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曾祥耙
书法家,曾祥耙
契刻符号是文字的起源,并逐步演变为图画文字,为原始文字的雏形

地球的存在距今已有46亿年,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猴。随着远古人类的进化,人脑越来越发达,发音器官也越来越完善。人类社会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作斗争。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诞生了。但语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到远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传播到远方的信息,单靠人类大脑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文字,于是,创造文字的工作就开始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应运而生。

一、结绳记事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采用过各式各样的记事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结绳和契刻。中国古籍文献中,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较多。汉朝人郑玄,在其《周易注》中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我国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现在还有结绳这样的事,哈尼族借债时用同样长的两根绳子打同样的结,各执一根做凭证。纳西族和普米族都用羊毛绳来传递信息。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那里的乡下人,碰到每天要做一件紧要事,怕会忘记时,也常常在裤带上打一个结”。秘鲁印第安人也有结绳的情形,绳子上打许多结头,结头离棒越近事情越紧急,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黑结代表死亡,白结代表和平,红结代表战争,单结代表十,双结代表百,三结代表千。

结绳记事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是一种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不能演变成文字。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而不能进行思想交流,不具备语言交流和记录的属性。因此,结绳记事不可能发展为文字。许慎《说文解字序》云:“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就是说绳子上的结多了,就不知道哪个结记的是哪件事。《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于是,契刻符号便产生了。

二、八卦中能占卜出文字吗

许慎《说文解字序》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伏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他教民结网,从事渔业畜牧。“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依据天象,创制八卦,并制作出太极图,继而创造周易。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组合成八种不同形式,叫作八卦。有专家认为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达符号,比如“坎”卦,中间一横,上下各两小横,表示水的象形,与甲骨文的水字象形相似。也有专家认为,汉字中确有个别汉字或部首起源于八卦,但不能说汉字起源于八卦。

八卦与汉字应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或间接的会影响着汉字的孕育、诞生。

三、契刻记事

契刻的初始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清楚地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关于古代契刻的情况,《列子·说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拾到一个别人遗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来,并偷偷地数契上刻的齿数,以为这些齿代表的钱数不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对邻居说:“我很快就要发财了”。这段故事说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

随着木刻的日趋成熟,古人把目光从木板投向更坚硬耐腐蚀的悬崖、峭壁、洞窟。

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毕竟是原始的、非常简陋、粗略的记事方法,记事范围小,准确性差。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譬如,只有在这时,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上面说的“虎”和“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

正如《中国文字学》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 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种图画文字就是原始的文字。

四:原始文字的雏形

1:贾湖刻符

1987年,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考古专家从新石器时代墓穴中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龟壳、骨器上的契刻痕迹,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贾湖刻符至少有十七个,其特点是契刻而成,后被统称为“贾湖刻符”。挖出的这些甲骨契刻文字符号,部分文字与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专家认为贾湖契刻符号应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理由是:

1)贾湖刻符已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是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它记录了当时的主人一定的寓义,而寓义是要用语言来解读的,因之也应有对应的语言。若如此,这些刻符就具备了文字的形、音、义的基本条件。

2)贾湖刻符与甲骨文在书写载体、书写工具、书写内容上有一定的共性。

3)甲骨文是由贾湖刻符慢慢演变而成熟。

如果以上结论成立并得到国内外专家肯首,八千多年前贾湖刻符就是汉字的起源了,那中华文明历史又要往前推进3000多年了,汉字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了。

2:仰韶文化刻符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黄河中游,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其中陕西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有专家认为西安仰韶文化半坡出土陶文可能是汉字之源。

3:大汶口陶文刻符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至前22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典型的父系社会形态,分布地区在东至黄河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至江苏淮北一带。山东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已初具象形文字的特性。

4:良渚文化刻符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至前2200年)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是新石器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良渚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大约800多个),分布在几百件器物及碎片上,这些符号看起来非常规整,已具备了文字的一些特性。

5:仓颉造字

皇帝之史仓颉(公元前2700年左右),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战国时代有不少仓颉作书的传说,见于史载多处。如《荀子解蔽》中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说中国的文字是仓颉创造的。

唐代有一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论断仓颉造字时说:“(仓颉)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一般人都知道,古代文字的产生,是借自然万物之形改造而成的,其实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传说》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

6:丁公龙山陶文刻符

1992年在山东邹平丁公村遗址发掘,龙山文化晚期的陶残片刻符,年代约公元前2200年,比殷商一期甲骨文还早800年左右,刻有11个符号。从地层、文字、陶片三方面详细剖析,专家对这片陶文有可疑之处,需进一步研究鉴定。

7:二里头文化刻符

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开始发掘,陆陆续续出土了不少陶器、牛肩骨刻符,二里头是夏都遗址,夏朝约在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其刻符形体很像甲骨文,距今天约有3800年的历史,比殷墟甲骨文还要早500年。

语言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文字是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上述这些虽然都是文字起源的传说,但其内涵却不无道理,这就是文字从图画中来,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文字是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必然产物,是原始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演变而来的,它不可能是由哪一个人单独发明创造的。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

小结:

1:人类为了信息的保留和传播,文字便产生了。

2:结绳记事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式,它不可能发展为文字。

3:文字应当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仓颉等人是文字的整理者。

3:契刻符号应当是文字的起源,在漫长的演变中,逐步演变为图画文字,成为原始文字的雏形。

4:贾湖刻符如果能得到世界文字专家的肯首,8000多年前的贾湖刻符就是汉字原始文字的雏形了,中华文明历史就是8000年了,汉字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了。

预告:下一节将详细讲解甲骨文的前世今生,敬请关注。

作者  曾祥耙|2020-09-12 09:01:43
阅读1811 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曾祥耙
书法家,曾祥耙
曾祥耙
书法家,曾祥耙 百科特约作者
56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