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

元朝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原姓陆,名坚,出生于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改姓名,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中国元朝山水画家,后人把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1][2][3]
黄公望自幼孤高、少有大志。早年曾入仕为官,担任中台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黄公望是一位才情勃发的艺术家,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澳、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2][4]
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被后世推为“浅绛山水”的创始人。对他的水墨画法,后人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其中《富春山居图》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巅峰之作。此外,画作之余,留有画论著述《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1][5][4]

人物生平

身逢乱世 少有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