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麻鷺極度擴張 生態隱憂

 |2019.05.27
23110觀看次
字級
黑冠麻鷺生活型態恐成生態隱憂。 圖╱新北二重國中謝榮隆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早期被歸類為「稀有留鳥」的黑冠麻鷺,近年常在校園、公園現跡,成為大草坪上的常客,但有生態學者發現,大型鳥大量捕食落葉層與淺層動物,造成校園裡的蚯蚓幾乎消失,綠繡眼等小型鳥不敢在公園樹上築巢,出現生態失衡問題。

被俗稱為「大笨鳥」的黑冠麻鷺,過去多半在低海拔森林底層活動,行動隱密,不容易觀察到,被判讀為「稀有留鳥」。特生中心資料顯示,一九八○年代後黑冠麻鷺有顯著成長,從稀有留鳥轉為普遍化,粗估迄今至少成長逾三倍。

特生中心鳥類專家姚正得指出,黑冠麻鷺數量變多並往都市遷徙,可能是台灣整體環境發展改變,比如都市綠地結構變化,僅有樹冠層與地被層的公園與校園,正巧是黑冠麻鷺喜愛的棲地,既有喬木植物可築巢庇護、又有綠地可覓食,符合生態需求。

不怕生不怕人

幾乎成校鳥

台中、彰化多所學校都有黑冠麻鷺「作伴」,彰化有國中、小學還將對黑冠麻鷺的研究融入課程,甚至架攝影機即時轉播育雛過程;逢甲、東海大學的黑冠麻鷺幾已成校鳥,台中潭子、豐原不少社區小公園都有黑冠麻鷺存在,遇運動人潮或狗兒接近,也不怕生。

新北市二重國中五年前飛來一對黑冠麻鷺貴客,師生們欣喜迎接,黑冠麻鷺在這座友善環境中迅速繁衍。去年二重國中學生科展要研究蚯蚓,卻遍尋找不到,且發現不只蚯蚓,連蜈蚣、馬陸和雞母蟲數量也都減少。校長鍾兆晉瞥見一旁佇立的黑冠麻鷺,「牠正定睛的打量著我們師生的一舉一動」,才驚覺問題根由。

師生團隊著手研究黑冠麻鷺的食繭、糞便,發現牠不僅食量驚人,且食性廣,無所不吃。由於黑冠麻鷺強大捕食壓力,讓綠繡眼、麻雀及白頭翁等小型鳥類不太敢在校園築巢,生存空間明顯受到壓迫。

鍾兆晉近日發表〈沉靜殺手〉文章指出,不只有外來種會破壞本土生態平衡,像曾是稀有物種的黑冠麻鷺,都有可能在幾十年內變成極度擴張的種類,緊迫壓縮更多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建議公部門正視黑冠麻鷺對校園、城市綠地的影響。

專家籲勿驚慌

持續再觀察

對於黑冠麻鷺在校園、公園城市綠地出現「極度擴張」情形,暨大水沙連中心生態組特約研究員彭國棟、特生中心鳥類專家姚正得等專家學者認為,不用太過驚慌,生態有其平衡機制,莫刻意驅離或移除特定物種,反而可能造成生態失衡,持續關注即可。

白翅八哥入侵

夜鷹都市化

近年鳥類隨食物鏈、棲地改變「遷徒」,除了有黑冠麻鷺的「極度擴張」,台灣夜鷹「都市化」夜間擾人,還有外來種「白翅八哥」漸漸入侵,都造成都市生態改變。

中興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副教授尤少彬說,夜鷹是台灣本土種鳥類,早期生活在河道、河川、農田等開闊地,以昆蟲為食、雜食性,隨著農地變少,河川水泥化,夜鷹因此都市化,住宅大樓頂樓花園,或住宅頂樓有雜草沒人管理,就會吸引夜鷹築巢。每到春天求偶季節,夜裡會發出「逐伊逐伊、追伊追伊」宏亮鳴聲,長達四、五小時擾人清夢。

東海大學生科系特聘教授林良恭說,現在還有外來種「白翅八哥」漸漸入侵都市,牠們尾巴有兩條白線,個性較凶悍、能容忍噪音,沿著橋梁、高鐵、捷運沿線築巢、甚至占領其他鳥類巢穴。

興大副教授尤少彬說,「白翅八哥」是南洋的外來種,多是引進觀賞用,現在很常見,牠們會和台灣「本土八哥」雜交或占據牠們的棲地,長期下來可能就會改變、影響「本土八哥」的生態系。

小百科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又名黑冠鳽、黑冠虎斑鳽,民眾俗稱的「大笨鳥」、「地瓜鳥」、「阿呆鳥」,中等體型,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過去在台灣數量稀少,曾被列入「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今年1月9日公告移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