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御用攝影師劉振祥的影像故事,從記錄、等待到創造

一張精彩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但在精彩照片的背後,有太多攝影師經歷的風雨深沉、歲月冷暖。劉振祥用影像紀錄台灣的社會變遷,穿梭市場、田野稻禾間捕捉光影之間的人情故事。也為屬於在地的文化藝術與小鎮脈動,留下了他的見解與創造。

雲門御用攝影師劉振祥的影像故事,從記錄、等待到創造

2013年雲門舞集在台東池上,以稻浪為背景,演出《薪傳》中的「渡海」選段。

談起台灣當代攝影,大家對劉振祥的作品肯定不陌生,《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等電影劇照都出自他之手,還有雲門舞者在池上秋收時的翩然起舞。

劉振祥的人生風景離不開攝影,二十歲舉辦首次個展「問劉二十」,退伍後便進入新聞媒體工作,揹著相機在街頭見證了解嚴前後一次次的社會運動與政治衝突。一九八〇年代台灣新電影崛起,他參與侯孝賢導演《戀戀風塵》的劇照拍攝,開創劇照視覺的改變。時隔二十多年,才又重回電影圈,接拍鍾孟宏導演的電影劇照,從第一部劇情長片《停車》到最新上映的《瀑布》,都由他操刀。

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都可見劉振祥的身影。

不只等待 更要自己去創造

比起電影,劉振祥與表演藝術的淵源更深沉多元。一九八七年幫忙拍攝「雲門15週年的巡迴公演」,自此成為雲門的御用攝影師,陪伴雲門三十五年,捕捉每個轉瞬即逝的感動時刻。

雲門之外,國家兩廳院的自製節目大多由劉振祥攝影,累積至今超過兩千場表演。拍攝藝術表演,不只是記錄而已,攝影師必須在舞台現場,透過鏡位跟鏡頭焦距的選擇,重新詮釋自己對戲的直覺觀察與看法。面對不斷重複的主題,劉振祥也不怕找不出新意,總是設法找到新視角來呈現同一段落,或是在千變萬化的舞蹈動作中,擷取不同的可能性。

廣告

不過,拍攝表演藝術也有分不同階段和參與狀態。與雲門或其他劇團的合作,攝影師時常需要從表演發想初期就開始參與,和團隊一起創作。

劉振祥解釋,初期基本上沒有東西可拍,服裝不對、舞也還沒編完,甚至戲還處於一個概念的狀態,就必須執行海報或視覺的構成,反而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想實踐,這也考驗攝影師的實力。

「不管是拍表演藝術或是電影,不只是等待,也不是我演你就拍的過程,很多東西是自己必須去創造。」因此在他的影像裡,也捕捉了舞台背後表演者的「演出」。

攝影帶我進入小鎮內裏

攝影這份職業,也帶劉振祥深入台灣許多小鎮。因為拍攝雲門《稻禾》與池上結緣,二〇二一年台灣好基金會邀請他到池上駐村,劉振祥用一年的時間,分階段拍攝池上四季的變化。

清晨五點趁著天微亮,夜燈還沒熄滅,劉振祥走進田間,留下那時此刻的縱谷,在海岸山脈、中央山脈包圍下變化萬千的景致。當太陽越過海岸山脈,池上土地受到陽光照拂,與海岸山脈對看的山頭露出些許燦爛,山腳下還沉著前夜的灰暗,靜靜感受空氣中的水氣濕度,看雲霧在連綿山腰間畫出一條散步路線。(延伸閱讀:縱谷裡的美好 台東池上,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美

廣告

那段池上駐村的日子,觀察四季稻田的光影和色彩變化,大面積無任何電線桿,路旁以農田為主的景致,讓人心曠神怡。

劉振祥說,池上在大清早的時候,比較能感受到地理環境較大的轉變,等到太陽出來之際,縱谷大致回復平靜,只能捕捉到一些雲的變化,一日行程大抵為清晨出門拍照,接近中午,進行檔案備份、整理、相機充電等工作,接著睡個午覺,傍晚再出門拍照。不過,有時劉振祥的鏡頭也不只聚焦於稻田,他會騎著機車往山裡探險,去看看海岸山脈另一頭的風景,記錄這座小鎮周邊的模樣。

「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看到很多不同領域的人,默默地在地方付出、生活,他們用不同觀點看待人事物,可以認識這些可愛的人,其實是蠻幸福的事。」

前些日子,劉振祥幫忙做音樂劇的視覺拍攝,前往劇本小說的發源地屏東潮州,在鎮上亂晃時意外發現一隻鵝慢悠悠地在路上閒逛,循線才知道原來這隻「阿寶」是老街上家喻戶曉的吉祥物,阿寶主人經營一間茶莊,劉振祥回憶,「我們還去凹主人,請他帶阿寶出來散步拍照,最後他還留我們在茶莊邊泡茶邊聊這隻鵝的生命歷程。」因為一隻動物跟地方產生連結,直到現在,經過潮州小鎮,他都會去看看阿寶過得如何。

廣告

阿寶是潮州老街上有名的寵物明星。

談起潮州,最讓劉振祥難忘的還有菜市場!「潮州菜市場才叫精彩,生命力之強,販售的東西很多都是他們自產自銷。」他記得有次很想買一條魚,卻又因為無法料理而猶豫不決,沒想到魚販老闆指著一旁的麵店說:「他們可以代客料理。」這有趣的插曲,讓他想起還記憶猶新地稱讚:「真的超級超級新鮮!」因為互動才能與地方產生連結,豐富了劉振祥景深裡的小鎮記憶。

屏東潮州市場。

屏東潮州市場的人情味與新鮮海味都讓劉振祥難忘。

不為工作的拍攝 很快樂

這兩年因為疫情關係,終於有了喘息的時間,劉振祥笑說:「曾經有人問我『沒在工作的時候,都在做什麼?』答案其實還是在拍照。」

在沒有人催稿的日子裡,他喜歡自己開著車,帶著相機,沿著海岸線開始走,無須思考,走到哪裡算哪裡,喜歡這個地方,就下來走走、拍照,「你已經拍了很多東西以後,忽然間可以放空,完全沒有目的地,蠻快樂的。」

像這樣不是為了工作,純粹是對一個地方的熟悉或好奇而創作,這讓他回憶起和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緣分。一九八七年基金會成立前,劉振祥受林懷民老師之邀,協助拍攝新港的地理人文,供基金會成立後使用。

廣告

後來基金會成立「二分之一自然農場」,提供農地讓當地居民認領種植,收成的一半交由新港客廳販售,另一半歸個人所有。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劉振祥覺得很有意思,便為居民與他們栽種的作物一起合影。又或是看到新港社區舉辦「阿嬤ㄟ新娘衫」活動,於是主動邀請每一個阿嬤與他們當初的嫁衣留影,也送給她們做紀念。劉振祥說:「像這樣的拍攝,是一種新嘗試,對阿嬤們來講有意義,也願意把照片留下來,我覺得這樣就夠了,沒有一定要怎麼樣。」(延伸閱讀:雲門劇場從淡水走向世界,林懷民:「雲門是社會一點一點餵養長大的。」

劉振祥在嘉義新港幫長輩們拍攝她們當年的新娘嫁衣。

多年的影像紀錄,沒有讓劉振祥「習以為常」,而是更能感知地方的脈搏,在機會出現時,用影像為這塊土地上稍縱即逝的人事物,創造新火花。趁著疫情空檔,劉振祥也終於有時間好好整理照片。在二〇〇〇年曾出版《台灣有影》攝影集,以社會風景、舞台風景、心靈風景三個面向,凝結一幕幕時代印記,二十二年過去了,那些存放在硬碟裡來不及打開玩味的人生風景,也將漸漸顯影,續寫台灣故事。

廣告

攝影師

劉振祥

1963年生,台北人。復興商工美術科畢業。曾在《時報新聞週刊》、自立報系《台北人》月刊任職。1987年起開始參與雲門舞集的攝影工作至今,並與國家兩廳院、各表演團隊合作拍攝。曾為侯孝賢《戀戀風塵》及鍾孟宏電影劇照操刀。2010年為第33屆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得主。

*本文作者:林君翰,摘錄自微笑台灣2022夏季號《小鎮的101種生活

責任編輯:蔣帆威
核稿編輯:李佩書

微笑季刊:2022夏季號《小鎮的101種生活》

你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在離海不遠的地方,過上怡然自得的日子;
選擇回到家鄉,做自己擅長的事;
或者在城市與鄉野間來來去去,隨時轉換,保持新鮮。

島嶼的尺度、生命的轉折,生活與工作不再只有一種選項,
小鎮生活比我們想像中更精彩,永遠都有第101種可能,
來聽移居/動者們,說人生的故事。

收藏:天下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