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天進入立夏節氣 4生肖注意腸胃 四字箴言「養心為上」

一周數位爆報/LINE Keep 8月中止快備份、YouTube推暫停廣告!蘋果認iPhone鬧鐘不響

巴西豪雨釀嚴重災情!增至56人喪生、74人失蹤 近7萬人無家可歸

想給戰鬥機裝上裝甲又擔心影響飛行速度 美軍想出折衷辦法、統計學家不認同

美軍想給戰鬥機裝上裝甲,但又怕影響飛行速度。 示意圖/ingimage
美軍想給戰鬥機裝上裝甲,但又怕影響飛行速度。 示意圖/ingimage

統計專業出身的知識自雇者劉奕酉,擅長用數據思維處理問題,甚至在短時間內能在各個領域都勝出。

他將他的這套方法集結在《高勝算的本事》這本書中,不過在談論數據思維的同時,他強調統計的概念和這套思維息息相關,尤其是「倖存者偏誤」,一旦沒有注意到,就可能造成嚴重的盲點錯誤情事。

說到倖存者偏誤,我想你可能聽過這樣的故事。­

二戰時期,美軍想給戰鬥機裝上裝甲,但又怕影響飛行速度,所以就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把裝甲裝在飛機最需要防護、受攻擊機率最高的部位。但是,該裝哪裡呢?

如果你還有印象,應該記得我說過,統計學是在二戰時期發展起來的。

於是美軍統計了所有戰鬥機上的彈孔位置,繪製了一張彈孔分布圖(見圖3-30)。

從數據上來看,有人提出了應該將裝甲裝在彈孔最密集的這些部位。但是有位統計學家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應該給彈孔最少的引擎披上裝甲。統計學家解釋,這些戰鬥機之所以能倖存回來,表示並沒有被擊中足以致命的部位。我們現在看到飛機引擎部位中彈少,就說明了凡是引擎中彈的飛機全都墜毀了。換言之,目前所統計的數據是不完整的,不能只從眼前看到的數據來下判斷,這是一種倖存者偏誤。

那麼,倖存者偏誤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在真實生活中會運用到嗎?接下來,不妨用以下三個問題測試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容易犯下倖存者偏誤的人?

這裡有三個情境,你覺得哪一個說法是有問題的(見圖3-31)?

● 第一個情境,是一位研究生。他說,我們在問卷中設置了「你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希望能得知外向的人比例有多少?

● 第二個情境,是一位主管。他對一位員工的評價是,他能力不行啦!我都只能指派他做些簡單的工作。真希望他能努力一點,有一天能扛起重責大任!

● 第三個情境,是一位教育學者。他認為,從學測成績與未來成就的關聯性,可以得知目前以學測成績來篩選學生的鑑別力是正確的。

思考一下,你覺得哪一個人的說法是不對的、可能犯下了倖存者偏誤呢?

公布答案:其實這三個人都掉入了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倖存者偏誤,其實就是一種過度推論,是基於不完整的資料所造成的誤解。我們認為基於觀察事實來下結論,就是理性;但只有片面觀察、有意或無意漏掉某些線索,產生的誤解可能更嚴重。

(本文出自《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本文出自《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第一位研究生的倖存者偏誤:當他問出「你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時,就已經預設了答案的選項,而忽略了那些不喜歡戶外活動的受訪者;問題已經決定了答案。在不少政治性民調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偏誤,使得結果失真未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

●第二位主管犯的倖存者偏誤:主管因為覺得部屬能力不足,所以只指派瑣碎的小事,部屬自然沒有完成更大挑戰的機會,反而又反過來印證了主管一開始的想法。就像我們有時候會對某件任務沒有信心,而沒有認真投入時間與精力,結果真的失敗了,卻反過來說:「看吧!我就說做不到吧。」

●第三位教育學者的倖存者偏誤:以學測成績來篩選學生是否正確?教育學者想得知學測成績和未來成就的關聯性,但實際上所蒐集到的數據只有成績好、上大學的學生,並沒有涵蓋那些成績不好、沒上大學的學生。藉由學測成績好的這些人在未來的表現,而得到學測鑑別力很高的結論,是不完整樣本下的偏頗論點。至於那些學測成績不好的學生,如果他們也能上好的大學,未來成就又會是如何呢?這一點無從驗證。

藉由這三個情境的案例,希望你能當心不完整的資料所造成的過度推論與誤解。

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時常要小心這種倖存者偏誤。

比方說,不少人喜歡從成功案例中歸納出所謂的成功者法則,但可能忽略了這些法則可能在失敗案例中也被使用,只不過這些失敗案例沒有機會被你看到而已。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這也是忽略了不會游泳的很少下水、或是更會因此而防護得當,所以淹死的少。

(本文出自《高勝算的本事》作者:劉奕酉)

相關新聞

同事升主管後「換位置換腦袋」完全變了個人? 作家坦言:這是必要之惡

角色不同,競合關係就不同。位置變了,腦袋跟著變,是必要之惡。

零風險…每月爽領3453元利息! 三圖整理無腦存款懶人包

存滿102萬元,每月領滿3453元!

去日本旅遊…日幣匯率一路走低怎換最划算? 醫師「7原則」:準備多種支付方式

日幣對美元一時跌到160...上次跌到這個數字是34年前,日本泡沫經濟時的1990年4月。

科技業每年5月上班必聊話題! 再職員工:所得稅12萬…當月薪水還不一定夠付

雖然外面都說科技業薪水高,但每年報稅金額,其實就跟我們承受的壓力一樣驚人啊!

自願降職薪資少5千…「投資股票」才有底氣隨心所欲! 存股哥:喜歡這份工作但跟人相處疲累

我喜歡這個工作,但讓人感覺疲累的往往是跟人的相處。

28歲當上主管薪水多3成…卻一點都不快樂! 過來人曝「副作用」:努力能被公司一筆勾銷

28歲我升上了主管。薪水漲3成,帶一群團隊,每週直接對老闆做匯報。剛升職的時候走路都有風,我也可以加入商業雜誌最愛寫的「30歲成功人士」俱樂部了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