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台灣特有樹種的吸碳能力

Windacemao
Mar 26, 2024

台灣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植被而聞名,其中包括許多獨特的樹木種類。這些特有樹種不僅在台灣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深深扎根於台灣人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之中。本文將探討台灣常見樹木的特色及其在台灣文化中的關係,同時評估它們每公頃的吸碳能力。

森林減碳能力之推算方法

樹木固碳效益的計算方法基於林木生物量與碳含量之間的關係。首先,需要了解樹木的絕乾比重和碳含量百分比。絕乾比重是指樹木的乾燥後的重量與體積之比,而碳含量百分比則是指樹木中碳的百分比,通常以質量計算。

根據IPCC的建議,林木生物量可通過以下步驟進行估算轉換:使用林木的平均絕乾比重乘以林木樹幹部分的木材材積,再乘上全株材積與幹材材積之比例(一般為1.3~2.0倍,平均值約為1.65倍),得到最終的生物量。最後乘以林木的碳含量百分比,即可得到樹木的固碳量。

例如,台灣肖楠絕乾比重為0.54,碳含量百分比為48.57%。若單株台灣肖楠木材材積經測量計算為1.2 m3,則可按以下步驟計算:

生物量 = 0.54 * 1.2 * 1.65 = 1.0596 m3。

樹木固定的碳素量 = 1.0596 * 0.4857 = 0.514 kg。

這樣,即可得知單株台灣肖楠木的固碳能力為0.514 kg。同樣,可以根據其他樹種的絕乾比重和碳含量百分比,以及木材材積,來計算其固碳效益。

吸碳能力大排名

(假設單株木材材積經測量計算皆為1 m3)

根據台灣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提供的”台灣地區24種常見造林樹種之平均絕乾比重、碳含量百分比與轉換係數值”,計算出24種台灣樹木的吸碳能力排名,前十名分別為:相思樹、台灣櫸、光臘樹、木麻黃、茄冬、木荷、印度紫檀、台灣肖楠、台灣二葉松、楝樹。

實際上,有些樹種雖然固碳能力好,但是沒辦法活很久,也會影響其生命週期的固碳能力;而有些樹種雖然絕乾比重或碳含量百分比偏低,但是可以存活幾百年,那其固碳能力長期下來也很優良,樹木依照生長速度不同、材積不同也會影響碳吸收量,本篇著重在同樹高、同年齡不同林種(闊葉與與針葉林)進行評估計算(如下表),暫不考慮生命週期。

第一名:相思樹 (Taiwan acacia) | 吸碳能力: 598.95 kg/m3

相思樹常見於山區和熱帶地區,其木材質地堅硬,曾被用來建造船隻和傳統建築。此外,相思樹的花朵香氣濃郁,常被用來製作香包和香囊。

吸碳能力優勢:相思樹生長迅速,木材密度較高,且具有豐富的葉片,因此能夠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對於固碳效益十分良好。

第二名:台灣櫸 (Taiwan zelkova) | 吸碳能力: 574.2 kg/m3

台灣櫸是台灣原生的樹種之一,常見於山區和低海拔地區。其木材質地堅硬,耐久性高,被廣泛用於製作家具和建築材料。台灣櫸的樹皮和葉子也常用於製作中藥。

吸碳能力優勢:台灣櫸的木材密度高,且生長較快,因此能夠有效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於減緩氣候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名:光蠟樹 (Formosan ash) | 吸碳能力: 564.3 kg/m3

光蠟樹是台灣的常見樹種,其樹皮光滑且有光澤而得名。木材質地柔軟,,樹形優美,常被種植於城市和鄉村景觀中。光蠟樹葉和樹皮也用於製作中藥。

吸碳能力優勢:光蠟樹具有快速生長的特點,且樹冠茂密,因此能夠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和改善空氣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名:木麻黃 (Polyesian iron wood) | 吸碳能力: 514.8 kg/m3

木麻黃是一種原生的針葉樹,常見於高山地區和林間。其木材質地堅硬,耐久性極高,樹形挺拔,葉子呈深綠色,具有抗逆境的能力,因此常被用來進行山坡保育和防風造林。

吸碳能力優勢:木麻黃的生長速度較快,且具有豐富的葉面積,能夠高效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對於環境改善和氣候調節具有積極影響。

第五名:茄冬 (Autumn maple tree) | 吸碳能力: 501.6 kg/m3

茄冬是一種常見的落葉樹種,秋季時其葉子會轉紅,為台灣的山區和森林增添了迷人的景色。在台灣的文化中,茄冬常被視為幸福和吉祥的象徵,常被用於節日慶典和宗教儀式。茄冬樹形優美,常被種植於公園和庭院中。

吸碳能力優勢:茄冬樹葉豐富,且生長迅速,能夠快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於改善空氣品質和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第六名:木荷 (Chinese guger-tree) | 吸碳能力: 471.9 kg/m3

木荷是一種具有濃郁香氣的樹木,常見於台灣的山區和林間。其木材質地柔軟,曾被用於製作家具和工藝品。木荷的葉子和樹皮也可做成中藥。

吸碳能力優勢:木荷樹冠茂密,葉片豐富,能夠有效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於改善生態環境和調節氣候起到重要作用。

第七名:印度紫檀 (Paudauk) | 吸碳能力:450.45 kg/m3

印度紫檀是一種稀有的硬木樹種,其木材色澤深紅,質地堅硬,被視為高級的木材。在台灣的傳統文化中,印度紫檀的木材曾被用來雕刻工藝品和家具,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吸碳能力優勢:儘管印度紫檀木材密度高,但生長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其吸碳能力略低於其他樹種。然而,其在特定環境下的生長能力和木材品質使其成為重要的環境和經濟資源。

第八名:台灣肖楠 (Taiwan incense-cedar) | 吸碳能力: 432.3 kg/m3

台灣原生的針葉樹,常見於山區和高海拔地區。其木材質地堅硬,其樹幹高聳挺拔,葉片狹長呈針狀,木材質地堅硬,具有良好的抗腐朽性和耐候性。曾被廣泛用於建築和木工製品。

吸碳能力優勢:台灣肖楠的木材密度較高,且生長較緩慢,使得其固碳效益較為穩定。雖然生長速度不及其他樹種,但由於其長壽性,能夠長期積累並固定大量的碳素。

第九名 : 台灣二葉松 (Taiwan red pine) | 吸碳能力: 427.35 kg/m3

台灣的原生樹種之一,常見於高山地區和森林中。其木材質地堅硬,耐久性高,其樹形高聳挺拔,樹皮呈灰褐色,葉子呈現深綠色,冬季時樹冠會因葉片凋零而呈現紅褐色。在台灣的歷史中,台灣二葉松曾被視為吉祥的象徵,被廣泛應用於宗教和宮廟建築中,是台灣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吸碳能力優勢:台灣二葉松生長速度較快,且具有較高的木材密度,使得其能夠有效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其在高山地區生長,不受人為干擾,有利於穩定地固定碳素。

第十名 : 楝樹 (China berry-tree) | 吸碳能力: 415.8 kg/m3

楝樹是台灣常見的落葉喬木,樹冠蓬勃茂密,常見於郊區和城市公園。楝樹的果實可入藥,有助於解熱、消炎和潤肺。在台灣的文化中,楝樹常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常見於廟宇和古老的建築附近,具有濃厚的歷史和宗教意義。

吸碳能力優勢:楝樹生長迅速,且具有豐富的葉面積,能夠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其生長環境廣泛,適應性強,有助於在不同地區有效地固定碳素,對於緩解氣候變化具有積極作用。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台灣擁有多種特有的樹木,這些樹木不僅在生態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在碳吸收方面具有顯著的效益。相思樹、台灣櫸、光蠟樹等樹種以其快速生長和高木材密度而著稱,能夠有效地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台灣肖楠、台灣二葉松等樹種雖然生長速度較慢,但由於其木材密度較高,能夠在長時間內穩定地固定碳素。楝樹則以其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的特點,能夠在不同地區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對於氣候變遷的緩解也有所貢獻。

台灣的特有樹種在碳吸收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保護台灣的山林,並進一步研究和保育這些樹木,除了為緩解氣候變遷,也為我們帶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1] 林裕仁(1998)森林減碳能力之推算方法。《農政與農情》第 193 期。https://www.coa.gov.tw/ws.php?id=17871&print=Y

--

--

Windacemao
0 Followers

我是一位科技業的永續管理師,關注氣候變遷與社會議題,我希望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當我們每個人離開世界的時候,都可以讓這個世界比自己降臨的時候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