀生態巨變,無論是哪一 專業領域的媒體或出版業都不好經營,了然 於心。自疫情起,全球景氣走勢低迷,廣告 營收受到明顯衝擊,然而信念必須存在,「但 真正要自問的是,典藏是否善盡社會良心公 道?是否仰俯不愧於天地?」以四項方向展望 新未來,希冀「活出不卑不亢的藝術媒體新典 範」。自創刊以來相伴 202 期的前總編輯熊宜 敬,〈典藏 30 年.往事不必如煙〉則以宏觀的

角度、公允地看待臺灣藝術雜誌,寫下典藏的 不容易與光輝,帶領後進們,期勉未來。這兩 位大家長,不論時間更迭,是典藏編輯同仁們 永遠的導師。此外〈典藏古美術,掌握 13 關 鍵詞〉,由編輯部同仁整理海量資料,發揮研 究生刻苦手工業的精神,鉅細靡遺,詳實查閱 361 期雜誌,審視萬篇文章,屢經討論篩揀, 最終嚴選內容關鍵詞,推薦精彩專題與篇目。 〈古美術 30 年大事紀〉則隨著臺灣與國際脈 動,自 1992 年起淘金精選 100 多個重要時刻。 典藏雜誌與叢書相輔相成,推薦讀物,延伸閱 讀為〈開卷典藏,多讀補多忘〉。

企業有其生命階段,從創立、生存、發展、起 飛到成熟,有起有落,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挑 戰與契機,身為藝術出版媒體必須回應社會時 代要求,讓企業能提供的價值最大化。《典藏》 身為臺灣社會及藝文產業 30 年發展的同行者與 密切觀察者,感念諸多支持與鼓勵我們的師長 讀者朋友們,得以持續至今不斷發展,且借牛 頓言:「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致意,如果後來的我們能看得比 較遠,是因為站在有肩膀的巨人之上,而所謂 的巨人,則是一群有志者的齊心疊羅漢。回首 來時路,邁步向前行,對於未來有著更多的期 許與憧憬,為廣大的您們,許諾下一階段的心 感動。《典藏》與眾共好,攜手同行。 藍玉琦

18 2022 11 Editorial編輯手記 典藏卅年,回首前行
典藏古美術

總編輯 嚴瀟瀟 企劃主編 朱貽安 執行編輯 林芷筠 標題翻譯 廖蕙芬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典藏 總編輯 張玉音

陳晞 採訪編輯 楊椀茹 網路編輯 李孟學陳思宇 社群編輯 蔡昕縈 特約主筆 吳牧青 典藏藝術諮詢 謝盈盈 ymhsieh5@gmail.com 資深企劃執行 林素珍 劉玉錦 鄧祥彬 企劃執行助理 葉偉方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電話 8610-51056692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張華 行動電話 13386202280

數位雜誌及國內外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 301 302 307 傳真 02-25420631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2022 NOV3622022 年 11 月 1 日出刊 訂書價格表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一年 12 期二年 24 期 國內定價新台幣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7500 元 亞洲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訂閱期數 訂閱區域 佳士得香港 2022 秋拍 清乾隆〈粉青釉雕海水龍紋 梅瓶〉,六字篆書款,高33 公 分。 編輯手記 Editorial 典藏卅年,回首前行 藍玉琦|18 藝文 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24 專題 Special Report 典藏卅年回首前行 編輯部|28 「典藏 30 週年」 迎接不卑不亢藝術媒體新未來 簡秀枝|30 典藏 30 年.往事不必如煙 熊宜敬|32 典藏古美術,掌握 13 關鍵詞 編輯部|36 古美術 30 年大事紀 江采蘋|50 開卷典藏,多讀補多忘 藍玉琦|56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典藏.古美術 總編輯 藍玉琦 執行編輯 李思潔謝蔆霠 編  輯 江采蘋葉舜瑜 特約撰述 劉榕峻李如珊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電話 02-25602220 傳真 02-25673297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今藝術 & 投資
企劃編輯
ARTCO 30th Anniversary 典藏卅年 回首前行

小雪 江采蘋|

編輯部|

東博國寶大集結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 150 週年紀念 何玉新|

京都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降矢哲男|

川崎正藏守護傳承的文物邀約

40 週年特展 何玉新|

江戶後期大和繪的開拓者

大和文華館「住吉廣行」展 宮崎もも|84

展覽 Exhibition 花香畫茶,宋人風雅日常

臺北故宮「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 特展 朱佑霖|90

走進文化巨人的繁華世界──

專訪臺北故宮「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 他的志業」 江采蘋|

40 週年特展 陳怡融|

拍賣

金秋耀眼,佳士得香港 2022 秋拍登場 清乾隆〈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領銜 佳士得香港|130

金秋耀眼,佳士得香港 2022 秋拍登場

128

中國書畫及瓷器工藝品精品選介 編輯部|134 紐約亞洲藝術週黑馬驚喜,法國拍行天球瓶引發 競奪 2022 歐美秋拍戰報 葉舜瑜|136

億元雙強,乾隆轉心瓶與第一把交椅 香港蘇富比 2022 秋拍成績 35.3 億港元 藍玉琦|138 中國書畫競價熱烈,古典家具表現亮眼 中國嘉德香港 2022 十週年秋拍成果豐碩 編輯部|144 鈞窯紫釉花盆奪魁,花舞大唐再放異彩 保利香港 2022 秋拍圓滿收官 編輯部|146 念茲醉茲 讀傅抱石〈滿身蒼翠驚高風〉有感 萬新華|148 北京博樂德十一月登場 無量壽佛熠熠現身 北京博樂德|151

時令 Season
58 特輯 Highlight 秋冬遊日,好愜「藝」
60
61 生生不息的京都茶文化
70
神戶市立博物館
78
98 象嵌,異材質的和諧── 韓國湖林博物館開館
106 雲端關鍵字 Keywords for Database 武士之魂 刀鐔/ Tsuba 葉舜瑜|114 書品 Calligraphy 遊戲三昧:黃庭堅〈花氣薰人帖〉 何炎泉|118 動態 Events 為者常成,在「居意」看見價值 居意 20—碩珍集年度精品特展 藍玉琦|122 上善若水 陳陽熙的現代水墨畫 呂卿|126 藝術收藏的最後一哩路 與古維新─石允文教授師生畫展 姜又文|
封面 Cover Report
Auction
展訊 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152

長由原綜合規劃司長林宏義接任、綜合規劃司長由副司 長魏秋宜陞任、秘書處長由參事姜汝玫接任。

新任藝術發展司長陳春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博士,歷任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館長、文化部文化資 產局綜合規劃組與古物遺址組組長等,兼具專業學養與 實務經驗,且具中央政策規劃及地方執行歷練。值得注 意的是,據文化部今年 1 月 25 日公布人事安排,時任文 化部文化資產局綜合規劃組與古物遺址組組長的陳春蘭 接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其在任未滿一年即陞任藝 術發展司長。據 10 月 19 日歷史博物館布達人事,史博館 副館長由原主任秘書林成家陞任。

新任文化資源司長林宏義,原綜合規劃司長,熟稔博物 館管理、社區營造等業務,並兼具法律專長。新任綜合 規劃司長魏秋宜,原任副司長,曾任文化部綜合規劃司

新任藝術發展司長陳春蘭。圖/文化部。

簡任視察、專門委員。新任秘 書處長姜汝玫,曾任秘書處專 門委員、副處長、文化部參 事,熟悉各項採購及行政管理 工作。(整理/江采蘋)

2022 年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10 月 15 日在國父紀念館開幕,揭開一 系列精彩活動。兩岸漢字藝術文化節是兩岸書法篆刻界的盛事,2010 年由中華文化總會與大陸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發起,2018 年後由 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接續辦理,兩岸輪流主辦。 核心活動「兩岸名家書法篆刻展」今年邀集兩岸各 50 位書法家、50 位 篆刻家,共同以「宋詞」創作,是規模少見的大型聯展。臺灣參展者 有歐豪年、李轂摩、陳坤一、施春茂、杜忠誥、李蕭錕、林進忠、黃

新、陸明君、楊濤、胡紫桂、孫家潭、蘇士澍、郭強等藝術家參與。

27 個活躍的書法、篆刻社團共 襄盛舉,提供多樣體驗、互動遊戲,吸引不少民眾參與。由青少年創作為主的「漢字青春—

14 日於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整

24 2022 11 Note藝文
一鳴、蔡明讚等知名書家,以及薛平南、陳昭安、陳宏勉、杜三鑫、 柯詩安等知名篆刻家。大陸方面則有李勝洪、張索、洪厚甜、王春
疫情期間,兩岸來往不便,「兩岸名家書法篆刻展」舉辦不間斷,延續以藝會友的精神。 「漢字藝術嘉年華」10 月 15 日於國父紀念館迴廊舉辦,全臺
青.少年漢字藝術創作展」主題未設限,於 11 月 2 日至
理/江采蘋) 藝訊 板塊 2022 01 文化部公布一級主管人事安排 陳春蘭陞任藝術發展司長 02 兩岸交流不間斷 2022 年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盛大舉行 文化部 9 月 29 日發布一級主管人事安排,藝術發展司長 由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陳春蘭陞任、文化資源司
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下午,書法社團代表於展廳表演大地揮 毫。攝影/江采蘋。

在文化部文資局的支持下,今年 7 月至 8 月,連江縣文化處委託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在北 竿執行「短坡山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史前陶片、石 器與生態遺留。文化處著手評估是否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 短坡山考古遺址的發現,可視為中國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青銅時代之前的時 期,銜補了馬祖列島史前時代距今 3200 至 3600 年前的缺環。從出土陶器器型、陶器紋 飾與石器的類型與材質初步判斷,其來源可能從閩江流域一帶直接傳入。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教授邱鴻霖表示,遺址位於北竿短坡山頂部,海拔高度約 80 公尺, 是由巨大花崗岩體所構成的陡峭山嶺,為良好的制高點,可見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史前 人群在居住的地理位置選擇上,已不單純是生態資源與棲居便利性上的考量,可能有 戰略性掌控島嶼與周邊海域的企圖。(整理/謝蔆霠)

20 年來,臺灣美術的歷史走向百花齊放,透過展覽 和論述的整理,大眾對這塊土地有著更深的了解。臺灣 創價學會秉持著「創造藝術最高價值」的理念,自 2003 年起,舉辦一系列「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展 覽。10 月 2 日,歷經三年多、占地約千坪、地上六層、 地下三層的創價美術館於高雄楠梓區落成,監察院院長 陳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文化部次長蕭宗 煌等嘉賓蒞臨。4 日推出「創.價:台灣美術 142—創 價美術館開館大展」展至明年,由美術史學者蕭瓊瑞策 劃指導,特別規劃曾於創價展出的歐豪年、李奇茂、林 玉山、蒲添生、郭雪湖、楊英風等 142 位縱貫近百年台 灣美術史上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包含油彩、水彩、 水墨、書法、篆刻、雕塑、陶藝、攝影等不同媒材,以

馬志玲(1940.7.4-2022.10.18)於 10 月 18 日晚間辭世,享壽 82 歲。 馬志玲 1986 年收購了當時經營不 善的元大證券擔任總裁,之後發 展蓬勃成為臺灣數一數二的金控 集團,2020 年《富比士》公布臺 灣 50 大富豪,馬志玲資產為 24 億 美元,排名第 13。然,晚年受元 大結構債背信案官司及阿茲海默症失智所苦,金融鉅子 的人生終落幕。

商業風雲的另一面是收藏雅趣。馬志玲於 1996 年 9 月起 任清翫雅集第三任會長,任期內增加辜振甫、秦孝儀、

II」廣獲 佳評。其收藏主力在於明清瓷器,兼及印石,收藏原則 是「寧缺勿濫」,其藏瓷體系青花以元代和早明為主, 其中也包含成化、萬曆的五彩和鬥彩,至於清代瓷器則 年代最晚不過乾隆,以清早期較受矚目的彩瓷為主,除

藍玉琦)

25ART&COLLECTION
03 馬祖短波山考古遺址發現史前時代用品 史前人群擇居地點可能已有戰略性考量 「創.價:台灣美術 142」。 圖/創價學會。 近
創價典藏為主、外界美術館典藏及藝術家或家屬收藏為 輔。(文/藍玉琦)
焦仁和為榮譽會員及數位重要會員,壯大陣容,並在鴻 禧美術館舉辦「中華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
個人喜好,並以瓷器的原創藝術性為優先考量。(文/
04 向台灣前輩致敬, 找到藝術的價值 「創.價:台灣美術 142」開館展 05 清翫雅集第三任會長 馬志玲離世 82 載人生落幕 在北竿「短坡山進行的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 處置計畫」發現的史前陶片。圖/清大人類學 研究所。 馬志玲 1998 年擔任「清翫 雅集」會長時期身影。圖 /本刊資料室。
《典藏》創於 1992 年,8 月號試刊,12 月號創刊,經過時間的考驗淬煉,至今已實踐出版 362 期,藝論繽紛,讓關懷藝 術精神文化的我們相知於此。 肩負責任的社長簡秀枝長年投注付出心力貲財,給予最大的支持,寫下「但真正要自問的是,典藏是否善盡社會良心 公道?是否仰俯不愧於天地?」始終如一地自持為良心事業,「活出不卑不亢的藝術媒體新典範」。 自創刊以來相伴 202 期的前總編輯熊宜敬先生,則以宏觀的角度、公允地看臺灣藝術雜誌,細數來時點滴,期勉未 來。這兩位大家長,是典藏編輯後進們永遠的導師。編輯部同仁鉅細靡遺,詳實查閱 361 期,審視萬篇文章,屢經討 論篩揀,最終嚴格精選關鍵 13 詞,推薦精彩篇目。30 年來的古美術領域大事紀,更如淘金精選 100 多個重要時刻。 《典藏》身為臺灣社會及藝文產業 30 年發展的同行者與密切觀察者,感念諸多支持與鼓勵我們的師長讀者朋友們。回 首來時路,邁步向前行,為廣大的您們,許諾下一階段的心感動,《典藏》與眾共好,攜手同行。 典藏卅年 回首前行 282022 11
29ART&COLLECTION

緣起 1992 年

典藏,今年 30 歲了。「30 而立」,出自《論語.為政》,孔子早老叮嚀過我們, 30 歲始能自立於社會,並有所成就。典藏,自立於社會了嗎?典藏,有 所成就了嗎?些許自責與汗顏,我們距離「自立於社會」、「有所成就」兩個目標甚 遠,也許是時空的不同,畢竟孔子距離今天,已經相隔兩千多年,在一日千里的現象 之下,今昔環境,大異其趣。 至於「有所成就」,更想下定義。如果說,典藏 30 年來如一日,如期出刊,分眾分 版,又跨越地域,到中國大陸出版發行古今藝術雜誌,算是成就的話,典藏確實孜矻 努力,從不斷刊。但如果回歸事業經營,將本求利,典藏投入的人力、時間,奮鬥了 30 年,還不能達到收支兩平,那就沒有成就可言。 還好,文化事業是個良心事業,外界大都只關心媒體影響力有多大,話語權有多少, 不太過問是賺是賠。但真正要自問的是,典藏是否善盡社會良心公道?是否仰俯不愧 於天地? 典藏創刊於 1992 年,是臺北市立美術館成立(1983)後的第九年,臺灣解嚴(1987) 後的第五年,意味著美術館時代來臨。政治解嚴下,社會能量有如掀開的鍋蓋,熱力 四射,股匯雙漲、房地產飆升,藝術市場跟著水漲船高,當時許多臺灣知名畫家,畫 布一繃上,就有人來敲門買畫,異常榮景,令人回味無窮。 典藏看準當時藝術現象的火熱,一躍而下,推動藝術出版與發行。當年(1992)的藝

術大事,接踵而來,足以左右臺灣藝術發展的事件,連續不斷,例如成立畫廊協會、 組織清翫雅集,以及國際拍賣公司進駐臺北,讓臺灣越來越藝術。 首先,在臺灣畫廊界百花齊放之後,藝術同業希望共築藝術平臺,於是中華民國畫廊 協會在 1992 年成立,催生了臺北藝術博會,甚至臺中、臺南、高雄等區域藝博會, 加上,藝術研究、學術爬梳,累積影響力。 其次,華人最高藝術收藏團體清翫雅集也在 1992 年成立,那是臺灣企業家打拚的果 實,以及眼力、品味展現,他們走遍國際,也買遍國際,集眼力、財力、視野、以及 愛留臺灣的見證,藝術雅好與藝術饕客,因藝術而聚集,定期聚會、舉辦活動,交流 分享,聲名遠播,成為國際藝術界敬重、拉攏的對象,更是名符其實的臺灣之光。 文|簡秀枝(典藏雜誌社發行人.社長) 「典藏30週年」 迎接不卑不亢藝術媒體新未來 302022 11

日前

,接到《典藏》雜誌來電,希望我這個創刊主編能給《典藏》雜誌 30 週年寫篇 文章,於是,回頭查了一下時序,原來我離開藝術媒體已經超過十年了,不 禁再次笑對歲月果真催人老。

閑散的個性,一直不太在乎曾做過甚麼或沒做過甚麼,所以這一生,總覺得好像做了些甚 麼卻又覺得渾渾噩噩。是呀,除了堅持做人處世上有點迂腐的原則,其他還真沒什麼戀棧 過的。

忽然想起宋代詩人陸游的〈南鄉子.早歲入皇州〉:「尊酒相逢盡勝流。三十年來真一夢, 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蓬嶠偶重遊。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鏡倚樓俱已矣,扁舟。月笛煙 蓑萬事休。」雖然我沒有那麼多愁緒,但細細品味還真心有戚戚。忽然又想到前些年讀的 一本好書,是中國女作家章詒和寫的人物傳記《往事並不如煙》,還真心有所感,該被記住 的往事,該被流傳的過去,如果任隨煙塵消散,那也怪可惜的。也好,章詒和說「往事並 不如煙」,我乾脆「往事不必如煙」。雖說「30 年往事已模糊」,權且勉力回憶一番那些年 混跡《典藏》的日子。

要說人這一生不過百年,從弱冠算起,大概能經歷兩個「30 年」。第一個「30 年」,是從 青年到壯年的成長、拚搏與茁壯;第二個「30 年」,是從盛年到老年的收穫、檢驗與論定。

社會百業何嘗不是呢,若放諸於最難經營的大眾雜誌期刊業,尤其近十年來網絡媒體的鋪 天蓋地,使「紙媒」的生存空間更加壓縮,能維繫 30 年實屬不易;如果是屬於「小眾」的 藝術期刊雜誌,能堅持 30 年就更加稀有了。

臺灣從 1950 年代開始,就有標榜「藝術」的期刊出現,即是 1957 年 11 月由文星書店負責 人蕭孟能創辦的《文星》雜誌,以「思想的、生活的、藝術的」作為創刊宗旨,知名學者、 作家李敖即是在此刊物發表文章而闖出名號,並於 1963 年 7 月接下主編之職,不過由於處

1968 年 4 月 1 日被強迫停刊,超過十年的經 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已是長壽。 1960 年代開始至 1990 年,純粹的藝術期刊風起雲湧,雖然壽命多半不長,但屢仆屢起總有

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由「股

辦。直至 1992 年 8 月,由當時的「財訊」集團支持的《典藏藝術》雜誌試刊,10 月創刊,才 為臺灣藝術期刊帶來了新活水,雜誌內容首開以「藝術市場」作為支柱之一,也是在兩岸

於戒嚴時期,刊物內容經過兩次查禁,最終於
理想者接續經營,粗略統計起碼有 2、30 種之多。進入 1990
票上萬點」的頂峰趨於震盪、保守,雖然藝術文物市場初起,但諸多藝文性刊物卻紛紛停
文|熊宜敬(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教授) 圖|本刊資料室 典藏30年.往事不必如煙 322022 11
典藏古美術, 關鍵詞13 文∣編輯部 圖∣本刊資料室 362022 11

古美術領域最巨龍頭必是故宮,其舉措動見觀瞻。故宮本身就是一 部歷史,1925 年創設,1949 年後兩岸各自精彩,隨著國家 政策變化,間有交流合作。本刊乃堅實的媒體同行者,兩岸三地故宮中以臺北 故宮為重,人事遞嬗、重要事件、展覽交流、學術研究、捐贈典藏、爭議課題 等皆為報導範疇,探究審視。2017 年由典藏叢書部出版之野島剛《故宮 90 話》: 「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認識故宮,思考故宮,就是認識國際與在 地,就是思考過去與未來。

年臺北故宮舉辦 70 週年院慶系列活動,北京故宮副院長楊新來臺交流並 為活動壓軸主講「北京故宮館藏現況」,《典藏》留下兩岸故宮院長握手言歡珍 貴影像。

月典藏分刊,《古美術》實踐重新定位的再出發,即從聚焦

2005 年 10 月至 2006 年 4 月 「故宮八十年」欄目邀集兩岸故宮研究員就書 畫、瓷器、青銅器、玉器、圖書文獻各類項 精彩接力。2013 年「兩岸故宮錄」、2014 年 「故宮瑰寶赴日展」、2015 年「故宮建院九十 年」等專題,乃至 2021 年「眾聲話故宮—故 宮改制爭議」邀集跨世代海內外學者、故宮 人員及觀察者,就故宮組織提出建言。故宮 殊異於一般博物館,絕對是關注重點,無庸 置疑。(文/藍玉琦)

典藏 30 週年
1995
2000 年 4
兩故宮著手,臺北故宮、北京故宮對比交鋒六面向。
國立故宮博物院。 推薦閱讀 ◆【專題】兩岸故宮錄 凝聽時光之聲.故宮國寶的旅程 〈歷史文獻 I〉聽莊嚴一家子說故事 遙念故宮國寶南遷二三事(廖堯震) 〈歷史文獻 II〉讀民國 36 年莊嚴先生日記(莊嚴、陳夏生) 〈文物分合 I〉重返溥儀小白樓 清宮國寶「東北貨」聚散流變的歷史(陳啟正) 〈文物分合 II〉出「宮」入「公」 清宮舊藏,從市場回歸博物館(藍玉琦) 〈今日故宮 I〉兩個故宮,這次你想去哪裡?(何玉新) 〈今日故宮 II〉2013,兩岸故宮合作新展望(梁悅詩) 247 期,2013 年 4 月  ◆五千萬買了很多東西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策略剖析(李逸塵,73 期,1998 年 10 月) ◆故宮購藏,誰有問題 立委言之鑿鑿,各界議論紛紛(楚國仁,95 期,2000 年 8 月) ◆與博物館界及文物界資源共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詳述「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五項核心工作(鄭又嘉,309 期,2018 年 6 月) ◆藝術信託,為藏家和博物館找到連結 專訪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簡秀枝,328 期,2020 年 1 月) ◆故宮改制之憂,政府當思如何永續經營(何傳馨,340 期,2021 年 1 月) ◆故宮為什麼不能是例外?(王正華,340 期,2021 年 1 月) ◆對那個帶著中華走進臺灣的臺北故宮,我們可以有什麼新期待?(陳柏谷,340 期,2021 年 1 月) 37ART&COLLECTION

8 5 日 隸屬《財訊》出版集團旗下的《典藏藝術》試刊號出 版,孫文雄為發行人兼社長,許怡先任總編輯,熊宜敬 任主編。

9 臺灣頂級收藏家自發性成立「清翫雅集」,成為重量級 華人收藏團體。

10 1 日《典藏藝術》創刊號正式出版。 北京首度舉辦官方文物拍賣會「北京國際文物拍賣會」。

11 首次「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於松山外貿舉行。

1 《典藏藝術》更名為《典藏》藝術雜誌。封面改版,由 直式標題改為橫式置頂。

2 宇珍國際藝術成立。

10 繼 1992 年 3 月蘇富比在臺首拍,佳士得進軍臺灣市場, 於新光美術館舉行首次拍賣。

3 中國嘉德於北京舉辦首拍。

4 文化大學發生「文化美術系事件」,全系罷課 34 天抗 議,造成美術系主任許坤成辭職,震撼教育界和文化 界。

7 謝金河接任《典藏藝術》總編輯,鄭功賢任執行編輯。

張大千〈幽谷圖〉於香港蘇富比秋拍以 816 萬港元成交 價創下近現代中國書畫紀錄。

3 何國慶以父親之名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致

12
力推廣書法藝術,常年推出書法展覽,並於 2000 年起主 辦「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 10 北宋張先〈十詠圖〉於北京翰海以人民幣 1980 萬元成 交,創當時中國的古代書畫拍賣成交紀錄,由北京故宮 購得,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過拍賣市場購藏文物先例。 1 國立故宮博物院規劃「中華瑰寶赴美展」,規劃 475 件 藏品赴美巡迴展出,清單中有大量限展名畫,引起文化 界人士抗議。 1994 1995 1996 《典藏藝術》試刊號。 《典藏藝術》創刊號。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開館首展「 明清近代高僧書法展」。© 何創時 書法藝術基金會 文化界人士抗議「中華瑰寶赴美展 」限展國寶赴美。 文│江采蘋 圖│本刊資料室 古美術30年大事紀 1992 1993 502022 11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

3 臺海飛彈危機。

李登輝當選臺灣首屆民選總統,後提出「戒急用忍」政策。

7 亞洲金融風暴席捲。

1 矗立於仁愛圓環 32 年的于右任銅像傳出將遷至基隆,經傅申、 陸蓉之發起,聯絡書法界人士,銅像得以留在臺北市,後於 1998 年 1 月 1 日移至國父紀念館碑林內。

6 羅芙奧藝術集團成立。

7 臺灣省文化處歸併行政院文建會,臺灣省立美術館更名為「國 立臺灣美術館」。

8 各縣市文化中心改制為文化局,並列為縣市政府所屬一級機關。

「聚英雅集」成立,徐政夫擔任首屆會長,為臺灣精英古董商 組成之聯誼會。

9 九二一大地震,國立臺灣美術館重創,封館整建至 2004 年才重 新開放。

12 11 日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中國畫的真偽問題」研討會,學 者針對館藏傳董源〈溪岸圖〉是否為張大千偽作展開論戰。

上海博物館舉辦「金剛神韻─傅抱石金剛坡時期畫作」展覽, 展出作品遭傅氏家屬、書畫界認定為偽作,引起高度討論。

1 《典藏》由《財訊》出版集團獨立,簡秀枝任社長、總編輯。 蘇富比退出臺灣。

3

典藏 30 週年
臺灣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 4 《典藏》雜誌分刊為《典藏.古美術》與《典藏.今藝術》。 5 杜正勝出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為首位擔任故宮院長的臺灣 人。 12 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徐展堂中國藝術館備受兩岸文物界矚目。 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合辦「兵馬俑─秦文化特展」,三個月 展期吸引 105 萬人參觀,創下國內單一特展參觀人數紀錄。 1 金門、馬祖開放小三通。 9 美國 911 事件震撼全球,紐約秋拍延期。 納莉水災侵襲,臺北多家古董店泡水,重創文物市場。 12 佳士得退出臺灣。 1997 1999 2000 2001 1998 「聚英雅集」成立發表會。 傳五代董源〈溪岸圖〉。 納莉水災造成臺北古董店家泡水。 51ART&COLLECTION
の 10/8-12/4 40 10/15-12/4 10/8-11/13 秋冬遊日, 好愜「 」藝 150 10/18-12/11 本頁使用ColBase素材加工製作。

於今年(2022)3 月迎來創立 150 週年 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東博), 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自明治五 年(1872)成立以來,兼顧了保存與公 開無可替代之文化財的功能,也肩負將 日本文化傳遞到未來和全世界的重任。 適逢 150 週年這一富有紀念意義的時間 點,東博特別在 10 月 18 日至 12 月 11 日 於平成館舉辦「東京國立博物館國寶大 集結」特展,從點滴積累約 12 萬件豐富 藏品中,選取了 89 件國寶在內的 150 件 名品和相關資料,以「東京國立博物館 的國寶」和「東京國立博物館的 150 年」 兩大部分來勾勒出東博的全貌,讓這個 世代無論曾否來訪的朋友們,都能發現 或重新認識這座古老又創新的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 日本全國截至目前共有 902 件被指定為 國寶的美術工藝品,東博藏品就占了其 中約一成的 89 件,可謂日本最大的國寶 收藏地。本次展覽前所未有地一次性公 開這些國寶,甚至還另闢展室,單獨陳

秋冬遊日,好愜「」 藝 東博國寶大集結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 150 週年紀念
列同為日本數量最多的 19 把國寶刀劍收 藏,讓人迫不及待想大飽眼福。先來看 看其中幾件焦點展品。 〈孔雀明王像〉(圖 1)是日本國寶繪畫 中多次作為展覽宣傳主視覺的名作。畫 圖1 國寶平安時代12世紀〈孔雀明王像〉,東京國立博物館藏。(10月18日至11月13日展出) 譯撰│何玉新 圖│東京國立博物館 61ART&COLLECTION 〈東博150週年特展〉Highlight特輯

京都是享譽海內外的國際觀光都市,它吸引人們前來的魅力莫 過於漫長歲月中孕育出的歷史遺產與傳統文化,茶道即是其中 之一。

在西化極速推進的明治時代,美術史家岡倉天心(1863 1913)致力於向海內外宣傳日本美術的價值。他在英文著作 《茶之書(The Book of Tea)》中提到,茶道是紮根於日本社會 與生活的傳統文化,日本的工藝美術、繪畫、文學等各個藝術 領域都受之影響。而且,在茶室中賞玩繪畫與書法,並用茶碗 飲茶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藝術鑑賞。岡倉天心的這些看法,與 我們現在所見的茶道藝術展覽一脈相承。 日本的飲茶文化被稱 「茶之湯」。「茶之湯」起源於平安時代 末期,即 12 世紀末從中國傳至日本的宋式點茶法,歷經鎌倉 圖1 南北朝時代14世紀〈《喫茶養生記》斷簡〉,京都建仁寺藏。(全展期展出)

1185 1333)、南北朝時代(1333 1392)、室 町時代(1392 1573)的發展,逐漸脫胎形成日本獨 特的風格。如今,日本茶道作為日本文化的象徵而被 全世界所認識,茶道各大流派的家元(掌門人)以及 茶人們多以京都為根據地,從中可窺見京都在日本飲 茶史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此次特展聚焦發展於千年古都京都,至今仍生生不息 的日本飲茶文化「茶之湯」,透過傳承到現在的各件 時代名品,來帶領大家感受京都茶文化生動而又深厚 的歷史。

與飲茶文化的相遇 茶葉與飲茶的習俗,大約在 8 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 作為當時最前沿的文化而被吸收。至 12 世紀末,宋代流行的「點茶法」,即將 餅茶或葉茶研碾成粉末,並注水攪拌飲 用的飲茶方式,透過中日禪僧的往來與 交流傳至日本,成為現代日本茶道的起

解疲勞的藥物,亦作為儀式所用的供品 而在日本普及。

1)為兩度入宋 的日本禪僧明庵榮西(1141 1215)撰 寫的日本首部茶書。此幅是該書現存最 早的寫本「壽福寺本」的斷簡,相當於 下卷的內容,主要記述了茶葉的醫用效 果與飲用方法。〈法語(破虛堂)〉(圖 2)

生生不息的京都茶文化 京都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文│降矢哲男(京都國立博物館學藝部調查國際連協室室長) 翻譯│王珏人(京都國立博物館學藝部企劃室職員) 圖│京都國立博物館 時代(
源。隨著佛教的傳播,茶葉不僅作為緩
展品《喫茶養生記》(圖
702022 11 Highlight特輯

為宋代禪僧虛堂智愚(1185 1269)在 79 歲時寫 給「日本照禪者」的 説 法之語。中國禪僧的墨蹟 在日本作為裝飾茶室壁龕的掛軸而被茶人珍重。

此作歷經多位茶人之手,其中在京都豪商大文字 屋處時,僕從不小心將其弄破,因而得名為「破 虛堂」。

四頭茶禮

化,其發展過程中的情形仍深厚地被保留在四 頭茶禮之中。四頭茶禮在眾多禪宗寺院舉行,

12/4

(前期:10/8 11/6,後期:11/8 12/4)

秋冬遊日,好愜「」 藝 上 圖2 國寶南宋景定四年(1263) 禪僧虛堂智愚墨跡〈法語(破虛 堂)〉,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前期展出) 下 圖 3  江戶時代 17至19 世紀〈四頭 茶禮所用茶器〉,京都建仁寺藏。 (全展期展出) 京都國立博物館特展 生生不息的京都茶文化─茶之湯 京都國立博物館│ 2022/10/8
透過點茶法的普及而逐漸在日本確立的飲茶文
其中最出名的是京都建仁寺在開山祖師明庵榮西 (1141 1215)的誕辰日 4 月 20 日舉行的茶禮, 保留了禪院茶禮的古老傳統。茶禮之際,在禪院 的中心建築 方丈的正面中央懸掛榮西的肖像 畫與龍虎圖對幅,並在供桌上擺放香爐、花瓶、 燭臺。茶禮的順序是先向榮西的肖像獻茶,之後 為分別坐於兩邊的四位正客和其同伴賓客點茶。 四位供給僧將承置於盞托,並事先放有茶末的黑 釉茶盞遞給以正客為首的賓客,請賓客依次捧持 茶盞後,用茶瓶往盞中注水,持茶筅擊拂攪拌茶末(圖 3)。 從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東渡日本的中國禪僧與前往中國留學 的日本禪僧在將禪宗的教義傳入日本的同時,中國的先進文化亦隨 之流入,這樣的禪院茶禮就是其中之一。 71ART&COLLECTION 〈京博茶之湯特展〉
臺北故宮「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現場。 圖1 日本國寶元14世紀龍泉窯 〈飛青瓷花生〉,高12.4公分,最 大徑14.6 公分,大阪市立東洋陶 磁美術館藏。 90 Exhibition展覽 2022 11 今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攜手推出秋季大展「閑情四事」 特展,以「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四大單元,將宋人風雅的生活樣貌逐一展 現。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兩件日本國寶首次跨洋展出,十分難得。一起來 看宋代充滿生活情趣的四般閑事,究竟如何進行? 插花:宋人愛花,尤愛梅花 四時賞花是宋人最「賞心樂事」的重要習俗,在不同季節的花期,全城百姓無 論貴賤,皆相約出城賞花,且種花、賣花風氣盛行。據《夢粱錄》載,當時城 市裡四季皆有鮮花與像生花供市民選戴、插瓶,這種全民愛花的現象,在歷代他 朝未見。宋代文人雅士重視插花,也間接推動以古銅瓷器作為花器的風尚,據南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載:「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 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以古銅器養花,即使花謝了也能結出果 實,十分神奇。賞花風氣的流行,促使專為插花設計的各式花器誕生,柴、汝、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9/16 12/18 花香畫茶, 宋人風雅日常 臺北故宮「閑情四事─ 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 文|朱佑霖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2 南宋李嵩〈花籃圖〉,26.1×26.3公分,國 立故宮博物院藏。籐籃中滿盛山茶、水仙、綠 萼梅、瑞香和丁香等花卉。

官、哥、定、龍泉等名窯瓷器(圖 1),乃至 藤竹花籃(圖 2)、太湖石花檯等,造形典雅 的花器如雨後春筍出現。

宋人愛梅的原因,研究推測可能受到北宋初 張翊《花經》影響(註 1)。書中根據九品中 正制度,將花分為九品九命升降分次第。其 中,蠟梅(圖 3)被認定為一品九命,為梅花 之首。宋代文人在《花經》影響下,興起為

圖 3 國寶宋徽宗〈蠟 梅山禽〉,83.3×53.3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 院藏。

圖4 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譜》,清嘉慶間阮元進呈影鈔宋景定本,各20×30 公分,圖為其中一開,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91ART&COLLECTION 〈臺北故宮「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
花作譜的創作風氣。「花譜」往往僅就單一 花卉作研究,列舉珍貴品種,按其優劣排列 品第,並解說栽培方法。南宋宋伯仁自稱有 梅癖,善於畫梅,其編繪的《梅花喜神譜》 (圖 4)是中國第一部專門描繪梅花情態的木 刻畫譜,宋人俗稱畫像為「喜神」,書名即 梅花畫譜之意。他觀察並描繪自家院圃所栽 梅花,畫出梅花從「蓓蕾、小蕊、大蕊、欲 開、大開、爛漫、欲謝、就實」八階段的生 命史。 宋代文人陳設几案,多雅好小瓶插花;接待

的志業」秋季重磅登場,不僅是難得的研究型展覽,更是 故宮首次以史家為主題的大展。王世貞是何許人也?王世 貞(1526 1590),字元美,號弇州山人,他是中晚明的 文壇領袖,復古派後七子之首,兼著名的史學家,更涉獵

人」(Renaissance man)。這樣的人物形象或許過於平板, 我們不妨先從側面認識王世貞。

他少年得志,17 歲中秀才,22 歲中進士 第二次就考

著《藝苑卮言》,文壇為之折服。

到的理由是「忽病傷風耳」,王世貞調侃:「爹居相位,怎 說得傷風!」當眾嘲諷嚴氏父子傷風拜俗,眾人大笑,亦 有為王世貞捏一把冷汗者。

982022 11 Exhibition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大展「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
園林、書畫、古籍、陶瓷、緙繡,可謂全能的「文藝復興
上了,要知道祝允明考了七次、文徵明考了十次也未能中 舉,可見王世貞天資過人。年紀輕輕,就著成詩文理論專
他仙氣飄飄,因為陳繼儒形容王世貞及其弟王世懋:「大 美,神仙相也;小美,王子相也。」他美男風采,「生而美 姿觀,風采玉立。與客談笑,覺溫秀之氣溢於眉目間。」 他機智風趣,在筆記小說中常見他幽默的應對。曾有算命 者來訪,客人爭相算吉凶,唯王世貞說:「吾自曉大八字, 不用若算。」人問哪八大字?他說:「我知人人都是要死 的。」又,在一場宴席上,權臣之子嚴世蕃姍姍來遲,遲
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2/10/5 2023/3/21 第一檔 2022/10/5 12/25 第二檔 2022/12/25 2023/3/21 走進文化巨人 的繁華世界 專訪臺北故宮「寫盡繁華─晚 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 文|江采蘋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他正氣凜然,與奸臣嚴嵩公然作對;他是蘇州的文化領袖,與大 收藏家項元汴、徽州詹景鳳在話語權上較勁。王世貞不僅充滿傳 奇色彩,更是可敬的藝術史家。故宮書畫文獻處處長林麗江引用 學者廖肇亨之言,形容王世貞是「晚明文化史上繽紛絢爛的風景 線上一座無法繞開的高山」,由於王世貞並非畫家、書法家,在 過去的研究中經常被忽略。如今,我們不再繞過他,跟著策展團 隊的腳步,登上寶山採礦去。

16 世紀的明代繁華而奇詭,商業昌盛的江南一帶吹起了奢靡之 風,富賈、大臣、士人競相收集書畫古玩,而權臣嚴嵩與其子嚴 世蕃挾著威勢,對天下名蹟巧取豪奪,牽動了王世貞的命運齒 輪。傳說嚴氏希望王世貞的父親王 能夠獲取〈清明上河圖〉獻 給他,王 買不到真蹟,只好請畫師摹造一本敷衍,未料此事遭 人告發,嚴嵩父子懷恨在心,後羅織罪名並處死王 ,自此與 王世貞結下了殺父之仇。偽畫致 禍一事在許多明代筆記小說中有 記載,或許有幾分真實,幾分虛 構。明代作坊附會了這個故事, 如〈清明易簡圖〉(圖 1)這種仿 本上便蓋有王世貞、嚴世蕃的假 印,企圖藉此提高作品的可信度。 真實的是,嚴嵩父子確實搜刮過 天下名品,如懷素〈自敘帖〉(圖 2)及〈小草千字文〉、宋徽宗〈詩 帖〉(穠芳詩帖),皆是赫赫有名

「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展場以翻飛的書頁傳達書 寫的意象。攝影/江采蘋。 圖1 宋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局部,38×67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第一檔) 圖2 國寶唐懷素〈自敘帖〉局部,28.3×7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第一檔) 99ART&COLLECTION 〈臺北故宮「寫盡繁華」王世貞特展〉
偽畫致禍,王世貞的復仇記
的書法名作。嚴嵩在失勢後,財 產被抄家充公,上述懷素和宋徽 宗的書作,卷首留有「南昌縣印」 半印,乃是明朝清點沒品的官 印,可知曾是嚴嵩收藏。嚴嵩的 舊產則被編入《冰水天山錄》與 《鈐山堂書畫記》,書畫珍玩、金 銀珠寶、房屋田產不及備載,見 證了嚴氏權傾一時的盛況。

「象嵌」是最能體現韓國古代工藝整體性的藝術,從三 國時代(公元前 18 年-公元 660 年)到朝鮮時代(1392

1910),在多種媒材進行了長時間的嘗試,綻放出華麗的 成果。「象嵌」即鑲嵌,使用的裝飾素材根據基礎表面的 材質不同而有多種變化。一般而言,陶瓷中常使用與底土 顏色不同的赭土與白土,金屬中則多使用金和銀,在木製 品中廣泛使用的有螺鈿、玳瑁、魚皮等素材。

最初隨著與中國的交流,「象嵌」傳入了朝鮮半島,而因應 當地美學,「象嵌」進一步變化、發展,逐漸形塑出韓國特 有的美感,成為能代表韓國古美術的領域之一。但是,過 去韓國沒有展示過任何有關「象嵌」的意義與定位的展覽。 湖林博物館希望通過此次的展示,確立「象嵌」在韓國古 美術上的定位,不侷限於過去的文化遺產,而是衍伸並試 圖融入到現代社會。「象嵌」的核心是將異材質元素融合 在一起,創造出新的視覺世界,這種「象嵌」的創作方式 在今日也被運用來創新。因此,與「異材質的和諧」的「象 嵌」概念相通的 李相男(1953-)、李昢(1964-)、 崔旴嵐(1970-)三位藝術家的創作也將同時公開亮相。 這次展覽共分四個展間進行,分別為:「雕琢色」、「雕琢 線」、「雕琢光」及「異材質的和諧」等主題,包含各種鑲 嵌工藝品,以及與「象嵌」概念相通的當代藝術品。

雕琢色

第一展廳以「雕琢色」 主題,展示韓國古陶瓷器的「象 嵌」。一般人之所以認識「象嵌」一詞,是因為它是高麗 青瓷的代表性裝飾技法。其實中國過去也有鑲嵌技法,但 並不像韓國這樣長期持續地鑽研發展,成為創作優秀瓷器 的裝飾風格。天青色的青瓷底加上精心裝飾的黑白鑲嵌圖

案,毫不遜色地展現高麗青瓷獨有的面貌。

高麗的象嵌傳統在高麗滅亡後仍延續到朝鮮,15 世紀後大 量出現的「粉青瓷器」(源於高麗末年,與「朝鮮白瓷」並 稱朝鮮王朝兩大代表瓷器,由各地民窯生產製造,並無官 窯)上出現的象嵌則明顯與「高麗青瓷」不同,較為活潑。 同時,在表面上幾乎沒有留白,密密麻麻地刻有印花圖 案,粉青瓷器展現了與高麗象嵌青瓷完全不同的造形。另 一方面,在純白背景上用黑色象嵌,簡潔大方地展現出不 同的魅力,兼具獨創性與認同感(Identity),成為了代表 韓國古代陶瓷的象徵。

1062022 11 Exhibition展覽
象嵌,異材質的和諧 湖林博物館開館 40 週年特展 韓國湖林博物館|2022/7/26 12/30 (前期 7/26 10/15,後期 10/28 12/30) 象嵌, 異材質的和諧 韓國湖林博物館 開館 40 週年特展 文|陳怡融(首爾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系研究生) 圖|湖林博物館

此次瓷器展件相當多元且生活化,高麗青瓷從陶板、碗、 注子、扁壺到梅瓶;粉青沙器則有飯盒、文蓋和多件螺 鈿漆器。高麗〈青瓷象嵌牡丹雲鶴蓮唐草文板〉(圖 1)被 推測為裝飾建築物牆面的瓷磚構件。形態大致有四角形和 梯形兩種。正面用陰刻和象嵌技法華麗地裝飾着花和雲鶴 等各種圖案。背面沒有上釉,推測是像瓷磚一樣貼在牆面 上。青瓷陶板的製作難度高,因此僅在康津和扶安的青瓷 窯中才有少量製作。

〈青瓷象嵌蒲柳水禽文盌〉(韓國漢字又通「碗」)(圖 2) 是從高麗初期以茶碗形式大流行的所謂「斗立形(又通 「斗笠」)」,碗心平底,從碗底到碗沿的線條可以感受到 輕快的形態美。碗裡是唐草紋、蒲柳水禽、花瓣,外層是

圖 1  高麗時代 13 世紀〈青 瓷象嵌牡丹雲鶴蓮唐草文 板〉,湖林博物館藏。 圖2 高麗時代14世紀〈青瓷象嵌蒲柳水禽文盌〉,湖林博物館藏。攝影/陳怡融。 圖3  高麗時代13世紀〈青瓷象嵌堆花花紋石榴形注子〉,湖林博物館藏。 攝影/陳怡融。 107ART&COLLECTION 〈湖林博物館象嵌展〉
雷門帶、菊花,唐草紋。從 13 世紀到 14 世紀,都延續著 碗內外皆以象嵌作華麗裝飾的風格,此碗的素材與排列方 式,能看出繼承 13 世紀的傳統,但由於圖案細節表現簡 化,因此推測為 14 世紀製作。 〈青瓷象嵌堆花花紋石榴形注子〉(圖 3)仿照微裂的石榴 製作而成。每面邊框都鑲有黑白象嵌線,線之間用白堆花 點進行裝飾(「堆花( )」指陶瓷器外層加厚顏料而製 成的花紋)各面象嵌著折枝花紋,在綻開的花瓣間黏上小 花蕾作裝飾,圓筒形頸部的口沿稍微往裡縮,蓋子呈現 「覆蓮」形狀,花嘴與花苞模樣的蓋紐也點綴著「白堆花 點」(白色點狀)的裝飾。石榴因帶有許多種子,被認為是 代表子孫滿堂的象徵,經常出現在青瓷上。
Calligraphy書品 1182022 11 文.圖|何炎泉(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研究員) 遊戲三昧: 黃庭堅〈花氣薰人帖〉 圖1 國寶北宋黃庭堅〈花氣薰人帖〉,30.7×43.2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2/10/5 2023/3/21

〈花氣薰人帖〉(圖 1)可以說是黃庭堅(1045 1105)最膾炙 人口的作品,對臺灣觀眾更是如此,近年來衍生出許多相關 影音創作與商品。翻開過去的研究史,幾乎博得眾人一致喝 采,儼然成為黃庭堅草書最高成就代表作。事實上,他的草 書還有〈諸上座〉(北京故宮藏)及〈廉頗藺相如傳〉(紐約大 都會博物館藏)兩件長卷,無論在技法或表現性上都似乎更 勝一籌。不過,這一點小瑕疵並無損〈花氣薰人帖〉的國寶地 位,此帖其實還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內涵與層面。 此小品最特殊之處,就是呈現不同調的書寫狀況,第一、 四、五行的品質較佳,二、三顯得草率、隨意,似乎反映著 書家當時的情緒及心理狀態。當然,此詩的身世也頗為曲折, 幾乎差點難產,不過還是順利誕生。元祐二年(1087),黃庭 堅寄友人王鞏(1048 1118)二詩,詩後提及:「王晉卿(詵) 數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

間有關。如此的研究方向似乎行不通,因此至今尚 無定論。

詩文內容本身透露出許多訊息,最重要的就是黃庭 堅的作詩心態。面對滿屋子薰人的花,不難想見心 中的不耐煩,在這樣的心情下,任誰也沒有閒情逸 致來和詩。寫詩對江西詩派始祖黃庭堅而言,根本

119ART&COLLECTION 圖2 北宋黃庭堅〈花氣薰人帖〉「破禪」出現不太修飾的線條。
戲答︰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據黃庭堅所述,王詵一直將詩作送過來, 希望我能倡和,但是因年老倦怠而不想作。不過這傢伙相當 狡猾,不斷送花來催促我,幾乎到了可以薰人的地步,不得 已之下只好作了這首詩來虛應一下。從這段文字記載能得知 詩作完成於 1087 年以前。至於〈花氣薰人帖〉的寫作年代, 有諸多推測,甚至還出現早、晚明顯不同的推測答案。這顯 然與黃庭堅傳世草書的稀少,不容易利用書風比對出創作時
是家常便飯,詩中的推託之詞,可說是針對王詵捉 弄行徑的抗議。最終看似完成此詩,只是寫了半 天,結論還是寫不出來,單純發發牢騷罷了。字句 間可以感受到那股無奈,不過是為了停止這場送花 鬧劇,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應和。 開頭「花氣薰人欲」五字,寫來中規中矩,線條圓 潤飽滿,不愧山谷手筆。到了「破禪」(圖 2)二字, 或許已經牽動其平靜的思緒,開始出現不太修飾的 線條,「單」用筆上益顯急躁。換行書寫「心情」(圖

今年 11 月,香港佳士得榮幸呈獻眾多來自全球各地私人珍藏的 精美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多件拍品來源顯赫,並許久未見於拍 賣市場。本次拍賣將呈現將近 200 件拍品,類別紛呈,包括高 古陶瓷及器物、宋瓷、明清官窯瓷器、玉雕、佛教藝術、文房 珍玩、紫檀及黃花梨家具等,精彩萬分。此外,本次拍賣的重點 拍品之一為清乾隆〈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其現為女史珍藏,

於 1996 年購於香港佳士得,至今 26 年未曾現世。

本季呈獻的絕色梅瓶出自徐展堂先生舊藏,其線條挺拔端莊,通體施 粉青釉,所飾海水祥雲五爪龍紋典雅堂皇,甚具皇家氣派。此瓶小口 外撇,甚具特色,豐肩以下漸歛,線條優雅,足微撇,整體輪廓張弛

有度,曼妙無比。器身的青釉清澈瑩潤,與整體造形和層次不一、深 淺有致的淺雕紋飾搭配得天衣無縫。由於釉料澄澈,所以紋飾凹陷處 積釉色深,凸起處則釉薄色淺,營造出細膩婉約的明晦反差。這一視

覺效果在此梅瓶尤為可觀,五爪虯龍、朵朵祥雲和滾滾波濤在其烘托 下無不玲瓏立體。 金秋耀眼, 佳士得香港 2022 秋拍登場 清乾隆〈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領銜 文.圖|佳士得香港 清乾隆〈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高 33 公分,估價5000 萬至8000 萬港元。 130 2022 11 Cover Report封面

27.9公分,估價 800 萬至

萬港元。

直徑

公分,估價

萬至

萬港元。

此類粉青釉雖可上溯至唐代所用的高溫青釉,但歸根結柢 仍屬清代御窯的研發成果。於 18 世紀,景德鎮御窯不惜工 本,銳意研製可施於白色瓷胎的青釉。其實早在明初,景 德鎮御窯已有直接在瓷胎施仿青釉(以少量的鐵為呈色劑) 的例子,但要到康熙年間,陶工始調製出最適用於瑩白 (低鐵)瓷胎的完美青釉配方。相對於如南宋、元代等時期 的標準青釉,素雅的康熙青釉僅需一半的鐵來呈色。雍正 時期,御窯仍在改良這款新式青釉,力圖燒造出質感細膩 且微微泛藍的效果,再經過乾隆年間多次微調,方配製出 一系列御瓷(具紋飾或光素者皆然)專用的極品青釉。

本拍品凸雕五爪龍紋,此乃天子威儀之終極象徵。有角五

其他亮點拍品包括了清雍正〈鬥彩祥雲紋馬蹄式水丞〉一 對、香港家族珍藏的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以及 英國巴特勒家族珍藏 17 世紀瓷器精品。

清雍正〈鬥彩祥雲紋馬蹄式水丞〉一對,器廣口,圓唇微 斂,削肩寬腹,內挖淺圈足,因形似馬蹄,故謂之「馬蹄 式水丞」,又稱「馬蹄尊」。通體白地上繪鬥彩祥雲紋,祥 雲翻卷,縈繞器身。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楷 書款。此器造形簡樸瀟灑,釉色淡雅,紋飾飄逸,寓意吉

爪龍紋堂皇氣派,是公認的天子化身,它在中國裝飾藝術 中形象多變,或單獨呈現,或伴以象徵皇后的鳳凰。龍在 中國屬禎祥之兆,這跟歐洲的觀念大異其趣。龍主陽,專 司興雲布雨。相傳龍於春分甦醒,自水中騰飛而起、普降 甘霖,滋養作物,本梅瓶的虯龍在波濤雲海中騰梭遊弋, 可謂其來有自。龍更是坐鎮四方的「四靈」之一,青龍代 表東方,餘者為白虎(西)、朱雀(南)與玄武(北),玄武 多以龜蛇盤繞的形象出現。
祥。近似例迄今僅知其他四例:一件為南京博物院藏品, 見《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香港,1995 年,圖 版 58 號;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見故宮博物院藏文 物珍品全集《文玩》,上海,2009 年,頁 223,圖版 221 號; 一對為靜觀堂、葛沃得先後遞藏,2016 年 6 月 2 日於香港 邦瀚斯拍賣,拍品 12 號。 131ART&COLLECTION 清雍正〈鬥彩祥雲紋馬蹄式水丞〉一對,雙圈六字楷書款,
6
1200
1500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六字楷書橫款,直徑
1200

得 4 億 6936 萬 3560 元,瓷器工藝品為 7 億 7932 萬 1420 元,整體成交率達 85 %,成績超越上季 和去年同期,尤以器物表現亮眼,包辦億元,

明末〈黃花梨圓後背交椅〉成交價 1 億 2460 萬 9000 元,更是刷新世界交椅拍賣紀錄。(上季 春拍成交總額為 10 億 745 萬 8040 元,書畫得 5 億 7223 萬 8980 元,器物獲 4 億 3521 萬 9060 元。 去年秋拍成交總額 8 億 51 萬 3380 元,書畫占 5 億 197 萬 280 元,器物為 2 億 9854 萬 3100 元) 瓷器工藝品此季策略得宜,延續著來源有緒的 名家非凡珍藏,估價明顯調整保守下修,頗多 高價品更顯可親,競拍氣氛熱烈,成績強勢壓

陣,或有「億元時代」回歸之感,重振聲勢。

然就整體論析,書畫則見另一番風景,近現 代書畫成交率穩健、古書畫成交率提升,但總

億元雙強,乾隆轉心瓶與第一把交椅 香港蘇富比 2022 秋拍成績 35.3 億港元 文|藍玉琦 圖|香港蘇富比 金秋十月,2022 香港蘇富比秋拍 23 場拍賣總成 交額達 35.3 億港元,為四年以來秋拍新高。中 國書畫器物板塊,七大專場,斬獲 12 億 4868 萬 4980 港元(以下未特別標示幣值者為港元), 締造出 2 件億元、21 件千萬級拍品,其中書畫
成交額較低,於書畫專場中整體顯得平淡。古 美術拍賣市場不分類項,整體上揚之高價景 況,實不復見。在各大拍行持續縮量提質的態 勢中,高估價精品和中級拍品價位空間再度拉 開,精稀藝術品有著強烈的個別性,斬獲驚喜 高價,雖提振市場信心,於價位表現則往往為 單一事件,即使能令該畫家或類項受到關注, 然能否拉抬該類項乃至整體行情,尚有待後續 效應觀察。而隨著香港疫情穩定、檢疫管制政 策鬆綁,入境條件放寬,現場買家較春拍翻倍 升幅,人氣與競投氣氛漸恢復活力。 明末〈黃花梨圓後背交椅〉,71.2×67.2×102.8 公分,估價1000 萬至1500 萬港元,成交價1億 2460 萬9000 港元。 瓷器工藝品2件億元高價,誕生「第一把交椅」 瓷器工藝品板塊主打來源有緒之名家珍藏,最受關注當為「何鴻卿 爵士私人珍藏」,競投氣氛熾熱,轟動成功。「吳權博士藏珍」及「劉 鑾雄藏御瓷萃珍」則延續著上季熱潮,進入第二部分,依舊締造不 俗佳績。 138 2022 11 Auction拍賣
何鴻卿為敏求精舍成員,收藏藝術品始於 1970 年代末,其中 國古董收藏以玉器、青銅器、瓷器、明清家具尤為著稱,分於 10 月 8、9 兩日晚間與日間進行,橫跨不同年代與地域,書畫 器物工藝品各類項皆具。「何鴻卿爵士私人珍藏.第一部分 | 晚間拍賣」集中顯赫拍品,為頂級重磅專場。28 件拍品,件數 成交率 92.85 %,總成交額 4 億 6922 萬 6800 元,僅此一場占得 古美術板塊總成交額 37.57 %,誕生 1 件億元、9 件千萬佳績, 囊括香港蘇富比秋拍最高價家具、書畫、佛像、青銅器,皆逾 估價數倍成交,成績卓越。 明末〈黃花梨圓後背交椅〉,競投熾熱,網路、現場、電話委 託多位買家角逐,歷時 15 分鐘、超過 60 口出價,最終由現場 買家以逾低估價 12 倍多之成交價 1 億 2460 萬 9000 元,刷新世 界交椅拍賣紀錄,得「第一把交椅」美名,遠超先前 2021 年佳 士得香港春拍明末清初〈黃花梨麒麟紋圈背交椅〉所締造之成 交價 6597 萬 5000 元紀錄。圈背交椅為中國家具所獨創,為方 便攜帶,交椅作折疊式較其他家具易損壞,傳世珍稀,明代傳 世圈背交椅不足 30 把,大多藏於博物館,此件品相 佳美。 11 至 12 世紀〈大理國鎏金銅阿嵯耶觀世音菩薩半跏 像〉,曾為彭楷棟(新田棟一)舊藏,1987 年於臺北 故宮「金銅佛造像特展」展出。阿嵯耶大多為菩薩立 像,坐像極罕,此尊觀音面容端麗,身形頎長,儀態 纖柔,尤令人神往。逾低估價 3 倍多之成交價 4877 萬 5000 元。 漢〈青銅辟邪〉由現場買家以逾低估價 5 倍多之成交 價 3546 萬 5000 萬元競得。漢代為青銅時代之末,雖 逐漸少以青銅為單一材質,製作日常使用、祭祀禮器 等,其鑄造技術之臻熟,更促使發展青銅器藝術表 現,動物銅雕已是罕得,此題材更是難得一見,辟邪 雄姿英風,製作細膩,神采煥發,處於精力之巔,特 別塑其雄性性徵,整體情態,張力十足。 11 至 12 世紀〈大理國鎏金銅阿 嵯耶觀世音菩薩半跏像〉,高 37.8 公分,通高 41.9 公分,估價 1500 萬至 2000 萬港元,成交價 4877 萬5000 港元。 漢〈青銅辟邪〉,高18 公分,估價600 萬至 800 萬港元,成交價3546 萬5000 港元。 東周末至西漢公元前三至二世紀〈玉瑞獸珮飾〉, 14.8×6.9×0.5 公分,估價 80 萬至120 萬港元,成 交價1610 萬5000 港元。 139ART&COLLECTION
聯合推薦 按姓名筆畫順序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王雅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特聘教授林宏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所助理教授陳泰松 笠原美智子 ARTIZON美術館副館長 張元茜黃孫權 侯淑姿八年傾力之作!用藝術寫臺灣眷村史,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眷村未竟的故事, 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引領我們在此相遇,侯淑姿以攝影之眼,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眷村不是他鄉,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訂購專線 :(02)2560-2220 分機 300-302  典藏藝術家庭發行部 作者:侯淑姿|定價: 800 元 高雄眷村三部曲 A Trilogy on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s in Kaohsiung The Discourses of Hou Lulu Shur-tzy’s Female Image Writings 高雄眷村三部曲 ホウ・ルル・シュウズ論文集 女性が写真をつづるとき
注意事項: 1. 單買叢書須加收運費 70 元,滿千免運。 2. 發票 / 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3. 雜誌於每月 1 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 5 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YES! 。 2022/12/31 □古美術□今藝術&投資雜誌□一年12期或□二年24期(任選) 訂閱方案 (任選) 訂閱價 □A專案/ 一年12期雜誌加 贈經典選書壹本 一年期訂戶適用  專案選書(任選) 未勾選則隨機出貨 □ 朱延平七日談 作者:朱延平、藍祖蔚 定價:480 □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 作者:俞炫準 定價:480 □一年期 NT $1940 □二年期 NT $3670 □B專案/二年24期加贈經典選書貳本 (朱延平七日談,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二年期訂戶適用 單買優惠商品 79 折 (以下商品,訂閱雜誌優惠價再享 85 折) 品項 數量單買優惠 訂閱加購 □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眷村女性影像書寫論述集 800 $632/本 $537/本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800 $632/本 $537/本 □簡單的真相:現代藝術中的單色畫 Simon Morley 500 $395/本 $336/本 從影逾40年,累積100多部作品 2022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 台灣電影繁盛時期的第一人朱延平七日談 邱瓈 推薦: 「台灣電影繁盛時期的第一人, 我想朱導演說第二,應該沒有人敢說第一。」 THE HEPTAMÉRON OF KEVIN CHU 朱延平 | 藍祖蔚 |
1 984860 5 10 4 8 5 3 6 7 02-2560-2220#302 www.artouch.com/books/ 禪 與 現代美 術 Zen in the fifties I nteraction in Art between East and West 現 代東西方藝術互動 史 作者 作 海倫 ‧ 威斯格茲 Helen Westgeest 譯者 譯 曾長生、郭書瑄 定價 定 420 元 國 內第一本關 於 禪與西方 五 ○年 代藝術研究之論述 當 西方碰 上 代藝術碰上禪︙︙ 本 書為荷蘭藝術史學者海 倫 ‧ 格 茲 所撰寫的一 份 嚴謹學術 論 述,語 言 涵 蓋 英 、法、 德 、日,歷時 將 近兩年 的時間,經由多名學者 將 中 文 版完整呈現出來。又因為禪 與 藝術具 有的抽象思維, 極 去 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 作 者花了相 當 長的時間去與藝術家訪 談 、收集與 解 讀文獻,企圖 驗 證禪與西方五 ○ 藝 術 關 聯 。其主旨在 於探討 二十世 年代東西方藝術○ 與 間的交融和感通,尤其是 禪 文化, 更 是 鶩 之 精 神境界。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