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

曾養死上萬隻魚,家人都不敢靠近 35歲小丑魚王用湯匙撈出千萬營收

獲得全國模範漁民的薛雍霖,專賣客製小丑魚,他養的尼莫不是橘底白紋,而是黑底白紋,乃至五花八門,一隻隻撈出指定花色,一個月可以賣出上萬條,八成都外銷到歐美日。但他走上這條路,其實全無背景,只因想幫家裡省錢。

小丑魚-盛天合-新創-鹿港-水產養殖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其他

有誰能想得到,在彰化福興聚落,居然座落著全台最大的小丑魚繁殖場,8萬隻魚兒在場內悠游爭豔。

讓你會更驚奇的是,這場內的小丑魚,並非一般人熟悉的橘底白紋,而是白底橘紋,甚至黑底白紋,色彩瑰麗神祕。

(謝佩穎攝)

培育出這些小丑魚的,是今年甫獲全國模範漁民的薛雍霖,在12名獲選漁民中,他是唯一一個從事觀賞魚養殖的漁民,擁有碩士學位的他,靠著全人工循環水養殖環境,培育出更能適應水族箱的小丑魚。如今,他一個月可賣出近萬隻小丑魚,其中八成外銷到美國、歐洲、日本。

更特別的是,35歲的薛雍霖,是台灣觀賞魚業界少見沒有漁業背景的年輕人。

科技養魚一塵不染,以手挑花色突圍大廠

和一般人對傳統魚場布滿泥濘的印象不同,薛雍霖的「盛天合」小丑魚繁殖場內一塵不染,繁殖桶擺得整整齊齊,牆上白板清楚登記著各品種數量,從最常見的公子小丑,到黑颶風小丑、雪印小丑、凍瘡小丑、畢卡索小丑……宛如小丑魚博覽會。

一走進繁殖桶,只見萬頭鑽動,魚群瞬間湧近,「我們都是一隻一隻用手去挑,」高頭大馬的薛雍霖,指著桶內如米粒般大小的魚苗,說為符合客戶需求,他與同事常得用湯匙,從桶內一隻隻撈出顧客指定花色。

廣告

(謝佩穎攝)

之所以做到如此「客製化」,原因是小丑魚批發競爭激烈,除了台灣本地有許多小型小丑魚工作坊,專門培育時下最流行的魚種,在印尼更有赫赫有名的台商蘇文炳,無論是產量、生產成本都遠勝薛雍霖,薛雍霖只能夾縫求生。

「一條巷子可以同時有兩間不一樣的雞排店,」口才便給的薛雍霖這樣形容自己與大廠的關係。

他鎖定蘇文炳不接的小型訂單,且每條魚花色都分得清清楚楚,客戶甚至可指定要的魚是「有頭盔」(魚頭為白色花紋)、「沒頭盔」(魚頭無白色花紋)。

想省學費,誤打誤撞進了水產科

薛雍霖是福興在地人,祖輩原開設紙盒工廠,然而傳到薛父這一輩時,產業已經外移,薛父失業,薛家就此家道中落。

廣告

為替父母省學費,薛雍霖國中畢業後,即使對水產毫無概念,衝著鹿港高中水產科主打「必上國立大學」,便誤打誤撞入學。後考入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科,又因在澎湖科大前校長的實驗室當助理,研發出一套主打「輕鬆養海水魚」的小丑魚海水缸組,並以此參加國科會創業計劃,順利獲得國發基金與民間創投投資,就此開啟創業之路。

(謝佩穎攝)

起初,薛雍霖和同學在台南開了魚場,養了兩萬條魚,但他很快發現「代誌毋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首先魚缸毛利低,若只小量生產,很難降低成本;再者,他原想主打的「黑公子小丑」,實際上培育不易,養出來的魚常不夠黑,不符合市場需求。

廣告

更大的挑戰是與投資人協調,當時創投一直希望薛雍霖往對岸發展、開拓市場,但薛雍霖不希望技術外流,雙方最後只能拆夥。第一次創業結束,讓薛雍霖變得務實,「天底下沒有股東,有義務拿錢支持自己的夢想,」薛雍霖說得語重心長。

曾經的觀賞魚王國,新世代卻得從頭摸索

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決定自己再來一次。

這回,他糾集所有親朋好友,募足了錢,直接將繁殖場設在祖父閒置的紙箱工廠。他擴大魚場規模,同時飼養6到8萬隻魚,但沒想到卻遇到魚群不明原因大量死亡,一死就是上萬隻,慘況讓薛雍霖家人都不敢接近魚場,最後才發現是弧菌感染。

(謝佩穎攝)

要解決問題,他一個一個環節拆解,先從給魚苗吃的輪蟲活餌下手,為徹底根絕感染,他將活餌吃的藻類餌料,送往農業部獸醫研究所檢驗,確定無菌後,才開始自己培養。同時,他嚴格管理系統濾材,除了每天更換濾棉,每季更得徹底消毒一次。

廣告

「做這個行業其實很孤獨,你要懂得跟自己相處,因為死魚時也沒人幫你,」薛雍霖坦言,為得到更多資訊,他養成了每天看國外養殖論文的習慣。

之所以國內資訊難尋,與台灣觀賞魚業世代斷層有關。其實,台灣觀賞魚業曾有相當輝煌的紀錄,屏東地區熱帶氣候,十分適合觀賞魚養殖,其中又以慈鯛魚科(包括食用的吳郭魚、觀賞用的七彩神仙等)養殖特別出色,1970年代時,台灣甚至有「慈鯛王國」美譽,更培育出全球獨有的「血鸚鵡」魚種。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投入觀賞魚養殖,產業高齡化嚴重,薛雍霖接觸到的同業平均年齡都超過55歲。

廣告

「大家都覺得養殖業就是水泥池子,會有野狗,環境很糟,」如今在盛天合工作,同樣畢業自水產科系的劉宜亭坦言,水產養殖系產學落差大,在學校學的很難應用,再加上養殖業為配合出貨,常得凌晨起床,對年輕人沒什麼吸引力,最後一屆水產系從事相關工作的只有兩三個,多數同學都四散到服務業,做房仲、保險。

(謝佩穎攝)

產業斷層,他當唯一的年輕人

好不容易克服了感染問題,對薛雍霖來說,下一步就是找市場。進入產業的學長姊少,也沒有家族人脈,要請教經營策略,薛雍霖只能倚靠「陌生開發」。

一次水族展,薛雍霖遇認識了觀賞魚界大老、長生魚場負責人李濟臺。魚展結束後,薛雍霖決定南下屏東,親自拜訪李濟臺。

初次拜訪,薛雍霖在魚場門口等了兩個多小時,堅持要見李濟臺一面,「老一輩說見面三分情,」薛雍霖回憶,他最高紀錄曾一週南下屏東三次請教。

「他現在是國內小丑魚做的比較有規模、做得好的,但也是因為他投進的金額很多,」李濟臺解釋,一般觀賞魚魚場會分階段擴張,薛雍霖則是採取先一次投入2000、3000萬成本,雖使設備完善,但經濟壓力會很大。

如今,成立7年的盛天合,年營收已近千萬,薛雍霖預估,兩年內可將投資成本回收。

作為產業裡少有的年輕人,薛雍霖不想放棄,「我如果一直做,我就是唯一年輕的水產養殖創業者,我還是有佔到先機!」他認真地說。

(責任編輯:曹凱婷)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愛你就是給你最好的 京華SID頂級車工鑽石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