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綠蠵龜-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發布日期:110-03-17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綠蠵龜圖鑑

    綠蠵龜
    別名:綠海龜、青海龜、菜龜、石龜、黑龜
    英名:Green sea turtle, Green turtle, Black sea turtle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1758)
     
    形態特徵:
    綠蠵龜是六種硬殼海龜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重可超過100公斤。大多數綠蠵龜的背甲形狀呈水滴狀或橢圓狀,表面光滑,有四對側盾及中央盾五片。剛出生的幼年綠蠵龜背甲直線長度約4公分,大約是一個成年人掌心大小,體色呈深灰色,背甲及四肢邊緣則為白色。成長至青年或亞成龜後體色和背甲花紋會開始轉變,依不同族群及成長階段會有所不同。臺灣目前記錄之綠蠵龜體色大多呈褐色或棕色。綠蠵龜兩眼間的前額鱗片大多為一對兩片,四肢各有一爪。東太平洋地區的部分綠蠵龜族群,體色偏黑,背甲形狀為更明顯的水滴狀,當地稱為黑海龜,目前被歸類為綠蠵龜的亞種。
    背甲花紋大多有輻射狀紋路,成龜的背甲花紋較為斑駁呈迷彩狀,輻射狀大多已不明顯。背甲直線長度約為90-130公分。
     
    生態習性:
    綠蠵龜為雜食性動物,出生後進入大洋中隨著海流躲藏於漂浮藻類覓食,以浮游生物或小型甲殼類、藻類等為主食,成長至背甲直線長度約30-50公分左右,會遷移至沿岸珊瑚礁區或海草床區生活,食性則轉變以海藻或海草為主食,不過仍然會以浮游生物、水母等生物為食。體內脂肪也因食性呈墨綠色,故被稱為綠蠵龜。性成熟約需20-50年,會洄游至出生地交配產卵,覓食地與產卵地很可能會相距上百甚至上千公里遠。臺灣曾記錄一頭成熟母龜,來往覓食地小琉球與產卵地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浦州,兩地相距約3000公里。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球,以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主。臺灣也是綠蠵龜重要的棲地之一,主要產卵地為澎湖、蘭嶼、小琉球及南沙群島的太平島,產卵季節集中於夏季四至九月。覓食地則遍佈全臺周圍海域如小琉球、恆春半島、綠島、澎湖等。其中又以小琉球與太平島的綠蠵龜族群數量最多、密度最高。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EN(瀕
    綠蠵龜的產卵地及覓食地因為和人類的生活重疊程度高,因此海岸及沙灘的開發和水泥化、人類活動及燈光之光害都是使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綠蠵龜族群數減少的原因之一。大規模漁業活動之過度捕撈及誤捕,海洋廢棄物污染讓誤食人造物的海龜數量變多,或者受到廢棄漁具纏繞。在臺灣,如小琉球這類觀光地區,綠蠵龜也受到船隻撞擊或螺旋槳誤擊的威脅。目前在臺灣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列入第I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綠蠵龜圖鑑
    綠蠵龜圖鑑
    綠蠵龜實際拍攝
    綠蠵龜實際拍攝
    • 瀏覽人次: 29440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