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拍「養鴨人家」 葛香亭不敢吃鴨

記者 拉娃谷幸 徐崑山 盧宏昌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03/12/06 18:3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金馬獎邁入40年,金馬獎的意義不只是紀錄台灣電影發展的轉變,金馬獎更透過電影見證台灣社會的變遷。今天(6日)帶你去回顧1960年代的電影,當時電影當然以宣揚人性光輝的原創劇本為主,像是淳樸寫實的「養鴨人家」、「我女若蘭」、另外像是古裝電影「西施」、「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是當時的電影主流。

1964年,葛香亭、唐寶雲主演的「養鴨人家」,描寫的是1名鴨農和養女的清寒生活。葛香亭:「每天跟一、兩百隻鴨生活,戲拍完後有一陣子都不吃鴨肉,很辛苦,從北到南趕鴨子,人可以撐過去倒是鴨死了好多。」

電影中以台灣40年前的農村景色,烘托敦厚的人性和親情倫理,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故事感人;葛香亭獲得第3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也讓男主角葛香亭拿下影帝寶座。葛香亭:「不敢去亂七八糟的地方,大家是尊敬你,但生活很嚴謹不敢亂來。」

「養鴨人家」叫好叫座,成為健康寫實電影的最佳代表,接下來幾年包括「我女若蘭」、「路」都是洋溢著人性美德的好電影。

1960年代還有一種電影型態也引領風騷,那就是根據中國歷史故事改編而成的古裝電影,像是風靡全台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有改編自春秋戰國時代、描寫越王句踐亡國、美人西施忍辱負重為國家獻身,整部兼顧史實和傳說,是台灣電影史上難得的大型宮廷片。

「緹縈」也是源自西漢的歷史,小女孩不顧生死,為父親伸冤的孝親故事,也透過電影向重男、輕女的中國社會表達抗議。

1960到1970的古裝電影僅管拍攝場面浩大,服裝道具考究,要傳達的意念只有一個,就是要透過電影中的孝子、忠臣,鼓勵人勇於追求完美人格。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37

0.0339

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