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随言草创
细诉生活中的情感,重新审视个人价值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同心态的人,有不一样的解读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整一首词,最经典的莫过于那句“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这句诗改自唐朝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王维的诗句中,他所表达的一种心境,是走到水流的尽头时,需要逆流而上,便可坐于山峰之巅,欣赏那云卷云舒的壮观之景。

作为山水诗人,这句话,唯妙唯俏。当然也与诗人波折的一生有很大关系,在“安史之乱”中被俘,无论怎么反抗,都被安禄山征为部下。在大唐平定叛乱,收复国土后,他又被误认为是叛军,几乎被处以死刑,幸得胞弟出手相救,为其赎罪,才得以恢复官职。

而此时的王维,早已萌生退隐之心,只是回首往事,油然升起一丝感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当你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也许就是人生的拐点,越往上走,越能看到广阔的风景。

而北宋词人晁补之,作为苏轼最看重的门生之一,他的文章令苏轼惊叹。在经历了“新党派”的打压后,越发想过上陶渊明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想忘记仕途中的恩恩怨怨,起起伏伏。

他在写这首《临江仙·信州作》时,正是他接连遭到谪贬,从毫州到信州,整整三年,那时,他就已产生厌倦的情绪。

像词中提到“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像不像活到中年,却一无所获的我们,那万般沮丧的心情?

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一心为国为民,却被贬到远离家乡的地方,连住的房子都买不起,只能跟那些上了年纪,被人遗忘的老僧们,住在郊外残破的寺庙,彼此相依为命。

这对一介文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或是因为处于人生低谷,才有了这句“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借前人的意境,来宽慰自己:当一个人穷途末路时,不要放弃,继续前行;等到云起时,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观。

只是,他此时的苦悲,已无心再去感受置身青山绿水中的惬意,哪怕是一只鸟儿在他耳边唱歌,他都视为鸟儿在向他诉苦,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他自己都想一醉方休,不问世事,又何苦来烦他呢?

听着西院那沉闷的钟声,传来的是一阵阵的悲痛。唐朝诗人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同样,晁补之的心情,也充满了无可奈何,光明似乎在心中一点点消沉。因此,他语带讽刺地反问自己“青山无限好?”青山真的无限好吗?

在这里的时光,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折磨,令他由衷地呐喊“犹道不如归!”还不如归去,回到熟悉的地方。

对比王维与晁补之所经历过挫折后的心态,不得不说,承受过大风大浪的王维,早已学会了拿得起,放得下,是真的活通透了。而晁补之,则还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不能自已,万般皆是苦,到底该如何自度?

王维积极乐观,谈笑风生,清风自来;晁补之消极自弃,心灰意冷,苦闷难耐。面对挫败的两种人生态度,你更青睐哪一种呢?

欢迎留言,关注我,一起读点古诗词。

作者  随言草创|2020-09-05 23:00:16
阅读530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随言草创
细诉生活中的情感,重新审视个人价值
随言草创
细诉生活中的情感,重新审视个人价值 百科特约作者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