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冷热军事史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影响了一个绘画时代的名画《吹笛少年》
《吹笛少年》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创作完成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该画描绘了卫军乐队年轻的士兵正在吹短笛的场景,这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了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

关于《吹笛少年》,人们并不陌生,甚至还有人到现在仍在猜测他的身份。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轻骑兵少年吹笛子的场面,另一种说法是,这幅画的模特是一名拿破仑三世帝国卫队乐队的少年音乐家,被指挥官莱霍斯纳派给马奈做模特。也有观点认为男孩的脸和身材上显示出莱昂·莱恩霍夫和维克多·梅伦特的相似之处。

名画的诞生

《吹笛少年》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创作完成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该画描绘了卫军乐队年轻的士兵正在吹短笛的场景,这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了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

画中的少年以右脚为重心站立,左腿向外伸展,上身自然向左倾斜,手指在乐器的孔洞上按压,悠扬的音符流泻而出,他神情专注,谨慎地吹奏着一支木制小笛。整个画面达到了形与色的统一,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由于想让被画对象看起来是孤立的,避免造成这是在游行或军事训练现场创作的印象,马奈没有加进任何轶事性背景成分。孩子、服装及短笛构成画的惟一主题。画是在画室的冷光线中完成的,这一点从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证实。

可以看得出来,《吹笛少年》没有加进任何轶事性成分来塑造形象,服装、短笛配合人物是它的惟一主题。背景与人物之间没有配景,也没有联系,这些也使人物显得不真实。人物用大色点处理,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而且它还运用了三种基本色调——红色裤子、黑色上衣以及赭石色的背景。红色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与黑色上衣连成一气,红、黑两色间的关系,被马奈以金黄色的衣扣和吹笛少年肩上的白色披带突显出来。赭石色的背景,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的抽象背景。赭石色的底色,以人物为中心,渐次向外加深,使吹笛少年处于明亮的空间中。

有趣的是,《吹笛少年》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作者彻底取消了画面景深,画内完全没有光照,或者说,全部光照都来自画外,绝对垂直地照射在画面上,在少年背后没有任何空间,不仅没有任何空间,就是他本人也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他着脚的地面几乎空白,只一小块灰色阴影表现背景墙与他着脚之处的差别。少年的面孔也没有留下任何凸起光影,只是鼻子两侧出现两个小凹陷,以表现眉毛和眼窝。

不受束缚的画风

该画作大约是作者从1864年开始创作,并于1866年创作完成。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马奈16岁的时候,曾到一条船上当过见习水手,后来又去投考海军学校,经过一段海洋生活之后,对卫队士兵有着一些特殊的情感。因而在之后学习绘画时,他便对学院派的教条反感。他善于通过现实主义者、探求真理的人的眼睛来认识世界,写生手法亦具有清新、新颖的风格,《吹笛少年》就是体现他新颖风格的典型画作。

因为《吹笛少年》几乎用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笛少年》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

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马奈的真实之笔

这幅画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因为年代的关系,马奈很早就参军了,是一名水兵,他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兵,为因画画需要而穿上的这身行头感到骄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钮扣。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

从绘画风格上看,马奈笔下的人物细节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感,似乎偏向于古典写实派的风格,但他在作品的主题上颠覆了传统的保守观念,这也就从根本上使其区别于写实派的风格。而与学院派的细腻画风相比,马奈的笔触更为粗犷,对灯光的利用也更为现代化,虽然受到印象派的影响,擅长使用较为轻快明亮的色彩,但仍然保留着使用黑色线条勾画人物轮廓的特色,以引起观画者对于画面形体的注意。

在1865年的西班牙之旅中,马奈在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中观赏了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并深受启发。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是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时代、西班牙黄金时代的一位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自西班牙回来后,马奈在1865年9月对友人泽卡利·亚斯楚克说:“这趟西班牙之旅,令我发现最具价值的画家——委拉斯开兹。我毫不惊讶在他画中找到自己的绘画理想,给我许多自信与希望。”

马奈结束西班牙之旅回到法国后便创作了这幅《吹笛少年》。正如委拉斯开兹在作品《巴勃罗·德·巴利亚多利德》中所展示的平涂式无背景画法,《吹笛少年》采用了同样的构图和干净利落的笔触。因此无法参考背景来评估这个少年的身高。

1856年,马奈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以乞丐、歌唱家、吉卜赛人、咖啡馆和斗牛等当代现象为主题创作了大量作品。为了得到官方的承认,马奈自1859年开始定期将画作送至巴黎沙龙评审委员会接受评审。巴黎沙龙是1667年开始在法国巴黎法兰西艺术院中举办的艺术展,建立者为法兰西艺术院下属的法国皇家绘画暨雕刻学院。该沙龙在1748-1890年间是西方世界最大的艺术展,是学院艺术的重镇。1881年法国政府停止赞助巴黎沙龙,改由法国艺术家协会组织。但巴黎沙龙对马奈的态度却时好时坏,1861年的作品《弹吉他的人》被沙龙接受并展出,1866年的作品《吹笛少年》又被不屑地拒之门外,这使得马奈逐渐对官方沙龙感到了失望和愤怒。

其实,马奈并不分成印象派的色彩理论,与印象派之排斥黑色不同,马奈却是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它像乐队中的定音鼓,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在瓦伦斯的肖像中,裙子的黑色正是起到了这种作用。1812年,马奈在巴提约尔街的画室成为青年画家向往和聚会的地方。后来成为印象画派成员的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人,经常在此聚会,马奈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领袖。

可以说,《吹笛少年》是马奈对印象画派的创新和发展,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美术思潮,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原创|2022-09-27 06:53:48
阅读7255 3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冷热军事史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冷热军事史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百科特约作者
1106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