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龍人思維惡搞圖(來源:ETtoday

關於「天龍」一詞的一些雜談

(寫於 2016/04/19)兩三天前在臉書開始有人用很長的個人經驗分享,轉傳〈【四月:台北漂流】伊格言:一起耍笨〉這篇文章,當時看標題以為是什麼新書的引言,也沒有特別去留意,後來才又再噗浪看到它。

Jocelyn Le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Nov 17, 2017

--

開始前先貼首歌:

可考慮聽來配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故鄉在台南,大學北上讀醫學,後來發現志不在此,父母卻無法接受其他選擇的一位「北漂者」。在文中提到了台北人在資源上的先天優勢,因而加強了「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相互累積的循環;而較為鄉下的地方,縱使有一些得以換取經濟資本的職業(也就是師字輩──老師、醫師律師等等),卻因為自始在眼界的侷限,而無法走向「以經濟資本積累文化資本」的道路,形成所謂「天龍與非天龍」在經濟、文化、視野、思維根本上的不同。

可能因為身邊比較親近的大多是北上讀書的學生,臉書的運算法則就算這一串討論送到我的動態時報,縱使被我快速滑過未多加留意,仍然送往我真正的網路活動圈──噗浪裡頭,開啟了這道話題。

我是在升大學時才知道「天龍」這個字眼,而開始意識到「好像有群人跟我不太一樣」則是在新生訓練的時候,有人問我「雲林有沒有 7–11 或麥當勞」、「是不是一出門就會看到牛車或整個都是田」、「火車會經過嗎」之類的問題,或帶有玩笑聊天的性質,亦有認真求解者(後者是真的嚇到我);更深一層的認識,就是身邊同學對於課業、社團活動或校外生活的態度,以及如何求取平衡在方式與能力上的差異。在學完社會學後、大學生活隨著時光流逝,才開始意會到,這個詞帶有的不只是嘲諷,還有更深沉的社會結構意含在裡頭。

後來,我才形成戰南北、戰天龍的一些個人見解。「城鄉間有教育資源的差異」這我想大家都不否認,也因為這樣的差異,都市學校的學生就較為遊刃有餘,不僅有機會參與社團或是課外/校外活動,補習師資比較多比較強,而得以「邊讀書邊玩」;相較之下,鄉下學校的學生,比升學成績比不過都市學校(社區高中學測破 70 的人真的很少,其中社會組的學生更是罕見),課外活動資源少之又少(社團活動就是一星期兩節課,想搞大也沒人什麼響應),大家就是學校、補習班、家裡三點連線。

兩種環境的學生求學背景的差異,縱然上大學後得以擁有類似的資源與生活型態,還是導致前者的遊刃有餘及後者的相對困惑(或困囧)。我是北漂者,身處「天龍人>非天龍人」、「畢業於都市學校>>>鄉下學校」、「母校是明星學校>>>>>非明星學校」的環境,從校友會的人數多寡與規模,就可以清楚感受到城鄉縣市間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又屬台北市與其他鄉下地區更明顯。

天龍跟非天龍間或許是社會資源分配的結果,但自古以來,資源的分配從來沒有「公平」二字,富裕也不是罪,縱使是也改變不了這項自古以來實然。對於這樣的差異,噗浪上友人(以下簡稱「噗友」)則表示,「有資本沒關係,這世界上需要多一點有資本有能力又有心的人付出。」

而我認為,社會資源差異或是貧富差距沒什麼可戰。前提當然是要每個人都有維生的基本;大家會仇富的原因不在於他們有的比較多,而是「他們拿得太多,我們過不下去了。」

世界本來就不公平,我認為天龍真正討戰(?)的的不在於他們擁有比較多主流社會的資源,而在於對於其他生活型態的缺乏想像,或說是自以為上層的假意同情。而「天龍人」或說「個性天龍」不單是指身處台北、在台北長大的人們,也有不泛不富有或不住天龍國,可是個性超天龍的雞巴人,單純是因為有這樣特質的人在台北長大的人尤其明顯,化約下的結果就是「天龍人=台北人」,但其實這是一種思維,一種認知到自己與他者的差異,而願意去理解去溝通的同理心。

唯有死亡,才是人類自古以來的最大公約數。
套句另一位噗友的一句話:

「人類不是容易的,在任何事情上,性別、人權等等都要小心翼翼,是因為我們是群體動物,需要照顧彼此的感受來存活。」

一點雜思

文章作者有提供他讀醫但志不在醫這件事,讓我想到一些事。

我家父老們其實跟作者父母的認知有點像,只因我剛好讀了一個他們眼中有前途(或是所謂職業會有師)的文組科系,所以衝突沒有那麼明顯,只是隱約感受到。

對於這種微妙差異,我現在沒有答案。姑且可說我仍選擇了「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面對或處理這股力道,或許兩年後仍不會有答案,也可能有,但……未來的事,誰曉得呢。

若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拍手」給我支持;如果非常喜歡,可以「多拍幾下」:p;或者「Follow」我,讓我有機會提供您更多內容。

--

--

Jocelyn Lee
牧紫日矜

練嘸蝦米輸入法意外寫起部落格的傢伙,在野法曹,筆記軟體「熊掌記」忠實粉絲,最想再去的國家是紐西蘭。 📧 mtrg0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