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丁 - 偉國傳奇

Page 1

滄海 一丁

《偉國傳奇》作者譚大偉,

偉 國

作者簡介

滄海一丁

原名譚偉正,大半生從事編輯工 作。編輯書籍雜誌過百種,包括 《年輕人月刊》、《小樂園畫 報》月刊、《京港學術交流》季

學討論會文集》執行編輯;前華 僑日報《華夏多面體》版特約客 座編輯;漢華中學第十一屆校友 畢業周年紀念刊物《30載情》、 《四十載情》等主編。 譚氏60年代曾於嶺海藝術專 科學校西畫系畢業,因而除了從 事編撰文稿外,亦進行美術創 作,無論封面設計、內文插畫、 以至繪畫連環圖等,均有涉獵, 以大偉、少偉、中偉、小偉等筆 名發表畫作。 自從2003年加入香港美術研 究會及香港水彩畫會為會員後, 積極參與寫生及年展等活動,並 參加內地湛江、南京及廣西等省 市的邀請展,以廣作畫藝交流。 此次參與《偉國傳奇》一書

病痛苦海拼搏到 信息汪洋的

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

傳奇

刊……,並曾任1998年度《第九

偉國傳奇

這是一個極平凡的香港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這是一個熱愛生命、忍痛艱苦拼搏的故事;

這是一個屢遭不幸、多次重新起步的故事;

這是一個終生學習、努力貢獻社會的故事。

【偉國傳奇】

Yo u n g

的寫作,是他在編寫生涯中的一 個難得的機遇和突破,希望此書 定價HK$58.00 Published & Printed in Hong Kong

young封面with spin.indd

1

能對青年朋友的生活態度有正面 的啟示和借鏡。

17/2/2009

12:23:55


滄海 一丁

偉 國 傳奇

病痛苦海拼搏到 信息汪洋的

Yo u n g


偉國 傳奇

ii

書名:

滄海一丁──偉國傳奇 編寫: 譚大偉 顧問: 楊偉國 版權: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地址:香港銅鑼灣摩頓台百富中心16字樓 電話:(852) 2893 6355 出版: 新城文化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404室 電話:(852) 2802 6468 承印: 當代發展公司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250號北角城中心1610室 電話:(852) 2891 8888 版次: 2008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印數: 2,000冊 書號: ISBN 978-962-284-0232 定價: 港幣58元 版權所有 不准翻印


偉國 傳奇

策劃者言

iii

我們做人的鏡子:楊偉國博士的傳奇故事 歲月不留人,我自一九八四年参加香港科技協進會,轉眼廿四年了。協會 的會員,大部份來自大學的講師和教授,或是各行業的專業精英。在協會的活動 裏,都能表現出領導者的卓越能力,會員的集體智慧,更或表示出他們已具成就 的背景和社會地位。適時正值中英談判期間,協會着意增强與內地科技學術界的 交流。我偶然發現平時沉默不言的楊先生,每次都率先安排或介紹內地的科技單 位及著名的學者與協會交流。慢慢地我發覺他成為了我們協會與內地科技界學者 溝通的重要橋樑。楊偉國先生雖然不遺餘力地支持協會活動,但他從不會有所要 求,總是任勞任怨地為協會辦事。在回歸前,協會與內地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我偶然在一次交流會上探討地球板塊移動問題,他的發言和分析,使我意 外地感到無比驚奇。我是一個土木工程師,地質學是我最重要的科目。但楊先生 居然能把非常複雜的地球板塊移動,從學術理論到具體實況,均能層次分明地清 楚回答和分析。使人感到奇怪的是,他是一個學電子和化學專業的人,為甚麽他 如此博學?竟具有多方面深層次的學術知識。我開始覺得這位楊先生真是一位不 簡單的博學者了。 有一年知悉他患上腸癌,較少出席協會的活動。我內心非常不安,希望他 吉人天相,能夠渡過難關。過了幾年,他再度出現了,他仍是一樣的表現:沉默 少言,不過身體卻好了許多,精神面貌亦佳。後來我才知到他最近已取得北大的 科學哲學博士學位,一位癌症康復者,更以花甲之年去攻讀博士學位。我更大的 興趣是想知道他是一個是怎麽樣的人。所以我主動提出,並親自策劃,要為他出 版一本有關他的傳記,以此來告訴大家他的一生奮鬥事跡。 當看完了楊偉國先生的傳奇故事,我很滿意和很感動,更證明我的提議是 對的。因為楊偉國先生一生的傳奇可以作為我們做人的一面鏡子。 在鏡子裏照到了我們有多幸褔;人生的路上沒像楊先生那般崎嶇;比對楊 先生的堅毅好學,我們在鏡子裏會面露愧色;還有在鏡子裏還看到我們的待人處 事遠不及楊先生那般謙恭禮儉讓。我希望香港的年青人嘗試閱讀《偉國傳奇》這 一本書,讀後能拿到這一面鏡子,為自己的人生影照出更光輝燦爛的路途。楊偉 國的傳奇故事,隨時都可以借鏡自己來改變人生不如意之事。 做人之道必須勤廉信慎為要。勤可補救愚拙,不能者將漸能,不知者將漸 知。廉則臨財不苟,信則出語不欺,慎則心生敬畏而言出退讓也。有此四者大則 有守有為,小則可謹身寡過。僅以上述數言與讀者共勉,并為序言。 鄧家發博士 香港科技協進會副會長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日


偉國 傳奇

iv

李潔儀序

楊偉國,他是漢華中學的校友(他小五入校直到高中畢業),也是我的老 朋友。看過關於老友的這部傳奇故事,受益匪淺,感受良多,更為我們解開了不 少有關偉國的謎團。不過,在這裡,我只談三個突出的感受。 (1) 偉國幼小童年,正值國難深重,新中國待生的年代。他一度“母親掉、阿公 執”,從死神手中搶回小生命,經過多方艱辛,終於長大。少年的偉國,聰 敏好學,崇尚自然,興趣多樣,研究天文,酷愛舞蹈藝術。在習舞期間, 竟患上“游走性肋骨神經痛”,痛楚一來,十分難捱,曾寫下了死亡詩篇! 可是偉國卻能捱過劇痛,吃下劇毒非常的“癲茄湯藥”,得以治癒、緩減痛 楚,他又重踏舞台了。這是一種令人敬佩的不撓精神。 (2) 偉國在中學階段的特點是興趣廣泛,好學求真,酷愛課外書本。他對化學 科學尤其喜愛和鑽研,這對他日後探求真理,深入鑽研事物的科學精神的 形成,以及後來在浸會大學入讀化學系,不無關係罷。大學之後,他對電 子新工業的鑽研和心得,短短的兩年間,得到老闆的擢升和提拔,成為獨 當一面的“半導體人”!處處顯示出他務實求真、努力創新的科學精神。 (3) 進入大社會後,偉國熱誠參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籌組,及後又親自 主理該中心的運作,為京港交流、香港回歸,多方面做出了貢獻。特別可 貴的是,他能抓住機遇──人脈廣泛、學術氣氛濃厚,以歲近花甲之年, 入讀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成為一個白髮博士生。經過刻苦學 習,創新鑽研,終於在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的科學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他 研究的專業內容“信息載體、信息思維”──不單有豐富的“信息”內容, 更融合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的超前思想,終於獲得肯定,真不簡單,可喜可 賀。這時,偉國已達到“長者之年”了,難能可貴。 當今的時代,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也是要終生學習,才能適應要求的時 代。偉國這種科學對待事物,努力探求、深入鑽研、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發揚 光大。建議青年朋友們,閱讀這部真人真事的傳奇故事,學習偉國的科學探索精 神。 李潔儀 漢華教育機構主席 獲頒香港特區政府銅紫荊勳章 2008年7月12日


偉國 傳奇

李乃堯序

認識楊偉國,早於1984年,籌辦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之時。那時印象最深刻 的,是他渾身是勁,有毅力有韌力。 那時內地與香港在各方面的交流剛剛起步,楊偉國接下了成立京港學術交 流中心這個不易辦的任務,每天親自奔走,辛勤拜訪香港各院校及科技界朋友, 解釋中心成立的目的和工作,爭取支持。過程中,他自免不了吃盡閉門羹、受盡 了冷待;然而他卻堅持下去。在中心成立以後,他繼續親力親為,除了籌辦各種 學術與科技方面的交流活動外,他亦抓緊國內開放改革的時機,於1986年就已先 後兩次策劃主辦有關中國投資環境的研討會,邀請了內地與香港的學者、研究人 員及政府官員參加,並把內容出版成論文集以供參考。他的眼光與時事脈搏的貼 近,可見一斑。 認識楊偉國的人都知道,有他在場,是不會有冷場的。他的侃侃而談除了 因為他的能言善道外,更主要是他的知識範圍廣泛,從化學、中醫、地理、天 文、中國傳統文化、易學、半導體、舞蹈……能文能武;再加上他自身的不凡的 經歷,使他可以跟不同背景、不同專業的朋友溝通。 認識楊偉國的人更嘆服於他的學習精神。自1999年起,他真正憑自己的實 力,進了北京大學的門檻,以花甲之年,潛心於科技哲學研究,全時間在「信息 思維」的理論與實踐中馳騁。求學的過程中他也遇上了挫折;然而憑著他的堅 韌、毅力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最終於2006年成功取得博士學位。他孜孜不倦的終 生學習,對學問追求的鍥而不捨,是現今年青人的學習榜樣。 楊偉國對內地與香港在各方面的交流上,貢獻良多,為現在百花盛放的交 流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全心全力追求學問,現在研究有成,我很為他感到 高興。楊偉國肯定是一位值得別人給予一份尊敬、一份支持、一份祝禱的學人和 長者。這本傳記除了讓認識他的人更清楚瞭解他外,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絕對值得 年輕人好好閱讀,細味他與困難拼搏的精神,學習他對追求學問的執著。 祝願老楊在生活和做學問上繼續享受美好豐足的時光! 李乃堯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 2008年8月26日


偉國 傳奇

vi

孫小禮序 (一)

記得是在1999年初秋,人民大學哲學系黃順基教授給我打來電話,說有事 要我幫忙。什麽事呢?他向我介紹說,香港有位楊偉國先生,對信息哲學很感 興趣,有所鑽研,想做他的博士研究生,但他年歲大了,已不允許再招收研究 生,而我比他年輕一些,還可招生,希望我把這位楊先生招為博士生。我立即推 辭了,因為我對信息哲學並無鑽研,怎能指導這方面的學位論文呢,請他另謀高 人。後來,黃教授說一直沒有找到比我更為合適的導師,他覺得楊對信息思維的 研究與我的招生方向有聯繫,所以仍然要求我幫忙,並表示理解我的困難。他說 只要楊合乎北大的招生條件,就希望能把楊招在我的名下,至於楊平時的學習和 論文的指導,他本人可以效力,並可邀請別的專家學者幫忙指導,一定不會讓我 為難云云。話說到這個份上,我只好勉强表示考慮。 這時,北大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的負責人也告訴我,香港新華社正有人 鄭重推薦“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經理楊偉國來北大攻讀科技哲學專業的博士學 位。於是,研究生院就找到“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並主要讓我考慮能否接受 這位楊先生。他們說對於香港的朋友應該給予照顧,但也不能降低標準,建議我 們為楊單獨安排一次考試,如考試合格就可錄取,不合格就不錄取。 雖然我在99年初及之後與楊已有兩次見面,但交談並不深入。當年10月, 楊專程來北京大學參加我們為他舉行的面試,實際是一次認真的對話,地點在北 大的勺園。對我來說,是想通過這次談話,瞭解他的情况,特別是業務基礎方面 的情况;對楊來說,當然也是希望通過這次面試,使我們理解他,特別是理解他 想考入北大進行深造的誠摯願望。他還送給我們幾篇他撰寫的文章,也算是交一 份答卷吧! 楊曾在大學裏讀化學系,後來從事半導體技術工作二十多年,有較豐富的 實踐經驗,他多年堅持從理論上研究半導體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終于取得了突破 性的新成果。我認為這是他來北大學習的有利條件,是他的强項。然而他雖然愛 好哲學思考,却沒有系統學習過哲學,也缺乏撰寫理論性文章的鍛煉,這是他的 弱項。使我們感到意外的是,楊已年近六十,仍求學心切,願同年輕人一起過比


偉國 傳奇

vii

較艱苦、緊張的學生生活。我們建議錄取他,並建議他首先認真學習哲學,由黃 順基教授負責輔導。他則表示一定要好好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 經過這樣一番周折之後,楊偉國成為了北大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的一位最 年長的研究生。

(二) 自上一世紀中葉信息論、控制論創立以來,“信息”就逐漸成為了學界的熱 門話題。特別是控制論的創始人N·維納提出了這樣的權威性見解:“信息就是信 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不承認這一點的唯物論,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 此後,信息成為與物質和能量並列的一個基本概念,不僅獲得了學界的公認,明 確地進入了現代哲學的各種體系,而且人們還常常宣稱世界已經進入了“信息時 代”,或者說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信息社會”。然而儘管如此,究竟怎樣理解信息 的本質,却始終是一個爭論不休、總也說不太清楚的難題。楊偉國也為這難以捉 摸的“信息”所吸引,早已選擇“信息思維”作為研究對象,並從他所熟悉的半導 體研究中獲得聯想和啓發,滿腔熱情地知難而進。 2002年楊寫出博士學位論文初稿,在預答辯的會議上,大家覺得內容雖然 豐富,但過於龐雜,論述不够清晰,邏輯不够嚴密。建議他還要下功夫查閱國內 外有關文獻,找準自己的論文起點,需對論文作大幅度修改。 在2003年第二次論文預答辯的會議上,大家公認論文已有很大改進,但論 題尚不够明確,論述也就不够集中和深入。怎樣進一步修改?大家進行了認真的 討論。 “信息必須有載體”,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從文獻調查看,無論國外還是國 內,都不太重視載體問題,很少有人專門對信息的載體作系統研究。但是楊通過 自己多年的思考,認為“載體”這個概念不僅對於信息是極為重要的,而且其重 要性還在於有助於我們理解物質、能量、信息這三者的聯繫,從而也有助於我們 理解信息本身。大家認為,他以信息載體的探討作為研究信息的切入點或突破 口,是有新意的,建議就以“論信息載體”作為他的博士論文題目。 在上一世紀90年代一位德國學者Horst Volz 已提出要在哲學上區分信息意


偉國 傳奇

viii

義中的“携帶者”(carrier)和“被携帶的”(carried),並認為應結合這兩個方面去認 識信息。但他沒有做出系統、清晰的分析。楊在論文中區分了“信息的載體”和 “信息載體”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並把“信息的載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形而 下”載體(有形載體)包括物質載體(m-carrier)、能量載體(e-carrier)和物-能載體(mecarrier);另一類是“形而上”的載體(無形載體),即信息載體(i-carrier),也就是 說,在信息中還載有更深層的信息。楊剖析多方面的實例,說明“信息載體” (信載)是存在的。我們以為這些論述有其獨到的理論意義。 2003年12月,楊的論文通過了答辯。答辯委員會建議學校授予楊偉國科學 技術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哲學系的學位委員會通過了這一建議。但是校學位委 員會却未通過。除了論文在文字上有一些“硬傷”外,有委員提出了原則性的重 要意見:楊的論文屬于跨學科研究,但他的指導老師都是哲學方面的教授,在答 辯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中也缺乏研究信息論的專家。還有委員順便提到,楊曾在香 港某些會議場合散發自己的文章,這種作法不够嚴肅,作為學者應將文章正式提 交給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審查……等。 楊得到了北大的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但沒有得到博士學位證書,學校允 許他在兩年之內,再次提交論文,申請第二次答辯。楊畢竟是有相當閱歷和修養 的,他平心靜氣地接受了這樣的結果,毫不氣餒,毫無怨言,而是繼續鑽研,繼 續努力。 2005年夏,楊提交出盡其所能作了修改和補充的論文稿,在重新組成的答 辯委員會上通過了第二次論文答辯,在64歲高齡時獲得了博士學位證書。 在楊攻讀博士學位的近六年時間裏,在撰寫和修改論文的艱苦奮鬥過程 中,充分表現出他對信息研究有着非常執著的追求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在許多教 授的幫助下,對論文反反覆覆地修改,十易其稿,一步一步提高,終於使論文達 到了博士學位論文的水平,也培育了科研能力和嚴謹學風。我們大家都衷心地為 他祝賀。

(三) 前幾天讀了文稿:《楊偉國的故事》,使我對楊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他


偉國 傳奇

ix

1941年出生於戰亂中的香港,一生病弱,却能堅强地面對許許多多的磨難。在病 痛和挫折中,頑强地學習、頑强地工作、頑强地拼搏,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 獻。他的經歷又一次說明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名言的真理性。相 信青年朋友們讀了這本傳記故事,都能得到啓示,獲得力量,不畏困難、不怕失 敗,朝着理想的目標,以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追求,追求,再追求,使自己的人 生豐富、充實和成功! 我很欣賞文稿中用Young來代替楊的名字,Young是楊的諧音,其意義則表 示年輕。請允許我在這裏也用Young來稱呼楊,并祝楊永遠Young! 本來我只知道Young的夫人不止一次地來北京“陪讀”,特別是2003年SARS 期間,他們度過了十分艱苦的一段時日。讀了文稿,使我由衷地想在這裏向文女 士表示敬意,祝願Young和文女士永遠地相依相伴,相互扶持!抄錄曹操《神龜 壽》贈給Young和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抄完這首詩,我覺悟到Young和文其實都不老,才六十多歲,儘管身患重 病,也能樂觀對待。按照現在的看法,即使年過古稀,也只能算年輕的老年人, 年到八十才是真正的老年人,所以錄此詩就算是一種預贈吧。

孫小禮教授 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博士導師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 首届世界麻將錦標賽組委會主席團成員、世麻組織的學術顧問 2008年6月30日於北京


傳奇

偉國

滄海 一丁

偉國

目錄

引 子 立傳緣起

傳奇 病痛苦海拼搏到 信息汪洋的

Yo u n g

大胆建構新理論 花甲之年攀新峰

艱苦拼搏終有成 北大領得博士銜

1

第一章 蒙昧初醒 日治前夕“哇”出生 走難途中無氣息 (“哇”娃哭聲,鄉音意“我”)

慈母忍痛棄道旁 還慶姊弟能團圓

外公撿回弱小命 難忘農村童兒識

苦難歲月種病根 病床之歌勵生存 終夜難眠望天際

疼痛暈厥屢纏身 幼女孟筠成蜂醫 偶與嫦娥訴苦衷

5

20

第二章 舞藝流光 少年求學顯聰穎 自製簡易觀天鏡 天文學會任會長

聯繫同窗情誼長 日月奇妙好思量 華夏日中翔神鳥

26

數學作文承嘉獎 羊城學舞求深造 舞蹈跳出新天地 高手上門共研習

鄂爾多斯入文章 卒業回港技藝強 舞台活動展所長 推廣舞藝樂歡暢

38

多場舞劇苦心編 疼痛游走難抵擋 怕看舞榭是人生

大專舞台喜氣洋 癲茄劇毒好難忘 狠心惜別演藝圈

44

第三章 科技創新 浸大修讀化學系 難忘校園多趣事 液電固電可共融

滴汞儀器同研製 教授推薦往工廠 二進二出美科門

59


偉國 傳奇

偶爾踏入中大園 涉足電子新技術 半導體廠專心幹

追隨名師搞科研 埋首文獻覓新歡 創新理念待發揚

技術轉移北京廠

“洋”工程師氣病來

(“洋”=Young,實諷土貨)

擴散爐前的實證

數據突出勝雄辯

新聞聯播報喜訊 89三月好奔波

嶄新理論顯光芒 走遍工廠尋突破

90

102

107

第四章 竭力盡心 楊振寧提好建議 與友携手建京港

設立架構利交往 學術交流有橋樑

116

研討會上舒己見

豈料內外有反方

134

街頭遇襲血光災

未知是否錯生相

135

驚恐心情未平復

腸患切割又一仗

137

日行廿里勤鍛練

打通經絡體健康

142

兩次臥床靜思索

荊棘滿途透曙光

144

建構理論新體系

聯繫實際至為上

145

地震時序可計算

寫成論文登報刊

150

預測宗師翁文波

“信息思維”新意象

152

第五章 決闖迷霧 “壬申”地震驚四方 天干地支非迷信 智者尋源2000年 子丑寅卯藏天上

160

居易有詩笑老聃

五千廢話不識言

170

有膽有識有理想

連場講座共研討

173

96六月好繁忙

創新思維網絡強

178

xi


偉國 傳奇

xii

香山之巔論思維

決心孤身上路去

185

海洋公園議信息

報讀北大博士生

188

六郎掛甲依佛處

偉國披袍研信息

190

北京驚魂永難忘 傳統煲醋可滅毒

撰寫文章道真相 抑制流感為安康

198

第六章 華光試揚 Wiener之言千鈞重 華髮之年作馮婦

未名湖畔靜思索 板凳難坐腰骨痠

203

人腦電腦可對比

意識解密盡其詳

213

追隨教授頻上課 書香有路勤為徑

京港兩地常穿梭 學海無涯終有成

214

贏得哲學博士名

前輩更盼深鑽研

218

中華燈謎最傳神

信息“跨層”淺例證

220

DNA內蘊平仄

生命體中藏五行

222

06驚聞噩消息

大學好友癱在床

225

眼動電郵傳心意

互勵思索尋價值

226

第七章 享用人生 時光飛逝如流水 人生挫變不稀奇

舞藝科技入哲學 善用才華可發光

229

難得夕陽無限好 生活不為名與利

奉獻社會照汗青 耆英越活越年輕

232

生命執掌自己手 新界錦繡氣清爽

快樂何需論短長 信息汪洋樂暢游

236

附錄 (一) 兩趣味小品

243

(二) 照片、水彩畫

245


偉國 傳奇

引 子 立傳緣起

大胆建構新理論 艱苦拼搏終有成 花甲之年攀新峰 北大領得博士銜 ●

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已屆花甲之年,頭髮灰白,皮 膚黝黑,熱愛運動(每周游泳兩次以上),好學不倦,遇有疑 問,必深究其解。他風趣幽默,待人以誠,曾任香港科技協進 會副會長的楊偉國;他亦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董事。該 中心是楊振寧教授向中國中央政府倡導而建立的。在2003年, 他從中心執行董事位上退休時,中心仝人贈予的紀念金牌上, 刻有“開創元勳”字句,以肯定其近20年的工作成績。 以“偉國”為名,在香港科技、學術界就有超過十個以 上。科技、學術界別在香港來說,比對工商、金融、經濟等大 界別,她只是一個小小的界別。但是,就在這一科技小圈子 中,單在香港科技協進會內,就有三個偉國:一是前會長的盧 偉國博士(亦是現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二是前任(06-07)會 長唐偉國博士,三是本故事的楊偉國博士(簡稱Young)。 “楊”姓氏在香港的英文譯音有多種,現在最常見的為 粵音翻譯成Yeung,間中亦有見Yang,Yong,Young等等。因 為當年(1948)楊在培英中學(小學部)讀書時,英文老師認為 以國語拼音更準確,所以給他予“Young”。自此,他的英文 名字就以此為姓:“年青人”。另外,Young偉國原來亦不叫 “偉”國,按族譜,他的輩份應是“位”,(明朝末年,倭寇常 常搶掠沿海商船。三個浙江楊姓兄弟行商至廣東,被倭寇搶 劫跳海逃生,上岸落籍廣東海豐縣青草村。“位”字輩已經是 第19代,前後的順序為“允、碧、位、永”,香港有幾位知名 的楊位X、楊位Y,99%應是Young的同宗同輩兄弟)Young亦 曾經使用過“惠、衛”兩近音字。高中後,他的身份證只用 “偉國”至今。


偉國 傳奇

2006年一月初,Young得到北京大學的電話通知,大學的博士學位評審委員 會已經通過評核,可授予哲學博士學位給Young;幾天後,他又收到了向香港特 區政府申請給予的“長者咭”。一月份,對Young真是喜事重重。 按理要到2006年11月25日Young才足65歲,到時才可獲得政府給予的“長者 咭”。但是,當他出世不足十天的時候,港島受到日軍的大轟炸,很快淪陷了。 在轟炸中,中環不少地方被夷為平地,包括Young出世的接生產所──位於中環 的九如坊,接生婦亦慘死於轟炸中,自然沒可能留下任何的文字檔案。所以,在 Young的身份證上,只有出生年份1941,並無月份和日子;出生地亦只是“香港 N/P”──不可稽考!但是,按現行的法例規定,Young可在2006年的第一天,就 可辦理申請“長者咭”。一月一日是公眾例假,Young只能在上班的第一天遞交申 請表,沒幾天就收到“長者優惠咭”了。效率真高! Young 65歲了,終於拿到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的學銜。他取得的PhD是哲學博 士學位,這一個哲學博士學位較為新奇的是: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研究方向是科 學方法論,具體的研究對象為信息哲學(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科學)。Young竟要選擇這一極為艱難的研究對象!而且,這 更是Young自己堅持一定要進行的研究課題!他經過連續跨越八個年頭(99-06)的 時間,獨自拚搏,努力鑽研,艱苦做學問,終於獲得了成績和肯定,真是一件值 得高興的事。 信息哲學Information Philosophy更是一個冷門的學術領域,研究者必須要 具備充實、廣闊的信息技術知識,否則只從傳統哲學中,咬文嚼字去推敲信息 的表面意義。Information一字,香港譯為“訊息”,臺灣譯為“資訊”,內地譯為 “信息”。控制論奠基者維納N. Wiener曾論及: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 能量。不承認這一點的唯物論,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原文: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not matter or energy. No materialism which does not admit this can survive at the present day.]內地着重於它含有一種非物、非能、無形、無體的新哲學含意, 把它譯為“信息”會更為準確。港臺若只研究它在技術層次上的某些意義,不稱 “信息”還是可以的。 Young從1984年起參與創建“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以來,一直擔任董事總經理 的職位。他藉着“京港學術交流中心”這一條橋樑,從事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學 術交流工作,和無數的博士、教授打交道,沒有適當的學銜,稍嫌不足。Young


偉國 傳奇 一向實事求是,造學問從不躲懶。空閒時間,博覽群書。遇有疑難,必窮追深 究,上網找資料,翻字典,查百科全書及有關書籍。而且,他的記憶力特強,對 一些已被公認的權威和經典著作,還要作深層次的思考。 他有時甚至會趁回內地出差或旅行之便,請教有關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從 書刊中看到專家學者的文章,他亦會直接去信請教和討論,其中不少更成為學術 上的好朋友。如此日積月累,逐漸成為一個知識比較廣博的學者。無論在漢文字 學、意識心理、天文觀測、地震預測研究和易學的科學性等等,都頗有心得。當 然,它們都只是眾多信息領域中的事物。然而,Young都曾嘗試努力探究,並有 一定深度的認識。 1995年起,Young對“信息思維”這一個專題,進行了開發式的研究,正式在 學術刊物中介紹這一新概念。他試圖創寫出一整套理論,輻射到各個研究領域, 加強對具體事物的分析,有助學者。 創造一套全新的理論體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說幹就成的簡單事,可能 為此要付出十年、二十年或是畢生的精力。如此龐大的構思,對於一位年近花甲 的長者來說,他更只是一位業餘研究者,很可能是空想,或者只會是一種妄想。 然而Young卻有過人的膽略,他訂下計劃,廣邀好友相助,希望付之實行。 但是,有時旁人會感受到曲高和寡、難以投入。最終,只能靠Young自己全 情投入。他決定到北京大學去,追隨名師,踏踏實實去當一名博士研究生,鑽入 書堆中多年,最終取得權威學術界的認同。 香港科技協進會資深會員鄧家發博士很欣賞Young這種治學精神。 2006年 底某一天上午,Young和筆者途經上環鄧博士的寫字樓,便順道登門拜訪。鄧博 士辦公桌上有一本《工程人生》的書籍,那是描述一名出生於香港的資深土木工 程師周子京教授,從事香港基建五十年的自傳體著作。該書寫出了作者的奮鬥歷 程。不論個人的發展,以至社會的進步,都需要不懈的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 以達致目標。遇到困難時,必需勇敢面對,他并以敏銳的應變及新的思維去克服 障礙,這點精神,對於年青一代的讀者,有正面的啓示。 鄧博士認為,在香港科技協進會中,楊偉國也是一位值得立傳的人物。鄧 博士是Young的多年朋友,他知道Young一向從事科技工作,很欣賞楊氏嚴謹的治 學風格,讚許他為人正直,沒有貪念,不謀私利,實事求是的處事作風,并不斷


偉國 傳奇

對社會作出貢獻。 鄧博士曾閱讀過Young的一些論文著作,聽過他在香港科技協進會舉辦的專 題學術講座,閒時還跑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溝通交流,對Young有一定程度的熟 悉和了解。 他與筆者談起,希望把Young在日治戰亂時期出生,如何克服纏身病困,專 心求學,和後來在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工作,勇於探索,艱苦創建新理論的經過寫 出來,與讀者和廣大的青年朋友分享。 筆者與Young是6年中學的老同學,又同在『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共事多 年,一起跑過在內地的院校、研究機構的交流活動,聽過他的多場演講,對 Young有較深刻的了解。 筆者早就看過Young在1990年譜寫的一首“滿江紅”,它是岳飛所寫的改字版 ──《畢業三十年有感》;在2000年他的一首“數白欖”──《畢業四十多籌善 感》,兩則趣味文字(請參閱P.243-244附件),可勾畫出Young的大概人生。他如何 從一個本是燦爛的藝術人生,轉向步入一個實實在在的科技人生,後來又是如何 獨自邁進一個飄渺的哲學人生。 筆者並不是小說家,寫萬言小說的機會不多。手中有筆多會拿來畫速寫素 描,用顏料多會繪畫水彩畫。現在,筆者嘗試以一個美術愛好者的筆觸,借用 Young的兩則趣味小品,部份標題亦選自此兩文,去描繪這三段極不相同的人 生,為何竟可同時在滄海一丁──偉國身上先後出現!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筆者 誠懇地向朋友們展示他的傳奇: 這是一個極平凡的香港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這是一個熱愛生命、忍痛艱苦拼搏的故事 這是一個屢遭不幸、多次重新起步的故事 這是一個終生學習、努力貢獻社會的故事


第一 章 蒙昧初醒

日治前夕“哇”出生 走難途中無氣息 (“哇”娃哭聲,鄉音意“我”)

慈母忍痛棄道旁 外公撿回弱小命 還慶姊弟能團圓 難忘農村童兒識 ●

楊偉國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1941年11月下旬,Young

哇哇墮地。“哇”是娃兒的哭聲,在此更有另一含意:潮汕 鄉音“哇”就是“我”之意思,Young是潮汕人士。1941年12 月,日本侵略軍侵佔香港,港島受到大轟炸,Young出生不足 十天,香港淪陷了。香港居民從此要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戰 亂苦難歲月,迎接Young的新生命,是一個大時代所賦予的 逆境。他的滿月亦在隆隆炸彈聲中、潮濕陰暗的防空洞內渡 過,這是一場令人難忘的戰爭洗禮。 究竟日本軍為什麼突然會來到香港呢?70歲以上親歷其

境的香港人自然會有難忘的回憶,對於年青的一輩,當然要 翻閱一下歷史,才能了解當時大時代的背景。

“九、一八”事變 要知道來龍去脈,大概要由1931年發生的“九、一八” 事變講起:那時中國正當國、共兩黨爭奪政權,而鏖戰不休 之際,日本軍國主義者垂涎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乘機 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國。中華民族再次面臨來自外敵的致命 威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將東三省內南滿鐵路柳條溝一段 的路軌炸毀,反誣是中國駐軍所為,并以此為藉口向瀋陽進 攻,史稱“九一八事變”。當時東北國軍奉令“不抵抗”而撤 退,使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廣大土地,在短短的三個 月內全部淪於敵手。到了翌年三月,日本宣佈在長春成立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滿州國”,以溥儀為傀儡執政(後於1934年稱帝,建年號“康德”)。從此,日本 以東北為基地,進一步向全中國擴張。

“一、二八”事變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并向中國駐軍進攻。當時駐防在上 海的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下令所部官兵奮起反抗,以世紀初的盒子 槍對抗30年代的日本先進武器。十九路軍在民眾支持下,抗戰堅持一個多月, 日佔上海的陰謀一時未能得逞。但不久,日本又進一步染指華北。1933年1月攻 陷山海關,馮玉祥、吉鴻昌等率軍抵抗,其後國民政府與日簽訂《塘沽停戰協 定》,大片國土淪陷,華北門戶洞開,平津危急。與此同時,日本唆使漢奸發動 “冀東事變”,策劃華北諸省自治運動。翌年春又成立所謂“內蒙自治軍政府”, 為侵佔中國鋪路。

“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蔣介石親赴西安督促剿共事宜,但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等已 經接受中共“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口號,遂將蔣扣押,迫其接受改組南京政 府及停止內戰等各項要求。 西安事變後,日本見國、共兩黨合作在即,乃急欲滅亡中國。

“七、七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子夜十一時許,日方以一名日本兵失蹤為由,揮軍襲擊北平 近郊的盧溝橋一帶,駐守該地的中國軍隊吉星文團奮起反擊,史稱“七、七盧溝 橋事變”,神聖的八年抗日戰爭自此開始。

八年抗日戰爭 盧溝橋戰火燃起後,蔣介石在7月17日在廬山宣佈“與敵抗戰到底”。當日 寇攻陷天津、北平之後而進犯上海時,國軍展開了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敵軍 死傷逾十萬,但上海終告失守。與此同時,八路軍等則於敵後和日軍周旋。1937 年9月,該軍一一五師於平型關一役中,打敗日本的板垣師團,殲敵一千餘人。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上海失守後,國民政府西遷四川重慶。12月13日,南京亦告失守,日軍縱兵大屠 殺,中國軍民死難者達三十萬人以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此後,國軍雖取得台兒莊大捷,在當時的國際條件下,中國毫無外援,孤 軍奮戰。中國東部沿岸不久亦落入日軍的控制範圍。廣東省一帶的華南沿海地 區,成為了中國從外地輸入各種物資的重要地點。為切斷這條補給線,日軍冒險 揮軍南進,於1938年10月1日在廣東大亞灣登陸,并迅速攻佔鄰近地區,廣州在 10月21日陷落。而部份日軍亦駐守於深圳的深圳河北岸,與英軍為界。

香港保衛戰 英國於1937年逐步加強香港的防衛。1938年7月,港英政府通過了《緊急條 例》,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積極備戰。同年9月,更舉行大規模的海陸空演 習。此後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香港人口從1936年約100萬增加至1941 年的160萬人。 1939年,此時的國際形勢是:日本與納粹德國結盟。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德 國攻打波蘭揭開序幕。美國在戰爭剛開始時并未參與,不過,在日本成功開闢亞 洲戰場後,美國海軍受到威脅。日本於夏威夷當地時間1941年12月7日上午8時 (即香港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偷襲夏威夷島的珍珠港。 不足8個小時後,即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本向香港宣戰,開始揮軍侵略 香港。早上8時空襲啟德機場,癱瘓英軍防空力量,并襲擊深水埗兵營。英軍、 加拿大軍和印度軍參與了戰役,抵抗以酒井隆為首的日軍強烈攻勢。日軍在12月 8日中午渡過深圳河,12月11日攻克英軍最主要防線──醉酒灣防線。到12月12 日,日軍佔領新界及九龍。 日方曾派代表要求英軍投降,卻遭到港督楊慕琦拒絕。日軍於是在12月18 日渡過維多利亞港,并攻擊香港島,英軍節節失利。加拿大的榴彈兵部隊把守香 港島南區黃泥涌峽,不過最後亦遭日軍強攻而失陷,并使香港最後一個水塘失 守,英軍面臨斷水斷糧。 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九龍 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此日因而被稱為『黑色聖誕』,從此揭開了香港三年 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日治時期的香港 日軍在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初由酒井隆出任最高行政長官,直至 1942年2月20日日軍中將磯谷廉介抵港,接任首位管治香港的日本籍總督。酒井 隆管治香港期間,日軍在香港濫殺無辜,如戰俘、囚犯、醫療隊、護士、以至普 通市民,殺人無數。 香港市民反日情緒高漲,有平民在香港的山頭伏擊日軍將領。到了日軍佔 領中期,更有數以百計的香港居民,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游擊隊(成立了 “港九縱隊”),在新界地方對抗日軍。 日治時期,香港在經濟、民生等方面皆受摧殘。經濟上,日軍強迫香港市 民以港幣及法幣(國民政府貨幣)兌換日本軍票,到了戰後所有的軍票都不獲承認 而變成廢紙。 戰時香港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大幅下降,香港的經濟陷入低谷。日本又在香 港實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香港街道地區名亦被改 成日文。由於食品及其他物資嚴重不足,有幸獲得配給的少數市民,每人每日亦 只得六両四的粗米糧。市民基本上不得溫飽。很多人都陷入饑寒交迫的困境。

不忍啖親兒 日治時期更出現人吃人事件。人們因為不忍心烹吃自己親身骨肉,但在香 港的大大小小的後巷和暗處,已出現了互相交換幼兒,烹煮充饑的事情。後來, 南方有一個極為流行的燈謎,來形容當年日佔時期的慘況最為合適: 謎面:最殘忍的廣東食品 謎底:“煲仔飯” “煲仔”是廣東人對小瓦罉的方言稱謂,是一個廣東地區的名詞;但是,若 把“煲”作為動詞理解,則“煲仔”就是烹煮兒子之意。宰殺蒸煮自己親兒來吃, 這當然是最殘忍不過的食品了。 (在本書中,筆者會引述與Young閒話家常談論時,講及的多個燈謎,請大家 多多留意。Young認為燈謎蘊含着中華文化的極大精髓,又是揭示信息哲學奧妙處 的踏腳石!西方科學家和哲學家為何從Information面世至今,仍然難以解開“What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is Information?”。而Young向一些大學問家講及中國燈謎信息的內在特殊結構後, 他們多能理解Young在信息哲學的起步線。可能當讀者看完本書後,大家在日後的 生活、不同的崗位、甚至學術研究工作上,都可能會運用了Young的哲學觀點。上 述燈謎就是名詞、動詞互相可以運用之奧妙,西方語文會認為這是文法錯誤了, 而中華文化在於體驗、意會!) 當時香港糧食極度短缺,不少生活無着的市民都扶老攜幼走難回鄉避戰求 生。加上日軍為了緩解市內的糧食困難,要在香港實行大疏散政策,有意地大量 驅趕或強迫市民離開香港。 戰後香港的居民人數大減至七十萬人左右。

回鄉避戰亂 1942年春,Young的父母不忍把幼兒去交換別人兒子來充饑,一家大小,眼 看難以在港生活。於是父母相約鄉親,決定暫時離開香港,由外公帶領,一同走 難回鄉,以避戰亂。 一位體健力壯的叔伯用擔挑肩負兩竹籮,各自放着Young的二姊和三哥,十 歲的大哥自然要自己走路了,剛滿月的Young由母親揹帶着逃難。 當時廣東省內一些偏遠山鄉,還未被日軍佔領,較少受到干擾,也較安 全。逃難的路上,饑餓的難民拖着疲累的身軀,焦慮地走啊,走!想法避開日軍 佔領的地方,又要躲避山賊的搶劫,只希望盡快走完這段艱難的路程。 幼童和嬰兒,抗疫能力薄弱,加上走難途中缺水缺糧,衛生條件極差,自 然容易肚瀉嘔吐得病。一路上,只見餓殍載道,因此而死的嬰兒亦被棄於路旁。

阿媽掉、阿公拾 半路上,母親稍停下來,解下背上的小Young,抱在懷裡。一個只有個多月 大的Young,大概是給餓壞了,手腳放軟,母親驚覺小兒沒有絲毫的反應。母親 再貼面試看,也感覺不到有絲毫的氣息。母親心裡慌亂,斷定這孩子已經夭折。 她只好用原來的破衣巾,將孩子包裹好,忍痛棄於路旁的樹下。 母親無可奈何,傷心欲絕,嗚咽着繼續上路。


偉國 傳奇

10

第一章

走在前頭的老外公,過了一些時間,回頭對女兒說:「小孩子餓了,要給 他哺乳了」。母親忍住淚回答:「小孩沒氣了,已棄在路邊。」老外公對親女兒 瞪大眼睛,頓一頓腳,急步往回走,要見一見苦命孫兒的最後一臉。 結果在一棵細葉榕樹下面,看到有幾個棄嬰。外公走上前,一下子竟無法 辨認出哪一個是自己的小愛孫,正在猶疑。 就在這一瞬間,一個舊衣巾包着的小手像是有點顫動,外公見他外貌雖然 皮黃骨瘦,楚楚可憐,卻是頭大過人,雖然半合着眼睛,仍是一臉英氣。外公抱 起這一個小幼嬰,小光頭上的原先半閉的雙目竟張了一下,好像對他感謝微笑! 於是外公把他抱起,緊緊摟在懷裡。再用手指努力地在他手腕和頸項等多 處脈門拿捏細按,赫然發覺尚有一些脈動,認定這個就是自己心愛的小外孫。 外公如獲至寶緊緊地抱着小愛孫繼續上路,倍加照料,有水先讓飲, 有食 先餵哺。終於隨着逃難大隊,捱過了廿多天艱苦的走難歷程,回到家鄉青草新 村。 Young曾多次向朋友們談及這一苦難經歷時,說笑地道:「外公拾起的棄 嬰,不知道是不是“我”。」但從Young與其兄姐的樣貌長相,我們敢肯定慈愛的 外公,沒有錯認自己的親外孫! 途中,外公遇上粵劇界的一些老相識,他們決定一起回到廣州去,在那裡 可能有更多行內朋友,可以為中華民族的苦難盡一點力。外公中途就與Young的 一家分手了。自此,Young雖然沒有再見到老外公,腦中也沒有外公的任何樣貌 印象記憶。 但是,通過母親斷斷續續的描繪,“阿媽掉、阿公拾”;“單掌斷床板”等等 故事,她塑造了外公的偉大慈愛、英武形象,極深刻地印在兒子的腦海中。外公 的藝術細胞是否也會在年幼的Young身上起作用,則要容後再說了。

日本投降 再說日本的飛機於1941年12月8日,自殺式地偷襲夏威夷島的珍珠港,造成 美國戰艦和軍人的重大損毀和傷亡。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才與美、英、蘇等結 為“同盟國”,攜手與德、意、日之“軸心國”對抗。1942年1月,蔣介石被委任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11

為中國戰區(包括越南、泰國、緬甸等地)之盟軍最高統帥,領導中國以及其他國 家的軍民合力抗日。 1945年5月8日,德國宣佈投降,歐洲戰事結束。7月26日,中、美、英三國 發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但是日本遲遲沒有回應。8月6日和8日, 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8月8日,蘇聯亦對日宣戰,9日派兵 攻入中國東北,駐守關東的“皇軍之花”──日本號稱的最精銳部隊,沒幾天很 快被蘇軍完全擊潰了。 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頒佈無條件投降詔書。 曾經有人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燈謎謎面,去猜一中華古人。 有人思考了一陣,說謎底為“屈原”; 但是,亦有人說應該是“蘇武”才對。兩人爭吵不休。 究竟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決定,是屈服於美國最先進的原子彈,還是眼看自 己最精銳的關東軍,竟在蘇軍攻擊下,全軍覆沒,日皇無奈下只有接受聯國提出 的“無條件投降”!(猜這一燈謎,必須具體對當年歷史的了解,8月美軍投下兩枚 原子彈,日軍仍不表態;12日關東軍全面崩潰,14日,日皇才頒佈投降書。究竟 什麼原因,促使日皇同意無條件投降?) 歷史問題難以有一個唯一的結論,我們不要去爭論究竟是什麼的原因,而 使日本天皇願意簽署投降書。不管怎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神聖而艱苦卓絕 的八年抗戰亦告終結,中華民族又一次從苦難的深淵中走出來。香港市民所經歷 三年零八個月,日治時期的苦難亦同時獲得解脫,張開雙手迎接那得來不易的和 平生活。

鄉居生活 青草新村是位於廣東省海豐縣的一個近海的小鄉村。這裡土地瘦脊,更有 汙泥淺海,難以耕作。鄉民多從事打魚,或者出外謀生。 小Young一家數口回到這個老家,如何生活?因為入不敷支,家人吃不飽, 穿不暖,在鄉下的生活實在艱困。Young的爸爸安頓好家人後,只好單獨再上 路,回到香港去謀生,每月還可寄些家用錢回鄉,以維生計。


偉國 傳奇

12

第一章

飢荒年頭,社會不安,民眾難以為生,為了生存,在山區地方已有人挖“觀 音土”(一種白泥)來充饑。許多人家要賣兒賣女,以免全家餓死。Young所在鄉裡 的女孩子,幾乎都被賣掉了。 潮汕地區向來重男輕女,許多人家賣女兒為了養活男孩子。Young的母親是 廣府人,不受潮汕鄉俗的這一套,常說寧可一家抱着餓死,也不賣女兒。姐姐終 究留在家裡。 為了生存,父母學着種了三畝瘦田。

難忘的颱風 一年,正當禾稻灌漿,眼看就要有收成了。 忽然天變色,狂風亂掃,大雨傾盤,刮颱風了!不搶割,就要顆粒全無。 父母伙同叔伯頂風冒雨出發了,家裡留着七歲的姐姐,帶着三個小弟弟。姐姐上 好門閂,給父母煮熟了飯,燒好一大鍋水,實在累了,也睏了,護着幾個弟弟睡 着了。 大風大雨,父母由田裡搶割回來,在門外怎樣叫也沒有回應!媽媽慌了, 一身的汗,一身的水,又餓又累,又驚又怕。沒辦法,父親只好捅爛了通風的小 窗,媽媽個子小,爬入屋內,跌落在地上。她赫然看見一床孩子沉沉入睡,飯涼 了,鍋裡的水還溫着。 經此一役,媽媽病倒了,看了幾個醫生,吃了好些藥,都沒有好轉。鎮 上,一個郎中向父親說:「有把握醫好媽的病,條件只有一個──要姐姐給他家 做童養媳。」無奈,爸爸只好答應了,但求母親快快康復。 一連吃了近十劑藥,但是媽媽的病仍沒有起色,郎中只好打消了念頭,主 動取消了協議。 過了一些時候,媽媽的病慢慢地好轉了。其實,郎中還是有功力的,只不 過不走運吧了。然則,是姐姐走運了麼?天曉得! 其實,颱風也不盡是悲苦的,也有叫人歡樂、興奮的時光。 颱風過後,屋前屋後,地上落滿大大小小被打落的楊桃、柚子,小Young會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13

跟在哥哥、姊姊身後,抬着籃子,笑着,叫着,撿拾起這些意外的收成。稍為成 熟了的,可作為水果吃;還未成熟的,家人會用鹽醃製了做鹹酸,或待晒乾了做 醬油柚皮等等,可供長年吃用佐菜。 Young很記得如何去吃從樹上掉下來的酸楊桃。 樹上掉下來的酸楊桃,真的是極其酸澀的,沒有人能夠送入口中嘴嚼的。 小Young把拾獲的個子細小的酸楊桃,塞放在大門邊隙上,要另外的小朋友合作 把大門拉掩上。因為Young個子太小了,無法同時掩上大門、又能扶住酸楊桃, 所以一定要兩人合作,才可吃到這酸楊桃!兩三次的工夫,就可把楊桃內的酸澀 汁,全部搾乾了。Young再洒上一些鹽,酸楊桃竟可成為一種美味的口果了!

鯊魚肝的故事 鄉村生活較艱苦的,所謂靠山吃山,近水吃水,自然仍有靠海維生的漁 民。無論大魚、小魚、蝦蟆、蜆蟹,若有撈獲,均可帶回家食用。但是Young的 一家不是漁民,並不懂得撐艇打魚。不過,在墟集市後,一些下價雜魚、半壞的 魚穫,仍然容易以低價取得的,Young的一家就常常以此為美食了。 鯊魚樣貌最為兇猛,具有濃烈的魚腥味,一般人並不易接受。倒是潮州人 日常慣用鯊魚作為食譜──鹹菜尾煮鯊魚。 對於鯊魚肝,老漁民一般認為,一條未曾吃過人的鯊魚,它的肝臟是沒有 毒素的,而吃咬過人的鯊魚肝臟是有毒的。所以,在市集上的鯊魚肝并沒有太多 人光顧,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一條鯊魚,有沒有吃過人!每到墟集結束時,鯊魚肝 都是半賣半送的。 Young的家人常常去檢食低價魚穫,作為美好肉食以補充營養。 有一次,吃了鯊魚肝,成年人倒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幾個年幼的孩 子,吃後頭暈嘔吐,全身皮膚竟然會大片大片的脫落。因為體弱缺少營養,又患 上了瘧疾症,俗稱發冷──打擺子。缺醫缺藥,Young與姐姐、兄長,穿了棉襖 在太陽下還在發抖。 Young的深刻記憶中,以人皮蒙在杯口上,成為極獨特的人皮鼓玩具。在太 陽下,那自身剝脫的大片大片的人皮,兄弟間竟可以用作互相比賽大小之用,以


偉國 傳奇

14

第一章

剝皮作遊戲。(在90年代,Young 認識不少科學家,其中有生化學者,他們認為這 情況是一種肝蛋白中毒現象。這種中毒現象再加上幼年的營養不良,是否就會導 致Young青少年時的疼痛,則未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所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體現在小Young身上是體弱多病,一種不明原因 的痛症卻在小Young成長期中不時出現,身心備受困擾。也許小Young的前路將會 遇到如何的艱困,這是誰也沒法準確預測到的事實。

老天再發慈心讓姊弟團圓 因為在鄉下生活難以得溫飽,父母就學人行船走水貨謀生,來往鄉下、汕 頭、汕尾與香港之間。他們帶同數個兒女一起以便照顧。當時的交通工具就是帆 船,依靠風力推動。沒有風,帆船就是隨水漂流,或者乾脆靠岸不起航了。 有一次,在叫“田基”的地方停泊船隻等風,十多天都沒有絲毫的風影。一 家人全部盤川耗盡,更欠下旅館多天的旅費,父母徬徨極了。這時,當地一大戶 人家留意到Young的姐姐,聰明伶俐,樣貌娟好,知道他們一家的困境後,立刻 提出收養姐姐為童養媳,并願意給與銀両以便還債,并帶Young全家參觀他們的 糧倉和房屋,又提出給旅費等好處。父母在無計可施之下,只有忍痛答應了會留 下女兒。 當晚,大戶以豐富美食,招待饑餓了十數天的這一家人,更送上衣物錢 糧,說好明天就來接走姐姐。 這是一場生離死別的最後一頓飯餐,大魚大肉,小Young與兄長仍未太懂 事,當然吃得開心了。但是,大人都含住淚送飯,姐姐可能永遠不能見面了。 吃飽飯,傷心地回到旅店。母親最為難過,她違背了自己先前的宗旨, 竟 要放棄親女兒了!父母相對流淚,擁抱住女兒,一分鐘一分鐘的看着時鐘的走 動。 就在這個時侯,船家跑來告知起風了,立刻起航! “老天爺發慈心,起風了!”父母迅速帶同兒女,直奔碼頭上船去。 後來姐姐在培英中學讀書,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得到老師校長的讚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15

賞,當年“華僑日報”亦刊登有她上台領獎的照片。不管怎樣,她極得父母的疼 愛。 田基的經歷,全家都感謝上天的眷戀,姐姐更感激幸運之神,兩度改變了 被勞役之命運。幾年的風風雨雨,幾次的分離威脅,一家人更能體會到合家團圓 之可貴。 所以,Young有感而向我們道出了“還慶姊弟能團圓,難忘農村童兒識”之 句。

百家被的縫製 當時鄉間生活簡樸,雖然清苦,但大家對Young這個重拾的虛弱小生命,仍 然倍加照顧和寵愛。和平後,父親與幾個子女率先到香港去,在家鄉中,只剩下 Young與母親。 母親就以縫衣和針線賺些錢財幫補家用。她縫製的衣裳,比鄉下人自己縫 製的美觀得多,而且舒適貼身。鄉間物資短缺,鄉村衣物的紐扣和紐子全是以布 條打成的,村民不懂得結紐子的針線技巧,打兩個結就算紐子了!Young的母親 是個結衣紐的能手,她結出的布紐子不單漂亮結實耐用,而且布紐子與紐扣互相 好配合,顧客極為喜愛。 一傳十,十傳百,顧客絡繹不絕,生意良好。 心水清的鄉親也許會暗自思量:這小Young原在香港這塊福地出生,但是 “腳頭”並不太好,一出世便招來日軍侵港的艱難歲月。小小年紀便要跟着成年 人逃難,捱饑抵渴。 有些鄉人對母親說,要為幼兒利用百家衣料,誠心縫製“百家被”為愛兒求 福,祈求蒼天保佑苦難兒子,免得再受折磨和災難。 母親以前亦曾聽說過“百家衣”和“百家被”的故事,所以更加努力去為鄉 親縫紉衣裳,Young就在旁邊為母親打線、劃樣。母親就把一些碎布料先用米漿 浸過晒乾,方便剪成一定的三角形,教兒子用針線再兩件、兩件的縫上,先合成 為一方形,兩併的數量多了,再兩兩的縫合起來,百家被逐步擴大了。母親又教 Young要考慮顏色的配搭,同樣色料不要排在一起。


偉國 傳奇

16

第一章

Young就在母親的親自教導下,拿起針線,戴上針頂子,認真地做起針黹 來。Young在旁邊一針一線地學習,學會了不少針線功夫。他竟連運用紐耳鉗結 布紐子的活,他亦學懂了。 直到今天,Young一家的大小衣物針線問題,改短、放長、缺鈕、換橡皮 筋、補釘等等,通通都由他處理的,因為,Young從小就學到母親過硬的好工 夫! 到港定居後,母親亦為Young縫製過一張新的“百家被”,比鄉間的那一張漂 亮得多。因為現有更多艷麗的彩錦、綢緞,色彩自然多樣、鮮艷了。直到中學, 這張“百家被”仍然蓋在Young的身上。

織魚網租予漁民 Young的母親早年在城市長大,她是廣府人,有些市場經營頭腦。 當年,Young與母親還住在家鄉,母親除了以做針線賺錢幫補家計外,還從 香港買回來麻線等好物料,編織成漁網,租給漁民。她並不出售漁網圖短利,只 願意廉價出租,這樣就長期有租金收入了。 每當漁民來交月租時,都喜歡附送上一兩條大尾魚(“大尾魚”:鄉語是相 當大條的魚),其中在大馬駮魚或者大門鱔魚的肚內,偶然亦有一種較小的“狗肚 魚”。這是經常藏匿在潮汕人愛吃的狗棍魚肚中的一種深水魚。較大的魚類在深 水層中,才可吃到這一種體滑、骨軟、無刺、滿嘴倒勾牙的怪特魚類,他們就簡 單愛稱它為“狗棍肚中的魚”。 Young的母親會把這些大魚肚中的“狗肚魚”,伴着家鄉半黑的薯粉條,并加 上一些蔥蒜,煮成一種傳統的潮汕美食,供嘴饞的愛兒享用。母親在一旁,只是 用眼睛看着愛兒,把一大碗的連湯連水的食物,通通送入小Young的肚子內,他 歡喜地拍拍肚子,走出門外玩耍去了。 所以,現時在自助火鍋食店進食時,Young肯定要吃上三、四碟盛得滿滿, 極具魚味、無骨、嫩滑的“狗肚魚”。因為,他對這一種情有獨鍾的海魚,它不 單能喚起更多的兒時回憶,更能深刻地思念着母親的無限的慈愛與關懷。(2007 年5月Young在香港大公報通識教育版,詳細介紹了“狗肚魚”古怪名字的由來。)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17

兒時別號 幼年的小Young,別號可多啦,家裡人暱稱他“傻仔”、“矇仔”、“狗仔”。 有時Young不爭氣,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亦會被眾人斥責為“衰仔”! 首先,因為他出世不足十天,香港便淪陷了,日軍進佔香港,給香港人帶 來了難以想像的三年零八個月災禍。小Young帶來了可惡的日本鬼子,不是“衰 仔”是什麼! 小Young四歲再度回港,姐姐買了冰淇淋雪條給他吃,他啜吃了幾口,說好 吃!他就停住了嘴,只用手擎住冰淇淋,眼望着它,不再吃了!姐姐問他為何不 吃?他說:「這東西好食,我要留待“昨天”吃!」這個連“明天”、“昨天”也分 不清的傻瓜,冰淇淋雪條怎可以留待到已經過去了的“昨天”吃?這不是一個傻 仔麼? 五、六歲時度春節的時侯,小Young在父親店舖中得到相當多的利是紅包。 他竟被門前鴨蛋街上的江湖賣武的郎中,說是可以醫治任何的病痛,就被欺騙了 全部的利是錢!你說他不是“矇仔”麼? 正因為Young的美名如此,又傻、又矇、又是小個仔。 但是,雖然如此,家中各人又是如此疼愛他,婉如現時的一隻家中寵物小 狗兒。“狗仔”之美名自兩三歲起,一直叫到初中呢!高中之後,只有父母才會 偶爾順口叫出來。(Young的兩女兒亦最愛狗玩偶,不知是否與“狗仔”有關!) 有關“傻仔”的心理認知科學之探討,究竟為何年幼的小朋友難以清楚區分 “明天、昨天”!甚至於在每一個幼兒時,連“你、我、他”概念的指稱,亦會混 淆了!因為我們經常對幼兒說:你要乖乖,你要聽話!幼兒就會把大人口中所說 的“你”一角色,肯定會作為“我自身”的代稱了。因此,當幼兒學講說話時,很 容易說出了“你要吃”,真正意思為“我要吃”!時間對象“明天”、“昨天”,幼 童亦有出現相似的混淆現象。 這雖然看似不用解說的幼兒認知上的問題,但在學術研究上,這兩種兒童 心理現象,是一個難以有完美、合理、充分的理論解釋。在Young的博士研究論 文中,它要佔有極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在後面的章節中將有所披露。


偉國 傳奇

18

第一章

返港定居 當時鄉間的小童,因為受到抗日戰爭的阻延,大多超過六歲,才有機會 進入設備簡陋的私塾求學,讀的是“人之初”、“千字文”、以及“大學”、“中 庸”、“論語”、“孟子”等舊課本。 父母對小Young的讀書教育問題尤表關注,認為上述課本的內容過於深奧古 舊,不適合初入學的小童。小Young較早地被帶返香港之後,便積極尋找較好的 學校和教育環境。他能夠比姊哥更早地入學,成為當年較少有的一個適齡學生。 最大的大哥早已到廣州讀中學去了,長假期才能回港見面。 小Young在五六歲時,曾被江湖賣武的郎中騙去了全部的利是錢,在家中 各人都屢屢提及,說Young是一名“矇仔”,事實上,他并不是無緣無故被騙的。 Young記得,最早出現渾身難以捉摸的疼痛是在四、五歲,再次回到香港居住的 時候。 一家人住在港島干諾道中的一幢木樓內。在居住樓宇的大騎樓就可以望到 海港,每當刮起風球,那數尺高海浪直打上電車路面,海水甚至要淹沒屋前較電 車路面還要低的街道。 Young記得現時仍在干諾道中經營的一間茶餐廳“海安咖啡室”, 該建築物 60年前已存在,它算是一新樓宇。但是,現今孤立在大廈群中。當年海安咖啡 室,它的地下平面是唯一比電車路面較高的建築。其他周圍的樓宇地下一層的地 面,均低於電車路面的。 若然掛上大風球,海潮打上岸,淹浸了低窪地方。海水遲遲未退,附近樓 宇的住戶,都要自覺地抬床板和橋凳到樓梯口,自家搭建通往後街的臨時簡易橋 路,否則你就無法上街了。(現時上環一帶仍然是受害者,因為它們的地勢仍然 低於海旁的路面,政府60年來沒有任何解決措施。)

初次疼痛的記憶 Young一家六口(包括母親的妹妹──六姨),住在頭房,只有一張大床,平 常玩耍都在地面上或者在床底下。睡覺時,兄弟姊姊就分別在兩張能夠摺疊的行 軍帆布床(廣東人稱它為“馬扎”)睡了。Young與哥哥合佔一床,姊姊單獨一床。 一天晚上,Young發覺不知什麼地方出現了極度的疼痛,而且疼痛之處會好像四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19

處游走,胸口肚腹都感到劇痛。輾轉反側,他不自覺地大聲叫起痛來了。 自然不單弄醒了同床的的哥哥,更驚動了全家人,又搽藥又吃藥油。最 後,姊姊判斷說弟弟可能肚餓了。傻瓜,自己不懂得去區分肚餓和肚痛。給 Young吃了一些餅食,的確好像不痛了。 這一件事,就更加鞏固了家中各人對Young稱譽為“矇仔”的美名了。家人 沒有稱他為“蠢仔”,因為廣東人有一俗語:人蠢無藥醫。所以,Young只有“衰 仔、傻仔、矇仔”、“狗仔”的雅號。

小Young的入學 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軍遠走台灣。而香 港仍然是英國管治的殖民地。香港的學校種類很多,主要有官校、私校、宗教團 體舉辦的學校、漁民子弟學校等。官校多着重英文教育,畢業的學生較易投身政 府機構,做公務員。而私校則有一股新興的力量,他們擁護新中國、擁護共產 黨,着重愛國教育,後來被一般市民稱為“左派愛國學校”。 香港市民大部份是來自珠江三角洲一帶鄉鎮的移民,他們和祖國是唇齒相 依的關係,流露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事。小Young的父親經營內地 蛋品生意,把子女送到愛國學校接受教育,也是許多開明家長的首選。Young在 香港最早是在揚光小學讀書,再轉到與兄姐同校──培英中學,最後被送到“漢 華”求學。 “漢華”是一所掛五星旗的左派學校,貫輸的是愛國教育,旗幟鮮明。從小 五到高中三,小Young都在這裡學習,渡過了多采多姿的八個寒暑,他不單只學 習了文化科學知識,亦踏着外公的步蹟走上了舞台,渡過近20年的藝術人生。 Young對在漢華中學的生活極有感情,他在1995年校慶紀念題詞中寫道: 中學,是青年學知識,明道理、辨是非的基礎階段, 漢華,教導我懂科學、善思巧,做個正直的中國人。 Young寫出的這一個感受,在他多次的人生轉捩過程中,的確反映出他如何 明道理、辨是非,在學問研究過程中如何懂科學、善思考。首先,讓我們看看 Young如何面對人生的第一個重大決擇!


偉國 傳奇

20

第一章

苦難歲月種病根 疼痛暈厥屢纏身 病床之歌勵生存 幼女孟筠成蜂醫 終夜難眠望天際 偶與嫦娥訴苦衷 ●

小Young在“漢華”學習,遇到了一群諄諄善誘、悉心教導的好老師,一班 情同手足的同窗同學。因為是在戰後就讀的原故,同班的同學中年紀相差很大, Young算是適齡學生,個子矮小,但亦有比Young大十歲以上的小學生!Young排 隊站第二,最前者──是更矮小的振安同學。因為年紀相若,愛好相同,他們倆 十分要好!一起活躍在舞台上有七、八年,直到高中畢業,才分道揚鏢! 小學班主任梁澤智老師,要經常地特別照顧這群弱勢的小朋友,當時Young 這一堆最矮小的適齡學生,並不是老師最主要的教育對象。因為有一批超齡年長 的大學生,要盡快到社會去求職業,要培養自力更生的獨立能力,更需老師的關 注。在旅行時,梁老師要押隊殿後,一方面矮小的小學生腿短,走得較緩慢,二 來又怕不懂事的小朋友迷路! Young與好同學振安等在當年的同學群中,只是一群少數派。有關“minority 少數派”的概念,Young多次向筆者提及,它涉及Young的歷次重大決策,又關係 到多個學術問題,容後慢慢道來了。 Young升讀高中的時候,姊姊到內地升大學,哥哥亦因工作關係,搬到單位 去住了。Young有機會佔用了原先姊姊住的梗房。這梗房其實是廚房改造的,寬 大窗戶面對大通天,三面是一道道高磚牆!有時透過窗口,就可以看見了高掛在 夜空的月亮。

私人實驗室 原先姐兄在家時,Young睡眠的地方是在樓梯底的下格碌架床。現在這一下 格床與面積較小的上格碌架床,合併起來,Young建有一特別通道,只能從下格 床爬入上格床去,變成了Young的私人兩層實驗室。 三年前,他的第一個礦石收音機就在這上格實驗室中完成的。現在, 他用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21

布簾圍上,不少光學的折射、反射的實驗,就在這個梯底實驗室完成的,它為 Young的望遠鏡知識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Young除了愛好看書外,亦經常到上環摩囉街流連忘返,在這裡可以找到各 式各樣的光學鏡頭,為他組裝天文望遠鏡,提供了一個廉價的材料倉庫。當然, 為了完成一個能探天的望遠鏡,Young翻閱、購買了不少書籍。摩囉街與書店, 是Young經常踏足的地方。 書本是知識的載體。書籍是知識的海洋。掌握知識就等於擁有力量。 愛看 書的人有福了,書中除了擁有已經確証的實用知識外,在字裡行間, 還隱藏着 許多有用的信息,等待着人們去發掘、吸納、發展、論證和運用。Young常會在 讀書當中,發掘到一些珍貴的信息,加以研究發揮、作深層思考、論證和運用, 得益匪淺。他也經常會在閱讀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 不過小Young確實喜歡看書。特別是那些難得一見的小人書,圖文并茂,總 是看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小Young愛看書的習慣,想不到會延續至今,有時 連上洗手間也手不釋卷,邊辦事邊刨書,分秒必爭,已成為習慣。

剪報是一種好寄託 Young還有一種獲得知識的渠道──初中開始,他就養成了剪報收集資料的 習慣。例如他向筆者展示了,自1957年就剪下有關世界各地的狼孩、豹孩、猴孩 等野孩子的舊資料。有關人類的幼小孩子為什麼在野獸的哺育下,雖具有人的樣 子,卻無法重回人類的理智世界?這是心理學難以完整回答的問題。 外國著名導演杜魯福,拍攝的寫實電影──野孩子,就是把一個真實的狼 孩故事,以黑白片的拍攝方式如實地放到銀幕上。這一個真實發生在印度的野孩 子,雖經牧師的洗禮,但是,他的心智仍然無法再回到人類的世界!全世界發現 約有100個野孩子,這是一個心理學上的重要學術研究內容,對此的探討,亦見 在Young的博士學位論文中。 不過小Young常會遭受體內一些隱疾的折磨。如同上文所說及的幼年先天不 足,後天失調,再加上走難時缺水缺糧,幼苗無法得到足夠的養份以供成長的需 要,發育不全,種下了血氣虛弱的病根。


偉國 傳奇

22

第一章

小Young經常咽喉發炎、發高燒,鼻涕又臭又濃,紅瘡不斷等等,Young在 相熟的中醫師勸告下,以鼻淵膏、菊花露、人蔘葉作茶來調理身子。小Young發 高燒時,家人送他到西醫生處就診,醫療效果會較好。當然又要驗血、又要打 針,檢驗出血液中的anti-O葡萄球菌抗體極高,建議可長服用四環素和一些補品 藥,以增強體質。所以,Young早已習慣到藥房購買數以百粒計的西藥,長期服 藥已成習慣了。 但是,無論在家裡或在學校,不時會出現無故暈眩的症狀。更有甚者, 間或伴着疼痛在身體各處出現,到處遊走,影響了學習和生活,苦不堪言。小 Young看過了不少醫生,無奈總是無法對症下藥,不能藥到病除,真是百思不得 其解。 Young痛症劇烈發作的時候,特別是當心臟每一下的脈動,它竟隨着而來 的,一次又一次劇烈的刺痛!他真想讓心臟不再跳動!那麼身上的痛楚應可停止 了。但他沒有放棄、堅強地活下來!他曾寫下一些痛苦的詩句,這些詩句甚至可 以說是死亡詩篇: 病魔啊,病魔,為何偏偏要揀選我! 病魔啊,病魔,是否要我向您投降! …… Young只有找些心愛的書籍來閱讀,重覆又重覆去整理剪存的舊剪報,分類 歸檔,貼黏在舊書簿上。一片剪報前後最少要經4、5個工序,Young可以把精神 集中在這些碎紙片上,並不時用力拍打心胸區,以轉移身體上疼痛的注意力,以 暫時忘卻痛楚。 可能正因為對舊剪報的多番處理,加上他深夜疼痛難以入睡,只好經常靜 躺在床上,閉上眼靜思白天發生的各種事情,意外地形成了Young對事物的獨特 分析能力和記憶力。

再遇見心靈上的老朋友 最近,Young向筆者展示了一張開始發黃的舊剪報──不應稱為剪報,因為 它是整版報紙!1997年6月30日的『文匯報』的「中華風采」。大標題為“王孟 筠:蜂針濟世 妙法天成”,小題目為“活蜂刺穴巧治風濕癱瘓頑疾 卅年來她足迹 遍布二十多個省區治療上萬病人”。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23

這一篇風采人物的主角,正是深深地影響了Young對病痛的人生態度,值得 現今年青的一代深刻的思考,特別是一些有身體殘疾的朋友,更可在網上細看主 人翁的奮鬥經歷。 在這裡,Young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能取得廣泛資料的網上渠道。香港的各個 繁體字網站所能連接上的信息太小了,而內地的各大網站亦只能以簡體字直接鍵 入,若以繁體字鍵入只為亂碼,無法提供任何資料。Young多年來不斷瀏覽國內 外網站信息,發現www.china.com中華網是唯一可以用繁體字鍵入,直接連接內地 各大網絡。筆者就是按Young的方法讀得王孟筠有關資料的。(可惜2007年12月後 繁體字網已取消了。) 高中時,Young在書店中看到一本並不顯眼的薄書,封面淡白、繪有一朵小 花──《病床上的歌》。單是書名就吸引了Young去翻閱它。Young立刻購買了這 本書,它是軍隊中的一個小女孩日記式的小書,一定要看看她躺在病床上,還會 有什麼歌可唱!Young自己所遭遇的偶爾暈眩和身體上間歇性的遊走疼痛,比起 《病床上的歌》主人翁王孟筠身受的病殘,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她能以樂觀的精 神去面對自己的病痛,Young你自己能否亦樂觀地、勇敢地對付它!?他問自己。

她不是小說虛構人物 原先一個體弱多病的少女,Young想不到50年後她不但醫好自己的頑疾疼 痛,更在多年的親身摸索中,成為一個另類醫生──活蜂刺穴治風濕癱瘓頑疾。 50多年來她的精神形象,一直鼓勵着Young積極面對自己身上的各種頑疾病 痛!香港回歸前夕的一篇人物報導,Young就如見到一個失散了50年的老朋友, 立刻珍如重之把它收藏起來。想不到因為筆者答允整理Young的故事,而展開詳 述其中的內裡關係。 王孟筠的文字鞭策住不認識的香港Young,要他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疾病,不 要放棄,不要悲傷,不怨天,不尤人,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原來在50年代,有一部轟動全國的小說《軍隊的女兒》,主人公劉海英, 真名叫王孟筠,1940年生於湖南省南縣,1952年參軍,為參加西部大開發,進入 新疆,在八一鋼鐵廠做選礦石的工作。她忘我地勞動,累病了,仍堅持工作,患 上了風濕性關節炎。經過住院治療病體稍好轉,又要求調往八一農場宣教股任


偉國 傳奇

24

第一章

《工地快報》刻印員,最後為了搶救國家財產,跳進新疆老龍河,引致耳聾和偏 癱,住進醫院,變成躺在床上的殘疾人。不過她生性積極,堅決與病魔作鬥爭。 她喜看一些勵志的小說,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真正的人》等。書中的 人物,無論身體如何病殘,都努力學習和工作,積極地生活,不斷地為社會作出 貢獻,為王孟筠樹立了一個正面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躺在病床上的王孟筠,要學習書中的蘇聯英雄人物保爾‧柯察金,堅決與 疾病作鬥爭。

真人真事的病歌 她的頑強生活的事跡,感動了軍隊裡的上級,除了鼓勵她繼續堅強地生活 和積極地與疾病作鬥爭外,還要把她在病床上寫的日記和詩歌,編輯成書,以 《病床上的歌》為書名發表,并組織全農場青年開展向王孟筠學習的活動。 著名作家王玉胡,採訪王孟筠,撰寫了長篇通訊《生命的火花》,發表在 《新疆日報》上。後來又被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拍攝成電影。最後又將電影改 寫成長篇小說《軍隊的女兒》,小說主人公劉海英成為軍墾人的形象大使。後來 學習王孟筠的活動更延伸到了全師全兵團全新疆,這位新疆部隊的年輕女戰士, 在當時曾被人讚譽為“中國的保爾”。 60年代初期,時任國家農墾部部長的王震看了電影,他聽說蜂療可以治風 濕,特地親自安排王孟筠到廣東湛江和平農場,學習養蜂兼治療。在蜂場,有一 次她偷偷打開蜂箱,惹惱了群蜂,被螫了二百多針,痛得她滿地打滾,晚上還發 起高燒。 正當師傅們憂心如焚之時,她卻發現,自己的耳聾奇跡般地消失了。從此 以後,師傅又多次嘗試用蜜蜂,螫她的其他許多穴位,終於使她扔掉雙拐,重新 站立起來。 王孟筠在實踐中不僅用蜂療治好了自己的病,還與她的師傅陳斯愚結為夫 婦。從此她更愛上了蜂療,刻苦學習和鑽研,積累出治療30多種疾病的經驗,使 自己也成長為一名醫生,在粵西農墾第一醫院出任蜂療科大夫,成為著名的蜂療 專家。


偉國 傳奇

第一章

25

50年前,Young經常在晚上難以入睡,躺臥床上,總會思潮起伏。又好像感 覺有一位差不多年紀的病者──王孟筠,她在遙遠的地方督察着Young,他好像 生活在另一個虛擬的世界裡。 在萬籟俱寂的漆黑半夜,Young微目遙望天際,希望可以找到他不見多年的 外公話家常,也企盼邀請月裡嫦娥下來訴衷腸。


第二 章 舞藝流光

26

少年求學顯聰穎 聯繫同窗情誼長 自製簡易觀天鏡 日月奇妙好思量 天文學會任會長 華夏日中翔神鳥 ●

少年時代 少年的Young,家遷往西營盤的一舊木建樓宇,環境較

為寬闊。樓下一層是醃製蛋品(皮蛋、鹹蛋等)的工場,堆積 着一袋袋的原料,亦有各種大小的瓦缸、木箱;閣樓是工人 宿舍,二樓為倉庫、工友廚房和辦公地方;三樓才是Young一 家人的停居地方,有兩間大的板間房;小天台作為自家的廚 房。高高的天台靠一有扶手的木樓梯上落,在木樓梯的底下 有三層碌架床。一般情況下,Young與兄長只睡在底層的床, 中層只用作堆放雜物,最高格層只存放一些長年不動的物 品。 香港的蛋品消費是有明顯的季節性。新鮮雞鴨蛋倒沒有

特別季節性消費,但是,鹹蛋,更準確的描述──鹹蛋黃, 就有極大的季節性需求。端午節的裹蒸糉多有鹹蛋黃;中秋 節,差不多每個月餅內最少要有一鹹蛋黃。為了應付這兩個 大節日的需求,蛋品供應商想盡辦法去滿足香港市場的需 求。但是,長期以來香港的副食品,都是依靠內地的供應, 現在港人生活改善,蛋品供應──特別是季節性需求,能否 主動出擊呢?這是有遠見的供應商要考慮的問題。 Young的父親與合伙人──他的親兄長,兩人商議後, 決定在西營盤自設工場,應付季節性需求,同時對大宗來 貨時,亦可以加工製成鹹蛋或皮蛋。市場不好時,怕蛋品變 壞,要賠本傾銷!他們高價買得鹹蛋與皮蛋醃製的配方,所 以,Young才有一個較為寬敞的新居所。 而且傳統的鹹蛋要醃製20多天,才能使蛋黃結實起來。 他們購入的秘方之中,更有使蛋黃在一週就能結實的配方,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27

最能滿足中秋節突然大量急增的需求了。在商言商,3週與1週的資金周轉是一個 重大的問題。所以,樓下的工場不是天天都有工人開工。空閒時間,Young與小 學同學在在地下一層捉迷藏,而二樓,則經常有兄姊的同學在開大食會。

60年吃蛋的萬般滋味 Young的父親早年曾在元朗賣水果,高高的床底就是貨倉,Young與兄姐會 爬入床底下,去偷吃水果。後來,父親與眾家鄉兄弟、叔伯等,打通了與內地供 應商的關係,重新介入了蛋品批發生意。 供應批發商集中在中環的永勝街內,這條街上差不多90%都是經營蛋品, 而且姓楊的鄉里亦不少。老香港習慣稱它為“鴨蛋街”,不一定知道它是永勝 街,也不清楚“永勝”的緣由,它是兩大戶賭博的賭注。 當年由內地運來的雞蛋、鴨蛋等等,都是用竹籮盛載,並以大量穀糠敷 設,防止在運輸過程踫壞蛋品!在船隻運行中倒沒有大問題,但每當人扛抬上岸 時,苦力要把它掀抓上肩膀,走上船隻、貨車的窄吊橋上,一下一下的走動,肩 上用力,極容易使竹籮變形,這就會讓籮內的蛋品踫撞、擠裂、甚至於破碎了! 一般的大用家可以十籮、八籮的直接運去,有關蛋的破壞損失,批發者不 負賠償之責的。但是,大多數的小用家,他們均希望購入的蛋品均是良好合格 的。所以,批發者除了有一定的貨倉容量外,還要有熟練的伙計,打開竹籮, 一一在燈下檢查、數數,挑選好蛋品送到客戶手中。 在搬運過程中,苦力萬一有閃失,竹籮撞着物品,甚至於摔在地上,那麼 批發者就要蒙受一切損失了。又或許刮風打雨,延誤了運輸時間,在太陽下暴晒 多天,那時候並沒有什麼冷藏庫的,蛋品極容易變壞!在鴨蛋街的景色就會令人 難忘了。特有的數蛋聲:一個又一呢、兩個又十哩……(一個是一手,兩手是十 隻)滿街都是蛋,凹殼蛋、流水蛋、剩黃蛋等等,吸引了大量中下階層的小販來 購買,可以有價廉的食品了。 有時這些次品真的多到數不了,小販亦無法全數給予銷售,父母一定拿回 家裡,不買其他菜餚,一連數日都是以蛋為佐菜了:煎蛋、炒蛋、蒸蛋、蛋花 湯……早上吃蒸蛋糕,晚間吃炖蛋。但是,Young吃了60多年的蛋,他從未產生 過厭倦之情,仍然愛吃以蛋為佐料的菜餚。


偉國 傳奇

28

第二章

臭蛋可成為一道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Young的家搬到西營盤之後,他們在蛋類菜餚中增添了 一味難以想像的食譜──鹹蝦韮菜炒臭蛋! 有關這一道菜色,Young千萬囑咐筆者要給讀者們介紹,亦希望香港的大食 家、名廚師,能夠嘗試炮製這道特別菜色,供客人品嚐。 臭蛋,小販是不購買的,過去父母亦不帶回家。臭蛋的臭味在電車上,沿 途一定引來乘客的側目和臭罵!但是,他們搬到西營盤後,工場就在樓下,母親 不知從何處找到一個吃臭蛋的妙法:把大量的臭蛋加入一些鹹蝦糕,一起搞拌; 經過一輪的搞拌,臭味竟消散了大部份。再加入韮菜段,在熱鍋內以油煎香,上 盤後,大家竟不知道它是臭蛋! Young讀過有機化學後,知道鹽在蛋白質中有固化作用,更有一種特殊的鹽 析效應Salting Out Effect,它能把有機物(例如蛋白質)中的非有機物──例如硫化 氫,排斥出外。臭蛋與含鹽的鹹蝦糕經過充分的搞拌,可把硫化氫與蛋白分離, 析出臭味,留下來是一些未變壞的蛋白質,再加韮菜炒香(當年只用韮菜,韮黃 是貴價品),成為一道新菜色了。

隨時可接待來訪客 大哥與侄哥在長假日回港度假了,因為現時家中寬闊,隨時都能提供多個 床位。而且侄哥亦在廣州讀中學,他的年紀亦比Young大得多,他父親的年齡不 比Young的父親小。在鄉間,他家就在隔壁,而且是侄哥的爺爺容許,給予鄰近 祖地上建屋,所以,他們兩家人極為熟稔。 大哥身材高大,樣貌似父親,在廣州讀中學。他帶着小Young去探望同學 時,多人以為大哥在港早已有妻房,並養有一個小東西。讀者就可以想像得到當 年Young的個子大小了。他真的是一隻小狗兒! 不久,一個堂兄來港投靠,他的家只剩下一人,以前在鄉只懂得蹬塗板捉 泥魚。來港後,Young的父親待他如親子一樣,同吃同住,年紀雖比Young年長六 歲,一年級已成為Young的同班同學。堂兄就睡在二格床上。到初中後,他感到 應能自立,才搬出這一個家。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29

Young的新居有較充裕的床位,所以曾接待過一些家居遠途的同學短住或長 住。因此有不少同學經常聚匯在Young的家中,與這些朋友的接觸中,他學會了待 人接物和處事的態度。所以他對只曾見過一面的朋友,亦有一套記憶對方的能力。 Young到“漢華”讀書後,每天都要走路到西環山道上學。因為身體有疼痛 的疾患,小小年紀的他已經認識到要注意運動,以增強體質,對抗病魔。中午放 學,走路回家吃飯,飯後走路返校,到放學時再走路回家。每天來回四次走路, 可以藉此增強運動量,鍛鍊身體。

再逢心愛的狗肚魚 家人經常要Young與兄長倆跑到第一街、第二街的一些小型罐頭廠去,只花 上三幾毫錢,就可買到一大盤鯪魚頭,作為美味的好菜餚了。因為,罐頭廠不能 把鯪魚頭亦放入罐頭內作為食品的,老闆要伙計把新鮮鯪魚頭切下來,堆放在門 口的大鐵盤內,作為下欄東西出售。鯪魚頭算是當時貧苦大眾的一種好菜式,極 受歡迎的,而且Young不是每次都可以買到的。第一街的那一家罐頭廠的魚頭賣 光了,Young與兄長又得轉上第二街老遠的另一家罐頭廠去踫機會。 但當Young走上街頭,見到住處街頭的魚蛋粉檔有狗肚魚出賣,價格雖然貴 一些,五毫錢亦有一大碟了。兒時的美食格外有感情,比鯪魚頭強得多了。兄弟 倆商量後,立刻就選買狗肚魚回家做菜餚。全家人對於這一種魚都極為喜愛,吃 得更開心。 當年“狗肚魚”並不見諸一般魚市場出售,那是潮州魚蛋粉檔的“下欄貨”。 也不是每天都有,一定要魚蛋粉檔打魚膠、擠魚蛋時才有,而且用一破舊的大碟 盛載出售。 當年潮州魚蛋常以狗棍魚(九棍魚)做原料。現時,魚蛋的原材料亦大大改變 了,多以門鱔魚為原料,而且狗棍魚亦多不見在魚市場中出現了。狗棍魚亦是一 種下價魚,成本低,以它醃製的鹹魚一定是霉香的!可能因為狗棍魚的肉身極粗 糙、不黏結。 潮州人用鐵匙把全部魚肉盡量刮出來,再加上鹽和水,經過人手用力打拼 拉撻,其肉醬竟變為成極為黏結性,擠成球狀燙在開水中一泡,成為極有彈力的 風味食品“潮州魚蛋”。


偉國 傳奇

30

第二章

初見日蝕天文奇景 Young在培英唸小學的時候,適逢有一次日蝕。全體中、小同學全站立在操 場上觀日蝕,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洗禮──其實是在上課時間去曬一小時的太陽; 有一陣子太陽變暗了。那時候,並沒有太多同學,真的能夠去看到什麼天狗食日 的現象。老師在太陽底下裝了一大盤清水,混入了黑墨汁,在老師指引下,小 Young從水盤中看到了,太陽被月球遮蔽而產生的科學現象;太陽一點一點地被 圓圓的月亮逐漸遮去。太神奇了!太空的奧秘,已經深刻地印在Young的小腦海 中。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月亮裡是否確有吳剛和嫦娥?漆黑的夜空,究竟還 藏有多少顆未知名的隱藏着的星星?50年代,誰能確知人類可以乘坐穿梭機,飛 上太空去探測月球的奧秘呢?少年的Young尚未萌生遨遊太空的宏願,但卻有觀 測太空的念頭。 特別是,當他深夜難入眠的疼痛、苦悶時間,Young會獨自跑上天台,在這 裡可以看到一皎明月,有時亦見到閃爍的繁星,好像在說話。 Young經常會發出疑問,星星月亮知道我在看她麼? 有一次,Young看到一本課外書──《自製簡易天文望遠鏡》,原來有兩大 類的天文望遠鏡──折射式和反射式。折射式由一凸鏡為物鏡,後面則以提高放 大率的凹鏡或凸鏡為目鏡,這是較易製作的。而另一種類為反射式望遠鏡,它必 須要有一定凹曲度的反射鏡,又要再鍍上金屬銀!形態應相當一個掛牆邊剃鬚用 的放大鏡,不過按書上說的這種反射鏡的凹曲度,只是很小很小,不同於牆上的 放大鏡。 於是,小Young下定了決心,計劃按照書上的描述,先製造一個折射望遠 鏡,觀測美麗的月亮和夜空。

自製天文望遠鏡 提起當年小Young自製的天文望遠鏡,確切地說,只是搜集一些長度合適的 舊紙筒,選購幾塊凸透鏡、目鏡,加以改裝和鑲嵌而已。一米長的舊硬紙筒,哪 裡尋呢?絲綢店裡卷着貴價絲綢的軸心,不是正合用嗎!能否問店主取得呢? Young決定隨母親去一回絲綢店。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31

焦距約一米的凸透鏡,相當於遠視老花眼鏡的100度;焦距1.5米則約為75度 了。顯微鏡的舊目鏡,在上環摩囉街的地攤上多的是!他立刻跑幾處問詢了大概 價錢,一切事前功夫就緒了,只要節約幾個月的零用錢,省下幾塊錢,就可以製 成一台自己的望遠鏡了。 事實上,1.5米的焦距對於小Young來說,紙筒要求太長,問題太多了。100 度的遠視鏡片配上一個放大倍數10倍的目鏡,Young製成了一個放大40倍的天 文望遠鏡!這是Young自己設計組裝成的第一部科學儀器,時年12歲。 Young從自製的望遠鏡,看到了月亮上圓圓的環形山。但月亮邊緣有彩色圍 繞,他跑去請教自然科盧偉祥老師。盧老師極為驚訝這個小小的學生,竟能自製 望遠鏡。在兩個月前,漢華中學的自然科學展覽剛舉辦了,當時小學部只展出了 Young製作的潛望鏡,如果拿望遠鏡出來介紹就更吸引了。盧老師亦向他介紹了 簡易的降低色差的方法──用開洞紙板去縮減物鏡的尺寸! 55年前的一個小學生,自製天文望遠鏡的物料──兩片Ø45-48的老花鏡 片、更連同已發黃的包裝紙袋,Young仍然珍藏着!這消息被天文學會的第1號會 員陳鑄略知道後,他認為值得將它拿出來,向會員介紹。Young當然答應要求, 願意送出心頭之愛,供年青朋友分享。

盼望一部更高級的望遠鏡 有關Young的第一個反射望遠鏡又是如何製作的呢?什麼時間製作的呢?它 竟是一部看不到星星、可以說是一部失敗的望遠鏡!但是,它竟引發了Young後 來對太陽黑子活躍規律的關注,與及太陽對地震引發的研究有重大啟示!它是 Young大半生科技歷史中重要的一頁! 事情是這樣的:Young有一台可以看到月球環形山、金星的半圓面等等的天 文望遠鏡(因為沒有導星鏡的裝置,只能靠觀看者自己trial-and-error的去追尋目的 物,嚴格來說,這不是天文望遠鏡!),他自己不會孤芳自賞的。同班的幾個好 友自然亦同來分享,但白天看到的景物是倒轉的,他們又不懂得在黑天空去追蹤 瞄準,所以並沒有引起同學們太大的興趣。 唯獨一個小學剛畢業,已到社會工作的黃泰滄同學,他是班中成績優異、 極能寫漫畫、班中壁報的中堅、又與一群年紀較小的同學合得來,因為要負擔家


偉國 傳奇

32

第二章

庭經濟而工作。他剛到一磨鏡店工作,從Young的書上清楚知道天文反射鏡的要 求。黃同學答應在恰當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個4吋直徑、焦距約為1米的反射鏡給 他。這是一個天大的喜訊,Young等待着一台更高級的天文望遠鏡! 過了差不多一年,黃同學就親自送來一塊已鍍上銀的鏡片,說全按照要求 磨成的!同學的無私幫助,給了他很大的鼓舞。Young立刻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製 作反射望遠鏡中去!可是,無論Young如何調節,白天也無法從目鏡中看到好景 象! Young認為可能要重新按照書上的說話,認真測度一下反射鏡的真焦距,才 可以看見東西的。過去折射鏡的嘗試誤差法,難以應用在高級的反射系統中。 Young把鏡片從大紙筒中取出來,在太陽光下去測量成像焦距。但是,反射 出來的光線並不是逐步集中成為焦點!何解?黃同學磨出的反射鏡與書上說的不 一樣!Young極為納悶。而且它並不像掛牆上的放大鏡,鏡中的Young影像竟比平 面鏡還要細小一些!它竟是一個縮細鏡! Young反覆看書和實驗推敲,最後才發現了黃同學並沒有按書上所說,要在 磨成凹曲的孤面上,鍍上薄薄的銀層。他只是按工廠的習慣要求,在鏡背後的平 面上鍍上厚銀!怪不得看不到本想看的景象。 Young好不容易才與黃同學聯絡上,但是,他沒精打彩地說,今後再難以協 助製作鏡片了。

一個失敗的望遠鏡 Young對着這塊鏡片,覺得是否因為它有厚銀層而無法成像?他立刻用金剛 砂磨去厚銀層,但是仍然無法測得焦距。Young從凹鏡面上只看到一個極為暗淡 的影象,他幾乎沒有信心可以用上這一片玻璃了。 Young記起小學觀看日蝕時,老師把墨汁加入水中,才能看到太陽的景象。 是否可以用墨汁塗黑鏡背,有助看到東西呢。最後還是沒有得到任何理想的結 果。他把鏡片帶回學校,希望有時間再去請教老師。 Young準備上課了,太陽剛好射到他的坐位,他偶然拿出鏡片來,把太陽光 反射到身邊的牆上。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33

唉呀,牆上有一個光亮、細小的小圓斑!他再移動一下鏡片,一個清晰的 圓焦面呈現眼前!上課鐘響了,他只好收拾心情上課。 下課後,他立刻回家去,走上天台,擺開陣勢,用紙板再測一下焦點圖 像,再用目鏡在後移的紙板之間來回測試,一個被放大了的圓圓光影就被投影在 紙板上。 這是Young從未見過的太陽表面!小Young興奮極了! 書上說得很清楚:千萬不要用肉眼去看太陽,更不可用望遠鏡去觀察太 陽,業餘者只可以透過投影去觀察太陽上的黑子現象!否則,你未看到太陽,強 光會燒毀你的眼睛,喪失了你自己的視力! 在圓形的光影上更有一些黑點,可能是目鏡的污斑點,Young轉動一下目 鏡,黑斑並不隨之轉動,它是太陽自己的黑斑──太陽黑子!時為1957年, Young曾看過的一本厚書《天文愛好者手冊》,談及太陽黑子對地球環境生態的 影響。於是,他立刻要買下這本書了。

夜觀天象 漆黑的夜空是相當瑰麗誘人的,尤其是在天朗氣清的時候,星光閃爍,明 月皎潔。小Young做完了功課,便拿出那具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跑上天台去,夜 觀天象。透過鏡頭望夜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夜空中星星不斷地貶眼睛。那閃 得特別亮的無疑是北斗,不過究竟哪一組是大熊星座?哪一組是獵户星座?一時 還難以看得清。最令人欣喜的是觀測月亮。雖然看不到嫦娥和吳剛,但月亮上地 表演示的起伏,多麼似地球上的小山丘。月亮上有沒有水呢?當時真的很難看得 清楚。要進一步觀測月亮面貌,非要更高倍的天文望遠鏡不可。 浩瀚的銀河究竟隱藏着多少奧秘?漫無邊際的太陽系怎樣才能看得清楚? 九大行星(不久前,冥王星被天文學家認定為不夠班,被降格為小矮行星)中,有 哪一個行星會像地球一樣,具有生物生存的條件和跡象呢?連串問題不時地在小 Young腦中打轉。

日中翔神鳥 月亮環繞地球運行,對地球海洋的潮汐漲退確有影響。30多年來,Young作


偉國 傳奇

34

第二章

為一個天文愛好者,他不單觀測月亮,留意其變化對人類的影響;他還觀測太 陽,留意太陽黑子爆炸、太陽風暴所引發對地球的影響。Young在歷史記錄追尋 中有所發現,英國科學家李約瑟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文字清楚記載,何時 何日太陽面上有黑子的國家,這記錄出現在《漢書‧五行志》中,文字是這樣寫 的:

黑大風起天無雲日光晻------日出赤------朝赤入又赤夜月赤------日出赤如 血------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40年後,Young認為上文的一段斜體文字,正好說明了能看到太陽黑子的自 然條件,黑風、怪風、黃土風沙起了減光作用。全世界只有華夏地區有着這全球 最大的天然太陽濾鏡──黃土風沙,中華古人能比其他文明人類早數千年,就知 曉太陽不是死的、不變的,而是活生生的、變化中的東西。有說太陽是至高無 上,但不是永恆的、也不是真理。天可變,天道亦會變。變天,一切規律亦被 打破了!西方文化追求圓美,以為“圓”就是一種標準,一種永恆、一種理想。 Young深刻地感受到,這就是華夏古文明與其他古文明極大的分歧處。 7,000年前河姆渡中華古人以骨板刻出的“雙鳥負陽”的裝飾物,是先民在某 種條件下觀看到特大活動期的太陽現象,又正值一次日全蝕活動。因此,他們見 到日面上較大、肉眼可見的大群黑子,在日全蝕的短暫時刻,又見到極壯麗的日 冕,自太陽左、右伸展出來,好像傳說中的三足烏鴉飛出,左右飛翔護着太陽。 故此先民把這難得一見的日神現象雕刻在骨板上,作為一個崇高的禮品祭物。 這奇特的圖像不是科學的現實繪圖嗎?

太陽黑子的情意結 地球上經常發生的破壞力驚人的地震,是否和太陽的黑子爆炸有聯繫呢? 地球以外的行星,是否也有類似我們的生物在繁衍,甚至可以和人類溝通呢?無 數值得追尋答案的有趣問題,正是Young迷上了天文觀測的其中一個原因。有關 太陽黑子的影像,自中學開始形成的情意結,一直導致往後40多年來,對地日關 係的關注,他曾在內地發表過多篇的相關論文。 無數饒有趣味的天文問題,就算你花上一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夠完全搞清 楚。Young深深地愛上了天文學,有意識地去參加一些業餘天文的活動,認識了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35

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於參與活動時所表現的投入和熱誠,而且具有好學不倦 的精神,後來更成立了第一個香港天文會社,並要選人出任會長。但是,除了 Young是具有職業外,其他都是剛畢業的離校學生。 按當時的政府法律,無業者不能作為會社的負責人。所以,Young被會友們 推舉,當上了天文學會的創會會長,時年1974。

自製礦石收音機 姊姊比Young高三個年級,算是Young的哥哥班。因為家中地方較為寬敞, 經常有姊姊的同學們到家中舉辦活動。其中有一位愛好無線電的大個子興華哥 哥,他帶來一部自製的多膽收音機。在50年代,細小精美、易於携帶的原子粒收 音機并未有普遍出售,大氣中的電波所携帶的信息并不容易接收得到。要嘗試接 收電台的節目,唯一的辨法只有自製一個簡易的礦石收音機。 大個子哥哥願意教Young製造一部礦石收音機。 早期的礦石收音機,所用的材料比較簡單:只要用一粒礦石、一個線圈、 一個耳筒、和一條長天線,按書上的組合圖安裝在一起,不需任何電源,便可收 聽。但缺點是調校頻率比較麻煩,同時只能接收幾哩內的廣播範圍。Young便到 上環荷李活道摩囉街的雜架攤,選購了一個能轉動的旋鈕掣,連接一條幼小金屬 棒,放到線圈上,以作調頻之用,解決了調頻難的麻煩。當悅耳的樂曲和歌聲由 自製的礦石收音機第一次傳進耳朵時,那份成功的喜悅和興奮的感覺,真是非筆 墨所能形容的。 大個子哥哥更教導Young用高溫噴燈,把硫磺與金屬鉛熔合,成為人工的方 鉛礦石,它的確比從店中購得的天然方鉛礦石更靈敏,效果更好。金屬與非金屬 經過高溫的化學反應後,竟可成為具有整流特性的半導體!這是Young第一次聽 到的半導體信息。 自製礦石收音機這一項活動,比起製作天文望遠鏡較為簡單,卻燃起了 Young對追尋科學知識的熱誠,同時為Young日後從事科技產品的設計、產品的研 發、半導體生產流程的改良和優化工作,埋下了良好的伏線。大個子興華哥哥雖 然畢業到國內升大學了,但是,他被Young尊稱為自己的半導體開山師傅!


偉國 傳奇

36

第二章

潛水捉海龍 Young在小學時候已經愛游泳。他的泳術是在西環鐘聲泳棚中學識的,他被 父親拋到深水的泳場中,飲了幾口鹹海水,雙腳用力撐幾撐,浮上來,他很快就 學會了在水中的浮沉。 自此,Young經常跟隨着兄姐到各處游泳了。而且Young每次帶備一隻籐書 箱來放衣物,都有大收穫帶回家去。滿書箱都是鹹水蜆、海蟹、海膽、青口等 等,因為Young從來不知魚腥臭味,任何海產在他的嘴內,都是吃得津津有味 的。海膽春炒雞蛋,就是Young早年愛吃的一味菜色。海膽卵多採自石澳後灣的 淺海石灘中,他的兄長與堂兄的腳底,被海膽刺得深深,回到家裡,要麻煩母親 給他們挑刺哩! 在小學時,遇上了幾個愛好游泳的同學──特別是大個子壯碩的耀昌同 學,他更是玩機巧能手,懂得各種翻筋斗的技巧。又因他是一名機械能手,自製 了不少潛泳用品,使到同學們極為羨慕他擁有的新設備。他們一起到各處海灘去 潛水,深水灣、銀礦灣、長洲、荔枝角等都去過了。 有一次Young在水中捉到一條筷子狀、長長纖細的魚身,帶回學校去,老師 鑑定為“海龍”,它與海馬同屬。老師把海龍浸製成標本,作為教材。 孰不知第二天竟然掛起八號風球,同學說,你捉到海龍皇第十三太子,怪 不得要打風球了。

長洲的一次驚險歷程 有一次,同學們到長洲離島潛水去。經過多年的努力,Young在水中的閉氣 時間,亦只有一分鐘的能耐,因為他們只有一種覆蓋眼鼻的大鏡潛水鏡!這種泳 鏡在當時來說價值並不便宜的,他們沒有現代的任何潛水設備,只可說比徒手潛 水好一些吧了。 每一潛水的同學都在腳部繫上一條長繩,再綁上一個小水浮泡,這就可讓 旁人知道,他潛到什麼地方去,以便協助或救援。腳上穿著一對剪開腳指部份的 舊白布鞋,防止無意踏在蠔石上,會割傷腳掌或腳踝,不剪開又會藏水,在水中 不方便蹬水游泳。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37

風和日麗,正是潛水耍樂的好日子。五、六個同學很快的各自在水中翻 騰,尋找各自的喜愛去了。在水面上只見一個個小水泡,浮來浮去,它們在表達 水中的潛游者的喜悅和痛快。 總之,窮有窮辦法,能夠盡情地享受在水中潛泳的樂趣就是了。 Young在石隙中看到幾條漂亮的海魚,打算浮上水面吸口氣,再潛下去欣 賞。這時候,不知何來的一股猛劇的水流,直捲拉他進入石隙洞中去!他只好努 力以肩膀頂撐住兩旁蠔石,不讓水流把自己捲入不知多深的石縫中去,因為捲進 入後,就難以逃出來了! 肩膀已經感到一陣陣的割痛,但Young只能屏息以待,等候猛烈水流的停 止,這才可重新浮上水面! Young腦袋一片空白地浮上水面,雙肩淌血,驚恐萬分,向同學講述了逃生 經過。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表示,長洲大石塊多,水流急捲,不是我們徒手潛水的 好地方!自此,Young對潛泳有一些心理害怕了。

驚人的記憶力 中學時期的同窗,畢業至今(2007)已有47載,每年至少有一至兩次較大型的 聚會。同學們帶同家眷參加,談古論今,舉杯同歡,笑語喧天,唱歌跳舞,非常 開心。老同學的家訪茶聚;已畢業的舊同學聚會通知聯絡工作,Young都主動積 極參與。自此他對聯繫新舊同學的工作都顯得特別熱心,對於一些失散多年的小 學同學,他都嘗試多方尋找。終於有10多位已分別50多年的小同學被聯絡上,聚 會時又增多了一桌小同窗,特別是與小學時的班主任梁澤智老師坐在一起,更倍 添熱鬧。 其中一位小學同學的出席,可說明Young有驚人的記憶力。 大近視的祖穎同學離開學校已有55年,大家一直沒有任何聯繫。他亦沒有 和任何的小學同學有聯繫。Young數年前在巴士上見到街上有一個極似祖穎的 人,當然沒有再戴厚玻璃眼鏡,但是車上、車下無法打招呼,眼白白消失在人 群中。沒想到第二年校友會的一次大旅行中,Young看到一個似乎熟悉的女士身 影,他立刻走上前,大膽問道:


偉國 傳奇

38

第二章

「您是否祖穎的姊姊,我是祖穎小學的同學,我曾在銅鑼灣遇見他,但在 車上沒法打招呼,我叫偉國。請您告訴我有關他的電話。」 女士真的是祖穎的姊姊,剛從加拿大回港探親,偶爾出席旅行活動,竟被 Young認得,她是沒見面55年,小學同學的姊姊! Young有非凡的認人能力,不單記得小學同學的樣貌,連同學的姊姊──一 位高年級的大姐姐,Young亦一眼已清晰地辨認出來了。 他具有一個異於常人、極強大的大腦記憶系統。 ●

數學作文承嘉獎 鄂爾多斯入文章 羊城學舞求深造 卒業回港技藝強 舞蹈跳出新天地 舞台活動展所長 高手上門共研習 推廣舞藝樂歡暢 ● 小Young從小五到高中三,都在“漢華”學習,生活了多采多姿的八個寒暑, 他不單只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亦經常參與頻密的課外活動。 小學時代,Young雖然對語文和數學科感興趣,學期考試成績并非特別好。 中學時,他最鍾愛的科目是物理、化學、生物、三角、幾何。這些學科,大大提 昇了Young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上課專心,老師所講授的新課,全部牢記在心。 到測驗和考試時,基本上不用溫習,都會獲得不錯的成績。 中學讀書時,課外活動佔了他相當多時間,又喜歡天文活動,所以Young的 總體成績並不是很好,只能停留在中等水平。但有一兩科卻一直保持有良好的成 績,其中就有化學這一科。 Young對於教授化學的張慶昌老師,亦是印象最為深刻,因為每一次測試或 考試,張老師給予Young的成績最高的也只有99分!從來沒有給過100分!Young 當然心有不忿,忍不住去問張老師。 張老師回答他:「的確,你是班中化學科成績最好的一個,但是,總有你未 充分理解的地方,我也有未了解的化學問題,我給出99分是合適的!」對於這一 答案,小Young心服口服,更對張老師尊敬萬分!亦對張老師的教導銘記在心。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39

所以,當他入浸會學院讀大專的時候,自然一定揀選化學系了。 中學時代,漢華舉辦過一些學科比賽活動:數學比賽和作文比賽。Young在 比賽中均獲得獎狀,作文比賽中更獲得冠軍。他能夠上台去領獎,可以向全體同 學鞠躬致意,記憶當然是極為深刻和強烈的。 作文比賽的獎品是一支藍色筆桿的“英雄”牌墨水金筆,在當年,這是一件 值得珍重的禮物。 可惜在讀大專時,二年級的一次化學實驗中,意外地被本生燈烤熱變了 形!“英雄”牌墨水金筆只能報廢了,真可惜。

鄂爾多斯入文章 Young記得當年作文比賽題目為“我最快樂的時候”。 La-, re mi la-, la so la do re do mi-; La-…… 一陣陣“鄂爾多斯舞”清朗的樂聲傳來,把我又帶到舞台上…… 他以參與“鄂爾多斯舞”的演出為文,寫出自己在舞台上、舞台下的感情 變化。在舞台上跳舞,伴隨激動人心的樂曲,演繹舞中的人物和故事,是一件難 得的開心快樂事。雖然他跳到滿頭大汗,渾身濕透。但總是連汗也不敢抹,生怕 把瞼上的化妝弄污。 每當舞蹈完結謝幕時,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把現場的歡樂氣氛推至高 峰。身為舞蹈員的Young,感到自己已經熔化在觀眾的歡樂聲中,他說只有在這 個時刻,才是自己最快樂的時光。Young在文章中重點突出了這種感覺,由於感 情真摰,終於獲得多位評判老師的嘉獎。 時至今天同學聚會時,Young與樹標、孔琪、有才等曾經參加舞蹈活動的同 學,興之所至亦會“碎抖肩”、“大跨步”,一齊跳起鄂爾多斯舞來,因為舞蹈在 Young的生命中,的確佔有極為重要的一頁。我們又要從小學他的舞蹈藝術故事 說起了。

參與舞蹈組 外公“單掌斷床板”的形象,已是Young少時心目中的英雄。他早年活躍在廣


偉國 傳奇

40

第二章

州粵劇界,更為準確地說:外公是廣州紅船出身的。 紅船是太平天國的一些後人,清政府不容許他們上岸定居,只能以船艇生 活,并以艇舫為舞台,演唱曲調、舞槍弄劍、表演翻筋斗,向岸上圍觀者乞討錢 糧,有了米糧,他們才可以吃上一頓半飽的“夜粥”。 民國後,紅船後人可以上岸定居,成為南方獨有的藝術表演者,受訓者均 穿著紅船時代的紅褲。所以,有些武功根底的粵劇藝人,他們多自稱為“紅褲” 出身。他們都一定經歷過嚴格的武功、翻騰、身段訓練,吃過“夜粥”的,自然 比一般只愛唱曲的票友是完全不同的。 抗戰勝利後,姐哥已到香港讀書,只有Young自己與母親二人在鄉間生活。 夜裡母子嬉戲時,母親就把Young的小褲衩子,一褲腳翻摺、再插入另一褲腳 內,作為舞台演戲的帽子,戴在兒子的頭上,教Young洒水髮唱曲。 Young四、五歲來港時,母親要到店舖中幫手經營蛋品生意。母親的親妹(六 姨)已來港同住,就照顧在家中年幼未讀書的小Young。六姨在廣州老家時,已經 與老父相關的粵劇界人士熟悉,到港後,一有空餘時間就拿着“工尺合士反”的曲 譜(廣東人讀作:工車何市撐),哼唱着自己愛好的粵曲。六姨還經常帶着小Young 與粵劇人士聚會,甚至到大戲院的後台去探班。六姨這種在家中閒散、極不恰當 的身份角色,在Young五歲搬家時,她亦要求遷出,以後就沒有見過面了。 當年的漢華是極為關注學生的心智成長,除了課本知識外,亦關注學生的 課外知識和體能活動。所以漢華中學有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組,每一活動均有老 師作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可能就是原校的活動能手,中學畢業後留校在小學部工 作。課外活動組有歌詠組、戲劇組、樂器組、技巧組、舞蹈組等等,都是以靜態 居多。 小學部的課外活動並不多,有時為了配合學校的大活動,才組織一些非經 常的活動組──例如自然科學展,小Young就在盧老師所組織的一批同學中, 製作了潛望鏡、輛軸組等一些興趣玩兒;Young亦參與小學的兒童舞蹈“在公園 裡”,好友振安同學與一些更低班的同學一起演出,教舞的就是一位高年班同學 ──鄭偉容。 Young小學畢業升中學了。中學更有豐富的課外活動,負責中學舞蹈組的, 正是由學生晉升為老師的鄭偉容。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41

“彎、直”的老前輩 剛離開小學行列的Young參加了中學的舞蹈組,暑假的大清早回到學校,與 一群大同學在天台操場練“彎、直”。這種“彎、直”是漢華由更早期的舞蹈愛好 者(隣近有一些進步的文藝工作者,為漢華播下不少的藝術種子),自創的一種基 礎訓練動作,這是漢華舞蹈的一種獨特傳統。 有一次鄭老師與眾人到廣州文化局去拜會一位藝術老前輩,他就是“彎、 直”的其中一位始作俑者。Young面對這位長者,真的有如拜見祖師爺的感受,因 為他是鄭老師的師公輩人物,自己就是徒“膝”了! 小Young耳濡目染,滿載着家人的藝術因子,早已把演藝項目放在心上,等 長大後尋找機會走上舞台表演而已。舞蹈組的老師早就看到了Young具有舞蹈的 潛質,還要他學習更多的舞蹈知識。 中學二年級Young就與一批舞蹈愛好者,一起到廣州的藝術團體拜師學藝。 因為學藝者都是自願性質,所以一切交通費用、食宿都是貴客自理的。還好, Young在廣州,可以住在母親購置的房屋內(因為母親尋找到勞改出獄歸來的兄 長,亦準備兒女到廣州讀書用),食用自然要比一般去學舞的外校同學來得節 儉。 前後去了有三、四次,他與內地舞蹈藝者亦成了朋友。 由於Young對舞蹈練習的投入和熱誠,舞藝進步得很快,還成為鄭老師排舞 時的得力助手。

赴羊城學舞 當時的廣州“華南歌舞團”,常常移師到深圳,表演民族歌舞,其舞技水 平,早已享有盛名。歌舞團的導師,都是舞藝超群、身手不凡的藝術家。一群香 港的青年學生,能夠前往心儀的歌舞團學藝,真是得償所願。但是,大部份到廣 州學舞的香港同學,他(她)們多想學得舞蹈後,回港後就可以提供一些可上台表 演的節目。 所以,他們有興趣的是一些現成表演過的舞蹈節目!歌舞團亦教跳各種少 數民族的舞蹈,包括藏族、蒙族、新疆族、以及華南多個少數民族的舞蹈等,要


偉國 傳奇

42

第二章

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學員們都感到機不可失,拼命吸收。 一早到現場的香港學員,亦有機會見到歌舞團成員的刻苦早訓:跑圓場、 踢腿、壓腿、翻筋斗、打空翻、練器械。他們全都是滿身臭汗的在鍛煉。這都是 一個全職舞蹈藝人的基本功夫! 來自香港的同學與老師,站在訓練場旁邊只是抱着欣賞的心情,各自在角 落做些準備動作,並沒有走下場去學習模仿。 但是,鄭老師與Young除了一起與其他香港的學員學習表演舞外,他們兩 人竟要求參與藝員們的早訓。鄭老師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她是舞蹈老師;而 Young卻因為在觀摩藝員的基礎舞藝鍛鍊中,他好像看到了老外公的身影!你說 他要不要去追隨學習呢? 當然,這是有極大困難的,Young與鄭老師根本不可能做到藝員們的水平, 只會拖慢了藝員們鍛煉安排。 舞蹈團最後竟同意另作安排,邀請了一位資深者來傳授舞蹈基礎課!他們 全力以赴地學習比表演舞更為艱辛的苦工夫!

內地舞蹈植根香港 回到香港,Young與鄭老師認為可移植內地的訓練方式,淘汰多年來的 “彎、直、彎、直”。一種全新有效的舞蹈鍛鍊方式,在漢華中學展開了。Young 一早上學後,眾同學在禮堂上以平衡木為支架,在練壓腿、下腰、劈叉、拉筋、 一字馬、旋子;他們更仿照華南歌舞團練功的裝束:燈籠褲、寸半寬長腰帶、弓 箭鞋等等,更能把長腰帶美妙的反疊扣在腰肚前,左右兩邊還要在腰旁掛出六、 七寸的尾垂,方便亮相時雙手可以執住腰帶尾垂,身段更顯得古典威武有形! Young在同學中間,除了學跳舞外,還要學編舞。編舞的課程與技巧,與單 一學習舞蹈動作,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編舞要求照顧整體。編舞者不單要熟悉 全個舞劇的舞蹈動作,還要負責編排舞蹈員如何走位,如何與音樂配合,突出舞 劇的高潮。他的職責,仿似電影的導演,也要兼顧佈景、燈光、音響和服飾等的 綜合效果。 Young要重點學習的是編舞的語言。就如“編舞手冊”所列明指示的:看到什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43

麼樣的符號,便要怎樣走位,以求達到什麼樣的效果。Young學到了這些特技和 竅門,以後只要看到了編舞的符號,基本上可以說,什麼樣的舞蹈,他都可以編 排出來。 當年漢華舞蹈組所排演的舞蹈,一齣齣有名堂的都屬水準之作,觀眾看後 都會印象深刻,歷久難忘。其中的“龍舞”、“瑤族長鼓舞”、“採茶撲蝶”、“紅 綢舞”、“荷花舞”、“娶新娘”、“鬧花燈”、“夜明珠”、“鄂爾多斯舞”、“友誼 舞”等等。每逢有舞蹈演出,漢華的禮堂均會座無虛席,歡樂的氣氛甚至比過節 更濃郁。 漢華的舞蹈水平,在校內,除了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和讚賞外,在校外 亦薄具盛名。有些友好團體,有時也會邀請漢華舞蹈組前往表演助慶。漢華中學 的舞蹈演員比一般學校的演出者,更能表達不同地方的特有韻味。

自編自導的“三岔口” Young與同班的振安同學都是舞蹈愛好者,兩人互相設計了一齣難度相當高 的雙人節目──三岔口!這本是京劇中的一場打戲,他倆按照自己的技巧、翻騰 能力,自編自導自演了這齣武打戲! 多年後,束了鬍子的振安同學從美國回來訪友,Young翻出老照片, 把當年 “三岔口”的照片掃描出來,兩人相對着照片大笑起來。 照片正好拍攝到兩人從高檯上旋子翻飛下來的那一刻!他倆緬懷着難忘的 一段藝術歷史。因為它記錄了中學時代的兩個舞蹈愛好者,如何醉心於中國古典 舞蹈的見證! 振安的女兒在美國華人社區中,繼承、延續了父親的舞蹈藝術生命, 是一 位中華舞蹈的好手,她更有機會到北京學藝去。但是,Young的兩個女兒並沒有 太多的舞蹈藝術細胞。

特別的論“舞”活動 香港舞蹈學校有不少,但當時只有芭蕾舞學校,教授的只有西方的舞蹈 程式。當藝術界的一些朋友知道,漢華舞蹈組的訓練新方法是學自廣州的專業


偉國 傳奇

44

第二章

團體,成績突出,便先後到漢華中學交流研討編舞的各種新技巧。多位年紀比 Young大的舞藝者,在夜間,到漢華中學的天台操場,十多歲的Young卻作為領舞 者,向前來交流的前輩知名藝術家,示範了從廣州學來的各種基礎功架把式。 因為鄭老師是一位女士,難以準確表達男藝員的應有功架。例如跑圓場, 女的要走蓮花步──腳踵、腳側、腳尖的走慢步,雙手可以微擺,它是優美的花 旦步;而男的身體要微蹲,腳下大步大步的急走,也是腳蹭先着地,上身要直 挺,雙手拉開功架!轉彎時雙手做雲手後,功架亦要轉向。女士是較難體會得到 那些男演員的威武氣勢。 Young以武俠小說的華山論劍為例,他向筆者比喻這些50多年前的交流活 動,這是藝術界中難得的一種論“舞”! ●

多場舞劇苦心編 大專舞台喜氣洋 疼痛游走難抵擋 癲茄劇毒好難忘 怕看舞榭是人生 狠心惜別演藝圈 ● 1960年9月,Young跨入大學的門檻,在香港浸會大學修讀化學系。在大學 裡,Young從一間中文中學轉到以英語教學的大專中去,除了聽教授和講師講授 基礎課外,其他課餘時間,還要靠自己修讀大量的有關課外書籍,加強對主修科 目的鑽研,才會取得好成績。 為了活躍同學們的課餘活動,學校內各個學會(例如攝影、美術、戲劇、音 樂等)紛紛招收新會員。Young幾經思量,最終答應一個好同學的邀請,參加了劇 社。 事實上,同班的這一同學就在開課註冊時,他遇上了一位心儀的女同學, 她參加了劇社!而Young只是一種陪同參與的心態,並非想在大學中去表現自己 在舞台上的經驗和能耐。 最初,Young參與了劇社的一次詩朗誦造型劇的演出。想不到沒多久就被劇 社同學發現了Young的造藝,立刻被推選入劇社委員會中去。Young亦覺得藉此考 驗一下以自己的資歷,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看看能否在大專的舞台上,有一番 新的突破和貢獻。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45

每年都有不少新同學進入浸會學院就讀,有來自澳門、南洋、內地等地, 其中亦有一些舞蹈愛好者,他們選擇了參加劇社活動。 大學生當然有作為一個大學生的思想,他們不甘心只去學一些中學生的舞 蹈表演節目。Young曾被指派擔綱的自創詩朗誦造型劇,就是他們的一種新嘗 試。當然,先前在中學熟悉的劍舞、印尼梭羅河等節目,不用什麼排練,他們亦 可拿出來表演的。

大專院校的第一齣舞劇 他(她)們幾位舞蹈愛好者與戲社的幾位資深成員在一次討論中,認為浸會 戲劇社應有其創新精神,大專同學要突破,能否排練出一齣獨特創新節目,參加 大專院校的匯演呢?一個自創的舞劇在蘊釀中,負責導演的就是天不怕、地不怕 的Young。他有統籌編舞的能力,首先按大眾的水平和能力去設計舞劇的內容大 綱,最後決定以民間傳說“曇花仙子”作為故事內容;以舞蹈形式去表達這一神 話故事。 首先,Young反覆從市場上眾多的民族音樂曲譜唱片中,分別選出了能夠表 徵“曇花仙子”、“男青年”、“壞奸官”等的主題片段;再剪裁出恰當的故事情節 ──七夕、曇花一現、抬轎出巡、搶奪、打鬥等曲調;有了配音曲調後,才進一 步去設計舞步和角色。製成一條供舞劇使用的錄音帶,Young花去了不少時間。 但是,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Young要設計主角的主題舞步;再設計各個情節的片段舞蹈;最 後,還有幾場各主角的重點獨舞了。 Young就在三數個舞蹈愛好者的協助下,花了半年的時間,為浸會劇社同 學,成功地把一齣自編自導的新舞劇搬上了舞台。有趣的是,因為戲中男角不 少,願意上台跳舞劇的男同學有些卻步,最後只有讓一些女同學反串男角演出。 到香港大學演出時,更引來了其他大專院校的朋友極度羨慕,紛紛問訊浸會同 學,從何請來的藝術指導。 Young亦是在這次在香港大學的演出中,認識了毛SIR。毛鈞年先生是港大極 活躍的已畢業同學,中文學會、土風舞學會等等都有他的身影。他更是20年後香 港新華社分社的一位副社長,在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過程中,有他重要的貢獻。


偉國 傳奇

46

第二章

西洋音樂與中國舞劇的結合 有了一次成功的演出,劇社的同學們野心更大了。 他們覺得吸取這次的經驗,有機會再排舞劇時,不要安排太多的男角,多 一些女角反而容易解決。在劇社中就有不少能夠獨當一面的女同學──端雅、瑞 珍、梅芙、夷徵等人,而有份量的男同學則只可數上一位已畢業、但極熱心參與 舞蹈活動的錦燦同學。 浸會劇社有這一群已畢業的社員仍然關心劇社的活動,他們仍然活躍在香 港各社團的演藝活動中,更可以為浸會劇社開拓不少社會關係。 一個有關牛郎仙子的故事在劇社會議中蘊釀了,男角只有牛郎、二郎神。 資深老社員“盧大導”邀請了聯合音樂學院的音樂家楊瑞庭院長作曲,這是一首 完整的鋼琴演奏曲譜。原來“盧大導”心中早已計劃好,誠邀了一位考有鋼琴級 別的商管系劇社社員──文婉同學,以鋼琴演奏曲譜。他更物色了錄音地方── 大坑道一位同學的家中。不單環境清靜,而且又備有優良的高級鋼琴,正好讓文 婉同學一顯身手。 Young與多位劇社同學在大坑道高尚住宅區內,先聽文婉的一次試奏,她在 家中已經練習純熟了。Young還按照舞蹈劇情,給出一些改進建議。好了,一切 就緒,錄音開始,食物杯碟安置好,不能有些微響聲,這裡雖然不是一個隔音的 真正錄音室,但是試錄時完全滿足要求。 錄音差不多完成了,整個舞劇約有30分鐘的時間,鋼琴伴奏亦有相同的時 間。孰不知,就在這時,從窗戶外傳來幾聲響亮的汽車喇叭聲,文婉同學失望地 停止了在鋼琴鍵盤上的手指!經過了解,原來不知誰人把汽車停在住客車位前, 住戶外出氣憤,不滿按動喇叭! 大家請文婉同學休息一下,飲口水,又派人到車場,防止再有事故。 完全以西方音樂來為中國傳統民族舞劇伴奏,這又是浸會學院戲劇社一次 新的大膽創製了。半年後,一齣新舞劇“碧蓮池畔”,成功地在大專的舞台上演 出,成績可人。 Young除了編舞,亦是舞蹈員,在第一齣舞劇“曇花仙子”中亦有份參與演 出。他擔任了壞奸官的重要角色,要以傳統戲曲式的老倌功架演出,又要翻騰、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47

打筋斗,又要托舉女演員(當然挑選了一個體重最輕的阿釘,被同學笑稱為“拗 釘”,但是在香港大學第二次演出時,Young體力不足,舉不起阿釘),又要在台 上即席改裝、脫衣、變身。在舞台上,Young全情投入,一舉手、一投足,都顯 出了獨有的藝術韻味,身心完全融入舞蹈的動作和故事情節裡面,娛人娛己,無 比歡樂。 不過Young在演出時亦會間有煩惱的時候,就是再遇上宿疾發作,那不明原 因的疼痛,又似乎出現了,到處遊走。所以,在第二齣舞劇中,Young不再打算 擔綱上台,只擔任導演一職了。但是,演出前夕,男主角錦燦同學因病不能上 台,他只好臨時上台替補了。 在浸會大學圖書館的多層迴旋樓梯上,可以細緻欣賞高高的校史圖片畫 牆。其中就有一張1965年黑白的中國古典雙人舞造型大照片,照片中人就是錦 燦同學與瑞珍同學,男的服裝原先就是二郎神威武的服飾,這劇照取自“碧蓮池 畔”的一段舞蹈,被命名為“翡翠”參加香港大專學生公社的演出。 炎熱的夏天,擔任導演的Young,在深灰色的夏威夷裇衫內,要穿上厚厚的 羊毛背心來保暖,他在與疾病疼痛苦鬥!原先經已減輕的疼痛病患,似乎又在折 磨這一個本可在舞台上一顯身手的Young!

誠意的邀請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姓利的浸會女同學,她多次從劇社的同系同學中清楚 知悉,這兩個極獨特的浸會舞劇,均來自本學院中的一位理科男同學的手筆,經 Young的編、導、演。他能把一批並沒有太多舞臺經驗的男女同學,在短短的半 年時間內,竟可訓練成為一個舞蹈演員,在舞台上演出一個有板有眼、似模似樣 的中國古典舞劇! 利小姐就在一次偶爾的機會見到Young,立刻上前向他表白說道: 「我是社會系的同學,我姓利,知道你能夠訓練一批同學跳民族古典舞。 我極希望你能夠參加我們仙鳳劇團的舞蹈訓導工作,你一定能勝任的!仙鳳劇團 的學員們都是一批愛唱曲的女孩子,現在只懂得唱曲,極需要有人指點學習中國 傳統舞步,我一定會全力配合你的工作。你是我們劇團一個極為合適的人選!」 這本是一個極為吸引的誠意邀請,Young可能盡量專注跳舞,企圖藉此營造


偉國 傳奇

48

第二章

一個更強烈的精神興奮中心,從而忘卻疼痛的困擾。 不過Young在舞台上,仍會受到疼痛的影響,有時痛得連一些苦笑也欠奉。 他變成了一個只在舞台上有舞蹈表演動作,而完全沒有表情的一個不折不扣的木 頭人。 Young對利同學的這一極真摰的邀請,讓他苦思了幾天,更喚起了一連串難 忘的痛苦回憶!

並不快樂的“木美人” 在第一章中已介紹過小Young的疼痛疾病。他曾以舞蹈入文章而得了作文比 賽冠軍。後來在一次到校外演出的總結時,Young透露了一位相熟的外校同學(亦 是舞蹈愛好者,他的女兒現仍活躍在香港演藝圈),他對Young在演出時欠缺表 情,而贈予的代號“木美人”。這一稱喚使Young感到的極度悲傷和難過!因為今 天的Young要吃了止痛餅才可上台演出,現時一粒止痛餅已不頂事,要吃上兩粒 才可勉強止痛含笑! 原來在“我最快樂的時候”,Young是忍受着無限痛楚上台跳舞演出的。這一 情況立刻引起老師同學的多番關注,鄭老師、李老師紛紛為了治療Young的宿疾 而多方聯繫安排。他們介紹Young到澳門、廣州等地的醫學機構檢查和醫治。因 為在香港這些醫學檢查的費用不菲,Young的家庭難以負擔的。 Young亦找過一留學外國的西醫,診斷為“游走性肋骨神經痛”,認為可以 針剌穴位去醫治神經痛症,但醫治多次並沒有好轉。Young在老師的鼓勵和說服 下,亦只好向母親道出身有頑疾痛症,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富經驗的醫師,以解決 多年宿疾所帶來的痛苦。

“游走性肋骨神經痛” 母親極為緊張到處張羅,首先帶Young到一著名的神經專科醫生那裡去,神 經痛當然要看神經專科醫生了。大醫生經過了粗略的聽診檢查後,按揉了一些經 常疼痛的助骨位置,敲擊了胸前、背後的多處肋骨。大醫生首先要Young以後不 可再吃什麼止痛藥了,否則它會掩蓋了真正病因;亦建議Young要住到醫院去, 好當痛病發作時,做更詳細的檢查,才好準確對“游走性肋骨神經痛”下藥。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49

這一次就診後,大醫生並沒有開出什麼藥物,可是單是診金一項,已把母 子倆嚇壞了! 走出診所後,母親極難過地對兒子說:「不用看西醫了!」心煩意亂的慈 母,連鴨蛋街頭算命的也用上了。母親讓一個名噪一時的盲眼相士,為兒子捏骨 摸骨,通過盲人批命,想了解蒼天如何安排愛兒。 最後,母親還是帶着Young到中環威靈頓街,走入一間相熟的老中藥堂去, 請教老中醫陳柳一醫師。在同一醫局中有另一跌打醫師──朱愚齋,相信大多數 香港人對朱醫師都會有一定的認識,因為他就是“黃飛鴻”、“陸阿采”等流行小 說的作者!他是黃飛鴻的徒孫。 Young似乎仍然記得該中藥堂的名字叫“安和堂”。 朱醫師與陳醫師是兩個風格不同的著名中醫。 朱愚齋醫師愛穿西裝、打領帶或領花,吊帶西褲,因為他是個有肚腩的胖 子,花白短髮的一位老者。數年前,Young讀小六時,因為翻筋斗傷了左下手 臂,就是請朱醫師醫治的,所以Young稱他為朱師傅。 而陳醫師只愛穿中國傳統的長衣袍,因為早年鼻疾而使他的鼻骨隆起,更 甚者要常常以手帕抹繳鼻涕,他長有一頭長頭髮。他是Young一家人常常光顧的 老中醫師。

以毒攻毒的苦藥 中醫一般都有“望、聞、問、切”,陳醫師極仔細地為Young把脈,然後才聽 Young詳述疼痛病情。最後,陳醫師笑着對朱師傅說: 「老朱,你亦來把一把後生小子的脈理吧!」朱醫師搖搖頭說不用了。陳 醫師處方後就交抓藥師傅在百子櫃中秤藥去。 (Young原先在講這些事的時候,筆者已覺得有些不解,怎麼一位中醫師似 乎要問教於一位跌打醫師?後來筆者細心去引證他的記憶陳述,是否有些根據? 在香港的網上資料,只可知道朱愚齋是打破功夫門派界限的第一人,把黃飛鴻著 名的拳術套路以文字寫出來,出版流傳後世,他對中國功夫的傳播起了極大的作 用。但是,在china.com網上才清楚知道:他更是香港的中醫藥教學事業的重要人


偉國 傳奇

50

第二章

物之一。1937年廣州淪陷,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遷到香港,其中名列的四位著名 中醫學講師名字中,就有朱愚齋的名字。自此,香港才有後來的各種中醫藥學院 的教育。只不過在香港人的知識中,只留有他在黃飛鴻傳奇中的角色罷了。) Young就坐在椅上與朱師傅閒談,母親亦坐近陳醫師想了解兒子詳細情況。 就在這時候,百子櫃抓藥老師傅拿着藥方,走到陳醫師身旁,似乎與他商討什麼 似的。 Young隱約聽到藥師對陳醫師說的是「老陳想要小子的命呀!」 陳醫師明朗地對着母親及抓藥師傅說:「這一劑茶的藥,重是重一些,不 過,過得明天算是撿回一條小命,過不了亦算了。今夜鎖住房門,不要理會他的 叫喊,一次過,讓他痛個夠。」 當天晚上,母親煎好藥送入兒子房中,着Young吃過藥,扣上房門,忍住些 痛苦,等候美好的明天!母親含着淚囑咐愛兒。Young二話不說,拿起那碗藥, 一口氣就把它全吞下。然後靜靜地扣上房門,躺在鐵床上,耐心等待那不知道的 反應來臨。 Young生平第一次遇上的“以毒攻毒”的方劑,確實令他畢生難忘。究竟服用 那碗藥後會有什麼反應?

癲茄劇毒好難忘 Young住的是屋尾的一間梗房,原先是姊姊的睡房,她到廣州讀大學後,就 由Young使用了。他吃過陳醫師處方的藥茶後,夜裡全身疼痛得發大汗,而且汗 液稠黏,好像從漿糊水中撈出來一樣。枕頭濕透不在話下,連背心和內褲全是濕 漉漉,一夜間,整個人消瘦了好幾磅! 他痛得由床上滾落地下,極度、快速的疼痛又使他從地面彈起,跳回到床 上。Young只有咬緊牙關,眼前不斷出現色彩幻覺,迎接住洶湧而來的胸口疼 痛。更有無數不知從什麼地方剌來的利針長刺,扎入身軀各處,整個晚上痛得金 睛火眼。這是Young一生最難忘的一次痛楚! 陳柳一醫師處方中下了什麼的藥呢?令藥師又如此的緊張去問老闆呢!陳 醫師又是如此回答哩,他下的是劇毒的“癲茄”!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51

根據資料顯示:“癲茄”有毒,含癲茄鹼,全株可入藥,具消腫止痛,利 尿,有活血散瘀功效。書上說“癲茄”與番茄同屬茄科,全莖披刺,具毒性,別 胡亂採食,食後不會癲,但會使中樞神經興奮疼痛,有口乾、頭痛、肌肉抽搐等 症狀。一般中醫師都不敢處方給病人飲用的。現今的香港法規,估計再沒有中醫 師膽敢以“癲茄”來醫治病人了。 大家可能仍然記得,2002年“莫斯科大劇院人質事件”,最後軍方以一種新 神經毒劑為武器,攻入大劇院,想解救被劫持的數百人質。結果是恐怖份子全 部死亡,而大部分的被劫持者亦犧牲了!軍方使用的神經毒劑就是“癲茄神經毒 劑”! 以癲茄毒素為原料的一種新藥物,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全凍結人的生理能 力,但能否有效解毒救人則是另一回事了!未能及時輸入解藥,失救而死的被劫 持者在“癲茄神經毒劑”下做了科學的犧牲品。 但是,Young在老中醫陳柳一醫師的大膽和適當用藥下,從多年的神經痛症 中解脫出來,亦可算是一筆值得一寫的奇事!

惜別心愛的舞台 無論如何,癲茄劇毒的確令Young相當難忘。幸好服藥之後,痛症得以舒 緩,身體亦朝好轉的方向發展。 從哪一年開始沒有大疼痛的出現,Young已無法記得清楚了。 利小姐對Young一番衷心話,令Young在床上難以入睡。他雖然合上眼睛, 但腦子卻在認真地思考。剛巧在當年,有一位知名藝人林黛自殺,結束了自己如 日方中的藝術生命。著名藝人既有名利,又不愁生活,何以如此容易輕生?生命 誠可貴,藝術價更高。藝人的感情生活比較豐富,但決不能遇上一些挫折,便要 輕生。出殯時萬人空巷,她的死更令不少女影迷表現了一些非理性的反應,要生 要死!(Young在1990年見到中學的振安,互訴他去美後的近況。Young才第一次 向人傾訴,有關1964年林黛之死對自己的影響,他在大學畢業後,決定離開太重 名利的藝術圈了。) Young對問題常喜歡作深一層的思考:自己要達到藝術高峰是很困難的,身


偉國 傳奇

52

第二章

體的不時疼痛如何克服,況且近期身體似乎又呈現一些不太好的跡象;再加上 自己又沒有追求名利的意圖;無法在舞藝上達到娛已娛人的目的,經過了一番深 思熟慮,Young終於作出了“怕看舞榭是人生, 狠心惜別演藝圈”的決定,時年 1965。 24歲的Young剛好大學畢業,離開浸大校園,同時與舞台告別,走向人生的 另一頁。 筆者寫到這兒,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些資料,讓讀者了解Young在告別舞榭過 程中的幾個側面,他是如何疼愛珍惜過去的記憶;周圍朋友老師對他過去藝術貢 獻的一些回應吧。

最後一次粉墨登台 1965年春節,新亞學院南洋同學會舉辦晚會,邀請浸會劇社負擔約10分鐘 的節目演出。劇社同學當然答應了,計劃以“碧蓮池畔”的片段──舞蹈水平最 優美的雙人舞,參加演出,回覆了新亞同學。但是,原主角錦燦同學不答應上 台!前面已說過,這一舞劇以女角為眾多的演出者,男角只有牛郎和二郎神,先 前演出者就是導演──Young!但是,Young這一段時間身體感覺並不佳;另一方 面劇社同學未有先徵求他的意見,就答應了演出。所以,Young不願到農甫道新 亞學院演出。 “甩拖”(告吹)對浸會劇社的榮譽是最大的傷害!委員們幾經努力,最後還 是說服Young同意,姑且再演這8分鐘一折子舞蹈表演! 女主角夷徵同學過去與Young有多年的合拍演出,相互的舞蹈造藝均有清楚 的了解,可以說這一次上台應完全沒有問題的。何況,整齣“碧蓮池畔”舞劇都 是Young的心血,跳這一節雙人舞只是隨手拈來的一段舞蹈表演。 沒想到過去沒有任何閃失的夷徵同學,只跳了兩分鐘,不知道是否長假日 原因,她一下子走錯位,忘記了如何與男主角的舞步銜接了!既是導師、又作 為男主角的Young,在這一個關係到藝術榮辱的時刻,他立刻在台上一拉女角的 手,一個轉身,以眼神與夷徵同學溝通。這是不可能再回到先前預設的舞步去演 繹了!必須完全脫離各自原先的舞步。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53

Young示意要夷徵同學盡情的使出混身解數,他完全能以一個極配合的舞 步,去完成這次艱辛的任務!只是依據音樂所譜的優美旋律,你探海,Young就 旋身蹲下相迎;你旋轉,Young亦伴着打翻…… 這是使出混身解數、隨心所欲、一次天衣無縫的雙人舞蹈演出!只按照音 樂家楊瑞庭譜寫的樂曲,美妙的鋼琴韻調而起舞,最後更以一個美妙的姿態── 女主角單腳站在Young的大腿上,一腿高高的深探海,而Young單手扶着夷徵的腰 間,以極漂亮的做型完成了演出,換來了觀眾如雷般的鼓掌。 他們回到後台,兩人相對大笑起來。夷徵同學與Young竟可以完全立刻即 場、自編、互動、跳出了一場全新的雙人舞,旁人完全沒有發覺到任何的破綻和 失誤! 這是Young最後的一次粉墨登台的舞蹈演出!

挽救一個藝術小生命 亦是在這一年,一個電話打到Young的家中,是漢華中學李老師打來的。她 說:「鄭偉容老師在導演新舞劇時,出現嚴重的小產現象,認為只有Young才能 接替她的工作,因為只有Young才熟悉那一套舞蹈術語,否則,新舞劇便無法在 指定時間如期公演!」 鄭老師是Young的開山師傅,她亦為醫治Young的頑疾東奔西跑,澳門鏡 湖,廣州中山醫學院,又介紹針灸專家等等。Young雖然已經決定告別舞台,但 是,這是關係到一位藝術家的後代,一個臨危的小生命!他(她)極可能就是鄭老 師的接班人! Young立刻答應一定回校,協助鄭老師完成舞劇排練!Young回到學校,見 到斜臥在行軍馬扎上的鄭老師,旁邊坐着她的另一半──九疇老師(Young到鏡湖 就診時,就是住在他的美副將大馬路的家,早上還陪着自己在松山散步;Young 還與一位小學同學遇上了,就是九疇老師的幼妹──錦英,當年Young還在跳兒 童舞“在公園裡”時,她已與高班同學跳大人舞了,是Young的前輩哩;在廣州 又是透過他在中山醫學院的姊姊聯絡的)說道:「你來就好了,她說她的舞蹈術 語,只有你最清楚,否則沒法執導這一齣舞劇了!」


偉國 傳奇

54

第二章

鄭老師腹中的胎兒算是能保住了,小生命是個女孩子。20年之後,她真的 成為鄭老師舞藝的接班人,活躍在香港藝術圈中。

感謝King Sir的誠意邀請 1973年,Young在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工作,巧遇到中大拍攝節目的鍾景輝 教授。大家知道他是香港的戲劇大師,演藝圈中尊稱他為King Sir。Young在浸會 最後兩年的時候,King Sir就是浸會戲劇社的顧問,而當年King Sir導演的著名劇 目“Death of a Salesman”(售貨員之死),在浸會學院建校籌款演出時,改名為“淘 金夢”。負責舞台監督的就是Young。畢業的那一年,King Sir導演的另一劇目“小 城春秋”,Young只是部份參與,在晚上化學實驗完畢才去觀看排練,其中的演員 就有現今活躍在香港戲劇事業的毛俊輝同學等人。 事隔八、九年,他們兩人在中大校園中相遇,King Sir對Young有深刻的印 象,立刻提出邀請:「Young,來電視台一起“反”!」“反”粵語就是玩耍、參 與。 Young對老師的盛情邀請極為感動,因為King Sir在這一界別中的份量大家都 很清楚。但是,Young早已決定離開熱鬧的演藝圈,話別水銀燈,他只得婉謝了。 在這裡,Young要透過筆者,向King Sir再說聲多謝,感謝他沒有忘記這一不 長進的學生。

論舞者的一次偶遇 90年代末,在一次香港文化演藝界人士的重要聚會中,Young以一個學術人 士的身份出席了活動,沒想到在酒會時,見到當年曾以論舞形式而認識的多位藝 術界朋友。 Young原先認為,他們不一定能認得40多年前,只見過數面的一個少年。特 別是在這一次,聚匯了香港文藝演藝事業的一次精英大集會,他們全是藝術界的 同行中人。 當年的Young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舞蹈愛好者,而多位論舞者,已是舞蹈界 的知名人士。而今天,這些論舞的長者前輩,仍然極活躍在香港的演藝圈中,他 們並沒有忘記Young。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55

郭先生、吳先生等見到Young,竟高興地叫道: 「Young,多年不見,只見你的兄弟,你在什麼藝術機構工作?」 Young回答早已離開藝術圈,在一學術交流機構工作,陪同一些藝術家出席 活動而矣。

幼童時的一位朋友 小Young在四、五歲的時候,他跟隨六姨在粵劇界的老倌中穿插。春節時, 他們到高陞戲院附近的某條街(李陞街?)去向一位粵劇名人拜年。Young記得眾 人背後稱該大人物為“雷老虎”。這裡只有雷老虎眾多的一個家而矣,但是家中 的擺設極講究,全是酸枝檯椅,吃傳統的年果外,還有價格不菲的西式巧克力糖 果。Young與一個小朋友吃得最多, 口袋中亦塞滿了糖果。 一次到普慶戲院探班,Young又巧遇這位小朋友,兩人年紀相若,亦是“反 斗星”。在舞台的幔帳後,他們倆伏在地面上,豎起雙足,把小光頭伸出幔帳 外,觀賞台上的花旦小生做戲!你說可惡不可惡!小Young與這一小朋友並沒有 清楚對方的名字,不過遇上了一定玩個痛快! 小學時Young看過一齣電影,說是著名童星告別演出。 Young很奇怪,他不就是當年一起玩耍的反斗星嗎?大特寫拍他的耳朵在抽 動,自己亦曾與他互動比賽。時至今日,Young仍然不時在小朋友面前,演示獨 特的耳朵運動,和拉脫姆指的小把戲。 大家都能猜算得到這童星是誰──“人海孤雛”的李小龍。 所以,在80年代,Young家在桃李台,仍然經常有難以入睡的時間,他會深 夜在客廳開了電視機,盡量調低了音響,專門觀看陳年大鑼大鼓節目──眾人冠 予“粵語殘片”。Young希望能夠發現在普慶戲院拍下的東西或劇照,很可能從中 會發現在幔帳下的兩個小光頭! 90年代Young隨朋友到大嶼山的一位文化界大人物的別墅參觀遊覽。當他進 入偌大的花園時,穿越了花棚後,Young極為驚訝、震慄,因為眼前的景色極為 熟悉,他似乎曾經到過,印象極深!


偉國 傳奇

56

第二章

第六靈感嗎?竟如此的似曾相識?他立刻要太太走前去,看看是否有大花 壇,而大花壇上是否有一中空的湖山石!太太當然不願意為他跑去考證什麼東 西。Young要另一位好朋友代勞走一走、看一看。 的確,有花壇、有湖山石!花園中有這些景物,有什麼奇怪? Young越走越感到的確曾來過這一大戶離島的大花園別墅,但是,他過去完 全並不與這樣的一位知名大人物,有過任何的交往。 Young在這幾年梳理信息哲學原理的時候,回憶幼時與李小龍的多次接觸玩 耍,突然閃了一下,為什麼自己對花壇上的湖山石如此深刻! 因為Young與小朋友捉迷藏時,最反斗星的“他”就站在花壇前,希望能夠遠 觀到躲迷藏的小朋友,而Young正好就躲在中空的湖山石內,雙足縮踏在石上。 反斗星只懶懶地坐在花壇上,等候大家不耐煩而現身。Young差不多在那裡僵站 了大半個小時,最終小朋友──李小龍只捉到眾小朋友,但無法捉到Young,棄 權走開了。 在那個幼年時候,小Young根本無法記憶他們如何去離島,因為小孩只要有 得玩耍,怎會記憶遊玩走過的路程!這樣一來,Young就清晰地解釋了,何以單 純地記錄了“花壇、湖山石”。在信息哲學的探討中,Young需要解釋過去一般理 論難以解答的難題。

兄長退休以舞為伴 Young的兄長在中學時,在郊外踏單車,從山上滾下來,撞破頭顱滿身血, 包紮後由十字車送回家。兄長的記憶能力明顯地受到嚴重的影響,難以在術科上 有更大的成就。所以,在中學畢業後,他以良好的身體語言表達──舞蹈藝術活 躍在青年社團中。 兄長高大威猛,以一齣弓箭舞曾享譽30年。他亦是舞、導、編、演的能 手,在香港的演藝事業中,享有相當的聲譽。 他再過了十多年的文職生涯,亦是多與文藝界朋友的交往。最近,他還能 夠以舞為伴,與他的另一半活躍在文娛舞蹈場上,過着優悠自在的退休生活。有 時興之所至,兄長仍會以鄂爾多斯的碎抖肩、大跨步來娛人和自娛。


偉國 傳奇

第二章

57

在Young的兄姐中,尤以老三的樣子面貌更似慈母。 大哥樣貌最具父親的神韻,說話、走路有點像父親;姊姊樣貌亦似父親。 有人說Young似姊姊,因為大多數的朋友並沒有他父親的樣貌記憶,亦沒有見過 Young在北方的大哥。 所以,Young在旁欣賞兄長熟悉的舞蹈身影上,從中似乎還可以看到老外公 的一些形象、神態。

在這裡,相信讀者們更能體會到,Young寫出“狠心惜別演藝圈”時的複雜心 情。的確,一個人要放棄已建立、已取得的成績和關係,重新去走一條前景並不 明朗的道路,而開闢一條新路可能要披荊斬棘,甚至失敗而歸的,這要下多麼大 的決心! 再者,原本Young的這一項重大決定,還多少受了盲眼相士的批命影響。當 年母親對Young的痛疾只能見廟就跪,見神就拜!她想知道命運如何玩弄愛兒。 Young給盲相士的摸捏混身骨頭,特別是在額頂被按捏得發麻。 盲相士口述,助手在紙上寫了一些三字一句、不似詩、不是詞的批命文 詞,什麼“廿五六、過大關……報慈恩……”。隱隱約約Young只記得這一些句 子。但是,文盲的慈母卻特意要盲相士為她詳細解釋“過大關”之意,它與一般 說“大限”的差異。 Young只記住盲相士說在25、26歲時會有劫數,大疾病會再來的!十月懷 胎、出世已一歲!雖然陳柳一醫師的“癲茄”的確緩解了不少劇痛,但是,它仍 然可能會再來的! 25、26歲,就是明年或者最遲就是後年!相士之言不可盡信,可是,最近 Young的宿疾確又似乎有復發的跡象!所以,Young不想在水銀燈下出事,不要在 舞榭上跌倒,更不能在眾目睽睽下有任何的“意外”。 Young不想再與劇社同學、演藝圈中人士保持太多的接觸,不想再參與有關


偉國 傳奇

58

第二章

的藝術活動,最後的一次粉墨登場已經夠深刻了。他不希望有年青人,為自己的 一些不幸而難過和悲傷,更不應做出任何的傻事。 Young只想在一個安靜的新環境中,自己單獨一個人去與這一場不知結局的 命運戰鬥!所以,Young選擇了一條新路去嘗試,望能完成盲相士“報慈恩”的偈 語!讓慈愛的母親能過一段安逸、舒暢的好生活。 但是,Young如何能夠走上一條並沒有人知道結果的陌生道路呢?這一條 新路又是多麼遙遠、漫長、曲折呢?那麼只有請讀者自己再翻出下一頁,細讀 Young故事的新篇章了。


第三 章 科技創新

59

浸大修讀化學系 滴汞儀器同研製 難忘校園多趣事 教授推薦往工廠 液電固電可共融 二進二出美科門 ●

1960年7月,Young在港島漢華中學畢業。對一些因家境

問題,無法繼續升學者,漢華的老師都伸出援手,協助同學 找尋適當的工作。Young的父親在上環經營蛋業,生意剛上軌 道,家庭經濟情況漸趨好轉,於是順理成章,Young便找尋合 適的院校,繼續學業了。

懷念中學化學老師 回想在中學時代,漢華的化學科老師對學生授予的基

礎化學知識, 條理清晰,根基打得很好。同學們對酸和鹼 的認識;酸鹼中和後變成鹽和水;以至化學反應分子式的平 衡等章節,印象難忘。尤其是對元素周期表的背誦,同學們 都熱衷參與。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

鎂、鋁、硅(矽)、磷、硫、氯、氬;鉀、鈣、鈧、鈦、釩、鉻、錳、 鐵、鈷、鎳、銅、鋅;鎵、鍺、砷、硒、溴、氪、銣、鍶、釔、鋯、 鈮(鈳)、鉬、鍀、釕、銠、鈀、銀……表上開首的幾十個元素, 連筆者至今也能如數家珍,琅琅上口。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 表,把過百種元素按原子序數排列妥當,給後來的科學家學 習、研究、探索和發展化學這一門科學,提供方便和作出了 巨大的貢獻。 Young在中學讀書時,對於教授化學的張慶昌老師的印 象極深刻。 所以,當他入浸會學院讀大專的時候,自然揀選 化學系了。


偉國 傳奇

60

第三章

入讀浸會主修化學 當時香港只有幾間著名大專院校,Young選擇報考香港浸會學院, 終於獲得 錄取,進入數理系,主修化學。 當Young向父母提出在香港攻讀大學時,父親初時並不太同意。 因為子女眾多,而Young是家中第一個要求在香港讀大學的兒子, 基本學費 已經不低,還有理工科的實驗費、參考書費、交通費、饍食費等一連串的支出。 父親有他的算盤是要考慮的。 他父親是一個典型的潮汕商人,富裕的男人,多有幾個太太。即使一些生 活較緊絀的潮汕男士,亦有多房妻妾。在Young的叔伯中,很多都不是只有一個 妻子的。父親也不例外,因此Young的兄弟眾多,家庭開支也很大。 母親知道兒子上大學的打算,問清了具體情況。她立刻記起盲眼算命先生 有關“報慈恩”的批示,不錯自己有三個親生兒女。女兒已到廣州讀大學,不用 父親負擔什麼費用,但是,估計不會回香港侍親了;而Young的兄長──第二個 兒子,因為中學時踏單車,由高處山坡滾下,跌破頭顱、失血不少,記憶力不 好,估計亦難以尋得什麼好的職位,不一定能供養慈母!在這一個複雜的大家庭 中,Young可能是唯一的一個報慈恩者。所以,母親要有一個重大的決定了! 母親深思後,決定要支持Young讀大學,一改在家享清福的想法。母親決定 重出江湖,到父店中受職工作!一方面可減少家內大小的爭吵磨擦,二方面亦要 為兒子未來讀大學的費用張羅。 因為母親堅決的決定,父親亦改口了,願意負擔學費及繼續給予原有的零 用,其他費用就要依靠母親的支持了。 所以,Young在浸會上學時,要為中小學生補習,賺取零用,減少母親的負 擔。

貧窮學生的真實寫照 Young告訴筆者,每天為了節省五六角錢,想盡辦法減輕母親的負擔。他家 住西營盤,學校在何文田,來往必須要乘渡輪銜接,車費倒是可以節省的。因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61

此,Young上學時要準時、快捷,只好早出門步行到上環,乘渡輪到旺角(當然是 下層壹毫,但是在回家時,有時與同學一起走,他們都是習慣乘搭樓上兩毫的, 沒法子擺脫,免為其難要多用一亳錢了),步行到何文田;下午有課時,只能在 學校附近吃午飯,亦要物色一間只費七、八毫就能吃得飽的食店就餐(同學們在 美蓮餐廳吃要花一元,在ABC愛皮西餐廳要花一元二角);若果下午沒課,他就 會步行到旺角,乘船回家去。 有時,Young在上環三角碼頭附近的大排檔,解決中午的飽肚問題──由於 這時間已是三時多,再沒有太多顧客,兩毫錢紅豆粥一大碗,三毫錢豉油皇炒麵 已有一碟。 伙計一定會照顧這一個苦學生,把炒麵盛得滿滿、高高的一大碟!這一頓 又有糖,又有澱粉,又有油脂,應是合適的午餐!填滿肚腹後,可以輕鬆地走回 家去。

學習系統的專業化學知識 在大學裡,化學之門敞開了。回想在中學時代所學到的化學知識,相對來 說,只是一些通俗的入門知識。只有進入大學,才能學到比較有系統的專業化學 知識。大學化學系的課程,通常分為基礎化學和應用化學兩大類。但是,在浸會 修讀化學的課程是沒有得選擇的,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物理化學、高級物理化學、高級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工業化學等等。所以,同 學們互相介紹到香港大學的校外課程中,再選讀一些浸會沒能提供的課程。 每天下課後,Young便到大學的圖書館,閱讀新到的化學書報雜誌,搜集最 新的資料,以補充課堂授課的不足。例如Young的畢業論文,就是以當時極為新 穎的一種化合物為目標──Ferrocene二茂鐵。兩個茂環(C5H5)夾住中間的一個鐵 原子,它是一種極特殊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又可連串成珠鍊式的一種新結構。 Young用此辦法擴闊視野,日積月累,知識便會更為廣博。在需要應用的一瞬 間,我們先前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馬上就會溜出來,對號入座,轉化成無法估計 的力量。 Young記得在中學時,曾參觀過的一些本港的化學企業:汽水廠、腐竹廠、 搪瓷器廠、暖水瓶廠等等。但在大學期間,只參觀過汽水廠、啤酒廠、染廠等數 個企業,可能一些傳統工業已經息微了,它們多被遷到大陸內地,甚至關門了。


偉國 傳奇

62

第三章

Young對腐竹廠、搪瓷器廠、暖水瓶廠均有極深刻的印象,這亦是對張慶昌老師 的一種懷念哩!

大學生活的兩得益 當年浸會學院算是比較好的大專院校,但是,在開辦理工學系的時間,遇 到一些困難:設備與學生人數,均難以滿足客觀的要求。土木工程系還要好一 些,因為當年有大量的市場需求,香港大學的土木工程建築學系的畢業生,多以 政府公務員為出路,他們並不喜歡到建築工地去日曬雨淋。所以,客觀市場造就 了,珠海書院和浸會學院的土木工程學系,他們都是極受歡迎的大專學系。 理學院的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學系,雖亦受歡迎,但總的來說,人 數並不比投考土木工程系的多。所以,浸會把它們合併為數理學系,系之下才分 設各組別。四組別中又以化學組人數眾多,比得上土木系的學生。所以,數理學 系以“ ∑ Μ Sc”作為學系標誌。Young在近年把他珍藏的系徽,連同化學學會會 徽,還有他的一枚運動會的接力冠軍金牌,等等數枚紀念品,送回學校作為一些 見證歷史的紀錄。 在浸會學院上學期間,新環境讓未識世面的Young學識了不少東西,又認識 了一些新同學、新朋友。 大學生活中有兩件奇妙的事情,令他興奮難忘! Young多次提及這兩件事:一是不知不覺間,浸會環境竟醫治了他自小對 酒精的敏感症,原來他極容易酒醉的,酒精搽上皮膚亦會發紅發疹;另一是讓 Young知曉了什麼是魚腥味!

不知何為魚腥味 先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Young不知道什麼是魚腥臭味的問題。原來Young 自小並不知道什麼是魚腥臭味!因為生活在海邊,他對任何魚類都愛吃,大腦中 根本沒有“魚腥臭”的概念。難怪他無法理解一般人有“臭魚腥”味的描述了。 他為什麼在浸會上學的幾年間,知道了什麼是魚腥味呢? 那一次上有機化學實驗時,教授放置在講台的幾瓶藥物──Amine, Amide,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63

pyridine, pyrimidine……等等,要同學分別上前,各自親身以鼻去體會一下這些氣 味的差異。有些同學打開第一瓶已經說受不了;大多數同學當打開第二瓶時, 亦說有極臭的魚腥味;Young一瓶一瓶去品嗅其氣味差異,第一瓶有清晰的魚香 味,第二瓶已有濃烈的魚味,第三瓶中真的帶有一些難以忍耐的“臭”味。 Young現在清楚知道什麼是魚腥味了。 魚腥味是比吡啶pyridine更濃烈的氣味!嘧啶pyrimidine更厲害! 這些化合物都是含有氮的有機物,氮在有機物中極為活潑,它是雙鍵與單 鍵同時出現的。含氮越多、結構越複雜,氣味越濃,甚至於有難以忍受的臭味。 當在酸性環境下,其它雙鍵會被打開,再連接上酸根,魚腥味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吃完蝦蟹後,用檸檬水洗手去腥,是有它的科學根據的。

治好酒精敏感症 他又是如何醫治了酒精敏感症呢? Young三、四歲與慈母在農村時,遇上正月十五開燈日,潮汕地區“燈”與 “丁”是同音的,即是農業社會慶賀添男丁,宗祖後繼有人。當然,添男丁者要 向祖先奉禮還神了!以後每年才有太公豬肉分享了。而傳統習俗,在每年“開燈 日”,亦只有每戶代表的男丁,可以到祠堂出席“丁酒宴”,大男人才有一頓豐 富、免費的夜宴。 當年家中,只有他一個男丁在鄉,所以,Young亦可以出席去吃一頓豐富的 燈酒了。在祠堂的酒席上,Young算得上是一小貴客,因為他年紀最小,而能出 席祖廟的宴會。 席間,他面前的一個小杯子,內裡盛載着甜蜜蜜的糯米酒。 同席的男子漢一一舉起酒杯,一口子喝下去,跟着各自舉筷吃菜了。 Young 也學着喝下小酒杯的糯米酒,又香又甜又有一種奇妙味道,旁邊立刻有人拿着酒 瓶,不停地一一添滿了。他沒喝上三杯糯米酒,就嘻嘻哈哈大笑起來,菜也沒有 吃上了。旁人只好着一年輕的大個子,把他抱回家去了。 浸會學院在當時的香港高等教育政策約束下,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資助,文


偉國 傳奇

64

第三章

商科學生似乎沒有太大的感覺,理工科的學生就較明顯地感到失落了。大學的化 學實驗課,需在培正中學的實驗室上,整體的抽氣並不足夠,中學實驗問題並不 大。二年級有機化學的抽提(Extraction)實驗,要用有機溶劑──例如酒精,差不 多要抽提四、五個小時,才可以把目的物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 化學(組)系當時是一個大系,同學眾多,把培正中學的化學實驗室擠得滿 滿!所以,差不多有十組同學,同時在加熱酒精溶液,酒精的氣味,瀰漫着整個 實驗室。人,當然泡在酒精的熱氣中了。 想不到在浸會學院的幾年內,小Young對酒精極為敏感的皮膚,本來極容易 發紅起腫。現在,他竟慢慢地不再起紅疹了。 但是,Young 30歲仍然不敢沾染任何酒精。 直到70年代末,他到桂林介紹技術,在漓江飯店住了兩個多星期。 晚上 Young在飯店天台,遠看別人放煙花。天台小賣部竟連汽水也沒有,只有當地的 溫暖牌啤酒供應!Young只好買一瓶啤酒,竟連杯子也沒有提供。他只喝了一兩 口,就不敢再喝了。第二天喝它三、四口,好像只是有點兒腳浮浮,並未醉倒! 最後的兩天,他竟可以喝上半瓶啤酒,這才扶着樓梯,慢慢走回到房間,呼呼大 睡去了! 哈哈,培正中學並不太好的化學實驗室條件,多年來,竟可治癒了Young對 酒精的敏感症!也許長期在實驗室裡煲酒精,揮發的酒精,具有殺菌能力,將身 上皮膚的敏感原全摧毀了。 至今,Young的酒量亦僅只兩杯啤酒的容量,總比過去好多了。 不過,兩杯啤酒落肚內的發酵結果,他就會口水多過茶,滔滔不絕,天南 地北,雞毛蒜皮的大事,冬瓜西瓜的小事,說個不停。 只要你願意聽,他也可以給你暢快地說一個晚上的!

研製滴汞分析儀器 浸會學院撥調資源給理工科學系的亦不多,所以,很多高年級的化學實驗 根本沒有儀器提供,只在堂上聽講,沒有實際的實驗是很不足夠的。所以,物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65

化學Physical Chemistry的教授在班中揀選了兩位同學,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強,又 肯動腦筋,在完成已設定的課程實驗外,在教授的直接指導下,自製了若干個新 的物理化學實驗設備。 Young就是被挑選者之一,他與國泰同學被同學們戲稱為教授的兩個得意 門生。其中印象最為深刻、難忘的是,他們合作製成了一部滴汞電極(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的極譜分析儀(Polarograph)。這儀器除了要購買一部精密的光鏡 電流計外,其他設施都是自己一手一腳,經多次失敗的試驗取得的。 Young與合作者要拉出合適的毛細管滴汞電極,當然首先選擇了實驗室常備 的鉀玻璃(硬玻璃),但達不到實驗要求的微細度;又嘗試採用其他的軟玻璃管(鈉 玻璃),但是,無法從普通的鈉玻璃管拉出合適的毛細管;最後找到損壞了的水 銀溫度計的玻璃管身(也是鈉玻璃),它已是孔徑比一般的玻璃管細。因為是軟玻 璃,它的熔化點及軟化後的物理性能掌握,都要從新學習。 “滴汞電極極譜分析儀”終於研製成功,並付之實驗應用,效果不錯。又因 為他們是為學校試製儀器,所以需要製備一定的數量玻璃毛細管,供其他同學實 驗使用。 這儀器不單可以供定性分析用,同時亦是一部半定量的分析儀器。 至今, Young仍然保留着這一份合作研製的實驗報告。據了解,該實驗設備還在浸會學 院延續使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哩! 事實上,Young從這一部儀器的製作過程中,不單與合作伙伴有更深刻的認 識,兩人更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更從極譜分析原理中的液態電化學中,學習 到的一些理論,它影響Young後來30多年的半導體工作。

難忘校園多趣事 Young與這一位大學的同學,物理化學實驗室的好拍檔,經常走在一起。他 極為愛動、隨時有新主意。 下課午飯時,三數個同學會跑到鑽石山去吃風味的四川担担麵。 亦有一次,有同學說起今天長洲出會搶包山,住長洲的一同學沒來上課, 在家中看出會飄色。飄色──那是一或兩個小孩子站立在極險要的支架上表演,


偉國 傳奇

66

第三章

旁人是難以想像得到的。兩個好拍檔商議後,決定出發看飄色去,它是長洲特有 的民間節日表演,難得一看。 Young與好拍檔,立刻溜出課室,直奔碼頭到長洲去了! 一年暑假,十多位同學到長洲渡假去,住在“歸元”旅社,過幾天輕鬆的假 日。晚上,全體同學在日落、半彎月中去散步漫談,回程已是深夜一時,月亮亦 早已下班了。 Young看到在市區內難以清楚看到的銀河麗星,這是難得的一種享受。他自 然就以個人之學識,介紹燦爛銀河的多種傳說和故事。 男同學在這漆黑的環境,正好道說他們聽來的鬼怪故事。 立刻鬼門關打開,陰聲怪叫傳遍了人群中,更有大膽男同學,在女同學中 四處遊走穿插,更顯得陰森鬼秘了。驚嚇得隊伍中膽小的女同學大叫起來。一位 生物系姓文的女同學,更被嚇得雙手掩住眼睛,淘哭起來,她站立不走了。 Young知道闖了禍,美麗銀河竟引來了鬼怪,立即上前用手按拍着驚恐無措 的女同學,說:「傻女,只是講故事,沒有鬼神的,不要哭了!」經多人勸說, 女同學才靜下來,大家也鬆了一口氣。

四人空手爬飛鵝嶺 Young與國泰等多位同學,經常走在一起爬山游泳。有一次他們去爬大霧山 雷達站,直爬到雷達站的禁區鐵絲網邊緣上,被看守的啹喀兵持槍喝令止步! 一個星期日,四個同學相聚,他們竟臨時決定去爬飛鵝嶺──由德望崗德 望學校出發,攀上背後的峭壁石牆,希望直接爬上飛鵝嶺的九龍峰上。因為臨時 的活動建議,大家並沒有作攀山的準備,亦沒有帶備什麼飲料和食物,只是即興 的一次活動。 當爬到最陡峭的中部山腰時,不知誰踏中了一個馬蜂窩,一下子群蜂飛來 襲擊這些不速之客。因為手腳在攀爬峭壁,大家動彈不得。最近的一個同學,被 惡蜂刺得滿臉滿手。Young因為伏貼在石牆上,雙手盡量護住臉孔,只能學禪師 面壁了。還好,他只是被蜂在小腿上剌了一下,腫了一大塊,紅腫了好幾天,其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67

蜂針留印至今仍可見! 第二天,星期一上課的第一節,眾同學見到臉如豬嘴的蘇同學,知道四名 傻瓜昨天空手去攀爬飛鵝嶺,竟被野蜂狂針,自然不停大笑起來。 教授進課室後,笑聲仍未停,他很不高興地發問:What so funny?大家才立 刻收聲,一班遊魂才趕快飛回到課室來。

學生日遲來的冠軍 浸會學院有一個傳統,就是在一年一度的學生日活動中,晚上有一個以系 別為單位的節目比賽。 歷年都是一些大系,例如社會系、工管系等取得優異的成績,他們系會都 肯出錢出力,當然容易討好觀眾了。現時,化學組是一個大系別,人才濟濟,系 會的同學認為不能太失禮。有戲劇細胞的Young與同學們一起花心思,設計了一 個名為《香港臘像院》的節目參加比賽。 當司儀剛介紹了節目名稱後,射燈仍照亮着舞台前,觀眾靜下來等候拉幕 時,在他們的後邊就響起了連續、清脆的警笛聲,一個穿著唐裝衣物的男子,夾 帶住一個包裹從後排觀眾人叢中急速走出,跳上舞台,明亮燈光下閃身躲到幕後 去了。 唐裝客在幕前消失後,從觀眾大堂中路上跑出兩個軍裝,一個口中含住警 笛,一個手持警槍,大步追了出來,前座的同學們被警員的突然出現,嚇了一 跳。大膽的觀眾指示:有一個小偷走上台了。 扮演警察的其中一人──就是後來眾人皆識的守信先生。當然,警察到 《香港臘像院》去捉小偷,警察先生的台詞最多,他站在咪高風前的說話,讓台 下觀眾聽得清楚。故事情節應不用再花唇舌了。 這是Young吸收了去年的經驗,學生日的舞台音響設施不是為話劇安排的, 只有台前的兩三個米高風,演員在台中或後邊說話,台下觀眾是無法得知的。 今年,由富有舞台經驗的Young,來統籌化學系的比賽節目,他已經考慮得很仔 細。


偉國 傳奇

68

第三章

扮演臘像院院長的Young,要扛抱起一個個的臘像到台前,用雞毛掃拍掃 後,當然還要為臘像抹臉梳髮了,好讓警察檢示,臘像是否小偷。不是小偷,當 然要用白布再覆蓋了。 在台上十多名演員中,只有三個人有台詞說話,其他的多是殭硬站在台 上,被Young扛抱起來。眾臘像中有當年大家極為熟悉的人物──炒樓客、照田 雞、美少女等等。其中有一個當年經常被警察捉捕的行乞者──吹口琴乞食的鄧 先生,他的名字,竟與現在的一位政界人物極為相似。小偷,當然在臘像中間穿 插了節目的整體安排,演出獲得了觀眾的大量掌聲。 但是,宣佈比賽結果時,化學系《香港臘像院》竟未能取得冠軍! 到周二早會時,校方才更正宣佈:化學系的《香港臘像院》亦是冠軍,同 學們當然不滿,但總算對化學系有一個交代了。 有關遲來的冠軍情節,Young倒沒有詳細記憶。 但是,在事隔多年(2007年),Young到加拿大探望好友國泰同學,他竟記得 清楚這一次是“遲來的冠軍”,在早會才宣佈化學系獲得比賽冠軍。因為先前已 有冠軍,故此有雙冠軍了。

穿長褲的短跑接力冠軍 Young讀大學三年級時,學院舉辦運動會。四年級的化學學會會長,建議組 成一隊4X100接力隊伍,每級派一名選手參加,向級代表提出了要求。會長可能 在中學時就是短跑好手,一二年級的同學已經把名單交來了,他們亦是田徑愛好 者,三年級未能推舉出代表參賽。 浸會學院一年級同學有一個無學分的體育必修科,Young是選田徑類的。他 是田徑愛好者,短跑亦算是一項有些心得的運動。如果你選修球類的──不管排 球還是籃球,上體育課都要打得滿身汗;田徑類呢,咇一聲跑出去,再慢慢地步 行回來,跳高、跳遠、鉛球、標鎗等,都較球類運動優悠得多。所以,Young在 一年級時是選修田徑類運動的。 化學系要組隊出賽,三年級未能推舉出選手,Young只好自己上陣了。他從 雜物堆中翻出自初中後,就再沒有用過的帆布釘鞋。這是他在中學時,節約了幾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69

個月的零用錢,才買得的好東西,想不到它還有一些剩餘價值!短跑褲就欠缺 了。 經過大家認真的準備,起跑、接棒、速度等等都作了演練和記錄。第一棒 是最花氣力,約要跑110米的,由一年級同學負責;最後一棒由會長沖線,路程 算是最短了,他可以應付的;中間兩棒由Young與二年級同學承擔。 初賽中,化學系隊伍竟順利過關,進入決賽。對手有100米、200米的冠軍 好手,大家對短跑決賽中出現的“洋相”──兩個竟穿長褲的決賽者,根本沒有 看好。咇的一聲,各隊飛速前進,一棒、二棒、三棒順利交接,化學系接力隊 拋離了大家看好的工管系和社會系,後兩棒都是長褲“洋相”跑手,竟能一路領 前,直取得冠軍!擔任計時的化學系兩位助教──肥趙、瘦李,他們也難以相信 化學系的長褲接力隊,竟可以戰勝數支強隊,取得的好成績。他們也走上前來與 冠軍隊拍照留念。 接力冠軍金牌在Young的紀念品中,一直珍藏着。他對四人照片和化學系運 動員照片中的長褲短跑手,一定有豐富的回憶。

新娘潭窺覬鏡前梳妝 化學系同學在這一連串的喜慶活動中,覺得在今年的聖誕節前夕, 認為值 得組織一次全系的大旅行──到大埔新娘潭野火燒烤BBQ去。 系會同學認為全 系旅行,更有其他理學院的同學一齊參與,連同教授老師超過100人,比一般小 型的20-30人的燒烤旅行,難辦得多(當年並沒有燒烤的專門店,什麼都得自備醃 製的)。擔任活動幹事的國泰同學,他願意承擔,全部數十磅肉類的醃漬工作。 一、二年級的同學分頭計劃其他物品的購買、接運、分配等工作。 真的是浩浩蕩蕩過百人,直奔大埔的新娘潭去。 當年的新娘潭是一風景名勝,附近有令人讚嘆的照鏡潭,Young在中學時經 已領略過其特色,一定要好好介紹給同學。 同學們在新娘潭的空地上生起野火,吃過了國泰同學負責醃製豐富的肉食 燒烤餐,味道確是一流。吃飽後,自然順道探究『照鏡潭』了。但是,多數香港 朋友,並不了解為何能稱上為『照鏡潭』呢?


偉國 傳奇

70

第三章

眼看太陽經已偏西,開始下沉了。同學就在Young的引導下,跑到『照鏡 潭』較遠的一高地上,立刻可以看到在白色瀑布銀鍊前,出現了一彎七彩顏色的 艷麗天虹!當每一個人站高或蹲下,眼前的彩虹,就會隨着自己身體的變動而移 動。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高叫:「我看到了!」 有些同學仍然未能看到奇景,因為他站立的位置有所偏離,Young要他們找 到恰當的地方,這才可看到獨特的天虹。 這是一個有趣的光學現象。Young講解其中巧妙的位置配合:要看到彩虹, 人必須要背着太陽,眼前又要有水花點(瀑布的水花),天虹就會出現在眼前。太 陽、頭顱、弧形天虹的中心,三體成一直線。太陽當頭,彩虹是不可能見到的。 當觀望者企高蹲下,把頭顱左擺右擺,就像一個新娘穿著新衣在鏡前的擺 首弄姿──她在照鏡!故村民把它命名為『照鏡潭』。

鳳凰山靜賞火鳳浴日 太陽開始下山了,Young急忙與另一同學匆匆先走,他們要趕回香港,乘船 到離島去,參加浸會劇社的另一個夜登鳳凰山的好節目。 交通真的不可準確預料,無法乘搭計劃中的那一班船,只好踏上最後一班 船去大嶼山了。當年沒有手提電話,他們亦不可能與早已到達、住入寶蓮寺的其 他同學聯繫。只有到寺內才去找尋他們了。 Young約同一起的共有四人:Young、盧大導、阿釘與她的姐姐阿豐。Young 與盧大導倆人私下商議,兩個男士,要照顧兩個手無搏雞之力的弱質女士;而 且,深夜登山之路途,要經幾處釋囚的中途宿舍,有關的安全問題,一定要好好 考慮。 他們決定先到小餐廳去吃晚飯,飯菜不是立刻能端上來的,兩男士趁機到 三行、五金雜貨店添增一些自衛“武器”! Young購入一支約三尺長的粗頭木柄,原是用於鐵鍬的木柄把手, 鐵鍬的中 央洞口有3.5”X2”,所以粗棒頭也有這麼粗大,揮舞起來,就是一件恰當的好武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71

器;盧大導選擇了較鋒利的小武器。這一切準備,他們都密契不要告訴兩個女同 學,免得她們擔心。 四個人乘搭了最後一班船到梅窩,再乘坐最後一班車到鳳凰山的山腳── 石壁水塘的一處新工地! 司機問:你們去什麼地方?盧大導答道:我們上鳳凰山寶蓮寺。 對方惶惶然嘆息:你們深夜去喂老虎啊! 下得車來,司機把巴士趕快調頭開走了。 四人站在一大片新開出山泥的工地上,這裡連鳳凰山也看不見。 盧大導先前曾經由沿着的山路,上過鳳凰山。但是,舊有的山路差不多全 部消失了!老前輩盧大導只有大着膽子,帶領走向山邊,依稀尋覓出一條山路, 總算能夠踏上滿佈叢林的征途了。 只有靠着Young的手電和盧大導的額頂燈照明,走了一段路程,似乎山路越 來越平直了,並沒有上山之味道。 Young大膽地問大導,方向是否對? 盧大導說:「剛才下車時沒法尋得舊路。鳳凰山寶蓮寺應在石壁新水塘的 北面,現在又沒有月亮可以辨認方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Young再問大導是否肯定應向北走,就能上山去。因為他不曾走過這一段山 路。大導說肯定。Young就說:「暫時休息一下,等雲散開,看到星星,待我從 星象構形上,去確定一下我們應走的方向。」 白雲散開,露出Young可以辨認的一些星座。真的走錯方向,向南走!怪不 得越走越平坦。他們四人應該向北走。重新調整了方向,開始走向上的山路了。 慶幸他倆手中的“武器”並未使用過。 深夜二時才走到寶蓮寺,找到了劇社的同學。 四時了,天空還是墨黑,全體同學整裝好,穿著了厚厚的耐寒大衣,夜攀 鳳凰山,到山頂觀看日出了。眾人在東方通紅的背景上,見到紅紅的太陽,一跳 一跌的出現,更像一隻火鳳凰,從紅彤彤的火海中飛躍跳出來,這是住在市區的


偉國 傳奇

72

第三章

居民難以看到的奇妙景象。 Young豐富的天文知識和光學能力,的確為他在中學、大學結交了不少好朋 友,大家亦樂於結識這一個活躍的同學。 但是,Young有他自己的一套交友之道。早年的Young並不容易坦率地向朋 友剖白自己心中的問題,他有難以言明的苦衷和擔憂的。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珍惜大學好友 Young在浸會讀了五年才畢業。 一來是因為從一間中文中學入讀大學,每一課本都是英文課本,學習困 難;二來當時的一些大學教授對於Young這些無神論者的印象並不佳,第二年要 重修大部份課程。 在重讀時Young自然又認識了一批新的同學,一個眾人皆識的電視人──守 信先生,亦是當年的同班同學,並且是較熟的一個老友記。同學之間經常聚在一 起講學習心得,交流從書上看到的新內容、新技術,當然亦一起打橋牌、一起旅 行、一起游水。畢業後,還互相介紹職業情況,或推介好職位,等等。 50多年來Young與其小學和中學的同學,仍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因為,在這 些同學之間沒有一些勾心鬥角的利益關係,有的只是互相的關心和支持。 相反,社會的實際利害關係、名譽地位,影響着、造就了不一樣的人際關 係。在大學同學中,在觸及一些未來利益或得失時,赤裸裸的利益關係、冷酷的 語氣,立刻表露無遺,讓你立刻要考慮大學同學中的彼此信任程度了。 Young講及三年班的一次學期考試,走出考場後,同學們圍繞站着交流考試 的情況。有一同學在人群中穿插,問某一題的恰當答案。當他知道沒有同學能答 上這一題,他竟高興得跳了起來,並大聲喝采叫道: 「好呀,沒有人能答上這題!只有我答得上了。」 大家都極度驚訝地看着他,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陌生人”,站在同學之中 呢!在大學的生活中,社會上的明爭暗鬥已經縮影在課堂上了。 若能在大學生活中,在同一學系中找到一兩個知心朋友,的確是一件值得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73

慶幸回味的好事。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Young有他新的解釋。

教授嘉許兩高足 課餘得薦往工廠 按常理,化學師的出路應該是較廣闊的,無論石油化工、藥物工業、食品 工業、光電材料工業、和日常生活用品製造業等,都需要有化學專業知識的人 才。在Young的心中,早就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他在浸大五年的學習生活中, 相當努力,相當用心。 剛踏上四年級──大學的最後一年,老師就問Young是否會到外國升學。他 如實地回答了:因為家境不許可,沒條件再往外國深造,現時的生活書簿費亦得 靠補習來解決。 老師問他是否願意到一工廠去實習,工作時間可按上課時間靈活調動。 Young當然答應了。(40多年後,Young與好同學在電郵通訊知道,當年老師亦問 過他願否到工廠去?因為國泰同學早已決定到加拿大入研究院,所以沒有考慮到 工廠實習了。) 老師下課後,就與Young踏上在學校門口等候的麵包車,一直駛到官塘一工 業大廈門口。Young在人事部辦理了簡單的手續,填了一份表格,算是這一工廠 的見習化學師了!老師就是這一工廠內主管化學的技術專家,Young就遵照老師 的要求,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化學實驗。大半年內,Young一下課,就買了麵包準 備上班去了。有時,Young就要自己單獨乘車到工廠上班去。

在半導體廠實習 這工廠是一間華資半導體生產廠──美科電子有限公司,她除了與當時的 一間美資廠──Fairchild Semiconductor仙童半導體廠,同樣都是裝配原子粒,供 美國商家使用。美科公司更大膽地添置了生產半導體芯片的擴散設備,算是當時 遠東區(除了日本與中國大陸外)的第一家芯片生產廠──嘗試自己生產半導體芯 片。 Young在工廠實習了近大半年,下學期中段要準備畢業考試,就沒有再到工


偉國 傳奇

74

第三章

廠去上班了。在這實習期間,還沒有機會接觸到任何真正半導體的東西,老師要 他做的試驗,都是有關化學藥劑的各種參數。例如感光劑的黏稠度與濃度的關 係;感光劑厚度與轉速變化的關係;化學配方改變與其腐蝕速度;校正流量計等 等。 與半導體物料有關的試驗,就是學會用拋光磨斜角的方式,再以化學染色 來確定PN結的真正位置,就是微量的硝酸根(-NO3基團)在強光作用下,它能與 P型半導體結合成為較深灰色的染色層,在顯微鏡下以蓋玻片覆蓋在被染上色的 PN結上,用單色光投射下,量度出多少條干涉條紋,以條紋數量來計算結的深 度。 在這裡,Young的天文光學知識可派上用場。因為他知道如何快捷磨出一個 平整的斜角,這是一種光學鏡頭的拋光過程;又如何應用鈉光黃燈,它是強烈的 單色光,能準確顯現出需要的干涉牛頓環。每一干涉條紋的間距,就是鈉光波長 (5980Å)的1/2──約為0.3μm,有干涉條紋就可知PN結的寬度!天文愛好者自己 磨製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就是以干涉條紋來校正反射鏡的曲率變化。 在工廠的其他封裝生產線上,排得密麻麻,兩排坐着年輕的女工,她們在 顯微鏡下,上管芯、焊金絲,滿是“的的、得得”的開關聲。 在這個試驗車間中,待人友善的邵二老闆,經常走進來參與一些試驗項 目。因為他在英國也是唸化學的。大老闆唸紡織,三老闆唸電子,他倆人對於以 化學工藝去製造半導體芯片,似乎沒有邵老二般那麼大的興趣。所以,當試驗出 現一些好成績,邵二老闆會立刻買西餅點心到頂層來,鼓勵和慰勞! 邵二老闆亦會親自“下廚”,去燒一爐硅片;有時,他還坐在明亮清潔的膠 地板上,與員工一起討論試驗問題。 在這工廠的課餘的實習工作,給Young留下很好的印象。在面臨考試前夕, 他暫時離開工廠,專注準備畢業考試了。

八個月為人師表 正如上文所述,Young決意不再留戀演藝事業了。畢業後,他要考慮尋找一 份合適的職業。但是,在兩三個月的日以繼夜的苦讀中,他的身體似乎有點吃不 消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75

畢業試過後,理學院的同學們相約一起到大嶼山寶蓮寺走一趟。上山的路 段真辛苦,Young很艱苦才步行到“回頭是岸”、“海天一境”的橫匾處,他是與幾 個女同學,拖得最後,Young到達時已經臉色青白。 其他多位男同學,早已坐着前面的石頭上,優悠地等候他們! Young想先找一份輕鬆一點的中學教師職務,好調整一下身體,等身體復原 後,再作打算了。他到浸會學院附近的一間中學任教,每天都一定會經過學院門 口,上班亦可見到一些低班同學。從同學口中知道,老師將要到外國深造。 但是,Young亦只是為人師表八個月,就不再當教師了。 一來,Young的喉頭似乎並不適宜做教師這一行業,喉痛的老毛病, 整天使 他感到難受;二來,他在學院門口,見到了介紹自己到工廠實習的好老師。老師 並說,邵老闆隨時歡迎Young回去工作。

二進美科電子公司 工廠頂層的環境對Young來說,極為吸引,遠離凡塵,明潔幽靜,正適合 Young離開演藝的熱鬧、奔放、狂飆、大起大落、甚至是一種非理智的表達。他 再次見到邵二老闆,他立刻同意聘用,並給予比教師更為吸引的薪金。Young同 意兩周後到工廠上班了。 這是Young第二次走入美科電子公司的大門,踏進了一個新興行業──半導 體擴散的現代工業!這部門Wafer Fabrication Department──威化餅製造部,它真 的是製造半導體威化餅的,這一行業佔據了Young一生中的20多年光景!使Young 成為本港第一代的半導體人。 Young在擴散部門擔任專職的化學師,這是Young真正地走進半導體生產技 術的學習殿堂。雖然Young過去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 與半導體器件的生產 技術,沒有直接關連,但是其中相關的科學精神,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日 後的學習研究,都有莫大的幫助。 他把半導體視為電化學的一個部份,如饑似渴地學習。 可能是初生之犢不畏虎,Young就文獻中的觀點、角度向當時的主管提出不 少的難題和疑問。使得主管不勝其煩。


偉國 傳奇

76

第三章

最後,主管把他調配去看電表、記錄擴散爐的電流變化,就是不想讓他接 觸到生產試驗上的實際操作。而且,甚至於把文獻書籍,也搬入他自己的辦公室 內,全部鎖在玻璃書櫃內,減少對自己的騷擾。 Young已經感到意興闌珊,主管似乎真的不太歡迎他。 他的技術人生可能要改寫,故事亦會完結了。 不由你不信,世事有時就是那麼湊巧的。

與老闆偶爾的一次膠地板閒話 Young獨自坐在膠地板上,在記事本上安份地記錄着每隔5分鐘、毫無價值 的電流數字。他心中已準備了辭職信稿子,本想就此離去。他努力尋找打聽更為 合適的新工作。 不知道邵二老闆什麼時候走近爐邊,亦坐在Young旁邊的地板上, 探問他的 近期的試驗工作、閱讀了什麼文獻。 Young展開記錄本上的詳盡的電表數據。他老實、直率地說主管並沒有安排 任何試驗,也沒有機會再看到任何文獻。現在,他只能做一個安份的抄表員。所 以,他正考慮物色其他工作。 二老闆對Young說:「你不要走,我可以安排適當的工作。」 真的,第二天參考文獻開放了,排列在車間的資料櫃上,可以供人隨意閱 讀。Young最記得的是,兩大本4吋高厚的A4紙訂裝的大書,史丹佛大學的一次半 導體研討會的兩冊論文集,其中有極豐富、有用的資料和數據。他亦不用去抄表 了,可以參與生產試驗上的化學工藝,甚至於學習實際的擴散工藝操作試驗。 不知道邵二老闆的新安排,是否受到老師離港深造的囑託。新變化,讓 Young重新投入半導體新行業中去,譜寫了他豐富的技術生涯。

液電固電可共融 在大學時,Young從極譜分析技術獲得的知識:溶液中有水化分子,無機物 類(鹽類化合物)的水化分子的極性分為正與負,正與負的水化分子有不同的流動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77

速度──化學上稱為淌度(mobility),半波電動勢、擴散電流、λ效應等等,正離 子以金屬為主,體積很小,水化分子的體積亦不大,在液體中流動速度較快;酸 根分子一般由多個原子組成,體積自然較大,水化分子之後,體積增大數倍了。 想不到,這些在液體中的很多有關電化學的物理概念,竟與他在半導體專 業中遇上的問題,有極大的相似性,甚至可將它們通融匯合。 半導體技術中,人們需要天天討論的正負載流子(electron and hole carriers), 帶負電荷的載流子是由V族元素多餘的價電子組成,類似金屬中的自由電子,流 動的速度大;正電荷是由Ⅲ族元素缺少的一個價電子──“空穴”形成。就像小 時候“大風吹、搶板凳”遊戲中的一張“空”凳子!參與遊戲的人,就是一種負電 荷的載流子,“空”凳子在遊戲中是固定不動的,並不能移動的。 但是,在半導體中的一些“空凳子”竟亦會跑動,它的速度自然要比“人- 電子”走得慢了,就像一個全身貼掛滿氣球的充氣胖凳子, 走起來自然更遲鈍。 工廠除了一些半導體專業的參考書外,還定閱了一些大學也欠缺的學術刊 物──Journal of Electro Chemical Society; Solid State Electronics等等,在電化學學報 中有大量半導體研究和發展的信息。 Young極愉快地泡浸在書堆中。正負載流子有不同淌度(mobility)、PN結形 成的雪崩電壓(avalanche breakdown voltage)、PN結漏電流(leakage current)、空間 阻擋層(depletion layer width)等等半導體獨特的概念,均涉及半導體中的一個少數 派──“空穴hole”的貢獻。 半導體中的“空穴hole”是少數派minority,但是,它在半導體物理中,空穴 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原來一切幹大事的,必須要充分地懂得少數派所起的作 用!這是Young發現的一個嶄新的真理。 這一個新車間,可以說是老闆的一個極大膽的賭博,因為購買了整套的半 導體擴散車間設備。但是,最高級的技術人員,亦只在大學實驗室做過一些半導 體的物理實驗!兩年多的時間,他們並未能掌握一套可行的生產工藝,仍未能造 出一片可以“入口”的威化餅來! Young在畢業一年後,他投身到半導體新行業,不用花太大的精力,很快就 掌握到其中的一些竅妙!


偉國 傳奇

78

第三章

年輕的Young被升為主管 Young到工廠工作大半年後,部門主管到外國深造去了。 邵二老闆竟升遷這一個到廠不足一年的“青年人”作為主管!為了平衡內部 的管理問題,為他加薪60%,超越了幾位老臣子。當然,有服氣的,也有不服氣 的。有人採取一些不太友善的合作態度。 由於先前上班時,並沒有具體的工作安排,Young百無聊賴之下,「就像沙 灘上撿貝殼的小孩」,他撿拾其他工程人員棄置的試驗片、廢片、碎片,不斷地 在碎片堆中的磨、切、染、測、看、讀,尋找自己的樂趣。從這些細微的觀察、 比較中得到的一些數據,部份早已透過其他同事,間接用於工藝試驗上,取得一 些有用的數據。 現在Young接管了這一部門,他更加要以身作則,有機會直接設計好每一個 試驗,準確無誤地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科學數據。PN結的磨層測度是當時唯一可 用的科學手段,(另外一個可以測度的就是四探針──方塊電阻值Rs。有關Rs的 深入探討,在後面章節中有更詳細的討論。)只有碎片的磨層讀數,才可驗證每 一個實驗的設計數據,一不小心就會有差錯誤導! 所以,大部份的磨角測度,都是他親自操刀,同事的各個實驗樣本,他亦 要求保留深入研究。 很快,把過去的試驗性工作中的偶然性,逐步理出一些規律來。半導體三 極管的電特性逐步地被充分理解了,從trial-and-error中逐步走上一條科學的驗證 之路。 邵老闆很高興,他給Young的擢升決定是極明智的。 原先不太合作的老臣子亦改善了態度,他是半導體專業的研究生,資歷要 比Young高得多哩,他竟稱年紀輕輕的主管為“Young哥”! 他說北方人稱英俊男士為“帥哥”,Young 是“帥哥”,連起來,“Young哥” 更為好聽的一個轉音,好朋友之意,願意服從指派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79

“Young哥”再避桃花運 這時是1967年年底,老闆們認為威化部取得的好結果,值得嘉獎。因為試 驗已花去了三年的時間,但是Young任主管只有短短的一年內,工廠可以生產市 場上急需渴求的三極管芯片。 威化擴散部對工廠的發展有極為重大的貢獻! 老闆與Young商量,如何與擴散部同事一起慶祝。 “Young哥”現時不但得到擴散部門的男同事認同,更有年青女同事從不同的 渠道,暗示愛意,Young可要陷入感情的麻煩中了! Young在過去多年的演藝活動中,經常擔任主角或主跳,甚至是導演。他與 舞蹈者一定有極多的身體接觸機會,女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愛慕情愫的流露。 但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疼痛頑疾,並不願意把自身的痛苦煩惱,再次讓別人為 自己憂傷、難過。所以,在中學和大學時,Young已多次逃避了女同學的種種好 意。 他對老闆提出的慶祝建議,如果在晚上舉辦什麼宴會活動,同事回家遇到 “菠蘿”就麻煩了。但同事們聚在一起,正是自己表態的一個好機會。 Young於是提出到大網仔龍蝦灣BBQ去,一方面,可讓全部門同事愉快輕鬆 地慶祝,比在酒樓餐廳自在得多;大白天慶祝交通不是問題,幾位老闆亦同意出 席;邵大老闆是食家,邵大胖子負責安排燒烤食譜。老闆們當然各自駕車前往, 同時亦開出工廠小巴士接載同事。重要的另一方面,Young可以趁此機會,清楚 地向女同事表明自己心有所屬,請她們一致專心工作。 大家可能仍會記得,1967年當時去大網仔方向,沿途均有警車截查。首先 截查了公司的小巴,車內擠滿男女,裡面有一包包、一盒盒的東西,警員緊張起 來。邵大老闆立刻停下車走上來,要警員打電話給上級,他當然能夠順利說清問 題。之後改由大老闆、二老闆的兩部“無頭三字”名貴車領頭開路,浩浩蕩蕩的 四架車直奔去燒烤場地去。 小巴上的同事已在私語:在大老闆車內,除了“Young哥”之外,怎麼還有一 妙齡女子!她會是誰呢?


偉國 傳奇

80

第三章

到達目的地後,從車內走出來的“Young哥”,他拖着女孩子的手,向同事們 介紹:“她是Miss文,我的大學同學!” Young在小學時做兒童劇『大灰狼』的灰狼時,導演對他的一句台詞:「我 的肚呀,肚呀!」都要NG了好幾次。多年來Young在舞台上的演出,極少有對白 的。而今天的這兩句極為簡單、清爽的對白台詞,竟能換來了導演的滿意點頭, 更可令全場的觀眾紛紛微笑和致意!大家都對Young今天的成功演出,表示了衷 心的祝賀。 日後,Young在車間的工作遇到的問題輕鬆了,大家都尊重這一位年輕英俊 的部門主管。女同事改口不再叫“Young哥”了。

體諒過失 不容不實 在早期的半導體芯片生產過程中,很多生產過程中的小工具、小配件, 都是從市場上搜購的。例如清洗用的塑膠器皿,就是一般合尺寸的無添色劑(白 色、半透明)的塑膠盒,員工必須用掌托住盒底,在純水中沖洗硅片。當然囉, 硅片由一個好像小花籃狀的聚氟塑料來盛載。一手托洗盒、一手轉聚氟花籃;沖 洗一定時間後,轉花籃的手去關純水開關,再把硅片烘乾。 操作上是不容許員工把任何手指伸入洗盒內,只可以用手掌托住洗盒。因 為手指如何清潔,浸入純水內,純水立刻會變成低阻水!即是說,有大量不可控 制的雜質離子進入純水內!嚴重的污染,可以把半導體硅片變成一塊沒有用的廢 材料! 在這一個半導體擴散車間內,Young制定了不少奇怪的規例:不容許女員工 化妝上班;不容許抽煙;不容許使用吸塵器;不容許帶粉筆、鉛筆入內使用;亦 不容許穿著鞋進入車間等等。最特殊的規例: 體諒過失 不容不實! Young認為人人都會有過失的,因為是高科技的生產工藝,有很多不明因素 會影響產品的成品率,設備問題──鉑金熱電偶斷路失控; 個人問題──手中 鬧鐘不響;氣體供應中斷等等,只要員工如實報告上司,把失誤記錄在生產流程 表上,等候產品主管的批示,仍然會按程序放行的。大過失(例如打瞌睡而誤時 操作)當然會給予警告和記錄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81

但是,若然出現過失,員工故意隱瞞,或者另編借口而逃避警告或記錄, 則這是“不誠實”!半導體生產過程中,不容許員工不誠實! Young的這些古怪規條,竟讓他發現了一些好工藝! 在磷摻雜工藝中,當時流行的摻雜源是三氯氧磷POCl 3,一種有刺激性臭 味的液體。一般工藝以大量的氮為氣體載體,只是加入小量的氧作為一種補充氣 體。但是,三氯氧磷中的‘氯’高溫分解後,會對硅片產生連顯微鏡也看不到的腐 蝕坑,它是半導體噪音的一個重要來源。 有一次在清洗爐管升溫後,一個女員工在重新接上氣體接頭時,沒有留意 區分氧、氮的差別(當時是使用玻璃球形接頭的),這一爐的摻雜過程中,大量的 氧為主,只有小量的氮。這位女員工是入廠最早的一批,她可以私下不告訴別 人,第二爐更正過來,就是人不知鬼不覺了!但是,她幾經思量,最終還是向 Young坦白了過失。 Young不但沒有處分,並向員工公佈了事實。又把這一批硅片緊緊地跟進, 最後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噪音測度的數據上,竟比其他硅片有優 勝之處。可能以大量的氧氣下,在硅片上形成了較厚的氧化物,氯對硅片的腐蝕 被減少了! 因此,Young在這一個擴散車間內的威信極高,操作女員工、大學畢業的工 程師,甚至於外國留學回港的碩士,都願意服從他的調配,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 工藝改進,為工廠創造了好成績。 大家可能記得,香港曾經有幾次重大的經濟滑坡。工廠開工嚴重不足,當 然,工人薪金也只能有五成至六成支付了。 當年,Young所在的工廠雖然仍有七折支薪,但是,擴散車間竟是日夜加班 工作,為工廠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半導體芯片。

“類鍺管”的研製 對於香港的電子行業──特別是收音機,它曾經名噪一時的。原子粒收音 機大行其道時,供應鍺原子粒的日本缺貨了,日本亦急速地要淘汰半導體鍺,政 府決議遵循世界發展潮流,而大力開發半導體硅!收音機中原本是用PNP型鍺三


偉國 傳奇

82

第三章

極管,而硅半導體則以NPN為主,PNP型硅管較難生產,而且其放大系數β亦難 達到通用NPN硅管的一般高。 特別是鍺管可以用一個電芯(1.5V)工作,而硅管定要用兩個電芯(3.0V)才可 工作。若果改用硅半導體(Silicon semiconductor),則線路又要全改,又必需用上 兩節電池!顧客一定會取消定單,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老闆的損失不可估計, 肯定要關廠走頭了! 邵二老闆不知從何得到消息,說是有可能製造出“類鍺管”,可直接替代缺 貨的日本鍺原子粒!他立刻要求Young與市場部的有關工程師,詳細了解分析它 們之間的差異,有沒有能力自己生產出缺貨、這一前途不可限量的“類鍺管”。 原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材料、工藝、電特性,不是簡單的一個代用問題, 必須認真分析其差異和可替代的各種可能性。 第一, 鍺是用燒結法製造,在鍺的平面上透過孔洞蒸上兩團金屬,燒結後 成為P材料,形成橫向的PNP型管;而硅管一般是用兩次擴散方法, 先擴散P層,再在這一層上再擴散N材料,這是立向深化成為NPN型 管;(這就是為什麼稱硅半導體芯片製造部為“威化餅”製作部,它的 形象就是一件多層夾芯餅──Wafer) 第二, 鍺管體積大,電容量在低壓仍有充分的工作區;硅管體積小得多, 相對來說低壓情況下比鍺管差,這就涉及一個技術問題──飽和電 壓VCE(Sat)更加嚴格的特性; 第三, PNP型鍺管的放大系數比PNP型硅管來得高,工藝上亦得解決高放 大系數β時的容易失真問題。 這是一個複雜的多項技術問題,不能一項一項的逐個解決,必須從整體芯 片的尺寸大細、工藝合理、操作的可控等等一併考慮! 還好,技術學報EDN中的一篇文章:Transistor Parameter Tradeoff有各項參數 的相關性分析,Young會深刻地理解相關性分析的可行性, 否則,不能設計出一 套真能替代鍺管的PNP型硅管來。 兩週內,從擴散車間提供了多種試驗樣本,供工程部作實際測試,一個比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83

一個更為接近鍺管的特性。最後,送到廠家的三批樣本,反饋回來的消息是── 『什麼時間能交上第一批“類鍺管”』。 所以,當全港大多數工廠每週只上三天班的時候,Young的車間日夜加班, 以全速生產市場需求極為殷切的PNP“類鍺管”。當年春節,很多廠家要連續放 假到正月16才上班。但是,Young所在的威化擴散車間,年初三就要上班開工 了。 香港經濟環境好轉後,美科公司大方地一次過,連同短缺的薪金與全部利 息,完整地支付給員工。

仿製獨特的PNPN管 半導體原子粒有NPN或者PNP之差異,但是,把它們串聯起來,成為一種 PNPN四層管,不是用於收音機、擴音等線性設備。它是一種非線性的半導體器 件,用作控制、開關用途。 老闆從某處得來了數粒芯片,要求Young仿照樣本,能否嘗試自己生產出 來。這就是半導體工業上的逆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若果沒有完整的半導體工 藝知識,難以從數顆芯片就能仿製成功。 這種PNPN四層管,它的關鍵參數,決定於內部互相連結的NPN和PNP兩三 極管的放大系數:在內的三極管的放大系數,又是隨着電流的變化而變化;只有 當到達某一電流值時,它們的βNPN×βPNP=1時,它會導通了。這是一種獨特 的PNPN四層管動態的開關特性! Young從圖樣測量、芯片上的磨層、度PN結的結深、電特性的摸索(因為已 受過污染,電特性均有變化)、最後試製,都是按照他的思路進行。很快,一個 新系列被投放到市場,號稱是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生產該項新產品的廠家。當然, 最高興的是老闆了。

一個借屍還魂的工程 能夠獨立生產本港急切需求的半導體芯片,老闆從美國添增了不少設備, 有全新的擴散爐和光刻機,它們均是半導體生產的關鍵設備。不知道什麼原因,


偉國 傳奇

84

第三章

亦運來一間熟悉的美國工廠淘汰的舊設備,可能在倉庫擱置了多年、早已淘汰 的老設備,玻璃套管、開關等等。其中有兩座古舊的擴散爐,它們都是以40年 代的飽和磁抗(magnetic saturated reactor)作為控制元件的老電爐,比現時的可控硅 (silicon control rectifier SCR)作為控制器,反應緩慢、遲鈍得多的古老電爐。 新設備很快被加入生產行列中,生產能力大增。 舊設備中的光刻機,Young從豐富的光學知識,亦很快修復完畢,投入了生 產。兩座龐然大物──舊擴散爐,Young在解剖它們時,對於擴散爐的具體結構 和原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舊的擴散爐管肯定要拆毀淘汰,因為老爐只能使用Ø50mm的石英管,現在 硅片自己已有Ø50mm了!擴散爐的大爐膛可以單獨購置,能否利用一些原有的 控制元件呢?那麼,添購些少設備就可以大大加強生產能力了。Young的構思立 刻獲得老闆的批准。 一場40年代的老設備還魂工程展開了,Young對擴散爐深刻的了解,能把古 舊設備亦用到生產上。當然,最開心的還是老闆了。

日本老行尊的驚訝 曾經有一日本行家NJRC到廠洽談合作項目,日本老行尊參觀工廠時,在擴 散車間見到這一型號相熟的擴散爐(可能因為日本行家在美國留學時,使用過這 種古舊的設施),他對Young問:「它們不可能滿足現今的擴散技術要求,連硅片 尺寸也不能滿足!你們還能夠使用它?」 Young指示着爐旁的生產記錄夾,對日本行家說: 「這座古老爐子完全滿足我們的技術要求。只不過它的預熱過程的確比一 般SCR控制的擴散爐較長,原本舊擴散爐內老年的飽和磁抗(magnetic saturated reactor)控制器,還可以滿足要求的,我們在技術上作了一些必要的調整,仍可用 於基區預沉積工藝。」 對於這種已經老到掉了牙的陳舊設備,竟可用於三極管的極為關鍵的基區 預沉積工藝上,日本行家不相信,要求讓他視察證實。 Young在老闆示意下拉開爐體下的控制表板,內裡真的是原先的古舊器件,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85

但是重新調動、作了新安置。日本老行尊更要求容許拍攝照片,帶回日本向工程 人員展示,香港人努力深刻的鑽研,可以把古老設備借屍還魂,發揮了難以想像 得到的技術效果。 因為Young對半導體工藝的理解,不是從課堂書本上去認識的,他從實際的 分析、摸索、思考中,理出一套別開生面的工藝控制理論,以它來指導生產。

努力提攜後進者 在這期間,Young可以說是最得老闆重用的工程人員。工廠聘請各部門的 工程技術人員,老闆亦邀請他一起去面試,聽取Young對各應徵者的各項能力評 價。 大老闆原先在理工學院紡織系任講師,而理工的電子工業課程較當年的香 港大學更為完備。所以因利成便,每年都安排到紅磡理工學院面試,挑選新技術 人員。其中多位曾經在美科公司工作過的畢業生,後來他們到政府機構工作,擔 任獨當一面的高層工作。他們在一些場合中見到Young,還能清楚記得這一老朋 友。 Young在美科工作的前後十多年中,他沒有忘記浸會的同學後輩。 他擔任 部門主管後,早就與浸會校方聯繫,要求理學院推薦畢業生到美科公司工作。當 年,謝志偉校長仍然擔任物理系系主任、兼理學院院長時,Young就與謝校長商 議,如何安排面試浸會學生了。 前後一共有近十人到美科公司工作過,其中有後來成為國際塑膠化學的一 位權威專家的覃同學,但以Young在美科工作的時間最長。當然,還有兩位直接 介入下節故事的兩位畢業生。

師徒重逢揭新章 數年後,Young的老師放洋歸來,只在大學中任教一個短時間,他到工廠來 工作了。他擔任比廠長還要高的一個職位。 這本是一件愉快的事,尊敬的老師與得意門生,兩人能夠在一起工作, Young應該更好學習老師的學識和為人。師徒能合作,可能會成為香港科學技術


偉國 傳奇

86

第三章

歷史上的一件值得讚頌的美事! 但是,故事並非如此! 世事真的難以預料! 老師的到來竟直接導致Young要第三度進入美科大門! 老師到工廠不久,他向Young提出要求取得擴散車間的全套工藝文件。本來 這並不是什麼問題,他是Young的老師,又是入廠的介紹人。現在無論怎樣說, 他亦可算是Young的一位上司! 更何況老師的親弟亦在威化擴散部,他亦是一位工程師!又是一位浸會 人。他在先前的各項技術工作中,接觸過大部份的工藝文件! 過去十多年,記者朋友對Young的多次訪問中,他都沒有提及為何要三進美 科門,只是三言兩語,說有種種原因,被迫離開工廠,偶爾有機會踏入香港中文 大學之科學大門!讓他能更深入地檢驗自己的實驗數據,才能有一些新創造! 筆者要求Young把這一段故事,前後因由,講得清楚和完整一些,否則不可 能令讀者滿意的。

不滿?陷阱?偶然? 不久前,邵老闆曾下令要Young立刻開除擴散車間的一位工程師, 這工程師 是Young的左右手,相當能幹的一個年青人!這一年青人,亦是Young從浸會畢業 生中挑選出來的。Young原先並不知道老闆為什麼要下令立刻開除的理由,但他 亦只能按老闆指令執行了。後來,Young從輾轉傳來的消息,聽說這年青人,曾 把一些工藝文件複印帶回家! 邵老闆極為重視擴散車間的工藝技術文件的保存與傳閱,每一工程師,亦 只容許查看自己工作相關的部份,借閱時更要在“Controller”簽署閱覽記錄!(部 分是禁制的,例如半導體原材料的內部技術規格。) Young對老師的這一個口頭要求,只好說:「老師的要求我本應送上,但文 件數量眾多,老闆指示過,查閱全部文件要先得到相應的指示,才能給予。」老 師當然立刻說,他會向邵老闆先打招呼,你才給予好了。這件事好像靜下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87

不久,工廠接到英國公司投訴,說供應的BC107/108/109未能達到他們的要 求。經工程部認真去了解歐洲客戶的要求,他們除了比美國通用的2N標準有更 高的要求外,還有一些當時2N產品標準沒有的規定,例如:VCEK (可譯作膝拐電 壓) 和β-linearity 等等;更有極嚴格的PN結漏電要求,它差不多接近理論值的pA 數量級(10-12A),一般美國2N的要求只在nA數量級(10-9A)。 工廠亦從其他廠家購買芯片,就算購入的芯片亦達不到這些要求。 所以, 在會議上,工程部主管已打算正式回覆客戶,未能滿足他們的技術要求,要暫停 供應該產品。老師在會議上知道了,決定暫時押後回覆。 老師轉過頭來,向Young下達通知:「要求在六週內試生產出200K的 BC107/108/109芯片,開出一批30片硅片,65%的成品率已有200K芯片了;過去 記錄,說Young能夠試製出一些新產品,現在,若在指定時日內完成任務,可以 繼續為工廠擔任擴散部主管,否則,需要考慮你是否合適在此部工作!」 這是老師給一個學生極嚴厲的考試卷!Young清楚老師的目的。 但是,Young為了自己的榮辱,一定要上這一個艱辛的考試場。

最難忘的一次考試 首先Young要對各廠家產品的VCEK、β-linearity和PN結的漏電作出詳細的分 析,歐洲芯片的尺寸、圖樣與其他的並無特別之處,那麼它們一定是工藝與材料 的差異。 讀者應記得,不久前在製造“類鍺管”時,Young參考的文獻對這一新產品極 具價值!兩天後,30片硅片投放到Young的手上,考試的鈴響起了,他要為自己 的技術榮辱,渡過一段極為難忘的時刻! 一位同事悄悄地告訴Young,看到有人在擴散爐後的純水器──三頸燒瓶 內,添加了一些東西,要他作適當、徹底的檢查! 當年的氧化爐中的水蒸汽供應,是從三頸燒瓶中加熱純水產生的, 若果純 水不能達到標準──低於2MΩ的水質,氧化出來的氧化硅層,一定無法成為有 用的絕緣層,半導體工程上稱為軟擊穿──Soft!全部硅片亦只能成為廢物!


偉國 傳奇

88

第三章

Young立刻以電導儀去測試一下水質,原先的純水變成只有數十KΩ的低阻 水!不是純水。有朋友為Young添酒先送行了。 只要Young把硅片推入爐內進行工藝操作,第二天就立刻可知道結果──全 部30片硅片齊齊Soft!不用再等6週的時間,Young應該可以知趣地立刻自己捲起 包袱,灰溜溜地回家去過Soft的生活吧! 最終結局讀者亦應知曉的,Young只望考試卷上不現一紅“蛋”! 考試鈴鐘剛敲響,Young就如此交白卷,向老師投降認輸嗎? 不!Young的性格不是如此的軟弱,他有不服輸的頑強性格,極度疼痛中走 過來、死裡還生的好經歷!

獨力完成考試卷 Young立刻行文通知部門中的全體同事:有關這一批號的硅片,全部爐房的 操作均由Young自己一人獨力承擔,黑房亦由信得過的詹小姐一人擔任!他一改 過去對部門員工100%的信任態度! 他決定不打算太快去完成這個批號硅片的工藝,但一定要極準確、 全無 誤、不出差錯地完成已確定的工藝。Young日以繼夜地在爐前,安靜地工作,真 的一步一個腳印,全力以赴,完成這一份考卷! 一般只需一週就完成的全部工藝,他竟花了四週的時間。送到研磨車間, 再回來蒸金底,又再送到測試打點;最後只挑選4片切割、封裝成為實際的三極 管。Young全程盯得很緊,生怕從中被更換了產品,或被加油添醋。因為在半導 體生產中,只要有人對硅片呵一口氣、親吻一下,Young亦會完蛋了。 最後Young把考試的結果樣品,親手送到工程部主管吳先生的手上,請他們 盡快按照BC107/108/109要求,作出全面的評估。 一週後,工程報告出來了,Young親自製造的芯片,全部能夠滿足歐洲客戶 的要求,200K芯片完全可以在適當時間封裝送出! Young亦把準備好的離職信送到老闆秘書的手上,一個月後他要離開工廠。 他要走上人生的另一道路,這是一條不知前景的路。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89

老闆當然知道他要辭職了,但是Young沒有向老闆說出為何離開, 只說兩年 前,在車間暈眩跌倒入院,需要作休息調養。(那次Young在爐房內突然暈倒,就 是由在場的邵二老闆親自送入浸會醫院的,抽脊髓作檢查,也未能找到暈眩的原 因。出院後仍暈眩了近半個多月,沒有辦法抬起頭來,自然不能上班工作。)

二出美科門 邵二老闆曾特意走到Young的家中慰問挽留,但是Young一直沒有說出有關 老師考試的特別事,他只說需要改變工作環境! 第一代半導體人要離開美科,消息很快傳到廠外,立刻有朋友邀請Young到 一間新廠去主理一個全新擴散工廠的計劃! 原來有人正籌建香港的第二間芯片製造廠!所以,在離開舊廠後, 他着手 設計新擴散工廠的一切事宜了。 可惜,因為涉及多方股東的利益問題,一年後中止了全部計劃。作為一個 半導體人,在當年,Young不在美科發揮他的才能,沒有其他工廠會聘用Young這 樣的高技術專才的。 老師的如意算盤的確就是如此打的。Young本應乖乖地服從他,追隨在老師 身邊,可能有更大的發展。但是,硬頸Young不吃這一套! Young失業了,這期間他做過電子廠飛機line的流水作業線,他只是一個普 通的機電木工。Young不再戴金邊眼鏡,換上黑膠框的普通眼鏡,搬抬鐵枝木 板,他是一個以勞力吃飯的工人。 但是,Young要養活家人和母親,他是一個報慈恩的老好人! 這時候Young已有兩女兒,Young與太太因為工作,把大女兒托交母親撫 養,母親在兄長處居住;小女兒只能放在托兒所了。 在這期間內,Young差不多耗盡了大部份積蓄,雖然太太仍可任教於中學, 生活還較為緊絀,自己已經節衣縮食,更遇上被朋友騙去了相當大的一筆金錢。 難得夫人極為體貼,理解Young的決定,因為他倆都不是善於計算他人的好人。 Young努力以赴,要尋找一份較安穩的工作,做一個好兒子、好父親、好丈夫。


偉國 傳奇

90

第三章

偶爾踏入中大園 追隨名師搞科研 涉足電子新技術 堆首文獻覓新歡 半導體廠專心幹 創新理論待發揚 ● Young從報章上知道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聘請實驗室技術員,資格為理工本 科學位畢業。他知道自己並不乎合要求,但可以姑且一試,遞了應徵信,沒幾天 就有來信通知面試。 當年電子系系主任為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光纖之父,高錕教授。 面試主 要是林逸華教授,他負責籌建大學中的第一間半導體固體實驗室,當知道應徵者 的半導體經驗後,認為極合適這工作,待遇和地位與過去在美科時比較相差就大 了。 林教授知道Young並沒有獲得任何政府認可的學歷,他鼓勵Young到中大工 作之後,再爭取尋求進修的機會。林教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鼓勵Young,希望 他到中大工作。

偶爾踏入中大園 Young知道進入中文大學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眾所周知,光纖是光導纖維的 簡稱。它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從而達成的光 傳導工具。 通常,光纖一端的發射裝置,使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或一 束鐳射將光脈衝傳送至光纖,這將帶有訊息的光束入射光纖的一端,光纖便引導 光束傳播到另一端的接收器,而且數微米粗幼(比頭髮還幼)的光纖已能傳送每秒 數以千萬計的脈衝,較銅線通訊優勝得多。光纖的另一端的接收器裝置,使用光 敏元件檢測脈衝。而且光導纖維的傳導損耗比電線傳導的損耗低得多,所以光導 纖維便逐漸替代銅線成為主要的通訊媒介,被選用作長距離的信息傳遞物料。 隨着光纖的價格日漸降低,光纖也被用於醫療和娛樂等用途。光纖的成功 研發,給予Young很大的啟示。他當然答允到中大來,有機會向專家學習,中大 有看不完的書籍,一定比在工廠愉快得多。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91

Young在中文大學電子系的工作,除了協助建立香港院校中的第一個半導體 實驗室外,還有機會去旁聽教授們的授課,了解新科學群的急劇發展。在這期 間,他被邀請與中大的教授們一起,為香港生產力促進中心(後來被升格改為香 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學員,講授電子科技發展的知識;亦參與中文大學的一些研 究課題。 在中大生活了大半年,Young如癡如醉的泡在書堆中,與教授們的合作又是 如此的合拍,他打算物色在大埔的一個新家園,認為中文大學就是他的最理想的 終身工作環境。

專程而來的訪客 某一天,邵二老闆和廠長梁先生駕車到中文大學找Young,告知老師離開了 工廠,邀請他重回美科工作! Young見到老朋友從老遠來到中大,當然要盡地主之誼,請他們吃飯了。但 是,老闆一定要付鈔票,這是爭不過來的。Young很誠懇地拒絕了老闆的好意, 說明自己已物色好大埔的房子,要以大學工作為終身職業,安份做一個半導體學 術人。 廠長是Young的好老友,他亦只能請Young再考慮。這次見面並沒有什麼的 結果,Young亦沒有作為一件事放在心上。 兩週後,Young的上司林教授與他談話,說明邵先生是中文大學電子系固體 電子專業校外委員會的重要成員;美科電子有限公司,又是本港唯一真正的半導 體擴散專業公司,他們對本系固體電子學的未來發展,有重大的發言權,半導體 實驗室要尊重他們的意見! 因此,中大電子系系主任與林教授商議的結果,Young回到美科去是合適 的,有利於實驗室的下一步發展。Young在中大的研究項目亦可以繼續進行, 美 科公司會提供一定的研究費用,來支持項目未來兩年的研究;中大可以反聘他作 為該項目的研究人員。Young亦可在適當時間,完成在中大的進修計劃! Young這才知道,雙方在幕後曾進行了不少接觸,似乎不回美科工作,會讓 雙方都有一些不愉快的結果!經過與家人的商議,最終同意回到舊廠去,每週有


偉國 傳奇

92

第三章

二個時段到中大進行研究。家、廠、校三點迴轉跑,一架小小老爺車經常轉來轉 去,這是Young的第三次踏入美科門,身兼三項任務:工廠生產,實驗室研究, 大學進修,快樂不過了!

涉足電子新技術 埋首文獻覓新歡 Young再回到闊別兩年多的美科公司,這是一座新建的整幢工廠大廈,比過 去寬敞多了。擴散部門仍有個別的舊同事,但大部份都是新面孔,亦增購了部份 新設備。理應能夠製造出有價值的新產品。但是,當Young與市場部、工程部的 老朋友談論時,大家都搖頭說:「你回來就好了,現在連老產品也不能供應,參 數不穩,大不如前了!」 Young回到擴散部分別與每一位同事談話,一方面希望他們繼續留下工作, 主管更替不影響下屬工作;亦了解他們在部門的崗位如何配合。他發現不少工藝 被改動過,PNPN管的工藝目標,不知哪一位高手訂的標準,竟以βNPN+βPNP =2為控制點!難怪工程部主管向他表示:「不少過去能生產的新產品都走了樣, 客戶投訴貨不對版!」 經過一週的了解後,Young覺得要對員工重新培訓,特別是中層人員。兩年 多來的新騁人員,竟未備有足夠的半導體知識!而且,操作規程沒有統一,各有 各的絕招技巧,難以完成工廠的生產要求。 Young邀請先前離去的一些舊人回巢,又努力培訓新手;對各個技術關口要 進行必要的考核,合格的上崗,兩次不達標的要調動崗位。Young採取了一系列 措施,使工廠盡快恢復元氣! 先前邵老闆重視威化擴散車間的工藝文件,所以Young在原有的物料管理員 Controller職位外,添增一個新職位Document Controller。老闆亦要他兼管Product Engineering 和Processing Engineering兩小分部,很快把失缺的工藝文件規範化,使 生產很快走上正軌。 兩年前,工廠在美國科技區亦設置了一間擴散廠,洋工程師雖按香港提供 的工藝文件製作,但是無論如何,亦難合乎港方的技術要求。邵老闆要美方來人 學習,並帶來三五族半導體(Ⅲ-Ⅴ Semiconductor)的技術資料,打算在香港生產發 光二極管(LED)的芯片,這又是美科公司一項新的產品系列。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93

經過交流後,美方人員似乎能夠了解到技術上的一些竅門,估計回到美國 後,可以較快進入正途了。

竟放棄出國的機會 美國工廠送來的幾批新製造的硅片,仍然與香港生產的產品有相當大的距 離。花了那麼大的投資,成效沒有預計中的那麼好。 因此,邵老闆提出要Young到美國硅谷的工廠工作。 這對於熱衷於半導體科技工作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世界著名 的科技園區工作,一定能夠學習到一些最新的技術和新知識。 當Young聽到這個 好消息,滿懷高興地回到家中,與母親、妻子一起商量這一建議。 在這個時候,Young的家庭情況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Young的母親早已離開大楊家,跟隨親生兒子居住;父親亦已過世了,生意 由眾弟們打理;姊姊剛從廣州回到香港,她帶着兒子回來,丈夫仍在等待着回港 的通行證;Young姐弟三人覺得有自立能力,可以不需靠父蔭,父輩的蛋業生意 權益,全部交由其他的弟妹主理,他三人願意不沾任何利益。所以,大家庭雖然 仍然複雜,但是在眾兄弟姐妹之間的交往,有更為親近和睦的關係。 母親聽到Young可能要到美國工作,會帶同妻女前往,那麼就會剩下母親獨 自一人在香港生活了。雖然在香港,還有女兒和老三,但是她極不願意依靠他 們。母親提出:她可以獨自一人到庵堂渡餘生! 報慈恩者只好立刻安慰母親,自己可以不到美國工作,請母親安心與Young 一起生活。他與妻子商議,想盡辦法去計劃購置自己的房屋,好讓母親在港安享 晚年。 過了幾天,Young回到工廠,他向邵老闆致謝,表示未能遵照指示到美工 作;若廠方一定要他離開香港,Young亦只好另作打算──離開熱愛的半導體事 業!因為他不一定可以再回到中文大學工作。 老闆只好暫且擱置了要Young到美國的打算。


偉國 傳奇

94

第三章

技術的融會貫通 Young在科技上有他獨創之處,加上他的良好記憶力,把很多看似沒有關係 的事物,從中理出一些獨特的聯繫和見解,以解決問題。 在第二次離開美科時,Young曾到香港仔一間新半導體工廠工作, 雖然時間 不長,亦未能真個為香港建立第二間半導體芯片廠。但是,其間他在技術上,為 這工廠解決了不少難題。 該廠第一次接到美國要她生產一種新的產品──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原 子粒。但是,當加工完畢寄回用家,竟得到“不合格”的結果。鑑定為港方把大 部份MOS器件燒毀了!老闆要求Young參與該項目的研究,要詳細檢查接地的情 況,想法解決困難。 Young仔細地了解到美國廠方的要求和投訴後,首先把工程人員召集到會議 室,他向在座者表演了一個小玩意──用膠尺摩擦吸引紙屑的極幼稚遊戲。但 是,Young在台面上同時放上一片金屬板,他問:「究竟放在金屬板上的紙屑與 一般台面上的紙屑,那一個會被先吸起呢?或者沒有差別呢?請在座的工程師們 思考後才回答。」 原來這一個思考題目,是在中學物理參考書《靜電現象》中刊過的,出版 商為內地的“新知出版社”。Young竟在數十年後,以一條中學思考題來考大學畢 業、滿有半導體經驗的工程師!的確,讀者如果對這一科學小實驗的結果,能夠 給予完滿解釋的話,那麼,您亦能理解Young對美國的工程要求:“充分的接地” 的真正意義。 Young更清楚地提出:「不充分接地的話,它比不接地更糟糕!」 因為金屬板上的紙屑比木板台面上的紙屑更易被吸起!金屬板能把紙屑背 部的靜電引導傳走,紙屑只剩下唯一的一種靜電荷,它有加倍的靜電效應。所 以,放在金屬板上的紙屑極易被帶電的膠尺吸起! 工程師只集中在大設備上的接地,人員、盛載器當然接地了,但未有關注 到一切會接觸到MOS器件的物體,是否充分接地。Young提醒大家:「可能焊線 的焊頭(它由碳化硅SiC或者人造紅寶石製造的,是一種絕緣體)根本並未好好接 地,焊金線的整個裝置與機器絕緣,或者間歇性絕緣,靜電就會構成燒毀珍貴的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95

MOS器件!」 會後工程師一齊到現場檢查,金線系統真個兒間歇性絕緣。工程人員立刻 進行了調整,完成了技術合同。 這一則趣味實驗,Young連同其他五個科學小思考(包括在口中能發出光亮的 東西──硬糖果、艦艇上的碟形天線為何要帶一個小耳朵等等),他以“楊愛科” 的筆名,曾在科普講座的小冊子上介紹過。 科學發明在於善用知識、融會貫通,定有新創造。

義助好友渡難關 三次的進出美科門,Young與管理層、工程師技術員,甚至於一些門衛老員 工都稔熟了。在一次晚飯麻雀台上的閒談中,一位LED部門的新任主管老臣── 盧大個子,苦着臉透露,他會在六週後離開工廠!怎麼新官剛上任就遇上了不如 意事。 盧大個子訴苦地說出:「原來這不是一件好差事,LED燈成型工藝根本未 能過關,老闆要他主理,根本就是想炒他魷魚。今天老闆對我說:若然六週內不 能解決成型工藝的配套方法,就請另謀高就!」 Young聽到這消息感到很奇怪,怎麼這說話和口氣如此熟悉! 數年前,老師不也是這般的下達命令嗎! 一種說不出的義氣湧上心來。Young向盧大個子了解了有關LED燈成型的困 難:它是由一種熱致成型的環氧樹脂,在一塑膠模具或金屬模具中定型,外表要 光滑無瑕疵;若然噴上脫模劑,容易形成小泡,不用脫模劑,用聚乙烯塑膠造模 具,成型後黏貼得緊,很難脫離模具。 盧大個子面對從各方面搜羅的東西和配件,亦無法理出一個合理有用的工 藝方案,他只好聽天由命,打算大不了六週後離開工廠。 Young在香港仔工廠時,亦見過由美國廠家提供的LED成型設備, 當時忙於 策劃新的擴散計劃,新老闆並沒有要他參詳獻計,最後亦是失敗告終,只好把所 有設施退回供應方,無法簽訂加工協議。


偉國 傳奇

96

第三章

這種LED成型的環氧樹脂,與半導體常用的黑環氧樹脂不同,本身是透明 的環氧樹脂,只是添加了顏色而已。若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模具塑膠,它與透明環 氧不黏結,又耐得一定的固化溫度,互相配合,就是一種新的組合,可解決外國 廠家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 盧大個子就在Young的協助下,選擇了若干種塑膠材料,分別滴上環氧樹脂 加熱成型,研究相互之間的黏貼情況。最後,Young認為一種較高溫的聚脂,適 用於LED成型的模具材料。不用一個月,盧大個子成功地完成了老闆給出的難 題,可以繼續擔任新部門的主管工作。

酒後聽君訴真言 在一次宴會的酒後閒話中,幾個老伙計喝得面紅耳赤,他們極誠懇地向 Young透露,老闆要他們提防Young去打聽新產品的開發,更要防止進入他們的新 產品部門;因為,老闆說Young太聰明了,看一知十,怕他會把新產品的商業秘 密向外洩露! 的確,美科電子有限公司在香港工業有重要的地位,她擁有多個領先的紀 錄:第一個製造半導體芯片;第一個在本土生產半導體焊線機;第一個生產電子 遊戲機;第一個生產電子手錶;第一個生產整流塊;第一個生產液晶顯示器…… 她為香港電子工業培養出極多的人才,所以行內人朋友戲稱她為“少林寺”,可 向外輸送獨當一面的高手。 Young第一次從旁人口中,知道老闆對自己的評價和設防。雖然自己對其他 同事主管的新產品開發,並沒有着意去打聽,只在工廠的部門行政會議中,知道 他們的一些動向(正如在宴會麻雀台上,Young才知道盧大個子遇到的煩惱事),否 則他是不會去過問的。但是今天,Young如夢初醒,究竟多年前的那一次嚴峻的 考試,會是誰人的好主意呢? 難道只是老師一人的主意?老闆真的不知道Young受的煎熬嗎?究竟是誰在 玩弄自己?Young無法回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對半導體工業的深刻了解 Young在這一個急速更新的科技行業中,似乎發現了一些被忽略的技術問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97

題,眾多的科學家並不去認真研究,為什麼半導體工藝難以像其他傳統工業般如 意控制成品率;所以,新設備的更新替換,成為半導體工廠的大問題,在美國的 舊設備供應商的貨倉內,有大量全新、未開箱、出廠不足一年就被擱置、淘汰的 新設備!半導體工程師追求全不經人手的自動化工藝,以為這才是高科技、新技 術的出路。 在美國,半導體產品工程師Product Engineer與半導體工藝工程師Processing Engineer有着極不一樣的待遇! 產品工程師設計出一種新產品來,當他在會議桌上介紹了新設計後,步出 公司時,已經有別的競爭者──另外的公司,他們的老闆坐在汽車內停候在門 口,邀請開發者簽約到競爭者的公司去,薪金當然可觀,更有紅股利誘!而工藝 工程師在工藝上有新的創造和發現,在會議介紹完畢,他們還要夾着厚厚的文件 資料,逐間去敲別家公司的大門,希望有老闆願意採納他的建議,開發新的設 備。若然找不到新的買家,工藝工程師的新概念,更多被舊公司擱置兩三年! 所以,在美國產品更新得很快,而工藝在日本較為成熟,就是日本的員工 有更為安穩的就業保障。半導體工藝要求有一批穩定的操作人員,才容易發現生 產上出現的問題。 電子產品的生產模式,由於技術的發展和設備的改進,使得越來越多的設 備自動化、電腦程序控制廣泛的應用,已實現了在線控制。但是,芯片工藝中最 常用的擴散工藝設備──擴散爐,儘管在設備的容量、控制精度、操作方式等方 面有新發展,却未能進行在線控制。 擴散工藝的穩定性和可控性,仍然是半導體芯片工業化生產尚待解決的關 鍵問題。Young在中大進修期間,把這一個想法形成了一系列的論文。但是,當 他向邵老闆提及構想時,老闆認為不可涉及工廠的任何工藝內容!他只好放下發 表文章的設想。

少數派要決定大動作 在香港中文大學進修課程時,Young與比他年紀小十歲以上的研究生一起上 課,他們有敏銳的頭腦,對新科技接受得很快。這一情況令Young想起小學時, 自己是少數派,現時還是一少數派minority!


偉國 傳奇

98

第三章

半導體中的一些少數派會影響到重大的功能表現,特別的是,少數派“空穴 hole”是有極明顯的生命現象!半導體中的多數派“電子electron”的壽命,竟沒有 “空穴”的那麼重要!是否因為半導體的這一種特性,形成了它與其他工業生產 的成品率控制的極度差異呢! 可 能 正 是“空 穴”的 生 命 形 式 , 由 此 構 成 的 各 種 半 導 體 功 效 參 數 ─ ─ β、gm、Vp、Vth、Iv、Ith等等,它們均不服從一般的正態分佈形式normal distribution,是一種遠遠偏離正態分佈的新形態,參數難以控制。 少數派要作出大決定了。 一來Young沒有遵循廠方的要求離開香港,去美國工作;二來原來老闆日日 防着自己,工作起來肯定不會再開心了;三來Young在大學中把握的信息知道, 半導體技術更新得很快,現在自己的技術遲早要被淘汰的,分立器件多會被集成 電路所代替;四來中國大陸開放政策推出,應有不少商機,可能可以一展所長。 時機是一去不返的。少數派在思考!Young與一些好朋友談起這些設想,他 們支持Young離開三度進入的老主顧,開發以Young自己構思的LED成型工藝,想 法打入中國的龐大的電子市場。

擔任技術董事 1979年,Young離開了三進三出的半導體擴散車間,在一新機構中擔任技術 董事。Young在香港物理學會中的一次活動中見到了老師, 師生見面當然握手問 好,日後更還有業務上的來往。 Young擔任技術董事後,立刻參加由香港工業總會電子工業組組織的北訪團 到中國去。Young第一次到北京來。 這個訪問考察團,是對內地電子考察團來港考察後的一次回訪。 北訪團的團長就是大胖子邵大老闆。他數年前離開美科,與兄弟分道揚 鏢,另立門戶,以一高度自動化的半導體裝配技術生產原子粒。他在香港的電子 界中,早已享有極好的名聲。 邵大胖子見到Young的時候,說:「是時候自己闖天下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99

在訪北京的眾多電子研究機構中,有中國科學院的半導體研究所、“大規模 集成電路”重大項目主持的微電子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半導體研究所,還有各個 部委的高級電子研究機構。因為香港廠家並不熟悉內地的科技用語,內地科學家 又未曾習慣以英語介紹其研究內容,Young竟權充翻譯,讓兩地朋友建立了一些 初步的了解。這次訪問從北京-西安-成都-桂林走了一趟,前後有十多天的時 間。 訪問團到桂林時,正遇上節日,大家都知道遊漓江是一個最好的節目。想 不到在遊覽船上,Young被桂林的有關電子廠的朋友團團圍住,就有關三極管芯 片製造的各種困難,希望Young能夠給出一些具體的意見。Young以極不流利的普 通話,介紹了自己的一些經驗,遊覽船已經靠岸了,他未曾欣賞過一眼漓江的景 色。桂林朋友立刻說:「Young,請您再次來桂林,我們一定陪您更詳盡欣賞桂 林的真正景色。」 幾個月後,Young再重臨桂林兩次,進行了第一宗與內地機構的買賣,為桂 林電子廠提供改進技術的具體方案。 其後,Young不斷的穿州過府,走遍多個省市,向工程人員介紹半導體技 術。所到之處,技術人員對他的技術觀點都感到驚訝,認為若果如Young所說, 則中國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有機會在毋須大量增加投資的情況下,獲得解 決。但真的要付諸實踐,困難重重。 Young不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誤信了一些“上海通”、“大陸通”,不單賺 不到錢,連一些技術資料亦去如黃鶴。

秀才造反寫文章 為此,Young心中納悶:「我的技術不能在中國實現,不是我的技術不行, 而是國內的體制和觀念有問題!」於是,他拿起筆桿,就改善中國的電子工業, 用文字作出呼籲,要學秀才造反了。 1983年,Young開始寫出關於中國半導體芯片生產的『縱橫談』,並向內地 各個單位廣為散發。直到87年,他前後寫了三篇『縱橫談』,除了四處派發外, 還寄給國家主管部門。可惜一直沒有任何反應。但是,可能由此使內地的一些科 技單位的負責人,知道一個叫做Young的香港人,為內地的開放和發展,願意盡


偉國 傳奇

100

第三章

自己的一些綿力。 不久,Young被推薦擔任《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董事總經理。但是, Young仍然念念不忘,把半導體擴散的工藝控制理論,介紹給中國內地的電子企 業,希望他們能夠從死胡同中走出來。 1985年,Young參與籌建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京港”這個有意義的構 思對他固然是一大挑戰,但這個承擔,與Young的心願不無關係。他認為“京港” 既非一個商業機構,有她的獨特使命,較易接觸主管電子、科技的決策層,促使 他們從宏觀角度,去注視中國電子工業面臨的問題。 在忙碌着“京港”的籌建、運作的同時,Young已經馬不停蹄,應河北省電子 學會的邀請,到石家莊參觀、訪問、介紹技術;他又積極聯繫香港與內地的業界 朋友和團體,計劃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一個以全國半導體從業人員為主要對象 的培訓班。 但是計劃告吹,因為廣東的有關領導認為,這是外商向內地介紹技術,目 的就是做生意,所以,要向主講者收取高昂的推介費用! Young心有不甘,多次向京港中心董事局中的重要成員──新華社香港分社 (今天的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一些負責人,介紹自己的想法和心願。雖經多次舉 薦,還是不能即時引起內地有關部門專家的重視──也許,Young只是香港的一 個土產「專家」,難以說服內地的同行們。

半導體芯片生產的死胡同 80年代,中國內地在半導體工業上投入不少資金,以求解決國內迅速發展 起來的電子工業之需求,但是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大量進口半導體元器件的 狀態,仍然在繼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當時那些引進的半導體擴散生 產線,發揮不了應有的經濟效益呢? 中國半導體芯片生產不能工業化的關鍵,除了企業體制不完善的問題之 外,就是對生產工藝的錯誤理解,而走進了「死胡同」。 正如1986年Young在香港《信報月刊》的『跳出死胡同的中國半導體芯片生 產』一文中所寫:「半導體科研人員、生產技術人員和工程人員必須趕快糾正過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01

去工藝方向的錯誤,工程人員要站到第一線去解決, 控制每一個生產工藝,運 用國家過億元的投資,要如意地去操縱生產機器,否則,縱使有新工藝、新技 術,新設計和新材料,亦只是在生產更昂貴的高級工藝品。」 半導體芯片(Semi-conductor Chips)是半導體器件的心臟,半導體器件的生 產,是發展電子工業的基礎。在具有生產高性能的半導體器件的前提下,才有可 能生產高水平、高質量的電子產品。 Young還是在等機會,在等待的同時,仍然是每碰到有內地學者來訪,他一 定把握機會介紹自己獨創的技術觀點,和希望能夠尋找一展身手的願望。

香港電子工業調研團 1988年初,中國科協的一個香港電子工業調研團來港,在香港與廣東等地 區,進行為期約50天的考察活動。他們會提供全面的數據和資料,供國內有關科 技工業部門的決策者作參考。 機不可失,Young全程陪同參觀訪問活動,首先讓團員對他的江湖地位有所 了解,訪問了過去內地電子部門不一定了解的香港技術現況,香港與國際電子企 業的特殊配套關係。 Young再一次向中國科協的專家朋友們,舊事重提。 調研團的專家回到北京,很快傳來消息,邀請Young到京介紹有關擴散技 術,並洽談技術轉移的細節問題。 1988年5月,Young在北京的一次半導體技術交流會中,詳盡介紹了自己獨 創的新理論,並且表示願意在任何機構,實施該項技術,而且願意承擔技術上失 敗的經濟責任。 北京某半導體廠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經過反覆的幾輪談判後, 一致同 意,以半年為期的技術轉移,要達到歐洲西門子半導體產品的標準為指標。技術 成功轉移達標的話,廠方支付US$100,000.00;由廠方連續試驗五批,若不能達 標,則要賠償US$100,000.00給廠方! 事實上,一般的技術轉移費用應是設備費用的70-100%。但是,Young並不


偉國 傳奇

102

第三章

這樣的要價,他只希望能夠介紹給真正的用家,讓中國電子工業能夠走出死胡 同! 而且,北京廠是當時國內電子工業的老大哥,她引進了好幾條半導體生產 線,但是一直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現在,她只以一條小線,來承辦引進技術項 目,其他半導體生產線,一定極關注引入技術的成效。 ●

技術轉移北京廠 “洋”工程師氣病來 (“洋”=Young,實諷土貨)

數據突出勝雄辯 大破傳統模式論 ● 這是一個有風險的技術轉讓合同,Young在過去兩次的技術轉讓活動中,都 有並不理想的結果。第一次在桂林並不太成功,因為是地方廠,起點實在較低, 提高了一些成品率,廠方已感到滿意,並不打算擴大投資去改進極古舊的設備; 第二次在無錫轉移技術,使用部份引進設備來工作,應是大有可為的。技術人員 去了多次,講解了初步技術要求,卻被“上海通”欺騙了。一分錢都未進帳,才 發覺被中間人騙取了金錢和資料,只可說是“無疾而終”,雖則沒有經濟和法律 責任!但是終究是失敗了。 對這一次的技術合同,他抱有極大的信心。 而且這一次他身兼兩種身份:一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總經理的身 份,負責推動兩地的科技合作,他是牽線者的角色;另一是“科導電子有限公 司”的技術董事, 是技術的直接負責人。

對困難的充分估計 科導的董事會極為重視這次技術轉移,承諾負擔失敗時的一切法律責任與 經濟損失,大力支持Young的工作,派遣足夠的人手配合他的技術轉移。京港中 心的董事會亦認為是中港兩地的一件合作大事。為了支持Young在北京的活動, 了解到一個香港人,在內地生活、人際、習慣等等問題,作為香港重要的董事一 方──新華社香港分社,特別派出工作人員陪同他到京,協助有關工作。 事實上,這一次技術轉移的聯絡人──中國科技協會,亦是京港中心的董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03

事單位。所以,整個合同的進行,中國的有關科技口──中國科協、國家科委、 中國科學院等等,都留意着這一次的技術轉移活動。 1988年8月Young率領了技術隊伍,到北京廠轉移他創建的半導體工藝。 Young很清楚,這是一件極為艱難的工作。 當港方技術人員正式進駐工廠後,第一次會晤見面時,就有工程師拿出港 方早已提交的工藝文件,質問說:把提供的工藝加入他們原來的操作中,使到正 常的硅片全報廢了,這是什麼工藝?! Young知道有工程師隨意把文件的個別技術,亂加插到他們原先的工藝上, 以為像炒菜般的隨意可添加!未曾把握到半導體工藝是一環扣一環。Young清 楚,必須對技術人員給予足夠的引導,他們是具體的操作人員,自己是指導身 份,否則難以完成任務。

第一回合的交手 所以,Young的這次來京,他帶備了一大箱書籍,如同考試。 但是,他沒想到什麼工藝也未進行,有人竟隨意利用技術文件的資料來試 驗,而且不客氣地在這樣一個場合發動攻擊! Young只好說:「請工程師們不要斷章取義,去嘗試使用文件上的新工藝操 作,我們會按步就班地進行技術轉移,我會詳細地講解每一項技術要求,包括它 的原理和計算。」 座中立刻有人拿出外國的工藝文件,明正地說:「閣下提供的文件,與外 國先進國家的工藝文件資料比較,相差甚遠,你的半導體擴散可控性理論,是沒 有根據的!大量的科學文獻均指出,半導體的重要參數的分佈,不服從正態分 佈,這裡有外國的文獻,閣下知道嗎?」 不客氣的發言者,立刻從提包中抽出幾本外文書來,書中夾有卡片, 工程 師的確在家中下了不少的功夫,希望來一招下馬威,剎一下眼前這香港狂妄小子 的銳氣! Young知道第一次與工程技術人員的見面,並不如意。因此,他放棄不談太


偉國 傳奇

104

第三章

多的技術問題,先安排一些準備工作,製備一些必需的測試工具,在事實面前, 才能逐步引導內地人員正確地理解他的技術竅妙之處。 Young說:「外國工藝文件的要求我亦知道。所以,請安排製備一根特別的 鉑金絲熱電偶,要有三個測試點,比單根的熱電偶快速準確,同時可以測試擴散 爐內恆溫區的左中右三點,所以,亦請配備三台測溫掃描儀,我們可以驗證外國 工藝的正確與否。請暫時不要把港方的工藝操作條件,加入你們的任何操作中, 失效與損失,港方全無責任!」 他講解了熱電偶的要求,第一回合就這樣結束了。

“洋”工程師氣病來 第二天見面,工程人員說未能製備三端熱電偶,因為鉑金絲熱電偶是一種 貴昂的貴金屬,5-6公尺長鉑金絲熱電偶,廠方申請報批程序需時。Young只好展 開一些工藝的介紹: 「比較港方與外國工藝的差異,西方一般推入擴散爐的預熱時間只定在5-6 分鐘,這是不足夠的。若有三端熱電偶測試,立刻可以清楚知道在恆溫區──將 來進行擴散工藝的區間,三區有超過300˚C的差異。而硼與磷的擴散系數,每50˚ C就有約有一個數量級的變化──10倍!溫差300˚C就有近10,000倍的差異了。要 求擴散工藝的可控性,首先必須解決擴散爐的調控問題。」 因為港方的工藝文件中,要求的石英舟入爐要預熱15-20分鐘,之後才好進 行擴散或氧化等操作。細心的工程師,一定可以發現它與西方工藝的明顯差異。 因為港方按合同要求,早就提供的一大套工藝文件,他們早就閱讀了,甚至於抱 着找瑕疵的心態細讀過! Young在講解時,無意間,看到一位聽眾半豎起的筆記簿上寫着: “沒喝過洋水的佯工程師” Young一下子醒過來,今天早上在車間時,見到的多位工程技術人員,他 們狡黠而神秘的一種微笑,口中稱Young為“洋工程師”。Young以為是普通話尊 稱他為“楊”工程師,原來,在內地人員中有傳言,廠方請來一個沒喝過洋水的 “佯”工程師,亦即偽假工程師!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05

當然,中國工程師根本不用去聽一個冒充工程師的廢話。 Young一下子氣得沒了聲,頭頂猛烈的痛起來,雙眼發紅,漲紅了臉,跌坐 在椅子上,不能再講解下去了! 陪同在座的香港新華社分社協調員小譚,多次接觸過Young,知道有關他的 身體狀況,看到Young的不妙神態,知道他可能要發病了! 他立刻扶住他說:「楊先生昨夜水土不服,早上已經不太好,他需要休息 一下。他安排製作的熱電偶,請盡快與廠領導申辦製造,我要陪Young回到宿舍 休息一下。」第二天的工作就此結束。 Young真的病了,他的頭痛病又發作了,協調員要麻煩醫生了。 小譚好言地安慰Young。跟着他找廠方高層去,反映了有人在散播不利技術 轉移的言論,表現出極不合作的態度,要求廠方及時處理。否則這是對合同不尊 重,不能成功轉移技術,責任不在港方!

擴散爐前的實證 第四天Young才回到車間,直接到擴散爐房去。鉑金絲電熱偶製備了,旁 邊放着三台測溫記錄儀,就等候Young的到來。其他幾位主要的工程師都在場, Young問這些擴散爐溫度達標嗎? 立刻有人回答:「全部達標,都是進口的先進半導體擴散爐,例如預沉積 爐的1000±0.5˚C,完全乎合技術指標。」 Young立刻着人,把新製的熱電偶放入擴散爐的恆溫區內。的確,用精確的 鏡式EMF測錶中知道,三區均在1000±0.5˚C內。Young請工程師,接上三台測溫 自動記錄儀。它們雖只可記錄到±5˚C的精度,但測量變化就需要這一種儀器。 Young再請一工程師推入一隻石英舟到指定的恆溫區去,記錄儀馬上有反應 了,三者全部下跌。遠端爐溫下降3-4分鐘後,竟不斷地升溫,超越了1000˚C, 到達1090˚C!維持了兩分鐘才下降,但是15分鐘後仍然高於1000˚C!中央區(恆 溫區中部)下降了100˚C多,之後溫度慢慢回升, 但20分鐘後仍未到1000˚C!在近 端(推舟入口處)的溫區下降得最厲害,有150˚C,而且升溫緩慢,25分鐘仍未到 1000˚C!


偉國 傳奇

106

第三章

這是因為擴散爐內的熱電偶,與實際感受溫度的位置,有極明顯的差異, 它們靠近了發熱線。當冷的石英舟推入爐內,中區自然失熱降溫了,控制器要求 加大功率以提升溫度;兩側的控制器均以中央區為參考點,自然反應亦要增加功 率、要求升溫了;但是,遠區失熱極少,現在增加功率,自然變成超溫了!而近 區,因為失熱嚴重(冷石英舟經過它),平常功率並不高,升溫變成最遲滯了。(如 果舟上放置了大量硅片,溫差則更大了。)這是任何一台只調校靜態溫度的良好 擴散爐的真正表現! 事實面前,在場的工程師感到愕然。因為外國的工藝文件一般的沉積操作 規範:在1000±0.5˚C下預熱5-6分鐘,通源摻雜10-15分鐘,之後斷源推進5-6分鐘 出爐。那麼即是說,西方工程師竟在一個遠離1000˚C的環境下摻雜沉積,就算當 石英舟被拉出爐的時候,中區與近區的爐溫仍未回升到指標溫度!那麼,又如何 談能夠充分利用恆溫區,他們得到的雜質沉積量(反映在方塊電阻Rs值)的變化, 就有極大的不確成份了。 Young在20多年前,對全新進口的擴散爐,為何無法完成原先的工藝操作要 求?經過細緻地進行分析研究,最後,他清楚地知道,中外的擴散爐廠家只按照 一般的靜態溫度要求去設計擴散爐,在使用說明書上,亦只提供了靜態調爐操作 要求。Young花了大量的心血,對擴散爐清楚地摸了底,所以他提出一種別開生 面的動態調爐方法,不單改善了擴散過程中的溫度效應,又大大擴充了爐的利用 率,更甚至改變了整個工藝控制的方式!

數據突出勝雄辯 Young提供的工藝文件有充分道理的,工程師開始接受他的觀點了。Young 在爐邊向他們講解了動態調爐的要求,撇開擴散爐製造廠提供的調爐指引,完全 按照Young的指示,從新調動各項爐溫控制器的指標。 經過幾個回合的調校,很快,一個靜態情況下能達到1000±0.5˚C,在動態情 況下(推舟入爐)的爐溫在15-20分鐘內,三區不超溫,差不多同時到達指標溫度, 它是一個乎合Young工藝的擴散爐! 消息很快傳到其他車間,工程師對Young的態度明顯改善了。 三極管的基區和發射極已在硅片中形成了。Young要特製一片供測驗取樣用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07

的掩膜版,這是內地任何廠家均沒有的步驟!投料的第一批號要進行β的可控試 驗了,現在眾多工程師,雖然感到Young有其獨特見解之處,但是,他們仍然難 以相信,Young真的能夠否定西方早已公認的科學結論──半導體關鍵功能參數 的非正態分佈,Young卻大膽說是正態分佈!而且,他認為是完全可控的! 第一爐β推進,Young隨意選擇了一個較短的推進時間。入黑房開出只有20 來個歐姆接觸窗洞,因為使用了特製的掩膜版,可以在探針台上測量β了,大概 只有20-30的低放大值。接着清理後再入爐推進,時間差不多加倍,之後再開歐 姆接觸洞口,又有另外20來個可測量了。這次的放大系數β值大得多,差不多有 800-1000。Young在方格紙上,畫上了一斜線,向工程師說,你們需要β值是多 少,可以按照圖表計算推進,整批硅片一起推進。 工程師半信半疑,要操作員按Young的指示進行工藝。 這一批硅片不再用特製的掩膜版了,就按一般半導體工藝進行。開出窗洞 後測試,它們竟全部落在目標值內,而且分佈極為集中!接着把第一批真正投料 的芯片,封裝成為真正的三極管,測試它們的β分佈,按照Young定出的新組合 方式分類,完全是一個漂亮的正態形式,分佈集中,左右對稱!完全能夠如意地 控制β了! 這時候只是1988年的九月,港方人員到場不足兩個月! 廠裡上上下下大家極其歡欣,引進的香港技術沖破了傳統的觀念。工廠領 導立刻組織人手、物料、市場經銷、用家、銀行信貸等等,準備大展拳腳,一定 要佔領龐大的國內市場。 ●

新聞聯播報喜訊 嶄新理論顯光芒 89三月好奔波 走遍工廠尋突破 ●

專家學者組成鑒定委員會 此項技術在經過試驗應用之後,1989年3月2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北京 主持召開了『晶體芯片工業化生產技術鑒定會』。


偉國 傳奇

108

第三章

由中國科學院、電子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機械電子工業部、北京電子 振興辦公室、中國科協及生產廠家的專家學者組成鑒定委員會,并由中國科學院 微電子中心主任吳德馨教授擔任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王啟明 研究員,和中國電子科學院蔣永寧教授兩人,擔任副主任委員。 鑒定會的結論指出:「這項技術對今後內地用擴散方法製造硅晶體管實現 工業化生產,并逐步替代進口,打入國際市場,產生積極作用,所採用的方法也 可供其他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生產技術借鑒。」 Young在鑑定會上,正式提交了完整的四篇論文,讓有關當局能夠全面地 理解到轉移的技術,不單是一種簡單而切實的工藝技巧,更讓鑑定者清楚地認 識到,其中涉及到的理論突破、計算方法、操作程式等等多方面。可以說是: Young完全沒保留地,希望中國半導體工業,從此走出死胡同,能與國際先進企 業一較高下。 專家們與工廠的工程師,面對Young提供的四篇論文,商議了相當長的時 間,他們權衡了各方的利益。最後全體同意,在遞交上級的鑑定文件中,不附上 四篇論文;而且要在廠方的技術報告上,塗去有關分佈函數轉變的Young專有方 法──“4個外文字母”。一方面可讓廠方暫時擁有該項特有技術一段時間;另一 方面,認為這措施亦可保護Young的知識產權,往後如再轉讓到其他機構,開發 者還可以獲得合理的報酬。 Young完全能夠理解多方面複雜的原因,同意鑑定會的處理。 3月3日中央電視台在全國新聞聯播中,介紹了這項消息。 (塗掉的“4個外文字母”所包含豐富的技術內容,日後要直接影響到Young為 何全身投入信息哲學研究中去。因為1994年他讀到預測大師翁文波院士的文章, 翁院士獨創的翁(Weng)旋回來預測世界石油產量等科學問題,翁認為一種有生命 的東西,就要用一種全新的方法去研究。它正與Young提出的帶生命現象的“空 穴”,各項半導體功效參數分佈形式有獨特的非正態形式!它們有異曲同工之 妙,簡單的“4個外文字母”,概括了他扼要的學術描述!而且,Young日後的哲 學研究中的新詞“信息思維”,它更是翁院士第一個提及的。Young只是努力沿着 翁老指示的方向下功夫,把它伸延到一個全新的哲學領域中去。) 廠方在鑒定會上宣讀的技術總結報告中,認為這項工藝在一些方面打破了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09

該廠和內地大多數三極器件生產廠家的傳統工藝模式。「擴散工藝控制理論」擺 脫了前饋控制的模式,實現了大部份的在線控制,使生產線的效率大大提高,並 有希望突破在生產中全面實現在線控制。

如何能夠飛越“死胡同” 從Young的講述和介紹,大家都能清楚他向廠方提供的工藝文件中,大概有 四個與別不同的內容:入爐後的預熱時間較西方的長,差不多要多十分鐘;擴散 工藝的控制目標Rs值,他比西方的要求寬鬆得多;β控制推進時應用了一個變溫 工藝──慢降溫的slow cooling(SC);另外差異最大的,就是西方工藝普遍沒有的 ──在800˚-850˚的4個小時長時間濕氧氧化過程。 Young在北京工廠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因為廠方工程人員發現了文件中的一 個最新穎、奇特的工藝──4小時的長時間低溫濕氧氧化。他們以為這是Young的 好板斧,立刻把這最奇特的長時間低溫濕氧氧化工藝,首先應用在原先他們的舊 有工藝中,想不到結果竟是全軍覆沒!它會使全部半導體Soft!所以,才出現了 在見面的第一回合,工程師當面不客氣的將軍! 在這裡,筆者要求Young以最簡要的言語,去解釋他在半導體工藝技術與思 考方法上的一些突破,為什麼他會那麼肯定、那麼大膽地去否定西方科學家的慣 常理論和結論。(若讀者感到太技術了,可跳讀四頁。)

大膽的技術突破 Young認為: 擴散理論是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它涉及誤差理論Error Function,這是一種 特殊的指數方程式。一個半導體擴散過程與擴散溫度T、擴散時間t、雜質擴散表 面濃度No、雜質擴散總容量Q等等有關;而擴散溫度又直接關係到雜質的擴散表 面濃度、擴散系數D等等;當擴散的溫度(實際的有用因素為擴散系數D)與擴散時 間t的結合,它更直接關係到擴散總容量Q和擴散深度J(PN結的結深)。正如前面 所說:擴散溫度每升50˚C,擴散系數D差不多要上升十倍! 在第一次基區摻雜過程中,時間並不太長,一般只有十來廿分鐘,結深很 薄,只有0.0Xμ的厚度,量度它亦沒有什麼意義,用干涉法也測量不到它!當年


偉國 傳奇

110

第三章

亦沒有一個簡易的方法去測量。基區是半導體工藝最為重要的第一個操作。在這 一過程中主要去把握它的摻雜擴散總容量。 但是,量度摻雜總容量亦是有困難的。J太薄,No太濃,而且是指數式的誤 差函數分佈。 科學家只好再求其次,因為摻雜總容量可反映在半導體電特性的一些改 變。半導體電特性的變化是最容易以簡單物理手段測量得到的! 半導體電特性測度是從地球物理學借鑑移植的,它叫“四探針”測量“方塊 電阻(Sheet Resistance Rs)”。大地物理應用它來找礦,相當有效。但是,以它來測 量、控制擴散總容量,就有極大的差異!

西方技術方向的迷失 但是,西方學者在實驗室中,就算有百來個試驗樣本,亦不能夠發現它的 缺點!科學家就在不知不覺間,被引導到一個錯誤方向去了。 首先,摻雜進去的原子並非全在晶格位置上,跑到晶格的間隙位置時,這 些雜質並不顯示其電特性;Rs並不足以反映總容量! 其次,方塊電阻值受到半導體表面態的直接影響,冷水、熱水都會改變方 塊電阻Rs的讀數;出爐快、慢亦有些影響!Rs所反映出半導體的摻雜總容量亦有 極大的誤差,它一定要包含着各種還不太清楚的半導體表面態因素! “方塊電阻(Sheet Resistance Rs)”只可以是一種有量值的參考指引,但它決不 應是一個控制的目標對象。可惜,西方科技工作者以為這是唯一可用、有效的控 制指標! 正因這兩個大失落,中外的工藝操作者為了完成控制的指標(Rs),變成了各 出奇謀,什麼怪招都用上了,忘記了更應該去控制結深J──擴散溫度T的重要 性! Young認為由此的錯誤認識,把半導體擴散工藝引導到一個死胡同去了。他 認為要很好的控制擴散過程的集中與可控性,唯一的出路,就是要使每一片硅 片,有相同的Dt乘積。這乘積直接關係到結深。換言之,要使硅片有相同的熱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11

過程歷史,這才可以談得上是一個良好的工藝。

死亡招數的妙用 半導體威化餅工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操作,就是硅在高溫的氧氣、濕氧環境 中,能夠生長出一層極為密致的氧化硅SiO2,它是擴散窗洞的掩膜。在低溫生長 出來的氧化硅SiO2,一來它並不密致,會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表面態問題。低溫 濕氧生長的氧化硅SiO2,它比低溫乾氧生長出來的氧化硅SiO2更差!不單疏鬆, 而且產生更多、不良的表面態問題! 若然未能重新、有效地去控制半導體表面態的技術方法,則使用長時間低 溫氧化,就是自殺的死亡招數!所以,北京的工廠只是移植了Young工藝中的低 溫氧化工藝,就是飲山埃毒藥,自取滅亡! Young恰恰就是利用了慢降溫slow cooling(SC)來克服低溫氧化的缺點,以它 來修正先前各項工藝引起的多種表面態問題,一筆勾消各項不良因素。這就是 Young提及的“一環扣一環”的工藝整合。 Young的工藝控制理論,不屬於「硬」產品的範疇,而是具有高效率的生產 技術工藝,是「軟」產品,是一種應用於工程技術上的創新。這是科學思想的一 種突破。 另外從以下幾方面來看,這控制技術在生產工藝上的突破,是與傳統的、 書本上的經驗竟是互不相容的要求。對這一個新控制觀點的進一步探索是有深刻 的意義。

幾個突破 (1) 擴散的摻雜過程中,要求嚴格控制表徵在半導體被摻雜後的電參數──方 塊電阻Rs,一般要求控制在±5%之內。但是生產線實際生產中已能做到偏差 在±5%之內,仍然無法使一爐硅片的其他電參數滿足要求,這使工程人員 百思不得其解,束手無策。 新工藝技術的擴散控制理論在這點上有突破,Rs的偏差值僅要求控制在± 15%,產品的其他參數就能達到要求範圍。控制±15%輕而易舉,生產合格 產品亦不難。


偉國 傳奇

112

第三章

(2) 一般認為變溫方式(RAMP)的工藝可以適用於大批量,但只適於工藝要求不 高的工藝。摻雜工藝要求準確的工藝,基區與發射區沉積和再分佈等要求 爐溫精度較高,不能用RAMP。 而新工藝恰恰就是利用RAMP操作來完成關鍵工藝──預沉積、再分佈和 β控制工藝,使生產的批量大大的增加。 (3) 降低低頻噪音,書本上往往要求提高基區雜質濃度。 新技術對這文字表述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工藝上恰恰往相反方向發展, 要求降低基區沉積濃度,低溫長時間沉積;又降低射區沉積溫度,用再分 佈來作β控制點。以低的基區表面雜質濃度,才能降低噪音。

幾個要點 Young對「擴散工藝控制理論」,還歸結了以下幾個要點: (1) 「擴散工藝控制理論」是總結了自己多年工藝的經驗,找出工藝與產品特 性的關係,再在認識上有所突破。首先通過對芯片生產的幾個環節的互 相制約,即『高溫爐動態溫度的調節與控制』;『摻雜再分佈技術的應 用』;『射極氧化層的影響』及『退火工藝的處理』等控制,來解決半導 體芯片特性參數的瀰散問題,使其產品的特性參數的分佈能高度集中。這 幾個環節是相互關聯的一環扣一環。 (2) 「擴散工藝控制理論」提出了一個新數據處理方法,用於三極管放大系數 β的處理,是簡易而極有效的,使典型非對稱分佈形式變為一個新的正態 分佈形式。同樣這種新正態分佈形式,可以推廣至半導體芯片其他特性參 數的應用,如β、gm、Vp、Vth、Iv、Ith等參數,通過轉換處理,亦能得到 較理想的正態分佈形式。 (3) 新正態分佈形式不單是一種數學手段,它更是判斷半導體操作工藝優劣的 重要工具。一直以來,每一工廠有不同的操作規程和控制方法,無法判斷 哪一種工藝較優異。 正因為這轉換手段,「工藝控制理論」提出了建立半導體芯片工藝的新的 評估方法的可行性,拋棄了現時一般所用的最終電測試,來判斷工藝優劣 的不妥當方法。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13

Young所提出的「工藝控制理論」並在內地工廠試驗結果表明,若能組織內 地的科技力量,對其理論與工藝技術進行全面探討,深入的剖析,以此掀起半導 體生產工藝的改革,這樣將有機會推動中國半導體工業發展,希望在較短的時 日,能夠接近或縮小與國際半導體生產工業的差距。 Young的心底只有一個很樸素的願望:就是將自己的研究所得,無條件地貢 獻給祖國,為國家的半導體生產的水平,盡自己的一分力量。

全國新聞聯網報導 『大陸香港技術合作有進展』,這是1989年3月6日的人民日報刊出的新聞 標題,內文是這樣報道的:中國最大電子管廠──北京電子管廠最近成功地引進 了香港晶體管芯片工業化生產工藝。國內半導體界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該項 工業技術的轉移在中國晶體管工業規模生產、逐步替代進口和進入國際市場等方 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3月6日的科技日報亦如此報導:有關專家一致認為,首次將香港的有關半 導體器件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工藝轉移到內地廠家,具有較高的「軟件」技術價 值。這項工藝提出的一些特有的觀點及方法有着較為普遍的意義,較好地解決了 擴散結型晶體管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所要求的生產重複性好、一致性強、技術指標 過硬、直接生產成本低廉以及操作工藝簡單等特點。 香港多家報刊亦轉載了這幾段新聞,並給予評述。

89三月好奔波 走遍工廠尋突破 在舉辦鑑定會的晚上,廠方主持了慶祝會,除了參與的全體生產線的員工 外,還邀請了出席鑑定會的有關人等,熱鬧非常。按照內地慣例,三兩天後,合 同的另一方亦會舉辦宴會,祝賀技術轉移合同的順利完成, 亦會探討下一階段 的合作計劃。邀請出席的更有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在京董事,關心該項目的熱心人 士;當然亦有專程來京的老闆和領導了。 中國科協的中心董事陳繩武先生,和從香港新華社分社退休回京的陳達明副 社長,他們倆是這一項目的最大關心者,兩人亦對北京半導體行業有深刻的了解。


偉國 傳奇

114

第三章

陳繩武董事亦有全程參與鑒定會的工作,對於未把四篇論文附帶提交有充 分的理解,一方面他理解到四篇文章是Young多年的技術心血,含有極豐富的深 層技術思想,它可改變整個半導體生產的方式和規程,另一方面,它亦有未深挖 的學術內容,希望Young能進一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要物色好恰當的技術接班 人。 這兩位老先生、老領導,對Young到《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主理工作以來, 均給予極大的協助。 特別是陳達明副社長,他原來是一位老香港,40年代已經是香港學生運動 的領袖人物,後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東江縱隊游擊隊,更成為政治委員級的領 導人物。戰後按中共與港英政府的協議,內撤離開香港北上,後來在北京航天航 空大學擔任黨委書記。1984年才被中央政府派到香港新華分社,在擔任副社長5 年中,期間多項香港與內地的科技交流活動,都有他的直接指導。 宴會後的多天,Young在他們多位北京朋友的安排下,連續走訪了七、八家 半導體芯片車間,了解在北方的多個有關企業。他們遇到的問題都有共通之處, Young的技術思想可以為他們掃除一些障礙物,盡早發揮先進設備的功能,為中 國半導體事業創造一番新景氣。 Young向兩位老領導表示: 「回到香港,我會盡快安排放下《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行政工作,把中 心工作安頓好之後,在北京轉移技術的基礎上,自己專心在半導體工藝上再下苦 功,整理出更完整的理論,務求盡快培養出接班人,逐一提升內地半導體芯片的 生產能力,縮短與西方技術的距離。」 他們極高興地分手,希望Young早日再來京實踐諾言。 大家都清楚知道,1989年5月北京發生了什麼事故! 3月中,Young回到香港,他首先向京港中心一起工作的多位同事作了簡 報,內地科技學術機構極為重視這一次的技術轉移工作;並透露出遲些時候,自 己會向董事會申報離開中心;等董事會決定人選,做好交接工作後,他就幹自己 的老本行去。他估計在北京要停留一段較長的日子,把技術操作和理論實踐結合 得更好,尋找并培養技術的接班人。


偉國 傳奇

第三章

115

Young鼓勵同事們努力開拓兩地的學術交流工作,將來在北京,他肯定會協 助大家的各項活動。亦希望同事們到北京,一定要找他。 6月北京風波橫掃一切社會活動!北京工廠亦全停頓了。京港中心的董事會 要求Young不要離開剛起步、已有成效的工作,在極困難的歷史環境中,承擔艱 巨的使命,更好完成楊振寧教授倡議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歷史任務!


第四 章 竭力盡心

116

楊振寧提好建議 設立架構利交往 與友携手創京港 學術交流有橋樑 ●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是在1985年3月正式成立的。 在1985年之前,香港並沒有任何一個學術交流服務機

構,明確地支持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研究交流。 本港大學的學者在外國的國際會議中,有機會認識了一些國 內同行。但是,當時香港的大學條款內,並沒有任何的資助 或鼓勵,讓香港學者可以就近與內地學者交往。 香港學者在他們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和在艱辛建立起來

的內地關係中,已有不少課題有內地學者的參與。香港的學 者,亦只能利用自己的私人假期、個人有限的經濟能力,不 斷到內地交友訪問,探索兩地合作的各種可能性。

楊教授高瞻遠矚提建議 1982年間,關心中國發展,穿梭國際、內地和香港的國 際知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看到香港 大專院校中的這種不正常的情況,特別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政 治討論,已經放到中、英兩國政府的議事日程表上了。楊教 授高瞻遠矚地向中國國務院提出建議:有必要在香港設立一 個服務機構,去推動香港大專院校與內地高等院校、科研單 位的交流和合作,使得本港的高級知識份子,有一個方便的 渠道,可直接與內地學者交流接觸;這種交流和接觸,不單 有助於香港同胞對祖國的認識,更能發揮一大批高級知識份 子,在回歸歷程中的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有極其長遠的歷史 意義。 由於楊教授的大力倡議,終於得到國務院的正式行文批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17

准,同意在香港成立一個中介的學術交流機構,名稱,就是楊教授向國務院提交 建議書中構思的名字──《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京港學術交流》的真含義 《京港學術交流》這詞語,現今大家都很清楚是指內地和香港的學術層面 的交流合作。但是在80年代初期,當《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掛牌運作時,Young 要多費唇舌,向香港學者朋友解釋,楊振寧教授倡議構思中的深層意義。 楊教授真是早悉天機,對香港往後的發展已有着深刻的思考。 內地與香港是一個中央主體與地方層次的關係,今天《一國兩制》、《香 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廣泛被認識的時候,香港對內地大陸之稱呼可以用“北 京”這個首都城市來表達。 所以,楊振寧教授能在20多年前就建議以“京”來闡述代表中國內地,真是 恰當之極;而且中心的董事單位均來自首都──北京。但是不管怎樣,“京港學 術交流”,就是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南方城市──一個獨特的、世界知名的國際 大都會,與中央主體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了。她涵蓋的地方應遍及 全國。當然,澳門及台灣亦被覆蓋的。所以,在日後教育部門委託中心招考研究 生,的確涵蓋這些地方。 後來,澳門有半官方機構,可以獨立處理澳門人士的報考活動,才把這一 部份工作分離出去。但是,澳門人士若願意到香港報名考試,《京港學術交流中 心》仍會受理的。

籌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在1982年,因為中英兩國政府已經開始了實質性的商談,有關香港回歸過 渡等的各項政治問題,正在不同的層面上展開了廣泛討論。 據聞當初82年,是由香港新華社計劃籌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並考慮 由當時的一位到中文大學的內地訪問學者──喬先生,一個著名外交家的後人, 他帶同國務院文件到香港,拜會了本港大學的多位校長,探討籌組中心的具體事 宜。


偉國 傳奇

118

第四章

但是,那時候正值香港回歸祖國的各項社會具體問題,已經展開廣泛的討 論,香港知名學術界人士,正在醞釀“港事港辦”、“港人治港”等重要議題方 案,對於眼前出現的一位“北京來人”,主理一個香港的“交流中心”,他們有極 不同的看法。 高層人士對此,認為不宜草率去成立交流服務機構,港人的建議要慎重其 事,希望在更適當的時候,待中英聯合聲明草案定稿後,才好物色一位能擔此重 任的香港人。 這份工作不單要聯絡香港大專院校的廣大學者,高級知識份子必然有他們 獨特、具價值的想法,機構主持者要耐心聽取各方不同的意見,廣交朋友;而且 對於這種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用人等等,更需要按照香港的一切現行法規去 辦事;受託者除了具有香港的一般企業管理經驗外,事業單位的新運作,更需一 切都按香港慣例和法規辦事。 因此,受託者不單只應有一顆愛國的心,一名誠實可靠、不計名利的科技 企業界人士,這樣要比一個長期在院校中生活、習慣在書堆中推敲、單純的學術 人士會更為合適。他更要具有複雜多變、善於對策、獨立思考的頭腦,對國內的 各種因素、事物,亦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當年,Young正在經營科導電子有限公司,生產以發光二極管等一系列光電 子產品,該公司在香港曾經有120名員工。在香港這樣的環境, 可算是一個中型 企業了。他為內地多個省市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技術,內地業界對於Young有正 面的評價。 再者,Young的公司剛剛完成了把廠房遷到深圳去,成為一間合資的電子企 業,這是一個環境的大轉變,可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新華社又從多方面了解到:Young在1965年浸會學院化學系畢業後,便投身 電子工業搞生產。他具有廣泛從事半導體芯片生產、加工裝配管理的經驗;曾在 大學工作過,與大專院校曾有一些科技項目上的合作;電子業務的聯繫涉及日 本、台灣、美國、歐洲;每年還計劃推出新產品,新產品更曾經在香港獲得一些 獎項。他又經常進出內地與本港,與內地一些電子機構的科研及工業單位有緊密 的聯繫。 而且,Young大膽地向當時電子工業的領導上書,要求盡快改變國內電子工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19

業不振的壞現象!算得上是一個敢言、坦率、正直的中國人。

挑選合適的委託人 結果,有關領導決定了選擇邀請Young出任《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總經 理,由他負責籌組中心的各項工作。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正在篷勃發展,當時的大專畢業生是天之驕子, 七九年也適逢中國大陸推行開放政策,當日投身中國貿易的人,今日不少已成大 商家。 以Young的經驗、學歷和才幹,搞中國貿易是最適合不過的。但是,當他獲 悉有關的邀請後,他與科導公司的股東談及自己的設想,認為可以透過這一個非 牟利的中介機構,對於日後公司的業務可能會有一個新局面;但是,可能因為自 己擔任新職務後,身份改變了,不宜再直接參與公司的具體業務,那就要讓老朋 友承擔更大的責任了。 股東們一致同意Young的想法,支持他轉換工作身份,仍然保留董事角色, 可積極提供一些新信息,盼望有新的合作關係。(所以1988年,Young洽談北京轉 移半導體生產技術項目中,科導董事會亦有董事參予談判,同意給予極大的支 持,答允全面的協助。)Young盡快把深圳合資廠的具體業務,向股東作了詳細交 代,準備走向人生的另一個新天地。 Young樂意接受了邀請,於1984年底開始籌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以一 個非牟利機構的姿態,促進內地與香港的學術及科研交流。 對此決定,Young不單有在技術上的一些野心,他還有一些非業務上的想法 的:他認為香港的知識份子的思考方式,與內地的知識界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透 過《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更希望能儘量溝通兩地知識界,這樣,對於香港和內 地都有極大的好處。 Young就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及本港與內地科研學術單位的協助支持下,毅 然擔起重任,負責籌組一個促進兩地學術科研交流的機構,這便是現在的《京港 學術交流中心》。


偉國 傳奇

120

第四章

到北京拜會高官 一個香港人──Young,平時的服飾極為隨便,還有天生的一頭半卷頭髮。 當年,他與無錫市的電子企業工程師談判時,就是因為穿著東南亞流行的花彩襯 衫,竟被工廠領導稱為“小阿飛”,肯定Young是個混騙的小流氓,他怎會有什麼 好技術提供?雖然技術人員已經認同他的觀點,但是領導一直反對與他簽約。所 以,Young被迫一定要透過領導信得過的什麼“上海通”、“大陸通”簽定協議。 Young若跑到北京去,中方科技學術部門的高層幹部,如何會相信這個香港 小子,他就是新華社(香港分社)的重要委託人!雖然當年他已經是40出頭的人, 但是看外貌仍似30!所以,連本港多位記者亦不相信他的實質年齡,因為他是 Young!永不衰老的青年!所以,委託方決定派遣一個辦公室的內地幹部,由他 陪同Young到北京走訪各個有關單位,讓中方機構認識這一個受託人,亦讓Young 了解內地有關部門的期望,甚至透過這次北訪,醞釀組成一個最高權力的董事 會。 1984年年底,Young在港處理好一些基本安排──辦公地點、註冊登記、人 員聘用、傢具定購、銀行開戶等等。時值初冬,天氣已轉變得清涼,有些寒意 了。一月要上京公幹──真的去見中央高官!Young過去不曾在隆冬到過北方, 0˚C以下的較冷日子未真正遇上,冰天雪地更未親歷過。 他與太太商量,要為此 次外出工作,作好衣物上的準備:不但添置了長長保暖的羽絨大衣,還有內外的 耐寒衣物。一個南方人冬天到北方公事訪問,真的要多方考慮的。 在北京的一個多星期中,Young在新華社幹部的陪同下,拜訪了多個中央科 技主管部門,亦有文化教育部委,更有北京多間著名的大專院校。這次到大學去 訪問,與1979年的那次香港電子考察團很不一樣,基本上是校方的高層領導出席 會見。有些單位迅速表態,極願意出任中心的董事機構;亦有一些領導表示,他 們不合適承擔董事角色,但一定會大力支持中心在香港的各項工作。 陪同的新華社香港分社人員,早就囑咐Young,我們對董事會成員的態度, 要回港商議後,才作出決定,這次只是通報籌組情況,聽取意見為主,不要隨便 作出承諾。 回程時亦到南京走一走,與江蘇省的科技團體建立了一個互信的關係,日 後有不少南京的高科技項目介紹來港。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21

Young當然能夠理解對受託方的要求,他恰當地完成了這次重要的北訪活 動。回到香港,陪同者可能先已向有關領導報告了訪問活動的詳情,不用Young 作更詳盡的陳述。但是,Young還是應該盡責地完成了一份有關北訪的工作簡 報,接着就開展忙碌的籌備工作了。

組成有力的董事會 回到香港,Young又去拜訪了多位學術界前輩,一方面邀請出任中心的顧 問,更重要的是聽取他們對新機構的建議和設想。 最後,中心的董事會成員作了初步的確認:中方有六個機構可以委出代表 參與(第二年增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為董事),香港方面則有五個成員──新華 社(香港分社)毛鈞年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陳耀華教授、香港理工學院前 副院長程源鍇博士、李乃堯、楊偉國等。 毛鈞年先生就是20多年前,Young在香港大學演出時,認識的那一位極為活 躍的港大畢業同學。他到新華社(香港分社)受職前,是一位香港著名中學的副校 長。他為中心的開創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陳耀華教授在學術界中極為活躍的,特別是大力推動中港兩地的學術交 流,他與楊振寧教授相熟,亦是高能物理學的資深研究者。Young 1971年在中文 大學工作時,已知曉在科學館中的同一層樓,物理系剛來了的那一位聲音極為洪 亮、健談、開朗的陳教授。 程源鍇博士對兩地的交流合作給予極大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在工程科目 上,理工學院在香港擁有眾多的畢業生。程博士是一位工程、技術界極受尊重的 人物。 Young在中心成立之前並不認識李乃堯,只知道他是年青一代的學運活躍知 名人物。在70、80年代的大學生社會運動中,李先生有廣泛的聯繫和交情。他們 正是未來香港的中流砥柱,不單在大學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他們亦是現今香港 社會活動的中堅分子。李乃堯的參與,對中心的工作肯定有莫大的幫助。他會離 開原先工作的電子工程機構,投身到這一新的學術交流機構來。 因此,董事會決定Young與李乃堯兩位年青人,具體負責籌組中心的工作。


偉國 傳奇

122

第四章

籌組工作之初,千頭萬緒,其中一項首要工作,便是邀請各大專院校的校 長、院長、系主任、教授、以及專家學者加入中心的顧問團;建立聯繫各主要學 者的通訊網絡。經過籌組中心工作的同人多番努力,籌建中心的前期工作終於順 利完成。 加上成為中心董事單位的內地科技高教部委,『包括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 員會(現今的國家科技部)、國家教育委員會(現今的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 社會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以及新華社香港分社(現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等機構』 的鼎力支持,結果《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在1985年3月成立,為兩地學術層面的 交流了解、開拓了新途徑,亦為日後的研究、合作發展鋪砌了通衢大道。

初會楊振寧教授 楊振寧的形象在Young的心目中,是一位高不可攀的偉大科學家。今天, Young就在他的宏達構思下工作,心情興奮,更要謹言慎行。 約在20年前(1966年),楊振寧教授曾經訪港,在大會堂主持公開講座。當 年人山人海,需要排隊入場,大家都想見一見諾貝爾獎獲得者──華人科學家的 風采。當年Young剛轉到電子廠工作不久,特意向主管請假,專門從觀塘趕到中 環,排隊去聽楊振寧教授的講座。 當籌備工作告一段落,得知在春節過後,新華社香港分社有關朋友要在華 潤大廈50樓,宴請楊振寧教授,連同在港的幾位相熟學者,向楊教授等匯報他倡 導的交流中心的籌組情況,聽取意見。 當然,受託者Young亦要給倡議者過過目,是否有反對意見。 Young記得當天出席的約有十人,除楊振寧教授外,新華社方面還有喬先 生、陳達明副社長、毛鈞年先生等等。宴會後,楊振寧教授等人還順道到鄰近的 新中心辦事處走一走。 在座的數位朋友與楊教授都有多次接觸,他們是老朋友的聚會。而Young是 第一次與楊教授同坐在壹張桌子上,他頂多只能陪坐聽講了。 在眾人的閒談中,Young才第一次清楚地知道,楊教授的記憶力極強、極準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23

確。他對日常發生的每一件事,時間、地點、人物,甚至於當時人物的所在的不 同位置,楊教授都能立刻一一說出來!就像他在物理學科領域上的準確記憶,不 容有一些絲毫的失誤、矛盾的。楊振寧教授的大腦中,猶如一個影片大倉庫,隨 時立刻能夠提取出合適的舊影片,並且可以倒帶重看,立刻分析其細節的整個過 程! Young是第一次如此接近地與楊振寧教授,一起進餐、一起交談。日後,面 對楊教授獨特的記憶力,他工作起來,更加要戰戰兢兢。 當年,喬先生已經回到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擔任過副秘書長的高級職 務,後來更升遷為秘書長、副社長等重要職務。近年,Young從新聞媒體中知 道,喬先生現時是一個北歐國家的中國大使。 筆者寫下這些資料,不單可以讓讀者知道,Young是抱着怎樣的心情,竭心 盡力,嘗試做好京港中心總經理的每一件工作。更可說明中央政府如何信賴港 人,認為香港人有能力辦好香港的事情。

策劃委員會的成立 中心開始運作了,首先獲得正在香港各大學學習、工作的內地學者的大力 支持。香港大學城市規劃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上海考察團』,就是通過內地在港 學者的多方聯繫、協助下組成的。 但是,在港的內地學者們,他們活動的層面還是有限的,只限於已經與內 地院校有合作的學者個人。如何把中心的信息,讓大多數未與內地建立關係的學 術界朋友認識呢? 沒有政策支持香港學者與內地的合作! 沒有經費支持香港學者到內地的交流! 香港較有規模的基金會,只支持一些較大的科研合作項目。一些訪問、會 議形式的活動,並不被包含在他們認可的支持項目之中。 透過到院校對學者訪問的活動,他們向Young和李乃堯兩人提出一些大膽的 建議:「中心能否為他們提供一些切實的經費資助,開拓學者與內地廣泛的交流 活動。」


偉國 傳奇

124

第四章

多數董事單位都派有人員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協助工作,Young把學者們的意 見反映到董事會工作會議中,認為這是值得考慮的措施。通過這種支持,更好形 成一種溝通渠道,讓更多本港學術界的朋友,認識中心的新作用。 Young在董事會的通過下,聯繫了八位院校學者,成立了一個名為“策劃運 作委員會”(英文為Operation and Planning Panel)。他們極熱心地為中心策謀、建 議,更主動地向各大專院校推介中心的工作和功能,成為中心開展各項活動的策 劃、推動、審議等重要角色。 OPP首先建議要撥出經費,明確地向兩地學者主動介紹,中心可以資助兩 地學者的訪問、會議、合作,對此明確地作出正面的支持。學者們的一切申請 項目,更邀請不同的專家、學者參與評議;評議通過後,中心就給予經費上的支 持。 專家、學者透過參與中心項目的評審活動,他們可以更清楚了解中心的運 作,有利中心未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中心地位的認同 1985-89年,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共資助215個項目,資助總額共計港幣270萬 元;用以資助各種會議約74萬元;總受惠人數530多人。有的資助項目已從原先 的單向合作,發展成兩地有關部門或機構的雙向合作;有的香港合作者把合作研 究伙伴的學生,吸收成為本港的博士研究生,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條件。這些人成 為最早來港留學的內地研究生。在資助形式方面,也從初期由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單方提供資助,發展成為由中心與香港合作者雙方共同資助、或接受社會專款專 項資助。這些改變表明,短短的五年時間,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資助工作,對促 進兩地的學術交流活動,從深度、廣度方面,均起了積極的催化作用。 有關中國經濟政策的開放、特區的發展、投資環境,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話 題,為此,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協助。 與此同時,為了支持香港科技發展、環境的改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為本 港的有關單位,推薦了不少內地專家,來港參與多項技術工作。因為香港大專院 校中的科目,並不完備,若然只靠外國專才到港工作,費用、時間都是難以控制 的。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25

所以,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在業界的要求下,開闢了為本港聘用內地專業人 才的服務工作,恊助解決本地難以完成的技術攻關項目。

交友、了解、合作、成果 從研究分析京港兩地學術交流發展的主流模式來看,很明顯的可以分為若 干個階段和步驟:首先在會議和訪問場合認識結交了朋友;再通過進一步的互 訪、得到較深入的了解;尋求在雙方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新領域、高層次的新合 作。這裡往往需要花數年的時間,利用了雙方各自優勢,努力開拓合作內容,獲 得科研新成果。 香港本身暫時未有一個完整的科研成果評定機制,不能全面地去評估香港 的學術水平。而且,亦因本港的學術層面並不完整,涉及一些跨學科的內容,難 以找到合適的同行人。 這在近年香港科學家申報『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評審結果亦可看到這趨 勢,就是早期的香港獲獎者多是港方單一申報者,而最近的獲獎己明顯增加的是 兩地合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課題、聘用、成果、開拓 在兩地學術交流取得成果的模式,亦有另一種模式,就是香港學者已經取 得課題立項,得到有關的研究經費支持,但限於本港的學術人手和經驗,不一定 方便如期完成有關研究。如果未能完成有關項目,則有關的研究資助費用就不一 定如數獲取了。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的學者就不能按老辦法去慢慢訪友尋求合 作,這就使得香港研究機構中,有相當大量的研究助理空缺需求。 而這些研究助理都要求具備較全面的技術知識,和能夠親自動手的實際經 驗。若果香港本地有這樣的人才,他們在這樣的自由競爭環境中,亦會很快轉移 到商業機構去任職;甚至自己開展獨立的經營活動。 當年,在兩地的學術、科技機構未能完全建立更為順暢的交流渠道時,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曾經起了相當重要的中介作用。因為中心有七個內地科技 部委機構作為董事會成員,亦和內地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聯繫網 絡,通過這些科研院校、企業機構的協助,為香港工業研究技術提供了一定的援


偉國 傳奇

126

第四章

助和支持。 特別的是,雖然香港大專院校的數量,在這樣一個工商業城市中已算是不 少了,但所設立的學科配置並不很完備,不單缺乏一些關鍵的原材料研究,而且 更缺乏獨立動手的關鍵技術人員。

艱辛的草創階段 Young與李乃堯兩人,連同中心的四五人,日夜為了中心工作的開拓花盡了 力氣。他倆為了最有效地分配工作,乃堯分管中心的學術、資助工作,而Young 就分管技術、工業有關的工作。但是,在大多數場合,均可見到他倆一齊出席有 關活動,合作無間。 因為早年Young已習慣在內地做生意、找關係,在內地極其擠迫的火車上挨 十來小時。而且Young的兩女兒已經踏上中學階段,家庭生活較容易照顧,他比 年輕得多的乃堯,更方便外出北上工作。所以,在草創期間的多年中,日常到內 地的出差任務,就以Young為主了。 當然,直接涉及乃堯主管的業務,還得請他親自出馬的。1986年中,乃堯 與毛鈞年先生到北京去,為了開拓國內大學的研究院招考港澳台的研究生問題, 包括是否應給予特殊的獎學金等問題,進行了具體的磋商。那時候,並不是每一 間大學都可接受外國研究生的,有外國的留學生的院校,都建有較內地學生生活 水準高得多的留學生宿舍。 最後中心與教育部(後曾改為教育委員會,現又恢復為教育部;內地行政制 度中的X委、Y委,就是高於部級半級的跨部機構。內地的大學有分別隸屬於教 育部、各大部、省市等體制,就是說大學的經費來源分別有教育部、工業部、金 融部,甚至僑務部和地方省市,大學校長的委任和行政亦由各主管機構決定。) 達成了協議:先在為數不多的著名大學中,首先接受港澳生的入讀,成績好的, 可給予相當於當年外國留學生的待遇,成績一般的就未能給予獎學金;又只接受 全日制研究生;而且一定要通過考試程序,博士生要經面試通過才能入學等等的 複雜程序。 第一年本港學生報讀內地研究院的人數只有23個,而能通過考試入讀者不 足50%!經過多年的不斷商議、調整政策,增加了兼讀制學生,又大大擴充了可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27

接受港澳台學生入學的院校,現在每年有近千人報考,但是能夠通過考試而入讀 者,還是在60%左右。

頻繁、廣泛的交流活動 很快,京港中心的社會角色被學術界接受了,社會傳媒亦多方報導了中心 舉辦的活動,專門派出記者採訪有關消息。 例如,中心與國務院屬下『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兩次研討會,從北京 籌備會議、深圳研討會、廈門研討會等活動,Young都是全程參與。不少傳媒介 紹了活動情況,這兩次的學術研討會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其後出版的論文集, 成為研究中國經濟政策的開放、中國投資環境、經濟特區、香港的經濟地位等問 題的一部重要的參考資料。 聘請研究助理,必須要有恰當的面試過程,不能只靠相互的信件來往。 Young透過深圳的科技機構,他們提供了面試的場地和住宿,讓各省市的應聘者 到深圳來,與港方的聘用機構進行了對話、面試。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亦大力推介香港的特有技術項目,介紹給內地多個 部門。項目時間有的長達數年,影響深遠的就有《土地交通綜合規劃》項目,這 是香港政府規劃處技術官員蔡宇略博士,開發了一大套城市規劃的軟件群,經中 心介紹到北京,把軟件和概念,運用於內地大城市的長遠規劃上。(蔡博士從政 府房屋署署長退休後,他支持京港中心的目標,後來參與中心的運作,成為中心 董事會的成員) 1986年10月,京港中心協助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組織內地電腦軟件技 術到港參加展覽,展出了百多個項目。其中就有後來踏足了香港, 最終打入國 際,計劃收購IBM部份業務的“聯想”電腦軟件項目。 在Young分管的技術部工作中,有一些項目直接影響到本港未來工業發展、 日常生活、醫療康復等方面,進入了香港市場,跨出了國際。甚至Young本身亦 是一位直接的得益者。

協助港開發高頻通訊產品 當年中心曾經為本港的高頻技術科研機構從內地──特別是南京, 選聘了


偉國 傳奇

128

第四章

多位技術專才。他們以內地高精尖科技、國防雷達技術背景,來解決香港民用高 頻通訊技術問題,就大哥大手提電話、傳呼機等的發射網絡配置,和有關高頻設 備本地化的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之前,香港連有關高頻設備之測試條件亦不足,更遑論本地能夠生產 有關高科技產品。因為沒有高頻微波暗室的測試先決條件,對於開發新產品、安 全使用高頻微波設施,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Young為此,陪同香港有關大學的學者、生產力促進局的工程師,到南京的 院校、研究所,就建立高頻暗室的技術和材料,進行了實地、深入的考察和研 討。 本港的高頻技術專才,都是從外國回來的,他們的各種實驗均在外國的高 頻實驗室中完成的。高頻微波──雷達國防,有它們相通之處,在當時的歷史環 境下,外國機構不可能為香港建立一個可用於軍事研究的民用高頻暗室!香港若 要開發一些高頻新產品,唯一的可行之路,就是依靠內地技術,在香港建立自己 的高頻暗室,再取得西方的認證。 所謂“高頻微波暗室”,必須是一個電波隔離室,先保證周圍的任何電磁波 不能透入室內,包括任何的高頻電磁波──微波,光波,亦不能產生任何的反 射,它相當一個極理想的“黑體(Black Body)”。當一個人進入“高頻微波暗室” 內,就會感受到“萬籟俱寂”的特殊物理境界,不單耳朵有嗡嗡聲的感覺,個別 人士的皮膚亦會有特殊的感覺。 香港的兩個“高頻微波實驗室”,就是採購了內地價廉物美的吸收材料,又 參考了內地的多項經驗,先後建立起來的。 他們多位來自南京的技術專才,先後來港斷斷、續續,超過七年多(當年的 法例規定:內地來人不可連續停留7年),為香港高頻實驗室的建立、網絡的合理 配置、產品的再開發、設計本地化等問題,提供了具體的寶貴意見。亦由此開展 了兩地在無線電高頻技術的多方面廣泛合作。這樣, 本港的高頻產品──大哥 大電話等相關的新產品,就有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

引進內地環保技術 這種情況亦在環保技術的研究相似。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29

香港是一個人口高度集中、土地價格昂貴的城市,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一個 嚴峻的地步。如果你乘飛機從外地到港,老遠就可以看到香港上空一團灰白色的 污氣。不單是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也很嚴重。要尋求21世紀香港的持續 發展,就得重視香港與周圍鄰近環境的保護了。 但是遇上香港這個特殊環境,大型中央設施並不一定能夠滿足本地需要。 而且香港因為外圍環境、工商業經濟的隨時變化,各種污染程度起落變化大,要 求環保設施能夠即時作出適應調整。大家發覺有不少大型設施在剛裝置時仍可運 作,但三兩年後,實際情況就因為具體輸入條件之變化,該設施並未能起到真正 的環保作用。 香港亦有不少學者技術人員從外國回來,他們曾經在國外參與當地重大的 環保工作,引進、操作過不少大型和先進的環保設施。引進國外的有關技術和 設備(例如外國大型的民用社區污水處理設備),在最初的幾年,入住人口並不多 時,問題並未真正浮現,但是,入住人口到達一定比例時,該項設施竟連續出現 了無法解決的難題──例如會出現大量的紅蟲、臭氣暴發等問題。 香港的環保機構知道了情況,也未能及時拿出解決辦法。 中心反映了這種具體情況,Young專門跑到北京有關的研究機構,了解他們 的各項研究成果,引進了材料、設計、人員,甚至在香港成立環保公司,推介內 地環保專業機構派出眾多具備現場經驗人員來港,參與解決這些技術問題。 經過實地的考察,內地工程專家清楚發現:原來因為香港人的生活污水有 它們具體的特殊條件,食物不同,煮食習慣亦不同,污水中的磷、氮比例就不同 了。香港與西方的污水成份有差異,設計條件肯定不同。污水處理設施必須因地 制宜,不能墨守成規。

推介雲芝多糖肽顯成效 雲芝多糖肽(簡稱PSP)是上海師範大學研發出來的輔助抗癌食品,在內地已 經引起極大的回響。教育部派駐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工作人員向Young推介,探索 能否把PSP介紹來港,一方面希望中心能把這個科研成果商品化,另外亦能為本 港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種合適的康復藥物。


偉國 傳奇

130

第四章

從香港幾間大學醫學院的藥理系教授的訪問中知道,香港的藥物研究有相 當大的潛力,他們渴望與內地的傳統藥物研究結合起來,可以為本港的大學科研 項目,不單可以締造新的契機,長遠來說,更可創造出大量的社會財富。 根據Young與教授們的談話知道,內地的新藥物若然未經過西方認可的學術 機構的藥理驗證,是無法真正走出國門的。而香港的兩大學的藥理系具備了這方 面的能力,她們有西方承認的藥物研究程序,可以為中國藥物──特別是傳統藥 物的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渠道。 京港中心認為值得把中國開發的PSP產品,透過香港有關科研機構進一步的 科學確認,介紹給香港朋友,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首先,Young代表中心與開發者取得全權委託確認協議;再在香港有關方面 經過了若干次的洽談,最後分別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院簽訂了 PSP的研究協議。京港中心代表開發者向兩間大學提供足夠的研究對象PSP──有 產品編號、具分析數據的、未經包裝的PSP粉末,由兩研究單位進行近十項醫學 實驗:毒性試驗、藥理試驗、癌症細胞株試驗、不同病例的臨床試驗等等。 香港學者們採用了嚴格雙盲的空白對比試驗,經過了約大半年認真的科學 試驗研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試驗的成果和科學數據。從科學上驗證了雲芝多糖 肽PSP對癌症患者確有明顯的療效。 中國開發的雲芝多糖肽PSP具有本身無毒性、亦對癌細胞株並不殺傷的特 性;但是,經過人類腸道吸收後,它能抑制多種腫瘤的發展;特別是當病者在接 受現代新醫療科技──化療(以合成藥物殺死癌細胞)或是電療(以高能射線破壞癌 細胞組織)均能取得可喜的成效;服用PSP的病者,胃納有明顯的改善,他們均顯 現出願意進食的慾望。一般情況下,多數化療或電療的病者出現沒胃口、不願進 食的壞情況,不進食就難以完成原先的醫療進度。服用PSP後,脫髮現象亦明顯 地減少;病者服用PSP後,他們體內的白血細胞明顯地保持較高的水平,不低於 正常情況,這亦是可以順利進行有計劃的化療、電療處理的重要因素。 末期病患者在服食PSP後,他們的自我感覺較良好,胃納亦較好,痛疼亦較 輕微。他們能夠較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 1989年起由中心協助代理商宣傳推銷工作,亦代銷部份產品。由於用者均 感成效顯著,反應良好,中心代銷該產品的工作一直沿襲至今,造福有需求的康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31

復人士。 自從PSP對癌症病人的口碑傳播後,現在香港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類似產品 紛紛出現,可以說是社會對Young推介PSP雲芝多糖肽的一個回應。

多糖肽是什麼東西 Young眼見好幾位親人與老同學,他們都被證實為末期癌症患者,雖然他們 因為接受化療或電療而出現的各種浮腫,服用PSP雲芝多糖肽後,直到離世的前 一、兩天,仍然樂觀地梳洗進食,與探望者說笑。 Young在日常與朋友閒聊中提及兩種藥物:一是他少年時曾吃過的毒物── 癲茄;另一就是PSP。他在各種場合中多次介紹PSP雲芝多糖肽給朋友們,特別是 因為他掌握了大量有關這產品的信息。 因此,筆者不厭其煩,要求Young更詳細介紹有關多糖肽的知識,給讀者們 參考,可以更好地去選擇適合的產品。Young向上海師範大學的研發者索取有關 PSP的詳細資料,並經過多次見面詳談,了解到該項目的整個發展過程。 國際上,第一個把類似PSP的多糖肽產品投放市場的是日本,而且該日本產 品PSK在國際上的售價並不低。師範大學的研發者分析了PSK的詳細資料,它是 一種真菌類植物的提煉劑。科學家清楚知道:真菌類植物中的蕈菌──香菇、木 耳、靈芝等,它們均含有植物多糖肽,傳統食譜中認為它們是山珍(不是野味)。 在傳統食譜中的海味──花膠、魚翅等,它們亦含有大量的動物多糖肽(啫哩亦 是魚膠的多糖肽類食品)。 日本科學家不單篩選出一種本身含有多糖肽相當高的蕈菌好菌種, 而且能 把蕈菌的菌絲中大量的多糖肽,提煉出來,成為有用的藥物。 研發者是中國的生物學教授,他專長於真菌類植物學。他清楚地意識到: 從眾多豐富的真菌植物中篩選出一種合適的新菌種,只是科研的其中一個步驟; 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一種不易變種的好菌株;最為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有效的“化學 抽提”──萃取方法。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張樹庭教授是國際知名的蕈類專家。他研究了利用香 港紡織業的廢綿去培植草菇,為本港營造了一種新型農業,張教授更被國際譽稱


偉國 傳奇

132

第四章

為“草菇博士”。京港中心亦曾推介、資助內地學者和專業人士來港,在張教授 的指導下,把菇類種植方法介紹到內地多個省市。現在,各類型的新鮮菇類食品 差不多一年四季亦有供應,為旅遊業貢獻了一分力量。 篩選、培育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是PSP開發的第一步。 根據Young取得的資料,得悉在蕈菌的子實體──相當我們吃的冬菇,亦含 有多糖肽;蕈菌的根部──相當冬菇的冬菇腳及硬塊含有更豐富的多糖肽(過去 仍有人把剪下的硬冬菇腳,長時間炆煮軟化來吃,硬頭是剪掉、不吃的);最豐 富的多糖肽竟然是在蕈菌的菌絲內!這是人類無法吃得下的部份──天然野外生 長的蕈菌,它的菌絲深入枯木、泥土中! 多糖肽在整株蕈菌中的比例,竟是1:3:7!更甚者是1:4:9!就是說在 子實體、蕈腳、菌絲三者中,以菌絲中的含量最大,如何從培養基、爛泥巴中提 煉出有用的多糖肽,成為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了。 當年Young在浸會學院化學系就讀時,在室溫、常壓下做“抽提”實驗,以酒 精為抽提化學劑,從一些天然混合物中去分離指定的藥物。他不知不覺地在濃烈 的酒精氣氛中,竟醫治了自己的“酒精敏感症”。 多糖肽是一種較容易分解的有機化合物,高溫處理就會改變了原有結構, 科學家要找尋更適合的“抽提──萃取”方法,它不應破壞原有分子結構和有效 成份。因此,低溫的抽提就是一個可行的科學方法。 現時據科學報道可知道,液態氮是常用於肽類化合物的提取劑。 估計上海科研機構亦會採用類似的方法,由蕈菌的人工培養基中,提取有 用的多糖肽。所以,Young認為不可能從天然的山地蕈菌類,由泥巴、枯木中提 取作為藥物用的多糖肽,必需從人工培育、最適當的培養基組成中,才可解決 PSP等藥物的產量問題。

多年艱辛又堅持的工作 在上一章有關Young的技術人生的故事末段,1989年三月他在北京,曾向 陳達明先生──剛退休回到北京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承諾:會離開行政崗 位,再作馮婦,重新投入半導體技術中去。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33

但是,Young因事未能實踐諾言。原因之一是北京風波後,北京工廠大部份 停頓,其他省市的工廠亦多停頓了,市場大倒退;原因之二是伙伴──乃堯要被 外借,暫時離開了京港中心的行政崗位。 中心領導真空了!董事會當然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 最終,Young還是放下了北上的包袱,繼續堅持主理《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的日常工作。(但是故事發展到1996年,Young決意孤獨走上哲學人生路,董事會 才多次力邀乃堯回巢,主理中心、繼續掌政,這是後話了。) 事實上,京港中心在香港社會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單是熱愛香港 事業的廣大朋友,亦引起不少並不認同中心工作目標、堅決不贊成回歸的一些異 見人士的注視。 前些時候,中心剛開門運作,已經不時收到一些帶有恐嚇性質的資料,其 中有影印自台灣的暴力新聞剪報,亦有色情資料。這些資料都是直接寄予總經理 Young的。 京港中心,曾經被有心人士深夜私自進入過,估計在Young的辦公室內留連 個多小時(留下三根香煙屁股),把文件保管箱(當年沒有購置夾萬)撬開,差不多 逐一翻閱過其中的文件。 有心人為了要構成入屋行竊的假象,甚至把其他同事的寫字檯抽屜亦全撬 開,做成翻箱倒篋的偷竊現象;可惜並沒有取走同事抽屜內的現金(可能根本沒 留意);只取走了Young的手提電腦! 但是,有心人是極有計劃和細心行事的,他們一定是有備而來的,甚至於 對中心的運作和佈局,亦有全面的了解。來人把辦事處的天花板差不多揭開了 1/3,這是順着大門的閉路電視CCTV的引線,而逐一揭去天花板的! 中心設置的24小時錄像設備,不是安放在Young的總經理辦公室,而是放在 別的房間。有心人當然醒目地取走了機上的錄影帶,不讓人們認得來人的廬山真 面目。警方當然循例套取各處的指紋備案了。 在1991年5月,Young剛剛出席了在北京中國科協的會議,又走訪了一下在 京的《京港中心》董事會機構,她們都是國家一級的科技教育部門。


偉國 傳奇

134

第四章

Young從訪問董事機構中才知道,有一些香港人竟對內地科研機構作出虛假 和虛報事件。這不是一件小事情,是一件極嚴肅的事件。董事會覺得要慎重其 事,處理好這些複雜的問題,它要涉及多方面的社會關係。 回港後,Young處理了一些他應該執行的權責,保障了國家的利益。 ●

研討會上舒己見 豈料內外有反方 ● Young在中心任職總經理的期間,除了是研討會的幕後組織者外,還常常走 到台前,親身參與研討會,與到會者共同研討,盡舒己見。因為是學術研討會, 討論中當然不一定立刻會有共識,但是,大家均樂意聽取各方不同的意見。 在1991年6月底,有社團在香港大學,舉辦一次有關香港主權回歸的研討 會中,Young發表了一篇寓言式的講話,題目為“論鴨”,會後文章被刊在『文匯 報』上。 當時社會上下都在討論香港政府的跛腳鴨政策問題。 所以,Young有感而發,就以“鴨”為題,先從香港早年的土地使用,再談到 現代香港的環保問題──豬屎、雞糞的處理問題,講到雞鴨鵝問題,傳媒中最多 談的是一種怪“鴨”──“跛腳鴨”! 他沒有直接批評港英政府,在香港回歸中國的不合作態度,而以嘻笑怒罵 的筆法,深入地描述了當代的幾種怪鴨──跛腳鴨、竹織鴨、長腳鴨等等。大家 都知道,跛腳鴨當然不良於行、一拐一拐,故意拖慢步伐,製造麻煩,難以有效 施政;大家亦熟悉廣東人所說的竹織鴨,牠一定是一隻以竹皮編織的空殼、無心 肝、沒良知的可憐蟲,鴨的心臟可能早就冷藏在外國的凍房;而長腳鴨的一隻縮 藏起來的暗腳,它的長度要超過97吋的,可以伸展得老遠、老遠,更是一超時代 的大怪物。 Young的鴨文章在大會演講時,已引來一些朋友的叫好,記者要求刊出文 章,他當然樂意把文稿送出了(刊登的文字倒沒有太風趣、可刺人的描繪)。 但是,他的發言極可能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35

街頭遇襲血光災 未知是否錯生相 ●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Young有一次利用假日與家人到深圳蛇口渡假去,來去 都是乘搭由中港城碼頭開出的客輪。那天一早,天空陰霾滿佈,橫壓着幾大團黑 雲。Young一踏出門口,便知天氣不佳,馬上回家取傘,以防萬一。Young坐車來 到中港城碼頭,乘雙體船前往。沿途雖然風高浪急,但畢竟安然無恙,準時抵達 蛇口。 Young這次到深圳蛇口渡假,同行者還有一位體型健碩的年青人隨伴在側。 這位年青人是Young的未來準女婿,他剛好亦從加拿大回來,順道陪伴Young的家 人,到蛇口參觀遊覽,當時是1991年8月。 當渡假完畢,Young在一個多小時的回程船上,閉目養神,未能入寐。轉眼 船己泊岸,Young亦登臨中港城碼頭,順利出關,向着尖沙咀方向的閙市走去。 Young與家人輕鬆地步出中港城,沿着廣東道在鬧市中步行,打算走到天星小輪 碼頭,乘小輪吹海風回香港島。 剛離開了中港城,他與太太走在前面。沒行上幾步,從背後走出數個陌 生人,他們竟一起襲擊Young。五、六個襲擊者專門以硬物打擊Young的頭部。 Young感到頭頂一下劇痛和受到重壓,人突然間好像矮了一截,眼鏡亦被打落 了,接着眼部亦受到重擊。他本能地以雙手保護頭部,眼前景物變紅色,濕淋 淋,他知道自己已經血流滿臉! 兇徒並沒有停手,繼續把Young打翻、跌倒在地面上! 在旁邊的太太,自然嚇得大叫:「你們為什麼打人!?」 在後面幾步遠的女兒和180磅、高大的男朋友,亦被突如其來的情景嚇了一 跳。大個子男朋友立刻上前阻止襲擊者的行兇,他比眼前的幾個兇徒更有力量, 立刻掀倒了兩名兇手! Young就在襲擊者稍減弱攻擊的情況下,顧不得家人,立刻爬起身來, 不顧 一切的往前奔走。他一直走入附近的“新同樂海鮮酒家”! 酒家中人見到一個受傷的人怱怱走入店內,他們好心地用塑膠袋盛上冰


偉國 傳奇

136

第四章

塊,讓滿頭鮮血的傷者止血。 好心的途人協助報了警,說有人受襲擊,頭破血流! 警察過了一段時間才來到,見到在街上驚惶的幾個路人,進入酒家後才找 到受傷的Young。警察把Young與太太送上十字車到醫院去,並叫他的家人一起到 警署等候和落案。 Young被送到政府醫院急症室,檢查了各處傷口,頭頂有三吋長的傷口,左 眼簾破裂紅腫,未知眼睛的受傷情況。於是,醫生為傷者縫了頭上傷口六七針, 又打了破傷風針;醫生說要定時來拆線,若有惡化情況可以再到急症室醫治。 之後,由警車送兩人到警署落案給口供。Young和家人表示不認識或認得兇 手,而且兇徒只襲擊Young一人。在那慌亂情況下,大家亦沒法記得行兇者的特 徵,不知他們為何要襲擊Young。警署給予一張標籤紙,寫上案件號碼和聯絡電 話,說是若有需要,可以電話約見。之後,Young與家人叫一出租車回家去了。

不可康復的眼部創傷 回到家裡,太太給Young詳細檢視了一下各處傷口。 脫下來的血衣,左邊衣襟染滿血跡,內衣背心也有血跡;左臉頰腫得很嚴 重,左眼仍然沒法張開,估計左眼受傷會更厲害。大家都感到意外事件並不是一 件偶然的事件,兇徒專門襲擊Young的頭部和眼睛,半邊臉全部腫脹起來,認為 明天需要找眼科醫生更仔細的檢查,頭上傷口似乎還不是最大的傷害! 第二天到一位眼科醫生處求診,醫生認為Young可能已被傷及眼睛,眼內充 血,要等消腫、清瘀血後才能確定受傷害的情況,現在左眼不宜受光和看物。醫 生給予眼藥水和護眼罩,等一週消腫後再來覆診檢查。 覆診的結果肯定是左眼瞳孔受到嚴重的打擊傷害,形成不可康復的破裂, 而且,該瞳孔日後亦不能隨着光暗而自動調節,需要帶上有保護作用的茶色鏡 片,防止再受更大的傷害;且在一段時間內,不須急着去配用新眼鏡,因為左眼 的視力焦距一直會有變化,新眼鏡一下子又不適用了。 所以,Young自此要配帶能自動變暗的鏡片,在強光下,他的左眼更感難受 了。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37

Young頭頂傷口拆線後,留下數吋的傷疤,而且用手按壓受傷位置,仍然有 陣陣的痛楚。這個傷痛位置與過去經常頭痛的地方相近,只不過更為集中和明顯 了。Young曾嘗試以熱敷和按摩去消除痛楚,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Young過去經常有頭痛的毛病,而且發作起來是極厲害的。另外他亦害怕缺 氧的環境,例如雨天的巴士。60, 70年代的公共汽車並不一定有冷氣空調的,下 雨天,大家都把玻璃窗關上,車內濕度極大,氧氣不足。Young在這種情況下, 一定不能停留太久,感到頭脹氣悶,只好按鈴下車,在雨中走路反而覺得舒暢得 多了。 再說這個突襲事件,Young先前並未有與人結冤,警方給出意見可能是兇徒 點錯相。 有朋友估計是Young在某研討會上做報告發言,由於義正詞嚴, 道出了問題 的癥結,不自覺地點中了對方的要害,因而被反方懷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無辜地被惡意點相,而遭遇到這血光之災。其實,與會者持不同觀點在會上 引起熱烈的爭論,正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所以,上面的估計和推斷,可能並不能 成立;唯一剩下來的一個被襲原因,就是真的兇徒錯點相了。 Young遇上了這一役是事前無法估計到的,幸好只是左額角被擊破,左眼雖 被嚴重擊傷,但僥倖仍能視物,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隨着時間的推移,體外的創傷自會愈合;而在內心深處,無辜被襲的陰影 卻久久未能抹去。 翌年1992,Young的身體又受到另一次更大的衝擊。 ●

驚恐心情未平復 腸患切剖又一仗 ● 事緣Young自從1991年在中港城附近街頭被襲之後,在心靈上留下了一個可 怖的陰影。每次在街外見一群人走過,或背後有人跑步,他的內心都產生一種無 名的恐懼感。由於心存芥蒂,恐怕會再受突襲,精神備受困擾,心理極不平衡, 內心忐忑不安。外傷似乎已醫治了,但是,白天和夜裡,Young仍然不時心悸驚 恐,夢中也會驚醒,未能回復正常狀態,可能由此而引發體內的病變而不自知。


偉國 傳奇

138

第四章

在十多天的靜養休息中,Young慢慢梳理近半年發生的事,特別是北京之行 後的一連串事情。除了與有關機構探討籌備12月在香港舉辦的《中國航天技術展 覽會》外,他記起在北京時見過的多位朋友,已確定十月底,在北京薊縣舉辦 《全國天文與自然災害研討會》,並答應提供論文。Young作為發起人之一,出 席研討會是可以的,但是新論文估計難以及時提交北京組委會付印了。 所以,當他稍為康復一些,就向北京發出電文。想不到在會議的論文集 中,將他的電文刊了出來:「因為回港後忙了一陣子其它事,雙鞭炮論文已整 理完畢,但病了一個多月,剛好一些,又在鬧市受到暴徒襲擊,頭破眼傷,要 休息兩個星期,今天剛上班,仍未能完全恢復工作,一眼仍不能受強光。有關 20-24/10在北京的會議,我肯定參加,文章我打印好帶65份到京,若能安排發 言,我會以原文為基礎,用系統論觀點介紹我在雙鞭炮思索的過程。」 在這段休養期間,Young仍然參與大量的《航天展》的籌備工作。但是,他 囑咐中心的其他同事,不要把他在鬧市中被襲擊受傷的事情透露,免得引起其他 朋友的擔心和顧慮。 十月底,Young到北京工作時順道訪問了有關單位,亦打算如期出席《全國 天文與自然災害研討會》。但是,當北京醫科大學領導知道了,Young前一陣子 意外受襲負傷的消息後,在香港並沒有作更詳細的檢查。校方立刻為他安排了三 個較為深入的醫學檢查項目──眼科、腦CT和腦電波的測檢;後來更邀請一位 年近90的名中醫,為Young處理受襲後的心理隱患。

到北醫大作腦電檢查 首先是眼科檢查:基本上與香港醫生的結論相同,陪同者本身就是眼科主 治醫生。證實左瞳孔有不可康復的破裂,要避免在強光下工作,戴保護色的眼 鏡;左眼仍有看物不清的情況;未來的工作主要靠右眼。 接着是腦CT檢查:結果是未有發現不良跡象。從腦CT圖像上可以看到 Young頭骨的特點──尖頂的頭骨,一側較平坦、另一側微凹,似希臘字λ型(小 學時Young剪個光頭裝,尖頂被同學稱為“沙梨頭”);而且頭骨較薄,檢查者認為 可能是老年人頭骨的一種普遍現象。 最後在腦電波測檢時,竟引起陪同者及腦專科醫生的注意。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39

原先這只是一種例行的腦電波檢測。在Young頭上多處接上電極,他安詳地 按照醫生的指示動作。一個年青的醫生要他閉合眼睛等候測試,不一會,醫生 說:「不要打瞌睡,測不準的。」Young說沒入睡。沒一會,醫生不客氣地再提 醒說:「睡着了,儀器會測不準的!」 Young再一次說自己並沒有睡眠,並張開眼看一看眼前的醫生。 年青的醫生沒法,只好鼓着氣,放下手中行當,走出房外去。 過了好一會兒,當他再走入房間時,有一位中年的腦專科醫生與陪同者, 三人一起到房中,再為Young重新測試了。 Young閉眼的腦電波,竟表現出一般常人睡眠的狀態!他的腦電中的α、 β、θ、δ四波形的強弱,令年青醫生誤以為他打瞌睡!怪不得他要多次提醒不 要睡覺。這情況大約只佔有幾個百分點的人群,中年醫生說:「可能氣功修煉者 或坐禪入定者,亦會有這種腦電波狀態。」

Young的“救命穴” Young在中學時曾去看中醫──陳柳一與朱愚齋,他倆都叫Young千萬不要 去練靜氣功;且對Young不時有暈眩、倒下的情況,給他指示:在自己感覺到眼 前一黑、可能要暈倒的時候,要以自己雙手的食指指甲,同時用力切入姆指指甲 上方兩分之處;可能的話,自己可靜靜坐下,或叫旁人協助坐下,等候別人給以 援助! Young曾多嘴問他們,這是什麼穴道? 兩醫師只是笑着對他說:「你的救命穴!」 的確,在60年代末,Young在工廠的擴散爐爐旁暈倒的那一次,可能因為事 前受到大刺激而暈眩,他未及按穴自救!邵老闆剛好亦在現場,所以能及時送他 到醫院處理。Young醒來時已躺在醫院了。 他到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工作後,短短的五年內,曾有三次暈眩的記錄!每 一次他都能及時自救,並在同事協助下,不致倒地而失救。當年的辦公室主任陳 小姐曾形容Young的狀態:雙眼雖然張開,但眼無神而直視,臉色灰白,雙唇黑


偉國 傳奇

140

第四章

色,雙手微曲,慢慢推門進來,黑嘴唇沒有張開,但發出微弱的喉頭音:「扶我 坐下吧,我暈了!」 第一次Young暈眩的時候,曾嚇得陳小姐驚恐萬分,以為一個死人在走路說 話!以後她已有經驗按程序去處理了:扶他躺下,並立刻以熱葡萄糖水給Young 喝,等他慢慢回過神來。 而Young的自我感受:暈眩時,眼睛看不到東西,大腦全是一片空白,只憑 一些直覺記憶,推門走到應該有人的地方,尋求協助!不希望自己立刻倒下,因 失救而死亡。 『救命穴』真的多次能救過Young的命! Young異常的腦電狀態,可能是因為他長期未能好好深切入睡的結果,他只 是在床上閉目休息,形成了他特殊的大腦電波結構。 腦電波測試中,Young對一些突發聲響有明顯的大刺激反應!他仍生活在一 種受驚嚇的心理狀態中。陪同者與中年醫生認為,要請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給予治 療。所以,校方特意安排Young去見一位著名老中醫。

老中醫為Young把脈治病 一位年近90的著名老中醫為Young把脈了。 他是清末時代在北京的“四大名醫、四小名醫”的唯一幸存者。陪同者在老 中醫為Young把脈初診後,希望他把多年來的身體狀態,詳盡地向名醫道出各種 病狀和變化,特別是最近街頭受襲之後的身心情況,等老醫生好從根本去調理。 Young從出世後的假死、脫皮、疼痛、暈眩、頭痛、睡不甜、閉目靜躺在 床;也講到自己可不停地打嗝,一個老西醫要他以塑膠袋套住口臉,在膠袋內 呼吸止嗝等等;當然,吃過癲茄醫治痛疾的過程亦談及,他差不多用了大半個小 時,去介紹自己的身體疾病情況。特別是在鬧市受襲擊後,他經常在夢中驚醒; 白天走路時,背後有人跑步,他亦會心有餘悸。 老中醫再一次更仔細為Young號脈,說:「受驚之後,心理未恢復過來,遲 誤了,恐會有很多不良後果!應立刻吃些寧神藥物,舒解驚嚇的心理,更要服用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41

一段時間的調理藥。」 當醫生知道Young隨後要到薊縣出席學術會議,接着便會回香港去,他建議 Young先服用數劑寧神湯藥,在醫院中熬好的湯藥以玻璃瓶盛着,沿途只需加熱 就可服用;把日後服用的調理藥,搓成很多小丸帶回香港服用,希望能制止更壞 的後果出現。 Young到薊縣的第二天,四玻璃瓶的湯藥到肚,已經能得到一個香甜的睡 眠。還有六瓶藥一直服用到回北京去,北醫大的醫生送來了一大盒灰白色的中藥 藥丸,它差不多可以有兩、三個月的服用時間。Young再到北京公幹,又帶回一 批新藥丸回港服用。 但是,正如老中醫所言,若然未能及時舒解心理所受的驚恐,可能會引發 其他的病變!

腸患切除又一仗 1992年7月,Young在夢中感到一種從未出現過的痛感,在腹腔的深處,一 種極微妙的小痛楚。 過去,Young對痛感有豐富的認識,頭痛就有各種不同位置、不同的痛感, 不在頭顱上的痛感亦有多種:麻痛、痺痛、痠痛、刺痛、牽拉痛、閃電痛、撕裂 痛、連續痛、腎石痛、游走性神經痛、心臟跳一下痛一下的脈動痛,等等,他均 可給予較為恰當的描述。 但是,這一次腹部深層內的些微痛,是Young從未有過的經驗!第二天早 上,他與太太商量,覺得要找醫生診斷一下。他們到一間相熟的診所去,醫生經 指按初診,認為腹部的那一種些微痛感,最好在清洗大腸之後,再診斷會更為準 確。第二天,覆診確實腹部有硬塊,建議找腸胃科醫生再作判斷。 經驗豐富的內科醫生要求以腸腔X光拍攝診斷,當然亦要再次清瀉了腸臟, 拍攝照片才能更清晰。初步議定第三天,覆診時看照片的結果,再決定下一步處 理。第二天下午,醫生就以電話急Call他,告知X光拍攝診斷是有腫瘤,務必盡 早進行外科切除手術。 Young找到一位認識的專科教授,可以盡快安排進行有關手術。


偉國 傳奇

142

第四章

腸腫瘤手術又要再清洗腸臟一次。一週內連續三次洗腸後,把結腸內的腫 瘤切除了。為了防止腫瘤的漫延,共切除了8吋大腸。病理分析表明,幸好未有 更壞的情況發生,不過腫瘤的確生長得很快!Young感覺到的那一種深層輕微的 痛感,可能是腸內的堵塞,無法通過的一種感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一般人在 白天不一定能體會出來的。 Young認為這一癌症的發生,極可能就是前一年在鬧市受襲,未能及時調理 身心的副作用。正如北京老中醫所言,若在出事後立刻寧神舒解,可能會減少腫 瘤的出現。 ●

日行廿里勤鍛練 打通經絡體健康 ● 當醫生在肚皮上除去傷口保護膜後,可以清楚看到一條鮮紅色、約有8吋長 的傷疤。Young出院後,想法為了更快恢復體力,盡快調整好被手術移位後的腸 臟,讓它們早日各就各位,發揮應有的消化、吸收功能。結腸手術需要把部份結 腸切除,還需要把兩斷口縫合。所以,外科醫生一定要剪破腸與腸之間的聯繫組 織,手術後,只能靠病患者自身的復原能力,重新長出新的組織膜,固定被牽動 過的腸組織。 如果患者只是臥床,沒有加強腹腔的運動,復原時間是相當長的。Young懂 得這一個道理,所以在除去傷口保護膜的第二天,他就堅持以步行來加強腹腔的 運動了。 他首先在公園中慢慢散步,一下子不宜要腹腔受到太大的不適應,步行了 半小時,混身出汗。第二天,他帶備毛巾和飲水,嘗試走得遠一些。第三天開 始,Young從西環摩星嶺道口出發,走經域多利道到薄扶林道華富村去,在瀑布 灣花園休息一會,再往回走。 如是者,他每天來回步行接近20公里,大腸的腸膜能更早地固定在新的位 置,被移動過的消化系統較早地恢復了良好的功能。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Young在割除腫瘤手術後,已經有服用《中心》 推介的雲芝多糖肽(PSP)。他自身感覺良好,未見大量脫髪,少有痛感。而且, Young一直服食至今,親身體現了這種輔助抗病食品,對增強體質和提昇身體的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43

免疫力,確有成效。

自創太極球的新鍛煉方法 Young又愛玩健康球以協助身體的康復鍛煉。 健康球又叫“太極球”,它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康體用品。 一般用兩個以上的石球或鐵球,單手令它左右轉動,有利於舒展雙手的關 節和控制,減少年老時的肢體不受控等問題。早年,河北保定市在製造的太極鐵 蛋球時,師傅在其中增加了特殊的金屬發音彈簧,互相踫撞時會發出特殊的音 響。所以,這種能發出聲響的金屬太極球又叫“保定球”,玩球者雙手各持兩個 發音太極球,左右轉動、互相踫撞,都會發出不同的音韻效果。 Young自小懂得打麻雀,右手亦可搓摸得知麻雀牌是什麼牌。但是,他一次 用不常用的左手來嘗試去搓摸,一筒與一索的圖樣是極不相似的!但對於左手的 手指來說,竟然無法區別它們! Young立刻作了較詳細的統計,右手有95%以上的成功率,但是左手對一般 雀牌的成功率不足30%!所以,在去年的意外臥床時,眼睛不宜睹物,Young以 健康球來消磨時間,他自創了一套新方法來玩耍太極球。 他把兩個發音的健康球放在掌中,要求手指令它們轉動,但主動不讓兩球 踫撞,使兩球不發聲響!有一個方向較容易,而另一方向則極困難。令它們的轉 動,玩弄者要求手掌較為張開,用雙眼去指令手指端的控制要靈活、敏銳,否則 不可能令兩球不踫撞! 現在經過多年的鍛煉,Young的左手手指對麻雀牌觸感提高了, 成功率為 80%以上。他亦可不用眼睛去協調手指的運動,單憑指端感覺,亦可令兩球不 踫、不響、而不停轉動了。 Young以太極球的新鍛煉方法,加強大腦皮層的活躍性,又以一個多小時的 步行來調理腸胃新功能。8吋長的傷口肯定會破壞了部份的經絡系統,經絡是一 種無形的信息通道,重新建立亦需要時間。Young就以這兩種鍛煉,促進大腦與 腸臟的恢復,他的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很快,Young可以上班,開展他的學術大計了。


偉國 傳奇

144

第四章

兩次臥床靜思索 荊棘滿途透曙光 ● 過去,Young在床上未能熟睡時,只是閉目不斷地思考。他在1990年《漢 華中學第十一屆校友同學錄》寫的“滿江紅”,這是一首改寫自岳飛名作的趣味 版,他在最後三句中藏有的隱語: 『若有成,重整舊書籍,宏觀說』。 我們粗看起來,這三句文字與上文的文義,確有格格不入之處。同學們可能 未有細緻地去推敲,他在文字背後想表達的真含意。差不多十年後,當Young的小 學好友──振安同學由美回港,在那一次聚會中,Young才向我們正式揭秘。 事實上,在Young第一次受傷臥床時(1991年),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這一個 信息哲學的大命題。這命題正要與傳統中華文化有直接的重大關係,在傳統中華 舊籍內,蘊藏着他正摸索的哲學大內容。但是,一直未有學者從他的新視角去剖 析其關係。他認為若有成時,定要重新審理舊認識。他早已寫下『重整舊書籍, 宏觀說』。 現在,Young有“幸”的再次臥床,他在癌手術後出現高燒現象,迷迷糊的情 況下,任由醫生護士的擺佈。Young更加可以連續十多天24小時不斷地思索:信 息、物質、能量三者的內在哲學關係。 信息是一種非物、非能、無形、無體的存在,它可能就是2,400年前中華哲 人對“道”的一種表述。“文以載道”中的一個“載”字,說明它與“道”的關係。 但是,在國際的信息哲學討論中,“信息必須有一載體去承載”一直未有展開 過。這一個東方學者認為簡易的命題,竟未被西方學術界所認識!西方學者以一 些常見的事物去表述信息的盛載物──conveyer, carrier, container, storage, memory, vehicular, messenger, coding等等。他們不曾深思過! 除了物質和能量可以作為信息的一種有形載體外,能否存在着一種無形的 載體,這種無形的載體是否亦是“信息”的一種獨特的性質?無形“存在(信息)” 的一種新特性? Young的思想已飛離病床,飄浮到老遠、老遠的世界邊際,神遊在太空宇 宙、鑽透生物體DNA內、穿插人類社會等等信息事物中。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45

他已經有一套研究大計,希望盡早可以下地開始工作,爭取時間,把一些 病床上思考的結果,好向前輩朋友請教。 ●

建構理論新體系 聯繫實際至為上 ● 若然Young的新觀點可以成立的話,則可以把50多年來圍繞着“信息”的迷 霧撥開,讓科學家、哲學家劈開滿途荊棘,尋覓到一條破解“信息”之謎的新途 徑。 這是剖析事物關係的一個嶄新鑰匙──人類認識大千世界的一個有力的全 新工具!甚至可以清晰解答2,600多年來,西方智者亦未能準確表述的“‘非存在’ 是‘存在’”這個老哲學問題了。 在1998年漢華中學校友會的《40漢友情》的訪問中,他談到了自己在漢華 學習的體會,認為現代的新思維只能在東方哲學、西方哲學,以及辯證唯物哲 學,三者的共同土壤中才能產生。而在現今世界上,則只有『香港』具備這樣的 特殊土壤!特別是唯物辯證思想方法,他要我們不迷信權威、不要迷信傳統、不 要迷信鬼神,亦不應迷信“科學”。因為“科學”正在努力地、不斷地、反覆地去 否定自己!“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是Young遵行的人生格言(這亦是馬克思的重 要生活信條)。 Young在他的技術人生中,早已應用這種新視角去分析問題。 但是,那時候,他並未形成一套思維的什麼方法,只是想盡辦法去把握表 面現象後面的一些真道理。從這些科技問題中,他已經培養出一些經驗,善於去 理清各種現象之間的複雜關係,挖掘出其中的真道理。什麼是表面現象,什麼 才是本質特性,必須清楚區分,才能發現問題的所在。Young認為抓住了本質問 題,才容易把表面現象的各種問題弄清楚,不要被現象迷惑了自己。 現象與本質的關係,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 因為Young對香港事務的廣泛了解,特別是1988年進行的有關香港的電子工 業問題的調研工作,他陪同來自北京委派的多位調研者,到各個廠家、業界的訪 問。其中有不少問題和現象,不是行外人士所能理解的。過去內地對香港的了解


偉國 傳奇

146

第四章

和分析,只是建基於已經發表的文字和資料,難以真正把握香港的經濟脈搏。 他曾準確地反映了廠家的憂慮和期望。故他被邀請參與北京《全國港澳經濟研究 會》的理事,可以更直接地提供各方面的意見,供日後特區政策的研究。 1991年Young更向有關領導建議,要及早研究回歸後的香港經濟發展問題, 這就是後來京港中心主導的研究課題《香港工業2000》。

《香港工業2000》課題的啟動 1992年Young在建議書中列出的重點問題:“積極不干預”如何調整;香港與 珠江三角洲的配合;90、91、92香港企業家投入的生產設備是歷史高峰期,仍有 工業發展的條件;“中國因素”的深層意義等等問題,有待早日深入研究。 1992年11月,全國港澳經濟研究會與京港中心簽訂協議,決定合作展開這 一課題的研究。1993年5月,全國港澳經濟研究會決定委託廣東港澳經濟研究 會,承擔與京港中心的合作事宜。Young多次到廣州介紹建議,會晤研究員,落 實整體研究工作。 前後兩年,到港的內地研究員在中心的協助下,共走訪各類機構上百家, 撰寫個案調查報告數十篇,完成階段性分析報告和專題論文多篇,召開和參與各 類分析會、座談會、研討會多次,在此基礎上撰寫了題為《香港製造業的今天和 明天》的研究報告。研究者日後亦參與國家科委有關香港科技政策的多項研究, 為進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未來發展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實際資料。 Young從若干個個案提煉出來的一些學術觀點──未來香港的經濟要更加借 助中國因素,這一因素在香港可表述為“虛政府”功能;可以作為過去奉行“積 極不干預政策”的好補充;亦可為中央政府對未來香港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個 案包括有:當年的聯想電腦在香港合資公司90萬的資金,竟能向金融機構借貸千 多萬;內地電子部門參與投資建立的華科公司,為香港蓬勃的電子錶業提供超過 60%的三位半電子錶芯片,大力地支持了本地以至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發展,使得 香港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錶生產基地。過去香港曾經是世界假髮、膠花的生產中 心,但最後因為原材料受制於人,最後還是息微了。而原材料的開發,可以帶動 一大片工業的發展。台灣早年就是通過政府的ERSO計劃,這是政府為主導的工 業行為,在台灣本土發展了Z8電腦芯片的生產──這是一種最低檔的電腦芯片, 從而扶持了大量的電腦零配件工業,而讓台灣至今在國際上仍佔有相當大比例的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47

電腦製造業市場。) 這一個大膽、創新的觀點──虛政府功能,Young在醞釀初期與香港大學亞 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坤耀教授的討論,得到陳教授的支持。其實質的觀念,在日後 更作為國家科委對香港科技政策的一種延伸。(1997年Young在香港理工大學的一 次研討會中,正式發表了有關論文,被收集在《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工業發展── 機遇與策略》。)現在大家熟知的自由行、CEPA、股票直通車等等,想深一層, 亦是“虛政府功能”的演變,她是對香港經濟支援的一種實質政策。 Young一方面要讓同事更放手工作,使中心更順利發展香港與內地的多方面 交流與聯繫,推動香港在回歸祖國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京港中心》的特殊作 用。 同時,Young更多地參與兩地的各種學術活動,為信息哲學研究創造更多的 機會。Young已為下一步做了大量的準備工夫,他要把自己的一些學術探索廣為 介紹。但是,這時候的Young,還未打算把自己轉變成為一個純粹的學術人!

當年“課題”的社會背景 從Young提供予筆者共7頁的“《2000》項目的社會背景”打印資料,內容有 豐富的數據和分析,雖然事隔多年,仍可以讓讀者分享他看問題的深度和分析能 力。 在1991, 92年間,Young向內地學術機構介紹香港未來工業發展研究課題 時,多次的座談會上,他引用了香港知名學者對當年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的結 果,對香港居民民心動向的新變化,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此比較先前一些港澳問 題研究者的不同見解。 前一階段(1984-86年),內地有關學者們的結論是:香港居民因97問題而可 能移民外國,約只為10%,因為移民的條件要有100萬港幣的經濟條件,否則難 以合乎外國要求。換言之,90%的居民在97時仍然一定要留在本港。 而根據香港學者(1989-91)的調查研究:住在公屋與私屋的居民比例約為 55:45;在公屋(包括廉租屋、居屋)附近的停車場內,25%的車輛為貴價車(只是 沒有勞斯萊斯);公屋富戶約有20%以上,其中一半需繳納雙倍租金,另一半為


偉國 傳奇

148

第四章

倍半租金;因為住戶入住公屋後發家了,不願交回住屋,有些人士一個月只回來 一次;在全數公屋中亦有8%的住戶,證實擁有私人物業,如公屋住戶以親友名 字、有限公司等名字購有私屋豪宅的,則無法估計;私人房屋幾年來增值不少, 一般中等房屋(面積500方呎)估值100萬元以上。 所以,另有一些學者估計,因97前途問題而擔心的話,約有100萬香港居民 有條件移民!甚至於從房屋經濟角度分析,若果居民對回歸缺乏信心,更會有 40%的居民可能變賣物業,以套取100萬的價值,取得移民資格。香港的經濟可 能因此而要崩潰了。 Young根據唯物主義的理論──存在決定意識,指出未來特區政府,要承擔 港英政府十多年來的政策急劇轉變的後果。如何能夠保持原有生活質素,發展工 業、開拓新行業,才能真正解決就業問題。否則擴大高等教育的學位、散播好逸 惡勞的享受思想、不勞而獲的心態、泡沫經濟的投機性等等,為未來特區的管治 一定帶來難以解決的問題。 Young除了引用一些公開的研究數據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外,他還把一些看似 無關的經濟新聞綜合分析,引起了與會者極為熱烈的討論。

幾件未引起太大注意的經濟界小事 當年匯豐銀行遷冊是經濟界的大事。 1990年匯豐銀行說因為在港較難聘得高級電腦人才,把電腦主機外遷到澳 大利亞去;1991年中國內地對港投資上升為首位,成為香港的最大外來投資者; 1992年初,啟德機場亦以在港難以聘得電腦高級人才為理由,也把電腦主機外遷 到澳大利亞。 有人說中國在香港投資越多,則她在香港之押注就越大。 缸瓦船上打老虎,投鼠忌器!在談判桌上,中國的籌碼遠比英國少!會被 迫接受一些不合理的安排。(大家可能沒忘記,在回歸交接儀式上的一些安排, 亦令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側目,表示不解!) 據說當年,香港只有三部世界級的大型的電腦:匯豐銀行、機場、 馬會。 特別是匯豐銀行的那一部,它是承擔了中央銀行的角色,一切香港銀行的票據交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49

收都得由它來處理。 匯豐銀行和機場的電腦主機外遷,它們是透過人造衛星來遙控香港的工作 站的。大家均認為未來香港仍然可以保持“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Young認為,直到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特區政府未能有足夠時間去關注這些 細節問題),是境外控制着香港的經濟命脈!97之後的若干年,這情況是無法改 變的。 若然澳洲電腦偶然停止服務若干時間,可能是電腦小故障,或者人造衛星 因為被小流星撞一下,需時維修、調整通訊頻道,那麼短暫停頓會對香港金融、 空運產生怎樣的影響?資金不能調動!飛機不能起飛!傳媒可以造什麼文章?那 是難以控制的,社會之騷動和不安,亦是特區政府難以控制的。 與會的學者,包括由北京到廣州定居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陳達明先 生(他擔任了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的名譽會長),他們對Young的分析和顧慮表示理 解。有學者反問Young:按照這樣的分析,在什麼時候,國際一些有心人士,會 動用這些境外設備? Young大膽地即席給出三個時段的估計和推測。

精闢獨特的分析 不幸言中難置信 1989年5月底,Young與新華社香港分社一些副部級幹部的閒話中,談及對 天安門群眾聚集的結局估計。有數位幹部朋友說北京事件應能和平結束的。但 是,Young分析了國內外的形勢,他認為一定要出現流血事件才可結束!當時有 些幹部朋友說願意與他打賭。 Young曾說:「我很希望我能夠輸,但是,我沒有輸的機會!」 大家都知道,89風波最後仍然有流血的。各方有不同的演繹。 Young的作風都是大膽直率的,甚至於敢與一些高級領導爭論問題。在廣州 與學者的深入討論中,他作了什麼時間的預測呢? 他說:第一波可能會在第一屆特區首長被推舉、確定後; 第二波可能會在特首上任後的兩、三個喜慶事之後; 第三波可能會在第二任新特首上任後的二、三年。


偉國 傳奇

150

第四章

Young說第一波可能是試驗性質,小試顏色看看;第二波不可能在特首新上 任的時刻,太顯眼了;上任後的首年或在兩三件連串的高興事後,應是一個難得 的機會;第二任已經是回歸的六、七年了,特首不能解決的問題,已絕不可能把 責任推給先前的港英政府了。 當然,多數學者只是姑且聽之,並沒有太多的同意或反對。亦有學者認為 Young太多慮了。 大家若然對本港的經濟起落,股票市場大波動的時段有所關注的話,Young 的猜測竟一一言中。當然,起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的,猜測有時總有可 能兌現的機會。但是,當董建華先生被第一屆選舉委員會確定選出後的星期一, 香港交易所就是說:因有電腦程式出現錯誤,開市時指數大跌數百點!下午才恢 復正常!(聯交所電腦是否真與匯豐銀行的主機掛鉤?)第二波是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10月下旬,兩次過千點的下落。第三波是在反對23條時間的經濟下滑落! 2000年曾參與《香港工業2000》的內地學者與Young聚首,有人記得93年他 的預言,說:「Young已不幸言中了兩次(第三波仍未現),真的難以置信,您對信 息的深刻把握,應要好好總結一下。」 Young對一些社會問題的預言不一定準確,只是順口開河。但他對地震時序 的預測,早已引起內地學者的關注,認為可以為短期地震預測提供一個有用的研 究方向。 ●

地震時序可計算 寫成論文登報刊 ● Young在全力投入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工作之餘,仍不忘對天文地理的研究。 1988年,Young在北京技術轉移的空檔時間內,把1972年自己提出的全球地震相 關性概念更深化,以1977年的全球地震數據為目標,有時間去計算每60小時內 的任何兩次地震(不管它是美洲地震、還是亞洲地震,60小時內的地震可能有A, B, C, D四次,則要計算A-B, A-C, A-D, B-C, B-D和C-D共6組,計算它們的時間距 與經度距的比例關係),從大量結果中得到一種相關規律,提煉出『全球地震時 序』的新觀點,Young並由此初步形成一個地核內物質運動的『雙鞭炮模型』。 1989年10月中旬,Young前往北京公幹,先後訪問了國家地震局、中國科學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51

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文台及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Young訪問中科 院北京天文台時,剛好知道美國三藩市和山西省先後發生強烈地震。山西地震就 在十多個小時前發生的,中科院人員向他提供了這兩處地方的地震數據,立刻即 場計算。結果顯示,這兩次地震出現的情況完全符合Young提出的規律。 當北京學者知道1972年Young已開始探索地震相關性,他認為:香港的業餘 愛好者能在一個項目上進行了這麼長期的研究,這本身已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而 業餘者在研究上所提出的數據、曲線、圖表、和理論,對『全球地震時序研究』 更是具有重大的意義;提出了尋找全球短期地震發生的規律,及時作出地震發生 前的預報,以減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這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學術研究工作。 1991年12月,Young的論文『全球地震時序研究和雙鞭炮模型』刊登在內地 專業雜誌『華北地震科學』。文章提出了以整個地球作為一個物體的宏觀觀點來 研究地球的地震規律。 Young所研究的地震新規律,是用一個『全球地震時序研究』(Global Earthquake Time Series簡稱GETS)方法,獲得一個以地理經度10.6˚±2.5˚每小時,東 移的地震板機作用,根據1977年的全球地震數據,約有75%全球的5.5級以上的地 震都是符合這規律。 此外,Young亦應用GETS的結論,初步建立一個地幔下物質運動的『雙鞭 炮模型』(簡稱BBB Model),並估計這未明因素以上述的時速移動,仍有着180˚的 效應去觸動地震。

雙鞭炮模型的要點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雙鞭炮模型的要點: 根據Young的分析和推斷:在地幔下有兩團運動着的帶電物質;兩團物質以 地核為中心,180度對應地存在着,而且以磁赤道平面為參考面,向東繞地核移 動;兩團物質除向東運動外,亦能旋轉前進,平靜時旋轉性能不明顯,活躍期旋 轉加強,旋轉方向與太陽風的周期有關,太陽風的帶電粒子或核爆產生的帶電粒 子會加強其旋轉力;兩團物質的東向運動角速度約為10.6˚±2.5˚每小時,繞地一 周為34±8小時,每一經度的地理位置在每隔17小時左右,就有一團這旋轉運動物 質在地幔下深層經過;這帶電物質的經過,能觸發地殼層的地震,觸發能量除了 與旋轉能量有關外,仍與其他因素有關。


偉國 傳奇

152

第四章

這構思就好像在地下埋下了兩串鞭炮,火藥引已經被點燃着,無法停止 的,藥引上的炮仗是否能被點燃,決定於燃着的藥引與炮仗之間扳機作用。若該 地區有潛在着的地震危機(有炮仗),這次扳機能量足夠,在藥引被點燃後就能引 發地震。若扳機能量不足,這次就安全渡過,要等待往後更高一些的扳機能量, 才能引發地震。又或者要等到本地區的地震累積能量,能被點燃的板機能量引 發。因為每串鞭炮都能引發地震,所以稱之為雙鞭炮模型。 不過,我們要知道一般地震的成因。地球上95%的地震是由板塊活動所造 成。其餘的5%則是因火山活動、地下核爆、地殼塌毀或隕石撞擊、甚至於是太 陽黑子爆炸等原因所引致。 ●

預測宗師翁文波 “信息思維”新意象 ● Young是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而又獨力在地震預報這一個項目上進行了長 期的研究,期間除了博覽群書外,還四出訪尋同道,廣作交流。當然,他極留意 內地有關地震研究的報導。 Young注意到1992年《瞭望》雜誌訪問過一位名叫翁文波的老學者,他對地 震、自然災害方面的預測極為準確──特別是他對國內外發生的地震、洪澇、乾 旱等重大的自然災害都作出過比較正確的預測。 但是,報導中並沒有提供翁文波的工作單位或地址,Young無法立刻去信請 教。(過去,Young曾多次謬謬然給一些不認識的學者去信,有的竟成為他的學術 上的好朋友了。) 1994年10月,Young因工作拜訪新華社(香港分社)教科部翁心橋部長。他在 翁部長的書架上無意發現幾本新書,其中有一本寸把厚的紅色新書,它的醒目標 題是:《翁文波學術論文集》。Young立刻抽出來書來觀看,並要求部長贈閱。 部長是一位半導體物理學者,翁老的論文大概只是展覽作用而矣,Young心 裡是這樣想的,所以大膽提出要求轉贈。 翁心橋部長立刻翻開Young手中的書,嚴正地說: 「我9月到北京拜會堂叔翁文波院士,此書得翁老親筆書寫贈言。此書只可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53

借閱,你務必歸還。」 部長早知道Young愛書如命,特意事先警告提醒。 Young借得翁老的著作回去,翻閱了一些章節,覺得該書不僅有豐富的地球 物理內容,更詳盡介紹了翁老開拓的信息預測學的重要學術觀點。Young如饑似 渴地啃下了大部份的內容。 1995年1月17日,在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香港傳媒紛紛對Young進行採 訪,甚至於翡翠電視台TVB安排了特別節目,邀請多位朋友出席節目,從多方面 探討大家所關心的地震問題。Young在節目中,已經引用了翁老的一些學術觀點 和數據,為觀眾解答了一些疑慮。 以百多年來的大地震統計數據,地球70%的7級以上的大地震,都集中在北 緯35±10˚的範圍內。地球南北緯35˚,是自轉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合力均衡之地, 亦是巖石圈變形運動差異之處;又是第三紀海退區沉積物明顯的分界線。 世界許多地方在北緯35˚附近已發現了多個油田和氣田。 翁文波院士的科學遠見,指導着中國石油勘探者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發現。 另外,當Young翻到翁老對石油產量預測的新理論──Weng旋回,他感到極 為耀眼醒目,它與自己在半導體技術中,提出的β參數分佈新方法──在鑑定委 員建議塗掉的“4個外文字母”,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翁老的觀點和處理方 法更為完整和充分。 但是,不管怎樣,它們都是對一種具有生命現象的特殊事物──半導體微 秒級(10-3-10-4秒)壽命的載流子、逾億萬年(108-109年,以秒算約為1015-1016秒)才 完成的石油生成過程,不管它們壽命的長短,兩者自然事物的壽命相差約有1020 倍以上,(即100,000,000,000,000,000,000倍),新理論都是對這一些具有生命活力 的自然動態事物,在變化過程中的一種科學新把握。 你說,Young要不要想向翁老請教呢? 1995年春節過後,Young滿懷高興再次拜訪翁心橋部長,除了交還借閱的書 籍外,更希望從部長口中取得翁老的聯絡辦法。好侄兒一定願意提供叔父地址 的,以後,Young就可以直接聆聽老院士的教導和意見。


偉國 傳奇

154

第四章

但是十分遺憾,Young從部長口中知道,翁老剛已去世,他不可能得晤老教 授,更無法直接討教了。

“中國電測”之父 翁文波教授生於1912年。1934年完成了『天然地震預報』的畢業論文,以 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清華大學。兩年後,即1936年他又考入了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 院繼續深造。1937年蘆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鐵蹄蹂躪着祖國大地。翁文 波雖然身處異國,但耳聞這一切,心知祖國和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着 比天然地震更嚴重的災難,今後搞地震預測研究是否當務之急呢? 戰爭需要石油,洋人聲稱中國“貧油”,翁文波決心畢業後從事石油勘探事 業,要用自已的知識和技術為祖國找石油。 翁文波在倫敦的課餘時間,全部用在一種現代化石油勘探儀器的設計之 中。這種儀器叫“重力探礦儀”,美國的一家公司剛剛研製出來,處於技術保密 階段。翁文波根據學到的理論,自行設計製造。在課餘時間,邊設計邊製作,畢 業前夕,他終於試製成功,並以此設計完成了畢業論文的實驗論證,獲博士學 位。 導師很賞識翁文波,建議他留在英國發展。倫敦有幾家石油公司的代表亦 慕名而來,以優厚的待遇,邀請翁到他們的公司去服務,翁文波一一婉言謝絕。 他一心要回國去為祖國找石油。 1939年,翁文波學成後輾轉經印度、東南亞才回到中國。他把那件“重力 探礦儀”像“護身符”似地帶在身邊。後來,翁文波把這一台儀器,首次運用在玉 門油田的勘探之中,並籌備組建了我國地球物理勘探史上第一個“重力隊”。不 久,他更研製成功一套“測井儀”,被外國同行譽為“中國電測之父”。 他全情投入我國的石油勘探開發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在1966年邢台地震後,國務院籌組成立一支地震預測的科學隊伍。從30年 代的論文中,發現了翁文波院士的舊作。周恩來接見了翁文波,徵求他的意見, 是否願意參加這一艱辛的科學任務。 翁文波毫不猶疑地承擔預測理論的研究,走上了漫長艱苦的探索道路,成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55

為在我國天災預測第一線率軍衝鋒陷陣的戰地司令。 近20年期間,他又完成了預測論的研究,並在探索遠程預測地震、洪澇、 乾旱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1984年出版的《預測論基礎》一書中,他就發 出了1991年江淮大水的預警,而後他又準確預測了亞運會期間北京地區有地震, 以及92、93、94年美國和日本多次6級以上地震,因此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重視。 翁文波除了被稱為在天災第一線率軍衝鋒陷陣的“戰地司令員”外,又被譽 為中國天災預測的“開山大師”。 1984年翁文波出版了《預測論基礎》一書,標誌着一個系統的新學科的誕 生。他創立了自己獨特的以信息預測為核心的預測理論,從而將目前以統計量為 基礎的統計預測,發展到以信息為基礎的信息預測,突破了現代數學的限制,發 展了三元乃至多元關係的理論。同時,還提出了幾個有重要意義的預測模型。 他的預測論,對從宇宙天體到微觀粒子,從天災到人口,從能源儲量到商 品銷售,從政治軍事到經濟文化,從糧食生產到衞生保健等,涉及國家民生及自 然災害的預測無不適用,對複雜的有序、無序的世界認識和預測,有着極為普遍 的意義。

預測論的要點 對於地震,必須先研究地震的成因與孕育機制,才能進行預報。 翁文波的思路是怎樣的呢?他的思路不是沿着傳統的土力學科學模式,他 從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化遺產中不斷尋覓和探索,從庄子的《齊物論》裡面寫 的“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中得到啟示,從天干地支的周期性中受到啟迪。 在總結科學發展的過程中,他提出了認識世界的三個體系,即: (1) 抽象體系(可以包括信仰、思想、人性等等。 先討論數學抽象,它的基礎 是:集合、公理和關係。) (2) 物理體系(承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客觀存在。物理體系建築在抽象體系之 上。) (3) 信息體系(承認信息、知識和智能的存在。信息體系又建築在物理體系之


偉國 傳奇

156

第四章

上。信息的存在又承認人或生物和機器、主要是計算機的存在。)(翁老亦是 重視載體的,在當時他稱為“介體”,但是未引起大眾注意。) 與此同時,翁開始大量搜集信息,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地震歷史資料, 試圖從中尋找其中的規律,提出預測的新方法。為了進行數據計算,年近古稀的 翁老,也開始學習應用計算機。 翁老在對天災預測的探索中,是從研究數論的“質數”問題入手的,通過對 質數的加減運算,找到了一把“丈量”天災的“尺子”,這一個新工具,如果在質 數問題上進一步探索的話,可能會找到一把破譯無序世界的鑰匙。 翁文波尋找到了破譯無序奧秘的一把鑰匙,那就是對天災這類看似無序的 未知體系的預測基礎是認識科學。認識科學為預測論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翁文波講的信息預測理論中的提取信息的方法,是屬於求異的方法。例如 在信號處理上,就是提取為數不多的有用信息再用加減運算來表達。這種方法完 全可以預測某些突發事件的發生。

預測論的新突破 翁文波在不斷探索中創立了預測論,他的“醉漢游走”、“翁氏猜想”、“可 公度性”、“浮動頻率”以及“Weng旋回”等內容都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中某 些理論的突破。“醉漢游走”是“可信度尺”,用它量出預測的結論有多大的把 握。 可公度性:是用非常簡單的幾個數值,經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加減的算術演 算來表達的。“可公度性”是“信號尺”,用它量出有用的信息,得出預測的結 論。 “醉漢游走”、“可公度性”、“天干地支”等預測方法各擅所長,相互補 充,這種中西文化的交融,在翁氏的預測論中顯示出獨特的風采。 實踐証明:翁文波的信息預測論不僅可以應用於天災預測,還可應用於其 他領域,給我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學術財富。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57

“信息思維”新意象 Young離開新華社香港分社,茫茫然地回到中心辦事處。 他希望從部長口中知道翁老的地址,可以直接獲得更多的指導,在信息探 索之崎嶇不平路上,就會容易摸索出一條路來。那麼,更好完成早已對自己給出 的勵志密言:「若有成,重整舊書籍,宏觀說」。 還好,Young在交還書籍之前,在《京港中心》把書中有關信息的重要章 節,已經影印存下。其他有關地球物理的資料倒沒有印存。他立刻重新翻閱影印 資料,一行醒目的說話跳了出來: 「本文認為:單個人的某種信息思維,只有在傳播到其他人並為 其他人所共同理解的條件下才成為信息。」 從1990年開始,Young一直在思考如何表述自己正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究竟 用什麼概念去概括會更為合適。應用“象思維”?“形象思維”?“象形思維”?在 外文翻譯中,“象”一字難以找到最合適、極準確的外文詞彙。而且“形象思維” 已經有傳統的定義和內容。若果用“象形思維”,很容易被誤解為“象形文字思 維”。 當然,漢字具有比拼音文字豐富得多的信息內容。雖然在信息研究中, Young在漢字的信息探索中,有比前人更為獨特的理解。(西方難以提煉出“燈謎” 的信息層次結構好例證的。)總的來說,這些表述並不充分和合適。 Young亦考慮過用外語簡稱,例如“I思維”。I是“信息”Information的第 一個字母,它是相當合適的。但是華人社會肯定容易把它誤解為“1思維”,讀 者定會追問有沒有“2思維”、“3思維”,因為西方學者提出“世界1、2、3” 等哲學概念。 1988年Young在半導體技術中提出的e指數處理辦法。1993年,Young與系統 學的學者討論問題時,就用過 e 思維與 e 系統。因此他亦考慮過正式使用 e 思維, 它既有指數倍增的概念,亦有自然數、旋轉發展的形態(英文字母e的字形就是旋 轉的)。 但是,這兩外文名稱都和周易之“易”太相近了,對一些傳統的“易”文化研究 者而言,他們當然會認同、支持和接受。但是,極容易引起另一些學者的反感!


偉國 傳奇

158

第四章

這些命名均不太合適,特別是,Young認為自己仍未建立好足夠的學術地 位,一下子就樹敵太廣,難以推廣新觀念的。 當Young看到翁老的這一段意味深長的說話,他決定把思索中的概念,定名 為“信息思維”,承接翁老遺下的火把。 但是,因為未曾得到翁文波院士的任何默許和同意,Young亦決定在未獲得 學者的某些認同前,決不向任何人道出這一詞彙的出處;亦不提自己是願意承繼 翁老的心意──只有在傳播到其他人,並為其他人所共同理解的條件下,才成為 “信息”!(有關這段故事,Young在1999年到北大註冊成博士生後,被一位地震預 測的朋友無意中發現了──Young與翁老均提及‘信息思維’,追問其中關係。楊 終於在99年翁老的紀念學術研討會上,介紹了他繼承理念的過程,見《20世紀回 眸─翁文波院士與天災預測》)

第一炮:“信息”與傳統文化恰當的捆綁 Young算是有些市場觀念的,他亦懂得一些商品包裝推銷的原理,否則產品 初面世,立刻引起一些顧客的不滿、反感、投訴,老闆只能把它扔到倉庫中,等 候自然衰亡、毀滅了。 1995年,有機構舉辦“大學生夏令營”,有來自內地、澳門,當然有主辦地 ──香港,三地的大學生聚在香港中文大學。大學生在一起,自然天南地北、科 技文化歷史,都可以扯在一起談論了。 主辦朋友致電Young,有沒有一個合適的話題在夜晚聚會中閒聊,可不算是 一個正式的講座。因為,年青人晚餐一定是興高采烈,他們不一定會全數出席夜 間的活動。 Young就以“從信息思維看中國傳統文化”為題,向近百位年青大學生談新 科技、新思維、舊文化、黃土情等等。他先從電話手機切入,討論新科技──信 息在傳遞過程中,工程師把傳統固網電話的改進,“信息”具有非物、非能、無 形、無體的新特性。又談到中華古人在7,000年前,人類未有文字、沒有儀器, 河姆渡古人看到的太陽奇異現象──兩旁伸展的長長日冕,太陽表面上更有明顯 的黑斑,古人把它雕刻在骨板上。最終被考古學家發掘出來,並命名為“雙鳥負 日圖”。這些都是人類對“信息”的一種把握,而中華古人更善於去把握信息背後


偉國 傳奇

第四章

159

的信息,它是方塊漢字的根本。 大學生想不到在夜間能聽到這樣一個生動、別開生面的講座,紛紛向講者 圍攏,Young隨身的名片全被同學們分配了,大家都希望日後能夠有更多的聯 繫。 第二天,Young立刻把講座的提綱和構思,重新整理,傳統的理念如何能夠 與現代高科技──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數碼虛擬世界,結合起來,才能夠引起 讀者朋友的注意。Young把多年的構思形成數千字的一篇文章,投到香港《廣角 鏡》雜誌社去。 1995年12月16日,文章刊出了,一週內就有兩位朋友致電Young,說是「好 文章」,鼓勵他再寫出一些有說服力的文章來。 Young對於如何把心目中的學術內容介紹給學者、朋友,以至整體的華夏子 女,他有他的一套大計。 的確,如何應用新科技、新思想去理解傳統文化中的奧秘,是一種技巧。 Young曾聽說翁文波院士在1991年全國政協會議上,建議恢復“天干地支”紀日 法。這一建議的確含有極豐富的信息預測科學意義,對於大自然系統的災變信 息研究來說,能夠有一個歷史不中斷的時間軸來表示,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時間 指標!“公元零年”就是一個明顯的時間中斷。根本不存在零年,只有“公元前一 年”、“公元一年”! 但是,不單未能獲得一般眾人的支持,更換來一些不認識翁老的科學家嗤 之以鼻,老古董要復古了。(中國有不少科學家根本不了解翁文波對美國在1992 年的地震預測的故事詳情,翁老更把它命名為“壬申”地震概周期!但是,這已 引起了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們的驚嘆、信服!) 究竟華夏傳統文化中的“天干地支”有什麼科學內容,它在現代“信息研究” 中的地位,只能等Young在下一章給我們細說了。


第五 章 決闖迷霧

160

“壬申”地震驚四方 天干地支非迷信 智者追源2000年 子丑寅卯藏天上 ●

一個遠離美國居住在中國的老人,在1991年到加州轉了

一下,他竟敢去預測美國加州1992年的地震,並且大膽地把 這地震賦予“壬申”地震概周期之美名!他就是“中國預測學 之父”翁文波。

美國“壬申”地震的故事 1991年翁文波到美國出席一次國際地球物理學會議時,

見到老朋友格林教授(Prof. Cecil H. Green)。格林教授是國際 地球物理學的知名老前輩,他時年已經90多歲,但仍然在美 國的有關研究機構中擔任指導工作。當格林教授收到翁文波 贈予的英文版《預測學基礎》,並知道翁在地震預測上的發 現和成果時,他表示希望能夠知道,翁能否給予一些有關美 國的地震預測資料。 這不是一件隨便說笑的兒戲事。 在國內,翁文波為國家預報地震的消息制定了嚴格的 程序:預測者的預測依據(不一定是成熟的理論,甚至是一些 土辦法);地震預測的三要素──時間、地點、震級;其他學 者的評議等等,需要填報上交到有關部門,這就是翁老為災 害預測公報的“黃皮書”程序。因為災害預測涉及民生、社 會、治安,個人是不能隨意向傳媒發佈消息的。 翁文波過去在國內亦曾對國外多個地區作過地震預測, 亦取得相當高的成功率。但是,那都是一種內部的學術研究 討論的個案,未曾對國外有關機構通報過。翁老回國後向領 導機構通報了美國朋友的渴望,得到了上級的同意,可以以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61

私人電函形式進行學術交流。 1992年1月27日翁文波在給格林教授的信中提供了他的預測: 時間:1992年6月19日 (1992.736 在預測計算中是以年為單位) 地震:6.8級 (翁老以7-8級的數據資料計算,理應超過7級) 地區:舊金山的大區 但在翁文波的計算資料中,我們知道他把歷史上加州地區的16次震級7級及 以上的地震(最高有8級);其中4次發生在壬申年。經過翁老以他開拓的可公度性 分析計算,得到一個可置信水平為80%的預測結果,震級應在7.0級以上,而且時 間誤差在8±2天。 格林先生收到翁文波的信件後,亦把資料分送給兩個相關機構。他在給翁 文波的謝函中提及,引起他幼年5歲時地震的回憶──1906年4月18日發生的一次 8.3級大地震。(可能是不同儀器的測試標準差異,翁老是使用國際標準的8.0級地 震。)翁文波在對美國朋友的震級預測中,給予一個極保守的數字──6.8級。 1992年4月下旬美國加州地區連續發生了兩次6.1及6.9級的地震, 究竟翁老 預測的地震是否就是這一次呢?格林先生來信致謝了,他當然以為翁文波的預測 發生了,不過,地震時間與預測的時間相距有60多天。以翁老對預測的準繩來 說,這並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地震預測。 翁文波心中最清楚,好戲還是應在後頭的。 1992年6月28日美國加州地區發生了一次7.4級地震,時間與預測的只有9天 (仍然在8±2天內!),可以說是一次完全成功的遠期地震預測。格林先生在7月4 日給翁的信中表示了極度驚訝,遠離美國本土的一位中國人,竟能如此的給予 預測。翁文波是使用了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系統(Gan-Zhi──The heavenly system and earthy branches)。並對此次美國加州的地震,命名為“壬申”地震概周期! 1994年翁老再為美國朋友提供了94年9月3日的地震預測;而實際發生在9月 2日,與預測更只差一天。美國朋友不得不信服了。 究竟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除了被用於占卜算命外,難道它還有值得我們 細思的深層科學價值嗎?


偉國 傳奇

162

第五章

天干地支非迷信 天干地支是中華古人用以紀年月日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以天干配地支,從各自的甲和子開始,按順序一一相配,形成甲子、乙 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如此類推,直到癸亥共60個組合。再往 復循環,形成60一個周期,稱為60甲子或60花甲,以紀天時、人事。 甲子是奇對奇,即1-1,是允許的;乙丑是偶對偶,即2-2,亦是允許 的。但是偶對奇如乙子,為2-1,則是不允許的;奇對偶如甲丑,為1-2,也是 不允許的。這種插花相間的組合搭配關係,可能是60“花”甲子的由來,奇偶關 係的其中數學內容更值得我們細究。 相傳黃帝的大臣──大撓,他“始作甲乙以名曰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曰謂之 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干支可以用於紀時、紀日、紀月、紀年,中國古典 文獻上用於紀日者,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7世紀。有近代學者考證,至遲在春秋時 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連續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 1911年)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翁老對干支紀曆的科學依據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認為曆法最好不存在 西方曆法中的“公元零年”這樣不連續的問題,對於一些需要跨越“公元零年”的 信息研究問題,更造成了信息的大混亂!中國的干支紀曆為歷代各種不同的曆法 的發展變革,提供了一個連續不斷、無限延伸的參考系。名目眾多的曆法不論怎 樣改朝換代,怎樣調整更新,由此造成的斷疊,都可以用干支紀曆的順序加以囊 括統一起來。 我們祖先數千年遺留下來的不斷不亂的干支紀曆,這一寶貴財富理應起到 標準尺參考系的橋樑作用。 翁文波先生從小學到大學,都受到西方式的教育,特別後來到英國留學, 學的都是西方式的理論。但是,他從未間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不斷吸收從 古代流傳下來的科學技術思想。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發掘有用的信息,不斷受到 啟迪和鼓舞;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菁華。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63

60年是重要的天文周期 這種60甲子周期亦反映了日、月、地系統運動過程中的複雜變化。 對天文有廣泛的興趣,又更關注太陽對地球生態影響的Young,在1974年他 看到《天文學報》和《地球物理學報》的兩篇相關文章,討論了以函數疊加法去 迫近150年來的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獲得12個相應的周期函數:以59.555年為 周期的一個函數,具有最主要的變化峰值123;第二為89.348年函數的峰值80.3; 第三、第四29.783年與18.6年的峰值同為52.1等等。Young留意到它們約是90; 60; 30的比值。而另一篇論文,討論了地球自轉速度變化對地震關係的初步分析。 Young發現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有多位是相同的,不過討論的問題有所區別, 所以發表在不同學科的學報上。Young不但對天文有認識,更對地球地震的引發 機制有深刻的了解,所以,他能從兩種不同的學術文獻上,發現了其中巧妙的相 關處──日、月、地三者的空間關係,會引起地球自轉速度的些微變化,而這變 化可引發地震!(香港人,上海天文台台長葉叔華院士是課題的主導者。) (Young在中學時曾獲得數學比賽的亞軍;大學學習時,化學是主修科,副 修就是數學。所以,他亦有一定深度的數學知識。函數疊加法是一種數學的處理 方法,筆者就不太了解其中的技巧。但是Young向筆者介紹,過去沒有計算機的 協助,它可是一種愚蠢、繁重、耗時的研究方法。將一個個不同的函數疊加起來 計算,在紙上作業──圖算法,來考察其疊加結果的可接受程度。不過,Young 又告訴筆者,他在中學時未有學習過球面三角的計算方法,只利用了《天文愛好 者手冊》中的大量圖表,以圖算法在半透明的紙上可以近似地計算了一些天體運 行資料;在半導體工作中,他亦利用了圖算法,自己先計算了大量的擴散數學運 算,把數據繪畫在圖表上,再交下一手員工執行處理──他們並不是大學畢業 生,難以進行繁複的高等數學運算。但是,若然下一手員工並未有足夠的擴散 理論概念,這些圖紙是無法再向別人傳授技巧的。所以,當Young離開了美科公 司,他的手下就不一定能夠再次傳授給一些比自己的半導體知識更差的新人,他 們的工藝又回復到傳統的錯誤去了!) 太陽系天體運動周期性中包含着90年周期、60年周期、30年周期和12年周 期乃至10年周期,還有一些更長的有178年的長周期(哈雷彗星周期),這是干支紀 曆60周期的客觀依據。


偉國 傳奇

164

第五章

但是,翁文波與他的研究者們,未能找到“天干地支”的來源。

智者尋源2000年 天干地支系統中的22個字符,在傳統占卜中廣泛使用。形成大眾心目中對 “天干地支”的認識,就是一個中華迷信的典型代表了! 自從100多年前甲骨文面世後,人們在每一片甲骨中均可看到這22個字的圖 樣。而且從古籍中的記錄知道,天干地支22個字的讀音,有着令人費解的多音韻 的讀音! 更有學者多次表示:天干地支的古代命名有一套複雜系統,難以理解古代 的含義,從其文字記錄上估計,這字符不一定是中原民族的習慣稱呼。所以,甲 骨文研究者的先驅者之一──郭沬若,早年在對甲骨文中天干地支的研究《釋干 支》一文中,曾估計此22個字符是由外地傳入中華大地的(暗示從印度傳入)。 我們對傳統日曆亦稱為夏曆或者農曆,因為夏代已經使用了世界獨特的陰 陽合曆,後世只是通過細緻的科學觀察,不斷地提高其準確度。 而《爾雅.曆書》記載天干地支就有一套難以理解的命名稱呼: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歲 陽:閼逢 旃蒙 柔兆 強圉 著雍 屠維 上章 重光 玄黓 昭陽 十二支 天文之次 夏名稱 子 玄枵 攝提格(提格) 丑 星紀 單 閼 寅 析木 執 除 卯 大火 大荒落(大荒駱) 辰 壽星 敦 牂 巳 鶉尾 協 洽(葉洽) 午 鶉火 涒 灘 未 鶉首 作 噩(作鄂) 申 實沉 淹 茂(閹茂) 酉 大樑 大淵獻 戌 降婁 困 敦 亥 娵訾 赤奮若

月名 監德 降入 青章 跰踵 開明 長列 大音 長王 天睢 大章 天泉 天皓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65

殷商、周人曾經打算放棄夏族的禮制(主要是天文曆法、正朔),但周人最後 還要回復使用夏禮!《爾雅.釋天》有關年歲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載。”現今大眾只留有年和歲概念,不再用祀、載,“載”多在詩詞歌賦中 為了押韻而出現,我們亦清楚它是“年”的另一表達方式。商代的“祀”,根本上 已全被人們遺忘了。 漢朝的大學問家許慎在編寫巨著《說文解字》時,歷時20多年,他把當時 流行的小篆為體,分析字形結構,追查字體的變化,根據不同的偏旁,分立為 514個部,這就是後來慣稱的偏旁部首了。他共搜集了9,353字,重覆文1,163字, 其中有先秦所有的字樣,也有漢代新產生的字。許書514部,分為14篇,卷末叙 目別為1篇,故有15篇了。 許先生當然未有見過甲骨文,最古老的文字就是金鼎文和石鼓文了。他對 於“天干地支”的22個字符的來源束手無策,雖歷經20多年的努力追查,還是沒 有絲毫的進展,無法尋找到它們的源頭。最後,他只好一概兒,把這22個不知源 流的字符,塞在全書的最後一章的下面去,也算得是向皇帝老爺交差了! 我們在《說文解字注》的十四篇下19-22頁有“甲”-“癸”,24-44頁有 “子”-“酉”,45頁是結束篇了。 2,000多年中華智者的努力,一定會有解答的日子的。特別是,當甲骨文被 發掘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下,近代的中國天文學家才可為我們揭開這一個謎團。

向友好求助借書 中國的智者經歷了2,000年均未能追索到天干地支22個字的來源。 直到30年 前,一位歸國的天文學家,他從天上的星空構形中,揭開了中華古秘字符的源 流。由這一個難題的突破,應可糾正了一般傳統學者心中的“夏禹治水”的有關 傳說,及有關的諸多先夏歷史事件! Young在向我們揭示這些值得全體華夏子女思考的內容中,還有不少插曲 呢。特別是自從他參加了《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工作後,與內地多個天文研究 機構建立了良好關係,與大學中的數學天文系(俗稱數天系)、多個天文台研究所 亦有接觸。1985年初到南京,就與南京大學天文系聯絡上,系內的老師中亦有能 說廣東方言的學者。對於原中山大學(1949年前)的數天系的同學,後來廣佈國內


偉國 傳奇

166

第五章

多個天文研究機構,從談論中Young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前上海天文台台長葉 叔華就是49年前的中山大學數天系畢業生,她是香港人,畢業後曾回港在中學任 教職,新中國成立後響應號召回國,擔任了天文台的重要技術工作。)他們對中 國天文事業能夠更早地在國際取得肯定的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Young偶然在一篇論文中看到,有學者論述從天空星象構圖中,找到十二支 字符的來源。他立刻把參考文獻記錄下來,設法托朋友到香港各大學的圖書館中 查核,看看有沒有收藏這一本1979年的書籍。 很可惜,香港全部圖書館均沒有Young要尋找的這一冊書! 在1991年冬北京薊縣學術研討會中,Young向上海天文台朋友發出求助,能 否借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郵寄到香港給他閱讀,一定掛號寄回。 當Young回到香港不久,《中國航天技術展覽會》開幕的前夕,他收到了上 海寄來的掛號郵件,內有鄭文光的著作《中國天文學源流》。此書斷版已多年, 但是Young仍多次向香港的天文愛好者推薦這一本好書,因為近年此書在台灣再 版,書名和內容沒有改變。

子丑寅卯藏天上 Young認真分析了鄭文光的的論據,覺得他也是把握了信息背後的另一層信 息,甚至是更深一層的信息。Young正想深入與作者討論一些更細緻的想法,但 從他與上海朋友通訊中知道,作者已去世多年了。不過鄭先生為天文事業貢獻良 多,是一位不計名利的歸國學者。 一個現在已不常用、但極不尋常的“胐”字引起了作者反復深刻思考,這字 在甲骨文中已出現了。月齡初一是肯定不見月亮的,初一之前、後(初二)也不一 定可以見到月亮。但從天文現象來看:只有月齡初三的月亮才是肯定可見的時 刻!而這一個“朏”字,正是此刻的專用術語!古人從不可預見的月相,反推肯 定的“朏”現象! 直到周代,這“朏”仍曾被定為月之首日! “朏”=“初三”,只是在周代以後的一個新理解。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67

這是人類在把握自然信息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突破,中華古人竟能在3,500 年前已達到這麼高的水準! Young認為這並非原始思維中的一種幼稚表現。 華夏古人不單定義了“朏”的信息,更把月亮在各時段“朏”的星空區域,詳 細描繪出來──信息背後的另一信息。Young極為讚嘆鄭文光的分析,這是天文 觀察上多麼高水準的決策!在滿月“望”時人們難以見到天上的星星。一年內約 有十二個“朏”時刻,不同時段的夜空繁星,構成了傳世的十二地支符號!若對 天文有些瞭解,“子”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個極完美的“獵戶座”構型!獵戶座星 空具有極其獨特的構圖。60年代就有報道,美國天文愛好者證實,這獨特、明顯 的構圖,連鴿子亦可辨認,並能以此為方向的準繩。 十二地支的甲骨文字形,一一在天空上順次找到了。代表着夏族的“參星” 衍化而來的“子”居十二支之首,證明最先使用這套系統應該是夏人。每一片甲 骨文中都有這12個字元的出現。 鄭文光根據天文歲差的科學計算,“子”參宿一(獵戶座ζ)現時的赤經與古 代赤經的差距是3時20分,參為古代夏族的“大辰”,“子”為春分時應在公元前 2100年,經數百年的天文歲差、天體運動的推移之後,“大火”星成為商族的“大 辰”了,這完全合乎天文星體運動的計算結果。 之後又有學者順着這思路亦可找到十天干──甲骨文字形,在天上的星象 構形。不過,因為繁星點點,如何連結成圖樣──十天干的甲骨文字樣,仍有不 少不同的意見。它不比“子”字──獵戶座的星空,那麼獨特!連鴿子也可辨認 的唯一圖樣! 總之,“天干地支”的圖樣藏於天上,中華古人把它們移植到地面,以它來 表述一些間接、再間接的事情,為我們創造了一套特具信息意義的新字符!開創 了別具一格的中華文化!

夏族歷史的大膽推敲 《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可喜的成果,但是很難再往夏之前的歷史推進。 一方面,夏文化的多處出土發現,很難獲得多數的歷史學者首肯和認同“夏族有


偉國 傳奇

168

第五章

一單獨源頭”;另外,估計很難獲得夏代歷史的任何文字記錄。結論:“夏歷史 在公元前2070-1600年”可能成為一個大多數學者願意接受的終止符! 全國多地都有夏文化遺物的出土,多個省份都渴望尋找更多的論據,證明 她是夏文化的發源地!有利於該省日後的旅遊經濟開發。 Young在與筆者閒聊中,提出了一些大膽的推測,給有興趣探討先夏歷史的 青年朋友,可以從一些新的研究角度去思考探索: (1) 通過中華古文明中的玉文化、三足鼎器、饕餮神徵、絲文化、稻種植、水 井技術、多音語言等方面考據,學者論證認為古夏民族應是六、七千年前 的江浙河姆渡──良渚一帶的古越族文明的後代。5,500年前的一次極為嚴 重的海侵反灌,不是河水氾濫。《孟子》篇清楚說出夏禹大水“水逆行”。 大水不是慣常由西泛來的江河水,倒是由東流向西,只有海水的倒灌── 海侵。它迫使古越夏人棄家內遷散佈各地,使河姆渡、良渚文化被終斷了 幾千年。 (2) Young在80年代初到江蘇省北部的徐州談業務,乘火車由南京向北方進發, 離開蘇南進入淮河區域,就見沿着火車路兩旁的田地上,一堆一堆的大石 頭在田野上。蘇北有大片的鹽漬地,難以種植糧食,只可以種植不怕鹽鹼 性的棉花!這是5,500年前的海侵結果。 (3) 曾經有夏族居停過的地方都留有夏語言痕跡,這是一個明顯的證據;另外 唯一記錄了古越人語言的《越人歌》,是春秋時代楚國令尹請人用漢字一 音一字的語音,記錄保存下來的資料。近年有學者,把這越人歌與西南壯 侗語進行語言科學上的比較,首先根據音韻學家對漢字的上古音擬標出每 個漢字的中古(隋唐)和上古(周秦)音,然後與壯語詞逐個對照,得到古越語 與壯侗語言有相同語源關係的結論。 (4) 夏族的多音語言(民族學家林惠祥對此多音言語稱為“膠著語”)竟敵不過中 原其他部族的單音言語。香港人熟悉的學者羅香林對古越方言有更詳細的 研究,他分析了源流、古越音記錄、複輔音與連音痕跡、詞式倒置等特 點。夏族與其他商、周族群400年中的鬥爭、融合過程中,雖然夏文化大部 份被繼承,但夏族膠著語卻褪變成為一種方言,或者作為一種語言化石留 存在一音一義的漢語言中。這情況在南方的方言中更為明顯。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69

(5) 『唔駛問阿貴』是廣東的一句俗語,意即“不用去問訊別人了”。『阿貴』 只有南方人才使用,北方人不懂得用『阿』字的,他們會稱呼別人為『小 陳』、『老李』,不用『阿』字來稱呼人的。唐朝的知名人物──安祿 山,他是胡人,『安』並不是姓氏,只是胡人對男士的尊稱。美國在911 事件的通緝令中的20多個人,他們的姓名字頭多是Al…, An…, Ar…等等。 『阿』、『安』、『Al,An,Ar』都是男士的稱謂!他們均具有遠古的相同語 源──南方古越人,後來因為天災而各散東西南北。而中國南方民族,更 把尊稱男士的『阿』擴展為尊稱老者的『阿公』『阿婆』『阿嫲』等等人 物,成為廣東人對別人的一種泛稱,總之是尊敬之稱謂。 (6) Young從中國民族的DNA分析資料中知道:追索遠古時中華民族分為南北 兩大系,在5,000-6,000年間,這兩個大族群開始融合,但在南方的一些山區 上,仍然保留有更為原始的DNA結構,他們被現代漢人稱為少數民族, “少數族類”竟是偉大的中華民族之遠祖。 Young的“少數派”理論觀點又一次反映出其重要性了。

易經和“道德經” 在傳統文化中極具影響力的,還有“易”與“道德經”。 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 記》、《春秋》為五經。易經的易是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 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易經的易又有簡易的意思,指宇宙的事物 雖然繁多,但根本的原理是簡單容易的。《易》即是道,是恆常的真理,即使事 物隨着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也認同《易經》乃周文 王所著。周文王奠定《易經》以「乾」為第一卦,接著是「坤」、「震」、 「離」、「坎」、「巽」、「艮」、「兌」等共八卦,并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 象的解釋)。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 六十四卦”。 傳統的有圓點的黑白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一分為二,分開陰和陽,即 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


偉國 傳奇

170

第五章

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因此《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 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 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 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 同的組合。 翁先生在研究《周易》時,發現書中內容十分廣泛,天文氣象,山川鳥 獸,自然知識,哲理格言,生產經驗,歷史典故都有涉及,但它把自然界中的 各種天地生現象(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地震火山、旱澇豐歉、花木虫鳥)視為一 體,從這個角度看,“天干地支”也是《周易》思想的一個體現。 ●

居易有詩笑老聃 五千廢話不識言 ●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老子生活於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約與孔子 同時。他姓李,名耳、字聃,出身於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曾當 過周王朝的守藏史、柱下史,參與國家重大政治活動,積累了淵博的學識和豐富 的社會經驗。老子做過的柱下史,即是負責看管、整理簡冊等各類文獻資料的官 員,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據說老子正是利用職務之便,博覽群書,才 對歷史上的成敗、存亡、禍福有了深刻的理解,進而形成主張反璞歸真、致虛守 靜的「無為」思想。

老子為何寫下《道德經》 據史記載,老子晚年見周王朝內亂,便棄官西去。當他騎着青牛出函谷關 時,關令尹喜知道他將隱去,請他著書,才讓老子出關離去。於是,老子寫下了 五千餘字,作為「通行證」。這就是後來傳世數千年的《道德經》。之後,老子 便不知所終,神秘消失。 Young告訴筆者,《道德經》若然真的是由老子一人所寫作,這就是世界奇 蹟之一。因為現時傳世的當年(2,500年前)著作,包括很多的希臘哲學古文獻,多 是古代智者的教學講座後,不同學生的各種筆記,並不是老師的提綱講稿原作。 但因為《道德經》幾經後人傳抄手錄,錯字、別字、漏寫在所難免,在古墓發現 的《道德經》就更顯出它的價值了。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71

《道德經》對中國人有極大的啟示,在外國人眼中,《道德經》是中國一 部最有價值的哲學書籍。讓我們瀏覽一下《道德經》頭幾段的內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 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 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 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 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 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五千廢話不識言 全篇《道德經》一共有五千多字,以上只是起始的頭三段經文,哲理頗 深。首次閱讀,似乎較難明白;細加咀嚼,也許能領會其中一些道理。不過唐代 大詩人白居易也讀過老子的《道德經》,亦深有感觸、把心中所想灌注在以下的 一首詩作中,詩云:“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 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平素寫的詩深厚而麗密,平易近人,老嫗能解。反觀《道德經》的 文句均已提升為哲理,虛玄飄渺,似有還無,實非一般人所能輕易理解其真正意 義,白居易遂諷之為五千廢話不識言也未可料。 其實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古人常用的文言文(有學者論述他是以當時 流行的地方詩歌寫成的)。文言文也是一種載體,它所携帶的信息,在現代人看 來,比起常用的語體文,確是相對較難理解其中信息的真義。 有人認為: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之五千言,授古體以立論,治世修身, 皆可用也。《道德經》首講「本體論」,以「道」為基本概念,說「道」為宇宙 萬象的真體,宇宙出於「道」,無「道」即無宇宙。說「至道」即真理,即自 然,即「天地之根」。


偉國 傳奇

172

第五章

『道』是什麼? 老子想像出「道」存在於物質世界之前,最初的地球混元一氣,天地不 分,獨立在空中,依一定的軌道,圓形運行,無聲無息,(沒有生物),永無休 止。由於「道」的存在,萬物才得以產生。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一」是指「元氣」,「二」是指「陰陽二氣」,「三」是指 「陰陽交合」;道產生了元氣,元氣產生了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產生了陰陽交 合,陰陽交合產生了萬物,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所依循的自然法則。 在這裡,我們嘗試以Young的信息載體理論來剖析老子道德經所講的道的 真義。《道德經》是一篇哲學文章。孔子解釋“易”的原理時,被學生多次寫下 記錄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什麼是“道”?孔子說的就是老子 心中的東西。這東西──“道”亦即是白居易笑老子用了五千字也沒講清楚的事 物。“形而上、形而下”成為中華傳統哲學中的大命題,當然不是數千字就可以 解釋清楚的了。 Young打算花自己的餘生,嘗試去剖析中國古代的“道”與現代科技的“信 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兩者複雜的內在關係。那就讓讀者拭目以待,細看他 的故事發展了。 《道德經》的「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而同時是一個哲學信息的載 體,它代表了一個哲學的概念:那是社會與自然界的一個法則。「道」就是自然 和社會變化的總規律。

尋覓思考新天地 以信息思維去起步,以信息載體為切入點,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建立一 套完整的理論,從無到有,可以想像,這是一項頗為艱巨的工程。首要的工作, 是要寫出一篇又一篇結合實際、有真材實料的文章,然後將之提升為宏觀的理 論,寫入自己早已擬好的信息體系。 Young為了更好利用空餘時間,1994年年底決定搬回元朗的居所,雖然路途 遙遠,上下班的時間要佔去三個多小時。但是,他可以在書房中獨自看書、思 考、寫作到深夜,不影響太太的休息時間了。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73

Young早期在工廠工作期間,他一家四口與母親共五人在新購的桃李台居 所,住了三、四年的短時間,這是母親一生生活最愉快的日子,是“報慈恩”的 歡樂時間。但是,自從她高血壓入院,又在出院當日早上,她高高興興地自己梳 洗準備出院了,可惜不慎滑下跌倒,更傷及髖骨,只能再次臥在床上療養。好母 親在1985年中秋節前去世。 Young要經常到內地工作,在香港只剩下太太與兩個女兒。為了方便照顧兩 個女兒,他們一家四口搬到薄扶林道外婆家中居住。生活算是得到多方的照顧, 但是,Young沒有一個自己可以靜思、研究的空間。 今天,Young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讓自己思考、探索、沉思。 1995年,Young開始埋頭苦幹,拋出了第一篇文章,獲得了朋友的支持和鼓 勵。他首先編定了信息思維課題研究寫作的提綱,將華夏思維的古代文化、現今 科技、和未來哲理等豐富內容,依次序進行歸類和梳理,將研究和探索所得記錄 下來,希望有關信息的文章能夠陸續出籠。 ●

有膽有識有理想 連場講座共研討 ● Young在《京港中心》工作之後,經過香港傳媒的介紹,讓香港朋友知道一 位科技工作者承擔了楊振寧教授的倡議,以一個非牟利性質運作的學術機構,推 動香港與內地的多方面交流。有不少中學、團體雖然未能獲得《京港學術交流中 心》的任何實質的經濟資助,但是,在Young的協助下,亦得到他們想取得的資 料。所以,他們已多次邀請Young出席活動,介紹國內新情況,或就青年學生的 各方面興趣,主持講座。 Young亦趁到內地出差或旅遊的機會,和當地的大學、研究團體聯繫,主持 一些新觀點的講座。圍繞這些新觀點,他涉獵的領域極其廣泛,包括天文地理、 地震研究、半導體與現代科技,當然有中華文化中的諸多內容,這亦有利於他日 後的學術研究。 但是,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內容,巧妙地結合現代科學觀點來介紹, 這要求講者具有廣泛的知識,而且需要在講解中逐步的引導聽眾思考,在不知不 覺中,才可接受你的新觀念。


偉國 傳奇

174

第五章

漢字文化 Young認為漢字文化是重要的引發點,中國的方塊漢字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文字,但卻是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仍能延續發展到今天,有十幾億人口使 用的重要信息載體。文字有形、音、義三層信息載體,除了漢字一直仍保持有形 象信息外,其他古文字早就放棄了形象信息,只朝着音、意這兩種載體功能發展 而成為拼音文字了。 我們在思維中很清楚漢文字的形象,所謂偏旁部首,有時讀錯字音,但其 文句含意仍能清楚理解。這也是漢字文化“容錯”之特點和長處,甚至於故意寫 錯字、別字,隱含了更深一層的意思。使得我們的思維過程,有濃厚的東方文化 色彩,容易有綜合性,歸納性,發展性和類比性,就是漢字思維給予我們深奧的 信息思維。不少學者和研究者,從原始的漢字結構和含意,發現了不少中華傳統 文化的根源。

卜骨文化 Young認為應用信息思維來看中華卜骨文化之產生和發展,對青年朋友在現 今開放社會中大量湧現的占卜、問卦,各種巫術預測的熱門現象會有所點化。你 可以在科學、預測、占卜之間理出信息與噪音之別,系統噪音與環境噪音之關 係。 有學者推測中華骨卜的起源:當古人燒烤帶骨的獸肉時,骨頭炸裂的 「卜」聲引起人們的注意。隨後的戰鬥勝負或狩獵豐收,以為卜聲炸裂成紋的骨 頭有天意徵兆。留意去尋找其裂紋之大小、橫直、長短不同處,以為據此可推測 未來事件之吉凶。由此發展成為中華特色之卜術。卜是紋理形態,卜同時是炸裂 聲,卜也是含意。是形、音、意三者信息俱存之事物。 今天,Young認為我們應用信息思維來剖析中華卜骨文化,可以清楚地曉 得,古人重視信息,但同時亦把一些噪音以為是有用信息,他們花了很大精力去 收集整理這些信息,從而培養了他們獨特的觀察能力,為創造中華文化增添了不 少磚石,造就了美妙的東方文化。 但是,占卜迷信與宗教崇拜兩者之間的信息問題,涉及信息哲學的本體論 問題。這是一個難以簡單闡釋的難題, Young亦進行深刻的思考。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75

玉文化 對玉器的愛好是中華文化之象徵,中國文化的典型。 中華玉器的研究早已開始,各種玉器形狀都有其名稱,壁、環、璇、璣、 玦、珪、璋都有詳細記載 。1968年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種以前未見 過的形狀玉器,在這之後,1976年又在商殷婦好墓及其文化層大量出土了此類玉 器,現稱為柄形玉器,長條棒狀、鐧狀、棒中部份有橫紋雕刻、有穿孔,其形態 不就是甲骨文卜辭的“玉”字嗎? Young又嘗試用信息思維這一工具來窺探一下:婦好墓是近20年來出土最豐 富的一座殷商早期墓穴,隨葬器物件2000件,單玉器就有755件,是目前唯一完 整的一批殷王室玉器,也是至今承認的最高王室女性墓穴,這比已知的男性墓葬 豐富得多。 在婦好墓出土之多種玉器中,特別是禮器、仗器,在《周禮》等有關文獻 記載的玉製禮器都有出土,唯獨沒有璋。中國之牙璋玉器是調兵信符。又在婦好 墓中出土33件柄型器,一個墓中有如此多量的之柄型器是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 的一次,這是《周禮》上沒有定名的玉器,而且玉質材料有多種,部份玉石素料 并不是中原地區出產,此玉質材料在其他墓葬并未出現過。這一連串信息經過學 者細緻推敲思索,一個全新概念被提出來了: (1) 玉是古代華夏的一種有特定含意的彩石稱謂,形態“丰”就是玉──柄形 器; (2) 所謂「玉」柄形器是某種權力之表徵,在某時刻,有30多個這權力符徵歸 集到一個更有威勢的民族集團首領身上; (3) 該時刻年代,這民族集團之精神首領仍是女性,是母權社會──婦好; (4) 「玉」字同形意這信息逐步被抽提成這類彩石材料之代表信念,變成方塊 字的一個部首,玉字也衍生成王字,這是漢字部首的一個奇異現象,“字” 竟比部首還要少筆劃的一個特別字例,王是由玉而來。 若以信息思維來看玉文化,玉以“信息”為載體的出現,原是權之代表,帶 着友善、結盟、歸順、和好的信息,再進一步被接受者或提升為友誼、禮待、平 等。


偉國 傳奇

176

第五章

玉文化是實實在在的“信息”文化,怪不得中華玉器并不如其他民族只雕成 幾何形狀,裝鑲在皇冠、寶劍上,這是一種權勢的表徵:而中華民族着重把它雕 成千姿百態之動物形態,這是另一種心態意境了。

黃土情新釋 中華古人思索問題很着重尋求事物中的信息,甚至更重視事物背後之信 息。古人和我們同樣在地球上生活,看到差不多一樣的事物,美加歐非的月亮并 不比我們的圓亮,為何會產生如此不一樣文化思維,其中應有一定的自然因素關 係,否則難以說明其差異。 Young是一個天文愛好者,尤喜觀測太陽黑子,在歷史文獻的翻查中,發現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文字清楚記載何時何日太陽表面有黑子的國家,這紀錄出 現在《漢書‧五行志》,比其他國家早逾1,000年。 人類觀看太陽黑子必須有足夠的減光裝置,否則你未曾看到太陽黑子,眼 睛可能已經被燒壞了。 中華大地是世界上少有的黃土地帶,黃土不是來自地下,而是來自天上, 是季候風把戈壁沙漠的細沙黃土吹起、搬移、飄浮、再沉降在華北一帶而形成黃 土高原。事實上黃土帶更寬闊,只不過是厚薄不同。 一吹起黃土風沙,日月無光,在這情況下,古人是有條件在沒有任何科學 儀器幫助下,可以用肉眼清楚見到太陽黑子的。全世界只有華夏地區有着這個全 世界最大的天然太陽濾鏡,中華古人能比其他文化古人早數千年就知曉太陽不是 死東西,是活着、變化的東西。 太陽是至高無上,但不是永恆,也不是真理,這是華夏古文明與其他古文 明極大之分歧處,也是其思維特異之處。 正因如此,中華古人以為太陽變化會為子民提供天意信息,想盡辦法去提 取信息,加以利用。Young認為如果以信息思維去探索中華傳統文化,也許會有 更多的、科學的、恰如其分的、切實的有趣的發現。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77

朋友的良好回應 Young在這幾年間,在香港與內地的一些大學、香港的中學、社團、學會, 經常就一些青年朋友關心的話題,結合信息的新視野,主持了不少講座,獲得了 不少的鼓勵。 所以,自Young推出第一篇文章:《從信息思維看中國傳統文化》,他連同 過去發表的一些文章,再附上一個“信息思維”的研究大綱意見,釘裝成一本小 冊子,分寄近80位學術界朋友,希望聽取他們寶貴意見。想不到在短短的三個月 內,1996年2月Young收到近20位朋友的回件,多數對他的構思與設想給予支持和 鼓勵,對Young的一些大膽新觀點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有些朋友更希望Young能夠 北訪詳談。 1996年3月,Young已經計劃趁北訪向董事會報工作之餘,安排了連串頻繁 的學術交流活動。在這時候,他收到了《北京香山科學會議》寄來的邀請函,希 望他抽空出席會議並作專題發言。 《北京香山科學會議》是內地一個高層次的學術活動,出席的學者不管來 自何方,在香山會議中,都只是個人的言論,可以暢所欲言地發表意見。而在中 國極具影響力的《863計劃》,早期算是一個國家機密的科學發展計劃,涉及多 方的科學技術發展路向。該計劃的草擬、形成就是在1986年3月的一次《北京香 山科學會議》中,20多位中國頂尖的科學家在會議後,向有關單位提交的一份建 議書──“86.3”。最後經過多部門的深入討論、實施,內部文件就稱它為《863 計劃》。 Young接到了邀請函,立刻向董事會匯報了,申請延長到京津原先的計劃, 前後差不多要停留一個月了。 ●

96六月好繁忙 創新思維網絡強 ● 1996年6月的京津訪問、交流和演講等活動,對於Young來說,是他人生的 重大新起點!他得到的一些回應,促使Young下定決心──決意走向一個孤獨的 哲學新人生!


偉國 傳奇

178

第五章

Young對於這一個月的生活,記憶猶新,就像昨天剛發生的事情。現在,就 讓筆者詳細介紹Young在這一個月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吧。 1996年5月底到達北京,Young與廿多位香港科技界朋友出席中國科協每五 年一度的大會,拜訪了有關科技和港澳事務等的領導;亦在中國科協安排下走 訪天津市。代表團朋友回港後,Young獨自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招待所。 (Young與該大學的良好關係,就是原新華社香港分社陳副社長介紹的。)Young安 頓好後,先拜訪了一些董事機構,匯報了一些具體的合作項目;接着就按照計劃 日程,走訪一些學會、研究所。 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持的《自然辯證法通訊》刊物的學者,與副院長 討論信息研究問題,Young與他成了好知己。(副院長亦是可以用粵語交談的, 2005年Young才清楚中國百科全書-數學卷中的多篇數論的資料,就是副院長的 早年手筆;他更原是中山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到北京工作。)

“天地生人學術講座” 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Young在“天地生人學術講座”主持了一次 講座。這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學術講座,她由一批志同道合者自發地組織起來的 學術活動。影響不少,尤其是近年對“偽科學”、“中醫是否科學”等諸多問題, 該講座的多位組織者,均表達了一些極受注意的觀點。(Young自從1996年第一次 主持了講座外──題目為《信息思維新探索》,他先後主持過7次講座。Young到 北大註冊博士生後,有老師勸告他,不要與講座走得太近,因為大部份新觀念均 未獲得一般博士導師的認同!但是,在第一次講座中有老學者讚許新觀念,第二 天更親筆書寫了一墨寶寄給Young。橫條上寫有: 艱難困苦玉汝成 風雲叱吒拓文明 樹族思想贖天夢 信息思維文曲星 歷史巨人神斧秘 東方黑洞慧根通 填海應不忘精衛 革瑰構燦豈平平 讀者可以鍵入網址:www.tdsrjz.org.可以更詳細查看他們的活動,比較講座 中的一些新概念; 中國科協的朋友為Young聯繫了十多位學者,聚在一起討論他的新思路,當 然交友為主,思想交鋒其次。通過交流談話,學者們均了解到Young的出發點, 認為這是一個新起步,值得更細緻地去思考;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79

與工科大學自然辯證法學者的交流 Young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北京有關工科大學編寫自然辯證法教材的老 師,就應如何理解“信息”新命題在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中的恰當位置,展開 了廣泛的交流。 因為在內地的自然辯證法教材課本中,並不太多願意把“信息”放在恰當的 位置。正如控制論的奠基者N.維納早就提出:信息是非物質、非能量,不承認這 一特性的唯物論者不能再在世界存在了。這是一切唯物論者要慎重思考的大哲學 問題! Young曾在香港科技大學的一次哲學研討會中,聽到有學者評議原東歐社會 主義集團,為何如此迅速地瓦解。他們就說過:東歐哲學學者至今不肯承認維納 的預見,在唯物理論中完全沒有“信息”的新地位,所以歷史要他們去見馬克思 ──不能存在下去! 所以,當Young與老師們衷心交流後,知道在一般傳統的唯物主義學者中, 的確有人還不肯面對迅速發展的“信息世界”!但是,要在“物質第一性”的唯物 主義領域中,找到一個合適的非物、非能的新哲學位置,必須充分理清它們之間 的內在關係,才能讓一般的唯物論者所接受,改變他們的舊傳統,糾正已過時的 錯誤觀念。

老教授的一席知心話 Young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交流時,得到中心董事李壽祺教授的大力支持,邀 請了多位學者出席,兩個多小時討論仍然意猶未盡,並在午餐時繼續進行更廣泛 的交流了。 1985年,Young以受託人身份到京拜訪各董事單位時,認識了李壽祺教授。 教授當年擔任社科院學術交流委員會的副主任,他了解學者們在研究中的動態和 水平,更了解國內哲學界中的一些思想困境。 Young在1988-89年轉移半導體技術到北京期間,李教授與他亦有多次的見 面。今次會晤,Young是以一位信息哲學研究者的身份出席活動,他向社科院學 者介紹自己多年的哲學新探索,引發了李教授認真地對眼前的Young,要有一個 重新的認識!


偉國 傳奇

180

第五章

李教授在餐後告別時,用手按住Young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 「小Young(李教授稱Young為小Young,是因為在他的眼中Young仍是85年 的那一個受託年青小伙子!),你今天的介紹令我要重新評估你的身份。你所講 的,內地學者不敢講,敢講的不敢寫,敢寫的不能登!你涉及的內容遠遠超越了 內地學者的研究水平與範疇!你不應只是一位工程師、半導體專家,亦不應只 是一位出色的行政管理人員!京港中心的行政管理固然重要,但有很多人可以勝 任。但是,你開拓的信息哲學研究新思路,只有你才可推動它!更因為你又是香 港人,這一特殊的身份,你才可把信息研究的茫茫迷霧,真正撥開!你應認真地 考慮,離開行政事務的繁瑣工作,走你自己的哲學人生!」

深夜的交心詳談 一位老教授在晚上7時多到Young停居的北航招待所去,第一次見面,兩人 就談了近兩個小時,老教授才打車回到大學去。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的著名學者 ──黃順基教授。黃教授在內地哲學界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他曾經為毛澤東主席 講授過邏輯學。 黃教授是經過人民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介紹才認識Young的。1996年初,研究 生院院長到香港進行研究生工作訪問時,收到Young送上的《〔信息思維〕新探 索》的小資料冊,院長把它轉交給老教授,因為黃教授正物色學者參與研究“信 息革命在中國”的大課題。而這一研究課題,是錢學森教授希望黃教授主持並推 進的! 雖然黃教授與Young已通訊幾次,並邀得Young同意參與部份的研究寫作計 劃。今次就是為了更好配合其他作者,讓Young充分了解各項目的目標與分工, 並就他能力可及的題目,作更多的考慮。當然囉,提交的論文稿件,還要通過有 關學者的評議才可刊出的。 最後,黃教授認為Young建議的內容:分析中外民族在認識物質、能量、信 息的三個不同歷程,去揭示中西文化的差異。這題目內容可補充一般信息研究 者,未有注意到“信息革命在中國”的特殊情況和客觀意義。並初步定下題目: “信息思維雛議”。 原先Young的計劃安排,他會到中國人民大學拜訪老教授,不想麻煩老教授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81

夜裡來到自己的小房間見面的。但是,一天前,他收到香港京港中心透過中國科 協的來言,要Young趕緊與香港聯繫,有一件事情要他立刻處理。那時候雖有手 提電話,仍沒有現今流行的“漫遊”服務,而北航招待所的電話亦不能撥境外長 途。Young夜裡只能立刻求助於北航朋友,帶他到北航的電話總機樓,才可以撥 電回港請示了。 原來董事會要求Young臨時改變在京的一些活動,立刻抽時間到瀋陽,參觀 《國家863成果展覽館》。《京港中心》董事之一──中國科技協會,會派出工 作幹部陪Young到瀋陽,並與主辦者洽談1997年6-7月,到港展示的可能性。這是 香港97回歸的重要活動之一。 這是比Young個人的學術交流活動,重要得多的任務。 所以,Young立刻去電多個原先計劃拜訪的機構,推遲時間,甚至要取消訪 問了。當他與黃教授通電話時,教授立刻要求安排第二天夜裡與Young見面談話 了,他可以獨自乘出租車到北航來。 黃教授是廣西人,亦可以用白話作一般交談,學術上當然要用普通話更為 方便了。自此,黃教授成為Young在學術探索上的重要朋友、老師、前輩,在他 的博士學位研究過程中,黃教授付出了大量的精神和力量。

瀋陽小息旅遊 第二天早上,Young與中國科協一位朋友一起乘機到瀋陽。因為這個展覽活 動中,有不少有關國防科技內容,普通人士不是隨便可以進入的,所以科協朋友 要為Young辦理入展覽會的手續。Young只能獨自在賓館等候,他利用空檔時間, 一方面整理一週以來的學術討論內容,另外亦閱讀賓館內放置的有關瀋陽的旅遊 景點介紹冊,若然時間容許的話,可以順便走走遊覽。 在距離賓館不遠的地方就有一處遠古文明的旅遊點,再遠一點亦有一處前 清的王家花園。到這兩處看看,肯定不用中國科協朋友的操心,Young決定等科 協朋友知會了到展覽會場的時間後,自己可以單獨行動了。因為科協朋友到此, 還有其他的工作任務。 晚飯時,科協朋友真的通知Young,明天未能進入展覽館,要後天才能安 排;參觀完畢,可以和有關領導洽談到港展出的初步情況。


偉國 傳奇

182

第五章

第二天早餐後,Young一人首先步行到遠古文明旅遊點看文物。 這是約在7,000年前的一處“紅山文明”的發掘點,有火盤遺址,亦發現刻有 鳥形雕像的木梳,當然亦有人類聚居的木棚遺址了。參觀的民眾並不多,Young 可以細細地觀看,他在思索,古人如何從南方遷徙而來呢?他們與浙江河姆渡的 古人有何關係呢? 下午到前清王家花園去,遊人較多,有不少是老人家帶着小孩子一起來遊 玩的。信步而行,Young差不多可以走遍花園的每一角落,這是皇太極未入關前 的建築,後來的子孫並沒有再加添更多的修飾了。 在花園的中央一處──兩支石華表豎立的地方,這是花園的一個重要地 標。Young圍繞住兩華表石柱轉了好幾次,又從不同的角度仰看華表的頂端,他 好像發現了一些東西!

偶爾的新發現──太陽黑子圖 華表具有典型的中華文化特色。 一般大型華表是一整根石材雕成柱身,柱身上有龍與雲的形態,稱為幡龍 柱;在頂端有一比柱身大一點的帽狀物,稱為承露盤;近頂端鑿有穿洞,可插入 固定的一件修飾物,多以雲型為主,故稱為雲板。多次到內地參觀旅遊,Young 都對圖騰柱型的華表類建築留意觀察,它是遠古人類聚居後,議事、曆法、紀律 等涉及民生的重要場所! 古人在柱狀物上雕上他們崇拜的形象,中華古人雕上饕餮──近代西方人 到加拿大北部愛斯基摩人居所去,看到的一些有奇特花紋雕刻的木柱,土人稱之 為“圖騰(Totem)”,Totem只是古音“饕餮”的一種音轉而矣!它們與彝族聚居園 區中心的饕餮柱極為相似。(愛斯基摩人是12,000年前越過白令海峽到逹美洲的第 一批黃種人!) Young在這兩石柱多年沒修繕的舊華表的頂端,看到橫插着的兩件橫短飾物 上,各有不同的雕刻。一般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同一構形──雲狀的雕像, 它被現代習慣稱為“雲板”或“誹謗木”。 Young立刻用相機拉近拍攝下來,但是太高太遠了,而且沒有三腳架,相片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83

上只可見到較為模糊的形象──一柱雲板是半彎月,另一柱雲板是太陽。 更有 意思的是,平滑的太陽圖像表面上近中心處,有一明顯刻鑿的凹陷斑紋,而且斑 紋並不是完整的圖形! Young認為這是太陽黑子的真實寫照! 事後,Young曾多次向天安門文物研究人士了解華表事,他們表示對瀋陽的 華表未有細緻研究過,可能要從仍被封存着的滿文文獻中才可得知了。他們亦表 示不清楚,瀋陽石華表的雲板有日月的刻劃。 Young回港多年後,偶爾在網上看到杜甫的《蜀相》詩中的兩句,估計可為 讀者解開一些謎團: 自有丹心照日月 長留華表矢忠忱

天津真正的旅遊休息 因為科協早為Young安排好了回程機票,他們從瀋陽回到北京後,科協朋友 立刻派車把他送到天津去。Young到天津匯合了一批從香港到天津-唐山-秦皇 島-山海關旅遊的香港中學校長教師團,他與太太早就計劃參加這一次真正休息 的旅遊節目,分頭到天津集合。 但是,Young到達第一個集合地點──天津南開大學後,立刻忙着與天津市 的有關朋友落實交流活動的時間表。當他從山海關回到天津之後,旅行團回港 了,他就繼續在天津的講學、交流、拜訪,日程排得極為緊密。在天津訪問交流 活動完畢後,南開大學的朋友會把Young送到北京香山,出席另一個研討會。 唐山,對一個地震研究者來說,這是值得憑弔、反省的地方。Young在報刊 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唐山大地震後的數月間,1976年他在香港《大公報》 刊出有關地震的一篇小文章,文章引用了他在1974年閱讀過地震學報和地球物理 學報上的有關資料。 在遺址默哀2分鐘後,不少老師圍住Young,聽他介紹地震的知識和預防。 Young除了普及地震知識外,更着重地介紹了八卦中的“震”卦,它告訴人們,當 地震發生之後,在兩、三天內不要忙着去收拾東西,因為大的餘震還會發生的。 “震”卦早就記錄寫下來了,不是迷信!


偉國 傳奇

184

第五章

Young在普及科學知識時,他亦不忘引導朋友認識傳統文化中的真諦,要大 家清晰地區分糟粕與菁華!Young與眾人渡過了愉快的假期,很快又是歸程了。 回到天津市,Young亦未能與團友們在中午一起吃宴別餐,他被天津大學的朋友 接走,展開繁忙的學術活動了。 Young的太太與校長、老師們仍然在一起,午飯後乘飛機回香港去。

天津的講座與交流 Young是南開大學的訪問教授,在天津的停居自然由南開安排了。 首先,天津大學的朋友把Young拉走,因為一位建築系的老教授知道他的到 訪,邀請與副校長、學者一起與Young午餐。他傍晚就要外出,有其他的市外活 動,只有這時段大家可以一敘。老教授是一位知名學者,在現代建築學與傳統風 水學上有其獨特的見解。 “風水”,這是一個極受爭議的課題。但是,Young從天文學上的九星會眾的 科學研究、高能物理學上的噴泉效應等等,對一些風水學上傳統問題給予一些新 的科學闡釋。這是Young從物理學中的未被重視的物理信息,延伸到人文學術上 的一些新嘗試。老教授與副校長等朋友驚訝地表示,想不到這次午餐竟是一次如 此高水平的學術會議。 第二天,南開大學安排了Young對學生介紹他的信息研究的新探索;下午給 天津學術團體主講信息在其他領域上的新思索。當然,還有一些個別學者的交 流,更有一些參觀洽談項目。 在休閒的一個下午,Young在校園中散步,他見到一位長了裘髯客狀鬍子的 應屆博士畢業生在擺字畫攤。博士姓朱,攻讀先秦史專業,他又是書法愛好者, 此時他向校內書法愛好者即席書贈墨寶,以作為多年同窗、共校之臨別紀念。 Young興趣廣泛,坐下來與博士閒聊先夏歷史中的一些天文片斷。 兩個陌生人談得極為投緣,裘髯客立刻站起來,展開紙張,提起毛筆,以 甲骨文字體寫下司馬遷的名句:『究天人之際 成一家之言』,贈送予初相識的 朋友。Young回到香港,亦把這直條墨寶掛在自己的辦公房內。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85

第四天,南開大學派出小車送Young離開天津,中午之後才上到香山飯店, 他又得準備新的學術交流了。 ●

香山之巔論思維 決心孤身上路去 ● 1996年,Young被邀請出席北京香山参加全國性的科學會議。這是第58次學 術會議,討論會於6月24 -26日在北京舉行。由陳述彭和席澤宗兩位院士担任此次 會議執行主席。 來自全國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的有關專家、學者35 人參加了討論會。參加這次討論會的還有來自香港和澳大利亞的有關學者。與會 者圍繞:(1)中國傳統思維在現代科學中的作用;(2)古代天人合一觀和當代人與 自然協調發展;(3)中國古代自然史料的現代科技價值總共三個中心議題進行了廣 泛深入的討論。Young作為香港的一位科技工作者,被邀參與以“中國傳統文化 與當代科學前沿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會,深感榮耀。 當Young身在香港接到從北京發來的邀請參會函時,內心興奮莫名,深感這 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為香山會議是一個進行學術研究交流的非常好的平台, Young可以在此講述自己從事信息思維學術研究的新進展,讓到會的關學者知 道,在香港有一位這樣的人物,正在從事信息哲學的研究。 Young在會議上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經絡資深研究者 李志超研究員(同一會議中有另一李志超──中國科技大學的科學史學者),兩人 曾多次深入討論,圍繞“信息可以是另一信息的載體”的新命題,探討它在人體 經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當李志超知道Young長期未能很好入睡;而在腫瘤切除後的多次腸鏡檢查 中,竟在麻醉床上醒過來,以後醫生就加重了麻醉藥,使他檢查完畢後,一個多 小時才可清醒來;和在北京醫科大學中的腦電波檢查,檢出異於常人的腦電狀 態等特異情況時,李志超即席為Young做了若干個簡單的試驗,壓按一下某些穴 位,他證實Young的經絡反應確比常人強烈。 他笑着對Young說:最好拿閣下來做各種經絡研究的試驗。


偉國 傳奇

186

第五章

1998年,李志超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關於人體的無形信息通道──經 絡實質研究的綜合思考”,其中的觀點核心,就是香山會議中兩人多次深入討論 的結果。 香山是北京地區負離子最高的地方,晨早天未明,就有晨運客上山、京曲 愛好者更在山谷中拉腔清唱。Young與學者們相約,晨早上山看日出,途中可以 更隨便地交流了。 Young在會上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重視,認為它可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一 個新的銜接口,可讓人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現代新價值。 陳述彭院士更對Young的出席與發言,致以感謝函。 Young的論文在1997年的《地球信息》學報刊出了,他的題目為:“華夏思 維與信息思維”。這是自翁文波無意提出的“信息思維”一詞彙,多年後,Young 正式把它放到內地學報上、登場了。

決心孤身上路去──踏入信息濃霧中 Young回到香港,他細細回憶琢磨多位學者、朋友、教授對自己探索的反應 和勸導。真的,作為一個香港人,自己並非在大學中任教,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研 究資助。若果自己真正花時間去搞研究,肯定與中心的行政工作有衝突,旁人亦 會有很多意見。 但是,經過6月的交流講學活動,似乎自己的新探索已引起了一些共鳴,甚 至有學者願意參加到這一個新探索中去。他們很關心地探問:是否有項目基金支 持這一個新構思?當Young回答未有申請任何資助時,學者們表示作為香港人, 申請內地的社會科學研究經費,是有相當大的困難的! 中心董事李壽祺教授的一番話,更在Young的腦海中擊起了千重波浪。的 確,Young在這一哲學新探索中已有多年了,現在初步獲得了一些學者的認同和 支持,他正在考慮自己是否仍然保持業餘者的慢敲細打。 10年、20年,甚至於30年,應該有些成績的。但是,Young已經55歲,又是 一個癌症康復者,歲月不饒人。不爭取時間把問題弄清楚,根本無法如翁老所 言:要傳播出去,並被人們所理解,這才能稱得上為“信息”!否則,只是個人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87

的知識,會把它帶到老天爺那裡去了! 這時候的Young不用再牽掛女兒的未來了,兩女兒已經先後從加拿大回來, 亦分別找到算是安穩的工作。他簡單地與太太商議,打算退休做自己興趣的研究 工作,好太太沒有表示反對。 1996年8月Young在準備送交有關大半年來,圍繞“信息思維”研究、開拓、 交流、講學的匯報中,同時附上一信件,分別提交京港中心的多位董事,希望能 夠解除日常的行政工作;若然董事會認為適當、需要的話,自己可以離開京港中 心,進行自己的哲學研究。 差不多過了三個多月,董事會召開了。會議上正式同意:Young不再擔任董 事總經理的行政職責,只是以執行董事的身份仍然留在中心;每週可以有兩天不 用上班,到圖書館去進行學術研究;而情商得李乃堯董事回來擔任總經理職務, 他的社會任務較重,另外亦聘得一位資深人士到中心工作,擔任副總經理的職 務,協助總經理工作;若有需要時,Young亦可擔任不影響自己研究工作的各項 聯繫任務。(後一點要求,事實上是對Young研究給予北上聯繫的經濟支持,因為 公幹聯繫,Young的交通費、住宿等開支,京港中心接任總經理在計劃中可以給 予照顧了。) 就這樣,Young真正鑽入自己開拓的“信息思維”研究課題了,他要獨自踏 上一條孤苦的哲學人生路了。

北上講學也無妨 思維意識做文章 Young在京港中心的聯繫工作中,連續的兩年內,出席了內地多個學術會 議,順便介紹了自己的新探索。安陽周易會議、太原可拓學會議、1997年在北京 航空航天大學召開的“楊偉國信息思維學術交流會”等等,把他開拓的信息哲學 研究介紹給內地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特別是在北航的專題學術交流會上,前來參加會議的有北航、北大、 清 華、人大、北師大等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中科院、社科院的專家、學者,還有 天津、浙江等外地代表近40人,他們均是信息研究領域的關心者、前線人物。 會議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任院長、現任北航科協主席曹傳鈞教授主持。


偉國 傳奇

188

第五章

在研討會上,首先由Young報告他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他的信息思維研究課題的 情況。 Young從中國的回文詩入手,聯想到脫氧核糖核酸(DNA)大分子的雙螺旋結 構,認為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着相似的信息聯繫。他又分析中國漢字比拼音文字不 單有更大的信息儲存量,而且在未來信息產業革命中會有更大的功能和貢獻。日 本高速公路上的警示牌,用漢字比用假名字符可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因為人 們對漢字字符的反應速度為0.1秒, 而對假名、平假名字符的反應速度為0.3秒。 Young還對中國古代觀察到太陽黑子的環境與氣候作了考證,發現7,000年前古代 中國人能以肉眼直觀的條件下看到太陽黑子,是因為當時中華大地具有其他區域 欠缺的黃土風沙氣候。他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極大的興趣。 Young的發言引導了大家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信息、漢字、大腦、思維、 文化、天文、地理等等,從新思考中華文化的未來發展路向。 學者們對Young研究的課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首先,對於國內信息哲學的研究在多年的沉寂後,Young從一個嶄新的角 度,即從華夏文化的角度重新給予研究,是信息研究方向上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突 破。 學者們更認為:Young的工作為今後京港交流合作創立了基礎,香港不僅是 經濟中心、金融中心,也應是資訊(信息)的中心。這個資訊中心也應該包括為研 究信息哲學的中心。 ●

海洋公園議信息 報讀北大博士生 ● 1998年8月28日,在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舉辦了一 個別開生面的研討會,主題為: “信息時代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科學” 這次活動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與浸會大學合辦的一個研討會,主持者為浸 會大學副校長曾憲博教授。有來自內地的五位講者: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黃順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馮國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黨校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89

常務副校長吳光宗,中國科學院運籌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顏基 義,西安石油學院教授、被譽為《信息哲學的開拓者》鄔焜,青島大學師範學院 數學系副教授楊國為;除了本港有多位學者出席演講外,Young也是一位重要的 發言者。 出席者有50多人,共同探討新信息時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和近代科學等相關 問題。Young還邀請了香港特區首長的特別顧問、葉國華先生出席會議,葉先生 剛由北京回來,一下飛機就直趕到會場。他介紹了大家極為關心的亞洲金融風暴 問題的發展新情況。 Young認為這一次會議的最大收穫,是與內地學者進行了幾天毫無拘束的 交流討論。因為除了正規會議外,Young陪着學者訪問各大學,又到海洋公園遊 覽。在遊覽吊車上、海洋劇場上、水族館內,他們不停地談論的,都是圍繞如何 恰當理解“什麼是信息?” 黃順基教授最後對Young表示:現在清楚知道為什麼這麼執着要研究“信息” 了!黃教授中肯地說:個人研究力量有限,要協同大家一起才容易解答哲學大問 題的。

報讀北大博士生 的確,一個人的孤軍作戰、孤掌難鳴、孤苦伶仃、孤芳自賞的研究,是難 以取得成功的,而且極容易陷入一個難以自拔的困擾之地。這不是翁文波老院士 的設想,Young應尋找一個更為有利的條件,讓更多朋友知悉他的這一個信息新 探索。 不少朋友認為Young應到一間知名大學的研究院去,與眾資深學者一起,對 一些問題進行認真、細緻的梳理,形成一系列的論文著作,這樣才有利於新觀念 的推廣。1999年秋季,Young最後決定到北京大學,認認真真去當一名研究生, 鑽入書堆中去了。 Young選擇到北京大學的『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註冊成為一名博士班學 生。以一名業餘研究者來說,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歷程。朋友們知道Young並未 有取得政府認可的學士學位,在中文大學的進修計劃也沒有進行到底。現在,離 開學校多年的Young,再作馮婦,去當一名研究生,特別是以一個年近60歲的人


偉國 傳奇

190

第五章

來說,這是一個大挑戰! 而且,今天Young修讀的是一個哲學領域的博士學位! 所以,他一定要經過北京大學的一個極嚴格的認可過程,首先要得到導師 們的考核,認為他的確具有足夠的哲學研究能力,才可以真正成為一個可以開題 的博士研究生。 Young在入學時填報的研究領域、研究課題,仍未作實!導師未表態同意。 按照北大的要求,同等學歷的博士班學生,要在國內的核心刊物中發表2-3篇的 論文,經審議後,才可成為真正的博士研究生,才算走出研究路程的第一步。第 二步是與博士導師討論自己的研究課題;第三步是提交博士論文的草稿,經過與 指導小組導師反覆、多次的修改討論,通過後成為博士候選論文;第四步是把論 文提交學科級別(系級)審議;學科級別通過後,第五步再交北京大學的校內博士 學位委員會再審議。 Young知道有些博士生的論文未能通過校方委員會的70%票數,最後未能通 過第五步,未能取得博士資格。 ●

六郎掛甲依佛處 偉國披袍研信息 ● 『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是一個沒有本科生的研究機構,她剛得到一位華 僑的資助,在北京大學的西面,一個清代格格的舊居處修繕建成的新園地。這一 片小園子在當年幸好沒受八國聯軍破壞,仍是一處安靜舒暢的園林格局。Young 最初在校中的賓館停居,熟悉了研究中心的情況,他就在研究所附近租住賓館, 後來更物色了一間民居。 研究中心與大學本部西門,隔離了一個教授住宅區──蔚秀園。穿過住宅 區,再跨過一條河道才到研究中心的外門。河道上一道極為普通的小小水泥橋, 它竟有名稱的,是『掛甲屯橋』。河道上的其他同式樣的水泥橋,並沒有什麼名 稱,唯獨這一橋自有名字! 『掛甲屯』就是這一帶的古老舊稱。(估計相傳已有千年了!) 北大西門外對面街道不遠處,有一個古舊、孤獨的建築物,又被圍上欄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91

桿,算是一文物呢!據說這處是遠年一座古老寺廟的山門入口。它的年代未有學 者認真考證過,圍上鐵欄桿算是保存文物。在清代皇家園林中,200多年來它竟 能夠不被拆卸,的確應是有些歷史價值的了。 『掛甲屯』與寺院山門入口的舊建築,這兩處看似無關的事物,它們與 Young的姓氏竟還可算得上有些歷史淵源的!(還有附近的六郎庄) 民間傳說北宋皇帝要楊家將再次出征、與金人抗戰時,佘太君曾問卜於神 靈,得到“七子去、六子歸”的啟示。她認為七個兒子出征,能有六個兒子得勝 回朝,亦算是大好事。所以,她應允兒子領兵出戰金人。怎知七個兒子出征,只 有第六的兒子回來。而六兒郎延昭,最後悲憤削髮剃度,做了僧人。當北宋皇帝 第三次要楊家將出征,才會有佘太君親自率領楊門女將出征的故事,更要帶上 小孫子楊令廣,最後嫡系一男丁亦要一起同赴沙場!(楊令公繼業與六兒郎楊延 昭,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 傳說楊六郎萬般悲痛,下馬、棄槍、掛甲、依佛、剃度,就在古代北京城 此處寺院。『掛甲屯』雖不是一個什麼好名勝的舊地方,但是,人們懷念那個萬 般憤慨、掛甲剃度的六郎;寺廟早已破毀、改建了,山門入口仍被歷代帝王無意 得以保留(北宋至今已千年)。這段淹沒了的傳說,沒被現代北京人更多的記憶。 (多數北京人只記得彭大將軍-彭德懷被貶居此!) 今天,Young偶然選擇了北京大學,入讀『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住在 『掛甲屯』,每次到校本部的圖書館,或者到大學飯堂去就餐,他都得踏着『掛 甲屯橋』,走經山門舊址,他就會思潮起伏,鑑古思今。 所以,Young寫下“六郎掛甲依佛處,偉國披袍研信息”的字句。

千禧前夜留倩影 無憂姑娘學蒸煮 當Young在北京大學註冊入學,並且剛渡過一個半月的學生生活。1999年底 才回到香港,他與家人在尖沙咀一起去倒數千禧年,這是一個值得懷念的歷史時 刻。數天前,太太因“華夏園丁”活動到北京,探望過博士生生涯的Young,他倆 渡過了愉快的結婚31周年紀念。 太太與Young經過細緻的考慮,他倆向女兒們表示:母親打算退休回家,學


偉國 傳奇

192

第五章

習熬湯煮飯,照顧父親北上學習的新生活;學做“梁祝”故事中的“四九書僮”, 一起到北京,照料Young相公的日常生活。 他倆更學習時下青年,到即時拍照的快速攝影機前,在女兒、女婿的指 點下,拍下了這歷史決定的一瞬間:Young的愛妻決定提早退休,結束自婚後 的『“無飯”夫妻』生活模式。(“無飯”夫妻驟然聽來,好像是讚賞“模範”的夫 妻,事實上一直以來,他倆並未有認真地煮食。) 照片上清楚顥示:Long cold winter - 1999.12.31 Annie & Wai Kwok。 但是,這是滄海一丁──偉國極溫暖的一刻! 太太的決定對Young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精神支持。讓我們回顧一下,多年 來,他倆一起走過的日子。其中有完全未曾讓人知悉的一些秘密呢,他們兩人一 直蒙騙着大多數相熟的好朋友和親人。

龍蝦灣頭導演的一場假戲 在1967年龍蝦灣的那一次工廠的BBQ慶祝會上,Young拖着文同學的手,向 大家介紹:「她是Miss文,我的大學同學!」 Young沒有說謊,在當時,Miss文真的只是他的同學而矣。 文小姐極為歡快、稍帶羞澀的笑容,已為Young解決了全部疑難!不過, Young並沒有更清楚地說:「她不是我的女朋友」,更隱瞞了這一句台詞!但這 已經可以讓Young安閒地管理好工廠的生產任務。 當年,Miss文在中學擔任臨時教席(當年港府並不承認浸會的學歷)。Young 知道她剛收到由加拿大一位好同學來信,附有一份入研究院的申請表格。Miss文 誠懇地問訊Young的意見。 他鼓勵Miss文應該到加攻讀更高學位,不要浪費這個大好機會。 在港的浸會舊同學中,大家都知道有一位容易哭泣的女同學,在送別好友 上機時,演過一齣“淚洒機場”的感人戲,拍有照片記錄。可惜的是,那一次好 友出國,Young未能到機場去送行,但照片上的情境確是極動人的。(Miss文在化 學組男同學之中,她是眾子之的。自從在長洲黑夜由美麗星空,引變出鬼神事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93

件,Young更謹慎處事,作為兄長般看顧着她。) Young為Miss文的考慮:一方面已有好同學畢業後入讀了研究院,他有當地 的生活經歷可提供方便,肯定可以為Miss文給予協助與支持; 另一方面,在香港 的中學任教師只是一種普通的職業,難有什麼大作為的;若能到外國深造取得高 學歷,甚至兩人好好協作,可在外國新環境多做些科學貢獻。Young如此的對文 同學給予鼓勵。 正因如此,Young知道Miss文將會放洋入研究院了。他趁機向她提出一個額 外的小請求,希望她能在BBQ野火活動中出現一次、幫他一把,什麼也不用說, 演一場戲。讓工廠裡的女同事專心做好各自份內工作,減少對自己的麻煩、夢想 和親近。 Miss文曾經問Young,以後的活動沒有女朋友出席怎回答? Young沒思考就說:「戀人到外國留學,當然沒能出席了!」

疑幻假戲化成真 Miss文是知道一點有關Young的健康和經濟狀況的。 Young在大學二年級時,曾得到中學老師的協助和安排,到廣州醫治頑疾。 當時,他已經在課餘為小學生補課賺取外快,幫補日常費用。若向家長提出終止 補課,回來後,又不知何日才能覓得好兼職了。所以Young大着膽子向經常同路 返回港島的Miss文,發出請求,請她代課十來天,因他要到廣州醫治頑疾,不想 終斷兼職。她立刻答允了。 Miss文的家族是香港知名的茶樓飲食業世家,生活當然是無憂無慮的,她亦 未曾嘗試過要兼職賺外快的生涯。所以,她拒絕收取代課的補償,並對這一個在 舞台上極活躍的Young,有一個較深的了解。 但是過了一段日子,Young還是從其他朋友、同學的口中才知悉:Miss文並 沒有如期寄遞入學表格,她另有想法?他心焦地打聽了真實情況,一個極熱烈、 甜絲絲的希望,在Young的心中湧現出來: 「Miss文會留在香港?沒打算離開這一個她熟悉多年的舊環境。」


偉國 傳奇

194

第五章

龍蝦灣頭導演的一齣假戲,真的可以成為事實嗎?Young還不敢相信。但 是,愛情就是那麼奇妙的,他們真的走在一起到白頭了。 Young曾經向太太表示過,當年若不是愛情熱昏了頭腦,忘記了為什麼那麼 狠心地告別舞台,選擇到工廠去工作,好完成“報慈恩”的心願;而在半導體工 廠的“成就”來得太快,信心太強了;更忘記了“廿五六、過大關”的偈語;自己 就不一定會對Miss文肯下這一個追求、結婚的決心。 回憶,總是極為引人入勝的,從蜜運到成婚僅有短短的幾個月。

月宮樓老父笑開顏 話說Young與Miss文的婚事在楊家、文家都是一件大喜事。 兩親家見面兩次後,在辦理他倆的婚宴上都花了不少力氣。 Miss文的老祖父健在,老人家自然有他的設想了。她在家中亦是排行第四, 年長的兄姊與Miss文的年齡相距不遠(不久前均已先後分別完婚了),而弟妹們的 年齡卻相距較遠。老人家有這樣的考慮,在Miss文的婚事之後,要有一段較長的 時間,才會有大喜慶事了。 所以,文家老爺認為不宜簡單從事。 而在Young的老家中,老父覺得雖然與兒子分居並不是一件好事,早想對老 伴作些補償。況且老父近年與兄長的生意拆伙了,小生意竟比往日更順利,他認 為這是老伴、兒子帶來的好運頭。趁着四兒子的婚事,亦以告慰老伴──曾與他 一起走過的苦日子。老父亦不滿自己原先的名字──碧池(老父是“碧”字輩的), 有點女性化、太柔弱、沒大志氣了!他決定選擇“大海”作為別號,生意倒真的 順順利利了。而且,這是楊家第一次辦理的婚宴喜事(大兒子、二女兒均在國內 結婚,三子暫時未有好着落),老父決定要高高興興為Young辦喜事了。 婚宴的那一個晚上,在鴨蛋街街尾的李寶椿大廈『月宮酒樓』,聯婚筵開 98桌,賓客千多人。楊家除親戚朋友外,差不多鴨蛋街的朋友全都出席了。父親 高興得合不攏嘴,他與老伴──Young的親母,兩人在各席間相繼勸酒,因為愛 兒──偉國找到一個好妻房,楊家高攀了。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95

當Young的第一個女兒出世了,她的生日與父母的結婚紀念日剛好是一個對 歲(對歲就是舊曆的同一天,新曆同一天不能叫對歲)。Young把女兒托交在兄長 處居住的母親撫帶,Young的老父差不多隔天就來探望小孫女。老人家逗孫女為 樂,更可以見到多年曾為家庭拼搏的老伴。 可惜不到一年,老父因心臟病去世了。

難忘再嘗“狗肚魚”的好滋味 當年Young曾在工廠暈倒入院時,老闆立刻送他到醫院去,這才通知Young 的太太。在浸會醫院病床上剛醒來的Young,第一眼就見到腹大便便的妻子站在 眼前,“過大關”立刻在腦中出現,他難過極了! 他要向愛妻作出“托孤”的後事囑咐。太太連忙制止他再說廢話,要他好好 休息。在醫院的多天,未找到暈眩的根源,Young好像被釘在床上、未能獨自起 來,暈眩的噁心感覺一直困擾着他! 挺着大肚子的太太如何能照顧Young,而且她還得上學授課呢! Young的太太立刻與她的父母商量,暫把Young接回老家居住。因為文家中 有傭人照顧,白天亦有岳母在家,不會出現暈眩失救的危險事。 出院當天,Young仍然在暈眩,在汽車上只能緊閉着眼,橫臥在車廂內,雙 手緊握附近把手,猶如在太空中旋轉、飛翔、失重。他暈厥狀態差不多有兩個多 星期,才逐漸可以起床,慢慢好轉過來。 有朋友對Young的岳母說,牛骨髓對暈眩症有幫助(傳統的“以形補形”)。於 是她就隔天給Young買備用作食療。淡而無味的牛骨髓吃多了亦會反胃,岳母又 知道女婿最喜吃的家鄉菜餚,特意給他煮食。 2007年文家眾兄弟姐妹從加拿大、美國回來,為文老夫人90歲大壽歡宴。 文氏姪兒為文老夫人製作DVD紀錄片,訪問各人對老夫人的難忘事。當問及 Young時,他直率說:難忘岳母肯為自己買備狗肚魚,並以家鄉烹調方法,供在 病中的Young享用。因為這是Young的心頭愛,吃上它,困難、苦惱都通通置之腦 後了!但是,那種特有的魚腥味,岳母大人、岳父大人,連同烹煮的女傭人都說 受不了!


偉國 傳奇

196

第五章

Young嗅到魚香就能爬起床,把整盤半透明的狗肚魚、白白的魚湯, 全倒入 自己肚中。Young可以逐步恢復體力,打起精神上班去了。

“無飯”夫妻學蒸煮 真的,Young與文小姐的配對,算是他一生修來的好福氣。 Miss文家中有四姊妹,她們的夫君,除了Young之外,各自都算是不愁衣食 的富裕之家(比小康更要寬裕得多)。文的兩個妹妹在加拿大讀大學,外國生活都 得自己學習煮食的。但是,她們在老家生活時,全不用她們入廚動手的,家中有 多個傭婦處理家務。 婚後,Young與夫人都有職業、要按時上班,內地稱為雙職工家庭。他倆第 一個女兒出世,交由母親照顧。一年多後,第二個女兒出世,只好暫放托兒所。 差不多到女兒要讀幼稚園,Young才把她們(Young的母親與及兩女兒)接回來,居 聚一起。這樣,家中的家務又有母親安排了。 當母親高血壓、輕微中風入院後,Young與太太、女兒又就近遷回岳母家中 去,方便老人家照顧幼女的生活和上學。 總的來說,Young的妻子從來不必太用心去學習烹飪技巧,因為多年來入廚 工作都有人代勞,不必花心思去熬什麼湯、炒什麼菜。有需要去考慮什麼菜式的 時候,只有在餐館中對着菜牌的思索。 所以,Young的太太決定回家煮飯、熬湯,這是一位千金小姐、無憂姑娘的 大決心。她要養好Young的身體,好讓夫君再上沙場去搏殺,取得好成績,完成 Young的心願!還好,當她感到廚房工作有疑難的時候,還可以打電話回老家問 傭婦,或者撥電話去問兩個好女婿。 Young的兩個女兒從加拿大回港工作。她們的對象分別在加拿大、香港認識 的,但有兩個共同的特點:180磅的體重;都是廚藝好手!

北京驚魂永難忘 2003年3月香港陶大花園出現震驚世界的沙士大擴散,這是一件觸動國際衛 生事業的大事!5月底北京爆發了更大型的沙士疫症。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97

在北京爆發疫情前的十天,書僮太太與Young抵達北京,入住研究所附近的 一所民居,準備住上兩至三個月,好完成博士學位重要的最後一關──拿出一份 具有學術份量、可經考驗的博士論文! 為什麼選擇民居?一來費用較省儉,二來太太的廚房功夫已經可以應付得 了。Young的身體狀況比過去好得多,這是書僮好太太的功勞。 他們到京沒多少天,北京開始出現沙士疫情,學校飯堂一個一個停止服 務,連進出大學也越來越嚴謹了。Young是學生,住的不是大學本部,簡單辦理 了一定的手續,仍可進出大學校門;但是太太不是學生,沒法辦理!Young只能 求助於大學外事部門,北大亦是京港中心的老關係,他們為書僮太太辦理了一個 特別許可證件──訪問教授! “教授太太作書僮,白髮相公是學生”亦算是一段佳話了。 他們居住的『掛甲屯』小區,每一小區亦有自己特設的出入證件。當時的 北京市內,基本上是一個戒嚴城市,市面商業活動基本停頓了,大學內一切活動 停止。大學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環境,學生不能隨便進出,連教授外出,每一次亦 得辦理進出證明! Young在北京的論文寫作生涯,真的只有依賴太太的煮食功夫了。大學的大 部份餐廳停止服務,小飯堂只供應主食,供校內人士帶回宿舍去填腹。Young的 太太只可到『掛甲屯』的超市購買糧食等物品,回到居住的租用房屋去,自己動 手煮食。 他們最愉快、輕鬆的時間,就是倆拖手散步,穿越了花園,到一美式『鄉 下雞』中去享受一頓美食。這是當年唯一仍然開門營業的食肆! 想不到,來到北京的50天(原計劃停留70天的),北京沙士疫症驚魂讓他倆永 世難忘,而且渡過極度悲傷、苦痛的日子。 因為一位北京好友、同事就在此非典疫情中逝去,未能搶救過來。 Young每次離京回港,就是把衣物、紙張、字典、打印機包裝好,存放在好 友的家中。再次到京學習,Young再由他家中取出使用。因為沙士戒嚴,沒能見 最後一面,亦不能向他家人致以慰問。他倆難過極了。


偉國 傳奇

198

第五章

沙士襲港人恐慌 撰寫文章道真相 傳統煲醋可滅毒 抑制流感為安康 ● 到6月底了,Young的導師看到北京的沙士疫情的發展情況,無法聚在一起 去討論、修改Young的論文,估計難以完成所有論文評審工作,勸他先回到香 港,在適當的時間再到北京,進行遞交、答辯工作。Young與太太帶着極為沉重 的心情回港去。 Young主修化學,並在半導體化學車間工作廿多年,對酸味熟悉,尤其是醋 酸。在2003年五六月間剛好在北京停留50天,正值北京沙士高峰期。北京民居管 理機構派送各戶的家居消毒劑,就是含有清晰的醋酸味。當然,派送的消毒劑中 亦含有其他化學成份。 回港後,他在文獻堆中翻閱一些舊資料,以一個非醫務行業的科學愛好者 的視角,大膽撰文公開一些並不成熟的看法,供大眾討論研究。文章在香港《大 公報》刊出後,引起了有關人士的注意,聽聞特區政府在沙士事件的問卷調查 中,亦加添了“有沒有接觸過‘薰醋’”一欄。

認識“病毒”只有70年的歷史 在眾多病毒種類中,人們最熟識的莫過於動物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 毒、豬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它們都是透過呼吸道而感染的。另外亦有不少是 通過其他渠道使人感染到病毒:經飲食而傳染的消化道病毒,經皮膚接觸而傳染 的疱疹病毒和天花病毒;對腦神經組織有極大害處的瘋牛症病毒等等。 『殺死病毒!』這說話屢見香港的傳媒和廣告上,甚至於出自醫學界人士 口中。Young覺得大眾傳媒不一定能夠理解〔病毒〕與〔細菌〕的具體差異,學 術上對病毒研究提出〔滅活〕,不是殺死。滅活是減滅病毒的生物活性,因為 病毒可被認為是一種非生命體,沒是〔生〕,何來〔死〕。這類物質包括原體 (prions)、病毒(virus)和類病毒(viroids)三種。 科學界對於病毒類物質的研究,為了資源的節省,多設置在微生物研究的 系統中。但是,病毒類物質有不少極其獨特的性質。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199

病毒的物理性質──濾過性 病毒(virus)是包裝在蛋白質外殼中的DNA或RNA分子,有特定的形狀。類病 毒(viroids)甚至連外殼也沒有,亦沒有細胞的完整結構形態。 自從電子顯微鏡發明後,科學家見到一種具有生物活性、但不是生物的物 質新結構。雖然他們對病毒已進行了70多年的研究,病毒的特殊性仍有待更深入 的探索。病毒不是生命體,甚至於可以形成結晶狀。 原體、病毒、類病毒等的大小,都是比任何細胞的尺寸更細少的一種物質 結構,人類借助光學顯微鏡還是看不到它。它們能夠透過多種化學過濾器(包括 陶瓷濾器),所以稱之為濾過性病毒。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子顯微鏡後,才可看到這些能穿透過一般傳統的化學濾 器的“病毒”! 流感病毒的外殼是由蛋白質或者脂分子構成的一層或兩層結構,所以有一 特定的外形結構。當一個有殼病毒遇上能打破外殼的識別活細胞(寄主細胞表皮 的一種酶分子),蛋白質外殼結構尖凸形的H和N(H是對酸敏感的分子基團;N是 對某種有機物敏感的分子基團),當它們與寄主細胞的細胞膜有極強的匹配、識 別能力,才能使病毒脫殼,讓核內DNA或RNA分子溶入寄主的細胞核或細胞質 內,依靠寄主細胞體內的功能進行複製。 一粒病毒攻入細胞後,可產生數以千計的病毒粒子!

病毒的化學性質──“100%的可逆反應” 病毒與非生物的環境關係,就是一般的物理、化學關係。 日本是亞洲地區對“病毒”有深入、系統、獨立研究的國家,她曾經把病毒 作為一種侵略的戰術武器來看待。日本科學家對這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物體,有其 獨特、深刻的認識。 70年代,日本科學刊物介紹了一些學者沒留意的科學實驗:把一種稱為“煙 草花葉斑病毒”放在醋酸溶液中,它的外殼就被解離為游離的蛋白質亞基;它的 RNA內核亦分解成RNA各個小片段,對煙葉已完全失掉了生物感染活性。但把溶


偉國 傳奇

200

第五章

液加鹼還原到中性,破碎了的部件又會重新自動裝配成原先數量的那樣病毒── 恢復其病毒感染力。 就算溶液中含有其他病毒的蛋白質分子或其他RNA小片段,都不影響煙草 病毒的自動重組過程。游離了的外殼蛋白質亞基與RNA各個小片段,它們在重組 過程中,一一各就各位,組成原先的病毒結構。這是一種極其完美的可逆化學反 應!並沒有什麼“洗牌效應”! 甚至可以說:這是世界上唯一、真正100%可逆的化學反應! 沙士病毒已證實是一種有蛋白質外殼包含的RNA分子結構,它也是透過呼 吸道傳染的病毒,蛋白質外殼與其他的冠狀病毒相似,所以被科學界定義為冠狀 SARS沙士病毒──一種新發現的病毒類型品種。

沙士大爆發可能是病毒被“復活” 淘大花園因為曾有一沙士患者停居而引發大擴散,這是事實。 沙士冠狀病毒亦是透過人類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它比小RNA病毒科的尺寸 要大得多,有75~160納米大小,經由呼吸道傳染,發病過程與一般的流感病毒 有相似之處,但病程更兇猛、嚴重。沙士病毒外殼亦有兩類尖凸的H與N分子結 構,極可能亦像流感病毒的對酸性環境的敏感降解,在酸環境中被分解滅活。所 以在廣州出現了搶購食醋作為消毒、滅活之用;在北京派給民眾使用的消毒劑, 亦含有清晰的醋酸味。(香港傳媒報導廣州煲醋是迷信!但是從沙士死亡率來看 ──廣州約為3.x%;北京約為5.x%;而香港超過15%。香港人拒抗煲醋,這就是 傳媒的無形力量嗎?) 若然沙士病毒在自然環境中氧化、分解、滅活後,亦即可能在鹼性環境中 猶如植物病毒一樣能夠完全重組復活(恢復有生物感染活性),則淘大花園的大擴 散事件的因由,就有一個更為可信的解釋! 因為坊間通渠師傅只以哥士的碱粒來疏導廁所污水渠,雖然堵塞是在低 層,但是,鹼性環境可能使已經自然滅活的解體病毒,一一重新組合,再繼續肆 虐環境,甚至造成大擴散。在居民搬遷往隔離營後的多日,在陶大花園內的環境 中仍然找到病毒樣本。這一情況令香港與國際的科學家難以解釋的新問題!(沙 士病毒在陶大花園內的環境中竟可存活了十多天!)


偉國 傳奇

第五章

201

抑制流感為安康 香港大學的病毒研究科學家,亦曾在某些場合談到薰醋有助減少傳染擴 散,但這一觀點並未引起人們進一步的深思,甚至於不見在傳媒報紙上有所介 紹。(大報多不願刊Young沙士文章,大公報全版刊出了。)雖然人們對病毒的認識 只有短短的70年,但是中華民族對於季節性的流行病(不易傳染的稱為瘟病,易 受感染的稱為瘟疫),自秦漢時代起就着手研究。 明未醫學家吳有性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大膽深入疫區、認真觀察研 究,著成《瘟疫論》一書,創立“戾氣”學說,對傳染病的病因、病源、傳播途 徑和方式、流行特點及治療原則等,作了極其精闢的闡述。他認為存在着一種不 可見、不可觸、不可聞、不可嗅的有形物──戾氣(現代認識的“病毒”)。因傳播 途徑不同,醫療、預防亦相應不同。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傳統醫學》卷中清晰列出對時行感冒的預防措 施:①食醋蒸薰法,可對空氣消毒;②用大青葉、板藍根、貫眾水煎代茶飲服; ③用10%大蒜液滴鼻。《現代醫學》卷中對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病毒有如下 描述:流感病毒不耐熱,56˚C數分鐘即失去致病力,酸、乙醚、甲醛、紫外線和 各種消毒劑如酒精、石炭酸和漂白粉等均可使病毒滅活(未提及“復活”現象)。又 說:居室應通風,可用乳酸和食醋蒸薰消毒。 而流行性感冒發生在其他地區,會釀成一場眾多死亡的大瘟疫。近年科學 家證實:1918年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數超過50,000,000人! 民國初年,有醫學界人士為了逢迎孫中山先生(眾所周知,中山先生是在 香港學西醫的),提出廢除中醫的政府行為,中醫界團體起來爭取保留傳統中醫 藥,同意把江湖郎中常用的“藥油”剔除在合法中醫藥型之外。 想不到“四時感冒、居家旅行”藥油的揮發性有機物,對流感病毒中的N基 團可能有其特殊作用,亦可降解、滅活病毒,起了預防作用。 Young曾經為中國南方傳統的藥油問題,與多位中醫藥界教授談論過藥油的 科學研究。因為沙士疫症的出現,國內已經禁止在南方的任何病毒研究室的運 作,全部集中到北京的有關單位去。香港大學中當然有一國際知名的病毒研究室 與學者,但是,要研究傳統不入流的“藥油”,是個極為艱辛的課題。Young認為 既然藥油有醫療成效,扶植發展香港中小企業──藥油廠,實在是有現代經濟價


偉國 傳奇

202

第五章

值和保育文化遺產的長久工作! Young覺得中國傳統醫學對流行性感冒的認識,行之有效的民間預防措施應 記一大功!明朝之後亦多次出現瘟疫(現代稱之為“流感”),因為薰醋、藥油不單 可滅活,又可為我們減輕症狀,使人較快地恢復過來。這些經由呼吸道傳染的時 行感冒(現代醫學稱為流感),對華人的殺傷力似乎比其他人群要輕得多,我們臥 床休息,多飲水,經治療多能痊癒,癒後亦良好。


第六 章 華光試揚

203

Wiener之言千鈞重 未名湖畔靜思索 華髮之年作馮婦 板凳難坐腰骨痠 ●

控制論的奠基者維納N. Wiener曾對‘信息’新事物的論

及:“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不承認這一點 的唯物論,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原文: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not matter or energy. No materialism which does not admit this can survive at the present day.)

Wiener之言千鈞重 這一段說話對於內地傳統的唯物主義者來說,其精神

壓力何只千鈞重,簡直是被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50多年 了,中國的社會科學學者未找到一個最恰當的理論位置,把

“信息”置於一個傳統馬列主義、唯物理論中的新定位。所 以,在大多數內地的“自然辯證法”教材中,仍未能準確地找 到現代科技發展得最為劇烈、急速、驚世的一種新事物── 信息!作者多只談到“物質”與“能量”,“信息”是什麼?唯 物論者難以回答。特別是“信息”與傳統唯物主義的關係。 難怪有香港學者認為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迅速解體, 因為他們至今還是不肯承認一種不是“物”的信息的存在;所 以,他們要向馬克思、恩格斯報到了! 傳統唯物主義者把“物、能”合二為一,(愛因斯坦的 物-能互換理論曾掀起50年代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哲學大風 波!因為被譽為唯物主義的根基──‘永恆的物質’竟湮滅 了!)能只是物的一種存在形式,認為“物”就是先天的第一 性,它是存在的首要物──實在的存在。 唯物論者一直認為“物質”與“精神”是相對的存在,而


偉國 傳奇

204

第六章

物質是第一性,存在決定了精神,產生了思想。“信息”新事物出現後,那麼在 “物”與“精神”之間,是否要定出另外的一個新位置給它!?唯物論者不想否定 老祖宗大量的文獻,所以感到極其困惑。

中華文化的兩面體 但是,在中華大地上,雖然在哲學界仍未找到一個“信息”的最合適的理論 位置,因為鄧小平的開放改革思想深入民心,他的“黑貓、白貓”和“摸着石頭過 河”的簡明概念的可行性、概括性、成效性,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若從信息 哲學層次來分析鄧小平的言論,其中就可發現有清晰、明確、精煉的“信息”含 意! 內地學者對“信息”一詞的追索,只着重這一詞彙曾在什麼時候出現過,查 證了在千多年前,唐代詩人李中在《暮春懷故人》中,寫下“夢斷美人沉信息, 目穿長路倚樓臺”的詩句,這是‘信息’一詞最早的記錄!唉,反而忽略了‘信息’ 表徵的『非物、非能、無形、無體』的新特性(學者普遍並不去探索“新”衣裳內 包裹着的“舊”事物)。所以,中華研究者雖比西方學者高明,但也仍然陷於一個 不自覺的語言枯井之中! 事實上,中華智者在2,500年前,早就探究一種『無形、無體』的事物!可 惜的是,當西方思潮淹遍了中國後,被新潮學者認定這是古人“唯心主義”的思 想,當然被新時代的唯物論者所批判了。中華舊學問被打擊得遍體鱗傷,遲遲未 能翻身復位。 Young就帶着滿腔熱血到北京大學去,希望能夠為“信息”尋覓到一個恰當的 哲學位置,完成多位前輩、教授、朋友對自己的期望!

到北大註冊入學 1999年十月中之後,Young拿着入學通知書,到北京大學辦理各項入學手 續,到『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報到。 中心是借用舊化學樓的地下房間臨時辦公的,新中心仍未能入伙使用。(中 心的新地址在大學西門之外,是一清代格格的舊居所。)中心人員索小姐要Young 親自到未名湖畔的研究生院,憑入學通知書辦妥簽署多份的入學文件,再到外語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05

大樓的財務部繳交有關學費等事項,最後,回到中心辦理有關事宜,才算正式成 為中心的博士班學生。 Young正在苦惱的時候,他只知道一些有關交流外事的建築物(過去較多接觸 的機構),其他的院系辦事處,只能逐一問路了!一位肥胖的青年人剛好走了進 來,索小姐立刻歡愉地對他說:「萬華,有空嗎?帶這一位同學到研究生院去辦 理註冊手續,您是新班長,可以為他服務!」 原來99年入學的博士生共8人,選出胖青年為班長。 肥班長對眼前一位花斑白髮的長者感到愕然,班中來了一老人! Young立刻介紹自己:「我是香港來的楊偉國,現在才來報到。」 肥班長立刻與白髮者握手,表示歡迎。他笑着說:「想不到您的年齡比我 的還要大,我的大師兄的位置要讓位了!肯定要為閣下服務的,有什麼問題,找 我就成了。」 班長是從武漢到北大攻讀博士學位,他有極豐富的社會經歷。在開學時, 博士班選舉班代表──班長,他的年紀最大,又是專職攻讀博士,其他博士生多 數帶有其他的職務,所以理所當然,他被選為班長了。

未名湖畔靜思索 Young就在班長的帶領下,穿過若干座建築物,再繞過一個長長的池湖,胖 班長向Young介紹,這就是北京大學有名的景物──未名湖,它是『北大人心中 的海洋』;湖畔上有一著名的石船舫,世人皆知是大貪官和珅所建造的;每天早 上,湖畔都有不少晨運者跑步;晚上,湖畔石塊上坐着一雙雙學生情侶;白天, 周圍有不少學生在思考、看書、聽錄音帶自學外語。 這是每一個北大學生最難忘的地方! 的確,Young成為北大研究生之後,他差不多隔天就到湖畔來,一方面掛上 耳機,重覆溫習與老師上課、討論的錄音帶;亦可自言自語的向自己提問,練習 普通語;又可回答錄音機上已存錄各種討論中的提問。 北大這一個湖區,風光明媚。Young午飯後,多選擇到未名湖畔,這是一個


偉國 傳奇

206

第六章

靜思索、細啄磨的好去處。他走遍未名湖的每一角落。 據聞,近年開始未名湖已經乾涸見底了,扯痛了北大人的心!

華髮之年作馮婦 Young比其他研究生晚得多才註冊入學,而且又不熟悉北大校內上課地點的 分配情況。他要邊走邊問路才可到達上課的課室去。 Young到北大註冊後,首先上了兩次大課。 大課有近千人聽講座的,多是邀請了一些校外知名學者主講。出席者有研 究生院的各個年級、不同學系、中心的碩士班和博士班學生,上課的地點自然在 一些嶄新建築物內的大演講廳。其中一課的講者教授是Young認識的,他自然在 課前上去與教授打招呼問好了。 當講課者知道Young以學生身份出席講座,他客氣地說:「您應該給北大學 生介紹您的新探索,不應坐在聽眾席上來!」Young當然希望日後能夠與教授多 討論問題,做好一個北大研究生的本份工作。 這一天上的是小課,是研究中心開的課,出席者有博士生、碩士生、進修 者和訪問學者。Young只能按照大學地圖中的標示走,因為一些新建築地盤的圍 欄截斷了原有的通道,他只得繞了大圈子、穿過了運動場,擠入堆滿學生的電梯 (升降機)內,很困難才找到課室的入門口,走進一間並不大的小課室內,估計只 可容納20多位的學生。 Young再看清楚課室號,不錯,就是這一間小課室!他很難想像這一小房 間、極陳舊的檯椅,竟是中國著名大學研究生上課的地方。

板凳難坐腰骨痠 它更像偏遠農村地區的一間小學課室,不同的只是課室牆壁上,也有灰沙 水泥批盪過的現代化樣子! 究竟Young看到的是怎麼樣的課室? 小課室只有十來張木板長桌子,每桌估計可供兩位學生使用。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07

桌面上並沒有鋪貼上任何平滑的現代防火膠板,保持原始的木質結構! 多年的風霜,自然留下使用者的各種歷史美句、圖畫藝術、名人手迹! 不少桌上放有袋子或書本,想是學生號定上課聽講位置的,差不多廿多個 坐位已被佔據了。學生多在課室外聊天,見到一位白髮長者走進來,紛紛用奇異 眼光注視着Young。老翁會不會是摸錯了地方? Young是上課前幾分鐘才趕到課室來,只好走到一檯面沒放置物品的側位 去。剛放下手中提包,這時候,他才清楚地看到椅子的樣貌! 木板凳!坐位位置竟是一段半圓的大木頭,真的是橋凳! Young想不到在這裡,會遇見農村學校中的沒靠背的木板凳!而且它更是不 足8吋寬的坐位木板!清晰的一段半圓的大木頭! 他正在發愁,這一節課是兩小時,坐在沒有靠背的8吋寬的木板凳兩小時, 自己吃得消嗎?Young正在躊躇納悶的時候,肥班長剛走進課室,他見到白髮新 同學,便向大家同學介紹:「楊先生是從香港來,我們班中的長者,他才是大師 兄。楊先生不好坐在那位置,小李,你讓後排位置給他,等楊先生可以背靠着牆 上課,不用那麼吃力!」 一個年青小伙子立刻聽令,把最後一排的一個背包提起,讓出位置給白髮 長者。Young當然客氣地推讓,最終他還是坐到後排好位置去。 以後同學們在這課室上課,他們都主動地預留一個可靠背的好位置給白髮 大師兄了。但是,近兩小時的聽課,腰板雖可靠貼在直直的牆壁上,那一種滋味 還是令白髮長者極為難忘的! Young有感而發地寫下了:“華髮之年作馮婦 板凳難坐腰骨痠”的衷心句! 自從搬入西門外的新中心主樓上課後──清代格格的舊居,Young不用再到 板凳課室去。聽說這批舊檯椅將很快告別歷史舞台了。

擺脫困境的出路 Young認為維納的名言,為人們提供了三個重要的思考:信息是一種非物、


偉國 傳奇

208

第六章

非能、無形、無迹、無體(物質與能量都是有形、有體、可準確計量的)的事物; 信息與物質、能量有極重要的內在哲學關係;信息的研究一定要突破傳統物、能 的舊認識。 Young把握了中華文化對“形而上、形而下”的思考,以及“文以載道”的依 據,結合維納名言的重要提示,他提出了三個新的立足起點: (1) 信息的研究應該從它的「載體」入手; (2) 區分不同形態的「載體」結構,一類是「有形載體」(形而下),另一類為 「無形載體」(形而上); (3) 清楚區分兩類「載體」形態有極重要的意義,涉及「人」的諸多科學領 域。(“生命”就是有形軀殼外的一種無形“信息”!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 都是在無形的“生命”信息支配下,更為複雜的“信息”活動!) 『信息必須有載體』,這只是中國學者認為一個不值得細思的學術常識。 而西方學者甚至未有統一的「載體」稱謂,更混淆了information carrier 和carrier of information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術指稱。 這一個極其重要的邏輯分析,是Young與人民大學的黃順基教授,兩人經過 了多次極坦誠的討論結果。黃教授從邏輯學的角度,給Young提點、總結、昇華 出來的新認識。(1998年從香港海洋公園開始,一直討論到2000年北京大學,教 授開始接受了Young的部分新觀點。)這一認識明確地導出:要解決“信息”本體論 的存在問題,首先一定要從“信息”與“物質”、“能量”的內在關係入手,才可逐 一道破信息的奧秘! 信息與物、能的關係,就是載體的關係;就是“被載”與“載”的複雜哲學關 係──(Carried)與(Carrier)的內在關係! Carrier在半導體科學中,就是帶電的“載流子”,Young對此有充分的科學認 識的。所以,以此為切入點,他有良好的學術把握! 在英文著作中能看到有關信息盛載物的各種表述如下:conveyer, carrier, memory device, vehicle, vehicular, container, coding, messenger , storage等,西方學者以 常見的一些具體事物來表徵信息的盛器,沒有一個簡潔統一的名稱。在《大英百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09

科全書》(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87年15th edition有關Information的諸 多條目中,亦可看見這麼多種的不同表述。但是,中國學者(包括內地、香港、 台灣等地華人學者)遇上這些不同的辭彙,竟能不約而同地翻譯成“載體”一詞(偶 爾看到有些學者譯成“荷載者”或其他),估計選用此詞亦只是一種方便! 學術界對“信息”的爭論,只停留在“信息”的本身,沒有深入去思考信息的 盛載體。西方至今仍未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載體”稱謂。 Young認為大家在思想上從未認真地追究,陷入了一個語言歧途。

歧路、錯誤命名的結果 20多年前,信息概念的困擾已引起學術上廣泛的關注。首推美國“知識經 濟”創意者、維也納學派學者馬克魯普(Fritz Machlup),他感到社會上對“信息科 學”的多種不同看法。在完成了“知識經濟”幾部重要著作之後,1982年他特意 組織了國際上多個不同學術領域的40位知名學者,主編了一部有關信息研究的大 型著作《信息研究:學科之間的訊息》(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Interdisciplinary Message)。 1983年當他看過40位學者的論文後,從文化視角寫了一極長篇的評述文 章。(這大著作多被提及,但未太多關注這篇評述文章的核心!)他的文章提到 不少學者並不留意的專業名詞複數“s”所蘊涵着的一些極重要的問題,例如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等等,即便 是主持這些領域研究的專家們,也不能確定把它們獨立發展成為兩門學科(帶s), 或者應合併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不帶s);有研究者在同一文章、同一頁、甚至於 同一段落,竟可同時地、交叉地使用單數和眾數(s)。他認為這一狀況對“信息科 學”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並使得它遲遲不能具有一個獨立的學術身份。 馬克魯普更認為“信息科學”這一門學科,既沒有發現新定律,又沒有創造 出新理論,它能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信息”的這種多義性,使得不同領域 的學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不僅是命題和一般理論,主要因為它的研究對象和 目標,還未得到一致的認可。 馬克魯普對多數學者在一些有關信息、信息科學等領域中的字和詞的 隨意性和不準確地使用,提出極為尖銳的批評。在該文集內的一前、一後兩


偉國 傳奇

210

第六章

篇文章中,他使用超過10次歧路、誤導(mislead, misleading),和多次錯誤命名 (misnaming),來評議“信息”的方方面面。 他認為一個錯誤的命名,會誤導和阻礙了信息的科學研究。錯誤命名的一 些微小誤導,已讓我們迷途50多年。 Young對馬克魯普的評議有極為深刻的領會。 我們與Young討論問題時,很多時間會發現他有咬文嚼字的習慣,對某一名 詞指稱,Young要思考大家是否有相同、或接近的理解。否則,他會建議用另一 指稱來討論,不要誤導了議題。

“載體”的初步討論 50多年來,信息的準確概念一直未能建立較為統一、合適的信息含意。“信 息載體”與“信息的載體”,這兩個學術名稱之間的清楚區分,是否有助於揭開信 息之謎? Young引導我們作如此的思考:物質與能量的關係是什麼? 大家熟悉的愛因斯坦的物-能轉換公式,但是未有留意到“物”與“能”的 內在關係!能量是否可以單獨存在?這本不是哲學問題!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工作 時,很清楚,它是不能獨立存在的;但是,當他離開實驗室,靜靜思索時,很容 易以為“能量”可以獨立地存在! 能量必須有一種依附物──載體carrier──物質!“能量”就是物質carried的 東西,“載體”就是它們的中介內在關係。 “信息”,大家都清楚,它亦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必須有一“載體”來盛載。 “物”與“能”可以作為“信息”的一種“載體”,中外的科學家與哲學家均沒有表 示異議!但是,以物質、能量作為“信息”的“載體”,它們只是一種有形的載 體;他們並未仔細地考慮過,“信息”除了有形載體外,還可能有另一種無形的 “載體”! 1996年Young第一次在北京香山科學會議,提出了“信息的載體”(the carriers of information)有三大類:物質載體(material carrier)、能量載體(energy carrier)和信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11

息載體(information carrier),兩前者載體均為“物”、“器”類的“形而下”載體形 態,而後者為一種尚未被詳細討論過的“形而上”新載體形態。為了清楚區別與 傳統習慣語言的差異,Young建議把這種新載體命名為“信載(i-carrier)”。(請留意 Young特別為我們寫出的s,這是極為清晰地回應了馬克魯普的質疑!) 動物的條件反射,只是一種以物質載體或能量載體為對象的生物信息活 動;而“意識”問題,是靈長類動物以信息作為載體(i-carrier)的一種大腦高級信息 活動。 Young的新觀點雖然已獲得部份學者的認同。但是,大多數學者、導師覺得 這一探索,牽動太大,不是很容易地可獲得校方學術委員會的普遍、簡單地認同 (導師們估計要達到70%票數的通過是有一定難度的)。導師們亦提醒Young,科學 哲學是現代的科學理論,不要隨便與傳統的中華哲學思想綑綁在一起,這樣會更 難通過校方的學術委員會的。 他們認為,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Young先要在國內的核心刊物中,拿出 兩、三份有說服力的好文章,證明Young的確有深刻的鑽研能力,在正式開題之 後,才好具體分析、探索博士論文的細節。 Young能清楚地理解導師們的顧慮,他在思索:如何能夠拿出幾篇合適的、 有份量的好文章,作為踏入博士學位研究的一個堅實臺階?

二次出席《香山科學會議》 2000年春節後,Young第二次到北京大學上課,一位導師馮國端教授通知 他,四月在《北京香山科學會議》中,主題是『意識與腦』。討論的內容雖不是 以“信息”為主題,但出席者有國內知名的計算機理論、意識心理學學者;馮教 授就是一位出席者,他知道討論的問題內容,與Young探討的多種個案,有密切 的關係,建議他一起出席。 雖然Young只是一位臨時插入的出席者,而且距離會議只有6天時間,他立 刻細讀了手中的一些零碎資料,再到圖書館中查閱相關的新聞報導,整理出一份 簡潔的發言稿,在適當的時候可在大會上介紹。 因2000年“操作系統”引發了 Linux 與 Microsoft 兩大電腦操作系統公司在國


偉國 傳奇

212

第六章

際市場的一場大爭奪,特別是其中會涉及一些國防利益,才使人們重新關注電腦 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爭奪戰由 2000年1月6日《羊城晚報》一則新聞引發,該報指出基於國家安 全理由,有關部門會鼓勵政府重要機關,改用中國自主研製的操作系統『紅旗— Linux』;政府上網也將以『紅旗—Linux』為平台;當時正被要求分拆麻煩的微 軟公司,看到這則報導,急忙去電尋求多方的引證,擾攘了一週未得到任何機構 的證實。 接着在1月13-15日,Linux在香港會展中心,獨家主辦了規模極為龐大的首 個 Linux 展覽會──LinuxWorld Conference & Expo Hong Kong 2000。(這年5月, 中國信息產業部正式回應,的確鼓勵國民使用自己開發、以開放源碼為基礎的 『紅旗—Linux』操作系統。) 1月20日美國晶片生產廠家宣佈推出兩款新電腦晶片,連同 Linux 操作系統 也被固化在半導體晶片上,組裝到掌上電腦後,立刻可以上網工作!(這是世界 上第一次公報把“操作系統”軟件固化到半導體芯片上!) 上述一連串的活動,被香港業界人士和傳媒譽為“Linux 叫軟體業變天” 了,估計她很快可以打破微軟視窗長期獨大的局面,電腦操作系統的國際市場要 重新整合了。

簡短發言有回響 電腦“操作系統”與人腦意識的相關研究,西方學者在20年前提出:大腦內 有相似於電腦的“意識操作系統”或者“心智操作系統”。Young發言中說:“操作 系統”可被固化到芯片硬件上,是計算機技術的大突破;對意識研究者來說,這 是值得深入討論的一個新起點。 Young的發言引起會議一位主持者的注意。(當年,Young總結出來的操作系 統新認識,只有簡單的4點;2002年的文章有6點;現在再可增多到7點了。) 會議主持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汪云九教授,聽了Young的簡短發 言後,會議後贈送了一本書給他,這是剛出版的翻譯著作,諾貝爾獎獲得者克里 克的《驚人的假說──靈魂的科學探索》。汪教授是主要的校譯者。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13

汪教授即席在書頁上留下墨寶,並揭開書中數頁說: 「您的發言與作者引述的多有相同的地方,如何理解“操作系統”對於意 識研究者來說,還沒有找到更為透徹、可行的途徑。你可以深入考慮、整理,看 看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新思考。」 ●

人腦電腦可對比 意識解密盡其詳 ● 有科學家稱大腦為三磅的宇宙;亦有把意識形容為四張打字紙那麼大的世 界。馬克思把思維着的精神比喻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這是人類最難解答之科 學難題。 1995年,美國哲學和認知科學博士David J. Chalmers在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 刊物中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他認為要等待信息新理論的出現,才容易對於意 識問題有真正的揭秘。他說:意識可以用一種新理論進行解釋,精細的推理和一 些基於普遍的本質;它或許將要涉及新的物理基本定律,信息的概念則可發揮關 鍵作用。他更認為:必須把意識體驗(conscious experience)視為一種不能簡化為更 為基本事物的基本特性──如果現有的基本(物理)理論不能把意識包容進去,那 就必須提出某種新的理論;我們可以先從尋求高層次的“橋樑”定律入手,意識 體驗的結構反映在覺察到的信息的結構上,反之亦然。他認為凡是我們發現意識 體驗的地方,它都是作為一種信息狀態的一個方面存在,而這種信息狀態的另一 方面則體現在大腦的物理過程中。我們必須引入科學解釋的新手段;可能主要涉 及信息的基本原理。 《驚人的假說(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作者克里克(F. Crick)和心理學者 科克(C. Koch)回應D. J. Chalmers的觀點:他認為需要引入新的基本特性——“體 驗”這一觀點,並且同生物體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關。換言之,一定是和來自軀體 和外部世界的信息反饋協調。他們同意D. J. Chalmers的觀點:“信息”事實上有 可能是關鍵的概念。

構思的系列新文章 Young在1996年提出“信息可以作為另一信息的載體”新觀點,是否真可為意 識研究開拓了一條新途徑?


偉國 傳奇

214

第六章

他能夠說得清楚嗎?能夠說服已經進行了多年研究的學者嗎? Young大着膽子,就在汪云九教授的建議下,回到香港,認真地思考了一年 多。他更訪問了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的一位年青教授,這教授是Young的子姪輩 朋友呢,得到教授的多種文獻資料,又多次在電話中,詳談有關操作系統中的各 級電腦語言之差別,心中較為踏實了。 Young首先針對計算機中的“第一個軟件──操作系統”,由此下手,經過了 多次修改,2002年完成了若干篇重要論文: (1) 《關於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思考──尋找“腦操作系統”與意識核心的聯 想》,發表在《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10月 (2) 《模擬構思人類“腦操作系統”的發展階段》,發表在《系統辯證學學 報》,2002年4期 (3) 《“人類意識表達系統”的新探索──新系統可為大腦、意識、中醫、經絡 等研究尋找突破口》,發表在2002年《中醫藥與難治疾病論壇論文集》 在國內核心刊物發表的這些論文(還有一篇漢字與母語教育的文章),評價良 好。Young順利通過了博士指導小組的審議,成為一名正式可以進入開題程序, 研究中心的博士學位研究生。 ●

追隨教授頻上課 京港兩地常穿梭 書香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終有成 ● Young經過仔細分析,超越了一般只着眼於技術層次去討論電腦的發展,他 總結出電腦“操作系統”的六點非技術性的深層意義: (1) 早期電腦只有一打孔的紙帶作為指令,不具備完整的操作系統軟件; (2) 最接近硬件的第一個軟件;有了它才可以承接各應用軟件、專家系統; (3) 證實部份可被固化到晶片硬件中去,其餘仍然要放置裝備在軟件中; (4) 要求更高級、更精煉的電腦語言,否則難操控新設施和網上靈活溝通;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15

(5) 要它快速、全面、複雜的運算,必須並行分佈操作才能滿足速度的要求; (6) 不同年代設計有其年代特徵,它包容上一代的優點,更含新一代之高要 求。(最近已經發展到多核操作系統了,可作為第7點新認識。) 這六點認識結合“信載(i-carrier)”課題的探討,Young慎重地選擇了“腦操作 系統”(brain's operating system)這一術語,簡稱為BOS;比約翰遜·賴爾德Johnson Laird的“意識操作系統”或“心智操作系統”更準確和貼切,因有了“腦操作系統” 才可產生一系列的意識和心理。 “操作系統”軟件可固化到半導體晶片中,不單是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這 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知識啟示。大腦硬件中的一個被固化了的“信息”──大腦 中一種獨特的“臉孔細胞”(它表徵了靈長類的眼、鼻、嘴的形位“信息”軟件) , 可能是軟件被固化得最好的一個科學突破。 由此卻推動產生了一種嶄新的宇宙新事物──意識!正好說明不同信載 (i-carrier)的新功能,在不同階段的意識發育中的作用。

建構四個意識發展新階段 Young仔細地以“信載”新概念,去分析人類意識形成過程中的若干個明顯層 次、發展階段: 第一代腦操作系統BOS-1──相當於高級靈長類形成了獨特的自我認識。這 層次的意識出現於高級靈長類對臉孔細胞(facial selectivity neuron)信載(i-carrier)的 解讀,形成了獨特的自我認識。臉孔細胞是一種被固化的信息,亦是最接近大腦 硬件的第一個意識軟件,它是通過DNA遺傳而獲得的。 第二代腦操作系統BOS-2──約在25,000年前構造了人類特有的第二信號 系統。這一層次意識的出現,在人類面對自己繪畫的岩畫信載(i-carrier)的解讀, 突破了難以把握的時間抽象認識。“過去、未來”都不可顯示在眼前,眼下亦只 有不能觸摸的“現在”信息。人類要對貯藏了“時間信息”的手繪岩畫,指手畫腳 外,努力以更為複雜的口語音調,表達岩畫背後,那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時 間信息,他們以空間的前後、上下的概念,去間接表述“明天、昨天、過去、未 來”那種難以指示出來的時間信息。艱辛地建立了人類特有的第二信號系統,把


偉國 傳奇

216

第六章

時間變遷的觀點投射到各種事物,揭開了人類歷史的新一頁。 第三代腦操作系統BOS-3──在6,000年前人類創造了文字符號信載。這層 次意識的出現于人類創造了文字符號信載(i-carrier),它使左、右腦葉分工更顯 著,符號信載(i-carrier)能夠記錄人類生活中的經驗,使人類的知識可以延續下 去,人類文明的發展可以走上有系統地去教育下一代的通途。 第四代腦操作系統BOS-4──在3,500年前獨特的字元信載,豐富的、跨層 次的漢字形象信息,能夠去啟動曾被閒置的右腦,使得左、右兩葉大腦可以實施 並行操作。這種大腦軟件結構由於華夏人在特殊環境下發展出方塊漢字。漢字獨 特的內在軟件已被應用到電腦的內核語言上,可成為未來一代新電腦的內核碼。 (倉頡輸入法的發明者──朱邦復先生,他把漢字基因作為電腦中的內核語言, 成功地研製出新一代的電腦。)

“腦操作系統”的一種跨層新特性 為何心理學者所構思的各種理論模型,難以全面地闡釋人類思想的複雜過 程。我們知道大腦神經系統中的細胞活動全是並行操作的。 Young以“信息可以作為‘另一信息’的載體”的新觀點,結合中華文化獨有 的“燈謎”結構,他剖析了其中信息的奧妙(參閱P220-221),大膽建構大腦中四 套BOSs的結構新形成,與一般電腦的串聯嵌套式操作系統並不相似。他構思的 “腦操作系統”是一種全新、並行、包容、分佈結構的。自我認識BOS-1與時間 認識BOS-2既是並行、又是跨層的,這一種新結構讓人類思維活動,能迅速跳到 BOS-3或者BOS-4去。 若大腦皮層出現損傷而影響到BOS-1甚至於BOS-2,可能會出現長久記憶等 一系列病變,例如面貌失認或情節記憶障礙。這一種跨層、並行、包容、分佈結 構的BOS系統,亦可回答有關狼孩、白癡學者、無意識等一系列困難問題。 問題的關鍵,就是難以提煉出這一種跨層、並行、包容的信息特性! Young為哲學、科學上的這些難題,提供了一個解答的全新路向。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17

博士論文被否決 經過了北京沙士風波,2003年年底,Young到北京大學進行博士答辯工作。 通過了導師們的評議,也順利通過了學科一級的審核,但在大學博士學位委員會 的評審中,未能獲得足夠的票數,論文被否決了。 Young註冊入學時早就聽聞過,有研究中心的博士候選人論文,在最後的 一關,北京大學博士學位審核委員會中,未得到70%的票數而被否決!想不到 Young亦遭到同等的命運! 2004年初,當Young知道論文被否決的消息,並不感到意外。 一來,因為他是以香港的文字處理器來輸入簡體漢字的,自己打印出來的 圖樣、文字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以指狀記憶棒抄錄下來,交給研究中心打印的 論文稿,Young才發現有些簡體字,內地與香港的字庫有差異,形成在論文中有 若干個缺字、亂碼。但論文文本已交到評審員的手中去了。Young知道博士學位 論文不能有超過10個的錯、漏字!二來,竟缺少了論文提及的兩個重要附圖! Young只好影印好附圖,答辯時才貼上。三來,已有導師提醒Young,有關科學方 法論課題,最好不涉及傳統中華哲學,這樣容易引來兩方不同領域的學者各種質 難。最後,亦是最重要的,導師們早就認為這“信息”研究內容,本已是極受爭 議的對象,不宜太張揚,博士學位論文不要太拔高,要收藏一下。不要把太多的 個人新觀點拋出來,這樣會令評審者感到不快! 大家都清楚Young到北大讀博士學位,並不是想取得什麼高學位去謀取好職 業,他只希望在眾學者議論中,去闡明“信息”是什麼? 所以,Young計劃在博士論文審議後,已經答允出席幾次有關信息的研討 會,準備把論文中未提及的一些新觀點,在研討會上介紹。 幾位極關心Young的好老師,電話中好言安慰他。一方面希望他修改論文, 不再犯大錯誤,在適當的時間申請再答辯;另一方面,老師誠懇地向Young忠 告,在再答辯之前(每一博士生可以有兩次答辯機會,也只有兩次!),千萬不要 把論文觀點向外發表,或者在校外研討會中介紹,這將被視為不尊重大學博士學 位委員會的尊嚴!在第二次審議過程中,將會增加不少難度的。 雖然Young不是要靠博士學位再謀好職位,他的目的只是希望得到學者們的


偉國 傳奇

218

第六章

認同!他感謝好老師的關心和忠告,立刻通知有關會議的組織者,撤回文章、因 事未能出席! 這是Young最後的一次機會提交新論文了。究竟對論文作小修改、當然要糾 正錯誤;還是大修改、增加已形成的新觀點? Young與多位導師在長途電話中,分別討論了大半個小時。最後,他們的意 見:論文的修改處理,還是尊重Young自己的個人決定。 命運由我創!Young決定大修改自己的博士論文。 2005年5月,Young重新提交了新論文,把他近年歸納出來的一些新認識, 差不多全放在最後的新結語中去。10月了,他再到北京進行了第二次博士答辯工 作,評審委員會中更換、添增了一些學者。 2006年1月Young接到通知,大學同意授予博士學位。 ●

贏得哲學博士名 前輩更盼深鑽研 ● 讓我們看看Young在05年博士論文中添增了的新內容,這是在03年的論文中 沒有的新觀點。他在結語中,初步歸納了下列一些共同的有關‘信息’的新特性, 或者是表現在‘載體’的新規律,這些新特性、新規律,可能正好為維納的名句作 一些新注釋: (1) 信息不是物質、能量;但信息必須有一載體盛載;信息是不能單獨存 在,這是一種明顯的層次關係;信息亦直接涉及一切事物的中介聯繫 (Intermediary)問題; (2) 物質、能量都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分別是物質載體(m-carrier)、能量載體 (e-carrier)與及它們的組合形式物-能載體(me -carrier),在非生命領域中── 即物理世界或物理自然中,任何的信息最終都可以用物與能的關係表達出 來,若然現在未能找到理想的運算式(例如翁文波的信息預測法),只是因為 人類仍未能深入地瞭解到其中‘物、能’的一些更深層的內在關係。這些極 具意義的內在關係,仍有待科學家更深入去探索更多的物理世界的奧秘; 因此,物理自然中的複雜性(Complexity)相對是較簡單的;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19

(3) 信息亦可作為另一信息的載體;這是一種信息結構的新內容──信載 (i-carrier),它不單是多個層次間的複雜問題;其複雜性並不是表示在某 一層次,而是反映在不同質級的不同複雜性;更有不同質級的聯繫中的 複雜性;在生命自然中,其複雜性比物理自然的複雜性要更為複雜(More Complexity); (4) 低級的“信載”是極嚴格、不容錯誤、極多層次的一種結構;例如在生命 自然中的DNA結構,以及數碼自然中的人工生命,都具有不容錯誤、極嚴 格、極多層次的序列結構,這結構問題可稱為層序(Hierarchy-sequential)問 題;自然界中有強大的能量爆發,形成新物種的出現,例如在53,000萬年前 寒武紀連續頻繁的宇宙事件,期間有10次C13(同位素碳13)巨大震幅,能載 (e-carrier)有機會可促使這些生命信息的層序結構,產生極微小的變化,但是 其結果卻是驚人的; (5) “信載”中的層序結構可以有“消除”、“嵌入”等機制;這機制已經被生物 工程研究者與電腦病毒研製者充分掌握和運用,在某一層序中消去一些層 序、或者切開再嵌入一些新層序,這些新添的層序可以起了很多意想不到 的功能;在53,000萬年前巨大能量震幅使頭足類動物(魷魚、墨魚、章魚)分 化出脊椎動物來,是歷史演化遺留下來的起動基因和終止基因,它是典型 的物載(m-carrier),亦可改變發育階段的各種啟動。病毒與電腦病毒就是利 用本身的結構與事件物相匹配的層次語言,切入物體內,產生了“消除”、 “嵌入”等機制,改變了原先物體的舊有信息結構。就是說:信載的嚴格層 序結構中還有一種“消除Eliminated”、“嵌入Embedded”等機制,簡稱為EE (Eliminated and Embedded) 問題。這個現象,從“信息載體”來看,其原理並 不複雜; (6) 高級的“信載”是一種交錯、倒置、跨逾層次的複雜載體關係!這是信息 最難捉摸的跨層“形而上”載體問題,有學者稱為貫穿層次、 逾層、淩域 等不同描述,估計都是信息的同一種類結構的事物;例如意識中有關自我 認識與對時間認識,它們都是交錯一起、綑綁在一起、並一直貫通人類 的一切認識。若因各種病理而損害了任何一種認識,患者就會患上情節 記憶障礙的“失憶症”,無法有效組織事物的認識。這個信息特有的跨層 (Interpenetrated Hierarchy)問題,有待更多科學家作更深入的研究;


偉國 傳奇

220

第六章

(7) 人類思維更高級的“信載”活動中產生了不一定真實的“信息”!信息的虛假 性本是信息本體哲學研究不可迴避的命題。但是因為信息已經無從入手, 學者已經無暇顧及它的虛假性。這種“虛假性”與“水中月、鏡中花”完全不 同!在學術上不去正視信息的虛偽性, 難以真正揭露信息的奧秘。試想一 下,科學研究怎可能以一個不真實的事物(早已知它是錯誤、虛假的)作為研 究對象!近代的Cyberspace賽博空間的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實在)有實在性 嗎?它有自主性而能獨自發展嗎?現在,任何鬼神、魔怪已經完全可以數 位化,虛擬技術比過去的口頭和文字描述更為生動迫真,但它終究是虛幻 的。 若然我們不敢正視“信息”的確存在着虛假性的一面,會導致實幹的科 學家最終還要尋求上帝的慰藉,而唯物論者亦會不知不覺步入唯心主義的 不歸路去。 以一位65歲高齡學者來說,Young從業餘的鑽研開始,走入專業的大學研究 殿堂,取得的成績,難能可貴,更值得眾人學習。

教授更盼深入研究 教授與老師對Young獲得博士學位,當然是高興的。但是,對於Young在討 論過程中曾論及的多個問題,在論文中都只是輕輕帶過,並未能更為深入地進行 討論。 而對這一些問題再深入的討論,正是傳統哲學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存 在”是西方哲學的根源,他們承認“存在”是存在的,當然反過來“非存在”就是 不存在了。但是,“信息”的出現,Young在結語的最後一點的內容,就是要涉及 “非存在”是否真的“存在”這個新哲學問題了。因此,教授們極希望Young能夠再 往深挖,務求早日寫出新文章,為學術界提供新的思考途徑。 Young亦答允教授,計劃花些時間,把多個哲學的新、老問題恰當地整理一 下,逐一深入考慮,先通過電郵進行討論,最後才真正提交審理。 ●

中華燈謎最傳神 信息“跨層”淺例證 ● 在總結信息新特性中的第6點,Young是從中華燈謎入手的。因為暫時他仍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21

未找到一個比燈謎更能清楚說明,信息具有一種“互為載體”的跨層新特性!(估 計西方學者極難單獨提煉出這一認識) 中國獨特的詩詞字謎中的方塊字特點,它能簡明地為我們呈現了在信息載 體(i-carrier)結構上,一個極重要、突破性的思考──跨逾層次、層次交錯的載體 結構的一個好案例: “人約黃昏後”猜一字──謎底為“是”; “木蘭無長兄”猜一字──謎底為“歌”; “只是近黃昏”猜一字──謎底為“醬”; “此曲只應天上有”猜一字──謎底為“曹”。 上面的四句中國詩詞都是大家極為熟悉的,我們能猜到謎底並不出奇。但 是,大家可能未注意到,Young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翻遍了所有的中華燈謎大 全,只找到的這四個詩詞燈謎,它們有極為獨特之處: 前、後竟是互為燈謎,謎底和謎面可以顛倒使用! 謎面相當於一個謎底信息的載體(這載體大家很清楚它就是一種信息), 謎 底才是表面信息所載的另一個信息。但是,在這四個燈謎中的謎底、謎面關係, 竟能互為載體。 “是”字由三個漢字構成:日、下、人。人在落日之下,不是人約黃昏後 嗎?“歌”由兩漢字構成:哥、欠。沒有哥哥,正是木蘭無長兄。“醬”是由兩漢 字構成:將、酉。將近酉時了,不是近黃昏嗎?“曹”由三漢字構成:一、曲、 日。一曲在日之上,不是此曲只應天上有嗎? 因為漢“字”內的上下結構、部件含義,亦有內在聯繫,才能暗示詩詞蘊意 句子。所以,原是謎底的一個字,也可倒過來作為謎面,現在謎底倒是原有的謎 面。 這種結構已經足以說明了一個新問題:“信息不單可以作為另一信息的載 體,在人類複雜的意識活動中,不再只是一種層次嚴緊的簡單複雜性,更有一個 完全未被詳盡討論過的跨層次、更複雜的科學特性。” 思維活動的“信載”是一種交錯、倒置的複雜載體關係!


偉國 傳奇

222

第六章

DNA內蘊平仄 生命體中藏五行 ● Young在早年介紹信息新探索時,曾經多次以中國的回文詩與生命體中的 DNA雙螺旋鏈結構來比較,得到它們有相似的信息聯繫。 Young列舉出的回文詩如下,讀者可細看究竟: 梧井落花秋寂寂, 它的回文:深恨別時來雁遠, 竹窗搖月夜沉沉, 斷腸迴處舞鸞孤, 孤鸞舞處迴腸斷, 沉沉夜月搖窗竹, 遠雁來時別恨深。 寂寂秋花落井梧。 把詩文倒過來唸,則變了另一首詩了。 這是因為DNA雙螺旋鏈結構的一條鏈的排列次序,就是雙鏈中的另一條鏈 的顛倒!而且,科學家認為DNA雙螺旋結構的每一條鏈,不知道它們的頭尾位 置,因為它們是封閉的!其中還有更多不知功能的、沒用的、經常出現的“垃圾 DNA”!更像中華詩詞中的疊韻詞藻了。 真實細胞中的DNA雙螺旋若都連在一起,總長可達2公尺。 另外,中國詩詞要求平仄押韻。而DNA雙螺旋結構中磷酸、核酸相間,猶 如詩詞中的平仄。 平仄,指古人把漢語四聲分為兩大類:“平”指平聲;“仄”指上、去、入三 聲。粵語是古代語言,更可分為九聲哩。 在南北朝時代,文人利用音韻平仄有規律的交替,可以加強詩文的節奏 感,不單使誦讀者更容易記憶,朗誦起來亦更令人回味。 到唐代進一步發展,形成近體詩,以平仄名稱來講述詩詞的音韻聲律。 “上、去、入”三聲皆為“仄”聲,它們與“平”聲相對。 我們從DNA雙螺旋鏈的結構中清楚知道,在一側螺旋排列中,磷酸是唯一 的磷酸,而核酸卻有四種不同的核苷酸,這情況與“仄”聲極其相似。一切生物 的變化,都是由於在“仄”聲位置的四種不同的核酸結構而形成的。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23

若果在詩詞中出現“平平仄”或者“仄仄平”,我們更會感到順口易記。但 是,DNA結構就要出現終止符了。

生命體中藏五行 如果認真去觀察DNA雙螺旋的空間結構,一般科學家只着重畫出它的雙螺 旋形態(從側面觀看),它的形態猶如一座旋轉樓梯。雙螺旋的直徑有20Å,扶手 由磷酸核酸相間,每一樓梯板由核酸伸出搭成,板與板的間距為3.4Å,10個旋轉 梯板後,重覆到原先的位置的頂層新位置──距離為34Å!雙扶手轉十級,回到 高一層的新位置。Young認為這一空間結構未被科學家清楚地剖析其中的信息意 義!請大家留意“雙”與“十”的關係!(最新最準確的資料:轉10.4級(36 Å)才重 覆到頂層!) Young介紹我們不妨從另一角度去看DNA雙螺旋的樣子──從雙螺旋的頂 端來觀察它的結構形態。讀者可從網上去瀏覽一下,站在雙螺旋結構的頂尖來看 DNA的結構,只是簡單地顯示一個正五邊形,網上亦再深入一些討論五邊形的黃 金分割的數學解釋。 孰不知,這個五邊形──黃金分割,正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極重要的核心 內容──五行,相剋相生! 香港周易學者曾在論證自然易旋線的數學內容時指出:太極易旋線每旋轉 72˚(正五邊形的一隻內角),它要增加1.618倍(黃金分割之數值);旋轉一周360˚, 它一共要增加1.618 5 ≒11倍!學者提出的易旋線,就是來自老子的“道德經” 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0,1,2,3,5,8、、、構成的“費本納奇級數”──黃金分割! Young曾與這位易學者討論過,會不會因為老子時代仍未有現今的“萬”字, 只有以“十千”合字來描寫,其字的形態似現時稱為簡體字的“万”,它與當年的 “五”字有近似之處。前文已述說過,“道德經”是老子一人所寫。但經世人不 斷傳抄廣播,抄者又只會收工錢,不理文意,錯、別、漏也有(更沒有標點的); “五”與“万”字形看似,抄者以為重覆、可能主動省去了;現今流行本中是否缺 失了三數個字,這三個漏字在易學朋友中討論了多次,它可能是這樣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万物。』


偉國 傳奇

224

第六章

這樣一來更顯得老子心中的“費本納奇級數”──黃金分割合理了;另外 “三生五、五生萬物”更合乎生命科學的真諦了;最後“五”是中華文化“五行”之 本!(太極之早期真圖象,亦是自然易旋線!) 作為小說體的傳記,Young亦向讀者們介紹他與易學者的討論。 任何生命體內均蘊藏了“五行”的奧妙,生命活動與環境當然是相生相剋, 生命體本身的發展、繁殖,亦是相生相剋。 當DNA雙螺旋結構張開,它要複製另一條(應該是兩條)DNA時,五邊形 的一隻角舒張,它是“生”,從環境中搜索其他的核酸基團;當它收歛時,它是 “剋”,這是有極嚴格限制條件的“剋”!它必須與原先的相同核酸基團配位!否 則這一條鏈不能配對成雙鏈的DNA! 當然,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五行,如何恰當去解釋現代最新科技中的基因工 程,有待科學家更細心的考證了。Young只是給我們一個極大膽的指引而矣。

風雨患難40載 2006年一月,浸會大學為畢業校友舉行“校友加冕禮”,每年均為畢業逢 5、逢10屆的校友加冕。今年又適逢大學創校50週年的喜慶。Young與太太大學 畢業整整40年,算得上是高界校友(10屆之內),他倆是同屆校友,當然出席了典 禮,高興地從吳清輝校長手中接過加冕金牌,並參加了當晚的聚餐大會。 當Young在典禮中,看到手上的場刊上的冠冕圖樣,和紀念品中的照片,他 的心裡突然急遽跳動了幾下,向身旁的太太說道: 「第一,在場刊封面頁上列出了今年全部獲加冕的同學,我的名字恰巧地 被排放在“加冕皇冠”最醒目的中心位置;第二,在紀念冊中的照片,有我出現 的竟達六、七張之多(當然挑選者並不知悉的);第三是最特殊的,其中一張是畢 業禮後拍的照片──照片中有我、好友國泰等一起拍的五位畢業生!因為另外三 人不是理學院的,我並不認識他們,拍攝時隨意站立,所以當年自己沒有選購。 想不到40年後竟可再見此照片!令我想起國泰自從1972年回港探親後,忙於謀 生,大家就沒有再聯繫。屈指35年了,現在國泰同學在何處?生活得怎樣?」 當天晚上的露天大聚餐,竟下了一陣子大雨,與餐者全都要穿上薄薄透明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25

的雨衣!同學朋友們飽嚐了這一頓特別的晚宴。 校長與司儀都說:浸會大學已經歷了50年的風雨!風雨同路,大家能夠走 在一起,是大家的福氣和緣份! Young與太太在浸會畢業至今,不知不覺已嘗透40年的風雨了。他對國泰好 友的思念,竟有意想不到的快速回應!

老友同儕共聚首 沒幾天,Young的太太與一班舊同事、好老師聚舊,其中有一位稀客──從 加拿大回港探親而偶爾出席聚會。Miss文差點兒無法記起她的姓名!但是,她與 Miss文有極複雜的關係──師生、校友、同事三重的複雜身份!學生,是Miss文 畢業後第一份任教席的學生;她又曾在浸會讀數學系;後來又是Miss文的同事, 在同一中學擔任教席。 而且,她到加拿大讀碩士時,就與Young、Miss文的好友國泰同校! 國泰博士在當地大學中的亞洲人心目中,是Uncle Kan,一位極受愛戴的長 者、老師、朋友。估計找尋他的聯絡方法並不難。 Miss文的學生答應回到加拿大,透過仍在大學中的一些朋友,嘗試尋找國泰 博士現在的聯絡辦法,再電郵給Miss文。 不到兩個月,Young收到從加拿大發出的一份簡短電郵,問Young是否確實 是40年前的偉國,可以用Chinese Code 確認。若屬實,來電者會告訴一個關於他 的長篇故事! Young與太太見到電郵,立刻回覆:兩人是如假包換的Young and Annie!更 輸入兩人的中文姓名。對方真的是多年未再謀面的好友。 第二天,收到一整篇的英文回信,Young與太太驚愕地捧住打印出來的電 郵,兩人細心讀着有關好同學分別35年來的真實故事! ●

06驚聞噩消息 大學好友癱在床 ●


偉國 傳奇

226

第六章

來電是在2006年4月1 日上午09:28,主旨:a long story Young以簡要的說話介紹好同學的情況: 1972年,國泰好友取得了博士學位,回港探望家人,亦與Young、Annie相聚 會面。國泰回到加拿大擔任大學土木工程系的環保化學師職務,兼授課及研究工 作。1974年結婚,太太是浸會化學系低一年班的同學,生活快樂、安逸,未有小 孩子,兩人可以充分地享受工作、遊玩。 他不幸地在1996年被診斷染上可怕的ALS症(英國科學家霍金患上的那種病 ──又稱為MND,運動神經元病壞),不知名的病毒入侵運動神經元,隨意肌失 去運動機能。 病患由左腳開始,逐步亦轉移到右腳,然後手臂、胸肌肉、頭面肌 肉、、、2000年,國泰同學已不能自主呼吸,要以人工換氣管幫助呼吸。他除了 眼簾可以開合外,已不能移動身體的任何部份。不能進食、不能說話,他需要別 人24小時的照顧。 國泰同學感謝太太的全心照顧,從大學提早退休回家,付出了全部的愛心 和精神,另外他亦感謝6年來兩位醫務助理到家中的照顧。 最大的困擾就是難以與別人隨意的溝通!直到2005年,得到購入一部 ERICA電腦裝備,以紅外線配合他的眼動,國泰可以用眼睛移動電腦屏幕的遊 標,他不再是植物人了! 這長長的一篇故事電文,是國泰共花了一個小時給Young發出的,並附有電 話號碼。他雖然不能說話,但極渴望聽到老朋友親切的聲音! ●

眼動電郵傳心意 互勵思索尋價值 ● 第二天早上Young立刻撥了一個長途電話給好同學的太太Marie,她以清脆的 聲音回答說:國泰要在晚上8時之後才可安排坐起來,在椅上用電腦、看新聞、 打麻雀!可以的話,晚些時間再來電,電話接上擴音器,他就可以聽到你們的聲 音,回答的說話透過在電腦顯示,我可轉述他的意思。Young與太太高興得很, 延後一點時間再通電,國泰就可聽到闊別35年好友的熟識聲音了。


偉國 傳奇

第六章

227

在他們的通訊中(包括電郵、電話),國泰對過去的往事有更多的記憶,包括 一些同學的姓名,一些趣味往事,甚至於連Young也忘記了的事情(例如學生日晚 會遲來的冠軍等等),國泰仍然能夠記得清楚。他有清晰的大腦記憶,他亦會上 網看香港新聞,是一個緊扣社會生活的人。 2007年5月,Young與太太到加拿大探望國泰夫婦,在他的家中度過難忘的 兩夜。兩人親眼見到今天的國泰,他樂觀的精神,以及太太的體貼照顧,連接待 遠方來客──Young兩人的膳食,都是國泰出的好主意。因為Marie早就知曉他曾 醃漬過百多人的燒烤肉類,他是食家。 在家中的一餐──當地著名的大龍蝦、烤羊排,羊排的醃漬作料是國泰專 有的配方;外出到一中菜餐館去吃的一頓晚飯,亦是國泰打出菜單,要求餐館老 闆燒出來。因為他是Uncle Kan,曾經為老闆出謀獻策,在這一小城市中如何經 營中國菜館。老闆永遠記得他!(這城市約有六萬人口,一半是靠大學吃飯;東 方人約只有600個,中國菜館只有此一家,經營是有困難的。所以國泰建議老闆 不要墨守成規,口味要令老外接受,又要標榜衛生飲食,使用橄欖油為清晰的招 牌,令菜館能經營至今。) 那一位三重身份的她,亦一起到訪,國泰家中極為熱鬧了。 國泰自從被證實患了ALS症,他的太太立刻每天定時給他做按摩推拿,保持 肌肉的柔軟度。雖然今天的國泰除了雙眼之外,沒有一寸隨意肌可以運動,但是 他的手掌和手臂,還是極為柔軟的,他並沒有霍金表現出來的那種抽搐、僵硬的 樣子。 Young感到好友的手掌極溫暖、柔滑,只是沒有任何力量。

互勵思索尋價值 在5月,這個城市還下了一場不少的雪,Marie還帶着Young參觀他們後園的 菜地和花圃。什麼時間下種、什麼時間施肥、什麼天氣要搬入光棚溫室,國泰 都會及時給太太指示,Marie會按照丈夫的心意,一一完成他的意願,把屋後花 圃、菜園,搞得生氣勃勃。 在任何角落,透過設備隨時可聽到國泰房間的機械呼吸聲。而且,Marie在


偉國 傳奇

228

第六章

Young與Annie原先的記憶中,她是一個文靜、體格並不高大的女孩子。但是,今 天眼前的國泰夫人是一個果斷、有力、堅強的女性,Marie走起路來(上落樓梯)嘭 嘭有聲。目的就是讓躺在床上的國泰,知道她在何處,有所呼應。Marie已經把 她的一切,奉獻給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國泰好友身上。 Young和太太與好友國泰告別時,希望以後保持互通信息,互相勉勵思索人 生價值。還承諾會經常致電給國泰和Marie,讓好友能聽到熟悉的聲音。在時間 容許下,Young與Annie一定會再次到好友家中探望國泰,亦會把國泰與太太的近 況,告知關心他們的同學和朋友。 Young更希望朋友們能學習他的樂觀人生,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第七 章 享用人生

229

時光飛逝如流水 舞藝科技入哲學 人生挫變不稀奇 善用才華可發光 ●

人的一生大多數只有數十寒暑,相對具有億萬年歷史

的太空星際,那只不過是很短暫的一霎那,好像在那漆黑夜 空一閃而過的流星般,眨眼間,便消失得無踪無影。人生在 世,必須要珍惜時間,掌握每分每秒,去做有意義的事。根 據不同的年紀、體力、技能、學識,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情,對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Young在夜深人靜之際,與太太躺在元朗家中天台的沙

灘椅上(沙灘椅是他們第一次到加拿大探望女兒與弟妹們,在 溫尼伯的超市,年度大減價時購買的,包裝後由飛機免費運 回港的平價貨,想不到竟可使用了十多年),望着閃閃繁星, 指點着獵戶座獨特的構型,他與身邊伴侶數着明亮的星星。 太太經過了Young 40年來不斷的薰陶,她經已認得這一個連 白鴿也知曉的星座了。因為她也是一隻“雁”啦!(太太的名 字就有一個“雁”字!) 在這個清靜的天台上,每年差不多都有眾多朋友來訪, 在星野下燒烤,亦在此通過望遠鏡,去觀看過漂亮的月亮、 木星、土星,還有世紀難得一見的彗星、火流星! 陣陣的哇叫聲,響徹雲霄,為朋友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時光飛逝如流水 Young回想往事,撫心自問,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團火, 在不同的階段都會發熱發光;有所創造、有所設計、有所發 明、有所貢獻。最值得回味的地方也在於終生學習、積極進


偉國 傳奇

230

第七章

取、永不放棄、誓不言休。 在2001年,Young踏上60歲,他的兩女兒與兩女婿,為父親舉辦過一次算是 隆重的慶祝晚宴。小女兒與夫婿都是美術設計愛好者,他們為Young設計了一張 紀念卡──甲子上學去!咭上繪有一隻隻黃毛鴨子,背着大書包上學了!取材自 教育署呼籲家長,要早日為子女申請小學入學哩!“甲子”是60歲,又正好是“鴨 子”了。 在那次“甲子”宴會中,Young與太太倆的眾多兄弟姐妹,分別送上別出心 裁的禮物:頭戴有博士帽的金蛇郎君(Young是蛇仔);有科學叢書;有大小、各式 的旅行裝備等等,大家都關注Young的北上學習,大家均祝願他能完成自己的心 願,拿下博士學位。 最後,Young一共跨越了8個年度(99年10月到06年初),以65高齡取得了北京 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得到學術界的一些認同了。

舞藝科技入哲學 Young從母親給予的記憶,沿着外公的藝術足印,渡過了十多年的熱鬧、燦 爛的舞榭藝術生活。雖然疼痛難耐,他在“病床之歌”精神鼓勵下,積極面對頑 疾。但是,他竟然洒脫地告別舞台,毅然地躲到安靜、枯燥的工廠去,賺取較好 的薪金,讓慈愛的母親能過較為舒適的生活。 這一個現代化新科技不斷的出現和發展,竟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讓Young能 夠脫穎而出、獨領風騷,成為香港第一代的“半導體人”。 Young的鑽研精神、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自小從病痛中訓練出來的記憶力, 讓他在半導體科技中,發現了大多數工程師、科學家忽略了的一些關鍵問題,並 且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又讓他涉入天文與地震相關性的研究中去,認識了不少朋友。 命運好像不讓Young順順利利地生活,在各種機緣巧合、真假偶然的情況 下,Young毅然離開了半導體行業,什麼工作都得幹,他成為一個普通工人。 Young戴上黑邊膠框眼鏡,搬抬鐵枝、鋸木板、燒電焊、釘電線,為了養活慈 母、女兒,他沒有任何怨言。


偉國 傳奇

第七章

231

在那一段艱辛時期,他們能夠讓女兒們像眾小朋友般,在聖誕節前可以去 挑選一件心愛的玩具,這是一種父母慈愛的徹底表現。大女兒已經能夠理解父母 的苦心,成為一個極為節儉的女孩子。 那件20多年前大女兒自己挑選的心愛玩偶,雖然經過離開香港、到加拿大 留學階段,她至今仍然保留着玩偶完好樣子!

人生挫變不稀奇 偶爾闖入香港中文大學之科技大門,讓Young有機會再度深入到半導體技術 領域之中。對世界科技急速的發展,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讓Young洞悉了人類 面對的各種難題。 茫茫人海,每個人都只是滄海一丁,人生屢變不稀奇。 對於Young來說,命運真的無數次、無情地玩弄他。 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作為一個在電子工業有些成就的Young來說,他本 可以順利成為商家、老闆,安份地過平靜的生活。 但是,他竟選擇同意擔任楊振寧教授倡議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董事總 經理,這是一個極為艱鉅、充滿挑戰性的歷史任務。 人海中經常有可以沒頂的特大風波。他被匪徒重擊倒在尖沙咀鬧市中,頭 破眼傷,血流披臉,眼睛中留下永不康復的挫傷。 恐怖的狙擊、驚駭的心理折磨着Young! 有誰知道在香港民眾極受歡迎的《中國航天技術展覽會》上,背後的 Young,在繁忙的籌備、組織工作中,他忍受着多麼無名的驚恐!Young的大女兒 從加拿大畢業回港,第一份的職務,就是擔任展覽會的秘書工作。她為父親的創 傷感到難過,只有更努力、細心地做好籌備工作。 每個人的身體內隱藏着可惡的癌因子,在驚嚇不安的心態下,就很容易發 難了。Young的腸臟出現了急速發展的癌腫瘤。手術後,Young在病床上高燒的多 天內,在迷糊中竟在思考“信息”哲學的大問題!


偉國 傳奇

232

第七章

讓他在病痛中竟梳理了世界大難題的新出路! 人海傳奇,少數派一丁,又要作新決定了!

善用才華可發光 在香港回歸的前夜,『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要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1996年年底,Young急流勇退,決定要讓年青朋友來接這一個歷史使命棒, 他獨自步入孤獨的哲學領域中去。 Young要尋求個人的心靈新天地。 他再作馮婦,願意到北京大學當一個老老實實的研究生,整天鑽進書堆中 去。單在北大圖書館中的影印費,累積起來數以千元計!圖書館工作人員亦奇 怪,老學者為何要影印那麼多的文獻副本?當知道Young是從香港來到北京,以 此高齡讀博士學位,館員都從各方面給予協助。Young無法使用圖書館的電腦查 閱資料,因為他只懂得倉頡輸入法,只好請館員代鍵入查詢了。所以,多數的 北大圖書館館員均認得這個白髮學生,在學生中午飯時,他會愉快地佔據了影印 機,獨自拼命影印。 在Young家中的書櫃上,這些帶回香港整理好的文獻影印資料,分門別類, 塞滿20多個檔案盒:腦科學、意識、易學、自然辯證法、、、、 Young要從中尋找到解答疑難的途徑,這些都是他的寶貝! 他的好太太真是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支柱,提早退休回家,承擔家務作 主婦,更陪伴夫君到北京,做了一個真正的“四九書僮”,在北京沙士重大疫情 中,渡過了難忘的50天。 Young竟在哲學研究中,真個能幹出一些成績來。真的佩服他! ●

難得夕陽無限好 奉獻社會照汗青 生活不為名與利 耆英越活越年輕 ●


偉國 傳奇

第七章

233

當Young取得博士學位後,雖早已從“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行政崗位退下來多 年了,但他仍不時參與中心的多項活動。06,07年還參加中國科協在北京、武漢 舉辦的兩次學術年會,而且都有論文發表。 2006年,Young與另外兩位香港學者,聯名發表了一篇《從信息視野初探人 工智能與意識的鴻溝》有創見的論文。 這是自從1997年“深藍”電腦戰勝了世界知名的國際象棋冠軍,學者多次爭 議不休的題目:究竟現代信息科技的急遽發展,人類會不會變成萬能電腦的奴 隸;人類科技的發明創造,為自己埋下了一個不可藥救的定時炸彈! 文章樂觀地論述了四大鴻溝,正因Young在意識研究中的新發現──四個 意識發展的階段,而在每一個階段中的信息形態,它們都是Young提及的信載 (i-carrier),這是任何電腦均難以模仿解決的。 最後一個鴻溝,倒有可能在未來得到突破──以漢字內存的、獨特的、豐 富的四維信載(i-carrier)結構,作為新一代的計算機內核語言,取締一直沿用的英 語匯編語言!(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一維線性信息) 這一個希望,一定、並且只能寄託在中華兒女的身上,因為只有他們才能 把握中華漢字內裡的深層信息!

國際醫學刊物中亮相 2007年在武漢的中國科協學術年會,Young個人提交了2002年已初步構思的 文章《“意識表達系統”可為腦意識、醫療等的討論平臺》。這篇文章在當年“中 醫藥與難治疾病論壇”中,Young只是以交流方式提交的論文,並沒有打算在會議 上介紹的。(因他不是醫務學者) 但是在學術委員會討論中,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劉良教授覺得是一個 好內容,建議Young應在大會中發言介紹。 當Young在撰寫博士論文時,只是簡略提及‘人類意識表達系統’的內容,沒 有引起論文評審者的更多的注意。在武漢研討會中,Young着意對論文作了更恰 當的闡述,加上介紹“信載(i-carrier)研究”正是他在北大博士學位的課題。在會議 中的簡短發言亦沒有太多與會者的發問。但當Young回到香港,從電郵中收到消


偉國 傳奇

234

第七章

息,文章被推薦到一國際醫學刊物去,要求按編輯部之論文格式、提示,盡快修 改再送審議。 作為一個非醫學系統研究的Young來說,這是天大的喜事。經過幾輪的電 郵來往,Young豐富了論文內容(因為科協學術年會的論文字數要求極嚴格,5000 字!他只能以極精簡的內容說明觀點,但令讀者難以清楚理解為何從信息研究, 而能深入涉及“意識表達系統”──這樣一個有關醫學、心理學、生理學等領域 中的新發現!),成為一篇較完整的文章。 Young從加拿大探望國泰同學回來,他更肯定自己的觀點。 “眼動”是一個人類眼球運動的學術指稱,它是與人類的認知和意識有關的 一種特殊的生理運動。但是,“眼動”的三組肌肉並不是隨意肌,它是由大腦的 另一區域的神經來控制的。運動神經元壞死症,不能破壞“眼動”的意識功能。 Young過去大膽地從信息哲學的新視角開始,由電腦的操作系統入手,建構 了腦操作系統,從電腦不同層次中有不同的電腦語言(computer language)的啟示, 那麼BOS的內部亦應有不同級別的腦語言(brain language)。由此認為可建構一個全 新的生理系統──人類意識表達系統(Human Conscious Representative System),簡 稱為CRS,它是由顏面語言表情、手指微細運動、舌喉唇運動、眼動信息表達等 四方面構成的。亦是由最重要的眼睛感覺(80%的信息感覺是由眼而來的)系統, 回到人類最後的一個“意識表達器官”──眼。 新建議有利於制定合理的醫療方案,對相關的研究亦有一個適當的討論平 台。人類意識表達系統(CRS),將可發揮其實際使命!將來有關植物人的醫學判 斷,可以依靠新觀點來考慮處理辦法以及法律準則的。 Young已經計劃,把自己多年來在個人健康、康復、生活心態上的一些體 會,形成文章小品,可以在香港的社團中廣為介紹,讓老人家、癌症康復者更好 地享受人生。

“功不可沒”的評價 2007年10月,Young收到一本論文集《信息科學──交叉研究》,它是05年 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大型的專題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


偉國 傳奇

第七章

235

這一次研討會在內地是一次極具影響力、破天荒的學術活動。 因為,這次會議不設主席台,不安排領導講話,不舉辦開幕式,取消一切 與學術討論無直接關係的形式;三天的會議,一個報告接着一個報告,所有時間 都用於學術交流。會議不組織參觀、旅遊。 會議引起了學者在網上多次報導,這是一個新學風。 上一章已提過,Young的好導師建議在未獲得大學博士學位委員會通過前, 不要把新觀點在校外的活動、刊物中露面,保持對委員會的尊重。所以Young撤 銷了兩次有關研討會的出席,並撤回提交的新文章。 在2005年11月的那一次研討會舉辦之前,Young原先已被安排在2005年8月 進行再答辯的。他覺得不要錯過好機會,在11月的研討會中,肯定可與多位新、 舊朋友見面的,但又不好先拋出什麼新內容。 所以,Young把一篇在2000年內部刊物《思維科學通訊》的文章,(所謂內部 刊物就是未取得刊號的出版物,不算是正規學報,只是相關學者間的一種交流雜 誌。)修改後送出登記。一來是舊觀點,二來若趕得及知道答辯結果,自己還可 在會議上充分介紹新觀點!若然答辯不獲通過,那麼自己也沒有什麼學術責任要 負擔了。 不管通過與否,Young亦應可按時出席會議的。 孰不知,時間一拖再拖,直到10月下旬才進行答辯,他當然無法與會了。 舊論文最後還是獲得會議的學術委員會通過評議,刊出了。 這一次的學術研討會是新建的好學風,通過刊登的有關論文,每一篇文章 均經過會議的學術委員會評審的。 在Young的舊文章最後評述中給出的批注:『本文作者是中國學界最早從理 論上研究信息載體的人,功不可沒。……』

生活不為名與利 耆英越活越年輕 在Young入學北大時,他的太太就提前退休回家照顧研究生的日常生活。雖 然Young寫的文章,太太是第一位讀者,但是她並不能一下子理解其中的奧妙。


偉國 傳奇

236

第七章

特別是2000年以後的文章,太太更不願意細看了。因為,Young寫的文章太專 業、太抽象了。 在香港,太太經常獨自去游泳。因為醫療師說,游泳對她的足患有好處, 水中有浮力,雙腿的踢水運動可以緩減膝關節的老化,增強周圍有關肌肉的活 力。他們到北京時,太太每天亦可以到賓館的泳池游泳。 當然囉,在Young空閒時候,他一定會陪伴好太太一起去游泳了。而且, Young的皮膚是極容易被染色的。太太雖比他有更多機會去游泳, 他倆又是喜愛 在露天池游泳,Young的太太照太陽的日子比他還多, 但是,他的膚色更具古銅 色澤,倍感健康亮麗。 在2003年,Young第一次答辯未獲通過後,他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當然要與 太太好好地過一些輕鬆快活的日子了。特別是他們參與了文氏大家庭的大聚會, 一起到墨西哥旅遊,慶祝老夫人的87歲生辰。 度假歸來,我們只見到兩個曬成黑炭般的一對退休人士。Young簡直是比墨 西哥更墨西哥了,真的羨慕他們倆位越活越年輕的耆英。 一年多的時間內,兄弟姐妹的團聚活動,他們不少日子在旅遊中,渡過快 樂的時光。到2005年中,Young才忙着二次答辯的緊張生活。 ●

生命執掌自己手 快樂何需論短長 新界錦繡氣清爽 信息汪洋樂暢游 ● 當家人獲悉Young取得博士學位後,太太當然高興了,兩個女兒立刻表示要 祝賀父親已獲佳績,一家人計劃到山東泰山旅遊去。 他們先到青島,再到濟南,然後高高與興地登上了泰山。Young與太太分別 支撐着爬山棒,走上了泰山高峰,拍下了不少照片。 2006年年中,文氏的弟妹從美國、加拿大回港探望母親,他們計劃一次小 型的旅行團聚,選擇了並不險要的武夷山旅遊勝地為目標。武夷山比泰山矮得 多,Young與太太自信能勝任的。


偉國 傳奇

第七章

237

孰不知,每一天都是上山落山,又適逢下雨天氣,回港後,太太的雙腿膝 蓋竟然腫得似豬蹄!無法走路。Young的家在三樓,停車場在地下一層,這是一 座沒有電梯的住宅。就算坐車回去,仍要上下四層樓,對於太太來說,簡直是一 件要命的苦差事了!

決定為太太搬遷 在這種情況下,Young與太太、女兒商議,只能立刻物色不用上落樓梯的住 宅了。剛好,在大女兒附近有房子出租,半個月內決定了搬家,方便自己停居, 亦可互相照顧,也可以享受新界錦繡空氣的清爽好環境。 這一次的遷居,令到Young要把不少好東西割愛了。 過去因為住所地方寬闊,有自己獨立的大天台,Young接收了親戚朋友春節 擺設的各種蘭花──剩餘物資,讓它們在玻璃溫室中茁壯成長,更可在天台光棚 下茂盛開放,400朵蘭花爭妍鬥麗的美妙圖景!讓中心的同事羨慕極了,他們也 要學習培養蘭花了。 Young還有自己心愛的重型望遠鏡、舊書籍、過時物品,什麼好東西均可以 收藏的。Young中學時的剪報、自初中直到大學的帆布釘鞋,大學的筆記、天文 書籍、半導體書籍、中國傳統文化書籍,他都捨不得拋棄!有一些寶貝,自搬到 元朗後,多年來均是束之高閣,未有時間再翻閱了。 重型望遠鏡,8吋折反射望遠鏡,購自俄國,單是鏡身已有20多公斤重,赤 道支架購自日本,亦有20多公斤了。夜裡一個人獨自在黑暗中,搬來搬去,又要 接上電腦鏡頭,眼力、體力已有點吃不消了。 Young決定把這一套心愛設備送給母校,讓漢華的青年學生能洞悉宇宙的奧 妙。自己只保留一些輕便的望遠鏡,將來只作欣賞星空之用。

快樂何需論短長 在雜物堆的最後一排物品中,見到一座顯微鏡,這是Young婚後為太太購入 的好東西!他們從顯微鏡的目鏡中,看到不少蕨類植物的孢子散發的美妙情景! 它比一般科學電影中的慢鏡頭更為引人入勝!


偉國 傳奇

238

第七章

當年,Young與太太走遍香港各處的濕地山谷,取集了為數眾多的蕨類標 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細緻部份,再按分類學上的指引,為蕨類標本寫出標籤。這 些蕨類標本曾借給多間中學展覽過呢! 其中有一個蕨類植物標本,採自新界屯門某處,只有寸把高的蕨類植物, 一片半卷的直葉,中央伸出一支孢子葉體。找遍周圍只此三棵,他們謹慎地採下 一棵作標本。它的名字從蕨類分類指引中知道,名稱為“瓶爾小草”,屬於松葉 蕨科的蕨類植物。 但是,當他們再訪舊地,連剩下的兩片“瓶爾小草”也不見了。 Young的太太是讀生物的,她知道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層 次。在蕨類植物門中有4 個綱──松葉蕨、木賊、合囊蕨和真蕨。在香港,他們 尋獲得到的標本多是後面的兩個綱,木賊綱不多,松葉蕨綱更少了。 他們已經在般含道找到了松葉蕨目(俗稱為松葉蘭),現在又找到稀罕的“瓶 爾小草”目,它們都是在松葉蕨綱之下的目與科。 想不到07年他們到加拿大探望好友國泰同學,順路遊覽。在著名的 『Hopewell Rocks』潮汐公園的濕地上,長有一大片的“瓶爾小草”! Young與太太立刻拍下照片,要讓多年的快樂記憶,重回眼前。

搬遷中尋回的舊記憶 Young向筆者表示,就是因為這一次的搬家,把許多珍貴物品捨棄了,冠軍 帆布釘鞋也沒作用了。他只保留着一些難以割愛的東西:例如與國泰合作研製滴 汞的報告、從京港退休時清理的文件等等。 其中在清理的舊書中,有一本中文書籍──《半導體中的擴散》,這是 Young在半導體研製中的重要參考書之一。他在工藝上運用了不少圖算法,去指 導生產員工的工作,有不少理論來自英文書籍,亦有一些來自這本書的。這是中 國科學院出版的書籍,編譯者為薛士鎣,他就是京港中心早期的董事之一,中國 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 想不到Young長期在半導體中的思考,有着近年才認識的薛先生功勞。當年


偉國 傳奇

第七章

239

在北京鑑定會後的聚會,Young也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突破,也有座中中科院董事 的一分力量! 京港中心創立初期的其中三位董事:中科院的薛士鎣、中國科協的陳繩 武、中國社科院的李壽祺相繼先後離世。但是,他們對Young的支持和鼓勵,竟 是如此的重要,引導着滄海一丁的前進和奮鬥。 在一些舊信件、舊錄音帶中,Young尋回了不少舊記憶,它們記錄着在討論 會中的提問和爭辯,究竟如何恰當理解“信息思維”?

“信息思維”的真義 有朋友來信討論──如何理解Young提及的“信息思維”,難道有一種沒有 ‘信息’的思維過程嗎? 有關“信息思維”這一詞語,經過了Young在1996年的推介,現在已經在信息 研究領域中,成為一個有獨特意義的詞藻。有學者在他們的大型系列著作中,以 “信息思維”作為重要的一個大標題,給予多層面的闡述和分析。 正如第四章和第六章中提及的情節,Young取源自翁文波之言,他本打算在 03年的西安信息研討會中披露詳細過程,但最後撤回文章(論文題目及提要已傳 到網上了),也不出席研討會。想不到西安的學者亦在這次會議中,發放了有關 研究成果,其中就有“信息思維”作為大標題的整章討論內容。當然,學者在學 術上的不同理解是經常有的,更何況,有關“信息思維”這一詞句,並沒有任何 申請過專利和註冊。 Young亦未曾聽取過翁老的指示和教訓,他沒有權力來說三道四。所以, Young暫時不打算把這篇舊文章再拿出來了。 但是,在1997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那一次專題研討會中,中國科學院研 究生院副院長、運籌學教授顏基義的發言,從會議的錄音知道,他對Young把握 的新觀點有極其深刻的理解,他認為“信息思維”是一個信息新時代的新工具。 (有趣的是,因為Young清理舊照片,挑選一些供本傳記刊用,從舊照片中才 知道,顏院長在92年已與Young見過面、並拍過照。但當時有另一位副院長接待 交談,兩位剛新到任,均未有新名片交換,外事人員只能以筆,在Young的名片


偉國 傳奇

240

第七章

背後空白處寫下他們的姓名及職務。)

信息海洋好暢游 顏教授認為Young提出“信息可以作為‘另一個信息’的載體”這一個新命 題,是一個全新的工具!它媲美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亦超越了培根的 『新工具論』。這兩種對人類知識有極大影響力的理論,着重概念、歸納、推 理,但是難以解答現今的複雜性問題。自從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系統論、控制 論、信息論以來,面對極為複雜的科學問題,科學家從『複雜性走向困窘了 (From Complexity to Perplexity)』!(這是1995年美國資深撰寫人J. Hogan 在《科 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發表了一篇極受注意的文章:“From Complexity to Perplexity”,說出了眾多科學家,在探索系統的複雜性科學問題上,感到的極度 困惑。J. Hogan留意到英語中的兩不同的前置語Com-plexity 和 Per-plexity,剛好表 述了科學家們的心態。) 顏教授指出:信息背後有信息,“信息思維”,就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信 息海洋。任君暢游。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發現更多的“新”、“舊”問題!!發現新 問題是容易理解的;就算是在老問題上,我們在“信息思維”的指引下,“舊”問 題,亦有你意想不到的一些新答案! Young重覆聽到這一段錄音帶的說話時,他對筆者說:正如1996年6月,他 在拍下的照片中,“中國人距離信息公路還有多遠?”Young認為不妨把照片中字 句,理解為“地球人距離信息時代有多遠?”

“信息思維”是“超前思維” 在黃順基教授主編的《信息革命在中國》一書中(這是錢學森支持和建議的 研究課題),Young有一篇以“信息思維雛議”為題的論文。這是一篇分析中、外不 同的民族,在認識“物質”、“能量”與“信息”三種自然事物,他們有着很不一樣 的歷程! 而這一篇不太長的論文在易學學者看來,極具重大的科學意義!在2000年 9月在安陽的《現代易學研討會》中,獲授予“紅旗渠杯──現代易學優秀著作 獎”。漂亮的獎牌一座,放在Young的客廳。(本書封面的照片,就是安陽會議


偉國 傳奇

第七章

241

後,Young在鄭州少林寺佛塔前拍下的。) 論文分析了西方民族對自然事物的認識過程,是經歷了“物質”、“能量”, 最後在20世紀40年代才認識了“信息”的。 西方民族(歐洲)認識“能量”已有近370年的歷史了。 中華民族認識“能量”卻只有約100年短暫的歷史。 具體來說,在張之洞在製煉火炮時,炮身經常炸裂。他下定決心,派出留 學生到歐洲學習冶煉知識。中華民族才真正把握了能量知識,不是加大炮身就能 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煤都含有相同的熱值!能量在冶煉鋼材中的重要性。(Young 在武漢旅遊,一定要到張之洞主持過的冶煉廠拍照留念!)Young極重視這一歷史 史實的背後,中國人認識能量的時間! 但是,中華民族在2,500年前,華夏智者已經在思索宇宙萬物中的一種“非 物、非能、無形、無體、無迹”的事物本原──道!它引導着中華民族尋求萬物 之本的真理。把握了“道”,有條件超越眼前的繁華世事,達到預見未來的思想 境界。漢字文化、中醫文化、和合文化、姓氏文化……等等,今天看來,都是人 類追求的“預見、超前”思維,我們能夠把握“信息”嗎? Young認為西方學者沒有中華文化的基礎,無法把握「文以載道」的真義, 要準確提煉出「載 carrier」的科學概念會花更長的時間;沒有中華詩詞燈謎的了 解,更難把握信息活動具有「跨層、凌域」的複雜新特性;有神論者在討論信息 哲學的新特性「非信息」新命題時,他們難以找到理論的立足點、思想基礎,因 為「非信息」直接涉及人類的宗教迷信的社會現象;而信息的深入剖釋,亦是對 「唯物主義」中的「物」有全新的闡釋。「物」字一義,因為2000多年來哲學語 文翻譯的不斷傳遞轉變,由自然-物理-實在-實物-物料-物質,一次又一次 的更替轉換,被人們逐漸遺忘了最原先的哲學含意。現在我們可以有一個信息時 代的新視野,來研究當今的「唯物主義」了。 維納在哲學上的擔憂可以息懷了。 Young多次向學生朋友們說過:當你把握了“信息可以作為‘另一個信息’的 載體”,你就真正可以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汪洋中暢游,不會被垃圾信息淹 沒、窒息、死亡了。


偉國 傳奇

242

第七章

Young從1995年起探索“信息思維”,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科學技術哲 學”的研究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到,“信息載體”這一支幼苗已經冒地而出,而且 要茁壯成長,開枝散葉,并且獲得愈來愈多學者的賞識和認同。Young深知要建 構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并使之能成為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工具;放之四海 而皆準的理論,那就要繼續相當年月,鍥而不捨地努力以赴了。“一分耕耘,一 分收穫。”我們都相信“天道酬勤”。讀者們是否已經感覺到“信息載體”這一棵 樹已經花蕾滿佈呢?等到鮮花綻放之時,果樹成林的日子就不會很遠了。

滄海潮聲 “路漫漫其修遠兮”,Young奮鬥了大半生,終於戰勝了疼痛病困, 如今能 夠舒坦地在信息的汪洋中暢游,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由於平日增加了游泳的運 動鍛煉,身體素質好轉。每當夜深人靜之際,Young遙望璀璨閃爍的繁星,回首 過往自己在科研生產技術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在促進京港兩地學術交流所 付出的心血和熱忱;以及在哲學理論上的創新和研發,無論對人類、對社會、對 國家都作出過一些實質的貢獻;并且現在還能夠繼續努力探索,發熱發光,開心 快樂地度過充實的每一天,內心深處實在感到無比安慰、滿足和自豪。 當筆者準備收筆之際,撰寫本傳記已差不多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所謂世事 常多變幻,剛聽聞Young接到體檢後的通知,發現前列腺有病灶,近日要到醫院 做第二次癌症手術了。記得他在16年前曾做過腸癌切除手術,效果很好,身體康 復得很快。同學朋友們都期盼Young吉人天相,能夠化險為夷,順利渡過難關; 繼續征戰,再創輝煌! 在這裡,筆者精選了三幅水彩畫寫生近作,刊印在附錄的彩圖當中,讓 Young和讀者們欣賞、指正。 希望Young在繼續拼搏,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安排勞逸結合,注重保健 養生。除了加強進行經絡鍛煉和作適當的運動外,鍾情音樂或以書畫藝術自娛, 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謹以本傳記之出版面世,祝願他再一次戰勝惡疾,在信息汪洋中暢游,為 人類揭示更多有趣的信息故事。最後請讀者欣賞Young過去的兩篇趣味小品,對 他的豐富經歷,也許可以慢慢細嚼品味了。


附錄

243

(一) 滿江紅──中學畢業三十年有感 楊偉國寫於1990.5

畢業束裝隨逐流 波濤暗湧縱未休 俯首沉思 胸懷漸熱 三十春秋經與緯 九千日夜汗和血 何等閒 白了沙梨頭 心急切 電子廠 猶可悅 話地震 難定奪 化長鷹 穿插大河江厥 壯士飢餐醬牛肉 笑談喝飲燕京雪 若有成 重整舊書籍 宏觀說

註:(Young的註釋) 1. 中學友情單純好 大專社會利害多 2. 中學畢業三十年有感,九千寓一萬。實際365x30=10950 3. 情有獨鍾短髮 問否記得美名哉? 小學時束短髮 被稱“沙梨 頭”。 4. 半導體技術經北京專家鑒定:打破全國生產模式。 5. 地震之日地新說第一人,期中外專家合作探其真粹,業餘者只 可到此。 (再註:96年旅英中國學者從另一角度,證明地幔內之物質是在 運動,方向與Young建議相同,惟速度更慢些。) 6. 在京就餐,醬牛肉冷菜最快上台,狼吞虎嚥,邊喝燕京啤或雪 花啤,一樂也。 7. 若有成之言寫於九零年,已隱約預見信息思維之推想可以逐步 成立,及此有可能成為一項中華新說──物質、能量、信息, 三者是現今最宏觀之根據。


偉國 傳奇

244

附錄

(二) 畢業四十多籌善感──“玨卌廿十”白欖自嘆 楊偉國寫於2000

玨:丰字古為玉,雙丰是玨字,喻六十花甲 日治前夕哇出生,襁褓洞中驚炮聲,家人不忍啖骨肉,走難途中冇氣息, 母棄道邊猶嗟嘆,外公覓歸舊袍色,還慶姊弟能團圓,難忘農村童兒識。 冇氣息,童兒識,童兒識。

卌:明眼知四十,卅載思憶多,尋夢五十矣 小學五年臨山道,同窗八秋近十人,十年踏足舞榭下,鄂爾多斯入文章, 數學作文承嘉獎,痛疼惜別演藝圈,涉步電子新科技,埋頭文獻覓新歡。 入文章,覓新歡,覓新歡。

廿:雙草頭成字,人生轉捩點,好伴默支持 七八七九大轉機,江河兩岸到處飛,華夏英魂齊呼喚,周易老子道德經, 說文解字有陰陽,宋儒朱熹話無形,日月星辰顯不同,華夏思維配新裝。 道德經,配新裝,配新裝。

十:卅載留譬喻,老友揭淵源,努力探新思 信息預測震世界,翁老教授遺一言,信息思維成隱語,信息迷者釋迷信, 載體深研揭奧秘,華髮之年作馮婦,板凳難坐腰骨痠,北大試揚漢華光。 信息迷,漢華光,漢華光。

註: 籌者:古代的占卜籌算之一種,玨、卌、廿、十等均為以十為算之籌也。 信息思維一詞原是“預測宗師”翁文波老教授之言,大膽借用發揮而矣。


偉國 傳奇

245

香港科技協進會中的三個偉國

作者與YOUNG在畫展中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兩位“老”人

YOUNG與孫小禮博士導師


偉國 傳奇

246

YOUNG的第一張照片 (居中的小孩)

YOUNG第一張個人照 YOUNG與母親第一張合照

小學舞蹈“在公園裡”

一年級沙梨頭與堂兄就 讀於揚光小學

自編“三岔口”

與小學班主任 聚會

與小學同學聚會


偉國 傳奇

247

中學已經活躍在舞蹈藝術中

多年的舞蹈拍檔

舞劇“碧蓮池畔”

大學中的舞台藝術活動

YOUNG的最後一次登台

“長褲”的短跑接力冠軍隊

化學系新娘潭大旅行

剛考完大學畢業試後的YOUNG


偉國 傳奇

248

化學系中的畢業男同學

父母出席大學畢業典禮

1968年12月的結婚照 同席有毛、喬兩位與楊振寧教授會面

與家人回鄉到祠堂

半導體技術鑒定會 在香港工業項目中獲獎

與家人回鄉見舊屋


偉國 傳奇

249

中國航天技術展覽會

在上海25米VLBI天線前, 他曾爬到鑊頂的聚焦筒內

96年6月要辦證才可 進入的863展會

96.6與天津大學教授討論風水問題

與南開朱博士論夏代的天文

1996年第一次香山科學會議


偉國 傳奇

250

1998.8.28浸會大學會議

香港新華社領導在酒會中與YOUNG YOUNG與黃順基教授在海洋公園 教授書僮與白髮學生在北大

1999.12.31之留影

在北大的第一次答辯


偉國 傳奇

興之所至跳鄂爾多斯舞

YOUNG與家人在山東旅遊

人生火車上的YOUNG與文

釣魚台草地上的YOUNG與文

仍然好樣子的狗玩偶

我們距離信息時代有多遠?

251


偉國 傳奇

252

元朗錦繡花園外圍秀麗的南生圍風光。

YOUNG堅持游泳鍛煉,這是大嶼山下長沙泳灘的寫生。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佔地廣闊,這是校園一景。(水彩畫-譚大偉寫生)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