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親子體驗環保行 節能減碳一起來

親子體驗環保行 節能減碳一起來

E-mail 列印
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全球暖化現象也日益嚴重,人為活動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而溫室效應,「節能減碳」只要你我隨手的一個簡單動作,就能為地球減少一份負擔,挽救日益惡化的全球氣候。

適逢世界地球日,文 山新店親子成長班四月份課程以「環保」為主題,4月18日,慈濟志工與親子一百多人,搭捷運到內湖參訪環保園區,希望透過各種巧思設計慈悲科技互動給孩子們親臨其境,加強環保概念並落實於生活中。

除了環保課程外,還有孩童最喜歡的童玩活動,有環保志工用環保材料製作的「環保陀螺」、「筷上功夫」、「平衡桿」、「一珠到底」、「峰迴路轉」、「飛行船」、「吊瓶子」,孩子們靠耐力,從失敗中得到經驗,突破困難靠自己的努力過關,各個歡喜開心。

◎蔬食減碳 結善緣

負責「ㄊㄢˋ真多」早餐店的站長高敏智,大聲問:「小朋友吃過早餐了嗎?」與小朋友玩起互動遊戲,小朋友從早餐車上選擇了牛肉漢堡,志工拿起結帳的掃描器掃了早餐上的條碼,螢幕立即出現牛肉漢堡所產生的排碳量。

高敏智問現場的小朋友:「我今年五十一歲,大家猜猜我已經吃素幾年了?」「十年」、「十五年」、「五十年」「再多一點……」此起彼落的回答都出籠,我吃素五十二年,我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了。」學員們讚歎,不禁鼓掌了起來。

長得又高又壯的高敏智隨即說道:「所以吃素也能頭好壯壯,對不對?不用擔心吃素會營養不夠。」他再補充素食有三好,減少碳足跡為地球好,減少身體負擔精神好,長養慈悲心不與眾生結惡緣。

從事建築行業的周正國,夫妻倆帶著一對子女上親子成長班已快三年,他說:「不知道牛造成那麼多甲烷,原來沒想到吃一個牛肉漢堡產生四點五公斤碳排放,需種植一百三十八棵二十年的大樹,而吃蔬菜漢堡碳排量一公斤,無形一年當中就種了一百多棵樹。」

◎不用 少用 再利用

寶特瓶做成毛毯的大愛科技展館站,驚見由寶特瓶組成的地球,由導覽志工說明:「這地球是用四千多支寶特瓶組成的……」,2016年全球用掉四千八百億支寶特瓶,每一年都還在增加中,而這些被人類使用過的寶特瓶那裡去了呢?雖然台灣回收做得不錯,但還是很多寶特瓶會流入環境裡,數十年後,還是垃圾難以分解造成環境的污染。寶特瓶的原料提煉自石油,加上不易分解的特性,對環境或是人體都會造成負擔,如能減少使用就能減少能源消耗、減少排碳。

小朋友現場體驗回收寶特瓶讓地球降溫,大家合力收集寶特瓶,讓原本只能被丟棄的塑膠垃圾,有了重新利用的機會。寶特瓶回收可以還原成PET塑料後,再生產成紡織品、塑磚等,不但減少石油的消耗延續物命,也減輕地球的負擔。

年輕媽媽張捷,平日身體力行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她一年前開始茹素,全家自備環保杯碗筷外,購買外食時也自備鍋子買食物絕不使用一次性包裝材料,張捷十七歲在加拿大曾經接觸過慈濟,如今是二位孩子的媽媽,她讓大兒子參加親子成長班,希望把慈濟善的理念種在小小孩的心靈。

環保已是現代的普世價值,自備環保餐具、節能減碳盡量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節省水資源、確實做好垃圾分類等,一場環保心靈體驗,期待親子們能用在生活中,環保清淨在源頭,蔬食救地球,一起為我們生活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圖左 :寶特瓶回收可以還原成PET塑料後,再生產成紡織品、塑磚等,不但減少石油的消耗延續物命,也減輕地球的負擔。志工示範,小朋友挑到津津有味。[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用環保材料製作的「吊瓶子」,孩子們靠耐力,從失敗中得到經驗,突破困難靠自己的努力過關,各個歡喜開心。不簡單的事能堅持,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年輕的張捷身體力行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她一年前開始茹素,全家自備環保杯碗筷外,購買外食時也自備鍋子買食物絕不使用一次性包裝材料。[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從事建築行業的周正國(右二),夫妻倆帶著一對子女上親子成長班已快三年,今天的課程中學習到很多知識。[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學員長曾湘芬老師用心安排課程,,希望透過各種巧思設計慈悲科技互動給孩子們親臨其境,加強環保概念並落實於生活中。[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分站來到「樂樂乳牛」,大家看到一頭可愛的乳牛,導覽志工邀請學員上臺幫乳牛餵飼料,乳牛吃了飼料竟然還會放屁呢![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用環保材料製作的「一珠到底」,孩子們靠耐力,從失敗中得到經驗,突破困難靠自己的努力過關,各個歡喜開心。[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一場環保心靈體驗,期待親子們能用在生活中,環保清淨在源頭,蔬食救地球,一起為我們生活的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小朋友現場體驗回收寶特瓶讓地球降溫,大家合力收集寶特瓶,讓原本只能被丟棄的塑膠垃圾,有了重新利用的機會。[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