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茗山书斋
专注哲学 红学 文字 先秦经典 诗歌
(原创)《红楼梦》和曹溶以及瓣匏斝的真相

《红楼梦》和曹溶以及瓣匏斝的真相

整子

先说一下曹溶的简介,曹溶这个人今人大多数不认识。

曹溶这个人物的历史性质同《石头记》的作者吴梅村是一样的,由于仕清被历史打入了冷宫。曹溶(1613-1685年)同钱牧斋(钱谦益1582年-1664年)、吴梅村(吴伟业(1609年-1672年)、龚芝麓(龚鼎孳(1616年-1673年)、陈素庵(陈之遴1605年-1666年)被后人称为“江浙五不肖”。也被《明史》列入《贰臣传》。

但是,我们把话说回来,这“五不肖”无论在仕明或者仕清,对于工作在职责上讲都相当本份,兢兢业业。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因为他们或许认为也就是为一个饭碗奔波,从政是一项养家糊口的行当,是一项职业而已。天下不管是谁的,帮谁打工都一样。反正就是打工,打卡上班,该干的干,该不干的也绝不伸手。

张英(1637-1708年)《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有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这首诗。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但在我们中国历史传统中伦理道德思想并非如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某些道理,而且横竖都有理,然而在价值判断上毕竟还是受到传统文化信仰的左右。

对于个人来说,也因此被看作是一件蒙羞,不忠的行为。吴梅村为此担负了巨大的负罪感,从而写下了《石头记》。曹溶也一样。他们被一个称作“虚名”的词语所拖累。

对于曹溶的仕清,曹溶是一个长于经济管理的文人,曾经向清政府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等,悉被采纳实施。其本人也有很多关于这一方面的科学思想,例如《明漕运志》就是曹溶撰写的。

在顺治,康熙时代,满清政府和皇帝却并不是以“不肖”和“贰臣”的眼光来看他们,因为顺治和康熙都深知,没有这批明朝遗老的工作和贡献,不可能这么顺利地稳定江山。

《明史·贰臣传》是乾隆皇帝在乾隆41年正式提出编纂的。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

顺治三年,曹溶三年二月充会试监考官,三月迁升为太仆寺少卿。不久,被发现在学政任上所举贡生中有明代受世袭职和中武举者,降两级调用,接着又因选拔贡生超额被革职回籍。这就是《红楼梦》中作者写贾雨村被革职的情形。

书中写贾雨村的革职原因“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就是采取了曹溶的事迹。

顺治十一年曹溶官复原职,迁左通政。十二年三月擢左副都御史,旋擢户部右侍郎,接着又授广东布政使。十三年,以举动轻浮,降一级改任山西阳和道。

康熙三年裁缺归里。十三年,三藩举兵,阁臣以边才荐,随征福建。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大学士李霨等荐曹溶,未试。十九年,学士徐元文荐曹溶佐修《明史》,未赴。

为什么曹溶举博学鸿词科不去试?其中原因不言自明。说说徐元文再次推荐曹溶编修《明史》,徐元文(1634年-1691年)就是徐乾学(1631-1694年)的哥哥。很多江南文人名士都是徐元文推荐做官的。除了曹溶之外,还有尤侗(1618年-1704年),万斯同(1638-1702)即黄宗羲(1610-1695)的学生等。

满清国土同俄罗斯国的边界约定就是徐元文写的,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想必大家都知道。

曹溶这个人科学思想在当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先进的人物,是一个实用的人才。但他的文词也堪称江东独步。与龚鼎孳齐名,世称"龚曹"。朱彝尊(1629年-1709年)所纂《词综》全部来自于曹溶的藏书。晚年曹溶的藏书被纳兰性德(1655年日—1685)所购藏。

著有《静惕堂诗词集》,《崇祯五十宰相传》、《古林金石表》、《刘豫事迹》、《明人小传》、《倦圃莳植记》、《粤游草》、《续献征录》《静惕堂尺牍》,手稿本《德藻堂诗集》等。

《红楼梦》中说写的北静王的“静”的含义之一,就来自于曹溶的“静惕堂”。曹溶筑书楼于嘉兴南湖之滨的倦圃别业,称"静惕堂",藏书极富。

至于“北静王”叫做“水溶”,一看就知道,就是“曹溶”的名字的直接移用。曹溶字秋岳,一字洁躬。“洁躬”是后来起的字,意义不言而喻,就是洗刷自己的污名。吴梅村之所以引用曹溶,其目的也是为了“洁躬”。

《红楼梦》十二支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其中“高士”二字就经常出入曹溶的诗词中。我举二个例子:

1,《相见欢·与蒋前民饮酒 》

“霜天敝了羊裘,荻花秋。恰遇纤帘高士倚江楼。”

2,《禦街行·题程云来小像》

“珊瑚随处系渔竿,香水对浮峦。风光况肯留人住,也谁能、复据雕鞍。

古今高士,龙蛇变化,同作五湖看。”

这首词中“龙蛇变化”也见于吴梅村《偕穆苑先孙浣心叶子闻允文游石公山盘龙石梁寂光归云诸胜》:“此山通巴陵,下有神禹札。后代文字衰,致起龙蛇孽。我有琅管,上洒湘娥血。濯足临沧浪,浩思吟不辍。”其中“龙蛇”的意思是一样的。

关于《红楼梦》同曹溶的关系,除了上述所有可证明和可说明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是证明吴梅村对曹溶的利用。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只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匏斝”三个隶字”。

“瓣匏斝”这个原型就来自于曹溶《匏杯歌》:“酌酒当用黄金樽,近年以来贵陶瓦。物巧生新定莫穷,易以坚匏更醇雅。尚象恒思谋始难,西楚东吴无作者。禾里遗风差不俗,逸客栽匏满原野。累累结实饱霜雾,夏秀秋贞互倾写。钜者尝闻济险津,酒易溺人此其亚。鉴古足籍息流湎,目前寓意在杯斝。光踰栗玉谢雕镌,岁月摩挲同聊且。我里鲂鱼尾频赤,甲乙之间嘶塞马。故家筐篚无一存,插羽徵求到松檟。犹馀匏器侑麯蘖,宾筵秩秩见潇洒。小制翻为四海珍,凤凰鹦鹉徒土苴。乃知治器等治国,群材精牜角趋良冶。不然弃掷老田庐,虫吟雀啄谁能担。” (《静惕堂诗集》卷十四)

曹溶《后匏杯歌》:“郡中攻匏始王氏,其后模仿纷然多。各能推择尚坚朴,八月九月留霜柯。宣武平生诮形似,精微已往皆淆讹。石佛群僧称好手,工惟急就亏指磨。流传空复遍燕粤,贱售只辱幽人薖。东郊周生最晚出,家无尺帛颜常酡。穷思莽苍得其窍,尽刷怪诡还中和。终年黯惨与神遇,歘起奏刀如搠梭,不规而成妙天质。因物纤钜无偏颇,瓶罍满眼总适用,譬若圣教陈四科,其间卓绝首觞器。琴轩书榻光相摩,捧之宜俟偓佺辈,侍坐可斥妖秦娥。愚也好古彻骨髓,周生之室曾经过。持赠不惜倒筐箧,皜若片月来烟萝。南滞闽堧北沙塞,尘坌戛击催沉疴。糟丘已隤欢伯怨,不饮柰此匏者何。”(《静惕堂诗集》卷十四)

而曹溶的《匏杯歌》《后匏杯歌》则来自于巢鸣盛。

巢鸣盛(1611-1680),字端明,浙江嘉兴人,字端明,一字五峰,号崆峒、止园。嘉兴人。世居今郊区凤桥镇巢家弄。巢端明在其母墓侧筑永思草堂,又建"止阁",因之自号止园。廿十五岁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考中举人,参加过明末文社--复社。1645年后(明朝亡后)履迹不入城市,他与吴中徐俟斋、宣城沈寿并称为海内三遗民,与长洲徐枋、桐乡张履祥、海盐陈恂等友善。隐居于巢家弄三十七年,与妻钱氏以耕织自活。他在居所四周种葫芦十余品种,并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合在匏上,长成樽、彝等形状,制成极精美的各色器皿,世称"檇李匏尊"。其匏器为人所珍视。卒后,徐枋、张履祥等以巢是孝子而私谥贞孝先生。著有《永思堂集》、《洙泗问津》、《老圃良言》等。

吕留良(1629~1683)有《赠巢端明》一诗即提到了巢鸣盛的匏杯,云:"廿年冰压岩花老,九日寒催野菊香。天下几家忘客主,此身今日系存亡,荒台偶语桐乌发,小院更深烛跋长。手自断壶成饮器,携来到满话南阳。"

卓尔堪选辑的《明遗民诗》卷十四,有巢鸣盛《题匏杯》:回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剖心香自发,刮垢力须攻。不识金银气,何知陶冶工。尼丘蔬水意,乐亦在其中。

卓尔堪,清代诗人。字子任,号鹿墟,一号宝香山人。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一作仁和(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康熙时期。

曹溶同巢鸣盛的关系,可以从曹溶《赠巢端明》获得证明。

兰蕙逞纤姿,琬琰少严性。国容蔽菰芦,炼气翼廷诤。蹇节既天崇,岂不念明圣。难狎鼯鼠群,腾掷誉标令。整带镇豪靡,危冠昱刚正。手闢虞渊辉,四丧沐灵镜。妙撰轶先民,忘归志馀劲。谁持大雅趋,而屑雕虫竞。结幹缅休闻,周道疯交映。繁枝日夜零,介石式基柄。(录《静惕堂诗集》卷二)

朱彝尊也曾经提到过匏杯,《巢孝廉手制匏尊铭》:“孝廉讳鸣盛,嘉兴人,名注复社。崇祯丙午举于乡。乙酉后,屏跡不入城市。 巢五孝廉焚公车,绕屋第种青葫芦。截为杯杓与俗殊,叵罗凿落吾舍诸。物微奚足贵,难得高人制。”(《曝书亭集》卷六十一)

上述情况说明《红楼梦》中“瓣匏斝”在当时社会历史时代,其原型是实际存在的。且也曾经是江南文人圈风行一时的社会理念。

那么吴梅村在《红楼梦》写入“瓣匏斝”是什么意思呢?

他有二种意义:

第一种:吴梅村引用了《论语·阳货篇》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其中“坚”字,《红楼梦》中曾经多次提到过,作者哀叹自己的心理不坚,仕明又仕清,遂招致时人和后人诟病,谣诼四起。林黛玉就说贾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正是苏轼的《赤壁赋》。

因此,《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瓣匏斝”后写入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第二种,“瓣匏斝”的“瓣”字在吴梅村的原文中是一个非常冷僻的异体字,也有可能是吴梅村自己独创,写为“分瓜”。

分瓜的意思就是指当时三藩据守,北面满清,南方南明,沿海明郑,作者的意思就是诉求停止战争,大家到此为止,为社会安定考虑。

“斝”从斗字,其意义同样不言而喻。

瓠瓟二字意义一样。有可能也是瓠字。但作者塑造的文本理念是一样的。

根据上述有关“瓣匏斝”同曹溶的关系也就获得了证实。

因此,吴梅村利用曹溶的“溶”的名字嵌入《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北静王”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正是吴梅村隐射自己的同样遭遇。这还仅仅是“北静王”这个文本意义的一部分。

但相关《红楼梦》和曹溶的关系着到此为止,概念表达完毕。至于有某些人根据曹溶姓“曹”来胡乱拉扯曹寅,曹雪芹的关系,则不值一提,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  整子创作室|2020-03-15 17:02:53
阅读488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茗山书斋
专注哲学 红学 文字 先秦经典 诗歌
茗山书斋
专注哲学 红学 文字 先秦经典 诗歌 百科特约作者
22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