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鳥-第七十單元: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黃有評校長

 長期在校園裡觀察野生鳥類生態,讓個人逐漸領悟,校園就如同一家大公司,當我們能夠快優提供顧客(學生)所需的產品(教學品質與內容),做好顧客關係管理(師生良好的互動與情誼),時時探勘顧客所需(超前布署就業市場所需專業素養),我們便能吸引客人(學生)上門,並使他們成為忠實的顧客(永遠的校友)。

 擔任校長最苦惱的事,莫過於少子女化對生源的衝擊,沒有學生,就沒有校園存在的價值。同樣地,沒有鳥類,就沒有環境指標可言。為何曾經是稀少性鳥類,20年後變成到處都是?

 郵局在民國8357日母親節前夕,發行14枚「親子郵票」,便選用小燕鷗、玄燕鷗、五色鳥及黑冠麻鷺為題材,以宣導彌足珍貴的人與鳥共有的親情關係。本專欄第七十單元將介紹現在隨處可見的鳥類:黑冠麻鷺。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英文名:Malaysian Night Heron

科別:鷺科

俗名:地瓜鳥、大笨鳥

成鳥體長約:47公分

 

習性

 黑冠麻鷺雌雄鳥羽色幾乎相同,很難從外觀分辨其差異,和其表親「麻鷺」不同的是,牠們在警戒、孵卵和育雛交班及交尾時會豎起黑色冠羽,一副很雄壯威武的模樣,因此特別命名為「黑冠麻鷺」。

 黑色的嘴喙渾厚有力、黑色的眼珠搭配蛋黃色的虹膜、臉部、頸側及胸側是紅褐色、背部有紅褐色羽毛,有黑色橫紋、胸部和腹部呈棕黃色且帶有黑斑、細長的雙腳是橄欖綠色,適合牠們在草皮上輕聲漫步。在繁殖季節開始前,可以清楚看見從眼眶、眼先到嘴基整塊轉為特別亮的藍色裸皮,在亞成鳥中則偏黃色。

 出生滿月之雛鳥,其體型即與成鳥相當,只是羽色不同而已,雛鳥以灰色系為主,背部是灰褐色,而且密布黑白色細斑、腹部是黃褐色有縱斑,亞成鳥羽色才會逐漸由灰色轉為紅褐色特徵。

 黑冠麻鷺為肉食性鳥類,以蚯蚓為主食,蜥蜴、蚱蜢、昆蟲等也吃。覓食時具有優異的偵測能力,能在草皮上精確鎖定蚯蚓位置,當牠們凝視不動,伸長脖子專注看著草皮時,一定是鎖定目標了,剎那間嘴喙會咬住蚯蚓,但又怕硬拉會把蚯蚓弄斷,因此,你可以發現牠會先含著蚯蚓,等蚯蚓稍微鬆懈,再拉出一段。如此為了美食反覆與蚯蚓拉扯的經典畫面,是大家最喜歡駐足觀賞或拍照的時刻。

 享用美食後,牠們會扭動脖子有如S型一般,模樣很可愛。通常棲息在校園或公園的黑冠麻鷺並不怕生,不要故意有捉弄動作,牠們會讓你拍個夠,加上動作緩慢,故被誤解稱作「大笨鳥」。

 在繁殖季,雄鳥在夜晚會佇立在大樓頂或樹梢發出類似「ㄍㄨ—ㄍㄨ—ㄍㄨ—」的鳴叫聲,用來吸引雌鳥的注意。

 

分布與環境

 黑冠麻鷺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及東南部,牠們曾經是稀少性鳥類,原棲息在中低海拔山區。由於人類大量開墾山坡地,許多鳥類因此被迫遷移至更高海拔處,但黑冠麻鷺卻逆向思考,移往低海拔或平地棲息,由於大家具有高度的保育概念,近年來族群迅速擴展,在都會區校園、公園皆變成牠們的棲地。

 每年39月間為其繁殖期,雄鳥負責挑樹枝,雌鳥在巢穴整理並交錯排列樹枝,巢穴選擇以平整之Y字型分叉樹幹為主。1年可產2窩,每窩有35枚卵,公母鳥輪流孵蛋,約4週可孵出,孵蛋時每次起身活動筋骨時間約11分半鐘而已,成鳥蹲下去孵蛋後,通常會再左右晃動身體,其目的在保護蛋能完整受溫,餵食是由雛鳥咬住成鳥嘴巴,再由成鳥以反芻方式來進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