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还在纠结要不要给孩子的腺样体动刀吗?

还在纠结要不要给孩子的腺样体动刀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80%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情况,手术切除还是保守治疗,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

 

 关于手术,爸妈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孩子年纪小,动刀的风险有哪些?

 

⑴手术需要全麻: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通常在6岁以下,年龄太小,不能主动配合手术,必须进行全麻。

 

⑵术后咽喉不适:术后宝宝可能咽流食都会引起咽喉不适,时间短的5-7天,长的半个月,进食困难。

 

⑶切除后可能复发:切除不等于消灭了炎症。只要还有炎症,腺样体肥大极有可能复发。

 

 ⑷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和炎症发生率:过敏性鼻炎和腺扁体肥大常互为因果,扁桃体切掉之后有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比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等。

2.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后对抵抗力会不会产生影响?

 

在孩子8岁以前自护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腺样体和扁桃体是身体重要的防线,而腺样体扁桃体病理性肥大的高峰期通常在6岁左右,切除了孩子体内这一道重要的健康防线,无疑是自毁城墙。

 

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在扁桃体腺样体动刀后会变得更容易生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复发的概率更高。

 

对于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态度,我不鼓励但也不排斥,这是一项造福人类健康的医疗技术,尽管成熟却也不应被滥用。

 

家里的铁门坏了,你就把铁门给拆了,结果家里没有了铁门,以后小偷强盗闯进来,你让孩子拿什么来抵抗这些外来的病毒跟细菌?

 

现在很多接受手术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达到符合手术指征的程度,就这样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让我不禁感到惋惜和难过。

 

因为这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发现宝宝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甚至有打呼噜、张嘴呼吸、感冒发烧反反复复,而你在纠结要不要手术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看到这篇文章。

 

从根源找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不滥用抗生素/激素,不手术,保留免疫腺体,调理体质避免复发 ,纠正错误的喂养方式等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内容转载自其他网站,京东健康已获授权,未经授权,不可二次转载。如涉侵权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很多孩子患有腺样体肥大,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病情之外,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孩子会不会有腺样体面容,会不会变丑,在介绍腺样体面容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张口呼吸”。 张口呼吸分为两种,一种是阻塞性的张口呼吸,另一种是习惯性的张口呼吸。阻塞性的张口呼吸主要是因为上呼吸道阻塞,也就是口咽部上面有不顺畅的地方,让患者不得不通过张口呼吸的方式来缓解。那习惯性张口呼吸的话,就是即使上呼吸道比较通畅,但是患者依然是习惯张着嘴呼吸,这个就是比较多见于之前患有上呼吸道阻塞的一些孩子,就比如说之前患有腺样体或者扁桃体的患儿,虽然腺样体或者扁桃体可能已经萎缩变小,但是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张口呼吸改变了他的颞下颌关节和关节周肌群,他的张口呼吸的症状已经形成常态或者变为习惯了。 明白了关于腺样体面容的形成过程,家长们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如果形成腺样体面容,需要早期干预、早期规范,那本质是要解决上呼吸道不畅通的问题。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的前期治疗才是关键。 但是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针对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特异治疗,去医院就是拿抗生素激素判“死缓”,控制不了压不住就去开刀“行刑”,如果是中医院那就是中药配合艾灸推拿,在孩子堵得快吸不上气了才临时抱佛脚想调体质,想要短时间内快速缓解却往往很难给上力。那怎么办,不愿用抗生素激素又不给开刀,喝中药做儿推又嫌太慢,这岂不是要逼死父母吗?有没有又绿色又见效快的方法? 有!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组合改进并不断临床实践,我总结出的这套针对腺扁体肥大绿色疗法能够避免使用抗生素激素且非手术,不仅保留扁桃体腺样体免疫器官,还可以较快缓解症状缩小肥大增生的组织,同时减少将来再度复发的可能。 这套绿色疗法,包含以下四点治疗思路: (1)阻断感染-变态反应进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通过“免疫下降→感染发炎→过敏变态反应”一步步发展而来,所以要缓解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就得阻断这个进程,排出隐窝中的脓性分泌物,杀灭窝藏的致病菌,杜绝反复感染的机会,使用的方法是扁桃体灼烙疗法。 (2)修复呼吸道黏膜,防止炎性分泌物倒流:呼吸道慢性炎症会反复刺激造成扁桃体腺样体的肥大,而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中以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过敏性鼻炎会使鼻腔黏膜受损、鼻纤毛摆动异常,导致鼻涕分泌物倒流到咽喉直接与腺样体和扁桃体接触。鼻涕分泌物中含有的变异性化学物质如组胺、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又会引发腺扁体的变态反应。因此,要想消除腺变体肥大,修复黏膜恢复纤毛正常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在以往的治疗方案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3)调理体质,特别是过敏问题:前两点是着力在斩断病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但如果治疗止步于此,那么还是会流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体质没有调整改善造成病因的土壤就还在,疾病复发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所以调理体质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避免腺扁体再度发炎肥大。调理体质,首先就是要解决过敏,无论在慢性扁桃体发炎还是腺样体肥大的病理机制中,变态反应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可以选择用抗敏益生菌,也可采用中药调理、儿童推拿和艾灸等方法。 防止积食饮食调理:孩子发生积食的话,夹杂食物腐臭的胃气就会往上冲(胃食道逆流),冲到咽喉就容易引发扁桃体发炎,所以有腺扁体肥大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积食。预防积食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生病,也是杜绝腺扁体反复发炎肥大的重要因素。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就能减少扁桃体炎症发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文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 小宝宝的外生殖器出点小问题宝爸宝妈们不要急,只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就能获得最佳的纠正效果。 小儿包茎手术 推荐手术时间:3岁左右。 术后恢复时间:1-2周。 注意:如排尿费力请及时就诊。 小儿隐睾 推荐手术时间:1-2岁。 术后观察随访:6-12个月。 注意:隐睾时间过久可影响睾丸发育,因此不宜拖的太久。 鞘膜积液 推荐手术时间:1岁-2岁。 术后恢复时间:14天左右。 注意:虽然鞘膜积液在1岁前有自愈的可能,但积液张力较高时会影响血供导致睾丸萎缩,因此2岁以上未消退时请及时就诊。 小儿隐匿性阴茎 推荐手术时间:3-5岁。 手术恢复时间:30天左右。 注意:虽然成年后隐匿性阴茎在勃起时可充分暴露,但对小朋友造成的压力很大,因此有隐匿性阴茎后应咨询专业医生建议。 小儿尿道下裂、上裂 推荐手术时间:3岁之前。 手术治疗情况:视情况开展一期或分期手术。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文章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 也许是怕手术需要麻醉会伤害到小宝宝,又或者被某些不良医疗机构的做法吓怕了,最近经常能遇到一些父母咨询儿童包茎手术不做行不行的问题。 明显能看出来,这些宝爸宝妈们对男宝宝的生殖器的生长发育不是很了解。 其实宝宝什么时候做手术,这个要结合具体情况的。 因为大多数男宝宝都属于假性包茎或包皮过长,一般不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是普通的包茎或者包皮过长,只要不影响排尿一般可以择期手术,甚至到18岁以后也没有关系。 有时需要不需要做手术也影响不大。 可要是小鸡鸡的包皮口有纤维环,或者经常有炎症、影响排尿等情况,这时在6岁左右就应该做包皮手术了。 因此,一旦正规医院的医生建议做手术,宝爸宝妈们还是听从医生建议为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第一次临产的孕妇,面对未知的生产过程时,会比经产妇显得更为害怕;为使生产能顺利进行,便会采取“无痛分娩”的方式,试图让妈妈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产下胎儿。 不过,在打减痛分娩针之前,准妈妈必须先了解减痛分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与医师沟通过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现今社会已有越来越多孕妇都愿意尝试减痛分娩,但减痛分娩是否需要使用,其实是以孕妇对疼痛的忍受度来决定。 若准妈妈体力足够,且较有办法忍耐疼痛,其实可以不用多花钱打减痛分娩,相反地,若无法承受生产带来的痛苦,且经济状况许可,就可以尝试让自己能够以较轻松的方法产下胎儿。 减痛分娩8大副作用: 1. 有较高机会需要器械助产,例如胎头吸引或产钳。 2. 有可能会因为胎儿窘迫,而必须进行剖宫产。 3. 注射之后,子宫收缩会变差,导致第二产程(子宫颈全开之后到胎头娩出)变长。 4. 承上,由于子宫收缩变差,为了刺激子宫收缩,产妇对缩宫素(oxytocin)的需求会较多,可能导致交感神经暂时麻痹。 5. 产妇较容易经历极低血压。 6. 生产后可能会经历一阵子的肌肉无力,但会自然复原。 7. 若缩宫素需求量太多,将导致液体滞留于体内,母体会有水肿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水中毒的症状。 8. 有发烧的可能,但临床上不常见。 不适合使用减痛分娩的孕妇族群 准妈妈只要曾经发生过下列选项之一,都是强烈不建议使用减痛分娩的族群,以免注射时引起并发症。 1. 孕妇本身患有解剖构造上的异常,如患有脊柱裂、严重的脊髓侧弯或是先前有进行过脊椎部位的手术,因为瘢痕组织会阻碍药物的散播。 2. 患有中枢神经异常的患者,如多发性硬化症或是脊髓空洞症等。 3. 心脏瓣膜有异常的孕妇,如主动脉狭窄的病人,会因麻醉药使血管放松,增加血液送到心脏肌肉的难度。 4. 进针点附近有感染发炎的孕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做剖腹产的妈妈面临着双重问题,一是照顾自己,让自己痊愈,二是喂奶。怎么做好这两件事呢? 1、让助产士给你示范如何侧躺和用橄醉式抱姿喂奶。这些姿势可以避免宝宝的重量压到开刀的伤口上。 耐心点。手术后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坚持,去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关系。本来应该投注在宝宝身上的精力不得不分散一些用于自己身体的痊愈。和谐的母乳喂养会来到的,只是会稍微难一些,慢一些。​​​​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治疗和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孩子不听话,粗暴的打骂或许能让孩子马上顺从,但是怨恨的种子就会埋在孩子的心中,许多严重暴力的罪犯都有一段不幸的童年。 你以为一切都可以用强迫和压制来解决,当这股力量反扑的时候,也必将把你吞没。 对待身体,我们需要怀着敬畏与耐心,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不仅仅是一个局部器官的病变,更是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医生需要做的不单单是关掉刺耳的警报,还应该解除导致警报鸣啸的原因。 我们相信科学,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必然道路,然而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探索和发现。我们理念和观点不断被推翻重塑,我们需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我们的身体。 此外,医学不仅是科学,也是哲学,因为是一门研究“人”、关于“人”的学科,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必然贯穿其中。 当我们把手术、切除器官视为常规治疗方案,当我们把身体病痛的压制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会变得麻木,我们会肆意挥霍健康,我们会失去对生命的敬畏,而生命中的一切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在将来的某一天惩罚不懂得珍惜的人们。 想要“根治”的想法不切实际而且危险,对待身体应该像教育孩子一样付出耐心和时间。 相信科学,但还需以人为本。当我们把切除器官视为常规治疗方案,把压制病痛视作理所当然,我们会变得麻木,我们会肆意挥霍健康,我们会失去对生命的敬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小儿胆结石究其原因有以下六点: 一、是孩子爱吃大鱼大肉、糕点甜食、精米细面,而不愿吃粗粮蔬菜,致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上升,促发胆结石形成。 二、是寄生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比较差的边远山区乡村的儿童,孩子在饭前便后或玩耍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容易引发蛔虫感染,一旦蛔虫进入胆道,虫卵和死亡的残体便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继之细菌、胆红素、脱落上皮细胞等便围绕该核心沉淀下来,逐渐形成胆结石。 三、是有些家长盲目过多地给孩子补钙,导致钙质在胆囊内沉积,凝聚成结石。 四、是有些孩子吃饭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既打乱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出,胆汁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胆石症。 五、是不常活动、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的孩子,胃肠道蠕动缓慢,不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滞留于胆囊内浓缩变稠而形成结石。 六、是有的孩子患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扩张、溶血性贫血、肝病、糖尿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等,也是引发胆石症的潜在因素。 怎样预防胆结石?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有规律地吃好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尽量少吃过于精细的糕点、甜食和肥厚油腻的动物性食品,鼓励孩子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既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胆汁排出,又能防止胆囊上皮细胞脱落,帮助消化吸收脂肪,有助于 防止结石形成。 讲究卫生洗净小手。从小教育孩子要懂得“讲卫生,不生病”的道理,自觉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不啃咬指甲。 尤其是要教会孩子科学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玩耍回来及接触过脏东西后要洗净双手的好习惯,可有效地预防寄生虫感染。 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上幼儿园后,如果坐的时间多,活动时间少,或久坐看电视,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相应增高,致使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随之上升,促发胆结石形成。 因此,要注意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多带孩子到草坪、体育场去跑跳玩耍,打羽毛球、骑童车、做幼儿体操等,运动可振奋精神,增强体质,改善和促使脂质代谢,防止肥胖,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方法。 及早消除诱发胆结石的隐患。发现孩子有肠道蛔虫症,要及时彻底地进行驱虫治疗。若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扩张、溶血性贫血、肝病、糖尿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等,应请专科医生诊治,以防患于未然。

  • 小孩子都很活泼,平时在学校或者幼儿园里跑跑跳跳,和同学们打打闹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万一出现了意外骨折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做父母的肯定是心急如焚,希望越快恢复越好。但是现在家长医疗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总是认为打石膏的方法比较落后,不如开刀来得快,这其实是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李蓉 文章首发于 | 蒲荷孕育公众号 因为社会发展和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妇女的怀孕问题成了热门话题,要想生得好,得做一点医学知识的功课,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安全,为了全家的幸福,做好必要的备孕准备和生育计划。 生殖繁衍是生命的基本形式,关系到人类的延续。我国是人口大国,生儿育女的事关系国计民生。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的不孕不育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中,每四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2012年我国人口协会数字统计,我国不孕不育人口已经超过4000万。 这个数字与全球生育年龄的变化密切相关,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40的女性在30岁后初次生育,超过35岁的妇女中,三分之一在生育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10~15的育龄夫妇遭受不孕不育之痛,复发流产和多种妊娠并发症危害30~40育龄女性及其后代的健康; 另外,人口寿命的延长、健康水平的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使人们对高龄生育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更多地妇产科医务人员对此深表忧虑,希望通过普及高龄生育力评估及生育风险相关知识,使高龄女性正确选择和规划个人家庭生育计划,更好地进行妊娠期并发症预防管理,预警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出生缺陷等问题。 几个案例: 1、某女性42岁时,希望生育二孩,备孕了1年没有怀孕。跟随广告先去了一家医院,做了输卵管造影、宫腹腔镜、输卵管疏通手术、中药调理了2年,直到45岁才到生殖中心,经检查卵巢已近衰竭,几年的折腾,错过了试管婴儿助孕的最后机会。 2、某女性第二次怀孕时已经43岁,28岁怀孕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孕期曾经患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病,重度先兆子痫,经抢救才脱险。这次不顾医生的劝阻再次妊娠,孕28周时再发重度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病情凶险,医生只好剖宫取胎,早产儿在保温箱里住了一个月,几乎倾家荡产。 3、某女性开始治疗不孕的时候已经38岁,在生殖中心因卵巢功能减退做试管婴儿,3次取卵4次移植都没有怀孕,因为对治疗结果失望和不理解,又辗转境内境外多家医院,先后做了5个周期的试管婴儿,又服中药1~2年,到43岁回到最初的生殖中心,继续治疗4个自然周期试管婴儿,前后历经6年最后成功足月分娩一个男婴。 高龄妇女准备生育之前的医学考量 对于年龄超过35岁,仍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孩子,生育都是一场人生的重大课题,毕竟生育后代不仅是完成生育过程也要完成抚养和教育过程。除了社会家庭的因素,还有一些医学方面的考量: 一、首先,高龄夫妇生育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生理方面的挑战,40岁的母亲和25岁的母亲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高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升高、及产力异常等产时和产后并发症多见。 因此,高龄夫妇在生育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身体状况的评估,特别对女性应该进行以下评估: 1、甲状腺功能评估,因为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孕症直接相关,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对孕妇和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孕前和妊娠期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 2、贫血筛查,女性平素因月经丢失少量血液,体内铁存储量偏低,而妊娠阶段铁的需求量增大,因此易造成缺铁性贫血;食物摄入中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和吸收不良可能造成巨幼细胞贫血,因此定期检查体内铁存储量。不仅要补,更要清楚补充的效果; 3、避免出生缺陷,通过简单的筛查(母血无创DNA、超声颈部透明膜厚度、两联或三联或四联的血清唐氏筛查),尽量避免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 4、传染病和妊娠期特发疾病,排查母体携带的传染病病毒,避免母胎垂直传播将传染给胎儿; 5、其它,根据妊娠前疾病史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甲亢等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其次,高龄夫妇生育力处于快速下降阶段。尽管随着医学发展,人类对生殖过程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仍无法解决生殖细胞数量不可逆的减少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女性比男性生殖老化发生更早。女性一生中产生的卵细胞数量是有限的,生育能力衰退是不可逆的。 生育能力受年龄、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出生时始基卵泡数量恒定且缺乏增补机制,每次月经周期中有大量中小卵泡随优势卵泡出现而闭锁凋亡,卵泡池是不可再生并不断耗竭,直至进入绝经期。 绝经是女性卵巢储备耗竭的标志,据最新调查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50岁,但在绝经前的若干年,女性已经处于卵巢功能减退状态,正常生育能力处于极低状态,生殖医生的标准包括:女性年龄≥40岁,和/或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指标,即超声检查卵巢窦卵泡数(AFC)<5~7 个,抗苗勒氏管抑制因子(AMH)<0.5~1.1μg/L。 另外,男性生育力主要通过精液分析结果了解精子密度和活力。 三、对于一些希望自然怀孕但未避孕未孕半年的高龄夫妇(≥35岁),建议积极进行生殖功能的评估,除卵巢功能和精液分析外,还应该进行女性生殖道的超声检查,了解宫腔结构,特别注意内膜的损伤和剖宫产瘢痕对生育结局的影响。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给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但辅助生殖技术也并非万能的, 对于卵巢储备降低,卵细胞的质量降低和数量减少的女性,一旦卵巢中的存留卵子数量降到阈值以下,辅助生殖药物治疗将无法恢复卵泡生长、获得优质卵子,而无法完成助孕治疗。 总之,对于有生育要求的高龄夫妇要积极进行身体和生育力评估,充分了解自身生育力现状和生育风险,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做好风险预防,为顺利怀孕、平稳妊娠和安全分娩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80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大部分的宝爸宝妈纠结的并不在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而是要不要带孩子去做手术的问题? 2.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后对免疫力会不会产生影响? 在孩子8岁以前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腺样体和扁桃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而腺样体扁桃体病理性肥大的高峰期通常在6岁左右,切除了孩子体内这一道重要的健康防线,遭遇病毒或者细菌可能更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增加肺部感染的威胁。 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在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后会变得更容易生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复发的概率更高。 这些孩子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愁眉苦脸:“黄医师,孩子手术后就一直生病,看看怎么调理,把免疫力再调回来。” 家里的铁门坏了,你就把铁门给拆了,结果家里没有了铁门,以后小偷强盗闯进来,请问你让孩子拿什么来抵抗这些外来的病毒跟细菌? 对于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态度,我不鼓励但也不排斥,这是一项造福人类健康的医疗技术,尽管成熟却也不应被滥用。 现在很多接受手术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达到符合手术指征的程度,就这样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让我不禁感到惋惜和难过,因为这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发现宝宝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甚至有打呼噜、张嘴呼吸、感冒发烧反反复复,在你犹豫要不要做手术的时候,或许你可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这个: 从根源找原因,找到解决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方法,不滥用抗生素/激素,不手术保留儿童免疫腺体,调理体质避免复发 ,纠正家长错误的喂养方式等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