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榕專欄

恐龍含冤而死 人類不向恐龍學習,就太蠢了 

翻開字典,dinosaur都被拿來當負面形容,像是「大而無當、過時或應廢棄的事物」。但恐龍實在不應再承擔失敗者的汙名。牠是企業經營者和研發主管的好榜樣,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向牠們學習。不這樣這麼做,我們就太愚蠢自大了。

恐龍-滅亡-全球暖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對於恐龍名譽的毀謗,不只有口語上的中傷,還形諸於文字。這些說辭被各大英語辭典的編纂者收錄於典籍中,擁有合法地位。翻開《韋氏辭典》,你會發現「恐龍」(dinosaur)意謂:「大而無當、過時或應廢棄的事物」。

查閱《劍橋辭典》會看到,「恐龍」是指「古老的東西,以及無法隨環境變化而改變的東西,因此再也沒有用處」。《牛津英語辭典》地位崇高,有如辭典界的皇太后,翻開這套厚重的大部頭,你會見到確實的證據,恐龍適合用來指「無法適應環境變遷的人或事物」。

我認為,這些都是胡說八道。事實上,要是真能像恐龍一樣,該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有哪個執行長不會大做白日夢,夢想在一段漫長地質年代中稱霸全球?有哪個董事長不會渴望公司的經銷權能迅速擴張到數千倍,就像恐龍的種類與數量激增,征服一片又一片的大陸,遍布全球?又有哪個研發主管不想一再突破,不論在速度、規模、能力、多樣化上有長足進展?

廣告

恐龍超越生理的極限,打破每一項紀錄,幾乎是各方面的成功模範。總體上來說,只要細想恐龍擁有的驚人適應特徵,譬如巨大的體型、強大的威力、鋒利的牙齒,還有奇特的背脊、骨板及棍棒狀尾巴,就不難理解大眾為何會為這些不可思議的生物著迷。

但如今,我們對恐龍卻有兩種截然不同觀點。

這群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多樣,大概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大型陸生動物,怎麼會被貼上史前失敗案例的標籤?

對於恐龍最糟糕的誤解,莫過於以為恐龍的滅絕,代表牠們不能適應變動的環境。直到不久前,這種想法還被視為一般常識:要不是恐龍腦袋不靈光、行動遲鈍、不知變通,這種龐然大物或許還能生存下來,繼續主宰地球;就是因為牠們不夠好、不夠聰明、適應力不佳,不像我們體型小巧的祖先,最後恐龍無法應付困境,於是更厲害的生物終於冒出頭來,哺乳動物接手,最終出現了(我們這些自以為聰明的)靈長類來支配地球。

廣告

這就是我們最常被告知的故事情節。

1980年以前,沒有人知道恐龍消失的真相。在地球生存了1億6500萬年的恐龍就這樣消失,一般認為是在一陣哀鳴中逐漸消失,也可能發生了更戲劇化的事件。

恐龍出現,然後消失。我們只知道這些,至於恐龍消失的內幕卻是一團謎,直到1980年,阿瓦雷茲父子拿出證據,說明恐龍並非沒有強盛的能力,牠們不是因為自己退化,而從這個世界消失。牠們是被害死的。

一顆從外太空砸向地球的岩石讓地球變成地獄,也害死了恐龍。過了數十年,這種觀點才廣為流行,尤其是在古生物學家當中,現在他們大多已同意這個觀點。

廣告

向恐龍學習得以開脫造成自身滅絕罪名的恐龍,不應再承擔失敗者的汙名。恐龍消失不會使牠們的成就遜色,就跟愛因斯坦去世不會令他的成就降低一樣。恐龍的成就絕對毋庸置疑,以前如此,現在仍是如此。恐龍是清白的,牠們並非自取滅亡。而且,我們還能夠向恐龍學習,我們應該向牠們學習。不這樣的話,我們就太愚蠢自大了。

就韌性和持久力來說,恐龍都可說是蟬聯已久的冠軍。在1億6500萬年的大多數時間裡,都是由牠們稱霸陸地,這種地位從未受到挑戰。不過,你要先排除鳥類才能那麼說,鳥類其實就是恐龍。現在,鳥類被稱為「鳥類恐龍」,牠們的存在期間相當驚人,跨越2億3100萬年,仍未結束。表現得很不錯。

廣告

恐龍既古老又現代。在你讀到這裡的時候,恐龍霸業的最新一章正被寫下。遍及耀眼的南極冰層,穿過亞馬遜流域的喧鬧雨林,高踞喜馬拉雅山脈的險峻峰頂,散布於撒哈拉沙漠的綠洲,以及其他無數地方,包括你家後院的餵鳥器,都能見到恐龍展現出來的優異適應與悠久存續能力。

就在生物學家努力研究,擴展對於現代鳥類恐龍的理解之際,愈來愈多古生物學家到世界各個遙遠角落探險,發掘古代恐龍,而且腳步愈來愈快。從他們早在十九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中期的發現成果來看,確認出新恐龍物種是很稀有的事情,每年大約只能認出一種。

但到了1990年,發現新物種的速度攀升到每年6種。到2006年,每年可以發現15種。光是2016年,就描述了31種新恐龍物種!我們每一年都發現,恐龍不只分布範圍更廣闊、更多樣,也更不可思議,超出我們的想像。

廣告

這些訊息就像埋在地下的珍寶,在大有可為的時刻來到我們面前。我們正邁向不確定環境將會如何變化的未來,了解過去從未如此重要。

這些寫在岩石裡、埋在腳下的教訓,具有深刻的意義,也是我們急迫需要的。恐龍不只是跨越深邃時間的迷人巨星,牠們戰勝無情的天擇過程,而天擇在物種變弱時就會給予致命的打擊。恐龍是歷經億萬次實驗後的成果,這些實驗遵循演化的苛刻規則而展開,因此我們能向恐龍學習的事情可多了。

想要設計能在崎嶇地形上移動重物的系統?恐龍能做到。想要了解最不費力且最有效率的冷卻系統?蜥腳類(sauropod)恐龍是專家。如果你對極端情形感到好奇?曾在這顆行星上行走的最大型生物是恐龍,幾乎可稱是最小型的,也是恐龍。

對於升級、改造科技感興趣?參考恐龍的吧。特別是羽毛,這是拓展適應的美妙例子;拓展適應是生物獲得某些功能的過程,但這些功能並非生物最初適應時所產生的。要來看看蛋白質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區段嗎?2011年有項針對膠原蛋白的研究(膠原蛋白是你身體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受到分子古生物學更早期研究的引導,結果發現膠原蛋白上最重要的區域在霸王龍的股骨(大腿骨)中優先保留了下來。

想要了解商業中的市場區隔和占領?請看恐龍生態地位的區隔與盤據。恐龍的成員包含了小型蜂鳥到約59公噸重的植食性動物,是生態區位(利基)分配的冠軍。想要探索生物的適應性?現代的鳥類恐龍是唯一一種在各個大陸都有繁殖族群的大型生物。對韌性感興趣?鳥類恐龍從過去25億年來最嚴重的一場大災難中倖存,到了今日,牠們的物種數已經超過哺乳類,達到三倍以上。

恐龍除了這些令人稱道的特質之外,還以特別的方式引起大眾的共鳴。牠們象徵過去,代表古老。但在前方有那麼多挑戰的時候,為什麼要回顧過往?

我主張,恐龍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未來很重要。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環境劇烈惡化,以及令人心碎且造成嚴重損失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正全面逼近,迫在眉睫。

愈來愈多人關心未來,超過對從前的關注,就連古生物學家也是如此。可是我們無法接觸未來。我們不能觀測未來,也不能對未來進行實驗。未來就像我們前頭的黑色紗幕,掩蓋了我們將要體驗到的事物,遮蔽了這世界對我們的夢想、希望、祈求及渴望的安排。

為什麼要研究過去?因為答案就在那裡。如果你關心人類同時面臨的多重生存問題,那麼看一看過去。不過,沒有類比是完美的,古老的紀錄不會包含所有答案。但要是我們選擇忽略,風險將由我們自己承擔。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經說過:「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恐龍的啟示 為什麼了解恐龍,可以改變我們的未來?》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愛你就是給你最好的 京華SID頂級車工鑽石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