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375萬字《楊牧全集》傳世!科技與文學的邂逅,童子賢追憶楊牧丰采

羅之盈
user

羅之盈

2024-03-11

瀏覽數 1,750+

詩人楊牧(右)一生創作海量,深深影響每一個喜愛文學的靈魂,科技界企業家童子賢(左)也是追隨者。夏盈盈提供
詩人楊牧(右)一生創作海量,深深影響每一個喜愛文學的靈魂,科技界企業家童子賢(左)也是追隨者。夏盈盈提供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3月號雜誌 「最後一分鐘」兆元商機

文壇巨擘楊牧與世長辭四年後,結集生前作品的《楊牧全集》終於出版,可望成為「楊牧學」重要的永恆資產。而這位已故文學大師的作品與行誼,感動了許多人,包括熱愛文學的企業大老、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 

「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裏/雷鳴剎那,他緩緩挪動/費力地走進我斟酌的酒杯/且用他戀慕的眸子/憂戚地瞪著一黃昏的飲者。」 

安靜絕塵、直視靈魂深處的時刻,這首楊牧筆下的〈孤獨〉,曾迴盪多少人心裡,又落階成為向前的基石。  

影響深遠的文壇巨擘楊牧,20203月與世長辭,這位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瑞典院士馬悅然譽為「全華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本名王靖獻,1940年出生於花蓮,15歲開始創作,直至76歲養病停筆,出版超過60部著作,包括《奇萊前書》《山風海雨》《涉事》《疑神》等,寫下超過千萬文字,字字句句深刻悠遠。 

20243月《楊牧全集》在眾所期盼之下終於出版,五卷、30冊的磅礡厚重,共計375萬字!結集楊牧的詩、散文、雜文、序跋、文論、翻譯等作品,完整呈現「博學詩人」一生的學思歷程,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深意,亦是獻給讀者、創作者、研究者參照的解答之書。 

完整呈現「博學詩人」一生

其中,新編八冊「別卷」,包括楊牧生前未編入單行本的集外集、為洪範出書親撰的摺口書介、寫給文壇友人的書信、手稿、相片等,這些未曾結集出版的文稿,展現他生活的一面,回應楊牧作品裡的種種埋伏。 

「閱讀楊牧文學作品,就像心靈被乾淨的水流過,純粹是閱讀的喜悅,就像閱讀蘇東坡詩與賦,或是閱讀李後主、辛棄疾的詞那樣的喜悅,」熱愛文學的企業大老、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感念楊牧給予的力量。 

童子賢舉例詩篇〈學院之樹〉,詩中的學者緊靠著文字,緊靠著書頁前行,一頁一頁翻過去之後,學者雖然感覺非常安全,非常溫暖,可是不知不覺中,就像一隻死去的蝴蝶,留下乾燥的彩衣,然後忘掉還有一個甦醒的靈魂。 

「我們在科技界工作,早上開會,中午出貨,晚上結算財務,每天忙碌地過日子,好像也是一隻穿著彩衣的蝴蝶,慢慢失去自己,夜深人靜閱讀楊牧作品,就像清水劃過,洗滌了我們的心,帶來一絲絲的清醒或安慰的感覺,」童子賢慨嘆。 

與楊牧一樣,同為花蓮人的童子賢,少年時代第一次閱讀楊牧作品,是報紙刊載的〈瑞穗舊稱水尾〉。當時,童子賢非常訝異竟然有一個作家,用如此慎重的文學筆法,帶著地理誌的趣味,這樣描述自己家鄉,感覺親切又驚喜,於是開始探索楊牧創造的美麗世界。 

童子賢推崇楊牧的浪漫情懷、抽象又疏離,如同畢卡索畫作的美學風範,也感受到楊牧以文學為土地作傳、反思家國與族群的用心竭力。 

談到深刻處,童子賢隨口背誦出《仰望》《春歌》大段詩句,竟精準的一字不差!更讓人驚奇的是,他不只背誦,甚至模仿楊牧在文學電影《朝向一首詩的完成》裡,朗誦詩句的語態、語速,可感受到他熱切的仰慕。 

這段大師與大老交集,始於2009年。當時,童子賢創辦的「目宿媒體」正製作「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童子賢形容,當時鏡頭前的楊牧是「害羞的」,最後只能側拍,錄下他朗讀的姿態,「隨著他字字句句的慎重讀出,那一刻我理解到他的害羞,是對他仰望的藝術,一個孺慕與敬仰的態度,」童子賢有感而發。 

楊牧為文學崇高性樹立典範

文鋒犀利的楊牧,竟然不是嚴肅的? 

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許又方,對楊牧也與童子賢同感。許又方引用《論語》形容楊牧的儒者風範:「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看起來嚴肅,但相處溫和,雖然話不多,但批評事物總是一針見血。 

「其實他很幽默,」有一次,許又方問及返居花蓮的楊牧,會不會想回美國,畢竟他在美國生活十餘年。楊牧開玩笑地回應:「回美國幹嘛?還要重新學英文。」 

許又方提起這段回憶,笑得開懷,他表示,「楊牧書房裡有兩張桌子,一張是寫學術論文,一張是寫文學作品,兩者齊頭並進。啊,實在不敢相信啊,一個人一輩子竟然可以寫這麼多啊。」 

楊牧的「多產」也展現在生活中,楊牧與很多詩人都有書信往來,例如與瘂弦相知相惜一甲子,通信超過500封;與余光中也有100多封書信。《楊牧全集》收錄部分書信,楊牧在寫信時的用字直接而自由,和他做研究與創作的嚴肅風格非常不同。文體間的迥異風格,在《楊牧全集》這套書中展露無遺,也是價值所在。 

其中收錄一封楊牧寫給許又方的書信,提到許又方的一篇評論「行文太過虛心」,但楊牧又為好友轉圜:「然則人生學問的進境,或許就在這種收放的動作中看到了,何嘗不是萬分可貴的?」 

正是這般謹慎嚴肅、自在自持的態度,成為楊牧作品的重大特色,許又方認為「楊牧為文學的崇高性,塑造典範」,展現了嚴肅文學的精神,楊牧面對的每一種體裁、議題、材料,都極盡斟酌與講究。例如韻律結構,楊牧廣泛吸收東西方詩歌內涵,在韻律上組成一種幾乎無懈可擊的有機形式。 

穿透世代,年輕詩人追憶

楊牧作品的厚重威力,穿越時間空間,仍舊震動每一個文學的靈魂。 

「剛讀《奇萊前書》的時候,我覺得有點缺氧,」2022年獲得楊牧詩獎的25歲年輕詩人蕭宇翔,談起初讀這本自傳式散文集時,呼吸仍然急促,楊牧飽滿通透的文學語態,讓他如同進入含氧量太高的空間,反而無法呼吸。 

蕭宇翔曾獲得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國中就開始寫詩,寫得很開心,但也有些懵懂。即便進入東華大學華文系就讀,自覺對詩的理解仍是太淺,直到2022年開始精讀楊牧作品,得到他創作生涯的第一個大突破。 

他理解到做為一個詩人,應該要有的精神認知、價值判斷,也對學養範疇有更多謙卑的認識,包括對文字語言的掌握程度、音律節奏的體悟。 

蕭宇翔表示,一度醉心追尋外文詩的表現形態,但繞了一圈,發現要作漢語詩就得讀楊牧,「如果放棄楊牧,就是放棄漢語,楊牧不只是詩歌的資產,也是漢語的資產。」 

年輕詩人對一代文壇巨擘的崇敬,溢於言表。既然同在花蓮,是否曾面見過楊牧本人? 

蕭宇翔遺憾2016年「楊牧書房」開幕時,本來有機會一見,但當時他心思在別處,並不以為意,現在追憶起來語多感慨。 

他表示,很多朋友都去了,楊牧跟他們說,「寫詩真好,繼續寫,」然後拍拍他們的肩。「多年之後的現在,我請朋友模擬楊牧拍他們的力道,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說:寫詩真好,繼續寫,」這就是年輕世代與楊牧最近的距離,最深的孺慕。 

「回聲,當我這樣靠著記憶深坐/無限安詳和等量的懊悔,仰首/看永恆,大寂之青靄次第漫衍/密密充塞於我們天與地之間。」 

詩人已逝,但他厚實淬鍊的文學以永恆之姿,持續滋潤著台灣各世代的詩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