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16

文章總數: 156 篇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8-04-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冇米落鑊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香港人雖非孟嘗君,誰料得到生活在今天,七百萬人竟然又有冇米落
鑊之憂,以至遠在老撾的溫總亦不得不豎起食指,保證香港的食米供應。發生了什麼事情?

眾所周知,但凡農產品都有個生長期,不是要增加生產便馬上增產得來的,當中總需要時間(就算是茶樓的服務承
諾亦只能做到「即叫即蒸」而已,隨傳隨到的點心則絕不新鮮)。唯其供應欠彈性,颱風過後,蔬菜價格才往往盈
倍上升。習以為常,沒有人會神經質到為此請溫總作個保證。

換言之,這一趟泰國食米一夜之間漲價三成,而不是跟汽油看齊,像我們的政改那樣循序漸進,逐一兩個巴仙地加
上去,那是農產品的先天特性,不必條件反射臭罵奸商囤積居奇、魚肉消費者。「市場薄弱」

除了供應欠彈性這個先天因素,讓BBC說來,米價狂飆,當中還牽涉到市場結構這個「技術性」問題 —— 他們說大
米「市場薄弱」(a thin market)。那是什麼的一回事?大米雖是全世界最多人食用的口糧,整體而言,全世界只
有6%的大米產量是出口供應到國際市場去的,其餘94%都是留在原產國就地消費。應市的大米本來便不多,要是像泰
國、越南、澳洲等稻米產地的收成稍有差池,供應減少,可以想見那會在國際大米市場引起多大的反響了。

恰正是供應量的些微上落便足以令米價大幅波動,有位在大米出口國外交單位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把大米出口
量保密,不獨立披露,而是隱藏在其他農產品出口數據之中,藉此掩飾,以免讓人摸清底細。其誇張之處,直是跟
軍火貿易無異。

說到「市場薄弱」,且讓我岔開一筆說說個人的求學經驗。第一趟知道有這麼一個叫法,是廿多年前聽劉遵義說的
。那時他尚在史丹福任教,未在馬料水出掌中文大學。那一趟thin market二字才剛宣諸劉教授之口,大教授便即別
過頭來考我:多thin才叫thin?今天我要是對什麼叫實證研究還有丁點兒認識的話,那是拜這樣的耳提面命所賜了

供求失衡

閒話表過,回頭說大米市場。按BBC的說法,六個巴仙的產量應市便叫作「市場薄弱」,七個、八個甚至十個巴仙又
如何?再者,若然國際市場只消化得下五個巴仙的產量,當下米價颷升跟這個市場到底是「薄弱」抑或是「雄厚」
,恐怕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吧!

依我看,米價急升並不是因為米市「薄弱」,而是事情起了變化導致供求失衡而已。怎麼樣的變化?過去六個巴仙
的供應量已夠全世界吃飯的人餬口,可是不知什麼原因,供應一下子達不到這六個巴仙之數;需求依舊,而供應減
縮,後果如何,你知我知,不必細表。又或者供應不多不少還是那六個巴仙,可是人們卻飯食多了,後果如何,當
然亦毋須讀什麼勞什子經濟學才曉得的。

聽過BBC的報導,依我看米價暴升,那是在大米供應減縮的同時需求更又上升了。屋漏兼逢連夜雨,那是三分天意、
七分人為。(這個三七分是鄙人既主觀又武斷的劃分,大家千萬不要認真對待啊!)人為也者,是影響供求雙方的
政策起了變化。換言之,要不是政策出了亂子,供求因素的變化無疑還是會導致米價上升的,其升幅按理亦不致一
夜之間漲升三成那般誇張。

小孩子扭計導致失收

先跟大家說說供應因素的變化。BBC說稻米失收,其直接導因是大家都知道的厄尼爾(El Nino,西班牙文的「小孩
子」)現象 —— 過去一年,全球天氣不是北半球過熱便是南半球過冷;不是歐洲下雨多釀成水災,便是澳洲天旱
作物失收。天氣像小孩子般地扭計打擊作物收成,除非出現奇迹,農產品價格上升便如水之向低流那般自然,跟打
完風菜價颷升並無二致,是平常不過的供求現象。不過,這只是第一個回合而已。執權者隨之而在政策上作的反應
才真的要命。

就以越南這個還在標榜社會主義的大米出口國來說吧,稻米失收,執權者要保證國內的供應;辦法可不是依賴市場
調節供求,而是一貫干預主義的條件反射 —— 禁止大米出口。這般做法當然有他們的道理 —— 說到底他們對市
場又有多少認識?可是一禁止出口,國際市場那六個巴仙馬上便達不到標了,其後果當然立竿見影。

不讓市場調節

就算可以自由出口,越南失收,那六個巴仙還是達不到標的,國際米價漲升自不待言。然而米貴了,越南人可能會
跟世界上所有吃飯的人一樣改吃麵條,或者節省一點、少浪費一點。如斯一來,就算越南不能完全達到過去的出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8-04-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量,跌幅理應也不致像全面禁運那麼嚴重。

可是越南政府不讓市場這般調節而逕自禁止出口,那到底會緩和情況還是令國際市場更形緊張,又還用多說嗎?結
果?從來食米唔知米貴的香港人也起哄搶購,那對米價會帶來什麼的後果大家當然也心中有數了。

這不是說執權者可以完全不理會天災的後果。BBC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另一個厄尼爾現象令那時才剛立國的孟加
拉稻米失收,餓死了三、四百萬人。越南政府禁止出口,亦非完全沒有道理的。可是以現今的資訊交通水平,再不
可能出現一次過餓死三、四百萬人的天災吧!

政策改變對需求的影響則更出人意表了。不少人以為中印兩國經濟蓬勃,對大米的需求必然也同時增加了。然而眾
所周知大米的「收入需求」欠彈性:富了起來,人們還是吃飯的,食量可不會跟收入同步上升,轉而多吃肉類。故
此米不見得是給中印人民吃貴了的。BBC說大米需求大增的是非洲,而非洲人之所以吃起飯來,那是政策觸發的結果
了。

農產品湧向非洲

大約年多兩年前吧,BBC有另一個報導說非洲農民陷入困境,譬如西非加納的雞農便給從美國入口的雪藏雞逼得走投
無路了。試想想,美國的養雞業早已工廠化,批量大、單位成本低,非洲的個體戶雞農哪裡是對手?過去雪藏雞入
口稅高,保護了雞農。及至世貿組織(WTO)在一九九五年成立,開始逐步取消農業保護政策,美國的廉價雪藏雞便
攻陷非洲了。

年前趁着世貿在香港舉行會議,韓農跑來讓我們見識過什麼叫有預謀、有組織、有部署的示威;奮力頑抗,他們就
是害怕會落得非洲農民走投無路的境地。頑抗且頑抗,保護圍牆還是給推倒了,除了美國雪藏雞,別的廉價農產品
,從小麥、玉米到大米湧入,終致改變了非洲人的餐單:他們再不以粟為主糧,轉而像亞洲人那樣吃起米來。

這也就是說過去有六個巴仙產品應市便足以應付全球的需求,可是世貿組織卻打亂了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秩序,像梁
錦松說的引發了盤根錯節的paradigm shift;供求一時之間失衡,倒又是意料中事了。偏偏淘氣的厄尼爾又挑這個
時候來扭計,而執權者則只曉得一本通書睇到老,按舊黃曆揮動有形之手,那麼米價又怎能不翻騰起來?

一定有安樂飯吃

以此視之,現今一些專家的預測恐怕只是危言聳聽而已 —— 世界大米市場不可能從此面對長期短缺,一旦厄尼爾
作弄過了,而大家又適應了世貿組織建立的新貿易秩序,一切將歸於平淡,米價也再不會登上報章雜誌的頭版。相
信我:市場不會教大家失望的,有安樂飯吃的日子必將重臨!

補白俗家打傘

在超市排隊俾錢,自由行客打尖,告之以港式秩序。那傢伙可賴着面皮以「我知,我知」為敷衍 —— 而打尖如儀

視規矩秩序如無物,乾脆一走了之且也罷了,何苦多此一舉,排隊俾錢?莫非規矩不須守、法規不可犯是大陸現今
之國情?

較諸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恪守法規當然是進步了。然而俗家打傘,有法而無天、道德淪亡,這般「依法治國」又能
不教人心寒?

私人廣告時間

我的新書《大話經濟》業已應市。

首次全彩色印刷,定價三十元,絕對克己。

還請各方友好賞面、賞面。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8-04-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冇米落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8-04-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8-04-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那天在此拿紐約召妓州長史必撤(Eliot Spitzer 1956-)胡扯一番,說他以文革式伎倆打壓美國國際集團(AIG)


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 1925-)三父子,慘似滅門。這家人富堪敵國,竟遭此橫逆,足見這不是個「千金之子
,不死於市」的時代云云。

蕪文交稿,打開《信報》,赫然見到戴天老前輩也拿司馬遷(145-86 BC)這句說話做文章。戴老前輩在半個地球之
外逍遙,鄙人託庇垃圾堆填區,境況之別何止雲泥?不約而同拿財富與待遇做題材,楊某豈敢高攀?只是太史公的
論斷劃破時空,經得起考驗而已。與生俱來的求富本能

戴老前輩認為太史公有「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之說,是「義正詞嚴」地肯定了「世間的求富現象」。《史記•貨
殖列傳》如是說:「賢人深謀於廊廟,議論朝廷,守信死節隱居岩穴之士設為名高者安歸乎?歸於富厚也。是以廉
吏久,久更富。廉賈歸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故此追求財富是人們生而有之的本能,QED。

一些學者確又憑「不學而俱欲」這求富本能論,認定司馬遷才是經濟學的鼻祖而非較他晚近兩千年出生的阿當•史
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哪怕「求富」真的是個「普世」意欲,然而像奧國學派巨擘米賽斯說的,「求富
」的終極目標又莫非改善當前境況乎?

范蠡散盡家財著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疑是舶來進口的洋貨,然而自古至今,中國同樣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說,那麼大
戶人家的子弟又何來「不死於市」的特權?

在《史記》裡,「千金之子,不死於市」起碼出現了兩趟。一趟是借傳說中西施的丈夫范蠡之口說的,另一趟是太
史公「訴諸權威」,以此演繹「求富論」的。反覆看過范蠡的故事,借此一角跟大家分享。

話說范蠡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協助越王勾踐復國(沒有錯,就是「臥薪嘗膽」的那一位),他知道這位波士「可與同
患,難與處安」,於是急流勇退、乘桴浮於海。他沒有從此人間蒸發,而是爆發第二春——父子倆「耕於海畔」,
經營得法,轉眼發了大達。齊國的人知道他有料到,要獵他的頭當宰相。

密食當三番

范蠡哪裡肯再踏足官場?齊人找上門來更令他驚覺,發大達、姿態高不是好事(「久受尊名,不祥」)。於是「盡
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再次著草,去了現今山東省的陶縣。為什麼揀這個地方?他的想法跟英國人揀香港開
設商埠並無二致——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此為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

主觀意願是借助陶的地利經營貿易,實際驗證又如何?他兩條腿走路,除了中轉貿易,更從事農牧生產:「復約要
父子耕畜,廢居(即buy low sell high),候時轉物(做其炒家也),逐什一之利(不是謀取暴利,而是密食當三
番、山大斬埋有柴)。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

第二次發達,對有三個兒子的范蠡來說,理應樂也融融吧?可是世事又哪有完美的?不知道是年少氣盛還是另有其
他,他的第二個兒子殺了人,在楚國淪為階下囚。范蠡召開家庭會議提出營救方案:當官的有職責處死殺人犯,可
是俗語有云,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故此么子將帶備兩萬四千兩黃金去楚國「運動」、「疏通」,以為營救。

西施危機介入

大仔聽到父親這麼說,自動請纓;陶朱公不允,他以死相挾;家庭會議開得哭哭啼啼,不在話下。這個時候范太(
太史公沒有點名說那就是西施)危機介入:

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長男,奈何?

到了這個地步,陶朱公還有何選擇?他只好給他的楚國朋友莊先生寫信說明原委,叫長子帶同兩萬四千兩黃金去見
他。臨別,他叮囑大仔千萬要照莊先生的指示辦事:「慎無與爭。」大仔救弟心切,又私自帶了數百兩金防身,以
策萬全。

這位莊先生是個窮人,大仔照指示交了黃金給他。莊先生二話不說收下巨款,吩咐范公子:「可疾去矣,慎毋留!
即弟出,勿問所以然。」大有一切包在我身上的氣概。范公子可放心不下,留了下來動員楚國的有勢力人士去走後
門。

擁有楚王的耳朵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8-04-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莊先生沒有身家,可大有本錢——「廉直聞於國,自楚王以下皆師尊之」。楚王也聽他說的,銀行戶口有多少個零
又有何干?事實上他立定主意,事成之後交還黃金給陶朱公。故此打發范公子走後,他跟太太說:這些錢不乾淨,
不要動它。

接着莊先生找機會向楚王進言:鄙人夜觀天象,發覺有顆星對楚國不利。那怎麼辦?「獨以德為可以除之。」楚王
對莊先生言聽計從,即刻叫人在鑄幣廠加強戒備。楚國有勢力人士風聞這個消息,走告范公子:「王且赦。」按照
慣例,頒布大赦之先,都必然加強鑄幣廠的保安,防止盜賊恃着大赦奉旨打劫。

知道了大赦的消息,范公子暗忖:既然大赦,弟弟必然甩難,給莊先生的巨款豈非白費了?心有不甘,他急急跑去
找莊先生。這位莊先生何等樣人也?一見到范公子便知其來意,馬上退還款項。

故事可又不是到此而大團圓。莊先生自覺給范公子戲弄一番,向楚王表白:前此我跟主上說有顆星對楚國不利,主
上大赦以修德報之。社會輿論可認為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拿錢賄賂主上的左右,故此大赦不是為了修德,而是睇
錢份上放過大富翁的兒子。

聽到莊先生這麼說,楚王拍案而起:可怒也,朕像是會為了姑息富翁的兒子而大赦的嗎?即刻下令殺了陶朱公的二
子,過了一天才下令特赦。范公子收拾弟弟的屍骸黯然回家去。

大子孤寒闖禍

回到家裡,范太悲痛不已自不待言,唯獨陶朱公卻笑了出來。他瘋了嗎?非也。他是早便料到有這般結果:

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也。是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
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以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為欲遣少子,因為其能棄財故也。而長
者不能,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讀過范蠡救子的故事,誰還會相信太史公真的以為銀紙大晒、錢財是「不學而俱欲者」?他不是高度表揚陶朱公不
以財富權貴為人生終極目標,放棄俸祿乘桴浮於海嗎?第一趟發達,他不又散盡家財著草嗎?范蠡又何嘗為財富覊
絆、為求富而求富?

制度完備君主有口齒

這個故事充滿戲劇性,事實如何,無從稽考。(一早料到大仔會壞事,范蠡怎不親自出馬?哪怕年紀老邁自己走不
動,何不叫大仔聯同三仔一起去也多個照應呀?)聽古不駁古,故事述及的法律體系則肯定不是虛構出來的。唯其
真有其事,那便值得深思了。

這些事實是什麼?其一,未特赦先加強鑄幣廠的保安。那時的君主極講口齒,哪怕有人恃着特赦而搏亂,亦不反悔
。若非如此,那又何須未特赦先要加強保安?

其二,不濫殺無辜。哪怕是殺人犯亦不就地正法,好給他們機會平反——若非如此,范蠡又何來營救二子的窗口?

容許疑犯有個一雪沉冤的機會,精神上跟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說的Due Process吻合(滿章兄告之:清朝執行死刑也
不是地方官要殺便殺的,而要跑到北京請准皇帝才可以行刑的)。果如此,兩三千年前封建中國的法律體制便顯然
較時刻不忘「以法治國」的新中國完備許多許多了。這不是很值得深思的嗎?

補白︰爺爺之過

華裔空中小姐以英語問小女要喝什麼,繼而轉台以普通話詢於在下。父女相連而坐而語言待遇迥異,莫名其究竟。

小女得勢不饒老父,食住上,曰:「看來我較有學養吧!」父女待遇有別,那莫非是爺爺之過?

私人廣告時間

我的新書《大話經濟》行將應市。

首次全彩色印刷,定價三十元,絕對克己。

還請各方友好賞面、賞面。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4-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江山代有人才出

三月十六日,人稱「細摩」之摩根大通(股市代號為JPM)以每股兩美元收購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消息一出
,舉世嘩然——我收到有關這宗收購的短訊、電郵不下十個。身在垃圾堆填區,不到中環走動久矣,朋輩尚且奔走
相告,可以想像對金融圈中人來說,這個消息來得如何哄動了。

貝爾斯登的衰亡令我感慨:沒有這間美資商人銀行作保薦人,九九年敝集團又怎掛牌上市?(上市有否「實質」意
義,則作別論。)撇開個人層面,當晚知道了這個消息,不期然自言自語:江山代有人才出也!「細摩」大過「大
摩」

此話怎說?坊間稱收購貝爾斯登的摩根大通為「細摩」,其市值實三倍於叫「大摩」的摩根史丹利(股市代號為
MS)(一千五百億美元跟五百廿億美元之比)。(孰大孰細,真把人搞糊塗了。兩摩本是同根生,上個世紀三十年
代為政府勒令分拆才有大細之分。)當今華爾街風雨飄搖,花旗集團、美林以至「大摩」莫不要中東、新加坡以至
中國的國家基金注資搭救,好個「細摩」毋須借助外力撐腰,猶有餘力向陷入困境的同業施以援手(有美國政客稱
此為辣手),這個集團的主腦又豈不是個人才?他是何方神聖?

他不是別人,正是戴蒙(Jamie Dimon 1956-)也。此君早露頭角,絕非吳下阿蒙。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日他黯然離


開花旗集團,《華盛頓郵報》說他公布離職的當天,集團旗下的一千名交易員站立鼓掌向他致敬。

及後,《財富》雜誌的名記者(及股神畢非特的槍手)盧覓詩(Carol Loomis)有此慨嘆:戴蒙離職,兩個星期內
花旗集團的股價下挫一成一,蒸發掉一百一十億美元。此君的本事、人緣如何,又還用多費唇舌嗎?

十年磨一劍

「細摩」現今的市值高出花旗集團(一千一百一十四億美元)近五成,殆為美國市值最大的金融機構。十年磨一劍
,離開花旗集團十年,戴蒙非但建立起了規模比昔日僱主大許多許多的王國,更以白武士之姿重臨滿目瘡痍的華爾
街;那又豈止是吐氣揚眉而已,依我看他大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像畢非特般的金融傳奇。

戴蒙的祖父自希臘移民到紐約,以股票經紀為業;其父親繼承衣鉢,跟同樣是經紀出身的韋爾(Sandy Weil 1933-


),是通家之好。韋爾(他的第一個僱主恰巧也是貝爾斯登)後來成為了花旗集團的總裁;他起家是從收購一家叫
喜登(Hayden)的經紀行開始。當戴蒙還在上大學時,他分析過這宗收購,寫成習作;他媽媽交了這份功課給韋爾
過目。到一九八二年拿了哈佛的MBA後,戴蒙順理成章加盟韋爾的經紀行,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師徒關係。

從喜登起步,不消二十年光景,韋爾收購了花旗集團這一度雄霸全球的金融機構,那當然又是另一個傳奇了。那十
來年間的每一個戰役,從出售時喜集團(Shearson)給美國運通集團、收購蔡志勇的Primerica、李曼兄弟……等等
,戴蒙都追隨左右是他的副將。

獻寶稱臣、反客為主

美國運通集團這一役值得記上一筆。在喜登的基礎上,經過幾番收購整合,韋爾建立了時喜這間集經紀、投資、理
財於一身的「金融超級市場」,然後向運通「獻寶」稱臣——出售時喜換取運通股權,最終達致反客為主、控制運
通的目的。韋爾及戴蒙屢屢應用這個獻寶稱臣、反客為主的模式大展拳腳,不過這是後話了。

不過,八五年初次「獻寶」,卻慘遭滑鐵盧之劫——韋爾跟運通的主席羅便臣不咬弦,終致敗走;戴蒙緊緊追隨,
不在話下。師徒倆在紐約的Seagram大廈臥薪嘗膽年多,然後東山再起,征戰經年,到九八年竟其大業——韋爾「獻
」出他一手建立的Travelers跟花旗集團合併。可是完成合併後沒有多久,韋爾炒掉戴蒙;不知是巧合還是另有寄意
,戴蒙在同一幢大廈設辦公室,度過十八個月的嚴冬。

莎翁悲劇

韋爾及戴蒙這段十六年的師徒情,最終分手,讓戴蒙來總結經驗,那不是范蠡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
狗烹」,而是帶點莎士比亞那種「本來不該如此、卻又注定要發生」的悲劇氣味。一、收購花旗後,韋爾將一對子
女帶入集團當戴蒙的手下;他遲遲沒有提升兩人,以致他們最終離開花旗集團;作為父親的又會高興嗎?二、戴蒙
不顧情面,直抒己意,就算開會時跟韋爾抬槓亦在所不惜。

度過嚴冬,戴蒙從紐約到了芝加哥出掌以區域性生意為主的Bank One(其前身為大陸銀行)。經過四年的整頓改革
——提升顧客服務、大力節省開支——他「獻」這間銀行給「細摩」,條件是完成交易後由他出掌整個集團。故此
這宗買賣絕非一般性的收購,而是戴蒙以Bank One為見面禮,重施師傅韋爾反客為主的故技建立王國。(其間
Household International大拋眉眼,戴蒙不為所動;滙豐的龐約翰定力不足,以致付出高昂學費。)

非為公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4-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話說回來,「細摩」收購貝爾斯登當然不是為公益做善事了。一年前這間公司的股價還高達一百七十美元,戴蒙以
每股兩美元提出收購;聯邦儲備局又承諾,萬一貝爾斯登的賬目有什麼山高水低,帶來始料不及的虧損,會包底三
百億美元。

這般着數的賤價收購,整條華爾街為之嘩然不在話下。貝爾斯登的員工更抗議其事(他們不少持有股權或認股權
),又有政客質疑聯儲局是否明醒「細摩」:華爾街那麼大,莫非便沒有別的買家了嗎?然而花旗、「大摩」以至
美林都早已變作泥菩薩了,除了戴蒙的「細摩」,誰還有這個本事?

「趁火打劫」的指控顯然又不無道理:在一片抗議聲中,為免更多夜長,戴蒙迅即提高收購價五倍至每股十元。見
到他釋出善意,貝爾斯登的大股東馬上接納新收購價;這宗買賣理應不致再節外生枝。

趁火打劫而普惠眾生

次按爆煲觸發金融危機,關鍵是CDO等以按揭為基礎的衍生工具了無成交,以致貝爾斯登般的金融機構套現無從,周
轉不靈,瀕於破產。打開欠缺成交這個死結,讓資金重新周轉流通便萬事好辦了。

這宗收購的實質效果,是「細摩」賤價買起貝爾斯登手上的這種那種的金融衍生工具,提供套現機會。這些資產絕
非牆紙;打通金融關節,買賣重現,那當然都有價了。加以有聯儲局包底,「細摩」要承受的風險不大。打開資金
死結、化解危機,聯儲局那三百億美元亦穩如泰山。戴蒙待時而動,像所有人棄我取、賤價收購的投資者那樣,他
是志在吃大茶飯的了。

危中有機無疑是老生常談了,如何成功演繹倒極考功夫。先前畢非特提出收購債券保險公司,一也;戴蒙收購貝爾
斯登,二也。兩者看似乘人之危,然而沒有他們出手,整個金融市場不難陷於癱瘓,那對任誰都沒有好處。趁火打
劫而能普惠眾生,發大達也是應該的吧?

私人廣告時間

我的新書《大話經濟》行將應市。

首次全彩色印刷,定價三十元,絕對克己。

還請各方友好賞面、賞面。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4-0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江山代有人才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4-0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8-03-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維也納的半天絮思

在雨急風驟春寒料峭的日子,楊某因緣際會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一遊。跑馬看花,耳目兩界倒又為之一開。第一身的
體會:百聞果不如一見也。十步之內必有音樂

莫扎特固然在維也納成名(四歲御前「獻藝」、跳入皇后懷中送吻),海頓、貝多芬、勃拉姆斯、史特勞斯、馬勒
……也是以維也納為創作之地。稱之為音樂之都,實至而名歸。網上訂酒店,只消交通方便、價格合理便別無他求
。及至投宿之際,方知旅館距舒伯特故居擲石可及。十步之內豈無芳草?在維也納,那理應是十步之內必有音樂吧

然而維也納可又不只是以音樂聞名,正對着市中心歌劇院的便是以詩人席勒(Johann von Schiller)命名的廣場;


沒有他的《快樂頌》又會有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否?在那雪花紛飛的日子,毗鄰廣場的皇家藝術博物館正展出陽明
山故宮博物館的一百廿件精品。在此之先,故宮藏品只在英、美、法三國展出過;文化藝術要不是有點江湖地位,
維也納又怎請得動《清明上河圖》般的國寶?

除了文化藝術,維也納當然更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大重鎮——這個多瑙河畔的城市孕育了從米賽斯、海耶克到熊彼得
等奧國學派的一代宗師。心理分析始祖弗洛依得、哲學家維根斯坦當然又都與維也納齊名。人才輩出,那是得力於
德文的慎密思維,土耳其人引入的咖啡激發的創意?——還是另有其他?鄙人在堆填區坐井觀天又怎說得出個究竟
來?

黃牛黨促銷劣座

斯日也,大清早爬起床到市中心Hofburg皇宮的教堂聽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每週一趟的演出。這間教堂只容得下百多兩
百名信眾,雖然還有個把小時才開始彌撒禮拜,小教堂外已聚集了好些像我們般不畏寒風苦雨慕名而來的遊客。一
身紳士打扮、滿口英國腔的「黃牛」告之,入場券賣得八八九九了;剩下來的,是只可以「斜視」合唱團的樓上閣
位。一場來到,也就只好「屈就」了。

及至入得座來則又發覺所謂「斜視」也者,是斜而不視。跟各地的「黃牛」交過幾趟手,不知是格外倒楣還是巧合
,總的來說「黃牛票」都是價高而位置差。讓我來猜,劇院、球場以至教堂的座位都有優劣之別。如何才可以令「
劣座」亦席無虛設?看來那是「黃牛黨」之所長了。

「黃牛黨」莫不在票面正價上貼水。他們要包底——承擔票賣不掉的風險——不是實賺的生意,吊起來賣也是情理
之中了。若然他們有促銷、提高入座率之效,那麼鼓勵「黃牛黨」炒票尚且來不及,他們怎麼反而到處被取締?費
解也。

兩三代人的教化

扯得遠了。彌撒禮拜不過一個小時光景,而合唱團只是出場三、四分鐘而已,位置好壞不是關鍵。更愜孤意的,是
修士們在禮拜中的清唱。我聽不懂他們的拉丁文歌辭,深深感受到的是其虔敬之情,那也是心靈的洗滌吧!

從教堂出來,順理成章光顧隔籬左近必有一間的咖啡店。矚目所見皆為日本遊客,三五成群穿著優雅的太太團有之
,一家數口有之,孭着背囊的學生亦有之。階層有別,共通的是他們端起咖啡那份珍重之情。沒有兩三代人的教化
,恐怕是培養不出那個品味來的。

天妒英才

喝過咖啡,不消二、三十分鐘便到了維也納古城外的Grinzing產酒區,非為品紅嘗白而是「朝聖」來也。這裡有貝
多芬的避暑別墅,亦是馬勒下葬之地。有路牌之助,不消多少工夫便找到設在貝多芬舊別墅的紀念館。從紀念館外
望可以見到當年貝多芬走一兩分鐘便到的禮拜小教堂。

家小告之,到此避暑之初,貝多芬聽到教堂聲了才出門。及後,他逐漸聽不到鐘聲而錯過彌撒;到那個時候他開始
意識到耳朵不管用、聾起來了。我不能想像那到底是一番怎麼樣的滋味,心頭不期然湧起的,是天妒英才之歎。顧
不得見不得人的字體,提起筆在留言冊上寫下:楊某某到此參拜。

馬勒的知音

從貝多芬的故居出來,折騰一番才找到馬勒的墓地。懂得方向,這段路只需步行十來分鐘而已。可是一路上沒有任
何路牌標誌,絕不好找。盲打亂撞,路上倒見到不少掛在燈柱、欄杆上的塑膠「販報袋」。據聞奧地利人喜歡閱報
,尤以「小報」為然。他們喜歡閱報到哪個地步?在馬勒墓地的墳場入口掛了四份報紙的「販報袋」,難道奧地利
人上墳掃墓亦不忘閱報?盼且盼這個風氣有一天會吹到香港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8-03-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非但沒有路牌指引到馬勒墓地的路向,在墳場亦無任何指示標誌其墓地所在。好不容易找到了,但見墓碑上除了
GUSTAV MAHLER二字,生卒年月日、籍貫生平,一概欠奉。家小又告之,這一切都是大師自己的意思:有心來謁墓,
總有辦法找得到他,那又何須路牌指引?有心來找他,當又知道他是誰了,多費唇舌作什麼?當天所見,來謁墓的
確又是知音人:墓地上的鮮花是用馬勒的樂譜裹紥的。伯期、子牙,如此而已矣?

休養生息二十代人

憑弔過兩代宗師,乘車穿過維也納森林登上Kahlenberg山頂(海拔484公尺,比552公尺的扯旗山矮好一截)。沿途
所見,除了那給史特勞斯華爾茲了的森林,便盡是產酒的葡萄園及的而且確的「酒家」——由酒莊發展出來的餐廳
。不是產酒季節,加以寒風凜冽,沒有光顧的興致。

當下整個歐洲餐酒供過於求,維也納近郊地價肯定不菲;這些規模小得可以的葡萄園莫說不是澳洲、南美等新世界
餐酒的對手,就算跟法國的波爾多、勃艮地比亦不可能有甚競爭力可言。若非以此為綽頭招徠遊客,他們準是靠拿
政府津貼活命的了。你津貼我、我津貼你,津貼何時了?莫非歐洲人都是喜歡納重稅的自虐狂?

以鄙人的老眼從山頂俯瞰沿着多瑙河發展起來的維也納,看不出這個地方有甚奇偉之處。人才薈萃,恐怕跟風水扯
不上邊。更大的可能性是哈布斯堡王朝(Hapsburg)從1278至1918統治奧匈帝國,其間雖有起伏戰亂,總的來說這
六百四十年大致太平。休養生息了超過二十代人,文化、藝術、思想、品味便是如此這般發展起來的吧!

莫扎特嗜賭闖禍

下得山來,夜幕已垂,可又還趕得及去參觀古城中心的莫扎特故居。這座房子樓高三層,據介紹說理應是當時維也
納的中上住宅,相當於今天我們的西半山吧。一向的說法是莫扎特一生潦倒,為了賺取「筆潤」,到生命的最後一
刻還在趕寫《安魂曲》。故居展覽可見,實則他帶學生、演奏、作曲稿酬收入可觀——估計是當時一般人收入的三
倍。歷史學家考證,他欠下一屁股債,死後在亂葬崗入土,那是性格嗜賭闖下的禍。

蘇東坡是個像莫扎特般的天才,他自嘲被聰明誤了一生。故此他的願望是兒子既愚且魯,不幸這個平凡的願望竟也
落空——兒子夭折。莫扎特也短壽,三十五歲便去世了。莫非上天真的妒忌天才,不是諸般折磨他們,便是給他們
這種、那種瑕疵缺憾,叫他們的日子不好過?

補白

讀者天堂

維也納報紙價格差距甚大,「大報」比「小報」貴四倍——前者定價約為港幣廿三元,後者則為六元而已。

報價雖然高,兩者的分量跟免費報紙相若,遠遠及不上取價六元的香港大小報章。奧國人喜歡閱報,讀者的天堂則
理應在香港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3-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美國人魔

紐約州長史必撤(Eliot Spitzer 1956-,不從俗譯作「斯皮策」,除了討厭這三隻字不知所謂,更想藉此表述鄙人


的主觀意願也)因召妓而下台,友輩間函電交馳(電郵跟電話也),因為這絕非普通的一宗風化案。

朋友間的取向,指控他虛偽者有之,替他的太太及三個女兒難過者有之,預測他會像克林頓那樣東山再起者亦有之
。未出事,此君是美國民主黨的明日之星,野心勃勃,早萌問鼎白宮之志。黯然下台,怎不惹人關注?稅局做大案

那天早上看到新聞,說此君召妓東窗事發,那不是執法者刻意跟他為難,而是稅局無心插柳,例行監察捅出來的。
稅局怎麼跟風化案扯上關係?莫名其所以,發電郵給美國東岸的老行尊問個究竟。

他的回覆是:這般事情閒過立秋,不知多少大案都是給稅局查出來的。教人詫異的是,此君有頭有面,竟又親自跟
媽媽生接頭落柯打,經自己的銀行戶口出數,登記入住酒店,用上朋友的真實姓名、地址;他何止色膽包天,那直
是肆無忌憚,視法紀(及道德規範)如無物了。

老行尊說的甚是。在別的地方,稅吏的職責是保證庫房財源滾進而已。可是在美國,稅吏則更肩負儆惡懲奸、除暴
安良之責。君不見美國政府對付黑手黨,大都不是檢控這些惡煞擄人勒索欺壓弱小,而是搬出稅典,控告他們瞞稅
;彷彿只消交「保護費」跟稅吏攤分不義之財,就萬事大吉了。這般運作,難怪招來政府是最大的黑社會之譏了。

監察螞蟻搬家活動

稅局調查史必撤並不是懷疑他貪污吃黑、把不當收入瞞稅。只是九一一後,美國政府誓要斷恐怖分子的財路,西方
國家由是達成共識:一萬美元以上的匯款,銀行固然要呈報監管當局;就算是一萬美元以下的款項調動,若然次數
頻密,銀行亦得加強警覺,以防止恐怖分子用螞蟻搬家的辦法調動資金。史必撤光顧的是國際性的豪華妓寨,每次
消費從兩三千到四五千美元不等。活動頻仍,銀行上呈有關活動,因而驚動了專責監察其事的稅局。

史必撤堂堂紐約州長,稅局並不懷疑他從事恐怖活動。只是頻頻調動款項,行徑耐人尋味,那又焉能不弄出個究竟
來?鑑於此君絕非等閒之輩,稅局紐約辦事處於是請准華盛頓聯邦政府的司法部長,再又得到法官首肯,聯邦密探
(FBI)才展開監聽他跟妓寨負責人、妓女大班跟妓女等的電話、電郵通訊。最後涉案妓女更又挺身而出做控方證人
,那是的而且確的斷正了。

人贓並獲,稍有點羞恥之心的人又怎不馬上止蝕,以免事情進一步蔓延?可是史必撤確又唔係人咁品 —— 他拖拉
了差不多六天才宣布下台。據《紐約時報》說,他太太主張他撐下去,那固然是原因。更重要的是那六天裡他拼命
張羅州議會民主黨人的支持,只是點算過票數,知道難逃彈劾一劫了,才決定退下來。故此他這一退不是對狎妓有
悔意,只是形勢比人強,不得不退而已。

正義上身的氣焰

史必撤有多少召妓紀錄,無從細究。他給捉個正着,則是在今年二月十三日情人節前夕。翌日他出席國會山莊聽證
會,《紐約時報》說那是他主動要求發言,鼓吹擔保州政府債券的保險公司分拆次按業務,以免株連州政府的信貸
評級。

當中牽涉的細節不在此再嘮叨大家了,較為值得一提的,是他那一天的表現:他反客為主,直是以檢察官自居,指
控主持聽證會的議員跟保險公司關係密切,有利益衝突。《華爾街日報》說當時他那正義上身的氣焰,在國會山莊
至為罕見。前一晚的特殊服務(妓女從紐約乘近四小時火車到華盛頓送「外賣」),是否令他格外亢奮?

稍為留意史必撤行藏的人當又知道,正義上身是他上位的必殺技。醜聞曝光第二天,《紐約時報》名記者(也是敝
鄉四邑台山伍家的姑爺)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有個側寫,說三數個月前才見過史必撤,那個時候他義正
詞嚴,呼籲新聞界跟他聯手打擊淫業。對此,「服務」過他的妓女不知會作何感想。

文革式的打壓迫害

早於三、四年前我已留意起史必撤來,那不是我對他的氣焰有好感,只是他當紐約州司法部長時對美國國際集團
(AIG)前主席格林伯格(Maurice "Harnk" Greenburg 1925-)一家的打壓迫害,在文明社會絕無僅有 —— 老格
林伯格固然被他逼得黯然離開花了近半個世紀建立起來的保險王國,他兩個在別的保險集團當主腦的兒子同樣給弄
得走投無路;其悽慘之處,直是現代版的滅門血案。

那個時候,高盛集團的總裁John Whitehead在《華爾街日報》為文,替老格林伯格說了幾句公道說話,史必撤馬上
給他掛電話出言恐嚇:「我不會放過你。你因住。這只是個開始而已,你將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高昂代價(I
will be coming after you. You will pay the price.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 and you will pay
dearly for what you have done.)」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3-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史必撤怎麼迫害格林伯格一家?他要脅AIG,不趕走格林伯格他便會檢控整個集團違規。董事局以大局為重,乖乖就
範。與此同時他又向傳媒放料抹黑他三父子,繼而大事張揚要起訴老格林伯格。這般公審批鬥跟大陸的文革何異?
案件到頭來無疾而終,可是他那大義凜然對付「無惡不作」的資本家的關公形象深入民心,讓他輕易高票更上層樓
,在十八個月前當了紐約州長,邁上走向白宮之路。

同類相殘、更為血腥

格林伯格是猶太裔美國人。單看史必撤的姓氏,初時我以為他是德國裔。他對格林伯格一家的迫害,令我神經質了
好一陣子,不禁向猶太裔的老行尊請教:這傢伙總不成是納粹殘餘吧?老人家給我個詫異的答覆:同類相殘,格外
血腥!

朋輩間有打過老格林伯格工的,他們跟我不約而同有個疑問:格林伯格富可敵國,慘遭迫害,怎不花一百幾十萬元
請私家偵探起起史必撤的底?肯出這挪渣招,又豈致有滅門之劫?(當州長後,史必撤命令州政府部隊調查政敵的
私生活。)

格林伯格不可能不懂得耍手腕 —— 整個神州大地,AIG是唯一可以百分百獨資經營的保險公司;其他的外國保險公
司都得找個中國拍檔,而且不能當大股東。格林伯格要不是有點手腕,AIG又豈會有這般出眾的表現?以他的手腕、
再加上他在美國內外的人脈關係(什麼總統、國務卿、部長……莫不當過AIG的顧問,而差不多沒有一間名牌大學、
慈善機構沒有拿過他的捐款),面對諸般迫害,他沒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足見做生意的跟玩政治的,情操有別

權力慾攻心的人魔

史必撤無疑有本事(普林斯頓的本科生、哈佛法學院,更是法學院學報的主編),要是像格林伯格那樣把聰明才智
發揮在生意上,必定大有作為。只是他權力慾攻心,為了撈其政治本錢,不擇手段。其最終目的,顯然又不是什麼
替天行道,而是要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而已。

在權力不受制衡的中國,這樣的人魔為禍之大,大家有目共睹,不必細表。美國雖非極權國家,但像史必撤般的人
魔還是足以令人家破人亡,甚至富豪大戶亦不倖免。「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在陶朱公的年代可能尚未出現史必
撤般的怪胎人魔吧!

補白婦人之仁

退役特工Michael Scheuer著書爆料:克林頓時期,中情局花了幾年時間作研究,一旦擒拿拉登,要是他大肆掙扎,
給他坐什麼的櫈才不傷及他的皮膚;要是他破口大罵,用多大黏性的膠紙封嘴才不致撕甩他的鬍鬚。

撰寫鬧劇恐怕也編不出這般情節吧!心慈手軟,難怪這天下第一魔頭至今自是逍遙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3-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癡肥症候群

虎父無犬子。彷彿只不過是昨天吧,大教授的令郎還是鼻涕蟲一名,現今已是名醫學院的癌病教授;後生可畏也。
早前他過港,飯敍閒扯,旁及港美醫療體制優劣長短;不意那竟是當今的熱門話題。

話說布殊的前經濟顧問、哈佛文橋(N Gregory Mankiw 1958-)教授才剛在《紐約時報》拿美國的醫療體制跟別的


國家作過比較,《華爾街日報》便又介紹兩本專門探討這個題材的新書。總的來說,他們都不認同美國的醫療體制
是像牌面看的那麼差。遠遠拋離美國

莫說是先進國家,跟香港比,美國的醫療體制顯然亦大有不如。就以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來說吧,平均而
言,現今出生的美國男性預期會活到七十五歲;而香港男孩則預期會活到七十九歲(女性壽命更長達八十五歲以上
)。不管是什麼地方的醫療體制,其終極目標不外乎讓人延年益壽;若然香港人平均比美國人長壽,整體而言,香
港的醫療體制又怎不勝過美國?

預期壽命亦非香港唯一領先美國之處,香港的嬰兒夭折率亦遠比美國為低(千分之一點八與千分之七之比)。從產
前檢查到產後護理,香港若非都比美國做得好很多很多,兩者的數字又有可能拋離這麼遠嗎?

壽命、夭折率關乎性命,香港有這般驕人的成績,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的醫療開支約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
2.1%,為教育開支的六成。美國又如何?約佔國民經濟總值一成六以上,比重之大,幾乎是香港的八倍!成本高、
效益低;那又豈是經濟?美國的醫療體制出了什麼亂子?

地理環境是主角

大教授的令郎在美國的醫學院任教,賣花讚花香,他不認同這個論斷,意料中事。魔鬼盡在細節中,憑兩三個數據
來判斷港美醫療體制的高下又豈不流於粗疏?別的不說,倘若香港有富豪身罹罕見癌病,你道他會就地求醫還是越
洋到美國找大國手?換作是美國的富豪,他又會來港就醫否?

故此不管數據怎麼說,平情而論,整體而言美國的醫療科技水平確實高出香港好幾籌 —— 甚至不可同日而語。若
然如此,美國人為什麼又較香港人(及日本人、加拿大人、北歐人)短壽?

看來這跟美國的醫療體制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受制於其地理環境:幅員廣闊,美國人一隻腳踏出家門,另一隻腳便
已跨入車門去了。一生裡,美國人花在路上的時間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為多;這也就相對地提高了美國
人因交通意外而喪生的數字了 —— 比英國人高出三倍!

交通傷亡大都涉及所謂「活躍人口」—— 開得車,老得到哪裡去?—— 「英年早逝」,那當然縮短美國人的平均


預期壽命了。香港乃彈丸之地,而大多數人都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不自己開車,交通傷亡因而大大降低 —— 公共
交通工具比私家車安全得多。不管醫療體制如何,只此一端便足以令香港人比美國人長壽了。

再者,香港地方小,到醫院急症室的距離比美國短得多;失救死亡的機會也就比美國為低。這當中醫療體制無疑扮
演一個角色 —— 各區都設有醫院 —— 但主角則還是地理環境。

非醫療體制的錯

此外,美國不是像香港般太平(鄙人對此有發言權);不管是搶劫、打鬥以至家庭糾紛更往往搞出人命 —— 按人
口比例計,美國的命案比英國多十二倍!不用說受害者亦以「活躍人口」為主,那當然進一步打擊美國人的平均預
期壽命。治安不靖,那也不是醫療體制的錯啊。

按理美國地大、治安差,也不應禍延嬰兒提高夭折率吧?沒有錯,夭折率偏高,錯不在美國人少用公共交通工具,
而是關乎社會風氣。研究顯示,美國未成年少女懷孕者眾;她們往往欠缺安胎護理常識,那固然提高了夭折率。好
些未成年媽媽更又染上毒癮,那又怎不威脅腹中塊肉的安危?這一切的一切顯然亦非醫療體制的錯。

先天缺陷

沒有錯,壽命、夭折率等宏觀數據綜合了說之不盡的社會、地理、經濟 ……因素,反映的可又不只是港美醫療
體制的優劣而已。不容否認的事實是,美國在醫藥科技的投資舉世無雙。別的不說,每年諾貝爾醫學、生物獎的得
主名單,那一年不是給美國的科學家壟斷的?醫療科技突飛猛進,關乎性命的指標排行榜上卻淪為二流國家,那又
豈能叫美國人服氣?更令他們沮喪的是,近年美國出現體重癡肥(obesity)這個新疫症,更又不留情面地暴露出了
美國醫療體制的先天缺陷。

這是個什麼疫症?去年暑假,有位好些年沒有去美國的朋友攜寶眷去加州見識了個多兩個星期,他說直是給美國肥
人之多嚇了一跳。個人經驗:財物在紐約給洗劫一空後,幾經辛苦我才買到稱身衣物 —— 絕大部分的成衣都大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3-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個碼。統計顯示,從一九六○年到二○○四年,癡肥美國成年人的人口比重從13.3%躍升至32.1%,比重主要是在
八十年代開始膨脹。

按朋友的觀察,癡肥這個疫症的禍根是快餐店 —— 在公路兩旁除了高脂、高卡路里的漢堡包或意大利薄餅便別無
選擇了 ——「那些東西豈是給人吃的!」他的話說得重,不辯的事實是,農業發達,高脂食物價格長期低企,大大
刺激了只求滿足口腹之慾的消費。

過度投資科研

種種迹象顯示,癡肥這個疫症還在蔓延。眾所周知,癡肥觸發心臟病、糖尿病、關節耗損等長期性的後遺症。不管
對醫治這些頑疾有什麼突破,卻對付不了癡肥,那又豈是治本之道?

依我看,對癡肥束手無策到頭來那是美國醫學科研的獎勵、懲罰機制出了問題。美國的富豪普遍致力回饋社會(蓋
茨只是較為突出的例子而已,別的富豪同樣古道熱腸),捐獻醫學科研尤為踴躍。捐獻者眾,形成競爭,由是帶來
這種、那種尖端突破。萬惡以癡肥為首,這個疫症理應成為「重點攻關」的對象吧?

事與願違。醫治癡肥,關鍵是節制飲食、定期作適量運動,而非什麼科研突破。捐款研究辦法對付癌症或愛滋病,
會贏來掌聲。研究對付癡肥的辦法?就算不給好事之徒揶揄一番,那又何來光彩可言?對付癡肥毋須突破,而只消
推廣、普及傳統保健智慧,那又何以讓善長青史留名?

於此可見,從吸引善款的角度來看,追求突破的科研由是佔盡上風,形成了毫不對稱的投資 —— 追求突破的錢多
到用不了,促進保健知識的資金則少之又少;那麼在廉價食物狂攻之下,癡肥又能不成災?

在醫學科研的「過度」投資,則又益加凸顯蓋茨的智慧:雖然也有投資研發愛滋病疫苗,他致力的大方向則是普及
推廣既有的科技對付瘧疾(用蚊帳)、小兒麻痺症(在邊遠地區提供冷藏設施讓疫苗不致失效)等傳統疾病。這麼
一來又豈不大大提高善款的資金回報?香港的教育開支遠超醫療,那又是「過度」投資否?

補白人多聲雜

信貸危機當前,貝南克與格林斯班孰能揸到主意?BBC就此向聯儲局兩朝元老八卦一番。

聯儲局星期二早上開會議息。前一晚,格老先向五名關鍵成員摸底,達致共識。翌日開會,格老率先開腔,表明自
己的立場。十二人會議,他穩握六票;故此三數分鐘便會議結束。

貝南克則民主取向:開會,他邀請成員依次發言;所有人說過了,他才以主席身份作總決。

不用說貝南克開會較格老化時間,而誰更揸到主意則又清楚不過。雖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意見多有助集
思廣益。危急關頭,要的可又不是意見而是主意。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3-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癡肥症候群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3-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3-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保障投資者害苦全世界

股神畢菲特給三間擔保次按衍生產品CDO的保險公司拋出救生圈,他的有形之手釋出的又豈為善意?他是要擇肥而噬
,賤價收購一門實食冇黐牙的生意。乘人之危,君子不屑。可是要投資發大達,那是必須的條件了。

無論是朋輩間茶餘飯後閒聊,或跟同事開會,這幾個星期來最常碰到的話題,是美國經濟會否出事。(另一個話題
當然更加熱門,但切身嗎?)於此之時,股神畢菲特忽然出招,給三間保險公司拋出救生圈。消息一出,華爾街應
聲強力反彈,彷彿大家心裡都馬上踏實了起來。向三間保險公司施以援手——哪怕是股神的有形之手——又何以有
此奇效?

驟眼看來,這三間保險公司確又跟次按風馬牛不相及,更莫說是美國經濟存亡所繫了。令人同樣費解的是,三者之
一的Ambac非但沒有對救生圈感激涕零,反而馬上回絕畢菲特釋出的「善意」。他們到底是什麼葫蘆賣的什麼藥?《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第一時間跑去見這間公司的總裁顧麟(Michael Callen)探個究竟。

實食冇黐牙的生意

首先,這三間保險公司怎麼跟次按扯上關係?讓顧麟說來,原先確是沒有半點關係的;因為他們既不搞地產按揭,
也不從事金融投資;他們經營的雖則是保險業,卻也不是大家熟悉的人壽或物業、財產保險。單憑表面證據,他們
確實跟次按沒有絲毫直接、間接的關係。他們的生意冷門得很:擔保美國各地市政府發行的債券會本利歸還;萬一
這些市政府破產,投資者亦不致血本無歸。

這種冷門保險是一盤「實食冇黐牙」的生意——任何投資都有風險,然而但凡政府都有權抽稅,而市政府更有州政
府甚至聯邦政府為後盾,倒閉破產、無力還債的機會微乎其微。(三分一個世紀前,紐約作態破產,氣焰逼人的工
會馬上乖乖就範)。故此這類保險說得上是一門有殺冇賠的生意。

評級帶來實效

若然如此,發債的市政府何苦多此一舉?當然,不管什麼保險,其指導思想都是不怕一萬最怕萬一——付出保費(
通常為發債額的0.05%)是求個安心。除了這個心理的因素,這些保險還是有其實質意義的——保險有助提高債券的
評級,不用說評級愈高,債券便愈是可以提高叫價,從而降低借貸成本了。

換言之,保險公司及評級公司絕非阿茂整餅,而是替市政府——這也就是所有市民了——提供有成本效益、有建設
性的服務。事實上這些服務的效用可又不止於此:評級高低關乎債券的銷路——為了保障投資者,從聯邦到州政府
規定,退休基金以至保險公司只可以投資有評級的債券;評級則起碼是Baa,Bb級以下的所謂「垃圾債券」免問。

大家不要以為評級小事一樁而已;讓「我的朋友」曾健時(Holman Jenkins)來斷症,次按風暴之所以威脅美國以
至全球經濟,關鍵正是這些評級英文字母。不過這是後話了,在此先跟大家說說擔保市政府債券的保險公司怎麼跟
次按扯上關係。

僥倖之心觸發災難

Ambac的顧麟是這樣說的:「我們要在市政府債券保險業務之外另覓提高利潤的發展空間,故此便經營起有抵押債務
(CDO——collaterialized debt obligation)的生意來了。意猶未盡,我們更涉足比有抵押債務層次更複雜的生
意。」

須知這些保險公司一向經營的是利錢豐厚、有殺冇賠的保險生意,哪怕要尋求發展空間,亦斷斷不會鋌而走險跑去
打劫銀行吧?故此多元化起來,他們還是離不開保險這老本行——他們的新生意是擔保CDO。不用說事前他們作過評
估,相信這類擔保跟擔保市政府債券無異,也是實食冇黐牙的。

表面看來,從次級按揭衍生出來的CDO確又跟市政府發的債券無異——這些雖是新生事物,但CDO都經信貸評級機構
評級,風險多少固然有數得計;而評級又大都是基金可以接貨的A、AA、以至AAA,那又怎不是實食冇黐牙的生意?
不幸,世間上不知多少災難正是由這般想當然矣的僥倖之心觸發的,而次按風暴亦不例外。

冇市冇價足以致命

想當然矣的地方在哪裡?一、「有抵押債務」(CDO)其為新生事物,哪來往績可供評級機構參照評級?沒有往績可
循,結果不管是AAA也好,AA也好,到頭來都是得個估字,而不是憑客觀準則評定出來的。二、既為新生事物,這些
CDO也就不是像市政府或公司企業發的債券那樣,有個現成、具規模、時刻讓買賣雙方參與交易的市場了。這是個致
命的先天不足。

次按風暴演變成為威脅美國以至全世界的火燒連環船經濟大災難,正正是因為驟然間這些CDO都沒有市場了。現今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3-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際金融市場一環緊扣一環,由此而引發的後果可又不止於交投淡靜、買賣兩閒那麼簡單——整個世界的信貸運作因
而給卡住,那又怎不大件事?

按理CDO是由按揭衍生出來,故此是有抵押、帶來收入的。只要不是所有上會置業的人通通斷供,持有CDO理應還是
有本、息可收的。既有現金進賬,不管是債券也好,是CDO也好,還是值錢的。來個大出血劈價,總會有人扒逆水執
平貨的,那又豈致於了無成交?落得如斯境地,當中牽涉到的,是評級機構、投資基金、保險公司……這緊密運作
的「食物鏈」。此話又怎說?

同一時間緊縮信貸

上文說過了,政府明文規定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理財機構不能胡亂投資,只可以買Baa或更高級別的債券。次按出
了問題,評級機構降低CDO評級,那麼就算來個價格「大割引」,礙於規條,也不會有人接貨呀!那是一個問題。

更要命的是,投資基金持有的資產不管是股票、債券或CDO,按規定又得要按市價定值。若然是像股票、債券那樣每
日都有市場成交價格可供參考,那麼定值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可是CDO了無買賣那又怎生是好?對不起,要以零作價

去年八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名下兩個基金宣告破產便是這麼的一回事了:他們所持的CDO並不是全變了牆
紙,而是定不出價來。母公司要給這兩個基金注資數以十億美元計,那當然打擊整個集團的融資運作了。及後,無
論是美林、花旗、摩根史丹利……可以說沒有一間金融機構不面對同樣的難題。所有金融機構的融資運作同時受到
牽制,那又怎不像三十年代那樣形成一場信貸大收縮?

干預主義者學乖了?

話說回來,這又跟Ambac回絕股神的「善意」有何相關?明顯不過的是,這三間保險公司的生意一分為二;擔保CDO
的生意出了事,擔保市政府債券的老本行可半點問題也沒有。你道股神拋出救生圈,他要箍住的又是哪些生意?他
那有形之手是要擇肥而噬,還是釋出善意,那又還用說嗎?

際此危急關頭,有何解困良謀?曾健時兄以為解鈴還須繫鈴人,取消基金的投資限制,讓他們自己揸主意,不管有
沒有評級的債券皆可投資,那應足以驅散彌天烏雲了。Ambac的顧麟不是以行動證明CDO是有價的嗎?而畢菲特不又
以身作則,讓大家看到如何化危急之秋為搵真銀的機遇了嗎?

八十年前,干預主義者逆市而行,緊縮信貸,炮製出了一場經濟大蕭條。傳統智慧以為這些年來執權者學乖了,再
不胡亂干預。大家且拭目以待,看看掄起保障投資者大旗的官僚是否真的懂得化解變形惡化的信貸危機。

補白

空有過人膽識

深夜落機,兜客的士要價非但毫無折扣,更比正錶價高出五成。其理安在?覆曰:排隊人龍長也。去到的士站,觸
目所見,惟等客的士龍而已。

自審樣貌非屬水魚,的士司機放肆如此,所恃者,抵港大堂至的士站那兩三分鐘路程形成之資訊鴻溝而已。就算偶
有斬獲,此又豈為長久之計?膽識雖則過人,惜目光如豆,發圍無由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3-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保障投資者害苦全世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3-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8-02-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警力過剩

現代經濟學有個「功能遞減定律」,我國傳統智慧則有「物極必反」之說。以我粗淺的理解,兩者二而為一也。故
此像交通宣傳口號說的,治安好無疑人人愛,這也不是說警察愈多便愈好的。從搜查十四KT恤到檢控私人電腦藏有
床照的鍾亦天,則又證明,當下警力過剩,有濫權之虞,那當然不是好事了。

為免不必要的誤會,鄙人這一回想跟大家說說的,是「警力過剩」而不是「警權過大」;兩者不好混淆。警力過剩
足以導致濫權,然而警權是過大還是過小,難有個客觀標準。警力可不同了,國際間有好些共同接受的尺度可以衡
量其大小;警察開支佔了政府預算多大比重,一也;按人口計,平均每十萬人有多少個警察,二也。

陳冠希現身,警隊如臨大敵,顯見警力大幅過剩。將警力調校到新加坡的水平,每年可以節省四十億元,幾乎足以
支付香港大學的全盤開支。

警力大幅過剩

按這般尺度來衡量,香港的警力實屬過剩:在現今的編制下,香港有三萬二千二百零四名警員。按香港六百八十萬
人口計,平均每十萬人有473名警察。此外還有近四千名輔警及由警務處派生、有一千三百四十六名「超級警察」的
廉署。

在全世界來說,這是個高得很的水平;那固然較美國(平均每十萬人有230名警察)高出一倍多,亦比歐盟國家
(370名警察)高出近三分一。就算以亞洲的尺度來看,同樣地少人稠的新加坡(310名),則只有香港約三分二警
力而已。

最龐大的公務員隊伍

以國際尺度來衡量,香港的警力固然大幅偏高。在香港,較諸其他政府部門,警隊架構同樣顯得臃腫:十六萬一千
人的公務員隊伍(當中包括金管局、醫管局、房委會等所謂「非政府機構」的兩萬一千名員工),以規模論,警隊
居首位。房委會是第二個人手最多的部門(7,669人),規模不及警隊的四分一。維持法紀、治安無疑重要,但真的
這麼重要嗎?

這顯然亦不是特區政府的既定方針政策:無論是過渡前或過渡後,政府從來都把教育放在施政的第一位,佔了開支
的五分一。地位吃重,香港到底有多少老師?全港小學共有23,695名老師,人數比警察少四分一。中學老師人數多
一點,有28,634名之眾,但規模還是遠不及警隊。政府朝夕宣傳為了下一代的未來,沒有別的事情是比教育來得更
重要的。當真?

跟警署一樣,醫管局的醫院遍布十八區;這些醫院跟各區警署一樣,都年中無休,24/7運作。醫管局總共有多少人
手?不到五千名醫生(實數為4,924人)、一萬九千名護士(19,176人);兩者加起來,實力比警隊少四分一。活命
救人跟護土安民,孰為重要?這個問題絕不好答,但治安真的比人命重要那麼多嗎?

一切從六七暴動開始

警隊當然不是無緣無故便成為最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的。依我看,一切都是從一九六七年開始的。大家當又知道那一
年香港的治安面對二次大戰以還最嚴峻的考驗,當時警隊編制剛好為一萬人之數(實數為10,527)。按那時的三百
八十萬人口伸算,每十萬人有兩百七十名警察,警力水平跟現今的美國大致相若。

兩年後,警力大幅颷升至接近一萬六千人(實數為15,777人),編制比六七年增加了近六成,這當中有超過三千名
是為了對付暴徒而組織起來的輔警。按人口伸算,每十萬人則有三百九十名警察,警力水平跟今天的歐盟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肯定其平亂之功,警隊在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七日被冠名為香港皇家警察;輔警除了同樣有皇家
之名,更得到雅麗珊郡主當榮譽總監。警隊之外,沒有別的政府部門獲准以「皇家」冠名。(馬會及遊艇會也有此
「殊榮」,但他們終究不是政府部門啊!)

冠名「皇家」一發不可收拾

一經冠名「皇家」,警隊規模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從每十萬人有兩百七十名警察持續擴張至現今每十萬人四百七十
三人的水平。這當然不是「皇家」之名令警隊成為了「聖牛」般動不得半根毫毛的衙門,而是警隊為了應付跟着下
來那二、三十年國際事態的發展,要負起超乎一般維持治安秩序的工作 —— 防衞邊境、阻截非法入境者。在別的
地方,那是軍隊的工作了。

警方先是在一九六二年開始調動大量人手阻截非法入境者的。三年饑荒固然引發六二年般的大逃亡,當大陸尚未改
革開放,有天堂之稱的香港亦吸引了不少嚮往自由的人前仆後繼湧來。在七、八十年代,警方平均每年拘捕過萬非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8-02-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法入境者。到了一九七五年,隨着南越政權易手,則又有大量越南船民湧來。主權過渡,香港從一九九八年起便再
不是難民「第一收容港」,在這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超過二十萬難民抵港,平均亦是每年過萬之數。這無疑需要大
量警力維持秩序。

沒有提升資源效益

改革開放後,珠三角人民生活大幅改善,非法入境者基本上再不是個問題;在○六年檢控的非法入境者只不過是七
百之數而已,跟過去每年過萬的數字,不可同日而語。與此同時,越南亦經濟改革,那就算還未完全令船民絕迹,
亦大幅下跌了。警力需求大不如前,警隊編制可沒有收縮。看來那是六七暴動陰魂未散之過了。

過渡後經濟持續六年收縮、財赤連綿。為了節流,政府透過肥雞餐、乳鴿宴「提升資源效益」;公務員隊伍從十八
萬降至十五萬,精簡了17%,但警隊編制則只收縮了8.9%;相對其他部門,也就是擴張比重了。這又有道理否?

不見得。現今可以說沒有一幢住宅大廈、沒有一個商場、停車場……是沒有全天候當值的保安員——甚至政府總部
以至警察總部亦然。全港現有超過九萬名保安員,人數幾乎是警隊的三倍。不論經濟好壞,保安員的數目年來還在
不斷增加,可謂一枝獨秀。

大多數保安員儘管沒有受過警隊般的嚴格訓練,他們肯定發揮了阻嚇作用,有助於降低犯罪率。在○六年,罪案數
目為81,125宗(當中最多的是「雜項盜竊」,佔了總數的四分一),平均每名警員每年只要對付兩宗多罪案,工作
量不見得特別吃重。九萬名保安員又豈無防止罪案之功?

支持多一間香港大學

網上流傳床照事件,警隊從處長鄧竟成以降空群而出,大陣仗之至。及至床照的「真正源頭」陳冠希現身交代其事
,則又如臨大敵,動用過百警員壓陣。這一切的一切則令人不禁要問:若非警力大幅過剩,又怎擺得出這般陣勢?

警隊的預算接近一百二十億元,約相當於大學教育的撥款總額。把警力調校到新加坡的水平,每年可以節省四十億
元,幾乎足以支持香港大學的全盤開支(○六年為四十八億元)。政府真的是以教育為首要施政目標嗎?

補白

一手包攬闖禍?

美國家庭大都奉行男主外、女主內:丈夫拱手交出薪水給太太管錢理財。BBC向聯儲局主席貝南克的好友八卦:這位
全世界經濟的總舵主可有依循這個基本模式?答曰:非也。主席先生自己管數。

種花生的農夫總統卡特一手抓白宮網球場的時間表,闖出失業率、通脹齊升的「滯脹」(stagflation)之禍。家中
理財不假手賢內助的貝南克又可會重蹈這般覆轍?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8-02-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警力過剩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8-02-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2-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銀行以賭為生

法興銀行期貨交易員柯維爾(Jerome Kerviel 1977-)沽空期指,帶來七十二億美元的損失,這據稱是個紀錄。初


步調查顯示,造成這般災難,是銀行本身的監管程序出了問題,覺察不到柯維爾未經許可沽空為數達五百億歐元的
期指。

《經濟學人》有讀者就此投函該報(該份週刊從來以newspaper自居)提出這個問題:若然柯維爾違規炒賣不是造成
巨額虧損,反而賺了大錢,那麼在法興來說他是罪人還是大英雄?

這位讀者的提問絕非無的放矢。炒燶期指事件在一月十九日星期六東窗事發。《華爾街日報》的調查發現,才不過
兩個星期多前吧,也就是在一月三日,柯維爾還大有斬獲,為法興賺了十四億歐元。兩個星期市勢的發展雖則對他
不利,若然違規炒賣不被察覺,他瞞天過海多兩個星期,誰又可以擔保他不會反敗為勝,為法興賺大錢?給精英示
以顏色

一些報章稱柯維爾這個三十一歲的交易員為「神奇小子」,他神奇在哪裡?種種迹象顯示,他違規炒賣不是為了中
飽私囊。他的意圖很是自我 —— 證明自己雖則出身寒微,讀的又是二流大學,睇市的本領可不下於一流學府培養
、憑高深數學程式作對沖炒賣的精英們。

柯維爾的工作本來是一手沽售期指、另一手買實股;只要按規矩作這一買一賣的對沖,當期貨跟實貨價格的起落波
幅稍有偏異,則有機會賺取蠅頭小利,要不然亦輸不了大錢;故此這對沖運作是較為保險的炒賣。柯維爾可要逞強
,證明自己眼光獨到;他只沽空期指,不買實股作保險對沖。一月初股市卻又似乎刻意跟他抬槓,只升不跌,結果
便輸出個天文數字來了。

一天到晚都在賭

我在此無意揣摩柯維爾的心理狀態,亦不是要細究若果他不是輸了七十二億美元而是贏了七十二億美元,法興的管
理層會拿他怎麼辦。我想跟大家說說的,是像法興般的銀行為什麼會幹起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買賣來。

這些買賣不管是像柯維爾那樣單憑自己的眼光下注,還是像那些精英、「火箭專家」(rocket scientist)那樣按
動超級電腦,透過複雜的程式運算出買賣指示,不論規模大小,現今的銀行確又莫不一天到晚都在賭;不是像柯維
爾那樣賭歐洲股市的走勢,便是賭利率的升跌、美元跟日圓的相對走勢,再不然便是賭黃金、石油、豬腩、木材、
棉花……的價格走勢。

這些賭博的花樣愈來愈多,而注碼愈來愈大,更有取銀行的本業而代之之勢 —— 據《金融時報》說,在○六年,
以炒賣為主的投資銀行業務為法興帶來超過二十三億歐元利潤,相當於其盈利的一半 —— 那麼現今的銀行又還是
伴着大家長大的獅子錢莊、恒生銀號否?

保障存戶利益

眾所周知,銀行的出現,原先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為錢財保險的需求的

—— 金鋪、銀號、當鋪、找換店等都設有堅固的保險庫,交錢給他們保管又豈不比放在枕頭底為保險?到了今天
,因應保險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銀行卻鋌而走險,大賭特賭起來,那又豈不諷刺?

當然,銀行並不是到了今天才開始冒險的。當銀行的主要功能還只是替客戶保管錢財的時候,好些錢莊、銀號已有
這樣的想法:客戶的錢反正在保險庫裡閒着,何不放貸出去賺息?這般做法是有風險的:借出去的錢萬一收不回來
,那麼如何向存戶交代?可是只要慎重其事,了解債仔的為人稟性、掌握其生意運作,總可以憑經驗把呆壞賬的風
險規限下來。

也就是這個原因,直至三、四十年前,對銀行的監管一向是集中在保障存戶的利益,譬如要求銀行留有充足的現金
,以應存戶提取之需。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導致不少銀行倒閉,為了保障存戶利益,美國則又推出以
政府為後盾的強制性存款保險,以免銀行萬一關門大吉存戶亦不致血本無歸。然而此番干預則引發銀行運作的基本
性改變。

存戶追求高息

過去,未有保險之設,存戶固然要打醒十二個精神,以免所託非人。為了刷亮招牌、建立商譽好吸納存款,當銀行
拿客戶的存款去放貸之時,亦得作好風險管理,以免釀出呆壞賬打擊存戶的信心。一旦有了存款保險之設,不管銀
行的口碑、商譽如何,存戶都再不用害怕取不回存款,那也就間接鼓勵存戶一味追求高息而忽視銀行的商譽了。

銀行格外進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2-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存款保險的影響可不止於叫存戶放低警覺而已,更重要的是,銀行再不必擔心呆壞賬會教存戶卻步,放貸起來他們
又豈有不格外進取?存戶放下戒心,而銀行放貸又格外進取,其後果明顯不過 —— 呆壞賬陡增,終引發出對銀行
進一步的監管。

規限放貸

強制性存款保險雖則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出現,直接催生新的監管辦法的則是七十年代初爆發的第一次能源危機
。於斯時也,出口石油國家成功透過限制出口,大幅推高油價,導致全球資金大轉移 —— 石油出口國收益大增,
資金在中東欠出路,於是循環回流歐美,存放在以花旗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轉而拿回流資金到南美洲放
貸;人生路不熟,終致蒙受大規模的虧損,引發新的監管模式 —— 一九九二年實行的巴塞爾協議,透過銀行的資
本充足比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規限其放貸活動。

如何規限?那就是將放貸活動跟銀行本身的資本掛鈎。要多做放貸生意嗎,銀行便得先準備資本。如斯一來,放貸
這銀行的老本行變成了一門「犯本」的生意 —— 放貸得愈多資本也要愈多。放貸面對掣肘,要多做生意、提高資
本的回報,銀行便得在放貸之外,另闢蹊徑了。

歷史陳蹟

恰巧這個時候,美國芝加哥的期貨市場推出了道指期貨、國庫債券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新產品,自此炒賣金融衍
生工具由是成為了在替客戶提供匯款、信用咭、投資等不「犯本」服務之外的另一門大生意了。從法興銀行的經驗
可見,這些炒賣活動當然也就大大提高了監管銀行的難度了。試想想:若然法興自己尚且管不住一個「神奇小子」
,街外的監管者又管得了些什麼?

隨着股票、債券以至各色各樣基金的急速發展,閒資現金多了出路,再沒有多少人會以銀行為資金的保險庫的了。
與此同時,對沖、私募等等基金的冒起亦取代了銀行的放貸功能。正是前有資本充足比率攔着去路,後有五花八門
的投資工具步步進迫,像法興那樣鋌而走險、大肆炒作殆為銀行業的大趨勢了。到了這個地步,倘若監管干預還是
不斷升級,增加掣肘,那麼銀行又能不追隨恐龍的步伐成為歷史陳蹟?

補白叩其兩端

從BBC聽回來的。恐龍是怎麼飛了起來的?科學家們認為起飛的大方向只有兩個:向下滑,怱然起飛了;往上沖,剎
那間凌空而起。捨此之外,別無他途。

孔子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子罕》)

現代科學家跟孔夫子同出一轍,抓緊向下滑、往上沖這兩個基本點細作研究,不管朝那個方向走,最終決定恐龍飛
得起否,端視乎其背上的「鰭」的角度是多少。「叩其兩端而竭焉」,有料到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2-2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銀行以賭為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2-2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04 日期: 2008-02-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管銀行?談何易!

友報名家左丁山兄寫顧汝德(Leo Goodstadt)到外國記者俱樂部作演講,催谷其新著《Profits, Politics and


Panics : Hong Kong's Banks and The Making of A Miracle Economy, 1935-1985》。作者真人露相促銷新
書,不論中外,殆為指定動作矣。這般例行公事,無日無之,本來無甚可說,只是左兄鴻文忽然筆鋒一轉,齒及鄙
人,那便不能不來個回應了。

事情是這樣的。顧汝德在演講中「嚴厲批評」郭伯偉及夏鼎基,指控他們「對銀行監管無知(ignorant)」,更又
「乜都唔鍾意管,由得本地銀行自生自滅,一於瞇埋雙眼唔理,卒之一九六五年發生銀行大擠提」。左兄指在下奉
郭、夏為「一生偶像」,說當日若然鄙人在場,定必跟顧汝德擦出火花云云。那是抬舉我了,何來這個本事?

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衞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便沒有發言權。既然沒有親耳聽到顧汝德如何攻訐前人,理應是沒有發言權的。然而我認
識此公少說也有三十年了(依稀記得第一次跟他見面是在文華酒店經姚偉文兄介紹的),對他的「思想取向」早有
認識。他一貫左傾,狠批郭、夏的銀行金融政策,意料中事。以其習性,我委實破頭皮亦想不到郭、夏有哪些政策
他是會同意的。故此雖然沒有當面承教,還是可以膽粗粗作個回應的。

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 1884-1972)給像顧汝德般月旦前賢的人起了個綽號,稱他們為「星期一早上的四


分衞」(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眾所周知「四分衞」是美式足球的靈魂指揮,球賽一般在星期天舉行;
翌日早上好些人在辦公室議論賽事,放其馬後炮,往往奢言「若果我是四分衞,我便……」如此這般一番。「星期
一早上的四分衞」從來沒有落過場出過賽,當然大有條件口響一番了。

難民湧入

郭伯偉在一九六一年出當財政司。那個時候的香港是個怎麼樣的地方?案頭的一九六二年《香港年鑑》有這般的描
述:

過去偷渡客主要取道澳門屈蛇來港,陸路偷渡情況並不嚴重。可是到了四月尾,乘着黑夜從陸路邊境偷渡的人數陡
增。在四月最後的三天,警方共逮捕了六百人,將他們從羅湖遣返大陸。五月上旬,逮捕的人數有驚人的增長。起
初警方尚且應付得來……及後要軍方支援。

公眾大都同情偷渡客。有好幾次民眾在邊界的村落聚集,攔截警方遣返偷渡客的車輛,試圖給車上難民提供衣物糧
食,甚至幫助他們逃走。為了防止類似事件演變為暴力衝突,警方放棄用卡車改而用火車經羅湖遣返難民。

在五月五日後,成功跨過邊境的難民大增,警方不得不在粉嶺的訓練營設立臨時拘留中心。難民在中心休息、用膳
、登記過身份後便被遣返。……到了五月廿三日,難民潮達致高峰;那一天,總共逮捕了5,620名難民,遣返了
5,112人。六個星期來,被遣返的難民總數達62,400人。

重重考驗

總的來說,這一年香港的人口增加了300,100人,增幅幾近一成。難民潮方才平息,在九月一日,颱風溫黛又來襲,
導致一百卅人喪生、六百人受傷、七萬五千人無家可歸。那個時候差不多有三分一人口是住在山邊木屋、住天台屋
或者甚至瞓街,了無屏障保護,傷亡能不慘重?颱風過後,社會福利署每天供應六萬五千個飯餐給災民。六二年又
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降雨量則比正常水平少了十九吋。在最乾旱的月份,只可以隔日供水兩個半
小時。

屋漏兼逢暴風。這一年,美國、加拿大、挪威、西德及英國相繼要求香港限制出口棉紡織品及成衣。那個時候這些
出口佔了本港出口貨品的52%,提供超過十二萬個職位,佔了總勞工人口的42%。與此同時,日本又以配額限制出口
原子粒到香港,以免港產收音機在美國頂爛市。

儘管重重障礙,這一年香港的出口還是增加了13%至三十三億一千七百萬元(○七年十二月為九十一億元 —— 那是
單一個月的出口額)。那時香港不搞國民經濟生產(GDP)這玩意兒(對此,顧汝德在○六年又為文大事鞭撻),不
過那時的產業活動以加工出口為主;出口表現驕人,可以想見整體經濟亦必定有雙位數字增長。

沒有事實基礎的指控

大翻舊賬所為者何?就是希望這片鱗隻爪可以給大家些少印象,當時的香港是處於一個如何艱困的環境。要應付的
事情多的是,以緩急優先論,監管銀行恐怕排不到前三名吧?

然而今天顧汝德這位「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衞」要大家相信的不是郭、夏兩位業已先後作古的財政司分身乏術,而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04 日期: 2008-02-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他們對銀行業無知,更又一味放任無為以致炮製出連串金融危機。他的潛台詞清楚不過:政府老早出手干預,又豈
致弄出連串擠提?此番指控又站得住腳否?六二年的《香港年鑑》對銀行業監管有如下的報導:

當前的銀行條例是在一九四八年通過的。年來銀行業務蓬勃增長,當中尤以存款為然。鑑於銀行大手投資物業及證
券,現金比率相對偏低,銀行業監管委員會由是認為有必要加強監管以保障存戶利益。

在一九四八年通過的銀行條例下,這個委員會由財政司出掌,向港督及行政局負責,專責批核銀行發牌及監管事宜
。年來委員會邀請了英倫銀行的譚健時先生(H. J. Tomkins)就制訂新的監管銀行條例提供意見。他的報告已在四
月發表,報告詳為闡述香港的銀行業務,對制訂新的條例提出建議。業界亦已回應這些建議,律政署集合了各方意
見正着手草擬新的銀行法例。譚健時報告的主要建議之一,是成立銀行監察專員。政府現正積極考慮這個建議。

三年後,也就是一九六五年,才出現銀行擠提。顧汝德要拿郭、夏兩位怎麼說,只要建基於事實,那絕對是他的言
論自由。不厭其煩,舊事重提,無非在於說明對郭、夏不懂銀行業務而又放任無為的指控是沒有事實基礎的。

只得顧汝德一個智者?

這當然不便是說郭、夏兩位都懂得如何監管銀行業。別的不說,觀乎近來美國的次按風暴、英國的「北方磐石銀行
」(Northern Rock)周轉危機,以至法國興業銀行沽空期指帶來的五十億歐元虧損,請問當今之世,誰又真正懂得
監管銀行?世間上不可能只得顧汝德這一位全知、全能的智者吧?

姑勿論郭、夏懂不懂得監管銀行,香港創辦的滙豐成功殺出鯉魚門,一度是花旗銀行之後,全世界第二間最賺錢的
銀行。同樣,七十年代末,當全世界都還不知道中國概念為何物之際,馮景禧先生創辦的新鴻基銀行已是華爾街第
一大行美林證券的單一最大股東。不用說香港是在郭、夏兩位打造好根基的七十年代起步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金融
中心的。這些成績不都是撞彩的吧!

郭伯偉土法煉鋼

郭伯偉又豈只對監管銀行了無認識而已?一九四六年踏足香港之前,他對經濟運作同樣一無所知。我問過他:你那
套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思維是從哪裡跑出來的?他告訴我是從檔案上看回來的:抵港之初,他有的是時間,看
過無數前人留下的檔案,讓他體味香港是怎麼樣發展起來的。換言之,他那套經濟思維是本地土法煉鋼的成果,而
不是從英倫進口的舶來品。惟其沒有生吞活剝硬套英倫歐美的時髦政策,香港才創出了那般驕人的成績。(郭伯偉
在○六年一月二十一日去世,執筆思人,能不戚戚!)

代郵

Sean Yu老師:

來示敬悉,象牙塔學者不看書,而又硬是將自己的話往前賢的嘴巴上送。時下香港,這般荒誕現象無日無之。還望
老師少動肝火。謹祝新年快樂!

楊懷康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04 日期: 2008-02-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管銀行?談何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04 日期: 2008-02-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8-02-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首富教子女

《財富》雜誌替梅蓮達(Melinda Gates 1964-)作的首次個人專訪,確實大有看頭。個人喜好,除了有關他們夫婦


倆在第三世界作善舉的報導,我覺得整篇訪問最有意思的章段是說他們如何教導子女。

他們在九四年一月一日結婚,至今育有三名子女,大女兒(Jeniffer)十一歲,次子(Rory)八歲,孻女
(Phoebe)五歲。為了讓子女體會他們致力的慈善工作,他們在○六年帶了年紀最大的兩名孩子到南非開普頓,見
識當地的貧民窟及孤兒院。踏地體會第三世界

就算尚未踏地體會第三世界人民的苦況,好幾年前,他們已開始了家庭教育:在家裡給小孩子們播影有關第三世界
艱困危疾的紀錄片,其中一輯是有關小兒麻痺症的。孩子看這套紀錄片時的即時反應是:「你們有沒有幫過片中的
小孩子?你知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你們為什麼不知道?」

梅蓮達給小孩子們的答覆是:「我們並不認識片中那個男孩子,但我們試圖幫助更多像他般不幸的人。」蓋茨可又
給小孩子們另一個解釋:「我從事批發、不是搞零沽的。」

蓋茨夫婦打算在有生之年捐出九成五身家作善舉。知道了這個想法,小孩子們不禁好奇:你們厚於待人,那麼對我
們又如何?他們夫婦倆的答覆是:「不必擔心,你們將來生活是不會有問題的。你們還是會非常富裕的。」

莫讓子女游手好閒

儘管至今他們還未決定在剩下來的五個巴仙家財中,會留多少給孩子們,梅蓮達說他們認同股神畢菲特安排遺產的
信念:「給子女留下足夠錢財讓他們發揮所長,而不是讓他們錢多到游手好閒、無所事事。(Leave his kids
enough to do anything, but not enough to do nothing.)」(畢菲特有三名子女,他們都從事慈善工作:大女
Susan專注替貧窮家庭提供學前幼兒教育;二子Howard務農,致力環保;三子Peter玩音樂,推動不同種族、文化的
溝通。)

讓子女游手好閒,中國人似乎另有看法。我道聽塗說過這樣的故事。在舊社會,一些大戶人家害怕不肖子敗盡家財
,便教他們吃鴉片煙。這些父母怎麼盤算?吸毒的使費有數得計,嫖賭則可大可小,不難因此而敗家。做生意嗎,
牽涉的風險更是無從規限得下來。那又豈及讓他們活在鴉片的迷幻世界裡那般保險?

這般駭人的故事,驟耳聽似可信,可是想深一層,那恐怕是鑿空虛構拿來警世的吧?誰說吃鴉片的人便不會嫖賭兼
施,更甚至乎做起生意來?不知多少黑白粵語殘片,便是以上了毒癮的敗家仔賣掉祖先的田地籌錢買鴉片為橋段的
了。不過,這般駭人故事之所以教人覺得可信,多少反映做父母之難 —— 望子成龍固然不容易,要孩子像蘇大學
士說的既愚且魯同樣老大難。

要下一代繼承衣鉢

蓋茨是世界首富,他們夫婦倆教子女不是從生意經營着墨,而是從陶冶孩子民胞物與的濟世情懷入手,以行善為取
向。他們認同畢菲特安排遺產的信念,故此沒有刻意計劃孩子的未來,而是留下空間,讓他們發揮所長。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教子可又是另一番取向。先前他在港台《世界傑出華人系列》中憶述的教子之道。原來李澤鉅
、澤楷還是小小年紀便已跟隨父親到長實開董事會,李嘉誠先生說當時這對小兄弟不可能明白董事會說的是什麼,
這個安排的主旨,是讓孩子們知道做生意是要不斷克服困難,錢賺來不易。李先生沒有明言要兩位公子繼承衣鉢,
證諸年來的種種部署(澤鉅管長實、澤楷掌和黃),至今雖則事與願違,他的心願倒又明顯不過。

我並舉兩個首富的教子方法,絕無比較褒貶之意。取向不同,情懷亦有別而已。蓋茨夫婦教導子女,是從培養他們
的情操入手;李嘉誠先生教仔則着重於讓含着銀匙出生的下一代體會世界艱難,着眼點當然是要他們努力上進、事
業有成了。

活的教育

最近去了聽在中央電視台解讀《論語》而聲名大噪、有「文化超女」之稱的于丹演講,她說的又是另一套的教子之
道了。她在只准誦讀《毛語錄》的文革年代出生,怎可能接觸到《論語》、《莊子》等經典?那理應是她爸爸的功
勞了:于爸爸有一套活的教學法。

孔子跟弟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于爸爸便常常帶她去參與朋友的聚會,有七人在一起嗎,便《論語》、算
術一起教于丹:這當中應該有兩點三個人可以當你的老師,你且找出這兩位老師來啊。

那位叔叔在公眾場所放大嗓門,打擾別人,你不要學他;那麼他不便當了你的老師嗎?那位阿姨敬老謙讓,而又總
是笑容可掬,很是討人喜歡,那值得學習呀,她不同樣是你的老師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8-02-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于丹說她爸爸這活的教育可又不止於做人的道理而已。于爸爸常帶她到公園或郊外,就地取材,教她詩詞文學。春
天的時候于爸爸帶她去賞花,就抱起她「天旋地轉」一番,好教她領會宋祁(998-1062)的《玉樓春》「紅杏枝頭
春意鬧」這個「鬧」字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雖則條件有別,于爸爸這活的教育便很有蓋茨夫婦帶子女到南非踏地
的意思了。

萬世師表教子學詩學禮

有「萬世師表」之稱的孔子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眾所周知,《論語•季氏》裡有這段對答。孔子的學生陳亢,
為人八卦,他跑去問孔子的兒子鯉:「子亦有異聞乎?」想探探風聲老師是否搞特殊待遇,教學生是一套,教自己
的兒子又是另一套。鯉給這個八卦學生一個怎麼樣的答覆?

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
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孔夫子兩道板斧教子:一、學習《詩經》好懂得表達自己。二、學習禮,好懂得立身處世。孔子對《詩經》的重視
更見諸《論語•陽貨》他對兒子的另一個訓誨:

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周南》及《召南》分別是《詩經》的頭一二篇。在孔子來說不學習《詩經》,便像面壁那樣,「一物無所見,一
步不能行」。現代市井的說法就是不懂得表達自己也就無從「發圍」了。(「發圍」是成功的「必須條件」而已,
不懂得立身處世,發了圍亦不難身敗而名裂的。)

身教最重要

學詩、學禮亦只不過是立身處世的技術層次而已,在八卦得很的陳亢來說,孔子教子更給他「身教」的啟示: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這身教給陳亢帶來驚喜是個bonus —— 孔子沒有因為鯉是自己骨肉,便「私人醒」、搞特殊待遇;他有教無類,兒
子、學生,一視同仁,沒有特別親近兒子。此番體會,讓陳亢有「問一得三」的驚喜。

古今中外,孔子也好,蓋茨也好,李嘉誠也好,于丹的爸爸也好,活的教育固然最能令子女上心,而這活的教育最
重要的元素,看來則莫過於身教。謹以此跟香港的父親、母親們共勉之。

補白領導有方

鐵娘子另一範例。Peggy Noonan說戴卓爾夫人就任首相,內閣會議過後與群臣外出晚飯。

看過餐牌,戴卓爾夫人曰:「我要牛排。」侍者應之以曰:「跟什麼伴菜?」戴卓爾夫人自顧自話:「他們都要牛
排。」此之為鐵娘子本色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8-02-0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首富教子女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8-02-0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3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首富行善戒慎恐懼

立法會為旅發局的種種大花筒行徑大興問罪之師,每一場聆訊都演變為鬧劇。連場鬧劇,好看是好看的了,卻教人
看得痛心。於此時也,《財富》雜誌刊出跟世界首富夫人梅蓮達•蓋茨(Melinda Gates 1964-)作的首次個人特寫
專訪。兩者天各一方,本來大纜都扯唔埋,可是比對過她對錢財的「戒慎恐懼」,跟我們那些無王管法定機構濫用
公帑的猖獗劣行,則又不由不教人擲卷而三嘆:同一天空下,道德情操的差別竟又會大到這般程度者?

審計署揭發出旅發局的劣行,從未得財政司批准,替行政總裁(及其家人)買超豪醫療保險(據聞主要用作針灸瘦
身纖體),先斬後奏「出外公幹」(aka外遊),到工作考核不達標而花紅照支等等都莫不教人髮指。濫用公帑陸續
有來

然而此等化公為私的斂財行徑可又不局限於旅發局,其他諸如應科院、平機會、私隱專員……及快將出台的西九管
理局,同樣無日無之,一天裡頭你又怒髮衝冠得多少次?審計署每個季度都發表報告,只不過今期興旅發局而已;
令人髮指的類似事件陸續有來也。

稅吏從私人口袋拿走財富,經庫房交到官僚及冇王管的「半官僚」之手,錢財的本質絲毫沒有改變過,而當中牽涉
到的還是同一個銀碼——稅吏要是拿走了一百萬元,交給官僚的還是那一百萬元,不多不少。

公帑令官僚喪心病狂

可是這麼轉一轉手卻又引發出絕不一樣的行為:那十八萬元的醫療保險要是她個人的私己,而不是旅發局提供的待
遇條件之一,你道臧明華又會挖空心思拿這些錢去纖體瘦身否?不會吧!就算不是把那十八萬元全數存入銀行(或
者拿去投資),她也會找個更為經濟實惠的辦法纖體吧!

長期以來我都有這樣的一個偏見:官僚及半官僚浪費公帑事小,(錢財身外物,是不是?)可是經稅吏這麼一搬,
錢財換了主人,則往往產生引人犯罪的效果,令官僚及半官僚喪心病狂、道德敗壞,那才真正大件事也。

戒慎恐懼

身為世界首富,蓋茨夫婦當然毋須搞作斂財,可是他們亦不至於要為金錢而戒慎恐懼吧?眾所周知,他夫婦倆早已
視錢財如無物,拿出絕大部分身家成立基金,致力對付愛滋病、瘧疾、肺癆以至小兒麻痺症等,為第三世界帶來無
限苦痛的疾病。超然物外,又怎麼反倒為錢財害怕起來?

他們不是擔心沒有錢用,而是害怕錢用得不恰當。以銀碼計(達三百七十六億美元),他們的基金早已大得前無古
人,先前股神畢菲特再又給他們捐出全副身家。如虎之添翼,這個基金聲勢大振,不在話下;讓梅蓮達說來,股神
此番破天荒的義舉可又為他們夫婦倆帶來震撼。這是什麼的一回事?

為人所託責任重大

據《財富》的報導說,畢菲特原先是打算到蒙主寵召了才捐出身家的。可是○四年他的元配蘇珊去世,帶來衝擊,
改變了他的念頭 —— 在○六年,他決定將名下的四百一十億美元財富(那是現值,這些資產還在不斷增值),交
託給以蓋茨夫婦命名的基金。他向蓋茨面告這個決定。當蓋茨回到家裡,告訴梅蓮達這個消息,夫婦倆不能自已,
走到海灘漫步,兩相哭了起來。梅蓮達這般憶述那一刻他們的感受:

我們跟自己說:「噢,天啊,花別人的錢我們的責任何其重大啊?」(We said to each other, " Oh, my gosh,


do you know how responsible we're going to feel giving someone else's money away? ")

蓋茨夫婦捐出身家作善舉,不管錢是否用到關節上去,那到底是他們自己的錢,哪怕是花得毫不恰當,甚至是浪費
掉了,旁人可以拿他們說什麼?花別人的錢可不同了。只要稍有一點道德良知,就算是花一分幾毫,又怎能不戰戰
兢兢,害怕辜負別人所託?道德擔子非同小可,那又焉能不戒慎恐懼?

公帑令人亂性

同是花別人的錢,首富夫婦誠惶誠恐,官僚及半官僚們可卻使出渾身解數,擔心化公為私做得不夠徹底,為什麼?
取態雲泥有別,依我看當中的原因亦不單純是道德情操的不同而已。

交到蓋茨夫婦手裡去的錢財叫善款,放到官僚及半官僚手裡去的則叫公帑;雖則都是錢,善款二字可像符咒般,以
道德良知管着用錢的人,令他們不出亂子。反之,公帑則可以令人亂性,以致不時做出有違良知的行徑。

不知道大家可有看過《魔戒》(小時讀過原著,及其老也,便再提不起興趣看電影了)?在我看來,公帑之於官僚
及半官僚確又有點像故事中的魔戒那樣,日子有功,接觸時間愈耐,心智便愈是給扭曲,終致成魔而猶不自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3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視公帑為「共產」

為什麼有這般可怕的效果?大多數人都對自己賺得的錢財或者善長仁翁的捐獻心存虔敬,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辛勤
努力的成果。公帑可不同了,一分一毫都是稅吏仗着權勢攫奪所得,而不是納稅人心甘情願地拱手送出。就算官僚
及半官僚們不是以公帑為不義之財,他們以此為人皆可以取之的「共產」也是理所當然了。既為「共產」,取多取
少又何來道德牽制規範可言?不拼命多取又豈不天誅地滅?

公帑這個「共產」的本質也正是導致官僚、半官僚性情大變,走上成魔之路的底因。故此鄙人粗鄙的堆填區之見以
為,救災扶危、為水深火熱之中的萬民解困的善舉只應由蓋茨夫婦般的有心人來做,而不應假手官僚或半官僚們。
一來,慈善機構為道德良知規範,就算不能絕對保證不會浪費資源,他們亦不致於像旅發局般成魔,做出荒唐的化
公為私的行徑。

貓不能像狗般吠叫

更重要的是,花公帑做公益,施與受雙方皆以牽涉的資源為「共產」,爭多尚且惟恐不及,哪還顧得什麼資源效益
?更莫說心存虔敬、知所感恩了。如斯一來那又豈能不形成浪費?救急扶危、解民於困的資源給糟蹋掉,那又豈能
不教人痛心?

故此每一趟當我聽到有心人呼籲(以至要求)這個那個政府或聯合國替第三世界國家的愛滋、瘧疾、痢疾……患者
,做這個那個,雖則不忍心加以深責,我倒希望這些救世主們睜開眼睛看看目下的官僚衙門以至一眾像旅發局般的
「半官方機構」如何浪費公帑。叫這樣的人到第三世界為民解困,這個玩笑不是開得太大了嗎?

誠然,相對於在第三世界救急扶危所需的資源而言,哪怕以蓋茨夫婦基金的財力,恐怕亦是杯水車薪而已。然而這
起碼是有救災之效的水呀,將同樣的資源交給官僚及半官僚們,那水便不難像《聖經》故事那樣,變起質來,成為
火水了。

補白抬棺材甩褲

全知、全能、無所不在者,處處都在,惟上主而已。常人則斷斷沒有一位三體、同時上得三部的士之本事。撰寫這
個英文告示者莫非是個宗教狂熱分子,以為凡人皆升了上神位?

紅磡火車站為香港之大門口,以此告示迎賓,就算不擔心貽笑大方,不怕失禮前度宗主國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3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首富行善戒慎恐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3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8-01-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滙豐的美國眼前虧

有料到的朋友跟我說: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但真正建設香港的卻是蘇格蘭人。有了怡和才有香港,始創怡和洋行的
,是蘇格蘭人。殺出鯉魚門,在世界金融市場佔一席位的滙豐亦是蘇格蘭人創辦的。從水務、渠務到道路、基建,
主理其事的亦從來都以蘇格蘭的土木工程師為主。那麼像鬼子佬說的,把香港放上地圖去的,又莫非蘇格蘭人乎?

蘇格蘭人對香港的貢獻的確難於誇大。沒有自由貿易便沒有香港。將自由貿易的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化為學說、
成為舉世追隨的政策的,當然是蘇格蘭人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發展出以私有產權為基礎、自
由市場為本位的「香港模式」,打造經濟奇蹟成為舉世爭相仿效對象的,當然又是另一位蘇格蘭人郭伯偉(Sir
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了。成功乃失敗之母

不過,大家且放心,鄙人胡扯蘇格蘭人如何偉大,到此為止,往下去我想跟大家說說殺出了鯉魚門,蘇格蘭人創辦
的滙豐怎麼遭逢次按之劫。正猶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世間上亦沒有只會增長而不會衰亡的企業;依我看,成功乃
失敗之母,強如滙豐亦不例外。別的不說,只消看看滙豐的股價便有分曉了。

大家也許還記得,滙豐比花旗銀行、美林、摩根大通等美資金融機構早整整大半年便跟次按風暴扯上關係 —— 他
們在○七年二月便已公布要為次按撇賬三十四億美元。到了○七年八月貝爾詩登(Bear Stearns)旗下兩個基金爆
煲,才全面觸發次按危機。

坦白雖然得不到股市及基金從寬對待,滙豐第一時間和盤托出次按問題還是為人賞識的:聖誕前後,小布殊的前財
長史諾(John Snow 1939-)便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點名表揚滙豐勇於面對現實,沒有像別的行家那樣隱瞞其事

面對現實是要本錢的,美資銀行要中東、新加坡以至中國政府注資侵股才渡得過難關,何來條件「坦白」?滙豐可
不同了,大幅撇賬,依舊穩如磐石,可見資本雄厚。諷刺的是,資金充裕也恰正是導致滙豐涉足美國市場的底因。
此話怎說?

高風險、高回報

聯儲局紐約分局新近對次按問題作過研究,他們發覺滙豐在○五及○六年提供的次按,冠絕同儕;○六年的總額高
達五百廿八億美元,佔了整個次按市場的8.8%。

非但取向冒進,滙豐更勇於承擔風險:他們沒有像好些美國行家那樣將這次按證券化,轉嫁斷供風險給對沖基金、
投資基金或一般投資者,而是坐擁這五百多億美元次按。目的?證券化賺的只是佣金,自己坐盤,風險無疑大了,
卻可以賺到盡。不承擔高風險又何來高回報,是不是?

滙豐怎麼跟美國的次按市場扯上關係?那當然是為了賺到盡,而觸發點則是○三年以一百四十二億美元收購的
Household International。我翻看過英國《銀行家》雜誌跟當時滙豐的主席龐約翰(John Bond 1941-)作的詳盡
訪問。讓他說來,有此一着,背後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我們在全世界有龐大的存款。我們的資產負債表欠缺的是製造資產的能力。我們收購的Household可以日以繼夜不斷
製造龐大的資產。誠然這些資產的風險較大,但息差高達11.5%,而壞賬比率則只是4.5%。…… 完成收購,滙豐的
貸存比率馬上從42%躍升至52%。主要的增長來自散戶的個人信貸業務。

顯而易見,在龐大班來說,存款只是賺取利潤的「必須條件」而已,而非「滿足條件」;要化存款為利潤則還得要
像他說的「製造資產」—— 放貸款項,賺取存款跟貸款之間的息差;由是之故,滙豐要促進利潤,便得像所有銀行
那樣,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力求提高貸存比率了。

崇尚美國科技

龐大班在一九六一年加入滙豐,是個有近半世紀閱歷的資深銀行家,他又豈不會意識到貸出的款項愈多,客戶還不
起錢形成壞賬的風險便愈高?故此他強調,在收購Household之先,滙豐已在風險與回報之間作過衡量:呆壞賬的比
率是大了(未收購Household,滙豐的整體呆壞賬比率是0.45%),可是利錢更豐,除笨有精也。

收購Household時,龐大班行將退休。有此大動作,他當然不是為了個人榮辱而只顧眼前利潤;他看得更遠 —— 一
旦收歸旗下,他寄望Household的科技可以幫滙豐加強控制風險的本領,從此納入新的盈利軌道:

不少人以為此趟收購會增加滙豐面對的風險。在洽購期間,我們查找過Household的不足,問他們:規劃年度預算時
,預期的呆壞賬跟年結時得出的實質呆壞賬到底有多大差距?在過去五年,這個差距是5%左右。收購後,在銀碼上
,滙豐承受的呆壞賬無疑會增加,但我們同時也可以找Household幫忙加強預測呆壞賬的能力。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8-01-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自動化審批貸款申請

Household提供的科技,要是真的可以幫助整個滙豐提高預測未來的本事,那不便可以把呆壞賬控制得更好了嗎
?Household哪裡來這個本事,既可以準確預測未來,又可以「日以繼夜」地製造資產?讓龐大班說來,他們確又神
乎其技:

Household審批貸款申請完全自動化,他們的放貸市場並無局限可言,唯一的局限是他們拓展市場的拉客本領。在高
峰期,他們每一秒鐘可以審批一千兩百宗貸款申請。他們已替每一個美國成年人準備好信貸檔案,為他們預設了信
貸額。我們可以將這套技術轉移到墨西哥及巴西去。

放眼新興市場

在龐大班看來,收購Household、進軍美國市場也只是全自動化「製造資產」的第一步而已。更重要的,是掌握
Household那套每秒審批超過一千宗貸款的科技,將之應用到墨西哥、巴西等新興市場去,那便不難將滙豐的整體貸
存比率從50%提升至60%、70%以至100%了?那麼滙豐的利潤不便滾滾而至了嗎?

不用說次按風暴徹底地粉碎了龐大班這個美夢。他的邏輯到是沒有錯的 —— 若然Household的科技真的神乎其技,
既可以日以繼夜自動化製造資產,又可以同時降低放貸風險,那麼滙豐無疑可以世世代代擴張下去。恨且恨
,Household的科技毫不神奇,以至一旦經濟景氣逆轉,次按接連斷供、觸發危機。毛病出在哪裡?

製造計時炸彈

電腦程式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從來都視乎輸入的資料是否建基於現實,資料要是不真確,到頭來「垃圾入、垃圾出」
,多大的運算能力也是徒然。我不懷疑Household確是替每一名美國成年人設立了信貸檔案,然而這些檔案蒐集的資
料又有多真確?

建立檔案之初,就算資料正確無誤,時移勢易,資料可又有不斷更新?過時的檔案跟完全沒有檔案又有何分別?哪
怕資料通通第一時間更新了,檔案的效用是預測借錢人未來的還款能力。這個恐怕借款人自己也說不出來啊。那麼
多掌握不來的情況,以每秒一千兩百宗的速度製造貸款又跟每秒製造一千兩百個計時炸彈何異?

知識的局限

在銀行界,龐大班食鹽多過我食米,我也說得出的,他又怎不瞭然在胸?周身實戰經驗,他又怎會迷信科技到那個
地步?可是身為滙豐主席,他又豈能不盡人事擴充業務?全自動化製造資產?那該是說給記者聽的吧。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擴充業務,面對的局限不是市場的規模有多大,而是對市場有多深入的認識。像滙豐廣告說的
,智慧是地方的,尚未掌握美國這個市場的「地方智慧」便硬是闖關,把所有希望交託給「豬腦」,付出高昂學費
亦是意料中事吧?(起碼我這個事後孔明作如是觀。)

補白:瑞士不太平

從BBC聽回來的。不要以為只有在美國才到處是槍;按人口比例計,更多的瑞士人家裡藏有武器:二十四萬瑞士人在
服役(佔總人口的三個巴仙),現役軍人都得在家裡放置槍械,隨時候命。家家戶戶有槍,瑞士人吞槍自盡、爭執
槍殺的比率遠較美國人為高。

瑞士標榜中立,予人和平恬靜的印象,而美國則似乎每一天都在槍擊火併。可見印象與事實從來都是兩碼子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8-01-2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滙豐的美國眼前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8-01-2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In bad faith

先前有幸跟資深消防員飯聚,聽他們白頭宮女話當年,憶述國際救援事件,茅塞由是頓開。在此再次謝謝兩位阿sir
不吝賜教。

不說不知,國際救援事件不一定是在境外或公海發生的,香港方圓四百平方哩內一樣有。最常見的,是外地有船隻
火警;他們先是電告港方海事處,轉介消防處戒備。待到船隻駛到香港水域,往往已是兩、三天以至一個星期後的
事了,菲律賓便不時有船隻駛來香港求救。

遇上這般情況,香港的消防船會駛到鯉魚門口候命。拯救事急,分秒必爭,為什麼不駛出公海第一時間提供救援?
「我們是香港的消防船,未經特別批准,不得駛離香港水域。哪怕是救人亦不得。」消防員沒有解釋箇中底蘊,讓
我來猜,當中不難牽涉取諸香港、用諸香港這運用公帑守則。

除了外地船隻,另一種較為常見的涉外救援工作,是領事館般的外交單位火警。眾所周知,按國際慣例,領事館是
外國的主權領土;未得正式批准,消防員不得闖進。人命關天,難道見死不救?「確實有過這種情形。我們破門而
入,領事沒有追究,因為他們都知道為了救人,侵入領土主權亦是in good faith了。」

領土主權絕非至高無上

好端端的用廣東話暢談無阻,忽然來句英文,那當然是有香港特色的溝通了;然而資深消防員口中這三隻英文字可
又不是「call架的士去半島high tea」般的港式語文。不像他那樣原汁原味講英文,確又不容易表述這般涉外事件
的神韻。

慣常的譯法,是以in good faith為誠信吧。可是侵犯主權救人,千鈞一髮,哪來閒情逸致釋出誠意?依我看,消防


員的意思是:闖境雖則侵犯主權,可是救人的用心則是清楚不過、毋庸置疑、理應得到被冒犯的一方諒解、認同。

當然,除了當事人的用心,這in good faith還牽涉到主次輕重的取捨抉擇:領土主權雖則神聖,跟生命比,那可又


輕於鴻毛。於此可見,這good faith是有個道德的判斷:主權領土絕非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In good faith豈止
是誠信而已?

換言之,在這三隻字的背後是有一套道德價值觀。故此當這位消防員脫口而出,用上這三隻字時,我不期然感到一
陣震撼:他受過的訓練又豈局限於技術層面的扶危救急而已?他顯然更長期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薰陶、潛移默
化成為不假思索便見諸行動的「第二本能」了。(這價值薰陶從何而來?毋須畫公仔畫出腸了吧。)

爭拗不絕事有必至

我敬佩克難救人的消防員,更認同他們in good faith行動背後「以人為本」的道德價值。(要不然,那麼像文天祥


說的「讀聖賢書,所為何事?」)過渡十年,一如曾蔭權所言,香港弄得爭拗不絕,尋且激化,沒有因為董去曾來
、經濟復甦而緩和下來,那又豈事出偶然者?

我知命已過,是個半百過外的老翁了。年來在堆填區冷眼旁觀,發覺當今香港和諧不來,癥結是這十年來沒有in
good faith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基本國策方針」,以致執權者無從憑着認受性立於道
德高地。結果?不論什麼政策措施,政改也好,西九也好以至公共廣播,都屢屢受到挑戰,爭拗不絕。

從堅決收回主權的鄧小平以降,到現今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沒有領導人不是「高度評價」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成就,
認同「香港人是可以管治好香港的」。按這個取向出發,鄧小平由是制定了「一國兩制」這個劃時代的「基本國策
方針」,也就是國防、外交之外,中央不插手香港事務;像江澤民說的,河水不犯井水,讓港人治港。

馬上經不起考驗

嘴巴無疑是這般說法,共和國憲法以至《基本法》也是白紙黑字這般寫法,一旦過渡,此等承諾卻又馬上經不起考
驗。在港人內地出生子女的居港權這個香港治內的問題上,北京便再沒有信心「香港人可以管治好香港」了。

我在內地出生,有幸在這個自由的「天堂」長大(年輕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文革之時,「天堂」是香港的別號),
那是拜港英開放門戶政策之賜。故此我對這場居港權的爭拗感受特別深,我跟絕大多數香港人一樣,認同終審庭的
裁決:港人子女有權來港定居。不管人數是特區政府估計的一百六十七萬人甚至是六百萬人,倘若法律容許他們這
樣做,這個權利便該受到尊重。

說到底,香港得以綻放異彩、創造奇蹟,靠的不正是這個法治精神嗎?當爭拗最激烈的時候,身罹絕症的天主教胡
振中主教作出呼籲;這幾十年來香港人克服了多少艱辛?要是這一百六十七萬人有權來港定居,便讓他們來吧,我
們怎會應付不了?胡主教道出了我的心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基本法》不是干預的擋箭牌

董建華可不是這麼看。他用盡各種辦法橫加阻撓,最終甚至不惜違反《基本法》,逕自要求人大釋法。像消防員說
的in good faith落實「港人治港」,你道人大常委又會接納董建華的釋法要求否?真的in good faith履行《基本
法》,人大常委又會釋法推翻終審庭的裁決否?

真的in good faith遵守跟英國簽訂的《聯合聲明》,又會踐踏《基本法》、粗暴干預終審庭的裁決,更恬不知恥、


大言不慚什麼《基本法》一百五十八條賦予人大常委釋法的權利嗎 ?《基本法》給你打個稀巴爛了,怎還當得背信
棄諾的擋箭牌、護身符?

另一些人則又像曾蔭權、葉劉淑儀那樣自動請纓當北京的辯護士,以第一人身作見證:殖民時代,倫敦不也時刻對
香港指指點點,諸多操控嗎?言下之意是,插手香港,那是北京分內的事了,有啥大不了?

就算倫敦真的事事插手,不應忘記的是,那時的香港是殖民地,英國人沒有作過什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的承諾。這些見證不管如何七情上臉、聲淚俱下,那又是in good faith否?(香港在五十年代末已財政獨立,倫敦
操控之說就算不是鑿空虛構恐怕亦是言過其辭了。)

一一聽命於北京

除了狡辯北京操控有理,當下的另一種替北京干預張本之說是翻港英的舊賬:英治時期沒有民主選舉,那又可無礙
其認受性啊?那個時候,泛民派可又爭取過些什麼?這般辯解當然也不是in good faith了:英國人沒有開出過「港
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莊嚴承諾」,那又何須多此一舉搞民選?

是的,「港人治港」不是喊喊口號而已,是有內涵的。既然除了國防、外交,北京便不管了,那麼這個七百萬人的
國際都會總得有自己的管治架構呀。一兩百人住的大廈尚且有個立案法團管治其事,是不是?In good faith落實「
港人治港」,那又豈能沒有香港人推選的特首,由香港民意代表組成的立法會?

經過人大常委連番釋法、對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一再作出決定,實質效果是,從雙普選的時間表到選舉的辦法步驟
,莫不一一聽命於北京;那又是in good faith的「港人治港」嗎?

指鹿為馬何來道德權威

到了這把年紀,我對選舉政治不存任何幻想,我甚至有理由相信in good faith實行雙普選,官僚對市場的干預不難


會比現今還要多,實質效果跟我堅信的「愈是管得愈少的政府管得愈好」(The government that governs least,
governs best)理念背道而馳。可是未經人民授權、不為認受的政權妄圖透過派餅仔攤分利益製造和諧,到頭來則
只會干預升級觸發更多、更大的爭拗。

有人民授權、得到認受的政府才可以立於道德高地,建立統治權威。說一套、做又另一套;明明一切由北京操控,
可又指鹿為馬,以此為百分百純正的「港人治港」,這樣的政權則只會為人民所不屑。「以言非信,而百事不滿也
」,因為這樣的政權的所作所為都不是in good faith的。了無道德權威,那又焉不能爭拗不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In bad faith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8-01-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1-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眼球如糞土許諾最寶貴

傳媒資訊再起風雲。梅鐸收購了《華爾街日報》,二話不說,將其網上版「公諸同好」、無料奉送。差不多同一時
間,供應免費電郵、免費文書軟件、免費網上硬盤儲藏庫……的Google則打算在美國提供免費手機網絡服務。世界
上尚有數以億計的人在飢餓邊沿掙扎,而從麵包到電腦都還要用真金白銀去買,可是資訊看來卻是像共產童話說的
,讓人予取予攜、無限量免費供應了。

《華爾街日報》、電郵(以至手機網絡)皆是免費,可是這些服務都成本不菲,而不是像瑪哪般從天而降的;消費
者不費分毫得以享用,那顯然是有「善長仁翁」承擔了開支。這些是什麼人?與人為善,那是為善最樂,抑或他們
另有企圖?

免費服務打開賺錢之門

首先,梅鐸、Google(及其他千千萬萬提供類似免費服務的人)都不是「善長仁翁」;他們是做生意的,更是跨國
經營、賺大錢的大生意。可是世間上沒有人可以靠做善事而賺大錢的,故此他們雖則無料奉送大有價值的服務,那
可不是善舉,而是賺錢之道。

換言之,免費提供電郵、手機網絡等優質服務,那不是他們動了惻隱之心,向貧窮線下或陷入困境的人施以援手;
只要喜歡,富可敵國的人同樣可以享用這些服務 —— 事實上,愈是購買力大的高級消費者則愈受歡迎,而多多益
善。故此這些無料奉送的服務,絕非民胞物與的善舉。

互聯網時代的舊招

消費者明明願意出錢買的服務(網上版《華爾街日報》據稱有過百萬的繳費訂戶,「有料」手機用戶則更數以億計
),供應商卻「賤價」(甚至無料)供應,這不是進入了資訊時代才出現的新鮮事物,而是古已有之的做法。且讓
我給大家舉個例。

在路上開了四、五個小時車,飢寒交迫,你恨不得找個地方祭肚,「多多錢都得」。拐個彎,麥記赫然在目。你雖
然甘於高價療飢,麥記可公價收費,沒有吊起嚟賣、多取分毫。這般做法,麥記不是由憐生憫,對你格外關顧;只
是經驗告訴他們,鐵價不二、童叟無欺,才可以建立品牌、多做生意,是促進利潤的上佳經營之道。

故此,當今無論是網上網下充斥的這種那種免費服務,看似新鮮,實則舊招而已。有意思的是,這些免費服務成本
高昂,梅鐸、Google以至千千萬萬的人可又「為善」不甘人後,作出偌大投資生產應市;不用說他們是預期這些投
資會帶來可觀的回報。這些預期回報是什麼?二字以記之:眼球!

互聯網時代的舊招

消費者明明願意出錢買的服務(網上版《華爾街日報》據稱有過百萬的繳費訂戶,「有料」手機用戶則更數以億計
),供應商卻「賤價」(甚至無料)供應,這不是進入了資訊時代才出現的新鮮事物,而是古已有之的做法。且讓
我給大家舉個例。

在路上開了四、五個小時車,飢寒交迫,你恨不得找個地方祭肚,「多多錢都得」。拐個彎,麥記赫然在目。你雖
然甘於高價療飢,麥記可公價收費,沒有吊起嚟賣、多取分毫。這般做法,麥記不是由憐生憫,對你格外關顧;只
是經驗告訴他們,鐵價不二、童叟無欺,才可以建立品牌、多做生意,是促進利潤的上佳經營之道。

故此,當今無論是網上網下充斥的這種那種免費服務,看似新鮮,實則舊招而已。有意思的是,這些免費服務成本
高昂,梅鐸、Google以至千千萬萬的人可又「為善」不甘人後,作出偌大投資生產應市;不用說他們是預期這些投
資會帶來可觀的回報。這些預期回報是什麼?二字以記之:眼球!

Google奇迹

眼球者,籠統的說法而已。無論是梅鐸或Google要的,是消費者的注意力。以網上版《華爾街日報》而言,無料開
放,梅鐸預期訂戶數目會從一百萬激增十至十五倍至一兩千萬。如斯一來,廣告費的收益非但足以抵銷訂費的損失
,更還有大錢可賺。以優質服務為餌吸引眼球,藉此大賣廣告,不用說更是Google的慣技了。免費優質服務層出不
窮,足見眼球奇貨可居,值錢得很。

如何值錢?創辦至今,Google不過十年光景(公司在九八年成立),非但利潤可觀(○六年接近三十一億美元
),○四年上市後更是一炮而紅,市值固然老早取代了通用汽車般「舊經濟」老企業(Google的市值超過一千五百
億美元,比通用汽車大五十倍!),甚至IBM般高科技資訊的鼻祖亦瞠乎其後。創造出了這個奇迹,Google的法寶是
什麼?獨沽一味:替數以千萬計的賣家提供消費者的眼球 —— 一個推銷產品、服務的機會 —— 只此而已。除此
之外,Google便別無收入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1-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這個Google現象雖則毫不新鮮 —— 在Google之先,免費電台、電視,免費(或收費)的報章、雜誌,觸目皆是的
招牌、外牆廣告……都莫不以爭取消費者眼球為事業 —— Google冒升之急、價值之大,則不由不教人好生奇怪,
眼球怎麼會如斯值錢?

敲門本領奇貨可居

須知Google提供的只是消費者的注意力,而非真金白銀的買賣。從注意到有這麼的一個廣告,觸發購物意慾、作出
決定,到最終打開慳囊購物,是一條漫長遙遠的道路。只不過提供路牌指出有這般的一條路吧,便夠Google賺個盆
滿鉢滿、創造商業奇迹,難怪有敲門本領的推銷員都莫不炙手可熱,大發特發了。

不怕失禮告訴大家,我每天都借助Google的電郵、瀏覽器,這麼多年來可從來沒有幫襯過。我的消費行為當然作不
得準。然而打從第一天起,Google可又刻意低調處理網頁廣告,力求不打擾用家,教他們分神為宗旨。這般做法則
又為客戶受落 —— 更顯然收效 —— 足見泰山壓頂式的硬銷絕非萬應靈丹,低調含蓄可能反而有開門之效。

事實上Google只是把消費者帶到廣告客戶的門前去而已,如何落嘴頭推銷產品服務?買賣能成交否?成交了又是否
收到錢?這些他們都不管。在遠古時代,當人們還以郵輪為長程交通工具時,每到一個港口靠岸,則必有「帶街」
引領乘客作購物遊。Google的業務不是別的,正是當其互聯網時代打破國界領域時空局限的「帶街」。這個高科技
「帶街」格外值錢,那不是他們撮合買賣的本領過人,而是資訊氾濫,非有個這樣的「帶街」幫忙不可。此話怎說

敲門本領奇貨可居

須知Google提供的只是消費者的注意力,而非真金白銀的買賣。從注意到有這麼的一個廣告,觸發購物意慾、作出
決定,到最終打開慳囊購物,是一條漫長遙遠的道路。只不過提供路牌指出有這般的一條路吧,便夠Google賺個盆
滿鉢滿、創造商業奇迹,難怪有敲門本領的推銷員都莫不炙手可熱,大發特發了。

不怕失禮告訴大家,我每天都借助Google的電郵、瀏覽器,這麼多年來可從來沒有幫襯過。我的消費行為當然作不
得準。然而打從第一天起,Google可又刻意低調處理網頁廣告,力求不打擾用家,教他們分神為宗旨。這般做法則
又為客戶受落 —— 更顯然收效 —— 足見泰山壓頂式的硬銷絕非萬應靈丹,低調含蓄可能反而有開門之效。

事實上Google只是把消費者帶到廣告客戶的門前去而已,如何落嘴頭推銷產品服務?買賣能成交否?成交了又是否
收到錢?這些他們都不管。在遠古時代,當人們還以郵輪為長程交通工具時,每到一個港口靠岸,則必有「帶街」
引領乘客作購物遊。Google的業務不是別的,正是當其互聯網時代打破國界領域時空局限的「帶街」。這個高科技
「帶街」格外值錢,那不是他們撮合買賣的本領過人,而是資訊氾濫,非有個這樣的「帶街」幫忙不可。此話怎說

「尋找,就尋見」的許諾

調查顯示,Google佔了六成以上的瀏覽器市場,把雅虎、微軟大大地比下去了;故此不上網找東西則已,要找人們
都自然而然地想起Google來。這不是說他們提供的線索格外詳盡過人(經驗顯示answers.com更合鄙人脾胃),只是
先入為主,Google由是得以獨領風騷。資訊氾濫,這是個了不起的本錢。

耶穌給世人作下許諾:「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7:7)互聯網並非
上帝,在這資訊時代,人們可又對互聯網有個「尋找,就尋見」的期望。Google沒有說過些什麼,世人卻認定他們
便是走向「尋找,就尋見」許諾的大門,你說這塊深入民心、滿載許諾的招牌又會多值錢?

哪怕在互聯網上尋找得見的只是一般的「冷知識」,而不是什麼人生真諦。然而資訊爆炸,尋找起東西來,千頭萬
緒不知從何入手。只消上網點擊一下,即便有Google這個神乎其技的「包教曉」幫你理出個頭緒來,此又豈不快哉
?於此可見,Google提供的可又止於眼球而已,更寶貴的是那「尋找,就尋見」的許諾。

從梅鐸以降,沒有做生意的是不想老翻Google的發達奇迹的。只是眼球易得,「尋找,就尋見」的許諾難求。要老
翻Google奇迹,看來則還得從打造另一個許諾做起,否則不管有多少眼球都不管用啊!

我期待的,是「祈求,就給你們」的來臨。那才是如假包換的共產大同世界。

補白

創新思維尚待努力

李怡寫報壇怪傑高雄「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佳話:全盛時期,他以不同筆名替十四家報紙寫專欄,有時更是一
份報紙一天寫三、四個欄;為了打擊對手,有報紙白支稿費,條件是他不替對家供稿。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1-1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商學院校友有個同樣想法:他們合力給母校捐款八千五百萬美元,條件是廿年內商學院不得為任
何人命名。他們預期命名權愈來愈有價,廿年後到命名權開禁,起碼可以替母校籌得兩億兩千萬元云云。

港大醫學院校友若有此遠見,命名權又豈至因十億元而失守?創新思維尚待努力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8-01-1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8-01-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香港的父親、母親們

這些年來的平安夜,家小都循俗去香港管弦樂團的聖誕音樂會,今年亦不例外。稍為改變的,是遵從警方指示,沒
有開車,改而乘搭地鐵赴會。結果大開眼界。

在將軍澳上班,光顧地鐵的機會不多。那天晚上,站在月台上等車,放眼沙甸魚般逼爆車廂的景況,確又嚇了一跳
。見到老父這大鄉里卻步不前,家小面有得色:「爸爸真的少見多怪。」誠哉斯言。《八千里路雲和月》的鏡頭

一番掙扎上得車來,觸目所見,少說有五、六成乘客是大陸遊客。我怎麼知道?單憑衣著是無從分辨的了,遊客臉
上那熱切期盼和那好奇驚嘆的眼神可跟「原居民」大不一樣。當然,他們男女老少的鬆踭打尖的本領亦不是香港人
說學便學得來的。

及至去到尖沙咀站,那個墟冚場面則教我想起兒時看過的抗戰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走難鏡頭。如何墟冚?車
站雖是港鐵領土,他們對控制人群顯然自認敝鄉,拱手把這個重任讓給架起鐵馬的藍帽子警察。

好不容易才隨着潮水般的人群湧出彌敦道路面。抬頭一望,大女兒脫口而出:「Human mountain, human sea.」到


那個時候,警方已切斷了整個尖沙咀的車輛交通,無論是南北走的彌敦道或東西向的梳士巴利道都成為了水洩不通
的行人專用區。為了管制流向尖沙咀海旁的人群,警察更在梳士巴利道中間設下防線,不許彌敦道的人流往南湧。

《彌賽亞》選段值回票價

幾經折騰,眼見音樂會就要開場了,我們才找到一個通往文化中心的缺口,更要向把關警察出示入場券才得過界。
那個時候,三數個慌怕趕不及入場的女士已哭喊起來。雖不至於興味索然,當下又禁不住問自己:應該有更好的辦
法去平安夜音樂會吧?

可幸,當晚音樂會挑選的曲目一點兒也沒有教人失望。港樂的首席小號手卡克拉克(Jonathan Clarke)扯頭纜吹奏
奈奴達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先聲奪人。繼而布烈頓、莫扎特的節令選曲同樣教人可喜。在我來說,單是韓德爾《
彌賽亞》的《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選段,已是值回票價有餘。往下去,港樂及香港兒童合唱團合作
演出的應節聖誕歌都是額外分紅了。

父親、母親們才不好對付

不過,經驗告訴我,無論是以小朋友為對象或是有小朋友演出的音樂會,往往都演變為連場小災難。這個音樂會亦
不例外。當晚步入演奏廳,見到全場爆滿,我已暗叫不妙:要不是另有情況,演奏廳豈會如斯旺場?再看到座上一
張張小朋友的稚嫩面孔,我更是打定輸數。

各位,我不是歧視小朋友,說到底自己家裡也有兩個小的;然而每一趟在音樂會遇上小朋友,則場面難免尷尬。問
題的根源不是小朋友,不好對付的,是他們的父親、母親們。

那晚的音樂會,香港兒童合唱團還未出場,情況倒可以;極其量只是樂章之間錯拍手掌而已,在香港那是見慣不怪
的了。可是待到合唱團上台,場內的父親、母親們便失控了。坐在我後面的父親,管不得什麼勞什子音樂會規矩,
端起照相機便是咔嚓一番、閃光燈大亮。

帶位員是盡責的,只是在這般場合你又怎麼跟滿臉驕傲的父親理論?一番努力,才剛叫他放下相機,這位興奮的父
親又高聲指着台上的合唱團跟身旁的小朋友說:「呢,第二行左邊數起第×個呢,睇唔睇到呀?」又是一番努力,帶
位員才叫得那位父親安靜下來,那邊廂另一位母親便又指着台上起哄:「我哋喺呢一邊呀,望呢一邊啦!」

「香兒」值得香港人引以為榮

我不知道台上的小朋友有否聽到這位母親的熱切呼喚,要是聽到,她他又會作何感想?年來聽過「香兒」幾趟演出
,他們音色優美、咬字精準(音樂會指揮夏定忠說,今年小朋友們只唱拉丁文及英文,去年他們則用上五種語言
),熱情而投入,委實值得所有香港人 —— 及他們的父親、母親們 —— 引以為驕傲。然而小朋友又會為這樣的
父親、母親們驕傲否?

到小朋友們唱音樂會最後的一首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坐在我前面的父親再也顧不得三七廿一,


拿起照相機狂按快門。盡責的帶位員努力制止 —— 而不果。這個時候,坐在我後面的拍友父親路見不平,出言相
助,詛咒帶位員「唔臭米除」。夾在這些為上台表演的兒女而驕傲不已的父母中間,哪怕是仙樂飄飄恐怕也聽不出
味道來吧!

咒罵帶位員「唔臭米除」的父親是有他的道理的。音樂會已屆尾聲,當父母的替子女高興、為他們給挑中在一年一
度的音樂會表演而驕傲;拍個照以留永誌,那有什麼不對?何苦拘泥規矩細節、從中作梗壞了好事?換作你帶位員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8-01-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先生的子女有幸上台表演,你也會這樣做吧!

香港兒童合唱團成立了近四十年,成員達五千人,號稱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組織最龐大的兒童合唱團,到世界各地
演出而屢獲殊榮。有此番成績,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固然是個關鍵,小朋友父親、母親們的鼓勵支持顯然更是
少不得。然而鼓勵支持有餘,以我僅有的觀察所得,則教養 —— 尤其是身教 —— 恐怕是不足了。

教之以義方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在中國傳統裡,「驕奢淫佚」四者是邪惡的根源;而「四者之來,寵祿之
過也」。故此讓子女變成走上邪路的生骨大頭菜,那是當父母的沒有履行「教」的責任,釀成「六逆」:「賤妨貴
、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反之,要打造和諧社會,便得從家裡做起;消極的,是勿縱容、
寵祿子女;積極的則「教之以義方」,這樣才會帶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這「六順」。

在我看來,能否締造和諧社會倒還是其次,愛心爆棚的父親、母親們帶頭不守規矩、不給周圍的人最起碼的尊重,
日後子女忤逆固然難免,香港亦無望自我提升。說到底,吃港英留下來的老本不是進身世界級都會的獨步單方吧?

香港是否成「六逆」之都並不好說,可是從音樂會出來,整個文化中心觸目所見盡是等着倒數的十五、六歲的青少
年;不論男女,他們大都「出口成文」。《平安夜》歌聲猶縈繞耳際,那些流利得很的粗口益覺刺耳。從這些誦唸
港版《三字經》的青少年身上,我看到的是香港未來的父親、母親們。

聖誕節翌日,家小去了看《胡桃夾子》芭蕾舞劇。散場之際,側聞當父親的向兒子「展示實力」:「唓!這些音樂
有什麼新鮮?《哈利波特》電影播的不全是這般貨色嗎?」到有一天,兒子覺察柴可夫斯基原來早J K Rowling一個
多世紀出生,他又會如何評價老父的家教、身教?

教人茫然

香港人勤奮拼搏,是公認的事實。中產階層望子成龍,使出渾身解數,送子女入名校有之;落重本錢讓他們上這種
、那種興趣班加入諸般課外活動、遊學團亦有之。然而這便是古人說的「教」嗎?我有懷疑。

我不知道香港怎麼落得到這般田地。平安夜,望着那黑壓壓的人海,腦際一片茫然。

補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先前在韓國首爾上廁所,冷不提防,中女清潔工持着地拖殺入,無視方便中的我,只差沒有喝令我縮腳。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謂男女有別,又莫非心邪而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12-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浮沙上建競爭法

為了照顧中小企的「疑慮」,公平競爭法暫且擱置,要再作諮詢。公民黨的湯家驊大狀指摘政府以諮詢為延兵之計
,無異於官商勾結、出賣全港消費者利益云云。承蒙湯大狀提醒,否則我這個棲身垃圾填堆區的「野外之人」又豈
知道整個消費市場已給以剝削為使命的大財團壟斷了?

依稀記得,香港開始有人炒作壟斷之說,是源於對大財團經營的油站及超市的指控。陳坤耀校長在消費者委員會主
政之時,更又找來專家調查其事。油公司、超市僥倖過關,卻誤中副車 —— 銀行的利率協議給打個稀巴爛。協議
沒有了,銀行可從此緊縮分行網絡,以致好些老人家有上不得銀行之困。

不過那是題外話了。從表面證據看來,對油公司的指控不難成立:你看每一趟調整油價,不論牌子,都同步進行,
而調整幅度又都一致;那還不是夾謀議價,魚肉消費者?政府不速速制訂公平競爭法打擊其事,那又豈非像湯大狀
說的出賣消費者的利益?鬧市中忽現荒土

暫且不說價格一致、同步調整是否即為壟斷;蝸居附近邇來則有四、五個不同公司的油站關門,圍上了鐵絲網成為
一片荒土。鬧市中忽見叢叢野草,此番荒涼境況跟經濟復甦又豈為匹配?報紙上不是說新車湧現,以致已擠塞不已
的路面進一步惡化嗎?油站怎麼還紛紛關門?油公司不是嫌生意多吧?

當然,陰謀論者可以說油站紛紛關門跟夾謀議價、魚肉消費者並無衝突:油站少了、抑制供應;經濟學101不是告訴
我們,只要需求不變,油公司便可以藉機抬高價格了嗎?現今需求不降反升而供應下跌,油公司不更可以大幅調高
油價以謀取暴利嗎?

不過,哪怕是湯大狀這位公平競爭法的大旗手也不會輕信油站關門是旨在托價吧?真的吊起嚟賣,各大油公司何苦
大做促銷廣告、推出這種那種優惠以作招徠,更又爭相發行油咭以鎖死客路?

兩道難關

不服這個說法的死硬派陰謀論者更可能反駁:這些慣見的促銷伎倆跟夾謀議價並行不悖,要是油公司早有協議規限
汽油的總供應量,他們還不是要各出奇謀爭奪對手的客路嗎?且讓我們設身處地從油公司的自身利益出發,看看他
們會否同意——並遵守——這樣的協議。

理論上,規限供應量——薄餅的大小尺寸——的協議,確實可以提高油價。不過,要協議發生提價之效,在規限薄
餅尺寸之餘,則更有必要同時協議如何切割薄餅——每間油公司獲得多少配額——否則在分內的配額之外,他們又
豈不會扭盡六壬增加供應?故此不協議則已,一協議便得雙管齊下,來個「雙規」——規限總供應、規限配額——
否則一切仍將徒然。當下油公司招數盡出努力促銷,此又豈不反證夾謀議價的指控純屬子虛烏有?

退一萬步而言,油公司排除萬難克服這兩道難關,可是協議毫無法律效力,那又何以防止不肖成員偷雞增加供應?
只要個別油公司有這般念頭,這個君子協議又還維持得來否?

油公司全面競爭

君子協議不來,油價一致、同步調整又豈非競爭的結果?事實上油公司的朋友則告訴我,油站的泵價雖則一致,那
可不表示便沒有價格競爭。油公司大都以油咭客為主,不同油咭有不同程度的折讓;故此汽油的主要戰場其實不在
油站,而在推銷油咭鎖客也。事實亦然,油咭猶如油公司的長期飯票,每發出一張油咭便多一個返頭客,那又怎不
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若然油公司全面競爭,那麼油站又何以成為鬧市中給圍上了鐵絲網滋長野草的荒土?一個明顯不過的原因,是需求
下跌、市場萎縮。這又怎可能呢?難道走在路上的新車都是電動的嗎?不可能吧!跟油公司的朋友了解過,需求確
是下跌了,不過那可不是因為汽車都電動了,而是新增的車輛帶來的需求及不上過境到大陸去加油的多;長不抵消
,本地市場由是萎縮了。

寡頭壟斷談何易

油公司莫不是跨國大企業,以他們的財勢尚且壟斷不了香港這個小市場,等而下之的中小企要搞壟斷,又談何容易
?話雖如此,規模遠不及跨國油公司的本地聯鎖超市則又屢屢被指控(甚至被消委會一再調查)寡頭壟斷。罪證之
一,是他們跟油公司一樣,價格一致、同步調整。這般指控,不值一哂(見上文)。百佳新近的膠袋風雲更又證明
,寡頭壟斷不是主觀上要搞便搞得來的。

不善忘的,大家當還記得百佳忽然環保,不為顧客提供免費膠袋;要膠袋嗎,還請每個袋捐出兩毫子推動環保(或
作善舉)。惠康、華潤可有同步推行捐款推動環保?沒有。百佳孤軍當闖將,那又像是寡頭壟斷否?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12-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消費者豈可欺?

結果?百佳闖了環保關五天,別的「寡頭」無一跟進。勢色不對(百佳作環保善舉之際,你道惠康、華潤的生意是
多了還是少了?),便匆匆偃旗息鼓了。「環保膠袋」不過是兩毫子一個而已,卻又招來這麼大的反響,要是百佳
挾龍頭之威,抬高貨品售價,你道消費者又會像湯大狀說的,任由他們魚肉嗎?

是的,超市雖有寡頭之象(具規模的只是那三個聯鎖集團而已),可無壟斷之實。若然如此,魚肉消費者謀取暴利
之說又從何說起?香港地方小,隔籬左近總有超市;提價謀取暴利,不擔心消費者以一雙腿向他們說不嗎?超市競
爭要不是呈白熱化——故此利錢微薄——你道超市集團又會紛紛斥巨資另創Taste、ThreeSixty等品牌,好搶奪利錢
較為豐厚的高檔市場嗎?

以我在垃圾堆填區觀察所得,恰正是三大超市一向專注在環頭環尾 埋身肉搏爭奪中 下價的大路市場,冷不提防,


便給City'super異軍突起攻佔貴價高檔食品市場了。待到他們覺察泥漿摔角之謬,才慌忙換個姿態,跟
City'super爭一日之長短。

賣漢堡包、薯條的難免會眼紅經營西冷牛排、魚子醬的利潤。然而各有前因莫羨人,高檔食品是否超市集團的優勢
所在,我有保留;巨無霸不便在所有範疇都有絕對優勢的。姑勿論如何,City'super輕易佔領了市場高地,超
市為寡頭壟斷之說又還成立否?

強物情、就己意

油公司、超市競爭白熱化,尚且成為執權者「專政」的對象,那又怎不教人心裡發毛?換作你是中小企亦會萌生疑
慮,害怕不知什麼時候對手會借公平之名,假政府有形之手作惡意攻擊?強物情、就己意,罔顧市場現實,打起消
費者利益的幌子,遂其干預逞權之慾的大狀們還得擺事實講道理乎?

補白︰鐵娘子本色

何謂鐵娘子?Peggy Noonan列舉範例。

列根去世,中了風的戴卓爾夫人堅持親臨華盛頓執紼;喪禮後,她護送靈柩到加州安葬。六個多小時航程,她穿著
一身禮服、高跟鞋子沒有片刻脫過下來。此之為鐵娘子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12-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浮沙上建競爭法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12-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超級殘片馬上公映

抽秤旅發局、私隱專員公署、平機會等仰賴公帑而生存的所謂法定機構殆為審計署每季的指定動作了。(何時何日
才對廉署、特首辦以至審計署本身來個「體驗」?)抽秤歸抽秤,以薪酬超標、胡亂吃喝應酬、違章外遊……為主
要情節的殘片可又不斷上畫,彷彿庫房有的是燒之不盡的公帑那般,怎麼可能?

抽秤過這些法定機構化公為私的行為,審計署例行作出建議;譬如不依薪級表發酬嗎,便要違規機構跟足規矩辦事
。屢經勸誡,類似鬧劇可又不斷重演,足證這些阿媽是女人式的建議皆被視作耳邊風,此又豈不教人懷疑審計署可
曾發揮過絲毫效用否?除了這般例行公事,難道便沒有別的辦法捍衞納稅人的利益了嗎?人道日落法定機構

依我看,衡工量值、促進公帑效益之道並非定期給法定機構審計核數(事實證明,數即管核,大花筒則本局、本署
、本會……繼續為之),而是給這些機構來個落日條款;像超級市場售賣食物那樣,給這些機構來個「銷售日期」
,期限一過便人道處理,將之日落,以免平白浪費掉納稅人的血汗。且讓我給大家舉個例。

大抵大家都知道香港家庭計劃福利會這個公帑資助的組織吧。五、六十年前大量難民湧入,生活壓力大。加以那時
西方有個叫「人口爆炸」(population explosion)的時髦之說,為了追上潮流,香港由是成立了家計會,推廣節
育方法,以達致「兩個夠晒數」的家庭計劃目標。

為轉型而轉型

到了今天,意大利、法國以至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固然面對人口萎縮的威脅;在香港,曾蔭權亦已拆家計會的招牌
,呼籲香港人「最好生三個」。在這樣的大氣候下,家計會非但依舊在「營業中」,政府更每年慣性撥出四、五千
萬元公帑支持家計會經營下去。誠然,政府的總開支達兩千三百億元之數,那四、五千萬確不是什麼一回事。然而
不管數目大小,納稅人的血汗攸關,運用起來又豈能不謹慎恭敬、講求效益?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駁古:家計會不彈「兩個夠晒數」之調久矣,改而推動子宮頸癌、愛滋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成功轉型,那有什麼不好?我絕不懷疑家計會當下的工作意義重大,我不敢苟同的是那慣性撥款 —— 哪怕只是
每年四、五千萬元之數:完成了其歷史任務,家計會又豈不應隨之而日落?

這麼說,我不是反對公帑支持的機構隨着環境的改變而轉型。只是如斯一來便不難出現為了保障公帑供應源源不絕
,便為轉型而轉型,拿納稅人的血汗來「教飛」了。且讓我給大家再舉另一個例子。

貿發局致力招生

閱報得悉,香港貿易發展局 —— 另一個法定機構 —— 新近率領八大院校的代表出訪印度;此行不是推銷這些院


校的科研產品,而是研究印度學生會否有來港上學深造的需求。有此一着,跟家計會業務轉型、中小學殺校同出一
轍 —— 香港人口下跌、出現人才荒。(也同時反映大專院校「過度」擴張?)面對這般境況,八大院校到大陸
、印度以至世界各地招攬學生,無可厚非,但這是貿發局的工作嗎?

四十多年前貿發局成立之初,製造業主導經濟,八、九成就業人口不是在工廠上班,便是從事貿易、運輸等跟製造
業息息相關的周邊活動。大陸改革、開放,製造業大舉內遷;至今九成以上的職位來自服務業。再沒有出口可以「
發展」了,貿發局放下「本業」,染指書籍版權買賣、拍片以至設法替八大院校招生。我也不懷疑這些工作的重要
性,但那是成立貿發局的初衷嗎?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不是反對家計會或貿發局業務轉型。政府衙門也好,法定機構也好,無疑都應該與時並進;
環境變了,他們的運作模式、服務對象又豈能不相應改變?然而有慣性撥款供養,便不難為變而變,而不是為了滿
足實際的需要。如斯一來,那又豈不浪費公帑?

令老闆肉痛的調節機制

成功的企業、公司沒有不是與時並進,不斷調校其業務性質或運作模式的,法定機構這樣做有何不妥?私人企業因
應環境的改變冒險創新,花的是老闆、股東的錢;錯了要面對懲罰、蒙受損失;故此先天便有個令他們肉痛的自動
調節機制要他們慎重其事、注意效益。

由慣性撥款供養的法定機構可不同了,他們基本上跟政府衙門無異,花的是公家的錢,生存更從來不受到威脅;極
其量只是會給審計署砲轟而已,肉痛也說不上,那又何以教他們調校行為?

頂上不是懸着一把以市場取捨為依歸的大關刀以為警惕,這些機構只顧為證明其存在價值而變,而不是着實因應市
場情況、提供存在價值而變,那又怎不形成浪費?(我在貿發局討過飯吃,知道其經費來源跟別的法定機構有點不
一樣,然而其不受市場規律掣肘的本質則如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審計署從此不愁寂寞

更教人擔心的是,法定機構非但毫無日落之勢,隨着特區過渡、政府干預升級,新的法定機構更是像雨後春筍般蓬
勃起來,什麼應科院、電影發展局、設計中心等基本上「冇王管」的法定機構紛紛登場。

第二個任期伊始,曾蔭權更搞搞新意思,推出所謂「社會企業」。那天在電視上看到首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給這些
企業下注腳,說他們毋須賺錢,只消有好的構想,政府樂於提供資金、場地,供他們大展拳腳。聽到她這麼說,心
裡暗忖:審計署從此不愁寂寞了。

教人格外噁心

不過較諸曾蔭權第二任的重頭戲 —— 西九龍管理局 —— 這些「社會企業」只是小兒科而已。西九管理局的規


模比所有既存的法定機構都要大:一開始,政府便給這個局注資兩百一十六億元,成立一個有二十名成員的董事局
來監察其事。在法定機構當中,西九局堪稱超級巨無霸了。

西九管理局的規模大則大矣,新瓶賣的則仍是舊酒:其運作模式完全老翻自剛給審計署狠批的旅發局。跟旅發局一
樣,西九局的目標含糊 —— 什麼叫文化、藝術?如何才叫推動文化藝術?是辦普及課程?開表演場地?請國際大
師來示範?發掘土砲人才?目標含混不清,那又何以衡量西九局的工作效益?效益無從衡量,那又跟給西九局開一
張空白支票何異?

西九局的目標固然跟旅發局一般含混,而其經營運作效益同樣是由審計署來衡工量值。除了那年復一年的例行公事
,那又可以審計得出什麼個樣?如斯一來,每兩三年又怎不將超標支薪、胡亂吃喝、違章外遊等殘片情節重複上畫
?只是西九局是個超級巨無霸,這將是一部超級殘片,而其情節也將教人格外噁心。立此存照。

補白

黃牛甩難

從《經濟學人》看到的。美國米蘇州禁制黃牛炒飛。有黃牛被逮個正着,但得以甩難。抗辯理由?

兩張波飛用萬字夾繫着,波飛原價轉讓,萬字夾收費七十九美元。你情我願的市場行為,一紙公文又豈禁制得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超級殘片馬上公映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帑引誘出不道德行為

閱報得悉,審計署炮轟旅發局薪酬待遇混亂、違章作外訪活動、應酬使費超支、總裁(及家人)用十八萬元公帑買
豪華醫療保險等十三宗罪。看過新聞,則禁不住鸚鵡學舌,像鬼子佬般的說:「此非上過畫之殘片乎?」(Have I
not seen this movie before ?)

像旅發局的糊塗賬當然是殘片一部了。就以薪酬待遇混亂一罪而言,只不過是年初吧,審計署不便狠批同樣由公帑
支持的應用科技研究院十八名高層薪酬超越編制了嗎?至於違章外訪,那看來更是旅發局、應科院以至所有「法定
機構」的「指定動作」了。

外訪才是正職

應科院固然有高層未經批准擅自離港「公幹」—— 十一度先外遊、後補飛申請。平等機會委員會則試過有三分一高
層同時離港外訪,彷彿「外訪」才是平機會的正職那樣。事實上王見秋法官掛冠後,新主席鄧爾邦上任後確又每個
月例必外訪。

另一個高層不斷外訪的法定機構是私隱專員公署。其副專員林永康五個月內七度外訪 —— 包括「假出差」到澳洲
探望妻兒、住自己墨爾本的家而用公數支付膳宿 —— 以致訪出了事來,喝過廉署咖啡,更蒙牢獄之劫。

未得財政司批准,旅發局的臧明華用十八萬元公帑替自己及家人購買醫療保險,保費雖則高昂,好歹有個實效——
萬一她或寶眷抱恙也有個賠償。同樣是十八萬元,應科院那筆風水費便用得冤枉了。看過了風水,應科院依舊虧損
連年,總裁楊日昌繼而掛冠,整個單位更為核數署炮轟,你說臧明華那十八萬元是否用得更符合經濟效益?

於此可見,儘管「個別事件」說得上香港官場的「共同文化遺產」,核數署揭發出旅發局的十三宗罪可又絕無絲毫
個別之處,而是旅發局、平機會、私隱專員公署、應科院……等大小衙門、法定機構給香港人帶來的「集體回憶」
了。這般劇情荒謬、演技拙劣的九流殘片為什麼重重複複、不斷上映?費解也。

睇不住花花碌碌的公帑

旅發局前主席周梁淑怡沒有直接為這個九流殘片現象解畫,她對這十三項指控倒回應得精彩。她坦言肩負監管旅發
局重責的理事會,「無可能事無大小都睇住!」為什麼無可能?兩字以記之,周主席要「睇住」的是公帑,而不是
她個人的私己,那又豈能事事睇住?有監管之責的理事會不事事「睇住」,那麼令人沮喪 —— 甚至噁心 —— 的
九流殘片便注定不斷上畫了。

按理公帑也好,私己也好,都是花碌碌的鈔票,為什麼一化作公帑,便連監察有責的大員亦睇不住了?公帑既是花
碌碌的,當然不是隱形的。既不是隱了形,真的要睇又怎會睇不住?於此可見,周梁淑怡直認不諱睇不住,非不能
也,實不為也。當中的道理又是什麼?

坐得進旅發局理事會的莫不是像周梁淑怡般的大忙人(已申報利益的資料顯示,她的身份依次為全國政協、行政會
議成員、立法局議員、自由黨副主席、港大校董、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委員、西九諮詢委員等;沒有作申報利益的
,起碼計有周明權的太太,兩個女兒的媽媽,一個小孫女的外婆等),大忙人一個;要她「事無大小都睇住」,那
又豈非強人所難?何況她那個主席又是不支薪的?

法定機構的「原罪」

結果?大忙人坐鎮的理事會無暇兼顧、事事睇住,主理日常運作的行政總裁由是成為了真命天子。不過,那也不便
要拿公帑外遊、買醫療保險、看風水或上酒樓餐廳應酬一番吧?

依我看,這些機構都有個化公為私的傾向,而不是行政總裁的品格出了問題 —— 一個半個總裁出問題,絕不為怪
;接二連三出問題,關鍵顯然是在整個系統而不是個人品格了。這些機構的系統出了什麼問題?那主要是他們的功
能、目標含糊不清,以致先天性地「引誘」掌握實權的主管絞盡腦汁將公帑化公為私。

這些機構的功能、目標如何含混?別的不說,就以平機會而言,什麼叫平等,這種那種專家說上了一二千年,顯然
都還未得出個客觀而又為人接受的定義。那麼作為公帑支持的官僚機構又如何促而進之?目標不清,那又何以量度
其工作成效?如何才叫做得成功,如何才叫做得失敗,見仁見智。成敗難分,掌握實權的人由是大有上下其手的空
間。這個空間形成了化公為私的引誘。

說不清工作實效

就以旅發局為例。怎麼樣才叫發展旅遊有成?那是遊客多了?要是多來的遊客不花錢,旺丁不旺財,那也於事無補
啊!再者,若然政策不配合 —— 譬如內地禁止先富起來了的同胞外遊 —— 哪怕你旅發局使盡吃奶之力推廣香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也不可能推廣出什麼個樣吧?

於此可見,旅發局雖則炮製這種、那種吸引遊客的活動,成效跟他們的努力是否成比例(或者是否有絲毫關係),
就算是像周梁淑怡、臧明華般的局中人恐怕亦不一定說得清楚。那又怎麼辦?

說不清楚工作的實效可不等於說旅發局便不能高姿態地「展示實力」。如何「展示實力」?頻頻外訪一也。搞大型
活動二也。招呼外國團體來港觀光、吃喝玩樂三也。活動頻頻出台,主席、總裁不斷亮相,誰還可以說旅發局辦事
不力?故此哪怕是貴為特首,曾蔭權極其量亦只能揶揄周梁淑怡為大花筒,而不能指控她尸位素餐不辦事。

公帑逼人來

然而這樣「展示實力」不便說行政總裁便要花十八萬元公帑買醫療保險呀?以這般辦法化公為私,我相信當中經濟
學上的「薩伊定律」(Say's Law)扮演上了個角色。這個定律說的是什麼?那就是「供應製造需求」:公帑
供應源源不絕,總得想個辦法花掉它;哪怕是像臧明華那樣在灰色地帶踩踩鋼線,亦在所不惜。

旅發局的公帑供應怎麼會源源不絕?香港持續六年通縮、經濟一蹶不振,從報章社論到董建華莫不要政府做點事。
有了這面尚方寶劍,立法會增撥資源 —— 納稅人的血汗也 —— 的日子又還會遠嗎?

撥款大增 —— 沙士劫後,政府在○四年給旅發局的撥款一下子激增五成四至七億九千萬元,同期政府總開支削減
兩個巴仙。心知肚明,不管自己如何大幹特幹,成效都是未知之數,那麼你也會設個名目,把源源不絕的公帑化公
為私,做點實事吧?

引誘人作不道德行為

換言之,公帑逼人來,與其像「維港巨星匯」那樣予外國人以趁火打劫之機,替自身及家人着想一下亦不為過啊!
何況那個時候政府聘用的Hay Group顧問公司又大鑼大鼓判定臧明華的薪酬只及市場水平的一半?人不為己,天誅地
滅,是不是?

我不是要替旅發局的臧明華、私隱專員公署的林永康、應科院的楊日昌、平機會的鄧爾邦……以至任何管有法定機
構實權的人開脫,然而你立法會給他們一個目標含混的任命、找一班大忙人來監管其運作,再又源源不絕供應公帑
,那又跟引誘人作不道德行為何異?主管法定機構的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常人而不是聖人啊!要噁心殘片從此落畫,
又豈能不改變這些機構的生態環境?

補白:銀號傳神

看《從錢莊到銀行》展覽,說明有言,內地叫的錢莊,在香港叫銀號。

說明沒有解釋的是,同一門生意,何以有兩個叫法。直至一九三五年,香港還是以白銀為貨幣。個人偏見,銀號之
稱顯然較錢莊為具體而直接,也就更為傳神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公帑引誘出不道德行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監管觸發次按風暴

但說次按風暴禍起格林斯班,說他單天保至尊,用放鬆銀根這獨門板斧對付接連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俄羅斯盧布
貶值、LTCM基金崩圍、千年蟲危機,終致炮製出一場世所罕見的科網股大泡沫;泡沫四濺,埋下了當下次按風暴的
禍根。

退役銀行家朋友不同意這個濃縮版的次按風暴史,他認為風暴的源頭應上溯至一九八八年的巴塞爾協議(Basel
Agreement)。這是個什麼的協議?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爆發了另一場金融風暴,風暴過後,經濟發達國家的中
央銀行家們齊集瑞士巴塞爾打造出協議,以防患於未然。

那是一場什麼的風暴?要而言之,產油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組成卡達爾(cartel)限制石油出口、抬高油價。油
元收益激增,中東產油國買過名貴汽車、私人飛機、建過華麗宮殿,尚大有餘資,怎麼辦?將油元回流存放在以花
旗銀行(那時叫萬國寶通)為首的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

慘遭油價高企蹂躪,發達國家的經濟一蹶不振;像花旗銀行般的金融機構便紛紛到拉丁美洲開拓市場。(流風所及
,好些原先只做樓按生意、毫無國際市場經驗的「儲蓄合作社」—— S&L —— 亦依樣葫蘆發展南美業務。)
人生路不熟,後果如何,不用說了吧?

抑制銀行放貸

結果?像花旗銀行般的巨無霸為呆壞賬之累,有翻艇之虞(從而造就機會讓阿拉伯王子阿爾瓦利德成為最大股東)
。為了防止危機重演,中央銀行家們在巴塞爾炮製了個抑制銀行胡亂借貸的協議。抑制借貸跟斷銀行的財路何異?
你說他們又會俯首服從否?如何不服從,容後再說,且讓我先給大家交代這個協議如何抑制放貸。

協議的主旨是要銀行睇餸食飯、量力而為 —— 自家有多少資本才放貸多少,而不是有多少客戶存款便借多少出去
。多少資本才叫足夠?協議規定,每放貸一百元貸款給客戶,銀行自己要有八元資本。想多做生意嗎?還請增注資
本。顯而易見,這般規範的目的,是萬一客戶還不起錢,銀行亦有本錢承受呆壞賬帶來的虧損,以免拖累存戶,導
致擠提、觸發金融危機。

姑勿論這每一百元貸款要有八元本錢的準則是怎樣定出來的,這個數字清楚明確,執行起來沒有多大難度。然而這
又怎麼成為了次按風暴的源頭?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退役銀行家來說,明文制約放貸,那可不等於說銀行
便乖乖逆來順受的吧?在市場壓力下,他們還是要設法多做生意,提升利潤的。

計從何出?放貸有局限,收佣金、手續費的生意並非貸款,不在管制之列。有什麼是這般「不犯本」的生意?發行
信用咭一也,賣保險、基金收佣金二也;此外則還有居中幫客戶作這種、那種財務安排的「商人銀行」活動。

「表外活動」雞毛鴨血

「商人銀行」或「機構性投資銀行」都是含混得很的名詞,不易說得清那到底是幹什麼買賣的。可以說的是,這些
買賣都是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外」(off-balance sheet)進行,理論上不受巴塞爾協議約束。可是這趟害得花
旗銀行、雷曼兄弟以至美林雞毛鴨血的,也正是這些「表外活動」。

就以導致美林總裁奧尼爾(Stan O'Neal 1951-)被董事局處以極刑 —— 即時炒魷 —— 的SIV而言,便是這


般的「表外」活動了。SIV也者,「有秩序地安排組織過的投資工具」(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單看
名字,這些「工具」既平穩又紮實,兼且並不直接從事放貸活動 —— 故此不受巴塞爾協議規限 —— 那又何以令
美林蒙受數以百億美元計的虧損?

故事是這樣的:先是有人上會置業,銀行提供按揭;那些「表內」借貸當然受到巴塞爾協議制約。為了多做生意,
銀行又豈有不設法擺脫直接放貸帶來的掣肘?如何擺脫?美林的「商人銀行家」們可以幫忙:他們特別為經營按揭
炮製出衍生金融工具,再在「表外」開設公司 —— SIV —— 經營這些衍生工具的買賣。

如何經營?這些公司按照按揭衍生工具的風險高低,有秩序、有組織地將之包裝切割,再請來信貸評級機構評級,
目的是將這些衍生工具化妝為退休基金也可以放心投資的「有資產抵押的債據」(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然後發動其經紀網絡,向投資基金兜售。

「表外」的音樂椅遊戲

換言之,置業人士買樓,銀行向他們提供按揭,置業人士承諾銀行依期還款;美林從銀行手上拿過這些承諾,將之
包裝、評級,賣給投資基金。在這連串活動當中,出讓承諾的銀行、將承諾包裝、粉飾賣給基金的美林,理論上都
沒有上身落疊,而只是扮演個經紀的角色;最終承受斷供風險的理應是投資基金。只要貨如輪轉、一手交一手,無
論是銀行或美林都毋須面對任何風險。若然如此,美林那天文數字的虧損又是怎麼樣弄出來的?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問題出在當中間人的美林,能否第一時間將由按揭衍生的CDO交到投資基金手中去。這便像玩音樂椅遊戲一般,音樂
繼續,大家玩得興高采烈,半點問題也沒有;可是音樂一停下來,便必定有人沒有櫈坐了。

美林弄出天文數字般的虧損,正正是他們來不及把形形色色的CDO火棒交給投資基金。音樂戛然而止,中間人滿手是
貨,損傷又豈能避免?為什麼美林不第一時間交出火棒?

三重角色

這當中牽涉到三個問題,兩個牽涉到美林的角色,另一個則關乎時機。須知在這場音樂椅遊戲當中,美林的角色並
非是個百分百的經紀。要符合監管機構的要求,讓CDO成為基金的投資對象,先是要依按揭的風險程度加以整理分類
,再重新包裝評級,成為平穩紮實的投資產品。

於此可見,在這場「表外」的音樂椅遊戲中,美林既是中間人也是包裝、批發商。包裝、批發金融票據要律師、核
數師、評級機構等等的參與,在在需時,不是左手來右手去得來的;音樂有停止之虞,沒有櫈坐的風險也就在所難
免的了。

沒有成交要撇賬

經紀的工作,手睇眼見,複雜得到哪裡?故此這樣的工作必然競爭大而利錢薄,不可能賺大錢。反之,包裝、批發
既考市場眼光,又有坐盤風險,那才是肥豬肉所在。更大的利潤,當然是自己坐貨 —— 年來美林經營次按衍生工
具而賺大錢,除了包裝、批發這些工具有過人之處,更重要的顯然是名下的SIV自己坐貨了。

這當中也有個時勢造英雄的因素。樓市暢旺、置業者眾,加以銀根鬆動、樓價固然節節上升;利息低企,基金苦無
投資出路,對CDO般看似實食冇黐牙的投資工具當然大有需求了。於此時也,音樂椅遊戲的節奏快,從置業人士到投
資基金經理,沒有不認為自己是真身超人的,誰會擔心交不出火棒?

及至音樂一停,手持火棒固然急如燃眉,更要命的,是這些CDO不是像股票那樣,有交投活躍的市場來決定價格;沒
有成交,那麼滿手都是的貨又如何定價?定不出價錢來也就只好大幅撇賬了。滙豐也好、美林也好,當下天文數字
般的虧損都是由撇賬而起,而不是樓按斷供的直接損失。

管不了

這當然也不是個「一法立、一弊生」的問題。無論如何嚴密的監管辦法都難免有空子破綻,巴塞爾協議也不例外。
這便猶如按下水槍的板掣,槍口堵塞,早晚總有個地方會漏水出來。若非

SIV,金融機構還是會炮製出另一些發財辦法的。

殺頭的生意尚且有人做,何況是鑽監管機構的空子生意?那是管不來的,可以肯定的是,競爭之下,金融機構也就
有必要將運作透明起來以吸引投資者;到頭來這才是最有效的監管辦法啊!

代郵

劉小姐:

一年一度的賀咭收到了,謝謝。

財爺之說,教我想起米賽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來。

話說米大師跟一眾經濟學家議論醫治通脹之道,有問:「當其大獨裁者,汝會怎麼辦?」米大師應之以曰:「馬上
讓位!」

一如阿當•史密斯所言:經濟發展乃生產分工之效;寫影評不便懂得拍電影也。謹祝府上各位身體健康、新年進步

楊懷康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監管觸發次按風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2-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有競爭無黑暗

哈佛商業學院名教授麥高來(Thomas McCraw 1940-,他論政府監管企業的運作,贏得了一九八四年的普立茲獎)新


近出版了《熊彼得傳》(Prophet of Innovation, Joseph Schumpeter and Creative Destruction),好評如潮。
尚未來得及上網訂購,老友已替我落了柯打,其情可感也。巨著雖則未到手,新近看過麥教授論次按風暴的鴻文,
連忙電告老友,那本《熊彼得傳》不用看了。何事因文廢書?

麥教授的新著是否不值一看,下回分解。在此之先,且讓我轉述他的次按之見。他這篇文章在以「資本家的利器」
(Capitalist's Tool)為標榜的《福伯氏》雜誌發表,取向理應是支持自由市場的吧!

起初他倒貌似有這個意思,可是點過題後便筆鋒一轉,殺出「有形之手」。以這般識見,他又像是讀通了熊彼得
(1883-1950)的嗎?讀不通這個經濟學大儒 —— 他的三大志願是做個舉世無雙的經濟學家、騎師及情人 —— 而
為之立傳,這樣的書又還值得看否?

信貸膨脹導致次按風暴

不過這都是後話。先跟大家說說麥教授如何解讀次按風暴。他先以熊彼得的「破舊立新論」——「創造性的毀滅」
(creative destruction)—— 指出「信貸膨脹」(credit creation)為企業創新的主要動力,更是釀成次按風
暴的基本元素。

這般命題沒有什麼爭議性。現今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共識:為了紓緩九七、九八年接連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俄羅
斯盧布貶值及LTCM基金周轉不靈的連場危機,格林斯班採用「類固醇治療法」,持續全面放寬銀根;類固醇 ——
鬆動的銀根 —— 解決了眼前危機,信貸膨脹、資金「過剩」可炮製出另一個危機 —— 公元兩千年的科網電訊股
泡沫。不用說,這個泡沫觸發了一場翻天覆地的科技破舊立新。

這樣看次按危機,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可是話到這裡,麥教授便走入歧途 —— 他把次按風暴以至資本主義市場
經濟的大大小小缺失一古腦兒都歸咎到一個問題上去。是什麼的問題?黑暗 —— 汝虞我詐的市場的險惡黑暗 ——
opacity。麥教授意何所指?

資本主義靠個信字

讓麥教授來說,一字以記之,資本主義得以發展起來是靠個「信」字:市場經濟無財不行,而信貸資金 ——
credit —— 是由拉丁文「我相信」(credo)一字衍生出來的。相信些什麼?麥教授引述熊彼得說,資本家相信的
是未來。唯其如此,人們才抑制眼前消費,儲蓄累積資金、創業家才會向銀行借貸作投資、投資者才會真金白銀買
股票給創業家提供資金擴充經營……。經濟衰退甚至釀出大蕭條,那是因為人們對未來喪失信心,停止投資。

到此為止,我都還支持麥教授的說法,他往下去說的可又是另一回事了。他認為美國得以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中
期走出蕭條,主要是有了「證券及交易監察委員會」(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 —— SEC)之設,
迫令上市公司對財務運作多所披露;提高了透明度,讓投資者對未來重拾信心,恢復投資。(香港好彩仲有ICAC,
在麥教授來說則資本主義好彩仲有SEC?)

證監小衙門一個而已,若然美國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充軍備參戰,促進就業、刺激消費,SEC這個小衙門又豈足
以令美國以至全球經濟起死回生?麥教授如斯抬舉SEC,我有保留;不過這並不打緊,畢竟那是觀點與角度有別而已
。他是哈佛名教授,我不是,誰更有公信力,明顯不過。可是證監有否這般本領,又跟次按風暴有何相干?

資本家製造黑暗

在麥教授來說,企業家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發明家跟證監玩貓捉老鼠遊戲:官僚要企業家、發明家提高透明度,以取
信於投資者;受監管的則施出渾身解數鑽證監條例、利得稅條例的空子,隱瞞事實,把投資者蒙在鼓裡,製造黑暗
,打擊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他語氣重,一而再、再而三用上「黑暗」一詞:

將公司私有化,免得向證監提交報告,目的?製造黑暗。慣性地重組公司的財務報告,目的?製造黑暗。將次按證
券化繼而將之從資產負債表分割出去,目的?製造黑暗。金融衍生工具尖端化,目的?製造黑暗。開設對沖基金,
目的?製造黑暗。更改頒授期權的日子,而又不在負債表列出頒授期權對公司形成的財政負擔,目的?製造黑暗。

總之在麥教授來說,二十三十多年種種財技創新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製造黑暗」,以重創投資者對未來的信
心。在他來說,這一切的一切,最終聚焦到次按風暴上去。這樣斷症,解決次按風暴的辦法則又明顯不過 —— 增
加監管,好提高透明度。

麥教授認為鼠輩固然有大條道理製造重重黑暗,年來鼠輩更又向政客們施壓(或賄賂),好給貓節食、修身 ——
閂證監、稅務局水喉,令這些衙門人手不足,執法無從,讓鼠輩大有上下其手製造黑暗的空間。故此解決次按風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及所有市場存在的問題)的獨步單方,是給衙門增撥資源讓他們加強執法。

迷信官僚萬能

各位倘若認為我這個演繹立心不良,刻意歪曲麥教授的說法好抹黑他,那麼還請大家拿他的原文來細讀。為免大家
對他的立論取向有絲毫懷疑,且讓我引述他文章結語跟大家分享。他是這樣說的:

現今投資者有過億之眾(他是指美國的股票投資者),要他們重拾信心,政府便得盡其保證透明度的本分,加強執
法。

麥教授這個官僚萬能論並不獨特,象牙塔裡持同樣論調的蛋頭教授少說也有千千萬萬個吧。他們可又有想過,做不
做都拿三十六的官僚哪裡來的誘因動機不眠不休、努力執法?蛋頭亦得走出象牙塔,認識現實世界,以免想法立論
都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啊!

若然麥教授單純是迷信官僚萬能,這般淺薄之見,確實不值一哂。然而他以熊彼得為台階,高舉官僚萬能的旗幟,
那便教我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了。一句到底,熊彼得的破舊立新論說的是什麼?還不是現實世界無時無刻充滿競爭
嗎?競爭處處,你要製造黑暗便製造得成黑暗嗎?

競爭猶如重砲出擊

黑暗人之所惡也。有競爭便有選擇,像畢菲特般以坦蕩蕩、透明度高見稱的公司又怎不會為投資者追捧?畢菲特魅
力過人(他的股東大會有三四萬擁躉捧場),那麼別的公司又怎不爭相模仿他那透明的做法?有競爭在,鼠輩串謀
製造黑暗,又能得逞否?

我斷言麥教授沒有讀通熊彼得,那並不是因為我反對迷信官僚干預;而是他的「黑暗論」露了底,顯示他根本不明
白在熊彼得眼中競爭是什麼的一回事。不過競爭的要義也不是那麼容易明白的;大師如史德禮(George Stigler
1911-1991)亦是過了知命之年才體味箇中要害。他坦言,促使他破除干預可以促進競爭的迷信,反對公平競爭法,
原因之一,是熊彼得讓他懂得了競爭是什麼的一回事。在自傳裡,史德禮詳為引述了熊彼得的競爭論:

有效的競爭來自新的商品、新的科技、新的供應商、新的運作組織結構(譬如最大規模的控制單位),這些競爭在
成本或品質上佔了決定性的優勢;不過,它們並不是像同行的削價競爭那樣,只是朝對手的邊際利潤或產量着力,
而是攻其基礎,直是要他們的命。兩者的分別,猶如發重砲跟輕手推門那般大。

在熊彼得來說,競爭猶如重砲出擊、威不可擋,那麼他又豈會認同麥教授的官僚萬能論,迷信干預有利競爭?替熊
彼得立傳,就算盡得其平生細節而失其神髓,那又還是合格的傳記嗎?

補白在劫難逃

滿章兄報料。國父的《建國方略》有這般論述:

大公司多屬私有,其目的在多獲利益。待至一切小製造業皆為其所壓倒之後,因無競爭,而後將各物之價值增高,
社會上實受無形之壓迫也。大公司之出現,係經濟進化之結果,非人力所能屈服。如欲救其弊,只有將一切大公司
組織歸諸通國人民公有之一法。

就算沒有毛主席,有這般的方略在胸,天假以年,國父恐怕也會在神州大地打造一個社會主義地上天堂吧。莫非真
的在劫難逃,中國人就是要經歷一趟社會主義的洗禮?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2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有競爭無黑暗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2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7-11-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建個菜刀博物館

在我那個年代長大的人,大都聽過彼得、保羅和瑪莉唱的《If I had a hammer》歌謠吧。這雖是美國的傳統歌謠,


在那反越戰的年代,由這個組合唱來,歌詞中「要是有鐵鎚在手,我要在普天之下,在兄弟、姐妹之間,打造出愛
」,又自有另一番寄意。

同樣,在那個年代長大的人沒有多少是沒有看過史丹利•古帕力(Stanley Kubrick 1928-1999)的《太空漫遊2001


》。不知道別的朋友怎麼想,這部經典電影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序幕那個鏡頭:人類祖先掄起獸骨,作勢攻
擊,鏡頭繼而一轉,獸骨給扔上太空;在《藍色多瑙河》的華爾滋樂韻聲中,獸骨化作太空船在萬點繁星中翱翔。
最濃縮版文明史

從獸骨到太空船,那歷時兩三秒的一組鏡頭理應是最濃縮版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吧!何以有此一說?早前在《華爾街
日報》上看到一篇報導說,阿拉斯加的慶詩鎮(Haines)有間鐵鎚博物館(Hammer Museum)。上網看過,博物館創
辦人Dave Pahl指出鐵鎚是人類的第一件工具,(正確點說來是「槌」吧,「事發當初」哪來鐵啊?)不管他這個「
鐵鎚第一論」是否經得起科學實證的考驗,為第一件工具設個博物館是挺有意思的。

意思在哪裡?博物館主人無疑跟我一樣對《太空漫遊2001》那一幕留下深刻印象——我們祖先掄起的那塊獸骨不是
鐵鎚一樣,都有撞打敲擊的功能嗎?沒有這個「質樸無華」的「工具」作起點,人類文明又何以發展起來終至生產
出擺脫地心吸力、漫遊太空的工具,在地球之外探索生命?除了好奇,人們更試圖透過這種、那種工具扭轉大自然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宿命,抓緊演進的制動權,在地球上及在地球外,為人類的未來尋找出路。

哪怕鎚果真是人類最原始的工具,為這般簡單的工具蓋個博物館,又豈非小題大做?儘管未臨場見識過,看過博物
館放在網上的展覽(hammermuseum.org)方知天外有天:館中展出一千五百種不同的鐵鎚,外形雖則相似,細閱說
明則讓你知道每款鎚都功能獨特,不全是一個樣的。

四千種鐵鎚

這些鎚從最常見、木匠必備的「爪鎚」(claw hammer —— 鎚頭的一端用來敲打鐵釘、另一端像雀鳥的爪一般呈彎


狀,用來從木塊上「起釘」),專門用來鋪地氈的,拿來檢驗火車路軌裂縫的,以至專為獨臂人士設計的鐵鎚(美
國南北大戰,不少傷兵要切臂療傷;斷臂左右有別,鎚的設計因而不同);這一千五百種的鐵鎚說多奇特有多奇特
,而且大都是有專利權的。

鐵鎚這個東西能有多複雜?一杷木柄(這當然是個籠統的說法了,好些鎚的柄是鐵造的)、一塊鑄鐵而已,怎弄得
出這麼多有專利權的花款來?事情可又確實如此,而那一千五百把展出的鐵鎚也只是博物館藏品的一小部分而已。
此外,他們還有四千把未展出的鐵鎚(博物館女主人Carol對此嘖有微言,不過弦外之音,她對丈夫為鎚瘋狂其詞有
憾實則喜之:博物館沒有官家公帑支持,要不是他們夫婦倆的labor of love,那又還成得事否?夫妻二人,而有共
同的志趣追求,教人羨慕啊!)

大部分藏品還未展出,一來博物館場地有限(那是由一棟有三間睡房民居改建的),二來展品都得編類、鑑定考核
,好知道生產商是誰?有專利權否?專利權的登記號碼是什麼?再逐一撰寫說明。這一切的一切當然在在需時,只
憑Dave Pahl夫婦兩雙手,哪來處理這四千把鐵鎚的氣力和時間?

中國人未作出應有貢獻

姑勿論如何,從這個鐵鎚博物館的藏品來看,世間上到底有多少款鐵鎚委實不易說得確切,兩三千款倒是走不掉的
。儘管我沒有向博物館查究,當中來自中國的可能不多,甚至一把也沒有。這些年來,他們只在美加兩地搜集藏品
,「不假外求」。有互聯網頁幫助散播資訊,這間博物館廣為人知,甚至美加之外也有熱心人給他們提供鐵鎚。不
過,這也是以歐洲產的鐵鎚為主,國產鐵鎚躋身博物館的機會恐怕不高。

不大可能在這專項博物館找到國產鐵鎚的另一原因,不是中國沒有生產鐵鎚,而是「國貨」恐怕沿襲西方的居多,
原創的可能少之又少。收藏老翻,有啥意思?中國人民要真正站起來,像毛主席說的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看來
還得先在鐵鎚這人類的第一件工具上好好補上一課啊!

中國欠缺的原創性工具看來又不止於鐵鎚而已。熟悉行情的朋友告訴我,一般而言,香港的泥水裝修師傅效率差強
人意,而水準極不穩定。一來,他們大都沒有正規訓練,只靠學師,再發揮「天才」;手藝參差,意料中事。更要
命的,是他們欠缺專門的工具,全憑手勢搭夠。常言有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然工具不全,更又沒有受
過正規訓練,端的又是欲善無從啊!

窮得了無工具

工具與訓練雙缺當然又不是個局限於裝修業的現象而已。十七年前敝刊開業之初,前線記者莫不一腳踢,集資料研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7-11-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究、採訪、攝影,甚至排版美工於一身;在報館裡大家肩靠肩圍着大枱而坐,毫無私人空間可言。敝刊始創「生產
分工」,資料、採訪、攝影、編輯、美工各司其職;記者則設置獨立座位(試過有認真的同業,攜着軟尺從台灣「
越洋」過來量度我們的座位尺寸規格)。然而在職培訓、提高「生產力」嗎?時至今天我們還是做得不好。

到頭來無論工具與培訓在在需財,都是投資;是倉廩實了才做得來的。同事康少範是個日本通,他告訴我,日本各
行各業的工具細緻精巧、式樣齊全。中日一水之隔,文化相近;對照何以如斯懸殊?他以為百多二百年來中國人太
窮了,飯碗問題尚且解決不了,那還會保存傳統工藝用的工具?褲子也不要了,又何來餘資研究開發各式各樣的工
具?

菜刀博物館宏揚廚藝

話雖如此,到過上海街的朋友則又不難知道,各種不同的刀倒是教人看得眼花繚亂的。這些刀大都是在廚房用的。
要不是親眼見過,誰會相信刀也會像鐵鎚那樣多姿多采?民以食為天(這裡說的「民」當然是中國人了),相信那
是中國人願意在廚房用刀多作投資研發的原因吧!現今中國餐館遍天下,有煙火處,隔籬左近梗有一間,中式菜刀
當然是無處不在了。

像鄧小平許諾的那樣,好些中國人已先富了起來(中國股市市值已超英趕美,中石油更榮膺全世界最值錢的上市公
司),何不像阿拉斯加那位老兄那樣,在上海街建個菜刀博物館;一方面宏揚中華廚藝,另一方面好填補中國人在
研發工具上的那一大片空白?

補白︰天下砂煲一樣黑

巴基斯坦頒布緊急令,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被炒、無限期擱置總統選舉。小布殊急電穆沙拉夫:「汝為總統,便當不
得三軍統帥,亦得速速脫下戎裝乎?」

穆沙拉夫反應如何,未見透露。選擇之一是以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為回敬:美國憲法訂明總統亦為


三軍統帥也。

自由無疑是普世價值,政制可因國而異,一刀切不得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7-11-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建個菜刀博物館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7-11-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紐約蒙難記

上得山多終遇虎。年來去得紐約多了,對這個複雜透頂的世界之都,逐漸放下警覺,終於付上昂貴學費 —— 除了
身上衣物,一家四口的行李給洗劫一空;人身安全可幸沒有受到絲毫威脅,算是託賴。

那天從新澤西州進城去音樂會,趕不及先到酒店放下行李。反正音樂會設有停車場,於是兼程趕路赴會。個多小時
的「百分百莫扎特」音樂會過後,家小意猶未盡,攀上布魯克林橋(Brooklyn Bridge)觀賞曼克頓車如流水馬如龍
的璀璨夜色。這座大橋建於半個世紀前,至今雄偉不減;立在橋頭,對工程師的氣魄,由衷敬佩。何苦偏偏選中我

遊罷大橋回到停車場已是十時半。二女兒第一個看到車子後方右邊的小窗玻璃給打碎了,失聲驚叫;我望上車廂一
眼,只見座位滿布玻璃碎,駕駛軚盤更是給拆開了,露出十多條剪斷了的電線;不用說整個車廂凌散不堪。

這個時候我尚故作鎮靜:所有行李,包括家小的電腦、課本、功課、樂器、iPod、衣物……都收在車尾的行李箱,
絕不當眼觸目,賊人理應注意不到吧!及至打開行李箱,我整個人涼了一大截:行李箱空空如也,所有東西不翼而
飛。那一刻端的是欲哭無淚:何苦偏偏選中我?

拿掉安全氣袋

第一時間打電話報警。我不想在此重複跟緊急電話接線生的對話內容,當時心裡頭只是想:以這般的應變態度對付
得了什麼緊急事故?先後打了四趟電話,我都沒有信心接線生掌握到我們身在何處。擾攘一番,及至警車現身已是
一個半小時後的事了。拜託我們一家四口只是凍作一團,沒有損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來到現場,兩名警伯也懶得下車;駕駛警車的黑人放下玻璃窗問我:「汝報警所為何事?」我跟他說車子給爆竊,
所有東西都沒有了。這個傢伙非但沒有半點同情心,反而刻意為難:「什麼叫所有東西?」及至我給他略為列出損
失的財物,他才好整以暇,拿着電筒走出警車查察我們的車子。他給拆了骨的駕駛軚盤望上一眼,回過頭來沒好氣
的給賴在警車上的拍檔說:「安全氣袋也給拿掉了!」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駕駛軚盤為什麼會給弄成這個樣子。安全氣袋原來值錢得很,新的要三千多塊美元一個;老鼠貨
也賣到四、五百塊。故此在保險公司來說,偷了氣袋跟偷了整部車,分別不大,基本上是全車報銷。難怪那位警伯
對我們的財物損失置若罔聞,只關心那個氣袋。

放下冰冷面孔

一場來到,好歹也作個調查,跟我落個口供吧?有這般想法只好怪我像江主席說的,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見得世面少。繞車一周,這位警伯便回到警車拿出表格遞給我:「填上個人資料、損失財物,最好仔細列出
型號、價值。」

到那個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已在一片驚惶中吃足兩個多小時的西北風。二女兒滿不是味兒,跑去跟一直沒有下車的警
伯說:「我們都凍得可以,爸爸填表需時,讓我們上警車暖一暖吧?」

敢情是二女兒凍得面青口唇白,打動了警伯的憐憫之心,他讓我們鑽進警車取暖。大家同坐一部車,距離拉近了,
兩個警伯才放下冰冷的面孔,細究我們是遊客還是什麼的?行李裡放的又是什麼?及至知道損失的東西包括大女兒
一向形影不離的樂器,兩個警伯口吻聲調開始溫和多了。

這兩個警伯看似粗人,卻原來都玩樂器的;黑人打鼓,他那位意大利裔拍檔跟馬友友一樣是拉大提琴的。看到大女
兒泣不成聲,兩個警伯異口同聲,好言相慰:「我們玩藝不精,但我們倒知道每件樂器都有個性,好不容易才找到
跟自己合拍共鳴的。你的損失,我們感同身受啊。」

不存任何幻想

然而他們又做得什麼?茫茫紐約,不管寄予多大的同情,他們又作得出赴湯蹈火誓要尋回樂器的承諾嗎?不行吧。
二女兒是CSI迷,藉機發難:「為什麼不掃指模,尋找線索?」這兩個警伯只管巡邏,刑事偵緝、套取罪證另有專人
。經二女兒一問,他們方如夢初醒,電召支援。

如是者又是個把小時,才有取證專家到來(「整個警區,管取證的只得我們這一小隊;今晚倒是夠忙的。」),大
半個小時過去,佩戴面具、儀器、全副武裝的專家跟我說:「這個地方近海邊,風大;哪怕賊人留下指模也給吹走
了;碎玻璃上找不到半點血迹,沒有任何

DNA樣本。況且他們的手法挺專業,做案怎不會戴上手套?」紐約之大,就算找到指摸、DNA又怎麼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換言之,兩組警察都是叫我們心息,不要存任何幻想找回財物。留下來可以做的,不外乎聯絡租車公司安排車子,
教我們不致舉步維艱;再然後替我們找酒店好作安頓。巡邏車的任務到此為止,開走了。

音樂活在心中

料不到的是,不消二、三十分鐘,他們竟又折回,看租車公司有沒有送來車子;打鼓的黑人警伯更特意下車安慰大
女兒:「樂器乃身外物,音樂才活在你心中(The music is in your heart, not in your instrument.)。」箇中
道理恐怕還得假以時日小女才會明白過來。

及至跟這兩個玩音樂的警伯握別已是清晨三時許了。他們走的時候沒有給我留下片紙隻字,那教我怎麼跟租車公司
、保險公司、女兒的學校交涉?乖乖不得,要親身到警局填表索取官家發的「罪案證明書」。為了這個事情,我分
別到哈林及布魯克林這兩區的警局各跑了一趟。

對紐約稍有認識的朋友當又知道,兩者都不是最高檔的地區。萬料不到的是,這兩個警局竟然來得如斯烏煙瘴氣:
文件檔案亂作一團堆到上天花,整個辦公室沒有一件傢俬是完整的,那些破破爛爛的電腦滿布塵垢;當值官的樣子
雖非兇神惡煞,說話可慢吞吞,大半天也答不上腔。此番情景直是四分一個世紀前我在新德里見識過的印度衙門,
哪像是超級霸權大國的治安最前線?

回港的十多個小時的航程上我一直想:經過朱利安尼大事整頓,紐約不是脫胎換骨變成全美國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嗎,怎麼糟糕成這個樣子?誠然,我們一家四口的遭遇絕對作不得準,然而這般質素的警隊又豈能有除暴安良之效
?警隊要不是改善治安的關鍵,紐約年來罪案大幅下降其理安在?那是經濟環境改善,歹徒從良者眾?還是人們警
覺提高,有效防止了罪案?又或者罪案大幅下降只是一場統計數字遊戲?

高昂的學費

跟好些朋友說起此番遭遇,則又發覺無論是在英國、意大利、澳洲、美國加州以至香港都有朋友有過類似經歷,個
別案例則更有性命之虞。故此我們的遭遇毫不獨特,同樣的事情,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隨機得很,跟紐約不一定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只是去得紐約多了,「蒙難」的機會也就高了。說到底,上得山多
終遇虎不正是或然率所使然嗎?

這般說法,是蓄意阿Q一番,來個自我心靈醫療嗎?也不盡然,因為教訓還是有的。是什麼的教訓?一、小心駛得萬
年船,這是錯不得的;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趨吉避凶當然有助於降低當災的機會了。各位朋友,相信我,這兩
課的學費高昂得很。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紐約蒙難記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1-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11-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資訊如糞土(之二)

差不多十二年前吧,在下開始在這裡充撐場面寫這個欄。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普及起來,感覺很是新鮮;瀏覽器先
行者Netscape免費讓人下載,更令我這個電腦盲覺得網上世界不可思議 —— 軟件本來是昂貴得很的,現今竟然讓
人予取予攜,怎麼可能?於是不知就裡,便以《資訊如糞土》寫了蕪文一篇,結語曰:「看來Internet已有點像馬
克思所說的『各取所需』的烏托邦。」時維一九九五年十月也。

那個時候Google尚未面世(要再過四年,也就是一九九九年,這間現值兩千二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才埋班);又再
過兩年,維基網上百科全書(Wikipedia)才告登場;至於YouTube嗎,他們兩個創辦人那個時候剛唸完小學吧!那
時網上的資訊又豈能跟今天同日而語?要是那個時候資訊已賤如糞土,今天又該拿什麼來形容不費分文、鋪天蓋地
而來的多媒體、七彩資訊?總不成是負價值、給人形成負累吧?

資訊的確不應賤如糞土。就算是小學生恐怕也聽過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知識就是力量」之說吧;而


傳統智慧又以為「能知半日事,富貴萬千年」,那麼資訊又怎會成為負累,比糞土還要賤?

都是免費報紙

十多年來我一直為這個問題困擾。Google、YouTube相繼面世,免費報紙更日益普及,這一切的一切都令這個問題來
得更為迫切。迫切之處在哪裡?鄙人在傳媒機構討飯吃,而傳媒的工作不是別的,正是提供資訊。要是資訊真的賤
如糞土,那麼鄙人任事的機構以至整個傳媒業又豈不前途堪虞?事關飯碗,豈可掉以輕心?

事實上也不用等到互聯網普及了,才教人懷疑起資訊的價值來。就以香港的印刷媒體而言,長時期以來報價都遠遠
低於印刷及紙張成本,更莫說是編採成本了。(以我所知,報紙當中,《信報》 —— 及馬經 —— 是少數賣紙有
錢賺的報章;期刊當中,蒙讀者厚愛,敝刊售價足以支付印刷及紙價;同事們的薪金、燈油火蠟嗎,便得看廣告收
益了。)讀者要是珍惜資訊,報紙、期刊又還用大賤賣嗎?

報章、雜誌大賤賣也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差不多全世界的報章、雜誌都要靠廣告支持才經營得下去。以此視之,
可以說所有印刷媒體皆為免費報紙 —— 他們對廣告的依賴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報章、雜誌都
是供應資訊的,而它們都賣不得錢,那麼資訊又豈非賤如糞土?

資訊如糞土也不是平面印刷媒體獨有的現象,電台、電視般的電子媒體亦然。儘管香港是先有了收費的有線麗的電
視,才引入無線電視;可是打從第一天起,無線電視便是免費的 —— 這也就是說要完全靠廣告支持。以此視之,
免費報紙又豈是什麼新鮮事物?那是古已有之的了,互聯網只不過把資訊不值錢的現象更形尖銳而已。

知識毫不稀罕?

令我困擾不已的地方也正是這個:且不說什麼知識便是力量,現今誰不知道生活富足的先進國家莫不是所謂知識型
經濟 —— 要發達非要有知識不可。然而現實生活裡,碰口碰鼻都是予取予攜、賤如糞土的資訊;雖不致氾濫成災
,資訊、知識又何來稀罕之處?毫不稀罕,那又怎會是民生福利所繫?令人費解也。

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資訊是個籠統得很、概括得很的名詞;所謂資訊顯然也有貴賤之分。英超聯的賽果無疑是資訊
,即時直播曼聯對紐卡素的賽事也是資訊。前者,無論是透過電台、互聯網都唾手可得,這樣的大路貨資訊當真又
賤如糞土。

後者則價值連城,要不然李澤楷又怎會花上十個億去爭奪轉播權?賽果和即時轉播的賽事雖則都可以滿足人們「求
知」的資訊需要,然而兩者的內涵、層次、給人們帶來的功能效益則天淵有別,是很不一樣的資訊。不同的地方在
哪裡?

令人興奮的資訊有價

在我看來,最不同的地方,是人們要花多少功夫才滿足得到「求知」的需要、釋除心中疑團。此話怎說?就以英超
聯的賽事來說,就算是使出渾身解數,單憑曼聯贏二比零這個賽果,我們是無從知曉那兩球是誰射入的?什麼時候
入?怎樣入?……等等令賽事豐富起來,帶來興奮的資訊。

到頭來這也是人們最關心的資訊。觀看現場電視直播毋須吹灰之力便可以一一解答這些最令人關注的問題。可是要
感受賽事的氣氛,掌握這個氣氛怎樣影響球員的士氣,以至賽果,則又非要臨場觀賽不可。要滿足這個「求知」需
要便得花上比有線電視費高許多、許多的代價了。

哪怕是臨場體驗亦不見得可以滿足所有資訊的需要。馬經有價,正正是它提供比臨場體驗還要豐富的資訊 —— 馬
匹的血統、往績、晨操紀錄、騎師配搭、對手強弱……而更重要的,馬經提供貼士,有個態度。只消一紙在手,便
穩操勝券,要贏錢那又豈不輕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11-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意見、評論有價

同樣,一天裡我們都面對從四面八方襲來的免費資訊。這一刻數以十萬計緬甸僧侶上街,軍警開火;接着伊利沙伯
醫院出現消毒藥水疑雲,與此同時次按風暴又令全球金融市場坐其過山車。大家才剛稍一回氣,滿載北水的直通車
又告殺到。就算有互聯網、Google、維基百科之助,要理清楚這一切到底會帶來什麼的後果,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富
、健康,以至下一代的前途,還是老不容易啊。那怎麼辦?

萬變不離其宗,得靠經濟學鼻祖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提出的老辦法:生產分工,讓有料到的專


家們來給你排難解憂。由是之故,雖則你知我知,為南下北水衝擊,香港股市了無章法可言。這又可無礙專家們開
其投資訓練班、研討會、飯局,而他們的投資秘笈更又無不登上暢銷書榜,賣個滿堂紅。可見新聞無料奉送,意見
、評論倒是要賣錢的。

十多年前當《華爾街日報》推出網上版之初,他們跟敝刊的網上版看齊,是要收費的。年來雖然有了Google,
Yahoo!等免費資訊網站的衝擊,他們依然不為所動;據我所知,網上版《華爾街日報》的訂戶數目還在不斷增加。

親身感受最矜貴

網上《華爾街日報》的叫座力在哪裡?當然不是曼聯勝紐卡素二比零般的賽果了,而是其陣容龐大的評論版。陣容
如何龐大?除了時事財經,更包羅了科學、文娛藝術、生活品味的專家評論,無論是題材、角度,都無與倫比。有
這些專家之助,要了解、認識這個世界雖則未至於像買馬經掌握必贏貼士那麼便捷,那又總比自己動手了解這個愈
來愈複雜的世界輕鬆得多啊。

話雖如此,在這資訊年代,就算是專家意見看來也不值錢了。《紐約時報》的《Times Select》一向以其評論版為
骨幹,是收費的。早前有風聲說給梅鐸收購後,《華爾街日報》亦將在網上無料奉送,《紐約時報》由是捨命陪君
子,先下手為強,取消收費。

不管《華爾街日報》會否追隨《紐約時報》免費起來,網上專家意見看來亦難免跟網上資訊那樣一併貶值。唯其如
此,以真身示人的訓練班、研究會、飯局也就像臨場看球賽、去音樂會那樣,來得格外矜貴。說到底,不管多媒體
如何逼真,那又怎及得上第一手接觸提供的互動感受?

補白:請把錢放到嘴巴上

從BBC聽回來的。南美洲小國厄瓜多爾的熱帶雨林處女地發現油礦,他們忽發奇想:讓全世界齊來保護這塊處女地,
要保育,請補償我們不開採油礦的損失。

保育界的反應?挪威、意大利政府以至歐盟據聞都表示有興趣。從有興趣到簽支票的道路有多遙遠?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11-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資訊如糞土(之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11-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11-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平競爭法」的疑惑

細讀過曾蔭權2.0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最教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有關「公平競爭法」的第三十三段:

雖然公眾普遍對競爭法表示支持,但企業界仍然擔憂這法例可能會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的正常營商運作,造成負
面影響。為了消除這些疑慮,我們會在提交條例草案前,公布建議法例的詳細內容供大眾討論和檢視。受保障者疑
慮重重

有意思的地方起碼有兩處。在程序上,先公布法例的詳細內容,然後才向立法會提交草案,這無疑是吸取了為《基
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慘痛經驗,學乖了吧。○三年政府要是願意先提交白紙草案,而不是霸王硬上弓,事情又
豈至激化、導致五十萬人上街?

程序、手段是一回事,「公平競爭法」的內涵則是個更根本的問題。整個法例的用心原本是要來保障中小企,以免
他們為寡頭壟斷的大企業欺壓 —— 起碼表面的字義是如此。現今受保障的對象倒轉過來對「公平競爭法」存在「
疑慮」,那豈止是有意思,更是有點黑色幽默的氣味了。跟實力派人馬喝咖啡,又豈能不趁機討教中小企的「疑慮
」是什麼?

一問之下,則發覺這些「疑慮」都在意料之中。一旦有了「競爭法」,有些中小企擔心財雄勢厚的大集團會藉機興
訟;礙於財力,他們不一定請得起律師招架;先吃眼前虧。又有好些中小企,生意規模雖則不怎麼樣,但瓣數多元
化;從出入口、生產、批發、零沽都有涉獵,冷不提防,便不難給對家扭上公堂,控之以壟斷之罪了。不怕一萬,
最怕萬一,中小企又焉能不「疑慮」重重?

政府要威!

香港經濟全面對外開放,加以政府插手的層面不多(被視為支柱產業之一的金融業是主要的例外);除了像馬會般
專利經營的獨市生意(事實上他們亦要面對來自外圍馬及網上博彩的競爭),香港根本便不可能有什麼妨礙競爭的
行為(對超市及油公司的指控從來都經不起事實的考驗,不值一哂)。故此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政府鍥而不捨搞
其「公平競爭法」,所為者何?

「政府要威!」實力派人馬這個說法聽似市井,可又不無智慧。憶昔唐英年、馬時亨使出吃奶之力推銷「商品及服
務稅」(GST),他們的大條道理,是「先進國家」都有這個稅;要躋身先進之列,香港又豈能不跟隨?(香港總商
會跟政府同一鼻孔出氣,而取態更為「前衞」:整個亞洲只有香港、澳門及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 —— aka北韓
—— 沒有 GST,我們豈能跟兩個這樣的地方一般見識?)

GST殷鑑未遠,我絕對相信曾蔭權2.0所代表的特區政府確實是為 了威 —— 趕時髦 —— 而堅決要推行「公平競爭


法」的。到處都是國企的中國大陸尚且有「公平競爭法」,香港特區又豈能不跟上形勢?然而時至今日,「公平競
爭法」這個玩意兒又還時髦否?

「公平競爭法」時髦不再

讓史德禮(George Stigler 1911-1991)說來,這個玩意兒早已時髦不再了。他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


主,他得獎前兩年,列根入主白宮。自此,以反壟斷法促進競爭再不是政府致力的方向。這並非一個政治潮流的改
變,而是以史德禮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廣泛深入地研究過市場競爭行為,發現是否有競爭 —— 也就是市場有否使
出看家本領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 —— 市場佔有率、行業有多少商號入市等指標數據並不作得準。沒有這些「客觀
數據」撐腰,要執法又談何容易?

芝加哥學派這個「市場是複雜的」、不能單憑指標促進競爭的發見說服了像列根總統般的政治人物,進而將之化為
政策。然而在發揮政策影響力之先,史德禮對市場競爭行為的研究,早已為行家確認;故此他指「公平競爭法」時
髦不再,那不是泛泛之輩茶餘飯後的閒扯,而是經濟學界的主流共識。

坦率真誠的學術高人

非但是學界的主流共識,「公平競爭法」時髦不再之說,更反映了史德禮個人的心路歷程 ——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
利益,他原先深信有需要由政府出手干預維持公平競爭。然而及其年事長也,為大師、前賢開導對現實世界加深了
認識,他才體味到「公平競爭法」之謬。在自傳《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裡,史德禮詳為交代了
此番改變,他的坦率真誠體現了學術高人(pun intended)的風範。事情是這樣的:

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正是精壯之年的史德禮已是著名的經濟學家 —— 起碼名氣大到足以讓國會邀請他為鋼鐵業
有否充分競爭,若然存在壟斷,為了公眾利益,政府應否插手干預分拆市場佔有率大的企業等議題提供專家意見。
在國會裡他義無反顧、斬釘截鐵地(pununintended),主催分拆執業界牛耳地位的美國鋼鐵公司(佔總產量三成)
以促進競爭,好惠及消費者。自傳詳為列出了他跟議員的對答,可見他主張干預促進競爭不是說了算的。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11-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年少無知」的荒唐事

及後他從哥倫比亞大學到了芝加哥大學任教,同事之一是佛利民的妻舅戴維德(Aaron Director 1901-2004)。薰


陶之下,他放下課本走入現實世界,試圖了解競爭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到那個時候他才知道憑市場佔有率、商號
多少等數據來衡量「競爭」,直是像江主席說的,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試問世間上有多少拿了諾貝爾獎
的學術巨人願意這樣自揭瘡疤?他對「年少無知」的荒唐行徑有這般的敍述:

那時我侃侃而談經營鋼鐵業之道,以今視昔,我對當日展示的自信,不無驚訝。到了今天,不管是什麼行業,哪怕
是我從事的高等教育吧,我也不敢相信自己有那般深入的認識,足以讓我下個這樣的判斷。令我更加尷尬不已的是
,我再也不相信我當日宣揚的經濟學了。

孰為「公平」?何謂「競爭」?

我沒有看過曾蔭權口中公平競爭法的「詳細內容」,我知道的是,這個法案正由行政會議成員夏佳理的律師行密鑼
緊鼓、着手草擬。立法會議員劉健儀是這間律師行的「顧問」,她亦是坐進了行政會議的自由黨的副主席之一。不
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看到此番陣容、這般組合,我則又不禁失笑:誰說香港的高官們沒有幽默感?

試想想:倘若ABC律師行跟有夏佳理掛頭牌、劉健儀當顧問的律師行競逐草擬公平競爭法的合約,別的條件相若,你
說誰會較有勝算?經過這般「競爭」弄出來的「公平競爭法」又會「公平」得到哪裡去?推行這般的法例又會促進
什麼性質、形式的「競爭」?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是說夏佳理的律師行透過什麼見不得光的辦法拿到這份合約。據知整個競投過程都既公平又公
開,然而這不也恰正反映出以法律條文規範「公平」、「競爭」之難嗎:就算夏佳理律師行要的價錢跟別的律師行
無異,有他(及劉健儀)作生招牌,聲勢上又豈不佔盡便宜?(要不是有這個便宜,他們「拋頭露面」來幹什麼
?)一旦通過法案,打起官司來,只要負擔得來,你會找ABC律師行幫忙,還是找參與草擬法案的夏佳理律師行?

吾等棲身垃圾堆填區的野外之人尚且有這般疑慮,你道利益攸關,時刻面對司法制裁的中小企又怎能不疑慮重重?
又有什麼比要攞威的執權者更能誤盡蒼生?

補白:肥田冇人爭?

港、九、新界四個油站同時退租,地政署刊憲,招標競投,為期長達二十一年。

常言有道,瘦田冇人耕,耕開有人爭。若然肥田一塊,油公司又豈會紛紛退租者?指控油公司夾謀定價剝削消費者
,亦得擺事實講道理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11-0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公平競爭法」的疑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11-0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0-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最低工資封殺弱勢社群

曾蔭權2.0以君臨天下之勢讀過他那份濃烈文革腔的《施政報告》後,實力派人馬找我喝咖啡(是中環頂級的,不是
美利道停車場的I記貨色,大家有心),話題當然離不開特首展示的「香港新方向」了。

棲身垃圾填堆區,不到中環走動久矣。一來地處邊隅,非屬主流;就算朋友間閒聊亦不大搭得上腔,那又何以跟實
力派人馬交流?二來經濟復甦,路面車輛陡增,一來一回不難弄出三個小時來。一天裡頭你說能有多少個三小時?
晨早跑到中環喝咖啡,盛情難卻而已,不是有什麼話要說也。精神支持

這個情也不只是人情而已。當今坐在立法會裡的六十位議員,直選的有三十名;這當中,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反
對最低工資者,不到半掌之數。我對最低工資的禍害沒有絲毫獨得之見(任何一本經濟學入門教科書,以至網上維
基百科都比我說得更有系統、更為詳盡),然而忝為徹頭徹尾的自由市場擁護者,對以行動反對干預勞工市場的議
員又豈能不予以精神支持?

在立法會裡,民建聯固然支持法定最低工資,在別的議題上往往跟他們唱對台戲的民主黨、公民黨、前綫、街工
……亦同一鼻孔出氣。若然曾蔭權2.0將《施政報告》的威嚇見諸行動,在○八至○九立法年度提交最低工資法案,
裡應外合,高票通過庶成定論。識時務的又豈不應贊成其事?橫看直望,這位端着咖啡杯坐在我面前的直選議員可
又半點兒也不像唐吉訶德啊?

「反對法定最低工資,因為那不是我們信奉的自由市場。」這個話說得半點沒有錯,只是像另一位女強人老早給我
的忠告那樣,現今換了朝,那又豈能不認清形勢,莫再「歌頌自由市場」,轉而追隨曾蔭權2.0,為了構建和諧社會
,「實事求是」,打倒昨日的我?

干預扼殺就業機會

不辯的事實是,當下的勞工市場確是兩極分化。在中環喝杯咖啡的價錢,不難便抵得上清潔工個多兩個小時的工資
了。悲天憫人,立法提高清潔工人的工資嗎?生活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這般干預之下,早晚連那收入卑微的清潔
職位也會消失掉。有法定最低工資的「保障」,個別保住職位的工人可能收入多了,整體就業到底會上升還是下跌
則又是清楚不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爽甜飽水、大半磅重一個的萊陽梨。每一趟買萊陽梨,我心底都萬分難過:老遠從山東運來
,在街市十元可以買到五、六個;七除八扣,到果農手裡的可能一塊錢也不到。若夫動了「梨」賤傷農的惻隱之心
,立法提高價錢,梨會賣多了還是少了?梨猶如此,保安、清潔工以至快餐店的鐘點工人又何異?

香港、中國以至全世界的經驗則又證明自由市場是最能夠提高所有人 —— 不單止是一小撮先富了起來的人 ——
生活水平的辦法。這不是信念、教條,而是實證經驗。挾政府之威,脫離供求現實,刻意提高工資,從來都只會抑
制就業,那又豈是工人之福?

愛之適以害之

以行政手段提高工資,其扶貧用心不容置疑。然而行政手段的可怕之處,是干預的主觀意願跟實質效果往往是兩碼
子事。遠的不說,以發展資訊高科技為願景的數碼港,不便成為豪宅項目貝沙灣了嗎?曾蔭權不打自招,以防止壟
斷為目標的公平競爭法,反令法例的保護對象 —— 中小企 —— 帶來重重「疑慮」。愛之適以害之。是「工資保
障運動」也好,法定最低工資也好,都必然打擊就業,遺禍勞工界。

若然如此,行政干預為什麼又贏得政客們一面倒的支持?凡事總有個過程,不是所有干預的禍害都會像數碼港那樣
立竿見影迅即浮現的。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為了保障工人,通過Wagner Act賦予工會集體談判的權利。七十年
來,工會恃着有法案撐腰,動輒以罷工要脅加工資、福利。

好了,工資成本逐年累積遞增,美國僅餘的三個汽車製造商不勝負荷瀕於破產。未見棺材唔流眼淚,到了今天工會
終於面對現實,大幅讓步。可是到了這個田地,美國的汽車製造業固然元氣大傷,無復當年勇;在保障工人的高貴
大旗下,美國更拱手給日本、韓國讓出汽車製造業。

工會自絕於工人

就算是對工會而言,政府提供的「保障」也不見得是好東西(香港的中小企對有形之手提供的保障便有先見之明得
多了)。自從通過集體談判權法案以來,工會便走向衰亡 —— 愈來愈少工人加入工會;在五十年代還有三成五僱
員是工會成員,至今則只有一成多(在私人企業只有3%左右)。一來,工會自絕於工人:好些製造業都像汽車製造
商那樣,給折磨得死去活來;不是倒閉便是「全球化」了 —— 初則到墨西哥繼而到中國、印度生產了。

再者,工會不是省油的燈;加入工會要繳會費,集體談判不成罷工,工人先要作犧牲。打過算盤,好些工人寧可自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0-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求多福,自我增值提高競爭力。兼且服務業取代製造業,從工種到工作環境都不好劃一界定,那又何以集體談判得
來?

形同虛設的紙老虎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反駁:工會儘管江河日下,美國還是有最低工資呀。是的,今年年初民主黨重奪國會參眾
兩院控制權,便第一時間提高了最低工資 —— 這是十年來的首次調整。一九三八年設立最低工資後,七十年來先
後作過九次調整。平均八年才調整一趟,最低工資水平又跟得上市場走勢否?若然法定的最低水平遠遠落後於市場
,那又豈非一頭形同虛設的紙老虎?

美國勞工短缺 —— 黑工超過千二萬 —— 工人又何須勞煩工會或最低工資來保障?香港清潔、保安的工資水平無


疑「可恥」,然而黑工同樣不少,行政干預設立最低工資又豈非多此一舉?

市場提供培訓

這些工資水平儘管「可恥」,可是當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還在培訓「學師」的時候,他們的待遇也好不到哪裡
去。對不少新移民、給製造業轉型掉的工人或上不了高中的學生,保安、清潔或快餐店鐘點等職位讓他們可以體會
入職工作是什麼的一回事;讓他們懂得儀容服裝要清潔整齊、上班要準時、接受上級指示分配執行任務等等。不是
每個人呱呱墜地便曉得這些工作基本功的。有了這些本事,而又掌握自我增值之道,以香港現今的就業市道,他們
又豈無轉業晉升的機會?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宣布降低再培訓計劃的門檻,十五歲以上、學歷高至副學士的人,亦可以參加再培訓課程
。(十五歲才剛諗完九年強迫免費教育便又要「再」培訓?!)然而不費納稅人分文,市場已默默耕耘提供一個又
一個確確切切的在職培訓機會。菩薩心腸的政客們卻誓要封殺弱勢社群這一線生機。好心做壞事又有過於最低工資
者?

補白:Recall之憂

曾蔭權謂民主即文革,全港嘩然。他又以加州人民直接提出議案舉行公投,證明人民當家作主則政令不行;其可怕
之處,不下於文革。

公投之外,加州人民手裡另一更犀利的武器叫「罷免」(recall)。大隻佬阿諾舒華辛力加得以在○三年上台當州
長,正是加州人民當家作主罷掉民主黨州長Gray Davis也。

欽點上台的曾蔭權視民主為文革般的洪水猛獸,莫非心底裡他亦有Gray Davis之憂?曾蔭權行得走得,他那雙腿倒
又不像有什麼隱患的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0-2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最低工資封殺弱勢社群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10-2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10-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曾蔭權的文化大革命

我反對以二分法看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無論是信奉政府干預萬能,抑或是歌頌自由市場,都是以偏概全的。(第
12段)

每一次香港成功走上經濟新台階,都與政府的直接指導與經濟規劃無關。這是我認為處理香港經濟時必須緊記的第
一條。(○○至○一年度預算演詞第19段)

在電視機上看曾蔭權作兩個小時的《施政報告》。過後,朋友垂詢:「如何?」無厘頭答上一句:「很累!」起初
也弄不清累從何來,及至讀過長達三十六頁共一百卅段的演詞,則又恍然大悟。

曾蔭權2.0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教人累將起來,篇幅冗長固然是個原因,其「革命腔調」確也把人壓迫得透不過氣
來。這份以《香港新方向》為題、以「三個堅持」搞「十大建設」的演詞,何其樣板也!要是給江青在耳際狂轟一
百二十分鐘,那又安有不疲累之理?

七個全力推動

文革末期我首次到大陸跑了個多星期,起初還覺得那些介紹、簡報挺新鮮的,漸漸則發覺作介紹的人是換了,詞彙
腔調可不變;什麼「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聽上三五七遍,終於給我悟出道理來:這些同志不
都是在背誦《人民日報》社論嗎?

同事費神替我人力(輔以電腦)點算過全篇演詞,發覺曾蔭權誓要「盡全力」、「全力加強」、「全力推展」……
的政策共七處之多;有些是他個人的承諾(分別為香港跟深圳、珠三角及廣東省的合作,替低下階層脫貧及文物保
育);另一些則是把整個特區政府押了上去(計為廣深港高速鐵路、文物保育、支援青少年就業及打擊青少年濫藥
)。

我不敢懷疑曾蔭權的誠信或能力,而眾所周知特區政府更是效率過人,可是他個人以至整個特區政府又有可能同時
、「全力」推行這麼多政策嗎?不可能吧!更何況那「十大建設」也得他及特區政府分神啊!

語言膨脹假大空

各位,鄙人不是在雞蛋裡挑骨頭,或者捉他的字蝨。只是曾蔭權那些什麼「三個堅持」、「七大項全力推動」、「
十大建設」,倒又不由教人想起語言膨脹,大搞假、大、空的文化大革命來。毛主席說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
」,不假、大、空又何以麻醉人民?然而香港繁榮富裕,曾蔭權還是要假、大、空一番,心底裡他又有些什麼說不
得出口的苦衷?

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了,曾蔭權當然再也犯不着像文革時那樣,言必毛澤東思想,領導人的指導思想則還是不可少
。於是到了演詞的末尾,他便忙不迭祭出「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對香港人的「殷切叮囑」:「我們要對青少年進
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第117段)

幸好曾蔭權是喝香港奶水大的,港英的精神污染顯然未清洗淨盡,「親切關懷」般文革樣板詞彙恐怕還得費點時日
調校才能宣諸於口。然而孺子可教,這篇《施政報告》倒又證明曾蔭權2.0緊跟黨中央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了。

胡錦濤先生的好學生

此話怎說?繼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 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廣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 給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的黨綱,十七大亦將給予「胡錦濤先生」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同
等待遇。那麼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又豈能不也來個「進步發展觀」(第10段)以「推動社會和諧」(第11段)。

同事的統計顯示,整份《施政報告》曾蔭權共用上了九趟「和諧」、「和諧社會」或「社會和諧」—— 在結語的第
129段則更一口氣「和諧」上了兩趟。瑯瑯上口,你說曾蔭權是不是「胡錦濤先生」的好學生?(鄙人膽敢打賭,五
年任期屆滿之前,這個「胡錦濤先生」將會變作「胡主席」,到其時「殷切叮囑」當然會升格為「親切關懷」了)

香港經濟第一條

除了文革式語言膨脹假、大、空,這篇《施政報告》則又顯示曾蔭權雖則還是打着煲呔,他的意識形態倒有了個洗
心革面的革命性改變。這個改變來得革命性,因為曾蔭權2.0全新演繹了政府及市場的角色。他的新思維是這樣的:

我反對以二分法看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無論是信奉政府干預萬能,抑或是歌頌自由市場,都是以偏概全的。(第
12段)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10-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曾蔭權確是「反對」「二分法」的,因為他過去是個「一分法」的擁護者。現今大家還可以在政府的網頁上看到七
年前他是這樣演繹政府的角色的:

市場主導,就是政府不對經濟或市場作任何指導性規劃,而是相信投資者和企業家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他們的
企業智慧,也遠比任何官定的經濟藍圖更能夠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路。(○○至○一年年度預算演詞第17段)

可能是擔心沒有把這個「一分法」的思維說得清楚透徹吧,七年前的曾蔭權便鄭重其事來個斬釘截鐵的總結:

每一次香港成功走上經濟新台階,都與政府的直接指導與經濟規劃無關。這是我認為處理香港經濟時必須緊記的第
一條。(○○至○一年度預算演詞第19段)

鄧總舵主的好學生

曾蔭權1.0這個香港經濟第一條是不是「以偏概全」地「歌頌自由市場」,恐怕也不用多說了吧。短短七年之間,是
什麼激發曾蔭權這思維上的改變?他在《施政報告》上說,那是「我們需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政府、企業與個
人的責任」(第12段)。「實事求是」也者,當然是同樣給寫進了中共黨綱裡去的鄧氏白貓、黑貓論了。於此可見
曾蔭權更是鄧總舵主的好學生也。

「實事求是」地反對「二分法」有什麼不好?最不好的地方,是這個「實事」因時而變、因人而變,是一陣如假包
換的無定向風。今天,美國的科技股熱火朝天,董建華「實事求是」搞其數碼港、中藥港。明天,《無間道》、《
色•戒》賣個滿堂紅(更贏得洋人青睞),曾蔭權便要大搞特搞「創意工業」。在美國,寵物是現今冒升得最快的
行業,特區政府是不是又要「實事求是」趕其時髦一番?不抓緊「政府不對經濟或市場作任何指導性規劃」這「香
港經濟第一條」,那怎不迷失方向、藥石亂投?

構建地上天堂

俱往矣。曾蔭權2.0非但「實事求是」地仔細規劃、繪畫經濟藍圖,他更將政府放在主導的地位 —— 透過「十大建
設」,「增加就業機會和工資」、「促進經濟活動,改善市民生活環境」,不用說那更將締造「共識」(說上了十
趟)、提供「凝聚力」(六趟),構建「和諧社會」。他只差沒有說「十大建設」完成之時,將是香港人登入地上
天堂之日。

在曾蔭權2.0的願景中,政府豈止能市場所不能,政府直是萬能了。但望香港這場文化大革命不致像神州大地的十年
浩劫那樣誤盡蒼生。阿們。

補白:地方無智慧?

超強颱風「羅莎」蹂躪閩浙兩省。「新華社」稱總理溫家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地方和部門切實做好防風
工作、不留死角,特別要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有勞總理作出此「重要批示」才曉得做好此等工作者,又是稱職幹部否?幹部不稱職,一紙批示又起到作用否?幹
部稱職,又何須總理費神多所批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10-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次按風暴:超越表面談何易?

敝刊以「超越表面」為目標,然而自家知自家事,要確確切切達標則又如諺語所言,知易而行難也。跟大家訴說在
互聯年代經營出版業之苦,在下不是博同情;這一回鄙人要說的,是次按風暴的餘波。

事情是這樣的。六月中,美資金融機構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旗下兩個對沖基金翻肚;到七月,次按風暴登上
了報章的頭版。在此之先,金融市場暗湧不絕,只是問題未完全浮面而已。

一旦浮面,次按問題也就像病毒那樣向四方八面散播,先是產生所謂「量變」;繼而像病毒那樣,產生「質變」
—— 問題的性質從個別基金周轉不靈,演變為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結果?不用說是令掌握情況、「超越表面
」,更形困難了。

國企症候群

別的不說,次按病毒散播的途徑便出人意表:美國的對沖基金翻肚,下一塊倒下來的骨牌可不是近距離的美國金融
機構,而是遠在大西洋彼岸德國的銀行。美國的對沖基金,經不起投資者兌現贖回及債主追孖展逼倉雙重夾擊而翻
肚,主理這些基金的貝爾斯登、高盛(Goldman Sachs)等金融機構可又穩如磐石;非但未為拖累,更有本事給面對
壓力的基金注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解其周轉之困。(○七年二月,滙豐首當次按風暴衝擊;然而資本雄厚,
些微的皮外傷倒又無礙這艘萬噸級油輪乘風破浪,繼續前航。)德國遠離風暴原爆點,怎麼反而先有銀行出事?

就說那是「國企症候群」吧。在德國出事的銀行叫IKB Deutsche Industriebank,是上市的國企 —— 政府持有三


成八股權。德國的銀行業一分為三 —— 私人銀行、IKB般的國企銀行及合作社形式經營的儲蓄銀行。在三分天下的
金融政策下,在各自的界別內收購、合併沒有問題;「跨界」收購(譬如私人銀行收購國企),則萬萬不能。如斯
一來便讓IKB般的國企走上不歸路了。

國策禍延納稅人

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流風所及,德國的私營銀行日益拼搏;國企積重難返,其市場不斷被蠶食,自不待言。然而
國企銀行還是有其優勢的 —— 有國家做後台,他們可以較私人銀行為低的成本發債吸納資金(香港金融管理局及
其全資擁有的按揭證券公司同樣有這個優勢)。空有資金而苦無市場,那又怎麼辦?(按揭證券公司同病相,揚言
會到東南亞、印度以至中國大陸開拓市場去也。)

本業欠出路,IKB將「廉價」籌得的資金大手買入以高回報作招徠的次按債券 —— ○六年IKB投資的次按債券比規
模全德國第一的私營德意志銀行還要多。那麼透過百分百精準的「望後鏡」看來,當次按市場出問題,IKB應聲翻艇
—— 五十億美元泡湯 —— 倒又順理成章啊。到頭來當災的當然是德國的納稅人了(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發了總值三
百五十億港元的債券,大家且放長雙眼,看看納稅人可要埋單)。

這不正是「超越表面」之難嗎?次按由美國始創,誰料得到德國那「三分天下、不得跨界收購」的金融國策會像磁
石般地把次按債券吸過大西洋去嫁禍德國納稅人?(德國納稅人容許這樣的國策繼續存在,吃吃苦頭也是活該。香
港納稅人對金管局及按揭證券公司的鴻圖大志可沒有半點發言權!)

魔鬼是在細節中

同樣不好「超越表面」的,是次按風暴對英國銀行業的衝擊。德國的IKB出事沒有多久,全英國第五大的按揭銀行「
北方磐石」(Northern Rock)給存戶擠提。倫敦忝為全球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英國人竟然鬧擠提,那已教人尷尬
;更為難堪的是,英倫銀行出爾反爾。先是要「北磐」自生自滅,繼而打倒昨日的我;無條件全數保障「北磐」存
戶之餘,更普惠眾生,給所有銀行存戶提供同樣保障。政策反覆,英倫銀行行長Mervyn King頓成眾矢之的,不在話
下。

「北磐」爆煲後,英國的《經濟學人》週刊代對號入座,指問題的根源是其按揭借貸過於勇猛進取,以致出事。然
而在風雲急變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年代,哪又到你想當然矣地對號入座的?像鬼子佬說的,「魔鬼是在細節」中;然
而細節錯綜複雜,「超越表面」談何易?

這些細節是什麼?「北磐」主席韋利(Matt Ridley 1958-)第一時間反擊《經濟學人》的指控,指問題不是那麼簡


單。韋利是牛津的動物博士,加盟「北磐」之先,當過《經濟學人》科學版記者達十年之久,說得上是半個行家。
動物學家、記者出掌銀行,韋利這位博士堪稱傳奇。他列舉的細節是什麼?首先,「北磐」的壞賬率只是行家平均
水平的一半,更又完全沒有做次按生意,過於勇猛進取之說又從何說起?

資金不繼而爆煲

借貸不進取過人,到頭來還是爆煲,亂子無疑是資金不繼了(銀行的角色從來都是在存貸雙方當個中介,沒有銀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10-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可以單靠放貸本身的資本而過得活的)。存戶排隊擠提,那麼「北磐」的資金來源是以散戶存款為主力的吧?也不
是。把所有投資放在一個籃子裡固然非智者所為,依賴單一資金來源亦非穩妥之計。韋利指出,為策萬全「北磐」
刻意分散資金來源。

除了散戶存款,他們還有三個資金渠道 —— 從同業市場拆借,將按揭證券化集資,及發債。這些資金大都以三年
為期,以免有給人隨時閂水喉之虞。戴鋼盔行騎樓底,萬無一失了,怎麼還是出事?

韋利透露,「北磐」是在八月九日面對資金不繼的問題;那一天,他們發現無從在銀行同業市場拆借分毫資金;不
消多久,散戶便紛紛臨門擠提了。此又令韋利不無慨嘆:「在德美二國,銀行一力承擔次按的後果,危機兵來將擋
;在英國,貸款質高、壞賬率低,存戶可卻驚作一團,奈何?」

無妄之災

韋利雖則沒有呼天搶地喊叫「天亡我也」,他的意思倒又清楚不過:「北磐」出事,不是經營不得其法 —— 他們
的壞賬率比人低,而又刻意分散資金來源,圖其長久、萬全之計;謹慎小心、力求穩妥,結果還是難逃一劫,那不
是「天亡我也」,又是什麼!

事實上這也正「超越表面」考功夫的地方:不管是出於無知還是為羊群心理驅使,一旦美國爆發次按風暴,銀行同
業管不得「北磐」的按揭業績如何,一概拒絕拆借資金,又豈不在情理之中?大風大浪,誰還有興致閒情細究「北
磐」的業績或財政實力?銀行同業尚且如此,存戶杯弓蛇影鬧其擠提又有什麼稀奇?

「北磐」給美國的次按風暴拖下水,雖說是無妄之災,這個處境跟九七年泰銖貶值港元受到衝擊可以說並無二致
—— 金融傳染病的箇中底蘊錯綜複雜,從來都不講道理,儘管科技昌明、資訊發達,還是不好捉摸。

以「超越表面」為鞭策

不管我們願意與否,時至今日,「超越表面」依舊是easier said than done。也許是這個原因吧,在資訊如糞土的


年代,每個星期敝刊還有幸跟大家見面。在感激之餘,本刊同仁又能不以「超越表面」為鞭策?

補白:易先生死於莫須有

《色,戒》易先生以漢奸及國民黨「無間道」丁默邨為藍本。龍應台從《陳立夫回憶錄》查證,指他「本來可以不
死」;只是拘留期間生病出外就醫,「順便遊覽玄武湖」。事為蔣介石所知,作下批示:「生病怎還能遊玄武湖呢
?應予槍斃!」

朋友乃侍從室高人,他以為丁默邨之死,非為極權下上意難測也;而是蔣介石立意要殺丁默邨而苦無罪證;「欺上
」者,現代版「莫須有」而已。不遊湖,遊園或遊河亦會入罪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10-1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次按風暴:超越表面談何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10-1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10-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減息:類固醇治療法

經濟學吃香。朋友告之,單是香港,今年便有近七十名學子到倫敦經濟學院(LSE)開學。當然到LSE上學的不全都
唸經濟學,這門學藝吃香則是不辯的事實。搶手吃香,自然惹人眼紅;就算不給拿來練靶,好事之徒也往往將之揶
揄一番。

無論網上網下,揶揄經濟學家的笑話「罄竹難書」,收輯成兩三本專題單行本絕對沒有問題。這當中,最常為人們
掛在嘴唇邊的相信莫過於「任何事情,十個經濟學家會有十二三個不同的論斷」。市場信徒內訌

對這門學藝稍有點認識的朋友當又知道,好歹經濟學有一套行內人認同、接受的概念和理論(行內人沒有是不認同
需求曲線向右傾斜的)。故此笑話歸笑話,經濟學家們的共識理應是比意見分歧為多的。

話雖如此,任誰都知道經濟學不是一門像物理、化學般的百分百實證科學;這麼一來議論經國濟世的大事,就算是
一代宗師級往往亦因為舉證無從而要主觀意願搭夠。較為罕見的,是像新近減息那樣,在鼓吹制約干預、全面減稅
的市場經濟陣營爆發的「內訌」:當過列根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哈佛教授費斯坦(Martin Feldstein 1939-)大聲
疾呼要求聯儲局減息;而佛利民的芝加哥大學追隨者從貝加(Gary Becker 1930-)、盧嘉仕(Robert Lucas 1937-
)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到貨幣學派的長老級人馬梅沙(Allan Meltzer 1928-),卻眾口一辭反對。

同是信奉市場經濟,這些大師怎麼針鋒相對起來?到頭來那是大家對次按風暴的後果有不同評估 —— 沒有錯,是
主觀評估,而不是確確切切地列舉證據,擺事實、講道理。沒有大家都接受的事實,減息之爭由是演變成主觀地各
自表述意見了。

何如靜觀其變?

費斯坦一向以左傾見著的哈佛為據地,但他不是樣板的哈佛人;對遠在芝加哥的佛利民更是拜服仰慕;佛爺六十歲
生日,他寫長詩獻壽。列根總統找得他當顧問,他當然是認同市場經濟的了。

費斯坦主張大幅減息,那不是因為他要揮動有形之手救市,而是他以為不大幅減息,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其後果
非同小可。盧嘉仕及梅沙可不是這樣看。他們以為次按風暴的後果無從計量,與其貿貿然減息觸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倒不如靜觀其變,讓時間解決問題。

聯儲局減息會造成什麼併發症?立竿見影的是美元匯價下滑 —— 美國減息後,加拿大元匯價爬過了美元頭(就像
人民幣爬了港元頭那樣),那是四十多年來的第一趟;相對美元,歐元更創下歷史新高。美元匯價下跌,那又可有
什麼大不了?

即時的後果是美國入口的貨品漲價 —— 當中尤以石油為然 —— 以致有重燃通脹之虞。這亦只是即時的效應而已


。美元積弱、通脹肆虐,長此下去,那又豈能不打擊投資美國債券、股票的意欲?要是中國、日本等美國國庫債券
大買家「移情別戀」,債券又豈能不跌市?債券價格下跌跟加息是同一塊錢幣的兩面,那又會在金融市場觸發什麼
樣的骨牌效應?

助長僥倖之心

貝加不是擔心減息即時觸發的併發症,他看得更深遠。次按形成風暴,先是銀行「煽動」還款能力薄弱的人上車,
不是給他們提供十一二成按揭,便是作出2/28的安排 —— 頭兩年不用還本,往後二十八年本利追加 —— 以延長
還款期為餌,「誘」人上尾班車。及至醜婦要見家翁,人們還不起錢引發次按風暴了,你聯儲局二話不說減息以為
紓緩,解銀行及趕尾班車置業的人之困,那又豈不助長他們僥倖行險之心?

這條圍繞樓房物業而形成的食物鏈可又不是到此為止。按揭被證券化了,銀行把風險轉移給投資按揭證券的對沖基
金;為了提高回報,對沖基金用上四兩撥千斤的槓桿辦法,拿證券作抵押借錢作投資;甚至像道友追龍要不斷加碼
才頂得癮那樣,罔顧匯率變幻無常的風險,借低息的日圓作投資,以進一步提高回報。

從趕尾班車置業的人,設計出2/28為引誘的銀行,到貪勝不知輸的對沖基金,這場風暴的每一個環節莫不為僥倖之
心主導;不當頭棒喝,給為個利字蒙蔽心智的人吃吃苦頭,那又何以撥亂反正?在這個關頭放利慾薰心的人一馬,
減息讓耍弄財技追求高回報的冒險家逃過一劫,那又豈不令他們有恃無恐?

避免製造創傷

格林斯班(Alan Greenspan 1926-)也是信奉市場經濟的。然而不在其位,對應否減息當然不好表態。可是為了催


谷新鮮出爐的傳記,他頻頻出鏡亮相,那便難免旁及當前的政策問題了。依他的口氣看來,他也是反對減息的。何
以見得?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10-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他以白頭宮女說當年的口吻說掌握經濟現象之難:「我從事經濟預測超過半個世紀,我的本領從未提升過;非獨我
自己是這樣,其他的人亦然。五十年前人們作經濟預測的本領跟今天同樣不濟。」

一向被人奉若神明的格林斯班尚且坦言沒有本領判斷經濟的去向,他的繼任人貝南克(Ben Bernanke 1953-)又焉


知不大幅減息便大難臨頭了?若然經濟現象不好掌握,執權者的首要任務又豈不是像希波克拉底誓辭(Hippocratic
Oath)所言,「避免製造創傷」(do no harm)?

克林頓政府的財長、哈佛前校長(也是費斯坦的學生)森瑪斯(Larry Summers 1954-)顯然亦以「避免製造創傷」


為尺度看應否減息。他列出三個條件,三者同時得到滿足了,才可以減息,否則沒有這個需要。他的三個條件是:

一、次按問題有否像病毒般會傳染開去?二、觸發當前問題的,是短存長借的周轉不靈(liquidity)抑或涉及的金
融機構根本資不抵債(solvency)破產了?三、拯救行動要納稅人埋單否?

類固醇治標

明顯不過的,個別基金雖則因次按風暴而沒頂,那是擠提導致周轉不靈而不是他們的財政健康出了問題。再者,這
場風暴沒有像九七年泰銖貶值那樣波及整個地區或感染物業、建築以外的行業,說不上是個傳染病。在次按風暴原
爆點的美國,至今未有金融機構沒頂,當然說不上要政府 —— 也就是納稅人—— 出手打救。

三個條件都欠奉,減息又豈合時宜?在我看來減息之舉是以類固醇治標而已。發高燒或哮喘病人呼吸不來,類固醇
無疑可以即時解困,但那是長久之計嗎?當然不是。況且眾所周知類固醇大有後遺症 —— 減息倘若重燃通脹,那
麼往下去為了壓制通脹,加息收緊銀根又怎走得掉?

澄清致歉

朋友看過拙文「不學詩無以言」,大興問罪之師:「汝引述鄙人之說話而打斧頭,豈不有失誠信?」指控非同小可
,所為何事?

拙文轉述他對在下的申斥 ——「汝不識詩詞歌賦先秦古文,寫中文水平拍馬追不上陶傑」—— 漏說了他至為仰慕


的古德明,那當然不是忠於原著了。記述失真,罪過!罪過!謹此向讀者諸君及德明兄致歉。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學詩無以言

萬人迷男高音巴伐洛堤(Luciano Pavarotti 1935-2007)以古稀之年(七十有一)辭世,《經濟學人》的訃文用上


廿四隻字描述他那「當有需要時,溫暖其婚外枕蓆」的秘書,含蓄細緻引人入勝。

跟朋友提起那廿四隻字,冷不提防給他揶揄一番:「汝不識詩詞歌賦先秦古文,中文水平拍馬追不上陶傑;同樣是
第二語言,出盡吃奶之力,汝之英文也沒有本事寫贏印度人。不要胡思亂想了,投過胎吧!」真的那麼可悲?

鄙人雖非竹升,可又一如老友所言,兩頭不通;說的都是實情,抗辯無由也。中學會考過後,雖則上過溫中恒老師
兩個學期的中文課,有限公司始終是有限公司。加以生性疏懶,好些碰口碰鼻的詞彙字眼,不管見過了多少趟,還
是似懂非懂。就以我「兒時」便認識的林山木先生來說吧,他寫文章用的大號 —— 行止 —— 我從來不求甚解,
只是到了最近才曉得內裡原來大有學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事情是這樣的。早前到華盛頓看望朋友,在他家中遇上一位年青神甫。話匣打開,他告訴我其先叔父戰前在上海聖
約翰大學任教;及至買棹歸還,學生送了一塊牌匾給他作紀念。叔父過身後,牌匾輾轉落入神甫手中,這些年來他
一直想找人解碼牌匾說的是什麼。那還不容易嗎?不久他寄來了牌匾的拓本,這樣便教我知道「行止」的出處了。

除了上下款,聖約翰大學學生給這位美國教授餞行的牌匾正中有「高山仰止」這四隻字。我隱約知道這四隻字的寓
意是什麼,(到殯儀館鞠躬不時都見到這四隻字,是不是?)直譯並不困難;可是這四隻字到底出自何經何典,「
真正」的意思又是什麼,我便不大了了。不細作查找,探究其深層次意義又焉能作個信、雅、達的妥貼翻譯?

墨水比我多的朋友當然知道「高山仰止」四字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翻過的一
些注解(譬如高亨的《詩經今注》),說這兩個「止」字不解作行人止步的止字,而是借作「之」字。故此這八隻
字可以讀作「高山仰之,景行行之」,總的說來便是「仰望高山,走着大路」;那是何等的氣概景象?(除了行止
先生,傳媒同業還有位叫曹景行的先生,不用說他的名字同樣是大有來歷的了)。

景賢里何如甘棠第

景行者,昂首闊步走上金光大道也,這又教我想起近來新聞不絕的「景賢里」來。據說這個名字是邱木城的父親邱
子文起的,這個「景」字無疑也是「大」的意思了。可見置入這間風水大宅之時,邱老先生既顧盼自得,對子孫後
代更大有期望。誰又料得三數十年間,業權一易手,「景賢里」這塊邱老先生親筆寫的招牌便馬上給砸爛了,此又
能不令人唏噓?蓋茨及畢菲特這兩位世界數一數二的首富立意在有生之年散盡家財作善舉,那又豈無智慧?

同是豪門大宅,半山衞城道的「甘棠第」又是另一番寄意了。從《詩經•周南•甘棠》看來,這間因何東之弟何甘
棠而得名的大宅並不是大款擺闊晒碼頭,而是有追思故人之意。甘棠是樹的名稱,周宣王母舅召伯替召南那個地方
做了好些大事;他的住處長了一棵甘棠樹,他離職後,人們追思其勞績,對他居處那棵甘棠樹不伐、不剪、不拔,
以資紀念。

大不了攞景

說到這個「景」字,則令我不期然讚嘆上一代的墨水。眾所周知大福金行是鄭裕彤岳父周大福在澳門創辦的。在那
個時代以自己的名字為招牌至為普遍。那是以個人信譽作保證吧,除了周大福,周生生同樣以自己的名字為金鋪的
招牌。就算到了今天,同樣經營首飾生意的林贊記也是以自己的姓名為字號的。

大福金行的招牌響噹噹,到美麗華的楊志雲老先生要開金鋪了,便不難像百事可樂揩可口可樂油水那樣要佔個便宜
了。如何揩法?楊家的金鋪取了個「景福」的字號;在《詩經》裡,「景福」者猶「大福」也。此之為大不了也可
以攞景(pun intended)?!

說到招牌字號又不禁令我想起了尖沙咀的名店「鹿鳴春」。無論中外老饕沒有不光顧過這間貨真價實、地道不華、
名氣不脛而走的京菜館的。(閣下有見過其廣告否?)店名雖則如雷貫耳,不過也只是到了最近我才恍然大悟:「
鹿鳴春」這個招牌不是取自《詩經•小雅•鹿鳴》的嗎?而其寄意又莫非「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不學詩無以言

我這個兩頭不通、半百已過的老翁在此跟大家胡扯什麼《詩經》的,還請四方君子包涵包涵。濫竽充數、虛晃一招
半式不是給朋友揶揄數落揦番沙,只是小時候讀過孔夫子訓誨兒子鯉「不學詩,無以言」,慌忙找了《詩經》來翻
一翻,發覺此言非虛:這雖是上古時代的詩歌選集,那三百零五首詩抒發的感情、用字遣句,則絕非古董化石而是
活着的、是長青的,到了廿一世紀我們還每一天掛在嘴唇邊。那麼不學詩又怎懂得說話呢?

不是嗎?除了「高山仰止」、「昊天罔極」這兩句殯儀館慣見的祭詞,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少女懷春」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小心翼翼」、「如切如瑳」、「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鵲巢鳩佔」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憂心忡忡」、「進退維谷」,到「殷鑑不遠」以至港英總督戴麟趾這個名字都莫不出自《詩經》,那麼不學詩
又怎懂得說話?

聲聞于天

當然,在這互聯網時代要人學詩是困難的。只是經過年來的教改,小學生已再不用讀範文、古文,更莫說是背誦詩
詞古文了。那樣下去,一、二十年後,我們的下一代又還懂得說話否?文字雖則是活的、是不斷演進的,然而不管
如何發展,像人一樣,文字總得有個根本吧。在英文,那可能是希臘文及拉丁文;中文則肯定離不開《詩經》。

不用說這是個棲身垃圾堆填區的野外之人的粗鄙之見,學校裡該怎樣教中文又豈容我這個半桶水置喙?收筆之際,
案頭《詩經•小雅•鶴鳴》映入眼簾:「鶴鳴于九臬,聲聞于天」。閉目遐思,則又是說不出的激勵鼓舞啊!

補白:讓萬國旗重見青天

統計顯示,在美國,九成以上的獨立房屋置有乾衣機。為求形象整齊,好些地方立例禁制戶外晾曬衣物(上海要追
上世界先進國家之列,亦有類似規例)。然而環保風氣所及,不少地方已調校思維給晾曬衣物開禁,以收節約能源
之效。

每年春夏之交,香港屋邨時有曬被住客與管理員之爭,為了藍天白雲又應否立例鼓勵戶外晾曬?說到底七層大廈萬
國旗也是集體回憶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09-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費城的嫩綠「熨斗串」

風水 —— feng shui —— 躋身英文字典,成為人類的共同文化了。然而是在此之先,堪輿之術顯然亦非我國的獨


有發明。那天隨家小去見識費城藝術博物館,從高速公路上老遠便見到河谷中央的山崗上矗立了一座以希臘神廟為
藍本的巍峨建築物,氣勢奇偉。建館之際,選址又怎不考慮過風水?

及至抵達博物館,拾級而上,到了大門,回首一望,則費城舊市中心盡收眼底;視線的盡頭正是簽署《獨立宣言》
、美國憲法的「獨立大堂」(Independence Hall),也就是當今唯一超級霸權大國誕生之地。儘管對風水一竅不通
,那一刻倒又教我感受到王勃筆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什麼的一回事。

在美國,費城無疑大有歷史,而這「桂殿蘭宮」般的藝術博物館確又「下臨無地」;風水之佳是沒話可說的。不過
,以藏品而論,跟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比,則小巫見大巫而已。

費城看書法

教人感動的,是藝術館主事人的心思:常設的展覽館除了例牌的歐洲、美洲、東方、現代藝術品外,因應九一一後
的大氣候,更組織了中東展品,以加深美國人對回教、阿拉伯文化的認識。換作在文革時期的中國,展覽的主題該
是如何鬥垮鬥臭阿爾蓋達吧。

明知東方藏品不是紐約或三藩市的對手,藝術館主事人另闢蹊徑:我去見識的那一天,他們正展出日本及韓國的書
法。展覽的介紹說:宋朝末年,有和尚從福建東渡到日本,開創了東瀛書法;前者是這些和尚的作品,後者是抽象
畫般的現代書法。展覽以不知書法為何物的美國人為主要對象,從說明到展品的組織都不扮高深,讓我這個書法門
外漢亦看得趣味盎然。迢迢萬里,跑到費城看書法?不是刻意安排的,巧合而已。

驚見嫩綠鮮竹籤

更意想不到的,是在藝術館餐廳見到的嫩綠竹籤。那一天看得飢腸轆轆,要了一客新派三文治頂肚。年來,餐廳莫
不使出渾身解數增值「創收」,價廉物美的白麵包三文治已難得一見,多的是「潛艇型」豬仔包做的三文治,或是
從「墨西哥厚皮春卷」—— burrito —— 取得靈感的wrap。打開那新派三文治,赫然發現豬仔包上插了兩支
嫩綠的竹籤。那又有什麼好值得大驚小怪的?

但凡吃過公司三文治的朋友都知道竹籤的功能吧?那是用來固定底面兩塊麵包及中間的餡料,以免一口咬下去,三
文治便崩分瓦解、潰不成軍。時至今日,香港的茶餐廳大都沿用機製木牙籤來固定三文治。高級一點的餐廳可能用
上鮮色的塑膠籤;大酒店的咖啡室,則往往在木籤或塑膠籤頂上繫上彩紙;用嫩綠鮮竹籤來固定三文治則還是我這
個大鄉里平生第一趟見到的。

源自東瀛的「熨斗串」

籤之為籤,當然是削尖了的,否則又焉能插穿兩塊麵包、一層餡料?引發我注意的是這些鮮竹籤的另一端:那既不
是像機製木牙籤那樣削尖了,也不是像塑膠籤那樣以餐廳的商號為標誌,而是人手打了一個小結,以為裝飾。

打得成結,那當然是柔軟的竹皮而不是硬硬的竹枝了。將鮮竹削皮,切割竹皮,削而為籤,再在籤端打結做個花樣
;這一切的一切當然都要人工的了 —— 不是一般的人工,而是精於針黹女紅的幼細靈巧的女工了。

單純為了固定三文治、方便進食,機製的木牙籤或塑膠籤勝任有餘(事實上好些經營外賣的快餐店便連那兩根牙籤
也省掉,只用蠟紙包裹三文治)。然而像西諺所言,人不能淨食麵包過日子的,故此那固定三文治的小籤也就不斷
搞搞新花樣;木牙籤、塑膠籤、鮮竹籤,再另加彩紙、標誌為裝飾了。

個多兩個星期來就是放不下這小小鮮竹籤,上網查找方知這個小點綴有個knotted sandwich pick的名堂。及後得同


事拔刀相助,再作查找,發覺這個玩意兒原來產自日本,叫作「熨斗串」(noshi kushi),又名「禮籤」。在日本
,那是串燒蝦、墨魚等海鮮用的竹籤,「移民」費城才成為了三文治上的點綴。

令人讚嘆的神奇安排

雖則源自日本(要不日本人,誰會有這般心思?),網上資料顯示,跟大大小小的消費品一樣,這些「熨斗串」、
「禮籤」現今主要由中國大陸供應,甚至日本亦是從中國入口的。什麼人發此奇想,將「熨斗串」化作可喜的三文
治裝飾?他她又怎知道費城(以至美國各地)會有銷路?市場無形之手的神奇安排,能不令人讚嘆?

這「熨斗串」看似簡單,要組織生產可又大不容易啊!就以那個小結來說吧,設計得出這個裝飾的人總有點氣質吧
?削竹皮、設定竹籤的闊窄長短、訓練打結的工藝……這一切的一切又要經過多少的嘗試失敗才營造出畫龍點睛的
可喜效果?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09-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生產這小小竹籤看來毋須什麼特別設備,靈巧幼細的手工配上利刀一張便成了。然而可不要小覷那張小刀,要是到
過上海街的刀鋪見識,大家當又知道刀雖則都有切割的功能,大小、式樣,刀的花款之多,端的又是說多少有多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本人原先是怎樣挑選出適合生產竹籤的利器?這張刀的式樣規格又要經過多少的嘗試
失敗才設定出來?

鑿穿心思、創新求變

雖則無從細究日本料理的串燒竹籤怎樣變成了美國新派三文治的裝飾點綴,讓我猜那跟「物極必反」—— 消費功能
遞減 —— 不無關係。小時候,但凡新潮時髦的東西都莫不被冠以原子的稱號:緊身的橡筋褲給喚作「原子褲」;
不用上墨水的走珠筆叫作「原子筆」(名稱沿用至今);而塑料褲帶則贏得「原子褲頭帶」之名。「原子」氾濫當
然是拜美國在廣島、長崎擲下的那兩枚威力無比的原子彈所賜了。

到了今天,此等人工合成的「原子」產品非但先進不再,更被標籤為低檔次、cheap。反之,人手製造的天然鮮竹籤
才叫高檔、elegant。有此番變化,究其底因是因為人的口味喜好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而是不斷改變的。機器生產的
木牙籤雖則清潔衞生、價格廉宜、平實不華,日子一久,人們便會生厭,要搞搞新花款 —— 要麼改用塑膠為物料
,要麼繫上彩紙作點綴,再不然便反璞歸真、重返自然,來個人手製造的鮮竹籤。

於此可見,所謂生產自動化扼殺人性之說,看來聳聽的危言而已。人類貪新忘舊、五時花六時變、時刻都要搞搞新
意思的稟性又是那麼容易扼殺的嗎?這個稟性不移,便教大大小小的生意人朝夕鑿穿心思,創新求變,令整個世界
多采多姿了。

補白:產品查家宅

「產地來源證」(Country of Origin Certificate)大概是韓戰的產品吧!那時聯合國貿易制裁中國,香港慘遭池


魚之殃,要官家驗明產地非為大陸才出得口。

韓戰結束超過半個世紀,而中國更成為了全世界的工廠;莫非是這個原因,產地無須證明了,而產品反要查家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09-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費城的嫩綠「熨斗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09-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體化促進創意

好些朋友可能都知道經濟學教科書上有「奢侈消費品」(luxury goods)之說,指的是那些人們愈是富貴,便需求
愈大的消費品。

話說有一位大學校長。小時候,家裡住板間房;上中學,他替人補習賺外快;大學未畢業,他已出版中學教科書搵
真銀。及後,他由講師、教授做到大學校長;其間什麼顧問、董事,以至各級議員的聘書如雪片飛來,他身家水漲
船高不在話下。

發達後(那當然是個籠統的說法,可以肯定的,雖然也住南區,他肯定未躋身首富之列),他愛消費些什麼?古董
錶、英國餐具也;都是慢工出細貨的精品,都該是教科書上說的「奢侈消費品」—— 也就是財富愈多,需求愈大的
商品吧。

貴價機械錶大渴市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奢侈消費品」毋須服從需求定律 —— 別的條件保持不變,價格下跌而需求量增加。才不
會哩。君不見香港闊太們到巴黎LV「總壇」入貨,就是貪其價錢較香港便宜也。(另一些闊太則到深圳羅湖城入貨
,道理如一。)

拿「奢侈消費品」來說三道四,皆因早前《華爾街日報》及《福伯氏》不約而同以手工精製的機械錶大做文章。前
者細說這些取價動輒過百萬(美元)、多種功能(萬年曆、鐘聲、兩地時間等等)的機械錶如何渴市(只招呼熟客
,生客免問!至於如何才可以由生客變成熟客?鄙人置身垃圾堆填區,夏蟲不可以語冰);後者則說貴價機械錶修
理匠供不應求,瑞士錶廠特意跑到美國開班授徒。

貴價機械錶(只供應男裝,女裝錶體積小容不下多種功能)為什麼成為一眾「奢侈消費品」的搶手貨?那肯定不是
因為計時精準。一位此道中人給我的忠告:要準確嗎,買電子石英錶吧(承他指點,鄙人的動能電子石英錶,真的
又準到不得了 —— 起碼未誤過事)。斥巨資買毫不準確的手錶,為的是什麼?玩家朋友告之:欣賞其精湛工藝也
。聽到這般說法,不知道反全球經濟一體化之輩又有何感想?

一體化促進就業

反一體化的狂熱分子莫不以為在這個經濟的大氣候下,製造業都搬到了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工資低廉的地
方去。歐美工業國家因而空洞化(hollowing),而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則備受剝削。

表面看,這個說法半點不假:就以美國而言,製造業現今只佔經濟產值七、八個巴仙,那當然是式微了。然而美國
經濟可又因而「空洞」了起來?

肯定沒有,否則美國又豈會勞工空前短缺(失業率處於四個巴仙的歷史低位,更還僱用了一千兩百萬非法外勞),
而懂得機械錶工藝的修理匠更又大為渴市?全球經濟無疑一體化,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中國人、印度人、越南人
……又何曾搶走美國人那塊芝士?

反一體化狂熱分子有所不知者,是世間上的人儘管不全是像大學校長般的奢侈品的消費者,不辯的事實是人的口味
需求 —— 那也就是消費模式了 —— 是會像大學校長那樣因應財富的增加,或潮流的更替而改變,從而催生新的
工種、行業,締造更多不同種類的就業機會。

四百億美元的市場

最近美國的《商業週刊》便詳為報導了財富增加及口味改變而開創的一個新市場 —— 寵物。美國人跟香港人看齊
,視貓狗等寵物為名錶、名牌衣著之外的另一擺闊消費品 —— 每年在寵物身上花上四百一十億美元,銀碼之大,
是電影(一百零八億)、電子遊戲(一百一十六億)、音樂(一百零六億)的總和。

在寵物身上的花費可又不止於傳統的飼料狗糧或獸醫開支而已,這幾年來更發展出寵物的名牌衣著、首飾、香水化
妝品,寵物專用的醫療保險、侍候寵物上街運動的清潔服務,專門為寵物而研製的藥物及醫療儀器……不幸寵物失
救,則更有替主人度身訂做的「節哀輔導」(grief counselor)。一如其名,對寵物的照顧端的寵幸有加也。

最奢侈的消費

寵物無疑大熱,依我看在擺闊消費品當中,相信沒有什麼是比子女教育來得更奢侈的了。我沒有聽過什麼人會為了
一隻寵物、一隻名錶或一套高級茶具而豁出去,用盡一切可以動員的關係。可是替小孩子找學校嗎,則無所不用其
極,亦視作理所當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故此,家長們在名校區置業有之,巨款行賄買名校學位有之,甚至爵、官、紳、世、鄉……一切關係,只要可以幫
小孩子入到名校的,都用上了的亦有之。一位有一面之緣的藝術家,出盡人事,甚至串半個地球之外的門子,為的
就是想藉外交渠道替孩子打開國際學校之門。

不要以為只有香港的父母才會如斯不擇手段。年前花旗銀行的一位要員為了送孩子入名校幼稚園,便不惜動員集團
主席給幼稚園所屬的教堂捐獻。這般私相授受,結果弄出了官司。幼稚園尚且如此,那八間長春藤名校更不用說了
。這些名校的收生率只得那八、九個巴仙,而且還在不斷下降。不使出渾身解數鑽營其事又怎爭得一席學位?

為了打好這場入學戰, SAT試固然有補習班,更還有各種「教育顧問」部署申請學校的策略,設計課外、暑假活動
,好展示功課、琴、棋、書、畫之外,貴子弟更熱心公益、貢獻社會;而最是要緊的則是把那篇隨申請表附上的鴻
文寫好。「教育顧問」當然是七十二行之外,隨着財富的增加才應運而生的「奢侈消費」了。

滿足無窮慾望的創意

要不是給《商業週刊》看上,誰又知得道單是圍繞寵物業便已發展起那五花八門的新興生意?寵物之外,天曉得還
有什麼別的生意已靜悄悄在起革命?不可不知者,不管資訊科技如何發達,從幫忙申請名校的「教育顧問」到寵物
過身後提供的「節哀輔導」,都無從外判到印度或中國大陸去。難怪美國愈是透過收購合併、公司重組、工種外判
、大舉入口……,非法移民可還是從四方八面湧入,而失業率則依然不斷下降,彷彿美國就是有沒完沒了的工作機
會那樣。

阿當•史密斯早便告訴我們,以有易無的貿易,從來都有助於促進所有人 —— 不單是富裕的美國人,崛起中的中
國人亦然 —— 的福利,一方面為他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則擴大他們的消費想像空間。故此愈是一體化
—— 全方位、大規模以有易無的買賣 —— 就業機會也愈多。

沒有錯,人們的口味喜好時刻都在改變。只消口袋裡有錢,主意便來了、花樣便多了;想像力是無窮的,而慾望更
從來都是了無止境的,那麼消費需求又豈會定格在一個僵硬的模式、停留在一個靜止的水平?反一體化,那是蔑視
人們滿足無窮慾望的創意了。

補白

天然亦有害

每當聽到中藥乃純天然產品、絕無副作用之說,便不由不氣上心頭:天然等同無害,這是什麼的道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又豈皆有利於人類生存者?迷信天然產品者準是沒有看過蟾酥殺人的新聞
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一體化促進創意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日落金管局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七十多年 —— 發鈔局(currency board)機制是在一九三五年開始運作的 —— 歷史之久,世


所罕見。這個機制的最大賣點,是無需人手操作、干預。然而這可不表示這個機制便絕無缺陷。亞洲金融風暴揭露
的,是這個機制先天會刺激政府開支;萬一抑制不來,便不難導致發鈔局機制崩潰了。

故此,這個機制本身可以說是蘊藏了自我毀滅的先天病毒。也就是這個原因吧,採用過發鈔局機制地方(譬如阿根
廷),沒有多少是能夠像香港那樣貫徹下去的。事實上過渡後這個機制便備受考驗了。賺美鈔之路

這裡說的考驗不是什麼國際大鱷製造的衝擊,而是欠缺信念、能力有限的政府作繭自縛:建華之亂,財政赤字連綿
,港英留下的四千多億元的儲備給花掉泰半。財政長期入不敷支,直接威脅發鈔局的運作;事實上,那個時候金管
局的任志剛便一再警告,萬勿將「財赤貨幣化」。他說的是什麼?那又怎麼樣威脅到發鈔局的運作?

須知在發鈔局機制下,要發行港紙,滙豐、渣打及中銀這三間發鈔銀行都先要拿美元到金管局作準備金才發得鈔。
然而這只是一個行政步驟而已,在這個步驟的背後其實是有一個基本不過的假設的:這些拿去作準備金的美鈔都是
香港人的本事賺回來的;不是貿易出口的收益,便是香港的人才、物業、股票等有形、無形資產相對地便宜,引得
外資青睞,捧着一捆捆的美鈔來搶購。

這一捆捆美鈔拿到了香港,也只是故事的上半部而已。及至發鈔銀行轉手將之化作港元,這個動作便發揮另一個作
用:鼓勵香港人進一步發揮其本事—— 做貿易出口的,加把勁提高產量、改善質素;發展物業的,不是投地便是舊
區重建,增加供應;股票有價,上了市的公司發行新股吸納資金;未上市的則招股集資。這一切當然又都增加對人
才的需求了。

換言之,憑本事賺了美鈔,進而增發港紙,會帶來有益、有建設性的後果 —— 出口在國際市場有需求的產品,發
展體現這般需求的物業,提供反映這般需求的投資機會。這一切的一切是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事實上這也正是一
個多世紀以來香港走過的路。

「財赤貨幣化」

任志剛口中的「財赤貨幣化」可又是另一回事了。那些給拿去作準備金的美鈔不是由外國的消費者或投資者提供的
,而是來自庫房的儲備。雖則同是美鈔,化庫房的美鈔作港元後,並不是拿去鼓勵香港人進一步發揮其本事,而是
在應科院、維港巨星匯、電影發展局

……等「創新思維」上大花筒一番。丟錢入鹹水海,那又豈有助於促進香港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多賺美鈔?

到頭來這也是任志剛警告不可「財赤貨幣化」的意義了。一來,花掉儲備,可供他拿來捍衞港元的彈藥固然少了;
而更重要的是,發行的港元多了,可是這些多發的港元卻不是用來引導香港人發揮、加強其賺取美鈔的本事;長此
下去,七點八這個鈎又還掛得下去嗎?

發鈔局的先天缺陷

於此可見,發鈔局機制絕不能獨善其身,不同時配合上穩健理財,這個機制隨時有崩潰之虞。也許是體悟到箇中道
理吧,《基本法》除了有關發鈔局運作(「百分百準備金」、由指定銀行 —— 而不是金管局 —— 發鈔)的第一
百一十一條,更有「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第一○七條。像董建華政府那樣財赤連綿,發鈔局早晚是要完蛋
的,難怪任志剛要警號頻發了。

沒有錯,不跟穩健理財雙劍合璧,單單是發鈔局機制是無從打造出一個有利經濟發展的平台的。金融風暴揭露的,
恰正是這個先天病毒:像九六、九七年那樣游資湧入,樓股齊升,庫房水浸則必然激發這種、那種增加政府開支的
需索要求;及至游資流走,樓股齊齊受壓,政府則要開倉派米、紓解民困。

無論游資流出湧入,都帶來擴張政府開支的壓力 —— 沒有投票箱作後盾、不為認受的政府面對的壓力則尤其大
—— 不知什麼時候便要像任志剛說的「財赤貨幣化」了。那麼發鈔局機制本身又豈不蘊藏了自我毀滅的先天病毒?
不用發鈔局,而乾脆以美元為貨幣又如何?說到底所有港元皆有百分百的美鈔為準備金,實質上跟美鈔無異,何苦
浪費紙張油墨印行港元?香港的貨幣體制可否環保點?

沒有需要「法定貨幣」

眾所周知,開埠之初香港確是沒有本身的貨幣的。驟耳聽來,這似乎不可思議,實則沒有什麼特別。就算在今天,
人民幣、美元不也在香港通行嗎?依我看,以單一貨幣為法定貨幣(legal tender)主要是為了方便官府的稅吏
—— 納稅,大老爺只收港紙,其他貨幣概不受理 —— 跟生意買賣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做買賣的哪會像當官的那般霸道?君不見香港的鋪頭從港紙、人民幣、EPS、八達通、咭……不是通通都收的嗎?當
然一旦官府指定了某一種貨幣為法定貨幣,私人買賣合約便順理成章以此為貨幣單位了。

話雖如此,「法定貨幣」也不是大老爺說了一,平民百姓便說不得二的。事實上開埠之初,自以為是的殖民地稅吏
便碰了一鼻子灰:他們罔顧滿清中國以白銀為貨幣的現實,堅持到庫房納稅,只收英國及印度的金幣、銀幣。這些
貨幣在華南並不通行,老百姓根本便張羅不來,那又豈非官逼民反?結果?不消多少時日,庫房亦乖乖接受白銀了
。(時至今日,香港銀行系統裡近半存款是外幣而非港元。)

港元源自美國的競選工程

若然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美國政府不是大肆干預,人為托高白銀價格,導致整個中國的白銀流向太平洋的彼岸;香
港便不難沿用白銀至今,而毋須多此一舉設立發鈔局機制發行港紙了。白銀東流,若然國民政府改為跟黃金或英鎊
掛鈎,從而避過濫發貨幣的引誘,中國的經濟亦不致陷入困境,而助長共產黨勢力擴張了。

當然,歷史從來都是沒有如果的。美國聯邦政府托高白銀價格純粹是出於競選工程的需要(白銀產區有選票),他
們又何嘗考慮過這樣做會給香港 —— 以至整個中國 —— 帶來什麼後果?哪怕將心比心、細作思量,美國政客又
焉料得到托高白銀價格的後果會觸發中國的版圖變色?(泉下有知,毛主席會否向美國產銀區的選民「謝票」?)

日落金管局

這都是題外話了。從開埠到一九三五年實行發鈔局機制,在那差不多一百年間,香港是沒有自己的貨幣的;故此在
香港的歷史裡,有港紙的日子絕對比沒有港紙的日子短。倘若我們乾脆像巴拿馬或洪都拉斯那樣以美元為貨幣,那
固然省掉印製港元的麻煩、促進環保,更可以把金管局這個衙門落日 —— 每年起碼可以節省二十億元的經費開支

存在並不便是合理。發鈔局機制以至金管局的出現源於一宗偶然的歷史事件 —— 美國政客要爭取白銀產區的選票
。到了今天,香港又何須為七十多年前美國政客的拉票策略所牽制?真的跳出思維框框,又何不從日落金管局做起

補白:有線格外霸道?

有線新聞台播廣告之先例必告誡觀眾,「千祈唔好行開」。美國的電視台則勒令觀眾,「萬勿轉台」(Dont'
touch that dial)。

前者涉及人身自由,後者關乎選擇自由。兩相權衡,人身自由顯然涵蓋選擇自由。果如此,有線電視又豈非格外霸
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日落金管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9-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8-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四十年目睹金融風暴現象

平生第一趟知道世間上有金融風暴這一回事理應是一九六五年吧。那一年,有位親戚在廣東信託銀行存了錢,取不
回來。就是這樣,我首次聽到了「銀行擠提」這個名詞。當時年紀小,既掌握不了那是什麼的一回事,亦無從深究
,反正當時他大受打擊就是了(那可又無礙他後來發大達,誰說富貴不是由天的?)。及後,我才知道「銀行擠提
」是金融風暴的表象。

第一趟知道什麼叫「國際金融風暴」理應是一九八七年吧。那年春天,我在美國的內陸飛機上看報紙,清楚記得臨
近丹佛(Denver)時,看到報導說有個叫Joe Granville(1923-)的股票分析員誇誇其談,說華爾街將有大跌市。
那時我「身家清白」,正是事不關己,沒有把事情放在心裡。

那年秋天十月,道指在「黑色的星期一」狂瀉兩成二 —— 估計總市值蒸發掉一萬億美元。翌日,香港尚未開市,
在銀行做事的朋友告訴我香港會停市四天。那時適值我任事機構的高層開早會,我把消息「上報層峰」。聽到我這
麼說,與會的十多人面面相覷,以為我發了瘋。股災後那位Joe Granville紅極一時,風頭一度不讓「末日博士」麥
嘉華。然而有人作過統計,這位貼中股災的分析家測市紀錄還是落空的居多。

源頭在華爾街

停市四天,香港股市從此變天。「校長」李福兆因此而變作階下囚、袁天凡則當了聯交所的行政總裁,登上了他個
人事業的新平台。更重要的,是大冚市前夕,有袁天凡、杜輝廉之助長和系成功集資一百零四億元 —— 那時候這
是個天文數字 ——提供資金讓「超人」李嘉誠一飛沖天(從此我對富貴由天之說深信不疑)。連番巨變,源頭在華
爾街,那當然是「國際金融風暴」了。

時至今日,八七股災的成因是什麼仍然未有定論。我個人傾向的看法是,那個時候長期跟短期利率走勢逆轉,芝加
哥的期權市場封盤斬倉,令好些基金現金周轉不來。為了套現,基金在華爾街拋售股票,觸發方剛開始流行起來的
電腦程式沽盤,一發不可收拾。這一切,依稀還有脈絡可尋,到十年後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便令人不大摸得着頭
腦了。

會傳染的金融病毒

九七年七月二日泰幣貶值。表面上那跟香港沒有絲毫關係,竟又導致特區政府對股市作出史無前例的干預,千億元
入市,令證券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巨變 —— 期市、股市、結算公司合併為獨市經營的壟斷機構、港交所上市;港
元進一步美元化(金管局承諾按七點八匯價買賣港元,來者不拒),建構港幣美元化的平台 —— 香港銀行發的美
元支票可以像港元支票那樣本地交收,兩種貨幣由是並行不悖,在全世界堪稱罕見。

那場風暴教懂了我在金融市場,contagion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金融危機一如傷風感冒、霍亂傷寒,是會傳染的;
香港的財經市場看似健全,可是一旦泰國出了事,人們便難免對近鄰的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台灣、南韓……
一併擔心起來;不怕一萬、最怕萬一,由是便火燒連環船起來了。

有見及此,當時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便築起防火牆 —— 實施外匯管制,以免外來游資衝擊市場。吸收了這個經驗
,中國效法馬來西亞,堅決不開放資本性賬目,讓外資無從衝擊中國股市。

就算開始了自由行,容許人們攜帶兩萬元人民幣出境;以至新近無限量容許「資金自由行」到香港買股票了,資本
性賬目還是不開放 —— 只許拿錢到香港買股票,其他買賣免問;外資入境依舊要結匯 —— 交外匯給政府兌換人
民幣。換言之,中國資金可以外流(中國是當今第一外匯儲備大國,怕什麼資金外流?),要拿資金到上海、深圳
股市興風作浪嗎?難矣哉!

覆蓋全球的蜘蛛網

亞洲金融風暴後十年,美國次按出事(十年一劫,純屬巧合而已,我不相信當中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係),原爆點
無疑是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然而經過年來財技演進發展,在房地產基礎上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金融工具 —— 按揭
證券、CDO、CLO等所謂「有資產支持的商業票據」(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 ABCP);乘着這些金融工
具而興起的對沖基金、程式量化基金(quant);為了追逐高回報,這些基金借錢投資,甚至利用不同貨幣的利息差
(日圓零利率、紐西蘭元六、七釐)節省資金成本。凡此種種,端的像一張緊密連結、覆蓋全球的蜘蛛網那樣,牽
一髮而動全身。

這一刻倘若有朋友問我:你真的掌握次按風暴的來龍去脈、具體細節嗎?坦白講,我人在垃圾堆填區哪有這個本事
?然而,四十年來目睹的金融風暴現象則又告訴我,萬變不離其宗,像鬼子佬說的,到頭來那是個「水喉通」的問
題(a plumbing problem):要是金融系統裡的資金毫無阻塞、正常循環,那是絕不會出亂子的。出問題,是水喉
阻塞,現金流轉不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8-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短存長借是癥結

就以四十年前我首次聽聞的金融危機來說吧,那個時候在難民過客心理主導下,銀行存款短則一頭半個月,長則三
月到半年;超過一年期的存款可以說絕無僅有。拿了這些存款,銀行將之放貸作貿易融資也好、助人上車置業也好
,往往一借便是一兩年以至更長的時間。短存長借,水喉阻塞、現金流轉不來是意料中事。

不是嗎,若存戶對這場短存長借的遊戲有信心,不斷拿錢存入銀行,而上會供樓的人又依時還錢;資金循環不息,
半點問題也沒有。可是萬一有人供不起樓,資金回不到籠;消息經過渲染、扭曲,哪有存戶不跑到銀行提款?銀行
把現金借了給客戶做生意、買磚頭,何來現金還給擠提的存戶?某一銀行應付不了提款的要求,消息像病毒般擴散
,所有銀行便不難都蒙上陰影了。資金循環不再,當然便爆發危機了。

不管次按風暴來得如何複雜,骨子裡不也是個現金流轉的問題嗎?年來美國接連十七度加息,有些借錢置業的人開
始吃不消;樓按斷供,導致由樓按衍生的金融票據價值大跌市 —— 甚至毫無成交;這當然衝擊借錢投資這些票據
的基金了。有見及此,基金的客戶固然要贖回套現,借錢給基金的債主亦追孖展、補倉;兩雙交煎,基金又怎能不
爆煲?

於此可見,不管金融工具如何創新突破,再又以超級電腦(及一眾「火箭專家」們)為輔,一旦現金流轉有所窒礙
,金融風暴還是走不掉的。只是四十年前周轉有困難的是銀行,現今有困難的是形形色色的基金而已;問題的本質
則如一,都是現金周轉不來。

忘記了是那位前賢說的,融資是經濟活動的血液;血管栓塞,那又怎不出問題?可幸中央銀行家們通波仔技術已嫺
熟到家,這趟的金融風暴理應亦可以大步過。打一場大風,損傷在所難免。然而雨過天晴,那又是另一番新景象。
事實上這恰正便是四十年來每一趟金融風暴的經驗了。

補白:最佳防盜器

從台灣《壹週刊》看回來的。台灣人違例泊車多在車上留下電話號碼,萬一阻塞交通,方便搬車。偷車黨取易不取
難,往往放過沒有留下電話的,免得找苦主贖車麻煩。

世間上沒有打不開的鎖,一度大門裝上三四把鎖,要偷還是打得開的,只是麻煩倍增而已。於此可見,古往今來,
「交易費用」乃最佳之防盜裝置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借錢投資觸發金融風暴

國次按風暴引發全球股災。此非一日之寒(滙豐的問題早在二月曝光),六月已有對沖基金察覺勢頭不對勁,只是
他們等到七月中旬才知道接近三十億美金的資產基本上已泡了湯,公布其事。及至這個震撼性的消息一出,一塊塊
骨牌又怎能不倒下來?

這麼說,不是這兩個由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股票代號為BSC)投資銀行管理的對沖基金刻意隱瞞事實,而是基
金投資的次按票據,價值不易掌握;價值掌握不來,那又豈知道這些投資業已泡湯?這一切說來話長,且我們先看
看爆煲後,貝爾斯登如何交代其事。他們的致投資者書是這樣說的:

各位都知道在六月初,這兩個基金一方面面對客戶贖回套現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被追收孖展補倉。這兩個基金由是
沽售資產套現,可是卻不能套取足夠的現金應付補倉所需。結果,債主不是沽售揸手的資產便是終止跟這兩個基金
的融資關係。在六月,這兩個基金的資產淨值蒙受重創。這些都是高評級的資產(AA及AAA);這般評級的資產價格
這般急挫,那是前所未見的。

日來看過不少有關次按風暴的報導,對我來說,這通致投資者書最是說出了問題的要害。這兩個對沖基金怎麼陷入
客戶贖回基金套現與融資機構追孖展補倉這兩面交煎的困境?首先,這兩者是所謂「加大槓桿」(enhanced
leveraged)基金,而不是一般的基金。

非一般基金

買一般基金,基金經理憑其專業知識、市場觸覺,按其既定策略(保本、進取、高增長……等等)投資股票、債券
、或外匯等金融工具。客戶要贖回套現,基金經理只消沽售股票或債券便成了,不致被追孖展補倉。當下高風險的
對沖基金兩面交煎,因為它們不是一般的投資基金,而是「加大槓桿」了。

一般基金的回報主要取決於兩個元素:一、投資的股票、債券的表現;二、經理的知識、觸覺(及其人脈關係)。
扣除投資經理的人工、使費,跑贏大市的基金不多。為了爭取非一般的回報,對沖基金在這兩個基本元素之外,加
添財技 —— 槓桿。令他們兩面交煎的恰正是這財技也。

借錢投資

財技槓桿的基本原理是四兩撥千斤—— 利用別人的錢幫自己發達。除了客戶交給他們投資的資金,對沖基金更向銀
行(或prime broker般的金融機構)借錢。借錢投資,基本假設不用說是預期的回報起碼足以抵銷借貸的資金成本
;否則何苦多此一舉,是不是?

大家先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借錢投資,以為這便是鋌而走險。事實上但凡上會買樓的人都在這樣做:一百萬元的物
業,七成按揭,那麼置業的人便是向銀行借七十萬元去投資了。對沖基金借錢投資,其出發點跟上會置業的人無異
—— 他們看好前景,有信心借錢作的投資,預期回報可觀。投資些什麼?那就是風暴的主角 —— 次按了。

次按也者,也就是給次一級(subprime)還款能力的人提供的按揭。常言有道,高風險、高回報。銀行不是善堂,
借錢給次一級還款能力的人置業,利率不用說要比信譽卓越的人為高;亦唯其如此,借錢投資次按,對沖基金的回
報才可以比一般基金為高。

大家都冇有怕

既然不是善堂,銀行為什麼又給還款能力弱的人提供長期貸款(美國的置業按揭一般長達三十年)?當中的道理起
碼有三。一、美國以至整個世界資金充斥,資金欠出路,而次按可以帶來非一般的回報。二、年來美國的物業市場
大旺,後市看好;哪怕置業的人斷供,樓價升了,銀行蒙受損失的機會不高。三、置業貸款的年期看似漫長,然而
按揭證券化了,這些長期貸款都轉讓給對沖基金或別的投資者,銀行要承受的風險不大。回報高、風險低,何樂而
不為?

銀行、對沖基金追求高回報,可是置業的人又怎不知道三十年長的重債(在瑞典及日本,有些樓按更是長達五、六
十年,要兩三代人才償還得來的)說不得笑?他們的盤算也是理性的:長期以來美國的樓房價有升無已,只消上到
車便賺到錢了,何懼之有哉?

香港人對這個想法理應半點也不陌生:九七前,樓價不是可以抗拒地心吸力的嗎?這要不是成為了社會共識,數以
十萬計的人又豈至淪為負資產?事實上九七前的香港,十成以至十一成(在樓價之外,發展商或銀行再提供裝修貸
款),按揭至為普遍。

在美國,為了幫能力有限的人上車,則有2/28般的新發明:上會頭兩年還息不還本,在餘下的二十八年則利疊利;
不用說到期時還款額是要提高的了。然而看好前景 —— 樓價不斷上升、經濟興旺有人工加,那當然又是沒有什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好擔心的。明日愁來明日憂,是不是?

屋漏兼逢夜雨

只是好景不常,○六年六月起,美國聯儲局持續十七度加息,樓市呈現疲態;屋漏兼逢夜雨,那個時候恰正有2/28
按揭開始到期調高還款額。美國人生於安逸、從來樂觀,哪來積穀防饑的儲蓄意識?了無儲蓄,何來餘錢應付額外
的還款額?這麼一來,除了斷供,又還有別的辦法嗎?

全球經濟一體化,美國樓市不是遺世孤立的小島。一旦爆發斷供潮,那些由樓按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從按揭證券
到由這些證券再衍生出的CDO(Collaterialized Debt Obligation)、CLO(Collaterialized Loan Obligation)
又豈能倖免?然而像電視廣告說的,金融投資產品可升可跌,樓按斷供導致這些創新金融工具價格下跌,不是平常
不過的事情嗎,那又豈致引發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

兩面夾擊

須知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對沖基金其客戶都不是等閒之輩;當中固然不乏億萬富豪,更多的則是退休基金、投資
基金等追求高回報的金融機構 —— 德國的國營IKB銀行便可能因為投資次按債券而蒙受五十億美元的損失了。換言
之,對沖基金的客戶散佈全世界、深入每一個金融層面,那又豈能不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衍生工具再衍生出的CDO、CLO不是像股票、債券那樣有現成的市場,故此不是說賣便馬上脫得手的。斷供潮爆發
,基金客戶固然要贖回套現;而不管實際價格如何,拿着CDO、CLO揸手的債主當然第一時間要對沖基金補倉(有報
導說好些債主的孖展要求即時倍增,從兩成提高至五成)。投資者要贖回、債主追孖展補倉,兩相夾擊,你說怎麼
辦?怎麼辦?

買時間清理門戶

面對此番境況,像貝爾斯登、高盛等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選擇給旗下的基金注資、以應付客戶及債主的需索。沒有
這般本事的,當然要求救於銀行了。風大浪大,銀行又豈敢掉以輕心?然而要是大家都不施以援手,基金紛紛倒閉
,則只會令問題進一步惡化。

吸取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債主挾倉追孖展,導致利率攀升的教訓,美國聯儲局在給金融市場注入資金
的同時,更降低貼現利率。連番舉措形同出榜安民:市場不乏資金,大家放心。這雖則無助於解決風暴的深層次矛
盾 —— 樓市泡泡。阻止問題惡化,也就讓市場有時間清理門戶了。

補白

廣東人講官話

說了「對唔住」一輩子,不知其所以然。最近才恍然大悟:對唔「住」者,亦如「召妓」之為「叫雞」,廣東化「
撈鬆」話(老兄話)之對不「起」也。

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講官話,誠哉斯言。然而真正可怕的,則還是不求甚解之廣東官話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2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借錢投資觸發金融風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2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先是有生豬買手罷市,抗議豬價攀升;繼而生牛買手依樣葫蘆(以東施效顰名之則恐招不倫不類之譏也),罷市一
番。像毛主席說的,娘要嫁人、天要下雨,生豬、生牛調價,涉乎全球宏觀大勢(整個世界的飼料價格上揚),區
區香港數十個買手又抗議得出個什麼樣來?

沒有錯,就算躲在將軍澳堆填區,我也知道螳臂擋車,買手們罷市是成不了氣候的。令我費解的是,他們乃市場中
人,這等道理,常識而已,他們又焉會不知?明知而故犯,要麼罷市是有超越表面的道理;要麼他們便是有說不出
的苦衷。且讓我嘗試揣摩這些苦衷是什麼吧。

作「無謂」的犧牲

常言有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生牛買手,中間人而已。供應商五豐行就着牛隻供應下跌而加價,來價提高買手將之
轉嫁給肉商,肉商轉嫁給酒樓餐廳,然後再轉嫁給消費者;如此這般層層轉嫁下去不便成了,何苦罷市自殘?

須知,買手不是做不做皆拿卅六的公務員。罷市一天,他們便少一天的收入;像他們那樣罷市三天,一個月便損失
十分一的收入了。若然真的可以把增加了的成本轉嫁給下游的肉商、酒樓餐廳、消費者,你道他們又會作這無謂的
犧牲否?

香港人講現實(蔣委員長說未到最後一刻,不輕言犧牲),搵錢大過天,(尤以貼近市井的屠狗輩而言?)倘若果
如羊毛出在羊身上定律所言,成本可以層層轉嫁,買手們又豈犯得着罷什麼市?恰正高調罷市則又反證羊毛不全是
出在羊身上了。買手為什麼不能轉嫁成本,他們面對的困難又是什麼?

生牛入口下跌

拿生牛的入口數字來看看便見端倪。我的同事李寶瑜替我查找過了:○一年全年,我們總共入口了五萬零四百五十
一頭生牛,也就是平均每天入口一百三十八頭。到了○六年,則跌至四萬六千三百六十四頭,平均每天一百二十七
頭。六年之間跌了八個巴仙。

這六年來,在香港定居的人口微升了一個多巴仙;有自由行之助,到香港旅遊的「流動人口」則颷升了兩成。增加
的人口雖不是每一個都愛吃生劏的新鮮牛肉;然而隨着整體人口的增加,按常理,需求還是應該增加的。現今入口
生牛不升反跌,那麼買手們的問題便來了。

消費者增加,需求不升反跌,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的口味喜好變了(譬如愈來愈多人趕時髦,加入動物權益組織,
厭惡殺生;又或者出於健康考慮,紛紛茹素起來)。若然出現這般口味變化,那麼不管人口增加了多少,需求還是
要下跌的(在教科書上,那是整條需求曲線向左移)。

這般基本性的變化要點時間,不是三數年間便變得出來的。故此鮮活牛肉需求下跌的一個更大的可能性,是人們嗜
牛肉如舊(故此隨着人口的增加,需求還是水漲船高隨諸上揚),只是他們改了口味,捨生劏鮮活牛肉而吃急凍冰
鮮或雪藏牛肉而已。果如此,生牛買手又怎能不面臨考驗?統計數據又可以幫我們了解當中的情況否?

冰鮮雪藏牛肉大增

同事查找所得,在○一年,我們入口了近兩百六十萬公斤急凍冰鮮牛肉,六年後數字上升至三百六十萬公斤,升幅
超過四成!就算肥牛火鍋大熱,也不至熱得那麼交關吧!增幅可觀,要麼大陸旅客們都是冰鮮牛肉的捧場客,再不
然便是愈來愈多消費者以冰鮮牛肉取代生劏鮮活牛肉了。

雖則增幅凌厲,按七百萬人來攤分,到了○六年,平均每人每年亦不過半公斤冰鮮牛肉而已,這又豈能滿足香港人
的脾胃?急凍冰鮮的多是貴價貨(譬如東瀛或袋鼠邦的和牛),並不是人人都消費得來。

可幸在貴價冰鮮牛肉(入口價平均每公斤港幣三十七元)之外,更有雪藏牛肉(入口價平均每公斤港幣二十二元)
。在○一年,我們進口了四千五百萬公斤(平均每人每年消費六公斤多一點)這些較便宜的牛肉。六年後,入口額
增加至五千三百萬公斤(平均每人每年七公斤多一點,那也就是十五磅多,大致每個月才一磅多,並不為過),六
年間增幅約為十七個巴仙。

鮮活不敵冰鮮

面對這些統計數字,生牛買手們的處境倒又清楚不過:鮮活牛肉的需求下跌,雪藏、冰鮮牛肉需求攀升,當中尤以
冰鮮牛肉為然。價格 —— 鮮活牛肉零售價每公斤八十四元,比冰鮮牛肉高出一倍多 —— 固然是個因素,冰鮮技
術的提升以至銷售渠道的改變亦打擊了對鮮活牛肉的需求。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我對冷凍技術的提升有第一手經驗。早前有朋友到澳洲旅行,見到當地出產的和牛,質地靚到不得了,萬水千山冷
凍回來賜我口福(雖則牛o趙牡丹,其情可感,鄙人在此鞠躬再鞠躬)。可以告訴大家:我吃不出半點問題,足見現
今的冰鮮技術絕對過關。

閱友報則又得悉,除了優質和牛,一般的澳洲牛肉亦已大舉冰鮮進軍香港:「街市四至五成鮮牛肉係用澳洲急凍解
凍再噴保鮮粉賣」(原汁原味的原文)。請不要問我「保鮮粉」是什麼,要是冰鮮澳洲牛肉果然攻佔了四、五成市
場則足見其效用了。

官僚運作打擊鮮活牛肉

依我看,生劏鮮活牛肉面對的最大威脅則還是銷售渠道的變革。現今誰不知道超市、大型超市、富貴大型超市,以
至落地開花的精品小超市全面夾攻街市?這些新興市場環境舒適清潔,官僚壟斷經營的市政大樓又豈是對手?加以
新興市場賣的牛肉,無論冰鮮還是雪藏都價錢相宜、衞生包裝,整體感覺勝過街市賣的鮮活牛肉多矣,那麼活牛又
怎不早晚給淘汰掉?

毋庸諱言,活牛買手罷市,不是為了替消費者伸張利益,抗衡五豐行加價。只是早前生豬買手罷市,官家迅即打破
五豐行的壟斷,引入新的供應商。既有先例可援,那又豈能怪活牛買手心存僥倖,以為只消罷罷市便可以迫令官家
開放活牛的進口渠道?然而單純增加供應又豈是鮮活牛肉的出路,亦得從價格到包裝,全盤整頓乎?

轉嫁無從

刀仔鋸大樹從來都是市井智慧。然而狂瀾既倒,官僚把持的街市勢將為新興市場淘汰,那麼生劏鮮活牛肉市場又豈
能不進一步萎縮?身處萎縮中的市場,面對來自澳洲、加拿大、美國、紐西蘭……四面八方、乘着全球經濟一體化
這大氣候而來的競爭,羊毛無疑還是出在羊身上,在現實世界裡,可又不是你說要轉嫁成本便轉嫁得來的。對此有
懷疑?問問買手們便自有分曉了。

補白

「一國兩制」胎死腹中

官家宣傳一向以「一國兩制」為鄧小平之偉大發明。事實又如何?自開埠至七十年代初,香港還在行使大清律例;
歐盟二十七國,亦各有「國法」。而美國境內,亦有不少獨立自主的印第安人國家。

「一國兩制」又何曾是什麼偉大發明?這個發明的保用期到二○四六屆滿,按現時途徑移動,到那個時候不難還未
達到雙普選這終極目標。果如此,鄧小平之偉大發明又豈非胎死腹中。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1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8-1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8-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聯繫匯率的先天缺陷

聯繫匯率不是在八三年才出現的新鮮事物。先要有自由兌換的貨幣揸手才可以發行港元的辦法

—— 發鈔局機制(curreney board)—— 始於一九三五年,這個機制斷斷續續實行至今已超過七十年,卻一直欠


缺有系統地介紹其事的專論。不知道那是因為八大院校的學者專家們有更迫切的研究課題,還是香港人忙於搵食、
專注發財,由是荒廢了學問功夫。

姑勿論如何,回歸十年,這個缺口終於給填補了:香港大學剛出版了金管局前副總裁黎定得(Tony Latter)的《香
港的貨幣:聯繫匯率的歷史、邏輯及運作》(Hong Kong's Money, The History, Logic and Operation of
the Currency Peg)詳為闡析這個關乎香港經濟大勢的機制;凡是要加深對香港的認識的人都不應錯過這本小書(
內容加上附錄、注解、索引等 等亦不過一百五十五頁而已)。迷你香港經濟史

那天在書展見到這本書,買了回來一口氣便看完了。書的扉頁介紹黎定得,說他參與了一九八三年聯繫匯率的重建
工作;由有第一手經驗的人來現身說法,故事當然是動聽的。加以黎定得不扮高深,文字淺白,聯繫匯率機制雖則
看似個艱澀課題,到了他手中倒又是個可讀性高的故事。

這本小書教我最感到有興趣的,是發鈔局機制的歷史,及黎定得這個過來人對港元聯繫匯率的展望。香港開埠的使
命是促進對華貿易,一百六十多年後,形式儘管千變萬化,這個功能的本質可貫徹如一。貿易總要有貨幣作為中介
以順滑其事,香港的貨幣 —— 港元

—— 的歷史及其前景便跟中國的對外貿易以至整體經濟都有個緊密不過的關係了。故此這本港元小史也是一個半世
紀的迷你香港 —— 及中國 —— 經濟史了。

改掛人民幣的憲制障礙

先跟大家說黎定得怎樣展望港元的未來吧。中國經濟大旺,從大教授到販夫走卒,好些人都主張在維持聯繫匯率不
變這個大前提下,將港元從跟美元掛鈎改為跟人民幣掛鈎。改掛的目的固然是要反映中港兩地愈益緊密的經貿關係
,而人民幣又是當今第一的強勢貨幣,改掛人民幣又豈不更能穩固港元的地位?

維持聯繫匯率機制不變,改掛別的貨幣絕對有先例可援:直至一九七二年,港元是跟宗主國的英鎊掛鈎的(在此之
先,則是跟白銀掛鈎)。只是在工黨治下,英國經濟積弱、英鎊貶值,港元才在七二年七月改為跟美元掛鈎。經濟
形勢有變,改掛別的貨幣沒有什麼大不了,應否跟人民幣掛鈎?黎定得沒有提供確切的答案,他只是舉出了幾個要
考慮的問題。

首先,開放三十年後,人民幣對外流通的自由度無疑大增,但跟完全自由兌換還有好一大段距離。按照《基本法》
第一百一十一及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發行港元要有「準備金」,而「港幣自由兌換」,故此港元只能跟自由兌換的
貨幣掛鈎。人民幣顯然尚未符合這個基本要求。

就算克服了這個「憲制」障礙 —— 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了 —— 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會否像美國聯邦儲備局那樣


透明公開,又是另一個問題。貨幣匯價無不受制於貨幣政策,人民幣亦然;要是人民銀行的運作有欠透明,人民幣
匯價又怎不蒙上重重陰影?跟前景毫不明朗的貨幣掛鈎又豈是明智之舉?(注意:以上是鄙人引伸黎定得的說話作
的推論,他的原文可婉轉、客氣得多。)

要一隻眼盯着中國

香港政府要一隻眼盯着中國來決定港元跟什麼貨幣掛鈎則非自今日始。打從實行發鈔局機制的那一天起,跟什麼貨
幣掛鈎便以中國的政經局勢為首要考慮因素:倫敦原先打算讓港元跟英鎊掛鈎,可是當時的首相張伯倫害怕這樣做
會形成一個錯覺,令人以為英國是要藉着港元的發鈔運作左右大陸國民政府的取向,要中國的法幣同樣跟英鎊掛鈎

說到底,那個時候香港只是一個幾十萬人的小商埠而已。就算真的形成這樣的誤會,那又要驚動大英帝國的首相插
手其事嗎?不可不知者,是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日本迅速崛起、肆意擴張,一個不留神讓日本以為英國要在
中國以至整個東亞地區爭地盤,那便大事不妙了。英倫祖國忌了日本三分,當發鈔局在一九三五年開始運作時,港
元由是跟一直在中國流通的白銀掛鈎,以免過於刺激日本;改跟英鎊掛鈎是第二次大戰結束後的事。

從白銀、英鎊到美元,其間從一九七八年到八三年雖則有個一般短暫港元自由浮動的日子,這七十多年來發鈔局機
制一直運作——也就是港元一直都在掛鈎,不是跟白銀掛便跟英鎊掛,再不然便跟美元掛 —— 唯其如此才有何不
改掛人民幣之議。然而發鈔局又是唯一可行而又最適合香港的貨幣機制嗎?

發鈔局機制最適合香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8-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環顧全球,香港的發鈔局機制堪稱特殊,除了拉脫維亞(跟歐元掛鈎)等波羅的海小國外,實行類似香港般發鈔辦
法的,便只有巴拿馬、洪都拉斯等拉丁美洲國家了,而他們的辦法則更較我們來得乾脆:他們沒有自己的貨幣,直
截了當用美元。像香港那樣長時期實行發鈔局機制的地方,可以說絕無僅有。我們應否世世代代把這個疊床架屋的
機制 —— 港元有百分百美元為後盾,實質上跟美元無異 —— 沿用下去?

檢視過八三年港元重新跟美元掛鈎以來的經濟表現,黎定得從負面落墨,指出跟美元掛鈎並沒有窒礙經濟發展,亦
看不出掛鈎令香港經濟來得格外動盪。故此他得出的結論是:「憑有限的實證經驗及從理論推斷來看,發鈔局機制
可能最適合完全對外開放的香港經濟。」(第一百一十四頁)

發鈔局有先天缺陷

真的嗎?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先,不少人都有這般的看法 —— 亦唯其如此,發鈔局機制才給寫進了《基本法》
裡去。然而經此一劫,便暴露了這個機制的一個先天缺陷,令人不能不重新檢視沿用這個機制的代價。這個代價是
什麼?

經過差不多兩個世紀的演進,香港再不只是一個以中轉貿易為命脈的免稅自由港了,香港更是一個游資自由流出流
入的世界國際金融中心。作為金融中心而實行發鈔局機制是會引發匯率以外的後果的。這些後果是什麼?

在九七過渡前夕,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游資湧入,在聯繫匯率體制下,港元匯率固定不變並沒有因為流入的資金多
了而升值;資金湧入只是直接增加港元供應令銀行水浸。金融體系資金充裕,結果樓股齊升。於斯時也,人人笑逐
顏開,而政府庫房也財源廣進。

及至資金撤離,樓市、股市無可避免大受沽壓。可是在聯繫匯率下,港元匯率依然牢固不變。這個時候,整個香港
無可避免陷入通縮衰退;負資產階級湧現,燒炭自盡者無日無之。到了這個時候,不管如何冥頑不靈,政府又焉能
不像梁錦松說的開倉派米?

當資金湧入之時,庫房收入大增,對政府的需索要求又豈能不同步上揚?及至資金流出,經濟衰退了,政府又不能
不開倉派米、紓解民困。發鈔局機制由是形成了一個不對稱、一味刺激增加公共開支的先天壓力。常人瘦身纖體尚
且是個老大難,更何況官僚?故此政府衙門一經開辦,便從來都是只會擴張而不會日落的,那麼在先天性增加開支
的壓力下又還奢談什麼穩健理財?

曾蔭權要以GDP的兩成為公共開支的上限。可是發鈔局機制卻先天有個突破這條界線的壓力,怎麼辦?怎麼辦?

補白老翻大國

《哈7》剛面世,據《紐約時報》報導,在中國,《哈8》以至各式各樣的哈利波特紛紛面世,《哈利波特與瓷器公
仔》有之,《哈利波特與中華帝國》有之。

最為精采者,還是這篇報導的標題:Lots of Harry Potter in China, some by the author. 其餘韻跟周恩來的名


言,「中國有娼妓,在台灣」,足堪輝映媲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8-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聯繫匯率的先天缺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8-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8-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市場經濟總壇雄風不再

市場經濟不是鐵板一塊。在美國,那起碼也有三大流派。佛利民掌舵二十多三十年的芝加哥固然是總壇,此外,還
有從芝加哥分支出來的維珍尼亞學派(過去以維珍尼亞大學及維珍尼亞理工為大本營,現今則集結在華府近郊的喬
治•梅森大學),及有西部芝加哥之稱的洛杉磯學派(UCLA)。這一回不是跟大家說這三大流派的異同長短,只是
西部芝加哥及總壇的後生一輩最近打起擂台來 —— 先是打筆墨官司,繼而動了真格扭上法庭 —— 煞是好看,在
此說上兩句,以博讀者一粲。

承蕭滿章兄報料(兼送書),方才知道有這場擂台戰。話說兩年多前芝加哥的李維特(Steve Levitt 1967-)夥拍


《紐約時報》記者Stephen Dubner 出版了《Freakonomics》一書,滿章兄第一時間送了一本給我。一口氣看過,整
體感覺跟江主席說的一樣: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兩大流派打擂台

孰料這年多兩年來這本標榜大膽假設(譬如墮胎合法化促進治安)、「科學」求證(主要是「按摩」統計數據)的
經濟學普及書竟又一紙風行,賣個滿堂紅 —— 單是美國銷量便超過兩百萬本,此外還有三十多個國外版本。除了
自嘆有眼無珠,則又不由不驚覺,只消掌握普及之道,經濟學這門以「沉悶得教人沮喪」的「科學」(dismal
science)原是財路一大條。

我不識貨且也罷了,那又怎令市場經濟兩大流派的後生一輩打起擂台來?滿章兄新近再送我西部芝加哥駱德(John
Lott 1958-)的新書《Freedomnomics》。從書名一望而知這是衝着《Freakonomics》而來的了。

捧讀過後則發覺,西部芝加哥較總壇更忠於市場經濟也。不過,我的眼光判斷從來作不得準(見上文),我覺得有
料到、有分量的書,不見得便會暢銷起來。打擂台的是何方神聖?李維特是芝大經濟系貝加研究所(Becker
Center)的主任,說得上是奈特、佛利民、貝加之後,第四代的芝加哥學派了。學術地位毋庸置疑,他可又不是根
正苗紅的芝加哥傳人:他是哈佛的本科生、MIT的博士;研究題材儘管創意無窮,思維信念可又不見得是建基於市場
經濟的。

駱德可不同了,從本科生到拿博士他都是待在UCLA,及後在賓夕凡尼亞、芝加哥、耶魯……等名校任過教,發表了
無數論文 —— 他的履歷表達五十五頁長!當中最富爭議性的,是他有關佩槍阻嚇罪案的研究。

事實上這正是他跟李維特打擂台 ——以至官司——的導火線:李維特首先發砲,在《Freakonomics》質疑這個研
究的真確性;駱德還以顏色,告李維特一狀,控告他誹謗。意猶未盡,今年出專書把《Freakonomics》駁得體無完
膚,而誹謗官司至今尚未審結。

研究建基於生活現實

依我看,駱德雖則是爆仗頸、火藥氣重,他的書有分量、值得推薦。分量在哪裡?鄙人的井蛙之見是,經濟學理論
是拿來解釋現實世界的現象的;經不起事實驗證的理論不管如何創意無窮,亦只是天花亂墜的吹牛皮而已,無助促
進我們對現實世界的了解。駱德的書建基於生活現實,故此有分量。

現實世界複雜得很,從生活現實入手作調查,好不容易才理得出個因果脈絡來。然而不管實證研究如何難做,待在
象牙塔裡便有「不發表、即滅亡」的壓力,那又怎生是好?運算能力愈益強勁的電腦及隨着資訊爆炸而來的數據氾
濫幫了經濟學家一個大忙:他們只消將五花八門的統計數據輸入電腦,像攪拌機般整弄一番,便弄出不少科學研究
來。(有電腦攪拌,那還不科學?)

我覺得《Freakonomics》了無看頭,主要是對攪拌機式的「科學實證」提不起興趣。就以那令李維特聲名大噪的「
墮胎合法化減少罪案」的「研究」來說吧,那基本上是把一九七三年墮胎合法化跟九十年代初罪案下跌糅合在一起
,看看似是有個關係了,便編個理論出來「解釋」一番,這個理論是否經得起事實驗證可又是另一回事了。

墮胎抑制罪案

李維特的理論是這樣的:墮胎合法化,除非有志於供書教學、當稱職父母,否則不會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來;換言之
,墮胎合法化後出生的孩子都會得到父母悉心照顧;他們越軌犯法的機會由是大大降低——墮胎合法化不便令整個
社會太平了?QED。

無論是生小孩子或者犯法做案,背後的動機都複雜得很。哪怕墮胎合法化跟罪案下跌,真的如影之隨形,李維特這
個解釋到底是道理所在,還是想當然矣的穿鑿之說,顯然還得要由事實來驗證。

林肯及甘迺迪這兩位總統都被刺殺。在網上,相信大家也看過廣為流傳的一系列跟他們有關的巧合事件:譬如林肯
在一八六○年當選,甘迺迪在一九六○年當選,相隔一百年;他們都是在星期五遇害,而當時他們的太太又都在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8-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他們的繼任人都叫詹森;頭一個詹森在一八○八年出生,後者則在一九○八年出生,相隔相差也是一百年……等
等,類似的巧合之處總共有十七項之多。

這連串巧合到底解釋了些什麼?真是天曉得。李維特的「墮胎合法化降低罪案論」看似科學(他的研究判斷:墮胎
合法化令兇殺案急降81%),解釋更是順理成章:墮胎合法化,生孩子是父母衡量過得失利害才作出的決定:孩子矜
貴多了,又豈有不嚴加教養之理?事實又如何?駱德強力駁斥:

墮胎激發罪案

(一)墮胎在一九七三年合法化,在此之先,只消符合若干條件(譬如醫生證明有健康上的需要)個別州亦容許墮
胎;好些「未合法化」的州,其墮胎率事實上更比合法化的州為高。換言之,早在一九七三年之先,墮胎已相當普
遍,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初罪案才顯著下降,兩者又何曾有個必然的關係?

(二)墮胎合法化後,非婚生子女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一九七三年之前,意外懷孕、「奉子成婚」的情況至為普遍
。合法化後,婦女懷孕,不少男伴覺得責不在我,離棄女伴,單親家庭的數目由是激增。這些只有單親的子女往往
缺乏照顧管教,犯案的機會大增。

(三)墮胎合法化後,男女關係隨便了起來;朋輩之間更又形成壓力,令濫交愈益普遍。墮胎個案固然激增(當中
尤以黑人婦女為然),亦不乏婦女把孩子留了下來好領取福利;這樣的單親家庭不少成為了滋生罪犯的溫床。

嚴於執法

若然果如駱德所言,墮胎合法反而刺激罪案,九十年代初起美國的罪案又何以大幅下降?一個原因是像紐約般大城
市普遍改變了聘用警察的條件,再不以種族為考慮因素,而以體能為取決;警察有能力捉賊了。此外,聯邦最高法
院在一九七六年容許恢復執行死刑,大大提高對嚴重罪案的阻嚇作用。加以愈來愈多的州容許人們佩槍(在五十個
州當中,有四十個州容許配槍),進一步加強阻嚇作用。嚴於執法而阻嚇力大增,那麼罪案大降又有什麼稀奇?

駱德條分縷析墮胎合法引發的後果,單是這一章已值回《Freedomnomics》的書價。除此之外,他更又駁斥了《
Freakonomics》中好些看似言之成理,但經不起事實驗證的穿鑿之說:譬如買新車不如新的二手車、原廠不裝設失
竊車輛追踪器LoJack不符經濟原則、房屋經紀佔顧客便宜……等等。

不管這場擂台戰的結果如何,駱德從生活現實出發的思考方法肯定較李維特靠電腦撐腰的「創意」更經得起時間的
考驗。富無三代,學術霸主亦不例外。總壇看來今非昔比矣。

補白:老翻稱雄

《福伯氏》雜誌的報導,電腦專家花了整年時間,在一百一十九個國家追緝垃圾電郵元兇;為了追尋犯罪集團的真
確地址,試過網上購買「偉哥」。結果?

印度孟買寄出的「偉哥」,全為廢料;中國上海寄出的「偉哥」則為真「昔多芬」(sildenafil),但非輝瑞產品

中國雖則為當今老翻第一大國,但起碼在「偉哥」這一役仍得讓印度一頭地。一山還有一山高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7-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八折黨:手機突破官僚管制

的士搶客演變為鬧劇。第一個回合,官家出招,以旁門左道的行政手段給電召 —— 也就是八折黨 —— 的士乘客


製造麻煩,要他們到遠離機場大樓的地點上落。

來而不往,非禮也。電召的士司機反擊,圍堵機場三小時。官家馬上變陣,讓出「臨時」上落客區以為通融。順得
哥情失嫂意,第二個回合到正官價 —— 也就是平均花上四小時等客 —— 的士出招,他們發動靜坐要求官家關閉
八折黨的「臨時」使用區。

官家豈敢怠慢?「臨時」一個星期後,八折黨顧客將要移玉步十分鐘才上得車。如此招來招往,這場的士鬧劇又何
時了?執筆之際尚未見八折黨有進一步行動,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官家製造矛盾

大教授一早教落:乘客追的士,那是咪錶官價脫離供求現實,定得太低;反之,的士排長龍等客,那是官價定得過
高。現今正官價的士要在機場花上大半更的時間等客,官價高得如何離譜,又還用多說嗎?

運輸署、機管局不正視官價跟市場大大脫節這鐵一般的事實,調整咪錶價格;而是看誰的聲音大,發動圍堵、慢駛
製造的麻煩多,便在政策上向誰「傾斜」,那又豈不是在正官價與八折黨的士之間製造矛盾衝突?

手機打破僵局

官家規限的士收費超過六、七十年,到如今正官價與八折黨的士才正面交鋒,那不是過去市場和諧融洽、不存在矛
盾;只是客觀現實不容許的士像別的行業那樣在價格、品質(譬如車廂裝設、音響效果)以至服務上作競爭。資訊
科技 —— 手機的普及 —— 打破了這個僵局。

手機未全面普及成為每個人的肢體的一部分 —— 每個香港人平均有1.4部手機 —— 之先,就算服務好、有折扣的


司機亦無從突出自己,以廣招徠。官價高出市價,乘客固然只能「逆來順受」,沒有選擇可言。官價低於市價,乘
客的選擇多一點,除了追的士尾食塵,還可以用手勢、暗語提價;但這般議價辦法的「交易費用」不少。

局限諸多,在那資訊落後的年代,官家一刀切規限的士車資由是釀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服務好、服務差
同一收費,那又何苦來由提高服務?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佳寧的士嘗試以司機打領帶著西裝、車廂擺放鮮花、服
務周周為號召,可是官家不許調整車資,佳寧提高服務建立的士品牌的嘗試終歸徒勞而無功。

劃一官價劣幣坐大

當然,扼殺佳寧這個試驗的,是集團的連串醜聞,然而自此便沒有人再作建立的士品牌的嘗試了,足見劃一官價而
劣幣驅逐良幣,犯不着多此一舉。在這個鐵律下,無論是提升服務水平或按顧客的喜好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務,都無
助提價或增加客路,效果形同做不做都是拿三十六的國企。及至手機全面普及,乘客可以隨時聯絡上相熟愜意的司
機了,整個的士行業的生態環境才出現革命性的改變。

的士又豈止是點到點的交通服務而已?同事告之,八折黨非但準時有禮,更懂得鑑貌辨色,知道什麼時候和客人閒
扯幾句,什麼時候該讓客人休息;服務體貼窩心,晚上往往會等到客人上樓入屋才開車走。優質服務而收費比正官
價的士有折讓;將心比己,你會怎樣選擇?

從衣著到飲食,消費者都可以按不同時候、心境狀況作出不同的選擇,可是的士卻只得一個選擇,這又合理嗎?只
消科技許可,價廉、質優的八折黨又怎不應運而生?

一旦手機讓乘客跟的士司機產銷直接溝通,那些服務質素沒有把握而又按正官價收費的士為乘客摒棄又有什稀奇?
非官方估計顯示,全港一萬八千部的士當中,現今超過六成已加入了八折黨,足見絕大多數司機已看清楚科技突破
帶來的新形勢,紛紛脫離劣幣行列了。

八折黨通過品格檢查

同事又告之,加入八折黨毋須斬雞頭、燒黃紙、歃血為盟,更不用向阿公交會費。入黨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經
黨友引薦介紹,可見要成為八折黨最重要的一關是品格檢查 —— 工作快、守時有禮等等。

這個品格檢查顯然經得起實證考驗:同事莫不豎起手指公,大讚八折黨平、靚、正。按常理看,曾蔭權理應給八折
黨頒授金紫荊才對,他們為什麼反而成為了官家打壓的對象?

官僚插手干預的事情往往便是這般諷刺,不過這亦不難理解。須知當官的,一星期裡上班五天,動輒有司機專車侍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7-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候;在衙門,坐的不用說是冷氣房。人間煙火幾乎也不食了(更莫說查找民間疾苦),他們又焉知得道資訊科技已
在默默起革命,把質優、價廉的司機從劃一官價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給的士市場來個翻天動地的變革?

對毛主席吟詠的「換了人間」,懵然不知;那麼除了玩弄他們唯一懂得的伎倆 —— 規管這、禁制那,給市場運作
架設關卡;打壓甲、偏袒乙,給有勢力的組織或個人輸送利益 —— 那又何以打發日子,證明自己沒有白吃公帑?

這不是說官僚干預完全沒有作用了,只是有科技之助,乘客跟的士司機可以產銷直接溝通議價了,只剩下一些短途
客才會按咪錶官價付車資。價高而無從以提升服務以作招徠,那四成還未加入八折黨的司機又怎不成為瀕危動物?
與其臨淵羨魚,面對現實,加入八折黨不才是真正的出路嗎?

是的,當官的沒有規限餐廳、服裝的價格,那又何苦規限的士車資?車資按供求自由浮動,消除正官價跟市價之間
的分歧;除非是壞了腦袋,當然也不再會有司機花上四小時在機場等客了,那麼機場不是可以和諧起來了嗎?不管
官僚答應與否,手機普及,議價(而不是正官價)將主導的士市場,何苦多此一舉,從中作梗?

干預弄巧反拙

官家雖則沒有明言,司馬昭之心可又路人皆見,把的士車資規限在市價之上,在用心極有可能是扶機鐵一把。然而
八折黨的湧現則又證明這個向機鐵傾斜的政策弄巧反拙:的士長期等客,從機場乘車到市區固然方便異常;正官價
偏高則更催生了八折黨,給機鐵帶來更多、服務更好的競爭。此又豈非偷雞唔到蝕揸米?整天呆在冷氣房裡,那又
豈能體味海耶克的unintended consequences是什麼?

補白:破格出位的年代

不說不知,在美國,Nevaeh是年來冒升得最快的女孩子名字。據統計,九九年全美才只有八個孩子以此為名。可是
公元二千年,有歌星在MTV節目上以此為女兒命名,Nevaeh從此不脛而走;到○六年,每一百萬新生女嬰,便有一千
六百人以此為名;在命名排行榜上居第四十三位。

Nevaeh並非出自聖經,亦非傳統名字,而是將天堂HEAVEN翻過來、從尾寫起。這樣創新的名字大行其道,那固然是
歌星加電視炮製出的魔力,更顯示這是個標奇立異、務求破格出位的年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7-2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八折黨:手機突破官僚管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7-2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平競爭法︰律師的長期飯票

公平競爭法看來是第三屆特區政府「強政勵治」的重頭戲(另一齣重頭戲不用說是政改了)。當董建華還是特首時
,他的智囊鄭維智已對此細作研究。曾蔭權上任後,又委託夏佳理的律師行找來澳洲專家諮詢有關條文的細節。與
此同時,財政司還領導一個常設的「競爭政策諮詢委員會」督促其事,公平競爭法又豈不如箭在弦?

萬事俱備,新的三司十二局又新添了科大的前商學院院長陳家強;以小人之心度之,他大有條件當公平競爭法的專
責推銷員。果如此,公平競爭法理應水到而渠成矣。主流支持公平競爭法

這麼說不是陳院長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他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出身,這個學派的拿手好戲之一是反對公平競爭法
。然而當他還是消委會主席時陳院長已捐棄「門戶之見」,大張旗鼓支持公平競爭法;由他來推銷這新政又豈不有
知己知彼之效?事實上這個推銷工作既不寂寞,更無難度。一當官便執到個好籌,對其他有志於學而優則仕的學者
、教授理應有個模範作用吧!

推銷公平競爭法毫無難度,因為主要政黨都莫不支持公平競爭法。以大小律師為中堅的公民黨固然鼓吹其事;取向
中產的民主黨亦以此來為民拯命;取向草根的民建聯更是聞公平而亢奮。剩下來的自由黨,當然也會以大局為重。

除了公平競爭法,試問還有別的議題可以讓政府糅合出這般主流的意見來嗎?第一任上,曾蔭權在政改及西九這兩
齣重頭戲雙雙鎩羽而還;新的五年任期伊始,藉着公平競爭法一洗頹風又豈不應該?

非香港之福

雖則事在必行,公平競爭法這新政是香港之福嗎?肯定不是。芝加哥學派的研究顯示,這般干預措施非但無助於促
進良性競爭,反是惡性競爭的利器

——行家砌詞對手以不公平手段妨礙競爭,借政府之刀逞其私利。

更要命的是,立了法便要有執法機關 —— 更是要有牙的。如斯一來,不管市場的實際情況如何,便難免像經濟學
薩伊定律(Say's Law)所言,供應製造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不公平競爭的指控將
有增無已,結果愈是維護公平競爭,妨礙競爭的官司則愈多;大小律師其門如市,庶成定論矣。

供應製造需求定律是經得起實證考驗的。君不見有了淫褻物品審裁處,不便引來兩三千個對《聖經》的投訴嗎?雖
則經濟持續增長,一旦政府對貧窮宣戰,推出綜援等扶貧措施後,活在貧窮線下的人不也不斷膨脹嗎?

柏金遜定律發功

除了薩伊定律,實施公平競爭法後,得到林行止先生推介而廣為人知的柏金遜定律(Parkinson's Law)亦將
發功,給律師們開出長期飯票。這個定律,跟毛澤東及鄧小平晚年患的柏金遜症無關,而是規範官僚行為的:工作
量會不斷擴張以填滿可供使用的時間(work expand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這個定律最著名的例證,是英國海軍上將的數目——他們跟海軍的規模成反比,規模愈是萎縮海軍上將的數目則愈
是增加。換言之,不管成立的初衷是什麼,衙門都有個自然膨脹 —— 甚至打不死 —— 的趨勢(看過《仙樂飄飄
處處聞》的朋友當又記得奧地利雖無海港,卻有海軍上將)。柏金遜定律哪裡來這個威力?美國新近的一宗妨礙競
爭官司,或許可以幫大家一窺其奧秘。

口舌招尤

眾所周知,超市是微利多銷、以量制勝的生意。美國有一間叫Whole Foods(股票代號為WFMI)的新派連鎖超市則另
闢蹊徑,他們賣的東西以貴價出名(鄙人的第一手經驗,較諸傳統超市,他們的價格就算不是貴一倍,也起碼貴七
、八成),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

一字以記之 —— organic(有機)

—— 他們的麵包、蔬果到化妝品都莫不以「天然」、「有機」作招徠。在這注重健康的環保年代,這一招倒又煞食
得很 —— WFMI在八○年創業,去年已開了近一百九十間店鋪、生意額高達五十六億美元,現今更擴張至加拿大及
英國。

這般成功的生意怎麼犯起了官非來?像中國老人家的訓誨一樣,口舌招尤也!話說為了進一步擴張經營,WFMI的總
裁麥基(John Mackey)給董事局發電郵,主張收購同樣以天然、有機產品為主打的對手Wild Oats(股票代號為
OATS);揚言一旦買起 OATS,其他超市集團將「永無,或者幾乎永無機會」(forever, or almost forever)跟
WFMI競爭了。這封電郵由是成為執法機關控之以妨礙競爭的罪證(這位先生口沒遮攔:他更用化名在網上吹捧WFMI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的股價,那是鯊魚滿布卻還刻意放血了)。

黃雀在後

正如水之向低流,有選擇,做買賣的哪有不想做獨市生意的?只是主觀意願是一回事,現實可又是另一回事;麥基
想藉着收購對手、鞏固利潤,這個如意算盤又打得響否?

「我的朋友」曾健時(Holman Jenkins)在《華爾街日報》他的地盤分析過這宗官司,指出當麥基忙於收購對手時
,平霸沃爾瑪(WalMart)——(其廣告口號是Everyday low prices)—— 給天然、有機產品這塊肥豬肉吸引得猛
吞口水,大舉入市。超市不是沃爾瑪的主打業務,他們尚且加入戰圈,像Safeway般的傳統連鎖超市又豈不也來分一
杯羹?往下去,WFMI的價錢又還貴得下去嗎?

結果?去年年底,WFMI透露業績有放緩迹象。消息一出,其股價即時急挫四分一(至今其市盈率仍接近三十倍 ——
比大市高出三分一,足見仍不乏股票捧場客)。執行公平競爭法的官僚可有體味不管主觀意願如何,市場無從壟斷
的道理?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答案是什麼了。

曾老兄的鴻文當然不是旨在分析WFMI的生意,他要指出的是,官僚有的是時間 —— 和納稅人供應的公帑 ——
他們熱衷的,是擴充王國,哪來閒暇細究市場現實是什麼?這麼一來,一落入他們手中,麥基那通電郵又豈不令他
們猶如令箭在握?那麼WFMI又還逃脫得掉被起訴妨礙競爭的厄運嗎?

告狀易過打真軍

正是同行如敵國,會否像WFMI那樣給官僚相中扭上法庭,關鍵往往不是執法者是否有獵犬般的嗅覺,而是對手打正
路波還是打茅波:有了這樣的法律,到衙門告狀砌詞對手妨礙競爭,就算入不得罪,也起碼造成滋擾,教對手分心
;那又怎不比在價格、品質、服務上制勝,來得容易?

香港是個小地方,自開埠以來便是個自由港,除了馬會及港交所般為政府保護得以獨市經營的生意外,差不多所有
行業都時刻面對本地或來自海外的衝擊(就算專利經營的士、小巴亦不能倖免)。全面競爭而還要推行公平競爭法
其用心安在?朋友告之,幾間大學的法律系都有爆棚之患。莫非春江水暖鴨先知,香港人都知道公平競爭大旗招展
,律師這受保護的行業前途未可限量?

補白︰非法的銀行家

閱《時代》週刊得悉,美國出現了phone banker這個新工種。他們並非提供電話理財服務的銀行職員,而是透過電
話募捐競選經費的助選團;多是義務的。

phone banker一詞顯然脫胎自phone bank —— 一排排的電話,而非電話銀行也。在香港,此等「電話庫」以至


phone banker都必定不合法:香港法例第十五章第九十七條規定,未經任志剛批准,任何人都不得用「銀行」一詞
,「或使用以"b"、"a"、"n"、"k"此次序排列的字母。」

於此可見,在香港,phone banker非但絕不馨香,更隨時會給警察逮個正着,跟反動分子無異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公平競爭法︰律師的長期飯票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7-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特區國企無法無天

在全城慶回歸的日子,兩位銀行界朋友不約而同跟我說起金融管理局旗下的按揭證券公司。話題如一,取向可大有
不同。他們一位是從經營角度看這間有香港特色的國企:跟所有國企一樣,這間公司沒有前途。另一位則從憲制着
墨:這間公司質地本來便有問題,現今更違章僭建,此又豈非無法無天?

香港有國企?沒有錯,特區雖則以「大市場、小政府」為標榜,可是跟大陸一樣,國企的數目可不少。擁有全港九
成以上病床的醫管局一也;給超過三分一人口提供住屋的房委會二也;更不用說主導交通服務的九鐵、地鐵、機場
了。在特區國企當中,按年資計,按揭證券公司理應是歷史最短的了 —— 它是在過渡前夕才籌辦的。

任志剛乘時而起

不善忘的,大家也許還記得過渡前夕,香港樓股皆升,不少上不到車的人更因而呼天搶地(禍兮福所倚:好些趕上
樓市尾班車的人不消多久便都成為了負資產,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金管局的任志剛乘時而起,在九六年主
張以美為師,將按揭證券化,籌集資金幫置不到業的人上車。

這間公司的股本(初時說只需十億元,後來倍增至二十億元),全部由金管局提供(故此七百萬香港人是這間公司
的真老闆);以政府機構身份發債籌集資金,信譽超卓,成本當然比一般金融機構為低。金管局是財政司轄下的一
個單位,作為金管局的子公司,按揭證券公司又怎不是如假包換的國企?

這間由財政司直接領導的國企(財政司是其當然主席),為什麼可以幫無產階級上車?當時金管局從美國專營按揭
證券的房利美(Fannie Mae)請來顧問專家作「研究」,他們發現香港的銀行嫌錢腥 —— 無產階級上車不成,不
是他們供不起樓,而是銀行不肯提供樓按。

美國專家的科學推斷

洋專家們的報告更又「科學」地推斷出樓按市場需求與供應之間的差額——不足之數高達八千億元(這個數字不是
鄙人坐在將軍澳堆填區望着滿眼垃圾冥想出來的,我手上還有洋專家們那本圖文並茂的「研究」報告——中英文版
本各一)。

洋專家們作「研究」的時候,樓市熾熱,銀行趕客出門絕不奇:一百萬元一間樓,業主出卅萬、銀行出七十萬;萬
一樓市下滑,銀行要承受的風險是業主的兩倍多,那又焉能不審慎其事?

況且那個時候整個銀行體系的貸存比率高達160%(有一百元存款在手,借出一百六十元貸款);業已借到盡了,還
頂着樓市逆轉的風險幫趕尾班車的人上樓,那又是向存戶盡責、向股東盡責嗎?

可是就算果如洋專家所言,樓按市場供求脫節,要是市場資金緊絀,銀行根本沒有這個錢可借,搞間國企出來也不
見得可以填補這個八千億元的大窿吧?金融市場講的是真金白銀而不是無中生有玩魔術吧?

當時因緣際會有幸覲見一位金管局高層,當面請教過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是:按揭證券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你懂
得些什麼?自此我便再沒有機會承教了,與垃圾堆填區為鄰的人總得有點兒自知之明的啊。

經營「日益困難」

這些當然都是題外話了。觸發這兩位銀行界朋友議論起按揭證券公司來的,是他們新近發表的年報。判定這間國企
沒有前途,亦非朋友個人的獨特之見;這個事實按揭證券公司不打自招寫了在年報上,他們引述顧問公司(不知是
舶來還是本地的土炮)這樣說:

銀行系統流動資金充裕,加上按揭貸款利率差距之大幅收窄,令購買按揭貸款變得日益困難。

眾所周知,撰寫公司年報的人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特異功能;這間國企要不是真的前途堪虞,下筆之際他們又會用
上「日益困難」這令人不安的字眼嗎?然而彷彿這還不夠駭人,年報還加多兩錢肉緊:

如本公司未能購入相當數量的資產,將大大影響公司之持續運作及發展空間。

「持續運作」尚且面臨威脅,那又還奢談什麼「發展空間」?美國顧問言之鑿鑿、用來支持成立按揭證券公司的八
千億元大缺口跑到哪裡去了?

有了結論再作「研究」

大家只消拿一個數據來看一看便見端倪了:當美國顧問作「研究」時,香港銀行系統的貸存比率為160%;今天?50%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7-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而已。銀行有一百元存款在手卻只借得出五十元 —— 這便是年報裡說的「銀行系統流動資金充裕」—— 那麼銀行


又還會把手上的按揭轉售給金管局全資擁有的國企嗎?銀行擁按揭以自重,客路中斷,這間國企又怎還持續運作得
下去?

打開天窗說亮話,所謂顧問「研究」報告沒有不是先有了結論才作「研究」的;美國顧問的「研究」報告看來亦不
例外:若然出顧問費的人意向明確要搞間這樣的國企,而你又發現香港的貸存比率高達160%,以致銀行時有趕客個
案,那麼你會潑其冷水,說這只是過渡的特殊環境促成的個別現象,作不得準嗎?不會吧!

反之,受人錢財,替人消災;你可能會拿着這個特殊現象加以發揮,以例外為常規,進而推算出個八千億元的供求
缺口來。有了先設的結論,要找個支持的「科學理據」還不容易嗎?那極其量只是高中生的習作題而已,何須勞煩
洋專家?就說「美國專家顧問」這塊金漆招牌有狐假虎威之效好了,然而以特殊現象為常規炮製出來的國企又怎不
前景堪虞?

「走出去」擴充經營

顧問遊戲可沒有隨着按揭證券公司的出現而告終。十年後,這間國企的處境不幸「日益困難」了,那又豈能不找顧
問指點迷津?你說新的顧問會不會直斥美國顧問之謬,主張將按揭證券公司光榮結業?不用我說,大家當然也知道
答案是什麼了。

沒有錯,新的顧問非但沒有主張結束這間國企,他們反而獻計擴充經營,效法祖國的國企那樣「走出去」:在香港
則走出樓按市場跑出去經營汽車貸款、商業按揭貸款;此外,則走到馬來西亞、泰國、印度以至中國大陸做按揭證
券生意 —— 以至提供顧問服務(大家都聽過Those who can, do it; those who can't, teach之說吧!)。
如斯一來便觸發另一位朋友說的憲制問題了。此話又怎說?

道理是這樣的。按揭證券公司由金管局全資擁有,在情在理,這間公司的功能、業務,極其量只可以經營政府授權
給金管局從事的活動;政府沒有授權金管局做大耳窿,按揭證券公司亦不得放高利貸,是不是?那麼政府授權金管
局做些什麼?

九三年成立的金融管理局是由一九三五年的《外匯基金條例》衍生的,條例訂明,金管局的職責只有一個 ——「直
接或間接影響港幣匯價」,「以保持香港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

金管局將愈來愈有創意

以此觀之,就算牽強地說成立按揭證券公司有助於穩定香港的貨幣金融體系,到外地經營按揭證券業務、提供顧問
服務,亦不可能有穩定港元匯價之效吧?然而有顧問簽名放行,當唐英年還是財政司時,他贊同這個「走出去」的
非法行為,則似乎又理所當然了。這又能不令人讚嘆任志剛領導有方?

成立按揭證券公司、讓這間國企走出鯉魚門尋找「發展空間」,當然亦不是金管局頭一趟發揮創意擴充王國之舉。
前此,他們用添置傢俬、文具的零錢賬目(petty cash),斥資三十七億元在國金二期置業,無疑又是另一創意洋
溢之舉了。購置十三層全港最貴重的寫字樓,跟穩定港元怎扯得上邊?當時的財政司曾蔭權,可又竭力成全任志剛
進駐他那八十八樓辦公室的宏願,他的本領又還用多說嗎?

只要外匯基金不斷滾存累積下去,金管局擴充王國的舉措肯定會愈來愈富創意。這個我是絕對有信心的。

補白:被擄非綁架

BBC駐加沙地帶記者Alan Johnston被擄一百多天後獲釋,成為全球頭條新聞。

他失踪之初,BBC的報導用上被捉走(taken)、被擄走(abducted)、消失(disappeared)、失踪
(missing)……等等字眼,可就是不用綁架(kidnapped)一字。何解?

BBC的解說:綁架志在勒索,莊士頓失踪七個星期後才有組織作出釋放戰俘的要求;在此之先,那又怎叫得綁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7-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特區國企無法無天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7-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楊某某遊珠三角

朋友任職跨國企業。他家居香港,本地有寫字樓,具體生產業務在珠三角;除了穿梭深圳河南北,一年到晚他更又
通天飛。由是之故,他要帶我見識他們這間跨國企業是怎麼樣發展起內地的業務來,一說便是三年。左三年、右三
年,要是今年還不去走一趟,真的不知道何年何日才會成行。於是在一個雨疏陰寒的暮春早上,他便領着我在珠三
角走了一轉;這一轉倒又把我弄得暈頭轉向。香港的逆曼克頓化

有什麼給弄糊塗了的地方?相信大家還會記得,早幾年前梁錦松棄商從政,做其財政司。當時他的「願景」(四、
五年前這個叫法尚未讓梁家傑弄得時髦了起來)是香港來個曼克頓化;眾所周知,紐約是美國的金融、貿易、文化
、藝術、出版……中心,故此他認為香港應該以紐約為榜樣,發展為全中國的這個、那個中心。這樣的「願景」其
志可嘉,現實又如何?

香港現今無疑是全中國的金融中心,可是像朋友般跑珠三角的專業管理階層可又以地少人稠的香港為「睡房」,每
一天盡可能都南下度宿;(也是這個原因,香港的正牌豪宅才樓價颷升吧!)可是一到週末,他們則又帶同家小北
上打波消遣。曼克頓何曾是貼鄰的新澤西州或康涅特格州的「睡房」?

出現這個以地價高與天齊的香港為「睡房」的「逆向」發展,看來關鍵是像朋友般的管理階層尚在精壯之年;家裡
有小朋友在學,(同時為了安太座之心?)也就只好每天在深圳河兩邊頻撲了。待到小朋友上了大學或出外唸寄宿
學校了,我倒又懷疑他們還會這樣每天跑來跑去。這樣往返,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少說也有三、四個小時,然而以
旁觀者視之,那又說不上什麼舟車勞頓之苦啊。

能曼克頓所不能

就以那天的行程來說,一上車便他有他忙,一路上跟北美洲的同事打電話;與此同時,他的黑莓電郵不絕。珠三角
非但高速公路網絡完備(朋友說較諸北美,中國建造的公路水平有過之無不及),通訊網絡更真的做到「無縫」
(seamless)的境界:跟他跑了一整天,他的兩部手機加我自己的一部都沒有斷過線;個人見證,這個曼克頓是絕
對做不到的 —— 至今紐約的地鐵還是打不得電話的。

去到朋友的工廠,剛巧碰上他有兩位同事從美國抵步。跟他們閒扯幾句,我便不期然替香港的赤鱲角機場擔心起來
。這兩位老外過去都是從美國直飛香港,度宿一宵,翌日乘車到珠三角去的。這一趟他們搞搞新意思,直飛上海然
後轉機到深圳。如斯一來,他們省掉了一晚酒店開支 —— 你知我知,香港的酒店是超曼克頓級的收費,那又豈能
不設法縮皮節省?難得的,是中美兩地班次頻密,讓他們縮皮得逞。

一體化下的游俠

縮皮、增值是吹遍全球的經濟一體化大氣候,然而要不是由這兩位美國工程師夫子自道,真又不知道現今的跨國企
業是這般的運作模式。無以名之,姑且叫這兩位在這大氣候下馳騁的專才為企業游俠吧。

他們各有專長,一位是搞生產的,一位是搞產品規格的;他們雖然都是美國人,卻住在相隔千里的城市。正確點說
來,他們居無定所,不管是珠三角、芝加哥或墨西哥,哪裡的運作有需要,他們便到哪裡去。每到一個地方,短則
一兩個星期,長則耽上三、四個月。這般的工作,你說像不像闖蕩江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俠?

這樣的工作,聽似羅曼蒂克得很,可是浮萍漂泊,不思家嗎?這兩位美國佬可又異口同聲說:這裡的酒店設備齊全
,更又有個小廚房,微波爐、雪櫃、電視一應俱全,跟家裡沒啥分別。兼且無論是在廠或酒店都可以上網,跟家裡
聯繫毫無間斷,緊貼家鄉的新聞,就像身在美國一樣。

說得那麼輕鬆(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由是按捺不住,來個貼身一問:真的樂不思蜀,什麼也不缺?見我有此一問
,其中一位才難為情的給我說:我不是要投訴這裡的食物,可是這周圍就是找不到像樣的漢堡包。真的要吃嗎,便
要跑到深圳光顧麥當勞;一程車也要個把小時。正是人之不同,各如其臉;誰料得到,在珠三角的魚米之鄉,老美
最最是渴求的,竟然是那個漢堡包!

一切由南巡開始

更料不到的,是這一天裡觸目所見,盡是欣欣向榮之象。這當然不是我第一趟到珠三角跑,差不多二十年前了,有
一個時期出於工作需要,我不時到珠三角參觀工廠。那個時候的道路固然破爛不堪,基本通訊也說不上,更莫說是
「無縫」的手機、電郵網絡了。

二十年前,珠三角的工廠大多數是由香港內遷過去的,故此無論是規模以至運作方式依稀看到香港膠花廠、製衣廠
的影子。朋友告訴我,九二、九三年鄧小平南巡後,台商進駐,像他們般的跨國企業繼而追隨;這非但從此改變了
珠三角的面貌,更的而且確將中國跟全球經濟一體化了起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十五、六年前是什麼觸動了台商,令他們湧向珠三角、長三角?這個我不大了了。我甚至不明白是什麼導致像朋友
般的跨國企業到珠三角去。不是嗎,當初香港的工廠內遷,那是因為內地工人、土地都不缺;現今朋友告訴我他們
招工有困難,土地無疑還是比香港多很多、很多,然而電力供應沒有保障,他們要自備發電機;到頭來這則只會令
已經夠嚴重的空氣污染惡化。何苦來由?

珠三角還有吸引力否?

工人、電力、環境污染等宏觀因素未臻理想;在微觀層面,我亦不大看得出珠三角對朋友公司的吸引力所在:他們
的產品全部外銷,主要市場在歐美;產品的技術研發在北美,零配件則全方位採購;只要符合規格要求,不問國籍
、膚色、信仰……只看價錢,誰便宜便跟誰買,故此他們的供應商從美國、台灣、越南……以至東莞都有。對這般
開放的公司來說,土地、人工都較珠三角便宜的越南不是更為吸引嗎?

說珠三角不再便宜倒又半點不假。午飯時候,朋友帶我去東莞松山湖區的凱悅酒店見識、見識。那是凱悅在中國開
的第六間酒店,也是最新的一間。酒店還在「試業」尚未正式開張,可是餐廳已擠滿了各種膚色的賓客。要不是侍
應都是說普通話的,則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置身珠三角。看過餐牌價錢我則更嚇了一跳,那一刻,我才對「港燦」一
詞有第一身的體會。那是什麼水平的價錢?

自助餐,每位兩百八十元;飲品、果汁每杯三十六元;啤酒較便宜,每杯二十八元;咖啡三十五元。結果我要了一
客四川麻辣麵(七十八元)、一杯啤酒、一杯咖啡 —— 埋單一百四十一元,中環五星級酒店的消費亦不外如此而
已。誠然,這是凱悅酒店;但這是東莞的凱悅啊?

或許楊某待在將軍澳垃圾堆填區的日子委實太耐了,以致跟現實世界脫節。然而當凱悅開到了東莞,而東莞凱悅一
頓午飯的消費直追中環的水平,餐廳可還是賓客滿堂,珠三角還是個富競爭力的地方否?

補白:掩人耳目

從《福伯氏》雜誌看到的。全美三萬七千間郵局最近除下所有公眾地方的時鐘。當局沒有合理解釋,小人之心度之
,以為此乃「掩人耳目」之舉,免得排隊久候的人龍覺察到多少寶貴的時間給謀殺掉了。

在香港,某些銀行人龍之長,尤甚於公立醫院睇街症。下趟去銀行,千祈記得看看當眼處可掛有大鐘。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楊某某遊珠三角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7-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06-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法律不外乎人情?

不怕失禮跟大家說,當我拿起蓋茨(Bill Gates 1955-)的哈佛「指導性講話」來看時,確實給他通篇的equity難


倒。我摸不透的是,按字面的意思來看,equality —— 公平、平等 —— 不有他要說的意思嗎,為什麼偏偏用上
equity這個有多重意義的字眼?他那篇三千多字的演辭花了大半年時間精雕細琢,一字一句絕不馬虎;捨equality
而取equity,他的用心是什麼?

生活在今天,大家當然都知道equity最常見的意思是資本、資金。君不見中國政府拿三十億美元入股的黑石公司
(Blackstone),不便是個「私募資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了嗎?公道自在人心

然而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個equity跟蓋茨所說,在貧窮、病疾痛苦中沉淪的人面對的deepest inequities扯不
上邊。為了把這個equity弄出個究竟來,翻箱倒槓倒又把我折騰了好一陣子。除了嘆一句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便
只好怪自己讀得書少了。

蓋茨這個equity看來源自司法體制:在法律面前的公道、公允。雖說「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人心」倒又要小心
處理:這個「人心」是「開明」而不是盲目的,否則那極其量只是洶湧的群情而已,說不上是公道。

及其民智已開,普羅大眾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人們心中才有個真正的公道。可能是為了刻畫開明的人心有別於
洶湧群情吧,蓋茨在演辭中便用上了「informed conscience」一詞 —— 民智已開,人們掌握了事物的是非曲直,
到那個時候公道良心才會浮現;這跟盲從附和的人云亦云不可同日而語。

開明的公道良心怎麼跟equity扯上關係?以我粗略的理解,在十二、三世紀,英國出現了「良心法庭」(equity
court),以補「普通法」(common law)之不足,好替一些不為當時的法律規條保障的人討回公道。「普通法」不
是眾所公認司法的最高境界了嗎,有冤的人怎麼會無路可訴以致討不到公道?

死板的「普通法」

像大陸上的口頭禪說的,凡事總有個過程。「普通法」日趨完備細致,不過那是經過七、八百年才演變出來的結果
。當「良心法庭」出現之初,那可又是另一回事了。那個時候的「普通法」以死板得很的「告票」(writ)為框架
,這些告票跟黃大仙的靈籤一樣,格式、種類都給固定了下來,毫無轉圜、「法外開恩」的餘地。

糾紛的性質超乎告票涵蓋的範圍,法庭固然不會受理。就算得以告上公堂,要是告票用錯了格式,又或者告票上的
字眼不恰當,亦會給法官掃地出門。那怎麼辦?

要麼便像現今大陸上千千萬萬有冤無路訴的人那樣到北京「上訪」,要麼便覷準皇帝出巡的時機攔途告其御狀。可
是英國的皇帝跟中國的一樣,深居簡出不經常出巡。(唯其如此,乾隆皇下江南才弄出這麼多故事來?)那又怎麼
辦?在尚未發明電郵的年代,那就只好給皇帝寫信 —— 呈遞陳情表了。

護着皇帝的良心

不管社會上下如何追求和諧,世間上超過一個人的地方便難免有糾紛。紛爭不息,日理萬機的皇帝應付不了如雪片
飛來的申冤陳情表,那又怎麼辦?自己處理不來,當然要假手於人了。替子民討回公道茲事體大,普通衙差豈能勝
任?再者,公道良心關乎涵養、道德、情操,更又沒有可供援引參考的天書律例,普通一個大臣怎做得好這份工?
那又怎生是好?

結果這個差事便落在皇帝的「貼身牧師」(chaplain)身上。皇帝行差踏錯、做了什麼虧心事,都是向這位牧師告
解的,他由是有「皇帝的良心守護者」(keeper of the King's conscience)之稱。在中國,那理應是個諫
官的職位吧!(雖則種族不同、文化有別,好些社會功能職位大致上是世界共通的;足見普天之下,人類面對的問
題古往今來不外如是而已。)

唐太宗(599-649)把鼎鼎大名的諫官魏徵(580-643)比作一面鏡子,幫他照出醜陋之處以為警惕,那麼中國諫官
的功能跟英皇的「貼身牧師」又豈不相若?把「良心法庭」發揚光大的是「貼身牧師」摩爾爵士(Sir Thomas More
1478-1535),他雖則比魏徵遲了差不多九百年出生,來頭同樣不小 ——《烏托邦》(Utopia)便是出自他的手筆

良心凌駕「普通法」

十五、六世紀的英國人沒有給到底是法律大還是皇帝大般的問題弄糊塗了:代表皇帝良心的「良心法庭」凌駕「普
通法」之上。在「良心法庭」出現之先,「普通法」並無禁制令(injunction)之設,可幸有這皇帝的「良心產品
」,要不然像伊利莎伯泰萊般的超級巨星現今便少一張對付狗仔隊的王牌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06-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開明的公道良心凌駕法律,(我們中國人亦有「法律不外乎人情」之說啊!)故此equality便不能跟equity相提並
論了。為什麼?因為開明的公道良心並不拘泥於刻板、為法律規條訂明的公平、平等。

別的不說,就以停車場而言,不管是政府或私營的現今都例必把最方便出入的停車位留給殘障人士。這般安排顯然
有違先到先得這個大家共同接受的公平、公開的平等原則。反之,身體健全的駕駛者倘若不知就裡,佔用了這些往
往空置的車位,則不難會激發公憤。於此可見,在先到先得這平等原則之上,還有更高的準則 —— 出於惻隱之心
的關愛。

同樣,在擠滿乘客的地鐵車廂裡,哪個心智正常的人不會給小孩、長者、孕婦以至殘障人士讓座?政府給殘障司機
發方便泊車的特別憑證,地鐵可沒有給要多加照顧的乘客發特別乘車證;更沒有像禁制講粗口那樣,在附例明確要
求乘客讓座給有特殊需要的人。雖則如此,開明的公道良心可又教大家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的精神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關愛。

惻隱之心源於「自愛」

蓋茨口中的equity正是發乎惻隱之心的民胞物與情操,這跟大義凜然、用法律規條訂明的平等、公平、公正是兩碼
子事。在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來說這種開明的公道良心源於「自愛」(self-love)—— 車廂
顛簸搖晃,老婦腳步浮浮;見到此番情景,誰不會下意識地有設身處地之想:若然我是那名老婦,我會多麼渴望有
人興起憐憫之心讓座給我。

我是個已過半百的老翁了,不出三數年間便可能會有人給我讓座。收成期在望,在代入感的驅使下讓座給年紀比我
大的人,合情合理。然而蓋茨的景況可不同了,他像絕大多數非洲人那樣,在貧窮、病疾中沉淪的機會幾乎等於零
。那麼他這個還是精壯之年的世界首富,又犯得着丟下大好事業,專業行善嗎?

從資源效益的角度來看,蓋茨在這個時候「轉工」,可能確非明智之舉。不過,發乎「自愛」的惻隱之心顯然是人
類共有的基因了,這個公道良心的呼喚又怎抗拒得來?唯其如此,蓋茨的善舉才引發共鳴吧?

補白:不可以貌相美國人

香港交響樂團《美人美樂》演奏會上,林家琦介紹中國丹東出生的客席指揮張弦,說她半點也不像美國人;可是紐
約管弦樂團自成立以來,她是第一位女指揮,故此說得上是半個美國人云云。

美國早有大熔爐之稱,如今兩三成人口是所謂少數族裔;在加州,「白種人」快將「淪為」少數族裔。加以盛行異
族通婚,美國人哪還有個標準的相貌?

拉大提琴的馬友友在巴黎出生,勞工部長趙小蘭在台北出生,有哪個地方看得出他們是美國的人?

新書啟事

各位老師:

我的新書《史密斯先生說了些什麼?》業已印就,並已寄出。謝謝各位的支持,拋磚引玉,還請不吝賜教。

楊懷康上

代郵

Rommel Tsui君:

擲來大作多篇,非常感激。鄙人矇查查入行,絕無計劃部署可言。純屬unintended consequences,那又何來可堪借
鏡之處?閣下言重了。

楊懷康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06-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法律不外乎人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6 日期: 2007-06-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6-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發達所為何事?

從哈佛中途退學三十二年後,蓋茨(Bill Gates 1955-)重返「校場」(哈佛以Yard為名,有別於普林斯頓始創的


「校園」——campus),接受母校頒授的名譽法律博士學位,戲肉則是向應屆畢業生作「指導性講話」。

說蓋茨這個演講是戲肉可又半點不假。踏上講台、一開腔他便向老父打招呼:「爸爸,這些年來我一直跟你說我會
回來拿學位的。」(Dad, I always told you I'd come back and get my degree.)有個像蓋茨般的兒子,
那個做父母的不會滿心歡喜、引以為榮?

然而事非經過不知難,觀乎他在學校反叛胡鬧的日子,那個做父母的不心疼?聽到兒子這個開場白,老年喪偶的蓋
茨爸爸理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以直報怨

這戲肉可又不只是還老父的心願而已,蓋茨更有承先啟後之意 —— 他要發揚光大的不是老蓋茨的律師業務,而是
追隨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 1880 -1959)的足迹造福人群。驟耳聽來,這般志願既鄉愿又老土,蓋茨可又是
認真的 —— 明年起他將全身投入以他和太太名義成立的基金工作,(「哈佛給我學位來得真合時。明年我將轉工
,履歷表上有個大學學位是較為體面的。」)拿他及畢非特(Warren Buffett 1930 -)的財富,在教育及醫療做點
實事。

眾所周知,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個歐洲滿目瘡痍。馬歇爾將軍本着民胞物與的精神,號召美國人行動起來援助歐洲
重建,這就是後來因他而得名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一九五三年諾貝爾委員為此頒了和平獎給他)
。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馬歇爾向哈佛的應屆畢業生演講,提出這個計劃;過了一個甲子,蓋茨到哈佛呼籲新一代
精英關懷給貧窮、疾病折磨的人、向他們施以援手。

(馬歇爾計劃援助整個歐洲,包括被美國戰敗的德國。按于丹的解讀,這不是「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
本着良知,而不是因應對方的行事作為,自己認為應當怎麼樣做便怎麼樣做。這跟蓋茨說的equity一脈相承。不過
這是後話了)。

不容坐視的複雜問題

蓋茨認真對待這個演講。《華爾街日報》說,他早在去年十二月便動筆寫演講稿了,可一直苦無思緒。直至今年三
月,他去國務院見國務卿賴斯,在走廊牆上見到馬歇爾的哈佛演辭,細讀之下,演辭中complexity一字觸動了他。
那一刻,他知道了要向哈佛的畢業生說什麼了。

演辭有了主題,他向畢非特討教,探究complexity如何窒礙社會的演進。他又跟友輩交流,得知不少人都深感貧窮
的導因錯縱複雜,縱使問題嚴重、不容坐視,可又不知從何入手。他將這些想法都寫進演辭,到五月尾有了定稿,
蓋茨趁着參加畢非特那兩三萬人出席的股東大會的機會,當面請教演辭的選詞用字語氣腔調,力求不要讓人覺得他
只顧說教。

蓋茨及畢非特是當今舉世數一數二的首富,單純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這篇演辭雖則只得3,039個字,然而字
斟句酌,直是這兩個富可敵國的曠世奇才的心血結晶,理應是史上成本最高的演辭吧,豈可錯過?何況在網上這又
是無料奉送的?(在科網時代,像價格般的傳統經濟學概念又要修正否?)

上天大有期望

細讀過演辭,我發覺蓋茨非但寫得用心(不惜和盤托出昔日在哈佛宿舍的瘀事,免得師弟、師妹們以為他只懂得扳
起面孔說教),更貫注感情(蓋茨在一九九四年元旦日結婚,那時他母親的癌症已到了末期,她特意為未來媳婦寫
信;演講尾聲,蓋茨憶述亡母在婚禮前夕為他太太梅蓮達讀出信中的話:「得天獨厚的人,上天同樣大有期望
——From those to whom much is given, much is expected.」)

讀蓋茨的演辭當然不是為了欣賞他寫文章的技巧造詣,更重要的,是掌握他要說的是什麼。個人感覺,通篇演辭是
由兩個字貫串起來。一個是他從馬歇爾的演辭看到的complexity,另一個是「馬歇爾計劃」針對的inequity。

我拿馬歇爾的演辭來看過,體味到他說的complexity是什麼的一回事。(我是海耶克的信徒,當然知道一粥一飯、
半絲半縷,看似簡單,實則跟鉛筆一樣都來處不易,非經過複雜精細的組織安排成不得事;這般complexity,捨市
場之外,個別血肉之軀是統籌兼顧、中央計劃不來的。)重建歐洲要面對的重重障礙可以體味,inequity可不是那
麼容易掌握了。

在絕望中沉淪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6-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這inequity是什麼?蓋茨說在哈佛的歲月,學問、功課給他不少激勵挑戰(入門科目也沒有讀過,他卻跑了去上研
究院的微觀經濟學課,而且還拿了個A,分數更是全班最高的),交了不少朋友、激發腦震盪;此番經驗雖則終身受
用,可又不無遺憾之處。教他遺憾的是什麼?

到我離開哈佛了,我都未真正覺察到世間上原是有這般可怕的inequity——醫療、財富、機會上的待遇懸殊以致千
千萬萬的人在絕望中沉淪。

生而有之的惻隱之心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業已發覺至今我都沒有把inequity翻成中文。不得不自認敝鄉,我是不知道該怎樣譯才叫貼切
。誠然,這不是個辟字,所有英漢字典都找得到;譬如梁實秋便將之譯作「不公平、不公正」,而陸谷孫則在這兩
個基本譯法之外加多一個「偏私」。然而在蓋茨說的懸殊待遇可又絕無「不公平、不公正」以至「偏私」之處,他
說的,是人皆生而有之的惻隱之心 —— 良知 —— 激發的高尚情操。

有些朋友可能會反駁inequity難譯之說,孔子不是說過了嗎,「不患寡而患不均」;蓋茨說的不正是醫療設施、財
富以至發揮才能本領的機會不平等,以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雲泥有別,豈為平等?

事情可又不是這麼簡單啊。孔子雖然沒有明言,在他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背後無疑是隱藏着這樣的想法:這「
不均」是人為的,不管那是巧取豪奪還是壓搾剝削,「不均」則有違公義,都得制止,進而要將之扯個平、均之哉
,否則便不難有人害起眼紅症來,要動粗了。

「均無貧,和無寡」,在孔子來說,這才叫「和諧社會」。只是他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均之?該由誰來均之?怎樣
才可以維持這個「均勢」以免兩極走向再次滋生妒忌之心、分化社會。

所為何事

蓋茨沒有「危言聳聽」,威嚇當前的懸殊待遇最終會導致天下大亂。馬歇爾認為要協助歐洲重建,全世界才可以長
治久安,有真正的和平。蓋茨亦不是那麼「功利」,他認為這些deepest inequities壓根兒便不應該存在,而這也
是inequity不可翻譯的地方。

蓋茨沒有根究這些懸殊待遇的成因是什麼,他知道的是,像美國般的社會,物質文明空前富裕;與此同時,第三世
界卻有千千萬萬的人依舊為貧窮、疾病煎熬,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境況懸殊,良知上我們又怎過得去?

寧死不屈的文天祥(1236 - 1283)有「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的絕筆。蓋茨不是那麼悲壯,他想哈佛的校董、教授
、學生反思的是:

這個校場凝聚了世間上罕有的才俊,所為何事(What for ?)

蓋茨自己反思得的結論是:資訊科技進步,現今大家都體味到世界兩極分化下的deepest inequities,「有了此番
體會,大家都可能知道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吧,便可以改變這些不幸的人的生命。若然如此,要是大家還是置他們於
不顧,你們的良知又怎會答應。」(With that awareness, you likely also have an informed conscience that
will torment you if you abandon these people whose lives you could change with little effort.)

反求於己,蓋茨顯然覺得責無旁貸,由是轉工了。此之為立地成佛乎?

補白:壞名何足懼?

「私募資本基金」(private equity)一詞大行其道。無他,新聞多也。先是有中國三十億美元入股「黑石」
(Blackstone),繼而守着地獄之門不許無辜的人逃脫的「一身三頭惡犬」(Cerberus)以七十四億美元從平治手
上接過佳士拿這燙手山芋。「私募」這門生意,可謂新聞多多也。

以超級惡犬為字號,咬文嚼字大師William Safire覺得不可思議,上門問個究竟。原來十五年前六個拍檔創業之初
,根本不知Cerberus一詞的真正意義;以此為招牌,一時貪玩而已。現今他們旗下公司的生意額每年達六百億美元
,改壞名又何足懼哉?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6-2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發達所為何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6-2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6-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膠袋稅:長官意旨病毒發作

廖秀冬站在環保的「道德高地」擎起凝聚了天地正氣的「用者自付」大旗,開徵膠袋稅。這個新稅真的那麼神聖嗎
?看來又不像啊。

佛利民(Milton Friedman1912-2006)教落,「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TANSTAAFL)。現今超市膠袋不用額外付款
,可是你知我知,雖則不是像午餐肉罐頭或新界菜芯那樣貼上可供激光掃描的價格條碼,這些膠袋跟超市的燈油火
蠟、冷氣、服務員的微笑……一樣,都不是免費的 —— 要不是有人付出代價,它們是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的。誰
承擔膠袋的代價?不用說那是你、我和所有光顧超市的人。你總聽過羊毛出在羊身上之說吧?A貨「用者自付」

不過廖秀冬口中的「用者自付」可不是這麼的一回事。她是要你給超市付過錢買膠袋後,再來付一趟給庫房 ——
繳納膠袋稅。為什麼要多此一付?在官家來說,那是因為膠袋「污染」環境,令垃圾堆填區爆棚;寓禁於徵,要人
少用膠袋。

以此視之,膠袋稅絕非取諸膠袋用家花在膠袋用家的「用者自付」,而是開徵以膠袋為名的新稅種。這跟交印花稅
成立賠償基金,萬一旅行社倒閉,消費者亦不致蒙受金錢損失(時間損失當然並非金錢賠償得來的),大不一樣。

旅行社的印花稅是大有針對性的earmark tax,所有收益撥作一個用途 —— 安參加旅行團者之心。膠袋稅則只是庫


房的另一筆進賬,政府不會像開設旅行社賠償基金那樣拿膠袋稅所得,開闢膠袋專用堆填區。如斯一來,「用者自
付」之說又豈非誤導納稅人了?

膠袋稅針對窮人

像旅行社印花稅般貨真價實的「用者自付」則較為接近市場運作。試想想,教育佔了政府開支的四分一,而我完全
不幫襯公營教育服務,貫徹「用者自付」精神,我繳稅便可以打個七五折了。這不是比不管用多用少甚至完全不用
公共服務也要繳稅,公平合理得多嗎?

實行這樣「用者自付」,我絕對有信心標榜「大市場、小政府」的特區政府會大、大、大、大縮水。故此高官們最
好還是多多注意自己在鼓吹些什麼,否則一個不小心便不難倒自己米了。

「用者自付」的膠袋稅非但有名無實,那更是愈是低下階層擔子便愈重的「累退稅」(regressive tax)。試想想
:只要達到最低消費要求,大型超市都有送貨服務,毋須貴客用膠袋自攜。家裡地方小、雪櫃容量細、一個星期上
兩三趟超市的人家當然享用不到送貨服務。那麼膠袋稅又豈不落在買東西要自攜的低下階層身上?

膠袋稅偏執武斷

在海港半浮半沉、滿布沙灘的膠袋誠然令人厭惡 —— 甚至惡心,要認真對付;可是針對窮人的膠袋稅是解決辦法
嗎?我有保留。香港人口密度特高,而公民意識有待加強,某些污染是走不掉的。誰叫你生活在香港?

除了膠袋,我對三姑六婆、維園阿叔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放言高論,同樣深惡痛絕。(我有好些朋友則在電視播
新聞前例必飛台,以求眼根清靜)。若然寓禁於徵向膠袋開刀,那麼語言、「音樂」以至無處不在,甚至在文化中
心的音樂廳、劇院亦響個不停的電話鈴聲又如何?

在我看來,膠袋稅跟新加坡禁止入口香口膠、禁止學校小賣部賣汽水,同出一轍,都是家長意旨作祟。這不是說膠
袋不構成污染,只是污染環境的東西多的是,今天長官選中膠袋來開刀,難保明天他們不會指控日出四、五十張紙
的收費報紙(以至免費報紙)不環保?

長官意旨從來都是偏執、武斷的,砌詞抽稅起來則尤其如此。八二、八三年,香港給前途談判弄得滿城風雨,樓股
港元匯價齊跌,稅源枯竭以致財政出現罕見赤字。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二話不說,開徵汽水稅(維他奶亦不從免)
。他沒有解釋為什麼向汽水而不是別的消費品開刀(可能亦無需解釋:庫房沒有錢,開微新稅又豈不天經地義?)
不久,財政復見盈餘,汽水稅便悄然消失了。

欺善怕惡

偏偏選中膠袋,也不是這個新稅種唯一武斷之處。在新稅例下,到大型超市買東西、用膠袋,要繳稅;到街市買餸
則不用。莫非街市的膠袋便不污染環境?當然不是。以小人之心度之,當官的恐怕是欺善怕惡了:大型超市等同大
財團,在環保這「道德高地」面前,又豈能不負起「企業公民責任」,「仰止」屈服?

街市檔販便不見得會那麼馴服了。要麼他們便操上政府總部控訴膠袋稅扼殺生計;要麼便到廖秀冬的辦公室絕食(
邨巴司機、新界的士一再在市區慢駛向她「展示實力」)。與此同時,當然少不了好打抱不平、專門替弱勢社群出
頭的區議員、立法會議員吶喊助陣。若然還是不得要領,來個包圍港督府,到其時看你廖秀冬又環保得下去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6-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趕時髦於今尤烈

這個欺善怕惡、針對低下階層兼且偏執武斷的膠袋稅,看來更是從愛爾蘭、台灣等所謂先進地區老翻過來的趕時髦
之作。官家趕時髦非自今日始,過渡後則尤烈。董建華固然趕高科技的時髦,搞數碼港跟加州的矽谷爭一日之長短
;曾蔭權則趕「創意工業」的時髦,搞電影發展局給「韓風」還以顏色。

寄意高遠、要走在世界的最前頭沒有什麼不好,只是趕時髦也總得考慮自己的切身處境吧?否則充其大頭鬼,小則
勞民傷財,大則蹉跎歲月、迷失方向。試想想,在世紀之交,我們為這個港、那個港賠上了多少精神時間?(學費
至今尚未交完,數碼港這個地產項目之後,應用科技院這齣耗資三十億元的鬧劇還在上演,而三億元的電影發展局
則又告開鑼。)

同樣因環保之名,房署公屋開始了太陽能發電(最樂觀的估計,這個投資要五十年才還本),中電、港燈則在試驗
風力發電(成本當然全數由用戶承擔)。太陽、風力發電無疑既環保又時髦,可是香港有這個條件嗎?莫說我們沒
有那個科技本領,只得那四百平方哩,香港哪來地方裝設足以應付七百萬人電力需要的太陽能發電板、風車?可是
在既時髦又神聖的環保面前我們似乎連這起碼的常識也顧不得了。

長官意旨病毒

罔顧常識現實隱隱然又是廖秀冬的看家本領了。上任之初,她明文規定政府機構調校室溫至攝氏25.5度。這25.5度
是從哪裡跑出來的?我的同事探究過其事,發覺美國有個什麼工程師協會呼籲以華氏78度為標準室溫。換算為攝氏
,這個標準剛好是廖秀冬的25.5度。

姑勿論這25.5是否適合濕度比美國高許多許多的香港,囫圇吞棗,硬套美國的標準,甚至要求精確至小數點後一個
位數字。以這般強物情、就己意的識見眼界治港,其遺害又豈止是打低下階層的主意抽其膠袋稅而已,那直是全方
位擴散數碼港、應科院、電影發展局……般的長官意旨病毒了!

補白:外強中乾

BBC的新聞。伊朗汽油短缺,將實施配給。記者解釋,供不應求導因有二:一、政府補貼消費,泵油價為歐洲水平五
分一,變相鼓勵消費;二、煉油設施殘破,供應跟不上;政府復欠財力增加汽油入口,由是走上配給的末路。

配給無助於增加供應,那又豈是長久之計。捨長遠之計而不由,伊朗是外強中乾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6-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膠袋稅:長官意旨病毒發作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6-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5-3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噩夢》:一個九十歲老人的吶喊

坦克能否將豬輾成肉餅?死多少人才叫屠城?這般提問既客觀又科學,可就是涼薄冷血得教人義憤填膺。此情此境
,怎不教人翳悶?於是在一個風雨飄搖、作不得科學實證的下午,跟家小去了看《世紀先驅 —— 林風眠藝術展》
,意外地給那兩個科學問題找到了教人震撼的答案。無聲的控訴

答案來自林老那團怒火。展出的作品很全面,從靜物、風景、盡顯他個人風格的仕女及戲曲人物,更包括他在一九
八九年作的《噩夢》、《痛苦》、《基督》系列。林風眠專家郎紹君說《噩夢》是「泛指一切如《噩夢》般殺戮和
不人道現象」。這一系列作品,「油畫換作了彩墨,風格更加強悍,氣氛更加沉重,情緒更加激越。」畫家心中那
團怒火,十八年後依舊燃燒。

作這一系列畫時,林風眠是九十歲的老人了。然而,「筆觸之粗獷、色彩之強烈、風格之縱放,亦前所未有。景物
變作了畫家內在表現的載體,而筆墨色彩則是直抒胸臆的無聲語言。」這「無聲語音」強力控訴暴力鎮壓。

「觸目之作」

同樣教我震撼的,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為這個展覽寫的序言。他說:「創作於1989年的《痛苦》、《噩夢》及《
基督》,均為觸目之作。」「觸目之作」這四隻字又豈止「觸目」而已,那直是刺眼得很了。莫非過渡十年,香港
人都政治正確了起來,十八年前春夏之交的那個事件已是不能宣諸於口的忌諱?

有這般疑問,我於是特意細讀展覽列出的林風眠年表,看看藝術館說林風眠是怎麼樣過八九那一年的。年表列出了
一九八九年四個跟林老有關的項目,頭兩個是十月他在台北的活動,後兩個是十一月間分別在北京及杭州舉行的林
風眠藝術研討會及展覽(兩者他都沒有參加)。在台北,年表作了如下的記述:

10月3日抵台北,受到各方熱烈歡迎,先生激動。

10月5日,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林風眠九十回顧展」,展出作品九十幅。在台期間,特別拜訪了張學良將軍。

全城無言的哀痛

年表沒有說八九年十月三日前他作了些什麼事情,亦沒有提到這一年他有《痛苦》、《噩夢》及《基督》這一系列
的「觸目之作」。也許載着林老滿腔怒火的作品並不如鄧總館長說的那麼「觸目」吧!

雖說時間可以沖洗一切,像林老般的「無聲語言」可又不是既客觀又科學的提問,或「觸目之作」這四隻字便對付
得過去的。在我來說,十八年前那個事件最是抹不掉的是這一幕:那天早上,踏上往中環的巴士,車上一片肅殺;
那一刻我意識到整車人幾十對眼睛都在盯着我 —— 我是唯一沒有穿上深色西裝、打黑領帶的。那個早上,巴士上
載着的是全城無言的哀痛。

整個世紀的災劫

我是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得到上天厚待,有幸在香港長大,大時代的傷痛看來就只得十八年前那個事件了。林風眠
可不同了。他在世紀之交出生,歷盡個人及時代的災劫。一九○六年,他七歲,「母親被賣走,母子分離,終生未
見」。

二十歲他到法國勤工儉學,待上了五年多,更結了婚。第一任妻子分娩感染去世,兒子亦告夭折。再婚後回國,對
日抗戰八年,夫妻兩地分隔。及至和平一家團聚了,不旋踵又告「解放」;從此藝術要服務「革命的需要」,這般
政治氣候跟他又豈不格格不入?

五六年,氣氛稍為緩和 —— 那是五七年反右大風暴前的靜寂 —— 妻女及女婿獲准到法國去,他隻身留在中國。


一別二十一年,到了一九七七年一家人才在巴西重聚。

問蒼天所為何來?

文革,他入獄四年半;「沒有理由,當然也毌須理由」(吳冠中語)。入獄前,為免「連累任何人」,「我不要留
下任何一張可以作『罪證』的作品,我要親手毀了它」—— 他將畫撕碎,在浴缸浸成紙漿、放進馬桶沖走。他的義
女馮葉這樣說他的獄中日子:

他們打他、扭他、餓他,常常用動一動就緊一格的手銬,將他的雙手反銬在背後,兩、三個星期不放鬆,使他只能
爬在地舔着吃東西,側身擠着睡。

對那段日子,林風眠自己這樣說: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5-3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夜西風,

鐵窗寒透,

沉沉夢裡鐘聲,

訴不盡人間冤苦。

鐵鎖鋃鐺,

憧憧鬼影,

瘦骨成堆,

問蒼天所為何來!

終於自由了

出獄後六年,林風眠輾轉到了香港;他這個行將八十歲的老翁終於自由了。初期雖則蝸居旺角中僑國貨公司的貨倉
,自由給他提供神州大地找不到的活力、讓他的創作綻放異彩。郎紹君這樣說:

開放的香港文化環境,大量新藝術資訊的刺激,賣畫生涯的需要,不可逆轉的耄耋之齡,對過去歲月特別是文革的
沉重回憶,使他晚年的藝術發生了很大變化:造型變得粗簡,大筆觸增加,細節描繪減少,色彩變得強烈,情感變
得激越。

自由的心靈給換走了

那令人「觸目」的《噩夢》、《痛苦》、《基督》系列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林風眠說自己「浮萍葦葉經霜
打」,一生坎坷,可是他還是幸運的:他在開放自由的香港度過了生命最後的十四年,他有空間以「濃重的黑色、
淒慘的冷灰色與跳躍的金紅色」「作了老辣蒼鬱的沉吟與吶喊」、宣抒「對人生和人生意義的詰問」。更幸運的,
是他在九一年去世,不用目睹過渡後的香港。

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林風眠抓緊自由不放。過渡十年,好些香港人固然識時務地放棄了這個天賦的權利。不少畜
牲則又披起人皮,以科學家的面目裝腔作勢。過渡何曾是換換旗而已,自由的心靈也給換走了。這是噩夢的開始嗎

補白:家教尚未成功

與小女午膳。南下女侍應努力以北方口音廣府話招呼,及後,男部長則以濃烈廣東腔普通話埋單。

有見及此,小女曰:「爸爸,好好注意衣著啊!」

雖說人靠衣裝,待人接物又豈可跟以貌取人者一般見識?家教尚未成功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5-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禍出外匯管制

五月十一日星期五,北京公布新的QDII規條,容許私人透過十八間指定的金融機構投資中國境外的股票或股票
基金。翌日(十二日星期六),這個利好股市的消息莫不登上報紙的財經版——甚至頭版。

同一天,好些報章的港聞版則有一則小新聞:海關在一艘肇慶的內河船上搜獲為數達兩千萬元的走私物品。這兩則
新聞一起發生則又不無諷刺。干預失敗再干預

不是嗎?QDII之設,旨在人工輔助外匯回流海外。可是從無日無之的走私活動看來 —— ○四年海關在三百六
十五天裡偵破三百五十二宗涉及內地的走私活動,比對○三年宗數增加了接近兩成五 —— 毋須政策輔助,外匯本
來便可以藉着入口貨物自然回流海外的。

只是正常的入口渠道有障礙(香港海關的分析說:「內地與本港的稅差,可能是引致走私活動的主因」),才不得
不走私而已。不能堂堂正正入口而要偷偷摸摸地走私,自然回流海外的外匯又豈會多?入口不能暢乎其流,而要另
闢QDII蹊徑 —— 透過金融投資 —— 人工輔助回流,又豈止是諷刺而已,那直是干預失敗再干預了。

大陸干預失敗且也罷了,那卻「禍延」香港這個免稅自由港(煙、酒、汽油、汽車等課稅品除外)。自開埠以來香
港便以轉口港為使命,貨物本應可以自由轉口到大陸去的;現今為了履行「國際義務」,而要動用偌大公帑(海關
的經費每年超過二十一億元),打擊無損香港庫房收益的走私活動,那又豈非池魚之殃?待到中國進一步開放入口
,香港的緝私經費理應可以有所節省吧!

以弱天下之民

這當然是題外話了。現今中國是舉世第一的儲備大國,外匯儲備超過一萬兩千億美元(八九年才不過是四十億美元
而已),比居第二位的日本多三千億美元,而居第八位的香港為數則不到一千四百億美元。不到廿年間,中國的外
匯儲備漲升超過一萬兩千億美元;升速驚人,一下子未掌握到調控的竅門,(凡事總有個過程啊!)難怪有排洪減
壓之憂了。

長時期以來,香港及中國的匯率機制相若,大家都是跟美元掛鈎的。為什麼金管局無需排洪,而人民銀行卻要啟動
這個、那個機制才穩得住局面?當中的關鍵是中國還在實行外匯管制,而《基本法》112條則訂明香港「不實行外匯
管理政策。港幣自由兌換」。開放後,從港式飲茶到拍賣土地,中國好些地方都效法香港,為什麼卻沒有學香港開
放外匯自由流通,而這又為什麼會形成壓力?

外匯管制是什麼?秦始皇「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盡繳天下武器,鑄成十二個每個重二十四萬斤重的金人,目的就是不許人民亂說亂動。外匯管制的目的如出一轍
,亦是「以弱天下之民」。此話怎說?

中國以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立國,若然十三億人都有外匯在手,而每個人又像香港人那樣喜歡入口什麼便入口,那麼
中央還計劃得些什麼?為了有效地計劃經濟,故此打從立國的那一天起便實施管制,將外匯都集中到北京去,聽候
中央支配。可是這又怎會形成壓力?

形成通脹壓力

秦始皇是絕對的獨裁者,他要盡收天下兵器,誰敢說不?外匯可不同了。外資拿着美鈔到中國設廠,總不成拱手無
償把外匯上繳給中央吧?(就算在文革中國也沒有這般徹底地「共產」過,要是真的這般「共產」,老外又還會到
中國設廠嗎?)既要管制外匯而又不搞共產,那怎麼辦?發行人民幣以換取外匯。

同樣,企業、單位出口賺了外匯;遊客到中國消費花的外匯,到頭來都通通給兌成了人民幣。如斯一來,出口愈是
蓬勃、到中國來的外資愈是踴躍,人民幣的供應便愈是充沛。愈來愈多的鈔票追逐同一個數量的商品,不用說其結
果是物價全面上漲——形成通脹了。

就算商品供應隨着經濟發展而有所增加,要是增加的速度趕不上人民幣供應的增長速度,到頭來鈔多貨少,還是有
通脹壓力的。開放之初,中國彷彿有取之不盡的民工,然而這一兩年來好些珠三角外商都慨嘆招工難。招工難,工
資上漲自不待言。收入多了,使費增加,物價壓力便是這樣產生的了。閱報得悉,廣東省已管制起停車費、學費來
了,可見在一些地方通脹已到了不容坐視的地步。

發行吸水紙賺大錢

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如何防止貨幣供應走過了頭?一個辦法是發行債券,像吸水紙那樣吸掉「過多」的貨幣,以紓
緩通脹壓力。早前蒙代爾在香港說看不到中國有這個需要這樣做,可是在中國人民銀行來說,這卻是一門無本生利
的大買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5-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早前我在《經濟學人》上看到,現今全世界最賺錢的銀行既不是美國的花旗銀行(純利為兩百一十億美元),亦不
是在香港發迹的滙豐(一百五十八億美元),而是中國人民銀行。○六年他們的盈利高達兩百九十億美元,而其主
要利潤來源正是發行低息的人民幣債券吸納外匯買高息的美國債券,賺取兩者之間的息差。這個買賣雖則利大,卻
又不無壓力。壓力來自那裡?

保護主義的壓力

有些估計說中國那一萬兩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八成是拿了來投資美國國庫債券的。放這麼多雞蛋在一個籃子裡,
那當然是大有壓力的了。萬一美元相對於歐元貶值,又或是債券有什麼差池,那又怎生是好?

不過更大的壓力則是來自靠保護主義撈政治本錢的美國政客。美國的失業率雖則處於4%左右的空前低位,然而中國
向美國出口多、入口少,在這些政客來說,那便形同搶走美國工人的餐碟了。公平對待美國工人,中國便得增加入
口了。辦法有二。一、讓人民幣升值(一些政客估計人民幣匯價給人為地壓低了四成),藉此增加美國貨在中國市
場的吸引力。二、停止發行吸水紙,好擴大內需,增加入口。

讓外匯管制壽終正寢

不管這些保護主義的指控是否合理,現今中國既要透過QDII排洪、發行吸水紙(人民幣債券)調校貨幣供應,
又要一隻眼盯着人民幣的匯價以免走過了頭,更還要防範通脹壓力觸發「人民內部矛盾」。要不是三頭六臂(不管
技術如何了得,官僚從來都不是三頭六臂的),一個不小心便不難顧此而失彼,釀成大大小小的危機了。

這一連串問題的根源是什麼?還不是那個以「弱天下之民」為本心的外匯管制嗎?反正中央計劃經濟已名存實亡了
(五年「計劃」已改稱為「規劃」了),何不讓外匯管制一併壽終正寢?

代郵

文岩大師:

擲來兩大卷新作,謝謝。牛o趙牡丹,雖則草腹菜腸,其情可感也。

楊懷康頓首

補白:目不識丁?

堅尼地道的視覺藝術中心新近有個《從中國到意大利的摩托車之旅》的攝影展,歷時兩個星期;中心外掛着由頭錯
到尾的橫條。

展覽由康文署贊助;中心設在董建華新辦公室對面、鄰近精英輩出的聖保羅男女中學;外交部駐港特派專員公署擲
石可及,正是「往來無白丁」,如斯離譜的錯字——不是一個,而是兩個——竟又不為人察覺;又或者為人察覺,
卻又置若罔聞者,何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5-2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禍出外匯管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5-2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5-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添馬艦照出的治港理念

皇后碼頭被列為一級古蹟。拆與不拆?原地保留抑或覓地重建?一切將聽候曾蔭權發落。

問題因中環填海而起。我對這個計劃所知有限,無從量衡這些不同選擇牽涉的成本效益,那當然是沒有發言權了。
除了鸚鵡學舌,重複師傅教落的那一句「任何選擇皆有代價」——「集體回憶」亦不例外 —— 對這場碼頭風雲,
就此打住。這一回我想跟大家談的,是皇后碼頭、大會堂、愛丁堡廣場這個「建築群」。

兩三個月前的一個晚上吧,我在大會堂低座門外等人。那個時候有關當局已宣布會拆卸皇后碼頭,故此也就特意多
看上這個「古蹟」一眼(五十多年便叫古蹟?)。雖則以皇后為名,那一刻可又不覺得這個簡陋不過的碼頭有什麼
動人之處。感受得到的,是碼頭跟大會堂的距離之近:下船上岸不消三數秒鐘便可以步行到大會堂前的旗杆了。大
家都知道,不管是皇后到訪或港督履新,都是在這旗杆下的台階檢閱歡迎的儀仗隊的。

不是天安門廣場

置身這建築群,你不會感受到君臨天下的威勢。要是你有幸在這裡歡迎過女王、郡主、太子、王妃、港督 …… 你
會發覺,不管是皇孫還是權貴來到這裡都高高在上不起來;說到底這不是天安門廣場的新華門啊。

那個晚上站在那裡,橫看側望都看不出皇后碼頭、愛丁堡廣場(要是這也叫「廣」場,那麼天安門該叫什麼?)、
大會堂組成的建築群有氣勢得到哪裡去。這般小家的格局跟今日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又豈為匹配?

在五十年代末籌劃中環海濱這個建築群時,主其事者可能做夢也想不到香港會有今日般風光的一天(迷信長遠規劃
的人們還請多到這裡勘察,以為警惕)。早前有朋友告訴我,整座大會堂的設計圖則原原本本「老翻」自一個英國
的市鎮會堂。這個設計雖則拿過獎,這般格局(六二年三月落成的大會堂建造費為兩千萬元),跟我們這個「亞洲
的世界都會」就算不是格格不入,亦大有距離也。

胸無大志的取向

換言之,半個世紀前規劃香港皇后碼頭、愛丁堡廣場、大會堂這個建築群時,港英是以家鄉的小鎮為範本。說他們
眼光淺窄、胸無大志也好,說他們刻意看扁香港也好,這般格局多少反映當時的「小政府」施政取向。在我來說,
執權者胸懷大志是萬惡淵首。

常言有道,不懂歷史的人沒有將來。要是這個建築群果真體現了「小政府」的取向,標誌着「將安將樂」、充滿希
望的《獅子山下》年代,那麼將之保存下來,讓下一代確確實實體味前人篳路藍縷,認識到執權者胸無大志、積極
不干預、給市場讓路才是邁向繁榮的硬道理,那又豈不是很有意義的嗎?

設計以民為本、以民為念

我對這個樸素、平實的施政取向有點第一手的認識。出道之初,到過一趟新德里,跟郭伯偉說印度之旅的感受見聞
。當時我對英國人在新德里建的巍峨國會大樓歎為觀止,於是在老人家面前大擦英國人的鞋,讚他們到了光榮撤退
的一刻還大興土木留下埃及妖后般的嫁妝。誰不知我讚歎的話還未說完,他老人家便贈了我一句:「大而無當!」
(It's SO impractical)。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老人家的道理很簡單:建築物不是光拿來看的,也不是給執權者拿來炫耀的;新德里政府區那幾座大樓宏偉是宏偉
的了,可是大樓與大樓之間天隔一方;不開車,走路根本走不到,毫不實際。我們的中環可不同了,不消一分半分
鐘,便可以從一座大廈走到另一座大廈。做起事來那又豈不便利多矣?

在老人家來說,簡樸便民應該是政府機關的首要考慮。說到底,政府機關是用納稅人的血汗蓋建的;窮奢極侈,搞
出座座高不可攀的「政績工程」,那又是以民為本、以民為念嗎?老人家那個時代的公僕是這般取向,這一代整天
價叫喊「死而後已」(以助談興,不是使真的)的公僕又如何?

大老爺氣焰

看過添馬艦新政府總部的四個入選設計,則不期然令我有個似曾相識的感覺。在珠三角跑過的朋友則又不難知道這
是個什麼樣的感覺:每個大小市鎮,建得最富華堂皇的大廈(在珠三角,那是等同玻璃幕牆),往往是那些市政府
、市委的辦公室大樓。大老爺們坐着掛着布簾的平治出入這樣的大樓,久而久之,又還會把供養他們的老百姓看在
眼裡嗎?

不管添馬艦新政府總部會用上哪個設計,到了落成之日,這些政府機關都將像珠三角上的玻璃幕牆市委大樓那樣,
把周圍的建築物比下去了。久而久之,那到底會培養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情操,還是
高高在上的大老爺氣焰?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5-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秦始皇三十五年動工建造阿房宮,六年後到他駕崩了還尚未完工。項羽一炬,這座砍盡整個四川省的樹木(「蜀山
兀,阿房出」)、「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的阿房宮足足燒了三個月而大火不熄。宏偉如斯,當中反映的又
是什麼?杜牧下的判斷:「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到了那個地步,宏偉如阿房宮又於事何補?

我不是說添馬艦新政府總部是香港的A貨阿房宮,不是這麼的一回事。不辯的事實是新總部也像阿房宮那樣,反映執
權者的情操取向。到底這個情操取向是皇后碼頭、愛丁堡廣場、大會堂建築群體現的「小政府」精神,還是珠三角
上一座座璀璨奪目的市委大樓體現的大老爺氣焰,那不又清楚不過的了嗎?

沒有錯,建築物又豈止是水泥鋼筋、玻璃幕牆而已,從設計到布局更在在披露建造者之心。獨夫秦始皇建萬里長城
,那反映的是進取開放還是保守封閉的取向?以萬里長城為民族的光榮、國家的象徵,那到底又是什麼的價值觀?
曾蔭權政府標榜「大市場、小政府」,其施政的重頭戲則是用港畔最貴重的地皮建造新政府總部,這又像是以民為
本、以民為先的治港理念嗎?

代郵

退役司機胡先生:

賜函打氣,不勝感激。這個年頭要不是有像閣下般的知音,這管禿筆又還寫得下去嗎?

楊懷康頓首

新書啟事

我的新書《史密斯先生說了些什麼》行將出版。公開發行之先,將送出一百本簽名版給現職老師。

有興趣得到新書的老師還請來函附上地址(只接受學校地址,其他地址恕不受理),先到先得,送完為止。來函請
寄:將軍澳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楊懷康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5-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添馬艦照出的治港理念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5-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5-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蒙代爾:美國再雄霸百年

亞洲協會一年一度籌款,以邀得蒙代爾(Robert Mundell 1932-)到香港演講作招徠。幸得老友作東,得以忝陪末


座,再次說聲「謝謝」。斯夜也,君悅大宴會廳冠蓋雲集,「人氣鼎盛」,以致冷氣機亦吃不消,可見這位九九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叫座力之大也。

事實亦合該如此,蒙代爾的專長是國際貿易、匯率機制,對人民幣匯率更又有獨得之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背靠
祖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開正他那一瓣,蒙代爾又豈不應大有捧場客?

這陣子蒙代爾確又人氣急升。他晚上在香港演講,早上則還在南韓跟日韓等國的專家探究設立亞洲地區貨幣聯盟的
可行性(貨幣聯盟可能成事。共同貨幣嗎,則絕無希望)。此外,他又常去中國(至今已超過四十趟云云),在北
京專搞高科技研究的中關村有以他命名的大學,北京市給他頒授榮譽市民榮銜。在此之先,他早已有「供應學派革
命之父」、「歐元之父」之稱,說這位游走於象牙塔、議會走廊、銀行炒房之間的經濟大師當下火紅倒又絕不為過

美元再稱霸百年

以他對中國的熱誠,作過四、五十分鐘演講及答問後,他以對美元的未來展望為那個晚上的講話作結;他的結論可
能教不少在場的人氣餒。他作了個怎麼樣的展望?在未來一百年都不可能有別的貨幣挑戰美元的地位。像鬼子佬說
的,他說這個話時,我彷彿聽到在座千多兩千名的有識之士的下顎一塊兒丟了下來。

這個論斷為什麼令在場的人那麼氣餒?別的人這麼說,充其量只會招來崇美之譏而已;美元起碼強多一百年之說法
宣諸於蒙代爾這個中國擁躉之口,那又豈不跟在場聽眾的「合理期望」大有落差?何以有此一說?他這個論斷是拿
來回應以下這個問題的:

英鎊一度叱咤風雲,是唯我獨尊的國際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元崛起,取代了英鎊的地位,雄霸至今;往下去
,韓國、日本及中國會否組成貨幣聯盟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

跟佛利民偷師?

聽到這個問題,蒙代爾再三嘉許發問者(我跟發問的人的距離只有一桌之遙,以容貌、口音看,他準是英國人吧
),讚他問得好。問是問得好了,蒙代爾可還是將問題重組再作演繹:你要問的,是美元還會雄霸多久,是不是?

蒙代爾反客為主、重組問題再作演繹之舉,倒又教我想起佛利民的學生貝加(Gary Becker 1930-,他早蒙代爾七年


拿諾貝爾經濟獎)對老師的憶述:在課堂上,佛利民往往重新演繹學生的問題,而又將問題說得比學生更為清楚。
蒙代爾跟佛利民在芝加哥大學共事過,他重組問題的本領莫非是跟佛老偷師的?姑勿論如何,這番演繹則又贏來滿
堂掌聲。

史無前例的霸權大國

蒙代爾不是風水佬,下了個美元會雄霸百年般的論斷又豈能不拿出論據以為佐證支持?他的支持論據是這樣的:

要像美元那樣成為國際間共同接受的貨幣,發行貨幣的國家固然要有經濟實力;此外更要孔武有力(power)。在人
類歷史上從來未出現過像美國那樣經濟跟武力兼備、影響面廣闊的霸權大國。過去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跟今天的美國
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雙赤不是問題

他的演講雖然不是以美元再雄霸百年為題,在那五、六十分鐘裡,蒙代爾其實是從不同的角度援引案例支持這個論
斷:

美國看似問題重重,以致好些人看淡美元的前景。美國確實問題不少,可是哪個國家沒有問題?只是別的國家都不
是像美國那樣脫個清光,什麼都公諸人前,讓大家看得一清二楚而已。

就以聯邦政府廣為人詬病的財赤為例,數字看似驚人,然而相對於美國龐大的經濟而言,那其實微不足道——只不
過相當於生產總值的一成六而已,在發展國家中這個比重其實並不算得大(法、德、意大利都高達五成,日本則貼
近四成)。

又如美國給人吵得震天價響的貿赤來說吧,出現那每年九千至一萬億美元的赤字,純粹是因為國際間對美國國庫債
劵般的金融票據有需求,那才造就了這個龐大貿赤。一旦需求消失,美國的貿赤便不復存在了。若然國際間都願意
接受美國發的「我欠你」(IOU)票據,那麼貿赤又豈是個問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5-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貿赤者,美國的出口少、入口多,拿不出實物商品或無形服務來抵償入口所需,那怎麼辦?像大陸上說的「打白條
」—— 發行其「我欠你」的條子給賣家揸手;這些條子便是蒙代爾說的金融票據了。要做成這樣的買賣,先決條件
是買家願意收下這些「我欠你」啊。

帶領全球邁向繁榮

除了帶領聽眾探首報章標題的背後,判斷美國面對的一些問題的輕重,蒙代爾更又再三讚頌美國經濟的原創動力:
加州矽谷固然科技突破不絕,從金融衍生工具、對沖基金到私人資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等財技的突破同
樣是了不起的創新,都大大提升了資源效益。

還有,盡人皆知人才是發展經濟的最大動力。在先進國家當中,現今美國是唯一人口還在增長中的國家。這麼一來
,美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又怎不勝人一籌?在蒙代爾看來,在美國帶領下,全球經濟正邁向前所未有的繁榮。若然如
此,美元雄霸下去,又豈不理所當然?

重組了蒙代爾的論據

看到這裡,當晚各位要是像我那樣在場洗耳恭聽蒙代爾的演講,你可能會大喝一聲:Objection!他老人家哪有這樣
說過?你楊某不要蒙騙讀者,把自己一廂情願的偏見往經濟大師的嘴巴上送。

這篇蕪文要是招來這樣的抗議,且讓我在這裡先來個「免責聲明」:要是那一晚的演講拍了錄像,而閣下又拿出耐
性翻看錄像,你會發現蒙代爾確是沒有一字一句、原原本本地說出上述的道理——起碼他沒有說得那麼實牙實齒。

然而真的翻看錄像嗎,我絕對有信心你會同意下述兩點。一、在四、五十分鐘的演講中,他用上了所有我在這裡引
述的支持論據,從美國的財赤沒啥大不了到美國人口仍在不斷增長,全都是他提供的。二、他確確實實是以美元起
碼會再雄霸一百年為演講的壓軸總結。

無懼親美指控

換言之,我在這裡的引述雖非原汁原味蒙代爾演講的原裝版本,我這個重組了的濃縮版則絕對忠於原著;我非但沒
有把自己的說話往他的嘴巴上送,更沒有歪曲他講話的精神。

蒙代爾說美元 —— 也就是美國了—— 會再雄霸百年,他不擔心給標籤為美國沙文大國主義分子嗎?

蒙代爾雖則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他可沒有這個擔心 —— 時至今日,他還是加拿大人,不是美國
人。加以有「北京榮譽市民」作護身符(他隨身攜帶北京市發的身份證),不管如何強烈的親美指控又不都可以一
一閘住反彈了嗎?

補白:葡萄乾注重健康

百佳超市自家品牌「佳之選」(Select)之加州無核葡萄乾,「好味而有益健康」。這個說法一翻成英文,卻變作
:a tasty and health-conscious snack。葡萄乾者死物而已,何來意識?就算有,其意識按理亦不應高至知道健
康為何物也。那「加州無核葡萄乾」不是來歷不明的A貨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5-1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蒙代爾:美國再雄霸百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7-05-1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05-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地球是平的

機上碰到印裔東非肯尼雅商人,「垂詢」他到台灣幹什麼事情。應之以曰:「辦貨去。」現今中國是全世界的工廠
,貨不是要到大陸去辦的嗎?

這位在非洲出生、在倫敦上大學的「印僑」沒有直斥我膚淺,他那嘲笑的眼神可又像是在跟我說:世界之大,你這
個井底之蛙曉得些什麼?身體語言盡顯傲慢,他還是「紆尊降貴」,給我上一課:

我們家族兩代經銷油壓機零件,日本、台灣、大陸貨我們都賣過;以價錢計,日本、台灣都不能跟大陸比。以品質
計,日本是最好的,台灣緊貼其後,而愈來愈好。到大陸入貨,最要命的是交貨期沒有把握。我們遠在東非,不易
聯絡跟進。台灣可從來沒有出過亂子。肯尼雅有直航機到香港,轉機到台北也便捷,我一年跑兩趟台灣也不以為苦

美國給淘空了

不要以為非洲朋友不到大陸辦貨只是個別事件。在鄰近曼克頓的新澤西州,有位經銷汽車零件的朋友便給我說了個
類似的故事。先前他在普林斯頓大學附近開了間工廠,生產大型貨車離合器(clutch)的組件。聽到他這麼說時,
我差點兒從座椅上掉了下來:在普林斯頓開工廠,怎麼可能?開工廠罷了,值得這般大驚小怪嗎?

就說我這個與垃圾堆填區為鄰的「野外之人」,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吧。從報章、雜誌得知,年來對外貿易日益開放
,加以厲行外判(out-sourcing),美國製造業早便跟香港的同業看齊,紛紛外遷;先是南下墨西哥,繼而跨過太
平洋東來亞洲。

經過此番轉型,宏觀數字顯示,到如今製造業佔美國經濟的比重只有一成二(其餘八成多為服務、金融、農業……
等),難怪見得世面少的美國人也跟部分香港人一般見識,有經濟給淘空了之慨。

在這些人來說,下田種莊稼或開動馬達生產成品才叫實業經濟;軟件、

IT以至財務、旅遊等服務性行業,都只是摸擬(virtual)的經濟活動而已,作不得真。失業率現今跌至空前低位
—— 只是4%左右 —— 尚且有這般想法,萬一失業率掉頭回升,可以想像叫囂外國賤價勞工搶走美國人餐碟的貿易
保護主義必定抬頭。那當然是後話了。

紐約市的睡房

整個美國製造業式微,普林斯頓所在的新澤西州理應更甚。何以有此一說?美國五十個州,以家庭平均收入計,新
澤西冠絕同儕,每年超過五萬六千美元,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出三成!製造業工人的收入從來都及不上服務業,製
造業若然當道,新澤西州人的收入又憑什麼出人頭地起來?

年來走馬看花得到的印象是,整個新澤西州的東北部說得上是紐約市的睡房 —— 這裡的人早上東渡赫德遜河到曼
克頓上班,晚上則西返新澤西睡覺。紐約是國際金融(及文化、藝術、服裝、出版、教育……)中心,是個「知識
型」的食腦經濟;新澤西人去紐約上班,當然不是到工廠去開工了。

事實上,新澤西有個「庭園之州」(The Garden State)的別號;顧名思義,那當然不像是個工業重鎮了。不過要


是你說這個地方沒有製造業嗎,也不盡然。曾蔭權效力當過寂寞推銷員的瑞輝,及Johnson & Johnson、Merck
等世界首屈一指的藥劑公司都設在新澤西州,而這裡也是金寶湯的發祥地,可見大有工業基礎,那又庭園得到哪裡
去?

無煙的製造業

話說回來,現今的藥劑業跟傳統的製造業是兩碼子事。新澤西州這幾間藥劑公司像大學多於像工廠,他們在實驗室
花的錢不知比花在生產線上的高出多少倍。呆在這些實驗室裡的是一個個穿着白袍、有兩三個銜頭的科學家,他們
的收入當然比製造業工人高許多、許多了。

看到這裡,大家要是納罕我扯到哪裡去了?那麼還請且稍安毋躁。印象所及,這些世界級的藥劑公司都座落普林斯
頓大學的周圍;明顯不過的是,這個選址為了收地利之便,好借助這間長春藤大學凝聚的人才。在大學校園般的優
美環境作無煙的藥劑研究實驗,說得過去;朋友跑來這裡生產什麼重型貨車離合器組件,又豈不格格不入?

說到校園般的環境,且讓我岔開一筆。據說campus一詞乃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所創,以別於哈佛的yard —— 給困
在場裡的,皆為豬、牛、羊般的畜牲;置身校園的則非文人即雅士。(那麼蘇格蘭場裡的又是什麼?)

回頭說朋友的工廠。看到我的表情,他早已料得到我心中想的是什麼。他跟我說:老兄,只管放心;我的所謂生產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7-05-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是給熔爐升火鑄造元件,也不是開動刨床、銑床切割零件,而是集齊世界各地生產的配件到新澤西來裝嵌,只
此而已;我們的工廠是不噴黑煙、污染環境的。

追求時效

他這番說話讓我知多了一點點,但可沒有消除我心中的疑團:大陸地多、人多,什麼都便宜;有需要在高工資、高
地價的新澤西州 —— 尤其是出了名高增值的普林斯頓大學附近 —— 搞組件裝嵌嗎?到大陸來料加工豈不更合乎
「經濟效益」?

朋友的反應跟那位肯尼雅商人同一鼻子出氣:我們的離合器是度身訂造的專門產品,不是一般的大路貨;我們試過
去大陸加工,可是交貨期沒有把握;顧客生產的重型貨車價格高昂,每部動輒以十萬美元計;各種組件的交貨期豈
能有半點差池?

雖則對朋友的生意一竅不通,我倒又體味他說的時效。香港的出版印刷業年來紛紛跟大隊內遷,只要題材不涉及敏
感的政治問題,書籍都可以拿到深圳以至離開香港更遠的內陸去印;部分雜誌亦開始作這個嘗試。可是報紙嗎,至
今還沒有一家是這樣做的。離開市區最遠的報紙印刷廠,設在深圳河以南的元朗工業邨。反之,好幾家地區性的英
文報紙則在香港印刷,再空運到鄰近地區發售。

這不是說深圳的印刷成本不便宜,只是報紙跟朋友的專門離合器一樣,都講究時效。不容許有半點差池,那又豈能
冒清關、運輸阻滯之險?甚至是「愛國系統」的《文匯報》也沒有這個膽識啊 —— 他們先進的印刷廠設在香港仔
田灣,而不是深圳。

世界是平的

朋友面對的顯然不是個別事件。早前我在這裡跟大家說過,靠近洛杉磯長堤貨櫃碼頭的San Bernardino正興建長達
一哩、全美最大的建築物,拿來開拆貨櫃、裝嵌組件。個人感受,現代生活猶如跑狗場:時間像兔子後面銜尾而追
的獵犬那樣,把人趕得喘不過氣來。交通、資訊發達,其實質效果又豈如郵政署宣傳所言,Putting time on your
side?

為什麼科技愈發達、人的財富水平攀升,物質生活愈豐富,但時間則愈益稀罕?至今鄙人尚未拆解得到當中的道理
(俾些少時間我)。不辯的事實是,全球經濟雖則一體化(而地球更像一些專欄名家所說,是平的),像朋友般就
地裝嵌,好第一時間滿足顧客需要的生意,非但沒有給大陸這個世界工廠所取代,反而大有生存空間。

說美國製造業式微看來亦非事實。手頭資料顯示,從去年開始,美國的通用電器(GE)陸續給中國輸出三百台新一
代的火車引擎。同樣,美國大、中、小型推土機的出口更是有升無已。地球可能確是平的,故此無論是中國 ——
或美國 —— 也就不可能獨領風騷了。只消開放貿易,肯尼雅、台灣以至新澤西都將各自各精彩。

代郵

C.W.君:

承蒙賜教,不勝感激。我查過了, Lou Cannon的版本是:"Today, Mr. President, we're all


Republicans."

Richard Reeves的版本是:"Mr. President, we're all Republicans today."

兩個版本雖略有出入,Republicans一詞可如一。若依閣下所言,"We're all Americans today."

那又豈還成得punch line乎?

楊懷康謹上

補白:普選由喪禮開始

台灣《蘋果》有同事身故,喪禮赫然有陳水扁、馬英九、宋楚瑜……等黨政要人送的花圈。

葉主席說那位同事並非什麼大人物,只是普選了,各黨各派無不致力做好地方工作而已。

紐約前市長、現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朱利安尼有此一說:Wedding,discretionary;funeral, mandatory。普選由喪
禮開始,中外皆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4-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去非洲賣鞋

早前在機場客『車立』見到一番奇景:一個非洲人像耍雜技那樣獨力推着三部如山堆積的行李車,車上放的尼龍袋
都髹上Lagos及Hong Kong的字樣。出於好奇,我問他是剛從尼日利亞來,還是返尼日利亞去?他應之以曰:回家去

跟進問題:尼龍袋裡放的是什麼?他綻開笑容,露出兩排「黑人牙膏」拿得來做招牌的皚皚白齒:鞋子,香港是個
買鞋子的好地方。就在那一刻『車立』門打開,他推着三車鞋朝離境大堂消失,心中縱使還有十萬個為什麼也問不
下去了。

跟台灣《蘋果》及《壹週刊》主席葉一堅說起這個事情,他衝口而出:那不是「去非洲賣鞋」的MBA教材嗎?葉主席
說的教材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

兩個賣鞋的推銷員初到非洲。眾裡尋他,甲找不到半個著鞋的人;哭喪着臉抱怨:白走一趟,這裡沒有人穿鞋,哪
來市場?同是那番景象,乙則血脈沸騰、高聲呼叫:發達了,在這個處女市場,只消每個人買一雙鞋子便有做不完
的生意了!

價值是主觀的

我沒有上過MBA課,對這個半杯水的故事(那半杯是半滿還是半空?)不甚了了,可是師傅教落,價值從來都是主觀
的;是半滿還是半空當然因人而異了。

天生悲觀的人,哪怕你說得唇乾舌燥,他眼中的杯子還是半空而不是半滿的。當然,物競天擇,這般性格的人壓根
兒便不該當推銷員;就算一時不察入錯了行,不消多少時候市場亦會教他另謀高就、找更適合他個性的工作。葉主
席,我敢打賭那個故事是虛構的,以真實個案為 教材而馳名的哈佛商學院才不會拿這般貨色來教學生呢。

兩個問題

話說回來,要是這位尼日利亞朋友有時間坐下來飲杯茶食個包,我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明顯不過的是,三車鞋子當
作隨身行李,不難要額外買多兩張機票;尼日利亞在天一方,機票豈會便宜。貨運不是較划算嗎?再者,現今誰不
知道中國是全世界的工廠;以價錢論,到大陸入貨不是更相宜嗎?他嫌香港的酒店、消費不夠貴得驚人嗎?

事隔兩三個星期,我在飛機上碰到一位第三代的印度裔肯尼亞人。雖則東西分隔,君自非洲來應知非洲事,我由是
拿出先前有關西非的疑團來請教這位東非朋友:貨運鞋子到尼日利亞不比買多兩張機票便宜嗎?

這位印度朋友望着我傻笑:閣下身在免稅港,敢情不知道什麼叫關稅吧?他這個表情教我想起四分一個世紀前的一
樁舊事。那個時候我到印度作市場調查,試圖了解其入口機制。

對印度人肅然起敬

當時我跑到新德里近郊去見一位生產電視機的廠商,請他替我解讀印度的入口程序。兩三杯茶過後,我還是如墮五
里霧中,弄不清他在說什麼。看到我一臉迷惘,他便用那位東非朋友同一副笑容跟我說:沒有用的,你們香港人是
不可能明白我們的程序的。那個夏蟲不可以語冰的口吻至今縈繞腦際。

我不服氣,謝過他後在新德里跑了好半天,終於給我找來一套《聖經》般厚的入口規條。在酒店挑燈夜讀,差不多
每一頁的規條都教我對印度人的精密頭腦擊節讚賞:印度官僚想到了每一個細節、堵塞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漏洞;
除了水潑不入,端的找不到別的字眼來形容印度那套入口規條。

自此我對印度人肅然起敬,儘管這位東非朋友的傻笑不無江主席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的嘲諷氣味,亦不以


為忤。自己知自己事嘛,是不是?

銀行家變作「奪寶奇兵」

長話短說:依這位東非朋友的理解,貨運鞋子入口是要繳稅的;當作隨身行李入口,雖則有三大車之多,仍可以免
稅入口;故此多買兩張機票,除笨有精。關稅便是關稅,怎麼隨身便不用繳稅?不隨身、寄運便要繳稅?東非朋友
給我這個問題回敬一個他的招牌嘲笑:嘻,他會有辦法的,他是尼日利亞人啊!

當我還在銀行上班的時候,有兩三個印裔同事是專門負責尼日利亞貿易融資的。單從相貌看,他們眉宇間有一種說
不出的陰森;那個時候我對這些同事的工作一無所知,可是一望而知他們都絕非等閒之輩。

及至聽過一些到尼日利亞追數的故事後,方知穿黑西服、白襯衫的中環銀行家要不是有「奪寶奇兵」犯險克難、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4-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生入死的本領,根本便吃不得尼日利亞那碗飯。尼日利亞這個國家不是我這個與垃圾堆填區為鄰的爬格子動物理解
得來的。

運煤到紐卡素

沒有錯,尼日利亞人絕對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來香港而不直接到大陸入貨,自是有他的道理。未跟大家一起推敲這
個道理是什麼之先,且讓我轉述敝號東主在荷蘭的一番奇遇。那一回他去逛阿姆斯特丹舉世知名的花市,給他碰上
一位台灣花商。教他驚奇的是,這位花商不是去買馳名遠近、荷蘭盛產的鬱金香,而是去進口台灣產的蘭花。

禮失求諸野。我半點也不懷疑在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等沒有經過文革洗禮的南洋國家有保存得最完整的福建祠堂
。然而長途跋涉跑到荷蘭去買台灣蘭花返銷台灣,那又豈非像英國諺語所說,「運煤到紐卡素」去了嗎?這個出口
轉內銷可又不是像要到日本才體味得到漢唐文化那樣有其錯綜複雜的民族、歷史因素,一切都是交易費用所使然。
此話又怎說?

就算沒有幫襯過,香港人(尤其是家裡有小孩子的),都知道有「玩具反斗城」這個專門店。中國是當今舉世第一
的玩具生產大國,「反斗城」賣的相信超過九成是國產玩具(設計可又是另一回事了)。你道他們是直接由中國入
貨,還是假手美國的總公司?我沒有作過調查研究,讓我來猜,則從美國回流的機會較高。為什麼?

從美國回流香港

香港是個小市場,到內地逐一採購各種玩具,交易費用異常高昂。美國市場則像個巨無霸,單是Barbie,一年裡頭
便不知道要賣上多少個貨櫃,香港則可能半個櫃也賣不到。如斯一來,國產玩具運到美國後拆箱分流,再按香港的
需求集齊其他玩具一併裝箱運過來,又豈不比直接向工廠入貨來得更有效率?

《經濟學人》新近有個報導,說在洛杉磯以東的San Bernardino正在蓋建一座全美國最大的建築物 —— 長度近一


—— 專門作為拆箱分流貨物、裝嵌組件之用。這個地方鄰近長堤貨櫃碼頭,是集散貨物的上上之選。香港「反斗城
」的玩具不難都是從那裡「回流」的。

換言之,大雞唔食細米,台灣的蘭花農場可能主力出口,無暇兼顧細眉細眼的本地市場(又或者為了維護商業秘密
,他們根本便謝絕內銷),以致台灣人要到荷蘭這個舉世最大的花卉市場買台灣蘭花了。

鞋裡乾坤

這跟那位運鞋到尼日利亞水客有何相干?大陸無疑是產鞋大國,價錢可能較為相宜;可是論款式、種類那又怎及旺
角波鞋街般集中?水客入貨不是以量取勝,要緊的是款式夠新穎、種類夠齊全。就算消費水平高,來具備這些優勢
的香港入貨又豈不合情合理?更何況香港是航空樞紐,到尼日利亞的班次肯定較別的地方為多?

香港人光顧「玩具反斗城」,買的不是玩具,而是美國式的消費。同樣,尼日利亞人到香港入貨,買的也不是穿在
腳上的鞋子,而是美國人主宰的鞋款

—— 及其背後的美國精神。不知鞋裡乾坤而貿貿然跑去非洲賣鞋,哪怕你是不可救藥地樂觀的天下第一推銷員亦
注定要失敗的。(我的那杯水看來是半空的了。)

代郵

鄧先生:

閣下為敝刊專欄文章作批評,至為感激。先生所言,部分讀者亦有反映。然而,「反方」意見同樣強烈。總不成來
個一人一票吧!

先生責成鄙人直斥公帑資助電影業之謬。慷納稅人之慨乃政客慣技,雖則人微而言輕,適當時候,當作其不平鳴。

楊懷康謹上

補白:科學促進和平?

從《福伯氏》雜誌看到的:猶他州八十五歲億萬富翁James Sorenson篤信摩門教,斥資四十五億美元建立基因化驗
室,好透過基因分析,證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不管什麼種族、膚色,都源自同一祖先 —— 藉此促進世界和
平云云。

老先生難道沒有聽過兄弟參商、萁豆相煎、sibling rivalry之說乎?抑或老先生為人樂觀,凡事皆往好處着想?果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4-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如此,先驗地相信世界和平不便成了,何苦斥巨資搞其科學實證?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4-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吹水大國的崛起

全城盡唱「死而後已」,真的是大吉利是。「熟悉國情」的李純恩在友報說的,什麼「直到生命最後的一刻」,「
只是個氣勢,以助談興而已」;不是叫你去死,毋須動真格。這麼看來,「鞠躬盡瘁」跟我們香港人那句「食咗飯
未?」,或周潤發的招牌「係咁先」並無二致,都是用來填補空間的口頭禪而已。

雖則都是口頭禪,香港人搵食大過天,內地同胞則不是搞革命便是建設國家、民族;寄志有別,形成文化差異;聽
在香港人耳裡,播新聞前唱的「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冒着敵人的砲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就算不刺耳,也覺得突兀。

香灼璣已矣(起碼他不再戴那頂「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的烏紗了),播國歌這個「公民教育」項目還不速速撥亂
反正,不擔心如入鮑魚之肆,早晚讓「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淪為「吃咗飯未?」(或「死而後已」)般的口頭禪嗎

傳統興「自我矮化」

一向以來我對大陸上的激揚文字

——也就是吹水、作大了 —— 都好生奇怪。在香港,唔掂講到掂而已;換作在深圳河以北,便變作做其思想功夫
了。曾蔭權只是要做好呢份工吧,怎料得到竟然要「冒着敵人的砲火」搏命去?他這個番書仔有沒有給溫家寶拋的
《論語》書包弄得暈頭轉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動不動便要生要死地吹水、作大並非「我國古已有之」的
傳統。反之,以寒舍、鄙人、賤內等說法「自我矮化」,則被視為謙卑、涵養的表現。

這個謙卑、涵養不能跟英國人出了名的含蓄(understatement)相提並論。英國人的understatement並非我們廣東
人陰陰濕濕、冷不提防便刺你一下的綿裡針。英國人的含蓄是一種做人的態度,有點像我們的天跌落嚟當被冚,可
又節制有度、不慍不火,沒有那個有香港人特色的浮誇輕狂。

列根是真丈夫

讓我來說,把這種含蓄精神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也不是英國人,而是有「牛仔總統」之稱、在「有識之士」眼中倒
吊沒有半滴墨水的列根。

一九八一年三月,他遇襲中槍,子彈射穿左肺;他不能呼吸,更又大量失血。南茜趕到急症室,他對她苦笑說:「
甜心,我忘記了側頭一避」(Honey, I forgot to duck.)。二、三十年代拳王Jack Dempsey敗在Gene Tunney手下
,以此為下台階。差不多五十年後列根在鬼門關前還記得這名句,那又豈止臨危不亂而已?生死懸於一線而搞笑依
舊,那才叫真丈夫啊!

說到這個「甜心」、「蜜糖」再岔開一筆。在美國托盤、洗大銀的日子,餐廳裡的女侍應開口埋口莫不以Honey、
Sweet Heart相稱。聽到這般呼喚,當初幾乎暈得一陣;及後方知那亦我們的「食咗飯未?」而已,心情才平復過來

「偉大的空話」

說到列根總統那句「我忘記了側頭一避」,姑且再扯一句他的搞笑本色。急救過後,他給推進手術室「補肺」;麻
醉藥生效前一刻,他張開眼皮給操刀的佐丹奴醫生(Joseph Giordano)說:「但願你是個共和黨人」(I hope
you're a Republican)。這位醫生雖非列根的同黨,他倒又答得爽快:「總統先生,今天我們全都是共和黨
人。」(Mr. President, we're all Republicans today.)

列根的含蓄逗趣,就算說不上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倒又是的而且確的grace under fire。那非但反映出置


生死於度外的自信,更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灑脫。今天大陸不再高舉三面紅旗、把階級鬥爭進行到底了
;可是還得「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諧,獻出自己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每一條肌肉都扯得繃緊,輕鬆不得
,那又怎灑脫得來?灑脫不來那又如何幽默?整個神州大地彷彿不來個鄧拓的「偉大的空話」便渾身不舒服似的,
其理安在?

毛澤東式的作大

我不知道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人便從刻意「自我矮化」,走到全面作大這另一個極端。姑勿論如何,我相信這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毛主席不無關係。毛澤東的件頭固然夠斤兩,他的口氣更是全面膨脹作大。
(除了他老人家,誰有「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般的霸氣?)上行而下效,我相信「
死而後已」便是如此這般成為大陸上的「食咗飯未?」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4-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作大、吹水蔚然成風,那當然不能都算到毛澤東一個人的頭上去。你看溫家寶雖則還是以共產黨人自居,可又言必
《論語》,滿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可是當了官後,試問世間上真正「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又能有幾人?更多的是,一朝權在握,少則來部寶馬700當車,再不然便花三、四千萬公帑在公
館擺擺風水陣。

當「任重道遠」的父母官來得太沉重了,那怎麼辦?吹水、作大,齊齊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空話
」又何妨?反正是像「食咗飯未?」那樣拿來填補空間的口頭禪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當權者說了超過半個世紀「偉大的空話」,難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成為了如假包換的「基本方針政策」。我
對今日的中國認識不多,可是我敢打賭,經濟突飛猛進,關鍵不是胡、溫等領導人憂心忡忡24/7地為人民謀幸福;
而是改革開放後,中央騰出空間,讓地方省市得以大展拳腳。最要緊的,當然還是下邊的對策抓緊以市場為定向,
人人的生活便一天天好起來了。

說到這裡,且讓我給大家說另一個給市場讓路的故事。七一年八月,尼克遜總統頒布工資、物價管制。那個時候主
責其事的副財政部長是阿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 呢,就是那位剛為膠着的伊拉克局面而掛冠的國防
部長。他深知這般管法,後患無窮,於是便學得大陸的地方幹部那樣急謀對策

——他運用行政權力,給各行各業這種、那種的豁免,替他們鬆綁。這些對策奏效,大為紓緩了管制的殺傷力。

佛利民信奉自由市場,當然反對這些管制,他理應歡迎這樣的對策吧?非也!他給阿姆斯菲爾德打電話大興問罪之
師:「你趕快給我停止簽發那些豁免。豁免愈多(市場的空間愈大),普羅大眾誤以為管制有效,那又豈不反而壞
了大事?」

現今國家領導人的什麼「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看來也是這麼的一回事了。除了拿走干預之手,下放權力,這
三十年來國家領導人對經濟發展其實沒有發揮過別的實質積極作用。不過,要是一天到晚地高唱「死而後已」,令
領導人相信起自己的吹水來,那便大事不妙了。

補白:謀殺童真

交通燈前的一幕。身穿校服、皮膚黝黑的小男孩蹲下繫鞋帶,白白胖胖的小同學站在旁邊等他。鞋帶繫好,兩個同
學手搭肩膊嘻嘻哈哈的朝着學校走。

再過四、五年,這番情景恐怕不再。哪怕感情依舊,手搭肩膊又怎不招來搞基之譏?童真便是如此這般給謀殺掉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4-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吹水大國的崛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4-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4-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共廣播開時代倒車

能醫一切奇難雜症、任何頑疾暗病無不着手回春的黃綠醫生,大都以「再世華佗」,或「今之扁鵲」為號。

終究是官家的「獨立委員會」,黃應士領導的七人小組則較為克制。他們主張成立的「香港公共廣播公司」,只有
「鞏固公民意識、促進文化發展、推動教育及持續學習、激發創意推動追求卓越的風氣」,進而「提高香港的競爭
力」帶來「經濟持續繁榮」之效而已;沒有保證會令香港「重振雄風」。不符資源效益的安慰劑

雖則較黃綠醫生克制,委員會主張成立的「香港公共廣播公司」到頭來顯然只是一服有病醫病、無病強身的「安慰
劑」(placebo)而已;從衡工量值的角度來看,為這樣的仙丹、神油每年動輒花上數以億元公帑又豈合乎資源效益

可是讓這個委員會說來,這服安慰劑何止有需要,廣大市民對此更大有「期望」:委員會作的諮詢顯示:「市民普
遍認為香港需要比目前更多及更好的公共廣播服務」(《獨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報告書》第53段)。

這「更多」、「更好」確是可圈可點。有幸給委員會相中諮詢的市民難道會有別的話說嗎?什麼頭腦正常的市民會
跟委員會說他們期望「更少」、「更差」的公共廣播服務?若然阿媽必是女人,這樣的諮詢又豈非多此一舉?委員
會的成員都是資深的傳媒人(主席黃應士先生更是有近半個世紀資歷的元老),沒有需要挾民意以自重吧!

把錢放到嘴巴上

稍為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向鼓吹私有化香港電台,對黃應士委員會主張疊床架屋,在港台之外成立另一間「香
港公共廣播公司」,又豈能不義無反顧強烈反對?這麼做並不是我跟香港電台的朋友(或黃老前輩)有什麼過不去
。只是公帑是納稅人的血汗,來之不易,那又豈能不一分一毫都用到關節上去?像仙女散花地投放在「公共廣播」
般目標模糊、效益存疑的項目上去,又豈是向公眾盡責?

賣花讚花香。委員會為這間公共廣播公司好話說盡,意料中事;我的奢望是,他們未作這個主張,先來個簡單不過
的測試:倘若這間公司的經費不是依他們主張的向庫房攤大手板;而是要他們自掏腰包,把錢放到嘴巴上去,他們
還會那麼堅定不移地支持「更多」、「更好」的公共廣播服務嗎?

當委員會的前輩們要得到「教育資源及靈感,以及高素質的娛樂和啟迪」(第71段),他們會留守家中靜心享受「
更多」、「更好」的公共廣播服務,還是會跑去買書、雜誌、報章、影音光碟,去音樂會、看電影或真人騷?

對那些要求「更多」、「更好」公共廣播服務的市民,委員會又可有連同要求他們為這些服務付出代價?不單是空
口白話的說願意付多少錢,而是真金白銀、着着實實地作出犧牲?

若然毋須付出絲毫代價便可以得到無料奉送公共廣播服務,市民不作出「更多」、「更好」的要求才怪呢?反正不
用這些服務亦無任何損失,是不是?這般諮詢得來的民意又作得準否?德高望重的委員會煞有介事地以這樣的民意
為公共廣播張本,那又能不予人以辭窮理屈之嫌?

旨在封殺港台

這當然是常識而已,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道理。委員會成員是資深傳媒人,都見過世面;這般顯淺的道理他們焉會不
心中有數?明知這樣的民意站不住腳,可還是以此作為支持開辦公共廣播的理據,那又能不教人像劉慧卿議員般地
懷疑委員會的真正意圖,不是開辦「香港公共廣播公司」,而是要封殺香港電台了?

這樣的懷疑全是杯弓蛇影嗎?亦不盡然。為什麼要另起爐灶,而不將港台改組成委員會心目中的「公共廣播公司」
?委員會提出了這樣的理據:

港台有根深蒂固的架構,詳盡的內部守則及濃厚的機構文化。改組為法定機構勢將帶來顯著的改變,要決定其現有
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的存廢,殊不容易。(第90段)

何須另起爐灶

這個另起爐灶的理由不是既牽強而又教人費解嗎?改組港台要是個手把眼見的功夫,那又何須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
會,花一年多的時間諮詢、探討?毋庸諱言,改組港台是困難的,但困難到完全改組不來嗎?不見得吧。九廣鐵路
局早在一九一○年便成立了,歷史比港台還要多十八年,不也說改組便改組了嗎?

同樣,過去醫務衞生署轄下的公立醫院也是個「有根深蒂固的架構、詳盡的內部守則及濃厚的機構文化」的衙門,
規模比港台又不知要大上多少倍,更是七百萬人的性命所繫,那不也成功改組、大大提升了服務水平嗎?那又何嘗
非另起爐灶不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4-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除了對港台「濃厚的機構文化」大搖其頭,委員會便沒有就港台的未來再着筆墨,反而筆鋒一轉,長篇大論「香港
公共廣播公司」的管治架構,更列出辦數碼電視廣播要添置的器材清單(附錄22),甚至作出成本估計 —— 需要
花超過五億六千萬元公帑。

此番舉措則不由不令人懷疑,就算其用心不是馬上置港台於死地,委員會的傾向是今後港台只繼續現今七個電台的
運作,讓出電視廣播給新的「公共廣播公司」去經營。這看來便是委員會的主旨了。

不缺公共廣播節目

有這個疊床架屋的需要嗎?沒有。委員會分析過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的內容(附錄14),發現在○五年前者提供了
五千六百小時的「類似公共廣播節目」(包括新聞、紀錄片、時事、兒童、青年、長者、藝術與文化節目),比發
牌條件要求的二千一百六十三小時高出超過一倍半。亞視的公共廣播節目亦不遑多讓,達五千四百小時。

兩者合共超過一萬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每一天裡有超過廿七小時這樣的節目!這當然只是兩個免費電視台而
已。此外還有收費的有線電視、now、TVB收費電視 —— 以及無從計量的互聯網,香港又豈欠缺「公共廣播節目」

開時代倒車

讓我在此重複一遍我對「公共廣播服務」的看法。首先,從委員會的報告可見,這些服務目標含糊、成效無從量度
,以公帑作支持顯然有違資源效益。再者,現今資訊爆炸,而香港又不缺乏公共廣播節目,政府根本便不應插手。
最後,香港電台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向納稅人負責,便應盡速將之私有化。疊床架屋,增設「香港公共廣
播公司」非但浪費公帑,更是開時代的倒車。

補白︰一曲走天涯

還未正式被中央任命,曾蔭權便執朱鎔基口水尾,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向全港市民謝票。

帶着十口棺材上任的朱鎔基(九口給貪官,一口留給自己),也不是第一個擺出赴刑場就義的姿勢去當官的。六四
後,江澤民被欽點接替趙紫陽;他到鄧小平家「謝旨」,諸葛孔明上身,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向總舵主宣誓
效忠。

不過一份工而已,何須搞到要生要死?「鞠躬盡瘁」者,莫非卡拉OK而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4-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滙豐偏虎向山行

朋友是霸主級美資金融的舊臣。滙豐為「次級按揭」(subprime mortgage)貸款增加壞賬撥備十八億美元,他跟我
放馬後砲:以敝機構的財力、對美國市場的認識,尚且不敢碰這門生意;滙豐一介過江龍竟然貿貿然以一百四十億
美元,收購專門經營這門高風險生意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這班蘇格蘭佬吃了豹子膽乎?

常言有道,事後眼光最是精準的;然而朋友可又不是唯一的事後孔明而已 —— ○三年這個收購消息一出,滙豐的
股價應聲下挫。年來香港股市出現十年難得一遇的大升市,滙豐的股價基本上原地踏步。於此可見,他的馬後砲又
絕非個別意見而已,投資界顯然普遍都有這個想法。「地方智慧」何處去?

滙豐這場挫折不無諷刺。他們以「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為標榜,若然果如朋友所言「猛虎不及地頭蟲」,那麼起
碼在作那個大型收購時,滙豐顯然並沒有身體力行,給予「地方智慧」應有的尊重了。

我看過的一些報導說,滙豐一方面是不了解美國次級按揭市場的運作,更又迷信電腦程式的本領,以為毋須人手審
查、單憑電腦推算借貸人的還錢能力便萬無一失了。正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那又豈能不險象橫生?

次級按揭又確實是個險象橫生的市場。試想想,有選擇的話,銀行又豈不會揀高薪厚職大有還錢能力的人為貸款對
象?條件優厚的人紛紛上車,形成羊群效應,甚至沒有條件的人也手癢難耐搶着要上車。為了吃這口尾班車客的肥
豬肉,好些銀行由是降低首期的要求,甚至免首期、提供樓價十成按揭。

借錢給這些搭尾班車的人起碼面對兩重風險:一、條件差,萬一經濟逆轉,他們首當其衝,是最有可能斷供的一群
。二、十成按揭,銀行沒有絲毫緩衝空間;樓價一跌,便不難滿手都是銀主盤了。次級按揭這門生意又豈非利向險
中求?

「明日」業已來臨

股神畢非特對年來美國次級按揭市場讓顧客只供息不用還本,或者本息兩者都不用供的招徠辦法大不以為然:醜女
終須要見家翁,向銀行借的錢早晚要還;若然初期本、息都不還,到要還的一天,利疊利的負擔又豈不更重?畢非
特對那些不自量力、搶着上尾班車的人有這個看法:

上會之初便延遲還款,那是無異於加大本金;一開始便已承擔不起正常的供款,到了後期,他們又怎負擔得起高於
正常的供款?《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 O' Hara)有句口頭禪:「今朝
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對好些買了屋的業主來說,「明日」業已來臨。

「明日」也者,就是美國樓市逆轉。好些借次級按揭買屋的業主由是斷供,以致滙豐要大幅增加壞賬撥備。教人納
罕的是,滙豐不是到今天才經營起按揭來的。雖說人生路不熟、不完全掌握美國的情況,畢非特口中「先甜後苦」
的道理,傳統智慧而已;像滙豐般的百年老店,對這一切心中又怎不早有個梗概,怎麼還會一個頭栽進這樣的市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雖從未看過古龍的小說,對他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句,倒又深有感受。依我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
山行,滙豐涉足次級按揭市場是身不由己了。各位不妨設身處地替滙豐決策層想想:

以銀行論,滙豐的純利全世界數一數二;然而作為上市公司,股東 —— 那也就是華爾街了 —— 的合理期望是盈


利節節上升(好叫股價拾級而上);可是到了現今的規模 —— 在歐洲,滙豐認了第二不會有別的銀行認第一;在
亞洲則更不用說了;非洲、拉丁美洲的經濟未成氣候,難有作為 —— 要擴充業務,北美洲是唯一的希望。

在北美洲,加拿大只得三數千萬人口,市場有限;況且滙豐已在那裡有了據點,更是經營得大有成績,處境迹近香
港;百尺竿頭,要再進一步是困難的。剩下來的便只得美國了。

美國雖則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場,土生土長的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大通摩根都絕非等閒之輩;要在這個「群賢
畢至」、充分競爭的市場分一杯羹,便得另闢蹊徑了。由是之故他們才看上了地頭蟲亦沒有膽量染指、專門經營次
級按揭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

香港人的本錢

換言之,我絕不相信滙豐是像一些報導說的那麼naive,貿貿然進軍美國次級按揭市場的。他們是久經風浪,以謹慎
、保守見稱的蘇格蘭裔銀行家;就算未完全掌握這個市場的具體運作細節,對這門生意的風險又豈無認識?奈何股
市有壓力,冒進一點,決策層亦不能不有所表現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4-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除了次級按揭市場,年來滙豐亦一改內部擢升人才、循序發展業務的傳統,高薪挖角以建立像高盛、大摩般的「商
人銀行」業務(institutional banking)。不幸,六出祁山,都無功而回。於此可見,就算以滙豐的財力,要攻入
美國市場亦殊非易事。

時至今日,一八六五年創辦的滙豐是唯一從香港出發,成功打起世界波來的金融機構 —— 在全球八十二個國家有
近萬間分行、僱用超過三十一萬員工、超過一億兩千五百萬客戶。少不得的,當然是那班以蘇格蘭銀行家為骨幹的
主腦;然而同樣重要的,是一個半世紀來香港人努力創富給滙豐提供的本錢 —— in every sense of the term。

除了蘇格蘭人的本事、香港人的本錢,滙豐另一個出眾的地方,是沒有單一、有控制權的股東 —— 滙豐的公司章
程明言不容許單一的股東擁有超過1%的股權。股權分散,管理層(而不是股東)由是主宰了滙豐的命運。是什麼驅
使他們把銀行 —— 而不是個人 —— 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沒有永恒的霸主

且讓我舉個例來跟大家說說這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浦偉士當滙豐主席時,《福伯氏》雜誌說他出差多是自己開車
,而租用的往往是價錢最平的小房車。草創之初,大家有個鬥心,自奉節儉,把銀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難理解
。可是過了一個多世紀,進身世界一流的金融機構了,這個節儉奉公的精神又怎還維持得下來?不管當中的辦法是
什麼,愚見以為,這個精神代代相傳,是滙豐得以打起世界波來的關鍵。

教人擔心的是,從次級按揭及商人銀行業務上遇到的挫折看來,打世界波非但大有代價,那更甚至是個詛咒,導致
滙豐管理層放棄保守、謹慎、節儉的傳統;跟花旗、摩根大通等銀行一般識見,獨特不再。

事情亦合該如此。以滙豐的條件,只消一個半世紀便壯大為舉世數一數二的銀行,若然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雄霸
全球,指日可待。

然而不管是銀行或別的行業,世界上可從來沒有歷久不衰的霸主。要不是在稱霸的途程上,抵不住引誘偏離了原來
的成功路線;便是稱霸後狂妄自大,忘了根本終致一發不可收拾;再不然,便是規模膨脹,尾大不掉。總的而言,
像賈誼(200-168BC)說的,亡秦者,秦也。今日的霸主花旗銀行不便紅燈大亮了嗎?

補白

黔驢之技

溫家寶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喻兩岸關係。讀丁望先生《信報》鴻文,方知早在一九五八年「歌
德派」打手胡喬木已用上劉禹錫(772-842)這兩句詩反擊《泰晤士報》論大躍進,以沉舟、病樹詛咒帝國主義。

彭定康藉擴大功能組別選民基礎推動政改,新華社周南照搬這兩句詩咒罵一番。

從胡喬木到溫家寶,五十年來莫非共產黨只是曉得一個劉禹錫?除了沉舟、病樹便沒有別的罵人字眼了嗎?誰又料
得到周南、溫家寶原是同一個師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4-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滙豐偏虎向山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4-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3-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佛利民:A+的老師

去年十月六日,佛利民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他最後的一篇題為《香港錯了》(Hong Kong Wrong)的文章,一個


多月後他便辭世了。見題思義,佛老是給信口開河、以「積極不干預」為過時的殖民殘餘,而非香港的繁榮之本的
曾蔭權當頭棒喝:儘管家底厚,背棄市場經濟,則香港亡無日矣。面斥不雅,曾蔭權以至整個特區政府當時的感受
如何,不用多說了吧!

當時除了有政治掮客幫腔開脫,說佛利民老了,跟不上形勢;下阿里畢道更有傳言說《香港錯了》並非出自佛利民
的手筆,(九十四歲了,還寫得出文章嗎?)而是別有用心的人借他的名字興風作浪云云。佛老沒有上過港督府

正是狗嘴長不出象牙。這般流言反映的,是散播者的胸襟、識見而已;對佛老稍有認識的人都不會買這一套。在下
阿里畢道出入的人,其胸襟、識見如何,我們還領教得少嗎?一九八八年佛利民跟趙紫陽促膝長談後過港,大教授
跟港督府聯繫,看衞奕信要不要跟佛利民交流一下。得到的回覆是:請提供一點關於佛利民教授的背景資料,好讓
我們研究一下。不用說那一趟佛老沒有到港督府去串門子了。

二十年後,政府裡可能是有人知得道佛老標誌着些什麼了吧?然而從那樣的流言看來,他們對佛老行事為人的認識
,恐怕跟二十年前沒有什麼兩樣,還是空白一片。果如此,野人獻曝(鄙人在堆填區上班,見得世面少,野人則又
絕非自謙之詞也),我倒建議那些蓄意抹黑佛老的人拿新鮮出爐的《佛利民傳》(Milton Friedman, A
Biography)來看看。

足本佛利民傳

說這本傳記新鮮出爐倒又半點不假。這本書在○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完稿;三天後佛老去世。由是之故,作者得以在
書末補上後記,寫下佛老最後的一段日子。佛老夫婦看過部分初稿,又跟作者長談過五趟;雖不是他們授權的「官
方」傳記,這說得上是「足本」的佛利民傳了。

雖說是「足本」,對佛老一生的記述始終及不上他夫婦倆合著的自傳《一對幸運的人》(Two Lucky People)那般


詳盡細緻。讓我來挑,真的要認識佛老作為第一代美國新移民的前半生,這是唯一的選擇。對佛老一入學便以辯才
見稱、少年喪父、上大學屢遇良師等等,《佛利民》沒有絲毫補充。

《佛利民》的作者艾賓斯坦(Lanny Ebenstein)不是作家,也不是歷史學家,而是搞學術思想史的經濟學人(叫經
濟學「家」太沉重了)。他沒有對童年以至少年佛利民多所考證,可以理解;他要着墨的,不是佛利民這個人的成
長路;而是要探索佛老是怎麼樣成為一代經濟學宗師的。兩者雖然不可以完全分割,《佛利民》的重心是他的治學
之道多於他的行事為人,說得上是既淺易而又系統的「佛學」入門。

壟斷了經濟學家思想史

在《佛利民》之先艾賓斯坦已寫了兩本有關海耶克的學術思想史。(那個時候他的名字叫Alan Ebenstein,及後他
角逐過加州聖他巴巴拉市長一職;可能為了方便從政吧,名字便給化裝為較平易近人的Lanny,我們的御用大狀梁家
傑不也變成了袋巾傑哥嗎?)先前他又替經濟學家、《原富》專家Edwin Cannan立傳,儼然壟斷了經濟學家思想史
這門新興行業。

叫下阿里畢道的高官看什麼勞什子學術思想史當然是強人所難了,我有這麼的一個糟主意,主要是覺得他們要抹黑
像佛老般的學術巨人,又怎能不作點投資,先了解一下他是怎麼樣做學問功夫的?要是不掌握香港的情況,莫說佛
老不會下筆為文規勸曾蔭權千萬不要放棄市場經濟;珍惜羽毛,他又豈會讓別人拿自己的名字來招搖?

一早識穿曾蔭權

佛老非但掌握香港的情況,對曾蔭權這個人顯然更有點認識:○五年六月,我到紐約見佛老,告訴他公開支持過學
券制的曾蔭權當了特首,香港有望推行他始創的教育改革了。佛老可沒有像我那般naive(鄙人的頭腦確又像江主席
說的too simple也),立下判斷:「不!他絕不會這樣做!(No! He won't!)」證諸曾蔭權政府的幼稚園A貨
學券,佛老果又料事如神。

九十四歲的佛利民還寫得出文章嗎?兩年前他跟我這樣說:「不用它嗎?它便會走掉了(If you don't use


it, you will lose it.)」,他說的當然是腦袋了。直至○五年(那時他九十三歲),他還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發表文章,綜述貨幣政策對經濟及股市的影響。到了知命之年,好些待在象牙塔裡的人已沒
有這個功夫、能耐了。

加零一的老師

除了學術論文,年來佛老的腦袋其實一直沒有停過下來。他固然替像《華爾街日報》般的傳媒撰文,更又接受這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3-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那個媒體的訪問;為了鼓勵後進,他替新書作序推介,幾乎來者不拒。就以○一年艾賓斯坦的《海耶克傳》來說
,他便高度評價:「這是一本有關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自由主義哲學家的傳記,文筆流暢、對海耶克的思想取態認同
,卻又批判性地探討了其生平及學術貢獻。」以佛老的身份,沒有細心捧讀過那本四百多頁的傳記又豈能寫得出這
般實牙實齒的推介?

薩穆爾遜(Paul Samuelson)是當代經濟學的另一祭酒,雖則學術取向有別,他推許佛老為加零一(A+)的老師。
故此在我來說,《佛利民》最好看的章節是由他的學生來說佛老是怎麼樣的一位老師,於此亦可以看得出無論是對
自己或對學生,佛老都要求嚴格:

佛利民是位盡心盡力的老師,儘管是苦差一門,他總是細閱學生的論文,作出深入的建設性批評。他勤於備課;用
選擇題考試無疑可以減輕改卷的負擔,他卻不認為那是個好的教學方法,而堅持學生為文作答。他深知道該如何引
導及啟發學生思考,對學生的批評既不刻薄亦無惡意。他要學生準確、全面地認識現實世界,以便更清楚地掌握自
己及別人的理念。

對同事半絲不苟

對學生既盡責,又要求嚴厲,對同事同樣半絲不茍;難怪他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三十年,往往都弄到清晨四時才就寢
。著名的統計學家Jimmy Savage跟佛老合作寫了那篇有關風險的經典之作,探求人性趨吉避凶,卻又刻意承擔風險
—— 參與賭博 —— 的道理所在。

Savage當時的學術地位絕不下於佛老,可是佛老卻給他的文章大動手術,半隻字也不放過(佛老堅持將in most
applications改為in many applications,因為Savage引述的數據不到案例的一半)。這般字斟酌句,又怎不把
Savage氣得七竅生煙?可幸後來他卒之明白佛老的用心,在修辭上痛下苦功,「把文字寫得像數學算式般嚴謹」。

一字不可易

有一回海耶克去聽佛老的課,更給他寫了評語;看過評語,佛老有所回應:

Unfortunately, I have not had the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is point at all fully, so this
reaction......is a tentative impression, not a documented conclusion.

艾賓斯坦給這段文字下了按語:「一字不可易也(Every word matters)。」這個口吻教我想起了《呂氏春秋》來


。話說秦始皇的「仲父」呂不諱斥資搞了個寫作班子,以自己的名義寫了史上第一套百科全書 —— 《呂氏春秋》
—— 藉此建立一家之言。司馬遷說呂不諱對這套廿萬言的巨著很是滿意,出版後「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
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佛老沒有寫過百科全書,他對文字執着倒又眾所周知,像他般的巨擘又像是會請槍的嗎?要抹黑中傷他的未免狗眼
看人低了。

補白:常有火警

友人告之,外國訪客看到香港電梯裡張貼的「When there is a fire, do not use the lift.」告示,不無驚訝:


「這裡常有火警的嗎?」何以有此一問?

撰寫告示的人敢情沒有聽過It's not a question of if, but a question of when的說法了 —— 那個when


字是大有把握火警準要發生了才會用上的。

屋宇署在九三年開始使用這個告示,十年後發出新的指引,以In case of取代When。各位踏足○三年後落成的大廈


,便不用給電梯的告示嚇驚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3-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儲備養出大花筒

股神畢非特在其○七年的《告股東書》宣布二十五年後 —— 即是公元二○三二年 —— 他名下五個基金、合共四


千億港元的財富將全部花清光。他絕不是開玩笑,這是他有計劃、有部署之舉。他憑什麼實牙實齒說得那般肯定?

很簡單,在他來說,一切都有數得計。他在一九三○年出生,精算師按他的健康情況、起居飲食習慣推算他理應還
有十二年壽命。身家豐厚,作古後他預計要三年時間才整理得好遺產。(畢非特信奉無神論,羽化歸山,他跟阿當
•史密斯將緣慳一面,可惜!)他在遺囑寫得清楚,執行人要在清算好遺產後十年將之全數花光。一環扣住一環,
到了二○三二年,他那四千億不便化整為零了嗎?對未來滿懷樂觀

為什麼要花得那麼決絕、那麼急?何不像福特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以至我們的何東基金那樣,以那四千億做本,
投資生息,世世代代造福人群?畢非特自問自答:兩個原因。首先,他過身後十三年,遺囑執行人大都還知道他是
個怎麼樣的人,明白他的意願用心,花錢做善事不會捉錯用神。日子一久,便難有把握了。不少大資本家成立的基
金,經過二、三十年後往往便花錢搞其社會主義的勾當。這般食碗底反碗面的事情畢非特又豈會見得少?

畢非特投資雖則有如神助,可是他為人謙遜,認為當中不無彩數;他懂得投胎(「中了子宮獎券」),更是關鍵。
故此他要第一時間花光那四千億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認為自己有本事解決人類面對的林林總總的困難。兼且他對未
來滿懷樂觀 —— 科學昌明,將來的人必定比現代的人更為聰明,也就更有辦法解決不斷湧現的難題 —— 那麼又
何苦以自己今日的淺陋眼光規限將來的人如何運用資源?

唐英年的詰難

的確,看了畢非特的《告股東書》那麼多年,愚見以為○七年這二十三頁最是好看。非但頁頁足堪回味,他更像榕
樹頭的講古佬那樣,有說不完的故事。才剛講過他四十年前買第一間保險公司的懸疑經歷(賣家遲遲沒有上律師樓
簽字成交),便又細說不信邪、長揸不放的禍害(一九七○年,他花一億二千六百萬美元買的印花公司,至今基本
上一文不值),娛樂性豐富,就算對投資沒有半點興趣的朋友也會看得開懷;鄙人強力推介。

不過這一趟我不是要在這裡擦畢非特的鞋,(擦鞋仔莫不有其目的,擦股神鞋可不會令我發達吧!何況他那雙革履
遠在半個地球之外,怎擦得到?)我是想按他的思維想法來解答唐英年對香港人作的那個三幅被般的詰難:人口老
化,醫療福利開支日重,加以教育、房屋、基建,在在需財,不擴闊稅基,錢從何來?

唐英年替公眾管錢,面對連串難題,他有「錢從何來」之憂,那是職責所在了。然而只消一記擴闊稅基便解決難題
,他這份眾人掌櫃的工又豈不輕鬆?稍為認識我的朋友當又知道我會怎麼看這般條件反射式的對策:不!不!不!

不管是人口老化還是經濟轉型,擴闊稅基從來 —— 也永遠 —— 不是個答案。(不擴闊稅基,錢從何來?在第二


輪特首候選人辯論會上,恃着四十年的實幹經驗,曾蔭權用同一副老氣橫秋的口吻訓誨梁家傑。)且讓我來個股神
上身,試試看他會怎麼樣回應唐英年及曾蔭權。

克服困難毋須擴闊稅基

自開埠以來香港遇上過的難題不知凡幾,好些更比人口老化迫切得多,過去的掌櫃可又沒有像唐英年那樣條件反射
靠擴闊稅基來應付。證諸今日的香港,我們非但屢克艱難,還更上層樓。擴闊稅基又豈必然是個答案?看到這裡,
有些讀者可能已老不耐煩咆哮起來:講多無謂,拿出證據來!

第二次大戰結束,那時香港的人口約為五十多萬。一夜之間,香港人回流,再加上內地政情風雲急變,人口膨脹了
四、五倍。房屋供應趕不上,超過一半人口冇瓦遮頭,過着風餐露宿的生活。及至一九六二年,大陸上爆發連串人
禍,難民攀山越嶺而來,人口又再膨脹了一兩百萬。

碰上這般史無前例的挑戰,那個時候當財政司的霍勞士(Charles Follows)、歧嘉樂(Arthur Clarke)、郭伯偉


,可又有像今日的唐英年那樣惶惶不可終日,朝夕不忘擴闊稅基?沒有啊。

七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製造業內遷珠三角設廠來料加工;非但七、八成勞動人口要「經濟轉型」,好些人更害
怕整個香港會給掏空了。那個時候當掌櫃的夏鼎基、彭勵治、翟克誠、麥高樂又可有哭哭啼啼:天要塌下來了,趕
快擴闊稅基!也沒有啊!

有香港特色的狼來了

非但沒有擴闊稅基,當夏鼎基在一九八一年卸任財政司的時候,庫房裡雖則積存了相當於半年開支的財政儲備(為
數不到九十億元),他卻認為只消有大約兩個月開支的儲備便夠了。現今庫房裡放了相當於十九個月開支的儲備,
唐英年還是整天價叫喊擴闊稅基!這是有香港特色的狼來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3-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狼來了的始作俑者並非唐英年而是遠在港英時代便當財政司的曾蔭權。任內鑑於持續兩年財赤,他委任當時的庫務
司俞宗怡領導一個檢討公共財政的專責小組,探求解決財赤之道。得出的結論是香港存在着結構性財赤,「即使經
濟恢復『正常』增長,財政赤字仍會出現,甚至會惡化。」

從這個「結構性財赤」的基調出發,小組斷言,就算經濟維持中度增長(每年約為3—4%左右),亦將要待到二○一
六至一七年度,財政儲備才有望「回復到十八個月政府開支的數額」(小組報告書第八十八段)。雖則沒有擴闊稅
基,儲備可又提前差不多十年達標了。關鍵是什麼?那是節流有方 —— 唐英年在任三年,基本上沒有增加過開支
—— 而收入則喜出望外。

儲備養出大花筒

怎麼樣才可以帶來這個可喜的效果?在夏鼎基來說,單天寶至尊:不要累積過多儲備。儲備少,不擔心打擊財政穩
定嗎?事實上這也正是港英理財,緊縮稅基、壓抑儲備的道理所在。試想想,若然果如一些人所說,綜援養懶人(
這個說法就算不是百分百全對,你知、我知,當中不無道理),那麼膨脹儲備又怎不養出個大花筒來?

政府揮霍無度、架構膨脹臃腫,又怎不把市場擠得死去活來?給擠得了無施展空間,市場又還何來本領給庫房提供
稅源?由是之故,不刻意累積儲備,既有助於抑制官僚揮霍,更顯示港英對市場創稅的本事信心十足 —— 證諸港
英一個半世紀的理財經驗,市場可又沒有教他們失望過。

埃及妖后的嫁妝鼓勵揮霍

九三年三月,曾蔭權的前任麥高樂首度披露到了過渡之際可以給特區政府留下七百八十億元的財政儲備。較諸今天
三千九百多億元的儲備來說,那是個零頭也不到的數字,可是那已夠把當時的新華社副社長張浚生(沒有錯,六四
在《文匯報》開了個「痛心疾首」天窗的就是他)嚇了一跳:「不要說了不算數……寫下字條來嘛。」麥高樂非但
把這個數字寫進了預算去,及至四年後過渡,特區政府更繼承了三千兩百億元儲備,比他預言的多出四倍!

於此可見,彭定康口中埃及妖后般嫁妝的儲備是臨近過渡才湧現的。在那個歷史時空,容或有需要多留一點儲備。
毋庸置疑的是,董建華政府蔑視《基本法》一○七條開支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要求,有恃無恐大肆揮霍,以致持續
五、六年財赤,花掉近兩千億元儲備 —— 超過港英留下來的一半嫁妝 —— 則肯定是儲備太多之過。

政府絕非萬能,更肯定沒有本領解決香港當前 —— 及未來 —— 面對的困難。何不像畢非特那樣,拿出謙卑來讓


市場 —— 及後之來者 —— 解決錢從何來這個老掉牙的問題?像郭伯偉說的,市場要不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
,香港又還有什麼希望可言?信任市場、信任下一代的聰明智慧,財來自有方,還儲備於民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3-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多少儲備才叫夠?

儘管多少儲備才叫夠並無定論,可以肯定的是任志剛那個「儲備愈多愈好論」是絕對不成立的。憑什麼說得那麼肯
定?科學理據在我嘛。

科學理據如何駁斥「儲備愈多愈好論」?起碼有兩個層面。一、老子的《道德經》早有明訓:「物極必反」,那又
豈有愈多愈好之理?二、食多會滯,經濟學的「邊際功能遞減定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毫不含混地告訴我們,哪怕是鮑參翅肚也有吃不消的時候(鄙人雖無第一手經驗,第二手資料則強烈地顯
示,美人恩亦不例外)。

果如此,儲備又焉會「愈多愈好」?誠然,任志剛的大學本科是統計學,夏冷漪教授的經濟學101他總該上過吧,那
麼他又怎不知沒有「邊際功能遞減定律」便沒有經濟學?儲備不是愈多愈好

得要說清楚的是,任志剛口中的「儲備」是外匯儲備,這一回鄙人要跟大家說的是財政儲備;然而經濟學之為科學
恰正是「邊際功能遞減」定律放諸四海而皆準、亘萬古而不變,外匯儲備也好、財政儲備也好,都絕對是不會愈多
愈好的。

既然有經濟學及《道德經》為後盾,說任志剛錯了又何難度之有哉?

閒話表過,言歸正傳。雖說多少財政儲備才叫夠並無定論,從始創「積極不干預」的夏鼎基,到時刻不忘擴闊稅基
的唐英年,四分一個世紀以來差不多每一位財政司都試圖給「多少財政儲備才叫夠」這個問題找個「科學、客觀」
的答案。我翻閱過他們定下的準則,脫下其客觀、科學的外衣,內裡其實純屬長官意志,絕非攝氏一百度即為沸點
水滾般的科學規律。

就以唐英年的準則來說吧,確又貌似科學。他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析指出:

香港的理想儲備水平應該維持在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以應付收入波動;而在二○三○年則額外
需要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三十的儲備,以應付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財政壓力。

IMF是個國際組織,而本地生產總值(GDP)又是個客觀的「科學」數據;那麼以GDP的三成、五成以至八成為財政儲
備的基準又豈不既權威又科學,像唐英年說的,「值得參考」嗎?

IMF是活化石

他漏說的是,IMF是固定匯率體制下的產品;一九七一年歐美日本等經濟大國讓匯率自由浮動後,IMF已完成其作為
匯率救火隊的歷史任務。要不是官僚架構有那核子彈亦炸不死的能耐,IMF早便該給「日落」了。以這樣的活化石為
權威又豈非像江主席說的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嗎?

誠然,就算IMF權威不再,亦不表示我們便該「因人廢言」;關鍵是有沒有客觀、科學的理據支持拿GDP為衡量財政
儲備夠不夠的尺度。要是沒有這樣的理據,那麼不管主張政府持有相當於多少成GDP的財政儲備,又跟任志剛誇誇其
談「儲備愈多愈好」何異?

毋須相當八成GDP的儲備

粗淺而言,一個地方的GDP猶如一個人一年裡頭的收入;而財政儲備者,存放在紅簿仔隨時可以調動的現金儲蓄也。
我沒有考過財務顧問牌,不知道從個人理財的角度出發有沒有需要在紅簿仔裡放上相當於八成收入的存款。

得要指出的是,正猶如紅簿仔之外,不少人更置有物業,買了股票、人壽保險,更有長期及外幣存款;財政儲備絕
非政府的唯一資產。此外政府還有土地儲備,地鐵、九鐵、機管局、五隧一橋的股權;更有郵政署、水務處、香港
電台等可以隨時私有化的資產。無論是個人或政府,將偌大的資產放在回報低的紅簿仔,又豈為明智的理財之道?

再者,拿個人財務跟政府財政比,始終不大恰當。政府可以靠強權抽稅,個人則不能拿手槍要脅僱主支薪。入不敷
支,政府可以發債;碰上同樣情況,銀行輕易不會給個人貸款。換言之,政府應付一時周轉不靈的能力比個人強許
多;拿現金防身的迫切性遠不及個人那麼大。若然個人不必持有相當於八成收入的紅簿仔存款,政府又何須有相當
於八成 GDP的財政儲備?

曾蔭權的婆乸數

九八年,唐英年現今的頂頭老闆曾蔭權還是財政司,他沒有搬出「權威」的IMF或「科學」的GDP來撐腰,而只是按
「日常運作、處變應急及金融三方面的需要」,算出了一條財政儲備的婆乸數: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3-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應付日常運作的儲備,應相當於政府三個月開支的數額。二、處變應急的儲備,則相當於九個月開支數額,當
中容許有三個月開支的調整空間;經濟好,政府收入多,儲備可以超過九個月;經濟差,政府收入下跌,儲備可以
降至九個月以下。三、金融儲備則為M1的四分之一。

按這條婆乸數推算,曾蔭權認為「理想的財政儲備」是介乎三千到五千億元之間;當時的財政儲備為四千四百六十
億元 —— 相當於十九個月的開支 —— 說得上是個理想得很的水平。

大致而言,按曾蔭權這條婆乸數計,財政儲備的數額應為一年的開支另加相當於四分一M1的數額。M1也者,流通港
元總數跟銀行系統支票賬戶存款的總和。財政儲備跟貨幣的流通量理應兩碼子小事,怎麼扯上了關係?不善忘的朋
友當又記得九七年七月二日,泰銖貶值引爆亞洲金融風暴,連累港元亦受到衝擊;曾蔭權這筆額外儲備是拿來捍衞
港元的。

梁錦松大削儲備

每一張港元都有美鈔作支持,成功衝擊的機會本來便不大;加以外匯基金的儲備是六倍港元發行量,安全系數之高
,比戴鋼盔行騎樓底還要保險;那又何須政府在財政上另留儲備?事實上○二年接任財政司的梁錦松便斬釘截鐵地
斷言沒有這個需要:

自從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金融管理局已逐步落實一系列措施強化港元匯率的穩定。另外,外匯基金現有三千億元
的累積盈餘,加強了捍衞港元匯率穩定的能力。我認為財政儲備已毋須與貨幣供應量掛鈎,我們只須預留一筆相等
於政府十二個月開支左右的財政儲備,以應付政府開支的日常和應急需要。

那一年政府的總開支為兩千八百億元,故此梁錦松的理想財政儲備水平大約是曾蔭權那條婆乸數的一半而已。走筆
至此,讓我岔開一筆說一說梁錦松字裡行間的弦外之音吧。

泰銖貶值,日本、英國、美國都沒受到衝擊,大鱷們為什麼偏偏選中香港?讓梁錦松來說原因簡單不過,那是先前
有人沒有「落實一系列措施強化港元滙率的穩定」,以致政府要多拿兩三千億元出來作為額外的儲備,更要香港人
擔驚受怕,捱上五、六年的經濟通縮。在梁錦松來說,九七、九八年到底是誰失職,留待各位去猜好了。

儲備多非香港之福

梁錦松定下的財政儲備水平跟權威的IMF的科學準則有何分別?分別大到不得了。曾蔭權許下承諾把政府開支局限在
GDP的兩成以下(唐英年最後的一份預算的開支相當於GDP的17.4%),以此推算,IMF相當八成GDP的要求比梁錦松的
準則大四倍!今年的總開支為兩千七百億元之數,而財政儲備則超過三千九百億元,若然梁錦松還是財政司,我打
賭他會大幅減稅!

要是回到從前,繼續港英執政,減起稅來則肯定比梁錦松更為進取。一九八一年夏鼎基御任財政司,臨別贈言,以
超過四小時宣讀了一份一百五十頁長、有三百一十一個註解、十六個統計數表、十個附錄的預算,詳為考證,為香
港定下了史上最為細緻的理財準則。他認為香港該有多少財政儲備?一年總開支的15% —— 也就是不到兩個月的開
支。

恕我武斷、偏激也得這麼說:跟夏鼎基比,IMF對香港的認識,皮毛也說不上。財政儲備來得太太太太多了,結果只
會鼓勵官僚揮霍,終至尾大不掉,那又豈是香港之福?是時候還富於民,大大大大幅減稅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3-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多少儲備才叫夠?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3-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3-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減酒稅絕非輸數一條

唐英年宣布減紅酒稅,一位從事外交工作的朋友考我:減稅是否即時生效?答之以曰:是。他隨諸來個跟進問題:
減稅之議不用立法會通過嗎?有此一問,足見這位朋友出生得太晚了。

過渡十年裡頭持續五、六年通縮;為免刺激市民,這些年來政府沒有加過各種牌照收費;為了環保,超低硫柴油則
更減稅了。故此這位「入世未深」的朋友便沒有經歷過宣讀預算的當天,人們到運輸署排長龍換駕駛執照的墟冚場
面了。至於油站在財爺讀到預算演詞有關燃油稅的一刻更改泵價的場面,更非要由在下般的半百老翁現身說法不可
了。旨在保障庫房收益

在港英治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要在預算日調整燃油煙酒稅、牌照費,然而這個做法倒又屢試不爽,甚至說得上是
香港的「不成文法」。香港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卻又總要待到最後關頭才更換各種執照,誰說人不是既有矛盾又
複雜得很的動物?

為什麼燃油煙酒稅以至各種收費都說加便加?在港英時代,每當預算演詞說到調整各種間接稅、收費之際,財政司
例行公事,總會按上一句:這般做法旨在保障庫房收益(a revenue protection measure)。他們只欠沒有來個港
式致歉:情不得已,請多多包涵。

庫房裡放的是公家的錢財,保障庫房利益也者,當然是保障公眾的利益了。公眾利益攸關,保障起來又焉能不爭分
奪秒?倘若加稅、加費要為民請命的代議之士唇槍舌劍一番才敲定得來,蹉跎歲月,公眾又要蒙受多大的損失?

殖民政府的積習

由是之故,整個預算雖則要立法會通過才作得實,而議員們往往又對每一項開支驗屍咁驗才會放行,凜於公眾利益
,加稅、加費則是說做便做的。不用說這些都是殖民政府的積習,過渡後當然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別的不說,曾蔭
權在位不到兩年,而「積極不干預」已矣;一切以公眾利益行先的港英理財精神又能不走上同樣命運?

這一趟唐英年調整紅酒稅,跟過去的做法確又不一樣:他不是加稅,而是把紅酒的從價稅(ad valorem duty)從


80%削減一半至40%。反正打了輸數減稅會導致庫房少收三億五千萬元,是否即時生效都與「保障庫房收益」無涉,
那又何須沿襲港英傳統在預算演詞交代減稅是不是即時生效?唐英年「離經叛道」,害得從事外交工作的朋友多此
一問,無他,酒稅一事涉及他貴國的出口也。

保稅倉嚴陣以待

唐英年自己不說,無論是從事外交工作到拿真金白銀做生意的人倒又不能不嚴陣以待:在二月廿八日宣讀預算案前
夕,經營保稅酒倉的已預先通知客戶,預算日當天將暫停交收提貨,以免發生運輸署打蛇餅更換執照般的混亂局面
。保稅酒倉是什麼的一門生意?

需要乃發明之母。保稅倉的出現是因為政府依從酒價開徵入口關稅。一支750ml的紅酒來價一百元,酒一抵港便即完
稅,那麼酒商的資金負擔便是一百八十元了 —— 來價一百元加從價稅八十元。要是一清關酒便賣得出去,那還沒
有什麼;不幸酒在貨架擺放上好一段日子還不為劉伶青睞,那麼積壓的資金便幾乎倍於來價了。

要是酒到了香港後,不必馬上完稅清關,而可以有個地方暫時存放,待到要應市了才完稅提貨,那不便可以幫酒商
節省幾乎一半的周轉資金了嗎?正正是因為紅酒的入口關稅高,紓緩酒商周轉資金壓力的保稅酒倉由是應運而生了
。於此可見,酒稅水平愈高,保稅倉的效用也愈大;反之亦然。

「啱啱好」說易行難

不用我說,讀者朋友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把紅酒放在保稅酒倉總是要納倉租的。香港寸金尺土,倉租又
豈會便宜?那麼酒商為什麼不傚法豐田汽車,來一招「及時雨、啱啱好」(just-in-time):待到要應市了才從法
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美國、西班牙、葡萄牙、南非、保加利亞、以色列、中國的山西、山東、新疆
……(紅酒生產地繁多,恕不一一盡錄)入口,那不便可以大大節省倉租了嗎?

這個「啱啱好」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好,只是面對兩個交易費用的老問題。一、不管如何料事如神,酒商都不可能絕
對掌握市場需求;從波爾多運來貴價法國紅酒,不能即時賣得出去,固然積壓資金;喜出望外,來貨迅即賣斷市,
後勁不繼同樣是個大問題。打造條「啱啱好」的供應鏈,說易行難也!

二、香港的市場有限,而紅酒品種多如天上繁星;按每種酒的需求,安排一條「啱啱好」的供應鏈,就算辦得到,
交易費用也肯定高得叫人咋舌。那怎麼辦?把一批批的紅酒集體裝箱、一櫃櫃運到香港擺放在保稅倉裡,覷準應市
時機,才完稅提貨。保稅倉是個節省交易費用的發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3-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保稅倉受威脅

如斯一來,該在什麼時候提貨便要多一重考慮了。須知不管是平價酒還是貴價酒,都佔上同樣的空間,而倉租相若
。然而酒稅卻是按酒價的高低徵收的,價錢愈貴、酒稅愈高,放在酒倉裡紓緩的周轉資金也愈多。反之,價錢愈平
、酒稅愈低;酒倉節省的資金負擔可能連租金的開支亦抵消不來。對平價酒而言,酒稅削減一半,保稅倉的效益也
就大降了。誰料得到減酒稅會威脅起保稅倉來?

換言之,對所有紅酒削減酒稅一半,看似平等,實則對平價酒的好處卻多於貴價酒:酒稅輕了,與其納保稅倉租,
何不減價促銷?影響所及,減稅後平價酒便不難供應大增,從而觸發減價戰了。要是降價刺激消費,到頭來酒稅收
益不降反升又有什麼稀奇?

減稅不是輸數一條

反觀貴價酒,削減酒稅雖則同樣有助於紓緩周轉資金壓力,有助於增加市面上貴價酒的供應。然而相對於酒價而言
,倉租的比重始終有限,故此酒商減價促銷的意慾也就不及平價酒那麼大了。

就算貴價酒不至像平價酒那樣爆發減價戰,酒稅降了,售價還是會減的,那又豈不有助促銷?(風水佬呃你十年八
年,對這個說法有絲毫懷疑的朋友且耐心等上兩三個月吧。)若然平價、貴價酒的銷路雙雙攀升,對庫房來說減酒
稅又豈必然是輸數一條?我敢打賭,一年下來,庫房的酒稅損失必定不會像唐英年說的三億五千萬元那麼多。

反之,郭伯偉在一九六二年削減熟煙稅率五成,而煙稅收益激增十倍的經驗則告訴我們,經此一減,紅酒稅的收益
大有可能不跌反升。像唐英年說的,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補白:識得驚

讀股聖畢非特最新的《致股東書》,雖說不上字字珠璣,這封長達二十三頁的信,則每一頁都不乏放錢入你袋的嘉
言睿語。他是這樣形容其睇市之道的:

別人貪得無厭,自己要識得驚;別人怕得要死,自己要奮勇進取。(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依我看,識得驚又顯非只是一味扒逆水、人棄我取的contrariant而已。不審時度勢又焉識得驚?懂得審時度勢,那
當然不是knee-jerk的條件反射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3-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減酒稅絕非輸數一條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3-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3-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計劃經濟原是夢

到紐約的布魯克林區(Brooklyn)探望一位老太太,害得她徹夜失眠。那不是我這個稀客有什麼好教她興奮的,只
是慌怕我人生路不熟,摸錯了地方,她於是多方打聽,好替我找既便捷而又不易迷途的路線。就是這樣便教她忙上
整個晚上了。

電話裡我着她不必替我操心,現今網上提供詳盡的駕駛路線圖,我不會迷途的。老太太不上網,可又知道網上的東
西不大靠得住,堅持要替我問路。對比過她及網上提供的路線,我發覺兩者大有出入。最後決定聽她的,因為我吃
過不少網上駕駛指南的苦頭。網上指示導致迷途

大約三、四年前吧,我初次開車到巴的摩爾市(Baltimore)去。事前上網找了駕駛指示,以為萬無一失了。孰料臨
近市郊,出了高速公路,竟然給那些駕駛指示弄得暈頭轉向,方寸大亂,最後唯有截停巡邏警車問路。不要以為地
頭蟲便一定認得地方,看過網上的駕駛指南,警伯也大搖其頭,無從指點迷津。問題出在哪裡?

事後作過「死因調查」,發覺迷失方向,不是我開車技不如人,只是網上的指示根本便不是從駕駛者的角度出發的
;照他們說的是,不出亂子才怪呢?網上的指示如何不為駕駛者着想?左轉零點一哩,然後往前走零點五哩,向右
急轉,走零點三哩……這般的指示又豈是那麼容易應付得來?

開過車的朋友都知道,就算按市內時速三十五哩地緩慢行車,也不可能按每零點一哩、零點五哩地左拐右轉地走而
又不弄出意外來的。不是嗎?人生路不熟,看路面情況還來不及,那又怎知道走多遠才叫零點一哩?這樣開車而又
不迷途又有可能嗎?問題是網上為什麼會提供這樣的指示?

捷徑往往並不暢順

儘管我沒有參與過製作這些指示,當中的道理倒又不難掌握:重要的環節有兩個,一是收集地圖資料,二是編製程
式定出路向。做好了這兩個環節,當我上網查詢由A到B的路線時,電腦便按照程式的指示找出路線,紀錄下每段路
的街道名稱和距離,一一排列,那便大功告成了。只要地圖的資料正確無誤,這般手板眼見功夫又怎會弄出亂子來

汽車是美國人的命根子,公路、街道資料從來做得詳盡;加以有衞星勘查之助,地圖出錯的機會不大。故此指南是
否「行得通」便端視乎電腦程式對路線作出了什麼的要求,而不是地圖資料是否精確。依我看,程式起碼可以有下
述四個要求:一、距離最短;二、拐彎最少;三、交通燈最少、路面最暢順;四、沿途景色最宜人。

不過,從我的有限經驗看來,現今的指南都只試圖滿足一個要求 —— 提供距離最短的路線。眾所周知,捷徑往往
是不好走的。再者,捷徑人之所欲也,距離最短的路線通常也都不大暢通。退一步而言,編寫程式的人不能即時掌
握路面的交通情況,而駕駛者的審美眼光又各有不同,那麼除了以距離為挑選路線的準則,他們又還可以做些什麼
?符合這個要求的路線是否好走,那就貴客自理了。

中央計劃的大同世界

我既不懂得編寫程式,也不是什麼交通運輸專家,在這裡跟大家嘮嘮叨叨說網上指南,主要是由此而再次令我體會
到中央計劃是如何艱巨的一回事。一說到中央計劃,對我稍有認識的朋友則不難覺察,楊某又要說起海耶克
(Friedrich von Hayek 1899-1992)來了。網上指南跟海耶克以至計劃經濟又怎扯上關係?

計劃經濟最大的賣點,是有中央大腦的調撥分配,可以避免市場經濟下賣不出的牛奶給倒進河裡、失業工人排隊領
救濟等聞者心酸的資源浪費,從而全面促進資源效益,達致幼有所長、老有所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大同世界

海耶克告訴我們締造這般的地上天堂,難似登天;那不是因為大同世界不是個值得追求的理想,只是追求這個理想
的手段 —— 中央計劃 —— 像水向高流般脫離客觀現實,故此克服不了浪費資源這大難題。反之,市場運作雖
無中央計劃之名,更看似雜亂無章,那無形之手可又默默耕耘,有條不紊地調撥分配資源,着着實實地提升人們的
生活條件。

資訊始終不足

中央計劃如何脫離客觀現實?搞計劃經濟,中央要掌握的資料要比提供網上駕駛指南所需的道路資料複雜許多、許
多。就以韓立德(Leonard E. Read 1898-1983)那個《鉛筆的自述》(I, Pencil)故事來說吧,在日常生活中,
有什麼產品較鉛筆來得更簡單?可是生產鉛筆牽涉的原材料、生產機器、這些機器背後的生產技術、資金……其複
雜之處又何只一千倍、一萬倍於道路分布圖?什麼的電腦可以掌握、處理這般龐大的資料?

就算真的有這般運算功能的電腦搜集綜合這些資料,將之化為準確無誤的數據,遞上中央,然而這也只是搞計劃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3-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濟的第一步而已;中央不能乾坐在那裡收集資料;要統籌兼顧,務求「男有分、女有歸」、「鰥寡孤獨廢疾者,皆
有所養」,中央更要掌握每個人的喜好需求、加以平衡、作出分配。這便不能不講求取捨、判斷了。

任何取捨、判斷都要有個準則,網上駕駛指南亦然,而他們只採用一個準則 —— 最短的行車距離 —— 而效果


差強人意。中央計劃要同時照顧全世界六十五億人的口味需求,倘若只用上一個取捨準則,一刀切引發的後遺症肯
定要比在公路上迷途嚴重得多。多設幾個準則成嗎?什麼的電腦可以應付時、分、秒不斷在改變的口味喜好?

市場是超級電腦

倘若在高科技、互聯網的時代,也只能用一個取捨準則來挑選駕駛路線,那麼沒有超級中央電腦之助的市場又如何
解決統籌兼顧、分配資源應付六十五億人的需求?在海耶克看來,市場便是一部有無窮無盡運算功能的超級電腦。
市場這部超級電腦是由分布在全球每一個角落的六十五億個人腦組成;這六十五億個腦袋都掌握了一些獨特的資料
,可以因應各自面對的境況,按照個人的喜好需求支配資源。

換言之,市場是把中央統籌兼顧的工作斬件,讓全球六十五億人發揮本身的知識、技術,逐項克服分配資源的難題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六十五億個時刻運作的人腦又怎不勝過一個集所有資料於一身的中央?

孔子的大同世界、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天堂,都是電腦、互聯網未面世之前的構思;他們沒有考慮到統籌兼顧所牽涉
到的資訊問題,這個可以理解。蘇聯瓦解後,大多人都明白到計劃經濟不切實際。可是資訊革命後,不少人又對中
央計劃再萌幻想,以為當中牽涉的資訊問題終於可以克服了。可是統籌兼顧全球資源、按六十五億人的喜好需求作
出分配,那個運算能力又豈是任何電腦所能承擔的?

海耶克偉大的地方,是早在七、八十年前,當還未有人知道現代電腦是什麼的一回事時,他已先驗地告訴我們計劃
經濟等同異想天開。技術問題克服不來,不管多麼完美的理想亦不過是大夢一場而已。

補白:絕止吃飯館

先前去看齊白石(1864-1957)畫展,見有款識規矩多條。其一曰:

送禮物者,不報答;減畫價者,不必再來;要介紹者,莫要酬謝。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

其潤例則曰:

絕止減畫價(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絕止吃飯館,絕止照像。

明碼實價,不扣呢迂腐,大師風範;絕止吃飯館更是真正之身份象徵,此大師之為大師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7-02-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火車橋下的選擇

早幾天路過旺角火車橋底,撲鼻一陣炒栗子、煨番薯的香味,禁不住有停下來光顧的衝動。駐足一望,則又給眼前
景象引發「遐想」。是什麼的景象?

但凡到過亞皆老街、染布房街那個十字路口的朋友都知道,那是火車站所在,行人如過江之鯽。在這個出入旺角的
咽喉,一年到晚都擺放了這個炒栗子、煨番薯檔。過去沒有留意,這天卻察覺攤檔看來並非個體經營;旁邊一張有
靠背的摺櫈上還坐了一位長者。

那一天掄起艇槳般的大鑊鏟在炒栗子的是一名貌似新移民的漢子;坐在摺櫈上的長者身穿厚厚的夾克,襟上別上了
證件。他沒有幫那個炒栗子的漢子收錢找贖,也沒有幫手招徠客人或者包裝栗子、番薯。一派氣定神閒,在川流不
息的人潮中,他恍如一個世外的小孤島。可見他倆雖則靠在一起,可又不是拍檔。小販「日落政策」

對小販政策稍有點認識的朋友不難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香港是個移民社會,初來甫到,不是人人都找到工
作餬口;街頭擺賣由是成為不少新移民融入社會的起步台階。

及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了,事事規範化了起來;既要照顧市容、交通,又要加強衞生,(更要維護商鋪
業主的利益?)連串所謂「日落政策」便紛紛出籠,好叫小販逐漸從香港的街頭消失。依我看,旺角火車橋下這個
栗子、番薯檔跟「日落政策」不無關係。

「日落政策」的重頭戲是在一九七○年停止發小販牌照的決定,從此有牌小販的數目便被凍結了。那麼領了牌的小
販又怎麼辦?辦法有三:一、協助他們上樓、遷入按長官意志—— 而不是市場實際需要 —— 建成的市政大樓;二
、誘之以利,現金回購小販牌照;三、自然流失,持牌人百年歸老便收回牌照,不得繼承。

小販春風吹又生

為官者的主觀意願是三管齊下,小販早晚會從香港的街頭消失。要不然,整個香港變成了滿布外籍傭工的星期天中
環,那又還當得成什麼「亞洲的世界都會」嗎?

住在山頂、寶馬代步、出入高級會所,大老爺們又焉知得道不管街頭擺賣合法與否,不斷湧入的新移民都得找生活
?如斯一來,那又有什麼辦法不是政府一邊在十八區建其市政大樓,一邊在旺角女人街、深水埗鴨寮街設立合法小
販攤檔,而街頭擺賣的小販還是像野草般春風吹又生;而像天水圍、長沙灣那樣捉非法小販而釀成人命的悲劇更時
有所聞了。

跳不出四指山

這一回不是跟大家說計劃經濟作祟的長官意志vs.海耶克的「自然併發的秩序」(spontaneous order),至於政策
如何帶來「非原先設想的後果」,暫且賣個關子就此打住;回頭跟大家交代火車橋下那個栗子、番薯檔。

明顯不過的是,那位坐在摺櫈上的長者是「被日落」的有牌小販。牌照雖則不能繼承(配偶除外),只要他一息尚
存,那個在街頭擺賣而免受食環署小販管理隊滋擾的權利還是值錢的。他該如何賺取最大的效益?

大教授差不多半個世紀前始創的佃農理論告訴我們,這位長者基本上有四個選擇。一、他可以自力擺賣;二、僱用
伙記;三、出租牌照;四、跟伙記分享擺賣的利潤。不用說這四大選擇各有利弊,而他最終的選擇將受制於主觀、
客觀的局限條件。大體而言,不管這些局限條件是什麼,他可以作的選擇基本上跳不出這座四指山。

由「機會成本」主宰

自力擺賣面對的局限最是明顯。客觀上,每人的器官都會新陳代謝、衰壞起來;分別是快慢而已。新陳代謝當然也
不是鐵板一塊,未老先衰固然有之;老而彌堅亦大不乏人。不過,人的壽命始終有個極限,那是走不掉的。唯其如
此,「日落政策」才可以達至「自然流失」的目標。

除了身體狀況這個客觀條件,自力擺賣還得面對的局限條件是小販個人的主觀意願。股聖畢菲特(Warren E.
Buffett 1930-)七十七歲了,每天早上還是「跳着舞步上班去」;更多的人則是四點九、洗洗手。取決自力擺賣與
否,最重要的主觀因素則還是衡量過本身的條件、本事,長者覺得改行做別的買賣會否較賣栗子、番薯更易搵食?
換言之,那是由「機會成本」來主宰了。

權利不完整

衡量過各方面的條件後,倘若他決定不另謀高就,亦不自力擺賣,那麼剩下來便只得出租牌照與僱傭這兩大選擇而
已。選擇有二而局限如一:不受小販管理隊滋擾的權利不是絕對的,一旦人、牌分割則這個權利便無效了。恰正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7-02-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權利有欠完整,長者的選擇空間便大受約束了。師傅教落,權利被約束,其價值則必然打個折扣。

權利怎麼樣才叫完整?三十多年前大教授提供了答案。一、長者要有行使擺賣的權利:一九七○年他登記了做小販
,但擺賣權局限於他「自身」,故此要人、牌合一才得擺賣。二、享用擺賣的收入:要是牌費高昂,那麼不管如何
賺錢,長者得以享用的收入亦有限了。三、出讓牌照的權利:容許出讓牌照,那麼有能力把栗子、番薯檔經營得更
好的人才可以取長者的地位而代之,裨益眾方。

實施「日落政策」之初,為政者已有言在先,牌照不得繼承,故此轉讓權大受局限;要是他不願意或沒有本事再自
力擺賣下去,那麼剩下來的選擇便只得坐享其成而已:要麼請個伙記替他開檔;要麼「出租」牌照,讓別人經營;
再不然,便來個分成 —— 跟拍檔攤分利潤。用哪個辦法端視乎他願意承受多少風險,此話又怎說?

三個選擇風險如一

僱用伙記,不管達不達到「法定」的六千元月薪,生意好壞都得付人工。除非對生意有百分百把握,長者會冒這個
險嗎?再者,傭工不是「行自動波」的,總得監督、鞭策,故此僱傭絕不等於說自己便不用做了。

反之,「出租」牌照,無論生意如何,租金照收,沒啥風險可言。然而礙於人、牌合一的規限,出租了牌照亦不等
於甩身了;他還得留守攤檔,以備查牌。誰會租牌?當然是那些有欠謀生條件而又願意搏一鋪的新移民居多了。是
僱傭好,是租牌也好,經營栗子、番薯檔的風險沒有改變,分別是風險由誰來承受而已。誰更能承受風險當然又是
個主觀得很的問題了。

分享經營栗子、番薯檔的成果,也不會增加或減少這檔生意面對的風險,但這個安排卻有助於促進經營效率 ——
為了提高利潤,拍檔們事必更為投入;不是幫手叫賣招徠、營造氣氛促銷,便是包裝、找贖,務求多做生意。當然
,能否在經營上產生這個協同效應一切則還得看拍檔們的人品、性格、資質、體力……正是人夾人緣,也不是說拍
檔便一拍即合的。

去筆至此,是時候考考各位的眼光了。圖中所見,這是個:(A)僱傭,(B)租牌,或(C)分成的安排?答案請在
本欄內找。

補白:牛權即產權

印度跟中國、巴西、俄羅斯一樣,是高盛口中崛起中之「金磚大國」(BRIC)之一。聽BBC得知,印度有別於其他大
國者,是除了人權法,印度更有「牛權法」—— Cow's Bill of Rights。

這個牛權法當然是文字遊戲一場而已:牛沒有本領自力伸張權利,故此牛權者,牛主人之權利也。如此一來,牛權
者亦人權也。然而,所謂人權者,不外乎產權而已。為牛權而立法又豈止是文字遊戲而已,那直是架床疊屋多此一
舉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7-02-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火車橋下的選擇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2 日期: 2007-02-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2-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曾蔭權務虛的20%

梁錦松在○一年打造了「大市場、小政府」這個口號,自此特區政府便以此為招牌;曾蔭權角逐連任,則更將之量
化 —— 他的政綱揚言將致力把政府在整個經濟中佔的比重規限在20%以下。指標鮮明,易於量度,這是值得歡迎的

這個20%是什麼意思?各位只消拿今個財政年度的預算演詞來看看便自有分曉了。在演詞的附錄B列舉了兩個基本數
據:政府預期本地生產總值為14,516億港元,而整體公共開支則為2,649億港元;如斯一來政府佔整體經濟的比重便
是18.2%了(2,64914.5160.182)。20%不等於穩健理財

按曾蔭權20%的尺度來看,唐英年大空間多用兩百六十億元(14,516×1.8%261),而依舊達標。可是真的這麼做嗎,
今個財政年度的總開支便會從2,649億元跳升至2,909億元,而原先的五十六億元預期盈餘便會因而化作兩百零四億
元的赤字了。

故此曾蔭權這個20%並不等同穩健理財。真正穩健理財則還得遵循《基本法》一○七條「量入為出」的要求,否則難
保不赤字纍纍。哪怕只佔經濟20%,要是赤字纍纍,這也不是奉行《基本法》、穩健理財的政府啊!

不花公帑的干預

事實上曾蔭權這條20%的界線也不足以防止政府膨脹起來。好些打擊市場運作的干預措施是不必大灑公帑建個門口高
、惡犬大的衙門的。別的不說,就以他早在○五年便明言要推行的公平競爭法來說吧,便毋須個多大的衙門便足以
把全城弄得雞犬不寧的了。

別的不說,就以鄙人討飯吃的傳媒業來說吧,除了賣大包的免費報紙,現今不論出紙五張還是五十張都價錢劃一,
同是每份六元。成本明顯有別而價錢劃一,那又怎不予人以曾蔭權口中「合謀定價」之嫌?

若然將來的「公平競爭衙門」秉公辦事,那又豈能不調查報業,甚至作司法聆訊?到其時,各間報館又要調動多少
人手、聘用多少會計師、律師撰寫這個、那個報告,好應付官差們的需索要求,甚至出庭應訊?

價格劃一的可又不只是報紙而已。從汽油到公仔麵以至街市賣的小唐菜,都不難給扣上「合謀定價」的帽子。一旦
立法,不用「公平競爭辦」主動出擊,整個社會便可能紛爭不息了。君不見只不過一個投訴吧,香港電台便得為《
鏘鏗集》的同性戀報導忙個不亦樂乎了?利之所在,做生意的又豈不會紛紛告上衙門,藉此打擊對手?到了那個地
步他們又還有閒情逸致提高品質、改善服務嗎?

不成文的最低工資?

又如曾蔭權極力推行的「保障工資運動」,則更加毋須另設衙門機關而有干預市場之效了。親友居處的大廈一向由
勞工處轉介管理員,最近管理員出了個空缺,向勞工處登記而不為受理。原因?他們提供的月薪達不到六千元的「
保障水平」。於此可見,現今雖無法定的最低工資,月薪六千元顯然已是不成文的最低工資了。往下去,好些大廈
固然要加管理費,找不到工作而申請綜援的個案又能不上升?

干預殺人不見血

再如強積金之設,這個措施亦不涉及政府的開支,故此也不影響曾蔭權那個20%;但這個干預措施卻引發不少勞資糾
紛:好些小巴老闆為了彌補額外開支而減司機人工,司機則為了增加收入而亡命颷車,多少悲劇由此而萌生?

我在這裡臚列的無疑都是官僚時常掛在口唇邊的「個別事件」而已,然而像曾蔭權那樣量化政府的角色,以經濟比
重的兩成為限,可又絕對不等於政府標榜的「大市場、小政府」,因為「小政府」—— 開支不多 —— 並不等於政
府不插手干預市場也。

武林高手殺人不見血,干預市場亦不一定是要花公帑的。政府讓港交所壟斷金融票據交易,扼殺金融業的多元化發
展,便是另一項不費分毫公帑的粗暴干預了。故此曾蔭權雖則以20%為「大市場、小政府」的標記,然而推行「公平
競爭法」、厲行「保障工資運動」,他實則變本加厲、干預大幅升級,那又還是「大市場、小政府」麼?

《基本法》抑制不了開支

誠然,有個明確的指標,總比完全沒有指標好。然而有了20%這個指標,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達標?更大的問題當
然是怎樣把這個指標維持下去,以免政府開支跨越20%界線而超標。

曾蔭權這個20%亦不是給開支設限的第一個嘗試。就以《基本法》一○七條來說吧,便把財政預算跟經濟增長掛鈎,
進而對開支作出明確要求:「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應」;經濟增長了一成,開支才可以增加一成;反之,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2-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濟收縮,開支亦得削減。

要求是明確不過的,政府又可有遵從?董建華八年裡頭持續五、六年經濟負增長,按《基本法》辦事,便顯然要收
縮開支了,董建華可有這樣做?沒有。特區政府帶頭違反《基本法》,可有人因而跑到北京去釋法?也沒有。

20%守不來的界線

不管是一○七條也好,是曾蔭權的20%也好,這些指標都難於遵循,因為執權者開倉派米從來都較勒緊肚皮更受歡迎
。開倉派米之例一開,便難於收回成命;結果不管經濟好壞都得繼續派下去 —— 非到尾大不掉、陷入財政危機了
,都不會向現實低頭。

換言之,曾蔭權這個20%的界線先天是守不來的。蓬勃增長,庫房當然財源滾滾、開支攀升;可是經濟稍有差池,政
府開支卻收縮不來,那麼這20%又怎還守得下去?正是花無百日紅,香港經濟全面對外開放,那又豈能不受外間境況
牽連而時有起伏?既然沒有什麼天然規律保證庫房收入是必然直線上升的,哪又何來保證曾蔭權這條20%的界線不只
是空談而已?

競選工程的「務虛口號」

由此視之,曾蔭權這個20%看似是「大市場、小政府」的標記符號,骨子裡那恐怕只是競選工程的花招而已,作不得
準啊。

曾蔭權作不得準的空談可又不只是這20%而已。○○年,還是財政司時,他訓誨香港人:「每一次香港成功走上經濟
新台階,都與政府的直接指導與經濟規劃無關。這是我認為處理香港經濟時必須緊記的第一條。」

六年多後,當特首曾蔭權再次訓示香港人,除了要「在中國和平興起擔當重要角色」,更要配合中國的十一五規劃
,「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業中心的地位」。這又豈只是規劃而
已,那是乾脆執起指揮棒「直接指導」了。那必須緊記的第一條看來不是給扔進了維多利亞港,便是像天星鐘樓那
樣粉身碎骨長埋垃圾堆填區了。

○○年曾蔭權斷言:「投資者和企業家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他們的集體智慧,也遠比任何官定的經濟藍圖更能
夠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路」。六年後「實事求是」了起來的他,準是以為那些都是「務虛的口號」了。

補白:Security?

科學家說人的指紋跟瞳孔形象是絕對獨一無異、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從反恐到網上交易,這兩個特徵由是成為驗
證身份的獨門武器。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兩個特徵同樣可以偽造——指紋既可以套用死人的,亦有膠泥老翻A貨;瞳孔則乾脆以
隱形眼鏡偽裝。

身份有價,有以致之也。要杜絕偽證談何容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2-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曾蔭權務虛的20%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2-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84 日期: 2007-02-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潮流興開放

蓋茨(Bill Gates 1955-)親自掛帥推出微軟耗資五百六十億港元編寫的新運作平台Vista。然而潮流興開放,這般


封閉的軟件又豈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

去年十一月,微軟推出Vista這個新運作平台的商業版,初步反應,溫吞吞的。及至一月底推出家庭版,氣氛熱鬧多
了。運作平台跟Office是微軟的兩棵搖錢樹,提供集團的八成利潤;若然新平台不為受落,那又怎不教人擔心起微
軟的前景來?

我和微軟的唯一接觸,是每天都跟它的「視窗」平台打交道。除此之外,我對這間巨無霸的軟件公司(市值近兩萬
四千億港元)便無甚認識了。故此這一回不是東施效顰,像《經濟學人》及BBC那樣,拿微軟的前景來跟大家說三道
四;教我感到有興趣的,是那個被視為微軟天敵的「組件密碼大公開運動」(open-source code movement)。

知識產權矜貴

我是個電腦盲,對我來說指令電腦運作的source code更是莫測高深。我知道的是,Vista這套平台軟件有五千萬行
「組成密碼」。這些指令是由軟件工程師一行一行地編寫的;人才渴市,這些工程師的人工又豈會低?兩千名工程
師、用上五年時間來編寫,難怪微軟這個新平台的總投資要高達五百六十億港元了 —— 相當於香港政府財政預算
的四分一。

軟件的成本不菲,微軟又能不搬出版權法、專利法,在全球聘用律師、私家偵探組成捍衞知識產權大軍,再出動說
客在國會裡影響政客,進而透過國務院的外交途徑,向中國、俄羅斯般的盜版大國軟硬兼施?知識產權矜貴,那麼
Linux般的運作平台為什麼又將「組件密碼大公開」?

用不用「連字號」?

未交代這個事情之先,且讓我岔開一筆跟大家說open-source code這個名詞吧。英國的《經濟學人》在open與
source之間用上了個「連字號」(hyphen),

IBM可沒有在這兩個字之間添加任何符號。是咬文嚼字的英國人對,還是美國的資訊科技專家錯了?

美國咬文嚼字專家William Safire(1929 -)就用不用「連字號」定下了這樣一個準則:但凡普羅大眾不熟悉的名


詞,要用「連字號」;到大家都熟悉這個名詞了,才不用加。按這個準則,那顯然是英國人對而美國人錯了。至於
我怎曉得普羅大眾不熟悉這個名詞,那是國家機密,說不得的。

開放激發創意

據BBC的報導,像Linux那樣「密碼大公開」非但是生意,更是愈做愈大的生意。別的不說,就以Google Earth這套
由衞星圖片組成的軟件系統來說吧,除了讓網民無料瀏覽,更來個大開放,讓人們隨意在衞星圖片、地圖的基礎上
,覆蓋上一層又一層的「網絲」(mesh):閣下想知道住所周圍有沒有四十歲以上的男性醫生開設的診所及其位置
嗎?要搬屋嗎?要知道全城所有一千呎、向南、月租萬二的出租單位嗎?

現今「網絲」的種類層出不窮,像鬼子佬說的,種類之多,唯一局限其數量的,恐怕是閣下的想像力而已。這些「
網絲」有些是牟利機構蓋建的(紐約百老匯大道兩旁星巴克咖啡店的位置、開放時間),更多的是好些人出於興趣
而添加上去的(閣下辦公室方圓一哩有多少廿五歲的女孩子在找男朋友)。這些多采多姿的「網絲」得以像雨後春
筍般地蓬勃發展,關鍵是Google沒有像微軟那樣築起銅牆鐵壁,將Google Earth軟件封閉起來,不許用家動其毫毛

市場是最大的免費午餐

放眼世界,則又不只是Linux、Google才是無料奉送的免費午餐。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2006)說來,


自由市場更是天下間最大的一頓免費午餐。自由市場的基本組件 ——私有產權、健全法制、穩定幣值 —— 從來都
不是像微軟的「組件密碼」那樣給封閉密蓋起來的,而是老早便完全大公開的;用不用,悉隨尊便,沒有人會向你
要版權稅的。

就算是在市場裡,也沒有什麼是絕對封閉密蓋的。敝刊面世快踏入第十八年了,這些年來我們從來都以真面目示人
,根本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加以香港出版業的行頭窄,年來不少對我們的運作一清二楚的同事又為行家延攬;故此
從運作方式到商標設計,抄襲、模仿的對手不知凡幾。事實上我們的經驗亦絕不獨特,從麥當勞、星巴克……甚至
是微軟,只消是要面對消費者的,哪個行業沒有給抄襲、模仿過?

故此讓我看來,像微軟那樣拿出吃奶的力保護知識產權的反而是異數,而不是市場常規。市場的常規是,你出個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84 日期: 2007-02-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口可樂,我便來個百事可樂,務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好以更低的價錢給消費者提供更大的效益。人類文明得以不
斷提升向前,關鍵不正是為了消費者的利益,大家在市場你追我趕地爭相仿效嗎?

開放才有利演變

IBM在一九八一年發展PC —— 個人電腦。彈指之間,PC取蘋果電腦的地位而代之,主導整個科技的發展。當中的
關鍵,是IBM打從第一天起便決定公開個人電腦的技術規格標準,讓硬件、軟件商可以參與發展這個嶄新的科技。諷
刺的是,這個坦蕩蕩的決定,對IBM來說卻是致命的 —— 在推出 PC後四分一個世紀,IBM非但出讓PC業務給聯想,
更完全撤出這個市場。

然而IBM的失敗,卻是整個PC市場 —— 以至全人類 —— 的勝利,沒有版權、專利保護圍牆為障礙,人人加入生


產,PC非但迅即主導科技資訊的發展,價格更大幅下跌,至今估計全球已經有超過十億台PC了。

窒礙PC進一步普及的,無疑是微軟「視窗」運作平台的專利版稅,多於硬件的成本。然而從組件密碼大公開的勢頭
看來,像Vista般的運作平台可能是愈來愈無關宏旨了 —— 除了有開放的Linux跟微軟競爭,網上更有文書、報表
、電郵軟件免費供應,直接威脅Office這微軟的另一金礦。

微軟是恐龍?

蛻變是基本生存本領之一。蛻變不能為變而變,而必須配合外界環境的更易而蛻變才有利生存。對外封閉的系統不
是不會變,但那樣的變可不一定配合環境變化的需要。

故此只有是完全對外開放、不斷因應外界環境變化作出調校的系統才會促進有益、有建設性、有利生存的蛻變。在
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像恐龍那樣雄霸一時並不困難。可是一旦外間環境突變起來,完全封閉的系統便不難像無法因
應環境變化的恐龍那樣絕種了。在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稱霸的微軟又可會走上恐龍般的厄運?

代郵

X小姐(或Y先生?),擲來有關按揭證券公司的文件收到了。謝謝。

從草擬到成立這間揚言足以填補樓按市場八千億元大缺口的公司,鄙人先後寫了沒有十篇也有八篇蕪文。如有興趣
,當即複印付上。

一言以蔽之,香港能吏車大砲的本領實足以教希特拉的戈培爾面紅的。

楊懷康

補白:軟、硬件配套輸入

到維多利監獄參觀,始知那非但是香港最早的建築物之一(建於一八四一年,南京條約則要等到一八四二年八月才
簽訂的);草創之初,監獄更跟中央警署和中央裁判司署三位一體建在一起,可見打從第一天起,港英便以建立法
紀為殖民發展的基礎。

法紀是軟件,沒有警署、裁判署、監獄般的硬件配套,軟件則流於空談。一開埠便軟、硬件全盤配套輸入,港英那
個眼光思維又能不教人由衷佩服?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84 日期: 2007-02-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潮流興開放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84 日期: 2007-02-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2-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壟斷扼殺債券市場

看李碧華的《小龍蝦試愛》,方知在今天的上海「十全小資」才叫吃香。十全者何?一張文憑、二國語文(精通英
文)、三房一廳、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六(落落)大方、七千月薪、八面玲瓏、九(酒)煙不沾、十分老實。
這十個六十年代香港得很的條件(起碼那個時候的電影是以此為橋段的),換作今天,要緊的可能是有沒有feel吧
!上海跟香港還是有個距離的。十全貨幣

這一刻,人民幣雖說不上是十全貨幣(還未可以自由兌換、在國際流通喲),可又庶幾近矣:美國人、歐洲人固然
鍥而不舍要人民幣升值;特區政府也搶着要做什麼人民幣「離岸中心」;不用說挑通眼眉毛的精明香港人,這兩三
年來都在銀行開了人民幣戶口,坐收人民幣升值之利了。

自從○五年七月跟美元解鈎以來,人民幣已升值了8%;再加上那三、四厘存款利息,無風無浪,坐收一成回報;更
何況往下去,起碼相對於港元而言,人民幣還是只會升值而不會貶值,存人民幣又豈不比昔日存紅簿仔更為穩妥
?(各位讀者請注意:世界上沒有必賺的投資,而眾所周知,鄙人並沒有投資顧問牌照,沒有資格提供投資貼士。
)大勢所趨,香港的銀行裡至今已累積了超過兩百八十億人民幣存款了。

紅火人民幣債券

存人民幣雖說吸引,現今最是紅火的還是快要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為了這個事情,曾蔭權先是請准了溫總,
唐英年繼而隆重其事帶同任志剛到北京跟人民銀行的周小川簽訂協議,大陣仗也。

細看相關的新聞得知,發債集資的初步目標是人民幣二十億元。這個數目到底有多大?相當於香港銀行裡人民幣存
款的7%。較諸香港近五萬億元的銀行總存款來說,這兩百八十億元人民幣存款只是不足掛齒的0.5%而已。小學生也
知得道,一個小數目的一個小數目只是一個更小的數目。難怪我的銀行家朋友對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之舉嗤之以鼻
了。

金管局發債賺錢

在發行人民幣債券之先,香港也有這種、那種的機構發行過港元、美元、歐元、澳元、紐元、加紙……債券,當中
金管局佔的分量不少 —— 在七千兩百多億港元的發行總額中金管局及政府為五隧一橋發的債券近兩千億元,佔了
總發行額的四分一。「小時候」總以為債券者IOU也,入不敷支才有需要發債。香港政府一向大有盈餘,那麼金管局
發債來幹什麼?

當一位我尊敬的長者尚在世的時候,我拿「金管局為什麼要發債」這個問題請教過他;他那招牌的乾澀答覆是:「
That is silly!」後來有機會見到任志剛,又向他請教了這個問題。他的答覆則更玄了:發債是金管局的一盤賺錢
生意。按理發債是要支付利息的,本來沒有需要發債借錢(更還有餘資可供賒借),現今卻借起錢來;付了利息竟
然又還有錢可賺,這又是什麼葫蘆賣的什麼藥?

銀行家朋友卒之啟我茅塞:銀行收了客戶的存款,要放貸出去才有錢可賺;可是借出去的錢不能太多,否則存戶到
來提款拿不出錢來那又怎麼辦?金管局監管銀行的運作,對要留多少儲備有個規定。儲備的高低、形式足以左右銀
行的利潤:儲備水平定得高,可供放貸的款項便相對減少,那當然打擊利潤;要是只許以無息可生的現金為儲備,
銀行的賺錢能力同樣會被削弱。金管局發債賺錢,關鍵是容許銀行以這些債券作為儲備的一部分。

實食冇黐牙

此話怎說?金管局發債也就是以一張寫上了IOU的白紙換取銀行的真金白銀。銀行為什麼願意這樣做?反正要留有儲
備,而債券有息可收,現金卻長不出利息,以現金換債券又何樂而不為?可是平白派息,金管局又何來好處?

眾所周知,在聯繫匯率下,港元者美金也。收了銀行的港元,金管局大可以將之兌成美元投資美國國庫債券;只消
將自己發行債券的息率定得比美元債券低,來價3%,坐收5%,不便實食冇黐牙大賺息差了嗎?

銀行及客戶埋單

當然,金管局的發債額是以銀行體系的總存款額為依歸 —— 儲備多少以存款量為基準 —— 是有個極限的。況且


金管局終究是個監管機構,不是打開門做生意的;故此打起官腔來發債的目的便是旨在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了。然
而金管局自一九九○年便開始發債,至今這也只是個七千多億元的市場(股市則超過十三萬億元),而超過五年期
的債券更只佔極少數,可見揠苗無從助長。

金管局發債雖則實食冇黐牙,這亦不是一頓免費午餐,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存戶:若然金管局容許以美國(或別的)
國庫債券為儲備,銀行也就有條件提高存戶的利息,降低借貸利率,或兩者兼而有之。現今金管局吃大餐,由銀行
及其客戶來埋單。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7-02-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儲備大國要發債

中國有需要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嗎?中國有點像美國,政府長年累月有財赤 —— ○五年為人民幣三千億元左右
,○六年則為兩千九百五十億元。入不敷支,那當然要借錢,由國家發行IOU了 —— 單是○六年便發行了近人民幣
八千五百億元的國債。

中國是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有過萬億美元儲備,為什麼還要發債券舉借?得要說清楚的是,財政收支跟外匯狀
況是兩碼子事。別的不說,就以日本而言,便也長期財政入不敷支;然而直至最近給中國趕過頭來,日本則一直是
舉世第一的外匯儲備大國。

反過來看香港,先前持續五、六年財赤,外匯儲備基金裡可還是放着八、九千億港元的儲備。故此外匯儲備跟財政
狀況並沒有一個必然的直接關係。

開放競爭才是硬道理

這一趟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也不是國債,而是個別銀行發的IOU,跟財赤更扯不上邊。銀行發債,那當然是籌集
資金,供放貸之用。既然發的是人民幣債券,籌集的也是人民幣,資金最終是拿到內地而不是在香港放貸的。不過
,就算是沒有發債之舉,銀行裡那兩三百億人民幣存款在香港沒有市場,早晚還是會給帶到內地作「體內回輸」的

於此可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跟金管局發債一樣,到頭來都是silly得很的東西,那又豈可以壯大香港的債券市
場?債券市場只及股市的5%,小得可憐。究其底因,那是政府讓港交所壟斷金融票據交易,扼殺創意。不廢除壟斷
,開放競爭,那麼不管金管局如何催谷,甚至由胡主席、溫總親自過問,讓香港發人民幣債券,像樣的債券市場還
是發展不起來的,更莫說成為中國的十全金融中心了。

補白太鼓喼弗

瑞士雞翼乃豉油西餐fusion名菜。交通發達,地球愈益縮小,文化猛力衝擊交流,類似的fusion勢將以幾何級數遞
增。

就以日本從中國引入的太鼓而言,在發展為東瀛國技後,和風東漸,據BBC說,taiko已悄然登陸北美(應為隆然吧
!),非為樂器,而是fusion為女士減壓喼弗運動 —— 打太鼓打得出一身香汗也。

Fusion大行其道,海耶克之「非原先設想後果定律」(The 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又豈能不變得更加


出神入化、盡廢干預主義者武功?誰料得到資訊科技會成為計劃經濟的頭號尅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01-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史密斯先生說了些什麼?

嶺南大學許寶強教授在《明報》發表了《沒有公正公義何來自由經濟 —— 告別Milton Friedman重讀Adam Smith》


。我沒有看過許教授的原文,讀者朋友傳來電子版要我作個回應。從小到大我都不是考試的材料,對這類點唱要求
,自己知自己事,我一向敬謝不敏。

儘管沒有膽量應試,拜讀過許教授的鴻文,則又骨鯁在喉;那不是因為許教授是衝着鄙人而來,只是視聽不可混淆
,更何況是經濟學鼻祖的基本原則取向攸關!不管是向自己寫過的東西負責還是為了「衞道」,回應又豈可少?衣
鉢論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十一月,佛利民去世,我分別在友報《蘋果》及在這裡說了幾句悼念說話。當中提到諾貝爾獎
委員會挑了一九七六年頒獎給他,不無寄意 —— 那一年既是美國立國兩百周年,也是阿當•史密斯的《原富》面
世兩百周年,「在當代的經濟學家中,誰又比佛利民更能繼承史密斯的衣鉢?」許教授便是衝着我這個「衣鉢論」
而來的:

經濟學家佛利民逝世,本地傳媒紀念他的文字中,除了把佛利民與自由經濟連在一起外,也有不少提及阿當•史密
斯,或指史密斯是佛利民的「偶像」,或指佛利民是史密斯的信徒,更有論者斷言當代的經濟學家,沒有人比佛利
民更能繼承史密斯的衣鉢。……然而,佛利民究竟承繼了史密斯的什麼「衣鉢」?除了「無形之手」「自由放任」
等口號之外,本地論者似乎並沒有為我們提供太多的線索。

要是果如許教授所指控,這些年來,除了兩三句口號,鄙人(及其他認同佛利民在經濟學的地位的高手)沒有提供
太多的線索證明他如何繼承了史密斯的衣鉢,那麼除了俯首認罪,真的沒有什麼好申辯的了。

佛利民得史密斯衣鉢

不過,這個「衣鉢論」也不見得是許教授口中的「本地傳媒」的專利:我的蕪文在《蘋果》及敝刊見報後個多星期
,佛利民的細姪Ben Stein(他的爸爸Herbert是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產品、當過尼克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便
分別在Yahoo!及《時代》週刊發表悼文,他是這樣說的:

佛利民以阿當•史密斯為偶像,更是得其衣鉢的追隨者。佛利民對人類原創精神的構思及信念,跟所有自史密斯以
來的悲天憫人的經濟學家及社會改革家的理念一樣,同樣根深蒂固地植入人類文明。

(His ideas and faith in the human spirit are as implanted in civilization as those of any benevolent
economist and social revolutionary since his idol Adam Smith, whom he so worthily followed.)

我看過佛利民的書、認識他,他是否繼承了史密斯的衣鉢,我心裡還是有個底的。別的不說,就以他那句「普天之
下,通脹永遠都是個貨幣現象」(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名言來說吧,
那個always and everywhere的句法便是原汁原味脫胎自《原富》的了。當然,「衣鉢論」只是我個人的觀點,許教
授不同意,沒問題,到頭來像律師們說的,擺事實講道理、看舉證吧。

沒有讀過史密斯

許教授的鴻文最教我看得渾身不舒服的,是文章標題那「重讀」二字。依我看,他沒有讀過阿當•史密斯更莫說是
「重讀」了。我這麼說也不是胡適先生口中的「大膽假設」而已,我是細讀過許教授的文章,作過小心求證才下這
個結論的。我又不是許教授肚子裡的蛔蟲,怎知得道他有沒有讀過史密斯?

知得道的,只消拿許教授的文章跟《原富》作個對照便自有分曉了。許教授的基本立論是阿當•史密斯是「忠」的
;而吾等「當代號稱自由經濟信徒」「有意歪曲或無意誤讀」史密斯的論述立場,是「奸」的。(什麼叫「無意誤
讀」則還請有識之士有以教我。)

然而,許教授言人所未言者,倒是他斷言史密斯「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和「公平原則」,「贊成高工資、低工時
」,「認可某些對工資的規管」;「對高利潤不滿,遠甚於高工資」等等。讓許教授說來,生活在今天,史密斯準
會跟工聯會(及公民黨)同一鼻子出氣,支持最低工資、最高工時 —— 甚至跟陳婉嫻、李卓人一起操上港督府扯
橫額了。真的嗎?史密斯自己又怎麼說?

干預規管必然失敗

我像許教授說的,「重讀」了《原富》。在專論工資 —— 嚴復(1853-1921)將之譯為「庸」—— 的卷一第八章


裡,他是這樣說的:

故庸之事,苟非定由國令,則後之考者,只能取其經數而言。但庸之高下,有至理定勢行乎其中,而生其不齊之效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01-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強以法令一切整齊之者,多見其逆理而敗也。

各位倘若跟我那樣,一時之間不大掌握得到嚴復這古雅得很的翻譯說的是什麼,那麼拿史密斯的原文來看,便會知
道他是絕對不會像許教授所說鼓吹政府干預的。原文是這樣的:

Where wages are not regulated by law, all that we can pretend to determine is what are the most
usual; and experience seems to show that law can never regulate them properly, though it has often
pretended to do so.

史密斯從經驗出發,斬釘截鐵、斷言干預規管工資,從來 —— n-e-v-e-r ——都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不管如何


偽裝作態亦掩飾不了干預必然失敗這事實。各位看官,這般立論又像是支持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的嗎?許教授把自
己的說話往史密斯的嘴巴送,他是看扁《明報》的讀者只會像他那樣「重讀」史密斯的嗎?

干預逆理而敗

綜觀史密斯對工資的分析,他的立論確又不容有絲毫混淆的餘地:經濟增長、工資水漲船高;加以經濟向前,則物
價趨降,進而提高工資的購買力;故此發展經濟是提升普羅大眾生活水平的不二法門。

反之,干預規管搞什麼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必定違背嚴復說的「至理定勢」。結果?「強以法令一切整齊之者,
多見其逆理而敗也」。故此在史密斯來說,許教授本着「仁道主義精神」鼓吹的干預規管是從來沒有好結果的。

史密斯此番立論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建基於事實驗證的。在「釋庸」的一章裡,他翻來覆去比較過英格蘭及蘇格蘭;
倫敦及廣州;英國及北美的英國殖民地;英國及歐洲;新英格蘭及美國南部;十八世紀及馬可孛羅時的中國;十八
世紀及幾百年前的孟加拉……的經驗才得出這個結論的。

歡虞快樂不視乎財富多寡

再者,這些考證則又讓史密斯體味到人們歡虞快樂與否並非取決於物質條件(或銀行戶口有多少錢),而視乎他們
能否看到將來、是否對前景有信心。故此讓人們安樂富足起來的,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什麼仁道主義的干預規管
。設若經濟呆滯不前,則日子難過;不幸經濟倒退,更是慘痛不堪:

民之歡虞也,不在既衍既饒之後,而在將安將樂之時。故一群之盛,與進為期,既止斯懮,退為病。……當其乍進
,不必若已止者之多也,而以樂;及其既止,常比方進者過也,而以懮。

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是個「將安將樂之時」;當時的生活條件遠不及「建華之亂」的時候,可是現今人們緬懷
的卻是那個「獅子山下」、充滿希望的年代。過渡後,經濟陷入衰退,政府大派兩千億元儲備扶持這、援助那,而
民怨沸騰。那不正是因為持續六年通縮教人完全看不到前景、對未來失卻希望嗎?

本着什麼仁道精神、公義之心干預規管又何嘗可以締造祥和?以什麼「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按財富
分配衡量社會和諧與否的人不用說都是從來都沒有讀過史密斯的了 —— 又或者「重讀」了亦讀不懂。

學者應自重

不過這些都只是題外話了。勉為其難作這個回應,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許教授守着學者的本分,着着實實拿
史密斯來看看。我不奢望他會同意史密斯的論斷,但在煞有介事的說什麼「重讀」史密斯之先,尊重前賢,尊重讀
者,尊重自己的最起碼要求,不是先搞清楚史密斯說了些什麼嗎?嶺南大學圖書館應該放有《原富》這部經典的吧
!要是沒有,鄙人樂於報效。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01-2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史密斯先生說了些什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7-01-2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1-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劣幣、良幣誰也不驅逐誰

「劣幣驅逐良幣」之說殆為口頭禪,不必上過什麼勞什子經濟學101課的朋友也瑯瑯上口了。年來不少有識之士更又
借這個格雷恩定律(Gresham's Law)來控訴香港傳媒:市場充斥鄙劣刊物,有道德良知、社會承擔的刊物卻
生存不下去;活生生是一幅劣幣驅逐良幣的景象云云。

鄙人討飯吃的機構往往是有識之士的矛頭指向,對此番指控又怎好伸辯?然而在香港,這一條因格雷恩爵士(Sir
Thomas Gresham 1519-1579)而得名的定律委實大有商榷的餘地;劣幣非但沒有驅逐良幣,兩者更是共存共榮。

像鄧小平說的,香港的經驗更又證明,不管是劣幣還是良幣,能促進以有易無買賣的便是好幣。若然良劣貨幣互不
驅逐,那麼有識之士借格雷恩之口罵香港傳媒又還站得住腳否?

濕碎的定律

不過這是後話了。經濟學大儒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 1883-1950)在他那部經濟學思想史裡高度評價格雷恩爵


士,說他是商而優則仕的範本英國人:既長袖善舞,為國家效力則功蓋公僕,更又為公益出錢出力。他創辦造紙廠
、替朝廷到荷蘭當戰備物資採購專員、調控英鎊匯價、籌組貸款,使出渾身解數打商家心口充實庫房……。較諸他
傳奇的一生,熊彼德以為那以格雷恩命名的所謂定律,濕碎得很、不值一哂。

事實亦然。所謂格雷恩定律說的,是用不同價值的金屬 —— 譬如金銀 —— 鑄成面值相等的錢幣,若然兩者皆為


官家認可的貨幣,那麼人們又怎不收起貴價金屬鑄成的錢幣,只拿平價的來作買賣,以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之
象?熊彼得以為這個定律沒有什麼大不了,此般論斷又可為公允?劣幣驅逐良幣確有其事,故此格雷恩沒有閉門造
車;只此一端,他是勝過不少學院裡的蛋頭教授了。

外匯券驅逐人民幣

七十年代末,中國開放,推出專供外國遊客購物用的外匯券;着數之一,是可以憑外匯券到「友誼商店」購買進口
商品。理論上外匯券跟人民幣等值,卻有人民幣所沒有的權利 —— 買進口貨 —— 一有機會,人們又豈不收起外
匯券,由是予人被劣幣 —— 人民幣 —— 驅逐的印象。

既然為事實驗證,熊彼得為什麼又把這定律貶為濕碎?那還不簡單嗎?外匯券及人民幣的購買力明顯有別,大老爺
們可硬是在兩者之間畫上個等號,購買力較大的外匯券為人收藏以致從市場消失,那又豈非如水往低流那麼理所當
然嗎?若然我們不以日出東方為定律,那又何須煞有介事地以劣幣驅逐良幣為定律?官僚只消收起干預之手,讓市
場來個了斷,也就誰都不驅逐誰了。這恰正便是香港的經驗。

香港又何來什麼劣幣、良幣?每一天裡,絕大多數香港人起碼在使用三種不同的貨幣來作這種、那種買賣;當中包
括最普遍而又歷史最悠久的鈔票,在八十年代興起的信用咭及在九七年後大行其道起來的八達通。既然三者都可以
拿來作交易中介,哪又何來優劣之分?

甲等優質貨幣

有的。愚見以為,三者當中,信用咭明顯地較鈔票及八達通為優勝。不是嗎?申請信用咭銀行先是送上個見面禮;
碌咭購物,莫說時有特惠折扣,更可以選擇現金回贈或積分兌換「名貴禮品」;買的東西壞了或被盜竊,則又有保
險賠償。在互聯網時代,一咭在手,便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買東西了。現金或八達通哪裡來這些着數和方便
?若然如此,信用咭不是甲等良幣又是什麼?

八達通等而次之

反觀八達通,雖則新近也引入了類似信用咭的購物積分計劃,可是加入計劃的商號不多,吸引力有限。除此之外,
信用咭別的優勢則完全欠奉;莫說申請八達通沒有禮物送,更還得「相金先惠」繳了按金才出得咭,形同給八達通
公司提供免費貸款 —— 按金總數達七億元,每年足以帶來超過三千萬元的利息收入。跟信用咭比,八達通不是劣
幣又是什麼?

現鈔等而下之

較諸八達通,現鈔更又大有不如。放在口袋裡,鈔票跟八達通一樣都沒有利息可收,更不用說什麼積分優惠了。然
而八達通可以持咭人的相片為識別,不慎丟掉了也可以報失,總算有點兒保障。紙幣則是認鈔不認人,遺失了便無
從追究。公道自在人心,讓你來評,恐怕也會像我那樣視鈔票為等而下之的劣幣吧!

跟信用咭及八達通比,鈔票雖則大有不足之處,這個劣幣可有像人民幣驅逐外匯券那樣,把信用咭及八達通驅逐出
市場?沒有。非但沒有,年來信用咭及八達通更比翼齊飛、蓬勃發展 —— 時至今日,在香港流通的信用咭超過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1-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千萬張,平均每個香港人起碼有一張傍身;八達通則更誇張了,不到十年便已發行了超過一千四百萬張,平均每個
香港人有超過兩張。

現鈔雖則沒有驅逐信用咭及八達通,這劣幣的流通量倒又持續攀升,不讓信用咭及八達通專美:在一九六八年,流
通鈔票及輔幣的總額才不過是二十一億三千一百萬元;到了去年十一月,則為一千五百八十八億六千八百萬 ——
平均每個香港人有近兩千二百元現鈔在手 —— 近四十年來累積增幅每年近12%。這個現象非但出人意表,更教我大
惑不解。

劣幣有增無已

不是嗎,就以到超市購物來說吧,任誰都可以選擇信用咭、八達通或現鈔結賬,好些餐廳亦然。既然大有優勢的信
用咭日益普及,了無着數的現鈔不是應相應減少,怎麼反而不斷增加?

從八十到九十年代末,人民幣還不像今天那樣是首屈一指的強勢貨幣。那個時候港幣在內地確實吃香;當時有些估
計說達四成港幣流入了內地,故此就算信用咭多了,有大陸這大塊腹地,港紙現鈔還是大有需求的。然而人民幣業
已強勢了起來,港幣在內地又怎還有市場?

事實上隨着自由行者眾,反而有愈來愈多的人民幣流入香港(銀行裡人民幣存款達兩百二十八億元)。在中港經濟
融為一體的大氣候下,作為劣中之劣的貨幣,港元現鈔的流通量竟然又有增無已,這又怎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各取所需互不排斥

姑勿論如何,信用咭、八達通及港紙現鈔這三種優劣互見的貨幣並行不悖,誰也沒有驅逐誰,尋且各自各精彩,究
其底因,那是交易性質有別,三者提供的便利各有不同 —— 到報攤買雜誌又怎用得上信用咭?紅線小巴、的士司
機交更安排複雜,八達通截數有困難,那又豈及現鈔結賬那麼方便?市場從來都方便為懷,貨幣多元化以應付不同
形式交易的需要,那又豈非自然不過的安排?

從香港的經驗看來,只要官僚不插手橫加干預,人為地把不同的貨幣扯個平、畫上個等號,那麼不管是信用咭、八
達通、現鈔、易辦事(EPS)、繳費靈……以至林林總總的外幣也就會各自尋找自己的流通空間,誰也不會驅逐誰了

於此可見,所謂劣幣驅逐良幣,那純粹是官僚干預的惡果而已。有識之士祭出格雷恩定律來指控傳媒業,莫非他們
指桑罵槐,是在詛咒官僚操控傳媒?不會吧!

補白

陳年必為佳釀?

無論是紅酒或拔蘭地,法國酒往往以年分定優劣。紹興酒也計較年分,但一味以舊為尊,「陳年」即為「佳釀」。

中國人上太空了,什麼時候紹酒才曉得按年分類,好叫92花雕加飯、03貴州茅台跟82波爾多一較高下?不搞搞品味
層次,又何以廁身文化大國之列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1-1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劣幣、良幣誰也不驅逐誰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7-01-1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1-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神奇的無形之手

在深圳的佛利民追思會上遇到內地鉛筆研究社的朋友,大家都從生產一支鉛筆的本末,體味到經濟活動複雜,不好
中央計劃統籌;雖不至相逢恨晚,倒又臭味相投也。

《一支鉛筆的故事》(I, Pencil)的原作者是韓立德(Leonard Read 1898-1983),這個故事經佛利民在《選擇的


自由》(Free To Choose)轉述,不脛而走。一支鉛筆如何體現經濟活動複雜,不好中央計劃?且讓我先跟大家說
說在網上流傳較廣的一篇拙作吧。活得比日本人好

年前但凡有中國人的地方都給釣魚台弄得反日情緒高漲,好些地方更發起了抵制日本貨運動。那個時候我借用《鉛
筆的故事》說全球經濟一體化,日本牌子的電器、相機以至汽車都在中國生產了,到了這個時候要分清楚什麼叫日
本貨、什麼叫中國貨,談何容易?

不好分辨,一個不留神,抵制日本貨便不難反變成抵制中國貨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那又豈非愚不可及?那便不
制裁日本人了嗎?當然不是。我當時說,真的要報復又何如活得比日本人好來得更痛快?可能是這句話引發共鳴吧
,這篇蕪文便給網民轉貼、轉貼又轉貼了。

全球經濟當然不是待到今日才一體化起來,讓人無從分辨什麼是日本貨、中國貨以至美國貨。韓立德在一九五八年
撰寫《鉛筆的故事》,跟今天比,那個時候的通訊、交通設施無疑還是處於石器時代。然而讓他說來,就算是在那
個遠古時代,全球經濟已是一體化得很的了。

超級電腦也理不出頭緒

別的不說,就以故事主人翁美國鉛筆的「核心價值」 —— 鉛芯 —— 來說吧,其基本材料是石墨,主要產地是遠
在印度洋的斯里蘭卡而不是美國本土。經過勘探、開採,這些斯里蘭卡的來路石墨運到美國南部的密西西比州,跟
當地的黏土及氫化氨混合,再加入硫化了的牛膏,才製成鉛芯。

石墨的來去,有脈絡可尋,可是那些什麼硫化牛膏、氫化氨便不好稽考了。再者,是誰發明這個配方?是誰生產的
機器將這混合物製成幼幼鉛芯?由誰來安排交通運輸把這些原材放到一起?是誰設計、生產、組織這些交通工具?
推動這些交通工具的燃料又由誰提供?

鉛芯是用木條裹着才成得鉛筆的。經韓立德考證,當時的美國鉛筆木條大都用俄勒岡州及加州生產的香柏樹製成。
將大樹切割成木條要用上大鋸、刨床……生產這些器材所需的金屬、礦產、能源、技術……又怎不比鉛芯複雜許多
、許多?

參與生產木條的每一個環節的工程師、技工……他們的技術知識,衣、食、住、行又是如何安排籌劃的?這樣一層
層追究下去,不消多久你會發覺當中的關係錯綜複雜,莫說是一兩個人,恐怕是超級電腦也理不出個頭緒來。

一粥一飯來處不易

這也只是香柏樹造的木條而已。據韓立德的考證,除了鉛芯、木條,要製成鉛筆,鉛芯要用膠水跟木條黐在一起,
木條又髹上了顏色、印有牌子,鉛筆頂端則有鋁片做的圓箍繫上擦紙膠

……這些環節無不複雜得很,可又毋須專人統籌計劃,便一切安排妥當;不消一元八角任誰都可以手到拿來,那又
怎不教人讚嘆?

要體味市場的奧妙,倒又毋須像韓立德那樣訴諸鉛筆般的工業社會產品,就算是小農社會的一粥一飯同樣說多複雜
有多複雜。朱柏廬(1617-1688)的《治家格言》告誡子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他的用意雖則是要子孫惜物、節儉,然而跟鉛筆一樣,這些粥飯絲縷背後的故事也毫不簡單啊。

小學二、三年級的小朋友相信都背誦過李紳(772-846)的《憫農》詩句:「荷鋤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耕作之難顯然又不止於「汗滴禾下土」而已,試想想,下田的鋤頭、用飯的盆碗何嘗不是「來處
不易」?要不是有市場組織安排,誰又自給自足得來?

就以鋤頭來說吧,小時候的西貢墟只有一間打鐵鋪生產鋤頭、犂耙、火鉗、門較……般的鐵器供應整個西貢半島的
大小村落。不要小覷這個小工場,內裡的砧鐵(anvil)、打鐵的大鐵鎚、生火的風箱、燒得火紅的煤塊……便無一
是就地取材的。

像韓立德那樣打爛沙盆問到篤,層層追溯下去,則又不難發現這些打鐵用的生財工具大都是舶來進口的。它們的原
產地在哪裡?誰來設計?迢迢千里,哪個高人將之運到西貢墟去?經營這個小工場的人又怎知得道西貢這個「封建
古老的海角」支持到打鐵這門生意?不消多久,恐怕大家都像我那樣暈頭轉向,吃不消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1-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戰地種出柿子

沒有錯,市場的安排的確神奇。大概是兩年前吧,親友告之市面有以色列出產的柿子(Sharon Fruit)賣,好吃得
很。驟耳聽來,這確是不可思議。中東不是一座活火山嗎?整日烽火連天,怎生產得出什麼農產品來?更莫說起碼
要三、五年時間才能開花結果的柿子?

買來吃過則發覺以色列柿子的尺碼比日本富貴柿或中國南柿都要小,但質地爽脆清甜,雖則價錢較高,亦物有所值
。多少人費盡心血腦汁才研究出這個品種的柿子?是誰出的主意在硝煙彌漫的戰地找個土壤、氣候皆宜的地方,安
排人手種植果樹、採摘柿子?種得到了,又怎麼採摘、分類、包裝、組織市場推廣,運到香港應市?他她哪裡來的
膽識知道半個地球之外的香港會有市場?

對這連串至為關鍵的問題毫無頭緒,更不知道該從何着手找尋答案;可是只消花二、三十元便可以在我出入的九龍
城買到這以色列佳果了,那又不是神奇得很的嗎?

對無形之手放心不下

柿子的皮硬而厚,從以色列到香港雖則路途遙遠,然而保鮮空運,加以用紙盒包裝,損耗率似乎不高。車厘子番茄
(cherry tomato)可不同了,非但皮薄而嫩,更又不耐溫差變化的折磨;稍有差池,便要報銷了。難度不少,最近
我可又在九龍城買到晶瑩通透、連着翠綠枝梗像瑪瑙寶石般的以色列車厘子番茄。價錢亦不過廿多元一盒而已。

鉛筆、柿子、車厘子番茄……觸目所見,每一樣東西都「來處不易」、「粒粒皆辛苦」,然而卻又毋須中央計劃、
刻意安排,便不動聲色像玩魔術般悄悄送上。唯其神奇,好些人也就可能因此而不敢相信那是無形之手的傑作,放
心不下,非要找個大獨裁者出來中央計劃一番不可了。可是計劃得來嗎?

補白解碼年代

唯靈先生在他《信報》的地盤憶舊,說昔日安樂園的餅乾包裝皆印有「天國近矣,你們應該悔改」字句。

日前見女士的手袋上有John 3:16這幾隻字。跟安樂園的包裝一樣,那也顯然是旨在傳播福音了。不開門見山有話直
說,莫非現代人格外含蓄?

非也。《Da Vinci Code》風魔一時,不解解碼,怎追上潮流!《約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節說些什麼?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ly begotten Son, that whosoever believeth in him
should not perish, but have ever-lasting life.

福音依舊,然而正面落墨又豈不比靠嚇來得親和、進取?時代確是不同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1-1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神奇的無形之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7-01-1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1-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獨裁無效的標記

大教授在友報論《民主與貪污》齒及鄙人,順帶給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冠以新封號,說他是


「大獨裁者」:「人類歷史不容易找到一個財政司比當年的郭伯偉更有獨裁權力」。聖誕、新年佳節當前,大教授
看來是紅酒喝多了吧!

郭伯偉是「人類歷史」上最獨裁的財政司?鄙人書讀得少,更又沒有拿郭伯偉跟別的財政司逐一比較過,不敢妄下
判斷;然而要是郭伯偉也算得上是「大獨裁者」,那麼我們可能要給獨裁來個全新的定義了。且讓我們來看看一些
基本事實吧!獨裁失敗的標記

每一趟到中環,看到已拆掉的天星碼頭旁的兩座停車場,我都不期然打從心底裡向郭伯偉這位大教授口中的「大獨
裁者」致敬 —— 那是他獨裁失敗的標記,他竭力反對興建這兩座停車場;奈何孤掌難鳴,獨裁不過要開車上班的
中環貴人。

郭伯偉為什麼反對興建這兩座停車場?三歲孩提也看得出那是中環最靚景觀的臨海地皮,建停車場收費又豈是最佳
選擇?而教他這位「大獨裁者」最痛心的是,六十年代初百廢待舉,以緩急優先計,怎輪得到花公帑在最貴重的地
皮替中環大班建停車場?

每天上下班我都路過舊啟德機場旁的彩虹邨,那又是我向郭伯偉這位「大獨裁者」脫帽致敬(figuratively
speaking)的時刻。彩虹邨是首一批廉租屋,「大獨裁者」反對建廉租屋而不果,他獨裁得到哪裡去又還用說嗎?

屢屢獨裁不果

郭伯偉為什麼反對建廉租屋?眾所周知,五十年代初石硤尾一場大火開始了公屋計劃;為了趕快幫多些木屋區居民
上樓,初期的七層大廈徙置區只設有公共廁所、共用廚房;設備簡陋,個把星期便可以建起一座。

到了六十年代末,為了追上世界潮流,主責公屋的大老爺們認為除了冇瓦遮頭的木屋區居民,政府也得要照顧正在
冒起的中產階級,由是斥公帑建有獨立浴室廚房、質素比七層大廈高的廉租屋。

那個時候,香港還到處是山頭木屋,非輪候上七、八年也上不得七層大廈。廉租屋質素高、建造時間長,花同一筆
公帑又豈不可以建更多的七層大廈,讓更多的木屋區居民更快上樓?郭伯偉可又獨裁不過那些要香港追上世界潮流
的官僚們。

房屋官僚可又不以趕上世界潮流為滿足,為建豐碑他們更要搞大型廉租屋邨。郭伯偉要獨裁制止像華富邨般的巨無
霸計劃(共九千一百四十九個單位),擔心這些大規模計劃建造需時,萬一地點、規格、租金水平不為受落,那又
豈不浪費公帑?可是他又哪獨裁得來?結果?落成之初,華富邨大量單位空置。

除了中環停車場、廉租屋這些郭伯偉獨裁失敗的標記,任內他又反對撥地建海洋公園(無效)、反對花公帑建地鐵
(失敗)、反對九年免費教育(不果)、反對作經濟統計(任內堅持,一退休便給「修正」了)、考慮過實行金本
位(落空)……這些他無一獨裁得來;「人類歷史」最獨裁的財政司這頂高帽他又豈不受之有愧?

基督情懷

我在這裡說郭伯偉獨裁失敗的個案都不是什麼秘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翻翻立法局的會議紀錄(現今全都上網了
),細味郭伯偉的「獨裁」事迹。一如大教授所說,鄙人對郭伯偉「推崇備致」,那可不是因為他有一槌定音的本
事,而是佩服他的思維信念,和那擇善固執的精神 —— 沒有他獨力頑抗,香港又會變成怎麼個樣 ?!

郭伯偉的精神、信念來自哪裡?他是蘇格蘭「公學」、英格蘭劍橋的精英,有那獻身服務 —— service —的基督


情懷,以捍衞公眾利益為己任;加以博通古今、邏輯綿密、自奉儉樸、毫不邀功。那又怎能不教人景仰?

獨裁的彭勵治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固然輪不到郭伯偉,他甚至算不上是香港歷史上最獨裁的財政司。依我看,這個銜頭
該留給大教授引以為知己的彭勵治(John Brembridge 1925-1994)可能更為恰當。他如何獨裁?就讓我跟大家說兩
宗紀錄在案的事實吧。

八十年代初,地產物業為前途談判拖累大崩市;樓宇沒有多少是不用上會做按揭的,地產崩圍,銀行豈能倖免?首
先出事的是恒隆銀行(跟恒隆地產沒有絲毫關係),八二年九月初出現擠提;九月二十七日渣打拒絕給恒隆銀行透
支五千萬元,形同判其死刑。

九月廿八日,彭勵治二話不說在立法局一口氣三讀通過接管恒隆銀行,也就是將之國有化了。兩年多後,他故技重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1-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施國有化了同樣周轉不靈的海外信託銀行。國有化私人資產,那又豈非獨裁者所為?

一九八三年十月,港元跟美元掛鈎。事前雖則經過多番周旋,甚至驚動了唐寧街十號的戴卓爾夫人,然而把鈎掛在
哪個水平則交由彭勵治來決定。反正沒有什麼客觀可言,為了方便換算,來個七算或八算,不是比七點八更為便民
嗎?為什麼把港元匯率訂得那麼刁鑽?

彭勵治夫子自道,那是要教人相信七點八是個「科學的決定」(It has a scientific ring to it!)。故弄玄虛、


大搞花臣,要不是大獨裁者又焉能這般專橫、任性?

給傳媒尋開心的獨裁者

人類歷史上的獨裁者(不管大小)沒有是不搞個人崇拜的。就以剛猝死的土庫曼獨裁者尼亞佐夫(Saparmurat
Niyazov 1940-2006)來說,便在首都豎了每廿四小時旋轉一周的個人金塑像,更以自己及家人的名字為月份命名,
印行跟《毛語錄》有同等效力的《尼亞佐夫思想》。彭勵治有他的七點八,郭伯偉這個最大的獨裁者可又搞過些什
麼個人崇拜?沒有。

當然,《遠東經濟評論》確又砲轟他專橫,儼然是個「唯我獨尊的大家長」(Papa knows best)。從希特拉、史太


林到毛澤東,試問世間上有哪個大獨裁者是會給傳媒砲轟的?朝夕給傳媒拿來開心,那又還獨裁得成嗎?真的要獨
裁,又怎能不來個像大教授說的「北京的發明、天下獨有」的「雙規」—— 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從實招來。

雙規了才揭發的貪污

大教授在他的《英語論文集》裡說:「中國的貪污行為雖然普及,但今天還沒有擴散到最高層。」這個說話,看來
是用來嚇唬老外的吧。中共中央政治局是權力核心,而那七、八個政治局常委更是核心的核心,算得上是最高層吧
。過去的陳希同,現今的陳良宇都是政治局常委。他們如何貪污、腐敗,是雙規過後大家才知道的,未雙規他們都
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忠誠共產黨員啊!

中國的總理薪酬不高(就算是鄧小平的月薪亦不過二、三千元),總理夫人朱琳那一身名牌穿戴哪怕是中環儷人也
負擔不來。李鵬、朱鎔基以至江澤民的子女更都放洋留學;學成歸國,不是像朱雲來那樣為國際金融機構羅致,便
是像李小琳、江綿恒那樣自立門戶做起大買賣來。這些又是否叫貪污?

說到最高層,五百年來、五百年內恐怕沒有過比毛澤東(1893-1976)更獨裁的大獨裁者吧。他有否斂財不好說話(
整個國家都給他共產了,那又還何須跑到瑞士開號碼戶口那麼費事?),為了「革命生活的需要」,他斂了多少年
青貌美的女服務員(包括有夫之婦),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不用我說,大教授當然又都知道花碌碌的鈔票跟照顧主
席革命生活需要的女服務員都是大有經濟價值的啊。

大教授是搞科學實證的,他說中國的貪污行為沒有擴散到最高層,就像他斷言郭伯偉為「人類歷史」上最獨裁的財
政司那樣,相信必有所本吧。假以時日,待到酒醒過後,他一定會拿出教大家信服的證據來的,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1-0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獨裁無效的標記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7-01-0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12-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大國的崛起

中央電視台剛播過一輯十二集的《大國的崛起》,無論在內地及海外一時哄動。無他,這個片集據說是胡錦濤下令
攝製的,來頭不小。加以片集的主題是探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俄國、日本及美國這九個
大國崛起的條件、原因。當中雖然沒有說過中國半句,一切又盡在不言中:中國不是要和平崛起嗎,這九個大國在
過去五百年的崛起經驗又可有值得借鏡之處?

我沒有看過這套片集,故此這一回不是給大家談觀後感。然而振興中華的思量已有百多年了,從中學為體、西學為
用,到全盤西化;從戊戌維新、君主立憲,到革命共和、革命共產;從以俄為師,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辦法試盡,真正對勁的則似乎是鄧小平(1904-1997)九二、九三年南巡試出來的辦法。

開放才有生天

這是個什麼辦法?鄧小平正話反說,那就是「不改革開放便是死路一條」。與其試圖從九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
不同歷史背景因緣際會中濃縮出一個崛起的道理來,像大教授說的,檢討一下這十多年來中國做對了些什麼又豈不
是更為踏實貼身?

在說中國做對了些什麼之先,且讓我們看看中國是否當真崛起來了吧。Jim Rogers(1942-)是索羅斯(George
Soros 1932-)的舊拍檔,他沒有像索羅斯那樣財大便涉足政治,繼續經營投資本業。Jim Rogers看好中國,女兒才
剛出生,便找來阿姨教她中文;他自己更要從紐約搬到上海定居。看好中國的可又不只是像Jim Rogers專門投機的
個別炒家而已。九九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岱爾(Robert Mundell 1932-)年前在北京開辦經濟研究所設帳授
徒,他當然也是有這個意思了。

大勢所趨,美國的大中小學現今都興起一股學中文熱。中國政府順應其事推出的孔子學會(以德國的歌德學院、大
英的英國文化協會為範本?)在全球各地開班教中文,據聞大有供不應求之勢。中國要不是站起來了,中文又會如
斯吃香嗎?

不辭舟車勞頓之苦

中國崛起的另一明證,是早前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Hank Paulson 1946-)的中國行。此君是搞金融的,做過高盛


的主席;放下數以千萬元計(美元!)的年薪獻身公職,顯然是另有一番抱負了。六月尾才走馬上任,席未暇暖,
便到北京拜其土地。再過不到個多兩個月,又再率領財金高官,包括聯儲局主席伯南克(Bem Bernanke 1953-),
到北京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峰會。

細看美國代表團的名單,則又不難發覺商業部長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 1953-)跟保爾森一樣,也是在一個


月內第二度到北京去了。華盛頓跟北京隔了剛好半個地球,十二、三小時的時差你說真的那麼容易適應嗎?要不是
利之所在,這些高官又怎會不辭舟車勞頓之苦,頻頻出動?

再者,理論上美國聯儲局獨立運作,要保持中立便不該跟什麼財政部、商業部、勞工部、能源部、社會福利部的頭
頭纏在一起。這一趟伯南克跟大隊到北京參加峰會,像傳媒所說那固然是破天荒之舉;把聯儲局的獨立地位也押上
去,那不是來得有點兒尷尬嗎?要不是給中國面子,恐怕也犯不着這樣做吧!

振興中華之夢

中國何來的面子?就說是那一萬億(共九個零)美元儲備作怪吧。現今中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儲備大國,這個銀
碼比日本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還要多差不多一千億美元(而這些儲備大都拿了去買美國的國庫債券,支持美國的
財赤)。除了大有儲備,中國現今更是美國第四大出口市場,舉足輕重,那又叫美國的財金大員怎能不紆尊降貴遊
其飛機河?

說到經濟大國,中國的人均收入還跟好些地方差一大截,可是我剛在BBC上聽到,以數額計,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
爬過了德國的頭,成為美、日之後排行第三的經濟大國了。

這是不是終於可以圓其一個半世紀以來振興中華之夢?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近十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儘管驚人,要
真正富強起來,像五百年前的葡萄牙、西班牙;兩三百年前的荷蘭、法國、德國、俄國和英國;百多年來的日本和
美國那樣走在全世界的前頭,中國顯然還有好一大段路要走。未來要走的是一段怎麼樣的路?

給人才大開中門

依我看,最重要不過的,是堅持鄧小平說的開放。開放為什麼那麼重要?別的不說,單是拿中美經濟峰會的集體照
來看一看,便不難看出當中的道理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當我看到照片中的趙小蘭(1953-)時,不期
然有個震撼:這位原籍上海、在台北出生、八歲才移民紐約的百分百中國人不是應該伴着吳儀(1938-)站在中國的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12-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方的嗎?她怎麼成了美國的勞工部長?

表面上,美國的商業部長古鐵盧斯樣貌輪廓不是像趙小蘭那般「出眾」、跟「一般美國人」無異,骨子裡他的履歷
同樣大不尋常:他是夏灣拿出生的古巴人,跟趙小蘭一樣都不是在美國出生的,七歲時才隨父母移民美國。像他般
的拉丁裔人長時期來跟黑人一樣都被視為低下階層的少數族裔,是被歧視的一群。以他們的背景,趙小蘭、古鐵盧
斯竟然又貴為第一霸權大國的內閣部長,你說那不是很不尋常嗎?

美國又不只是聯邦政府才向世界人才大開中門,私人機構延攬外國人才則更為積極。就以百事可樂來說吧,便剛剛
找來Indra Nooyi(1955-)這位在八○年代才踏足美國的印度人當總裁了。在加州矽谷,外國人才更是數不勝數了
:Google的Sergey Brin(1973-)、Yahoo!的楊致遠(Jerry Yang 1968-)、YouTube創辦人陳士俊(Steve Chen
1978-)……都是像趙小蘭、古鐵盧斯般的新移民。一個國家要崛起,又焉能不像美國那樣放下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
,全面對外開放?

向人才大開放

中國會讓一個外地出生、紅鬚綠眼的非我族類,在中央政治局佔一席位嗎?莫說中央政府沒有這個「雅量」,一國
兩制下的香港特區也不成。外國人固然當不得問責局長,就算是在立法會,持外國護照的議員數目也設有上限 ——
不得超過兩成。那又豈是開放之象?要貫徹鄧小平的開放政策,又豈能不像美國那樣來個人才大開放?

不管是什麼學派現今都有個一致共識:人才比石油礦產等原材料、機器、資金、技術……都來得更重要,是最寶貴
的經濟資源。果如此,排斥外來人才又豈非畫地為牢,自我局限發展空間?

什麼時候中國才真的崛起?就算中央政治局裡未容得下外國人,在國務院裡起碼也該有三、四個非我族類的副總理
吧?

補白:China何時變Zhongguo

全世界在努力去殖民地化,印度孟買固然不再叫Bombay而改稱Mumbai,而南韓的漢城也搖身一變成為首爾,中國嗎
,則更老早便化Peking為Beijing。

這般去殖民地化終究不夠徹底:北京的英文名字雖則漢語拼音了,國號可依然故我還是China。真的去殖民地化,又
能不像出產錫蘭紅茶的斯里蘭卡那樣,把商譽不菲的國號也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以Zhongguo面對世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12-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大國的崛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12-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2-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佛利民在中國

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2006)去世,蕭滿章認為追思活動不可少,兩個多星期後深圳便舉行了個追思會。


赴會的有香港的學者、教授、研究員;來自北京的華爾街上市公司生意人;在上海搞研究的;在西安帶學生的;在
深圳經營銀行、上學的。既沒有儀式,也沒有場面;濟濟一堂,大家各自表述了佛利民在他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分享了他們眼中的佛利民怎樣改變了中國。

在我來說,在深圳追思佛利民是恰當不過的。神州大地在邁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整個中國,哪個
地方比接鄰香港的深圳來得更市場化?那麼在深圳追思佛利民這位當代市場經濟的化身又豈不應該?更何況深圳還
有跟佛利民過從甚密的大教授?

自由市場才是出路

在佛利民看來,香港跟中國邁向市場是分不開的。去世前一個月他還給《華爾街日報》寫了一篇題為《香港錯了》
(Hong Kong Wrong)的文章,勾畫出中國邁向市場之路:戰後的香港有幸沒有追隨潮流搞計劃經濟,因為郭伯偉
(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體認到自由市場才是出路,執着堅持,創造出了個經濟奇迹。

香港這個奇迹啟發了深圳河以北、剛從文革惡夢中甦醒過來的中國,從而改革開放起來;卅年來,中國的改革成績
進而給全世界樹立了個市場化的榜樣。在這個關頭香港要是像曾蔭權那樣「務實」起來,摒棄「積極不干預」、偏
離市場,那又豈非大錯特錯?

萬勿偏離市場經濟可以說是佛利民給香港 —— 以至中國及全世界 —— 的最後遺言了。這個忠告不是個「務虛的


口號」,而是建基於第一身的實證體會:早在一九五五年佛利民便來到了香港,看到了我們是怎麼樣從戰火的灰燼
裡、在排山倒海的難民潮下重建經濟;他更又跟郭伯偉促膝長談,體味我們的市場經濟是什麼一回事。

香港是全世界的苦海明燈

有此番認識,及後有人拿香港跟新加坡比,「證明」搞搞家長式管治、讓官僚對市場活動指指點點,非但無傷大雅
更大有裨益,佛利民便直斥其非,指出一夜之間香港人口盈倍上升,政治氣氛動盪、時刻有解放之虞,更又為韓戰
波及遭聯合國禁運制裁;困難重重,香港政府可堅持給市場讓路。新加坡何曾承受過這般考驗?半個世紀來,香港
非但屢屢化險為夷,更又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迹,那又焉能不大長人們對自由市場的信心?

佛利民非但以為香港足以為中國 —— 及其他誤墮社會主義計劃歧途的國家 —— 傚法,就算是對美國這個資本


主義老大哥,香港同樣是苦海明燈: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美國陷入通脹、失業齊齊高企的「滯脹」
(stagflation)年代,人們普遍對經濟前景感到黯淡。

那個時候,佛利民攝製了以《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為題的紀錄片集,在一九七八年到香港取景,拿我
們的經驗給美國以至全世界看自由市場是希望所在。八○年一月片集在美國啟播,那一年的十一月美國舉行總統選
舉,擁護市場的列根擊敗萬事要管的卡特入主白宮。

親睹中國的巨變

《香港錯了》見報後,好些「有識之士」不是說佛利民不熟悉香港,便說他老了,跟不上形勢;更又搬出新加坡出
來,好證明干預了得。看來這些人都眼大睇過龍,看不到三十年來中國的巨變是市場而不是官僚揮動指揮棒的結果

佛利民可以說打從第一天起便目睹了這場巨變:一九八○年中國才剛開放,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世界經濟研究所邀請
他到北京、長春及上海講學;在三個星期裡,除了這三個大城市,他又到過蘇州、杭州、桂林及廣州觀光。雖則掣
肘處處,他對開始從文革復原過來的中國有了第一手的體會。總結那趟中國行,他是看到了希望,但擔心改革不會
直線發展、難免反覆。

之後,他再到中國作訪兩趟。在八八年的秋天,他跟趙紫陽促膝長談了兩小時;那時他已感受到風雨欲來的氣味。
六四後,北京市長陳希同便指控他給學生運動推波助瀾。九三年他再到中國,跟權位穩固了的江澤民見面;在那一
個小時裡,江澤民說上了四十五分鐘,主要教導佛利民日本、新加坡式的計劃經濟如何成功。不用說那是一趟索然
無味的會面。

佛利民代表自由

像大教授說的,佛利民要是代表些什麼,那是他對自由的執着:消費者固然應該在市場享有選擇的自由;家長應該
有替子女選擇學校的自由;年青人應該有選擇是否參軍為國捐軀的自由,他甚至主張人們享有吸毒或不吸毒的自由
;可以說自由貫串了整個佛利民的思想。追思會給我感受至深的,正是國內朋友對自由的渴求。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2-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當然,他們沒有把這個訴求宣諸於口,他們只是一個接着一個,用不同的字眼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今天的中國,做
學問的功夫的,為什麼就是找不到半個像佛利民般獨立思考、忠於信念的人?

我跟與會的朋友分享了佛利民表裡如一的做人道理:I will not say anything in private that I will not say
in public。萬料不到國內朋友竟然把這個修身的道理聯繫到學術自由上去,他們一再慨嘆:什麼時候中國才有個學
術環境,讓做學問功夫的人都能像佛利民那般地無畏無懼、坦蕩蕩地有話直說?

意念的威力

佛利民非但激發對自由的反思,他更體現了意念的威力。追思會上我碰到一位從事電腦支援服務的朋友,業餘他辦
了一個叫「鉛筆研究社」的玩意兒。一時之間弄不清那到底是什麼的葫蘆賣什麼的藥,及至他給我說:「鉛筆是最
簡單不過的東西……」我才明白了過來:他是以鉛筆以明志,讓大家知道他是佛利民及自由市場的信徒。此話怎說

眾所周知,在《選擇的自由》裡佛利民引用了韓立德(Leonard Read 1898-1983)《鉛筆的自述》(I, Pencil)這


個故事來說明鉛筆看似再也簡單不過,可是從鉛芯、木條,髹在木條上的油漆、筆端的擦膠、包着擦膠的銅條 ……
內裡牽涉的生產知識、計劃組織、資源調撥實是複雜得沒有一個人可以掌握得來。

若然簡單如鉛筆亦不能中央計劃、統籌生產,那麼整個國家又怎計劃得來?對認識佛利民的同道中人,一支鉛筆由
是成為支持市場、反對計劃經濟的代號了。這位朋友要說些什麼,不言而喻。

自由的火光

教我感動不已的倒是一位經濟外行朋友的發言。這位朋友說自己不懂經濟學,也沒有見過佛利民,可是聽過四個小
時的自由發言,心裡無限溫暖,因為整個神州大地就是沒有個像這般不為了什麼、只是要跟大家分享心中話的聚會
。這位朋友追求些什麼,也不用說了吧?

誰說自由不是人類生而有之的共同價值?佛老,安息吧,你已在中國燃點起了自由的火光。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6-12-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斷了錨的曾蔭權

從馬時亨、唐英年到曾蔭權,統一口徑,堅持終止「推介」商品、服務稅(GST)是順從民意的務實之舉。果如此,
七•一五十萬人上街體現的民意又如何?真的順從民意,香港人對雙普選表達的訴求又如何?不管公關伎倆如何高
超也變不出一張遮醜布來吧!

不辯的事實是,四個月來曾蔭權政府為GST押寶,軟硬兼施;今天威嚇不推行GST將老無所養、病無所醫;明天則大
義凜然,以GST為特區政府高瞻遠矚、不為一時的掌聲而嘩眾媚俗的強政勵治。強政勵治不用說當然是務實的了。強
勢硬銷GST是務實,忽然終止「推介」也是務實,放到曾蔭權手裡,務實直是阿米巴、變色龍了。有系統地務實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一如既往、由始至終反對GST;曾蔭權政府「終止推介」其事,我拍大髀歡迎還來不及,怎會
反轉過頭來抽其後腿?讓我老不舒服的,是曾蔭權的所謂的務實政策。更教人擔心的,他的務實不是像時下的好些
識時務的俊傑那樣的忽然愛國;曾蔭權是有部署、有系統地務實起來的。從今趟的GST鬧劇看來,像曾蔭權那樣務實
的必然結果是整個特區政府誠信掃地。

曾蔭權怎樣有部署、有系統地務實起來?大家或許還記得九月中旬,在一個暑去秋來的早上,他忽然爆肚:積極不
干預是殖民政府的殘遺廢物,早已像董建華的八萬五那樣給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積極不干預只是口號?

倘若各位以為那只是曾蔭權的一時失言,那便錯了;他那趟爆肚只是「引發興趣」的開場白而已。一個月後到發表
《以民為本、務實進取》的施政報告時,他才白紙黑字、有系統地提出他務實地摒棄積極不干預政策的理據。他是
這樣說的:

有人誤以為不再採用「積極不干預」的說法是一次政策性轉變,而且是劇變。這是不對的。在我一貫的思路中,政
府施政要實事求是,不能被意識形態及口號所阻礙。

於此可見,曾蔭權非但不以「積極不干預」為治港的基本方針政策,他更以此為阻住地球轉的「意識形態」,是了
無內涵的「口號」而已;故此標榜務實的他也就絕不會「糾纏於務虛的口號爭拗之中」。(施政報告第六十八段)

「積極不干預」只是毫無實質意義的意識形態、口號空談嗎?若然如此,九七過渡之際港英又何來本事給特區政府
放下近四千六百億港元的財政儲備?「積極不干預」這曾蔭權所指的意識形態口號的背後,要不是有點實質內涵,
港英又營造得出彭定康口中埃及妖后般的嫁妝嗎?

牢牢地釘在海裡的錨

在跟大家說這些實質內涵是什麼之先,且讓我作一趟文抄公,給大家轉述蔡瀾老師跟女弟子的一段對話。眾所周知
蔡老師新近收了一位女弟子,琴棋書畫,什麼也不教,獨沽一味,只教她做人的道理:

「到底什麼才叫做人?」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比你年輕的人,重情義,守時,守諾言。」

「那都是老得掉牙的事,有誰不懂?」

「有誰做得到?」我反問:「我常聽到朋友說人生沒有什麼目的,這些就是目的了。這些基本好像汪洋中的鐵錨,
牢牢釘在海裡。只要做到一樣、或兩樣,已經不會迷失方向。」

港英的鐵錨

不知道大家有否這個感覺,過渡十年整個特區倒又真的像蔡老師所說「迷失方向」了。不是嗎,為了造福萬民,今
天大興土木搞其八萬五,明天則「八萬五早便沒有了」;九月才誓言特區政府「不能只做受歡迎的事」,義無反顧
推行商品、服務稅;才不過三個月吧,便又「順應民意」、「務實」地「終止推介」GST了。蔡老師說的「牢牢釘在
海裡」的鐵錨去了哪裡?

不管曾蔭權把「積極不干預」抹黑為「意識形態」也好,「務虛的口號」也好,在我看來這正正是港英治港的鐵錨
啊。有幸跟曾蔭權見過一百零一次面,那個時候他還是財政司,依稀記得他跟我說:大家都是讀那本書的,對市場
經濟的信念怎會有什麼分歧?

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俄羅斯,甚至古巴都走資了,市場經濟勝過官僚干預又怎不是蔡老師所說,「老掉牙的事
」?一旦置身汪洋大海,有否那個定力抓緊那「 老掉牙的事」,才真的考功夫。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6-12-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床頭金盡

君不見一過渡,一個金融風暴蓋過來特區政府便慌忙千億入市了(曾司長給我說:要是你知道那些國際炒家如何來
勢洶洶,你會改變看法);終審庭一聲令下:內地出生的香港子女有居港權,特區政府便又顧不得「一國兩制、港
人治港」這意識形態,直奔北京釋法去了。蔡老師說的沒有錯,誰不懂得「重情義,守時,守諾言」這些老掉牙的
做人道理,可是做得到的又能有幾人?港英的本事正是他們能牢牢抓緊「積極不干預」那個方向。

厚道的朋友可能會說,董去曾來,樓價回升、股市大旺,七百萬人寬容多了,翻這些舊賬來幹什麼?往前看嘛!惟
其要往前看,曾蔭權的所謂務實主義才教人放心不下呀。佛利民最後的一篇文章,語重心長地說,積極不干預替香
港帶來了半個世紀的持續經濟增長,可是像董建華、曾蔭權那樣背棄祖宗家法,那麼不管多麼豐厚的家底也有床頭
金盡的一天 —— 過渡頭七年,特區政府燒掉了一千九百億元的儲備。

執生、務實了無方向

各位,什麼叫務實主義?那還不是擺脫祖宗家法的規範,醒目地執生嗎?在這樣的務實主義背後無疑是個這樣的想
法:我曾蔭權食鹽多過你食米,見盡世情,怎不知道什麼時候要「重情義,守時,守諾言」,什麼時候該靈活變通
、不「糾纏於務虛的口號爭拗之中」?既然有執生的本事,那又還犯得着讓牢牢釘在海底的鐵錨綁死嗎?

在海耶克看來,蔡老師說的老掉牙的事,看似沒有什麼,那其實累積了前人無窮的智慧:恆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人
吃盡無數苦頭才提煉得出「重情義,守時,守諾言」這個做人的道理。沒有因為背信棄諾而弄得焦頭爛額的人,不
一定可以參透這些老掉牙的事蘊藏的智慧;然而懂也好、不懂也好,只管恪守這些前人智慧,包保你免去不少麻煩
。信念(曾蔭權說的「意識形態」)又豈只是牢牢釘在海底的鐵錨而已,那更是護身符了。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換言之,當曾蔭權說他會務實地不糾纏於務虛的口號中時,他實則是告訴大家他的智慧超越前人,故此知道什麼時
候該守信重諾,什麼時候該務實地執生;由是之故當國際大鱷來犯,他不會拘泥於什麼市場經濟原則;市民反對GST
的聲音大(或者他終於明白了北大人口中「和諧社會」的道理),他亦不會計較什麼高瞻遠矚、強政勵治。然而這
樣執生、務實又焉能不迷失方向、誠信掃地?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特首大人,對不起,你手中的不是我的那本hymn book啊。

補白交通消息

敝號同事大都聽過「新聞衰退期」之說。年來只消扭開電視、收音機即知此言非虛。現今的新聞十居其七、八是交
通消息:的士撞倒燈柱、客貨車撞壆起火、巴士輾過行人……

除了這些交通消息,難道便沒有新聞了?抑或現今的新聞都給警察公共關係科主宰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6-12-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斷了錨的曾蔭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2 日期: 2006-12-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12-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獨肥的士業車主

怪事到處有,香港特別多。廖秀冬主管交通運輸政策,還未當問責局長,她便要給交通工具引入可加可減機制,以
幫輕市民的交通費負擔。擾攘經年,及至出得場來,這個機制卻原來只適用於巴士;別的交通工具從免。無須局長
大人操心,一萬部的士自動自覺加入「八折黨」,以實際行動優惠乘客,她轄下的運輸署可要立法嚴加打擊。此又
豈不奇哉怪也!

同樣,以大學教授、大律師、專業人士為骨幹的公民黨主張仿傚先進國家,引入公平競爭法;政府委任的諮詢委員
會跟他們同一鼻子出氣,以為不打破壟斷便無以保障消費者利益。的士「八折黨」打破官定錶價,惠及乘客,起碼
在精神上跟公平競爭法是一致的。運輸署要立法鞏固的士錶價,要乘客多付車資,公民黨的議員們可無一為消費者
利益仗義執言。教授、大律師、政客們是真心真意支持競爭的嗎?非價格競爭

話說回來,的士錶價儘管劃一,也不是說行業間便沒有競爭。就算沒有像「八折黨」那樣減價,當陳松青的佳寧集
團還如日方中之際,他們經營的的士便以車廂擺放鮮花、司機穿制服、打呔、禮貌周周為標榜。可惜後來集團出了
這樣、那樣的問題,標誌優質服務的佳寧的士從此絕迹。要不然他們理應可以跟佐丹奴齊名,同被視為當代香港優
質服務之祖。

換言之,就算未有「八折黨」之先,統一錶價亦不表示一萬八千部的士便沒有競爭:有選擇,你會光顧新簇簇還是
破破爛的的士?廣州的士跟香港一樣,也是統一錶價的;可是車身顏色卻不是像香港那樣統一的。老廣州由是教我
:你人生路不熟,叫的士還是揀黃色的好;他們公司只僱用本地人開車;別的公司用外地來的司機,不難迷失方向

錶價不是「實質車費」

統一錶價下固然有競爭,「實質車費」更會因應市場供求變化而調整。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經濟蓬勃,礙於官僚
規管,不得調高錶價。結果?哪怕是大熱天時也往往見到乘客追的士的景象,甚至是足蹬高跟鞋的白領麗人亦不例
外。今天「八折黨」橫行,對的士業的老行尊來說,此又豈不換了人間?坐在衙門裡的大老爺以為只消一紙令下、
規限錶價,市場供求便再也興風作浪不得,事情哪會來得這麼容易?

到今天,憑乘客追的士或的士排長龍等乘客來判斷「實質車費」,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可是三十年前當大教授第
一次跟我說這個道理的時候,那確又大開了我的眼界,讓我認識到經濟學原來是可以這樣來個科學驗證的。

教人氣餒的是,時至今日,好些學者教授、大律師、專業人士、政客們還是搞不清錶價絕不等於「實質價格」這個
顯淺的道理,以致無視油公司推出的這種、那種優惠顧客的油咭、信用咭、代用券、擦擦咭……只是盯着劃一的泵
價,便不由分說,以此為罪證,指控六間石油公司串謀夾價魚肉消費者。各出奇招搶客還來不及,那又何合謀夾價
之有哉?

鼓勵鑽法律空子

然而「八折黨」橫行,哪怕是牛皮燈籠加黑漆,官僚、政客們也該曉得的士的「實質車費」是遠遠低於錶價的吧?
若然如此,又還無視供求現實,立法封殺「八折黨」,那又居心何在?

要是的士供過於求的現實不改變過來,就算嚴刑峻法成功取締了「八折黨」,那又難保優惠、折讓不會以別的形式
出現 —— 坐的士送紙巾、汽水、超級市場現金券,以至叉燒飯嗎?難道官僚、政客們真的以為立法萬能?罔顧市
場現實而立法,那又豈非形同鼓勵人們蔑視法律尊嚴,鑽這樣、那樣的空子?

衙門裡的大老爺們也吃人間煙火的,他們又怎不知道的士供過於求?事實上打從九四年起,政府便已停止拍賣的士
牌照了。令人費解的是,十多年來明知供應過剩,卻又不讓錶價因應供求現實往下調,那麼除了火車站、港澳碼頭
、機場等人流多的地方大排的士龍外,不八折促銷,難道你叫的士司機坐以待斃嗎?

干預誤中副車

在我看來,承認的士供過於求,故此不發新牌;卻又不降低的士錶價以刺激需求,這個精神分裂的做法,目的只有
一個,那就是托高的士牌價,好維護車主的利益。這個做法跟董建華停止賣地、停售居屋,以托高樓價,同出一轍

然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又怎托得來?到頭來樓價還不是從九七年的高位回落了五、六成了嗎?要是停止發牌
、立法封殺「八折黨」也制止不了「實質車費」回落,那又怎麼辦?立例強制人們坐的士嗎?

的士落得如斯境地,那是運輸政策「誤中副車」了。眾所周知這些政策針對巴士、小巴,向兩鐵傾斜,可是也同時
帶來了「非原先設想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年來無論九鐵或地鐵都大肆擴張、增建新線,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12-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士固然是打擊對象,的士也少了不少長途客;巴士不敢對兩鐵怠慢,紛紛添置冷氣巴士;相對地廉宜的巴士舒適多
了,進一步分薄的士的市場。宏觀供求因素出現大變,錶價可動不得,要不是有「八折黨」降低「實質車費」以吸
引長途客,的士又還何來生存空間?

油水盡歸車主

官僚干預也不全是跟的士業為難的。九九年,董建華以環保之名,花十四億元公帑鼓勵的士、小巴車主把柴油車改
用石油氣 —— 每部的士津貼四萬元;此外更又豁免的士用石油氣的燃料稅。政策一再傾斜,錶價則不減,實質結
果當然是直接提高的士的經營利潤——估計每部的士每年可多賺近四萬元。

諷刺的是,的士的經營成本是降低了,錶價可不減,乘客固然無從受惠;利潤增加,那又怎不刺激的士牌價攀升?
牌價從九八年一百七十萬元的低位拾級而上,到○五年登上三百七十五萬的歷史高位;至今雖然略為回落,但仍徘
徊於三百四十萬元的水平。若然牌價升了,車主又怎能不提高車租?車租貴了,要多做生意才夠皮費,開車的又焉
能不打折降價以廣招徠?到頭來真真正正從這些許許多多傾斜政策中撈到油水的,看來只是車主而已!

何不開放市場

於此可見,政府愈是干預,整個公共運輸行業便愈是複雜混亂,形成這種、那種不易擺平得來的矛盾。真正為消費
者利益着想,又豈非取消疊床架屋的干預?支持競爭的公民黨、民主黨何不倡議由的士市場做起,先取消官定錶價
,進而全面開放市場?人人皆可以提供的士服務,那麼無須官僚插手,消費者亦肯定會得到價廉物美的優質服務了
。所有提供物有所值、優質服務的行業都是開放市場的,的士又豈應例外?

代郵

劉小姐:

今年的第一張聖誕咭收到了,衷心感激!

董去曾來,改變是有的;值得欣喜鼓掌的改變可不多;尋且更有偽學券般的劣政,氣煞人也。

掃興的話不說了,謹祝府上各位聖誕快樂、萬事順遂。

楊懷康上

補白

其實係多餘

在資訊年代,人們的詞彙似乎可又日益貧乏。君不見從朝到晚,收音機裡的名嘴們都口不離「其實」二字;除此之
外,似乎便找不到別的字眼來謀殺時間了:

其實呢件事其實唔係咁嘅,班官其實以為市民其實都係死嘅;咁其實即係其實自欺欺人……

上述句子其實是虛構的,只消稍為留意,其實大家又不難覺察其實拿走其實二字,其實,毫不影響說話的意思,其
實可以慳番啖氣,何不一試?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1-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入仕、捐官新模式

陳馮富珍代表中國成功當選世衞總幹事後沒有多久,退了休的統計處長何永煊又被北京任命為國家統計局顧問。北
京起用香港技術官僚端的蔚然成風。

不是嗎?早在朱鎔基還是鐵面總理的時代,他便找了香港證監梁定邦及查史美倫這正副兩把手到中國證監坐鎮。及
後,北京又延聘在港英及董建華時代都不大得意的周德熙為商業部世貿資訊專家。還有,害了「足患」(因而站不
住腳了?)的董建華則更當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了國家領導人。純體力報國

香港人北上效力,非自今日始。解放之初,家住西貢,便見過不少熱血青年到大陸參加祖國建設。西貢是個「封建
、古老的海角」,學校也不多一間,何來報國的人才?記憶所及,那個時候,懂得開車的司機已算得上是了不起的
技術人才;故此西貢北上的大多的是純體力報國。

除了體力報國的西貢老鄉,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北上實力報國的香港人還有大教授的朋友容國團;他在國際乒乓球賽
替中國拿了第一個世界冠軍,成就了中國在乒乓球壇的霸業。無論怎麼看,他是確確切切給新中國作出貢獻的香港
人(就算不追封個金紫荊,紅磡體育館也應該以他命名吧!)。不幸容國團不得善終,文革時受不了折磨而自盡。
改革開放、跟國際接軌了,今天北上報國不用再冒這個險吧!

科舉、捐官無財不行

香港是個小地方,得以像陳馮富珍、何永煊那樣「入仕」報國的人一向不多。封建時代,入仕不外乎科舉及捐官二
途,兩者都無財不行。尚未開埠通商的香港只有第一產業 —— 種田。那不是發得大達的經濟活動,加以香港種得
田的地方不多;除了元朗平原,便沒有多少適合種田的地方。那又何來入仕的財力?由是之故,整個香港似乎便只
得元朗新田文氏得以衣錦榮歸建了間大夫第。

捐官鬻爵要的本錢比參加科舉更多,尚未英治的香港人主要務農為生,怎玩得起這個遊戲?就算開埠後,也不是人
人發達的。到了五、六十年代,好些西貢人還得到海外搵食;不是去南太平洋的「那路」島(Nauru)掘鳥糞作肥田
料,便是到英國、荷蘭的餐館打工,「洗大銀」、「炒雜碎」。境況如斯,怎麼捐官?然而解放後功名的花臣多了
,好些港人政協、人大以至人大常委紛紛湧現。那又是另一種的捐官遊戲了。

廢除科舉、報國有門

事實上,像容國團般有實力的香港人是要待到一九○五年廢除科舉制度後才報國有門起來的。據容閎說,他在一八
七二年開辦幼童留學,遇上重重障礙;其一是出國留學便學不成八股文,無從參加科舉,更莫說是當秀才、進士的
大老爺。江浙的富裕人家以科舉為念,故此沒有多少人對留學有興趣;滿州旗人有「特別渠道」入仕,留學則更不
是他們的那一杯茶;結果只好南下福建、廣東以至香港招募留學幼童了。

到了那個時候,香港已有了學校(一開埠,原先設在馬六甲的英華中學便移船就磡遷了過來);有英文底子的香港
學生成為留學幼童的招募對象。

最顯赫的香港人

幼童留學由是取代科舉成為香港人入仕報國的一條門路。這當中又以就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成為了天津輪船招商
局的總辦,參與過礦務、鐵路、海關工作的周壽臣(1861-1959)最為出名了 —— 港島南區的壽臣山便是以他命名
的了。

伍廷芳雖非留學幼童,亦不是百分百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祖籍廣東新會,在新加坡出生);然而他是香港聖保羅
書院(一八五一年創辦)的產品,當過太平紳士,更是立法局的第一個華人議員。在以移民為主的香港,他總算是
個香港人吧。伍廷芳當立法局後沒有多久便北上為李鴻章主理外交;民國成立,他當過外交總長、代總理;他說得
上是中國政壇上最為顯赫的香港人了。

英文好才可以報國

今天出仕當官(對不起,是幹部、領導),則又總得是黨員。陳馮富珍當的可又不是普通一個中國幹部,而是代表
中國在聯合國的組織當領導。限於黨規,她是不是黨員,外人無從得知;可以肯定的是,要不是開放了,她這個國
際技術官僚恐怕是當不成的。

繼幼童留學之後,開放無疑給香港人打開了另一度北上入仕之門。陳馮富珍是加拿大訓練的醫生,她的相對優勢跟
一個多世紀前的留學幼童看來可又沒有多大分別,還是那一口流利的英文。世界何嘗進步了?

像陳馮富珍那樣靠英文好入仕是否便等同像容國團般地報國,時日尚早不好說話。毋庸置疑的,是開放近三十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1-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九七八年的三中全會作出開放的決定),香港人則確又對中國的發展起了無可取代的關鍵作用。開放之初,要不
是香港人踴躍到珠三角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中國又有可能發展成為今日的世界工廠嗎?

要不是有個像胡應湘的實業家到中國搞酒店(廣州的中國大酒店)、公路(廣深珠超級公路)、電廠(虎門沙角電
廠),建立了供後之來者借鏡的合資企業模式,今日的蓬勃景象也不大可能吧!當然,戰後香港要不是有幸持續發
展了三十年,不管胡先生有多大的胸襟遠見,也不見得有那個財力北上發展吧!飲水思源,那又豈能不記執着堅持
市場經濟的港英一功?

何永煊新報國模式

說到港英功勞,改朝換代,事情總又是會變質的。就以統計處來說吧,港英時代那原來只是個作人口普查統計的小
衙門。過渡後,董建華政府為了把大陸出生港人子女摒諸門外,由何永煊處長掛帥拿着乒乓球(確有其事,鄙人不
是說笑的),作了個專家教授皆莫名其妙的「統計調查」,確定有一百六十七萬個這樣的小孩子在大陸。

餘下來的一切當然都是歷史了:我們的終審庭判決這些小孩子有居港權,董建華給嚇破了膽,慌怕這一百六十七萬
人會弄垮香港;顧不得《基本法》說了些什麼,急急跑到北京釋法;自此「河水不犯井水」便從國家領導人的嘴巴
上消失了。誰又料得一個技術得很的小衙門竟然有那個能耐,於無聲處令「一國兩制」從此消失!

中共以假、大、空見稱,國家統計局長邱曉華才剛因陳良宇案掛冠,何永煊便被委任為國家統計局顧問,也許那可
以幫香港人對入仕報國(或捐官?)有個全新的認識吧!

補白:名校失守

閱報得悉,亞裔學生繼續為美國那廿五間名校歧視,(一位SAT滿分而為普林斯頓摒諸門外的華裔學生訴諸公堂,要
討回公道),但情況已有改善。就以加州的柏克萊而言,便有超過四成學生是亞裔的(亞裔只佔美國人口四個巴仙
)。

亞裔坐大,最近有人便給加州另一名校UCLA起了個新名字 —— University of Caucasians Lost In Asia:流落亞


洲的高加索人大學。除了美國,什麼地方會有這個「容量」?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1-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佛利民市場鬥士、香港摯友

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2006)走了,享年九十四歲。直到生命最後的一刻,他還在捍衞香港的「積極不干


預政策」、推動學券制。他的去世,經濟學損失了一位泰斗,香港損失了一位摯友。

佛利民的學術貢獻早有定論:他是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那一年既是美國立國兩百周年,也是經濟學
鼻祖阿當•史密斯的《原富》面世兩百周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挑那一年來頒獎給他又豈無寄意?沒有錯,在當代的
經濟學家中,誰又比佛利民更能繼承史密斯的衣鉢?資本主義的堅堡

繼承史密斯的衣鉢殊非易事,除了要在學術上建立一家之言,更得說服眾生,令人們體味市場的奧妙,進而抑制官
僚干預,給無形之手充裕的發揮空間,改善生活。在佛利民的帶領下,芝加哥大學成為了市場經濟的麥加;為了普
及經濟學,他寫了暢銷一時的《資本主義與自由》、在《新聞週刊》撰寫專欄、以《選擇的自由》為名拍了電視片
集,致力在象牙塔外打開普羅大眾的視野,讓他們看到市場的無窮力量。

《選擇的自由》這套特地在香港取景的片集,更讓我們跟市場經濟齊名。拍攝這套片集時美國正陷入通脹與失業雙
雙高企的「滯脹」年代,是個令好些人對前景沮喪的暗淡時刻。那個時候,佛利民高舉起了市場經濟的火炬,以香
港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後堅堡」(The last baston of capitalism),讓人們從香港的經驗看到重返繁榮的
希望乃在回到市場、恢復選擇的自由。

教化眾生

除了「教化眾生」,佛利民並不認為自己在政策上有大的影響力。一九八○年當選總統後,列根成立了經濟顧問諮
詢委員會,委任他為成員;雖則差不多每個月開會,佛利民說列根極有主見,委員會沒有給過多少具體的政策建議
;故此他們的真正作用是當列根的啦啦隊、替他打氣。不用說佛利民認同列根的政策取向。

關鍵是列根(及他代表的普羅大眾)哪裡來的主見?那還不是來自佛利民般游走於象牙塔內外的學者嗎?對眼前政
策他看似沒有直接的影響力,然而潛移默化,多少人是接受了他的意念而猶不自知?讓佛利民自己說來,他在兩個
影響眾生的層面起了作用。

在學術上,他相信經濟學家像會認同他在貨幣理論上有貢獻;在道德的層面,他促成軍隊「自願化」,讓只有甘願
犧牲的人才用參軍,更是最令他引以為驕傲的事情。四分一個世紀來,主要工業國家降服了雙位數字的通脹,經濟
得以在物價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持續發展,那無疑是跟佛利民齊名的貨幣理論之功了。可是全自願化軍隊跟他這位經
濟學泰斗以至道德層面又怎麼扯上了?

理屈將軍

強迫沒有幸福。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買賣交易都是要自願的;而但凡是自願的交易都是互惠互利的;不
用說強買強賣既非互利,更是不道德的了。從這個市場道德信念出發,佛利民又豈會贊成強迫徵兵制?由是之故,
在越戰最是熾熱的時刻,佛利民本着市場經濟的道德鼓吹全志願軍隊,甚至在國會舌戰越戰美軍統帥威斯特摩蘭將
軍(William Westmoreland 1914-2005)。

這位西點軍校訓練的將軍,是出身美國南部「貴族」的職業軍人,他反對志願軍,跟佛利民正面交鋒:

威:我絕不會做一班僱傭兵(an army of mercenaries)的統帥。

佛:將軍,你是否寧願統領一班奴隸?

威:我抗議稱被徵召入伍的愛國軍人為奴隸!

佛:我抗議把愛國的志願軍稱為僱傭兵。若然在閣下眼中他們是僱傭兵,那麼我便是個僱傭教授,閣下便是一位僱
傭將軍,而我們都由僱傭醫生、僱傭律師來幫忙,都光顧僱傭屠夫。

佛利民說經此一役,再沒有人用僱傭一詞形容全志願的軍隊,而自一九七三年起美國便終止了強迫徵兵制。美國在
伊拉克陷入困局,軍隊要不是全志願化了,反戰的聲音還不震天價響?

跟香港結緣

佛利民和香港結緣始於一九五五年。那一年他到印度作考察路過香港,開始了他跟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的半個世紀情誼。他雖是貨幣專家,對香港當時的發鈔制度可百思不得其解;向美國領事館、萬國寶通
及滙豐的專家問教,還是問不出個究竟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1-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苦思竟夜,有了頭緒,他跑去跟郭伯偉印證自己的想法。果然,香港的發鈔制度一如他所料,他跟郭伯偉說:「滙
豐的專家也不清楚港幣的發鈔辦法。」郭伯偉笑曰:「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否則他們便會壞了好事。」

郭伯偉推行資本主義市場政策,佛利民認為香港驗證了這個政策最有利於經濟發展、民生福利:雖則同是由英國人
統治,戰後經濟起飛,香港人的平均收入迅即趕過了英國人的頭;同樣,深圳河南北住的都是中國人,而他們的生
活水平懸殊,在在證明體制政策的關鍵作用。好些人又拿香港跟家長式管治的新加坡比,佛利民指兩者不能相提並
論 —— 戰後香港難民湧入、一夜之間人口倍增,新加坡未面對過這樣的考驗。

郭伯偉是個異數

戰後英國左派工黨執政、厲行社會主義國有化,在這樣的大氣候下,英國神差鬼使派了篤信市場的郭伯偉而不是個
社會主義信徒到香港;他又沒有為仕途着想、取悅倫敦而大搞干預。在佛利民來說,這一切純屬歷史的偶然,非人
為的刻意安排。事實亦然,計劃經濟何曾帶來過什麼好結果?

在佛利民看來,郭伯偉這個「異數」掀起了一場翻天覆地、有益民生福利的革命。十月六日,《華爾街日報》發表
了他最後的一篇文章。在這篇以《香港錯了》為題、駁斥曾蔭權摒棄「積極不干預政策」的文章裡,他這樣說:

香港市場經濟政策的成功引領中國及其他國家放棄中央調控,走向私人企業、自由市場。結果他們都得享高速經濟
增長帶來的成果。

君子坦蕩蕩

佛利民當然不是到今天才捍衞郭伯偉奠下的市場經濟。一九九八年八月,特區政府千億入市,他大聲疾呼,反對其
事。當天我掛了個電話給佛利民,徵詢他的意見。他說那是最差的一着,將置香港於萬劫不復之地。(I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語氣說得重,不知道他是否願意公開作出這樣嚴厲的批評,故此追問了他一問:可以引
用你的說話嗎?這一問,他給我上了人生一大課:

我不會私底下說一些在公開場合不會說的話。(I will not say anything in private that I will not say in
public.)

君子表裡如一,此之謂也。

為香港盡最後努力

非但坦誠以對,他更為香港的未來盡最後的努力。香港要在幼稚園引入他在一九五五年倡議的學券制,可是牟利幼
稚園卻被排斥;雖則臥病在床,佛利民還是嚴厲批評了偽學券,指出剝奪選擇權無異於扼殺創新嘗試,那又豈是稚
子之福?

沒有錯,佛利民始終記掛着香港、記掛着學券改革,因為他知道儘管打過了無數的仗,為了下一代着想,沒有什麼
是比教育改革來得更重要。倘若香港能夠像郭伯偉鞏固市場經濟那樣,推行如假包換的學券制,那對世界的影響又
豈會比引導中國走向市場少?

佛利民是見不到這個日子的來臨了。熱愛自由、擁護市場、關心下一代的人又焉能不以他那擇善固執、鍥而不舍的
鬥士精神為榜樣,以竟其志?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1-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美國是什麼的一回事?

趁着美國中期選舉之便,BBC搞了個叫《美國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的特別節目。他們拿着這個問題走遍全美,得
到的答案好些都是意料中事:美國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幅員廣闊 …… 在眾多答案中,教我感到最有意思的是:
美國是個意念、一個想法、一個意識形態(America is an idea, a state of mind, an ideology.)—— 都是腦
袋裡的東西,而不是什麼兩百三十年歷史、三億人口、面積三百七十萬平方哩等具體數據。追尋美國夢的新移民

早前路過美國首都華盛頓,我不禁也有個「美國到底是什麼一回事?」般的疑問。那天風和日麗,逛得累了,在憲
法大道聯邦商業部旁邊的草地休息。抬頭一望,剛巧見到兩部流動小販用的拖車(trailer)泊在路旁。在我看來,
眼底便是好一幅美國的縮影了。

就算沒有見過這樣的拖車,去過旅行的朋友總又見過、甚至光顧過這樣的攤檔。這兩部拖車一部是賣紀念品的,全
車滿是T恤、鎖匙釦、水杯、繡上地標景象的旗幟……林林總總,都是從「孫悟空到此一遊」這個基本意念演變出來
的便宜手信。

另一部拖車賣的則是實惠得多的熱狗、漢堡包、德國式粗鹽餅(pretzel)、飲品汽水等足以充飢止渴的小食。這兩
部拖車可以說是服務觀光客的專門店。時值下午三時許,快到下班交通繁忙時段;一男一女的小販正忙於收拾,好
趕得及在下午四時的限期前把拖車駛離街道,以免阻塞交通。

這兩個小販跟「美國到底是什麼一回事」這個問題有何相干?各位且稍安毋躁,聽我細說。他們看似五十歲上下的
韓國人,女的忙於在車上收拾麵包、醬料,男的則除下懸掛車外的煮食用石油氣罐;各有各忙、很有默契,說話也
沒有一句。讓我猜,他們準是夫妻 —— 一對在追尋美國夢的新移民夫妻。

織造明天會更好的夢

這是個怎麼的夢?各位只消留意一下美國那二十多間名校的招生情況,便會發覺年來湧現了大批韓裔學生,當中不
難就有這對夫妻的子女。讓我看來,所謂美國夢也者,其實是人類的共同願望,那就是父母胼手胝足、以時間換取
金錢、努力儲蓄,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尚有餘資,不是擴充經營,便是買田買地購置不動產。

這個為下一代犧牲眼前的美國夢,其終極目標是子女出人頭地成為律師、會計師、醫生般的專業人士;在毗鄰紐約
、洛杉磯、華盛頓、芝加哥般大都市的住宅區買間起碼有兩個車房的房子,車房裡放着一部轎車、一部四驅車;每
年出門度假兩個星期……換言之,過一個典型美國中產家庭的生活。

然而諷刺的是,這個夢雖則以美國為名,美國人 —— 尤其是典型的中產家庭 —— 可又不再來這一套了。家有大


屋、車房裡有靚車、煲中有肥雞雖則還是美國人的人生目標,可是目標管目標,整體而言,美國卻是個「負儲蓄」
國家;聯邦政府固然債台高築,民間亦以先使未來錢為時尚,「儲蓄比率」(儲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基本上
等於零。

所有夢都可以成真

政府財赤連綿發行國債挹注,資金來自哪裡?主要是來自那些向美國出口多、從美國進口少的國家;中國便把好些
貿易盈餘投資美國國庫債券,幫美國政府填補財赤了。美國人超前消費、先使未來錢的資金又來自哪裡?不少是來
自那些為了織造美國夢而拼命儲蓄的新移民。無論是投資美國國庫債券或投身美國,都是對美國有信心的表現了。

美國財赤之大,直是個天文數字;不是對美國政府的還債能力有信心,像中國、日本般對美貿易有大額順差的國家
又豈會買美國的國庫債券?事實上立國兩百卅年,美國政府倒又從來沒有像○二年的阿根廷那樣,拆爛污、對國債
不認賬。(美國政府從來認賬,可又不表示美國國庫債券是「必賺」的投資;利率走向、美元匯價皆足以左右債券
的價值。)

新移民拼命儲蓄是對前途有信心的具體表現則更不用說了。儲蓄是什麼?還不是犧牲眼前消費,收起錢留為後用嗎
?要不是相信明天會更好,誰會作這樣的犧牲?新移民普遍對美國有信心,因為他們無限憧憬,視美國為世間無難
事、只怕有心人、不管什麼的夢都可以成真 —— anything is possible —— 的新世界。

愚見以為,到頭來美國便是這麼的一回事了:不管你拿美國來怎麼看,也不管你是否認同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亦
不管你是否美國人,你都會對這個國家的未來有信心,相信這個國家的明天會更好。哪怕嘴巴不是這樣說,甚至心
底裡不是這樣想,美國國債有市場、新移民不斷湧入 —— 平均每年達一百五十萬人,那也只是合法的數字而已,
非法的有多少,真是天曉得 —— 在在顯示,全世界的人都給美國投以信任票。這個信心來自哪裡?

只有美國的人口在增長

美國的往迹。美國的往迹是什麼?除了發國債從來認賬,美國更大的往迹顯然是那史無前例的持續發展了 —— 要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1-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然,當日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先進國家都面臨人口下降的時候,美國又豈會罕有地人口持續增長?(在
俄羅斯這個過氣的所謂霸權大國,人口非但下滑,人民的平均壽命更在下降!)

美國得以持續不斷發展的本錢是什麼?得天獨厚、地大物博固然有幫助,但那卻不是真正的本錢所在。阿根廷的大
草原跟美國的大平原一樣農產豐盛,結果整個國家還是破產了。殖民時代的羅德西亞有非洲糧倉之譽,獨立後改國
號為津巴布韋,厲行土地改革、侵奪白種人的農莊,現今要仰賴國際糧食救濟,而財政破產,通脹率高達兩三千個
巴仙。天然條件又豈是美國的興盛之源?

執着堅持捍衞自由

那麼美國的真正本錢又是什麼?明顯不過的,是那個鞏固「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權利的體制。要不是群賢畢
至,當然構思不出這樣的體制,然而兩個多世紀以來,這個體制屢經考驗,而屹立不倒;其自我完善的本領才是最
教人對美國有信心起來的地方。

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同樣被視為史無前例的偉大構思,可是不消兩年光景,體現這個偉大構思的《基本法》便名
存而實亡了。北京固然屢屢插手釋法,而理財量入為出的《基本法》一○七條亦給扔進了維港。香港的出生率長期
處於全球最低的水平,難道又事出偶然?

美國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那又豈只是個抽象的意識形態而已?美國也者,又莫非捍衞「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
權利所體現的執着與堅持?

補白美國總統希拉莉

電視報導美國選情,說民主黨巨頭如克林頓、戈爾及希拉莉 —— 空群而出助選。讓主播讀來,這段新聞又理所當
然。真的嗎?

眾所周知,克林頓(Clinton)是姓,他的名字是威廉(William),以比爾(Bill)這小名行走江湖。同樣,戈爾
(Gore)也是姓,他名叫阿爾拔(Albert),小名為阿(Al)。

至於希拉莉(Hilary)嗎,她的全名叫Hilary Rodham Clinton,是克林頓的太太(起碼法律上還是如此)。依循克


林頓、戈爾以姓氏稱呼的先例,連貫統一,理應稱希拉莉為克林頓太太或克林頓夫人才是呀!

事實亦然,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新聞報導從來都不會把鐵娘子戴卓爾夫人(Mrs. Margaret Thatcher)喚作瑪嘉


烈,那麼又何以跟野心勃勃的前度總統夫人刻意親熱以名字相稱?

美國人雖則不拘小節,較英國人為隨和,新聞報導亦應該有個新聞報導的規矩吧?中期選舉,民主黨一洗頹氣,兩
年後要是克林頓夫人乘勝追擊入主白宮,那個時候難道我們的電視新聞報導也直呼其名,來個美國總統希拉莉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1-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蝴蝶夫人》的蝴蝶效應

路過紐約,順道一看《蝴蝶夫人》。大鄉里出城,平生第一趟上大都會歌劇院。眼界是大開的了,網上購票可給黃
牛黨斬到一頸血,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斯夜也,小弟在林肯中心首次體會了什麼叫冠蓋雲集、衣香鬢影。中心周圍的街道給黑白色的長limo塞得水洩不通
,正是賓虛咁嘅場面,未入歌劇院已是聲勢懾人矣。

及至入得歌劇院來,金箔天花、勃艮地酒色的絲絨櫈,再加上那百尺高懸的水晶燈,真的是金碧輝煌,那又怎不教
我這個鄉下仔看傻了眼?置身其中,儘管滿頸是血,倒又覺得物超所值,慌忙就地施教,曉小女以consumer
surplus之義。那當然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沒有膽量寫樂評

各位且慢擔心,鄙人不是要在這裡搬出經濟學教科書名詞來裝腔作勢。稍為認識我的朋友則又知道,就算是吃了豹
子膽,我也不敢對這場歌劇指手畫腳,在這裡來個樂評。只是早前在香港聽過香港交響樂團的「素版」《蝴蝶夫人
》(只是清唱,不搞布景、服裝、燈光……),再看大都會歌劇院的足本演出,哪怕是我這個鄉下仔也知道兩者層
次不同、境界有別。

沒有膽量寫樂評,跟大家說說一些個人的感受。《蝴蝶夫人》是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最膾炙人口


的歌劇;在一九○四年米蘭歌劇院(La Sacala)首演,可是出師不利,觀眾接受不了這糅合東西文化的歌劇 ——
一個世紀前的意大利,女主角穿和服出場 —— 演了一場便落幕收檔,歌劇院損失慘重。

三個月後,普契尼重整旗鼓,改寫劇情,加重男主角的分量、淡化日本色彩,移師毗鄰米蘭的Brescia上演,這一趟
大收旺場之效。據場刊說,同年,指揮大師托斯卡尼里(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更帶團到阿根廷的布宜諾
斯艾利斯演出。自此,這個歌劇瘋魔全球 —— 一九○五年在倫敦首演、○六年巴黎、○七年紐約……

歌劇見實力

我跟小女說,歌劇是奢侈得很的玩藝兒,集交響樂、戲劇、演唱於一身,要不是有點兒家底財力 —— 及由此衍生
的文化修養 —— 輕易辦不來。故此從《蝴蝶夫人》上演地點的先後次序,大致可以看得出一百年前世界經濟大勢
的端倪來:在上個世紀之初,較諸巴黎、倫敦,紐約還說不上是個國際大都會 —— 就算有那個經濟實力,恐怕亦
尚未培養得出那個文化根底。

然而最教我感慨的則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蝴蝶夫人》一走出意大利國門便到那裡演出,那跟阿根廷有大量意大
利移民不無關係;但要不是有點經濟實力、出得起錢,那又怎請得動大師遠涉重洋去獻技?再者,演歌劇要有劇院
,像林肯中心的大都會劇院固然所費不菲;就算是一般貨色也不容易呀,那個時候的阿根廷要不大有餘資又怎建得
起歌劇院來?

阿根廷怎樣建歌劇院我不大了了,先前倒又從BBC聽到,米蘭歌劇院草創之初不費分毫公帑,經費全部由工商巨賈認
頭斥資。現今藝術家們以向政府攤大手板要補貼為天經地義的事,那是討補貼比照顧市場喜好來得容易,還是曲高
和寡,除了拿來嚇唬官僚他們的「藝術」根本便沒有市場了?莫札特的樂曲都是「相金先惠」才動筆的,他何嘗攤
過手板要補貼?今天的藝術家們總不成比莫先生更「藝術」吧!

幸福非必然

這當然都是題外話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什麼好教我感慨的地方?我跟小女說:幸福不是必然的。阿根廷土地肥沃
、氣候跟美國盛產小麥、黃豆、玉米等農作物的中西部大平原相若,是另一個得天獨厚的大穀倉;一百年前更又抓
緊了科技突破的機遇 —— 發明了罐頭 —— 出口罐頭鹹牛肉到歐洲而富甲一方;數十年間,天然地理條件依舊,
整個國家卻破產了,那又怎不教人觸目驚心?

阿根廷發生了什麼事情?要而言之,那是庇隆(Juan Peron 1895-1974)政府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開始,走資本


及社會之外的所謂第三條路線,以「社會公義」之名肆意干預、敗壞財政、掀起社會動盪,以致經濟一蹶不振。

及至八十年代末,文南(Carlos Menem 1930-)政府力圖振作,將阿根廷披索跟美元掛鈎,帶來一時的經濟穩定;


只是財赤狂瀾難挽,披索終致在○二年跟美元脫鈎,無力償還外債而全國破產。

在我看來,阿根廷的經驗告訴我們天賦條件不可恃。一旦背離了一些基本規律 —— 給市場讓路少作干預、財政量
入為出平衡收支、穩定幣值 —— 那麼不管上天如何眷顧厚待,也難免要走上敗亡之路。國家固然如此,個人何復
不然?所謂聰明枉被聰明累,罔顧道德操守而不得善終的聰明人,多如恒河沙數,先天條件又豈是絕對的福分?這
般道理,不知小女又可明白否?

人才全球一體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1-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現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執着堅守這些基本規律尤其重要,否則不知什麼時候便會給突如其來的「蝴蝶效應」淘汰掉
了。就以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蝴蝶夫人》來說吧,整個組合端的是一支聯合國部隊:從台前到幕後,選賢與能
—— 人才不分畛域國界,唯一的條件是有沒有料到。在這樣充分競爭的大氣候下,不夙夜匪懈、時刻處於備戰狀態
,那又豈有立足之地?

不是嗎?指揮歌劇的Asher Fisch是以色列人,導演Anthony Minghella是英國人,排舞的是我們港產的Carolyn


Choa(應該是蔡小姐吧!),布景的Michael Levine是加拿大人,服裝設計是來自南京的韓楓(Han Feng);主角
女高音Cristina Gallardo-Domas是智利人,演負心的平克頓的則是意大利男高音Marcello Giordani;整個卡士,
挑得起大樑的美國人只有男中音Dwayne Croft而已。

大老爺膽子生毛

在經濟、文化、藝術……全球一體化的大氣候下,我們按長官意志搞個西九尚意猶未盡,曾特首更還要花公帑搞個
電影發展局。計劃經濟這個鬼主意一上了腦,便認真手尾長也。

像大教授說的,人頭當芋頭,要是打從第一天起香港便有了電影發展局這個衙門之設,我擔保七日鮮般大有香港特
色的電影會無緣面世,而六叔亦不可能在年年為中國教育貢獻億萬之餘,建立個邵逸夫獎,跟諾貝爾東西輝映。我
們的大老爺們到底抽了些什麼煙以致膽子生毛,以為真的可以靠燒公帑發展藝術?

補白免費報紙老祖

免費報紙蔚然成風,但絕非新鮮事物,我國古已有之;其始創者並非別人,正是我四邑新會梁啟超(1873-1929)也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梁任公籌得「千金」(其中過半由袁世凱提供),在北京創辦《中外公報》,每日出
紙一張、粗木版雕印三千份;「托售官報人隨宮門鈔分送諸官宅,酬以薪金」。非但不收分文,還要出資找人代送
,境況跟今日之免費報紙相若。

摩登免費報紙志在廣告收益,《中外公報》所為者何?「改良國政」也。任公此番救國之舉只維持了半年,便遭朝
廷查禁。一百多年來,言論自由又何曾有寸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1-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借力建國從容閎到鄧小平

現今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超過六萬人,加上香港(近八千)、台灣(近三萬),人數接近十萬;數目之眾把印度(
八萬)、日本(五萬)的留學生都比下去了。此番興盛的留美景象,要是容閎(1828-1912)這個海(海歸)派始祖
泉下有知,理應會捻鬚微笑了吧!

容閎是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 一八五四年在耶魯大學畢業,回國後他以推動出國留學為志業。只是好事多磨(一
八七二年起滿清政府分三批送了一百二十多名幼童到美國留學,六年後,官僚鬥爭導致整個計劃夭折;四九年「解
放」後抗美反帝還來不及,哪會送學生到美國留學?),及至七八年開放,也就是幼童留學計劃夭折一百年後才又
掀起一股新的留美浪潮。當然,要不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不到三十年間又豈會出現這般波瀾壯闊的場面?容閎
高瞻遠矚,是應該得到肯定的。教育為強國

這是題外話了。容閎倡議派幼童到美國留學,也不是為教育而教育;他的終極目標是家富國強。培養人才,進而振
興產業、發達致富;道理雖則一字咁淺,只是百年樹人,漫漫長路,教育這遠水又豈救得列強環伺的近火?要只爭
朝夕地船堅砲利現代化起來,那又該怎麼辦?

容閎提出了兩條腿跑路的辦法:一、搞即食:向美國輸入生產母機、工程師製造槍砲、艦艇;二、搞財技:借助外
力,以關稅、土地為按揭,籌集資金作為船堅砲利的軍費。

借力方案

即食方案得到曾國藩的支持,第一時間在上海建起了江南製造局。借力方案則挫折重重,而這當中又有其歷史背景
:甲午戰爭(1894年)前夕,日本出兵朝鮮,「借此興戎,以顯其海陸軍能力」;容閎透過駐美參贊蔡錫勇向清政
府獻上長短棍借力之計,一方面牽制日本,另一方面全面提升軍備。容閎在他的自傳《西學東漸記》裡是這樣描述
牽制日本的方案的:

速向英倫商借一千五百萬圓,以購已成鐵甲三四艘,僱用外兵五千人,由太平洋抄襲日本之後,使之首尾不能相顧

一百多年後看來,這個設想看似天馬行空,可是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齊名的洋務派湖廣總督張之洞(1837-
1909)卻動了真格,着容閎從紐約兼程趕到倫敦籌款。非但中國的地方大員覺得借力之議事有可為,倫敦的銀行界
同樣以為這是一條行得通的財路:「予抵倫敦不及一月,籌商借款已就緒。」唯一沒有着落的,是拿什麼給銀行作
揸手抵押。

銀團貸款功敗垂成

當時他的想法,是以關稅為抵押(中國無疑地大物博,借錢總還得有東西給人揸手啊!),但李鴻章(1823-1901)
反對這個想法。原因?張之洞跟李鴻章素有嫌隙,加以「李方得慈禧太后寵」,借款之議由是作罷。事情雖則告吹
,容閎這個經手人可「處於進退維谷之地位」,銀團「幾欲以此事控予於法庭也」。

看過高陽(1926-1992)《胡雪巖》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早在十九世紀末期,英商銀行家已極有創意:在一八七五
年,胡雪巖(1823-1885)已邀得上海的滙豐銀行牽頭籌集銀團貸款,提供糧餉,讓左宗棠(1812-1885)到新疆打
回亂。那個時候滙豐成立才不過短短十年,按理不會有多少本錢。本錢不多,而做大買賣,足見膽識過人。

滙豐替胡雪巖安排銀團貸款後十年,容閎老遠跑到倫敦去借錢,而不是在上海就地取「財」,那可能是銀碼過大,
就算膽子特別大的滙豐也吃不消;甚至容閎身處的紐約也沒有這個條件,故此他非要到倫敦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籌組
不可。

聘用僱傭艦隊攻打日本本土,當然只是緩兵之計。更長遠的部署是強壯海陸二軍,那便非要更富創意的財技不可了
。容閎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的:

由中國政府派員將台灣全島,抵押於歐西無論何強國,借款四萬萬美金,以為全國海陸軍繼續戰爭之軍費。

倘成功借力,台灣可能就不致被日治五十年,而整個亞洲 —— 以至全世界 —— 的歷史亦要改寫了。當然,歷史


是沒有如果的。現實是甲午戰爭,日本大敗滿清,從此坐大;從今日台灣紅綠之爭可見,那場戰事的餘震,至今依
然感受得到呢。

逼着要「自力更生」

百多年來中國追求富強的努力都成效不彰,當中的原因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官僚貪腐、民智未開、產權既不明確亦
不完整 …… 可能都是原因;然而同樣不容忽視的是,直到改革開放,像胡雪巖、容閎那樣利用財技、借助外力的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1-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創意思維從來都成不了氣候。就算有人提出來了,亦不難被民族主義者攻擊為賣國。反之像周恩來那樣吹噓什麼「
自力更生」,則被追捧為志氣可嘉。然而底子薄弱、食指浩繁,不借助外力又怎大躍進得成?

綜觀社會主義中國五十七年的歷史,所謂「自力更生」其實也是逼出來的。「解放」之初,不便以國際革命友誼之
名,向蘇聯老大哥借力大搞鋼鐵、機械重工業嗎?那個時候又何曾說過什麼「自力更生」?只是斯太林爺爺兩腳一
伸,赫魯曉夫翻其舊賬;毛主席物傷其類,開始反蘇;到了那個地步,除非像鄧小平那樣走資,向歐美靠攏,否則
便只好走「自力更生」這條獨木橋了。

利用地皮得點錢

及至社會主義大鑊飯夢碎,摸着石頭過河的鄧小平(1904-1997)才重新發現容閎以土地(及廉價勞工)的借力方程
式,走出了一窮二白的「自力更生」死胡同。開放政策總舵主的道理是這樣的:

我們本錢少,但可以通過開放,增加就業,搞稅收,利用地皮得點錢,帶動發展各行各業,增加財政收入,獲得益
處。

鄧小平這個話是在八九年五月卅一日 —— 也就是六四前夕 —— 他「堅決退出」後,「向兩位中央負責同志」說


的。無論是當時的氣氛以至腔調,他的話都大有諸葛孔明《出師表》「吩咐後事」的氣味了。

化死物為生財

無論是容閎也好、鄧小平也好,他們無疑都體認到的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窮,無論禦敵打仗或發展經濟,都無財不
行。可是錢從何而來?自己沒有,便得借力了。以中國的環境,鄧小平「利用地皮得點錢」之議,跟容閎拿台灣作
抵押籌集資金的想法可謂精神相通,那也就是化死物 —— 土地 —— 為生財以「獲得益處」了。

開放之初,鄧小平劃出深圳、珠海、廈門及汕頭四個經濟特區;這個做法沒有容閎那麼大膽,可還是同樣招來非議
,聲討他搞新租界。不搞租界法,則空有土地卻發展不起來,那又於國家、民族何益?

開放政策 —— 也就是全面向外借力 —— 弄出瞄頭,關鍵是經過文革浩劫,吃過沒有褲子、空着肚子之苦,實事


求是起來,再不打腫臉子充胖子了。現今富了起來的新發財們又會否再作民族主義的胡思亂想,壞了借力的好事?

補白︰抗拒中原文化?

香港廣東話「兼容並蓄」,日文有之(「冇料到」)、印度話有之(「咖喱」),英文更是不勝枚舉(從坐巴士到
行咇,以至飲咖啡,每一天裡總要說上一兩句);日新又新,由是活力十足。

雖則完全對外開放,入得香港廣東話之中原官話,似乎則只得「老兄」、「可怒也」及「叫雞」(召妓)三者而已
。如斯「見外」,那是官話冇料到,抑或是香港人零舍抗拒中原文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1-0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借力建國從容閎到鄧小平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1-0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0-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星星之火動搖大市

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看過油價急瀉的新聞,給我學懂了一個新名詞 ——「油庫套戥」(storage arbitrage)


「套戥」也者,平買貴賣、賺取差價也;那是平常不過、無日無之的商業行為。就算不是經商,大家每一天也在做
這個事情。石油是個大市場(一天裡,全世界有八千四百萬桶原油應市,就以每桶作價六十美元計,每年的交易額
高達一萬八千四百億美元),油價大上大落,當中又牽涉到多少平買貴賣的套戥活動?這般意料中事又有什麼好像
發現新大陸那樣,大驚小怪一番?四兩撥千斤

那就說鄙人居於將軍澳井底,見得世面少吧!這個「油庫套戥」給我解開了一個疑團:好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樁,
怎麼卻令市場興風作浪起來?莫非蚍蜉真的可以撼大樹?

稍為留心時事的朋友總會看過這樣的新聞:英國北海有鑽油台火警,原油價格攀升;美國遲遲未下雪,天氣反常地
和暖,導致油價下跌。看到這些新聞,不知道大家可有像我那樣心中亮起問號:一個鑽油台的產量大得到哪裡去?
完全停產了亦理應不致動搖整個原油市場的價格水平呀!

這個問題起碼有兩個答案。一、原油價格攀升,沒有人知道真正原因是什麼;碰巧有鑽油台火警,人們由是穿鑿一
番。相信大家都見識過那些不時在電視熒幕上分析這個、解構那個的事後學專家們吧。二、油價攀升跟鑽油台火警
有個直接的因果關係。市場本來買賣兩閒,火警新聞一出,交投馬上活躍起來,油價更是應聲而上。以一個鑽油台
四兩之力又怎撥得動千斤大市?「油庫套戥」解釋的,正是這個現象。

需求不變供應萎縮

當中的道理是這樣的。一個鑽油台的產量無疑有限,火警的那一刻要是沒有新的油田投產,而像美國般的耗油大國
又沒有行政指令不准開汽車;那麼雖則只是一個鑽油台暫時停產,不用愛恩斯坦來推斷,大家也不難知道這會帶來
什麼後果。需求不變、供應萎縮(哪怕只是極其輕微的減產),你說油價會上升還是會下跌?

不用上過經濟學101課大家也知道答案是什麼。若然油價必然趨升,要是閣下有現貨原油在手,你會挑這個時候沽貨
應市,還是留有一手,等油價上了去再說。

收起現貨不賣 —— 也就放在油庫裡了 —— 等待價錢更好的日子的來臨,其動機跟「平買貴賣」同出一轍 ——


都是為了賺錢。說到賺錢,人之所欲也,而且更是賺得愈多愈好。如斯一來,當有現貨在手的人知道了鑽油台火警
,他們又有什麼辦法不紛紛封盤?有貨在手的人都這樣做,你說那會對整個原油市場的價格帶來多大的影響?

人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現貨在手、看好後市、封盤不沽,那是個較為保守的做法;真的對自己的眼光有信心,又怎不在封盤之餘,進而
入市搶購?要是這場火警真的觸發這般反應 —— 供應遏止而需求陡增 —— 那麼油價又豈只是攀升而已,直是搭
起火箭來了。

儘管市場時有波動、變幻無窮,所有賣家齊齊封盤以致有價冇市的現象則至為罕見,為什麼?人之不同,各如其臉
。(有了這個說法,科學家們才告訴我們:面相也有可能相似,但手指紋則絕對不會雷同。)不同的人難免會對後
市有不同的看法,就算人人看好,也會有程度上的差異;甲看油價會升到一百美元一桶;乙雖則同樣看好,但他擔
心到了八十美元政府便會使出有形之手干預了。得些好處須回手,先沽貨鎖死利潤再說別的。

看法參差,同是借着鑽油台火警的消息封盤,獲利套現的出貨時間、應市貨源的數量,亦會有分歧;故此供應斷市
以致油價坐火箭的機會也就不高了。

再者,人對市場的看法無時無刻不是在改變。這一分鐘,甲看油價會到一百美元;下一分鐘不管是心血來潮,還是
老闆沒有叫他一聲早晨,他的世界頓然灰暗了起來,馬上改變主意,到七十美元便提早沽貨了。

一天裡,參與市場買賣的人不知凡幾,而他們的看法思維,從來都不是貫徹一致,而是時分秒都在改變的;由看淡
轉而看好的固然有之,愈看愈淡的大淡友亦大不乏人(各位總聽過「末日博士」麥嘉華的大名吧!)。恰正是市場
裡意見紛紜,而這些意見又在不斷地改變,故此市場才成交不絕 —— 看淡的人賣給好友;好友忽然頭腦清醒過來
,轉趨看淡,讓更大的好友接貨。

不用說,任何意見看法都會為當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心境際遇……所擺布,而像鑽油台火警般的新聞雖則會影
響他們的看法,到頭來沽出或買入的真正取決因素是什麼,哪怕當事人自己亦說不出個究竟來;就算說了,也不一
定便是真正的原因。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10-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說不出真正原因

換言之,市場既是變幻無窮,更是複雜異常;耳聞眼見的固然不便是道理所在;找學者、專家來個分析,往往亦流
於講了等於沒有講的泛泛空談。左右經濟的因素又豈是那麼容易掌握得來?掌握不來,卻貿貿然計劃經濟,調而控
之,那又豈非像毛主席說的「螞蟻緣槐誇大國」了嗎?對讀過點海耶克的朋友來說,這當然又是老生常談了 ——
當了半百老翁,抵賴不得。

高位追貨代價大

把「平買貴賣」的套戥活動說上了一大遍,這又跟「油庫」(storage)有何相干?相干之處,就是「平買」與「貴
賣」之間總有個時差,說到底現買現賣的人有多少是發大達的?既然「買」與「賣」之間有個時差,那當然要用倉
庫把貨存放起來,及至到價了,才提貨應市。這個倉庫也令「平買貴賣」的套戥活動複雜了起來。

囤積儲貨,本錢不可少。顯而易見,價高則囤積儲貨的本錢便大。當油價是六十美元,所需的本錢便要比三十美元
時高出一倍。油價攀升,追貨的本錢便愈來愈大了。

此外,坐盤是要承擔利息的。當油價由三十美元漲升到逼近八十美元,追貨的本錢固然多了,而利息負擔也重了。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大好友也難免有別的想法了。那麼高位入市追貨的人又怎不少了?追貨乏人,那又豈不約束
油價的進一步漲升?

與此同時,倉庫的容量也給「平買貴賣」形成局限。七、八月間,美國的油庫已用了九成的容量,所餘容量無多,
那又還有多大囤積居奇的空間?結果?原油由是流出市場,增加供應。加以接連加息,囤積的資金、利息代價大了
,那麼油價又有什麼辦法不一瀉而下?

投機炒賣有利調整

油價短時期內由不到三十美元颷升至近八十美元,當中肯定有炒賣活動推波助瀾。(什麼頭腦正常的人不想來個「
平買貴賣」?)這樣的活動雖則自然不過,可也面對同樣「天然」的局限:油價升得愈快、愈高,囤積居奇的資金
代價也就愈大、庫存容量也就愈少,獲利回吐的壓力則愈強。

這也就是說推波助瀾的投機炒賣活動非但不是什麼洪水猛獸,這些活動更會加速市場的調整,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好些人可又不是這樣看,他們從道德的角度出發,鄙視「平買貴賣」、不勞而獲的人。要是坐過盤,你當然又會知
道世界上其實真的沒有免費午餐。揸貨坐盤那種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滋味,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補白:晨興之地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哥倫比亞大學的Edmund Phelps(1933-)奪得,上紐約西區的晨興之地(Morningside)果
然臥虎藏龍。

九月上旬,在哥大旁的一百一十六街停好車,迎頭跟Glenn Hubbard(1958-)碰個正着。此君現為哥大商學院院長
,前此則是小布殊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那一刻他雙手挽着超市膠袋,剛買完餸返歸也。

要不是美國、要不是在這晨興之地,別的地方理應不會有這般景象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10-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以澳門為師打破壟斷

傳統智慧以為社會科學以人為研究對象,出於種種道德的考慮,搞實驗要比自然科學困難得多。說的也是,現今科
學家拿青蛙、白老鼠以至猴子做研究,尚且給維護動物權益的分子大加鞭撻,何況是人?

就算有人願意為科學犧牲,肯像白老鼠那樣給關進實驗室去作這種、那種試驗,一旦這些人肉白老鼠回到現實生活
,他們便往往會換上另一副臉孔。也就是這個原因,我對年來大行其道的「實驗經濟學」(Experiemental
Economics)一直提不起興趣。我就是沒有多大信心從實驗室跑出來的理論有多少會經得起生活現實的考驗。

同樣道理,敝刊雖則定期舉辦讀者會徵詢用家意見,像西諺說的,我們對聽回來的讀者意見從來都加一把鹽再三細
味,而不是照單全收的。別的不說,不知多少讀者朋友主張我們搞個書評版,可是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在香港出版
書籍吃力不討好;既然市場有限,看書評的讀者又有多少?傳統智慧稻草人

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固然不可以像自然科學那樣,透過實驗室裡的顯微鏡、試管或者本生燈把弄一番、來個
求證;哪怕排除萬難做了實驗,其結果恐怕亦不一定站得住腳。

眾所周知,所謂傳統智慧其實往往只是個稻草人而已;出於辯論的需要,好些人先是架起這樣的一個虛有其表的假
想敵,然後拳打腳踢,將之打個稀巴爛;一方面證明對手不堪一擊,而更重要的是藉此顯示自己功夫了得。

鄙人了無功夫,當下要獻醜的是給大家說說,社會科學不好做實驗之說何以站不住腳。依我看,在太陽底下,這樣
的實驗無日無之 —— 不管是良政還是強政,每一趟政府推出什麼新政策時,不都是拿人來作實驗嗎?執權者又何
嘗會給道德規條所牽制?天地以萬物為芻狗,統治者則拿被統治者作白老鼠,自古皆然,於今尤甚!

澳門的大實驗

撇開道德的層面不說,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做實驗的目的無疑都是為了給假設、學說來個求證。你說地
球是圓的,我說是平的;各執一詞,哥倫布不揚帆出海走一趟,那又怎能有個了斷?做過實驗、有了事實,那又還
何須多費唇舌?

回歸後,澳門便也作了這個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實驗。這個實驗解答了些什麼問題?一、打破壟斷會否令人
加把勁、促進競爭?二、人人拼搏競爭,其後果是積極的還是消極?澳門當然不是為實驗而實驗,只是○二年開放
賭權,再不由澳門娛樂公司獨市經營;開放跟壟斷帶來很不一樣的後果,那不便活像來了一場大試驗嗎?

那天早上聽「我的舊同事」盧覓雪在商台分析澳門賭業(以「我的舊同事」稱盧覓雪跟「我的朋友胡適之」這口頭
禪一樣,是高攀了),始知開放賭權,競爭固然大了,而這競爭又不只是一味鬥平而已。新加入的賭場更各有定位
,令賭業多姿多采起來:永利走高檔次路線,金沙則以大路客為對象;澳娛葡京嗎,不變應萬變,繼續招呼其低檔
次客路。

故此,對第一個問題,澳門提供的答案是肯定的:開放市場有利競爭,整個市場的層次更因而豐富了起來,讓不同
級別的賭客得到更貼切的服務,不用全都擠到葡京去,那當然是進步了。

市場層次豐富了,其後果又盡是良性的嗎?這個問題觸及主觀價值,答案是什麼端視乎由誰來回答。何鴻燊不便開
了金口,說開放市場後澳門不大太平嗎?不過那顯然是個極少數的意見。整體而言,開放賭權後,澳門經濟蓬勃,
甚至香港人亦過江找工作了;加以賭場數目增加,注碼大了,博彩稅水漲船高,讓澳門政府大有條件減稅了。對澳
門上下,那當然是大有裨益了。

郭伯偉的完美實驗

這個道理,一字咁淺,各位又何須鄙人說三道四?我要跟大家說的是,社會科學實驗委實不是像教科書上說的那麼
罕見。在我有限之年,便經歷了大大小小好幾場這樣的實驗了。規模小 —— 只局限於香港 —— 則首推郭伯偉在
六十年代初減稅率、增加庫房收益的實驗。中等規模的,則有列根的供應學派革命;至於大規模的實驗,則恐怕沒
有什麼是比歷時七十多年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來得更空前「偉大」、悲壯慘烈了。

郭伯偉要求證的假設很是簡單:提高稅率不一定會增加庫房收益,反之,降低稅率卻可以帶來意外的驚喜。如何驗
證這個假設?郭伯偉掌握了堪稱完美的實驗條件:六○年,他的前任歧嘉樂(Arthur Clark)把熟煙的稅率提高了
五成。一年後煙稅收益下滑,而走私煙大增;單是緝私搜獲的走私煙便比完了稅的多三倍;而走漏了沒有給緝獲的
更不知其數。

怎麼作實驗?郭伯偉毅然削減熟煙稅率五成。結果?一年下來,庫房的煙稅收益增加了十倍!到了今日,大家可以
說都有個這樣的共識:加煙稅無異於幫私梟發財。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10-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列根、小布殊重複實驗

列根總統在一九八一年就職,他在美國全國重複了郭伯偉這個減稅的試驗,更擴充試驗的層面:他把個人入息稅的
最高稅率從70%大幅削減至28%。結果?入息稅的收益倍增,從五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增加至一萬零三百廿億美元。二
十年後,小布殊上場,重複了列根的試驗,再次確定郭伯偉的假設:兩年下來,聯邦政府的庫房收益增加了三成。

儘管規模有別,無論是列根或小布殊的減稅效應可又都像郭伯偉的實驗那樣清脆玲瓏。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中
國跟走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路線的香港,只是隔着一條深圳河,而對照鮮明。在我來說,這個實驗的結果同樣毫不含
糊。

學澳門打破壟斷

長時期以來,香港是澳門及內地模仿的對象。風水輪流轉,現今香港要學的地方多的是。別的不說,單是澳門開放
賭權一事,不便很值得我們學習了嗎?

我不是說香港要像澳門那樣開賭了,然而曾蔭權追隨董建華、梁錦松路線,以金融為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卻立法讓
港交所獨市壟斷證券、債券及期貨市場,那又像是推動支柱經濟的辦法否?溫室裡的孩子長不大,不用面對競爭的
支柱又茁壯得起來嗎?到了今天,曾蔭權政府不還是相信地球是平的吧!

補白:網址細草化

要不是經William Safire一說,真的不知道「網址」的「官方」寫法是Web site —— 分開兩個字,第一個字是專


有名詞,大草的。「官方」也者,《紐約時報》及美聯社皆以此為定本也。

何以有此堅持?Web一詞因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而名,這個組織是這個叫法,改不得。

大師以為文字是活的、是不斷演進的,主張一切從簡,合併兩字而細草之 —— website。大師跟「官方」此番角力
,誰會勝出?最是無敵是方便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10-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4 作者: 楊懷康

以澳門為師打破壟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10-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4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10-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3/4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10-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4/4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0-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反貪腐的假大空

眾所周知,陳良宇倒台有個背景:中央在發動「宏觀調控」,上海(尤其是上海的房地產)可不受「調控」;那麼
不管他是否果如小道消息說的亂搞男女關係,又或者像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所指控,挪用了數以十億元計的社
保基金,陳良宇恐怕也是劫數難逃的了。陳良宇的「疑點利益」

各位,我沒有資格作魔鬼的辯護士(何況陳良宇又絕非魔鬼),除了報章說的,我對這當今中國反貪腐第一大案便
一無所知了;而報章說的,則又莫不是中紀委的片面之詞。哪怕有朝一日公開審訊陳良宇了,以中國現今的司法體
制,他自己固然不會有個申辯的機會,亦不可能延聘律師據理力爭。如斯一來,他又可能得到個多公平的審判?若
然大家都覺得程翔一案不明不白,那麼陳良宇又豈不應同樣享有疑點利益(benefit of the doubt)?

讓我重複一遍:我不是說中共中央砌陳良宇生豬肉,我是說對他的一切指控都是由中共中央單方面提出,未經過最
起碼的法律程序 —— 哪怕是有中國特色的法律程序 —— 就此宣判他惡貫滿盈、罪有應得,那又豈為公允?

撇開罪證這個技術性「細節」,在陳良宇治下,上海經濟突飛升猛進,(不少大好友更掩不住喜悅,說上海已取代
香港成為中國的第一大都會。)要是他果如中紀委指控的糜爛透頂,按理上海也不大可能發展出這般成績吧?再者
,若然他真的挪用了上海的社保基金一大筆錢,則足見上海是弄出了成績來。有成績而被整治,那還不是跟北京抬
槓有以致之?

天下無不是的中央

在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攻勢下,跟陳良宇比,中紀委以至胡溫無疑都是鐵面無私的現代包公了。大家都是共產黨人
,莫非只有在地方工作的黨員才會貪污腐敗,在中央的則永遠廉潔自奉?(儘管他的太座、女兒都一身名牌,李鵬
自己可又架起眼鏡拿着針線補衣服;而溫總嗎,官方報導說他的一雙皮鞋已不知修補了多少次。)

說到底,坐在中南海的中央大員都是來自省市地方的。要是大陸傳媒的頭上不是有個緊箍咒,我們理應不難知道這
些大員過去 —— 以及現在 —— 是生活得如何「精彩」的吧!

對中央及地方的「不對稱報導」可又不止於官員的私人生活。時至今天,內地傳媒對像「宏觀調控」般的中央政策
吹捧唯恐不及,對地方措施則往往負面落墨,彷彿「天下無不是的中央」那樣。事實上單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大有中國特色的八字真言倒又可以看得出誰是騎着白馬一臉正氣的俠士,誰是騎着黑馬惡形惡相的奸人了。中
央有可能永遠正確的嗎?不可能吧!

地方智慧

話說回頭,陳良宇及其他被扯下馬的省市地方官員,可能都不是白雪公主,難免有小辮子給人執着,故此才成為了
被攻擊的對象。可是以中國的國情,白雪公主恐怕九品芝麻官也當不成,更莫說是陳良宇般的中央大員、直轄市第
一把手了。若然當官的衣櫃裡都總有骷髏骨頭,陳良宇被整治,那可並不是因為他跟天下的烏鴉一般顏色,而是他
在上海的所作所為跟中央政策相左。

地方跟中央政策上有出入,則又正常不過。大家對滙豐銀行「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廣告口號,應該耳熟能詳了
吧。在我看來,這個說法極具智慧。說到底,坐在中南海的人又焉知道什麼的政策才最適合上海、廣東或是山東?
到頭來總得下放權力,讓省市因地制宜發揮地方智慧,決定什麼政策才最適合當地的環境。

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在探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時,雖則一貫「凡是派」立場 —— 凡是中央的政策都是
對的 —— 可也舉出了山東建電廠的案例。在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電力供應過剩,中央來個一刀切,要全國淘汰
高耗能、高污染的小電廠,可是卻讓地方保留建13.5萬千瓦以下電廠的審批權。山東省便鑽這個空子,在公元兩千
年到○三年間,建了超過三十八座這樣的小電廠。結果?

○三年經濟蓬勃增長,山東成為了少數不缺電的省份,更向河北輸出電力。供電有保證,產業興旺,去年的經濟產
值更爬了廣東頭,全國排第一;今年上半年,山東的企業利潤更超過了廣東及江蘇這兩大省的總和。

灰色地帶滋長貪腐

這無疑只是個別例子,然而明顯不過的是,讓省市發揮「地方智慧」不見得便必定會出亂子;而貪腐的根源不是地
方大員跟中央對着幹,而是權限不清。就以陳良宇而言,他無疑是上海市委書記,然而他極其量也只是當地一黨之
尊而已,甚至不是市政府的官員,他怎麼可以調動起社保基金來?憲法裡第幾條賦予他這個權力?

於此可見,真正反貪腐,便得要從「黨政分家」着手,黨再不能插手政府工作。這不是個新發現,早在八十年代初
趙紫陽便提出過了。一旦黨政分離,把黨的權力規範下來,便可以杜絕像陳良宇那樣藉個人的政治影響力,上下其
手營私舞弊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0-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黨政分家、中央放權當然亦不保障地方政策,無論是像上海那樣大力發展房地產,或是像山東那樣廣建小電廠,便
都符合地方的最佳利益。可是除了全知全能的上主,誰又可以作這樣的保證?

反貪腐也是假大空

然而各個省市你爭我趕地透過這種、那種辦法吸引資金、發展經濟,那麼就算發揮「地方智慧」炮製的政策方針弄
錯了方向,競爭的壓力也將迫使他們改弦易轍,重新上路。事實上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以來的持續高速增長則又證明
這個中央放權、地方競爭的模式行得通。

世界上至今未有長生不老之藥,放權競爭亦肯定不是萬應靈丹,不能保證像陳良宇般的地方第一把手不會藉此濫權
斂財。可是搞政治運動反貪腐極其量只能收一時之效;要釜底抽薪則還得明確地規限官僚的權力、消除灰色地帶,
讓掌權的人無從混水摸魚。

消除權力灰色地帶是反貪腐的關鍵一步。然而有了界限也還要有人來監察其事。共產黨人監察共產黨人,那又可以
監察得出什麼個樣?故此不反貪腐則已,要反,共產黨又豈能一黨專政下去?除了開放政治,讓政黨較量競爭,同
樣少不了的,是輿論的監察,讓人民、傳媒有個發言權。

以當今的形勢,開放政黨競爭、輿論監察,則又無異於與虎謀皮,不用開玩笑了。不邁出這關鍵的一步,只管叫喊
反貪腐,那又豈非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假、大、空?

補白讀歷史學英文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美國兩個太空人登陸月球,着陸之際,征月隊長岩士唐(Neil Armstrong 1930-)作歷史性


廣播:「這是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大躍進(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近四十年來,好些文法專家指出岩士唐筆下這名句架床疊屋 —— for man跟for mankind意義相同;但岩士唐則堅


持,在man字之前他是加了「a」這個冠詞。然而錄音帶鐵證如山,聽不到個「a」來。

最近澳洲有專家用電腦科技分析過那段錄音,岩士唐終於「沉冤得雪」:他是說了個「a」字的,只是聽不出來而已

有什麼比這個「a」來得更簡單?少了它歷史名句便面目全非。學英文又豈粗心大意得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0-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反貪腐的假大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10-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10-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陳良宇案:計劃經濟復辟

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1946-)出事,一位「國際朋友」來電垂詢:以閣下之記憶,共和國成立五十七年,可有見過
如斯波瀾壯闊的反貪腐行動否?

已是半百老翁,記憶大不如前,可幸這個幼稚園生問題又難不倒我;衝口而出講了朱鎔基那十口棺材的故事:就職
之際,他揚言準備好十口棺材,九口給貪官,一口留給自己 —— 言下之意,是拚了老命也要當個「鐵面總理」。
十口棺材怎夠用

結果?朱鎔基安然當了五年的「鐵面總理」(其間他學氣象的兒子為美資金融機構倚重,出任厚職;女兒則為香港
中銀高層;那個時候總理破格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是金融政策的掌舵人),官方沒有統計他用上了多少口棺材
。胡溫上場,權位鞏固了,便又雷厲風行反貪腐起來;陳良宇之先,不知多少廠長、公司總經理、市長、省委書記
給懲治了。朱鎔基那十口棺材夠用嗎?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鄙人在這裡抽朱總理後腿。一說到朱總理,上至大教授下至販夫走卒都莫不豎起手指公。年前朱
總理行將退休,我剛巧返敝鄉一行;路上跟開車的師傅閒扯,他毫無保留的跟我說:古往今來,朱鎔基理應是史上
最好的總理了。

自問讀得書少,對史上能幹的丞相沒有多少認識。可是看過朱鎔基中英文揮灑自如地作電視直播的記者招待會,再
加上他那一點點冷面幽默感;他理應是共和國最神氣的總理吧!清華大學的美式教育自是有其不同凡響的地方。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言歸正傳。我給那位老外朋友作了一個小總結:陳良宇案其實沒啥大不了,共產黨什麼時候不是在反貪腐、整肅黨
風?差不多四分一個世紀前,當他還是總書記時,胡耀邦不便再三發出警號:不反貪腐便「亡黨滅國」了?(注意
:是黨先於國!)

太陽之下雖則無新事,陳良宇案還是有其特定的時空背景的:中央現今在搞「宏觀調控」,上海不受指揮(年前更
有傳言,他跟溫總燒枱炮,違抗「宏觀調控」;這個我不相信,這一代的領導人都穿起了西裝,你道還是躲在延安
窰洞裡過日子嗎?);尋且運用權勢挪用數以十億元計的社保基金給房地產提供融資、替樓市升溫,直是跟中央對
着幹,不嚴肅對待又怎得了?

話雖是這樣說,自共和國成立以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是大有社會主義特色的中國國情嗎?何苦偏偏選中
陳良宇?他出事前個多兩個星期,我碰巧在香港的《文滙報》上看到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正探討中央跟地方長
期存在矛盾根源何在?像陳良宇那樣跟中央對着幹豈又一日之寒耶?

政府像企業

當今中國由共產黨專政(那是寫進了憲法裡去的),無論在中央或地方掌權的又莫不是黨內的兄弟姊妹;像陳良宇
般的地方大員則更是黨的核心精銳 —— 在七千多萬名黨員裡才只有廿多名像他那樣的中央政治局委員 —— 既是
同黨,更是核心成員,不是中央、地方心連心、利益一致的嗎,怎麼搞起對抗來?

那當然是明知故問了。《學習時報》的文章說,中央跟地方的利益不一致,根源是現今中國有一套叫「分灶吃飯」
的財政制度:「自己的人得自己養,地方政府所屬的幹部生活條件好壞、工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於地方政府的
財政狀況」。文章的作者王建說,如斯一來「地方政府更像是一個企業,而不是一個政府」。

政府像企業有什麼不好?過渡後,香港最高領導人的稱號不便由官味十足的港督,改而企業化起來,以「首席執行
官」—— Chief Executive —— 為名嗎?地方政府企業化,省市各出奇謀、你爭我趕地搞好經濟,那麼神州大地
不便欣欣向榮,像鄧小平說的富起來了嗎,那又怎會釀成利益衝突?

事實亦然。蕭滿章兄告訴我,錢穎一等聲名鵲起的經濟學者咸以為地方競爭是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當中
牽涉的亦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香港不也有個米老鼠盧維思搞投資推廣嗎?只是我們的米老鼠只搞公關、形象(還
記得維港巨星匯嗎?),實質政策沒有他的份兒,推廣得出什麼個樣?

計劃經濟復辟

內地的省市主管可不同了,他們都有話事權。你董建華搞個數碼港、迪士尼,不是今天給報章雜誌數落一番,便是
明天要上立法會解畫。內地哪有那麼多「繁文褥節」?當領導的說了一,誰會說二?多、快、省地吸引資金,經濟
搞了上去,眾手足齊齊改善生活,那又有什麼不好?

沿這個思路出發,加上過去十多二十年來持續發展這不辯的事實,好些有識之士對溫總發動的「宏觀調控」也就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10-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以為然。誠然,華東沿海地帶確是比大西北發展得快許多、許多;可是十隻手指總有長短;揠苗助長,搞什麼政
策傾斜又豈是實事求是?

況且凡事總有個過程,怎可能一步登天?沿海經濟上了去,內陸早晚受惠,是急不來的。反之,在這個時候搞其「
宏觀調控」,弄得人心惶惶,害怕反貪腐是不是要演變成文革式的運動了,那又豈不壞了大事?沿海經濟不前,對
內陸落後地區又何益?

道理顯淺不過,那麼中央為什麼又挑這個時候來「宏觀調控」一番?依我看,那是計劃經濟復辟了。中央黨校的《
學習時報》是這樣說的:

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衝突,其實質不是中央與地方的經濟利益衝突,不是中央與地方爭利,而是中央政府要從全社會
利益考慮,保持客觀經濟的穩定與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地方政府則是為了獲取自己的獨立利益要擺脫中央政府
對自身經濟增長的束縛。

掛羊頭賣狗肉

這般腔調不期然教我想起六十年代初的香港,那時有好些從「整體利益」出發的利益團體要政府抄襲當時在西方流
行的「工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透過減稅、津貼一方面抑壓過度擴張的行業,另一方面鼓勵有潛質、遠
景的行業。郭伯偉(1915-2006)給這些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我們可以拿什麼尺度來決定什麼叫過度擴張?我們憑什麼準則、什麼人的判斷來作這樣的預測?誰來決定那些人才
有幸得到某些人口中的「計劃經濟橫財」(the spoils of economic planning)?

我對現今高唱入雲的「宏觀調控」也有這樣的問題:坐在北京中南海的官僚怎知道什麼是「全社會利益」?他們按
什麼準則來決定多快的增長才叫穩定?誰有本領決定什麼速度的增長才既穩定又可持續?當然,反對掛着「宏觀調
控」羊頭賣計劃經濟狗肉,可不表示我便贊成貪官污吏營私舞弊。

說到底,貪腐問題的根源不是省市地區各顯神通搞活經濟。貪腐的根源從來只有一個 —— 產權不明確:陳良宇哪
裡來的權力調動社會保障基金?確定這個權力、加以規範制衡,讓傳媒代表社會大眾監管其事,社會自然清明,那
又還何須三、五年間來一趟反貪腐運動?

不正視問題的根本,讓計劃經濟藉反貪腐借屍還魂,假「宏觀調控」之名扼殺地方生機,那才是當前中國經濟的最
大威脅。

補白國罵入文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撰訃聞,悼念意大利名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ci 1929-2006),以西洋國罵fuck you作


結。此外,內文又引法拉奇之言,用上shit這個四字經。像葉蒨文說的,勁度十足,實為用粗口行文之範本也。

換作美國刊物,遇上此等字眼,例以f_ _k及sh_t見報;畏首畏尾,何勁度之有哉?在香港,這般「直言」恐怕亦不
難被衞道之士告上「鹹庭」(淫竊及不雅物品審裁處也)。尺度固然有別,識見境界更是差天共地。沒辦法。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10-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陳良宇案:計劃經濟復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10-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09-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小政府」、大藍圖

人憑詞貴,經曾蔭權品題,這一陣子始創「積極不干預」的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 1925-1999)及不喜歡這


個名詞的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頓然間都成為了「新聞人物」,古老莫非真的可以當時興?

為什麼郭伯偉不喜歡「積極不干預」之說?他鍾情古典文學、講究文字的涵義,夏鼎基這個名詞,意義含糊 ——
什麼叫積極?什麼叫消極?積極地不干預跟消極地不干預又可有分別?—— 那又怎入得他的法眼?自由市場

不像夏鼎基那樣,稱香港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政策為「積極不干預」,那麼又該叫什麼?乾脆叫「資本主義自由市
場經濟」(free market capitalism)好了。郭伯偉這個叫法是有其時代背景的:在他那個時代,深圳河以北還在
實行「科學的」社會主義、標榜官僚統籌兼顧的中央計劃經濟。「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之說無疑是旨在刻畫出
一河之隔,天淵有別也。

得要說清楚的是,郭伯偉沒有公開批評過「積極不干預」的說法。他那一代的殖民地部政務官都恪守「不在其位不
謀其政」的原則。事實上,在一九七二年到蘇格蘭退休後,直至今年年初去世,郭伯偉沒有跟夏鼎基再碰過面,故
此他們甚至沒有面對面切磋過該怎麼樣稱呼香港的經濟體制才叫貼切。

字眼有出入,郭、夏兩位的取向倒是一致的:香港經濟完全對外開放,「科學的」中央計劃經濟固然萬萬不可;就
算是所謂「改良版」市場經濟 —— 依凱恩斯(J.M. Keynes 1883-1946)的主張,透過政府的開支或稅收措施,促
進就業、平抑通脹、讓經濟無風無浪地穩步上揚 —— 同樣行不通。唯其有這個先天掣肘,替香港經濟掌舵的人
—— 在港英時代,那是財政司了 —— 也就不應多所干預了。

市場錯了亦無傷大雅

蘇聯崩潰、中國改革開放,到了今天我們當然知道社會主義中央計劃是個死胡同。在六十年代主政的郭伯偉可沒有
這麼幸運,他那個時候全世界(尤其是工黨主政的英國),還對計劃經濟無限憧憬;他又憑什麼力排眾議,更抵住
來自祖家要加強干預的壓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郭伯偉認識香港、體味市場運作是什麼的一回事,故此
他知道:

長遠而言,生意人在自由市場裡各自作出的判斷就算時有出錯,整體而言,其殺傷力會比政府的中央規劃為小,而
這些規劃亦必然會更快得到矯正。

全面地由中央統籌計劃經濟行不通,選擇性地、透過稅收或津貼措施間接引導個別行業的發展,這樣的凱恩斯式「
微調」為什麼亦不應嘗試?郭伯偉以為這有限度的干預亦不合「港情」。

凱恩斯理論行不通

在他眼中,香港是個不事生產的小地方,一切所需無不倚賴進口;加以打從第一天起香港便是完全對外開放的自由
港,稅基狹窄、財力薄弱;哪怕是積累到一點財力,足以作其規劃微調,給個別行業投放資源了,這些錢到頭來只
會給拿來進口貨品 —— 像凱恩斯說的漏走了(leakage)—— 那又可以發展得出什麼的行業?故此當凱恩斯主義
在歐美紅得發紫的時候,郭伯偉始終不為所動,嚴拒攤大手板向政府要津貼的需索:「凱恩斯的理論不是為我們而
寫的。」

夏鼎基同樣反對透過稅收、開支措施順滑經濟周期。就算是遇上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般罕見的大考驗,他亦
不同意董建華政府千億入市及這種、那種大灑金錢的催谷措施:「一個對外經濟開放的小地方,絕不可能靠燒銀紙
渡過衰退。(A small open economy cannot spend its way out of recission.)」

夏鼎基說這是個一般性的立論,並非針對香港而言;可是他的弦外之音,則又如雷貫耳。說到底,跟郭伯偉一樣,
他是個服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統的殖民地部政務官。

投資者才了解市場

對這一切,曾蔭權是既認識亦認同的 —— 起碼直至公元二千年他宣讀任內第五份預算演詞的時候為止。在那份演
詞裡,他大聲疾呼:

市場指導就是政府不對經濟或市場作任何指導性規劃,而是相信投資者和企業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他們的集體
智慧,也遠比任何官定的經濟藍圖更能夠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路。

此番說法跟郭伯偉半世紀前的論斷,又豈止是一鼻子出氣而已,那端的是像曾蔭權說的「一脈相承」了。若然如此
,六年後,當了特首的曾蔭權為什麼卻又把「積極不干預」束之高閣,改而亮出「大市場、小政府」這塊新招牌?
這絕非舊酒新瓶,換個包裝而已;兩者是有本質、內涵上的差別的,當中的關鍵是政府官僚到底該在香港扮演怎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09-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樣的角色。

像曾蔭權(2000年版)說的,「積極不干預」的大前提是,「投資者和企業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郭伯偉從負
面落墨:就算投資者和企業拿揑失準,「其殺傷力會比政府的中央規劃為小,而這些失誤亦必然會更快得到矯正」
)。「大市場、小政府」名義上是市場先行,其出發點卻是政府能市場所不能;骨子裡是要革「積極不干預」的老
命。

董建華的干預思維

這個所謂新的思維,是由董建華在○三年揭櫫,作為他第二任政府的重頭戲。讓他說來,要作此番變革,是因為金
融風暴引發「席卷全球的經濟轉型」,令他體會到「積極不干預」再也行不通了:

在香港這高度開放的經濟體裡,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應該集中加強經濟的
綜合競爭力。

董建華此番論斷說來諷刺。他先是贊同郭伯偉、夏鼎基對宏觀大局的判斷:香港是個自由港,不管是關乎開支、稅
收般的財政政策,或調節銀根、利率的金融政策,「作用十分有限」。判斷雖則一致,處方可雲泥有別:郭、夏以
至曾蔭權(2000年版)都以為政府不應規劃經濟,董建華則要「集中加強綜合競爭力」,好「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
路」。此中的分別在哪裡?

讓梁錦松說來,在「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策下,政府將投資市場不會投資的基建、投資市場發展不起來的行業。
這些投資為的是什麼?好集中火力、推動政府挑選的金融、物流、旅遊和工商業支援服務這四大支柱經濟活動。不
用說這四大支柱勾畫出來的是一幅秀麗的「官定的經濟藍圖」了。官僚的指導規劃可有智慧?各位只消看看副學士
、迪士尼、昂坪纜車、維港巨星匯以至數碼港便心中有數了。

鳥籠政治的詛咒

董建華、梁錦松以至曾蔭權(2006年版)都像郭伯偉、夏鼎基那樣在自由市場裡活過,過渡後他們又怎麼走上以「
大市場、小政府」為幌子的計劃經濟末路?依我看,他們並非不知道計劃經濟是條倔頭巷,奈何他們都是鳥籠政治
、小圈子選舉的產品;了無民眾基礎,要服眾,那又豈能不拿出政績來?搞政績,又有什麼比燒公帑、集中火力搞
其支柱活動更能收宣傳之效?到頭來就算是像數碼港、迪士尼那樣泡了湯,那也是好幾年後的事了,到其時天曉得
該找誰來問責?

補白:25.5一刀切

去聽香港交響樂團奏《蝴蝶夫人》。半場休息過後,但見台上樂手大都油光滿臉;不旋踵,更有樂手乾脆脫下外衣
。無他,他們都吃不消廖秀冬炮製的二十五點五也!

名義上大陸還在實行社會主義「規劃」經濟(「計劃」一詞已給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中央權力下放,早已一刀
切不來了。反觀廖秀冬治下,香港公共場所則通通實行二十五點五;長官意志顯然更較大陸雷厲風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09-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小政府」、大藍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2 日期: 2006-09-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繁榮不利反恐

這幾年來去紐約,下機後大都先在對岸的新澤西州下榻,待到回過氣來了再驅車進城。這一趟也不例外,在機場附
近投店。清晨三時許,睡意方興,忽然警鐘大鳴。時維九一一前夕,大意不得,來不及披衣便慌忙爬起床到旅館大
堂看個究竟。

那個時候大堂已集像我般睡眼惺忪的住客,而一名警員亦已單槍「匹馬」(警車也)殺到。警鐘的聲響顯然經過特
別設計,格外刺耳;為求耳根清淨,一眾住客紛紛逃出戶外。這個時節已有秋意,涼風颯颯;單衣一件,差點兒凍
得發抖。

警鐘長鳴,當然返不得房間,大家只好痴痴地等。那名孤獨的警員他有他的忙,分不得身解畫;旅店職員嗎,「墳
場更」(grave yard shift)本來便人丁稀少,哪還騰得出額外人手安撫住客?危機意識沒有了

如是者二十、三十分鐘過去,終於有消防車趕到。消防員看來像我們一樣,都是如夢初醒;一邊走一邊配上裝備。
此情此景,我跟旁邊的陌生人搭訕,大家不約而同嘆一句:「Incredible!」託賴那只是虛驚一場,真的有火警意外
,到這個時候旅店還不燒個通頂?

擾攘一番,及至解除警報則又是十多二十分鐘後的事。更不可思議的是,由始至終,都沒有警員、消防員或旅店職
員向在黑夜中吃西北風的住客交代發生了什麼的一回事。

翌日早上,按捺不住,逮着一個旅店職員問個究竟。卻原來有間空置客房不知什麼緣故開了暖氣,溫度上升觸動警
鐘。話到這裡,這個職員才意識到夜來待慢了客人,給我陪了個不是。旅店是由一間數一數二的連鎖集團經營的,
可是服務質素之不濟,倒又教人氣結。

更令人費解的是,紐約市只是一河之隔,又是九一一五周年的時刻,警鐘大鳴而消防員竟然二、三十分鐘才趕到現
場,美國人的危機意識都丟到赫德遜河去了嗎?

有欠傳媒監察

可能是我時運差故此特別倒霉,又或者美國旅店的警鐘特別敏感;一個多星期後,我入住另一間旅店(由另一間數
一數二的連鎖酒店集團經營),到了清晨時分,歷史重演。這一趟消防員的反應稍為快了一點,但也要二十多分鐘
才趕到現場。

這一趟,同樣是一場虛驚,旅店職員同樣不作絲毫交代。在香港,這兩個集團都有酒店;同樣事情要是在香港發生
,不可以想像他們會那麼蔑視客人的「知情權」。

淮橘為枳,環境有別有以致之。港美兩地的經營環境固然不盡相同 —— 美國經濟空前大好、勞工短缺;觸目所見
,旅店的職員盡是墨西哥、南美以至南亞外勞,見不到半個「地道」的美國人 —— 兩地的傳媒生態更是天淵有別
:換作在香港,這般服務態度又怎不給告上各大報章、雜誌的投訴版去了?

同樣,要是香港的消防員都變作花旗慢郎中,那又怎不為市民聲討?看過當地的報紙,連場虛驚固然入不得大編輯
們的法眼,沒有報導;加以美國的報紙都在裁員縮皮,哪來閒錢設投訴熱線幫市民監察政府或商戶的運作?如斯一
來,美國公私營機構的服務水平又怎不給香港大大地比下去了。

公事公辦的荒誕劇

說到這裡,且讓我岔開一筆跟大家說說早前從BBC聽到有關九一一的報導。世貿中心遇襲,但尚未倒塌;千鈞一髮之
際,一個被困的人打熱線電話報急;BBC播出遇難者跟接線生最後對話的聲帶。

遇難者說波音客機撞過來,大廈着火了;接線生好整以暇,先問他的名字叫什麼,要他逐個字母說個清楚;寫好了
、再複述一遍加以核實。

這段幾秒鐘的對話直是一幕荒誕劇,要是不知道那是真人真事的慘案,真的可以教人笑出眼淚來。相較之下,又還
可以苛求兩趟虛驚遇上的慢郎中消防員些什麼?

人人歡樂今宵

在紐約稍事勾留,驅車南下到華府見兩位當官的朋友。他們原來都跟國土安全無涉,九一一後則角色有變。匆匆一
面,談得出些什麼?可是字裡行間,他們對整個美國的危機意識倒又大搖其頭。其中一位朋友更慨嘆:舉國上下,
紙醉金迷,那像是處於戰時狀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九一一後,這位朋友放棄高薪厚職加入政府,好盡公民責任投身反恐。現今人人歡樂今宵,他又能不痛心?在他來
說,五年來非但恐怖襲擊對美國經濟絲毫無損,甚至油價一夜之間翻了兩番,經濟火車頭依舊全速向前,那是生產
力強勁的反映了。

這強勁的生產力來自哪裡?小布殊當然以為那是他大力減稅的功勞了:減稅在刺激消費的同時又給企業拆牆鬆綁減
除掣肘負擔,有利經營。另一些專家則以為那跟生產力沒有多大關係,只是格林斯班長期實行的低息政策惠及樓市
;有樓階級身家多了,由是大手消費,帶旺整體經濟。此番道理,九七前買樓發過達的香港人不難理解。

繁榮麻醉選民

更還有些專家以為平、靚、正的中國貨攻陷美國,形同塞錢入美國人的口袋,提高他們的消費力。姑勿論如何,現
今美國經濟像是練就了金鐘罩、鐵布衫內功那樣,恐怖襲擊、油價高企以至財貿雙赤大幅膨脹都動不得其毫毛;全
民就業、樓市興旺、股市攀升;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我的朋友要同胞們心理上進入戰時狀態、意識上來點危機感,
那又豈非強人所難?

此番局面來得諷刺:經濟愈是蓬勃,九一一的悲痛也就來得愈是遙遠,以致對反恐厭戰起來。十一月中期選舉在即
,而小布殊的民望長期處於五成以下。千錯萬錯,那是五年來反恐「過於」成功,美國本土再沒有受過襲擊,以致
選民都麻醉了?

補白︰廣東話「自由式」

廣州出版的《新華字典》在家禽之外,給「雞」添加一個解釋 ——「妓女的貶稱」,讓好些家長老不高興,慌怕這
會教壞細路,對妓女好奇起來。此又豈非鴕鳥政策乎?

幼時雖未翻過字典探究「妓」是什麼的一回事,可是從白燕、吳楚帆的粵語殘片倒又不時聽到「做雞」之說。「雞
」怎麼變成了「妓」,一向不知其所以然。及至看到《新華字典》的新解釋才猛然驚覺,「做雞」者,一如大戲中
大老爺拍起驚堂木呼喝之「可怒也」,都是廣東人講官話,即「做妓」、「當娼」也;而「叫雞」者,「召妓」之
廣東版也。

「做雞」尚且有本可依,及至發展到「做鴨」,那便是像周潤發這個「船頭尺」(度水)以女人為「茶煲」
(trouble)那樣,是自由發揮了。香港廣東話難學,除了比普通話多出四聲,更難在其「自由式」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反資本主義心態

從《華爾街日報》上看到的。在內地,無論是打工一族還是做買賣的紛紛改起名來,而改名的收費又一點也不便宜
—— 介乎十至三百美元不等。專門替人改名的風水先生至為渴市,不在話下。影響所及,好些專門給人提供新名字
的網址由是應運而生云云。

這股改名風氣是怎樣吹出來的?《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請教過上海科學院的一位社會學家,她的論斷是:中國發展
得太快,人們缺乏安全感;不問蒼生問鬼神,由是迷信起來,希望改名可以轉運。就算新名字不是真的帶來運氣,
也得個安心。藝員經不起無定向風

這位社會學家的說法不無道理。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下,做不做都拿三十六,那是個多麼安穩的時代啊!在那個時
候,要不是犯了政治錯誤,或者遇上批鬥、整風,只消緊跟黨的路線,起個「衞東」、「向紅」、「建國」般的名
字便過得成日子了。

改革開放後,事情起了變化。黨的路線固然日益模糊,國企的角色也逐漸淡化,富貴榮華愈來愈為市場主宰。可是
市場的口味喜好,卻從來都是一陣無定向風,那又豈好捉摸?在這個嶄新的形勢下,自己捉摸不來,求神拜佛,好
歹也得買個保險了。更主動進取的,則找個大師搞搞風水布局、改個名字,只要負擔得來,那又無傷大雅,是不是

改名促進不了「觀眾緣」

最是經不起市場這陣無定向風吹打的,恐怕還是一眾藝員吧。古今中外,多少聲底靚、唱功好的實力派歌星,就是
因為沒有「觀眾緣」、不為受落而給埋沒了?然而除了精通儒、釋、道,上過昆侖、到過西藏的高人大師,誰又可
以說得出什麼是票房保證的「觀眾緣」?也許是這麼個原因吧,電影開鏡、演唱會開鑼都走不掉有拜神這個環節了

事實上在七十二行當中,演藝界可能是最着意於改名的行業。當大陸還未改革開放,改名之風便在香港的演藝界大
行其道了。最為香港人熟識的藝人,從新馬仔、梁醒波到白燕、白雪仙,沒有一個是真姓名。

不過,當初起藝名可並不是為了轉運的。在舊社會,戲子算不上是高尚職業,用藝名可以避免影響家聲。此外,那
時的演藝界行學徒制,起藝名既是尊師重道(新馬仔以馬師曾為師),也可以借助師傅的大號打響名堂(龍劍笙、
梅雪詩分別為任劍輝、白雪仙的徒弟)。在那樣的傳統下,一定了下來,藝名大都不會改動。

像陳松伶(原名叫陳松齡)、林綺雯(原先叫林漪淇)那樣刻意為了轉運而改藝名,倒是較為新鮮的事物;不知道
這是不是因為年來演藝界變化大、觀眾口味轉變得快,有以致之。不過梅艷芳、周潤發、周星馳等天王巨星倒是一
以貫之,行不改姓、坐不改名的。以事實檢驗真理,改名轉運、促進「觀眾緣」、加強叫座力之說看來是不大經得
起考驗的。

藝人倒自己米

在西方,「觀眾緣」這東西儘管同樣不好捉摸,可是水土有別,他們似乎尚未生產得出曉得改名轉運的高人大師。
那麼,沒有安全感的歐美藝人又怎生是好?求神拜佛無門,這些藝人紛紛託庇於政府。此話怎說?

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1899-1992)的老師米賽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


《反資本主義的心態》(The Anti-Capitalistic Mentality)一書中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市場蓬勃,人們富
了起來才有閒暇本事去娛樂;百老匯、荷李活藝人理應是資本主義市場的最大得益者之一吧。

可是他觀察所得,美國的明星藝人卻又左傾的居多,意識取向是要政府增加干預、打壓市場,此又與「咬供奉自己
的手」何異?明星藝人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

人是理性的動物,像百老匯、荷李活藝人那樣刻意倒自己米的行為雖則不是沒有可能,卻又不多見。然而世界又是
複雜的,誰又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行為到底會引發什麼的後果?故此藝人要求政府打壓市場,他們會不會壓根兒不
知道是在倒自己米?

無從大批生產「觀眾緣」

不辯的事實是,像列根(Ronald Reagan 1911-2004)、阿諾(Arnold Schwarzenegger 1947-)那樣支持市場、主


張政府少作干預的荷李活明星倒確又鳳毛麟角,並不多見。就算是列根,大家都知道他原先是個擁護小羅斯福行干
預政策的工會頭子;而阿諾嗎,他的太太來自民主黨左翼的甘迺迪家族。故此米賽斯說文化界、藝人普遍左傾、鼓
吹政府打壓市場倒確又有迹可尋。當中的道理又是什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依米賽斯看,文化演藝界左傾的反資本主義傾向跟這個行業的本質有關。莫說是製造「觀眾緣」的條件不好掌握,
更難於說明。故此,藝人難免都有上海社會科學院專家說的不安全感了。事實亦然,「觀眾緣」要不是來得那麼虛
無飄渺,那麼還不早便有人把這些條件規範下來,制訂課程、大批生產明星了嗎?可是如斯一來,有「觀眾緣」的
明星又還可以奇貨可居,吊起來賣嗎?不可以吧。

誠然,于占元是培養出了成龍、洪金寶等明星;而周潤發、周星馳當然都是由無綫藝員訓練班出身的。香港的演藝
學院、歐美的戲劇學院也都設有理論與實踐兼重的課程,培訓演藝人才。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受過正規演藝訓練的
人多如恆河沙數,當得成天王巨星的則萬中無一。說到底,世界上終究還未有「包生仔」的「觀眾緣」訓練班啊。

不認識市場經濟

恰正贏取「觀眾緣」的條件不易捉摸,更莫說大量複製生產,走紅的明星也就有個不知什麼時候便觀眾緣斷的不安
全感了。那怎麼辦?除了像活地阿倫那樣到了古稀之年還每天去見心理醫生以求慰藉,在米賽斯看來,唯一的辦法
是「抓緊在大氣中飄過的稻草」:

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以為共產主義可以拯救他們。說到底,那不是個替人民謀幸福的制度嗎?加上社會上的有識之
士又莫不大聲疾呼共產主義將殲滅萬惡的資本主義嗎?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一個荷李活或百老匯的共產主義信徒真的研讀過任何社會主義者的著作,或對市場經濟作過
深入的分析。恰正是這個原因,故此那些天王舞蹈家、歌星,那些諧劇、電影、流行歌曲的作者、監製也就有個幻
想,以為殲滅掉剝削者,他們面對的問題便煙消雲散了。

干預主義改名轉運

《反資本主義的心態》面世三十多年後,柏林圍牆才倒塌,故此在那個時候確又還有不少「有識之士」歌頌「科學
的」社會主義的。蘇聯解體、中國開放後,人們對社會主義的本領當然是「另眼相看」了,令人遺憾的是,這可不
表示他們便對市場運作加深了認識,以致社會主義雖則是徹底失敗了,那可沒有同時扭轉米賽斯說的「反資本主義
心態」。

唯其對市場經濟欠缺認識,於是追求安穩、公義的有識之士便站上道德高地鼓吹最低工資、公平競爭法等打壓市場
措施,好實行有實無名的社會主義了。莫非干預主義分子也懂得改名轉運之道?

補白

跟共產黨對着幹

日本共產黨反對商品、服務稅(GST),唐英年則要以此擴闊稅基 —— 即是要所有人納稅,以收劫貧濟富之效。

眾所周知,唐英年乃上海資本家之後,他有開徵GST的念頭,莫非是要一展其階級本色,誓要跟共產黨對着幹?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反資本主義心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1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共服務:物非所值

生活在今天,很難想像沒有了電力怎麼還可以過日子。試想想,晚上沒有電燈照明,夏天沒有電風扇、冷氣機送涼
,冬天沒有電爐、電毯、電熱水煲……送暖;廚房裡沒有雪櫃保鮮,沒有油煙機抽走烏煙瘴氣;走樓梯到了街上,
沒有紅綠燈指揮交通,更莫說乘搭方便、快捷、舒適的地鐵、九鐵或輕鐵;沒有了電力,地球雖則依舊轉,各位也
無緣看到這篇蕪文了 —— 我們的印刷機也是電動的。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買了中電或港燈的股票(申報利益:兩間公司我都不持半股),或者秘撈當他們的公關(沒有
),又或者吃了他們鮑參翅肚的公關飯(也沒有),便在此出陰力,用將軍澳特產的鞋油,擦兩間公司的鞋 ——
到了時刻要一隻眼睛盯着膽固醇過日子的年紀,犯不着吧。電費便宜

想起電力這現代社會的「必需品」來,主要是拿稅單跟電費單兩相對比,猛然驚覺,只有百多年歷史的電力(一八
八二年,商用發電廠才在紐約市面世),竟然是如斯「便宜」—— 若然各位覺得「便宜」二字刺眼,則煩勞重讀鄙
人在上文作的三項利益申報。

政客、利益團體、商戶、住宅,以至學者專家不是三朝兩日指控兩間電力公司謀取暴利的嗎?電費又「便宜」得到
哪裡去?大家當然都知道「便宜」是相對的,我說電費「便宜」,那是相對於官僚「經營」的公共服務而言 ——
電力收費只是公共服務收費的五分之一,那不是「便宜」得很嗎?

公共服務每天收費一百元

我說電力收費只及公共服務收費的五分之一,有何所本?這個說法絕對有根有據,而且更是說大了 —— 電費沒有
公共服務收費五分一那麼多。

眾所周知,官僚不事生產,故此所有公共服務都是靠抽稅、收費以為經費的。這個財政年度,庫房的總收入是兩千
五百九十六億零五百萬港元;政府要是一間公司,這兩千六百億元便是營業額了。這個數目恰好是兩間電力公司總
營業額 —— 五百零二億六百萬元—— 的五倍多。以此伸算,公共服務的收費不是比電費高出五倍了嗎?

由香港六百八十萬人口攤分這兩千六百億公共服務收費,那麼每人每年便要承擔三萬八千兩百元,即是每天要付出
超過一百元。要吃個飽,一日三餐上大家樂(或大快活、美心以至上麥當勞吃西餐),都用不上這個錢吧!公共服
務比填肚伙食來得更重要嗎?我不可以想像怎樣過沒有電力的日子,卻記不起最後一趟是在哪個時候、「享用」了
些什麼的「公共服務」。

電費只及公共服務收費五分之一又怎麼說大了?在兩間電力公司五百多億元的營業額裡(中電三百八十六億,港燈
一百一十六億),包涵了好些電力以外的生意(譬如地產發展);就算是供應電力,香港也不是唯一的市場;除了
給廣東供電,中電在台灣、山東、北京、天津、河北、陝西、貴州、青島也有業務。撇除副業及外地的生意,香港
的電費理應不到五百億元之數,故此也就沒有公共服務收費五分一那麼多了。

手機多過人口

電力也不是現代社會的唯一「必需品」(讓小女說來,所有她嚷着要買的東西,皆為「必需品」;大家當然又都知
道有些「必需品」確又比別的「必需品」更「必需」的);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電話、傳真、互聯網般的電
訊服務同樣不可少。

就算不是吃金融飯的,到了今天,不論是在中環還是天水圍,誰又還可以少得一部手機?(香港的人口不到七百萬
,卻有接近九百萬部手機,可見那的而且確是「必需品」了。)若然如此,香港人的電訊費用緊貼電費 —— 政府
的統計顯示,電訊業是個四百六十億元的市場 —— 又豈不順理成章?

像電視廣告的溫馨鏡頭,現今阿媽叮囑乖女回家飲湯固然要用上手機短訊,買賣股票、到櫃員機提款繳費,同樣要
用上通訊網絡;甚至打機、聽歌、睇戲也上網了。家居、旅行、買賣、幹活、消閒……不可少,這般緊要的「必需
品」,其收費可又不到公共服務收費的五分之一—— 只是十八個巴仙而已,那不也便宜得可笑—— 甚至可恥嗎
?(我也未買過電盈的股票。)

交通費低

較諸公共服務,電力、電訊固然收費「克己」、「便宜」,就算是給廖秀冬批評票價高昂,以致要祭出「可加可減
機制」對付的交通工具,其收費也不見得高:地鐵、九鐵、九巴加起來的總營業額是兩百一十億元,只及公共服務
收費的八個巴仙。

交通工具這八個巴仙也是說大了的,因為這兩百一十億元的營業額同樣包涵了地產發展、廣告、商場租金等好一大
截非票務收益的副業;故此交通收費其實遠遠不到公共服務收費的八個巴仙。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我在信封背上計過了,電費、電訊費、交通費加起來的總營業額為一千一百七十五億元(當中包含不少水分,因為
這個數字未剔除地產、廣告以至海外市場的生意),是公共服務收費的四成五;抽走水分,恐怕四成也不到。

每個香港人每一天電費開支約二十元,電訊費十八元,交通費八元;相形之下,每天要為公共服務付出超過一百元
,那又成比例嗎?

勞斯萊斯級的收費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些數字,讓我既主觀而又武斷地來說,從衡工量值(value for money)的角度出發,公共服


務的效益不可能是兩倍於電力、電訊、交通三者的總和吧!更何況我們的公共服務並不像別的地方那樣包括國防?

這些數字雖則粗疏,可是脈胳是明確的,要是大家不反對我這不大科學的審計評估,那麼結論則只有一個:較諸電
力、電訊、交通運輸的收費,公共服務的收費水平是過於高昂了。換言之,香港的稅非但不輕,反而是太重了。

公共服務這勞斯萊斯級收費是怎麼樣弄出來的?依我看,萬變不離其宗,問題的根源是壟斷 —— 公共服務是一門
獨市生意,而抽稅跟死亡一樣,是逃不掉的。予取予攜,公共服務這門獨市生意不收費高昂才怪呢!

儘管公共服務收費水平高得可以,官僚還是嫌抽得稅少;由是之故,便又作商品、服務稅之議,好擴闊稅基、向更
多的人開刀。就算不是把抽稅拿到的公帑全花在八萬五、迪士尼、添馬艦政府總部般的大白象上,相對於電力、電
訊等市場供應商而言,公共服務則又莫不成本高、效益低。如此一來,替納稅人慳荷包、資源增值之道又怎不是來
個市場了斷,把公共服務全面私有化?

補白

去BBC化

小泉到靖國神社參拜,外長李肇星傳召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二;按香港電台的報導,作出了「嚴正抗議」。

香港電台據說以BBC為範本,真的按英國廣播電台的規矩,那段新聞不應該是:李肇星向宮本雄二作出了what he
called「嚴正抗議」嗎?

不過,真的這樣報新聞嗎,好些什麼人大、政協不難便青筋暴現甚至爆血管中風(或發瘋)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0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公共服務:物非所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9-0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8-3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知所謂的「公平」「競爭」

不管鄭維健主責研究的是叫「公平競爭法」還是叫「反壟斷法」,這般干預措施的主旨大概有兩個:一、競爭,只
要是公平的,裨益消費者 —— 這也就是你和我 —— 要促而進之;二、壟斷是競爭的對立面,要打而擊之,好提
升消費者的利益。

這般立論,猶如阿媽是女人;既是真理所在當然也就沒有什麼討論空間。道理雖是錯不得,內涵則沒有多少。就以
「競爭」二字來說吧,大家可能約莫知道那是什麼的一回事,可是真的要將之規範一番界定下來嗎?便不容易了,
甚至搬出教科書的定義 —— 為數眾多的賣家給廣大消費者提供劃一的商品 —— 也撥不開雲霧,讓大家知道「競
爭」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沒有個「公平計」

試想想,「眾多」「廣大」不是「正常體溫」呀,沒有個華氏九十八點六的客觀標準。到底一百個供應商叫「眾多
」,還是五十個便夠數了?論功能,所有電腦、運動鞋或許相若,不同的供應商總又搞搞新意思,要找絕對劃一的
商品則難矣哉!

教科書當然沒有說這些「技術細節」,可是沒有共同接受的基礎嗎,甲又焉知道他說的「競爭」不是乙心中的「壟
斷」?對「競爭」不能有個共識,那又如何促而進之?

「競爭」雖然不是像「正常體溫」那樣有個共同接受的客觀定義,經濟學教科書起碼試圖來個界定;假以時日,有
識之士或許會給「眾多」或「劃一商品」找到個可以客觀量度的定義,讓大家毫不含混地知道「競爭」到底是什麼
的一回事。「公平」可棘手得多。

小弟才疏學淺,不知道古今中外的專家們有否給「公平」下了個像「正常體溫」般既客觀又精確,更為大眾接受的
定義,進而發明個「公平計」,像量度體溫的溫度計那樣量度「公平」。不能客觀、精確地量度什麼叫「公平競爭
」,萬一意見不合,那又豈能不紛爭不絕?

豐田壟斷的士市場

只要不是初則口角、繼而動武,這樣的紛爭還是「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可能不大。可是鄭維健的小組卻要把「競
爭」這個議題提升到「依法調查」、法律制裁的層次(不管這樣的制裁是循民事索償的錢銀訴訟,還是足以帶來牢
獄之災的刑事檢控),那便說不得笑了。

既然「公平」、「競爭」定義混淆不清、客觀量度不來,從這般概念出發寫出來的「公平競爭法」又豈能不滿是灰
色地帶,由是授人以鑽法律空子之機?

在此且讓我岔開一筆,跟大家說說的士市場。香港有一萬八千部的士(市場人士提供:當中三部是福特旅行車),
是個三、四十億元的市場,哪間汽車公司不想分一杯羹?可是這個市場卻給豐田皇冠佔了九成九以上。

不管用什麼尺度來衡量,九成九以上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是「壟斷」之象了(豐田對四千多部公共小巴的「壟斷」大
致相若)。未有「公平競爭法」之設,韓國或中國大陸的車廠可能還不怎麼樣;一旦有法例撐腰,更還設立調查、
審裁機制,他們又豈不動員有關部門關注起豐田的「壟斷」來 ?

逼律師發達

故此不搞「公平競爭」則已,一搞那便無異於給律師及研究什麼叫「競爭」的經濟專家們開長期飯票。「公平競爭
法」儘管還在醞釀階段,據我所知不少跨國律師行已摩拳擦掌,着手搜集各國的「公平競爭法」資料,好飲頭啖湯
了。

早前,陳坤耀教授領導的法改會研究小組發現香港「律師不足」—— 證據是愈來愈多的與訟人不僱用律師代表出庭
,而親自出馬。一旦「公平競爭法」付諸實行,那又豈能不扭上法庭澄清大有空子可鑽的灰色地帶?到其時「律師
不足」的情況又焉能不進一步惡化?僧多粥少,那是逼律師發達了。

官僚不讓消費者有甜頭

儘管什麼叫「公平競爭」還未理得清,從主責其事的高官到鼓吹其事的尊貴議員們則又莫不拿電訊業來作為競爭造
福消費者的範例。在歌頌競爭蓬勃的電訊業時,他們可不夠老實,沒有好好交代這個多元競爭的局面是怎樣弄出來
的。

不善忘的朋友理應記得,電話、電訊過去是由香港電話公司(本地電話)及大東電報局(長途電話)壟斷的;香港
政府一度是這兩間公司的股東,故此電訊說得上是官營壟斷的公用事業。這種壟斷跟豐田在的士、小巴市場的壟斷
大有不同 —— 政府明文規定除了這兩間公司,別的人不得經營電訊業;豐田沒有這個專利。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8-3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換言之,電訊業百花齊放、服務多元化、價廉而物美,勝過專利壟斷之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過去,消費者嘗不到
這些甜頭,因為官僚從中作梗、阻止別的營運商入市。政府張開有形之手、打破壟斷,市場便生機勃現了。可是電
訊市場也不是完全開放的。政府至今還在規限固網、無線以至3G的供應商的數目。全面取消入市限制,誰說電訊服
務不會做得更好?

「公平」、「競爭」沒有客觀、明確定義引發的禍害亦在電訊業這個「良性競爭」的範例中體現出來。香港只有十
個固網商、五個無線電話商,為什麼是五、十這兩個數目,而不是三、七或六、九?讓官僚來說,答案簡單不過,
這個數目的網絡商最符合消費者的整體利益。真的嗎?要是官僚們有洞悉什麼才是消費者最佳利益的智慧,八萬五
、西鐵、迪士尼 …… 又是怎麼樣炮製出來的?

長官意志便是真理

官僚干預的可怖之處恰正是這個:長官意志便是真理。香港共有六間石油公司,數目比手機網絡商還要多一間,可
是這個市場卻一趟又一趟被「嚴打」:工商局調查過後,到立法會調查,跟着又輪到消委會;及至鄭維健的小組成
立了,又從澳洲請來洋顧問再調查多一趟。

這一個又一個的調查都找不到絲毫串謀訂價的證據,澳洲顧問還是給事情留條尾巴:雖則找不到證據,可又不能排
除串謀的風險。這不是現代版的莫須有嗎?一旦有了專門督辦「公平競爭」的衙門,石油公司、超市固然難於倖免
,豐田的士以至由兩雄瓜分的卡拉 OK市場恐怕也要細作調查了。

這樣的調查真的有需要嗎?過去香港有四間油公司,新近多了兩間中國油公司入市。不入市則已,一入市國企油站
的價錢竟然又跟原先的四間完全看齊。

油公司的朋友出題目考我:要是價格一致是串謀定價的罪證,新入市的國企為什麼這麼快便可以跟舊的公司埋堆?
為了攻佔市場,他們不是應該削價搶客的嗎?為民請命的大老爺和尊貴的議員們又可有答案否?

補白

看廣告學歷史

跟蔡瀾學回來的。正露丸原來叫征露丸,是日俄戰爭(1904 -1905)的產品:日本人把俄國喚作露西亞,正露丸是
征露西亞的行軍散;戰後嫌「征」字火藥味重才正氣了起來。

今後聽某牌子正露丸廣告歌唱到「正露丸一百年啦……」,當知所言非虛。此一仗日本大敗俄國,沙皇威望掃地;
簽和約後兩個月,俄國實行君主立憲,隨之而發生的一切都是歷史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8-3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不知所謂的「公平」「競爭」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8-3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法制桃駁李損害公眾利益

九七過渡,原意是換換旗,其他一切不變。然而凜於新宗主國「案底纍纍」(「走過不少歪路啊!」),恐防說話
無憑,鄧小平由是提出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構思以安人心,又再用《基本法》刻畫出「河水不犯井水」、「港
人治港」、五十年不變的「高度自治」精神來。

可是共產黨人「說話算數」的修為教人刻骨銘心,誰不擔心換過旗後,新政權便祭出有乖國際標準的尺度,侵犯起
人權來?(過渡九年,北京四度違反《基本法》,此番顧慮又顯非杞人憂天。)那又怎生是好?土法煉鋼,來個桃
駁李般的cross-over。此話怎說?

須知香港一向實行的是英國的不成文法,既沒有成文的憲法,更不是像美國那樣有一套「人權法案」(Bill of
Rights)(包羅憲法裡的頭十個修訂案,保證言論、出版、信仰等自由)。那又何以安香港人之心?

洋為港用,在英國不成文憲制上引入國際人權公約(《基本法》第三十九條),那麼萬一河水犯起井水來,也可以
多一重保障。可是這樣一「溝」,滲入了非英國傳統的國際元素,法制便成了大牌檔的「鴛鴦」;基因洗牌,不難
引發無從逆料的後果。不一般的判決

看到這裡,各位還請放心,小弟不是又要在這裡跟大家翻其三幅被,說九年來北京如何四度違反《基本法》。這個
長長的引子只是想告訴大家,「換換旗、其他一切不變」、「馬照跑、舞照跳」儘管動聽,主權過渡終究是個動搖
根本的大手術,早晚會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來。愚見以為這正是終審庭最近就破產人士的出入境自由作的判決
的背景了。

讓終審庭法官李義(Robert Ribeiro 1949-)說來,這宗案確實匪夷所思(a certain air of artificiality)。


香港是個商業社會,破產案閒過立秋,匪夷所思得到哪裡去?案情確實非常簡單:涉案的陳先生及林先生雙雙在二
千年十一月破產,按照破產法例,他們只消規行矩步 —— 包括離開香港時向破產管理署申報行踪 —— 那麼四年
後(也就是○四年十一月),他們便可以洗除破產紀錄,又是一條可以過正常生活、重新借貸的好漢了。

○四年七月,也就是陳先生破產期完結前四個月,他在深圳被拘捕;從而揭露從兩千年破產時起,他原來平均每個
月離港達二、三十次。同期,林先生亦每個月平均離港十至十五次。他們都沒有向破產管理署申報離港;申報了,
四年破產期則會按他們不在港的時間順延;譬如離港一天,實質破產期將變成四年零一天,如此類推。

破產管理署吃不消

到此為止,這宗案極其量只涉及違反破產條例 —— 離港沒有申報行踪—— 還未有任何李義法官口中匪夷所思的情


節,更莫說有什麼混淆不清、非要打上終審庭才解決得來的法律觀點。

案件打上終審庭,更不是破產管理署要懲罰陳、林兩位的違規行為、加長了破產期,他們不服,因而層層上訴。匪
夷所思之處,正正是因為事情沒有循這個直線邏輯發展。弄出官司,是因為破產管理署指稱破產法有乖人權、違背
《基本法》。人權干這個衙門底事?

不管平民百姓或花廳大老爺又豈會無緣無故興訟?破產案浩繁,加以中港日益融合、往來兩地的交通愈來愈方便,
倘若所有破了產的人跟足規矩,每趟過關都向破產管理署申報行踪,這個小衙門(只有二百二十七名職員)根本便
吃不消。那怎麼辦?

鑽人權法的空子:告上法庭,指控申報離境的要求違反了人權法及《基本法》第三十一條,「有效旅行證件的持有
人,除非受到法律制止,可自由離開香港特別行政區,無需特別批准。」這也正是李義法官覺得匪夷所思的地方。

「人權法」是外來基因

試想想:破產管理署的職責是執行破產法,好保障債權人的利益(林先生負債達一億二千八百萬元,債權人只討回
一千四百八十三元四角九分,真的是喊都無謂);就算法例有違《基本法》,「苦主」也理應是陳、林兩位而不是
破產管理署吧?

現今皇帝不急太監急,破產管理署不務正業,反而擎着人權大旗挑戰破產條例,那又難怪李義法官大惑不解:「為
什麼破產管理署跑到終審庭來指控條例違憲?」千錯萬錯,當然還是法制桃駁李的錯,在不成文的基礎上接上「人
權法」這外來基因。

讓我看來,破產管理署挑戰破產條例違憲便有點像見義勇為的途人,制服扒手將之押上警署;坐堂警官二話不說,
敲響驚堂木,反控好市民剝奪扒手的人權。

不過,這也不是最教人難以置信的地方,更令我莫名其妙的,是終審庭五位法官竟然以四對一的壓倒性比數確定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產管理署得直:要求破產人離境時申報行踪有違人權法及《基本法》(不用說李義法官投下了唯一的反對票)。

犧牲債權人利益

終審庭的判決儘管來得令人難以置信(四位法官以為離境會加長破產期的做法足以令破產人規行矩步,毋須再要他
們報上行踪),我倒有點兒同情破產管理署的處境:一九九八年實施新的破產法,只消四年便可以解除破產令(在
舊法例下,破產非但有坐錢債監之虞;破產令更是終生的,一日未還清欠債便洗底不得);恰巧這個時候爆發亞洲
金融風暴,在有產階級及無產階級之外,香港湧現了個新人類 —— 負資產階級 —— 破產數字迅即像坐了火箭地
颷升 —— 一九九七年,共有八百二十九個申請自動清盤的個案,到了○二年,數目攀升至接近兩萬七千宗!

換作是「正常情況」,這個時候破產管理署自必然可以向上頭告急,要求增撥資源、擴充編制、加添人手。不巧,
那個時候政府財赤連綿,所有部門都要吃肥雞餐為「資源增值」而瘦身 —— 九七年,破產管理署的編制為兩百四
十九人,較現今的水平高出近一成。破產個案像幾何級數般上升,人手則不升反跌,他們的境況如何,恐怕亦不用
多說了。

再者,離港申報無費可收,那又犯得着插手這個既繁複而又沒有收益的工作?破產人離境不作申報,甚至乾脆拍拍
籮柚走掉了,以致債權人追債無由、血本無歸,那又怎麼辦?這當然是貴客自理,大老爺又怎管得這麼多?

社會大眾當災

各位,我絕對同情(甚至體諒)破產管理署的處境,不過那可不表示我同意他們以人權法為掩護、節省開支,更不
同意終審庭長債仔人權、滅債主權益的判決。

姑勿論如何,有了終審庭這個大長債仔人權的判決,今後不論經濟景況如何,破產個案也恐怕只會上升而不會下跌
了。最近英國也像我們那樣簡化了破產程序,後果一如所料:一年之間破產個案颷升了五成;在整個西歐英國的經
濟景況又是格外出眾的。

破產容易、債仔人權壯大,吃虧的到頭來可又不止於以放貸謀利的金融機構而已。為了抵消由此而增加的借貸風險
,今後整體借貸利息將不難因而有所攀升。果如此,社會大眾的權利又由誰來保障?人權,人權,多少人(包括你
的公僕)假汝之名搵着數啊!

補白

華盛頓宗承無形之手

朋友傳來古恪義(Alan Kruger)教授鴻文,述及普林斯頓大學珍藏之第五版《原富》有新發現:扉頁上有美國國父
華盛頓之簽名,顯然為其私人珍藏。

《原富》於一七七六年在英國出版,適逢美國爆發獨立革命。然而史密斯對美國「革命派」之影響則尤在《原富》
之先。華盛頓於一七九七年卸任總統,其告別國人書一再告誡:「政府務必不偏不倚,以持平公道之手採行商業措
施,既不尋求亦不輸送專有之利益或要求」。古恪義指史密斯無形之手之要義盡在其中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擴闊稅基即是「變港」

唐英年在《香港家書》中說:「稅基狹窄已到了必須正視的程度。」看到這裡,登時打從心底裡笑了出來,有個給
他發通電郵的衝動,好告訴他:「That's the point !」緊縮稅基的用心,不正是要替大眾當家的掌櫃時刻正
視財政狀況,萬勿洗腳不抹腳做其大花筒嗎?

我翻過詞典了,「正視」的意思是,一旦出了問題,便嚴肅、認真對待,不得躲避、敷衍。唐英年揚言要累積更多
儲備,好有足夠財力應付兩三個經濟周期;要達至這個目標,不便要「正視」財政的收支布局,而不是一味把眼睛
瞧着稅基嗎?只圖擴闊稅基而不思節制開支之道,那便累積得出盈餘儲備來嗎?不可能吧。向窮人開刀

做生意、要應付開支的工商巨賈當然都反對開徵商品、服務稅(GST),不過他們當中可又有不少人認同唐英年擴闊
稅基的主張。這般取態,隱隱然是說:政府開支浩繁,稅是要加的,但不要打我的主意,向別的人開刀好了。

無論是香港或別的地方,從來都是有錢人少、窮人多;認同擴闊稅基、向更多人徵稅的必然結果是向窮人開刀。無
論是什麼的社會,劫貧濟富從來都是說不過去的;肆意開徵GST又豈非與民為敵?難怪唐英年愈是硬銷GST,他的民
望便愈是插水了。

我不贊成開徵GST,更反對擴闊稅基;除了不同意這樣的財富重新分配,在我看來,這種新稅更至為擾民(直接的效
果之一,是強迫全港商戶當其義務稅吏),成本效益低。

撇除這個「技術性」因素,我反對擴闊稅基更是因為這樣做有違市場經濟的「立港」精神。大家當然都知道市場經
濟是香港的命根子,四、五十年的持續繁榮靠的便是這個了。市場經濟沒有了,大家富不起來,哪怕唐英年有本領
把稅基擴闊至香港七百萬人,那又於事何補?

稅源不穩定是好事

擴闊稅基怎麼跟市場經濟扯上關係?看看馬時亨如何硬銷GST便自有分曉了。他說稅基狹窄引發的「最重要問題」,
是「令政府收入極不穩定」。如斯一來會「對中、長期公共服務和基建的策劃構成很大困難」,從而打擊香港的競
爭力,以致經濟發展不起來。

讓馬時亨說來,這些「中、長期公共服務和基建」要不是美國人的蘋果批和母愛,便是不可侵犯的印度聖牛。真的
嗎?給抽象的「服務」、「基建」具體化,還這些聖牛以真身,它們不正是燒公帑炮製出來的「八萬五」、西鐵、
迪士尼、添馬艦政府新總部、維港巨星匯、副學士,再加些什麼「副局長」、「局長助理」嗎?果如此,「政府收
入極不穩定」以致「策劃」不來又豈為壞事?

當然,執權者是從來都不會從實招來,坦白地把抽象的「基建」、「服務」跟八萬五(及其他更偉大的宏圖)畫上
個等號的。要是和盤托出,馬時亨、唐英年以至曾蔭權又還可以大義凜然地要擴闊稅基嗎?

於此可見,無論是馬時亨或唐英年都有絕對的理由拿「中、長期公共服務和基建」來偽裝八萬五般浪費納稅人血汗
、打擊市場運作的宏圖。然而這些花招掩蓋不來的,是擴闊稅基的實質意義 —— 讓官僚掌握愈來愈多的資源。從
整體利益出發,這是不是為香港人的福祉着想又還用說嗎?

擴闊稅基帶來反效果

儘管擴闊稅基的意圖是攫奪更多的資源,這個手段又可帶來預期的效果?唐英年援引「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ECD)二十八個「先進國家」的經驗,證明只有開徵GST才可以趕上「國際標準」;馬時亨則說「全球現在已有超
過一百三十五個國家徵收這個稅項」,彷彿不趕快開徵這個新稅,香港便無以躋身於先進之列了。GST的實效是什麼

馬時亨說的一百三十五個國家,數目太多了,不易總結出個共通的經驗來。可是經合組織二十八個國家的經驗則證
明擴闊稅基跟提高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累積財政盈餘等良好願望完全背道而馳。且讓我們看看稅基寬闊得走在
全世界最前頭的經合諸國的經驗是什麼吧。

一、擴闊稅基打擊經濟發展 —— 長期以來經合諸國的經濟增長都比稅基狹窄得必須正視的香港低,去年是2.9%與
7.3%之比;二、擴闊稅基打擊就業 —— 長期以來經合諸國的失業率都比香港高出許多、許多,現今是6.1%與5.0%
之比;三、擴闊稅基無助於累積盈餘 —— 經合諸國無一有財政盈餘,稅基狹窄得必須正視的香港則有超過三千億
元的財政儲備,數目之大足以應付十六個月的開支。除了中東產油國及同樣有石油收益的挪威,我不知道哪個「先
進國家」有這般的財政實力。

經濟缺乏動力、失業率高企(德、法兩國失業率是雙位數字)、而財政脆弱,哪怕這些國家的稅基都既廣且闊,他
們又豈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鐵證如山,這些「先進國家」局面可堪,我們不是更應該反思,他們的廣闊稅基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是的,擴闊稅基非但不是唐英年、馬時亨口中的萬應靈丹,反而是一服迷幻藥,令執權者忘記香港狹窄得必須正視
的稅基打造的優勢;進而萌生幻覺,以為只消像「先進國家」那樣向更多的人抽取更多的稅,然後按長官意旨在八
萬五、迪士尼、維港巨星匯、正局長、副局長、局長助理身上大花公帑,經濟便自自然然蓬勃起來了。

自動自覺「量入為出」

怎麼樣才可以替唐英年、馬時亨戒掉這廣張稅網、加強「策劃」(即是官僚干預也)的迷幻藥?大力緊縮稅基,讓
替大眾持家的官僚時刻正視財政狀況。

在我看來,建港之初,港英刻意緊縮稅基,其用心正是要藉此制止董建華、曾蔭權、唐英年、馬時亨般的二世祖拿
納稅人的血汗建個人豐碑。懂得正視稅基狹窄、以人們的福祉為念的父母官,哪會不知天高地厚妄圖作「中、長期
公共服務和基建設施的策劃」?

港元跟美元掛鈎,透過七點八自動調節機制剝奪特區政府的貨幣政策自主權,以免金管局胡作非為。緊縮稅基、約
束財源,不是另一個令官僚們時刻不可或忘「量入為出」的自動調節機制嗎?就算開徵GST、擴闊稅基說不上是「變
天」,那也肯定是「變港」了。愛我香港的七百萬人又焉能不堅決反對、一致聲討?

補白:G.U.萬歲!

日本之UNIQLO要收購佐丹奴。閱報得悉,該公司快將推出新品牌G.U.,即jiyu也。

jiyu者何?自由也。有朝一日G.U.像UNIQLO般地開到香港,鄙人誓必聊盡綿力,捧場、捧場!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擴闊稅基即是「變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1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黎巴嫩戰役以色列吃眼前虧

老前輩是猶太裔的美國人,在香港、東京、耶加達、孟買 …… 待上過好些日子;見得世面多,是一套活的百科全
書。他跟佛利民一樣,相信腦筋疏於磨練便會生銹(If you don't use it, you will lose it.);故此行年
八十而筆耕不絕,每個星期還伏案寫其專欄。有互聯網之助,他更跟散布世界各地的老友一起全方位監察時局。中
東烽煙又豈能不向他請益一番?以色列淪為過街老鼠

南黎巴嫩加納(Qana)民居倒塌,二十八名平民喪生,當中十九名是小孩子,全世界一致聲討以色列冷血。按捺不
住,給老前輩發了一通電郵:

我在「六日戰爭」的年代長大,獨目將軍達仁(Moshe Dayan 1915-1981)是我的偶像。以色列怎麼淪落為過街老鼠


老前輩給了我一個長長的答覆,主旨是:民居不是以色列炸毀的,以軍在晚上轟炸那個地方;過了八個小時民居才
倒塌(網上的wikipedia確認這個事實)。

從BBC的報導我又知道,空襲前兩天,以軍已散發傳單,警告居民撤離轟炸的目標地區。倒塌的民居為什麼還聚集了
那麼多小孩子?

以軍轟炸沒有命中民居,倒塌造成死傷是大半天後的事;就算倒塌是因為轟炸震盪壞了民居結構所致,責任又該算
到以色列頭上去嗎?真主黨慣於以民居為火藥庫,爆炸會不會由彈藥失火而起?那又會不會是真主黨悉心炮製的苦
肉計,好激發世界公憤?

這些揣測可能都來得涼薄,稍有良知的人又怎做得出這般喪心病狂的事情來?然而宗教狂熱難於憑常理衡量,自殺
式炸彈出現之先,誰會想像得到世間上會有這般滅絕人性的獨門武器?

勝利是唯一目的

是的,魔鬼是在細節裡。可是在萬事要快的互聯網時代,誰又還管得這等細節?加以新聞素來有個If it bleeds,
it leads.的規矩,於是不管真相是否大白,無論是網上新的媒體,或報章、雜誌等平面印刷的舊媒體也就充斥着血
淋淋的鏡頭;千夫所指,都聚焦到以色列的身上。甚至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Ehud Olmert 1945-)也管不得這等細
節,對慘劇表示哀傷;進而宣布停火四十八小時,好讓平民撤離戰區。

先是發傳單預警空襲,繼而停火讓平民撤走;又力求避免轟炸道路、橋樑好給難民「留條生路」,這一切的一切又
與放生真主黨何異?難怪這一場仗打了三個星期 —— 歷時比以色列立國以來的五趟戰爭都要長 —— 投下了不知
多少枚炸彈,真主黨還有本領每天向以色列發射數以百計的火箭,而且射程愈來愈深入以色列國境。

不用說,老前輩對以色列打這一仗的部署、策略大搖其頭。這個星期,他借用麥克阿瑟將軍的名句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為專欄的題目。他的意思明顯不過,不能拿婦人之仁來打仗(這個從俗的說法不會給平機
會譴責吧),因為打仗的目的只有一個 —— 勝利,而這一仗以色列更又是絕對輸不起的。以色列要是輸掉這一仗
,中東以至全世界都後果堪虞:在真主黨背後撐腰的是敍利亞和不顧一切誓要發展核子武器的伊朗。

鼓勵伊朗僥倖行險

過去以色列戰無不勝,此番往績對環伺強鄰形成阻嚇(埃及及約旦更接納現實,跟以色列簽下和約建交了);今趟
要是敗下陣來,助長真主黨氣焰事小,間接鼓勵伊朗以僥倖之心行險,加速發展核子武器和飛彈,那麼這個世界今
後又還有太平日子過嗎?

以色列建立的阻嚇作用,其威力尤在冷戰時期美蘇「攬住死」(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策略之上。


MAD是一套未為事實驗證的理論 —— 你用核子武器襲擊我,我必定奉陪到底,直至同歸於盡 —— 純屬紙上談兵;
感謝上天,世界未發生過「攬住死」的核子戰爭。

以色列可不同了,還未立國便跟英國人打,立了國便跟周圍的回教國家打,而屢克強敵。這個能征善戰的形象你說
又有多大的阻嚇作用?一旦壞了這個必勝形象,給敍利亞、伊朗以為是好欺負的,其後果又豈說得笑?

形象軟弱起禍

以色列人對奧爾默特此番婦人之仁的表現同樣不無異議。BBC說好些人不禁懷疑,換作是揮軍越過蘇彝士運河直取開
羅的沙龍(Ariel Sharon 1928-),這一役又會不會用上不一樣的策略(除了事先張揚,放生真主黨;為了減少以
軍傷亡,戰事初期只由空軍出擊,沒有派出地面部隊)?奧爾默特沒有帶過兵,處境有點像接鄧小平棒的江澤民,
人們又能不疑惑,他是否經得起戰事的考驗?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奧爾默特非但沒有戰功,他更是臨危受命當總理的 —— 要不是沙龍在○六年初中風變作植物人,又怎輪到他站在
台前?讓我看來,奧爾默特冷手執個熱煎堆當了總理更顯然是觸發這趟危機的導火線。須知他一直主張單方面撤出
以色列南部加沙地帶佔領區,再築起圍牆好防禦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襲擊;滿以為像美國諺語說的,籬笆堅固則鄰
里和睦,各自各過日子了。

這個獨善其身的策略非但為沙龍接納,更又為以色列選民確認。由戰績彪炳的沙龍來推行可能半點問題也沒有(出
了名反共的尼克遜向毛澤東伸出橄欖枝,大右派固然毫無異議,更贏得了全世界的喝采)。不幸沙龍一病不起,讓
了無戰功的奧爾默特掛帥執行這個獨善其身政策嗎,那又豈能不予人以軟弱之嫌了?

也恐怕正是這個原因吧,他上任沒有多久,恐怖分子先是在加沙地帶綁架了一名以色列士兵,要求釋放好幾千名恐
怖分子作為交換。再過沒有多久,真主黨又從黎巴嫩入侵以色列,殺害了好幾個以色列士兵後更把兩個擄走。不管
這兩起俘虜事件是否有關連之處,明顯不過的是,奧爾默特予人特別好欺負的形象無疑是個禍根。

敗在電視熒幕

老前輩看透世情,再沒有什麼足以令他擔憂的了。黎巴嫩這一仗可又教他焦慮不已。雖說是資訊時代,人們對事實
的掌握可又不見得確切了。再者,現今視像主導新聞,而執權者決策則以熒幕視像效果為取向,本末是非卻被擱置
一旁。這樣的資訊時代又豈有助於辨別黑白?

越南一仗,美國敗在國內的電視熒幕;以色列要是也在黎巴嫩給殺下陣來,那不是將士沒有用命,而是輸在全世界
的電視熒幕上。這樣的資訊發達又豈是人類之福?

補白粗心大意禍及肥彭

彭定康英文好,沒話可說。不過,當過五年港督,下筆為文,看來他亦犯上香港人的通病 —— 粗心大意。

他替《壹週一蘋果》作序,說作者鄧永鏘「鍾情聲用字韻鏗鏘的詩人,如葉慈、艾略特、麥克尼斯 —— 而沙士比
亞更不在話下」。

彭定康把在一九四八年拿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詩人艾略特寫作TS Elliot,當初還以為那是手民之誤;拿原稿看過,
則發覺「錯在當初」—— 給弄多了個「I」字。

經濟學家Tom Sowell說「手民之誤」生命力頑強,核子武器亦對付不了。粗心大意又用什麼才對付得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物質充俗身份象徵難求

廣州最近第三度拍賣車牌號碼,最貴的號碼是AC6688,賣了人民幣八萬元(下文銀碼皆以人民幣作單位),兩百個
車牌共籌得兩百九十三萬二千元;好景之時的香港,一個靚車牌便賣得這個價錢了。廣州拍賣車牌跟香港一樣,也
把籌得的款項拿來做善事,而針對性更強 —— 援助交通意外的死傷者,而不是像香港那樣撥入獎券基金,資助各
種慈善團體。也許這便叫取諸道路,用諸道路吧。

《紐約時報》詳為報導這宗新聞,記者的取向是獵奇:中國的新發財、暴發戶都有趨「8」避「4」的迷信;更又找
來什麼專家,把這時髦得很的數碼迷信溯源孔夫子及老子。返銷英國

那當然是胡說八道了。《紐約時報》記者似乎不知道香港是拍賣幸運車牌號碼的老祖宗;而香港拍賣車牌才不過三
十三年光景(一九七三年首次舉行拍賣),沒有需要算到孔夫子的頭上去。中國開放,從港式飲茶開始,內地事事
唯香港馬首是瞻;就是如此這般,每天都在看香港電視的廣州也就拍賣起吉利意頭的車牌來了。

先前我在這裡說過,在廣州之先,拍賣車牌以供善舉這個港產發明早在一九八九年便已返銷到英國去了。儘管沒有
孔子及老子思想的薰陶,吉利車牌這東西倒又在英國流行起來。去年全年,英國拍賣車牌籌得五百四十萬鎊,折合
七千七百萬港元,比香港還要多兩千兩百萬港元。

市場的歸市場

洋記者對拍賣車牌這個香港始創的善舉掌握雖然不夠透徹,他倒又從廣州的拍賣中體味出了一點道理:拍賣有助防
止貪污。此話怎說?在香港的影響下,靚車牌有價,在那些尚未像廣州那樣拍賣車牌的城市,掌管發放車牌號碼大
權的官僚便不時有紅包可收了。《紐約時報》說杭州有人拿A8888這個車牌號碼在網上放售,叫價一百一十二萬元。
報導沒有說這宗買賣有否成交,可惜。

於此可見,肅貪倡廉之道可不必要祭出關公開設廉政公署般的超級衙門;只要減少干預、給市場讓路;但凡市場管
得來的事情,官僚不要插手;就算是官僚經辦的事情,也儘量放手給市場搞。如斯一來,整個社會也就自然清廉起
來了。

這當然都是題外話了。要是《紐約時報》的記者稍為懂得一點廣東話,他便不致給那位什麼專家帶着遊花園,把好
意頭號碼跟什麼儒家、道家思想胡扯一番。就以「8」來說吧,我們香港廣東人以此喻「發」,也就是「發達」了。
可是用普通話來說,「8」(ba)跟「發」(fa)是兩碼子事啊。

368的主觀價值

「3」「6」「8」這些號碼能否產生實效 —— 令人一路既生且發 —— 哪怕是用上好一大綑花花碌碌鈔票買個吉利


車牌的人也沒有多大把握。重要的是,他們主觀上、先驗地覺得這些號碼有這般效用,而他們這個判斷又為周圍的
人所認同(要是不為認同,這些號碼便不能發揮身份象徵的炫耀效用了),結果這些本來不足以充飢止渴禦寒暖身
的符號便有起價值來了。

主觀地、先驗地覺得這些符號足以帶來幸運,當然只是令這些號碼有價起來的「必需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要兩百人真金白銀平均拿出超過一萬元出來買這樣的一堆符號,則更還要有些「充足條件」
(sufficient condition)—— 廣州人得要像三十多年前的香港人那樣發了起來、口袋裡有閒錢了,才可以這樣豪
氣起來,藉號碼炫耀一番。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就以在拍賣中以一萬一千元投得APL128的陸小姐來說吧,這個車牌是爸爸送給她的生日禮物:「爸爸五年前才買第
一部汽車。以前他做夢也不敢想有自己的車子,現今他覺得自己簡直是在做夢。」

這位陸小姐才廿一歲,在美國加州上大學。她的家境如何,可見一斑。不管128這三個號碼是否是好意頭、帶來好運
,陸小姐一家無疑是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寵兒了。

換言之,128般的符號有價,其取決因素不在於這三個號碼真的有果腹療飢般可供客觀尺度衡量的實效,而是人們主
觀地、一廂情願地覺得這三個號碼意頭好,這般主觀意願是一切價值的根本;幸福車牌號碼固然是如此,從鑽石到
股票的價值也是如此。

難倒了老祖宗

除了抽象的主觀意願,便沒有具體客觀因素主宰價值了嗎?這個問題當真不好對付,甚至經濟學老祖宗阿當•史密
斯(Adam Smith 1723-1790)也給難倒了,以致弄出了個著名的「水與鑽石的疑難」(Water and Diamond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6 日期: 2006-08-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Paradox)來。這個是什麼的疑難?老祖宗摸不透的是:水是生命要素,沒有水了,人活不下去;鑽石不足以果腹,
有沒有鑽石,人依舊活下去。在現實生活裡,人們何以重鑽石而輕水?

史密斯解不開這個疑難,權宜之計是把價值來個二分法 —— 使用的價值(value in use)及交易的價值(value


in exchange);不用說,他以為水的使用價值大而交易價值少;反之,鑽石的使用價值少,而交易價值大。用這樣
的二分法來破解疑難,便猶如說太陽是從東方升起那樣,那是說了等於沒有說;難怪翻譯《原富》的嚴復(1854-
1921)批評這個二分法是「智者千慮之一失也」。

物無定值

不來個二分法,那又如何是好?簡單不過的說法是,價值是先驗的、是主觀的 —— 不管是否有什麼客觀實效,只
要人們主觀上覺得物有所值,那麼不管是車牌號碼還是鑽石也就有價值起來了。

由是之故,嚴復不以為有客觀價值這一回事,一切端視乎供求而定:

「蓋物無定值,而純視供求二者相劑之間。供少求多,難得則貴;供多求少,易得則賤。」

而「需求」則當然是主觀的、先驗的了,亦唯其如此,嚴復才大膽地下了「物無定值」這個結論。

真正的身分象徵

活在物資供應充裕的「後工業革命」社會,足以讓人拿來炫耀一番的東西愈來愈稀罕。小時候的西貢,穿皮鞋是身
份象徵,沒有人懂得計較那雙是什麼牌子的皮鞋。到了今天,就算穿起名牌波鞋也不代表什麼。同樣,五年前的廣
州,有車階級可能是天大的事情;到了今天,那再也不是什麼了。那麼不來個限量發行的幸運車牌又何以突圍而出
,炫耀一番?

沒有錯,在物質充裕的社會,要威確是愈來愈困難。也可能正是這個原因,人們(尤其是富了起來的中國同胞)才
不惜一擲百萬金,競投跟股神吃午餐的權利?說到股神,他的坐駕原來也掛了個「炫耀性車牌」(vanity
plate);不過那不是什麼幸運號碼,而是單字一隻THRIFTY(慳家)。這個車牌價錢多少?三十美元,不到兩百四
十港元。七十五歲了,他還自己開車的,不用司機,那不是慳家又是什麼?

富可敵國而標榜慳家,生活在今天,那才叫身份象徵啊!

補白賠罪啟事

書展期間到敝號攤位作「市場調查」,碰巧有位小姐要「買本楊懷康」,正暗自高興之際,售貨員應之曰:「賣晒
!」

在此謹向那位在七月廿一日(星期五)晚上九時四十分左右買不到書的小姐致歉。倘能告知通訊地址,小弟將馬上
奉上拙作乙本賠罪。各位,鄙人的新書雖則好賣,存貨可還有不少。請繼續支持。

代郵

鍾醫生:

「月台」一詞仍未解決。《背影》雖有「月台」一詞,不過幾乎可以肯定此詞非朱自清所創。

另,蒙讀者Bill君提供線索,始知港大畢業的劉仙洲(歷任北洋大學校長、東北大學機械工學系主任、清華大學副
校長)將不少機械工程名詞翻成中文,「月台」一詞不難出自劉教授筆下。讀者諸君倘有發見還請不吝賜教。

「月台」雖未有定案,經劉教授確定,「泵」這個香港字業已成為了pump的正式譯名。那是香港的貢獻了。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7-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開徵GST:虛榮心作怪

唐英年援引「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及新加坡等「先進」國家的經驗來為「商品、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 - GST)撐腰。弦外之音?GST是身份的象徵,不開徵這個新稅便無以躋身「先進」之列了。

各位千萬不要以為我這樣說是刻意抹黑唐英年,《擴闊稅基、促進繁榮》諮詢文件其實毫不掩飾躋身「先進」之列
的虛榮心。文件舉出四大理由證明「香港的優勢正在減弱」,要挽狂瀾於既倒便開徵GST了。其中兩大理由是這樣的
:一、「在稅制成熟地區中,香港是唯一沒有徵收一般消費稅的」;二、「香港在過去經常依賴非稅項收入,與國
際標準背道而馳」(文件第十六段)。做個反潮流的無稅港

所謂「稅制成熟地區」大都財赤連綿,我們卻有足以應付十六個月開支的財政儲備、外匯儲備則比德國法國還要多
,那麼我們不徵收消費稅又有什麼不是?難道要「成熟」起來便非要橫徵暴歛不可?

財政入不敷支是「成熟」、「先進國家」的「國際標準」(就算是還未全面「先進」的中國亦然),香港跟這樣的
「國際標準背道而馳」莫非也是罪過?

再者,我們有超過一萬億元外匯儲備。去年這筆資金的回報是3.1%,只消跟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公司淡馬錫看齊 ——
也就是提高回報到18% —— 那麼所有香港人便不用交稅了:香港薪俸稅、利得稅、印花稅……的總收益不到一千七
百億元。跟「國際標準背道而馳」,成為舉世無雙的免稅港,那又豈不快哉?

「先進國家」經濟不前

不問擴闊稅基是否切合我們的需要,只問擴闊稅基是否夠「先進」,這般虛榮心充斥整份GST諮詢文件。別的不說,
單是介紹經合組織、歐盟國家的GST經驗便用上了九頁紙,藉此「證明」不向這些「先進」國家看齊香港的競爭力將
大受打擊云云。蕭滿章兄問我:文件有沒有說經合組織的失業率是多少?當然沒有。

經合組織現今的平均失業率是6.1%,比我們剛好高出一個百分點。美國是經濟大國,在經合組織廿八個國家當中佔
的比重多。美國的失業率比香港低半個百分點,撇除美國因素,這些「先進」國家的失業率恐怕會更「先進」得多
。眾所周知,美國絕大部分地方有銷售稅,但沒有繁複過人的GST。

諮詢文件也沒有拿香港的經濟增長跟這些「先進」國家作比較。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五年,這些「先進」國家的
平均增長率為2.9%,香港則是7.3%。單獨一年的數字作不得準;若然拿八、九十年代的數據來較量,「先進」國家
的表現則更為不堪。

「先進國家」積累民憤

這些「先進」國家 —— 尤其是法、德般的西歐國家 —— 經濟呆滯不前,以致失業率高企(法、德兩國的失業率


都是雙位數字),實屬意料中事:開徵「萬稅」支持這種、那種福利,經濟產業給壓得透不過氣來了,那又何來本
領製造就業機會?

人浮於事,為了保住飯碗,工會由是使出百般武藝阻止新人入行,那麼失業率又豈能不進一步惡化?加以福利優厚
,打擊找工作的意欲,社會從而沉澱了一支充滿怨憤的失業大軍。結果?經濟不前、失業率高企、社會動盪;乾柴
烈火,像法國那樣一下子爆發全國暴動又有什麼稀奇?好學唔學,唐英年要香港效法這樣的「先進」經驗,他那個
IQ•唐的綽號看來倒又真的沒有起錯。

靠惡法提升「國際地位」

為官的要透過苛捐雜稅「先進」起來,在野的民主黨、公民黨則要憑着惡法「先進」一番。別的不說,民主黨的李
華明便以八十七個國家都有公平競爭法為張本,要香港有樣學樣。中大的蘇偉文說公平競爭法了無實效,可是「先
進」國家都有這樣的法例,照辦煮碗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云云。他是說笑的吧。這樣的「國際地位」拿
得來當飯吃否?

擴闊稅基、公平競爭法般趕時髦的「先進」經驗倒又說多少有多少。業已在政府機構(及地鐵)實施的「最低工資
、最高工時」一也;九年免費教育二也;日本、新加坡、台灣都沒有引進,整個東亞地區只是香港在使用的超低硫
柴油三也。從非洲到日本至今都還有不少人搞其phallic worship;香港朝野似乎不好此道,對「先進」可膜拜不已
。膜拜的對象不 同,虛榮心則一。

打腫臉子充胖子

這樣的虛榮心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這些新興國家除了斥資建造總
統府(我們的添馬艦政府總部?)、成立軍隊(我們的寶馬700系列AM牌車隊?),更少不了的,是開辦國營航空公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7-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司;彷彿非如此便洗擦不掉殖民統治的污辱那樣。

一九八四年埃塞俄比亞大饑荒,八百萬人瀕於斷糧。英國的Bob Geldof發起Band Aid全球演藝界籌款演唱會以解其


困。猶記得那個時候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還照常運作,好讓世界各地的人知道埃塞俄比亞起飛了。眾所周知,自從
萊特兄弟在一九○三年發明飛機以來,整體而言,航空公司還是一盤蝕本生意,從來沒有賺過錢。非洲國家的國營
航空公司是否有生意恐怕也不必細表了。一間航空公司的開支可以養活多少飢民?

郭伯偉的智慧和勇氣

香港朝野要學非洲人那樣趕時髦,躋身「先進」之列又非自今日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歐美國家都採行時髦不過
的凱恩斯政策,紛紛搞其赤字預算;以為非如此,便無以推動經濟了。那個時候香港的立法局議員也要趕這個時髦
,結果?當然是給郭伯偉(Sir 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數落一番了:

這個做法跟我們的經濟境況毫不匹配。這個理論較為溫和的版本以為,赤字預算衍生額外的貨幣(不用說都是開動
印刷機生產的紙幣),足以刺激消費進而推動生產,時間上這些活動恰好配合上推出應市的新貨幣,故此通脹不致
形成實質殺傷力。可惜我們只有能力生產生活所需的一小部分產品,沒有本領額外增產;提高消費,除了增加入口
則又不能相應地提高出口,結果形成嚴重的貿易逆差,打擊香港的信貸評級、摧毀人們對港元的信心。到了那個地
步,就算我們拼了老命亦不見得可以挽回局面。凱恩斯的理論不是為我們而寫的。在這個冷酷的世界,我們要先賺
了錢才有錢可花。

趕時髦好躋身先進之列的唐英年、李華明有體味「凱恩斯的理論不是為我們而寫」的智慧嗎?他們又有擇善固執的
勇氣嗎?要放不下虛榮心的政客有這樣的智慧和勇氣?那是異想天開了。

補白:真正身份象徵

美國人之姓名大致有「先」(first)「中」(middle)及「後」(last)三個部分,名字先行而姓氏殿後;這個做
法跟我國傳統剛好相反。年來鄙人由是不時給美國人喚作「康先生」,聽慣不怪。

美國人可又不會擺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大人物的烏龍,遵隨姓名的傳統。從《亞洲華爾街
日報》的報導可見,我們的李嘉誠先生顯然已進身不會給美國人弄錯姓名之列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7-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開徵GST:虛榮心作怪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7-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7-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擴闊稅基違反《基本法》

政府要開徵「商品、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 - GST),一大理據是要擴闊稅基,彷彿天下間沒有什麼


比擴闊稅基更為天經地義的了。

什麼是稅基?那也就是抽稅的基礎範圍了。這個稅基不是建築、工程學的技術名詞,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納稅人
。儘管擴闊稅基較稅吏磨刀霍霍為容易入耳,可是其實質意義則還是殺氣騰騰地大張稅網啊。

未開徵GST,香港亦早已有闊到不能再闊的稅基 —— 土地。自開埠以來,除了花園道的聖約翰教堂及美國領事館,
所有土地皆由官家擁有。有土便有財 —— 拍賣九十九或七十五年租賃期的土地固然大有「賣」地收益;租賃期內
又有地稅可收,更還可以按市場租值隨時調整差餉。普天之下,試問在哪裡可以找到比香港更為廣闊的稅基?

《基本法》要求「量入為出」

可能早已料得到執權者都會貪得無厭、不斷廣張稅網,故此「量入為出」這理財的金科玉律便給寫進了《基本法》
裡去 —— 第一○七條。這「量入為出」是什麼?那就是理財要「睇餸食飯」,以免弄出了財赤,便今天開徵GST,
明天開徵邊境建設稅;甚至古老當時興,以擴闊稅基為名搞其人頭稅。

沒有錯,擴闊稅基也者,就是把「量入為出」倒轉過頭來,搞其「量出為入」—— 「洗腳唔抹腳」,入不敷支了,
便向更多的人磨刀霍霍。

當曾蔭權還是財政司時,便由俞宗怡率領小組專案研究政府的財政。小組發現政府開支浩繁,利得稅、薪俸稅、差
餉到印花稅等經常性收入不足以支付公務員薪金、教育、醫療……等經常性開支,由是形成了「結構性財赤」,埋
下今日擴闊稅基的伏筆。就算真的有這個「結構性」問題(事實卻又不然,見下文),不用我說,大家也可以看得
出,那是違反了《基本法》、理財「量入為出」所致。

建港精神是緊縮稅基

落得如斯境地,更有違建港的初衷。開埠之初,香港的定位不是要做什麼「亞洲的世界之都」,而是給對華貿易提
供倉存、運輸、融資等轉口之便。轉口貿易雖則是經濟命脈,可是打從第一天起港英便決定不向進出口商品徵稅,
好把香港建設為自由港。刻意不向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埋手徵稅,可見「建港精神」是緊縮而不是擴闊稅基了。

這個立意緊縮稅基的建港精神後來便演變成為至今還在標榜的低稅率、簡單稅制。為什麼香港沒有像北歐國家那樣
把稅率提高到八、九成,又或者編制出像美國般複雜的稅制(聯邦政府的稅典超過六萬六千頁長,而稅例還每一天
在增加)?

此中簡單不過的道理是,高稅率、繁複的稅制是有代價的。向進出口商品抽稅,那麼商家們還會利用香港轉口貨物
嗎?稅制繁複,人們又犯得着到香港來做生意嗎?兩相落空,官地又還賣得出去嗎?土地賣不出去,不管這個稅基
如何廣闊不也見財化水了嗎?

「量入為出」成效超卓

換言之,壓低稅率、精簡稅制的建港精神主要體認一個基本現實 —— 做生意的人(尤其是做轉口貿易生意的)是
有選擇的,他們沒有必要到香港來 —— 開埠之初,甚至英商亦選擇留在葡屬的澳門而不肯到香港來。面對競爭,
為政者又焉能不自我約束,「量入為出」、「睇餸食飯」?

一個半世紀以來,執政者這個自我約束的建港精神雖則換過了好幾個名稱(港英時代叫「積極不干預」,過渡後特
區政府改口叫「大市場、小政府」),其精髓則還是《基本法》裡頭「量入為出」這四隻字 —— 政府萬萬不得充
大頭鬼,像那些什麼「先進」國家那樣大有為起來。

這個自我約束、「量入為出」的建港方略、倒又成效超卓。別的不說,單是外匯基金裡擺放的過萬億元外匯儲備(
哪怕是蓋茨的基金再加上股神畢菲特的捐獻亦及不上這個銀碼的一半),便足以證明這套辦法行之有驗,讓庫房累
積大量那些所謂「先進」國家難得一見的財政盈餘。趕時髦擴闊稅基又豈是開源之道?更可行的辦法又怎不是「量
入為出」,好締造一個有利營商的低稅環境?

量入為出根治赤字

就算觸發擴闊稅基之議的「結構性財赤」顯然亦不是鐵板一塊。曾蔭權不是說過了嗎,政府近八成開支是拿來支付
公務員人工的。一記以肥雞餐為招徠的「資源增值」,公務員隊伍便下跌了一成七;非但赤字消失了,更帶來了一
百四十億元的盈餘。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7-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這非但顯示財政沒有些什麼動不得的「結構性」問題,開支反而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只要貫徹《基本法》「
量入為出」的要求,洗腳懂得抹腳,那麼壓根兒便不會有什麼勞什子「結構性財赤」,更莫說要為此而廣張稅網、
擴闊稅基了。

以肥雞餐「資源增值」了一成七公務員,不是說官僚架構便再沒有增值的空間。君不見曾蔭權不強政勵治則矣,一
勵治起來,便馬上讓公務員五天工作。這強政把絕大多數部門的服務時間縮減了半天 —— 也就是一成的服務時間
了。

若然果如官家所說,此番改變並不影響服務質素,那又豈非等於間接承認就算吃過肥雞餐後,公務員隊伍起碼還有
一成冗員?與其磨刀霍霍擴闊稅基,貫徹「量入為出」的精神,又豈不應進一步「資源增值」?

官家給若干「親近的傳媒」(當然不包括敝刊及友報了)提供了有關GST的資料,預期新稅每年可以給庫房帶來三百
億元進賬。政府每年的開支接近三千億元,故此新稅足以應付一成的開支。若然公務員薪酬佔了預算的八成開支,
那麼只消再削減一成公務員,每年不便可以節省兩百多億元公帑了嗎?那又何須動搖根本,搞其觸及到社會上每一
個層面、至為擾民的GST?

要金管局開源

除了給冗員「資源增值」以節流,要開源多找三百億來應付開支,其實亦不困難。三百億,那是一萬億的3%。金管
局在一九九三年成立至今,累積的投資回報平均每年為6.7%;同期,華爾街股市的累積回報為9.7%,剛好比金管局
的投資業績高出3%。金管局什麼也不用做,只消把一萬億元外匯儲備投資盈富般的股市指數基金,便可以把回報提
高三個百分點了,那又何須搞什麼GST?

這當然是題外話了。得要再說一遍的是,擴闊稅基之議非但有違「建港精神」,更跟《基本法》要求的「量入為出
」背道而馳。離經叛道,那是走向敗亡之路了。

補白:不見月光的平台

除了豬扒、牛扒那個扒字令我大惑不解,火車站那個「月台」同樣害苦了我許久,摸不透那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

小樓房的「陽台」見字思義,沒有難度。火車站這個台總不成是拿來曬月光的吧?火車乃舶來品,「月台」按理是
脫胎自platform;然而Google過後,這個平台上可又找不到半點月光。還請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市場情報

拙作《香港的經濟智慧》應市兩週,探子回報,銷情不俗。各位新知舊雨還請繼續支持。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7-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擴闊稅基違反《基本法》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7-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7-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向小交響樂團進一言:改名吧

香港雖說是文化沙漠,可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鋼琴八級考試,卻有超過三成考生是香港人;這個聲勢直逼英倫三
島。以此看來,香港理應是個充滿音樂氣息的都市吧?實情如何又還用我說嗎?

香港父母熱衷子女考皇家音樂學院試,這不期然教我想起牛津字典來。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百廢待舉,沒有什麼
可以出口的 —— 除了牛津字典。那個時候有個誇張的說法:出口牛津字典是英國的唯一外匯收益。沒有誇張的是
,現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四成三收入由海外考生提供;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佔了海外考生的七成,而比重還在
上升。二十億元的大生意

這些音樂試催生了各種音樂班、彈琴教師,文化委員會作的調查顯示,香港家庭在各種音樂教育上的開支每年達二
十億元,是一門大生意。父母大出血,那是因為香港小孩子們特別有音樂天分嗎?還是香港父母都格外注重子女的
音樂?

單純憑我在一些音樂會觀察所得,那可又不像是這麼的一回事。早前香港小交響樂團請來小提琴家蘇嘉文(Pinchas
Zukerman 1948-)及太太霍茜(Amanda Forsyth)舉行一場籌款音樂會。他們兩位有叫座力,門票賣個滿堂紅,自
不待言。

當晚文化中心音樂廳觸目所見,不少媽媽帶着一個、兩個以至三個小朋友作座上客。現今的小朋友營養充足、精力
過人,故此那一晚的小朋友觀眾莫不活躍得很;不是把弄場刊,便是左搖右擺;他們是否懂得到文化中心音樂廳聽
演奏是什麼的一回事,恐怕也不用說了。

家長極度包容

對這些高度活躍的小朋友,家長們倒又極度包容。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六、七歲男孩,打從音樂會一開始便自言自語
作其即場「評述」,他身旁那位類似媽媽的女士對這一切非但視若無睹,反而甘之如飴,連作勢制止也沒有。

周圍的人活受罪了個把小時,好不容易才捱到半場休息,母子倆起身離座。那個時候大家舒了一口大氣,滿以為這
位媽媽雖則沒有制止兒子「評述」演奏,也總該覺察心肝寶貝形成「公害」,為大局着想帶小朋友回家睡覺去了。

誰料得到十五分鐘休息過後,母子倆重新入座。面對如斯局面,旁邊的一位觀眾可能從巴士阿叔得到靈感,跟小朋
友說:歡迎你來音樂會,但請你不要再作聲了。小朋友固然了無反應,那位類似媽媽的女士更是借了聾耳陳隻耳。

被警告過後,小朋友非但沒有收斂起來,反而變本加厲,以致管理員幾度「粗暴干預」,男孩及他媽媽一概置之不
理。坐在這對寶貝旁邊,你說那場音樂會我又聽得出什麼味道來?

日本人懂得規矩

各位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作不得準的個別事件。這邊廂管理員拿男孩「樂評人」沒有辦法,那邊廂管理員又慌忙制止
一個小女孩四處走動。就在那一刻,一位媽媽正一隻手抱着歲多大的嬰兒,另一隻手牽着三、四歲的女兒離場,害
得管理員趕過去扶她一把。這些媽媽到底拿蘇嘉文的音樂會作什麼?是屋邨茶樓的文藝晚會嗎?

同一場音樂會,離開我座位不遠的地方坐了一位日本太太跟她五、六歲的兒子。由始至終兒子既沒有向媽媽撒嬌,
媽媽也沒有給兒子「就地施教」;母子倆超然於周圍的滋擾之外,靜心欣賞表演(請不要挑戰我怎麼曉得那位是日
本太太,這個本領我還是有的)。兩相對照,怎不教人汗顏?

與其作偌大的投資,請琴老師替小孩子補習,預備那一級級的考試,父母們更明智的選擇豈不是自我投資,搞清楚
什麼叫規矩?讓孩子們學懂如何尊重周圍的人?誠然,這樣的投資不會讓子女拿到皇家音樂學院頒的沙紙,卻可以
贏得人們由衷的讚許。長遠而言,那肯定較什麼沙紙更為管用。

有香港特色的「響鬧裝置」

無論是到文化中心、港島、沙田以至荃灣的大會堂,表演之先,例有兩文(中、英)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
)廣播,提示聽眾關掉手機、傳呼機及手錶的「響鬧裝置」。愚見以為,這個廣播漏了說的「響鬧裝置」還包括膠
袋、女士高跟鞋、鼻鼾聲 —— 及剛才說到的香港特產金叵羅。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好些女士們都喜歡用超市膠袋盛載毛衣去音樂會;演奏到中場,她們便紛紛解開膠袋取出毛衣
禦寒。此其時也,不管交響樂團在奏什麼曲目,也都臨時加插大有香港特色的膠袋聲了。

文化中心或大會堂的音樂會是高檔次的文化活動;女士們穿起高跟鞋赴會,可以理解。不好理解的,是她們當中好
些都有演奏中場起身離場的習慣。一雙高跟鞋打在地板上的音響效果,恐怕沒有香港一個敲擊樂手是及得上的。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7-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高跟鞋聲固然是女士們對音樂會的專利,鼻鼾聲則似乎是已過知命之年、腰纏脂肪男士的慣技。在蘇嘉文的音樂會
上,甫開場,坐在我後面的先生便鼻鼾聲大作,幾十人的交響樂團的樂聲也給他蓋過了。拙荊不知就裡,給我「鬆
踭」提神;不必小心求證,那理應是今個法律年度的頭號大冤案了。

何如品雅交響樂團?

然而說到威力強勁的「響鬧裝置」嗎?相信還莫過於那些金叵羅。也就是這個原因,我覺得香港小交響樂團有必要
改名了 —— 就算英文名稱不改,中文名稱也該改。較諸香港管弦樂團,無論是規模、組織以至政府的資助,「小
交」無疑都相形見拙,然而這可不是他們以「小」自居的原因。

我翻查過小交響樂團那個Sinfonietta字的源起,誠然這個名詞確有規模較小、以弦樂器為主的小型交響樂團之意。
可是憑我個人觀察所得,對香港的一些父母來說,香港小交響樂團那個「小」字則另有一重意義 —— 以小朋友為
對象的交響樂團。要不是有這個不大美麗的誤會,那又何以解釋父母花兩三百元買門券帶子女到音樂廳胡鬧一番,
或者以為可以藉此啟發手抱嬰孩的音樂興趣?

年前碰見施永青先生,那個時候他剛就任小交響樂團主席;他說希望可以用生意人的辦法普及古典音樂,辦法之一
是把樂團帶到群眾裡去教育他們如何欣賞古典音樂。

我不知道施先生這個普及古典音樂的宏願可有成為事實,可是在普及的同時,顯然更有必要讓香港的父母們對香港
小交響樂團有個起碼的尊重,而這也是他們要改個名稱的原因。

須知小交響樂團這個「小」字是有「精緻」、「嬌小」、「文雅」、「高尚」的意思,那麼何不以香港品雅交響樂
團為名,免得家長們以為那是個專為小朋友而設的樂團?

市場情報

拙作《香港的經濟智慧》應市一週,探子回報,銷情不俗。

各位新知舊雨還請繼續支持。

補白︰「扒」字未解決

年來一直為「鋸扒」之「扒」字困擾,猜不透原文是什麼個字。日前唯靈先生在《信報》其專欄指「扒」者bar也,
即燒烤爐(grill)承托牛扒、豬扒、雞扒之鐵條。

扒、bar音近,唯靈先生所說看似言之成理。然而香港地方矜貴,用得上燒烤爐的餐廳終究是少數。唯其如此「煎」
牛扒之說遠較「燒」牛扒為流行;「煎」是用鐵板而非鐵條,「扒」字原文似乎未解決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07-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上天獨厚蓋茨

早前一個星期裡有兩起關於股神畢菲特(Warren E. Buffett 1930-)的新聞,多少反映他這個美國「第二首富」的


尷尬處境 ——「第一首富」當然是微軟的蓋茨(Bill Gates III 1955-)了。這兩起是什麼的新聞?

畢菲特雖則當不成「第一首富」,他投資的本領倒是公認舉世無雙的。第一起新聞恰好正反映他這個江湖地位:六
月尾他再度在網上拍賣跟他吃午餐的權利;結果由「步步高」創辦人段永平以六十二萬一百美元投得。

兩年前他首度在網上拍賣「午餐權」,結果由新加坡的朱先生以二十萬兩千一百美元投得。兩年間這個「午餐權」
的價格漲升近三倍,不用說這個表現勝過華爾街多矣,甚至他自己的投資業績也給比下去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

畢菲特既為「第二首富」,他當然不是為了那三數十萬美元而拍賣這個「午餐權」的。這個由他亡妻主催的慈善活
動,籌得的款項悉數捐給三藩市的Glide Foundation。這個組織規模不大,是專門服務露宿者等弱勢社群的。畢菲
特雖則不是自己真金白銀掏腰包作捐獻,他這個曲線捐助倒又教這個慈善組織受寵若驚。

不曉得美國是否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說法,然而甘於花四、五十萬美元競投這個「午餐權」的人,不
用說都志不在吃什麼佳餚美食,而是藉此向畢菲特請益的。事實這也正是這個「午餐權」的「市場定位」:除了他
的投資動向被列為禁區,別的問題毫不設防、任問唔嬲。

投得「午餐權」的人可以帶同七位朋友赴會,按此攤分,每位盛惠七萬美元;這個價錢無疑貴過什麼雙頭鮑魚宴,
但境界嘛,肯定天淵有別。不知道我們的首富又可會推出這樣的「午餐權」測試市場?

跑贏大市四十年

且不管跟畢菲特一席飯是否真的值這個價錢,他有這個叫座力,無疑是因為他投資了得。他既不是像卡耐基般的鋼
鐵大王,也沒有蓋茨般的本領叫全世界都用他的軟件;而他父親嗎,國會議員一名而已,不是中東什麼油王,要不
是有過人的投資本領,畢菲特又何來條件當其「第二首富」?

他投資搵錢的本領倒又無話可說(四十年來都跑贏大市一倍多:每年平均21.5% vs. 11.2%),可是說到花錢的本領


嗎,畢菲特便丟人得很。年前《福伯氏》雜誌的老闆為《華盛頓郵報》格林太太(Katharine Graham 1917-2001)
設生日宴,拿出跟她同齡的法國佳釀待客。畢菲特跟格林太太的關係非比尋常,那一天他當然是座上客了。侍應要
給他斟酒,他連忙制止:「且慢,給我折現好了!」換作是他自己,他怎會喝什麼法國紅酒?

幾年前,他跟蓋茨到大陸一遊,回程在香港稍作勾留下榻半島酒店。一放下行李,這兩名首富便光顧麥當勞去也。
他不是要作什麼市場調查(他沒有買過麥當勞的股票),而是口味使然:每逢到格林太太家裡作客,廚師只消弄一
客芝士漢堡包加薯條,他便吃得歡天喜地了。他那幾套Zegna西裝也是女兒給他買的。他在一九五八年以三萬一千五
百美元買的房子一直住到如今。

行善非其所長

日常生活不懂得花錢,他的慈善事業則來得更失敗。那不是因為他無心向善,只是他有自知之明,曉得有投資天分
不便也懂得做善事。故此他雖則把大部分財富放入以太太命名的慈善基金,更又找來女兒及女婿主理其事,可是直
至兩年前他太太去世,除了花了點錢資助計劃生育及保護動物權益,基金紋風未動。也就是這個原因便弄出了第二
起跟他有關的大新聞了。

這個新聞是這樣的:他決定把總值約三百七十億美元交給以蓋茨夫婦命名的基金,由他們支配。兩個基金的資產加
起來將達六百億美元,那肯定是舉世實力最雄厚的慈善基金了(銀碼不小,然而較諸香港一千兩百七十億美元的外
匯儲備仍大有不及也)。

畢菲特已屆古稀之齡(七十五歲了),他把畢生賺回來的財富拱手交給蓋茨(不是一次過交出去,而是逐年注資
),那無異於承認到了這把年紀,就算他不認老把投資業務撐下去,但已再無能力行善了。俗語有云:親手花得掉
的錢才真正是自己的財富,花不掉的,不過是別些人的資產而已。以這樣的尺度來衡量,畢菲特極其量只是個一般
級別的富翁而已,算不上是什麼首富級的人馬呀!

首富二次方

以此視之,蓋茨則非但是首富,更是首富二次方了 —— 除了他自己放進了基金的那三百億美元,現今畢菲特這第
二首富的資產也供他支配,那麼他行善的財力又豈不倍增?

畢菲特開了這個頭,孟格(Charles Munger 1924-)這位畢菲特的多年拍檔又豈不亦步亦趨,把名下數以百億美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07-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計的財富也一併交給蓋茨作善舉?影響所及,別些自問使錢本領及不上蓋茨的富翁爭相仿傚又有什麼出奇?如斯一
來那又豈不是等於說供蓋茨支配的財富將全面膨脹?在「後高科技」年代,真正致富之道又豈不是像蓋茨那樣,掌
握把錢花在關節上的竅門?

蓋茨發達致富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粗略估計全世界有超過八億部個人電腦,當中九成五以上(也就是超過
七億六千萬部)是用微軟的軟件的;打個五折是用正版軟件的,那是接近四億部了。這些電腦都得向蓋茨交版稅,
那他又有什麼辦法不以互聯網的速度成為世界首富?可是他顯然並不以此滿足,由是開展了個人事業的第二春——
慈善事業。

以行善為正職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助法國重建、捐出地皮建聯合國總部、成立芝加哥大學等)或鋼鐵大王卡
耐基(紐約市的卡耐基音樂廳、在英美大小城市廣建圖書館、始創卡耐基梅隆大學等),都視行善為發財立品後的
副業;蓋茨可不是這般見識,他以行善為正職 —— 兩年後他會放下微軟的工作,以慈善基金為全職。畢菲特把一
生累積的財富交託給他,除了看中他這份全情投入的熱誠,顯然更是倚重蓋茨夫婦做善事的眼光。

他們致力的方向有二。一、資助研究愛滋病及虐疾的疫苗;推行小兒麻痺症的防疫工作;二、推行教育改革。前者
以貧窮落後國家為主要對象,疫苗是不大賺錢的生意,沒有資助難於推動。後者的着眼點則放在美國:自公元二千
年以來他們已花了十億美元、用各種辦法讓中學生繼續學業,上大學去。這些辦法包括建全新的學校、縮細學校規
模、設計全新的課程等。這些嘗試並不全都成功,可是他太太Melinda誓言以此為終生事業,絕不言棄,會不斷嘗試
下去。

獨厚蓋茨

畢菲特交錢給蓋茨夫婦是有條件的:這些錢必定要由他們來花、在他們有生之年將之花光。設下這個條件那固然是
因為他只相信蓋茨夫婦的行善眼光;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好些富豪把遺產成立基金,找信託人管理,代他們行善,
結果往往所託非人,不是糊裡糊塗把錢花掉,便是做出與他們意願相違背的事情來。為求保險,那又有什麼比由他
絕對信任的人把錢花光更為周全?

這看來便是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說的生產分工吧:不懂得投資的人,買畢菲特的股票、交錢給


他代為投資;畢菲特天生有一副投資眼光,可是卻無花錢的天分;好個蓋茨,既有做生意的頭腦,又有行善的本領
,更還有那一副菩薩心腸,而最難得的,是有志趣相投的太太支持他行善。上天何其厚蓋茨也!唯其不公平,故此
便有生產分工了。

私人廣告時間

我的新書《香港的經濟智慧》出版了。

不消說那是為了配合一年一度的書展的。

「香港的經濟智慧」也者,郭伯偉的智慧也。

小弟在書中跟大家細說這些智慧如何繁榮了香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07-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上天獨厚蓋茨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0 日期: 2006-07-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6-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對沖基金:借到盡、賭單邊

許仕仁為對沖基金(hedge fund)心憂,恐防不知什麼時候他們便讓手中的十五萬億美元資產闖出禍來。雖說世事
難料,在錢多則手痕的定律下,對沖基金似乎又在劫難逃。不好說的,是到頭來這個煲會怎樣爆而已。

看過盧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的《天才失手時》(When Genius Failed),從LTCM這個對沖基金之死不期然


令我想起共產黨來。對沖基金是資本主義財技的最尖端發展,焉能跟共產黨混為一談?須知這些基金出現之初,其
最大的賣門是所謂「市場中性」(market neutral)—— 大市跌也好、大市升也好,這些投資都會不為所動,賺錢
如儀。「樹籬」隔絕風險

按盧溫斯坦作的考據,對沖基金中的hedge字多少便有這必賺的含義。無論是梁實秋或陸谷孫都將這個hedge譯作「
樹籬」—— 在莊園周圍種植灌木,好設定界限、形成屏障 —— 那又跟必賺的投資怎扯得上邊?

投資要必賺,自必然要隔絕資產價格下跌 —— 以至蝕本 —— 的風險。面世之初,對沖基金跟無風險投資

—— 也就是必賺了 —— 可以說是同義詞。事態的演變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了。就以LTCM來說,為了追求高回報,到
了末期他們用上各式各樣的衍生工具、採取刀仔鋸大樹策略賭俄羅斯盧布匯率;哪怕他們是諾貝爾獎得主般的高人
,再輔以超級電腦,始終還是賭俄羅斯輪盤般的高危動作。LTCM爆煲則又證明世界上非但沒有必賺的投資,不知什
麼時候「樹籬」更會變質。

這也就是令我想起共產黨來的地方。共產黨靠剝削論起家,為了制止人吃人的資產階級剝削,由是來個無產階級專
政,把生產資料共產,以締造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社會主義天堂。共產黨騎在人民頭上後,剝削壓搾則又比人類
歷史上任何統治者都厲害。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叫量變還是質變,但六十年來對沖基金確又經歷了這般一百八十度的
改變。

對沖基金老祖

盧溫斯坦說,當瓊斯(Alfred Winslow Jones 1901-1989)在一九四九年始創對沖基金時,那確實又像是必賺的投


資。一九六六年四月,名記者盧覓詩(Carol Loomis 1929-)首次在《財富》揭露了瓊斯的業績。那個時候美國表
現最突出的兩隻股票基金分別是「富達走勢基金」(Fidelity Trend Fund)及Dreyfus Fund。從六一年到六五年這
五年內,瓊斯的業績比富達高出四成四;從五六年到六五年這十年內,他跑贏Dreyfus八成七!

瓊斯這個業績是除淨了的,並不包括他那相當於兩成利潤的經理費用;未除淨的業績則更驚人。於此可見瓊斯勝人
一籌,不是出於一時的彩數;他確是有一套獨特過人的投資辦法;是否必賺當然又另作別論。

瓊斯一生傳奇。他是美國人,卻在澳洲墨爾本出生;一九二三年在哈佛畢業後跑了去當郵輪事務長(purser),及
後又當過外交官。見過世面、重返校園,在一九二八年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拿了個社會學的博士學位。他沒有留
在象牙塔裡做研究或執教鞭,卻跑了去《時代週刊》及《財富》月刊跑新聞,從採訪對象身上得到啟發,自己搞起
投資來。

從做功課做起

瓊斯的投資辦法是什麼?要而言之,有兩個基本元素 —— 沽空(short sales)及槓桿買賣(leverage),兩者的


基本精神是借力;而更少不得的,是對股票的系統分析。換言之,他那令對手食塵的業績是從做功課開始的。

怎樣的功課?他先是透過統計分析,鎖定一籃子價格脫離了基本因素、呈現「超買」迹象 —— 也就是價格偏高
—— 的股票,將之沽空。及至別的投資者認同他的看法拋售這些股票時,他便可以在低位回購這一籃子股票,賺取
差價。不過這只是瓊斯投資銅錢的一面而已,要配合上銅錢的另一面,才做得出他那驕人的成績。

銅錢的另一面是當他發現一些物超所值的股票時,便以股票為抵押借「孖展」買股票 —— 自己手上有一萬元資金
,買股票賺五千元,資金回報是百分之五十。可是與此同時,再用那一萬元股票為抵押借多五千元去買股票,那麼
一萬元的資金便可以買上一萬五千元的股票,而利潤也就可以從五千元提升至七千五百元了 —— 那是七成五的回
報。

賭單邊賺到盡的引誘

借孖展作投資利潤固然可觀,可是跌眼鏡買了的股票不升;又或者眼光精準,可是爆發天災人禍、總統出了醜聞以
致大市不就,股價還是跌了,那又怎麼辦?這便是他同時沽空一籃子股票的道理了 —— 倘若大市為不測之風雲拖
累而下瀉 —— 他借「孖展」買的股票當然難有作為,甚至要吃眼前虧;可是沽空的股票也就會隨着大市下跌,那
麼不還是可以賺它一筆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6-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一消一長,只要借「孖展」買的股票跟沽空的一籃子股票的比重調控得宜,那麼不管大市如何波動,他都穩坐釣魚
船了。也就是這個原因,「忠於原著」、真正植有隔絕風險「樹籬」的對沖基金都標榜表現不為大市左右、業績是
「市場中性」的。

無論是沽空還是借「孖展」都是借力,也就是槓桿式的買賣。大市就,這樣的投資引發無窮遐想:用一萬元本金,
買一萬五千元的股票,可以把回報放大五成。可是像瓊斯那樣買個保險 —— 同時沽空一籃子股票 —— 回報當然
便要縮小了。碰上個大升市,誰還會花錢買什麼勞什子保險?當人人都抵不住引誘,借到盡「賭單邊」時,那又豈
能不增加大市過熱而爆煲的風險?

事實上金融風暴劫後浮現的幾十萬負資產便是這樣炮製出來的 —— 長期以來樓市只升不跌,令人們憧憬不已;槓
桿比率更由七成按揭增加至九成,甚至百分百。這個時候,樓市只消稍為逆轉,借到盡、「賭單邊」、不買樓價下
跌保險的置業人士的本金便不難給蒸發掉了。及至金融風暴來臨,樓價從高位下跌超過六成,負資產更要拿錢到銀
行「贖身」;好些甩不得身的,便只好燒炭輕生了。

借到盡買私人資產

對沖基金當前面對的危機可又不止於為了追求高回報而賭單邊。更駭人的,是鑑於股市、債券、期貨等市場的回報
有限,這些基金紛紛把資金投向沒有上市的私人公司(private equity),從而進一步增加這些基金因為套現不及
而爆煲的風險。

此話怎說?就以對電盈食指大動的澳洲及美國基金而言,他們不是要買電盈的股票,而是打電盈旗下網絡、媒體資
產的主意。這些資產不像股票那樣有現成市場可以進行買賣,套現容易。投資沒有上市的資產,要套現不是要等時
機便是要等運到。萬一周轉不來,那又怎生是好?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對這兩個基金一無認識,並不知道他們的營運情況如何。可是從《天才失手時》這本死因研
究看來,為了追求高回報,像LTCM般的對沖基金沒有不是「借到盡」的。用最大的槓桿比例借回來的錢投資沒有現
成套現渠道的私人資產,那股勇氣 —— 或貪念 —— 不是比九七年借百分之一百一十按揭買樓的人還要大嗎?從
LTCM的經驗看來,一旦對沖基金爆煲,恐怕燒炭也甩不得身。

補白:垃圾反擊

朋友儲起垃圾傳真作彈藥,每收到一張垃圾,便回敬他四、五十張。據他說,此番反攻,初傳捷訊,垃圾傳真大減
,值得推廣云云。

在高科技年代,傳真低科技玩意而已,真正挑戰高難度則還得反擊垃圾電郵、垃圾電話也。各方高手倘有擊退「你
好」電話之良計,則還請不吝賜教,功德無量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6-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對沖基金在劫難逃

首長高官到一些什麼會議慶典作主禮嘉賓,例行公事都要講幾句話。雖說官樣文章無甚看頭,然而說話要空洞得來
而又得體,更還來個老美式的熱身笑話,那便非要找個一流高手捉刀不可了。

許仕仁最近以署理特首的身份到「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周年會議」作主禮嘉賓,他那篇講話既無指定動作
的笑話,也絕不是官樣文章;他單刀直入對金融大局作其「指導性」講話。看過演詞,朋友跟我一樣都覺得許大官
人雖則破格,但有料到也。投資者繫緊安全帶

那是什麼的料?他預期短期內金融市場會動盪得很,更囑咐大家萬萬當心。言猶在耳,整個亞太地區便即爆發了一
場迷你股災,今後看誰還敢說許仕仁冇料到?他(或他的槍手)怎樣分析當今的國際金融市場?他是這樣說的:

自九八年以來,整個世界資金充斥,以致利率長期處於歷史性的低位。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則又催生了五花八門
的金融衍生工具。設計這些工具的初衷是分散風險,降低金融市場的波動。可是放到近年崛起的對沖基金手裡,這
些工具適足以令市場更為動盪。

為什麼有如斯弔詭的效果?原因之一,是為了提高回報,這些基金都採取刀仔鋸大樹、本小利大的策略,買賣各種
衍生工具。年來亞洲經濟蓬勃,順理成章吸引了不少對沖基金的游資。游資之所以為游資,正正是資金來得快也去
得快。隨着近期利率攀升,資金調動更形頻繁迅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麼投資者又豈能不繫緊安全帶?

溫室裡的孩子長不大

倘若各位像我那樣拿許仕仁的演詞來看(政府info.gov.hk網頁刊有中英文版本),閣下會發覺他的原文並不是這樣
說的;不過我倒又有信心我這個「翻譯本」沒有歪曲他的原意。

我漏說的,是許仕仁拿對沖基金來開刀,說他們的運作有欠透明;而監管機構對這些基金的運作又認識不足,要監
管亦力不從心,從而增加這些基金爆煲、反肚的風險。潛台詞是:在這個時刻投資這些基金要格外提防。

我略過許仕仁給對沖基金作的貶斥,主要是因為我不同意他那「隱藏的議題」—— 要降低金融市場的波動便要增加
監管。許仕仁當了一輩子官,一有頭暈身,便條件反射,祭出有形之手、管之哉,那絕不為奇。

可是這三數十年的經驗則又告訴我們,除了扼殺創意,官僚監管可從來都解決不了問題。若然有形之手一早便事事
管,莫說是對沖基金,就算是這些基金用來鋸大樹的衍生工具亦肯定一早胎死腹中了。

反對進一步監管對沖基金的最大理據,不是作這樣的投資沒有多大的風險。反之,這些基金開宗明義都以高風險、
高回報(以及高收費!)為標榜,兼且他們又都是以富貴人家為對象;既然投資者張開眼睛,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做官的又犯得着阻住人發達嗎?困在溫室裡的孩子長不大。父母官宅心仁厚,不用投資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
又豈非形同鼓勵他們更不負責任?那又可以幫他們保住財富嗎?

錢多令人手痕

儘管有這原則性分歧,我對許仕仁的宏觀分析還是同意的。這就是說錢多會令人手痕,資金充斥則勢將導致錯誤的
投資;萬一形成跟風或趕時髦的羊群心態,這些「錯誤」的投資活動更不難都集中到個別一兩門生意上去(大家還
記得那些科網股吧?);那麼到了醜婦要見家翁的時候,金融市場便不難出現系統性的波動,觸發屍橫遍野的危機
了。

除了科網股,九七過渡之際,最時髦不過的「投資」活動相信莫過於買樓及買有望染紅的股票;及後的調整何等「
壯烈」大家又都耳熟能詳了,不贅。投資者可又從這一個接着一個滑鐵盧中吸取教訓、不再一窩蜂地趕時髦?觀乎
近期投資者對國企的熱衷,那又難矣哉。走出鯉魚門,放眼世界,給許仕仁鞭撻一番的對沖基金顯然又是另一個趕
時髦現象了。

LTCM的煉金術

說起對沖基金,大家也許還記得LTCM這個名字吧。九八年,這個由Myron Scholes(1941-)及Robert Merton(1944


-)這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生招牌的對沖基金爆煲,旗下有超過一萬億(trillion)美元的這種、那種衍生工
具平不了倉。事情未解決,以致聯儲局要出手粗暴干預,召來美林、高盛、花旗銀行、大摩等好幾十間華爾街大行
的代表來開會,尋且關掉大門、「扔掉門匙」—— 找不到解決辦法,休得離場。

不管此番干預是否符合自由市場精神,得要承認的是,這些大行最終從大局出發,合力注資三十六億美元解決了一
場風暴(任由LTCM倒閉,那一萬億美元未平倉的合約足以拖垮整個金融市場)。事後的「死因研究」則顯示,LTCM
這間由諾貝爾獎得主掛牌、裝備上過千萬美元超級電腦的對沖基金貌似神乎其技,實則並沒有什麼獨門的煉金絕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6-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當然,能夠跟各間大行交手做一萬億美元的買賣,當初LTCM確實是像耶穌那樣看似有水上飄的本領的:開頭四年,
他們每年的平均回報高達四成以上。這番業績令他們聲名鵲起,吸引到美林、花旗銀行以至沙地阿拉伯王子落疊。
可是名氣大了,愈來愈多人拿錢給他們作投資,其深層次矛盾亦隨之而浮現。各位不要誤會,這般驕人的回報不是
像安隆那樣靠造假數炮製出來的,而是真金白銀賺回來的。

從對沖到豪賭

我最近重看《天才失手時》(When Genius Failed)這本精彩絕倫的LTCM剖屍報告,發現其深層次矛盾其實離不開


刀仔鋸大樹、槓桿式買賣存在的死穴:由諾貝爾獎得主擦亮的招牌讓他們可以優厚的條件大幅舉債(全盛時期借了
一千億美元);別人要付5%利息嗎,招牌夠響,他們4.95%便借到了。他們然後把這筆低息資金投資風險較高 ——
故此回報也較高 —— 的衍生工具賺取利差。這般套取息差的買賣當然說不上神乎其技了。

當初資金不多,作這樣的買賣,只要運氣好、大市勢就,每年賺四成的回報還不太難。可是當愈來愈多人落疊,資
金便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出路了。更要命的是,賺息差的買賣手睇眼見、沒有專利,一下子便為別的對沖基金倣傚;
競爭之下,那又怎能不搶薄利錢?

及至末期,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LTCM索性不再做微薄的賺息差買賣,而乾脆鋌而走險豪賭起來。那個情形便像為
了頂癮而不斷注射愈來愈大劑量海洛因的癮君子那樣。走上了這樣的不歸路,爆煲是早晚的事。

在劫難逃

加以LTCM是個兄弟班,不像動輒有四、五十年歷史的金融機構那樣,建立了一套內部制衡監察機制;一個不當心,
個別基金經理不擇手段,賭一鋪(最後的一根稻草是在九八年俄羅斯盧布大貶值前夕押錯注),其他人尚蒙在鼓裡
,懵然不知。那又焉能不把整艘船也弄沉?

對沖基金的運作模式大都跟LTCM一樣,是兄弟班。內部監察尚且做不好,更莫說許仕仁要的官僚監察。儘管如此,
粗略估計,交給他們管理的資金則是像天文數字般龐大

—— 超過十五萬億美元(1.5trillion)美元。那麼他們會重蹈LTCM的覆轍嗎?不用小心求證,我可以「先驗地」
告訴大家:是可斷言。那又會帶來另一場科網股(或紅籌股)泡沫爆破的危機嗎?那是早晚的事。什麼時候會發生
?我不是上帝啊。

補白︰換了個宇宙

聽電台名嘴介紹到科大演講之霍金(Stephen Hawking 1942-),說這位有「當今愛恩斯坦」之譽的物理學家寫了本


膾炙人口的書,叫《The History of Time》。

她這個版本把原著的冠詞從A改為「The」,而又漏說了「Brief」這個形容詞;差之毫釐,繆之何止千里?那簡直是
換了個宇宙啊。

再者,霍金是講求驗證的科學家,怎可能寫得出名嘴口中的那本書?這般常識也欠奉,而又可以在大氣電波裡指手
畫腳,煞是世界奇景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6-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對沖基金在劫難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8 日期: 2006-06-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06-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任志剛:市場的人工、非市場的表現

金管局諮詢委員會的張建東說,按市場的水平來衡量,任志剛的一千萬元年薪不是過高,而是過低。那麼合理期望
,任志剛主管的外匯基金也應該有合乎市場水平的回報吧!

給任志剛看上、坐在金融管理局諮詢委員會、有份決定任志剛薪酬的張建東到立法會作辯護士,說金融人才渴市;
以市場的水平而言,任志剛一千萬元的年薪一點兒也不高。

當基金經理的朋友對張先生此番宏論大搖其頭:那是拿橙跟蘋果比,正是牛頭唔搭馬嘴,有啥意思?朋友何出此言

他說:這還不簡單嗎?今天我的業績不達標,明天我便要改行當量地官了。我的指標可又不是像任志剛的,可以由
我自己來訂定;我要以整個市場為指標,而最起碼的要求是跑贏大市。獎罰的準則完全不一樣,張建東怎能拿在金
管局一坐便十三個年頭的任志剛來跟時刻被市場鞭策的人相提並論。

這才是市場

朋友的不平鳴令我想起金融界的一件真人真事。九八年金融風暴,百業蕭條,不用說那一年沒有銀行達到標。鑑於
情況特殊,紐約的上頭老闆表示諒解在香港當主管的朋友的處境,沒有要他去量地,只是要他精簡架構、提升資源
效益。然而朋友深知手下已盡全力、非戰之罪;要他裁員,他斬不下手。結果?他自己下堂求去。各位,這才叫市
場啊。

說真,任志剛薪酬是高、是低,確是難有定論。倘若補習天王動輒一年賺它一、兩千萬元,那麼任志剛的人工無疑
是過低了。起碼他的英文肯定說得比那些什麼天王漂亮,而他那一頭銀髮,則絕對可以把那些什麼MK look比下去;
他投身補習市場,收入理應不只一千萬元吧!

就算在金融界,任志剛理應也有市場。君不見陳德霖及葉約德這兩名他的舊手下現今不便在渣打及星展銀行位居要
職嗎?他們的待遇理應不會差過從前吧。若然市場向任志剛招手,待遇又怎會少過一千萬元?問題是陳、葉兩位都
先後離開了金管局,任志剛可沒有,那是市場沒有向他招手?還是招過手了,待遇可及不上金管局?又或者任志剛
有個奉獻精神、甘於屈就在八十八樓?

人工高過校長五倍

替哈佛大學作投資的梅雅(Jack R. Meyer 1945-)跟任志剛同病相憐,年前他亦因為薪酬「過高」,遭學生、校友


、教授非議,終至掛冠而去。不過他沒有另謀高就,而是自立門戶,當其投資經理,客戶包括哈佛大學。

臨離開哈佛之先,梅雅的年薪為兩千四百萬美元,是哈佛校長的五倍。相較之下,任志剛的待遇只比曾蔭權高出一
倍多,堪稱「克己」。哈佛的基金超過兩百廿億美元,好些是校友捐獻的;他們當中不少人對梅雅「天文數字」般
的待遇大有意見,覺得給母校捐錢,是為了興學,而不是讓跟教育沾不上邊的投資經理坐肥。見過世面的哈佛校友
尚且有這般想法,滿腔熱血、一腦子理想的大學生又怎不反他?

每年增長一成六

梅雅這兩千四百萬美元是否物有所值?他掛冠之際,《福伯氏》雜誌作了個分析,指出一九九四年,哈佛的基金只
有六十二億美元的資產;到了○四年,則增加至兩百廿一億美元,其間每年平均增長15.9%。這個成績比華爾街股市
的表現剛好高出五成;在投資表現最好的頭十間美國大學當中,名列第二,比居榜首的耶魯大學只差不到一個百分
點。

得要指出的是,耶魯基金的資產在九四年為三十五億三千萬美元,那雖然不是個小數目,卻只及哈佛基金的一半多
一點。眾所周知,投資跟所有經濟活動一樣,都要面對所謂「邊際功能遞減」的掣肘,資產多了,理想的投資機會
難求,也就愈難得出標青的成績。

唯其如此,年來股神畢菲特(Warren E. Buffett 1930-)便一再發出「預警」,叫股民萬勿從倒望鏡看前景,以為


他過去的成績彪炳,未來的回報亦會同樣秀麗。事實上這幾年他便坐擁四、五百億元資金而不知道該如何打發了。

若然哈佛基金的資產比耶魯大幾乎一倍,投資回報稍為遜色,可以說是意料中事了。到了○四年耶魯基金的資產為
一百廿七億美元,亦只是哈佛基金的一半左右而已。按照現時途徑移動(而又假設其他因素保持不變),耶魯的投
資成績勝過哈佛一籌可又絕不為奇。

犯不着打工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06-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總的來說,作為財經刊物,儘管《福伯氏》沒有說梅雅的薪酬水平是過高還是過低,字裡行間,取態倒又清楚不過
:他們沒有跟哈佛的疊水校友和柴娃娃學生一般見識,非但不以為梅雅的薪酬過高,更進而指出他掛冠後,哈佛遲
遲未能找到繼任人;言下之意,是有他般投資本領的高手根本便犯不着打工。

相較之下,任志剛轄下的外匯基金的表現又如何?金融管理局在一九九三年成立,故此他喜歡以此為起點,量度他
年來的表現。從一九九三年到二○○四年,外匯基金的回報平均每年為6.7%,這個業績固然不及華爾街大市同期的
表現(平均每年為9.75%),更給耶魯、哈佛等美國大學的基金比下去了。

香港有本錢成為免稅港

到○五年年底,外匯基金的資產總值是一千兩百五十三億美元。倘若任志剛有梅雅般的回報 —— 平均每年有一成
五的增長 —— 那麼每年便可以有一百八十八億美元的收益了,也就是一千四百七十億港元了。

二○○五年香港的總稅收(包括利得、薪俸、物業、遺產、博彩、印花)為一千四百五十億港元。若然外匯基金是
由梅雅而不是由任志剛來投資,那麼香港便可以成為的而且確的免稅港,再沒有人要納稅了。到了那個境界,香港
人又豈會吝嗇梅雅那每年一、兩億元的薪酬?張建東拿任志剛的薪酬來跟市場比,那麼香港人也應該拿他的投資回
報來跟市場比吧?

補白︰獨市麵包?

《信報》林行止先生透露,新地郭得勝先生始創以麵包、麵粉喻樓價、地價,而郭老麵包無以平過麵粉之說,至今
靈驗。

梁君彥先生告余,彼從英倫學成賦歸,其先翁授之以經營紡織製衣生意之道,曰:板貴棺材平;以喻成本定不得價
格也。

郭、梁兩老見解迥異,其理安在?物業地產動不得,毋須與國際市場接軌;紡織製衣則以國際市場為取向。前者,
發展商擁地而尊,是個「賣家市場」;後者則聽命於市場,是個「買家市場」。郭、梁皆為大富人家,然而級數有
別,當中道理盡在其中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06-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任志剛:市場的人工、非市場的表現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4 日期: 2006-06-1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6-06-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港台任務完成架構不死

敝刊巴士阿叔封面故事面世,碰巧當今炙手可熱的政壇智多星賜飯。不用說話題扯到這位令全城哄動的阿叔上去了
。智多星跟我不約而同,覺得這是件好事而不是壞事,起碼那段只在網上流傳、不到六分鐘的短片,都令大家對社
會公德多所反省;對提升公民意識,這肯定勝過在電視上天天播、日日播的國歌宣傳片多矣。

這位政壇智多星是天下第一的忙人,連他也看過《巴士阿叔》,足見這原先只在YouTube.com上亮相的短片如何無孔
不入、深入民心了。個多月前當我首次在這裡說到YouTube時,我以為只有美國人才會那般無聊把影片上網,跟天下
人分享。孰料土砲《巴士阿叔》卻一雷天下響,打破了YouTube的收視紀錄。這除了證明我原先的想法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更暴露我對網絡的認識是如何貧乏了。港台沒有存在的需要

《巴士阿叔》非但暴露了我知識貧乏,更又暴露了香港的一些什麼深層次矛盾。對此專家、學者以至廣大市民都早
已有了個說法,鄙人沒有發言權。可以一說的,是我原先拿YouTube來指畫一番的初衷:在這上網時代,香港電台沒
有需要存在下去了。

須知港台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給大眾提供議論時政的平台。上網日益普及,對那些喜歡透過文字、圖片發表意見的
人,「網上日誌」(blogging)固然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發表空間;鍾情視像的人則更可以像拍下《阿叔》的方穎恆
那樣,把YouTube化作個人電視台。到了這個地步,納稅人又還用每年花四、五億元公帑把香港電台維持下去嗎?

自發的公民意識

除了給市民提供一個發表意見的渠道,香港電台的另一個主要功能是提高公民意識。連日苦思,我倒又想不起這些
年來港台有哪個節目或舉辦過哪個活動是像《巴士阿叔》那樣令全城上下討論起社會公德來的。

別的不說,在宋以朗的《東南西北》「博站」上,我便看到基督教服務處已乘着《巴士阿叔》熱潮,作了個調查探
索年青人心目中的缺德行為。不管這個調查的結果真確性如何,《巴士阿叔》都無疑有喚起人們關注公德之效。這
個調查顯示,香港年青人眼中的十大缺德行為依次為:

一、隨地吐痰

二、公眾泳池便溺

三、非吸煙區吸煙

四、公眾場所挖鼻

五、排隊打尖

六、父母協助小童在洗手盆便溺

七、大聲講粗口

八、亂拋垃圾

九、打噴嚏咳嗽不掩口

十、在戲院內製造噪音

諷刺的是,像巴士阿叔那樣在公眾地方大聲講電話竟然登不上十大(「屈居」第十一位),可見在受訪的年青人來
說,那根本沒啥大不了,受訪者當中不少人可能也有同類的毛病。

細看過這張大榜則又不難發現,隨地吐痰、在非吸煙區吸煙、在公眾場所挖鼻及協助小童在洗手盆便溺,這四種缺
德行為相信是回歸後、開始了自由行才普遍起來的。以至排隊打尖嗎,那當然更是大陸同胞(尤其是女同胞)的「
國技」了。香港年青人視這些行為缺德,莫非潛意識裡他們都排斥內地同胞?

每年五、六億元進賬

那當然是題外話了。我要說的是,不管過去有多麼輝煌的往績,隨着科技的發展,到了今天,港台顯然已完成了其
歷史任務。無論是作為公眾的議論平台也好,作為提高公民意識的傳媒也好,港台可以做的,互聯網非但做得更好
,而且做得更有資源效益 —— 完全不費納稅人分毫。若然如此,港台每年四、五億的經費又豈不是白花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6-06-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讓港台「光榮結業」,好處可又不止於節省那四、五億元公帑。現今無綫及亞視每個星期都要撥出兩個半小時的黃
金時段播放港台製作的節目。我粗略計過,港台要是停止運作,讓兩個電視台「回購」這些黃金時段,每年起碼可
以給庫房帶來一億五千萬元進賬。結束港台,一來一回那便無異於每年替納稅人節省五、六億元了 —— 經費省掉
四、五億元更還有一兩億元進賬。

WiFi化輕而易舉

省下來的經費可以拿來做些什麼?最好不過的,當然是回饋納稅人 —— 減稅。不過,我們現今有的是個「看守」
政府,哪怕是財政大有盈餘,要減稅嗎,無論是思想上或「感情」上,為官的恐怕還未轉得過來。

故此早前我便建議,與其直截了當減稅,倒不如像台北、高雄那樣拿這筆錢來把香港WiFi化起來,讓所有香港人都
可以免費無線上網。倘若在港台與全港WiFi化之間來個全民公決,我有信心香港人會作出個明智選擇。

我請教過一些懂得這門技術的朋友,他們告訴我要全港WiFi化,其實沒有什麼難度;好些家庭、商戶都早已WiFi化
了,跟着要做的,是把這些私人網絡接連起來,便大功告成了。一位最近到過美國華府的朋友則又告訴我,那裡雖
則尚未有個中央的無線上網系統,可是家家戶戶WiFi化了,拿着手提電腦四處走動,倒又可以隨時隨地上到網,絕
無障礙。

換言之,全港無線上網業已技術成熟,所差的是有個牽頭的把零碎分散的網絡接連起來而已,這個工作政府當然是
優為之了。就算是礙於這種、那種既得利益,有人要拖其後腿(全港免費WiFi化難免會打擊現存網絡商的利益),
可是證諸華盛頓的經驗,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要發生的事情,終究要發生,阻擋不來。

衙門是打不死的

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官僚衙門都生命力頑強,就算是核子武器恐怕亦對付不來。不管科技發展如何,要香港電台
般的衙門「光榮結業」倒又着實不易 —— 香港開埠一個半世紀,衙門開完一個又一個,關門大吉的則一個也沒有
。(九廣鐵路局名義上不是衙門了,可是積重難返,官僚作風依舊。)

故此按常理推斷,港台的朋友們大可以放心,新一輪的檢討是檢討不出什麼個樣的;更何況黃應士先生早便說了香
港要跟先進國家看齊,要繼續花公帑經營公共廣播事業。可是在blogging、YouTube(及其他仍在發展、尚未面世的
新媒體)面前,不管香港是否已全城WiFi化了,公共廣播又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電子計數機淘汰掉計數尺、DVD淘汰掉錄影帶、電子相機淘汰掉菲林相機……互聯網淘汰掉香港電台?Don't
bet on it!衙門從來都是打不死的,更何況港台又有個像黃先生般的守護天使?

補白:要言不煩

我的偶像夏樺(William Safire 1929-)替尼克遜總統當過槍手,撰寫演詞。五十年前情人節「最美麗的動物」艾


娃•嘉德娜(Ava Gardner 1922-1990)向美國大兵作廣播,演詞由他捉刀。

他說平生寫過的演詞無數,說得最情感豐富、而又最為聽眾受落的,理應是這篇只有十二隻字的演詞:

"This is Ava Gardner. Today is Valentine's Day. I love ya, fellas."

要言不煩,更何況是宣於「最美麗的動物」之口的情意?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6-06-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港台任務完成架構不死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0 日期: 2006-06-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6-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給顧客絕對的保證

小時候的西貢墟有二、三十間店鋪吧。依稀記得,那個時候,無論大小商號,都在當眼處貼上「童叟無欺」的招紙
。這個不「年齡歧視」顧客的「店東獨白」似乎又跟「貨銀兩訖、概不負責」並行不悖。既然待客以誠,怎麼又還
要買家打醒十二個精神驗明貨色、點算錢銀找贖?不過當時年紀小,尚未曉得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那樣的地方既要「買家當心」(caveat emptor),又堅持「童叟無欺」倒又不無道理。那個時候無論是開鋪頭的
還是買東西的都是近鄰熟人,差不多每一天都見面,那又怎汝虞我詐得來?不管是賣東西的呃了顧客,還是買東西
的騙了鋪東,消息一瞬間不脛而走,那又還提得起頭來見人嗎?在這般因果分明、「公義」猶存的「小農社會」,
出術行騙,東窗事發,不難會給「趕出族」。代價這麼大,怎犯得着?

況且那個時候生活簡單,商鋪賣的不外乎柴、米、油、鹽等開門七件事,外加牙膏、牙擦、汗衣、鞋襪等基本日常
用品,要檢定品質,難度不高。既然買賣雙方對貨品的認識大致相若,誰也佔不了誰的便宜,買賣成交、貨銀兩訖
,一切到此為止,那又還何須像裕記說的「負責到底」?賣家要扶買家一把

若然如此,那麼美國人始創的「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Satisfaction Guaranteed or Your Money Back)的


玩意兒又是怎麼搞出來的?依我看,要從「童叟無欺」、「貨銀兩訖、概不負責」的部落式道德制約過渡到買家有
百分百法律保障的境界,起碼要有兩個先決條件:一、衝破「小農社會」、買賣雙方皆為近鄰熟人的局面;二、商
品複雜化、超越了開門七件事及基本日常用品的階段,賣家對商品的認識比消費者多得多,「資訊不對稱」,也就
要來個平衡好教買家安心了。

說到底,賣家佔盡便宜、買家的交易費用高昂,那又怎做得成買賣?就算有成交,又怎不買賣兩閒?不能來個以有
易無的買賣,那對任誰都沒有好處,是不是?故此社會進步,部落式的道德制約再也行不通了,賣家由是構思出「
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的策略來以幫輕買家的交易費用,好令買賣暢順起來。

眾所周知,這套策略是跟美國的Sears百貨公司齊名的。不過Google過後,我則又發覺他們並非這個策略的始創者,
而是將之「老翻」過來、發揚光大。始創這個讓買家完全放心的承諾的,是美國郵購業鼻祖屈德(Aaron
Montgomery Ward 1844-1913)。

這位屈德先生十四歲便出來社會做事,在機械廠、磚窰當過雜工;在鞋鋪、雜貨鋪、百貨公司當過售貨員;更又隻
身帶着各種雜貨穿梭美國中南部的小鄉鎮當個寂寞的行商推銷員。

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農民好不容易才出一趟城,故此大都嚮往大城市的摩登潮流產品。屈德到處走動,當然覺
察到這股潛在的消費力。問題是怎麼樣才可以滿足這個需求?

他得出的答案是郵購:印製商品目錄,將之派送到散居四方的農民;收到農民的訂單後,用火車寄運貨品到火車站
,顧客自己去取貨。芝加哥是全美國的火車樞紐,他由是在那裡開業,時維一八七二年,他二十八歲。

「保證滿意」立竿見影

開始時屈德的商品目錄只是一頁單張;兩年後加到三十二頁,可見這個服務果如他所料,滿足到顧客的需求。為了
教隔山買衣服、鞋襪、傢俬、火爐 ……的顧客安心,開業後第三年,屈德作出了「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的承
諾,而成效立竿見影 —— 翌年,目錄的篇幅擴大五倍至一百五十二頁;到了一八九七年,則更增至一千頁。

於此可見,交通發達,「小農社會」的疆界給打破了,買賣雙方再不是信得過的近鄰熟人,而無論是品種或功能款
式,商品的複雜程度都大增。障礙重重、交易費用高昂,倘若有本領克服這些障礙、降低交易費用,那又怎不可以
發其大達?事實上不消多久,屈德便被視為芝加哥的首富了,芝加哥的西北大學更因為得到他的捐助而壯大起來。

屈德的郵購生意蓬勃發展,原先在火車站當勤務員的史雅士(Richard W. Sears 1863-1914)把這一切看在眼裡,


又怎不食指大動?他也像屈德那樣,自小便投身社會幫助家計,才二十三歲他便乘着在火車站工作之便,沿着火車
線在不同的站頭販賣手錶。

不用說手錶結構複雜,完全不是牙膏、牙擦般日常用品可以望其項背,哪怕是有現貨拿在手裡也不容易分辨手錶是
否準確可靠,那又何以說服顧客作郵購?有效不過的辦法,當然是老翻屈德始創的「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的
策略了。

創立相對優勢

史雅士何來本領作出這般承諾?開始這門生意後半年,他僱用了鐘錶匠羅柏(Alvah C. Roebuck 1864-1948)坐鎮


(後來羅柏更成為史雅士的拍檔,而公司亦以他們的姓氏 —— Sears Roebuck為名號),哪怕是郵遞途中出了問題
,又或者顧客不滿意退貨,自己動手修理便是,沒啥大不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8 日期: 2006-06-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換言之,Sears作得出「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的承諾,因為他佔了個相對優勢 —— 有修理鐘錶的本領。經濟
學鼻祖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告訴我們,經濟發展也者,不外乎生產分工愈來精細、讓每個人發
揮其相對優勢而已。史雅士本身是沒有什麼優勢的,可是透過模倣、嘗試,優勢便出來了。

一旦建起了郵購鐘錶這個高難度的平台,及至後來Sears擴充經營賣起其他的貨品 —— 家電、雪櫃、洗衣機、服裝
、玩具以至汽車輪胎、電池以至房屋 —— 屈德始創、史雅士老翻而又教顧客絕對放心的策略便成為一大賣門了。

為求進一步鞏固顧客的信心,到Sears銷售起Craftman牌子的修理汽車的工具來,則更作出永久保用(life time
guarantee)的承諾 —— 不管用了多久,如有損壞馬上更換。有這樣的保證,要買工具,人們又還用費神貨比三家
、諸多考慮嗎?

良性循環

「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的策略由是觸發了一個良性循環 —— 不管Sears賣的是什麼產品,顧客都對其品質有
信心;銷量增加,Sears在檢定這種、那種貨品品質的費用比一般消費者來得低,讓他們有條件提供完全絕對的保證
。當商品多元化、牽涉的科技愈來愈多複雜,相對於消費者來說,像Sears般的賣家也就擁有愈來愈大的優勢;挾着
這個優勢,他們便有條件提供更完備的保證了。

沒有永遠的霸主

有這般優勢,Sears最後又怎麼走下坡終致為人收購?一個原因是,當人人都作出「保證滿意,否則原銀奉還」時,
除非有新的突破,否則Sears又還何來相對優勢可言?及至WalMart打出保證平過對手的口號,Sears又有什麼辦法不
給比了下去?

到頭來這不也正是市場的可愛之處嗎?只要政府不阻止對手入市,老翻也好、動腦筋搞搞新意思也好,早晚會有人
發揮其相對優勢,殺出重圍。正猶如Sears Roebuck取Montgomery Ward的霸主地位而代之,不知什麼時也必定會有
人取WalMart的平霸地位而代之。市場是不會有永遠的霸主的,什麼公平競爭法只是借助政府打擊對手的藉口而已。

補白黃蜂作綿羊

意大利「偉士」(Vespa)型電單車已過耳順之年,內裡結構脫胎換骨,不是六十年前那一回事了。外形嗎?可無大
變化,而銷路不減,足見其賣相殺食也。

研製之初,車廠主人初睹其造型而失聲驚叫:「直是黃蜂一隻!」(Sembra una Vespa!),因而得名。香港人則獨


具慧眼,視之為綿羊。

若然意大利人拿着香港人的柔情眼光看世界,「偉士」又會大行其道否?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5-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從哈佛到北大:海耶克登陸了

當我在這裡拿文橋(N. Gregory Mankiw 1958-)這位新進經濟學家來說三道四之初,我對他的認識有限。我唯一知


道的是,他在哈佛任教,寫了一本經濟學入門教科書。一反跟出版商單對單協議出書的慣例,他拿出版權公開拍賣
,價高者得。要不是《華爾街日報》把這新聞登上頭版,我根本不知道經濟學界有他這個新貴。

競投結果是西南出版社(South-Western)以一百四十萬美元(另加版稅兩成二)買下出版權。寫一本教科書便搖身
一變,成為百萬(以美元計)甚至千萬(港紙計)富翁,本着鼓勵後輩的精神,我由是以《經濟學家大把世界》為
題,在這裡寫了一篇蕪文。時維九五年三月也。著書可以致富

十一年後,文橋將屆知命之年,青春不再。現今他還在哈佛任教,其間則到過白宮任事,用上兩年時間當小布殊的
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他的名字雖然還說不上家傳戶曉,新聞可多了;而他那本教科書至今已出了三版,第四
版也快要面世了。

十一年來,他這本教科書賣了超過一百萬本。在美國,這本書的零售價是一百四十三美元;單是版稅收益那又是三
千兩百萬美元(近兩億五千萬港元)。當然,寫經濟學教科書而成為小富翁的,可又不止於文橋一人而已,大家熟
悉的林本利同樣是箇中能手。

舊事重提,主要是蕭滿章兄告知,文橋這位總統顧問、教授富翁原來也有閒情逸致當起「博客」來
(gregmankiw.blogspot.com)。當然現今上至諾貝爾獎得主(譬如貝加becker-posner-blog.com),下至販夫走卒
莫不「上博」,添一個文橋,那又有什麼好值得奔走相告的?

主流大學容不下海耶克

須知蕭兄是如假包換的海耶克信徒,文橋這一「博」令他另眼相看,不用說必定是內容「博」到海耶克上去了。各
位,海耶克雖則拿了諾貝爾獎(一九七四年),更又在一九八四年給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引以為「知己」
(Companion of Honour),可是英美的「主流」大學就是「不屑」把他的學說引入課堂;從文橋到別的名家的教科
書都沒有齒及海耶克。那麼文橋又怎麼一下子「博」起他來?

文橋是主流名校的產品 —— 普林斯頓的本科生,博士學位是在麻省理工拿的,一出道便在哈佛任教。年青有為、
能言善道;執教鞭才剛兩年便被委以終身職位(tenured)。換作是別的教授,沒有十年八載,又或者著作等身,都
休得有這般待遇。於此可見,不管是以什麼的角度來看,文橋都肯定是肚裡有點墨水、魅力過人、而又大受學生歡
迎的明星級教授。憑這份履歷表來看,他又怎會接觸過海耶克?

帶海耶克進哈佛

果然,從在普林斯頓當本科生到進哈佛當大學教授,文橋都沒有看過海耶克的書 —— 直至他到白宮當了小布殊的
經濟顧問了,他才拿海耶克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到奴役之路》來看過(不知是哪位高人替他啟蒙的)。

這一看可不得了:他自己還是學生時無緣接觸這本書,到自己當教授了,那又豈能剝奪學生這個權利?故此現今他
規定上他課的一年級學生都得看這本書,更又決定把海耶克寫進他的教科書裡去,好叫不上他課的學生也有這個機
會。

讓蕭兄雀躍不已的,也正是這個:海耶克以至他代表的奧國學派終於打進哈佛裡去了。倘若哈佛學生讀起海耶克來
了,那麼別的主流大學紛紛追隨的日子還會遠嗎?要是美國主流大學都以海耶克及奧國學派為教材了,世界上其他
大學爭相倣傚的日子又還會遠嗎?

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像生物學家說的,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都致力於散播自己的基因。三妻四妾不為現代社會所容,取而代之,好些
人便致力於散播自己的信念;這也許便是進步吧。若然如此,蕭兄這位海耶克信徒對文橋無限憧憬,那可又是自然
不過的事啊。上過文橋的博站,看到哈佛及其他大學的經濟科學生給他的留言,則又不難發覺,不接觸海耶克則已
,一旦碰上了便不難有那個醍醐灌頂、視野豁然開朗的感覺。

事實上可又不只是十八、九歲大學生才有那觸了電般的感覺。好些成一家之言的經濟學家也像文橋那樣,做過好一
陣子學問工夫了才接觸到海耶克,從而找到了做學問的新方向。在這當中,教我印象深刻的是羅富(Douglas North
1920-)及史密斯(Vernon Smith 1927-)這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在他們的諾貝爾演詞中,羅富及史密斯不
約而同,都道出了他們是怎麼樣欠了海耶克的「思想債」的。

海耶克登陸中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5-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到二○○六年才給帶進哈佛校園,對海耶克來說,那無疑是個遲來的春天了。反觀內地,海耶克便早已登陸了,非
但他的著作已一一給翻成中文(海耶克的英文本來就不易消化的,中文譯本 —— 尤其是大陸的譯本 —— 則更難
下嚥);我又發覺,愛屋及烏,連帶在台灣致力普及海耶克的何信全、黃春興也都在大陸「紅」了起來。

最近我又在書店看到北京大學出版了一系列介紹海耶克的著作,包括一九七五年台灣正中書局出版周德偉(1902-
1986)所著的《當代大思想家海耶克學說綜述》。周先生和蔣碩傑(1918-1993)是少數跟海耶克有過第一手接觸的
中國人 —— 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他們先後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上過海耶克的課。周先生身故二十年後,
編者把這本三十年前的舊著重新審訂、點校,以全新面貌出版;單是這個誠意,便夠人感動的了。海耶克要不是在
大陸漸成氣候,北京大學又會花這般氣力嗎?

自由的火光

說真,作為海耶克的忠實信徒,我不知道文橋把海耶克帶進哈佛會否像蕭兄所憧憬,令美國主流大學的經濟課程從
此改觀。同樣,我也不知道大陸學者生吞活剝地普及海耶克會帶來怎麼樣的後果。我知道的是,每一個人的心中都
燃亮着自由的火光,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海耶克打開他們的心扉,自由的火光便將照亮全世界了。

補白香港精神?

去聽香港管弦樂團奏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上半場,後邊的小朋友不停踢我的椅背。不勝其擾,半場休息叫小朋友
幫個忙,不要再踢。

小朋友了無反應,旁邊的媽媽則開腔:「都叫咗你啦!」料事如神,諸葛孔明恐怕亦自嘆不如。

沒有叫小朋友賠個不是,也沒有代小朋友賠個不是,可又不放過第一時間展示個人智慧的機會。此之為言教身教乎
?此之為香港精神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5-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民黨浮沙上建公義

公民黨成立,黨綱開宗明義要在香港「建立一個公義的社會」,因為「社會公義是公民社會發展的基石」,而「要
達致社會和諧,必先要有社會公義」。「社會公義」如斯吃緊,以此命名,乾脆叫「社會公義黨」豈不更為貼切?

我不知道什麼叫「社會和諧」,亦不知道可有專家、學者發明了量度「社會和諧」的辦法。就算有,鄙人孤陋寡聞
尚未見過。要是無從量度,那麼我們又怎知道公民黨追求的「社會和諧」達致了沒有?把房子蓋在泥土上

要是一個不留神達了標,或者甚至超了標,而公民黨還促而進之,那又豈非過猶不及?沒有客觀地量度過社會是否
業已「和諧」,便又以此為執政理想,那又是實事求是嗎?若然「社會和諧」來得虛無飄渺,以此作為先決條件的
「社會公義」又實在得來嗎?以不實不在的東西為「基石」,這樣的「公民社會」又豈不猶如耶穌所說,「把房子
蓋在泥土上」(馬太7:26)?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跟公民黨有什麼過不去,故此處處跟他們抬槓。我跟這個黨絕大多數的骨幹素未謀面,更莫說
是有什麼過節。只是「社會和諧」、「社會公義」以至「公民社會」都是抽象得很的名詞、具體不來,那又不由不
令人對公民黨的目標理想打上個大問號。盲人騎瞎馬、午夜臨深池固然險象橫生;以海市蜃樓為目標同樣教人膽戰
心驚也。

跟大家說何以對公民黨有這般疑慮之先,且讓我說說跟「社會和諧」沒有多少直接關係的垃圾電郵吧。但凡用電郵
的朋友恐怕都會碰上過這些垃圾,我的小小統計則顯示,一個星期裡我起碼收到五千通垃圾電郵。這只是個約莫數
字,因為這五千多都是「漏網之魚」,更有不知其數的垃圾郵件給這種、那種過濾軟件攔截,沒有送到我的郵箱。

指「電腦」罵娘

這些垃圾郵件,五花八門,有些是通知我中了什麼大獎的,有些是提供門路找外快的;又有些是賣平價勞力士的;
當然最令人尷尬難堪的則還是那些推銷「偉哥」、鹹濕網站的。收到這些垃圾之初,條件反射是要來個反擊
—— 覆個電郵給發垃圾電郵的人,給他罵個狗血淋頭。

不過,怒氣過後我當然知道這些垃圾都是電腦發的,花精神、時間網上回敬,不管罵得如何痛快淋漓,到頭來也是
指電腦罵娘,了無實效。

除了垃圾電郵,有位朋友更又為垃圾傳真困擾。一天到晚他不知道收到多少什麼修理電腦、傳真機、冷氣的廣告;
此外什麼收數公司、財務公司、搬運公司……的傳真廣告也如雪片般傳來。初時他給這垃圾傳真氣得七孔生煙,恨
不得把發傳真的人一個個宰掉。

後來他也像我那樣想通了。不過他可沒有即時扔掉這垃圾傳真,而是將之儲起來;每當有垃圾傳過來他便捻起厚厚
的一疊垃圾傳真回敬:你給我發一張垃圾傳真,我給你還擊十張。除了阿Q的精神勝利,我不知道朋友的帝國反擊可
又起到阻截垃圾傳真之效。

「皮洛士勝利」

除了垃圾電郵、垃圾傳真,最教我無奈的倒還是垃圾電話。好些時候正在想着些什麼的,忽然手機響起,話筒傳來
什麼醫療保險、財務公司、酒店優惠晚餐、買雜誌進修英文……的廣告聲帶。給這麼打擾過後,要重拾思緒嗎,難
矣哉。如果給我知道是哪個王八蛋把我的手機號碼賣了給這些廣告公司,個人信譽保證,我必定教他她不得好死。
(同事告之,廣告公司可能根本不用買電話號碼,而是讓電腦自行炮製號碼、自動撥號,完全不經人手。)

受到這樣的電子垃圾襲擊,本能上誰不會有自力報復的衝動?可是問題也恰正在這裡:在互聯網的科技世界,要理
清因果本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倒又難似登天。像朋友那樣來個帝國反擊,雖則可以發洩一番,可是你又願意為
了討那個小小的公道而花上偌大氣力嗎?就算像朋友那樣討到公道 —— 給對方回敬十張、廿張以至卅張垃圾 ——
除了出口烏氣,這樣得不償失的「皮洛士勝利」(Pyrrhic victory)有啥意思?

揪不出元兇

生活在今天,為難之處也正是這個。好些左右我們的就業、收入以至生活質素的事情,都無從理得清其因果本末、
沒有脈絡可尋。別的不說,就以近來漲升了兩三倍的油價來說吧,誰又理得清這底是攻打伊拉克、美國煉油設施不
足、中國及印度需求大增,以至炒家操控所致?原因不明,誰又知得到導致油價漲升的元兇是什麼?揪不出元兇,
那又怎討回公道、補償用家的損失?

除了油價漲升,找不出頭緒來的事情端的又不勝枚舉。近來給不少美國傳媒炒作的新聞,是本土的通用、福特汽車
江河日下,給豐田、本田、日產打得潰不成軍。然而諷刺的是,所謂美國汽車其實有四成零件是進口的;反而日本
牌子的汽車卻有九成零件在美國本地生產。有什麼比這來得更不合理、更不公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5-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不是嗎?汽車是美國人的命根子,沒有了汽車根本便活不下去。美國人怎可以讓日本人搶走這麼重要的產業?更為
難堪的是,日本車不再「化學」,關鍵是「全面質素管理」(TQM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這套提高質
素、搶奪市場的辦法是美國人鄧明(W. Edward Deming 1900-1993)始創、向日本推銷的。誰料得到三數十年光景
這竟然成為了摧毀美國汽車業的利器?世間上又有比這來得更為不公平的事情嗎?

為什麼日本人用美國人始創的質素管理技術、在美國本土生產給美國人視為命根子的汽車竟然可以把美國的通用、
福特打得抬不起頭來?為了止血,通用、福特裁員,導致工人失業,那是因為管理層無能?工會貪得無厭托高工資
、福利?美國法例偏袒工會?還是日本人用上了什麼見不得光的手段搶奪市場?

因果無脈絡可尋

無論石油、汽車都是複雜得很的市場,當中因果教人理不清,還可以理解。可是超市毒菜卻也追不出源頭來,要在
現代社會來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討個公道又談何容易?

現今香港人收入兩極走向,頂級大狀叫價傲視全球、低下階層的收入則珠三角化,那又怎不有損公民黨說的「社會
和諧」?然而那又是誰之過?是大狀們的卡特爾形成壟斷?還是好些人沒有看到經濟知識化的大趨勢,及早用知識
武裝起自己?又或者是一些財閥為富不仁,蠶食、剝削公眾利益?

海耶克告訴我們,在現代社會「公道」這個東西就像「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衝動那樣,都是原始得很的東西;
一旦走出了部落社會(或是陶傑的「小農社會」),進入市場時代,因果便不好說了。若然因果不是像垃圾傳真般
有脈絡可尋,那又何以討個公道、建立公民黨念念有詞的「社會公義」?

更正、澄清

給「億」及「billion」二字苦害不知多少次了。早前談港台去向時,旁及Google(八四三期),說其市值便又再次
中招 —— 誤以一千兩百億美元為一萬兩千億美元!

承Thomas Fung先生指正,不勝感激。不過,就算只得一千兩百億,Google的市值也相當於全球市值最大的埃克森石
油(三千九百億美元)的三分一了。

補白︰天然壟斷

全港有近兩萬部的士,幾乎百分百是豐田皇冠;市場佔有率甚於在個人電腦市場稱霸的微軟(極其量只得九成五左
右而已)。

公民黨的湯家驊及麥偉林致力推行公平競爭法、打擊壟斷。造福人群,整治這個壟斷又會帶來什麼後果?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5-1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公民黨浮沙上建公義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5-1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5-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統籌協調的妄想症

蝸居周圍共有二十幢住宅,大約住了一千五百戶人家左右。我無從統計這當中有多少是報紙訂戶,不過婆乸數計,
少說也有四、五百戶吧。何以有此一說?個人觀察所得,每天早上起碼有六個人穿梭這廿幢住宅派報紙;要不是平
均每人有七、八十戶生意(每個月約莫可以帶來兩、三千元收入吧),誰又犯得着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間風雨一
大清早爬起床幹這苦活?

對早上派報紙活動留意起來,那當然是職業病了。然而更教我感到興趣的是這六位每天都在這廿幢住宅間穿插,而
不是固定了下來,有系統、有計劃地甲派第一至第四幢;乙派第五至第八幢,餘此類推;而是每個人在每一幢住宅
都可能有客戶。這樣走來走去,顯然有欠效率;統籌協調、加以理順,有系統地每個人專責固定的住宅,不便可以
省大家的工夫嗎?

統籌協調困難重重

我不是昨天才出生的,當然知道要有系統地提升效率牽涉的統籌協調極其艱巨。先不說客戶吧,他們六位都有不同
的供應商;有些一大清早用貨車送來報紙,讓派報紙的疊好後再作分派;有些供應商則不提供運輸,派報紙的要用
手推車到供應點拿報紙。供應的辦法不同、來價有別、賒數期長短不一,要統籌協調,談何容易?

那也只是供應方面的協調障礙而已。客戶方面要克服的困難同樣不少。A客戶跟甲認識多年,早上派報紙來,大家要
見個面、打個招呼,一天才正式開始;過年過節又送個封包、利是或者什麼小禮物,直是家人、朋友般看待。為了
提升什麼效率的,一下子換了個乙來派報紙,眼緣也不夾,那又怎可以讓這樣的人朝朝早到自己的門前來?

不可能一了百了

當然,在這四、五百戶也不是每一戶都那麼不好服侍的。哪怕有十戶、八戶是那麼難相與的,也足以給統籌協調形
成障礙了。再者,雖說六個派報紙的平均有七、八十個客戶,可是那只是個平均數。要理順協調此中的差距,讓每
個人不必在廿幢住宅之間跑來跑去,自必然有些人要少派幾戶,又有些人要多派幾戶,如斯一來便牽涉到錢銀利益
了。你和我都知道這又是個多難說話的問題啊!

就算排除萬難、擺平利益,那也不便一了百了。訂戶數目時有增減,甲負責的那幢住宅不斷有新人遷入,訂戶上升
;乙的那幢住宅卻只有人遷出沒有人遷入,訂戶不斷下降;把這一切看在眼裡,你說乙心裡會舒服嗎?碰巧甲主責
的住宅有人見到乙格外勤快、笑容可掬,「移情別戀」找乙派報紙,你說他會不會為了提升整體效率而推掉找上門
來的生意?到那個時候統籌協調的大業又怎麼了?

唯其協調理順牽涉的交易費用不菲,不好克服,結果這六個派報紙的也就只好每天大耗其腳骨力,跑來跑去了。消
除這個「不合理」現象導致的「資源浪費」,辦法不是沒有,而最常為人想起的,無疑是由政府來協調。主張政府
出手干預的人當然又都假設官僚是完全不用支薪的。

姬達初試啼聲

不要以為這樣由政府來搞的協調是個天方夜譚。剛去世的姬達爵士(Sir Jack Cater 1922-2006)退休前官拜布政


司,在政府裡只在一人之下,官大到不得了。可是一九四五年末抵港之初,他是在漁類蔬菜統營署這個小衙門主政
的。

這個署做的是什麼工作?就是替菜農、漁民搞協調統籌,好增加效率、提高價錢、替他們增加收入。姬達初試啼聲
便是創立香港仔漁類統營市場,那個時候他才廿歲出頭,是個黃毛小子,但其救世之心則不可謂不切矣。實效又如
何?

說姬達這項「德政」之先,且讓我跟大家講講一些個人經驗吧。新界跟好些中國農村一樣,過去都以種植稻米般的
口糧為主,蔬菜則主要拿來自奉,不是拿去市場賣錢的。戰後香港人口頓增,農民因應需求的改變,資源增值、棄
口糧而改種單位價格較高的蔬菜。此番經濟轉型,不用說改變了新界的面貌。

統營費時失事製造貪污

小時候,西貢剛處於這麼的經濟轉型期。初時菜農各自安排交通把菜蔬運到九龍銷售,菩薩心腸的統營署以為這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辦法浪費人力物力;兼且菜農單打獨鬥,欠缺議價能力,於是本着父母官之心,來個統營
—— 由政府統一收購蔬菜,運到九龍拍賣。結果?

統營署安排的貨車逐個菜農收集菜蔬,費時失事;大熱天時,及至運到九龍,菜蔬不難都乾壞了,那又還能賣到個
好價錢嗎?更要命的是,菜蔬集中到統營署手中,表面上議價能力大增,可是那又何來保障主其事者不會上下其手
,跟買手串謀壓價、中飽私囊?果然,統營後菜農的收入不升反降,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又還用說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5-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大陸開放,有了珠三角這個大後方,沒有多少新界菜農還撐得下去;現今政府統營的主要是大陸菜。可是漁類統營
的性質可沒有多大改變。只要稍為留心,你便不難發覺還時有水警追截漁船、制止避過統營私自賣魚的新聞。這般
浪費警力的行徑直是令人想起解體了四分一個世紀的社會主義計劃來。

追上祖家潮流

香港出現蔬菜漁類統營署、供銷合作社般的大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怪胎,是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的:兩次世界大戰後
英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劍橋的產品)對蘇聯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憧憬不已;除了醫療、教育、房屋……引入了這
種、那種的福利主義措施,鐵路、鋼鐵、電訊、航空等企業也通通國有化了。(來港之前,姬達沒有上過大學;當
了官後才先後到過牛津及皇家國防學院上過一些短期訓練課程;六七年「鎮壓」土共的招數準是那個時候學回來的
吧。)

祖家影響所及,香港也就有樣學樣,除了姬達主政的統營署,在六十年代更有個追上潮流、把中電及港燈國有化的
念頭;不用說那個時候的九廣鐵路還是個官府衙門。令人費解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已超過四分一個世紀了,九鐵卻
依舊是百分百的國企,香港的醫療、教育、房屋則不改福利主義本色,而水警更繼續執行姬達引入的社會主義統營
措施。

在我看來,這個統營經驗起碼給我們兩個教訓。第一個是毛主席說的調查研究;第二個是官僚架構的「慣性」
(inertia)。不了解市場運作,單憑表面看到的所謂不合理、不符效率現象,便本着父母官的心腸使出干預的有形
之手,非但後果堪虞,更往往久久不能撥亂反正。回歸已踏入第九個年頭,香港什麼時候才曉得追上新祖家的潮流
,大踏步朝着市場邁進?

補白:從「貴客自理」到「負責到底」

裕記口號「貨物出門,負責到底」,那無疑較「貨物出門,貴客自理」為「進步」。然而,那總又不及Sears始創之
Your satisfaction or your money back般實牙實齒。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負責到底」、不滿意包退款都牽涉額外開支,這些羊毛又是出在哪些羊的身上?是姓賣的
羊還姓買的羊更能承受這些額外開支?什麼因素促使「貴客自理」走向「負責到底」?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5-1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統籌協調的妄想症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5-1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6-05-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給港台來個「青蛙跳」

早前檢討港台去向的小組「賜飯」。婉拒了。小組擺明車馬要把港台辦下去,我則以為港台早便該私有化。像一位
朋友說的,字典也不一樣,毫無共通的語言,何苦浪費大家的時間?

科技發達,「青蛙跳」(leapfrogging)、後來居上的可喜現象無日無之。君不見無論中國或非洲國家不都紛紛略
過固網電話,大踏步跑進手機年代了嗎?電台廣播已有過百年歷史,在科技的進程上,那應該是石器時代的產品吧
,是時候淘汰了。

事實上,MP3面世後,podcast大行其道,甚至BBC的新聞報告也用上podcast了。在這樣的大氣候下,主管科技政策
的工商局卻還每年花上四、 五億元納稅人的血汗把這老掉牙的媒體延續下去,抱殘守缺,莫此為甚。何不也來個「
青蛙跳」?

三藩市WiFi化

如何跳法?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Google忽發奇想,要替整個三藩市提供免費無線上網(WiFi)服務。當初我以為這
個服務必定所費不菲。後來上網看過,硬件裝置可能只需要一千萬美元而已。Google總市值超過一萬兩千億美元,
一千萬美元端的是零用錢也說不上 —— 何況他們更預期這個服務可以帶來廣告收益,直是一盤生意,那又何樂而
不為?

三藩市的免費無線上網跟我們的香港電台有什麼相干?倘若全港都可以免費無線上網,那麼莫說香港人要收聽多少
個廣播電台都可以收聽到多少個廣播電台,甚至電視台同樣無限量供應,那麼又還何須納稅人每年花四、五億元維
持港台?

香港的地理環境跟三藩市並不一樣,加以市區盡是石屎森林,覆蓋全香港的無線上網系統不難要比三藩市貴兩三倍
。就算是這樣,整項投資比港台一年的經費還要少,那不是划算得很的麼?要是找個像Google般的巨無霸當拍檔,
可能更不費納稅人分文,甚至年復一年給庫房帶來進賬,這樣的「青蛙跳」不是既有益而又有建設性嗎?

高科技的大蛤乸

世界上真的有這般大隻蛤乸隨街跳嗎?別的不說,除了提供免費的電郵服務,Google更給每名用戶一個容量超過
2,700MB的「郵箱」。硬件雖則大跳價,買個這般容量的硬盤也得花點錢的吧!在互聯網時代,不轉換個角度來個「
青蛙跳」又豈能看清楚世情?

這些高科技的大蛤乸怎麼跟港台扯上關係?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港台的一大功能,是給大眾提供議論時政的平台,
這個差事網上電台當然可以優為之。試想想倘若香港人家家戶戶都無線上網,那就無異於人人都可以開設電台(數
目沒有任何限制,要開多少個台可以開多少個台),就像現今人人都可以上網當「博客」(blogger)那樣,哪又還
用擔心人們沒有渠道發表意見嗎?

眾所周知,現今大家都可以在網上看港台的舊電視節目,故此港台不作電視廣播同樣不是個問題。不久前我在雜誌
上又看到個叫youtube.com的網站,免費讓人把影片放上去跟全世界分享,要放多少便放多少(好些人更不理會版權
限制把電視節目 —— 甚至電影 —— 也放了上去)。港台要怎麼樣才可以脫胎換骨「青蛙跳」到互聯網的未來去

拍賣港台頻道

依我看這個事情易如反掌。首先,港台有七條頻道,倘若全香港都可以免費無線上網,那七條頻道便可以騰出來拍
賣了。那到底可以給庫房帶來多少進賬不大好說,可以肯定的是,多了七條頻道,香港將會有九個電台 —— 在商
台及新城外再添加七個 —— 競爭大增,廣播節目的內容又能不百花齊放?

換言之,港台騰出七條頻道、將之拍賣,庫房有多少進賬倒還其次,更重要的是這將有助於提升廣播質素,讓節目
內容更切合香港人的口味需求。到頭來,那才是私有化港台的首要考慮。

回購黃金時段

不過,這七條頻道也還不是港台最值錢的資產。政府給無綫及亞視發牌,條件之一是要兩個電視撥出時間播放港台
的製作。過去,每個台每個星期要撥出兩個半小時作「公共廣播」,當中以黃金時段為主。無論是無綫或亞視,那
都是寶貴得很的時段。要是網上播送港台製作了,那麼兩個電視台不便可以回購這些寶貴的公共廣播時段嗎?

這兩個半小時值多少錢?以無綫為例,每個三十秒長的廣告,叫價介乎八萬二千元至四十三萬五千元不等。兩個半
小時,那是三百個三十秒長的單位。就算以八萬元一個單位計,那便是兩千四百萬元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6-05-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當然,電視台不能把兩個半小時全拿來賣廣告。哪怕是十分一吧,那也是兩百四十萬元了。就算亞視出不起無綫的
價錢,打個五折也有一百多萬元呀。故此,私有化港台、讓兩個電視台回購公共廣播時段,每個星期動輒可以帶來
三百萬元的收益,每年那是超過一億五千萬元了。拿這筆錢來維持一個讓所有香港人無線上網的網絡肯定綽綽有餘

香港及不上東非小島

我是科技盲,讓香港WiFi化到底有多大的難度,我不甚了了。不過以今日的科技,恐怕也難不到哪裡去,問題是為
政者有沒有來個梁錦松口中的paradigm shift。除了Google有意贊助三藩市作此壯舉,一位朋友替我作的調查則又
顯示,大大小小的美國城市其實都紛紛WiFi化起來了。

美國之外,據我所知台灣的高雄亦早已全市WiFi化,而台北市也快要成事了。電腦硬件是台灣的「支柱」工業,有
這個發展可能是意料中事。可是WiFi化跟一個地方的科技水平有多高看來也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最近我便在外電
上看到,東非島國毛里裘斯也在手機之外,來了另一個「青蛙跳」—— 全國WiFi化了。香港的科技水平總不成及不
上東非小島國吧!

給港台來個青蛙跳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駁起古來:WiFi化跟港台私有化是兩碼子事,怎可以扯在一起?首先,在互聯網時代,港
台還有什麼資訊功能可言?要知道路面的交通情況如何,港台的交通報告又怎及得上運輸署網頁即時直播的路面情
況?

只是收音機至今還較電腦為普及,故此這個陳年技術才有用場。一旦所有香港人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了,電台又怎不
給淘汰掉?要邁向全民上網這個目標,全港WiFi化是關鍵的一步。

作為輸送資訊的工具,收音機可以說是石器時代的產品,而電腦則顯然是屬於上網時代的。到了今日還花納稅人的
公帑(以及一眾社會賢達的腦細胞)去延續這石器時代產品的生命,那又是何等的浪費?提升資源效益之道又豈不
是給港台脫胎換骨 —— 或者起碼來個「青蛙跳」—— 讓我們向互聯網時代邁進嗎?

補白︰「谷」「穀」不分

Google到大陸開業,自我審查,屈服於這種、那種對言論的規限。大陸Google以Gu Ge為名,外電說那是Valley
Song —— 山「谷」之「歌」。大陸網頁則以「穀歌」相稱,取其五「穀」豐收、高「歌」慶祝之意。

山谷高歌,回響不絕,多少有互聯網以廣資訊的意義。高歌五穀豐收,那又是個何等文革的景象?文革當然不是個
言論自由的年代。

到底大陸Google是鬼子佬口中的谷歌還是中國人說的穀歌?看來那又是另一個簡體字弄出來的好事了。五千年文明
竟然落得個「谷」「穀」不分的境地,悲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6-05-0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給港台來個「青蛙跳」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6-05-0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說了些什麼?

郭伯偉(Sir 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替香港奠下經濟繁榮的基礎,創造了奇迹。中國開放,以他那市場


為主導的「香港發展模式」為範本,創造了更大的奇迹。他月前身故,好些朋友都想找個辦法紀念他。

過去,我主張在立法會門前為郭伯偉豎碑立像,「以警人心,好叫政客們不要再那麼放肆」,要政府干預這個、插
手那個。芮育光則以為郵政局應發行紀念郭伯偉的郵票。他這個主張不無道理:郵票不但在香港用,更會隨着郵件
全世界走,那不便可以叫別些地方的人也知道郭伯偉這位香港人的忠誠公僕作出了什麼貢獻嗎?然而,香港現今瀰
漫着日益濃烈的干預氣味,最有意思的紀念方法還是重溫他的「教誨」。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倘若我對香港是有什麼認識的話,那恐怕都是從郭伯偉的預算演詞看回來的。衞奕信成立中央政策組之初找了我的
一位朋友去當研究員。當時「年少無知」,對這樣的官僚單位還有點幻想,於是慌忙把這些演詞複印了一份送了給
他,以供借鏡。觀乎這個單位年來的演變,不用說這位朋友早已把那幾百頁三、四十年前的演詞扔進廢紙筒去了。

早兩三年前,有位朋友加入傳媒隊伍,我本着鑑古知今的想法,又拿出那疊發黃的演詞,叫他花點時間細心捧讀,
更作出個人信譽保證:下點工夫,必有所得。看來那也同樣枉費心機。舊事重提,禁不住還有點兒面紅耳熱,還不
是給江主席看扁 ——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了嗎?

雖則一再碰釘,這些年來我倒有個整理這些演詞、將之出版的心願。事實上好幾年前我已找了兩位世姪做暑期工,
電腦掃描演詞、做了索引,只消給每份演詞加上背景資料便可以付印了。當時我更信心爆棚,滿以為這個事情倚馬
可待,沒有什麼大不了,於是便找了同事替這本給我叫作《郭伯偉論香港經濟(Sir John Cowperthwaite's
Hong Kong)》的書設計了個封面。

還請高手拔刀相助

彈指之間又是三、四年了。兩位世姪的心血至今還儲存在兩隻電腦光碟上,紋風未動。想起這個事情我這個當uncle
的真的是既慚愧又內疚。慚愧的,是應承了兩位世姪會在書上印上他們的名字,遲遲未能兌現,那又豈不愧對晚輩

更教我內疚的是,還在中環上班的時候,我已跟郭伯偉說過要出版這麼的一本書;現今他業已作古,除了書名及封
面式樣,這本書還是了無踪影,那又怎說得過去?怪且怪眼高手低,兼且俗務纏身,不知道可有高人專家願意拔刀
相助。

郭伯偉當然不在乎有這麼的一本書的。他跟我說:「那些演詞都是公開的資料,你要拿它們怎麼辦,悉隨尊便,沒
有人阻得你。不過你要是想知道我真的說了些什麼,那麼你倒應去翻查行政局的紀錄。」到有一天不必為稻粱謀,
那又該是何等的稱心快事?

自力更生的得着

四、五十年前港英殖民地部官僚的政策演詞又可有什麼看頭?須知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舉,適逢大陸解放赤化,難民
湧入、人口頓增。在那個時候,宗主國自顧尚且不暇,而美國的注意力 —— 及援助物資 —— 則放在南韓、
日本、台灣、越南等堵塞共產勢力的最前線。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像毛主席說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香港便端
的別無他途了。

那時候,香港既沒有為難民潮淹沒,也沒有像不少非洲國家那樣沉淪,香港人的拼搏固然重要,港英當然亦盡了力
、有不少得着,這當中政府既極力克制又沒有趕時麾,搞計劃經濟,更是關鍵所在。

有權而克制是困難的。要掌權的人抵得住干預的引誘固然不易,要擁權的官僚不受這個、那個利益團體的游說、慫
恿,以至壓力,則更是難上加難。郭伯偉教人欽佩的地方,是他既抵得住引誘,更頂得壓力,那便非要有道德勇氣
不可了。

一分一毫公帑來之不易

這個道德勇氣來自哪裡?在郭伯偉來說,那源自向公眾承擔負責的信念:「對任何與稅收及公共開支有關的事情,
主宰我的理念的是一個深刻的感受 —— 到底是誰作的犧牲帶來稅收?政府開支到底又造福了誰?」

朱子訓誨子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家裡尚且如此,替公眾管錢,用的是
納稅人的血汗,那又豈能不時刻警惕自己一分一毫的公帑都來之不易,奮力頂住這個、那個利益團體的需索要求?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市場遠勝計劃經濟

在郭伯偉當財政司的年代,無論是落後或發達國家要政府花公帑投資這個行業,扶助那個工業,是個時髦得很的念
頭,香港亦不從免。對這般需索,郭伯偉的回應來得簡單:「我只信任那些承受風險、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的商業
判斷。」(I trust the commercial judgement only of those who are themselves taking the risks.)

作為政府官員,郭伯偉明白到官僚推動經濟的作用至為有限:「倘若我們不能依賴那些甘冒風險的生意人作出的判
斷,那麼我們根本便沒有前途可言。」(If we cannot rely on the judgement of individual businessmen,
taking their own risks, we have no future anyway.)今天,環顧特區,多少高官會有把這個道理宣諸於口的勇
氣?

生意人冒着風險作出的決定有什麼了不起?「長遠而言,生意人在自由市場裡各自作出的判斷就算時有出錯,整體
而言,其殺傷力會比政府的中央規劃為小,而這些失誤亦必然會更快得到矯正。」(In the long run, the
aggregate of the decisions of individual businessmen, exercising individaul judgement in a free
economy, even if often mistaken, is likely to do less harm than the centralized decision of a
government; and certainly the harm is likely to be counteracted faster.)

紀念郭伯偉的最佳辦法

當他捨棄中央計劃、高舉自由市場的時候,中國尚未開放、蘇聯還未解體,而郭伯偉已有此番識見,那又能不教人
佩服?中央計劃壽終正寢四分一世紀後,公民黨隆而重之,將之納入政綱 —— 要政府制訂「明確而穩定的長遠經
濟政策」,這般識見竟然又以「精英」為定位,那又能不教人啼笑皆非?

過渡前夕,《亞洲華爾街日報》在九七年的六月卅日發表以《郭伯偉說了些什麼?(What Did Sir John Say?)》


為題的社論,總結了港英治下香港的成功經驗,寄望特區政府不要忘記替香港經濟奇迹奠基的郭伯偉的教誨。四月
廿五日是郭伯偉的冥壽。紀念他,最好的辦法不是像《亞洲華爾街日報》說的,重溫他的教誨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說了些什麼?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27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4-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資訊爆炸專家有價

天才世姪(在英美的劍橋上學、弱冠之年已在麻省理工「授課」、更又彈得一手好鋼琴)大學畢業,「老父」不以
此為喜,因為小孩子要「出社會」闖蕩,暫且無意進研究院。現今人才渴市,像他般的數學天才當然是炙手可熱了
。他做的是什麼工作?當其「投資銀行家」也。

過去,數學跟投資銀行風馬牛不相及,可是自從衍生工具(derivative)面世後,設計這種、那種的投資產品便像
設計導彈那樣成為一門高科技行業,那又豈少得數學家?樸素的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者何?許久、許久以前看過的一個說法,我國古已有之的指腹為婚便是樸素得很的衍生工具了:兩個男人
憑着太太腹中塊肉為記,「衍生」出一張長期合約 —— 十五、十六年後雙方結為秦晉之好、做其親家。

這樣的衍生工具有何效用?除了鞏固兩家人的關係,這張遠期合約有助於節省男女雙方談婚論嫁的交易費用。男婚
女嫁,平常不過;我們的祖先「多此一舉」,發明了「指腹為婚」這衍生工具,而這個辦法又被沿用了好一段日子
,足見這個辦法確又幫得到手。

從指腹為婚這樸素的期貨合約開始,時至今日,衍生工具可以說五花八門、百花齊放。石油、棉花、黃糖固然早已
有成熟得很的期貨市場,外匯、債券、股票同樣發展出了形形式式的衍生工具;最新的玩意,是股神畢菲特開出未
來十五至廿年美股及其他三大指數必升的「保單」。

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跟利率預期走勢、現貨與期貨之間的供求關係、資金成本等等,互為牽制影響,說多複雜
有多複雜;那又豈能不找些像世姪般的數學天才來把這千絲萬縷的關係弄出個條理好從中取利?

投資銀行利潤豐厚

資質有限,哪怕世姪不惜「紆尊降貴」細說從頭,恐怕我也弄不清這些是什麼的條理。教我感到有興趣的是,以高
薪延攬世姪的投資銀行哪裡來的本領歷久不衰,兼且愈賺愈多?何以有此一問?

長期以來,人們對市場運作都有個一廂情願的看法,以為追逐利潤的市場中人都競爭劇烈;不管是什麼生意,只要
稍為有利可圖,早晚會引來對手、頂爛市。到頭來就算不致完全事無可為,極其量只是賺份人工;要家肥屋潤嗎?
難矣哉。

不過,這顯然可又不是投資銀行的經驗。早前有熟悉行情的朋友告訴我,那間以金字為招牌的華爾街頂級投資銀行
作過內部調查,發現旗下員工到了四十二歲便大都已賺到盆滿鉢滿,買田買地歎世界去也。相較之下,一般的美國
人則非要再工作多四分一個世紀也退不得休。投資銀行要不是利潤豐厚,哪又豈能年復一年,炮製一批又一批的壯
年小富翁?

我的疑問恰正也是這個。香港發四師 —— 醫生、律師、會計師、建築師 —— 這個不難理解:這些行業都有政府


架起保護屏障,要入行頂爛市又談何容易?投資銀行可不同了,就算像世姪般未見過什麼世面的黃毛小子也入得行
;人人皆可以入市,哪又怎麼可能在一、二十年間讓人賺個盆滿鉢滿成為小富翁?

投資銀行歷久不衰

換言之,就算投資銀行這門生意真的利潤可觀,然而入行者眾,競爭之下,利潤也總會給扯薄吧?況且,就算有世
姪般的天才炮製出奇特的衍生工具、使出高超的對沖策略奪取厚利,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這些工具、策略又怎會不
給對手一一照辦煮碗老翻過來?果如此,這個行業又還極速炮製得出一批又一批小富翁嗎?

沒有錯,投資銀行這一門生意確實令人費解,而這個費解現象可又存在了好一段日子,不是一時的異數。據我所知
,現代版的投資銀行業可以溯源於苗勤(Michael Milken 1946-)。一九六九年,他在賓夕凡尼亞大學唸財務,功
課之一,是比較不同評級債券的風險。他發覺所謂「垃圾債券」(junk bond)(資產在兩億美元以下企業發行的債
券)的風險其實並不比優質債券(AAA評級)高出許多。

垃圾債券重振美國雄風

經過他的鼓吹推介,垃圾債券非但為投資界接受,好些企業更靠發行這些融資工具進行收購合併。碰巧列根在那個
時候上台,對反托辣斯法有了個新的看法(他相信市場競爭的威力,不以為世間上真的有那麼多的壟斷),給收購
合併活動大開綠燈,專門替企業撮合做媒、瘦身拆骨的投資銀行活動由是大行其道。經過此番整合,整個美國經濟
汰弱留強、重振雄風。再加上全面減稅刺激投資,這一二十年來美國的企業又有什麼辦法不威震全球?

看到這裡,稍為心水清的朋友可能會覺察,我這裡說的「投資銀行」其實是個籠統得很的名稱,這當中既有把不同
企業拉在一起的媒人,亦有替企業出主意重整業務的軍師,也有構思不同的金融工具好製造條件玉成收購合併活動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4-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的食腦之人,更還有像我的天才世姪那樣從不同的工具「衍生」出新產品、穿插對沖,謀取厚利的「火箭專家」
(rocket scientist)。在我看來,這些活動可以歸納為一個目標 —— 殲滅企業間的「不合理」現象。

投資銀行如雨後春筍

就以苗勤這個現代投資銀行活動的始創者來說吧,要是風險不比優質債券高,那麼「垃圾債券」要提高回報才可以
吸引到投資者又豈為合理?倘能提升「垃圾」的價格,那不便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了嗎?又如業務穩定的領匯,派
息明明比紅簿仔高出許多、許多,「兒童基金」(TCI)有條件以低息籌集資金買入領匯股票,那不便可以無風無險
套取息差了嗎?

不過這麼說還是解不開我原先的疑團:資訊爆炸,不合理的現象又怎不像蓋茨說的,以互聯網的速度為人覺察,把
消息發布出去,那麼投資銀行家們又還何來機會擇肥而噬?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投資銀行活動非但沒有因為科技資
訊的蓬勃發展而減少,反而五花八門日益興旺,什麼hedge fund、private equity fund,端的如雨後春筍(《福伯
氏》估計這些不掛牌上市的基金去年籌集了超過五千億美元作投資,子彈充足),世界上哪裡來那麼不合理的現象
,要陣容龐大的投資銀行家來擺平?

資訊爆炸帶來無知

面對這個不協調的現象,我有個這樣的想法。資訊爆炸非但沒有讓大家都懂得多了,更反而拓大了「無知領域」
—— 相對於懂得的東西,我們不懂得的事情是愈來愈多。這也就給有條件消除隔閡的人 —— 不管他們是像天才世
姪那樣運用數學程式弄明本末,抑或是大有人脈關係的世家子弟 —— 締造互利雙贏的發財機會,「擺平」這種、
那種的不合理現象。

資訊革命儘管讓全世界平等了起來 —— 老布殊跟全球觀眾一樣,都得透過CNN才掌握到中東世紀之戰的最新進展
—— 可是歷史進程則又顯示,經濟愈是發展,則分工愈是精細。資訊爆炸的後果之一,是人們掌握得來的資訊愈來
愈少,也就愈是要依賴專家們把事情弄出個究竟來。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投資銀行 —— 以至所有專注消除隔閡的
行業 —— 大行其道,又豈不應該?

補白︰何事倒裝?

大家都一定看過「集團連鎖、星級服務」這個廣告,會不會幫襯則另作別議(那麼,朱咪咪又算是成功嗎?),教
人費解者,是這兩句口號的句法。

「集團連鎖」無疑是鄧寄塵說的倒裝文法了,而其着眼點顯然是「集團」,以示聲勢浩大。果如此,何以「服務」
又不也倒裝一番?莫非促銷整牙之道,首重集團,服務倒是其次?還請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4-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資訊爆炸專家有價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4-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4-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給巨無霸落降頭

新鮮出爐的《財富》雜誌刊出一年一度的「全球最為人欽羨、佩服企業大榜」(The World's Most Admired


Companies)。一如既往,通用電器(GE)再次高踞榜首 —— 八年來那是他們第六度蟬聯了;居第二位的是豐田汽
車。《財富》的編輯說,自從他們搞這個玩意兒以來,這是第一趟有美國以外的企業在榜上登上這麼高的位置。言
下之意,假以時日,豐田不難取GE而代之,問鼎冠軍寶座。

豐田得此殊榮,那是否實至名歸,我有發言權:自從懂得開車以來,我便差不多在開豐田了;棍波的、自動波的、
大的小的、四驅的都開過,只差他們那令人刮目相看的油電混合車Prius尚無緣接觸。像我般的有牌擁躉,豐田上榜
又豈會感到詫異?「打不死」的汽車

事實上不用等到他們上了榜才教人欽羨、佩服起豐田來。九一一後美軍解放阿富汗,儘管鎖國了好一段日子,物資
缺乏,從新聞圖片上所見,路上走的莫不是豐田四驅車、輕型貨車。在那塔利班掌權的日子,阿富汗禁絕一切物資
入口,那一部部的豐田又是靠什麼來維修的?

就算引擎、波箱般的關鍵組件不出大毛病,難道風隔、油隔、迫力皮般損耗性零件也不用更換?不可能吧。塔利班
尚且可以克服,難怪好些美國記者把豐田汽車形容為「打不死」(indestructable)的了。

安全、可靠、不必操心維修保養 —— 而又物有所值 —— 正正是這麼多年來我對豐田不離不棄的原因。不過現今


《財富》把他們吹捧一番,倒又教我替豐田擔心起來。須知給《財富》(或其他別的美國財經刊物)挑選上這個、
那個大榜是說不得笑的;好些時候那甚至比給落降頭更為要命。

依稀記得HP電腦及生產偉哥的輝瑞藥廠給《福伯氏》雜誌選為最佳企業後,便命運多舛起來了。此外,因造數一夜
之間破產的安然(Enron)也持續好幾年被《財富》推許為令人欽羨、佩服的企業之一,有一年更還榮登榜首呢。

不管有沒有給《財富》放在榜上,不辯的事實是豐田現今確實氣勢如虹。以產量計,美國的通用汽車(GM)依然是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車生產商,可是不堪工會的剝削壓搾,GM已瀕於破產,財政狀況跟盈利持續上升的豐田不能同
日而語。就算以產量而言,隨着在歐洲及北美的迅速擴張,彈指之間豐田便可能會把GM趕過頭來了。如日方中,那
又何懼給《財富》選中?

獨門絕技叫「改善」

且讓我先跟大家說說這篇文章的內容吧。豐田的業務遍布全球(僱員接近二十八萬,集團市值超過三千四百億美元
—— 跟踞榜首的GE扯個平),不好逐一描述,《財富》由是挑了Prius這部油電混合動力車的發展歷程來刻劃豐田
教人欽羨、佩服的地方。

眾所周知,在推出這種混合動力車之先,豐田的獨門絕技是「改善」(kaisan)—— 孜孜不倦地改良設計,好在提
高質素的同時降低成本。「改善」不是搞革命性的突破,而是逐步、逐步把汽車的每一個組件完善起來。譬如把收
音機天線安裝在後座的玻璃上,以取代電動升降、放在車頭的天線。這樣做非但節省成本、促進收音效果;在避免
摩打故障的同時更消除天線阻風而製造的噪音。這般細眉細眼的「改善」從來都是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脫胎換骨
的突變。

以軍令狀追求突破

據《財富》說,及至決定生產混合動力車,豐田便不再來「改善」這一套,改而追求突破了:立下軍令狀、限時完
成這個叫G21(環球廿一世紀 —— Global 21st Century)的計劃。概念在九三年下半年敲定,新車鐵定在九八年
面世應市;儘管這是個技術突破,可是從測試模型到實際投產的時間則只是兩年多,比發展一部新款的傳統動力車
還要少三分一時間。

打從有這個決定的那一天起,豐田決策層便下定決心,這種混合動力車不是拿來玩的實驗車,而誓要將之取代傳統
汽油引擎成為豐田的主力產品。這當中要克服的困難,從電子工程、儲電池的耐熱、耐凍能力,以至車型設計,不
勝枚舉。

只爭朝夕,故此豐田便不計工本、用上人海戰術,拼命攻關 —— 調動了過千工程師參與這個專項計劃,在日本及
美國兩地同時進行設計。Prius非但如期面世,這種原先針對日本地少、油貴市場的混合動力汽車,更迅即給擁護環
保的荷李活明星看上,一夜之間成為潮流熱賣。

看過《財富》這篇報導,無論是意念、字眼,以至領導層那股豪情壯志,都不期然教我想起「排除萬難、不怕犧牲
、爭取勝利」、「人定勝天」的文革來。為了節省汽油,主責其事的內山田武(Takeshi Uchiyamada)當初希望把
汽油的功率提升五成 —— 從每加侖汽油跑三十二哩增加至四十五哩左右。孰料他的老闆和田明洋(Akihiro
Wada)卻非要百分百提升汽油功率不可 —— 最後Prius果然做到一加侖汽油跑六十六哩的目標(那當然是車廠試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4-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場的成績,路面實戰效果則是把功率提升了約四分之一)。

並非物有所值的代步工具

攻關成功,替豐田高興還來不及,那又有什麼好擔心的?教我擔心的,是那「人定勝天」的革命豪情。油價高企,
和田先生早在十三年前便已立下提升汽油功率一倍的軍令狀;有這般遠見,又豈不應把他奉若神明?

然而這兩三年來,要是油價不是攀升了兩三倍,而只是原地踏步,停留在二、三十美元一桶的水平,那麼豐田這革
命性的技術突破又還會成為潮流熱賣嗎?須知Prius的售價比同級傳統動力的汽車高出四分一,就算是在現今的油價
水平,省下來的油錢尚不足以抵消高昂的車價。

換言之,Prius的賣門不是物有所值的代步工具,而是此中表達的環保意識;以生活態度為賣門,那是經營起時裝來
了,又豈還是以生產安全、可靠、品質不斷提升的汽車著稱的豐田?長於逐步改善的企業,一下子來個突破性的革
命,當中的風險又會少嗎?

不過這還不是最教我擔心的地方。從《財富》的描述,Prius的成功不無僥幸之處——油價突然颷升、新車給荷李活
明星看上,銷路不脛而走……等等。要是豐田的決策層誤把這些彩數視作以大無畏革命豪情僥幸行險、人定勝天的
成果,那麼突破性的Prius便不難成為這個令人欽羨、佩服的企業敗亡的開始了。事實上,豐田已急不及待把混合動
力應用到凌志及四驅SUV等不是以省油為賣門的型號去。到了這個地步,混合動力的環保意識又怎麼了?

說到底,不管是汽車還是別的行業,世界上從來沒有不斷擴張膨脹而又歷久不衰的企業。豐田亦不可能例外。就算
Prius不致把豐田帶上敗亡之路,也難保將來不會出現別的引誘,令主事人拿出革命般的豪情壯志,僥幸行險。不管
企業的規模來得多大,說到底其主事人還是人,也有抵不住引誘的時候。愈是成功的企業,謀求突破的引誘往往便
來得愈大。你看,有破產之虞的GM不也一度如日方中,佔了美國一半的汽車市場嗎?

補白

女士愛價錢?

年前到聖堂參加朋友的婚禮,剛好坐在她後一排。參拜下跪,我跟她的鞋底打個照面,赫然見到上面貼的價錢,廿
九美元九十五美仙。我對她的婚姻狀況不大了了,對她那雙鞋可未能忘懷,至今她可能還不曉得我知道她這個私隱
啊!

又到換季時節,看到好些女士的鞋底也都是貼着價錢的。女士們對鞋底價錢的眷戀,似乎無分種族、國界。費解。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4-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給巨無霸落降頭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4-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最低工資不能提升「生活質素」

勞工顯然是個熱門題材。公民黨成立,政綱鼓吹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以為非如此無以提高香港人的「生活質素」
。無獨有偶,法國大學生也在這時候為了就業保障挑起連場暴動。下筆之際,暴動引發的罷工從巴黎蔓延全國,法
國政府備受考驗,不在話下。

法國的最低工資為時薪九點三美元,傲視「先進國家」,更老早便推行每週工作三十五小時。可是這一切卻又似乎
無助於提升公民黨最關心的「生活質素」,更遑論帶來胡主席、溫總理最希望香港締造的「和諧社會」。法國走在
時代前頭的勞工政策出了些什麼問題?失業率高、失業期長

法國的勞工界出了問題,有目共睹:全國的平均失業率逼近一成,而廿五歲以下年青人的失業率則倍之 —— 超過
兩成。非但失業率高企,法國人失業期更比別的歐洲國家長,動輒在一年以上。故此在大學生來說,畢業即失業是
真確不過的事實,哪又何來就業保障以至「生活質素」可言?

也就是針對這個問題吧,法國政府決定由四月開始給廿六歲以下的年青人推出個叫CPE(Contrat Premiere
Embauche)的兩年試工期;其間僱主只消給兩個星期通知便可以解僱工人,毋須法庭仲裁勞資之間的過錯。試用期
滿便沒有這個方便了。

法國政府以為這個較具彈性的試工安排有助紓緩年青人的失業情況。大學生們搗亂大學、鬧上街頭,他們當然是不
同意政府的說法了。他們指試工期隨時有炒魷魚之虞,毫無保障,對他們不公平。在BBC,我則更聽到一個大學生說
試工侮辱他們的人格,差點兒沒有說扼殺他們的生存權。此番衝突不由得令我想起四十多年郭伯偉跟李國寶的先翁
李福樹老先生的一場辯論。

李福樹主張資金管制

那場辯論是這樣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東南亞的政局不那麼穩定,好些華僑視香港為瑞士般的資金避難所,游
資湧入。李老先生是銀行家,你道他心中如何盤算?那還用說嗎?當然是希望資金抵步後便從此留了下來,不再流
走。

那個時候他是立法局議員,要留住資金,最直截了當的辦法還不是要政府出手干預制止資金外流,好保障香港有充
裕的資金供發展之需嗎?郭伯偉如何回應這個為了銀行好、香港好的有益、有建設性之議?

他直斥其非:要不是人們有信心可以隨時調走資金,游資又會流來香港嗎?一旦管制資金,人們再沒有信心可以隨
時調資金,今後又還會有資金流入來嗎?

容許資金自由流出,才有望吸引資金流入的道理,跟勞工就業有何相干?依我看,法國政府的用心也正是這個:要
不是有解僱工人的權利,僱主又何來信心僱用工人?我對法國勞工市場的具體情況不甚了了,更不知道法國僱主是
不是絕對不能解僱工人(理應不會吧!);可是我倒又相信在現今的法例下,僱主肯定要費好一番氣力才可以解僱
工人;要不然,那又怎犯得着多此一舉作出改革?

若然解僱工人手續麻煩、欠缺彈性,要不是萬不得已,或者對工人的操守、能力絕對有信心,什麼的僱主會隨便增
聘人手?僱主對增聘人手多所遲疑 —— 甚至抗拒 —— 那麼失業率又有什麼辦法不空前高企?僱主輕易不能解僱
工人,那又跟李福樹老先生主張的管制資金何異?

高工資、高失業率

除了勞工法例僵硬,法國失業率空前高企看來亦跟其最低工資有關。在現水平,法國的最低工資比美國(時薪五點
一五美元)高出近八成!儘管影響就業的因素錯綜複雜,而美法兩國的經濟狀況又不盡相同;然而不辯的事實是,
法國的失業率為九點七個巴仙,比美國(四點八個巴仙)高出超過一倍,高人一等的最低工資又豈能不負點責任?

望梅不足以止渴。對找不到工作的人來說,不管最低工資來得多高也了無意思。那麼人為地抬高最低工資又豈能像
公民黨說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素,給香港人帶來「文明的社會價值觀和豐富的文化生活」?工作也沒有,「豐富
的文化生活」又豈不成為了肉糜?若然年紀輕輕便已無望打入就業市場,下半輩子的日子又怎麼過?

大學生尚且給最低工資、僵化勞工法例弄得找工作無門,回教徒新移民又要克服多少困難才可以找到工作(回教徒
佔了法國的一成人口)?前景灰暗(甚至絕望),不知什麼時候不同種族之間有點誤會磨擦,乾柴烈火,那便不難
像去年那樣全國爆發種族暴動了。

好心做壞事

無論是最低工資抑或最高工時,其初衷無疑都是像公民黨那樣的菩薩心腸,是為了提升人們的「生活質素」的。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是用心是一回事,效果可又是另一回事。用心良苦的措施導致像法國般的結構性失業,那又豈非好心做壞事?

香港「保障」勞工的措施還遠遠未及法國那麼「進步」—— 起碼我們還未有最低工資啊!可是就算是現存的一些措
施則已直接、間接提高勞工成本了。就以實施了五年多的強積金來說吧,那固然直接加重了僱主的財政負擔,更同
時令行政架構複雜起來 —— 現今哪一個稍具規模的僱主不要聘用專人執行其事?到頭來那便間接增加成本了。跟
勞工相關的成本、開支上升了,那麼僱主到底會增聘還是減省人手?

過渡前香港的失業率長期徘徊在兩個巴仙的水平,現今則高企在五巴仙以上,比美國還要高,那又跟愈益昂貴的工
資水平能不無關?再像公民黨主張的人為地托高最低工資,那到底又會刺激就業還是令失業率進一步攀升?

過去,香港以製造業為主,現今則服務業佔了整體經濟比重八成以上。服務業以人為本,事事講求彈性,不是像工
廠的機械式流水作業。要是來個最高工時的規定,不說別的,單是編更、補水、補假、替更便夠考功夫了。給服務
業的從業員加個這般有欠彈性的要求,那又會對整體經濟構成多大的障礙?

歐洲已甦醒過來

在德國,就算去年十月大選之先已追隨美國的步伐邁向市場,開始全方位減稅。及至默克爾•安格拉(Angela
Merkel 1954-)這位鐵娘子上台,市場取向也就來得更為明顯。在法國,實施更具彈性的勞工法同樣是邁了改革的
步伐了(只是法國人始終是法國人,改革起來也格外拖泥帶水 —— 最新消息:試工期縮短為一年,其間解僱要提
出理據)。果如此,在可見的將來整個西歐便將不難像四分一個世紀前的中、英、蘇三個大國那樣邁向市場了。

歐洲人的社會主義黃粱大夢已醒,什麼時候香港精英們才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已換了人間?

補白:遺漏之罪

馬英九在美國說,四十歲前,人們對他以老馬相稱;四十歲後,則改口稱他為小馬。此番「錯配」,逗得記者哄堂
大笑。

小馬可不夠老實,或者起碼有蓄意省略之嫌(the sin of omission)—— 四十歲後,人們稱他為小馬「哥」。這


隻娘兒腔的「哥」字莫非連馬英九這個俊黨魁也啟齒不得?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最低工資不能提升「生活質素」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4-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3-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民黨的社會主義本色

大概是兩年多三年前吧,那時剛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史密斯(Vernon Smith 1927-)過港。有位有心人作東,找


來好幾位才俊跟他飯聚,當中包括現今公民黨的黨魁余若薇及骨幹成員梁家傑,話題當然離不開經濟了。

依稀記得當時余黨魁向史密斯提問:有什麼好的經濟政策入門書可以介紹的?史密斯當時了無反應,坐在他旁邊的
一位朋友為了打破沉寂幫腔曰:佛利民的《資本主義與自由》,如何?當時我沒有作聲,心裡則在想:有志從政,
總得有點哲學基礎吧?那又豈能不讀讀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及《自由的憲章》?不用宣諸於口的心底話,當然
可以自我一點了。右耳入左耳出?

當教授的,大都有點個性。故此我當時對史密斯的木訥寡言,並不覺察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最近才知道他原來患
了「阿斯柏加綜合症」(Asperger Syndrome),也就是輕度的自閉症。不過史密斯不以此為苦,反而覺得這個病有
助思考,是個福分。

這是題外話了。看過公民黨的政綱則令我不由不想起跟余黨魁那唯一的第一手接觸,我敢打賭,這兩三年來她一定
沒有依朋友的建議拿《資本主義與自由》來看看;她甚至可能連佛利民這個名字也右耳入左耳出,更莫說海耶克了
。(這不是說兩者的書不好找,無論是香港圖書中心或辰衝都有現貨供應。)何出此言?因為公民黨的政綱看不出
絲毫佛利民或海耶克的痕迹也。

從政便不能遺世孤立,而一個新政黨又總得體現時代氣息吧。依我看,過去二十多三十年來,起碼發生了四起轟天
動地的大事。中國的改革開放一也;英國戴卓爾夫人發動的私有化革命二也;列根揭櫫的供應學派減稅革命三也;
蘇聯解體四也。這幾起大事跟海耶克、佛利民及他們代表的自由市場都大有關係。

大腦放大假

可是從他們的政綱來看,公民黨卻顯然又不知道這個世界已換了人間。不趕時髦是一回事,對左右世界大事的思潮
置若罔聞,可又是另一回事。公民黨的政綱令人覺得這一群香港精英的大腦是放了大假。

早在八十年前,當蘇聯始創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才剛起步,海耶克便細為分析這新生事物,指出此路不通 —— 在
中央主理計劃的人不可能掌握、運用支配資源所必需的資訊,資訊癱瘓,結果必然是遲遲作不出恰當的決定。一方
面那固然浪費資源;另一方面則窒礙發展,以致經濟不前。這樣的體制又怎能不崩潰?蘇聯解體、中國開放則又驗
證海耶克的推斷命中要害。

判了中央計劃的死刑,海耶克進而把這個分析應用到英美的改良版資本主義去。他指出透過累進稅均分財富,以這
種那種津貼、優惠措施鼓勵不同行業的發展,其實是變相按長官意旨搞計劃經濟(眾所周知,董建華的八萬五是有
香港特色的計劃經濟),其結果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同樣不堪。

皆為社會主義分子

也就是這個原因,在以英國為對象的《到奴役之路》的扉頁,海耶克便有這麼的一句獻詞:「給所有黨派的社會主
義分子」(To socialists of all parties)。他的意思清楚不過:儘管沒有社會主義之名,干預政策跟蘇聯的計
劃經濟一樣,都是通往奴役之路,早晚會走進社會主義的死胡同。

一九四四年《到奴役之路》在英國出版後,一紙風行;美國的《讀者文摘》刊載了撮要版,及後經「每月好書會」
(Book of The Month Club)推介,成為暢銷書。有見及此,慈善家盧諾(Harold Luhnow)邀請海耶克針對美國的
干預主義傾向,寫一本美國版的《到奴役之路》。

這個計劃雖則沒有成事,卻輾轉促成了佛利民的《資本主義與自由》,那當然又是另一本歷久不衰的暢銷書了。及
後,海耶克還是追本溯源,找出了社會主義的深層次謬誤,寫成了《自由的憲章》。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搞計劃經濟

公民黨開宗明義以「做執政黨為志向」,而他們的政綱更斬釘截鐵地要求政府訂定「明確而穩定的長遠經濟政策」
,那當然是海耶克所說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死胡同了。在這十六隻字的背後,公民黨顯然否定香港是有這樣的長
遠經濟政策,故此一旦掌權執政,他們便有必要推行其事,好「吸引外來投資,增加就業職位,創造商機」。

諷刺的是,打從開埠的那一天起,香港便有了既明確又穩定的長遠經濟政策 —— 建基於私有產權的自由、開放市
場經濟。這個政策的主旨是讓社會上每一個人替自己計劃未來,而不是像公民黨所要求,由政府官僚(或社會精英
)「強物情、就己意」來個中央規劃(譬如西九文化區),或者慷大眾之慨,進行利益輸送(譬如數碼港)。

自我約束權力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3-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事實上公民黨顯然亦體味到不管用心如何良苦,政府干預是必然沒有好結果的,可是他們只是把此番識見狹隘地局
限於人大釋法,而不是視之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他們的政綱是這樣說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的權力,必須以最謹慎及自我約束的態度行使。能夠自我約束的才是真正表現力量

釋法大權在握,人大常委會可以說是特區政府最終的權力來源(起碼理論上是如此),若然公民黨以為人大常委要
以「最謹慎及自我約束的態度」行使權力才是「真正表現力量」,那麼特區政府這個權力機關又豈不應以同樣「最
謹慎及自我約束的態度」行使權力?公民黨可又不是這麼看。

強權重新分配財富

首先,他們要擴闊稅基、以累進稅制(也就是收入愈高便要按愈高的稅率納稅),「以確保社會資源公平分配」;
也就是要實行改良版資本主義了。

要不是懾於強權,誰會自動納稅?(庫房不會拒絕任何人在應繳稅項之上額外進貢,公民黨以收入豐厚見稱的大律
師們又可有按「財富由全民共享」的精神,給庫房額外納稅?)要以強權重新分配財富(到頭來那就是累進稅制的
真正意義了),那又是以「最謹慎及自我約束的態度」行使權力嗎?

除了要藉稅吏隱藏的槍桿子「公平分配」「社會資源」(若果公民黨的精英們讀過佛利民,他們當然又會知道,不
是私人擁有的「社會資源」根本便說不上是「資源」),公民黨的政綱更要有形之手干預勞工市場,「實行最低工
資和最高工時」,好提高香港人的「生活質素」。

且不管公民黨說的「生活質素」是什麼的一回事,他們顯然以為「文明的社會價值觀和豐富的文化生活」,是「生
活質素」的主要元素。美國始創最低工資,其法定最低工資現為時薪五點一五美元(約四十港元),一點也不低。
然而美國人過的,又是公民黨所說既文明而又豐富的文化生活嗎?不見得啊。誰不知道美國人大都是一邊看電視,
一邊吃零食、灌啤酒的「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以致癡肥成為「流行病」?

不管在什麼社會,收入與「生活質素」又何曾有什麼必然的關係?要提升「生活質素」又豈不應像美國的《獨立宣
言》說的,讓每個人有「追求快樂」的自由,而不是由官僚行使強權、粗暴干預?

權力令人腐敗

看過公民黨那充滿社會主義色彩的政綱,不由不令我想起海耶克對美國憲法的評價:倘若立憲者寫了第一修正案開
頭第一句 ——「國會不應立法(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便就此收筆,那麼這部憲法便近乎完美了

同樣,倘若公民黨的政綱只是說特區政府「必須以最謹慎及自我約束的態度行使」權力,而不再說別的,那麼他們
的政綱便近乎完美了。不幸他們可又抵不住當執政黨的引誘,要干預這、干預那。權力令人腐敗,誠哉斯言。

補白︰心中有價

從BBC聽回來的。調查顯示,約一成多英美消費者把超市商品價格記在心頭;在香港,超過八成消費者心中有價。

地少人稠、格價方便,而記憶力了得,香港超市訂價又焉能不「謹慎恭敬」?指控超市寡頭壟斷,那是閉門造車,
還是「別有用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3-3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公民黨的社會主義本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3-3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金管局:另一個九鐵

國家領導人要香港人建個「和諧社會」,九鐵可颳起連番風雲。也許這是另類的樹欲靜而風不息吧!

沒有錯,九鐵兵變絕非廖秀冬(及其他高官)掛在嘴唇邊的個別事件;像九鐵般的「半官方機構」都有同樣的深層
次結構性管治問題,也就是一座座等待爆發的火山 —— 像九鐵般的火山共有六十八座之多!

君不見爆發九鐵風雲之際,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這個半官方機構不也鬧出私隱資料外洩的醜聞了嗎?九鐵及警
監會事件的性質儘管不盡相同,當中暴露的問題則如一 —— 半官半民的管治架構權責不清,而獎罰錯配,早晚會
出問題。不解決這些先天性、深層次結構問題,不知什麼時候,另一個半官方機構又會風雲再起,那麼香港又還和
諧得來嗎?六十八個「有關機構」

我說香港有六十八座火山之說有何所本?倘若大家上政府的網頁,你會發覺在「有關機構」這個項目下,總共列出
了六十八個機構,數目比政府部門(五十四個)還要多。關係從來都是一條雙程路,「有關」也者,是指這些機構
跟政府有關的了。

這些「半官方機構」的經費、運用的資源皆由納稅人提供,卻不以政府部門相稱,究其底因,那是因為這些機構的
管治層面都滲入了「民間」成員。就以馬術委員會這個新鮮出爐的第六十八個「有關機構」來說吧,當行政總裁的
林煥光固然不是公務員,其他委員會成員,由霍震霆、楊樹安、夏佳理這三位副主席,到石仲廉(哥爾夫球會會長
)、李家祥(體育學院主席),也都不是做官的。

不過這可不是個純民間組織,委員會裡非但坐了個許仕仁般的官方大員,更還有律政司、衞生福利、民政等司局級
的代表。較諸別的半官方機構,「馬術委」絕對是個重量級組織。不用說,這當然是叨○八北京奧運的光了。

有助監察、加強公信力

官民結合,原先的用意無疑是增加這些機構的代表性,以廣開言路,好讓決策來得更為周詳。此外像廉政公署、警
監會、選舉管理委員會般的「有關機構」,在管治層面加入民間代表,則更有助監察,好加強其公信力。

運用得宜,透過委任民間代表加入這些「有關機構」更往往有籠絡、懷柔之效(或者是共產黨所說的統戰)。現在
看來迹近匪夷所思,可是港英則確又委任民主黨的前黨魁李柱銘當過消委會這個「有關機構」的主席。

至於有廿九名非官方成員的房委會則直是像太公分豬肉那樣成為了各黨各派的政治分紅 —— 民主黨(單仲偕、李
華明)、民建聯(陳鑑林、葉國謙、李國英)及自由黨(張宇人、何世柱)。除了三大政黨,社工(方敏生)、建
築(劉秀成)以至醫護(李國麟)等形形色色的壓力團體同樣分到餅仔。不管這些所謂「民間」代表能否在這些「
有關機構」發揮有效的諮詢、制衡作用,政治分紅跟所有分紅一樣,都有收買人心之效,是政府爭取支持的工具之
一。

換言之,半官方、「有關機構」的出現,或多或少是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換作在選舉政治下,監察廉署、警察的
工作當然是由民意代表組成的議會來執行,怎會假手於官僚委任的半官方組織?事實上,由官僚委任的民間代表又
可以獨立到哪裡去?要不是取態跟官家接近,所謂獨立人士又會贏得官僚的青睞,進身「有關機構」嗎?

且不管這些官家委任的民間代表能否發揮監察政府的作用,「有關機構」源遠流長,非但數目還在不斷增加,業已
存在的「有關機構」更是生命力頑強,鮮有光榮地完成歷史任務而解體的案例。

變作萬金油

不過,無論是多好的工具,也會有被濫用的時候。經濟學上不也有「邊際功能遞減」之說嗎?再者,在現實生活裡
又怎可能有什麼萬應靈丹?不過,政府可又弄出了六十八個「有關機構」來提供意見(譬如法律改革委員會、安老
事務委員會)、分擔行政工作(譬如房屋協會、考試及評核局),以至營運公有事業(如九鐵、地鐵、科技園公司
),那又豈非把「有關機構」視作萬金油?

在全民普選還是個「最終目標」的時候,設立些什麼公民教育委員會、婦女事務委員會般諮詢性質的「有關機構」
容或可以起個點綴作用,無傷大雅。可是以這般不官不民的異形體來管治九鐵、地鐵、機場管理局,以至金管局般
資產動輒數以百億元計的實務組織,那非但來得兒戲,更無異於縱容管理層膨脹坐大以自肥;甚至讓他們錯估形勢
,搞其兵變鬧劇,那不是替自己製造麻煩又是什麼?

金管局毫無監察制衡

就以屢屢為人詬病的金管局來說吧,現今管理資產接近一萬億港元。諮詢委員會十五名成員,除了財政司唐英年及
任志剛,其餘十三名成員皆為「民間代表」。其中李國寶(東亞)、鄭海泉(滙豐)、和廣北(中銀)和蘇利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渣打)都來自銀行,也就是任志剛轄下銀行監理處的管治對象,他們的地位有多獨立超然,可以想見。

除了這四位銀行界人士,郭炳江(新地)、范鴻齡(中信泰富)、汪穗中(德昌電機)、鄭維志(富聯國際)及羅
仲榮(金山工業)五位,因為生意做得大,又都必然跟銀行關係密切。他們的取向又能不為四位銀行家所左右?

九位銀行及商界的代表外,其餘四位民間成員又莫不公務繁重 —— 王于漸(港大首席副校長、九鐵管理局、大學
資助委員會及策略發展委員會的成員;此外又是新鴻基地產、鷹君、盈科保險、盈科大衍地產、長江生命、東方海
外及中國工商銀 行六間上市公司的董事;最近還加盟有特殊背景的智經研究中心當顧問);張建東(公職包括行政
會議、廉署的諮詢委員會、盈富基金、科技大學校董會副主席、公開大學校董,更是機管局成員;此外,又是恒生
銀行、港交所、香港興業三間上市公司的董事);葉錫安(公務員敍用委員會、愛滋病基金、公益金董事、科技大
學委員會等等);陳家強的公職較少,不過也分別是經濟及就業委員會、學術評審局、中央政策組的成員,而且更
是消委會的主席。

另一個九鐵

這四位無疑都是本領高強的一時才俊。可是他們終究不是三頭六臂的吧!多方兼顧,又可以給金管局的運作發揮什
麼的監察制衡作用,管好香港人的一萬億元資產?如斯一來,任志剛的薪酬又有什麼辦法不傲視環球的公務員、倍
於曾蔭權,比格林斯班高出許多、許多倍,而又不用為不達標的投資業績負上絲毫責任?

黎文熹「黯然」下台,任志剛則據八十八樓辦公室而雄,莫非那便是因為九鐵裂紋足以即時威脅市民的安全,金管
局投資不達標,則只是在不知不覺間打擊市民的荷包?

代郵

林小姐:

大教授有燒美金之議,就是害怕一旦外匯兌成人民幣,然後像閣下建議的拿來興學,中國的貨幣供應便要增加了。
那麼不便形成通脹壓力了嗎?在貧富懸殊的中國,通脹的殺傷力恐怕不下於兒童失學啊!

楊懷康

補白:上國文化

有訪客路過在下寫字間,儘管素未謀面,卻二話不說,拿起案頭書籍便逐本「評頭品足」一番。

凌亂不堪(有臨場經驗的朋友當然又知道這絕非客套說話),寫字間一向謝絕訪客(吾道不孤,前聯儲局主席格林
斯班也是這般做法)。為不速之客突襲,狼狽不堪,直像是給脫了個精光。你道是哪個大國的貴客會這般冒犯?是
什麼的文化會如斯蔑視私人空間?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2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金管局:另一個九鐵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2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美金錨不是免費午餐

小時候讀大教授那篇必然傳世的《價格管制理論》(A Theory of Price Control),當時覺得他未免太謙虛了。愚


見以為,他那個「A」大可改為「The」,而受之無愧也。較諸別些有關價格管制的論述,就算他真的來個這般改動
,以之為的論,相信也不會有行家有異議的。

不過,哪怕是大教授自己也承認,這是一篇艱澀異常的文章(那當然不是它必然傳世的原因了);惟其艱澀,也就
要想個辦法掌握當中的精要。當時我用的辦法是給大教授的理論起個代號,好提醒自己整篇文章的要義是什麼。事
隔多年,至今猶記得我給文章起的代號是「水槍論」。管制壓力不滅

在這個物質充裕的年代,小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門,大都更是數碼化了,不是電子遊戲機、數碼相機,便是iPod;他
們可能聽也沒有聽過水槍這玩意兒。可是當我還是小孩子時,水槍是硬透明膠造的;灌滿水,按動扳掣給槍內的水
施壓,便會射出水柱。水柱射程極其量只得兩三呎,除了弄濕衣服,說不上什麼殺傷力。

這般低檔次的玩具跟大教授的價格管制理論怎扯得上關係?那個時候的水槍都是人手裝嵌的,好些時候塗的膠水不
均勻妥當或是其他別的原因,夾縫不難會有弱點,導致漏水。再不然,要是槍口給封住了,按下扳掣,受壓的水也
會從夾縫弱點漏出來。除非用上現代高科技的掃描器,否則倒又不容易掌握受壓後,水槍哪個地方會漏水。

大教授價格管制理論的精髓跟水槍有何相干?以我的理解,大教授的意思是這樣的:理有固然、物有必至,市場力
量不可抗拒;以管制、干預措施從中作梗,不許價格發揮調節、分配資源的作用嗎,這股力量可不會就此消失,而
總要找個地方宣洩出來,耗費資源(dissipation)。這就正像受壓的水槍,槍口給封住了,水還是會找個弱點走出
來那樣。

管制帶來看得到的後果

大教授的偉大之處可又不止於此。他進而指出,只消掌握市場裡買家、賣家的處境,清楚地列明他們面對的掣肘,
那麼我們便不難知道市場動力的宣洩途徑。以水槍來說,那就像是有高科技掃描技術之助,可以準確無誤地確定弱
點,知道受壓後水槍會從哪裡漏水。

這般常識之見有什麼大不了?大不了的地方是,在教授之先,經濟學的教科書只會告訴我們,倘若政府把價格規限
在供求均衡的水平以下,市場便會出現短缺;反之,便會供應過剩。無論短缺或過剩都只是抽象的概念,是看不見
、摸不到的。

在現實生活裡,我們看得見、摸得到的,是管制租金,好些樓宇便會失修,直接減少樓房供應;政府提供免費醫療
,病人便往往要輪候上一年半載才可以動個小手術,進而刺激看醫生要找熟人介紹般的走後門行徑。像好些泛民主
派議員那樣要政府規限勞工市場運作,給工資、工時來個管制,那會引發什麼後果,不用我說大家也猜得到了。

中國人的光輝

大教授三十多年前的發見到如今已是廣為教科書引用的傳統智慧。此番成就,我早已下筆為文,說那是「中國人的
光輝」。今天大教授一再被推許為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我這個小小的「先知」總可以說一聲吾道不孤了
吧!

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不是給大教授擦鞋。我的鞋油有限,不管如何落力,效果不彰。故此我早已自認敝鄉,是吃
不成擦鞋仔這碗飯的。想起大教授那三十多年前的傳世之作,主要是因為他近來有關人民幣匯價的一些說法,令我
莫名其妙,甚至懷疑「水槍論」是否失靈了。

罕見的高速增長

我給大教授弄糊塗了的地方是這個。十多年前,朱鎔基拿美元作為人民幣的錨,把匯價、物價穩定了下來;其間人
民幣利率可又不用像美元那樣動輒輪落輪上;宏觀條件穩如磐石,中國經濟從而作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高速增長。

大教授以為此中的關鍵有二。一、朱鎔基下錨有方,以美元為錨,找對了對象;二、格林斯班調控貨幣的本領,前
無古人,給美國締造了一個了無通脹的經濟氣候,讓美元成為不可多得的錨。不管這個說法是否經得起事實的驗證
,大教授不已把當中的道理說得一清二楚了嗎,那還有什麼不好明白的?

管制金融、外匯市場

令我摸不着頭腦的地方是:港元也是以美元為錨(或者是像任志剛說的,港元這隻小舢舨是跟美元這艘航空母艦緊
緊地繫在一起),掛鈎後這二十多年,香港的利率隨着美國的水平上上落落:美元利率上升,我們隨之而上;美元
利率回落,我們同樣沒有不追隨的選擇。人民幣以美元為錨,那麼國內的利率又怎可能逍逍遙遙,不用像大教授說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的輪上輪落?

眾所周知,香港要追隨美國調整利率,因為掛了鈎後,港元實質上跟美元無異;若然美元利率上升而港元利率不變
,人們自必然沽港元、存美元以套利。反之,美元利率下調,而港元利率不變,則人們會把美元兌換成港元以賺取
息差。這般套戥調動,直至把港美之間的利率扯個平為止。為什麼以美元為錨的人民幣卻不用這樣做?

沒有高科技掃描器之助,我不知道中國經濟面對的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境況。然而以美元為錨而又不用追隨美國調整
利率,當中的原因不外乎兩大個。一、中國人民銀行管制利率,不許變動;二、人民幣不是像港元那樣可以自由兌
換。

這也就是說人民幣以美元為錨,而又不用追隨美國調整利率,主要是拜管制金融、外匯市場所賜。大教授說人民幣
這個管制措施,無以尚之,莫非他這位世界首屈一指、我小時候奉為「中國人的光輝」的價格管制宗師支持管制?
不可能吧!

沒有免費午餐

倘若這些管制果然帶來了大教授口中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持續繁榮,那麼以擺事實講道理的科學態度出發,我們不能
不接受的事實是,管制非但會帶來有益、有建設性的良性效益,更創造了世界奇迹。果如此,不僅所有經濟學教科
書要來個大修正,大教授三十多年前的傳世之作更要重新評價。

儘管一把年紀,我對經濟學的基本信念從未動搖,我更堅信大教授的價格管制論必然傳世。如此一來我便不能不擔
心人民幣以美元為錨,卻不追隨美國調整利率是不可能沒有代價的。佛利民不早便告訴我們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
的嗎?

必有後遺症

管制金融、外匯市場的代價是什麼?明顯不過的是,不容許人民幣自由兌換,外貿出口賺到的外匯便都集中到官僚
的手中去,此中衍生的後遺症三天三夜說不完。國企如山堆積的呆壞賬是較為明顯的案例,而像中國銀行開平分行
那樣給挪用四、五十億美元般的世紀大案則是「另類」的資源耗費。就算是把外匯投資美國國庫債券,還不是令中
美關係繃緊了起來,給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嗎?

跟所有干預措施一樣,對人民幣的諸般管制是不可能沒有後遺症的,而這些後遺症的殺傷力則往往大得教人不敢相
信 —— 起碼大教授的「水槍論」是這樣教我的。

補白:掙扎求成?

李光耀說英文的層次色彩(nuance)較中文豐富,給翻譯帶來困難、形成溝通障礙。學校牆外這個標語足證李資政
所言非虛。

掙扎求存,可以理解。在水掙扎、有沒頂之虞了,尚要求成,那又豈不奢侈?再者,像文革那樣鬥個死去活來,就
算成功了,又豈為馨香?生吞活剝,來個硬譯便是英文了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1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美金錨不是免費午餐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3-1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3-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天安門廣場燒美金

大教授在他的地盤說:「老是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人民幣偏低。」然後,筆鋒一轉,拿我來尋開心,提到一年
前我「堅持人民幣的上升壓力守不住」,他跟我鬥氣,說要守絕不難;再祭出殺手鐧,「說把收回來的外匯燒掉他
(即鄙人也)才認輸!」且讓我在這裡作兩點小小的澄清。

一、大教授古稀過外,記憶力可能稍遜從前。檔案清楚顯示,像江主席說的,在下當時是捫聲不語,沒有認輸。二
、一年下來,人民幣是否抵得住升值的壓力早有定案,不必細表。事到如今,為了消除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是不是
該依大教授說的把「外匯燒掉」?引人遐想也。天安門燒美金

想些什麼?我想起林則徐。倘若領導人接納大教授(他現今是公認全中國影響力第一的經濟家啊)燒外匯之議,在
天安門廣場堆起一綑綑美鈔,然後由胡錦濤主席或溫家寶總理主持點火儀式。這個鏡頭經CNN、BBC、CCTV……向全
世界即時現場電視直播;美金烈火照天燒,那股豪情又怎不把虎門燒鴉片大大大比下去了?

四九年,毛主席站上天安門高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是為假大空之始祖。今天,要是溫總理在天安門廣場用美
金燒起熊熊烈火,哪怕他二話不說,全世界也得口服心服承認中國人民是站起來了。

第一儲備大國

正是無巧不成書,當大教授拿我來尋開心之際,消息傳來共和國已取代東瀛日本成為史上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數
額達八千億美元之巨。《紐約時報》更又借題發揮,說這個銀碼足夠給中國七億七千萬工人發放半年花紅而尚綽綽
有餘。給工人派錢雖則不及在天安門廣場燒美金那般豪情,卻肯定更有益、更有建設性,那能否達致消除人民幣升
值壓力的目的可又另作別論。

貨幣供應倍升

至今中國寧願把八千億美元儲備投資美國國庫債券,直接支援美國的財赤,而沒有像《紐約時報》說的給七億七千
萬工人發花紅,那不是說中國政府不懂得藏富於民(中國標榜社會主義,是否懂得這資產階級得很的道理,我有保
留),而是另有苦衷。試想想,八千億美元,那是六萬四千多億元人民幣了。一下子給工人發放這麼多花紅,中國
的貨幣供應便要增加近倍。那又會帶來什麼的後果?

口袋裡多了錢,你說工人會怎麼樣?拿錢去消費嗎,那會給物價帶來多大的通脹壓力?就算自己不消費把錢存到銀
行去,銀行也會將之放貸出去,是不是?如斯一來,貸了款的國企、商戶以至個人不也同樣會消費嗎?結果通脹壓
力還是走不掉。

當然,收了花紅,工人可以既不消費,也不存錢到銀行,而將之收到床下底。這樣做無疑可以把通脹壓力抵消掉,
跟燒外匯有異曲同工之效;可是到底會不會有人這樣做?就算七億七千萬工人當中確有人這樣做,為數也不多吧!
結果?不把儲備化作人民幣發花紅則已,一發便必然形成通脹壓力;後果如何,不用我說大家也猜得到了。中國貧
富極端懸殊,若然再還爆發通脹,威脅低下階層的生計、激化社會矛盾,那又豈是講得笑的?

誠然,政府也可以發行債券,吸納這六萬四千億元人民幣,可是收了這筆錢政府又怎麼辦?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
固然可以拿錢來修橋築路;可是搞基建要聘用工人、採購物質材料,到頭還是會刺激私人消費,那又怎不形成通脹
壓力?

每年增長38%

事實上政府確又在發行債券吸納資金 —— 不要忘記,中國年年財赤,故此不能不發債。此外政府更又花一部分外
匯向美國買波音飛機、向俄羅斯買軍艦等等。可是,八九年中國才只有四十億美元儲備,現今則朝着一萬億美元進
發,這十七年來儲備的累積增幅每年平均超過三十八個巴仙。以這勢頭看來,絕大部分的外匯顯然乖乖不得,還是
投資美國國庫債券、幫美國填補財赤,而不是拿去外國採購物資。

收起外匯不花為人詬病,由是形成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壓力是怎麼形成的?時刻在拉選票的美國政客固然要人民
幣升值,以免價廉物美的中國貨攻陷美國市場、砸破美國工人的飯碗。與此同時,他們更要人民幣升值、降低美元
的匯價,從而讓美國貨便宜起來,好叫中國多進口波音飛機、通用汽車、金山甜橙、地厘蛇果……以提高美國的就
業。

經濟敲詐

不過,就算買美國國庫債券、支援美國財赤,美國人亦不領情。他們當中不少人便有這樣的後顧之憂:今天大家客
客氣氣,你投資我們的國庫債券、借錢給我們用,那固然有助於降低美國的利率、直接提升我們的生活水平。可是
不知什麼時候你跟我們翻臉,沽售國庫債券撤資,美元又豈不大貶值?到其時我們的利率又豈不是要大幅攀升?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3-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那個時候我們的樓市泡泡固然要爆破,整個經濟更會崩潰。我們豈能讓中國人把這樣的一把大關刀架在我們的脖子
上?說到底中國是個獨裁專制的共產國家,跟我們不一樣(潛台詞是中國人都是不講道理的)。為了避免中國拿着
國庫債券進行經濟敲詐,那又豈不應要人民幣升值,好消除天文數字般的貿易逆差,以免美金流入中國人的手裡去

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本來已經是不小的了,現今還當了人類史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壓力更只會升級而不會降低。
誓不升值嗎,可能便真的要像大教授說的,在天安門廣場點火燒美金了。

真的有這麼的一天,我不單只會公開向大教授認輸、寫個服字,更會奔走相告,好叫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民站起來
了。

補白︰互聯網時代的「莫須有」

歐洲共同體指責中國及越南傾銷鞋類 —— 也就是以低於成本價把鞋賣到歐洲去。他們怎知道中國及越南的生產成
本是什麼?

據BBC說,他們並不知道,也沒有到中國或越南實地調查。反之,他們派了個九人小組到地球另一邊的巴西作研究,
然後以巴西的生產成本為基準,判定中國、越南傾銷。

小時候,我以為秦檜那「莫須有」三隻字是個給小孩子說的故事而已,誰料得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互聯網時代還
會鬧這般的黑色幽默?世界真的是在進步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3-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3-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唐英年:把握減稅機遇

唐英年說他這個財政司得像持家主婦那樣,除了量入為出,更要略留盈餘以應不時之需。這當然便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20-1870)膾炙人口的「家計論」了。

狄更斯是這樣說的:「歲入二十鎊,歲出十九鎊六,結果便是快樂。歲入二十鎊,歲出二十鎊零六,結果便是苦痛
。」(Annual income twenty pounds, annual expenditure nineteen six, result happiness. Annual income
twenty pounds, annual expenditure twenty pound ought six, result misery.)。

事實上這個家傳戶曉的道理已給寫進了《基本法》裡去。第一○七條是這樣說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
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貫徹這一條,則經濟增長一個巴仙,公共開支便
不得增加超過一個巴仙;反之亦然。

一○七條不利穩定

凱恩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以為政府有責任穩定經濟。不管政府是否有這個本領,古今中外都有個共識,


以為這是值得追求的目標。可是貫徹《基本法》一○七條嗎,政府便不難在經濟過熱之時,大增開支、火上加油;
及至經濟收縮,則減少開支、落井下石,不用說這跟平穩發展的目標是背道而馳了。

不管一○七條的立法原意是否要政府火上加油或落井下石,着着實實「依法治港」則政府的相對規模理應會凍結在
九七年過渡時的水平。要是那時政府佔經濟的比重為五分一,那麼整體經濟增長一成,政府也擴大一成,結果是比
重變持不變 —— 直至永遠。

雖無穩定之效,一○七條極其量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難於實現。經濟興旺,增加開支倒還不難;出現衰退,要收縮
開支便不是那麼容易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固然是道理,社會福利五花八門,經濟差了,這些開支又能收縮
嗎?兼且公務員有的從來都是鐵飯碗,要他們吃肥雞餐瘦身,就算做得到也要好一段日子,不是說「資源增值」便
馬上「增值」得來的。

公共開支無從彈性調節

換言之,儘管一○七條用心良苦,礙於架構,運作起來則欠缺「依法治港」所必須的彈性。興旺時哪怕要多使錢亦
殊非易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前途問題塵埃落定,庫房收入大幅反彈;一時之間政府花錢不來,盈餘多得令人
尷尬。不問需要、只看年紀,甚至李嘉誠也可以領的生果金便是如此這般給弄出來的了。

生果金的故事當然不是到此為止。此例一開,其他什麼學生交通、書簿、眼鏡津貼;傷殘、老弱、單親……援助又
怎不接踵而來?這些津貼援助也不只是派錢那麼簡單,為了向納稅人問責,總得審核資格;派了錢,又得抽查受益
人的狀況。這一切的一切,都少不了行政架構 —— 也就是給收縮開支形成阻力。

於此可見,儘管一○七條要求公共開支跟經濟增長「相適應」,運作起來卻只可以伸不可以縮,適應不是雙向對稱
的。恰正是這個原因,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 1915-2006)便對任何新猷諸般阻撓、「驗屍咁驗」;對什麼
世界最先進的措施、設備尤其抗拒(最新的東西,成效未確定,何不讓趕時髦的人先交學費?)。新猷慎始,就是
慌怕政府開支一如平原放馬,易放難收。

經濟蓬勃固然難於減少開支,經濟困難更是萬萬不能減。在家裡,唐英年太太不用面對這般掣肘吧?開支不能收放
自如,拿自己跟持家主婦比,唐英年是高估自己的本領了。

減稅的機遇

那是不是說政府規模便必然不斷膨脹抑制不來?不一定。像《基本法》一○七條要求的,堅持「量入為出」固然是
個規限擴張的大方向,可是像上面說的,現實環境倒又往往不容許政府這麼做 —— 何況這又是個不為認受、沒有
民意撐腰的政府?

那是不是說香港便無望把政府的相對比重規限下來?那亦不然。政府可以做的,是趁着經濟反彈、提前三年滅赤這
個機遇,全面大幅削減利得、薪俸稅率,藉此降低滾存的盈餘,好壓住要求政府擴充編制、增加開支的勢頭。沒有
民意基礎的政府雖則沒有多少條件加稅,卻大有條件減稅,不來一招連消帶打還富於民又更待何時?

給新加坡、愛爾蘭比下去

大勢所趨,香港亦確實有減稅的需要。現今新加坡的利得稅已減至百分之二十,只比香港高出二點五個百分點。李
顯龍在新加坡最新的預算裡則又指出,百分之二十只是個名義稅率,扣除各項減免,新加坡的實質利得稅率只是百
分之七而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6-03-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這顯然亦不是舉世最低的水平,愛爾蘭的名義稅率只是百分之十三,比香港低四點五個百分點;扣除各項減免,那
又怎不比新加坡的百分之七還是低?在這樣的大氣候下,就算不是為了降低盈餘抑制要求增加開支的壓力,香港也
得要減稅以維持競爭力啊!

再次違反《基本法》

唐英年說他沒有多少減稅空間,因為他預期來年只有六億元盈餘;以一個兩千多億元的預算來說,那基本上是個平
衡預算云云。盈餘是什麼?那是收入減去開支得出來的結果。要是來年的開支不是比今年多出一百五十億元 ——
那是接近八個巴仙的升幅,經濟增長則預期只是四至五個巴仙 —— 盈餘又豈不多了、減稅空間又豈不大了?

去年薪俸稅的總收益為三百四十億元。倘若唐英年把開支維持在去年的水平又或者遵照《基本法》一○七條,開支
只增加五個巴仙,那麼來年的盈餘將不是六億元,而是一百五十六億元了 —— 數額之大,足以把薪俸稅減半!

無論是六億或一百五十六億盈餘,當然都只是數字遊戲而已,沒有人知道 —— 甚至唐英年也不知道 —— 一年下


來到結算時實際的盈餘會有多少,一切端視乎經濟表現如何。不幸鬧它一場沙士般的禽流感,那就什麼盈餘也不用
說了。

四十個月的儲備

值得斟酌的,倒是唐英年那審慎理財便「要保留適量盈餘」之說。到底多少盈餘才叫適量?現今財政儲備超過三千
億元,約相當於政府十五個月的開支。唐英年以為這個數額的盈餘並非「適量」,有需要在五年後將之提高至相當
於十七個月的開支水平。

儘管唐英年沒有和盤托出多少盈餘才叫「適量」,可是政府內部倒有個指引。當梁錦松還是財政司的時候,鑑於財
赤連綿,他要當時的庫務司俞宗怡檢討公共財政寫了個報告,報告裡有這個披露:

現行的財政儲備指引把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為政府9至15個月開支的總額,另外採用M1定義的港元貨幣供應的75%
至125%作為基準。因此財政儲備的下限就大約相當於政府18個月開支的總額。(報告第36頁,註解13)

不管是九個月、十五個月還是十八個月,那同樣都是數字遊戲,背後並沒有什麼顛撲不破的科學準則。再者,這十
五個月的財政儲備可又不真正反映政府的財力;除了這三千億,政府還有超過四千五百億放在外匯基金,加起來那
是接近四十個月的開支了。除了這些「現金」,更還有天文數字般的土地儲備、地鐵、九鐵、機管局……等等的股
權。政府的財政又豈是唐英年說的那般緊絀?

沒有炒魷魚之虞、一早供完樓、坐擁大量收息股票的主婦會拿相當於四十個月家用的現金傍身嗎?唐太手袋裡有四
十個月家用的現金嗎?是時候追上世界潮流,還富於民、全面減稅了。

補白︰處長快如閃電回馬槍

李明逵處長到中國會演講。大衞•鄧永鏘以主人家身份相迎,曰:「處長大駕光臨,吾等以專用專梯侍候;同時造
訪之英國副首相彭仕國(John Prescott)則跟其他賓客逼公用電梯也。」

李處長應曰:「副首相做過職業拳手,沒有保安問題;鄙人則荒疏Kung Fu(功夫)久矣。」

大衞以口利便給而名,對處長這記快如閃電之回馬槍甘拜下風。只留英兩三載,處長詞鋒已是這般境界,多待一回
,那還得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論壇/A26 日期: 2006-02-23
蘋果日報
作者: 楊懷康

累積盈餘非港人之福

唐英年預期未來五年的財政都有盈餘,而且盈餘逐年遞升;到了二○一○年,盈餘估計達三千九百二十億元,相當
於十七個月的開支,比現今的盈餘水平還要多兩個月。儘管如此,新一年的預算則只在薪俸稅及按揭利息略施小恩
小惠,沒有全面減稅、藏富於民。這樣累積盈餘絕非香港人之福。

過渡後的經驗清楚顯示,港英留下的萬億儲備種下了董建華政府揮霍無度的禍根。儘管《基本法》對開支有嚴格的
要求——「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第一○
七條)。可是一過渡,特區政府便把這紀律拋諸腦後了:持續六年通縮、經濟滑落,開支非但沒有跟經濟增長「相
適應」,反而有升無已。

添馬艦原可開闢財源

及至曾蔭權上台,一見有望提前滅赤了,洗腳不抹腳之風便又故態復萌。不是嗎?上任不到一百天,曾蔭權便能董
建華所不能,拍板在添馬艦建政府總部,那又豈是審慎理財之象?

像絕大多數填海計劃一樣,港英原先的構思是拿添馬艦這全海景靚地來替庫房開闢財源的。只是一過渡便遇上金融
風暴,為了避免進一步衝擊寫字樓市道,當時還是財政司的曾蔭權便在九八年宣布不拍賣添馬艦地皮。就算在那個
時候,估計賣地可以為庫房進賬超過兩百億元——那是全年開支的十分一了。

用不得其所就是浪費

兩年後,曾蔭權雖則主張把這幅貴重地皮重投市場,地產商可不答應;不勝商家壓力,還有儲備可恃的董建華便犧
牲庫房收益,決定在添馬艦建政府總部。不巧,沙士迅即殺至,鑑於嚴峻的財政狀況,董建華在○三年五月宣布擱
置整個計劃。○五年三月董建華下台;七個月後曾蔭權二話不說,宣布花五十億元建政府總部。庫房要不是又多起
儲備來了,曾蔭權又會興起建個人豐碑的念頭嗎?

政府每年的開支達兩千億元,五十多億元算不上個大數目(犧牲那數以百億元計的賣地收益則是另一回事),可是
用不得其所,多花一塊錢公帑也是浪費。

曾政府勢將膨脹架構

現今從教育、醫療到安老、扶貧,無不在在需財。偏偏標榜強政勵治的曾蔭權卻挑建政府總部為施政的重頭戲;此
中反映的,又是甚麼的緩急優先?又是甚麼的財政紀律?莫非以「最新的科技發展」給官僚「提供先進的工作環境
」,便叫福為民開?

讓這般好大喜功的政府擁有大量儲備,固然形同鼓勵揮霍,更勢將膨脹架構,終致尾大不掉、埋下財赤禍根。真的
貫徹「大市場、小政府」精神,那又豈能不全面減稅、降低盈餘,好讓財富像郭伯偉說的,「在納稅人口袋裏開花
結果」?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工人壓搾剝削巨無霸

且讓我在這裡向大力鼓吹「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的尊貴議員們作個小小的呼籲:請花點時間,費神細讀《財富》
雜誌有關通用汽車(GM)的封面故事。這篇十二頁長的報導沒有給你們鼓吹的勞工政策說上半句說話,可是閱畢
全文,保證你們也會跟我那樣得出這樣的結論:脫離經濟現實的勞工政策是對勞資雙方都不會有好結果的。不用說
「最低工資、最高工時」或類似的干預政策都是脫離經濟現實的。

就算是對勞工政策、汽車業以至經營運作完全沒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拿這篇長文來看看(網上版無料奉送)。理由
?有兩個。一、文章寫得清脆玲瓏,引人入勝之處跟好的偵探小說無異。二、文章是《財富》「第一支筆」盧覓詩
(Carol Loomis 1929-)寫的,而眾所周知她是位億萬富婆;富婆寫的好文章,那又豈不應見識、見識?億萬富婆
的第一寫手

一介記者、寫手,盧覓詩又哪裡弄來億萬家財?那當然不是靠《財富》那份人工了。盧覓詩識股神畢菲特(Warren
E. Buffett 1930-)於「微時」,打從他還是個籍籍無名的股票分析員,她便已落疊投資他的公司 —— 她在一九
六七年初以平均價每股一百七十三美元開始買入,此後只買不沽;至今股價接近八萬九千美元一股 —— 升了超過
五百一十四倍(每年的平均增幅為百分之十七點四)—— 盧覓詩的身家又豈能不是數以億美元計?

盧覓詩又不只是投資畢菲特的公司而已,他倆私交甚篤;三十年來,畢菲特那一年一度為舉世投資者翹首企盼的《
致股東書》便是由她潤飾的(這個差事她甘之如飴,不取分文);畢菲特以太太名義成立的慈善基金則請了她當董
事;進入網絡時代,他們不時在網上打橋牌(畢菲特另一位網上牌友是微軟的蓋茨)。

通用汽車的悲劇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我要跟大家說的,是盧覓詩這《財富》第一支筆怎樣寫通用汽車公司。拿起這一期的《財富》
,在一片漆黑的封面上,你會看到雜誌頂上及底下各有一行奪目的熒光黃字,兩者分別為「通用汽車的悲劇」及「
盧覓詩」;在雜誌的編輯來看,她的名字有叫座力,跟封面標題一樣都有促銷賣書之效。

悲劇之為悲劇,就是本來可以避免的事情,卻神差鬼使,不是由於主事人的傲慢、自大(hubris);便是礙於形勢
,終至出事,給人帶來苦痛。盧覓詩筆下這場悲劇是什麼?那就是她判定 GM要破產了 —— 就算僥倖不用在今年
破產,明年也難逃厄運。睇得到、救唔到,此之悲劇為悲劇也。

各位,GM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間公司。五十年前《財富》始創五百最大企業排行榜(Fortune 500)這玩意兒,在過
去的半個世紀裡有三十七年GM高踞榜首;就算到了去年,GM的排名還穩據第三位(僅次於沃爾瑪及埃克森石油
)。在全球,GM僱用超過三十二萬員工、年產近九百萬部各類型汽車、銷售額接近兩千億美元……這樣的巨無霸
倒閉破產,你說後遺症會有多大?百年老店(GM在一九○八年創立),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

GM的困境

盧覓詩用兩個數字刻畫出GM的困境:在股市,這個巨無霸的總市值是一百卅億美元;可是集團對在任及退休員工
的各種福利承擔,從長糧到醫療服務,則總數達一千一百九十億美元 —— 賣掉整間公司才僅足以應付一成多
這些承擔。

美國醫療費出了名高昂,而GM的員工(無論是在職的、退休的及他們的家屬)都享有免費的醫療服務,甚至藥物
亦全免。生產線的員工,基本上不能解僱;調整生產線,暫且不用上班的員工九折支薪。

GM過去佔了美國汽車市場的五成,經不起豐田、本田、日產等對手強攻,佔有率現今只剩得兩成六;產量下跌出
現冗員那怎麼辦?安置他們到「職位庫」(Jobs bank)去,每人每年支取約十萬美元薪酬 —— 直至退休。現今在
「職位庫」裡的員工大約有五千兩百名左右,單是這一筆開支,便每年達五億兩千萬美元了。

市場沒有讓賽

總的來說,GM每生產一部汽車,這些福利開支會令生產成本平均增加一千三百美元。美國汽車的平均售價約為每
部兩萬美元左右,這些負擔相當於市價的六、七個巴仙。汽車是微利生意,皮費負荷那麼重,那你叫GM怎麼跟沒
有這些歷史包袱的日本車廠競爭?市場競爭從來都不是一場讓賽啊!

GM這沉重包袱是怎樣弄出來的?關鍵有兩個。一、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尼克遜總統實施工資、物價管制以對付通
脹(當時的通脹水平只是百分之四左右),工資不能加,員工於是要這種、那種不受管制的福利了;此例一開,莫
說是返不得轉頭,新的福利更是沒完沒了。

二、在GM的管理階層來說,退休、醫療、福利都是在未來才要兌現的承諾,對眼前的成本沒有多大的即時影響。
既然不打擊自己任內的業績,鬆章又何妨?到問題浮現,他早已退休了,那又怕什麼做個順水人情?事實上到了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天誰還記得哪個總裁是始作俑者,令GM走上這不歸路?

工人需索不絕、壓搾剝削

傳統左派的說法以為資本家天生是壓搾勞工階層的。可是像GM般大的企業,有的只是技術官僚,而當總裁的又都
有任期,那麼誰才算是老闆資本家?壓搾工人弄出工潮來,那些當管理的又豈非跟自己過不去?在像GM般官僚化
的企業,壓搾剝削、需索不絕的又莫非騎在公司頭上的工人?

令我費解的是,GM現今水浸眼眉(市場佔有率不斷下跌,礙於勞工合約卻又不能減產 —— 停產還是要給員工支
薪,那麼減產來作什麼?而員工的福利包袱則愈來愈沉重……),勞方可絲毫不肯讓步,那又豈非大家攬住死?

癌症而非悲劇

這個情形令我想起癌症來。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分裂得快,生長迅速、威脅正常細胞。及至癌細胞全面擴散,「宿主
」固然完蛋,癌細胞亦活不下去。從汰弱留強的進化角度來看,癌細胞的行為可以說毫不理性。不是嗎?跟「宿主
」同歸於盡,那又何來希望把癌細胞的基因延續下去?

看過盧覓詩的長篇報導,掩卷嘆息之餘,我覺得老前輩這一趟是斷錯了症:理有固然、事有必至,在工會的壓搾剝
削下,GM倒閉破產是必然的。若然避免不來,那又何悲劇之有哉?GM是患了藥石不靈的癌症,而不是在上演悲
劇啊。

香港可不同了。「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等脫離經濟現實的措施處於萌芽階段,癌細胞尚未擴散全身,還切除得來
。尊貴的議員們,你們會讓香港上演一場GM般的悲劇嗎?

補白

LUC —— to be continued

從《經濟學人》上看到的。在富有國家環保回收的二手衣物湧到,非洲的精神面貌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 —— 就
算在最貧窮的村落,人們也穿起名牌Polo恤來了 —— 衝擊當地僅有的手工業:名牌故衣趕盡殺絕傳統服裝,本地
紡織製衣業又怎還生存得下去?

經濟全球一體化,海耶克說的「非原先設想的效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理應愈來愈出人意表。由環保般
良好意願驅使的有形之手還請當心,以免一個不留神,自討苦吃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2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工人壓搾剝削巨無霸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2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2-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網上傳媒未成氣候

在《國際先驅論壇》報屁股看到的新聞:由○六年開始,歐洲及亞洲版的《商業週刊》將停刊,改而出版「 全球通
用」的國際版;今後不管訂戶身在何方,都只會看到原汁原味的美國版,這當然也正是《經濟學人》及《國家地理
雜誌》一貫的做法了。

這個消息可以說來得遲了。年來隨着網上新聞的迅速發展,再加上免費報紙的興起,報紙、雜誌等「傳統」印刷媒
體去日無多的說話不絕於耳。故此《商業週刊》歐洲及亞洲版停刊的消息毫不令人詫異。亞洲版《商業週刊》有近
十年歷史,停刊看似有點可惜,可是我覺得這類所謂地區性刊物先天便欠缺生存條件,不管有沒有網上新聞,其實
都不應存在。米飯班主不成氣候

為什麼地區性刊物沒有生存空間?就算網上新聞還未流行,好些像《商業週刊》亞洲版般立足香港的區域性刊物便
已一一停刊了。當中,《Asia Inc.》、《Asiaweek》及《遠東經濟評論》是在香港創刊的,此外又有從紐約移植過
來、以美國版內容為骨幹,滲入地區性新聞的《福伯氏》及《商業週刊》。

誠然,《時代》及《新聞》這兩份老牌美國週刊繼續出版亞洲版,可是後者早已關掉設在香港的亞洲版編輯部門,
只剩下《時代》還以香港為亞洲版的基地。期刊之外,《金融時報》及《華爾街日報》這兩份英美財經報紙的亞洲
版則繼續在香港艱苦奮戰。

撇除網上新聞帶來的衝擊,依我看,這些區域性刊物有兩大先天不足之處。一是讀者群有限;二是廣告客路狹窄。
兩個米飯班主都不大成氣候,區域性刊物又豈是生意?無論是期刊或報紙,既然面向整個地區,人口眾多,為什麼
我卻說他們的讀者群有限?

一小撮大有要求的讀者

大家要知道的是,人口不能跟讀者群畫個等號。無論是期刊或報紙,這些地區性刊物都是英文的,那先是大大局限
了讀者群。再者,儘管都是亞洲人,你說在新德里又會有多少人要讀香港政改之爭的新聞?莫說是印度那麼遙遠,
就算近在廣州,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弄得清為什麼以民主為名的議員要否決擴闊選民基礎的政改方案。

於此可見,儘管行銷的市場地域廣闊,先天上地區刊物其實只有一小撮讀者。在香港,印度僑民固然關心新德里的
新聞;股票行負責印度市場的分析員也可能有點興趣。可是除了這極少數人,誰又對尼赫魯家族第四代的政治前途
提得起勁?限於篇幅,地區性刊物又可以對每一個地方的新聞作多深入的報導?浮光掠影的報導又豈能滿足一小撮
大有要求的讀者的需要?

無立竿見影的促銷之效

這當然也只是地區刊物在讀者市場上面對的局限而已。時至今日,我未見過一份不用靠廣告收益而生存的大眾傳媒
,而地區性刊物的廣告客路則又真的狹窄得很。除了航空公司、跨國銀行,或連鎖經營的五星級酒店,我便想不到
還有什麼客戶會在地區性刊物登廣告了。

事實亦然。不管香港超市的促銷廣告來得如何吸引,看在廣州讀者眼裡,那也就連畫梅止渴的效果也沒有,那麼花
錢賣那個廣告作什麼?故此在地區性刊物賣廣告,極其量只有提高形象的公關之效,而不能立竿見影地促銷起來。

《壹週刊》立足香港,沒本事做地區性的刊物且也罷了,河水不犯井水,楊某又何苦喋喋不休數落行家?我絕對沒
有這個意思,只是時下有個說法,以為互聯網遲早會取代傳統的報紙、期刊,影響所及,像《紐約時報》、杜瓊斯
等美國傳媒公司的股價也就大受壓力了。

反之,像Yahoo!、Google等經營網上廣告生意的傳媒公司的股票則大受追捧,市盈率(P/E)動輒過百倍,直是泡泡
價的水平。不用說,我們從事印刷傳媒的非但相形見絀,更像是給判了死刑要給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那樣。那又有可
能嗎?

網上傳媒不能引發共鳴

在我看來,Yahoo!、Google等網上傳媒儘管當時得令,他們面對的局限其實跟《Asiaweek》、《商業週刊》等地區
性刊物無異。他們的市場無疑地域廣闊 —— 囊括整個世界 —— 可是他們提供的新聞卻絕不貼身到肉;標題之外
,也就沒有多少內涵了。那又豈能滿足要對事情有個透徹掌握的讀者?

可能是體察到這個缺憾吧,不久前Yahoo!便引入好幾位大有名氣的作家撰寫獨家專欄,好幫讀者們超越新聞的表面
,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個透徹的掌握。這樣做無異於承認,現代人的資訊要求並不止於第一時間的硬性報導,他們
更要專家分析現象、作出評論,進而當他們的代言人,作其不平鳴。換言之,互聯網雖則改變了傳遞資訊的方法,
人們對資訊內涵的要求可沒有改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2-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Yahoo!的專欄可以滿足讀者的資訊要求嗎?在我看來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專欄作家寫東西,總得有個對象;寫給小
朋友看,跟寫給古稀老翁看,是兩碼子事。婦孺皆曉的文章,不是沒有,可不多。網上寫專欄,以全世界的人為寫
作對象,那又有可能嗎?就算寫得出人人看得懂的文章,又有多少作家可以每一天都替全世界的人作不平鳴?

結果?Yahoo!專欄的內容雖不至四平八穩、各打五十板,但淺白之外,倒又不見得可以說出了讀者心裡的話來。井
蛙之見是:這些專欄作家既然摸不透自己的讀者是什麼人,那又何從替他們作其不平鳴?有這般局限,除了聊備一
格的泛泛之談,倒又真的不好下筆啊。

Google「反攻」印刷傳媒

內容上網上傳媒非但及不上傳統的印刷傳媒那麼豐富貼身,其廣告效力看來也有「名大於實」之嫌。早前《商業週
刊》便有這樣的報導:體察到網上廣告的效用有限,Google反其道而行,幫他們的網上客戶在雜誌賣廣告。各位,
你沒有看錯,Google確實「反攻」印刷傳媒,而做法是這樣的。

簡要而言,Google是扮演一個雜誌廣告包租公的角色。他們先是在一些專門雜誌買下版位,加以切割分類,分銷給
客戶。如斯一來,不用承擔整頁的廣告費開支,也可以在大有針對性的雜誌曝光了。

這對Google有什麼好處?他們如意算盤是,買的廣告版位多、購買力大,別人要花一萬元買一頁版位,他們只消八
千元便成了。把這一頁版位分割成五小塊,以每小塊兩千元零沽,不便有錢落袋了?這個大批入貨、分拆零沽的辦
法基本上是好些旅行社跟航空公司、酒店的合作模式:訂下一大批機票、房間,然後分銷出去,好賺個差價。

印刷傳媒的挑戰

如意算盤雖則是這樣打,實質效果可又不盡如人意:版位訂了不少,光顧的分類廣告客戶可不踴躍;《商業週刊》
說,為求「清貨」,Google往往要蝕讓版位。

當然,Google做廣告包租公還只是在嘗試,未到論成敗的階段。教我感到興趣的是,Google這門被譽為最成功的網
上生意也動起印刷傳媒的主意來,可見網上傳媒這門生意並不是真的神乎其技。

同樣,雖則掣肘處處,套馬克吐溫的話來說,印刷傳媒壽終正寢之說,恐怕是誇張其詞了。期刊、報紙尚未是時候
像計數尺、打字機、軟卷照相機、錄影機……那樣給淘汰掉;它們面對的挑戰是給讀者們引發共鳴的貼身、到肉報
導,說出他們心底裡的話,作其不平鳴。

大地讀者:

閣下熱愛古典音樂,那便要納稅人津貼你的嗜好了嗎?就算所有納稅人都同意有這個需要,牛刀割雞,用電台般大
眾傳播的工具來推行其事又豈符合資源效益?

我信奉郭伯偉教條:公帑應該為社會上所有的人的利益而花,不能惠及所有人,那麼政府便不該花那個錢了。

謹祝

新春大吉!

楊懷康

補白

還是廣東話傳神

阿扁說考慮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把北京國台辦激得生蝦咁跳,斥之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台
灣偏安一隅,製造得出什麼麻煩?

姑勿論阿扁是否有製造麻煩的能耐,「麻煩製造者」之稱號猶如倒裝文法,舶來氣味奇重,那又豈及「麻煩友」般
直接傳神?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2-1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網上傳媒未成氣候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0 日期: 2006-02-1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2-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炮製卡特爾的三步曲

多得民主黨「公平競爭法」建議書的提點,我才知道教車師傅這個行業原來也給揪了出來,被定性為「競爭性低」
。他們的建議書列舉出了這些事實:

「由十一個教車團體及駕駛學校組成的港九教車團體聯盟,及港九駕駛教師聯會內六個私家教車師團體,於今年四
月以成本上漲為由,劃一增加學車收費,要求轄下教車師傅跟隨加價,藉口避免割喉式競爭,無視自由市場競爭原
則。這是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妨礙市場競爭及嚴重影響消費者利益。」

有本領威脅執行「劃一增加學車收費」,這十七個教車團體無疑是個有名有實的「卡特爾」(cartel)了(蕭滿章
兄告訴我,這個卡特爾在○五年四月威脅加價,可不成事;於此可見,這些團體儘管有卡特爾之實,可無壟斷專營
之力;香港未有「公平競爭法」,市場已足以令他們低頭)。

不管有沒有成功加價,卡特爾始終是卡特爾啊。在陳坤耀教授領導下,消委會把銀行公會這個卡特爾執行的「利率
協議」打個稀巴爛,面對教車師傅這個「卡特爾」,消委會怎麼又不吭一聲?

卡特爾造就滙豐

對我稍為有點認識的朋友當然都知道,我是個忠實的海耶克信徒;故此一見到「卡特爾」這三隻字,便條件反射,
想到不管是銀行公會還是教車師傅團體都必然是政府促成的串謀活動了。事實亦然。就以銀行公會的利率協議來說
吧,那便是政府干預的結果了。那是什麼的一回事?

一九六五年,香港爆發了一趟銀行擠提風潮。廣東信託銀行及明德銀號因而倒閉,而恒生銀行亦被波及。「死因調
查」顯示,那是銀行「惡性競爭」、爭相提高存款利率以吸納存款所致。有了個這樣的結論,對策還不是明顯不過
嗎?大家來個協議,把存款利率統一下來;銀行同業再毋須提高利率吸納存款,那不便可以避免「惡性競爭」、鬥
到內傷了嗎?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我有理由相信,這四十年來滙豐迅速膨脹,得力於這個協議的地方不少。不是嗎?在這個協議
下,為求「公平」起見,滙豐等規模較大的銀行便來個讓賽,容許規模較小的本地銀行把存款利率定得高一點。可
是經歷過擠提之劫,又有多少人會貪圖那些微息差把血汗錢存到細規模的銀行去?

結果?那還用說嗎?有利率協議之助,滙豐這間一般人心目中的中央銀行由是可以低息吸納存款了。他們可又有因
而克己起來,以低息把存款放貸出去?沒有這個需要吧。來價比人平,賣價不比人低,而又貨源不絕,那麼滙豐又
有什麼辦法不隨着經濟的起飛,壯大規模、大發特發?

「良好意願」促成卡特爾

各位千萬別誤會,我不是說一九六五年的利率協議是滙豐悉心設計出來的。要不是有「惡性競爭」這奇談怪論之助
,他們哪有這能耐?毋庸置疑的是,滙豐是這個卡特爾的最大得益者;促成這個卡特爾的是政府直接、間接的干預
;而觸發干預的,則是標榜保障公眾利益的「良好意願」。教車師傅雖然沒有銀行公會提價奪利的本領,不容置疑
的是這個卡特爾同樣是政府的「良好意願」炮製出來的。

我的同事李寶瑜替我翻過資料,發覺在教車師傅這個卡特爾的背後,正是政府要人在「公用道路以外」學習駕駛這
個「良好意願」。然而沒有路面「實戰經驗」學來的駕駛技術又是真功夫嗎?不少人顯然都有同樣的疑問,故此駕
駛學院面世二十多年,超過六成五學車的人對政府的「良好意願」還是不領情,要找師傅在道路上學開車。不過這
是題外話了。

要人在「公用道路以外」學習駕駛,香港地少人稠,政府當然要提供場地了。寸金尺土,政府當然不能撥出太多土
地作這個用途;故此不管政府是不是有這個意思,一九八三年在黃竹坑開辦的香港駕駛學院便做起獨市生意來了。
那是干預的第一步。

干預促成串謀

有了這個由政策傾斜炮製出來獨市經營的駕駛學院,倘若繼續任由教車師傅自由發展下去,那又豈不辜負政府要人
「在公用道路以外」學習駕駛的苦心?要實現這個「良好願望」,那又豈能不干預升級,給教車師傅執照設個上限
、凍結發牌?那是干預的第二步。

不用上經濟學一○一課的朋友都知道,凍結發牌,猶如「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限制石油供應,其實質結果是
製造人為短缺,給教車師傅卡特爾創造提價的條件。如斯一來,就算教車師傅真的像民主黨所說是「競爭性低」那
又是誰之過?是業界串謀壓搾消費者,還是官僚的有形之手替他們創造了串謀的條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2-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教車師傅「不足」的情形有多嚴重?立法會的資料顯示,在一九九九年,全港各類教車師傅的總數為一千四百一十
名;到了○四年,人數已下跌至一千一百九十六名,跌幅達一成五,但凍結發牌的政策持續。其間學習駕駛執照的
數目則從九九年的四萬八千個增加至○一年的五萬七千個,增幅近兩成。○三年沙士肆虐,百業蕭條,學車亦然;
可是到了○四年學車人數已大致回復到九九年的水平了。供應萎縮、需求攀升,換作你是教車師傅你也要提價吧!

全港只有一千多名教車師傅,算不上是一個大行業,誰又料得到這也會招來「競爭性低」的指控?要是香港真的有
了「公平競爭法」,誰可以擔保別些大不起眼的行業不會同樣面臨整治?過年前,理髮師有雙計的行規,那還不有
損消費者權益? 九龍城獅子石道的茶餐廳的雲吞麵,價格劃一,那又豈不顯示「競爭性不足」,有串謀定價之嫌?
「公平競爭法」又豈會只是用來打老虎的?一旦有了這個衙門,恐怕沒有一個行業不會淪為打擊對象。(報紙價格
從來都是由公會議定的,民主黨可沒有給報業來個「競爭性低」標籤,看來那是手下留情了)。

歷久不衰的事業

我在這裡不厭其煩地跟大家說教車師傅被定性為競爭性低的由來,並不是要替這個行業平反。只是這個案是典型的
卡特爾三步曲︰一、「良好意願」驅使政府插手干預;二、卡特爾魚肉消費者;三、立法促進「公平競爭」以對付
這個政府一手炮製的卡特爾。干預不斷升級,又將伊於胡底?難怪官僚衙門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歷久不衰的增長事業
了。

補白︰救災打擊未來生計

從BBC聽回來的。南亞大海嘯一周年,救援機構送出之漁船,數目比損壞的要多,而性能則更勝之。結果?漁場有過
度捕捉之虞,殺雞取卵、寅吃卯糧,漁民未來生計又怎麼了?

人為干預,不管出於善意還是惡意,又豈必然帶來非原先設想的後果?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2-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炮製卡特爾的三步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2-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香港人的忠誠公僕

第二次大戰剛結束,香港的宗主國踏上了極端的社會主義路線,但香港這個英國僅餘的殖民地卻開展了極端自由市
場的政策。郭伯偉是這個令人費解的現象的答案。

—— 米爾頓•露絲佛利民《兩個幸運的人》

一月二十一日,郭伯偉(Sir John J. Cowperthwaite 1915-2006)在他的故鄉蘇格蘭去世,享年九十一歲。他是戰


後香港的第三任財政司,在一九七一年便卸任了;在他治下,香港最輝煌的日子還未出現。可是過渡前夕,彭定康
在一個酒會裡碰上他,對他說:「原來你就是這一切的建築師(so you are the architect of it all)」。不管
那是由衷之言,還是恭維的客套說話,用建築師來形容郭伯偉可又恰當不過。從香港改變中國

戰後香港得以蓬勃發展,那是香港人奮鬥拼搏的成果;香港人得以在這彈丸之地創造出中國人社會前所未有的奇迹
,那是郭伯偉在這裡奠下了磐石般的市場經濟基礎。中國開放,香港提供人才、資金 —— 和借鏡的經驗。郭伯偉
何只是香港的功臣,他奠下的磐石基礎更跨過深圳河向北伸延改變神州大地的面貌了。

他奠定的磐石並不複雜,那就是無論公務員或政客都不懂得做生意;干預市場、搞計劃經濟,那固然是不自量力,
更是拿公帑去冒險。在今天來說,那是婦孺皆曉的常識了。可是在他那個時代,英國正厲行企業國有化;美國則在
推行凱恩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式的干預政策,透過財政措施實現全面就業、均分財富、促進公義;而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當然更是在搞「科學的」計劃經濟了。

賺了錢才有錢可花

為什麼香港不該像凱恩斯說的透過財政手段 —— 尤其是財赤 —— 調控經濟?在郭伯偉來說,那是因為我們的經


濟與眾不同:

「我們不適宜採行赤字預算。赤字預算的理論根據是藉赤字提供的額外資金刺激消費,促進生產,最終新增的生產
會和新增的資金抵消,令通脹無從肆虐。可是我們只能生產消費所需的極小部分,赤字預算的結果是增加入口而不
能同時提高出口,以致外貿收支陷入危機,損害信貸評級,打擊人們對港元的信心,終致不能自拔。凱恩斯的理論
不是為我們而寫的。在冷酷的現實世界,我們先要賺了錢才有錢可花。」

過渡後的香港顯然早已忘記掉了我們是活在一個怎麼樣冷酷的世界。特區政府非但趕時麾透過數碼港、科學園、八
萬五 —— 搞起了計劃經濟來,更一口氣五、六年財赤連綿。擁權者有沒有郭伯偉般的識見,那又還用說嗎?

公僕的廉恥氣節

在那厲行干預的大氣候下,郭伯偉非但要官僚給市場讓路,甚至不許統計署搞國民生產總值(GDP)般的基本數據;
慌怕一旦有了這些不盡不實的玩意兒,官僚便抵不住引誘,要來個干預、調控一番了。少一點道德勇氣,他的立場
又哪能來得那麼堅定?

郭伯偉的道德勇氣跟他的學養不無關係。他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及英格蘭的劍橋唸古典文學(到了唸第二個碩士
學位時他才開始研習經濟),對溯源希臘的「廉恥氣節」(honour)深有體會。

讀過他的演詞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他文學根基深厚,故此詞鋒犀利、辯才無礙,對文字尤其考究。好些人張冠李戴
,把他的繼任人夏鼎基(Sir Philip Haddon-Cave 1925-1999)始創的「積極不干預」(positive non-
intervention)算到他頭上去。實則他以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便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了,沒有什麼好含混其詞的。

作為公僕,郭伯偉視自己為香港人的信託人,職責是不要讓個別生意人或利益團體侵佔公眾的利益。中環返工的人
為了一己的便利,要用公帑、官地建停車場,他大力反對(失敗);當還是漫山寮屋時,主責官僚為了追上潮流,
要建廉租屋照顧中產階層,他又反對(無效);紅磡建隧道,他要財團承擔接駁道路的全部費用 —— 更還要納地
租(成功)……

減稅藏富於民

除了堅持運用公帑要「物有所值」,郭伯偉比美國的「供應學派」早二十年便體認到透過減稅的經濟威力。一九六
一年,他覺察到緝私搜獲的熟煙,數量比完了稅的多三倍。他從而明白到要杜絕私煙便得加強完稅煙的競爭力 ——
他毅然決定降低煙稅四成,一年下來,煙稅收益暴漲十一倍!

從這個減稅增加庫房收入的經驗,他演繹出「藏富於民」的智慧:「香港的企業都善於把資金作投資、提高產量,
故此我清楚地體會到千萬不可拿走私人企業的資金……留在私人企業的資金,到頭來必定連本疊利回到庫房去的。
」藏富於民跟善用公帑當然是同一塊銅錢的兩面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任內經歷過好幾趟銀行擠提、英鎊貶值般的金融風暴,令他深深體會到,香港經濟開放,不可能透過政府干
預、操控匯率,故此他一向主張港元跟美元或英鎊般的強勢貨幣 —— 甚至黃金 —— 建立牢固的聯繫:「只要港
元穩定,港元匯價是高是低,無關痛癢,到頭來我們的成本,包括工資,會隨着匯率自動調節。」故此他是聯繫匯
率的先行者,不用說他是不同意夏鼎基在一九七四年浮動港元的了。

從西非輾轉到了香港

郭伯偉在一九四一年加入殖民地部,取道南非來香港。船到開普頓,香港淪陷了。殖民地部給他電報,叫他轉到西
非獅子山國(Sierra Leone)去。他在那裡度過了香港的日治時期,他的獨子Hamish也是在那裡出生的。

一九四五年春,太平洋戰事接近尾聲,他奉召回倫敦參加重組香港政府的工作。到了四五年底,在加入香港政府四
年後,他首次踏足香港,首先在工商署工作。英美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開始限制香港的紡織品出品,他主持
了配額談判。夏鼎基、曹廣榮、麥高樂、楊啟彥……等港英精英,都是源自這個工商署的班子的。

建造曠世奇迹

在他當財政司時,香港經歷了六二年的大逃亡潮、六三年的大旱災(四日供水四小時)、六五年的銀行擠提風潮、
六七年的暴動、英鎊貶值……幸得有他掌舵,給市場騰出空間、理財「物有所值」的原則從未偏離,從而大大地降
低了營商運作的風險,讓「香港號」乘風破浪。

可是郭伯偉從來沒有為此居功,他說自己只是一副懶骨頭;要是真的替香港做過些什麼,那便是阻止別有用心的人
壞了好事。○四年五月,他當建築師的獨子在菲律賓遇害,對他必定打擊不少。然而在他這個建築師奠基的磐石上
已發展起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經濟奇跡,香港人的忠誠公僕郭伯偉,安息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0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郭伯偉:香港人的忠誠公僕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14 日期: 2006-02-0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1-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讓科技淘汰港台

曾俊華臨別秋波(坊間傳聞,他快要離開工商局進駐特首辦去了),委出七人委員會檢討公共廣播政策。在香港,
只有香港電台是用公帑支持的;所謂檢討公共廣播政策也者,就是檢討電台的存廢去留、公司化、私有化等等議題
吧。

委員會面世翌日,主席黃應士先生到香港電台解畫,議論委員會的工作。我在車上聽黃先生說公共廣播政策,險些
兒按捺不住馬上要來個「烽煙」,好表個態。年晚煎堆的思維

黃先生說的東西其實也沒有什麼,令我衝動起來的,是他的弦外之音。先說他的弦內之音:普天之下,莫不有公共
廣播機構之設,主要分別是這些機構的財政來源而已;在英國及瑞典,經費來自電視牌照費;在美國,則由政府撥
款外加私人捐助;在葡萄牙……總之沒有地方(尤其是英、美、加拿大、瑞典等先進國家)是沒有公共廣播機構的

黃先生沒有宣諸於口的弦外之音是,香港也該像這些地方那樣,設有公共廣播機構。倘若我沒有解讀錯黃先生的說
話,而德高望重的他又可以主導委員會的取向的話,那麼港台的朋友們理應可以放下心頭大石 —— 港台不會私有
化或關門大吉的。

黃先生是傳媒「教父」(他夫子自道,入行至今四十有五年矣),他羅列的事實我半點也不敢懷疑。每一天裡我都
以BBC為伴,當然知道好些先進國家確實是有類似的公共廣播機構。可是那便等於說香港也該年晚煎堆,來個像BBC
般的機構嗎?我不同意這樣的推理。

張大姐牛刀割雞

年前,「香港最美麗高官」張大姐要離開港台了。敝刊不知就裡,挑了那個時候來主張港台關門大吉或私有化。對
這些大逆不道的說話,張大姐大為光火,下筆千言加以申斥。

要而言之,她以為香港要有個公共廣播機構,好照顧小眾利益(譬如喜歡第四台古典音樂的聽眾)。電台是個大眾
傳播工具,以此照顧小眾利益,這到底是哪家子的邏輯?就算各位取笑我IQ零蛋也得招供,事隔多年,至今我還是
摸不通張大姐這牛刀割雞的道理。

為免重蹈覆轍,再次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且讓我說清楚我不同意黃先生那些弦外之音吧。香港電台容或有一千個、
一萬個存在的理由,(六七暴動,無論是為了政治宣傳,或是以正視聽,都可能確有這個需要),可是別的地方有
這般的公共廣播機構(尤其是歐美般的「先進」地方),卻不該是我們要依樣葫蘆也來一個的理由。

香港應否有個BBC 般的公共廣播機構,首要的取決考慮理應是我們有沒有這個需要?是否負擔得來?拿這筆公帑
—— 港台每年的經費超過五億元 —— 來治病救人、教育下一代、扶老濟貧、修橋築路……會否帶來更大的資源效
益?

趕時麾的「先進」思維

英國是否有個BBC、美國是否有個PBS又跟我們該如何運用公帑怎沾得上邊?哪怕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有這樣的機構
,倘若我們沒有這個需要,或者有這個需要但其效益及不上別的選擇,那麼就算是水浸庫房,我們也不該花這個錢
吧?運用公帑的首要考慮是「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而不是先進國家有沒有這樣的時麾玩意,是不是?

然而整個香港現今卻又瀰漫着黃先生這種歐美先進地方有,我們便也應該有的思維。當今給民主黨、大狀黨鬧得震
天價響的最低工資、公平競爭法固然是源自這麼的post hoc ergo proter hoc邏輯,公元二千年強制推行環保超低
硫柴油也是這麼的一回事了。

從超低硫到近零硫

早前油公司的朋友告訴我,儘管香港的汽油主要是由新加坡的煉油廠供應,可是超低硫柴油嗎,卻要老遠從歐洲專
程運來。為什麼捨近而求遠?因為在整個亞洲只有香港在用這「先進」的環保柴油。別的地方都還未跟得上(就算
是科技、經濟都比我們先進的日本也沒有),那麼新加坡的煉油廠又怎犯得着為了香港這個小市場而更改生產線?

大陸油價是香港的三分一,穿梭兩地的中港柴油貨車又豈會在香港入油?在香港用超低硫柴油的車輛雖則不多,卻
要專誠從歐洲運來供應香港;撇開油價不說,這當中涉及的運輸、儲存費用又會多高昂啊?一個不小心,那又豈不
弄出個妹仔大過主人婆來?

用這些先進、貴價柴油可又起到改善空氣質素的預期效果?香港是個彈丸之地,現今空氣嚴重污染,有些日子甚至
弄得暗無天日,誰不知道污染的源頭是在珠三角而不是在香港?不解決廣東缺電這個老問題,讓工廠再不必用殘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1-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的柴油機自力發電,哪怕香港的汽車都先進起來、趕上歐洲的潮流用超低硫柴油,香港的空氣質素便會改善了嗎?

擔沙塞海,以這樣的辦法搞環保又何異於癡人夢話?主催強制使用超低硫柴油的高官當然都知道這個措施起不到預
期的效果,更沒有資源效益可言;可是這麼做卻可以令他們「先進」起來、突出形象。說到底那才是為官的首要考
慮啊。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不久香港便要用更為「先進」的「近零硫柴油」了。

「先進」思維根深蒂固

這個「先進」的情意結當然又非自今日始,亦顯然並不局限於花公帑替自己搞好形象的高官。早前我便在這裡說過
了,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為了壓低電價,以香港廠商會為首的資本家們便已要求政府「先進」起來,像別的地
方那樣「國有化」電力公司。

這個「先進」的主張沒有成事,那並不是當時的殖民政府不肯俯順民意;只是那個時候的庫房還未爭氣,拿不出這
個公帑而已。否則今天我們的廠家便不難都像珠三角的行家那樣,紛紛自力發電,為輸出污染創造條件了。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以現今的科技,就算萬一六七暴動重演,政府哪還需要一個港台般的公共廣播機構發布消息?
韓農世貿會議期間暴動,相信大家都是像我那樣,一邊從電視熒幕觀看即時直播的暴動鏡頭,一邊在手機熒幕上閱
讀保安局呼籲人們不要到灣仔去的短訊。這當中我看不到港台扮演了些什麼的角色。

官僚機構打不死

那麼最教張大姐關切的小眾利益又如何?張大姐說有一趟她乘的士,司機在播第四台的古典音樂,把她感動得差點
兒掉下眼淚來。講求資源效益,拿港台的經費來買古典音樂CD送給全港樂迷又如何?既然是小眾,港台一年的經費
足夠供應這些樂迷而還綽綽有餘吧!

在這上網時代,張大姐總知道有podcast這一回事吧?那不正是替那害得她牽腸掛肚的小眾度身訂造的發明嗎?何必
用上電台這張牛刀佔用寶貴的大氣電波去照顧小眾利益?

官僚機構最可怕的地方,是其驚人的生命力;衙門一旦成立,哪怕是核子武器也消滅不來。短短十年間,數碼科技
淘汰了傳統打字機、錄影機、膠卷相機(Nikon剛公布今後只會生產數碼相機)……可是資訊科技革命再加上互聯網
會淘汰掉香港電台嗎?從黃老前輩的弦外之音看來,no way!

補白︰籃球外交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乒乓外交威力無比,中美關係因而解凍,引發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脫貧運動。

今天的籃球外交不知會否有同樣驚人的效果。BBC說超過二十名美國職業籃球員在伊朗效力,而且人數還在增加。

球來球往,又怎不勝過互擲飛彈?但望籃球外交創立另一個奇迹。阿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1-2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讓科技淘汰港台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6-01-2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取消兩電利潤管制

埃克森石油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請不要問我這個「大」到底是用什麼尺度來量衡的,是按股價市值?盈利?
銷售額?石油的蘊藏量?還是僱用的員工人數計?……),毋庸置疑的是,在香港,他們的油站數目最多。可是他
們賣的油、賺的錢是否也最多,便不得而知了。

除了油站數目首屈一指,埃克森亦以全港最大的美國投資者自居。這個香港之最是有根據的:一九六四年起他們開
始跟中電合作發電 —— 他們是給九龍、新界及廣東供電的青山發電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佔了六成股權。香港人稱
羅蘭士•嘉道理(Lawrence Kadoorie 1899-1993)為「電王」,真命天子理應是埃克森吧?這四十年來,這方面的
總投資達三百億港元。

這儘管是個大數目,但那便讓他們成為香港最大的美國投資者嗎?這個我無從稽考,不過以常理看,年來不少美國
基金也買入不少香港股票、商廈,當中又有沒有累積超過三百億港元的?發電並不特別賺錢

姑勿論這些什麼全世界最大、全港最大的排行榜玩意兒是怎樣炮製出來的,沒有人會否認的事實是,埃克森是很大
、很大、很大的超級巨無霸(申報利益:我從來沒有吃過他們一口飯、半杯茶),從他們的全盤生意來看(○四年
的總營業額近三千億美元),在香港的投資看來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非但規模小,發電也不見得是一盤特別賺錢的生意 —— 在利潤管制計劃下,許可回報是資產淨值(也就是資產減
除借貸)的13.5%;這當然比存紅簿仔優厚得多,可是跟埃克森別的業務比,便大為遜色了。

去年四月,他們就利潤計劃表明立場:「在過去五年,埃克森美孚眾多環球業務的平均已投資的回報率為19%。」言
下之意,他們探採、提煉、銷售石油本業的利潤比發電這門副業來得更為豐厚。

就算是以香港本地的尺度來衡量,13.5%的許可利潤也不見突出。埃克森指出:「過去二十五年,香港股票市場的股
東回報平均為每年20%。」

複利的威力

不要小看這每年6.5%的差別,要是四十年前埃克森拿三百億元投資香港股市,以每年兩成的增幅累積,到今天總數
將是四十四萬九百三十一億元!投資電廠賺每年13.5%的回報嗎,利疊利、本利歸還,總數則只是四萬七千五百二十
八億元而已 —— 兩者相差三十九萬三千四百零三億元。(差距大得我不敢相信,不過這是Google計算出來的,我
也就只好訴諸權威了。)

大家當然都知道複利的威力了,毋須我在此嚕囌。教我感到有興趣的是,香港之外,埃克森便沒有在多少地方經營
發電這門副業了。故此讓他們這個大股東來說,他們在發電上的實質參與則止於給香港提供一個借鏡、參考的渠道
和機會(access to our worldwide best practices),那大致是個顧問的角色吧。

四十年投資形成「慣性」

若然回報比不上別的地方,而對發電又不是有什麼獨得之見,當初他們為什麼要作這個偌大的投資?三、四十年後
若然發現這門副業的回報根本便比不上自己的老本行,為什麼又不打其退堂鼓,轉戰更有利的市場?說到底,哪間
美國大企業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買賣公司的?

大企業決策從來都不好參透,依我看恰正是這門副業在整個集團的格局不大起眼,而在利潤計劃下得到的回報雖不
超卓,卻又絕非雞肋;加以回報穩定、可靠,不用決策層費神兼顧,由是形成一動不如一靜的「慣性」(inertia)
了。何況埃克森有份制訂整個利潤計劃,也就不難多一重保留這項投資的感情因素了。埃克森是怎麼樣跟利潤計劃
扯上關係的?

據林本利在《電力公司的利潤管制計劃》一書所說,一切事出偶然。一九五七年爆發蘇彝士運河危機,國際油價飆
升;為了彌補成本上升,港燈及中電開徵燃料附加費。但凡是做生意的都不難明白當中的道理,可是當時中華總商
會及香港廠商會卻指控兩電這樣做無異於扼殺工業。不加燃料費,兩電虧損,經營不下去倒閉了;無電可用,廠家
的處境又豈不更為可悲?

資本家主張國有化

也許意識到有這樣的危機吧,廠商會當時便要求政府國有化兩電,指出先進地方的電力公司莫不是國營的;不依樣
葫蘆,香港又豈能趕上潮流?這個趕上世界潮流之說大家應該似曾相識吧?現今鼓吹最低工資、公平競爭法等干預
升級的人便全都以此為理據的了。

這樣趕潮流有什麼代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不贅。回頭說四十多年前那場電費風波。那個時候的港英雖是個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民政府,倒又俯順民情。柏立基總督(Robert Black 1906-1999)在一九五九年委任了一個三人電力公司委員會諮


詢各界對電費的意見。這些意見是什麼?那還用說嗎?當然是電費、燃料附加費過高,供電不穩定、經常停電等等

那個時候英國祖家由工黨主政,厲行企業國有化。委員會在英國專家主導下果然主張國有化兩電,好一了百了,「
消除兩電股東及公眾之間的利益衝突」。可幸,那個時候香港經濟尚未起飛,賣地還未廣進庫房財源,哪來公帑國
有化兩電?折衷辦法是發行三十五年長的定息債券收購兩電。對這個長命債、長命還的國有化之議,兩電又豈不頑
抗?

轉投美國懷抱

政府跟兩電的談判陷入拉鋸,中電主席嘉道理害怕更多夜長,便在六四年十一月夥同埃克森向政府作出反建議:設
立長達十五年的利潤管制計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電力公司不必害怕國有化、放心作長線投資;另一方面則訂定
出回報上限,以免授廠商、消費者以謀取暴利的口實。僥倖利潤超過上限嗎?將之保留作為發展之用,好回饋消費
者。政府接納這個合情合理的建議,其餘的一切都是歷史了。

直到那一刻,中電都是跟英荷合資的蜆殼石油買燃料的,是什麼驅使嘉道理轉投美資埃克森的懷抱?林本利沒有說
,讓我來猜,嘉道理精明練達,到了六四年他又怎不體察到「日不落帝國」大勢已去,美國將主宰香港的命脈,不
換馬又更待何時?

以今視昔,嘉道理目光如炬,令人讚嘆。七八年五月他首度上北京,提出要給廣東供電,那個時候開放還未起步啊
!兩年後,他主張在廣東建電廠給香港供電,那便是後來的大亞灣核電了。要是老人家尚在,洞悉大勢的他又焉會
不主張取消利潤管制,開放市場、讓廣東給香港供電?

補白:何必作大

汽車玻璃窗的標貼玩意,由Baby on Board演變出Princess on Board。

第一個標貼,叫駕駛者本着「幼吾幼」精神,不要橫衝直撞、製造事故,危及小生命。

第二個標貼則勢利眼得多了:載着公主,千萬不要胡來。不巧遇上個受不得刺激的莽漢子,要還以顏色、挑戰權威
,那又豈不弄巧反拙?何必作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取消兩電利潤管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1-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替中國平反

香港持續十二年被美國的傳統基金會及《華爾街日報》選為全世界經濟最自由的地方,今年的得分更創下了新高;
一眾財金高官對此殊榮雀躍不已,不在話下。

十二年來,香港的經濟是否以今天最為「自由」,不說也罷。教我感到有興趣的,是中國在這張排行榜上的排名
—— 在一百五十七個經濟體制中排行第一百一十一位。 這個名次低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合理嗎?令人尷尬的
榜首地位

傳統基金會夫子自道:「長久以來,經濟自由與繁榮之間的密切因果關係,為人公認。」我完全同意這個論斷——
政府干預得愈多,經濟就是愈不自由;那樣的地方通常都不成氣候;北韓(第一百五十七位,居榜尾)、古巴(一
百五十位)以至非洲的津巴布韋(一百五十四位)都是現成的案例。

當今之世,誰不知道中國的經濟表現年復一年全世界名列前茅?給中國一個一百一十一位的排名,那又豈非等於說
經濟自由跟繁榮無關?傳統基金會不是這個意思吧?

然而一百一十一位的排名確又低得可以,比南美的烏拉圭(四十六位)、非洲的烏干達(六十六位)及象牙海岸(
八十八位),以至巴基斯坦(第一百一十位)都要低。就算胡、溫不以此為忤,這些亞拉非國家的領袖恐怕也會給
弄得有點兒尷尬吧。香港在這樣的一張榜上位高踞榜首,那又值得大鑼大鼓慶祝一番的嗎?

若然像傳統基金會說的,經濟自由是繁榮的必需條件,那麼證諸歷年的表現,哪怕中國的經濟體制不是真的像大教
授所言,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理應也是自由得 很的了。

經濟數據不可靠

經濟繁榮從來都不好衡量。像國民生產總值(GDP)般的宏觀指數看似既科學又精確,實則大有營虛造假、滲水的空
間,還在實行計劃經濟時的蘇聯及中國便是箇中能手了。各位總聽過大躍進期間畝產一萬六千斤的「衞星田」吧!

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在過年前卻反其道而行,說他們一向非但沒有作大國民生產總值,實則更報細了數,以致要
來個修正,把○五年的數字往上調一成七。經過這麼一調,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便馬上把法國及英國都趕過頭來,
成為美國、日本、德國之後全球排名第四的經濟體了。

於此可見,不管是報細了還是作大了,GDP數字就是不大靠得住的。不過,除了國民生產總值,這個世界上倒又還有
些較為實牙實齒的數據可以毫不含混地證明,中國經濟確是蓬勃地增長了的。

外匯儲備三年翻一番

什麼數據可以毫不花假地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來?依我看最是營虛造假不來的,理應是用真金白銀來計算的
外匯儲備吧。眾所周知,中國外匯儲備之突飛猛進,相信在人類歷史確又無出其右。

如何突飛猛進?在香港過渡的那一年,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一千二百六十億美元。就算是在那個時候,中國的排名已
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了。八年後,到了○五年,這個數字已飆升至七千六百九十億美元;是九七年的六倍多
。這也就是說,這八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每年平均增長百分之廿五;按這個增幅不消三年便可以翻一番了。

儘管中國現今的排名還是在日本之後,但兩者的差距則只是七百四十億美元而已。倘若按過去八年的途徑移動,不
出三年中國便不難會把日本比下去,成為舉世第一的外匯儲備大國了。三十年間從毛主席說的一窮二白,到弄出這
般成績,那又豈能說中國經濟不是相對地自由?

外匯儲備的數字不易營虛造假,因為這些數字反映的,是貿易盈餘、外來投資、海外投資收益等等實際生意往來的
記錄;雖則不是完全沒有滲水的可能,但機會不大。不管用什麼尺度來衡量,每年平均百分之廿五的增幅都是相當
驚人的啊。經濟體制要不是自由得很,讓人有大展拳腳的空間,那又豈能配合這般的高速增長?

中港海關同樣自由

中國一開放,我便到過內地去了。有這個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那個時候出入境過海關真的是提心吊膽。身上的外
幣固然要一仙不誤填報清楚,衣物、手錶、相機以至一切貴重的物品都要羅列登記;到了出境時則要逐一核實,一
個不小心遺失了什麼的,便不難要給邊防公安盤問上大半天。

監控嚴厲,就是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的經濟體制毫不自由。外匯固然要管制,所有貿易活動都要由執行中央計劃經濟
的國營機構經辦。那個時候的海關可以說是中國中央操控經濟的縮影了。二十多年後,現今每天跨境上學的小朋友
有之,穿梭香港、深圳的水客有之;在中國過海關跟在香港過海關可以說毫無分別,而香港出了名是個免稅的自由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1-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港啊!若然香港的經濟自由度舉世第一,那麼中國又豈會排第一百一十一位?

無從「量化」經濟政策

我不是要跟傳統基金會的朋友抬槓,而我亦明白為了推廣「自由經濟」有時確又要用上點手段、耍耍把戲。然而作
為忠實的海耶克信徒,我就是不相信「自由度」般的經濟現象是可以像氣溫般的自然現象那樣「量化」的(更莫說
是精確地計算至小數位後兩個數字了 —— 他們說香港的「自由度」較上一年加強了零點零七!)。

為什麼經濟「自由度」不好「量化」?只消看看他們用來量度「自由度」的準則,便不難看得出他們這樣做迹近大
話西遊了。他們用的準則不少,包括貿易政策、貨幣政策、產權結構、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等十大項。這些政策
無不錯綜複雜,自由與否又豈是可以用數字量度得出來的?

別的不說,就以貨幣政策來說吧,中港兩地在這方面的差異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可是在傳統基金會朋友的眼中,
中港的貨幣政策卻是同樣地自由、都得到「1」分的最高評價。那到底是對負責中國貨幣政策的人民銀行的讚譽,還
是對香港金管局的貶斥?

「泛科學主義」作祟

在海耶克來說,像傳統基金會那樣把複雜的經濟現象量化,是「泛科學主義」作祟;而其終極目標是蠱惑執權者讓
他們相信可以像工程師那樣精確地調校貿易、貨幣、金融……等政策,好改造社會。骨子裡這又與中央計劃經濟何
異?

中國近三十年的經驗則又證明,只有摒棄這樣的計劃經濟思維才是硬道理。諷刺的是,傳統基金會「科學」、「精
確」的「經濟自由度」指標卻又完全量度不出中國洗心革面走向經濟自由的改變,那麼同樣的指標又豈能顯示過渡
後的香港已背離市場跟經濟自由愈行愈遠?就算在這張排行榜上長踞榜首,那又值得慶賀嗎?

補白:香港精神寸到盡

在赤柱大街聽到的。客問:「有男裝泳衣否?」檔主要言不煩,答曰:「有泳褲。」

赤柱賣的是潮流產品,要穿男裝泳衣、復古回到二十年代去,按理亦不會到赤柱去買吧。捨男裝泳褲,顧客又豈要
買別的?

檔主是有男裝泳褲的,而顯然亦知道顧客意何所指,但他那「有泳褲」三隻字可又滿是不志在做生意的霉氣。莫非
得勢不饒人、誓必寸到盡便是香港精神?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1-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替中國平反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6-01-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民主黨打起海耶克反海耶克

民主黨及大狀黨均要引入跨行業的公平競爭法。人各有志,在自由社會那是沒有什麼好說的。然而民主黨拿出經濟
學的鼻祖阿當•史密斯及奧國學派的巨擘海耶克來替他們的立場撐腰,那便有褻瀆聖賢之嫌了。他們知道自己在做
什麼嗎?

老實說,民主黨那份公平競爭法的建議書當真把我嚇了一跳。要是他們隨口說史密斯、海耶克支持競爭 —— 注意
,是「競爭」,不是「公平競爭」—— 那我無話可說。可是他們引經據典,拿《原富》及《到奴役之路》為他們的
立論作注腳,那可便非要認真對待不可了。

史密斯、海耶克支持「公平競爭」?莫非這幾十年來我 —— 及書比我讀得多、問題比我想得通透的師友 —— 都
通通錯讀了《原富》及《到奴役之路》?果如此,那肯定是經濟學思想史上最震撼的翻案事件了。

海耶克反對「公平競爭法」

我可以毫不含混地告訴民主黨的朋友們,史密斯、海耶克是絕對不會支持你們主張的「公平競爭法」的 —— 只要
你們肯花花時間讀讀《原富》,細味《到奴役之路》便知道我的話絕不花假。還有,我敢打賭,不管是民主黨或大
狀黨都沒有人懂得海耶克說的「競爭」是什麼的一回事。像大教授說的,人頭博芋頭。

老實說,我不明白民主黨、大狀黨要引入「公平競爭法」的動機是什麼。平心而論,我看不到香港有行業壟斷、非
要政府出手干預便無以維持「公平競爭」的危機。反之,政府「俯順」民情,引入這樣的法例、設立衙門督行其事
,架構擴張事小,干預升級則勢將損害消費者利益。

為什麼海耶克只會支持競爭,而不會支持「公平競爭」?因為他根本便不相信有「公平」這一回事,更莫說透過有
形之手去促進其事了。什麼叫「公平」,什麼叫「不公平」,從來都是主觀得很的判斷。唯其主觀,也就存在不少
灰色地帶,讓主責維持「公平競爭」的官僚大有弄權的空間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且讓我先跟大家說說為什麼香
港沒有行業壟斷的危機吧。

沒有政府保護便沒有壟斷

眾所周知,打從開埠的那一天起,香港便是個萬國通商的自由港;誰也可以到香港來做生意,不只是英國人而已。
完全對外開放,更又不止於通商而已。聖公會是英國的國教,可是給英國皇室逼害過的羅馬天主教卻捷足先登,沿
陸路從廣東海陸豐進入西貢,繼而向市區推進,而不是像英國商家那樣在港島登陸。

在這個完全開放的環境下,除非政府架起保護圍牆,不許人自由進出各行各業,否則那又何來壟斷可言?當然,這
並不是說現今香港沒有如假包換的壟斷。壟斷非但存在,那更是政府一手造成的。要打破這些壟斷,便得拆除保護
圍牆,而不是干預升級,引入什麼「公平競爭法」。

對油公司的反智指控

依我看,香港現今有兩大壟斷經營的事業,其一是電力,其二是博彩;兩者都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民主黨、大狀黨
真的要裨益消費者嗎?那麼還請贊成政府開放這兩個市場,而不是搞什麼「公平競爭法」。

所謂政治現實則又告訴我,開放電力市場,兩大政黨看來是會贊成的;博彩市場嗎?他們恐怕便不敢表態了。彭真
搞不清到底是黨大還是人大大,給香港人開心了好一陣子。兩大政黨又搞得清到底是競爭大還是假道學大嗎?

除了這兩大行業,早前超市及油公司也給扣帽子,說他們搞壟斷。當陳坤耀校長還在消委會主政的時候,便花了好
些納稅人的公帑去研究超市有否搞壟斷。林本利告訴我,研究的結果是找不到壟斷的證據。

對油公司的指控則更是反智。大陸的油價相當於香港的三分一,過境交通日益繁忙,愈來愈多人北上入油。在這個
萎縮中的市場,哪怕油公司有通天本領也搞不出壟斷來吧?作這個指控的人又豈不應給腦袋來個磁力共振、掃描一
番?

立法對付周星馳?

除了超市及汽油,同樣被民主黨指控為「競爭性低的行業」還有燃氣(中華煤氣有超過一百五十四萬用戶)、鮮活
豬、牛肉及教車師傅。就算這些行業像他們說的,真的是「競爭性低」(自問才疏學淺,不知道「競爭性」到底是
什麼法寶,更莫說如何量度其高低了),那便非要祭出「公平競爭法」這把牛刀來對付嗎?凍結簽發教車師傅牌照
已好一段日子了,要提高這一行的「競爭性」嗎?重新發牌又如何?

煤氣公司不像電力公司那樣享有專營權,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入市供應煤氣;只是至今尚未有人有這個本領而已。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煤氣公司做獨市生意賺大錢,那跟周星馳憑他獨一無二的演技、拍《功夫》、《少林足球》賺大錢有什麼分別?難
道也要立法對付他?

也恰正是這個原因,海耶克也就反對那些假公平之名而設立的什麼競爭法了。在他來說,要避免走上奴役之路,便
得要堅持法治 —— 把任意的干預行為減至最低。法治是什麼?那是一套人所共知的遊戲規則。這些規則切忌朝令
夕改,否則人們便無所依從了。

「公平競爭法」是人治

這些規則更要是盲目的,不能因為張三的階級成分差便針對他;亦不該因為李四發了大達便拿法律手段來跟他為難
。「公平競爭法」可又不是這樣盲目的遊戲規則。當中涉及的「競爭性」,看似科學客觀,實則既主觀而又武斷;
十個人不難弄出十一種「競爭性」來。

「競爭性」低,那是以供應商的數目為準嗎?抑或以市場佔有率來衡量?若是以市場佔有率來衡量,那麼什麼水平
的佔有率才要搬出競爭法來捍衞消費者權益?是一成?兩成還是三成?這佔有率又是按客戶數目還是生意額來計算
的?又或者乾脆什麼準則也不管。但凡謀取暴利便是壟斷了?可是什麼水平的利潤才叫暴利?無論用的是什麼的準
則,都肯定讓官僚大有上下其手的空間,如斯一來,那又是人治還是法治?

「公平競爭法」揠苗助長

不堪民主黨的刺激,我翻出了我那本一九四四年版的《到奴役之路》,再看清楚他到底是怎麼看壟斷的。果然,在
第四章他是這樣說的:

壟斷的出現往往不是因為生產商的規模大、成本低,而是由政府促成的串謀活動。

到了一九六○年出版的《自由的憲章》他把壟斷說得更明白了:

壟斷無疑令人厭惡,這就像資源短缺令人厭惡那樣,兩者都無可避免。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有些本領(當中
包括一些組織的相對優勢和傳統)是無從複製的:同樣,世界上好些資源也永遠都短缺的。蔑視這個基本事實,試
圖人工地創造出「恍惚」是既充分又全面的競爭,那是荒謬不過的事……倘若壟斷是人為干預入市的結果,則更必
定要拆除這些障礙。

民主黨的朋友,海耶克反對揠苗助長、人工地提高「競爭性」。還請萬勿打起海耶克反海耶克啊!

代郵

擁躉劉小姐:

謝謝你一年一度的問候。

這個年頭,如何叫青年人有鬥心,着實煞費思量,可又不能不思量也。

香港有些東西確已「外判」了。打從八三年起貨幣政策便已「外判」了給美國聯儲局,香港沒有發言權。終審庭也
有一部分是「外判」的。今後的課題是擴闊「外判」空間層面。

祝府上各位身體健康

楊懷康謹上

補白︰讀點海耶克

世貿會議、學校停課、迪士尼爆滿,入場人數創下高峯。

事後分析,三者順理成章:星期二有一天假期,金秋時分,那又有什麼比帶小孩子去迪士尼更為恰當?

事前,恐怕迪士尼亦料不到世貿會議會帶來這般的unintended consequences。迷信有形之手搞計劃經濟的救世主還
請讀點海耶克吧,阿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民主黨打起海耶克反海耶克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38 日期: 2006-01-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5-12-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跟佛利民學做人

十二月五日,米爾頓•佛利民九十三歲生辰,在洛杉磯比華利山的麗晶酒店盛宴慶祝,一併替他的基金籌款,推動
學券改革。他的細姪、當今美國的「多媒體」紅人史坦恩(Ben Stein 1944-)寫了一篇祝壽演詞,內裡提到佛利民
傳授給他的一些做人道理,頗堪玩味。

一九六四至六五年間,佛利民到哥倫比亞大學當訪問學人。那個時候史坦恩才是個二十歲未到、在哥大唸經濟學的
黃毛小子。他的老父Herbert Stein(1916-1999)跟佛利民有點淵源。四十年代初,他跟佛利民一起在羅斯福總統
的財政部共事;五十年代,佛利民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他則到芝大攻讀博士學位。

在七十年代初,Herbert Stein當過尼克遜及福特總統的經濟顧問;卸任後,職位由格林斯班接任;那是一代傳奇進
入仕途的第一步。佛利民在哥大設壇授課,近水樓台,那又焉會不吩咐兒子去拜候老朋友、好親聆教益?

那個時候史坦恩的熱戀情人剛去了芝加哥。見到世伯,還來不及請教經濟學疑難,便大訴相思之苦,說自己恨不得
長了翅膀馬上飛到芝加哥去(後來他母親左湊右拼給他弄了張到芝加哥去的機票)。

不要以為聽到這般小孩子發的豆芽夢,佛利民這位世伯便板起臉孔訓斥一番,要他專心學業或者什麼的。佛利民沒
有這樣做。反之,他「科學地」給這個乳臭未乾的細姪分析了他的戀愛之苦,更給為情所困的他提供指引。這是什
麼的一回事?

統計學的愛情觀

眾所周知,佛利民非但是經濟學泰斗,更是傑出的統計學家;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在統計學的發見加快了武器的
測試程序,對涉及原爆的「曼克頓計劃」有間接的貢獻。他是把統計學應用到史坦恩這個細姪的愛情問題上去。愛
情怎麼跟統計學扯上了?

佛利民這樣跟史坦恩說:「我是統計學家,我可以告訴你,倘若世間上的男人都只有一個真正配得起他的女人的話
,那麼他們根本便沒有機會遇上。放開懷抱,找另一個女朋友吧。」("I can tell you as a statistician that
if there were only one right woman for every man, they would never find each other. Go out and find
someone else.")佛利民說的是基本的或然率,哪怕是黃毛小子也懂得當中的道理啊。史坦恩說他見證了這個統計
學規律:不消多久,他果然在毗鄰哥大的巴納德女書院(Barnard College)找到了新的女朋友。

你最清楚自己的處境

佛利民沒有當過我的愛情顧問,然而他又同樣科學地給我解說做人的道理。九三年歲末,我們一大夥人伴着佛利民
和他太太露詩在中國跑了十天。臨別那個晚上,在北京飯店吃過晚飯,我要向他們請教些私人疑難。他說:「上我
們的房間談吧。」

九三年是個中途站,那是六•四後三年多,離開九七也是三年多。不必細表大家也猜得到我要跟他們請教些什麼疑
難。聽過我說出自己的情況後,佛利民跟我說:「沒有誰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的處境,以你現今的狀況來看,你的判
斷力可又一點也不錯啊,我一點也不擔心你會作出明智的決定。」

換作是別人,佛利民這句You are the best judge of your circumstances,可能會變得一派置身事外的「江湖」


口吻;可是佛利民的聲調、眼神以至身體語言,又讓我知道那又絕對是他的由衷之言。各位,且讓我告訴你他這句
看似「江湖」的老生常談給了我什麼影響吧。

分散的知識

自從「踏足社會」,有幸遇過不少良朋益友,可是像佛利民那樣當着我面給我投信任的票可又不多。佛利民不是張
三、李四,他給我投信任票,你說那又是多大的鼓舞啊?

我不知道聽進別人的耳裡,他那句「你比誰都更清楚你自己的處境」有什麼感受,可是在我這個忠實的海耶克信徒
來說,那真的有醍醐灌頂之效:直至佛利民給我說這句話的那一刻,我對「分散的知識」(dispersed knowledge)
只有認知層面的理解,思維上明白到箇中利害;可是那跟自己有什麼切身關係便不大了了。然而經佛利民這麼一說
,腦際馬上亮起燈泡,險些兒有大喊「阿媽,我得了!」的衝動。

沒有錯,海耶克「分散的知識」的要義,正是佛利民說的,「你比誰都更清楚你自己的處境」了。這樣的老生常談
大不了的地方是,恰正當事人才最清楚他本身的處境,故此政府官僚便不應為了這樣、那樣的「社會利益」掄起指
揮棒、搞其計劃經濟了。

不是嗎?要是根本便搞不清市場裡僱主、僱員的處境,強物情就己意的救世主們便為了趕上世界潮流、促進「社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22 日期: 2005-12-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公義」來個一刀切,搞什麼最低工資、最高工時,那又怎不在砸破人們的飯碗的同時,導致福利開支大增?

唯其沒有人可以通盤掌握每個人面對的狀況,最能充分發揮資源效益的辦法,又豈不是讓人們按自己的主觀判斷、
因應市場狀況,支配資源?

說到底,不管佛利民如何聰明絕頂、見過多少世面,他又怎可能完全掌握我的處境、明白我的願望與追求,在人生
的三岔路口替我作主?不可能吧!他可以做的不是替我作選擇,而是叫我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這個
他絕對是做到了。

不要重複傷害自己

好些像這樣的做人的道理是佛利民自己從第一身經驗演繹出來的。當他還在芝加哥大學當學生時,有一趟他在名經
濟學家韋納(Jacob Viner 1892-1970)的課上發現老師弄錯了算式,他即時指出錯誤,但韋納絕口否認 —— 直至
下了課,其他學生都離開課室了,他才向佛利民承認錯誤。

到他成家立室,有了孩子,佛利民把這個經驗給孩子們歸納出這個訓誡:犯了錯而不承認,那是重複傷害自己 ——
犯錯,是第一趟傷害自己;不認錯,是再一趟傷害自己。("If you make a mistake and refuse to admit it,
you hurt yourself twice, once when you make the mistake and again when you refuse to admit it.")

真正的懂不容易

除了教曉他如何科學地分析感情問題,佛利民又讓史坦恩學懂了「管理風險」之道。話說有一回他跟佛利民去吃午
飯,到了一百一十六街跟百老匯大道的路口,他正要衝紅燈過馬路之際,佛利民一手攔住他,就地施教:「難道為
了趕那二十秒時間我們便把下輩子的生命押上去嗎?」("Why should we risk the rest of our lives to save
20 seconds?")

管理風險,離不開權衡輕重。拿下半生的性命去博那二十秒,不管在誰來說,都是完全划不來的。可是在路上,我
卻又每一天都見到人們在作這樣的豪賭。看來這些人都沒有史坦恩那麼幸運,有個佛利民給他們耳提面命吧。

不過,就算有佛利民親自給他傳授管理風險之道,史坦恩亦不見得真的學懂了當中的道理。十多年後,遇上了一九
八七年那場股災,他便給弄得惶恐不已,令老父擔心了好一陣子。史坦恩又何嘗真的學懂了「管理風險」之道?

那可能就像我對「分散的知識」的認識吧,認知層面的掌握是一回事,切身地學懂那一課、讓當中的道理上腦,可
又是另一回事啊。

補白︰金魚缸廚房煮不出美食

朋友饗以頂級酒店法國大餐,要我來個賽後評述。

陳設(餐巾、枱布皆由法國入口)、招呼(不大懂英文之法國侍應)無疑頂級,菜餚則如此而已。原因?那個開放
式廚房難辭其咎也。金魚缸中之廚師又豈能使出真功夫?粗鄙之見,食家、老饗又以為然否?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2-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和平的崛起」不平和

《時代》週刊亞洲版老總跟李光耀長談兩天,寫了個封面故事。話題端的天南地北,從中國的「和平崛起」到布殊
反恐都說到了。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論斷(他恨不得新加坡有些像李嘉誠般的大企業家,像包玉剛、董浩雲般的船
王;而鄧小平則是他的偶像),那都是一篇值得細讀的訪問。畢竟世界上再沒有多少個像他那樣見過世面(經歷第
二次大戰、韓戰、越戰、中國開放、蘇聯解體……),而又能言善辯的八十二歲老人家了。

在這裡我無意跟大家說他對歷史的演繹(他說中國的開放源自鄧小平七八年的新加坡、曼谷、吉隆坡之行;而「穩
定壓倒一切」這基本方針政策是師承新加坡的)—— 新加坡雖是小國,但任誰都知道李光耀自視極高 —— 讓我感
到興趣的,是他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批評。他要批評的不是這個政策的內涵,而是這個政策的叫法。和平與崛起
格格不入

「和平崛起」打正旗號是「和平」的,毫無領土野心、沒有侵略別些國家的意圖,那又有什麼好批評的?李光耀要
批評的,是這個政策的英文用字

—— peaceful rise。他是劍橋訓練的律師,對英文用字當然是執着的了;他不同意「和平崛起」的英文用字,不
管對與錯,自是有他的一番見地。

這些見地是什麼?和平 —— peaceful —— 一字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了。李光耀覺得不妥當的,是rise這個幼稚園


生也懂得的「四字經」。老師進班房、法官升堂,班長、衙差不都大喝一聲All Rise!的嗎?這個普通不過的英文字
不妥在什麼地方?

在李光耀這個劍橋律師看來,rise跟peaceful放在一起,就算不是矛盾犯駁也格格不入,因為「any rise is
something that is startling」,足以令人詫異吃驚、嚇了一跳的崛起,就算是毫無攻擊性,也說不上是太平安寧
的吧!

和平的復興

這個startling雖則不致把人嚇破了膽,卻起碼有辛棄疾筆下「明月別枝驚鵲」之效,也就是冷不提防給你的崛起殺
個措手不及了。哪怕這個崛起真的絕無惡意(起碼日本、台灣便不見得同意這個「定性」),其實質效果還是教人
膽跳心驚的,那又豈為和平?

不用這個rise字,那又有別的選擇嗎?李光耀有三個建議:和平的復興、演進或發展 —— peaceful renaissance,


or evolution, or development,他更進而替這些建議下了注腳:和平地重奪昔日的光輝、更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
化。可是這個rise字不用也用了,那又怎麼辦?那便只好設法自圓其說了(the Chinese have to construe it as
best they can)。

搞宣傳形象不好

這個rise肯定不是中國人頭一趟用錯英文字,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趟。好些年前我便看過金庸先生記述他跟中共宣
傳部長丁關根有關英文用字的一段對話。丁關根是上海交通大學一九五一年的畢業生,晚江澤民五屆。從金大俠的
記述看來,丁關根的英文水平可又絕不下於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技驚四座」的江主席啊。

金大俠是在一九九三年見丁關根的。那個時候,中共的宣傳部給翻作Ministry of Propaganda。丁關根跟金大俠說
,這個叫法,「在國際間形象不好」。印象中沒有多少中共權貴是有他般的自知之明,而又那麼坦白的。這個譯法
「形象不好」的地方在哪裡?

在中文來說,宣傳一詞,當然沒有什麼;從冬防到交通安全,警察無時無刻不在搞宣傳活動。而做生意,推廣、促
銷、搞宣傳更是不可少。哪又何來丁關根說的「形象」問題?可是在英文來說,像陸谷孫說的,propaganda「有時
會有貶義」。

以宣傳為資訊指鹿為馬

中共搞革命,以俄為師。一如所料,丁關根說這個宣傳部確是進口的舶來品,而蘇聯宣傳部的英文名稱則更駭人了
;那是叫Ministry of Propaganda and Agitation —— 替人們洗腦,改變他們的思想還嫌不夠,更要把他們鼓動
起來,有所行動。中共沒有把宣傳部的叫法全盤「俄」化,莫非做了當權派後,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人
民給鼓動起來,便不是那麼好惹的了。故此人民只宜於鎮壓,而不應鼓而動之?不會吧。

不叫Propaganda,那麼叫什麼?丁關根屬意於Information,但他以為中文名稱則可以維持不變。果如此,那又怎會
不給鬼子佬拿來開心一番?不是嗎?以宣傳為資訊,就算那不是百分百指鹿為馬,也顯然是旨在蒙騙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2-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丁關根跟金大俠談過後,儘管中國共產黨還有個以propaganda為招牌的中共中央宣傳部,在政府的層面,宣傳部門
的稱號可起了一些變化。管新聞的,則有個「新聞出版總署」(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專責搞對外宣傳的,則有「國務院信息辦公室」(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再也見
不到那個蘇聯共產黨發明的propaganda了。

像李光耀說的,英文不好搞的地方,是其詞匯比中文豐富,而每一個字的含義、層次色彩(nuance)又比中文來得
細緻;一個不留神便會弄出「和平崛起」般矛盾、犯駁、格格不入的詞彙了。而這也肯定不是中國大陸的專利,就
算在給英國人統治了超過一個半世紀的香港亦無日無之。

此「安全」非彼「安全」

就以《花生漫畫》裡Linus的那條命根子security blanket來說吧,便不時給人混淆,拿來跟政府福利機構提供的「
安全網」(safety net)混為一談;再經過一番洗牌效應,弄出一張safety blanket來。雖則safety及security都
給翻作「安全」,在英文裡,此「安全」可又不是彼「安全」也。

就以safety來說,那看來是針對這種、那種意外而言的。故此福利機構提供「安全網」的初衷,是給那些出了意外
,生活無依的人,提供基本保障。這些福利保障的作用,就像馬戲團裡的「安全網」那樣,萬一空中飛人或踩鋼線
的出了意外,也不致粉身碎骨。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裡除了馬戲團及福利機構的「安全網」,則確又有幫人消災擋禍的「安全氈」(safety
blanket)。有一種是用來包裹嬰兒,讓他們睡覺時不致着涼的。另一種則是工業用的,用來覆蓋機器以免風吹、雨
打或被火焚着。這些「安全氈」跟Linus不能或離的「安全氈」當然是不一樣了。

他那張「安全氈」單薄異常,既無消災擋禍之效,也不能像「安全網」那樣拿來防止意外。不過這可不是說他這張
「安全氈」便沒有「實質」效用了,因為一氈在手,他心裡便找到平安。

心裡平安

以此視之,Linus手中的「安全氈」顯然能「安全網」所不能了。不是嗎?心裡平安又豈不勝過福利機構提供的生活
保障?可能是這個原因吧,九一一後美國便成立了以security為名的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儘管這個部門也負責救災搶險,主管這種、那種的safety問題;然而其最終目的,則還是保護國土,
給國人帶來心裡平安,從而達致羅斯福總統說的,「免於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

不過像Linus那樣手不離氈才有的安全感,又豈及心無罣礙的peace of mind?在這舉世歡騰的日子,祝願大家聖誕
快樂,may peace be with you!

補白

一個油站兩個文化

替汽車加油。服務員雙手接過油咭,俯首「恭聽」吩咐,禮貌之周令人舒服。

入油之際,見另一服務員對旁邊之司機怒目而視、揮拳作勢。無他,那司機觸犯規條,在用手機也。

兩個服務員,態度天淵有別,肯定絕非油公司訓練不足有以致之。只是一個生於香港,血裡基因有「顧客永遠是對
的」的文化;另一個則長於以不鬥人、不整人便活不下去的新中國。同文同種豈又必然溝通得來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86 日期: 2005-12-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全民公決打造低稅的自由

大教授七秩華誕,壽宴上作驚人語:中國現今的制度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儘管他沒有言明,我相信他是指中
國的經濟體制而不是經濟以外其他別的體制,or the lacking thereof。大教授信奉實證研究,他這個論斷必有所
本,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未作這驚人語之先,好幾個月前他又高舉傳統智慧,以為投票選舉之例一開,便等於從此跟低稅說再見了。常言有
道,苛稅猛於虎;稅擔子重了,經濟不前,又豈不民不聊生?他反對投票選舉的潛台詞是,儘管獨裁不一定締造繁
榮,獨裁可有利於推助促進繁榮的措施。

換言之,只要政策對勁,獨裁可以帶來高速增長。當然政策是否對勁才是關鍵。於此可見,那些贊成「仁慈的獨裁
統治」的人隱隱然是在說:投票選舉不利於構造出對勁的政策;就算是有了這樣的政策,投票選舉亦不利推行。真
的嗎?

投票不一定導致重稅

依我看,投票箱體現的民主跟經濟繁榮理應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誠然,在好些西方國家(尤其在歐洲),政客們
確是為了拉選票而亂開空頭支票,作出這種、那種承諾;與此同時又祭出少數服從多數的森林定律,向一小撮富人
埋手,抽取重稅以應付福利開支。大部分人不事生產,由政府供養;小部分有生產能力的人卻為重稅懲罰,這般的
大鑊飯主義又豈能有利發展?

表面看,這個深入民心的傳統智慧確是像一加一等於二般顯淺,但這個說法經得起實證考驗嗎?同樣以投票體現民
主,美國的列根總統不也發動了以減稅為主旨的供應學派革命嗎?克林頓不也整頓福利,斷了攤大手板向政府要救
濟的人的大鑊飯嗎?有了投票箱後,東歐的前共產國家不也清一色以低稅為取向嗎?投票箱體現的民主豈又必然帶
來重稅福利、窒礙經濟般令人沮喪的後果?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在這裡表態支持投票選舉。有選擇的話,我從來都主張來個市場了斷,而不讓投票箱作少數服
從多數的政治決定。我送不送孩子上學?上什麼學校?干別人什麼事?為什麼要我服從別人 —— 哪怕是大多數人
—— 的主張?

現實生活裡,萬不得已來個政治決定(大陸爆發禽流感,香港應該封關嗎?),那麼便要投票好有個共識了。故此
,投票箱也者,達致共識的工具而已。在人民作主的社會,這個共識既可以要政府加稅,也可以要政府減稅,沒有
個必然的取向。只是過去這個工具往往給拿了來加稅,以致形成投票選舉必然摧毀繁榮般的傳統智慧而已。

「人民福祉」為抽稅理據

西諺有云,人生在世,兩個事情是絕對走不掉的;一是死亡,一是納稅。在朕即國家的年代,政府抽稅天經地義不
用說什麼理據。可是這樣的獨裁統治再沒有市場了,現今就算搞獨裁也要來個「以民為本」的包裝,抽稅也就不得
不要有理據了,而民主社會則莫不以「人民福祉」為抽稅的理據。

可是「人民福祉」來得籠統抽象,要為人民做點實事,便要從福祉二字演繹出政策來。千百年來,政府做的實事
—— 那也就是抽稅的理據了 —— 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替天行道,二、為人民服務。

套甘迺迪總統的名言來說,既然是替天行道,那就莫問政府可以替納稅人做些什麼了。要問的是,以納稅人的財富
收入,他們可以替庫房作出多少承擔(ability to pay)。此中說的「道」又是什麼?核心價值只有一個 —— 不
患寡而患不均 —— 故此,百多兩百年來政府抽稅的最大理據是均分財富。

以均富為神聖目標

在均富這個神聖的目標下,納稅人要承受的擔子端的說多重有多重 —— 過去瑞典般北歐國家的稅率一度超過九成
:一百元的收入,給庫房進貢超過九十元。我看不出這跟朕即國家的獨裁或共產主義有什麼分別,可是要替天行道
的人卻又都反對獨裁,支持均富。

然而經過近七十年的社會主義洗禮,我們當然又都知道替天行道、厲行重稅會催生五花八門的節稅、避稅、瞞稅、
逃稅行為;衍生各式各樣的稅務、理財專家;結果稅率愈高,庫房的收益反而愈少。也恰正如此,美國、紐西蘭、
愛爾蘭以至新加坡才紛紛減稅起來。

當然,潮流興減稅並不表示政府便不「替天行道」了,然而實踐則又不由不令人對均富的效驗存疑。別的不說,打
從六十年代起美國便向貧窮宣戰,可是近半個世紀下來,貧窮顯然是把政府打得人仰馬翻 —— 貧富差距非但沒有
縮窄,反而擴闊。重稅均富看來跟計劃經濟一樣都是此路不通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86 日期: 2005-12-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抽稅為人民服務

不替天行道,政府當然還是可以為人民服務的,故此政府給了你多少好處(benefit received)又是另一個抽稅的
理據了。香港開徵差餉之初,應該就是有這麼的一個「用者自付」的設想:政府聘用差人維護公安,然後按物業價
值攤分差人的使費。

除了差餉,在郭伯偉替香港當掌櫃的時候,業界要求政府投放資源推廣旅遊業、發展貿易;他俯順民情,開徵「取
諸行業、用諸行業」的酒店房間稅及出口商從價稅。這些新猷只針對「業內人士」;姑勿論財富如何、有沒有收入
,業外的工商巨賈、販夫走卒都不用因為政府替旅遊、貿易業多做工夫而增加負擔。

防止為政者公義上身

倘若所有為政者都像郭伯偉那樣,把政府視為一盤生意,按服務的多寡 —— 及質素 —— 徵稅,那麼就算是搞投


票選舉,恐怕也不會弄出亂子來。問題是怎麼樣才可以防止為政者公義上身,厲行均富而偏離「為人民服務」這金
光大道。

一個辦法是立法規限政府的開支。長期以來佛利民便主張把平衡預算寫進憲法裡去,事實上香港確又把「力求收支
平衡、避免赤字」寫進了《基本法》—— 一○七條更訂明政府開支要與經濟增長「相匹配」。

可是過渡八年,香港還不一樣財赤連綿嗎?可見用憲法規限政府開支未必有效。反之,倒轉過頭來抑制政府收入
—— 像瑞士那樣確定人民有節稅、避稅、瞞稅、逃稅的權利 —— 則顯然更有利於防止公義上身的人胡來。不是嗎
?稅源枯涸那還揮霍得出什麼個樣?

與此同時,倘能再向瑞士偷橋,事無大小,一旦用上公帑便要來個全民公決,讓每一個人都有個發言權,那便可以
大大提高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難度了。可能是這個原因吧,儘管瑞士人也認同均富 —— 瑞士的稅制跟好些地方
一樣,都有累進成分,收入愈多的人要按愈高的稅率交稅 —— 可是標準稅率則訂在百分之十一點五。稅率那麼低
,要均富也不容易啊。

無論是美國、瑞士以至東歐的例子都清楚地告訴我們,投票選舉跟福利主義其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像瑞士那樣
實行「絕對民主」—— 但凡要政府動手的事情都要來個全民公決 —— 反倒可以抑制政府的權力,帶來低稅的自由
。讓我來選,那可能才是個最好的制度。不知大教授又以為然否?

補白︰真相難求

伊拉克戰火連天,自殺式炸彈無日無之,在這樣的地方哪有正常生活可言?

在BBC聽回來的。十一月底巴格達股市新交易所入伙了,現今有二十八間公司掛牌,另外還有卅一間公司在籌備上市
。真相從來都是不好掌握的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2-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Google是另一個神話?

剛看過《商業週刊》有關Google的封面故事,不禁慨嘆:又走寶了!只不過是一年多前吧,這間公司才以每股一百
美元的價格掛牌上市(那是○四年八月十九日),到今天股價已經颷升四倍至四百多元。當初怎麼沒有想過要投資
這間公司的股票?

猶記得四、五年前,我在這裡談到列根一九八四年的競選紀錄,說只差夏威夷及首都華盛頓特區,他便全盤通勝了
。當日恃着記憶力還可以,根本沒有查證資料便下筆了。

這幾句話見報後,讀者黃君第一時間來電郵,除了直斥其非 —— 華盛頓及夏威夷之外,列根也在對手蒙特爾的家
鄉明尼蘇達州落敗 —— 更私人醒我:為什麼不上Google稍作查找?

那是平生跟Google的第一次接觸,嗣後便像廣告說的無論居家、旅遊,沒有它便過不了日子。投資大師林治(Peter
Lynch 1944-)不是教人從自身出發挑選投資對象嗎?我怎麼就是沒有活學活用這個道理,投資Google這個現代人不
可少的資訊服務?不是頭一次走寶

這當然不是我頭一次走寶 —— 也肯定不是最後一次。大概是十年前吧,上網才剛興起,「網景」(Netscape)率
先提供瀏覽器(browser);儘管才只成立了十五個月,更又了無收入,可是在那個只看前景、不問業績的科網年代
,這間還未懂得該如何着手賺錢的公司,便上市集資了。上市當天,股價盈倍上升;一下子便把這間公司的市值推
上二十二億美元。我儘管在這裡說過網景如何了得,卻沒有買其股票,好些朋友便揶揄我走寶了。

當然,網景上市之時,微軟這個巨人還在沉睡;非但未覺察到網景的威脅,更加未體會到互聯網的厲害。及至蓋茨
(Bill Gates 1955-)驚醒過來,立下軍令狀搶奪瀏覽器市場,網景也就去日無多了。不消多久,整間公司果然給
網絡供應商AOL收購了。

想也沒有想過要買Google的股票,潛意識裡也許是給網景的經驗嚇破了膽。到了我這把年紀,哪還有條件坐科技股
大起大落的過山車?況且林治般的專家教落,未做過功課便買股票,跟賭博無異。可是像我般爬格子動物又哪有本
領認識高科技公司的業務?業務尚且了解不來,又焉知其財政是否健康?若然連做功課的資格也沒有卻貿貿然拿錢
作投資,其牙煙之處又何異於盲人騎瞎馬午夜臨深池?

市值驚人

道理雖則是這樣說,你要是問我有沒有像盲頭烏蠅地「投資」過?很坦白的告訴你:有,而且經驗慘痛。不過大家
不是要聽我吐苦水的,且讓我回頭說說Google的驚人市值吧。如何驚人?若然十年前網景一上市便創下了二十多億
美元的市值,教人咋舌;那麼,在九八年創立、去年才上市,現今市值高達一千兩百多億美元的Google,又怎不是
成績驚人?

這一千兩百多億美元到底有多大?那是約相當於滙豐的七成市值。眾所周知,滙豐在一八六五年成立,艱苦經營了
一百四十年才有今日的成績!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歷史比滙豐還要長久 —— 早在
一八五○年便成立了,可是市值嗎,才只是六百四十億美元,僅及Google的一半。兩相對比,我要是運通的主事人
心裡恐怕便踏實不來了。

正是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做生意能否弄出成績出來,當然不單純看你有多少歷史經驗的。然而在香港,三歲孩提
也說得出滙豐有多重要。要不是得到滙豐提供融資,不少大小商號也就不會有今日(當中包括首富的王國);可是
誰又說得出Google如何令到他們發達致富?如何推動了整體經濟?

傳統得很的業務

當然,就算沒有上過經濟學一○一的朋友都知道,價值這東西從來都是主觀而不是客觀的。投資者真金白銀把
Google的股票捧上雲端,不管有沒有作出過「實質」貢獻,投資者肯定是覺得這間公司的股票物有所值了。

眾所周知,除了替舉世網民無料搜索資料、提供免費電郵等服務外,Google的主要經濟價值 —— 那也是其主要收
入來源 —— 是作為消費者與賣家之間的廣告媒介。從這個層面看來,Google的功能跟無料電視、電台以至報紙、
雜誌並無二致。靠賣廣告吃飯,那不是傳統得很的行業嗎,怎可能這麼值錢?

就以時代•華納(Time Warner)這間全球最大規模的傳統傳媒企業來說吧,旗下業務從雜誌(《時代週刊》等)、
電視(CNN)、電影、唱片以至網絡供應商(AOL),真是說什麼有什麼。

生意瓣數固然比Google多許多、許多,生意額(四百廿億美元)更比Google(卅二億美元)大十三倍。以純利計,
時代•華納也不失禮,去年達三十四億美元,比Google(四億美元)多八倍多。可是讓你猜,你說時代•華納的市
值是多少?是八百五十億美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2-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 只及Google的七成。你說世間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投資者睇起Google

除了時代•華納,我又查找過別些以廣告為主要收益的四大傳媒集團的資料。不看猶自可,一看倒又把我嚇了一跳
:這四大集團的市值總和(六百三十億美元)才只及Google(一千兩百廿二億)的一半。

這四大傳媒集團分別為梅鐸(Rupert Murdoch 1931-)的新聞集團(市值四百九十億美元)、《華盛頓郵報》(七


十一億)、《紐約時報》(四十億)及出版《華爾街日報》的杜瓊斯集團(二十八億)。不管你怎麼說,我總不相
信這四大集團的「影響力」—— 無論用什麼準則來衡量 —— 及不上一個Google吧。投資者對Google另眼相看,其
理安在?

Google現今的市盈率(P/E)高達八十倍 —— 股價相當於八十年盈利的總和。投資者把Google的股票捧上這個天價
,依我看那並不是他們有信心在可見的將來其盈利會持續比別的公司快三、四倍地增長(美國藍籌股的市盈率大致
為二、三十倍之間),而是欣賞Google主事人的胸襟、眼光,視為奇才,從而用銀紙投下信任票。

亦趕時髦的常人而已

這個信任來得有道理嗎?《商業週刊》說Google的兩個創辦人雖則是億萬(美元!)富翁了,他們可又不是像不少
暴發戶、新發財那樣炫耀消費,揸起歐洲跑車來。反之,他們自己開車上班,而坐駕都同是豐田的Prius。在香港,
這個型號的新車售價不到三十萬港元,而香港的汽車入口稅是出了名高的。

豐田Prius在美國賣斷市,不是因為款式標緻或馬力大,而是這種電力及汽油推動的汽車形象夠環保。Google的億萬
富豪以此為身份象徵,顯見其寄志。

「我的朋友」曾健時(Holman Jenkins)剛在《華爾街日報》拿Prius來開心過:一般而言,這款車每年可以省約五
百八十美元汽油,但其售價則比同級傳統動力汽車貴九千五百美元;徒手計算,也就要大約十六年才可以回本。

趕起時髦來,Google的億萬富豪當然不用在這些指尾細數上費神,可是他們是懂得做生意的商業奇才嗎?就算走寶
也要這麼說一句:我有保留。

補白

帶着笑容鏟馬糞

列根最喜歡說的故事。餅印一般的孖生兄弟,一個悲觀成性,一個樂天知命。不明所以,心理學家由是來個測試。

悲觀的給帶到放滿玩具的大屋,心理學家告訴他:玩具都是你的。不消一會兒,小孩子嚎啕大哭起來。為什麼?有
朝一日,玩具都壞了,那又怎麼辦?

樂觀的給帶到馬糞如山堆積的牛棚,他咧嘴而笑,喜孜孜的鏟起馬糞來。心理學家問他何以如斯開心?答曰:馬糞
如山堆積,內裡必定有匹馬兒(There must be a pony there somewhere)!

你道列根是哪個小兄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2-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Google是另一個神話?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2-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2-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李國能越俎代庖

史嘉理雅以「本本主義者」(originalist)自居,反對揣摩「立法原意」;李國能非但揣摩「立法原意」,更進而
引申出「立法期望」(legislative expectation),那又豈非越俎代庖,直是把法庭變作立法會了?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一般都既低調而又「出世」,沒有多少交際應酬的。在這九名法官當中,史嘉雅(Antonin
Scalia 1936-)堪稱異數。他的判決往往被標籤為保守派中的保守派,譬如反對墮胎合法化、堅持絕對的言論自由
等。然而他的私人生活可又一點也不保守,他非但社交活躍,年前更因為跟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 1941-)一起
去打野鴨而備受非議,給人質疑他是否跟白宮過從甚密以致左右判決。

史嘉理雅令人側目之處可又不止於他的政治立場。他出了名雄辯,在九名大法官當中可說無出其右。我平生只到最
高法院聽審過一趟,在那六十分鐘裡,我只聽到他連珠砲發盤問控辯雙方的律師;其餘八位法官彷彿都沒有哼過半
聲。

雖則雄辯滔滔、支持言論自由,演說時史嘉理雅卻又禁制傳媒攝錄、錄音,甚至做筆記也不得。早前有位記者不知
就裡,在他演講時錄起音來便給驅逐出場了。由是之故,先前在網上發現他跟大學領袖生真情對話的錄音版,那又
豈不第一時間拿來洗耳恭聽?

以憲法為不變的準則

一向以來史嘉理雅都給傳媒標籤為「憲法原教旨派」(constructionalist)。真情對話一開始便有個哈佛大學的領
袖生拿這個標籤來做文章:憲法上有「追求快樂的自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之說……他的話還未說完
便給史嘉理雅打斷了:憲法上沒有「追求快樂的自由」的字眼,那只見於《獨立宣言》。

這位領袖生雖然起步脫蹄,他的意思倒是清楚不過的:兩百多年前,立國之初,起草美國憲法的人所說的「快樂」
跟今天我們說的「快樂」又豈會相同?若然這麼普通的一個字的涵義亦不斷演變,那麼史嘉理雅又豈應奉憲法為不
變的金科玉律,以此為判決的唯一準則?

事實亦然。文字是活的,其涵義又豈會不隨着時空更迭而改變?史嘉理雅說恰正如此,他的寫字桌上便放了一本十
八世紀的字典,好讓他判案時可以體會起草憲法的人用的一字一句的確實涵義是什麼。

本本主義者

令憲法與《獨立宣言》不分的哈佛領袖生大出洋相後,史嘉理雅進而矯正那個學生的用詞,指出他自己並非什麼
constructionalist,而是個「本本主義者」—— originalist。前者會試圖揣摩、演繹起草憲法的人的「立法原意
」是什麼,後者則本着本子作判決;見諸文字的才是法律,文字上沒有說的便不是法律了。他對文字執着也正是這
個原因。

草委肚裡的蛔蟲

雖則沒有作過科學的、系統的民調,倘若要在「原教旨主義」與「本本主義」之間作個選擇,我有信心絕大多數香
港人是會想支持史嘉理雅的「本本主義」的。當中的道理是什麼?各位且聽我細說。

不是嗎?過渡才只不過八年,釋法三趟,再加一個就雙普選作的「決定」,北京的理據從來都是香港的終審庭、立
法會、特區政府以至廣大市民弄錯了《基本法》草委們的「立法原意」。他們從來都不是以《聯合聲明》、《基本
法》說了些什麼作為釋法的基礎。人大常委不是《基本法》草委們肚子裡的蛔蟲,他們怎麼曉得「新的特首」跟「
新的一屆特首」原是兩碼子事?

從這八年的經驗可見,「立法原意」可怖的地方,是放在不同的人的手裡,法律便會像孫悟空手中的金箍棒那樣可
長可短、變化多端,完全沒有客觀的尺度可言。古語有云,沒有規矩不可以定方圓,結果便是一本《基本法》,便
在釋法之餘更可以來個決定了。

終審庭變作人大常委

正是這個原因,早前當我看到終審庭按「立法原意」(legislative intent)對公屋租值作出裁決時,便不期然冷
了一截:這跟人大常委「釋法」有何分別?

相信大家還會記得,公屋租戶何賽雲早前控訴房委會違法收取過高租金。她所指的法是過渡前夕立法局通過的法例
,規定房委會要按租戶的收入釐訂公屋租金;而租金的水平不得超過租戶收入中位數的一成。這宗案件給扭上終審
庭,首席法官李國能按「立法原意」作出判決,指房委會沒有責任給何賽雲減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2-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案情並不複雜。過渡前,通脹凌厲、樓價颷升,當時的立法局擔心過渡後房委會會乘着通脹升勢,不斷提高公屋租
金,於是在九七過渡前最後一刻 —— 六月二十二十八日 —— 通過梁耀忠議員提出的私人議案,規定公屋租金不
得超過租戶收入中位數的一成。

過渡後,何賽雲支付的租金沒有改變,依然是每個月兩千一百一十元,可是她的家庭收入卻由○一年每個月一萬七
千五百元下跌至○三年五月的一萬四千元。租金不變而收入下跌,結果租金佔收入的比例便由一成二攀升至一成五
,不用說那都超過了一成的水平。若然如此,何賽雲不是可以「依法」要求減租了嗎?

法律條文不見通脹、通縮

李國能可不是這麼看。在判詞裡,他就立法的背景着墨甚多;一再重申租金不得超越收入中位數一成的規定完全是
針對通脹的。起草法案時,議員們是「沒有考慮到香港是會進入通縮期的。從一九九七年末到二○○四年中,則出
現持續通縮,而收入水平同時下降」(判詞第二十六段)。

雖則何賽雲援引作減租依據的法例裡完全找不到通脹、通縮般的字眼,在李國能來說這並不打緊,議員們沒有說的
,可以留待到法庭來說;而考慮過立法背景及「立法期望」(legislative expectation)後,他的結論是議員們沒
有要求房委會按收入中位數為合理租金的法律定義。若然立法局沒有這個意思(no such inten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egislature)(判詞第四十八段),那麼房委會又何須因應何賽雲的家庭收入下降而減租?

毋須法庭越俎代庖

小學生都知道在三權分立的制度下,立法、行政、司法三個部門各有所司、互相制衡。在這個制度下,司法部門的
任務是解釋立法部門訂定的法律條文,而不是揣摩立法者心中的「原意」是什麼。

立法者自己有一張嘴巴,有什麼話要說,他們大可以自己說出來;再用文字寫成法律條文,毋須司法部門越俎代庖
,推敲他們要說些什麼。

當然,這不是說立法者不會說錯東西,甚至搞出互相矛盾的條文來。絕對有這個可能,而司法部門的責任之一,是
指出矛盾之處;要麼立法者便自行了斷,重新立法;要麼便把違憲的法律刪除。

就以九七年過渡前關於公屋租金的午夜立法而言,依我看,按租戶收入定租金的要求,違反了《基本法》第一○七
條,特區財政「以量入為出的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要求。公屋做不到「收支平衡」,房委會根本便
沒有條件減租,其理至明。李國能何須揣摩立法原意是什麼,只需指出這個法例違憲不便成了?

補白︰一點「快易通」的建議

讀者來料:波士頓的有料公路,收費閘九成全自動操作;只有一成人手收費,好招呼未有「快易通」之生客。

實踐證明,波士頓這個安排除了節省人手,更暢順其流。香港的各條隧道又豈不應效法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1-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民惟本邦:從大禹到林肯

小布殊在京都會館演講,宣揚民主、自由,他引述《尚書》的「民惟邦本」,證明民主、自由的訴求絕非新生事物
,更無國界文化之分。

十一月十六日,小布殊在日本京都會館作演講,宣示他的亞洲政策。演詞中他引述了四句中國「詩」為壓軸。這四
句「詩」是這樣的:

The people should be cherished

The people are the root of a country

The root firm

The country is tranquil

這是哪家子的「詩」句?但凡作過這個嘗試的人都知道,還原譯文猶如reverse engineering,難度極高;小弟墨水
有限,那就更難上加難了。

「民本政治」

童元方教授對四句「詩」倒是清楚的。她告訴我,嚴格說來那算不得上是「詩」,因為這四句東西出自《尚書》的
《五子之歌》,是古得很的古文。不過美國人做事從來都不拘一格,在他們來說,我們的詩詞歌賦都還不是同一貨
色的嗎,何苦吃力不討好,硬是把逐條頭髮都撕開?

眾所周知,《尚書》跟《春秋》、《易》、《詩》等儒家十三經一樣,都是遠古得很的典籍。小布殊在互聯網時代
引述這遠古的「詩」句,他又豈無寄意?事實亦然。童教授告訴我,這幾句「詩」說得上是「民本政治」的精粹了
。這幾句「詩」的原文是這樣的:

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這四句「詩」雖不是通俗到婦孺皆曉的地步,可是對以百姓為念的憂民憂國之士,「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倒確又
有其特定的符號象徵意義了。我有位滿肚子墨水的朋友便以「本固邦寧」來給他的第一位孩子命名,以示對民主的
訴求。

大禹的兒子奪位稱帝

翻過《尚書》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這首《五子之歌》的背景吧。(沒有翻過也不打緊,反正上網便可以弄出個究竟
來了)。話說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舜帝睇起佢,視為可造之材,禪讓帝位給他。

禹本來要延續這個由堯帝開始的禪讓制度的,但他的兒子(音啟)卻不來這一套;在禹死後奪位稱帝,從此替家天
下開了個頭。《五子之歌》說的是的兒子太康的故事。

太康是的長子,他繼位後終日吃喝玩樂,不問朝政。有一趟他到洛水北岸打獵,一去便去了三個多月。山東德州的
后羿見有機可乘,揮軍進駐京都安邑。太康打完獵要回朝了,才見到洛水對岸駐集重兵,回都不得;他的五個弟弟
在洛水邊陪着媽媽守在岸邊等着他回來,可是那又怎等得到?最後太康客死異地,實際在位只不過兩年。

朽索馭馬

這首《五子之歌》就是太康的弟弟追念祖父的功德,「述大禹之戒以作歌」。這首歌共有五節,說的是統治者跟人
民的關係。小布殊只引述了第一節開頭的四句,他沒有引用的末尾兩句極賦動感,直是電影裡的鏡頭。這兩句是這
樣的:

予臨兆民,檁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在大禹來說,治理國家非但要「以民為本」;更要戰戰兢兢,小心其事,因為管治國家就像用枯朽的繩索充當馬韁
那麼牙煙;一個不小心,那部六馬快車便會車毀人亡了。危險如斯、那又焉能不謹慎恭敬?

自由乃繁榮所繫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1-2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小布殊到亞洲來掉這書包,其意安在?那當然是宣揚民主、自由了。他那篇演講由日本說起,指出「自由是美日關
係的基石」。他說第二次世界之先,整個亞太地區只有澳洲及紐西蘭兩個地方實行民主。

戰後,日本從自由出發建立民主體制,發展經濟,從而改變了亞洲的面貌,替整個地區帶來了安定、繁榮;而繁榮
、安定的亞洲又進而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於此可見,民主、自由是繁榮、安定所繫了。

小布殊說,當他老爹在七十年代末到北京當美國的聯絡辦主任時,從文革的灰燼中重生的中國領導人痛定思痛,覺
悟到有必要開放、改革。經過三十年來的經濟開放,中國人民的生活也脫胎換骨起來了。他深信經濟的開放將為中
國人民帶來民主自由,走向長遠的安定、繁榮。

在小布殊來說,民主、自由的訴求絕非新生事物,更無國界文化之分:「早在哲弗遜(Thomas Jefferson)及林肯
之先,中國的一位詩人便在幾千年前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他是怎麼樣把《五子之歌》裡
的「民本」精神跟美國扯上關係?

三民主義以民為本

一八六三年是美國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的轉捩點。那一年,南北雙方軍隊在賓夕凡尼亞州的葛底斯堡
(Gettysburg)正面交鋒,主張解放黑奴的北方贏了決定性的一仗。這一仗硝煙剛過,林肯總統到戰場演講誓言: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世長存(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看在小布殊眼裡,林肯揭櫫的三民主義正是《五子之歌》的「民惟邦本,本固
邦寧」了。

理雅各建起了橋樑

小布殊引述的《五子之歌》的英譯本是出自蘇格蘭傳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的手筆,這位傳教士跟


香港關係深遠。一八三九年,才二十四歲,他東來傳教,首先在馬六甲待了三年,在那裡的英華書院任教,同時下
苦功學中文。

一八四三年,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理雅各隨同書院從馬六甲遷到來了香港 —— 至今還在作育英才的英華書院便
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了。

自一八四三年起,理雅各斷斷續續在香港待上了三十年,開始了翻譯中國經典的工作。從一八七○至一八七三年,
他又出掌了佑寧堂。理雅各在一八七三年返英,三年後出任牛津大學新成立的漢學系講座教授,直至他在一八九七
年去世。

在這二十年間,理雅各每天早上三時起床,當家中的人都還在夢鄉時,他便埋首翻譯,從《詩經》、《論語》到《
道德經》等典籍全都給他翻成了英文。終其一生,他為中西文化架搭橋樑,努力了半個世紀。

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當林肯在葛底斯堡戰場弔祭戰士亡魂,誓言美國以三民主義立國,將永世長存時,在地
球的另一邊、在靜寂的香港,理雅各是不是正冒着晨曦把大禹的「民惟邦本」翻成英文?

補白:小 i 源起

為什麼風魔全球的iPod以小楷i起頭?

蘋果的Steve Jobs從來都沒有說明。根據William Safire引述專家的推斷,九八年Jobs回朝,大事革新,推出iMac


電腦。要是那個時候以大楷I起頭,便喧賓奪主砸破Mac建立的招牌了。隨諸而來的一切當然都是歷史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1-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大狀黨的大政府取向

關注組的余若薇、梁家傑、湯家驊都經得起直選的考驗,可見他們的專業操守、對民主的訴求為選民受落。然而民
主的出發點是加強對政府的監察、制約權力,而不是假政府的有形之手、強物情就己意厲行干預啊!

由大律師組成的四十五條關注組近來頻頻搞新意思,辦了網上電台而意猶未盡,又再出版免費報紙,最近更說要組
黨了。對輕易便在直選中勝出的余若薇、湯家驊和梁家傑來說,從政顯然再不是玩票了。

眾所周知,四十五條也者,就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有關特首產生辦法的規定(「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
人民政府任命」)。因為這一條說得籠統,故此《基本法》更在附件一裡添加了八百人選舉委員會的界別分配、「
二○○七年以後」如何決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等具體細節。這一條無疑值得關注,可是作為政綱,那便未免來得
過於狹隘了。

再者,經過去年人大常委對第四十五及附件一作的「釋法」及按「循序漸進」、「均衡參與」等精神作出的大石砸
死蟹的「決定」後,特首選舉又還有什麼好關注的?故此不着實參政則已,否則「大狀黨」要關注的層面和範圍都
顯然要有所擴充了。從辦電台、辦報紙等旨在打開接觸面的部署來看,關注組又豈止是志在四十五條而已?

事實亦然。除了四十五條,年來關注組則確又對好些政策高調表態。今年六月,在上屆立法會結束前夕,他們便成
功突襲,令政府無法如期取消遺產稅,以致要在新的立法年度追認其事。他們要保留遺產稅,除了均富的道理,更
是要避免打擊庫房收入(政府的即時損失為十五億元),給財政帶來負面影響。

可能是體認到關注組這個「保守」的理財取向吧,財政司唐英年為下個財政預算作諮詢,第一個便找他們來談。他
可沒有找錯對象。關注組基本上跟唐英年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同一鼻子出氣,反對減稅,擔心一減政府便沒有
能力支付各種福利開支了。非但不主張減稅,他們更以為薪俸稅及利得稅都可以來得更為累進 —— 收入愈多,稅
率便應該愈高。總的說來,他們的理財精神可又不是傳統節約開支的保守派,而是要假政府的有形之手,來個劫富
濟貧,是老牌的一邊抽稅、一邊揮霍(tax and spend)的福利主義了。

「大政府」主義

精神上這般理財主張跟他們要保留遺產稅是一致的,那就是政府的開支只應該增加而不應削減,而稅收也同樣只應
加不應減。換言之,不管資源效益如何,他們就是要政府不斷拓張編制,是個「大政府」主義了。

這個「大政府」取向在他們支持的兩個經濟政策中顯露無遺。其一是「最低工資、標準工時」,其二是公平競爭法
。前者在上個星期給立法會否決了,後者關注組的湯家驊還在努力鼓吹,成事的機會看來不低;因為曾蔭權已在《
施政報告》中半開綠燈,說「世界上已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全面的競爭法規」,弦外之音,香港應該有樣學
樣。

關注組的梁家傑以為不推行「最低工資、標準工時」,香港人便無以「進修增值」、「欣賞藝術、強身健體,或者
樂敍天倫」了。要是這個法例真的有這個能耐,那麼不是把標準工時定得愈低愈好嗎?何苦像草案那樣以每週工作
四十四小時為上限?何不乾脆像法國那樣以三十五小時為限?

當然,倘若梁議員真的相信通過一紙法例便可以移風易俗、把整個社會改變過來,那麼要提升他口中的「生活質素
」又豈不易如反掌,只消立法不許人們上班不便成了,何須調校什麼「最高工時」?

廉署般的規格

湯家驊除了要立法促進競爭,他更要政府成立一個統攬「調查」、「保密」、「還原」三大權力的執法機關促 進競
爭。儘管他沒有宣諸於口,他這個維護公平競爭的機關不難要提升到廉署般的規格,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才可以
發揮作用的了。倘若香港真的存在着侵蝕消費者權益的寡頭壟斷,不運用特殊權力便對付不來,那麼一個半世紀以
前香港又是怎麼樣發展起令舉世欽羨的市場經濟來?

當然,關注組要干預市場,他們心目中都可能有曾蔭權般的道理:「先進國家」莫不有「最低工資」、「公平競爭
」政策,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的香港又豈應例外?

香港走在世界的前頭

只要稍為懂得香港歷史的人都知道,打從開埠的一天起,香港便是個不設關稅的「自由港」。然而好些所謂「先進
」國家則只是在這三、四十年才開始削減關稅、消除貿易壁壘。倘若百多年前便實施「先進」的貿易保護政策,那
麼香港又有可能發展起來嗎?

再如稅制,時至今日,好些「先進」國家的稅制還是說多複雜有多複雜,稅率說多高便有多高。倘若香港一早也這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1-1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樣「先進」起來,我們的庫房又有可能累積到雄視世界的盈餘嗎?

於此可見,好些政策是「先進」不得的,關注組鼓吹的陡升累進稅制、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以至公平競爭法都是這
麼的一回事。事實上年來好些「先進」國家反而倒轉過頭向香港偷橋了。譬如美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便
在簡化稅制的同時,大幅削減稅率了。經過持續十年減稅,至今愛爾蘭的利得稅已遠遠低於香港的水平(十二點五
對十七點五)。真的要先進起來,那又何不向這些個案借鏡,着實減稅?

立法改造社會

關注組的成員都是大狀,他們崇尚法治,不容懷疑。在法治中成長、分享法治社會成果的香港人贊同他們這個取向
是自然不過的事。然而崇尚法治跟透過立法改造社會可又是兩碼子事啊。香港人未能「強身健體」、「欣賞藝術」
,問題的根源又豈止是像梁家傑說的工作時間過長而已?湯家驊詬病競爭不公平,那是不是因為他從事的大狀行業
長期受到保護,以致他變得像沒有見過冰雪的夏蟲那樣,不知競爭為何物?把關注組干預市場的主張推到極端,不
便是新加坡或大陸模式的以法治國了嗎?

關注組的余若薇、湯家驊、梁家傑都經得起直選的考驗,可見他們的專業操守、對民主的訴求為選民受落。然而民
主的出發點是加強對政府的監察、制約權力,而不是假政府的有形之手、強物情就己意厲行干預啊!

補白

在美國,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的腳跟至今還放着銅製痰盂,可是最後一次有法官用痰盂是差不多八十年前的事了
—— 紀錄顯示那是一九二七年。留而不用,BBC說那是尊重傳統。

在中國,痰盂最後一趟出大場面理應是一九八四年十二月。那一回,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戴卓爾夫人,他的腳
跟便放了一個簡約得很的白搪瓷痰盂。中國現代化的途程莫非就是墮後了五十七個寒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11-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海耶克長躺臥在我床邊」

最近有位行外的朋友給我說,你們當傳媒的,就像報案室的坐堂老差骨,有什麼東西未見過?他沒有說出口的是,
吃你們這碗飯的,一個個的心都生了繭,沒有什麼打動得你們的了。

到了我這把年紀,雖不致像那位朋友說的長了鐵石般的心腸,年來觸動心窩、令我動容的事情倒確又不多。最新的
案例是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的保羅•凱歌夫(Paul Kirchhof 1943-)教授,他的一句話直是讓我眼濕濕了起來
。未交代他說了些什麼之先,且讓我跟大家說說這位憲法專家是何許人也吧。選民嚇破膽

表面上看這位凱歌夫教授非但絕不討好,更是「佗衰家」的敗軍之將:德國剛舉行過大選,基督民主黨原先在民調
上遙遙領先執政的社會主義民主黨,可是到了最後關頭卻未能竟其全功;「死因調查」顯示,選民給他革命性的經
濟主張嚇破了膽,為求保持現狀而倒戈起來。千夫所指,那又豈會好受?

凱歌夫教授是基督民主黨的經濟發言人,他的主張為什麼如斯駭人?德國的經濟不前,失業率高達一成二,而國庫
空虛。他以為要走出這個死胡同便得取消所有稅項,改而以按劃一稅率(flat tax)徵收薪俸稅、利得稅;他建議
把稅率定在百分之廿五的水平。

這個主張駭人之處,是選民害怕付諸實行必定令財赤惡化,最終威脅退休金、醫療以至整個福利架構。加以在社民
黨拿着這個革命性的主張做把柄,來個「角色謀殺」,成功把凱歌夫妖魔化,把他描繪成一個躲在象牙塔裡玩法術
的科學怪人。就是這樣,基督民主黨的領先優勢便消失於無形了。

供應學派的成效

選舉後,凱歌夫「解甲歸田」回到海德堡大學當教授。《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走去探望他,試圖解構他是怎麼樣成
為過街老鼠的。就是這篇訪問把我看得眼濕濕的了。

至今,削減稅率可以替庫房增加進賬,可說是鬼子佬口中的no brainer了。就算普羅大眾還未想得透所謂「供應學
派」的道理,四十多年來的實踐則又證明庫房從來都沒有因為削減稅率而蒙受損失。

在香港,郭伯偉(1915-)在一九六二年把熟煙稅率削減一半,煙稅收益因而激增十倍!在美國,列根(Ronald W.
Reagan 1911-2004)在一九八一年把美國人的頂級薪俸稅率從百分之七十削減至兩成八,庫房收益同樣增加一倍
—— 從五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倍升至一萬零廿億美元。

故此在我這名老生來說,凱歌夫教授要取消德國的一百種稅務條例、四百五千條稅務守則、五百一十一種豁免條款
,改而把稅率劃一定在兩成五的水平,端的是常談了,哪還感動得來?

在費堡迷上了海耶克

有意思的當然是他怎麼會有此番主張。凱歌夫不是搞經濟的,上個世紀六十年初他在費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唸法律。剛巧海耶克((Friederich von Hayek 1899-1992)在一九六二年的秋天從芝加哥大學退休,為
稻梁謀來到這裡任教(芝大的退休金有限,除了薪金,費堡大學更收購了他的藏書,讓他有現金揸手)。就在那個
時候凱歌夫碰上了海耶克,從此着迷了。

凱歌夫跟記者說:「我在費堡讀書時發覺了海耶克的著作。他說自我承擔是自由之源 —— 自由的先決條件是每個
人都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在我來說,那一刻是我一生的轉捩點。」

從那個時候開始,凱歌夫體悟到每個人有所承擔,而政府又不事事插手干預,那麼只消解除重稅的桎梏,人的原創
力將推動經濟,替整個社會創造財富。不過,「認識」了海耶克那麼多年,鸚鵡學舌,這樣的道理我也瑯瑯上口,
甚至有得出賣了,那又怎感動得來?

海耶克長躺臥我床邊

教我怦然心動、鼻子一酸的,是凱歌夫這句話:「海耶克長躺臥在我床邊,(Hayek always lies by my bedside)


」—— 他非但熟讀海耶克,更「長相廝守」。看到他這句話,映入眼簾的是《詩篇》二十三篇的景象: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11-1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各位請千萬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凱歌夫視海耶克為耶和華,只是讓「海耶克長躺臥在我床邊」,顯然令他心裡得到
平安、「靈魂甦醒」,走向義路。認識我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海耶克同樣給我那「躺臥在青草地上」,像到了「
可安歇的水邊」那樣。那麼他那句話又怎不讓我像是找到心靈相通的soulmate那般歡欣?

德國必定改革

更令我鼓舞的是,見記者時他才剛敗下陣來,他可又沒有半點兒沮喪或灰心。反之,他對德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改革必定會來臨。德國身陷重重經濟困難,只有改革才可以解決困難,故此德國必定會改革。」

這個信心來得有根據嗎?現今德國經濟泥足深陷,表面看凱歌夫確實是異想天開。然而當大教授在一九八一年提出
《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這個問題,進而著書立說、來個肯定的答案時,不少人也以為他準是瘋了的。

無論是凱歌夫或大教授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那就是不改革便無以解決困難,故此改革必定是要出現的。當然,在
這個道理的背後是有這麼的假設:一生下來人便是要解決困難的,中國的大鑊飯、德國官僚福利卻把這個人性本能
卡住,那又焉能不來個改革,把大鑊飯及福利架構推翻?你只消是像凱歌夫那樣迷上海耶克,你也會有這個信心的

走自由的義路

四十一年前美國也像德國那樣舉行了一趟關鍵性的選舉,結果是「極端自由主義」的高華德(Barry Goldwater
1909-1998)全軍覆沒。那個時候的輿論共識是共和黨從此完蛋了;不用說現今德國的輿論也把基督民主黨看扁了。

然而一顆新星卻在美國那場競選亮起:那個時候列根走遍全美替高華德造勢,從此接過「極端自由主義」的火炬,
而四十年來共和黨大市場、小政府、強勢外交的策略也便主導美國的政壇了。

凱歌夫是回到象牙塔裡去了,他從海耶克的信念出發推動的自由改革可不會因此而畫上句號。就像高華德的慘敗燃
亮起了另一把「極端自由主義」的火光那樣,我深信一個個有海耶克長伴床邊的人業已甦醒過來,走上自由的義路
,為自由發光。

白補:坐低即是企硬

一九五五年,在阿拉巴拿州蒙哥馬利市的巴士上,Rosa Parks(1913-2005)拒絕讓座給白人,從此美國的民權運動
便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了。

十月廿五日,她在底特律去世。舉喪之日,全國下半旗致哀。BBC說,那一天蒙哥馬利及底特律的巴士都空出前排座
位紀念她。"She sat down so that the whole country might stand up."BBC的記者這樣說。

在資訊自由社會,起革命又何須拋頭顱灑熱血?只消默默地坐下來不便成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11-1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海耶克長躺臥在我床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11-1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1-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經濟學要牙醫化

三十多年前,尼克遜總統(Richard M. Nixon 1913-1994)宣告:「我們現在都是凱恩斯主義者了(We are all


Keynesians now.)。」不管凱恩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是否願意讓自己的名字跟尼克遜扯在一起,自此
凱恩斯主義便江河日下了。

三十多年來,儘管還未有總統像尼克遜那樣宣告「我們都是貨幣政策主義者(monetarists)了」,貨幣政策 ——
尤其是美國的貨幣政策 —— 倒又舉足輕重,利率、匯價固然為之牽動,樓市、股市、匯市以至薪金無一不被波及

也就是這個原因吧,美國十八年來第一次更換貨幣政策的掌舵人 —— 布殊提名伯南克(Ben Bernanke 1953-)接


替格林斯班(Alan Greenspan 1926-)當聯儲局主席 —— 便成為世界新聞了。三十年後貨幣政策又可會走上凱恩
斯主義般的命運?凱恩斯跟現實脫節

眾所周知,凱恩斯主義為執政者偏愛,因為其基本信念之一,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大派用場,當中又以財政措施最為
殺食。就業不足嗎?增加開支、製造職位。經濟過熱、爆發通脹嗎?一面加稅、一面削減開支,便可以給經濟降溫
了。那般順嫂能曉的道理又怎麼給取代了?

原因之一,是這幾度板斧上跟現實脫節。不管是增加開支還是減稅都要有個過程,不是說做便做得到的;不是要設
計政策細節,便是要透過立法,那當然更少不了要在黨派之間得到共識了。

換言之,耍弄這幾度板斧是要時間的。及至通過減稅法案了,那又難保放緩的經濟不已步出谷底,尋且強力反彈了
?到那個時候若然反而減稅,那又豈不給經濟火上加油?

早晚全面管制價格

減稅、增加開支都為人歡迎,推行這些刺激經濟措施的阻力倒還不大。加稅或削減政府開支可是另一回事了。好些
像老人生果金、家務助理交通津貼等福利措施,一旦實施則基本上便沒有機會減的 —— 更莫說是廢除了。

如斯一來,政府手上又還有多少武器可以拿來對付通脹?然而執權者可又不能坐視通脹蠶食消費者的購物力,那怎
麼辦?當然是祭出最強而有力的殺手鐧,不是指控個別行業謀取暴利,進而管制其價格,便是像尼克遜那樣乾脆凍
結所有工資、物價了。

干預的非設想後果

說到尼克遜在七一年實施的工資、物價管制,且讓我岔開一筆,跟大家說說這種粗暴干預措施的一些後果吧。最近
美國的通用汽車的新聞不少。這間產量舉世第一的汽車公司正面臨破產,《經濟學人》說原因之一,是其退休福利
過於優厚 —— 醫療費全免。

不說不知,美國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險機構不是政府,而是通用汽車。他們每部汽車的生產成本有一千五百美元是拿
來支付這些福利的。生產汽車是微利生意,背負這般沉重的包袱,你叫他們如何跟日本的豐田、韓國的現代競爭?

這些優厚的福利是從哪裡跑出來的?那便要追溯到尼克遜的工資、物價管制去了 —— 政府明令不得增加工資,為
了挽留員工,便只好給員工提供工資以外的福利了。事隔三十多年,這些雞仔終於一一回巢孵蛋(chicken comiing
home to roost),弄跨通用汽車以至整個美國的汽車製造業。「非原先設想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當真是說不得笑的。

致命一擊

閒話表過,回頭跟大家說凱恩斯主義怎麼敗在貨幣政策手下。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給所謂菲臘曲線


(Philips Curve)的致命一擊是個關鍵。這條曲線試圖顯示通脹跟失業率有個穩定的關係,故此執政者可以在失業
率跟通脹之間作出選擇:要降低失業嗎?代價是承受較高的通脹。要穩定物價嗎?代價是較高的失業。

不用說這條曲線給執政者無限遐想 —— 沿着曲線走,便可以像工程師那樣微調經濟;要失業率上升它便上升,要
它回落它便回落;操控自如,那又豈不過癮得很?

佛利民怎麼打破這個幻想?社會上總有些人在轉工,也總有些老闆在請人;不管執政者用什麼辦法刺激經濟也改變
不了這個事實。故此當失業率下滑到某一個水平,不管如何催谷亦無從將之進一步降低。一旦面對「天然失業率」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這道障礙,刺激措施都只會引發「滯脹」(stagflation)—— 失業及通脹雙
雙高企,毫無取捨的餘地。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1-0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貨幣政策的兩大優勢

若然當不成凱恩斯的經濟微調工程師,那麼執政者又還可以做些什麼?在佛利民來說,透過貨幣政策穩定物價是綱
;綱舉目張,市場自然會做好其本分工作,不必官僚操心。除了給市場騰出更大的空間,在運作層面貨幣又起碼還
有兩個地方勝過凱恩斯的財政措施。

首先,貨幣政策取決於聯儲局(或別的中央銀行),而不是像財政措施那樣要立法。毋須妥協磋商,運作起來也就
靈活得多了。更重要的是,礙於政治壓力,官僚機構往往只可以推行新猷而不能削除舊政,終致膨脹臃腫,尾大不
掉。

中央銀行的主觀能動性可大得多,既可以減息亦可以收緊銀根,沒有要不斷刺激經濟的先天傾向。有這些優勢,貨
幣政策便取凱恩斯的財政措施而代之,成為主流的經濟政策工具了。

搞個人崇拜

然而這麼一來卻又令為貨幣政策掌舵的聯儲局主席地位吃緊,形成個人崇拜,以致格林斯班舉手投足都令股市、債
市以至匯市地動山搖。為免說話給人穿鑿附會、刻意曲解,他由是刻意含混其詞("If I have made myself clear
I have misspoken."),讓人摸不透他的用心。

這個現象健康嗎?在佛利民來說,把這麼大的權力集中在一個不是人民選出來、不必向任何人問責、不受制衡的人
的手中,當然是不健康的了。那怎麼辦?把聯儲局的運作透明起來,訂定出明確的貨幣供應增長目標,其餘的事情
便不要管了。

不過,十八年來這可又不是格林斯班的做法。與其訂定明確的貨幣供應目標,他往往憑他個人對經濟狀況的拿揑,
制訂政策。不用說,那是個人治得很的取向了。他任內逢凶化吉,不過那又不表示人治 —— 哪怕是格林斯班搞的
人治 —— 是個辦法啊。

譬如他害怕電腦千年蟲會導致經濟大混亂,由是一早放鬆銀根,防患於未然。儘管千年蟲沒有釀成亂子,充裕的銀
根卻炮製出了個科網股泡泡來。現今美國的地產價格飛升,那無疑又是格林斯班炮製的另一個泡泡了。

經濟學牙醫化

縱使伯南克說會蕭規曹隨,導循格林斯班路線,他卻有言在先要擺脫人治的氣味,改而像英國、歐盟等中央銀行那
樣,訂定出明確的通脹指標:物價超標,便收緊銀根;達不到標便放鬆銀根。然而把指標訂在什麼的水平?超出多
少才叫超標?收緊的力度又要多大?卻還是主觀得很的問題,不過那又總比格林斯班的人治透明多矣。

凱恩斯說他的願望是到了他孫子的一代(他後繼無人,那大概應該是我們這一代吧),經濟學家的角色會變得像牙
醫那樣 —— 給人們提供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專業服務,卻又無礙於世界大局。儘管聯儲局主席的地位依舊吃重,設
立通脹目標、減少人治氣味,則無疑有助於降低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干預,那是朝着「經濟學牙醫化」邁上一大
步了。

補白:訴諸權威導致落後

閱報得悉,殖民時代,印度人稱英國派來之理民官為Ma-Bap,即母、父也。雖則次序調換,意義與中國之父母官相
通也。

中印文化古國也,對統治者權力之膜拜則如一,其為兩國落後之底因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1-0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經濟學要牙醫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1-0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10-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博弈論捨本逐末

新一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由博弈論(game theory)學者奪得。不知道這是反映經濟學家們江郎才盡,還是像一
些朋友說的,是時候歇一歇,暫停頒授這個獎了。

就以今年得獎者之一的歐文(Robert Aumann 1930-)來說吧,《經濟學人》說他基本上是一位數學家;在希伯來大


學,他是在一個叫「理性研究中心」(Centre for Rationality)的單位出入的,並不與經濟系為伍。他致力的顯
然不是史司遷說的利來、利往的市場行為。

這個情形跟九四年得獎的納殊(John Nash 1928-)相若。納殊是暢銷書(及同名電影)《有你終生美麗》(A


Beautiful Mind)的主角,他和兒子都患了精神分裂症,個人經歷蕩氣迴腸。他同樣是個數學家,只是他十來頁的
博士論文把數學應用到「議價問題」(The bargaining problem)上去,他便得獎了。

沒有現實內涵的推理

我沒有看過納殊那篇鴻文(可以告訴大家,以我的資質,就算拿來看也肯定看不懂),可是那樣的數學論文又有什
麼現實世界內涵可言?脫離了生活現實的抽象推理又還是經濟學嗎?

跟歐文一同得獎的施寧(Thomas Schelling 1921-)看來也不是研究低買高賣的市場活動的。他一九六○年出版的


成名作《戰國策》(The Strategy of Conflict),據說主要是研究像西部牛仔片《龍城爭霸戰》中的決鬥(gun
duel)、小孩子跟父母扭計的招數,以至冷戰時期的核武競賽等爾虞我詐的捉棋策略的。

然而一眾有關施寧的報導,卻莫不以他這本書在核武競賽發揮的影響力,證明博弈論在現實世界的效驗。他對核武
競賽的主張是什麼?那就是阻嚇核武戰爭的最有效辦法,不是像六十年代初那樣,深挖洞、廣積糧,大興土木建其
保護人口的輻射庇護所;而是力求保住核子武器。

一鑊熟的阻嚇力量

不顧人民死活護住越洲飛彈為什麼有阻嚇之效?讓施寧說來這樣做將毫不含混地讓對手知道你有還擊之力。大家都
知道,爆發核子戰爭,飛彈來、飛彈去,整個地球早晚一鑊熟、大家同歸於盡。明知一發動核子戰爭便等於大家攬
住死,那麼誰還敢輕舉妄動?

核子武器的可怕之處是殺傷力驚人,而美蘇兩個霸權大國核子武器之多,據說可以把幾個地球炸個稀巴爛。那麼只
要一方表明有仇必報,而又有本領在遇襲後作出反擊,那麼誰還敢胡亂按鈕發動核戰?

一九六四年,中國首次引爆原子裝置,嗣後便一再申明絕不會率先使用核子武器。這個策略的潛台詞是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 —— 一旦遇襲、誓必反擊(否則花人民血汗發展核武器來作什麼?)。周恩來(1898-1976)這個不為天
下先的國策又可有受到施寧的影響?

攬住一鑊熟不是出路

不管中國不率先使用核武策略的靈感來自何處,美國倒又確實把洲際飛彈廣為散布;有些藏在硌磯山脈的花崗岩洞
裡,有些則放在核子推動、長期在海底游弋的北極星潛艇裡;蘇聯則又把飛彈放在可以隨時走動的火車上。據說這
種分散飛彈、留力反擊的策略便是施寧的博弈論發揮了影響力,而全世界也就在這攬住一鑊熟的陰影下和平共存了

世界和平真的是拜大殺傷力武器的阻嚇力量所賜嗎?在我看來施寧的理論看似動聽,卻跟現實世界沒有多大關係。
眾所周知,真正給美蘇核子武器競賽畫上休止符的,是列根(Ronald W. Reagan 1911-2004)的「星球大戰」計劃
。這個計劃的主旨可又不是置人民生死於不顧,一味留力後發制人。

反之,列根構思出「星球大戰」計劃來,正是他去過硌磯山脈空防基地視察,知道要是飛彈來襲,花崗岩根本便管
不了事,到頭來岩洞裡的飛彈設施還是會給炸個稀巴爛。當時他體認到一個基本不過的道理:自有人類歷史以來,
有攻擊武器便有化解的防禦裝備;故此有矛便有盾;有弓箭便有城牆和護城河。那麼坐以待斃或攬住一鑊熟又豈是
出路?

無攻擊性的策略最利害

從這個構想出發,列根動員了美國的科研軍事能力研製只有防禦之效而無攻擊之力的「星球大戰」裝備:以飛彈或
激光中途攔阻來襲的飛彈。到頭來,導致戈爾巴喬夫(Mikhail S. Gorbachev 1931-)舉手投降的,恰正是這個毫
無攻擊性的策略 —— 倘若美國可以半途殲滅飛彈,那麼不管蘇聯有多少越洲導彈不也形同廢鐵了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10-2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到了這個地步,要麼便跟美國坐下來商談限武,要麼便傾一國之力設法攻破「星球大戰」的防禦系統。蘇聯經濟早
已給中央計劃弄得瀕於崩潰了,哪裡還有這個能力?面對這般局面戈爾巴喬夫又還作得出什麼的選擇?

列根的「星球大戰」計劃當然不是應用博弈論了。他不是跟戈爾巴喬夫捉棋,而是釜底抽薪,徹底解決威脅人類存
亡的核子武器。不管戈爾巴喬夫的回應是什麼,「星球大戰」的道理都錯不得 —— 做不做得到當然又是另一回事
了。

經不起考驗的理論

不管是博弈論還是別的理論,像鄧伯伯(1904-1997)說的,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好些理論,動聽是動聽的
了,卻完全經不起事實的驗證,這樣的理論又何來意義?

不過,經濟學理論史上可又滿是博弈論般動聽的理論。就以導航的燈塔這個著名的案例來說吧,在高斯(Ronald
H.Coase 1910-)之先,一般的說法都以為燈塔雖則有避免意外、防止船隻觸礁擱淺之效,可是提供燈塔導航服務的
人卻無從向船隻收費,故此便非要政府使出有形之手用公帑興建不可了。高斯的考證則發現事實可又不是這樣的啊

大教授說的蜂蜜故事大家當然更是耳熟能詳了。在他作實證研究之先,一般的說法都以為蜜蜂採花釀蜜,故此順理
成章養蜜蜂的人要向果園付款了。大教授的調查則發現蜜蜂有助於提高蘋果園的收成,故此養蜜蜂的倒轉過頭來反
而有錢可收。

扭六壬不成氣候

我對博弈論無甚認識,沒有資格說那是不是純然想當然的臆測,然而這門學問以數學邏輯為基礎,以之為工具來研
究利來、利往的市場行為,局限性可又不少:七情六慾、恩怨情仇,互動牽制,變數之大又豈是幾條算式規範得來
?加以搞這門學問的人又沒有多少個願意弄污雙手在現實生活中作實證研究,那又怎不變成了閉門造車的冥想?

說到底在現實生活裡,絕大多數人都是拿真金白銀來做生意,而不是視生意為一場爾虞我詐、鬥扭六壬的遊戲。就
算真的有人以生意為扭計遊戲,不消多少時間這樣的人便會給淘汰出局,成不了氣候。以這樣的特殊個案作為學問
致力的方向,那又豈非捨本逐末?

補白︰太空人跑出

神六載人升空。費俊龍、聶海勝兩位該如何稱呼?

神五之先,有宇航員之說。楊利偉後,航天員一詞漸為流行。有關神六之報導,則航天員、宇航員及太空人三詞並
用。以走勢論,香港始創之太空人理應最有希望奪魁。

宇航員與航天員之稱猶如機械士,地位卑微,甚至跟飛機師亦有相當距離;而宇航員三字都響亮不來,那又焉能建
立個英雄形象?

反觀太空人三字非但鏗鏘響亮,而遨遊太空之形象更活現紙上,那又豈是操作儀器、機械之夫可以比擬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0-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加一服務費之謎

消費者委員會做的調查發現,內地遊客對好些港式消費習慣感到莫名其妙。譬如自攜海鮮到食肆要付油料烹調費,
茶醬芥另計等等。在眾多令內地遊客困擾的港式消費中,最教我感到興趣的,是食肆強制徵收加一服務費。

加一服務費這東西確實令人摸不着頭腦。差不多三十年前吧,我已向大教授討教過這個現象。猶記當日跟大教授及
他的師傅艾智仁(Armen A. Alchian 1914-)坐在怡東酒店閣樓咖啡室談加一小費,話盒一打開便從中午時分說到
日薄西山。

結果?兩位世界級的經濟高手都沒法合理地解釋這個現象。艾智仁長居美國,對這個現象不大了了,沒話可說。大
教授對香港通盤掌握,他當時推斷這是租金高昂所致:坐收加一,侍應保證有貼士,也就可以用勤收碗碟的辦法趕
客,好讓餐廳多做生意了。

考起交易費用大師

三十年來家國,至今大教授則又承認,這是個還未解得開的謎。不是嗎?當初開徵加一的都是以優質服務見著的高
級餐廳,茶餐廳、大排檔、快餐店等以薄利多銷、爭取人流的食肆卻無加一之設,那麼加一趕客的假設又豈能成立
?若然交易費用大師也說不清這個現象,內地遊客感到費解又有什麼稀奇?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至今「為人民服務」的標語在大陸還觸目皆是。然而大陸長期為大鑊飯思想荼毒,絕大部
分內地同胞倒確又不知道服務為何物,更遑論要他們付加一服務費了;他們不習慣這個港式收費是可以理解的。

盜竊服務

可幸不管多麼不習慣,他們還是挺文明的,沒有鬧出不給加一小費的新聞。在美國可不同了。去年,紐約州有間賣
意大利薄餅的餐廳依樣葫蘆,學香港高級餐廳那樣開徵加二「強制性貼士」(mandatory gratuity),險些兒便打
起官司來了。

這間薄餅店有位顧客以為給不給貼士、給多少的話事權在我,豈容強制開徵?為了伸張消費者權益,他就是不肯付
加二小費。餐廳老闆說他不過,送官究治。警察風馳電掣趕到,把這個刁客扣上手銬,打算控之以「盜竊服務」
(theft of services)之罪。

我的同事李寶瑜網上追查,發現地方檢察官最後決定不起訴這名顧客:「法庭早有判例,消費者有話事權給不給小
費。」所謂的判例,其實並不確切:一九九八年紐約市有位律師同樣拒付強制性小費,餐廳同樣召警;律師隨即控
告餐廳非法禁錮及誹謗、索償七百萬美元。結果?雙方庭外和解,更各自捐出一萬美元作善事。那又何來判例可言

大鑊飯不打擊服務?

貼士(tips)原先是有打賞之意,服務好,給你多多打賞;服務差,少給或完全不給打賞。「強制」加一(或是像
紐約那樣加二),就算不是像大教授所說,旨在趕客,也無助於促進服務。餐廳老闆為什麼要強制執行無助於提升
服務水平的收費辦法?

無論是開餐廳還是做別的生意,沒有人會刻意倒自己米,故此加一之設一定對服務無損。事實上加一又是由以服務
見著的高級食肆帶頭做起的,可見這種吃大鑊飯式的收費辦法跟服務水準無關。這又有可能嗎?

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中國改革開放不已毫不含混地證明吃大鑊飯是沒有好結果的嗎?強制加一又豈能不打擊
服務水平?再者,反正顧客都別無選擇是要付服務費的了,把餐牌價格通通加一又豈不省事得多,為什麼要另立名
目開徵服務費?這是三十年來令我大惑不解的地方。

強制收費便民之舉

三十年來儘管還是搞不清強制加一這個葫蘆賣的是什麼藥,早前《美國今日》的新聞則又顯示,起碼在美國,愈來
愈多高級酒店、餐館開始徵收強制性服務費了。就算還未強制執行的所謂「街坊餐廳」(family restaurant),要
是一張枱坐了六名或以上的顧客,也會在賬單上硬性開徵百分之十八的服務費。不管美國這股新風是不是從香港吹
過去的,在某些服務性行業來說,這個做法顯然是既有益而又有建設性的了。

有益、有建設性在哪裡?《今日美國》說好些美國人上餐廳都不知道該給多少貼士才叫合理,結賬之時每每遲疑一
番,尷尬不已。來個硬性規定那又豈不可以幫他們省掉不少工夫?此外,好些消費者都不帶備碎紙,以致要打賞搬
行李、開車門、開門的門僮時弄得手忙腳亂。一次過把小費加在賬單上又豈不便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0-2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曲線加薪

用家有這些方便,侍應、僱主又如何?《今日美國》說服務行業的底薪低,在廚房裡工作又或者是打掃酒店房間的
員工,無緣跟顧客有個第一手接觸,完全沒有打賞。有了硬性服務收費,幕後員工也就有打賞可分了。

《今日美國》這麼一說可把我弄得更糊塗了。服務業競爭大,無論是侍應還是廚師,薪酬水平又焉會不是按供求決
定的?跟侍應比,就算幕後員工的薪酬水平真的相對地低,只要你情我願那便符合市場規矩的了;餐廳東主何須冒
着得失顧客之險(或是跟顧客對簿公堂、大打官司),強制開徵服務費以便給這些幕後員工加薪?

服務費與服務無關

依我看,強制開徵服務費跟服務水平的好壞完全扯不上關係。麥當勞不設小費,可是誰又不知道他們的服務水準絕
對頂呱呱?同樣,給香港服務業起革命的佐丹奴又何嘗有小費之設?

若然強制性服務費跟服務好壞無關,那麼這種服務費是不是跟餐廳捆綁硬銷的茶、醬、芥同出一轍,是增加收入的
辦法,跟員工薪酬水平高低無關?(不知道大家的經驗怎麼樣,我是從來不用茶樓的醬芥,可每一趟都付款如儀,
想也沒有想過要打官司。)

然而最考功夫的問題是:那些餐廳在什麼時候才會逐項開列茶、醬、芥、服務等項目以提高收費?什麼時候又會來
個一條大數的全包宴以作招徠?還請老行尊不吝賜教,啟我三十年的茅塞,是所企盼。

更正

蒙建築署CY Yiu君不吝賜教,八一○期我在這裡說「建築署」更改了電梯的火警指示,那實是「屋宇署」之誤。

建築署乃政府的建築師,主責設計警察總部、迪士尼消防局等公家的建築物,而屋宇署則負責執行建築物條例。

謹此向讀者、建築署及屋宇署致歉。

補白︰流沙見高下

《西遊記》詩述流沙曰:「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蘆花尚且底沉,何況人乎?BBC
請來之專家卻說流沙無從奪命。

科學家之理安在?流沙密度比水大一倍,人浮於水,那又焉能沉於流沙?死海浸不死人正是這個道理也。

那麼流沙奪命之說又從何而來?流沙多處於河口沼澤,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不巧遇上潮漲便不難沒頂了。故此奪
命者,漲潮也,非流沙也。

流沙奪命之說,古今中外皆有流傳。西方科學考證而否定之,中國?繼續「鵝毛飄不起」下去。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0-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加一服務費之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8 日期: 2005-10-2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0-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凱撒的歸凱撒

紅磡海底隧道跟迪士尼樂園這兩個大型項目都「生於憂患」—— 建紅隧之議是在六七暴動後敲定的,而迪士尼則是
由九八金融風暴衍生出來的。前此我在這裡把這兩個項目相提並論,說港英對前者斤斤計較、寸土不讓,而特區政
府建樂園則惹來「喪權辱國」之譏。誰捍衞了香港人的利益?誰出賣了香港人的利益?對照強烈。

在再跟大家說港英如何斤斤計較、寸土不讓之先,且讓我先跟大家說說紅隧的專利稅。我要這樣做,因為黎敦義
(Dennis Bray 1926-2005)的一句話,害得我翻箱倒槓,才把事情弄得出個究竟來。作了偌大「投資」才得到這丁
點兒「回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亦不為過甚吧?

郭伯偉任事縝密

在回憶錄《歷變中的香港》(Hong Kong Metamorphosis),黎敦義說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 1915-)要紅隧


繳專利稅,以營業額的百分之七為稅率;稅率並沒有任何根據,完全「憑空炮製」(spun out of the air)。

我認識的郭伯偉凡事都有其縝密不過、水潑不進的理據。故此我不相信他會像黎敦義說的「憑空炮製」出個專利稅
率來。翻查過立法局會議紀錄,則又發覺事情一如所料 —— 這個稅率不是胡亂炮製出來的。

首先要澄清的是,紅隧的專利稅率是百分之十二點五而不是黎敦義說的百分之七,兩者相差好一大截。這個十二點
五是從哪裡跑出來的?五、六十年代,公共交通工具都要納專利稅,故此向紅隧徵稅有本可依,只是稅率或計算專
利稅的基礎卻各有不同而已。

不得無償佔用公家資源

譬如中華巴士,其專利稅率便是純利的四成六;同樣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務,九巴的專利稅率卻是生意額的兩成。計
算基礎不同,而稅率有別,依我看那可能是歷史的產品 —— 兩間公司不是同一個時候成立的,而各自又有自己的
談判本錢。令我有興趣的,倒是徵收專利稅背後的思維。

讓郭伯偉說來,徵收專利稅(royalty)並不是因為中巴、九巴般的公共事業享有專利權 —— 政府阻止對手入市跟
他們競爭。要是徵收專利稅是為了維護壟斷,那麼政府跟收保護費的堂口又何異?

在獻身公職的郭伯偉來說,政府絕不是目無法紀的黑社會,而是公眾利益的信託人;無論是巴士、小輪或紅隧,公
共事業都必定佔用公家資源 —— 巴士佔用路面,小輪使用碼頭、海面,紅隧則佔用海床、配套道路 —— 作為公
眾利益的信託人,政府豈能讓牟利的私人企業無償佔用公家資源?

換言之,在郭伯偉眼裡,政府也是一盤生意;政府這盤生意有別於一般生意的地方,是股權歸於公眾,而不是一般
的股東。既然是一盤生意,政府又豈能不竭盡所能、斤斤計較替公家爭取最大的回報?

賠償利息損失

郭伯偉如何跟紅隧斤斤計較?早前我說過了,他要紅隧承擔港島及九龍兩邊隧道出口配套道路的建造費,此外他原
來還有更厲害的招數:紅隧將改變港九兩地的交通狀況,跟隧道相連的道路網絡負荷有變,難免要更新、擴闊、維
修,那條數又該如何計算?

很簡單,但凡早有計劃要更新、擴闊的工程,紅隧毋須承擔開支。不過,要是為了配合興建隧道而要提前更新、擴
闊這些計劃內的工程,那麼開支便不能不得算到紅隧頭上去了。

如何算法?要是一百萬元的工程是計劃了在五年後才動工的,現今提前建造,那便無異於要政府犧牲一百萬元在未
來五年賺取的利息。如斯一來紅隧雖則不用承擔工程費用,卻要賠償政府的利息損失。在迪士尼這個樂園裡,公眾
利益的信託人又可有像郭伯偉那樣斤斤計較?(地鐵那條樂園支線由納稅人包底八億元!)

凱撒的歸凱撒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好生奇怪,郭伯偉不是擁護自由市場的嗎?他又怎麼處處跟做生意的爭利?(郭伯偉以
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這塊金漆招牌光明正大,毋須像夏鼎基那樣用意義含糊的「積極的不干預」來遮遮掩掩。)郭
伯偉到底是擁護市場還是與民爭利?且讓我稍作說明。

大概是六五、六六年吧,立法局為了「倒夜香」的收費,吵鬧了一場。為民請命的尊貴議員以為納稅人應該津貼其
事,郭伯偉卻斤斤計較,堅持要收回成本。議員揶揄他追逐銅臭,郭伯偉拿出錢幣一嗅,說嗅不出什麼氣味來;隨
而引用《馬太福音》二十二章二十一節說:「凱撒的應當歸給凱撒;神的應當歸給神。」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0-1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他的意思是,不管你是工商巨賈還是住在沒有水廁唐樓的人都休想佔公眾的便宜;公眾應該得到的,作為公眾利益
的信託人,他定必竭力爭取。「倒夜香」不是無償勞動,政府要給提供這些服務的工人支付工資,那麼政府收回成
本又有什麼不是?須知中巴、九巴等公用事業佔用公家資源,政府不也沒有放過他們嗎?

秉公不阿才耳根清淨

若然不收「倒夜香」費(或是津貼這種服務),那麼提供這個服務的錢又從何而來?當然,政府可以向甲抽稅津貼
乙,不過那又無異於間接鼓勵乙向政府多要其他的津貼了。甲嗎,當然也不會坐在那裡等稅吏上門的;要麼他便鑿
空心思想法子節稅、避稅以至逃稅;要麼便設法游說大權在握的官員,寬減稅項或轉移抽稅目標到丙的身上。

劫甲濟乙之例一開,當官的不是要應付乙增加津貼的需索,便是跟想減稅的甲和丙周旋;一天到晚這樣團團轉,那
又還管治得什麼花樣出來?以此視之,秉公不阿、事事斤斤計較,不便可以耳根清淨得多了嗎?

這當然說不上是香港版的「無為而治」,不過郭伯偉倒又跟我說過,他是一副懶骨頭,任內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建樹
。在我看來,怎麼樣讓自己懶得起來是個關鍵。當我還在銀行工作的時候,有外國投資者給我說,到香港投資,最
可愛的地方是不必到處拜土地、見高官,因為他知道政府根本便不會對外國投資者,另眼相看,提供着數,故此見
了也沒有用。

曾特首三更半夜發電郵

最近蒙一位很高、很高的高官賜飯,聽他的口氣,事情早已起了變化。現今他一天到晚的時間都排得密密的,而最
要命的是要見好些串門子的訪客。他們當中又有多少是甲、乙、丙般不是要那種津貼便要想得到這種着數的人?

在數碼港、迪士尼後你又可以責怪這些人有這般想法嗎?過去,董建華有個七十一的綽號;據說現今的曾特首早上
四、五點便爬起床給手下發電郵了。再不能像郭伯偉那樣懶起來,是不是當官的都忘記了「凱撒的歸凱撒」的道理

補白︰直選水務局長

從BBC聽回來的。在加州,潮流興直選。在橙郡的聖他安娜區(Santa Ana),總統、州長、郡長固然都由選民直接
選出,料不到該區的水務局長也得面對直選;上一趟選舉,現任局長贏得六萬兩千票。

BBC名主播Robin Lustig到當地作街頭訪問,無一知道水務局長是何許人也(他叫Darl Miller)。這般直選又可有


意思?一致共識:有!若然水質下降、水費上升,我就趕他下台。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0-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凱撒的歸凱撒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10-13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4 日期: 2005-10-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放手讓市場伸張公義

正是無巧不成書,我才剛在這裡給律師的收費說三道四,最新一期的《福伯氏》雜誌便發表了蕭滿章兄的同窗戴伯
樂(Alexander Tabarrok 1967-)教授的文章,間接批駁了陳坤耀教授領導的法改會有關律師收費的改革建議。

總的來說,戴教授跟我都有這麼的一個看法:不管是律師還是別的行業,其收費水平到頭來都離不開供求二字;蔑
視這個基本事實、妄圖以行政手段干預鉗制,往往會帶來與改革初衷相悖的效果。

法改會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近半的申索人沒有律師代表上庭,以致公義不彰。法改會的對策是什麼?他們
沒有探討法庭的收費是否過低(就算是終審庭,入稟費才只是一千多元,地方法院收費則更低),讓不少人自行入
稟法院興訟。

反之,他們主張引入美式由律師跟客戶分擔風險的收費辦法,打輸官司不收錢,贏了官司則跟客戶分享賠償。如斯
一來,就算是那些負擔不起律師費的申索人也可以有律師代表上庭了。

可是他們又擔心這個美式收費辦法會間接鼓勵訴訟 —— 為了多賺賠償,不管理據是否充足,律師都煽動客戶打官
司,以致濫用司法程序。法改會由是主張給律師攤分的賠償,架設上限,也就是給律師收費來個價格管制了。戴教
授要批駁的,正是這個管制律師費的想法。

改革幫倒忙

市場裡的問題終究要讓市場來對付才可以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依我看,若然律師費高、申索人望法院之門而興嘆
,以致公義不彰,那麼問題還不容易解決嗎?開放市場,讓所有普通法國家的大、小律師都可以到香港來執業;律
師供應大增,哪還用擔心律師費不下來嗎?

這不是說法改會建議的美式「按條件收費」完全不管用,可是在我看來,不打破壟斷,而只是給律師收費制度來個
修修補補,就是搔不着癢處。倘若在調校律師費制度的同時還來個價格管制,那則只會令公義不彰的問題更為糟糕
。這樣的改革又豈不是幫倒忙?

不受價格管制的「按條件收費」,是個客戶跟律師你情我願達成的安排,那當然是沒有什麼好反對的了。故此戴教
授是支持「按條件收費」的;事實上他更讚揚這個收費辦法,以為這樣做有助於減少訴訟、紛爭。他反對的,是給
這自願的安排來個價格管制。在給大家說戴教授的道理之先,或許讓我先給大家說說為什麼律師的收費辦法會成為
法改會的議題吧。

律師收費限制多

香港有的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只要客戶接受,按理律師喜歡怎麼樣收費便怎樣收費,第三者是沒有發言權的。現
今法改會這個第三者發起言來,恰正是因為律師收費辦法並不是按市場規矩辦事,而是由有壟斷權力的大小兩個律
師公會所規範。

譬如客戶不能逕自上門找大律師,而要經事務律師轉介;而一經轉介,不管客戶是何許人也,大律師都不得拒絕受
理;更又不能跟客戶討價還價。事務律師雖則可以拒客,可卻只能按鐘點計時收費,而不得像美國那樣按訴訟的勝
負收費。

這些行規宗承英國,是三、四百年來演變的結果。時至今日,原先的道理是什麼,一般人可能都不大了了。就以不
得按條件收費這個規矩來說吧,據說目的之一,是防止律師慫恿人們打官司,以免破壞「社會和諧」。

按時收費刺激訴訟

可是戴教授的研究則發現,按條件收費非但不會導致紛爭不休,更有助於減少訴訟;反而我們計時收費的辦法卻會
刺激無理申索 —— 反正有客上門律師便可以按鐘點收費了,哪又管得申索有道理還是沒有道理?

在按條件收費的辦法下,律師要承擔敗訴的全部後果 —— 還記得嗎?輸掉官司律師將一無所得。如斯一來他們又
焉會不金睛火眼研究案情,才決定是否承辦申索訴訟?由是之故,在戴教授看來,美式的律師收費辦法可以發揮「
預審」之效,讓律師及早跟客戶了斷勝數不高的訴訟,以免費時失事。

倘若果如戴教授所言,「按條件收費」是有「預審」之效,那麼引入美式收費的實質效果恐怕便不是像法改會原先
設想的那樣,讓更多的申索人可以有律師代表出庭了。更大的可能性是不少申索人還來不及上庭便在律師樓給叮走
。倘若法庭收費維持不變,那又會否令更多的申索人不找律師、自己赤膊上庭?

管制刺激訴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4 日期: 2005-10-0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年來美國的索償訴訟不休,像煙草訴訟那樣更讓不少律師發了大達(據戴教授說,單是佛羅烈達及密西西比兩個州
,律師們便從這宗訴訟撈了八十二億美元)。面對這般情景,好些州也像我們的法改會那樣,給律師攤分的賠償設
了上限 —— 實質意義是管制律師收費。戴教授拿設有這個限制的州跟沒有限制的州作過比較,發覺有價格管制的
州,訴訟的數目比沒有管制的州為多。為什麼?

很簡單,有價格管制,除非凜於正義,否則哪個頭腦正常的律師會甘願冒打輸官司沒有錢收的風險,接納「按條件
收費」的安排?結果,不少律師紛紛改而向客戶按時開單。就算不是所有律師都見錢開眼,可是沒有了「按條件收
費」的「預審」之效,也就難保好些理據不大充足的案件也給扭上法庭去了。

從美國的經驗可見,引入「按條件收費」而又同時管制律師的收費水平,便無異於廢了這個讓律師跟客戶分擔風險
辦法的武功,直接、間接鼓勵律師遵照按時收費的老規矩辦事,那又豈有助於降低訴訟費,讓更多的申索人得以在
法庭上伸張正義?那怎麼辦?

干預無助於伸張公義

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減少對市場的干預了。開放市場、打破兩個律師公會的壟斷固然可以幫申索人一個大忙;與
此同時倘能引入不設收費上限的「按條件收費」辦法,讓市場決定律師應該分到多少賠償,只有這樣苦無財力打官
司的人才真的有望伸張公義。法改會捨市場而不由,執意干預,那又豈會拿得出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改革?

補白︰有書為伴永不寂寞

家人清理列根寫字枱,在頂層抽屜發現一封發了黃的信。那封信是差不多六十年前他離開家鄉到荷李活創天下時他
媽媽寫給他的,這封信他一直放在身邊。信中有這麼的一句話:

If you learn to love reading, you will never be alone.

及至患了老人癡呆症,列根依舊手不釋卷。然而傳媒就是喜歡把他說成個倒吊冇半滴墨的戲子。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4 日期: 2005-10-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放手讓市場伸張公義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94 日期: 2005-10-06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9-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開放市場以降低訴訟費

訴訟費貴,舉世皆然,而香港訴訟費更又高人一等。可能是這個原因吧,現今有四至五成民事訴訟的申索人都沒有
律師代表出庭。法律改革委員會以為沒有專業人士之助,申索人便得不到公義,由是建議改革律師收費制度,引入
在美國發祥、逐漸為英格蘭、澳洲、加拿大等普通法國家倣傚的「按條件收費」辦法。可是不開放市場、打破兩個
律師公會的壟斷,而只是改革收費辦法又可以達到法改會降低訴訟費、伸張公義的目標嗎?律師也要吃飯

美國辦法的基本精神是讓律師跟申索人分擔訴訟的風險 —— 打輸官司,律師不收錢;贏了官司、得到賠償,律師
跟申索人分享「成果」。於此可見,這個辦法的要義是由律師來承擔絕大部分的訴訟風險。

律師也是要吃飯的,他們為什麼要平白承擔更大的風險?這不是說沒有凜於公義、無償替苦主出頭的pro bono律師
,然而要不是對索償大有把握,或預期訴訟會帶來極高的回報 —— 儘管勝數不高,可是贏了官司嗎,賠償額則極
其巨大 —— 什麼頭腦清醒的律師會願意跟申索人分擔風險?

換言之,採用「按條件收費」不等於說律師們便有「案」無類;到頭來,願意接受這個付款辦法承辦訴訟的律師,
就算不是志在中六合彩,也起碼想中過小搖彩。「派彩」機會不高、「彩池」有限的訴訟,美國的辦法恐怕是幫不
了忙的。

集體訴訟擇肥而噬

以美國的經驗而言,律師顯然是大有選擇性地承辦「按條件收費」訴訟的。如何選擇?一般而言,他們都擇肥而噬
—— 只受理一些像石綿導致肺氣腫、吸煙帶來肺癌等影響廣泛,可以進行集體訴訟的案件。為什麼?

很簡單,集腋成裘:苦主多,一旦贏了集體訴訟,便可以帶來天文數字的賠償。以煙草一案而言,單是業已有了判
決的聯邦訴訟,其賠償額便高達兩千零六十億美元。聯邦政府之外,五十個州差不多都還在進行同類訴訟;你說參
與訴訟的律師們是不是開了個大金礦?

是什麼的律師才有能力(及財力)承擔風險、接辦影響面廣的集體訴訟?不用說都是那些門口又高、狗又大的律師
行了。等閒的申索人又入得他們的門檻嗎?於此可見,「按條件收費」不便是個天下申索人盡歡顏的辦法,總得看
索償的案情是什麼,預期的賠償又有多少。

若然如斯,那些勝算不高、賠償額少的申索人又如何?除了剛出道的新丁,或客戶不多的律師,誰肯承擔那「打輸
官司不收錢」的風險?由這樣的律師來出頭,那又會有多大的勝數?就算有二、三流的律師願意跟你分擔風險,這
個風險你又願意承擔嗎?再者,二、三流律師又伸張得出什麼公義來呢?

供不應求訴訟費高

不管「按條件收費」的辦法能否真正伸張公義,不辯的事實是香港的訴訟費確實貴得驚人(在這方面敝刊還說得上
有點經驗,故此這個發言權小弟也就當仁不讓了),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

普天之下、古往今來,價格從來都取決於供求,訴訟費亦不例外。倘若香港近半索償訴訟都沒有律師代表出庭果如
法改會所說,反映訴訟費過高,那麼師傅教落,這必定是律師服務供求失衡所致。怎麼失衡?

不是需求過大,便是需求增長過急,供應跟不上;市場由是透過提價,發出訊號,抑制需求;不是叫申索人以和為
貴,便是找人居中仲裁、擺平其事;再不然便叫人忍讓,退一步,來個海闊天空。

資深大狀奇貨可居

不過這麼說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誰不知道阿媽是女人?以香港的環境,是什麼實質因素令訴訟費高了起來?依我
看,律師的供應青黃不接,而通曉中英文、可以出庭打案的資深大狀奇貨可居,是個關鍵。

過去只有港大提供法律課程,律師供應有局限。自從八十年代初大專教育大躍進以來,城大、中大紛紛加入供應律
師的行列。同時,謝偉俊始創離婚、改名、遺囑等套餐法律服務,同業紛紛傚倣;儘管事務律師行還未及廿四小時
開門的診所那麼普遍,我敢打賭事務律師行必定比米鋪多。故此,表面看香港不缺律師。

可是細看數字卻又是另一回事了。香港現今只有約五千八百名事務律師;按七百萬人攤分,平均每一萬人有八個多
事務律師。相較之下,每一萬名英國人大約有十八名事務律師;比香港高出一倍有多。

可以上法庭打案的大律師也就更少 —— 全港只有八百六十三名,平均每一萬人才有一個多一點;英國則有超過一
萬名大狀,平均每一萬人有兩個多一點;同樣比香港高出一倍。美國人一天到晚打官司,律師比英國多自不待言。
以「國際都會」自居的香港倘若要在法律服務上追英趕美,便得在律師供應上加把勁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9-2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貴得有理

故此單純從供應來看,香港訴訟費是貴得有道理的,是否貴得合理可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翻過英國憲政部的資料,
發覺去年全英國頭十名御用大律師(QC)的平均收入為八十九萬鎊(約為一千兩百萬港元);他們都是刑事案的頂
級大狀;十大非刑事御用大狀的平均收入則為三十萬鎊左右(約為四百二十萬港元)。

這二十位是英國的頂級御用大狀,上不到這兩張大榜的御用大狀叫價當然有所不及了;他們的收入恐怕是在二十萬
鎊左右吧(兩百八十萬港元)。未夠資格戴絲髮的普通大狀,其收入中位數約十二、三萬鎊之間(不到兩百萬港元
)。

香港沒有類似的數字,但我相信頂級刑事大狀的收入絕對不會較英國同業遜色;而普通大狀的收入中位數更無疑會
爬過英國同業的頭。法改會說訴訟費高,關鍵顯然是出庭打案的大狀數目相對地少,讓他們有條件開天索價了。

人中之人

香港儘管有八百六十三名大狀,可是進身QC階級的「資深大律師」則才只有七十二名;即是每十二名大狀才有一名
是戴絲髮的。反觀英國則有超過一千一百名御用大狀,每九名大狀便有一名是戴絲髮的,比例較香港高出近四成。

我粗略看過這七十二名資深大狀的資歷,發現在九○年或者更早便戴絲髮的才只有十八名;而中英文皆能的,恐怕
一隻手便數齊了(當中又有好幾位是坐在只有六十名成員的立法會裡的,他們堪稱人中之人了)。以十五年為界線
,可能流於武斷,然而誰不知道出庭打案是靠經驗而不是靠體力的?

關鍵在打破壟斷

真的要降低訴訟費嗎,那麼何不全面開放市場,讓所有普通法國家的大律師、小律師都可以到香港來執業;供應增
加,那又還用擔心訴訟費不降下來、幫更多人伸張公義嗎?普通法國家通曉中英文的御用大狀縱然不多,可是在馬
來西亞及新加坡也總該有一、二十個吧!只要有一半到香港執業,那還用怕打不破今日近乎壟斷的局面嗎?

陳坤耀教授是經濟學者,他領導的法改會要是真的要降低訴訟費,那麼何不從供求入手,開放市場、打破兩個律師
公會的壟斷?陳教授給學生教經濟學,自己可也要相信經濟學原理啊!

補白︰笑赴黃泉

從Mike Deaver的《A Different Drummer》看回來的。國會議長奧尼爾(Tip O'Neill 1912-1994)七十大壽


,列根在白宮設家宴為賀。及至席終,列根舉香檳祝酒,曰:「大去之日,若然小弟有飛入天堂而吾兄冇,我會賣
掉門券,與吾兄笑赴黃泉(If I have a ticket to go to heaven and you don't, I'll sell mine
and we'll go to hell together)。」

列根雖則是個共和黨,他誓言奉陪到底,奧尼爾這個老民主黨又能不動容?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9-2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開放市場以降低訴訟費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9-2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09-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港英奮力捍衞公眾利益

食環署督察要脫帽除章才進得迪士尼調查食物衞生,惹來「治外法權」之譏。自九九年末決定在竹篙灣興建主題公
園後,政府向迪士尼作的「讓步」不知凡幾,衞生督察受到的「屈辱」只是小兒科而已 —— 何況園方更又已道歉
了!

在我看來,除了脫帽除章,最大的讓步也不是政府對興建迪士尼帶來的淤泥、煙花等環保問題寬鬆對待,而是拿公
帑給迪士尼做生意 —— 這個兩百億元的計劃,迪士尼真金白銀只拿了二十四億五千萬元出來,其餘都是由香港納
稅人來承擔;不是從庫房撥出股本、貸款,便是提供土地,更還押上信用,向銀行借貸。付出這麼多,換回來的也
只是五成七股權而已。弱勢政府城下之盟

迪士尼嗎,公園一打開門做生意,不管人流多少,他們便從飲食、玩具、紀念品等先賺一筆特許經營費;更還坐收
公園、酒店的管理費。一些估計說這些收益每年會高達兩三億元之數(政府沒有公布跟迪士尼的協議詳情,一般人
只好靠估)。這盤實賺的生意誰不想做?除了李國章口中的「弱勢政府」,誰會簽這樣的「城下之盟」?

當然,把跟迪士尼合作說成「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那是言過其實了。不過出錢幫人發達的做法則肯定有違
港英捍衞納稅人利益的傳統,在那個傳統下,無論是運用土地或資金都有嚴格要求。港英有的怎麼的一套做法?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先是有六二年的逃亡潮,六五年的天星小輪加價風潮、銀行擠提,而六七年除了土共搞恐怖
活動,到處擺放「同胞勿近」的菠蘿,更還要承受英鎊貶值引發的金融危機。巨浪連番,每一個都是九八年金融風
暴般的考驗。港英可有為了催谷經濟、提高就業而像董建華政府那樣割地賠款?

沒有。那個時候,會德豐的馬登(John Marden)及和黃的祈德尊(Douglas Clague)組成財團,要興建一條連接維


港兩岸的海底隧道。六十年代初經濟尚未像專家們說的起飛,以當時的社會財力,加上氣氛動盪,推動這個基建工
程所需的魄力實不下於在今日建迪士尼樂園。換作是今日的香港政府,那又還不第一時間大開庫房之門玉成其事?

既要土地費又要專利稅

我翻過黎敦義(Dennis Bray 1926-2005)的回憶錄《歷變中看香港》(Hong Kong Metamorphosis),發覺這是個


一廂情願的想法。早在一九五八年財團便自掏腰包作過可行性研究,認為事有可為,更選定灣仔及紅磡作為隧道的
出口,政府對此卻不置可否。(立法局的紀錄則又顯示,早在一九○二年當時的海事處長便已有建隧道之議了。)

事情拖拖拉拉,到了一九六三年,政府終於同意興建紅隧,更規劃了土地作為隧道的配套通道。你道當時的財政司
郭伯偉對這項疏導交通、促進繁榮的私人基建項目又有什麼要求?

一、隧道公司要繳付道路的土地費,二、隧道公司要繳交相當於總收益百分之七的專利稅。政府要收多少土地費?
據黎敦義說是六千四百萬元,那個數目相當於隧道建造費的一半。籌集一億兩千八百萬的建造費已大費周章,此外
還要再繳六千四百萬元的「土地費」,那又何異於叫財團死心?

黎敦義說這百分之七的專利稅是郭伯偉「憑空炮製」出來的(spun out of the air),沒有任何根據。我翻過立法


局的紀錄,發覺黎先生的記憶靠不住。專利稅率是十二點五,按照隧道公司的營業額計算。只是考慮到起初生意可
能不多,而又有還款壓力,故此頭十年只按七點五的稅率徵收;十年後才提升至十二點五的「正常水平」。

一切按市場準則辦事

不過這可不是說頭十年隧道公司便享有優惠。政府不是放棄那百分之五專利稅,而只是讓隧道公司保留這個差額的
稅金作周轉之用。不過那也不是無償的,隧道公司要給這筆掛賬留用的稅金繳付利息,以年息七厘計算;累積的差
額稅金及利息最遲在專利權屆滿前五年一併繳納。

當時公共交通工具都得納專利稅,但基準不一;天星小輪的專利稅是純利的兩成五,九巴則是營業額的兩成。郭伯
偉以為按純利徵稅,會「左右」隧道公司的營運(當中道理不用畫公仔畫出腸了),故此決定以營業額為隧道專利
稅的基準。再者,政府在配套道路的投資相對地少 —— 隧道公司要承擔這些道路的建造費用 —— 故此訂下了較
九巴為低的專利稅率,說到底九巴並不用像隧道公司那樣支付建造道路的費用。

條件如斯「苛刻」,隧道又怎建得成?黎敦義夫子自道,說隧道最終得以成事,他起了個關鍵作用。他當時主理交
通政策,當然樂見其成,故此跑去游說地政署的Darcy Musson:「隧道公司根本便沒有興趣發展配套道路的上蓋,
他們只要個方便(way-leave)而已。政府何不予他們方便,而保留發展上蓋的權利?」

首相干預才建成紅隧

結果?地政署接納他的建議,沒有要那六千四百萬的土地費,改而每年徵收七萬五千元的地租。不過這也只是第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09-2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關而已。那一億兩千多萬的建造費(這是黎敦義說的數目,在立法局裡郭伯偉說總數約為三億四千萬元),大部分
要靠英國出口信貸局提供。

時值六七暴動,英國的官僚腳軟自不待言,部分香港的財團亦同樣打其退堂鼓。最後雖然由首相威爾遜(Harold
Wilson 1916-1995)干預,成功批出貸款,而滙豐亦承諾投資兩千萬元,但可還是湊不夠資金。

據黎敦義說,那個時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政府。任憑郭伯偉作主,他當然會叫隧道公司休存幻想。可是那是個動
盪時刻,腰斬這個大型基建項目,又會給脆弱的信心帶來多大的打擊?

何禮文扭轉大局

黎敦義說郭伯偉跑去跟署理輔政司何禮文(Ronald Holmes)商量其事。 何禮文害怕擱置計劃會帶來衝擊,決定斥


資兩千七百五十萬元入股,買入隧道公司兩成五股權。要是當時政府沒有注資,就算紅隧不是從此胎死腹中,也恐
怕要等上好幾年才會成事的了。

何禮文對香港的貢獻可又不止於一力促成興建紅隧。據在場的人士告訴我,在六七年,要不是何禮文慷慨陳詞扭轉
了行政局的取向,港英早已棄港去了。退休後他到了西雅圖養老,大概在十年前去世。

堅持不犧牲納稅人利益的原則可沒有因為政府做了隧道公司的小股東而改變。黎敦義說,隧道費原先是私家車每程
兩元五角的。可是天星及油麻地小輪大力反對,以為這個收費水平過低,是不公平競爭,由是要求政府把隧道費加
倍至五元 —— 比汽車渡輪收費高出一倍。那十二點五的專利稅是以兩元五角的收費水平為準的。隧道費加倍,專
利稅率又豈不應減半?

七二年隧道啟用,黎敦義就這個事情去信詢諸新科財政司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 1925-1999)。 你道他得到


個怎樣的回應?夏鼎基睬也沒有睬他。九九年九月,紅隧的三十年經營期告滿,政府將之收歸「國有」。特區政府
至今拿不出郭伯偉、夏鼎基捍衞納稅人利益的勇氣,提高紅隧收費。那當然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補白:有眼不識泰山?

香港以「亞洲國際都會」為標榜,更跟紐約、倫敦鼎足而三是個國際金融中心。迪士尼揭幕,站台剪綵明明有四位
嘉賓;雙曾(慶紅及蔭權)之外,還有迪士尼現任總裁艾斯納(Michael Eisner)及候任總裁艾格(Bob Iger)。

除了《南華早報》,各大報章卻只道台上有雙曾及「迪士尼高層」。莫非真的是有眼不識泰山?這般眼界又打造得
出國際都會、國際金融中心來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09-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港英奮力捍衞公眾利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70 日期: 2005-09-2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9-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學習英文的障礙:官威基因

從機場回家,過了青馬大橋收費廣場,舉頭一望,赫然見到這樣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Drive Carefully不准胡亂
切線」。按嚴復「信、雅、達」的翻譯黃金標準來說,那是完全不合格的了。不過令我感到渾身不舒服的,倒不是
這個指示的中英文版本意義大有出入,而是將「小心駕駛」翻成「不准胡亂切線」的意識取向。

跟長住北京的朋友說起這個指示牌,他說內地的交通指示牌是絕對不會這樣翻的,Drive Carefully便是「小心駕駛
」,不會加鹽加醋。他把香港的做法歸咎於殖民統治:華人當官的莫不揸住雞毛當令箭,雖則主子只是勸諭人們小
心駕駛,可是不使使官威那班刁民又會聽大老爺的話嗎?為了「展示實力」,那又豈能不敲響驚堂木,來個「不准
胡亂切線」?

雞毛作令箭的基因

我不知道把「小心駕駛」翻作「不准胡亂切線」的「立法原意」是什麼,然而在殖民地時代倒確又有不少「違者送
官究治」般的中文告示。不過,把這些官威十足的告示說成是殖民地統治的結果,則未免牽強,說到底英國主子並
沒有展示官威的意圖是不是?反之,要不是中國人的血液裡都有個拿着雞毛當令箭的基因,哪又會搞出這樣的翻譯
來嗎!

若然中國人都有展示官威霸氣的基因,那當然又不只是在官家的告示才體現出來的了。就以「凱旋門」旁邊的另一
個豪宅來說吧,英文是低調得很的The Harbourside;按照「小心駕駛」般的忠實翻譯為本子,那極其量只會給翻成
港畔或港岸而已,誰料得那會變成「君臨天下」!

交通告示三胞胎

事實上這種展示官威的先天取向可沒有隨着殖民統治的終結而消失。早前我便在這裡說過另一個大有香港特色、鬧
出了個「三胞胎」的交通告示 ——「停車等候會被檢控」。(這個告示的中文版雖則統一,英文卻有三個版本
—— Waiting / Waiting Vehicle / Vehicle Waiting Will Be Prosecuted)。

我翻過外國的一些案例,發覺同樣不許停車等候、以免阻塞交通的告示,在紐約那只會「含蓄」地說No Standing;
在倫敦,則來個No Waiting;而絕不是像香港那樣要拉要鎖。於此可見,官威顯然是個大有中國特色的寶貝;影響
所及,到香港的師爺要把這個寶貝翻成英文時便手忙腳亂了起來,以致弄出個三胞胎了。

此話怎說?我的猜想是英美的告示根本便沒有個殺氣騰騰,什麼「會被檢控」、「送官究治」的傳統,故此在炮製
「停車等候會被檢控」的英文版時香港的師爺便沒有藍本可依;土法煉鋼,而為求萬無一失,便只好弄個三胞胎出
來了。

這當中的底蘊是什麼,小弟無從稽考;師爺們的想法可能是,三個版本中必定有一個弄對了吧?可是同一條法例又
怎可以弄出三個版本來?參照外國告示的字眼不是保險得多嗎?(徵稿:哪位高手「信、雅、達」地譯出「君臨天
下」的神韻來,小弟寫上十個服字為酬!)

建築署更改守則

可是老翻外國的告示也得與時俱進。兩年多三年前吧,我在這裡給香港電梯裡必備的那塊「WHEN THERE IS A FIRE


DO NOT USE THE LIFT」告示說上了幾句,說那十隻字的句子既不合文法、更大有語病。

當時我引用了美國的例子,指出在太平洋的彼岸,電梯裡的安全指示是這樣說的:In Case of Fire, do not use


elevator, use exit stairs。當時我的意思明顯不過:香港好應「老翻」這個叫人火警時不要用電梯而用走火樓梯
的告示。

滿以為人微言輕,兼且是放在雜誌屁股的蕪文,誰會拿來看?孰料好幾個月後有讀者朋友給我通風報信,說建築署
果然依我說的,把自一九九三年訂定的「升降機及自動梯建築工程守則」(Code of Practice)改了。新的告示變
成了IN CASE OF FIRE DO NOT USE THE LIFT —— BD GP/LEG/15(VI)。

原先那個意思含糊的WHEN THERE IS A FIRE,追隨美國的做法,給改為IN CASE OF FIRE;關鍵是刪掉那個A字,免


得人們產生疑問:有兩個、三個以至更多的火頭時又如何?難道那個時候便可以用電梯了嗎?

新的告示沒有改的,是那個不合文法的THE LIFT。為什麼不合文法?火警時,所有電梯都不該用,而不是個別、特
定 —— THE LIFT —— 的電梯才不可以用,是不是?故此美國的告示是叫人不要用電梯 —— DO NOT USE
ELEVATOR —— 而不是個別、特定的電梯 —— DO NOT USE THE ELEVATOR。

大老爺不是衣食父母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9-1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我不知道為什麼建築署沒有竟其全功,把美國的告示全盤照抄。改一半、不改另一半,非但不倫不類更露出馬腳,
令人頓生疑竇:修改守則的人懂英文的嗎?

除了文法,我覺得美國告示最重要的部分還是那第二句話:用走火梯。有了這一句,走火警的人便不致惶然失措:
不用電梯,那麼我何以逃生?建築署的新告示為什麼不像美國的告示那樣給人們指條生路?

建築署抗拒全盤「美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無從細究。骨子裡,跟中國人特有的展示官威基因恐怕又不無關係
。不是嗎?為官的叫你「切勿使用升降機」不是仁至義盡了嗎?還要給你指條生路,你不是真的拿我作你的再生父
母吧?

姑勿論香港的火警告示不給人逃生指示是不是官威基因作祟,早前在紐約我發覺他們的告示又有了新意思。那個IN
CASE OF FIRE給改了。新的告示是:IN FIRE EMERGENCY, DO NOT USE ELEVATOR, USE STAIRWAYS。不知道這個改變
是不是九一一引發出來的。

無須查找

驟眼看來,兩張告示的意義基本上相同,不禁令人懷疑是否有需要多此一改。然而推敲字句則又不難發覺IN CASE
OF多多少少有個不大確定的含意 —— 若然發生了火警,那麼你便不該用電梯,而應該用走火樓梯了。既然不大確
定,便得要多方查找,肯定是發生火警了,才不可用電梯。費時失事那又豈不躭誤逃生的機會?

新的告示可不同了,它是毫不含混、實牙實齒地告訴你,IN FIRE EMERGENCY—— 火警時 —— 便不該用電梯。這


背後沒有要你查找一番、加以確定的含義,只消有火警便該這樣逃生。

展示官威的基因又作怪

火警時,人們會不會像我說的,細意推敲才決定如何逃生?當然不會。在這裡重重複複把這幾隻字說上大半天,不
過是想指出英文這東西端的莫測高深、絕不好惹,故此但凡是可以全盤「美化」或全盤「英化」的官樣文章,何不
暫且放下那展示官威的本能取向,通通「老翻」?

說到這裡,且讓我向大老爺們再作另一個呼籲:今後的公文、告示可否不要用那句大有香港特色的We apologise
for the inconvenience caused?起碼在美國,我便未見過這樣的英文了。也許又是那展示官威的基因在作怪,以
致道歉也不懂得該如何說才像個樣吧。

補白︰摔之如糞土

從列根智囊Mike Deaver的回憶錄《A Different Drummer》看回來的。八一年春,列根就職;典禮上,他一反傳統


,向三軍儀仗隊致敬。他從未參軍,而敬禮專業得無懈可擊;Deaver問他是從哪學回來的。

二次大戰,列根參加過空軍的「文工隊」;他給Deaver說:「在文工隊裡,他們教我們這樣敬禮 —— Raise it up
like honey, shake it off like shit。」各位,要來個標準的敬禮嗎?還請聽列根說的,「舉之若蜜糖,摔之如
糞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9-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曼克頓的貪污現象

在紐約對岸的新澤西州投店,過河到民鐵吾(Manhattan即梁錦松說的曼克頓也),基本辦法有兩個:要麼便捱塞車
之苦、繳買路錢(隧道或過橋費)、再付停車費;要麼便停車岸旁、搭街渡(或巴士、火車)過赫得遜河。反正沒
有急事要辦,由是好整以暇,乘船渡河,順道一覽紐約港口風光。渡輪途經自由神像足下,益添街渡的吸引力。

紐約是世界之都,對我這卜居「亞洲國際都會」的劉姥姥來說,「大蘋果」的好些事物都令我大開眼界。就以從史
特頓島(Staten Island)到民鐵吾這程街渡來說吧,原先是收費的;可是年前市政府的交通部門忽發奇想,來個無
料奉送。真不知道這是哪家子的理財原則,紐約不是一直都有財赤之困嗎?這個世界之都的好些地方都教我這個大
鄉里摸不着頭腦。

二十二個硬幣泊車

街渡不收費,泊車倒是要付款的。市府經營的停車場全天泊劃一收費,每部車美鈔五元五角。以香港的水平來說,
泊一整天才四十四塊,那是便宜得很的了。然而把我這個大鄉里弄得莫名其妙的,是這個市府停車場的收費辦法。

紐約工資待遇高,市府停車場不設人手、全自動運作,這個絕對可以理解。我理解不來的,是全自動運作的收費辦
法 —— 五元五角的停車費必定要用兩角半硬幣(quarter)入錶;紙鈔或其他面額的硬幣概不受理。

各位,四個兩角半的硬幣等於一美元;五元五角停車費,那是二十二個硬幣了!誰的口袋裡有這麼多硬幣。除了銅
板便士,美國流通最廣的硬幣分別為五分錢(nickle)、一角(dime)及兩角半。市府停車場沒有規定用五分錢(
那便要用一百一十個了)或一角(五十五個)入錶,也說得上是體諒顧客了吧!

能紐約所不能

我上網查過了,每個兩角半硬幣的淨重為五點六七克;二十二個便是一百廿四點七四克,也就是四分一磅多一點了
。誰的口袋載得下這麼重的硬幣?就算口袋有這個容量,要不是停車場的常客誰又會準備這麼多清一色的硬幣以應
泊車之需?

給這個高難度的收費辦法卡住,只好打其退堂鼓;路人見憐,告知拐個彎有人手收費的停車場。這個停車場離開渡
輪碼頭比市府經營的稍遠,但收費反而較高(但也不過是六塊錢全天泊而已)。然而這個場安排了冷氣穿梭巴士接
送顧客到碼頭,距離也就不是個問題了。

既是過客,當然沒有興致細究這一公一私兩個停車場的運作模式了。一程免費街渡為時三十分鐘,光是看風景又怎
消磨得來?由是胡思亂想:換作在我們的「亞洲國際之都」,這樣的事情又會發生嗎?

在香港,莫說政府不會用這樣高難度的收費辦法經營停車場(或別的事業);就算是像大會堂般官家擁有的停車場
,不也老早便外判給私人公司經營,政府乾手淨腳做其收租公嗎?為什麼香港能而紐約不能?

傳媒縱容

就算沒有作過小心求證,我膽敢打賭,原因之一是紐約的傳媒同業不必像我們那樣來個割喉式競爭。試想想,要是
香港政府這樣經營停車場,那又怎不成為報紙、雜誌、電台、電視的新聞?史特頓島這個市府停車場得以用這樣的
方法為難顧客,先決條件是為傳媒包容。不,那應該是縱容吧!

不過,傳媒縱容看來也只是個「必需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而已,而不是「滿足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不是嗎?誰不知道要顧客帶備四分一磅重的硬幣去泊車是與人為難?不管如何麻木不仁,主事官僚也
應該知道這個做法不近人情吧!

不近人情的安排不被撥亂反正,明顯不過的是,這些旁門左道的做法給某些人帶來了好處。利益所在,要剷除陋習
又談何容易?什麼人會從中獲利?

官商勾結

須知市府無料提供渡輪服務,又開設停車場方便駕車人士,主旨不外乎鼓勵在民鐵吾工作的人不要開車上班而已。
如斯一來,就算停車場不是像渡輪那樣一併來個無料奉送,收費水平也總不成跟私人停車場一般道理吧?

既然市府停車場先天便不必按市場規律辦事的,面對這般不公平競爭,輸了地利的私人停車場莫說是沒有條件提價
,更可能連生意也做不成了,怎生是好?

一個直截了當不過的辦法,當然是割價搶客了。然而三歲孩童都知道,這樣做無異於跟荷包鬥氣,犯本得很,不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9-0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生意。

較為穩妥的選擇,是來個「非價格競爭」 —— 市府停車場不必提價拒客,以免招惹非議;但卻以行政手段令顧客
「知難而退」,轉而光顧私人停車場。要不是從中得到好處,主理市府停車場的官僚又犯得着冒擾民的指控,鑿空
心思作出這般高難度的收費安排嗎?要是這個擾民的收費辦法給官僚及私人停車場雙雙帶來好處,要剷除又談何容
易?

政治分贓的渠道

紐約另一個令人難於置信的地方,是路面破爛,直是到了五步一小氹、十步一大窿的境地 —— 去年,紐約市的運
輸部門總共填了232,585個氹(網上有紐約人說好些pothole足以容下大笨象,那當然是有紐約特色的吹牛皮了)。

道路失修,非自今日始;當我還後生、初到貴境,紐約便這個樣子的了。甚至九一一後給吹捧上天的朱利安尼
(Rudolph Giuliani 1944-)主政紐約八年,顯然也給這個問題難倒,至今沒有修復路面。

紐約傳媒倒沒有放過這個老大難。好幾年前《紐約時報》便全天候監察過市內的一些道路維修工程,發覺一天裡工
人不是煲煙、喝咖啡、吃午飯,便是閒聊胡扯,根本沒有多少時候真的在動工。這除了拖延工程進度,更妨礙交通
、造成擠塞。然而證諸長年累月的破爛路面,傳媒監察恐怕並沒有發揮有益、有建設性的作用。為什麼?

眾所周知,基建、維修牽涉的銀碼大,故此也就有不少上下其手、貪污吃黑的空間了。好些大小工程其實上更是政
治分贓的渠道 —— 贏得工程的往往是政黨地區組織的頭目,有工程自然有錢落袋了。整頓其事,那麼以後誰來替
你圍飛拉票?利益集團根深蒂固、整頓無從,難怪紐約遍布數以十萬計的小氹大窿了。

曼克頓要以香港為師

新聞署拍的電視廣告說,好彩香港有ICAC。在我看來,較諸紐約,我們的相對優勢不是有這個、那個衙門,而是香
港的政治分贓系統尚未像紐約那樣發展成型、成為規矩建制;加以地方小、傳媒競爭劇烈,官商勾結、營私舞弊不
消多少時日便會曝光;要像紐約那樣系統化起來,終究有點難度,故此令人莫名其妙的事情也就相對地少了。

年前梁錦松說香港應該以紐約為偶像,以做東方的曼克頓為目標。別的東西我不懂,單純以市政、交通而言,曼克
頓好應以西方的香港為目標啊!

補白

早前在《紐約時報》上看到記憶九大行星位置的速成法,謹此和大家分享。

辦法是這樣的:從最近太陽的水星(Mecury)開始,只消記得下面的句子便可以清楚道來:Mother very thoughtly


made a jelly sandwich under no protest。這個句子每個字的頭一個字代表一顆行星;地球應為Earth,但在此則
以拉丁文之Terra以為替代;而a則代表火星(Mars)與木星(Jupiter)之間的小行星asteroid。

十隻字組成一個句子,非但可以讓大家記得九大行星的位置,更突出火星與木星之特性,堪稱多快好省。問題是,
就算記得,那又怎麼了?小弟才剛記好這個句子,天文學家們便又發現多一粒行星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9-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曼克頓的貪污現象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9-0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9-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寧遲莫快」的道德良知

到機場接初到香港的友人。路過葵涌貨櫃碼頭,順道向他作了個簡介:那是全球吞吐量最大、效率最高的貨櫃碼頭
(每小時平均上落超過一千五百個貨櫃);除了農曆新年,每天廿四小時、每個星期七天、全天候24/7運作。

我沒有告訴他的是,這個貨櫃碼頭完全是私人發展的;發展之初,貨櫃才剛面世,國際間尚未建立共同接受的規格
(就算時至今日,貨櫃還有二十呎、四十呎及四十五呎長這三種不同的規格);故此建碼頭一事也就好事多磨、拖
拖拉拉了一段日子。

「反動」的郭伯偉

我是從剛身故的黎敦義(Dennis Bray 1926-2005)口中聽到這些掌故的。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吧,我代表銀行邀請他


向一班美國證券分析師介紹香港的經濟。他以貨櫃碼頭為例,說明香港如何借助市場興辦基建:那個時候政府既不
懂得貨櫃是什麼的一回事,也不知道該如何建造處理貨櫃的碼頭,更沒有那個資金;故此根本便沒有條件搞其規劃
;政府可以做的,是提供葵涌那一片長滿紅木的沼澤而已。就是這樣,香港便建起了世界第一的貨櫃碼頭來了。

後來我找立法局會議紀錄來看過,發覺黎敦義說的只是個濃縮版。那個時候政府非但不是他說的那麼被動,在一些
人來說更是「反動」得很 —— 代表工商界利益的議員一直想急急上馬,火速建起貨櫃碼頭來。可是主理財經決策
的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 1915-)卻不為所動。他給議員們的答覆是:何苦急得要為天下先?待到有個全世
界都接受的貨櫃規格了才建碼頭,又豈不可以避免多繳學費了嗎?

「寧遲莫快」的道理

為什麼忽然之間拿貨櫃碼頭來說?那主要是要回應大教授先前所說,獨裁比民主多快好省之說。他是指名要給我(
及何洋)上一課的,那又怎好不回應?葵涌碼頭的經驗則恰正證明民主(起碼是港英時代、大有殖民色彩的民主)
不一定會慢獨裁半拍的;要是讓議員們來拍板,貨櫃碼頭早便落成了。

只是有郭伯偉這個「獨裁者」從中作梗(六十年代的「民主派」罵他自以為是,總是擺出Papa knows all的模樣來


阻着地球轉),貨櫃碼頭才沒有第一時間建了起來。當然,大教授跟我一樣,都知道郭伯偉是真正懂經濟學的;興
辦基建工程,他那「寧遲莫快」之說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為免滋生不必要的誤會,且讓我跟大家說說郭伯偉這個「寧遲莫快」的前提是什麼吧。首先,大教授跟我無疑都同
意,以百分百精確的「事後學」來看,葵涌貨櫃碼頭絕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製造業內遷後,要是沒有了這個碼頭
,香港還有什麼可幹?若然如此,早一天建碼頭不是比遲一天建好嗎?郭伯偉為什麼又硬是「阻撓」其事?

郭伯偉的道理是這樣的。像他那樣替公家管荷包,最容易不過的事情是「俯順」民情、徇眾要求、大灑公帑。可是
那又是個負責任的態度嗎?須知葵涌那片沼澤是所有香港人的公產,就算不用拿公帑來建貨櫃碼頭,可是作這個要
求的就只是那幾個商家。在商言商,他們當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了。然而作為財政司,他是為眾人所託,慎
重運用公家資源,好裨益整個香港而不是個別商家。沒有作過小心求證便動工建碼頭,他這個公僕又算得上是對公
家盡責嗎?

公僕是個信託人

換言之,在郭伯偉而言,運用資源,公私有別。私人擁有的資源,只要合法而又不影響別人,那麼喜歡怎樣用便怎
樣用,喜歡什麼時候用便什麼時候用,旁人無緣置喙;因為擁有產權的人要承受這些取捨的後果。

公家的資源可又是另一回事了。像郭伯偉那樣的公僕雖然有權運用公家資源(在他還是財政司的年代,只消他肯畫
押放行,相信貨櫃碼頭便可以動工了),他可不擁有這些資源;決策出錯,當災的是公眾而不是他個人。故此公僕
只是公家資源的信託人;不細究結果因由便魯莽行事、誤用資源,那又豈非有負公家所託?

在郭伯偉這個全心全意向公眾盡責的公僕來說,他心底裡無疑是有這麼的一個想法:我是凡人一個,沒有超人般的
智慧;故此我的決策也就有可能出錯。如斯一來,在運用公家的資源時,我又豈能不恭敬其事、小心求證、力求不
失?為貪一時之快,或爭個什麼世界第一而作出個錯誤的決定,那麼我又豈不辜負了公眾對我以至整個政府的信託
?若然如此,公共決策又豈能不如履薄冰、「寧遲莫快」,以策萬全?

獨裁者亦非超人

於此可見,以行事快捷作為支持獨裁的論據,背後顯然是有這麼的一個假設:獨裁者是有超人般的智慧,足以「先
驗地」知道他的決策永遠是對的。若然不是有先知般的把握,獨裁者又可以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替眾人拿主意嗎?

當然我們都知道在地上活着的人是不可能有這個先知般的本領的,就算是獨裁者亦不能。撇除僥倖的成分,到頭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9-0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獨裁者的決策成效大有可能跟常人無異;那就是他有一半機會做得對,但也有一半機會出錯。若然獨裁者決策成功
的機會與常人均等,單純從資源效益的角度出發,那又何來理據把決策權都集中到獨裁者的手裡去,讓他可以快人
一步運用公家的資源?

事實上只要稍作思量,則又不難發覺獨裁者決策出錯的機會不難會大過五成。不是嗎?獨裁者「得天獨厚」,不用
像常人那樣承擔決策的後果,處事起來他們格外輕率又有什麼稀奇?就以那一致公認、永遠都沒有機會還本的上海
磁浮火車來說吧,要是動用的每一塊資金都出自朱總理自己的口袋,而不是來自人民的血汗,拍起板他又會那麼爽
快嗎?

踐踏人的尊嚴

郭伯偉的道理也正是這個:獨裁者不見得智慧過人,那又有什麼好搶着做這個、那個的世界第一?騰出空間給市場
,讓要承擔後果的人作決策,又豈不更能提高資源效益?

資源效益當然又不是量衡應否獨裁統治的唯一準則了。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奧國學派宗師米賽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在洛杉磯跟一群學者、企業家議論經濟局勢,對當時推行的「新政」大不以為然。

有人問他:「要是由你來當美國的獨裁者,你又會怎樣做?」米賽斯的答案來得快如閃電:「我會讓位!」(I
would abdicate!)。

是的,騎在人民頭上獨裁專制、作威作福,那是踐踏人的尊嚴了。哪怕是經濟還是別的學者專家都沒有這個權吧!
更何況獨裁又必然不符合資源效益?

補白︰生命力頑強的四字經

跟William Safire學回來的。美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重複用上「政府部門」—— department —— 一字兩趟;


字義相同,首次出現時是眾數,有s在末尾;再次出現,變了單數,沒有了那個s了。

修改憲法先要經國會通過,再得到五十個州的三分二(共三十八個州)接受才成事。這樣明顯的錯誤又怎麼屢屢給
走漏了眼?Safire問過起草修正案的Birch Bayh參議員何以蝦碌至此?答案是:鬼遮眼。要加上那個s嗎?那便要重
新修憲了。

此又一次證明Thomas Sowell所說,typo生命力頑強,連核子武器亦對付不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08-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提高法官的酬報

為了照顧患了老人癡呆症的丈夫,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一位女法官柯漢娜(Sandra Day O' Connor 1930-)辭職


了。委任她的列根總統(Ronald W. Reagan 1911-2004)也是患這個病的,不知道那可有影響到她退休的決定。姑
勿論如何,她的職位出缺,馬上揭開了一場期待已久的最高法院爭奪戰。

為了維護司法獨立,美國宗承英國傳統,最高法院的法官都不設任期,以免他們的判決為政府的更替所左右。柯漢
娜才只七十六歲,而身體健康;要不是家有「內患」,按理她是沒有需要在這個時候退下來的(正副首席法官都比
她年長,首席法官更患了甲狀腺癌)。然而,她這一退馬上便威脅到最高法院左右兩派的勢力均衡了。任公職猶如
當烈士

最高法院有九名法官,年來好些判決都是以五對四的比率一票定江山;而至為關鍵的一票往往是由柯漢娜這個永遠
的騎牆派投的。面對這般形勢,由什麼人來出替她的遺缺又怎不真正左右起大局來?

恰正新的人選舉足輕重,美國的朋友則又告知,布殊總統一提名羅弼時(John Roberts 1955-)當柯漢娜的接班人


,左派馬上群起而攻之;《紐約時報》更第一時間翻起他的舊賬來,甚至他收養的兩名子女也不放過,要掘出辦理
收養的過程有沒有做過些什麼見不得人的手腳。

現今美國政治兩極分化,要不是身家絕對清白,而更又有當烈士的勇氣,看來是當不成公職的了。事實上羅弼時給
布殊看上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底子乾淨,沒有多少痛腳;加以政治取向溫和,要攻擊他倒又不易找到目標。可是誰
又可以有絕對把握沒有半點不想為人得知的往事?

熱衷股市買賣

令到我對羅弼時感到興趣的,倒不是他的政治取向或私隱,而是他的身家。布殊總統提名他時一併公布了他的利益
申報表,詳為列出他的各項資產,而他的資產狀況則又真的嚇了我一跳。

羅弼時在中西部大湖區的印第安那州長大,雖則是哈佛本科生,更進了哈佛法學院,但在美國他可又說不上是「藍
血」的。說到底,在最先抵達新西格蘭的《五月花》號上找不到他的祖上輩啊。

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後,他在列根、老布殊政府工作過,然後在華盛頓私人執業,其間他上過聯邦最高法院打案凡三
十九趟(贏了二十五趟)。以這個資歷,他在律師行工作最後五個月的薪酬加上律師樓退回的股本,才合共一百萬
美元左右。那雖則不是個小數目,跟香港名列前茅的大狀比,這個收入可又不見得特別出眾,更莫說是駭人了。

把我嚇了一跳的,是他的投資組合 —— 他總共買了四十六隻股票、三十六隻基金,有三個銀行戶口,總值高達七
百萬美元。少說他也是個有正職的律師,哪裡來的時間打理這樣的投資組合?

況且他顯然又不是那些一旦買入便長期持有的「靜態、被動投資者」。在○三年,他賣了十四隻股票,套現大約二
十一萬美元;同時他又斥資約十一萬美元買入五隻基金。於此可見,除了上庭打案,他顯然亦熱衷股市買賣。

儘管熱衷,細看過他的投資組合,則又發覺他的投資策略可又不特別得到哪裡去。他投資的主要是波音飛機、花旗
集團、思科、可口可樂、迪士尼、惠普、英特爾、強生、微軟、摩托羅拉、諾基亞、輝瑞、寶潔等耳熟能詳的大藍
籌股,跟杜瓊斯指數的成分股大致相同。

要是他這個仙女散花式的投資組合是志在分散風險,那麼乾脆投資像盈富般的指數基金不便成了,何苦多花經紀佣
金更還要自己費神買賣?或許他真的是個喜歡炒作的人吧。性格決定命運。讓個有這般性格的人來當最高法院法官
又適合嗎?

老僧入定、心無雜念

同樣是獻身公職,聯儲局主席格林斯班(Alan Greenspan 1926-)的投資策略可又大有不同了。他在七月底公布的


利益申報顯示,他名下 的資產總值跟羅弼時大致相若,約為六百四十萬美元;當中全是短期債券及銀行存款,沒有
半張股票;故此決策起來他完全不用擔心會出現什麼利益衝突。

自從在一九八七年出掌聯儲局以來,格林斯班這個投資組合基本上便沒有改變過。心無雜念、不為物誘,直像是老
僧入定了。聯儲局主席是世界經濟的總舵主,舉手投足牽動金融市場以至環球經濟,要不是像格林斯班那樣專誠一
志、置身於個人利益之外,又豈可以把工作做好?

羅弼時今年才只是五十歲,若然參議院順利通過他的任命,他大有可能在最高法院終老。故此未來二、三十年,他
的主要收入將是最高法院法官的薪酬了 —— 現今是每年二十萬美元(一百五十六萬港元)。要是沒有七、八百萬
美元資產防身而只得那份薪酬,他這個法官又做得安心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08-2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以美國的公務員來說,二十萬美元的年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就以格老而言,他今年才加了薪,不過那也只是
十八萬美元之數而已(折合港幣一百四十萬元,工作比他輕鬆得多的任志剛每年拿九百萬港元)。○一年布殊總統
就職時,年薪也不過是廿萬美元。後來國會才將之加倍至四十萬美元。可是副總統的年薪還是廿一萬美元多一點而
已。

以這樣的薪酬水平,要在美國獻身公職,除了沒有痛腳給人抓着,更可能要像格林斯班、羅弼時以至布殊那樣,是
要發了達才可以「奢侈」得來的。

好好酬報法官

香港儘管是個唯錢是視的商業社會,起碼在司法體系裡,卻有個羅弼時、格林斯班般獻身公職的傳統。就以終審庭
首席法官李國能來說吧,他的年薪是兩百七十三萬港元 —— 不到任志剛的三分一。那大概是有點名氣的大狀上庭
兩三天的收入吧。

要是不都是抱着奉獻的精神,坐在庭上聽審的時候,面對一班搵真錢的大狀,當法官的恐怕又不是那麼容易維持心
理平衡啊!要確保司法獨立,早晚要想個辦法好好酬報當法官的。說到底,不是每個當法官的都可以像羅弼時那樣
有機會累積一筆個人財富的啊!

李國能還好,他出身世家,又當過搵真銀的大狀;要他有格林斯班般的定力看破花碌碌的鈔票,可能倒還不難。可
是香港又有多少個東亞李家?不是出身於這樣的世家,今後又到哪裡去找定力十足、不為物誘、秉正不阿的法官?
就算有奉獻精神的羅弼時不也塵念未泯,在股市進進出出了嗎?

補白老翻啹喀兵

IFC保安都作啹喀兵裝扮,而眾所周知,啹喀兵是出名勇悍之大英僱傭兵也。

先入為主,人之常情。早前在向IFC停車場的保安問路,不期然口出番語,對方擘大個口得個窿以對。心底裡他可能
正在暗罵:

玩阿叔……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08-2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提高法官的酬報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08-2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8-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讓按揭公司歸西

金管局轄下的按揭證券公司再次有新聞。金管局的前第二把手黎定得(Tony Latter)在《南華早報》撰文,主張按
揭證券公司應「騎着馬兒,邁向落日」(To Ride Into The Sunset)。黎先生由一九九九年至○三年當過按揭公司
的副行政總裁,他要這間公司「歸西」,那不是事不尋常了嗎?

黎先生要按揭公司歸西之說固然事不尋常,卻遲來了差不多十年:九六年三月,金管局宣布要成立按揭證券公司,
嗣後我便在這裡斷斷續續說過這間公司沒有十趟也有八趟。我不是像黎先生說得那麼詩情畫意,而是反對這間公司
隨着太陽出現。若然九年多十年前沒有成立這間公司,如今又何須多此一舉 要它歸西?金管局角色衝突

言歸正傳,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黎先生這位金管局的前度大員要按揭公司歸西?他的理據主要有兩個。一、按揭證
券公司給金融管理局帶來了「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二、按揭公司不成功則已,一成功則令樓市
的泡沫更甚。此話怎說?

按揭公司直屬金管局,兩個機構的職員都是公僕,按理不會搶起生意來;故此黎先生的「利益衝突」可能是「角色
衝突」之誤。金管局的角色本來是監管銀行運作的,說得上是獵場的看守者(game keeper),然而一開設牟利的按
揭公司,其角色便成為了獵場鼠摸(poacher),兩者當然是大有衝突的了。

不善忘的話,大家還會記得才不過兩三個月前吧,任志剛不是一再呼籲銀行在按揭借貸上不要過於勇猛,以免製造
不必要的風險;他作此番言論時的角色當然是個看守者了。那又何來衝突?各位且聽聽黎先生怎麼說。

當金管局要銀行收斂點時,「那邊廂,金融管理局的三大要員卻坐在按揭公司的董事局,專誠為增加按揭融資而努
力」。不用說,黎先生所說的三大要員是包括要銀行收斂的任志剛 —— 他是按揭公司的副主席。作為牟利的按揭
公司的第二號人馬,他是應該叫公司多做生意 —— 增加按揭借貸 —— 還是少做生意?一個人戴兩頂帽,何只是
角色衝突,那簡直是精神分裂了。

給樓市火上加油

金管局精神分裂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按揭公司在九七年成立後沒有多久,金管局負責監管銀行運作的副總裁簡達
恒便像早前任志剛那樣,給銀行發出通告,要他們收斂些,約束按揭借貸。為什麼?

以年率計算,九七年上半年按揭借貸增長了三成四,簡達恒擔心這會給樓市火上加油 —— fuel the rise in


property prices。就算是沒有進過廚房的人也不難知道火上加油會帶來什麼的後果了。事實上簡達恒可又不是杞人
憂天,九七年那場泡沫不是炮製出了數以十萬計的「負資產階級」來了嗎?

打掉門牙和血吞

及後樓市從高峰下跌了超過六成,而其間可幸沒有銀行因此而遇上麻煩。我跟好些外國朋友說過這個「奇迹」,他
們大都覺得難以置信。金管局嗎,當然更是老鼠跌落天平,以為那是他們監管得其法,確保銀行財政健全,有足夠
資金承受按揭物業變成負資產帶來的衝擊了。

然而「負資產階級」要不是拿出打掉門牙和血吞的拼勁,節衣縮食繼續供會;而是疊埋心水,四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通通宣告破產,任得物業變成銀主盤;那麼遇上這樣的一場世紀泡沫,肯定早便有銀行出事了。換言之,香港的銀
行捱過金融風暴而幸保不失,那主要是香港人家底厚 —— 而且肯承擔。

當然,公道點說來,九七年那場世紀泡沫炮製經年,跟那個時候才剛成立的按揭公司是沒有必然、直接的關係的。
黎定得沒有說錯的,是按揭公司給樓市提供額外的融資,從而令泡沫脹得更大,至令泡泡爆破的時候「經濟轉型」
來得更為困難、「轉型」所需的時間拖得更長。

這一切都是「事後學」驗證的結果了,九六年三月當我首次質疑創辦按揭公司之議時,我是完全不知道隨之而來的
樓市會出現一個多大的泡泡的。我知道的是,任志剛提出成立按揭公司的理由難以令人信服。

任志剛政治正確

他說的理由是什麼?簡單不過,那就是銀行不能提供足夠資金,滿足要買樓置業人士的需要;他延聘的美國專家則
更實牙實齒地預言,到二○○五年,不足之數將高達八千億港元。不管任志剛的理由能否為人信服,那絕對是個政
治正確的理由 —— 當時八萬五尚未出爐,人人都恨不得「上車」置業;雖然他不是搞地產實業的,任志剛可以提
供融資,幫那些要「上車」的人圓其置業夢,開辦按揭公司之議又怎不在政治上大大得分?

不管政治上得到多少分,經不起實證考驗的東西還是站不住腳的,按揭公司這個「政治正確」得很的主張亦然。為
什麼銀行不能提供八千億港元按揭借貸之說叫人難於信服?當時一位銀行家朋友替我細為分析了問題。他這番行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8-1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人的說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值得在這裡重複一遍:

「任志剛到哪裡去找這八千億元?你是做過銀行的,若果真有這個不足之數,按揭證券公司從哪裡入手籌集這八千
億元?還不是向銀行埋手!若果銀行界可以給按揭證券公司提供這筆鉅款,當然也就不存在任志剛所說的供不應求
的問題。成立這間公司,要不是疊床架屋,就是與民爭利,這又豈是標榜藏富於民追求效率的政府所應做的事?若
然銀行體制沒有這筆錢,物質不滅,成立這間公司,也不見得有戲法可變,能夠無中生有。」

假政府之名發債

事後證明,銀行家朋友說的「物質不滅」固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可是任志剛可又有戲法可變 —— 八年來按揭公
司透過發行債券,籌集了超過三百五十億港元資金,「創造」出了額外的融資,注入樓市。

可是從香港整體經濟效益出發,給樓市額外投入三百五十億元資金,那雖則有助於推動樓市,然而那又是促進經濟
轉型之道嗎?這也就是黎先生要按揭公司歸西的第二個理由 ——這間公司令樓市的泡沫更甚,非香港之福。

為什麼按揭公司能銀行所不能,可以發行三百五十億元債券,替樓市籌集額外的資金?那就說是它的名氣夠大吧。
按揭公司是金管局直轄的,金管局固然坐擁過萬億元的資產,而又還有政府作後盾;莫說是區區三百五十億元;按
揭公司要發行十倍這個銀碼的債券也沒有半點問題。

有本領找政府做擔保人,誰不可以到銀行借它三數十億元,是不是?有個像香港政府那樣坐擁巨資的大戶為後盾,
按揭公司的借貸成本又怎不比銀行為低?政府透過按揭公司給樓市籌集「廉價」資金,那又有什麼辦法不把泡泡越
弄越大?

沒有錯,黎先生要按揭歸西之議來得半點不早,然而該「騎着馬兒,邁向落日」的又豈應只是按揭公司而已。

補白「嗅出」恐怖分子

從《華爾街日報》上看到的。以色列對付恐怖分子的本領舉世無雙,購物商場更從未受過襲擊;美國人前往取經不
在話下。

以色列人的心得是什麼?恐怖分子都有點「氣質」的:人肉炸彈一心以為將上天堂赴七十二個處女之會,故此「就
義」之先都抹上香油、香水;只要保安人員不是患了大傷風,便不難「嗅出」恐怖分子來了。有古龍水之好的男士
們還請當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8-1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讓按揭公司歸西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46 日期: 2005-08-1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08-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我遇上信用咭之劫

生物學家說人一生下來便配備了各種潛能,只是隨着時間的改變,有些潛能得到發揮;有些則冬眠了起來。也就是
這個原因吧,一樣米由是便養出百樣人來了。我一向都說得上是個合情合理的人,可是早前隱性自虐狂忽然爆發,
那種不可理喻之處,連自己也給嚇了一跳。

事情是這樣的。美國處理電腦資料的公司保安馬虎,數以千萬計的信用咭客戶資料外漏。我從來未中過六合彩,這
一趟我的一張信用咭卻中了招。各位可以少替我擔心,我沒有因此蒙受絲毫錢財損失,「機會成本」可又是另一回
事了。換咭揭開惡夢

首先,發咭的C銀行給我電話,告知「噩耗」;不過他們叫我放心,只消剪掉舊咭不要再用,便萬事穩妥了;他們
第一時間送上新咭,不在話下。

誰不知那張新咭卻揭開了一場惡夢。我怕麻煩,只要情況許可都會安排銀行自動轉賬——自從銀行開放網上服務後
,我已絕少到銀行去了。這一趟的問題正是出在自動轉賬這一關。

自動轉賬無疑方便得很,可是但凡作過這個安排的朋友則又知道那其實是一樁相當複雜的事情,牽涉到起碼兩間銀
行,當中又涉及到授權的法律問題。

就以舊咭換新咭這個事情來說吧,儘管給我發新咭的還是C銀行,替我付款也是過去的H銀行,而咭主還是我,三
者都完全沒有改變。可是過去我是授權H銀行給1234號碼的信用咭結賬;現今這張咭給剪掉了,除非得到我新的授
權,H銀行不會自動替那張4321號碼的新咭付款結賬。由是之故,C銀行給我發新咭的同時,我也給H銀行簽署了
新的自動轉賬授權。如斯一來才可以一個程序接一個程序,不致斷纜。

追數部門找上門來

這一切我都遵旨行事了。可是過了兩天,C銀行寄來信用咭月結單;二話不說,便指我逾期未付款,先是要罰,繼
而要繳逾期利息。我在銀行工作過,當然知道這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故此馬上致電C銀行信用咭中心的熱線電話,
查詢情況。

一如所料,職員說月結單是不知就裡的電腦發的,有血有肉的職員倒是掌握情況的;他們不會罰我,更不會要我繳
逾期利息,還請放心。

打過那個電話,滿以為這場信用咭風波就此告一段落了。孰料兩天後C銀行又再打電話到舍下,要我第一時間跟他
們信用咭追數部門聯絡。家小見得世面少,聽到這麼說,慌張得差點兒電話筒也掉在地上。

那一天雖則是敝刊「死線」之期,聽到說是信用咭的追數部門找上門來,那又豈敢怠慢,當然是急急投案了。出了
什麼問題?誠然,我是給H銀行授權自動轉賬,可是時間卻連接不上;授權生效前四天,C銀行信用咭的賬項便已
到期了。

那怎麼辦?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要麼我馬上到C銀行付款,要麼便寄上支票結賬。只不過是兩天前吧,他的同事
不才告訴我一切已經安排停妥,可以萬事放心的嗎,忽然間怎麼跑出兩個方案來?

見我有此一問,這位職員便極其禮貌、不厭其煩地向我解釋自動轉賬牽涉到的技術細節,告訴我這一切在在需時,
起碼要四至六個星期才安排得來。不巧新的授權晚了四天生效,以致自動轉賬斷纜,連接不上。兩天前他們不是說
一切已經辦妥的了嗎?這位職員於是又很有禮貌地把自動轉賬的安排細節重複一遍。

壞了的留聲機

我又不是失聰,對銀行運作也有點認識,何須他一遍又一遍地給我說些什麼技術細節?我的合理期望是,信用咭資
料外漏,以致我要換咭更進而作新的自動轉賬授權,這一切都極為不幸;銀行能否給倒霉的顧客來個通融,不要官
事官辦?說到底這是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意外;來個彈性處理、給顧客一個方便成不成?

我一廂情願地這麼說,C銀行職員卻像壞了的留聲機(那是石器時代的MP3)那樣不慍不火地重複他的技術細節。他
的聲調平和得沒有半點兒人氣,讓我直是以為在跟機械人說話。儘管那是一個星期裡我忙得最不可開交的一天,到
了那個地步,大家倒又不難猜得到我會有個什麼的反應了。

他愈是平和溫文我便愈火。總不成跟一面鐵牆對話吧?於是叫他找上司給我說話。結果同樣令人沮喪:那位當主管
的小姐很有耐性、心平氣和地重複她下屬的連番說話。「好話」說盡,立場可絕不動搖,他們就是不能給我通融四
天;不馬上付款嗎,那麼便麻煩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54 日期: 2005-08-1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自虐狂爆發

到了這一刻我隱伏的自虐狂終於發作。顧不得案頭的千頭萬緒(見過我案頭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這絕非誇張之詞
),竟然跟這位小姐理論起來。一、信用咭出問題,那完全不是我的錯,怎麼要我承受後果?二、用了他們發的咭
沒有十年也有八載,記錄從來良好,難道我連這四天的信用也沒有嗎?況且他們不也知道H銀行已經接受了我新的
授權嗎,他們保證是有錢可收的;三、他們一早便告訴我沒有問題了,怎麼又反起口來?

這位小姐讓我一洩那口烏氣,然後再又像她的下屬那樣,不慍不火地把自動轉賬的細節再給我說上一遍。當我還在
銀行工作的時候,行內的說法是,銀行是以人為本的生意。那個星期二的經驗則告訴我,C銀行是把這個說話倒轉
過頭來,把銀行變成了以披着人面的電腦為本的生意,根本便沒有把顧客放在眼裡。

不是嗎?我簽的信用咭賬極其量不到兩千元。就算以信用咭賬十八厘息計,四天的利息損失兩元也不到。那又值得
他們派三名員工跟我糾纏上大半天嗎?要是由個有血有肉的人來經辦我這個個案,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上你門口潑漆

那當然又是個naive得很的想法了。攻不破那位主管的銅牆鐵壁,我要求跟她部門的頭頭對話。擾攘半天終於找上了
,這位頭頭可還是來個她下屬的下屬的官腔。到了這個地步,我終於按捺不住,給這位頭頭說:是不是要我到你們
銀行門口潑漆,你才肯聽聽我的道理?

可能負責收數的人對潑漆二字都特別敏感吧,這位頭頭終於讓步:給她時間考慮我的個案,過一天再給我答覆。第
二天未到午飯時間,她給我電話說:跟其他部門研究過了,他們會彈性處理我的個案,絕不用我到銀行去繳款,也
不會罰息,請放心。

滿以為終於大團圓結局了,哪知道當天晚上九時許,在路上開車,手機突然響起,是C銀行的追數部門:閣下的信
用咭自動轉賬還沒有辦好手續,而賬目就要到期了,還請馬上到銀行繳款!

再過兩天,我收到信貸資料庫的信:閣下的信用咭突然被吊銷,我們將保留這個紀錄兩年;你可以要求刪除這個紀
錄,但這樣做可能會影響你的信貸評級。文字平和,恐嚇的意味倒又清楚不過。

跟銀行家朋友吐其苦水,他拿我來開心:吾兄還請息怒,我着人馬上給你送上白金咭一張。一張信用咭已經夠麻煩
了,再要多一張信用咭?我不是真的是個自虐狂吧!

補白

做生意還是發救濟

早前,聯鎖經營之M酒樓跟H銀行合辦推廣活動,以某信用咭結賬,吃套餐五折優惠。

叫了兩個特惠套餐。

侍應曰:一張咭不能吃兩個套餐。

兩張咭又如何?

部長曰:同一張枱不能叫兩個套餐。

兩張咭、搭枱吃又如何?

經理說:只此一趟,下不為例。

打從什麼時候起到酒樓光顧竟然成為向衙門領福利救濟?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8-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脫鈎後的調控誘惑

人民幣在美國的「牙力」(jawboning)下脫鈎浮動。《華爾街日報》對這場為時三、四年的國際政治角力的台前幕
後詳為報導。從報導可見,脫鈎的壓力是來自美國;然而壓力的根源又可不是白宮而是國會。說到底,行政及民意
代表的角色有別也。代表民意的議員們在沃爾瑪般巨無霸百貨商場裡看到滿目「國貨」,條件反射,第一時間便想
到選民的飯碗給砸破了。人民幣匯價給壓低了

「國貨」怎樣砸破美國工人的飯碗?政客們當然不會說那是因為美國的工資水平高中國數以百倍,喪失了競爭力。
他們看到的,是「國貨」價格低廉,由是一口咬定那是賤價傾銷的結果,而元兇則是人民幣匯價給刻意壓低了。

換言之,在政客來說,「國貨」獨步美國商場,那是中國政府在匯價上做了手腳,形成不公平競爭,以致他們的選
民吃虧。正本清源,那當然是來個公平競爭,讓人民幣擺脫政府的控制,按市場供求決定匯價了。

他們是否真心相信此番歪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凡人皆有諉過於人的傾向。世間上有多少人會對着鏡子尋找問題?
再者,直言不諱美國工人喪失競爭力,那又可以幫政客們拉到選票嗎?不過,姑勿論什麼歪理也總得有個藉口,而
人民幣的匯價機制則確又授人以柄。此話怎說?

人怕出名豬怕肥

首先,打從十一年前起,人民幣便跟美元掛了鈎,匯價大致定在一美元兌人民幣八點二八元的水平。當然,單是「
固定匯率」一事也並不足以構成操控匯價的罪證。事實上過去的阿根廷、現今的香港不都跟美元掛鈎嗎,那又何曾
惹來美國政客的非議?

人民幣掛鈎被攻擊,依我看當中起碼有兩個原因。就以港元而言,儘管匯價完全不因應市場供求而變動,香港可全
方位開放;美國人無論是到香港投資或消費,都一視同仁,來者不拒,一切按市場規矩辦事。中國可不是這麼的一
回事了。從零售、百貨、傳媒、通訊、金融……等範疇都有待開放,那又怎不令美國政客「另眼相看」?

然而香港終究是個小地方,不是像中國那樣引人注目。人怕出名豬怕肥,美國傳媒一天到晚吹噓中國的經濟如何高
速增長;好事之徒又不時來個「科學推算」:按照現時途徑移動,到某時某日,中國便要把美國趕過頭來了。

排外情意結

更有甚者,是中國對美出口多、入口少,給美國帶來空前赤字(今年頭五個月,對華貿赤高達七百廿億美元,佔了
美國貿赤總額的四分一)。這龐大貿易盈餘令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外匯儲備大國;今年上半年為數已超過七千一
百億美元,當中超過兩千四百億美元用來吸納美國國庫債券。這些數據經傳媒一再渲染,就算美國政客們不是害了
紅眼症,原始部族的「排外情意結」亦難免會令他們的血壓上升,要為難中國一番了。

且不管人為操控人民幣匯價是不是美國貿赤空前的根源,也不管美國工人有否因此而砸破了飯碗(並不見得,美國
的就業數字不攀升,而低檔服務性職位更出現嚴重勞工短缺),「國貨」充斥這個表象倒又足以觸發一股排華(貨
)情緒了。美國是民主國家,從白宮以降,美國政府又豈能不照顧、照顧這股民情?

外交是內政的伸延

由是之故,打從○三年起財政部長史諾(John Snow 1939-)以至聯儲局主席格林斯班(Alan Greenspan 1926-)也


就一再出訪北京;他們既要藉此安撫國內民情,好證明政府關注人民幣匯價偏低引發的連串問題;同時又向中國領
導人曉以市場大義:好歹調校匯價,要不然事情弄僵了,他們也回天乏術。昔者,戰爭是外交的伸延;今天,外交
則是內政的伸延。

據《華爾街日報》說,中國一直不肯俯順 —— 及至○三年初胡溫上場,事情才出現轉機。其間美國方面則連番派
出財政部副部長級人馬到北京給財金大員上課;北京則邀請美國主張浮動及固定匯率的兩派的經濟學家到大連作「
御前」辯論;又派出專家到香港及新加坡的金管局蹲點取經。到最後,是什麼令中國領導人毅然作出脫鈎的決定?

工程師看上「新加坡方案」

主要是兩個因素。一、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動議給「國貨」徵收兩成七五的懲罰性關稅(一般估計,人民幣匯價給人
為壓低了一成五至四成,政客們中間落墨,以兩者的平均數為關稅的水平),北京領導人意識到老美是動了真格。

二、新加坡跟一籃子貨幣掛鈎了好一段日子,經濟平穩,亦沒有給老美這個冤大頭找上門來;中國領導人覺得這樣
調控匯價事有可為,就此敲定了人民幣脫鈎、跟一籃子身份未明、數量隱藏的貨幣掛鈎。愚見以為,新加坡方案給
看上了,那跟中國領導人的「工程師本色」志趣相近是個關鍵。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8-0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此話怎說?「解放」後,中國師承蘇聯,由工程師實施「科學的」中央計劃經濟。就算改革、開放後這個基本的取
向也沒有改變。現今的胡錦濤(清華大學水利工程)、溫家寶(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以前的江澤民(交通大
學電機工程)、朱鎔基(清華電機工程),都是工程師。在人民幣脫鈎浮動這一役掛帥印的周小川則更是工程師的
工程師了。

周小川在一九四八年出生,還來不及上大學便爆發文革,他上山下鄉到了黑龍江。七三年,文革未結束,他給送到
北京上化工學院;大學畢業,受了火箭專家錢學森的影響,開始應用「系統工程學」研究社會發展、人口及經濟問
題。

科學調控經濟的誘惑

一九八一年,他的研究有了兩大突破。一、用系統動力學和計量經濟學「配合中央的構想」,建立了一個「經濟發
展模型」;二、建立數量化的模型描述「貨幣流通的途徑以及貨幣在每一個環節滯留的時間」。據內地的《小康》
雜誌說,這兩者都是創舉。這些模型的終極目標當然是透過電腦,因應國家的需要計劃經濟了。

及後周小川到了清華大學當系統工程系的首批博士生。八五年拿了博士學位後,他便一直在財金單位當官,從對外
經濟貿易部、中國銀行、外匯管理局……;出掌央行行長前,他是證監會的主席。

從這張履歷表可見,一踏出學校門檻,滿腦子「系統工程學」的他便一直掌權當官,是被重點栽培的技術官僚。他
對現實世界有多少認識,又能不令人存疑?

新加坡在那黑箱般的一籃子貨幣裡「科學」地調控匯價、帶來「成功」,在周小川這個「系統工程師」來說,那又
會是個多大的引誘啊?然而「科學」的「中央計劃經濟」帶來了浩劫,殷鑑未遠,同樣地「科學」的「系統工程學
」的調校操控又能不令人深以為憂?

私人廣告時間

蒙各位同事艱苦奮戰,我的新書《市場無窮的驚喜》終於趕得上在一年一度的書展面世。現今書展已過,還未買書
的朋友,你們不會辜負敝號同事們的苦心吧!

又:對我稍有點認識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無窮二字,起碼是有兩重意思的啊。

補白

輸錢皆因贏錢起

在BBC聽來的。在拉斯維加斯,一般而言,在近賭場入口的吃角子老虎機下注,贏面較高。那是賭場刻意倒自己米嗎

非也。所有生意皆要落本推廣市場,賭場亦不例外。不提高賠率,又怎引得你入來?只要你入了來,那又還用擔心
贏不到你口袋裡的鈔票嗎?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8-0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脫鈎後的調控誘惑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A162 日期: 2005-08-04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中國:加了密的謎團

人民幣和美元斬斷關係,改而跟「一籃子」貨幣掛鈎。籃子裡有的是什麼貨幣?每種貨幣的比重又是多少?這些都
是國家機密,未見透露;可見開放了近三十年,中國還未擺脫得掉靠封鎖消息鞏固政權的蘇聯式極權統治專制思維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是怎麼樣說蘇聯的吧。他說:那是個用不可理解的奧
秘包裹、放在令人困惑的謎團裡的謎語(A riddle wrapped in a mystery inside an enigma)。邱翁既是政治家
又是大文豪(拿了一九五三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口中這個加了密的謎團又豈是我的一管禿筆譯得出來的。名師
出高徒。有個像蘇聯般的師傅,中國又怎不是另一個解不開的謎團?樓市、股市背馳就是上個星期吧,美國的朋友
便電郵了一幅上海A股的走勢圖給我。走勢圖之外,這通電郵別無文字,然而他的意思倒是清楚不過的:中國經濟發
生了什麼事情?何以有此一問?很簡單,A股走勢顯示從九七年至今,儘管上海股市也跟別的股市那樣有上有落,然
而到了今天,A股指數基本上是停留在九七年的水平,那又怎能不令人大惑不解?須知傳統智慧以為股市是反映經濟
前景的「先導」指標。普天之下,誰不知道中國經濟勁度十足、增長快得令人側目?若然如此,作為「先導」指標
,上海股市理應像坐火箭那樣升才是啊,怎麼反而卻步不前?事實上中國股市可又不只是像指標所示在「原地踏步
」而已;早前我看過的一些報導說不少大陸股民輸掉身家,為了紓緩民憤,政府考慮打開國庫救市了。同樣是經濟
的探熱針,中國樓市的表現便大有不同了。早前上海的樓市不便給炒得熱火朝天,害得溫總要使出這樣那樣的行政
手段加以冷卻嗎?除了中國,哪裡見過有股市、樓市是這樣走向背馳的?莫說在香港沒有見過,在北美及歐洲恐怕
也沒有。唯其如此,《國際先驅論壇》才以此為題,在頭版大做文章了。

石油消耗下跌中國經濟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確實是個不易拆解的謎團。盡人皆知,年來中國經濟以貼近雙位數字的
速度增長。經濟增長離不開能源,高增長必定要多用原油的了,是不是?可是今年第二季中國的石油消耗卻不升反
跌;燃油跌幅更貼近兩成,《紐約時報》的記者由是專程跑到巴黎的國際能源組織(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問個究竟。富了起來,人們往往少吃米飯。能源可不同了,愈是有錢,能源的需求則愈大。試想想,在中
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改善生活條件,都要多用能源。就以房子來說吧,空間大了,從照明、熱水、音響,以
至空調,哪一樣不是要多耗能源的?若然財富更上層樓,用上小汽車代步了,消耗的能源則更多。由是之故,能源
需求的收入彈性(income elasticity)便特別大了——收入增加一成,能源需求不難會增加上兩三成。既然能源是
收入需求彈性大的商品,當《紐約時報》的記者發覺在經濟飛躍的中國石油消耗不升反跌,那又怎不把他嚇了一跳
。巴黎的專家們又有什麼話可說?

整頓樓市減少石油消耗就說他們都在瞎子摸象吧。專家們也不知道實情是什麼,不過他們好歹作了兩個推測,而兩
者都來得有點令人詫異。第一個推測是這樣的。生產鋼鐵、水泥都要用上大量能源;年來中國大力整頓物業樓市,
鋼材、水泥的需求由是下滑,那又豈不有助於抑制石油的消耗?專家們的第二個推測是什麼?中國有的是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故此汽油等能源產品的價格不是自由浮動,而是受到管制、並不因應供求而變動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
攀越六十美元一桶,中國的汽油價格雖則不是紋風不動,可卻沒有同步跟進。如斯一來,那不是變相鼓勵人們多用
汽油嗎?石油消耗怎麼卻不升反跌?據巴黎的專家們說,中國的油公司是有頭腦的;他們當然知道國際市場的油價
愈高,他們的存貨便愈值錢,故此也就愈是不願意賤價沽出汽油了。更有迹象顯示,中國的煉油廠善價而沽,向國
際市場輸出汽油,好賺它一筆。那成嗎?石油公司都是國家的,那又有什麼成不成?換言之,國際油價愈貴,石油
公司在中國沽售的汽油便愈少,那當然可收減少石油消耗之效了。

燒銀紙催谷增長不管專家們的推測是否切合國情,令人摸不透的事情顯然又不只是石油的消耗量而已。在中國作投
資,而又坐在中銀(香港)、寶山鋼鐵、聯通等大型中國企業董事局裡頭的單偉健便一再指出,中國的高增長是靠
激素催谷出來的,毫不合乎經濟效益。此話怎說?早前他在《亞洲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國般先進國家,每投
資一至兩塊錢便可以製造出一塊錢的經濟產值。可是在中國嗎,那則又非要投資五至七塊錢不可。換言之,中國的
資金效益只及先進國家的三分之一。像中國般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是不欠缺資金的;可是中國卻靠燒銀紙炮製經濟增
長,這般浪費行為又豈是長久之計?中國的高增長又持續得下去嗎?

是虛是實要是你說中國的高經濟增長是個假象嗎,那顯然又大錯特錯了。就在報導中國能源消耗下跌的同一天,《
國際先驅論壇》便又報導,美國的聯邦速遞(FedEx)將在二○○八年把其亞洲的中樞從菲律賓蘇碧灣遷到廣州。到
其時他們每週將有兩百廿八班貨機從白雲機場飛出——這也就是平均每四十四分鐘飛出一班。這也只是聯邦速遞一
間公司而已,跟別的航空公司加起來,白雲機場的運載又豈容小覷——相較之下,香港空運站平均每十五分鐘有一
班飛機起飛。聯邦速遞不是國企,沒有幾分把握,他們會邁出這關鍵的一步嗎?

持續到二○○八不管中國經濟的虛實如何,當前的高增長還可以維持多久則是個萬眾矚目的問題。早一陣子跟《華
爾街日報》的朋友吃飯,免不了便扯到這個問題上去了。那一晚,林本利打趣地說起碼會維持到二○○八年。他的
理據何在?一、北京奧運效應;二、戰後以還,亞洲五小龍大致都持續高增長了三十年,中國亦不例外云云。試圖
給這個問題尋找答案之先,是不是要打開謎團,探究中國有的是什麼的經濟增長?這樣的增長又來得有多確切?

補白:計劃經濟?牙煙!世事難料。誰估得到蘇聯解體會導致印度採茶工人罷工?然而BBC又真的是這麼說啊。共粒
期,蘇聯外匯苦缺,由是推行所謂「對等貿易」——以器械易茶,每年入口超過兩億公斤茶葉(數以十多倍於英國
的入口),乃印度茶葉的最大買家;養活無數印度採茶工人,不在話下。解體後,以貨易貨協議隨之作廢,俄羅斯
改買錫蘭平價茶葉,入口之印度茶葉下跌過半;採茶工人慘遭池魚之殃,自不待言。然而罷工又解決得這個「經濟
轉型」(是俄羅斯的而不是印度的)引發的問題否?事後看因果,順理成章;事前尋究竟,了無痕迹。扮先知,挾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政府之威推行計劃經濟又豈不牙煙?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28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21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捆綁搭銷無從壟斷

還在書館的時候,看過一些議論凱恩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的文章;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大概是這


樣說的:凱公之貢獻非在鼓吹赤字預算以解經濟大蕭條、失業高企之困;而在替為政者設計出一套足以應付各種不
同情況之「工具箱」(tool box)。打從那個時候起,對「工具箱」一詞便印象難忘了。事實亦合該如此。到了今
天,不管是否認同凱恩斯的主張,那個評論天下大勢的人不要從他的「工具箱」拿出什麼GDP、通脹、公共開支、儲
蓄率、貿赤……揮灑一番?事半功倍的工具箱「工具箱」是重要的。正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齊全,對
付起問題來也就得心應手、事半功倍了。凱恩斯的那一套雖則沒有多少市場了,他提供的分析經濟問題的工具可還
主宰政策思維。或許那便是沒有凱恩斯的凱恩斯主義了。但凡揭過經濟學入門教科書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所謂「
事半功倍」者,理應便是書本上說的increasing returns了——少少代價、多多收益。能夠產生這樣的良性效果,
你說齊備的「工具箱」是來得如何重要了。好端端的為什麼拿「工具箱」來天花亂墜一番?無他,在我看來,工具
是中性的,沒有忠奸之分。就以互聯網來說吧,那既可以拿來通訊、攞料;也可以成為黑客的偷竊之門。然而就算
是給黑客入侵信用咭賬戶,惹上麻煩甚至蒙受金錢損失的人,恐怕亦不會因噎而廢食,要求政府禁絕互聯網吧!

捆綁是促銷工具儘管頭腦正常的人都不會主張回到互聯網尚未面世之前的世界,好些有識之士卻視買豬肉搭豬頭骨
般的「捆綁銷售」為壟斷市場的猛獸,要除之而後快。捆綁是什麼?促銷的工具罷了。可是經過凱旋門捆綁銷售疑
雲後,恐怕沒有多少發展商會再用上這個工具推銷樓盤了。礙於所謂輿論壓力而放棄使用經得起實戰考驗的工具,
那非但可惜,更對消費者無益。須知捆綁銷售不正是人人熟悉的套餐嗎?不善忘的話,大家恐怕還會記得,沙士肆
虐,大小餐廳不都推出這種、那種平、靚、正的套餐嗎?就算不懂得什麼叫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那是招徠促銷之道
,不是什麼壟斷市場的勾當。若然餐廳用益食家的套餐促銷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發展商捆綁賣樓又豈有什麼
見不得光的地方?

逐項收費令人費解沒有錯,捆綁、套餐確是尋常不過的促銷章法。令我費解的,反倒是斬件式的逐項收費。早前在
紐約的一間高級酒店下榻,房間裡的「迷你酒吧」(mini bar)固然是從一樽開水到一小包南乳肉都逐項收費,打
個電話則又要付這種、那種附加費,停車、早餐當然更要額外收費了。反觀美國高速公路旁的汽車旅店,房間裡必
備「免費」咖啡,早上必定有「免費」報紙和早餐供應;本地電話固然「免費」,這一兩年來好些這種旅店更以無
限寬頻上網作招徠。為什麼市中心的酒店不像汽車旅店那樣,把各種服務捆綁起來「免費」供應,而要跟顧客「斤
斤計較」?不怕失禮告訴大家,這些年來我從來沒有光顧過酒店的「迷你酒吧」;現今人手一機了,誰又還會用酒
店裡像謀人寺般收費的電話?若然光顧的人根本不多,乾脆來個捆綁「免費」供應,不便更為顧客歡迎嗎?酒店競
爭劇烈,這般漠視顧客利益的現象卻又殘留不去,那又豈不令人費解?

捆綁健身收費要是北美的酒店尚未摸得透顧客的口味喜好,東南亞的酒店則似乎已經「明白」了。早前在《亞洲華
爾街日報》看到的:為了順應人人喼弗的潮流,從曼谷到上海的高級酒店紛紛在房間裡裝設健身單車、跑步機,好
讓顧客可以隨時隨地喼弗。報導說這類房間收費一般比普通房間貴一成——換言之,這些設在房間裡的健身器材的
收費是捆綁在房租裡,而不是像「迷你酒吧」那樣逐項收費的。酒店有絕對權利決定哪些服務要逐項收費,哪些則
不管你要不要也捆綁在房租裡頭、「免費」供應。然而是什麼的「局限條件」引發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收費辦法?
還請行內高人有以教我。

捆綁是嘗試的結果儘管我不知道經營高級酒店的人心裡有的是什麼的盤算,可是肯定的是汽車旅店捆綁經營,那是
嘗試探索的結果了。當寬頻還未那麼普及的時候,就算是在這些旅店,撥號上網也是像打長途電話那樣,按時間收
費的——而且昂貴得很。及至寬頻普及了,個別旅店提供「免費」上網服務而大受歡迎,那麼對手又怎能不爭相倣
傚?同樣,我相信上帝也沒有託夢告訴敝號東主,一書兩冊、捆綁發售,《壹週刊》便可以一紙風行了。他知道的
是,不斷嘗試以最便利消費者的方法,給他們提供最物有所值的週刊才是硬道理。不說大家也許記不起了,全彩色
印刷也是這麼的一個嘗試——在《壹週刊》之先,無論週刊或報紙都只是「局部」彩色的。

人人模倣、無從壟斷說到底,市場是什麼?那還不是嘗試、探索的過程嗎?探索些什麼?消費者、買家探索以最便
宜的辦法,得到最大的好處;供應商、賣家探索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物超所值的產品。唯其買賣雙方都在探索,也
就沒有一個既定的必殺技保證可以同時滿足買賣雙方了。社會上每個人都同時是買家(消費者)和賣家(提供勞力
、腦汁、商品、服務),故此整個社會是無時無刻都在探索,形成海耶克說的動態得很的Spontaneous Order。可是
探索也得有點門路、有個方向。無論是發展商還是開餐廳的,總不成創意無限地一天到晚發明出新的車輪來吧,是
不是?當他們作促銷的嘗試、探索時,便捷不過的辦法,又豈不是翻翻「工具箱」看看有什麼別人用過的應驗辦法
可供借鏡嗎?在我看來,捆綁、套餐正是這麼的一回事了。一個人人皆可以手到拿來、模倣抄襲的辦法又可以把市
場壟斷起來嗎?要對付「奸商」亦得找個穩妥一點的罪名吧!

補白薄酬貴客這肯定是作市場調查的季節。接連收到《商業週刊》及《南華早報》的來函,邀請我給四、五頁長的
問卷作答;前者以價值五塊美元的書券為酬,後者則送星巴克咖啡券一張。兩份刊物都以讀者群「位高薪厚」為標
榜,然而單純以他們給讀者的酬勞視之,這可又反映不出來啊。作市場調查亦得顧及讀者的「機會成本」乎?(告
訴你一個小小的秘密,參加敝刊讀者會,酬勞數以十倍於這兩份高級刊物。)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2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捆綁搭銷無從壟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21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壹週刊》何事捆綁?

早前,凱旋門有否捆綁搭售一事,弄出滿城風雨,甚至鬧上立法會裡去了。(對此,敝刊已詳為報導,不贅。)捆
綁搭售真的是像好些有識之士說的那樣,是意圖壟斷市場、欺療費者的骯髒勾當,政府非要祭出有形之手,加以制
止不可嗎?又不見得啊。我這麼說,也不單純是因為敝刊積極參與了捆綁活動(箇中細節,往下去在下將詳為交代
),而是現實生活裡用上這種銷售辦法的行業,觸目皆是;就算那確是有壟斷市場之意,世間上又豈能有這麼多的
壟斷?設若人人各出奇謀,試圖壟斷,哪又還有壟斷可言嗎?《壹週刊》捆綁搭售除了凱旋門,茶餐廳賣的熱咖啡
一般也是捆綁的,「飛沙走奶」則要事先揚聲。到酒樓食飯,茶、醬芥、花生鹹菜魚乾仔更絕對是捆綁、叉分拆的
。飲食業一向以競爭激烈見稱,我便看不出這當中有絲毫的壟斷意圖了。香港醫藥未分家,故此也是捆綁的。然而
私家門診現今廿四小時作業,近乎肉搏了,哪又像是壟斷嗎?閒話表過,且讓我說說敝刊是如何捆綁搭售的吧。眾
所周知,《壹週刊》在九○年三月面世。大約過了六、七個月後,有一天,敝號東主宣布,由第三十八期開始,《
壹週刊》將一分為二,A書跟B書捆綁發售。經過十五年的時間沖洗,倒又不復記得當時同事們對這個「最高指示」
的反應是什麼。總的說來,大家當時可能是有個這樣的疑問:世間上哪有雜誌期刊是捆綁發售的,莫說什麼《時代
》、《新聞》週刊沒有這樣做,香港的刊物也沒有呀。肥佬黎準是瘋了。事實上《壹週刊》捆綁發售了一段長時間
,專門研究交易費用的大教授還再三勸告我:解偎綁,讓A、B兩冊獨立發售,擔保總銷路遠勝從前,你信我啦!也
許經濟學教科書對應否捆綁確實已有定案,然而像鄧主任說的,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託讀者(及廣告商)
的鴻福,捆綁非但沒有打擊我們的銷路,好些「友刊」更爭相倣傚,紛紛捆綁起來。「友刊」們倣傚的,當然又不
止於捆綁而已。那些斷言捆綁等同壟斷的專家、學者們,則還請睜開眼睛看看現實世界。

捆綁以便利讀者我不是肥佬黎肚裡的蛔蟲,不知道決定捆綁發售時,他心裡是否有壟斷市場的盤算。他告訴同事們
的道理倒是這樣的:我們要設身處地替顧客着想,一家人,媽媽要看娛樂、生活,爸爸要看政治、財經;星期天買
一本雜誌上茶樓,那又怎會方便?一書兩冊,才可以讓一家人各適其式啊。換言之,創刊後半年多,《壹週刊》開
始捆綁發售,那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壟斷意圖,而純粹是體諒到讀者的困難,設法加以解決,只此而已。對出版
業稍有點認識的朋友當然又都知道把一份雜誌分拆為兩份,技術上有多少困難。總的而言,那是相當於創辦一本全
新的週刊了。創刊才剛半年,便即創辦另一份週刊,無論在香港或別的地方,那都是相當罕見的——況且那個時候
電腦排版尚未起步,短時間內多出版一本週刊,箇中鹹苦不足為外人道;在此僅向一同走過那段日子的同事致意。

捆綁增加賣門面世半年,是否站得住腳,尚是未知之數;馬上又再創刊一次,當中又牽涉多大的風險?是非經過不
知難,回首前塵,除了方便讀者,捆綁發售後,敝號東主還總結出另一個想法:一書兩冊,讓報販可以多一個選擇
,因地制宜,以A書或B書的封面為賣門。須知《壹週刊》是一份內容豐富的綜合性週刊(向大家透露了這麼多的商
業秘密,因利乘便,賣賣廣告亦不為過甚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讀者群;誰又比全香港三、四千位報販更了解
讀者的口味喜好?給報販們多一個賣門,又豈不有助於促進《壹週刊》的整體銷路?得要鄭重說清楚的是,在這促
銷念頭的背後可又絕對沒有強銷之意。才剛創刊,何來資格搞強銷,不怕給人笑掉大牙嗎?故此清心直說,《壹週
刊》捆綁發售,首要的出發點確是方便讀者,而不是欺療費者。要是在方便讀者的同時,又給把《壹週刊》交到讀
者手裡去的報販多一個賣門,那麼我們的銷路因而增加又豈不應該?

扼殺嘗試空間然而這可又不是教科書(或大教授)的說法了。傳統智慧以為賣豬肉搭豬頭骨,迹近強銷,實質結果
是局限(甚至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那又豈非形同壟斷?果如此,那又豈不應請出有形之手,制訂反壟斷法(或
者是從正面落墨,將之稱為公平競爭法),禁制捆綁搭售好保障消費者的利益?要是香港早便像好些「先進」地方
那樣,有制訂捆綁搭銷的公平競爭法,那麼打從第一天起《壹週刊》便不得一書兩冊、捆綁發售了,那對讀者、報
販、以至整個出版業又何益?(無獨有偶,據說《壹週刊》面世後,香港新聞從業員的待遇便全面提升了。兩者是
否有其必然的因果關係則還留待學者、專家作個實證研究)。看到這裡,那些擎着保護消費者權益大旗、鼓吹公平
競爭法的學者、專家、政治工作者們(那總較Politician好聽得多吧)可能會說:公平競爭法是用來對付那些欺療
費者的奸商的,像你們那樣事事為消費者着想的殷實出版商少擔心。問題是,不是每個做生意的都把「全心全意為
顧客着想」鑿在額頭上的,執行公平競爭法的官吏又怎知道誰是無時無刻在促進消費者利益的殷實商人,而誰又是
無所不用其極欺壓、剝削消費者利益的奸狡商人?執法者知道的是誰在搞捆綁。明明可以分拆開來、獨立發售的,
卻偏偏多此一舉將兩本書捆綁在一起,那還不是不懷好意、心存不軌?果如此,又豈能不為了消費者的利益禁而制
之?不管立法者的原意是什麼,更可怕的事情是一旦律書上有了這麼的一條法例,如何發揮便端視乎執法者有多大
的想像空間了。在美國,誰料得到對付黑手黨的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布下天羅地網搜羅罪證,而是控告他們逃稅?悉
心設計出專門用來對付黑手黨的「反敲詐、勒索法案」(RICO: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
Act)的立法者,恐怕做夢也料不到這個法例,竟然成為了對付股票造市的獨門武器吧?就算在香港,執法者不便用
反噪音條例起訴持大聲公上街遊行示威的人嗎?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說是另類的「一法立一弊生」了。天曉得放到
執法者手裡,禁制捆綁搭售的公平競爭法不會成為禁制出版、打擊言論的利器?退一萬步而言,就算當權者沒有這
樣的歪念,要是香港老早便有了禁制捆綁的公平競爭法,當初《壹週刊》又還可以用捆綁的辦法,嘗試給讀者、報
販提供方便嗎?試也不許試,那又何以搞搞新意思不斷給顧客帶來驚喜?沒有人可以「先驗地」知道什麼辦法行得
通,什麼辦法行不通。可是不嘗試嗎,則絕對找不出辦法來。不管是叫反壟斷法也好,叫公平競爭法也好,這些法
例的一個「非原先設想的後果」,是局限業者的嘗試空間,那又豈是促進消費利益、繁榮社會之道?

補白樂迷百態隨小女去聽馬勒。左邊男士呼呼入睡,鼻鼾聲大作,只欠沒有嘴角垂涎罷了。前邊的媽媽也擁着八、
九歲的女兒入睡了。花數百元去睡個把小時,誰說香港人的消費能力不高?那邊廂小男孩把手機轟然一聲丟在地板
上;這邊廂,另一個小男孩轉戰有利陣地,搬到更佳位置去;中途又有西裝友忽然起身離場;更還有擁躉舉機攝錄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14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以留永誌。這一切可又沒有打擊樂迷的興致,指揮謝幕不下五、六趟。可以肯定的是,少了那些自我得很的樂迷
,效果必然更佳。阿們。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自由的朝聖之旅

到了我這把年紀,飛八千哩路去吃一頓飯,那是既羅曼蒂克而又奢侈的事了。可是像敝號東主說的,這不是個尋常
飯局,而是為了慶祝一個意念的誕生的自由朝聖之旅。忝為信徒,有幸恭逢其會,那是福報了。這個意念是什麼?
學券(voucher):五十年前,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倡議還父母替子女選擇學校的自由,把
教育從政府官僚手中解放出來。在六月二十二日,支持這個弘揚自由意念的人從世界各地到了紐約,跟佛利民夫婦
一起慶祝這個意念誕生五十周年。左右世界這一天,五百名佛利民的信眾聚集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文華酒店,他們
當中有年輕的,有上了年紀的;有遠道從以色列、阿根廷、法國以至香港而來的;當然更多是來自美國各地的。身
在華盛頓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班(Alan Greenspan 1926-)不暇抽身到紐約來,特意攝錄了賀詞,以為致意。在演
詞裡,他借用凱恩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的名言,讚頌佛利民的對政策的影響力:(「不管對或錯,經
濟學家及政治學家的意念,其影響力都比一般人想像的大得多。事實上整個世界是給這些意念左右的。實事實幹的
人滿以為自己毫不受知識分子的影響,然而他們卻往往是一些身故了的經濟學家的奴隸。狂人當政,恍惚在空氣中
聽到一些聲音,他們其實只不過是在蛋頭學究的故紙堆裡追龍而已。」(《通論》第二十四章)尼克遜及列根年代
的勞工部長、財政部長、國務卿舒爾茲(George Schultz 1920-)攝錄的賀詞則更親切了。他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博
士,留校任教九年後到了芝加大哥大學;他說那個時候滿以為自己肚子裡是有點墨水了;可是及至遇上佛利民,才
真的當起學生來。在美國近代史上,舒爾茲據說是擔當過最多內閣職務的人。從政壇退下來後,他到了加州的胡佛
研究所,成為了共和黨的「造王者」(king maker):列根及小布殊都是通過他的「面試」,才得到共和黨智囊的
支持;而現任國務卿麗詩(Condi Rice 1954-)同樣是他「發掘」的。

佛利民影響力最大這樣的一位持國元老,又怎不閱人多矣?什麼部長、總理、首相、總統、王帝他沒有見過?不過
,要是你問他:當今之世,誰的影響力最大?他會毫不含混地告訴你;沒有一個人的影響力及得上佛利民。佛利民
影響力大,不是因為他有錢;也不是因為他可以按鈕發動世界大戰,而是他發人深省的自由意念,和他那鍥而不捨
、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影響所及,現今全世界都認同他的主張,透過控制貨幣供應量對付通脹、接受浮動匯率才
是硬道理;無論英美都放棄強制兵役,改而採納他主張的全自願軍隊。總的而言,凡是市場做得到的,政府都不該
插手,這個由他宏揚的信念,已成為整個世界的共識了。

解放教育是千秋大業舒爾茲口中這些改革每一項都舉足輕重,然而讓佛利民自己說來,卻沒有一樣及得上自由選擇
學校那麼緊要。由是之故,他夫婦倆便在一九九六年成立基金,獨沽一味,推行學券改革。為什麼?在佛利民看來
,在政府控制下,年來學校裡儘管是有了影音器材、電腦等現代化設施,可是上課還是那個老樣子:在學生面前坐
了個老師,只此而已。別的行業又豈會固步自封到這個田地?守舊、因循,究其底因,是官營教育不像別的行業那
樣要面對競爭的衝擊,那又豈能有所改進、提升?開放教育,讓家長有選擇學校的自由,最大的好處不單是提升當
前的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讓市場給教育帶來創意,給這個造福後代的千秋大業起革命。為了向佛利民致意,舒爾
茲填了一首歌詞,親自在錄影賀詞中一展歌喉。要不是發乎內心的敬愛,哪個像他般的持國元老會放下身段,娛人
自娛?更俾面的,當然是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1923-)了。這位權重一時的現代蘇秦(美國歷史上只有他在同
一時間當過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及國務卿),一早到場更作飯後演講。經濟學及學券不是他那一杯茶,他捧佛老場
那是認同、支持學券改革了。作為當過「國師」的謀略家,基辛格又豈會不知道提升教育是國運所繫?

包容與愛更難得的是,九十二、三歲了,米爾頓及露絲更又雙雙登台接受提問。主持答問的亦非等閒之輩,他是ABC
電視網絡的名主持John Stossel。不要以為他朝夕在電視亮相便難免有點明星習氣;他對兩老執弟子禮之恭,直是
師傅仔參見祖師爺爺那副神情了。在眾多問題中,最教我感興趣的,不是佛老對學券以至利率走勢的看法,而是這
一條:你倆結縭六十七載,令人羨慕,當中的秘密又是什麼?米爾頓率先作答:包容及愛(tolerance and
love);露絲馬上補充:任缺其一都無異於製造災難(One without the other is courting disaster)。在他們
「各自表述」的傳記《一對幸運的人》(Two Lucky People)裡,露絲對他們的拍拖生活詳為記述。那一年訂了婚
期,快要結婚了,他們一起去參加美國統計學會在阿特蘭大巿舉行的周年會議。職位尚且未安排停妥,阮囊羞澀,
米爾頓好叉易才找到一間廉價酒店——訂了兩間房(房租三美元)。露絲說,他們想也沒有想過為了省錢而訂一間
房。那個時候,他們分別為廿五及廿六歲。

記掛着香港為了這個盛會,他們特意從三藩市飛到紐約。米爾頓精力過人,一下機便一口氣作了三個訪問;隨後又
會見華爾街的銀行家,跟《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委員會聚頭;晚飯過後,還去百老匯看歌劇。無論怎樣看,他都不
像個動過心臟手術、換過髖骨,半年前又跌過一跤的九十二歲老翁。五百人的學券盛會翌日,他們設了十來人的家
宴。那個晚上,我跟他執手問好,七年前見面情景,他一一道來,更取笑我:你還是那個樣子啊,半點兒也沒有變
過。話題扯到香港的母語教學,冷不提防他當着眾人說:他是這個問題的專家,由他來說。給他擺上枱,陣腳大亂
,不在話下;旁邊初次見面的太太更給搞糊塗了:你是幹什麼活的,怎麼懂得說教育問題?家宴過後,跟佛老道別
,告訴他香港有了個「新的特首」,他應之曰:我知道;可見他還是惦記着這個閃耀過自由光輝的地方。我又告訴
他:曾特首一向支持學券,更說過願意把政府給大學生的津貼化作獎學金,讓他們自行決定留在香港還是到外國升
學;當了特首,他或許會把學券這個意念付諸實行。聽到我這麼說,佛老以他一貫權威的口吻說:「他是絕對不會
這樣做的(No, he won't)。」曾特首,可不要給九十二歲的老人家看扁了。

後記一九七八年,飄利年山會(Mont Pelerin Society)在香港舉行兩年一屆的年會。那一趟承林行止先生之助,


我懷着朝聖者的心情回到了香港,跟海耶克、佛利民、史德禮、羅福伯、郭伯偉……及張五常等泰斗有了第一類接
觸。那一趟朝聖,既堅定了我的市場信念,更在個人層面重新定位。以今視昔,那趟朝聖引發的後果,大不尋常。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7-07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差不多卅年後,幸得東家「策動」(更還「壯其行色」),我這個頭髮斑白、年過半百的老翁也就飛越半個地球,
再次登上了朝聖之旅;為的不是取經,而是向執着堅持的思想巨人致敬。家宴上,米爾頓說世界上其實沒有多少新
的意念;就算以學券改革教育之議,也是常識而已,說不上是創見。在我來說,不尋常的,是他倆為自由的努力不
懈。他說,除了美國,沒有別的國家會讓他們有這樣的機會。在香港,相信不少人也會像米爾頓那樣,為在別的地
方得不到的發揮機會感恩。我是個過來人,體味過自由的可貴。為了下一代的自由,我們又能不踏着巨人的足迹,
延續解放教育的聖戰?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30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歐元計劃經濟的試驗

法國跟荷蘭相繼否決採納歐盟憲法後,歐盟各成員國更又無法就財政預算達至共識;相對於美元,歐元匯價由是下
挫了一成多。這一切不期然令人懷疑,歐元這個在九九年開始的貨幣聯盟大試驗是否面臨瓦解了。在歐元之先,貨
幣往往是自然演進的成果;除非經過戰火的洗禮,戰勝國「體現主權」而發鈔,否則絕少貨幣是像歐元那樣,「人
工炮製」、頒令推行的。就算是「體現主權」亦有不少局限。開埠之初,香港殖民政府通令以英國及印度的金幣及
銀幣為法定貨幣;做生意的人卻借了聾耳陳隻耳,沿用內地流通的白銀為貨幣——甚至以此納稅,而港英的庫房又
欣然接受。蝴蝶效應港英放下顏面接受白銀為貨幣也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這個情形維持了近一百年,直至一九三
五年。那個時候,美國政府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白銀,事情才出現了變化。托價收購白銀本來只是美國的內政(藉
此增加貨幣供應對付美國的通縮),可是四海通商,哪怕遠在太平洋彼岸,香港也給拖下水:白銀都流到美國去了
,香港——以至整個中國——不得放棄以白銀為貨幣。結果?香港開始發行貨幣起來:成立發鈔局(currency
board)印行起以英鎊、黃金及英鎊票據為本位的港元鈔票。實質後果可又不止於此。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說來,放棄白銀本位,種下日後國民政府濫發貨幣填補財赤——「財赤貨幣化」——的禍根;而通脹肆虐則
又是促成共產黨掌權的主因之一。所謂「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北京的蝴蝶振動翅膀,影響全球天氣
、作物失收,終至紐約華爾街大跌市,又豈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已?

強物情、就己意的貨幣拐了這麼一個大彎,我想跟各位說的是,貨幣之為物顯然不是單憑長官意志、一紙公文便推
行得來的。再者,不管什麼貨幣都不能遺世獨立,不知什麼時候便可能面對這種、那種突如其來的衝擊。「循序漸
進」、經過歷史考驗的貨幣,見得世面多,較有辦法應付衝擊;像歐元那樣憑空創造的全新貨幣,應付衝擊的能力
恐怕便較薄弱了。在未說歐元應付衝擊的能力之先,且讓我說說本質上歐元是什麼的一回事吧。在我看來,儘管沒
有計劃經濟之名,歐元活脫脫是一場計劃經濟的大試驗。作為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1899-1992)的忠實信
徒,我對歐元這「強物情、就己意」的「人工」貨幣是抱懷疑態度、「先驗」地不敢看好的。像中央計劃經濟那樣
,催生歐元的理論基礎非但看似合情合理,更令人無限憧憬。可是像海耶克說的,脫離市場的人為干預往往引發「
非原先設想的後果」。歐元能否撐得下去,端視乎這些非原先設想的後果有多大的殺傷力。

歐元猶如計劃經濟歐元令人憧憬的地方是什麼?作為一項經濟措施,那還不是像中央計劃經濟那樣,促進生產、提
高就業、穩定物價,讓人們在祥和的環境裡富起來了嗎?理論上,歐元如何締造這些引人入勝的效益?那主要是構
思歐元的人以為整個歐洲共用一種貨幣可以促進貿易。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告訴我們,貿易便
是生產分工;而透過分工,生產專門化了起來是提升生產力、創造財富的不二法門。然而歐洲四分五裂、疆界紊亂
,更各自發行貨幣,而貨幣匯價又時刻波動,那又豈有利於貿易?若然歐洲各國放下成見——以及恆古以來便存在
的民族仇恨——採用共同的貨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就像在國內做買賣那樣,不用面對匯率波動的風險,那又豈不
大大有利通商?

合情合理不便可行這般設想看似合情合理,卻跟中央計劃經濟是同一鼻子出氣。不是嗎?工人失業、資源閒置豈爪
費?倘能透過中央計劃,先掌握人們的口味需求,再安排工廠生產,不便免去不必要的浪費了嗎?減少浪費跟創造
財富是同一個錢幣的兩面,避免顯而易見的浪費,不便大大提升社會財富了嗎?道理是那麼顯淺,目標是那麼明確
,為什麼中央計劃經濟這場搞了近七十年的試驗最終一敗塗地?很簡單,不少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譬如依消費者
的需求安排生產),實行起來可又難似登天(如何統一消費者瞬息萬變的口味,化為給千千萬萬工廠、工人的生產
指令?)。再者,要是中央計劃經濟有這麼多好處,無時無刻不在追逐利潤的商家還不第一時間付諸實行了嗎,何
須等到蘇聯革命成功了才成事?歐元面對同樣的考驗:既然共用一種貨幣有這麼多好處,這麼多年來為什麼就是沒
有出現為所有歐洲國家接受的貨幣?換言之,獨立的貨幣有什麼好處以致共同的貨幣不為認受?

獨立貨幣因地制宜像我在前面說的,一個地方不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貨幣的,故此歐洲是有可能共用一種貨幣的。開
埠近一百年,香港不還在用中國流通的白銀為貨幣嗎?若然沒有先天的理由排斥共用的貨幣,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原
先又為什麼都有自己的貨幣?除了國家民族的自豪感,獨立貨幣的最大優勢是讓歐洲各國按本身的經濟情況、採取
相應的信貸措施。德國的經濟呆滯不前,失業率貼近雙位數字嗎?對症下藥,毋疑是放鬆銀根——或者起碼是不緊
縮信貸。反之,愛爾蘭勞工短缺,樓市更炒得熱火朝天嗎?便緊縮信貸好防止經濟泡沫化起來——或者起碼不進一
步放鬆銀根。於此可見,過去歐洲沒有統一通行的貨幣,不是人們有眼無珠,看不到共同貨幣的好處;只是每個國
家的境況都不一樣,獨立的貨幣讓最了解地方情況的人因地制宜解決地方的問題。

一刀切勢難持久當然,一國之內,不同的地方境況也不一樣,可還不是共用同一的貨幣嗎?莫說是德國、法國或美
國般的大國,像香港般的小地方,天水圍跟尖沙咀的失業率便很不一樣了。為了因地制宜,難道十八區便都要有各
自的貨幣嗎?不必。在香港境內資源流通無阻,天水圍的人可以跑到尖沙咀去找工作,反之亦然。自由行帶旺尖沙
咀,勞工需求增加嗎?天水圍的人會跑去「支援」,紓緩工資壓力,而毋須尖沙咀緊縮信貸防範通脹。誠然,歐元
還未面世,歐盟各國的人口大致可以自由通行;德國失業率高,人們理應可以跑到愛爾蘭找工作。然而礙於語言、
文化有別,那可又不是像從天水圍到尖沙咀找工作那麼簡單。唯其如此,就算在德國境內,東德的失業率不還比西
德高許多、許多了嗎?現今資源還未自由流通得來便先統一貨幣,更來個一刀切,都以緊縮信貸為目標,把通脹規
限在百分之二以下。那又有什麼辦法不令法國、德國以至意大利等失業率高企的國家叫苦連天,連帶對歐盟亦仇視
起來?那是不是說歐元早晚撐不下去?到瓦解的一天,中央計劃經濟已是個古稀老翁,而歐元才只是個六、七歲的
小孩子,現在就說它撐不下去,又豈不言之過早?不要忘記,中央計劃經濟老早便完蛋了,只不過極權暴力把其軀
殼維持下去罷了。歐盟各國則無一不實行民主,歐元能否撐得下去,到頭來將視乎歐洲人民願意為促進貿易吃多大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3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的苦頭了。

代郵前此我提到一九三五年香港才有「發鈔局」,發行港元。讀者擲來一九二九年之滙豐銀紙印本反證此說之謬。
滙豐在一八六四年成立,三年後獲准以白銀為本位發鈔——拿着一張銀紙到滙豐可以換取「當地的貨幣」(local
currency);在當時,那是白銀。美國政府托價收購白銀,促成發鈔局的出現(見上文);嗣後滙豐(及其他發鈔
銀行)開始印行以港元(Hong Kong Dollar)為單位的鈔票——拿着銀紙到滙豐可以換取等值的港元;要美元嗎?
則還請到金管局(昔日之發鈔局)去。

補白最易也最難聽BBC始知,馬戲團之砲彈飛人(human cannon ball)有別於踩鋼線、耍雜技,既無班可上,亦無


師可學;一「就職」便為砲彈。了無技能,有血肉之軀便上得陣,而電光火石之間即告完場,當砲彈飛人而要出眾
,其難度又豈不比所有表演為高?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30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匯率世紀論戰

在芸芸當代經濟學大師當中,除了大教授,給中南海以至整個人民政府視為大英雄的,相信非蒙代爾(Robert
Mundell 1932-)這位一九九九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莫屬矣。無他,美國現今以泰山壓頂之勢要人民幣升值,蒙代爾
卻跟美國朝野抬槓,大聲疾呼:人民幣非但升不得值,更動也不應該動。正是雪中送炭,中國政府又能不引以為知
己?對體味「國情」、「仗義執言」的老外,共產黨從來特別受落。延安時期的史諾(Edgar Snow 1905-1972)、
土改時期的韓丁(William Hinton 1919-2004)都被視為「中國的老朋友」,蒙代爾不難成為「改革開放」時期的
「老朋友」了。蒙代爾四海為家這樣說其實不大貼切。無論你拿蒙代爾怎麼來看,他不是史諾、韓丁般的共產黨同
路人。他欣賞改革、開放,支持人民幣的匯率牢固不變,並不是他認同極權的政治取向;只是他肯定這兩個政策有
助於促進經濟發展,幫理不幫親。事實上,對蒙代爾來說,什麼國界、國籍以至民族感情可能都沒有什麼意思。打
從還是個廿歲不到的黃毛小子起,他這個加拿大人便在美國打滾;現今他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設帳授徒,但卻以
意大利的Siena為家,更主張成立世界政府促進大同。雖則馬克思以共產國際為終極理想(還記得那首《國際歌》嗎
?),中南海的權貴倒又不見得會明白蒙代爾的胸懷。

兩大巨擘大論戰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這一回我想跟大家說說的,是蒙代爾跟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1912-)就


匯率的浮動與否作的一場大論戰。我不是武俠小說迷,不知道華山論劍到底是什麼一回事。然而兩位經濟巨擘那場
為時近五個星期(各位沒有看錯,是五個星期而不是五十分鐘或五小時)、打遍全球的大論戰,招數之高超、情節
之精彩,就算時光倒流,回到妙筆生花時的金庸、梁羽生以至古龍恐怕都寫不出來吧。公元二千年,佛利民八十八
歲;比他年青一輩的蒙代爾也快是個古稀老翁了。他們何來耐力苦鬥五個星期?那完全是拜高科技之賜了。那一年
夏天,加拿大《金融郵報》(Financial Post)的老總顧高論(Terence Corcoran)鑑於歐元這個曠世的匯價聯盟
將於○二年元旦全面推行,有意探索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是否也應該有樣學樣來個北美貨幣聯盟。

他由是忽發奇想:何不找這兩位旗幟鮮明的經濟學泰斗就匯率的浮動與否論劍一番?當初他是想要兩位老人家來一
場面對面的辯論的,可是他們一把年紀了,又怎好走動?退而求其次,他想過透過衞星廣播,來一場視像辯論。可
是研究過成本使費,發覺難於爭取到廣告贊助,只好打消這個念頭。最後終於給他想到電郵這個無遠弗屆的新通訊
工具。難得的是,兩位老人家都是箇中能手而又願意接受這場挑戰。其間蒙代爾從羅馬、東京、溫哥華、鳳凰城、
哥斯達尼加、紐約、馬德里、莫斯科、北京、香港不停走;佛老安坐三藩市家中;而主持論戰的顧高論則留守多倫
多報館。論戰開始,作為晚輩的蒙代爾先讓佛利民出招;五個星期後,蒙代爾在意大利家中作總結還招。

勝負未分?這場電郵論戰少了一點即場辯論迸發的火花,兩位泰斗卻多了時間援引例證、組織觀點;激情換理據,
那是我讀過的、最精闢的匯率論戰。論戰全程在《金融時報》連載了五天,後來加拿大的公共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又原汁原味將之上了網。有興趣細味這場世紀論戰的朋友,還請登
入:www.irpp.org/po/archive/may01/friedman.pdf過癮一番。苦戰五個星期,戰果如何?顧高論這樣總結:高下
未見,但只差那一丁點兒兩位老人家便可以達成共識了。佛、蒙一時瑜亮,除了這樣作結,又還可以怎樣說?然而
,有了香港掛鈎二十二年的經驗,我對匯率應否浮動,倒有一丁點兒的看法,故此對這場論戰誰勝誰負,心中有數
。且讓我先賣個關子,給大家交代過兩老的立論後,再跟大家說戰果。

吊詭的匯率率是個吊詭的議題。就以香港的聯繫匯率來說吧,這明明是個牢固不過的固定匯率了,可是一向主張浮
動匯率的佛老卻加以支持;而他是早在一九七二年便有這個想法的了,不是等到八三年港元掛鈎後才這麼說的。蒙
代爾主張將歐元般的區域性固定匯率聯盟全面擴張,發展為世界貨幣;佛老要透過固定匯率防止「財赤貨幣化」之
說,他當然是贊成的了。歐洲十二國放棄各自的貨幣,結成聯盟推出歐元;那是史無前例的創舉。蒙代爾有「歐元
之父」之譽,因為他在一九六一年發表的論文《最符合經濟效益的貨幣區》(Optimum Currency Area)給了歐洲國
家靈感(那時他才二十九歲!)。那麼他一定是義無反顧地支持固定匯率的吧?倒又不是。事實他那篇不到八頁紙
的論文指出浮動匯率不無局限,不是每一個地域都適用的。遇上油價上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般的外來衝擊,倘若
地區內的工資、物價反應參差不一,不能同步調整,那麼把匯率固定下來,或者甚至採用同一種貨幣,便會麻煩多
多了。就以香港為例吧。若然我們跟美國是同一般的經濟境況,那麼跟美元結盟(也就是以七點八的匯率牢固地聯
繫起來),半點問題也沒有。現實是香港經濟跟美國大不相同,強行掛鈎,應付外來衝擊的能力便大打折扣,甚至
成為羈絆了。

哪種匯率最利調整過渡前,種種熱錢湧入香港。掛了鈎的港元固然不能升值以挫熱錢之勢,更不能加息給炒得熱火
朝天的樓市、股市降溫——那個時候,為了應付墨西哥披索貶值觸發的危機,美國要放鬆銀根;在聯繫匯率機制下
,香港不得不追隨美元減息。結果?那當然是給股市、樓市火上加油了。可以斷言,若然港元不是跟美元掛了鈎,
泡沫不會弄得那麼大,而九八年後的調整更不會來得那麼漫長和痛苦了。世事變幻無常,市場每一刻都在因應新的
情況作出調整。匯率之爭基本上可以總結到這一個問題上去:是浮動的還是固定的匯率更有利於市場調整?再以香
港為例吧,掛了鈎後,匯價再不能郁動了,股市、樓市要承受熱錢湧入帶來的壓力;熱錢退潮,樓價、股市倒還大
有彈性、急速下調;工資可動彈不得,加快產業內遷,失業率由是攀升到接近雙位數字。那除了進一步令樓市受壓
,更引發燒炭自殺潮,社會代價無從計量。

掛鈎令干預升級別些地方的經驗如何我不大了了,港元掛鈎二十二年則起碼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一、匯率郁動不
得,樓市、股市、消費、娛樂……等所謂內部經濟承受起了所有的調整壓力;二、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調整彈性和
速度;三、工資、物價向上調容易,工資往下調難似登天;四、為了紓緩工資往下調的壓力,政府頻頻出手干預。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23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第四個後果可以說最為諷刺:港元掛鈎的首要目的,是讓政府無從靠發行貨幣應付財赤,藉此減少干預。實質效果
卻導致干預升級——千億入市、增加社會福利開支、設定最高工時最低工資以「保障」弱勢社群、偏離常規的項目
(如數碼港、迪士尼)匆匆上馬以催谷經濟……總的而言,是干預全面升級。像佛利民說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
餐,固定或浮動匯率都不可能是個無痛的選擇。香港的經驗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透過掛鈎把匯率固定下來,一個
必然的結果是內部經濟要承受起所有的調整壓力,最終干預變本加厲。這又豈是主張掛鈎的人所願見者?

補白兩面皆鋒之利劍在奧斯卡頒獎禮上,馬友友奏巴哈的大提琴組曲紀念列根等去年過世之巨匠。隨小女去聽挪威
之Truls Mort奏同一曲目,側耳聽聞貴婦打扮之女士哂之以曰:「唓,都唔係Yo-Yo Ma奏嘅!」言詞有憾,大有買
錯票、入錯場之悔。若是知道有這般擁躉,馬友友又會作何感想?名氣又豈為unqualified blessing乎?那直是一
把兩面皆鋒之利劍也。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強迫教育 斷子絕孫

在香港,父母莫不望子成龍。小一派位公布結果,有家長透露以數百萬元在心儀的校網置業,好讓兒子得以入讀名
校。那應該是「狗咬人」的新聞吧!既然分區派位是遊戲規則,只要應付得來,在名校區置業可以說順理成章不過
。同樣與教育攸關,早前在紐約的報紙上看到一宗「人咬狗」的新聞。這宗新聞是這樣的。毗鄰紐約的新澤西州有
個新趨勢,好些新興社區都以「無孩化」為標榜,打正旗號不歡迎有小孩子的家庭入住。這跟教育有什麼相干?

重稅衍生「無孩化」社區這是個間接而不是直接的關係。須知在美國,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事,而地方則靠徵收物業
稅以興學。現今新澤西州的物業稅平均每年每戶超過四千美元,在美國首屈一指。箇中原因不難明白:新澤西州的
「教育成本」之高,在五十個州當中也無出其右——平均每名學生每年超過一萬美元;不用說新澤西州十多萬名教
師平均五萬五千美元的年薪也是全國最高的。平均每兩戶人才可以勉強支持一個學生,可見新澤西州的教育經費如
何沉重的了。若然如此,要徹底免除這個沉重的負擔,又豈不是來個「無孩化」,好叫在新興社區置業定居的人不
必擔心物業稅有升無已?這些社區如何「無孩化」起來?在城市規劃內不設學校一也;規劃內不留空間作兒童遊樂
場,二也;刻意將房屋住宅建在貼近火車路軌、噪音高地帶,三也。總之是在規劃上令到社區環境不適合年輕、有
孩子的家庭居住。

「無孩化」社區的崛起非但出人意表,更來得諷刺。大家都知道,政府提供強迫免費教育的初衷,是栽培下一代、
提升民智,好讓他們有個更美好的將來。誰又會料得到,貫徹下來,強迫免費教育的結果竟然是「無孩化」的「斷
子絕孫」?海耶克警告過那些動輒要政府出手干預的人:脫離市場的行政手段往往帶來「非原先設想的後果」
(unintended consequences)。觀乎新澤西州「斷子絕孫」的發展,此又豈為虛言?

寧養寵物不要小孩強迫免費教育導致「斷子絕孫」之說可能流於誇張,然而我看過的一些調查則又顯示,香港出生
率舉世最低,好些年輕夫妻寧養寵物不要小孩。導致這些家庭「無孩化」的原因,除了是懾於養育下一代責任重大
,好些適齡生育的夫婦更視教育制度為畏途;乾脆不要孩子,好少了跟教育制度糾纏的麻煩。「新的特首」曾蔭權
呼籲香港人「最好生三個」。現今的教育制度令人不思生育,治本之道,又豈非透過改革,恢復人們對教育體制的
信心,從而促進生育,好達至「最好生三個」的目標?

壟斷經營怨聲載道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香港,強迫免費教育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家長沒有替子女選擇學校的自由
。先天上說來,就算實施強迫免費教育,本來也沒有必要由政府來一手包辦、經營學校的。可是這些年來演變的結
果,卻是官家壟斷了教育事業。三歲孩童都知道,不管是教育還是別的事業,壟斷經營、欠缺競爭的鞭策,則必然
成本高、質素低,令「受眾」怨聲載道。政府提供的強迫免費教育便是這麼的一回事了。就以新澤西州來說吧,在
政府壟斷經營下,教育成本便比私營學校高出超過五成——在美國,天主教會經營的學校教育每名學童的平均成本
約為每年六千美元。新澤西州有超過一百三十萬名中小學學生,每年的教育經費達一百三十億美元;把這些學校通
通交給天主教會來辦,那麼每年便可以節省超過五十億美元了!當然,有天主教學校在,政府對教育也就說不上是
絕對的壟斷。不過這可卻不是個公平的競爭:不管有沒有子女、也不管是否送子女上官家的學校,每一戶人家平均
每年都要繳納四千元的物業稅;送子女上私校嗎,納了物業稅後,還要再繳學費,又有多少家長願意作出這樣的選
擇?

選擇私校面對懲罰我有一位新澤西州朋友,他的家座落中上住宅區,每年要納九千美元的物業稅。他有三名女兒,
都是上天主教學校的。為了爭取教育女兒的自由,他便無異於要承擔比一般人高四倍的物業稅了——他的物業稅已
比一般家庭高出一倍,另外還要替三名女兒繳學費。看到這裡,對我稍有點認識的朋友相信不難猜得到跟着下去我
要跟大家說些什麼的了。沒有錯,就算要提供強迫免費教育,那也無礙政府開設學券制,而辦法來得簡單:學券的
金額就按天主教學校的收費為準,讓家長自由選擇送子女到官教還是私校去。在學券制下,政府毋須打壓官校,亦
毋須刻意扶助私校。只消給家長提供一個選擇的自由,讓那些像我的朋友那樣選擇送子女到私校的家長不必面對雙
重繳稅的懲罰。有了這選擇的自由便有競爭;有了競爭便有進步了。佛利民倡議學券凡五十年,至今成效不彰,那
不是人們不明白有競爭才有進步的顯淺道理。只是要進行這樣的改革,障礙重重;要一一消除,倒又吃力得很。障
礙之一,是美國以「政教分離」為立國精神。不少人害怕實施學券制,用公帑送學童上教會辦的教會,便無異於間
接資助傳教活動,那又豈不違憲?可是在二○○二年聯邦最高法院已作出裁決:聯邦政府不宜插手學券。為什麼?
學券只是讓家長有選擇學校的自由,而沒有規定拿了學券便必定要入讀教會學校,那又何來間接資助教會之嫌?克
服了違憲這一道障礙,更大的難關可還在後頭——教師工會的反對。在工會把持下,官家壟斷經營的學校一如做不
做陶三十六的國企:按年資、學歷而不是授課的質素定薪酬,老師不稱職亦無從撤職;久而久之,除了少數為教育
獻身的為人師表外,絕大多數老師由是視教職為鐵飯碗。過慣了舒服日子,他們又豈肯面對學券制意味的競爭?

教師工會螳臂擋車長時期以來,畏懼競爭的教師工會則又把持了民主黨;從而形成了一股阻撓學券制改革的政治勢
力(香港也在上演着一齣同名的鬧劇)。可是學券制的道理實在來得太顯淺了,於是美國各地也就爆發一個接連一
個的學券制試驗,先是在米爾窩基市,繼而在佛羅烈達州、阿里桑拿州、首都華盛頓、猶他州……展開,早晚形成
一股不可抗拒改革的洪流。是的,為了逃避教育苛稅而斷子絕孫,這樣的代價委實是太大了;人們起義反抗,是早
晚的事。螳臂擋車,教師工會又頑抗得多久?

補白力度十足BBC訪問卡達(Jimmy Carter 1924-)。老馬有火,這個八十一歲的前民主黨總統抨擊現任共和黨政府


的伊拉克政策There's no comprehensive, or comprehensible plan that I can comprehend。一個字三度變身,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1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以力度論則又媲美易安居士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也。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0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匯價穩定不可強求

佛利民擁護自由市場、反對政府擴權干預,故此他主張港元跟美元(或別的強勢貨幣)掛鈎;或者濠兒不發行貨幣
,而乾脆以美元為交易媒介,藉此防止政府靠開動印刷機、濫發鈔票應付財赤——也就是金管局的任志剛所說的「
財赤貨幣化」。郭伯偉也主張港元掛鈎,不過他卻別有計量。他是財政司,預算由他一手制訂,他當然不用擔心財
政失控,以致「財赤貨幣化」起來。那麼他主張港元掛鈎的考慮又是什麼?鉗制銀行郭伯偉主張港元掛鈎的首要目
的,是藉此鉗制銀行借貸。長時期以來香港經濟都是個「單料銅煲」:海外市場稍有郁動,香港的內部經濟便大起
大落,而「興風作浪」的則是銀行系統。此話怎說?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香港經濟便以出口為主導。初期
出口的東西不外乎涼果、搪瓷、塑膠花之類的低檔輕工業產品,及後再發展起紡織、成衣、玩具來。每當出口暢旺
,廠家收入增加,銀行戶口多了錢;一個自然不過的結果是銀根鬆動,銀行增加借貸。證諸戰後以來的經驗,房地
產是資金的主要出路。香港有的是自由市場,銀行要怎麼樣投放資金本來無傷大雅。只是存放在銀行的資金,一般
都是拿來作貿易融資之用,期限極其量一年半載。投放到房地產的資金可不同了,發展物業動輒會把資金綁上兩三
年。短存長借,出口市場稍有波折,銀行便不難周轉不來了。事實上在六、七十年代,便升有銀行因經濟周期起伏
而倒閉。香港是個小地方,銀行出了問題,造成恐慌,紛紛到銀行擠提,那又對社會秩序造成多大的衝擊?那怎麼
辦?既然事情的關鍵是銀行借貸,只要他們以大局為重、知所節制,好景的時候不要那麼手鬆;市況低迷,則不要
落雨收柴,令情況惡化,整體經濟不便平穩得多了嗎?問題是銀行是做生意的,存款多、銀根鬆動,那又豈可以叫
他們不增加借貸?同樣,眼見客戶周轉有困難,不第一時間收數,難道要他們血本無歸嗎?怎麼樣才可以叫銀行從
大局着想,無論順境逆境都知所節制?

中央銀行升炮製人禍換作在別的地方,辦法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立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透過調控銀
行的銀根,興旺的時候,防範銀行過分借貸;景氣逆轉則避免過分收縮。當然,設立了中央銀行不便等於說銀行借
貸便妥當恰可、經濟從此穩步向前。說到底中央銀行家也是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他們對經濟市道的拿揑固然會
失準(哪怕是格林斯班也不可能百發百中吧),對事物的判斷更往往為識見所局限(不是個個中央銀行家都有格林
斯班般的學問和閱歷的啊)。要不是有這些先天性的掣肘,中央計劃經濟不早便在地上創造出了天堂來了嗎?事實
上自從有中央銀行之設,便滿是調控失誤而造成天災人禍的案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歷的「大蕭條」便是中
央銀行炮製的一場人禍了。再者,中央銀行的決策更又不都是純然以經濟為取向的。好些時候礙於這種、那種政治
壓力,便不難違背起專業操守來:應該緊縮的時候,反倒放鬆銀根;應該放鬆的時候,卻又緊縮。總之中央銀行的
歷史並不絕對光彩。中央銀行家也是人,他們又豈能擺脫七情六慾的引誘?

三五年開辦「發鈔局」扯得遠了,回頭說郭伯偉。在他那個時候,香港經濟,規模有限;政府更是財力不足,要額
外承擔一間中央銀行的開支,不可謂不吃力也。況且殖民地的傳統,從來都對官僚干預的效用抱懷疑眼光,那又豈
會貿貿然開辦起中央銀行來?那又如何「理順」銀行借貸?事實上打從開埠起到一九三五年,香港都沒有本身的貨
幣,更遑論監管銀行運作、調控銀根的中央銀行了。香港是個商埠,沒有本身的貨幣行嗎?行。那個時候香港一直
以在中國流通的白銀為貨幣。及至美國政府干預令國際白銀價格大幅升,導致白銀外流了,香港才因為通貨緊縮,
被迫引入「發鈔局」(Currency Board)辦法——以英鎊為儲備發行鈔票,開始了港元跟強勢貨幣掛鈎的運作模式
。這個模式如何「理順」起銀行借貸來?運作之初,滙豐、渣打及有利三間銀行承擔起發鈔的工作,其運作模式跟
現今聯繫匯率的辦法分別不大:發鈔銀行交英鎊給政府揸手,換取「負債證明書」(Certificate of
Indebtedness—CI),然後憑CI印發鈔票。是否發鈔,那當然是銀行因應市場的需求而作出的決定了。如斯一來,
銀行要發鈔便要有強勢貨幣在手,好藉此鞏固人們對港元的信心。有了鈔票,整個銀行體制也就有可供借貸的資金
。故此只消發鈔銀行懂得以大局為重、加以配合,到了應該發鈔的時候才發鈔,調控銀根倒又不是一回怎麼傷腦筋
的事情了。

制衡發鈔銀行可是發鈔銀行也是要賺錢的,他們又怎麼會甘願放棄眼前利益,以大局為重?大家不要忘記,滙豐不
是一打開門做生意便是發鈔銀行的,說到底那是政府賦予他們的特權。諺語有云,政府賦予的,政府可以拿走。明
白當中的利害,發鈔銀行又豈會不懂得以大局為重,到了應該發鈔的時候才發鈔?由是之故,在香港,滙豐及渣打
一直都是無中央銀行之名而有中央銀行之實、高人一等的銀行——直至到一九九三年為了籌備過渡而成立了取代發
鈔銀行中央銀行地位的金管局為止。在別的地方,從來都只得一間中央銀行,為什麼香港卻又有超過一間發鈔銀行
?剛才不是說過的了嗎,這些銀行也要賺錢的,要他們懂得以大局為重,便得給他們一點競爭,以為制衡,是不是
?那總勝過頻頻由官僚出手下指令吧。依我看,郭伯偉支持港元掛鈎,那除了因為發鈔局的運作模式有助於間接抑
制政府胡亂揮霍,更有助於擴闊整個銀行界的視野,令他們不要只顧眼前利潤而肆意借貸,給整體經濟製造不必要
的動盪。總的來說,就是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以免業界為匯價波動所滋擾,荒廢本業。

貨幣:「不可少之惡」這可以說也是掛不掛鈎的核心問題了。在現代社會,貸幣不可少;沒有貨幣作為交易媒介,
一切買賣都以物易物,那便無異於把經濟活動打回石器時代去了。儘管貨幣是經濟活動的血液,匯價波動可卻又令
經濟動盪、生產不前。如何駕馭貨幣這「不可少之惡」?從黃金本位、白銀本位、香港的聯繫匯率以至九九年實施
的歐元,其基本出發點,都是像大陸上說的,穩定壓倒一切——力求以人為的辦法把匯價固定下來,以免給經濟運
作造成滋擾。可是金本位、銀本位,以至聯繫匯率的經驗則又教人不敢對以穩定為取向的匯率體制有太大的信心。
不是嗎?歐元的時日尚淺,卻已面臨種種考驗,就是上星期吧,意大利已有脫離歐元、恢復用里拉之議。面對這般
境況,英國放棄鎊加入歐元的可能性顯然是愈來愈渺茫了。

穩定不可強求港元掛鈎二十二年了,較諸其他固定匯率的試驗,那不是一段短日子(二次大戰後經濟重整,在一九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四六年實施金本位,但那只持續到一九七一年,為期才只二十五年),諷刺的是,掛鈎可又沒有發揮預期的穩定效
果。掛鈎以來,港元固然一再受到國際大鱷的衝擊;隨着熱錢的進進出出,香港的內部經濟(尤其是樓市)更坐起
過山車來。這又豈不令人懷疑掛鈎是否可以帶來真正的穩定?倘若穩定不可強求,讓港元浮動又豈不更為切合實際
?以史為鑑,那似乎又是避免不來的啊!

補白香港人稱Sir Donald Tsang為曾蔭權爵士,而不是像英國人那樣,只以「當勞爵士」相稱。聽BBC報導查理斯婚


禮,方知英國人對稱號這門學問同樣烏龍。約定俗成,英國人都叫查理斯之前妻為「戴安娜公主」(Princess
Diana);實則查理斯之封郡為威爾斯,追隨夫君,她的封號應為Princess of Wales也。堅持要以Diana相稱又如何
?那麼就要叫她為Lady Diana Spencer了。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0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聯繫匯率 皇帝的新衣

九九年初春,我在倫敦見了夏鼎基(1925-1999)。那是第一趟跟他見面,也是唯一的一趟——九個月後,他在的士
上中風去世了。那趟長談,他給我上了兩課。一、對外經濟開放的小地方,絕不可能靠燒銀紙渡過衰退;二、作為
國際金融中心,港元要自由浮動,跟美元(或別的貨幣)掛鈎行不通。經過六、七年來的連綿財赤,而「經濟轉型
」了無寸進,絕大多數人對夏鼎基給我上的第一課,可以說已有共識:燒銀紙確實解決不了問題。他給我上的第二
課可又是另一回事了。就是個多兩個星期前吧,不信邪的金管局才又使出「任三招」「強化」聯繫匯率,看來香港
的財金高官以至「北京當局」是把夏鼎基的「遺教」當作耳邊風,要讓港元掛鈎下去了。匯率令智者神經分裂港元
到底應該掛鈎還是浮動確實是個棘手問題。就以戰後最具才智的三位財政司來說吧,郭伯偉是支持的;夏鼎基本來
也是支持掛鈎的,後來發覺行不通,才讓港元浮動了;彭勵治嗎,現今這個鈎是他掛上去的,他當然是支持聯繫匯
率的了。這種意見分歧也不局限於香港。《華爾街日報》評論版的朋友從來都擁護自由市場,可是對匯率卻又完全
是另一番取態了:他們反對讓自由市場來決定貨幣的匯價,主張港元跟美元掛鈎;更以為要控制通脹、締造穩妥的
環境發展經濟,最終便得「復古」——恢復金本位,不許匯率有絲毫的移動空間。當全世界還奉行黃金為貨幣的本
位、各國的貨幣都有個牢固不變的匯率時,佛利民便已主張讓貨幣跟所有商品看齊,匯價自由浮動(他贊同《華爾
街日報》評論版絕大多數的看法,「可是一說到匯率,他們便變得莫名其妙起來了」)。儘管他堅信自由市場才是
硬道理,他倒又支持把港元跟美元的匯率固定下來,像金本位那樣,鐵價不二。一碰到匯率問題,有頭腦、識見的
人怎麼都變得精神分裂起來了?

間接制止亂燒銀紙事實卻又不然。佛利民支持港元掛鈎是有他的道理的:這個做法剝奪掉香港的貨幣政策自主權,
有助於抑制干預。在抑制干預這個課題上,《華爾街日報》的朋友跟他是一致的。拱手送出本來屬於自己權力範圍
內的東西,那又怎是好事?佛老的意思是這樣的:他在南美、非洲見過不少沒有財政紀律的新興國家,姑勿論當權
者燒銀紙是為了拉選票,還是真心真意追求高增長,這些國家都沒有學好夏鼎基的第一課。結果?財政入不敷支,
赤字連綿,最後走上開動印刷機、大量發行鈔票應付開支的末途。「遷台」前的國民政府便是箇中的能手了。於此
可見,發行鈔票自主權不見得是絕對的好事。行使這個權令貨幣供應量大增,在國內固然會通脹肆虐;在匯市,貨
幣則必然貶值。那怎麼辦?主權獨立國家的內政不好插嘴,金融貨幣政策倒可以給點專家意見:要是他們把貨幣跟
美元(或別的強勢貨幣)掛鈎,或者甚至像巴拿馬及好些中美洲國家那樣,濠兒放棄發行貨幣的權利,乾脆用美元
作為交易媒介,那不便可以間接制止亂燒銀紙般的不負責任行為了嗎?這個放棄貨幣自主權的做法其實也並不損害
尊嚴。好些對自己的自律能力欠缺信心的女士們不也重金禮聘營養師、健身教練設計餐單、「強迫」自己運動修身
嗎?就算是像新聞集團的梅鐸、AIG的格林伯格般以自律見稱的商界猛人不也有貼身的私人教練(trainer),「鞭
策」他們運動嗎?假以時日,放下尊嚴不難成為新的身份象徵啊。

《基本法》也失效換言之,佛老主張港元跟美元掛鈎,他是擔心香港的自律能力不足,會像第三世界國家那樣濫發
貨幣引發通脹,帶來經濟災劫。他這個顧慮可又不無道理:過渡八年,香港不便財赤了六年嗎?再者,香港理應比
所有國家都來得更有財政紀律——我們的《基本法》一○七條毫不含混地要求特區政府「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別些國家的憲法哪有這樣的要求?明文規定要「量入為出」,可還是財赤連綿,足見自律能力這東西真的不是
強制得來的。沒有信念支持,哪怕是港元掛了鈎,甚至把財政紀律寫進了憲法裡去,還是歸於徒然。莫非正是這個
原因,纖體修身課程的收費才那麼昂貴!撇開一過渡,特區政府為什麼便沒有了財政紀律的問題不談,清楚不過的
事實是,港元跟美元掛鈎顯然並沒有收到抑制財赤的預期效果。故此起碼在香港,佛老要透過聯繫匯率建立財政紀
律之說便不成立了。沒有修身意志的女士,就算在纖體課程上耗盡家財也是了無效用的啊!

無助縛住有形之手儘管建立財政紀律是港元掛鈎的大前提,實施聯繫匯率可還有另一個理據,那就是這個機制全自
動運作,不必有形之手調校干預。佛老擁護自由市場,只要有助於減少干預的,他又怎不支持?問題是,付諸實行
,聯繫匯率又可有抑制干預之效?不幸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否定的。打從八三年港元掛鈎開始,聯繫機制便已運作
不來而要有形之手干預了。那個時候,不少投機者以為七點八的水平訂得過低,由是引來博港元升值的熱錢;儘管
港美兩地利息有個差距,沽港元存高息美元令熱錢倒流的套戥活動可又不顯著,結果政府恐嚇要實施負利率——到
銀行存款要繳手續費。那當然不是什麼全自動運作了。過渡後,颳起了亞洲金融風暴;泰銖、印尼盾相繼貶值,殃
及池魚,儲備充足的港元也不被看好,成為炒賣對象。港元利率雖則遠遠高出美元利率,套戥活動同樣運作不來。
結果?金管局像詹培忠說的「食砒霜杜老虎」,「粗暴」地把隔夜息扯高至超過300%;更還千億入市,「國有化」
了一成多的藍股,以制止泳透過沽港股進一步衝擊港元。炒賣港元,其後果可又不止於在金融市場興波作浪而已。
熱錢流入,本地銀行水浸;套戥機制排洪不成,給樓市火上加油。基本上這便是過渡前及新一輪樓市炒賣活動的底
因了。及至熱錢流出,銀根收縮,香港便像金融風暴後那樣陷入衰退以至通縮了。

港元先天是泳的魚腩港元不是掛了鈎的嗎,那又何來炒賣的吸引力?證諸港元掛鈎二十二年的經驗,熱錢進進出出
,那是聯繫匯率給泳們製造了一個賭單邊的良機:博港元升值,不成事嗎,那麼便以七點八兌換美元全身而退;拋
賣港元博脫鈎不成嗎,用官價七點八買回港元。賣出買入,基本上毫無風險。恰正是有這個賭單邊的機會,聯繫匯
率的套戥活動也就運作不來了。試想想,歷史經驗告訴泳們,港元不脫鈎則已,一脫便起碼有一兩成的波幅;港美
之間的利息差額極其量則只是一至二釐之數。分別懸殊,那個稱職的泳會為了那蠅頭息差而放棄賺取一兩成利潤的
機會?除非金管局把買入及賣出美元的官價差幅從現今1.28%的水平大大扯闊至一至兩成——也就是脫鈎後可能出現
的匯價——套戥又豈會運作起來?可是有這麼大的「虛位」,這個鈎又還掛得起來嗎?行動是最強的聲音。金管局
要頻頻入市,這已毫不含混地說明聯繫匯率這皇帝的新衣,不是一個自動運作而是要不斷干預調校的機制。這個人
手操控的機制先天是泳的魚腩,卻無抑制政府燒銀紙、建立財政紀律之效,更又給香港內部經濟帶來不必要動盪。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6-0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弊多於利,何不聽夏鼎基說的,讓港元來個自由浮動?

補白君子坦蕩蕩從紀錄片《邱吉爾傳》看到的。邱翁作客白宮,剛洗過白白,從浴缸站起;就在那一刻,傳來敲門
聲。邱翁應之以曰:「請進。」推門而入者,並非別人,正是羅斯福總統也。說時遲、那時快,邱翁扔下浴巾對羅
斯福說:「Mr. President, I've nothing to hide.」此之為孔夫子所謂之君子坦蕩蕩乎?英美一向所謂之「特殊
關係」莫非便是如此這般打造出來者?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學券五十年

六月二十二日,星期三,紐約的東方文華酒店將有盛會:佛利民基金(Milton and Rose D. Friedman


Foundation)將慶祝學券制發軔五十年;始創此番改革的兩位老人家將從西岸三藩市飛來出席,基金藉此籌款,推
動學券改革,不在話下。不過,這也只是序幕而已。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三日,兩老更將與兒孫、親友、故舊
慶祝結婚六十七周年。一九三二年他倆在芝加哥大學上研究院,一同選修萬立(Jacob Viner 1892-1970)的課。在
班房裡,座位按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列;露絲本姓戴維德(Director),米爾頓則姓佛利民(Friedman);中間只差
一個E字,他們便順理成章坐在一起,因而邂逅。上蒼眷顧降福近七十年來他們既是舉案齊眉、不離不棄的模範夫妻
,又是切磋磨礪、相互扶持的學術同志和拍檔,更是推動市場經濟的戰友。他倆沒有宗教信仰(為了遷就上一代,
他們一九三八年的婚禮可依足猶太教的傳統),他們「各自表述」的合著自傳以《一對幸運的人》(Two Lucky
People)為題。在我看來,走運是不問因由的,blessed可不同了。他倆改變了無數人的世界觀,令人們體認到自由
市場的可貴;造福萬民,上蒼眷顧降福又豈不應該?學券是從哪裡跑出來的?一九五三年佛利民到英國劍橋作訪問
學人。無須授課,較為空閒,他由是寫了一篇以《政府在教育上扮演的角色》(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ducation)為題、不是以經濟學行家為對象的普及文章。這篇文章在一九五五年給收入了一本名為《經濟學與公共
利益》(Economics and Public Interest)的論文集。就是這樣,「學券」——voucher ——一詞便誕生了。屈指
算來,那剛好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了。

政府沒有必要自己動手到了一九六二年佛利民出版《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時,他略為修


改了文章中的若干字眼,但維持原先的題目,這便成為這本至為流行、影響深遠的經濟學普及讀物的第六章了。在
那篇文章裡,佛利民體認兩個事實。一、教育有助於提高國民質素——受過教育的人較為奉公守法,而生產力亦較
高;教育由是帶來「界外利益」(他所謂的neighborhood effect),裨益社會;二、既然教育給整個社會帶來好處
,那又豈不應動用公帑提供基礎教育?不過就算這兩個理據都成立(在一九七九年出版的《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裡,他修正了這個看法,不以為有必要搞強迫免費教育),那又該由政府動手開辦學校嗎?佛利民以為沒
有這個需要:政府可以釐訂由公帑支持的基本課程,然後頒發設有上限的「學券」;家長拿着學券到經政府認許的
學校「兌現」,憑券送子女入學。家長有權自由選擇學校,也有權支付超過學券上限的學費。學校是否牟利,政府
不管。政府只管學校是否符合一些基本要求,譬如課程是否遵照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在此扮演的角色跟檢查食肆
的衞生督察無異。

教師工會阻撓其事說真,這四句說話並不怎麼驚天動地。可是在過去半個世紀,這短短四句話卻又掀起了一場還家
長以選擇權的學券革命。究其原因,那主要是學券制的邏輯清晰——用公帑資助教育不等於要將學校變成官僚機構
——而教育關乎下一代的前途,由是牽動每一位家長的心;標榜還父母以選擇權的學券改革因而引起了極大的回響
。在現實世界裡,邏輯清晰、議題為人關切是一回事;改革能否得以實行可又是另一回事。經過半個世紀的廣泛討
論,全美國倒沒有多少地方真的是以學券取代官營、官辦的學校。在五千三百萬中、小學的學生當中,學券至今只
惠及約五十萬名學生。反觀鄙棄官家學校、留在家裡由家長自己教的學生(home-schooling)卻超過八十三萬名。
推行學券改革的困難在哪裡?那主要是畏懼改革的教師工會阻撓其事,而他們又把持了民主黨,從而形成一股反對
改革的龐大政治勢力。

學校成了國企在工會把持下,官營、官辦的學校都是為保障老師的利益,而不是以提升學生的教育質素為首要目標
。結果學校都成為了典型的國企:要辭掉能力不足、表現差的老師固然難似登天;老師的薪酬更是吃大鑊飯,基本
上按年資、文憑定待遇,而不是因應表現、任教科目是否吃重來調整薪酬。結果?那又還用說嗎,有表現、執教科
目吃重的老師逐漸放下粉筆,另謀高就;沉澱下來的老師,不是表現欠佳,便大都在學校之外沒有別的職業選擇的
了。這可不是說學校裡便沒有以教育下一代為奉獻的老師,可是經過這樣的汰弱留強,好老師可真又鳳毛麟角,那
又何以提升教育質素?

學券並不針對工會各位千萬不要以為我在這裡說了教師工會這麼多壞話,便以為佛利民的學券制是衝着工會而來的
。絕對不是這麼的一回事。學券制不是針對工會,或其他別的團體組織;這個改革建議的目的主要是藉着開放市場
,透過競爭,提升教育質素。不說也許你也不相信,佛利民這個改革建議其實沒有給教學理念、教學語言、每班人
數、課程設計……等教育議題說上片言隻字。他的取態是:這些議題都重要不過,唯其如此也就不應讓官僚們強物
情就己意來個一刀切;還家長們以選擇的自由,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需求、對子女的寄望選擇符合理想的學校。佛
利民也沒有說這些學校該由什麼人來辦,學校該聘用些什麼老師。只要家長們有選擇的自由,他們要把子女送到政
府辦、工會成員任教的學校,那是他們的選擇;可是別的家長卻應該有權送子女到教會或私人牟利的學校。只要有
這個自由,學校之間便有競爭;有競爭便有符合家長要求的學校了。換言之,學券制並不是一套提升教師質素、改
革課程、規限一班學生人數的具體教育改革計劃。對這些議題,佛利民容或有個人的想法,不過那可不是學券制的
要旨。學券制的主旨是讓家長有選擇權,而不是提供一套提升教師質素、決定用什麼語言教學、規範每班學生人數
……的具體教育方案。

學券進入收成期佛利民知道的是,自由選擇促進提升了所有行業的質素,那麼教育又豈會例外?恰正是教育關乎下
一代的前途、茲事體大,那又豈不更有必要儘速全面推行學券制改革?可是像上文說的,在揭櫫學券制之後五十年
,至今才只有百分之一的美國學生受惠,進度確是慢得令人氣餒。故此在一九九六年,八十三歲的他便毅然成立以
他夫婦命名的基金,推廣學券。這是他們唯一直接參與的慈善事業,因為他們堅信學券將惠及子孫後代,比他們一
輩子所有別的建樹都來得更為重要。是純然巧合也好,是水到渠成也好,基金成立後,阿里桑那州、明尼蘇達州、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26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佛羅烈達州、賓夕凡尼亞州、猶他州相繼推出了形形式式的學券制;而聯邦最高法院更又在○二年判決,學券制並
不違憲。踏入第二個五十年,學券革命看來是開始進入收成期了!

晚宴詳情如下:日期: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時間:六時卅分酒會,七時卅分晚宴地點:紐約文華東方酒店80
Columbus Circle, New York, NY 10023詳情請聯絡:Cindy Sparkscsparks@friedmanfoundation.org電話:415-
614-9990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19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牟取暴利是基本產權

四分衞(quarterback)是美式足球的靈魂。星期天賽事過後,美國球迷不是像香港人那樣來個哭馬喪,而是議論賽
果,更往往以四分衞自居:「要是老子落場,那又豈會……」由是之故,出了名頂得住廚房那團猛火(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而又勇於承擔(The buck stops here)的杜魯門總統
(Harry S. Truman 1884-1972)便揶揄那些一天到晚向他指指點點的人為「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衞」(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在香港,東隧加價後也湧現了好一批事後孔明,他們不是指責一成五的回報形同暴利,便
是攻擊英國大狀組成的國際仲裁無知;恨不得自己落場,好替香港人討個公道。基建不是必賺的生意在現今的經濟
氣候下,東隧爭取的一成五、六的回報確實令人垂涎,但跟往往有四、五成回報的地產發展商比,那又豈算得上「
暴利」?再者,哪怕真的是暴利吧,那也是遊戲規則容許的暴利啊。對香港私有產權體制稍有點認識的朋友又豈應
否定容許暴利的遊戲規則?在今天看來,東隧確實是一門必賺的生意,倘若政府更保證這項投資有一成五、六的回
報,那確屬「離譜」。可是在香港(以至全世界),像東隧般的基建投資卻又從來都不是一門必賺的生意。就以七
二年落成通車的紅隧來說吧,在「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衞」(或我們的孔明)眼中,那當然是全世界最賺錢的隧道了
。可是籌建之初卻好事多磨,前後擾攘十多年,參與的財團幾經離合,天星及油麻地小輪都不看好而退出財團;最
後更要政府出資參股才得以成事。政府確是從這項投資得到「暴利」般的回報,可是誰又還記得事前大家都戰戰兢
兢一額汗?有了紅隧這個「暴利」的先例,到籌建大老山隧道時,財團至為雀躍,再不必政府落本,甚至從來沒有
過基建經驗的華潤也要來分一杯羹;可見投資者對這個項目如何憧憬。結果?大老山隧道虧損連年,財團甚至一度
威脅撒手不幹。迫於無奈,政府在一九九五年同意讓隧道公司毀約加價。又如新鴻基地產獨力投資經營的大欖隧道
,自一九九八年通車至今,一直虧損。可能是吸收了大老山隧道的教訓吧,到九三年籌建西隧時,便只得中信泰富
一個財團有興趣;結果政府只好把回報定在一成六的「暴利」水平,以提高項目的吸引力。容許的回報水平是高的
了,使用量可不足,以致在可見的將來都無望收支平衡。

逞英雄者眾、押注者少沒有錯,投資的人沒有是不想賺錢的,而政客、高官以至學者、專家也莫不想做英雄的。只
是想賺錢的,都得真金白銀把錢放到嘴巴上;在傳媒氾濫的香港,做英雄的代價可低得多,只消張開嘴巴、喊破喉
嚨、大噴口水便成了。代價懸殊,難怪逞英雄者眾,以資金押注的人少。如斯一來,僥倖押注成功賺了錢的人,給
一眾英雄罵個狗血淋頭又何足怪哉?先申報利益。我是東隧的顧客,東隧加價,我首當其衝,身受其害。我沒有投
資中信泰富的股票,東隧成功加價助長其盈利,於我無關。我從來沒有見過中信泰富的榮智健先生,沒有間接、直
接吃過他半口飯。可是敝刊倒確又跟他有過點過節,更險些兒對簿公堂;不過那都是許久、許久以前的陳年舊事了
。換言之,在公在私我都沒有絲毫理由替東隧加價作辯護,而這樣做則必犯眾怒。淌這渾水作什麼?過渡後,我的
朋友(注意,不是「我的朋友」)麥偉林(William J. McGurn 1958-)拿我來開心:「小弟閱人多矣,殖民政府完
蛋而猶捍衞帝國者,唯兄台而已。」與其說在下犯賤,就說我不懂得逞英雄之道吧。

牟取暴利的權利閒話表過,且讓我說說東隧為什麼應該有權加價。得要說明的是,有這個權可不等於說東隧便該加
價;那是兩碼子事。加不加,是東隧的「商業決定」;可是在現有的架構下,這個權卻是東隧的,叉剝奪,更叉否
定。同樣,我肯定東隧有加價的權利,並不等於說我無視加價帶來的後果——業已「超載」五成五的紅隧勢將更加
擠塞,而資源閒置、吃不飽的東西兩隧則坐享暴利。說到底,要是私有產權體制並不包涵合法地牟取「暴利」的權
利,那又還是私有產權嗎?核心問題不是應否容許東西兩隧合法地牟取「暴利」,而是我們還要不要令香港成為香
港的遊戲規則。倘若一眾為民請命的英雄們為了制止擁有東西兩隧的中信泰富合法地牟取「暴利」,而不惜把建基
於私有產權、容許「暴利」的遊戲規則打個稀巴爛,那麼我無話可說。否則除了打掉門牙和血吞,捍衞東隧加價的
權利,我們又有別的選擇嗎?

胡主教看破近利在我看來,東隧的加價風波有點像剛過渡便爆發的居港權釋法憲政危機。那個時候,董建華政府也
像現今反東隧加價的英雄們那樣,痛陳給予大陸出生港人子女居港權的經濟後果:一下子讓一百六十七萬人擁來,
我們的醫療、房屋、教育……設施怎承受得來?不到北京釋法否定終審庭的判決,香港不便要給搞垮了嗎?那個時
候胡振中主教的一番說話最教我感動。他語重心長地說:多麼艱辛的日子香港頃過去了,《基本法》要是容許他們
到香港來,那麼就讓他們來吧,我們怎會應付不來?不幸董建華政府可沒有胡主教看破近利的智慧,急急踐踏《基
本法》,從而種下北京一再釋法、中央直接管治、一國兩制徹底破產的禍根。

好心做壞事無論是下台前還是下台後,香港人都認同董建華是個「好人」,我也不以為九九年他是為了什麼不可告
人的目的而破戒到北京去釋法的。然而他亂港八年,以殺傷力論,又有什麼比釋法來得更大?他可又是出於一片好
心而摧毀「港人治港」的啊!同樣,一眾指責東隧加價牟取「暴利」的英雄們顯然也是像董建華那樣,是出於一片
好心的。他們不知道加價前東隧是跟政府磋商過;談不攏,才按照事先同意的程序,交由國際仲裁的嗎?儘管仲裁
的結果未盡如人意,除了拿出胡主教的智慧,尊重遊戲規則,我們又有別的選擇嗎?在現實世界裡,又豈會每樁事
情都會盡合我們的心意的?莫非法庭的每一個判決都符合我們的主觀意願了那才叫公平?

私營基建政治風險大像東隧般回報期長的基建工程,要不是預期回報——從西隧的案例來看,這絕不等於實質回報
——高得令人垂涎欲滴,什麼吃了豹子膽的商家會動這個念頭?大老、大欖及西隧的經驗還不教人觸目驚心嗎?恰
正是基建工程的投資大、回本期長,故此在別些地方這些工程不是直接由政府來投資(實際上是由納稅人埋單),
便是由政府向世界銀行般寓外援於融資的國際機構攤大手板(實際上是由美國納稅人埋單)。像香港般的私營隧道
(以及大陸上的收費高速公路)實是新生事物。為什麼這樣的私營基建項目並不多見?除了像西隧、大欖隧道那樣
面對使用量低的經營風險,政治風險更是無從計量——不賺錢猶自可,一賺起錢來便不難給為民請命的英雄纏上;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不是說你壟斷經營,便是指控你牟取暴利,進而給你施加政治壓力,不得加價;或者只許賺取他們以為「合理」的
回報。毫無算盤可打,什麼頭腦清醒的生意人會投資這樣的生意?結果?紅隧便是再現成不過的例子了:公家的基
建,就算是超載五成、六成,令交通癱瘓了,問責的官僚固然不敢提價疏導交通;不必承受政治壓力的學者專家則
對交通擠塞形成的「社會成本」熟視無睹、不吭一聲。莫非這便叫社會良知?

補白:定鐘之後宋楚瑜的岳父育有五名子女,他的太太為長女叫萬水,二子叫千山;其餘依次為萬紫、千紅及定鐘
。陳家倘若有第六個孩子那又該叫什麼好?還請有識之士有以教我。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19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12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紅隧收費也不「合理」

以訛傳訛,中外皆然。不少人以為,既然經濟學鼻祖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是市場經濟的代言人


,那麼對號入座,「住搶、絕不手軟」(charge what the traffic will bear)這句體現無良資本家嘴臉的話,便
必定是他說的了。我可以毫不含混地告訴各位,史密斯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的著作汗牛充棟,我總不成通通
看過,更又都記得他寫過的每一隻字吧?沒有這個能耐,那我又憑什麼說得那麼實牙實齒?大家當然知道這是互聯
網的時代,我這句話說得信心十足,因為電腦幫我查找過了,那應該是信得過的吧!儘管史密斯沒有說過做生意的
人都應該義無反顧、住搶,不少有識之士則以為五月一日東隧加價近七成,體現了得勢不饒人charge what the
traffic will bear的典型冷血資本家嘴臉。暫且不管資本家是否應該像廖秀冬說的,履行社會責任,東隧這樣加價
,合理嗎?東隧加價小兒科單純從幅度來看,加價七成確實驚人;可是在香港來說,這非但是小兒科,而且絕對有
先例可援。八三年,那時的財政司彭勵治(Sir John Brembidge 1925-1994)二話不說,把機場稅提高五倍——各
位沒有看錯,真的是五倍,從二十元增加至一百元。機場是獨市生意,除非不搭飛機,否則便非要奉上機場稅不可
,那不是住搶又是什麼?一年後,彭勵治故技重施,加隧道稅一倍。那個時候香港只有一條紅隧,故此同樣是住搶
(這樣加價絕無風險,應該好過搶)。今趟東隧加價幅度遠不及彭勵治,而更又有紅隧、西隧以為替代,以加價論
無良,東隧還未夠班呢!當然,這並不表示我贊成東隧加價。我也是開車的,有什麼比零收費(甚至貼錢給我過海
)來得更「合理」?東隧加價不是彭勵治式的單方面決定,而是經過國際仲裁得出的結果;而國際仲裁更是東隧及
政府雙方事前同意用來解決紛爭的辦法。仲裁有了結果,只不過結果不合她的心意,廖秀冬便指控東隧沒有社會責
任感,這又是什麼勞什子的法治精神?總不成又到北京去釋法吧?

「合理」是個主觀判斷依我看,什麼叫「合理」,什麼叫「不合理」,是個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沒有什麼客觀準則
可言。事實上,charge what the traffic will bear恰正便是這麼的一個精神:只要開車的願意承受,那個水平的
收費便是「合理」的了;把收費提升到他們不願意承受的水平嗎?那便是「不合理」了。換言之,合理、不合理到
頭來是個主觀判斷,不是像攝氏一百度為沸點、華氏九十八點六度為正常體溫那樣,有個客觀的準則的。唯其主觀
,這個判斷也就會隨着時空的不同而改變;這一刻覺得不合理的,下一刻可能覺得合理不過。東隧加價後,非但沒
有像原先預期那樣,令全港大癱瘓,交通反而暢順了起來。加價的第一個工作天,一位每天都用紅隧的朋友在收費
廣場打電話給我,說車輛稀疏得令他難以置信;但他可沒有因此而高興,反而覺得是給運輸署狼來了的預警騙倒了
。加價後一個星期,東隧的流量下跌,這個結果一如所料,毫無「驚喜」可言。令人詫異的是,三條隧道當中收費
最平的紅隧在東隧加價後,流量反而下跌了;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收費最高的西隧,流量卻微升了。可是兩者
的變動都不足以左右大局,整體流量還是下跌了。不駕車過海,那麼如何上班、下班?人們改乘別的交通工具,而
地鐵則確又在繁牝間加開班次。只要有選擇,東隧便不難因加得減了。

駕車人士下的判斷雖說什麼叫合理是個主觀判斷,沒有什麼客觀準則可言,可是三條隧道的流量則又毫不含混地告
訴我們,在駕車的人來說,哪個水平叫合理,哪個水平不合理。此話又怎說?三條過海隧道每日的設計流量上限分
別為紅隧七萬八千五百架次,東隧同樣為七萬八千五百架次,而西隧則比兩者高出五成,達十一萬八千架次;三條
隧道的總設計容量合共為二十七萬五千架次。現今每天過海的交通是二十三萬四千多架次,只達到設計容量的八成
五;故此從宏觀數字來看,過海交通是不應該擠塞的。宏觀不擠塞,微觀可又是另一回事了。紅隧每天的流量接近
十二萬二千架次,比設計容量高出五成五。西隧每天的流量則約為四萬架次,只是設計容量的三成三。未加價前,
東隧的流量為七萬四千架次,約為設計容量的九成四。我是東隧的常客,可以見證加價前東隧的交通確是順暢。不
患窮而患不均。紅隧佔總設計容量不到三成,但承擔起五成的過海流量;西隧佔了四成多的設計容量,卻只有兩成
流量;沒有上過《經濟學一○一》課的朋友也看得出那是紅隧、西隧的訂價出了問題:前者「不合理」地低,後者
「不合理」地高。指揮交通的價格紊亂,流量因而「不合理」起來又有什麼稀奇?好了,紅隧及西隧的訂價都不合
理,不是太高便是太低,那麼東隧又如何?起碼從駕車人士來看,相對於其他兩條隧道,加價前東隧的收費是「合
理」的。恰正收費「合理」,故此才交通暢順,流量貼近工程師的設計水平,是不是?

紅隧壓價搶客東隧加價,那是為了爭取一成六的股東資金的回報。在空前低息、低通賬的經濟氣候下,那當然是「
不合理」的了。可是像我剛才說的,什麼叫「合理」,是沒有絕對客觀、一成不變的準則的,而是隨着環境、時空
、人事的不同而改變的。這個一成六股東回報又是從哪裡跑出來的?據林本利說,那是以九三年政府跟西隧達成的
協議為準的。那個時候,失業率徘徊在百分之一、二之間,通脹超過百分之十。扣除通脹,一成六的股東回報,實
質上還不到百分之六。東隧是長達三十年的投資,當中要面對多少的經濟起伏?風險那麼大,以當時的經濟氣候,
百分之六的實質回報,又豈不「合理」?訂定一成六股東回報時,誰知得到香港會從通脹陷入通縮、利率從正數變
成負數?可是我們不要忘記,這是以今日的尺度來下的判斷,當日是沒有人知道會出現這般的景況的。以當今的經
濟氣候,東隧追求的一成六的股東回報豈止「不合理」,那簡直是離譜了。難怪有識之士、政客高官紛紛挺身而出
,為民請命。然而從管理交通的考慮出發,又豈不應按流量而不是股東回報來定收費,擠塞的提高收費,稀疏的則
降價?為了暢順交通,在指控東隧「無理」加價的同時,政客們又能不大義凜然譴責紅隧壓價搶客、製造擠塞?

補白八寶飯國務卿聽BBC始知,美國國務卿麗詩祖母彈鋼琴,父母酷愛音樂,她本人琴藝更臻演奏家水平——跟過馬
友友同台演出過,造詣如何可見一斑;其芳名Condoleezza則脫胎自音樂名詞con dolcezza ——帶甜美的——說得
上是世代音樂。麗詩之姓氏為「米飯」——Rice。米飯而既甜且美,其為八寶飯乎?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紅隧收費也不「合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12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05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有數得計的「事後保險」

「不怕一萬、最怕萬一」,唯其有這樣的恐懼,保險這門生意才應運而生。不是嗎,要是事前已經知道事故會帶來
多少損失,那麼一切都有數得計,那又還用買保險嗎?就算有保險可買,保費又會比損失少嗎?若然如此,誰又還
會投保或提供這樣的保險服務?道理似乎就是這樣的,事實可卻又不然。年來保險業有新搞作,那就是到意外發生
了才買保險;而美國國際集團(AIG)這間全美最大的保險公司恰正是因為承保——及投保——這種「事後保險」
(retroactive insurance)而闖起禍來了。有名無實的「事後保險」「事後保險」是怎麼的一回事?眾所周知,購
買醫療、人壽保險,大都是要先驗身的;好些保險公司更有言在先,不賠償「舊患」。這些可以說是傳統得很的「
事前保險」:保險公司只賠償投保後才發生的病患,業已存在的病痛則還請貴客自理。不過這也不是鐵板一塊的。
現今有點規模的僱主莫不給員工提供醫療保險,不保「舊患」便難免予人以取巧之嫌了。故此就算「事後保險」這
個名堂還未流行,好些保險公司其實早已承擔起「舊患」來了。長貧尚且難顧,心臟、糖尿、關節風濕等要長期跟
進的疾病保險公司又怎承保得來?做保險生意當然不是開善堂,說穿了這是一門提供中介人服務的生意:十個人買
保險,八個沒有病痛,一個有糖尿,再有一個一年裡總會患三兩趟感冒;保險公司的工作是收集十個人的保費,扣
除開支皮費,然後給有病的兩個作出「賠償」——替他們支付醫療費用。

有數得計是關鍵換言之,只要掌握投保人的發病率是多少,那麼無論是保費或賠償額水平都一一有數得計了。發病
率準確無誤,訂定保費、賠償水平時又沒有弄錯算式,那麼保險就像所有經紀、代理般的中介服務一樣,基本上是
一門賺實的生意。當然,這不便是說沒有保險公司因為統計數據失準或計錯數而虧本。不過這種「人為錯誤」是所
有生意都要面對的風險,非獨保險業為然。於此可見,無論是事前或事後保險,關鍵在於是否有數得計。倘若有數
得計,那麼不管是事前或事後,都有險可保了——保險公司可以無風無險地發揮其收集保費、發放賠償的中介角色
。就以僱主提供的員工醫療保險來說吧,只要知道員工的人數、性別比例、年齡組合、工作性質,保險公司理應可
以知道大概有多少人會患上糖尿、癌症、心臟……等長期疾病的了。就算數據不是絕對精確,拉上補下,也大致可
以把保費、賠償金額規限下來了。

「事後保險」因石綿而起儘管「事後保險」在醫療保險行之已久,令這門「新生事物」大行其道起來的,則是上個
世紀七十年代爆發的石綿索償事件。石綿是耐熱的礦物纖維,是防火、隔熱的建築材料。可是自從醫學家們發現吸
入石綿纖維會導致肺癌後,便在一九八九年起被美國環境保護署禁用了。自此不少開採石綿、用石綿為建材或防火
、隔熱材料的公司便紛紛給患上了肺癌的病人索償,「事後保險」由是應運而生。石綿引發的肺癌(及其他呼吸道
疾病)是慢性疾病,不是一觸即發的;好些人更是在接觸過石綿二、三十年後才病發的。二、三十年內隨時有可能
給病人索償,這又豈不像是在做生意的人的頭頂懸了一把隨時會掉下來的虎頭鍘?在這樣的威脅下生意又還做得下
去嗎?怎麼辦?購買「事後保險」可也。需要是發明之母。既然石綿索償給一些公司帶來這麼大的威脅,也就必然
有公司願意付出相當的代價緩衝甚至消除這個威脅。這也正是「事後保險」的功能了:把礦業、建材公司面對的索
償通通接過手來,到有朝一日真的給索償了,才作出賠償。

「緩衝虧損保險」保險公司這門生意是如何賺錢的?就像醫療保險那樣,石綿導致肺癌的發病率也是有迹可尋的;
只要有迹可尋,那便有數得計了。此外,哪怕法庭已作出判決、定下了賠償金額,也還是有「事後保險」可買的
——覆核受害人的身份、確定病情的嚴重性;患病的人不幸過了身的,受益人又是誰?這些手續都在在需時。這也
就是說收過石綿礦或建材公司的保費後,還要過好一段日子保險公司才要作出賠償;可是有保費在手嗎,保險公司
便可以投資逐利了。當股神畢菲特(Warren E. Buffett 1930-)開展「事後保險」這門生意之時,他覷準的,正是
投保及發放賠償之間的時差締造的商機。由醫療、石綿肺癌等事後保險開始,AIG發展出「緩衝虧損保險」(loss
mitigation insurance):業績不理想,公司向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提供的「賠償」帶來進賬,「改善」投保
公司的業績。剛才說過的了,保險公司也是做生意的;這虧損賠償是來自哪裡的?還不是「緩衝保險」的保費嗎?
只不過這種幫助公司「改善」業績的保險在程序上跟一般保險有別,不是先繳保費,出了事才作賠償;而是賠償先
惠、保費後繳而已。不用說這類保險的保費水平跟別的保險一樣都是跟賠償額掛鈎的:賠償額愈大,保費便愈高,
或者繳納保費的年期愈長。一句到底,只要有數得計,那麼無論是先繳費後賠償,還是先賠償後繳費,那又怎難得
倒保險公司?監管公司運作的金融警察則又怎麼看待這種有數得計的「緩衝虧損保險」?他們將之跟造數同等看待
。故此當他們發現AIG提供這樣的保險服務後,馬上着手調查;順藤摸瓜,他們更發現AIG本身亦向畢菲特旗下的保
險公司購買這樣的保險。對金融警察來說,堂堂AIG竟然也造起數來了,他們又豈會輕易放過這頭大老虎?

「緩衝虧損」也有數得計貧不與富敵,富不與官爭。對承保「緩衝虧損保險」,AIG跟美國證監妥協,不作抗辯(亦
不認罪),罰款銷案。AIG自己投保的「緩衝保險」可手尾長了。主席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 1925-)
固然因而被迫辭職,一眾金融警察至今還是咬着這個保險王國不放;後果如何未有分曉。把「緩衝虧損保險」視為
造數,合理嗎?那是不合理的。試想想,倘若面臨虧損的公司不是對前景有點把握,更可以給保險公司提供具有說
服力的支持數據,誰又會願意承受這樣的保險?說到底,提供賠償後,保險公司總得要有把握可以收回保費,那才
不至於血本無歸,是不是?這也就是說與其把「緩衝虧損保險」說成為防範萬一的保險,那其實是給出現虧損的公
司提供周轉資金,解其一時之困。只不過他們以保險公司為招牌,也就沿用慣例,把產品稱為保險而已。可是任誰
都看得出他們在此扮演的,是提供融資的銀行家角色,而不是一個中介人。產品標籤有誤而吃官司,以詞害意,莫
此為甚也!

補白魔鏡BBC走訪阿仙奴法國裔領隊Arsene Wenger(1949-):「閣下時刻激勵球員,那麼誰來激勵你?」換作一般
走江湖的,賣個口乖、給太太擦擦鞋便對付得過去了;Wenger可真人露相,應之以曰:「The mirror。」莫非最是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1/2 作者: 楊懷康

寂寞是無敵?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5-05
壹週刊
圖片頁數: 2/2 作者: 楊懷康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 日期: 2005-04-28
壹週刊
作者: 楊懷康

體驗高貴

二十年了,我還清晰地記得是怎樣知道謙禮(Kenneth McBride)遇害的消息的。那一天,我剛從北美跑了兩個星期
回來,路上見聞不少,急不及待撥電話一一說給他媽媽知。她平靜地讓我講過每一個細節、每一宗趣事,然後給我
說:「康,對不起,我要走了;督察來了,他們剛找到謙禮的屍體。」說謙禮「遇害」,因為除了這兩隻字,我便
不懂得該怎麼樣說二十年前的那個下午,五個獸性大發的人如何奪去他和妮歌娜(Nicola Myers)的生命的。那個
時候他們才十六、七歲,正忙於考試,一起到謙禮家附近的寶馬山溫習,卻遭逢厄運。他喜歡作詩,沉默寡言,不
是個說話多的孩子。在學校裡他參加不少課外活動,更是划艇隊成員,有志於代表香港參加翌年在漢城舉行的亞洲
運動會。我最後一趟見他是那一年的一月。那一晚,他媽媽請我們到家裡見識見識蘇格蘭的「美食」haggis;他還
帶了一兩個同學回家。這二十年來,謙禮的媽媽只跟我提起過他一趟:「你知道嗎,今年謙禮會是三十歲了!」那
一刻,她咧嘴而笑,燦爛極了。要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真不知道這二十年來他們夫婦倆是怎麼挺過去的。儘管
沒有把兒子掛在嘴唇邊,她可從來沒有停過幫他的同學、朋友。有好幾年的暑假,她總會問我可有門路替這個、那
個謙禮的朋友找工作。每一趟,她又總是笑嘻嘻的,就像跟自己的兒子找事情一樣。事實上兇手還未逮到,他們便
成立了以妮歌娜及謙禮命名的教育基金。每一年他們都盛裝去頒獎給數以百計的學生。然後每一趟她又給我說那些
書簿費也應付不來的窮學生賺人熱淚的故事。八九民運後,每一年的六四,不管風雨,他倆跟不少香港人一樣,都
到維園替為自由犧牲的人燃點白燭。就算回到蘇格蘭去了,每到六四他們依舊燃起白燭遙望神州。那五名兇手中有
兩名——尹三龍及張有恒——案發時尚未成年;罪名成立,但判刑則要聽候英女皇發落。去年九月,尹三龍給釋放
了;張有恒成了史上最後一名聽候英女皇發落的犯人。這個月,他給判刑三十五年,按理四年後也會給釋放了。尹
三龍得以提前釋放,除了因為在獄中行為良好,謙禮的爸爸媽媽在九八年給董建華寫信,原諒了他們,也是個關鍵
。這封信雖然沒有公開,尹三龍出獄時,謙禮的爸爸媽媽善頌善禱,希望他會「尊重周圍的人,可以安寧、平靜,
而又有建設性地度過他餘下的一生。」他們有沒有原諒那些獸性大發的兇手?「我們相信那些知道自己犯過些什麼
罪行,為此懺悔、希望得到原諒的人,是應該得到寬恕的」。那麼他們是原諒了尹三龍嗎?「我們相信尹三龍知道
自己犯過了什麼罪行,為此懺悔。」謙禮的爸爸向《蘇格蘭人》報這樣說。一九九八年夏天,他們才五十多歲便「
告老」還鄉了。為了讓他們對香港留下個美好的回憶,朋友安排他們到半島酒店住上兩天才離開。那天早上送別,
看着他們乘酒店的勞斯萊斯上路,心情難以平復。我的朋友不多,認識上他們,那是我走運了:從他們身上我體驗
到了基督精神,認識什麼叫寬恕,感受到什麼叫blessed,知道了什麼叫高貴。

@請參考>@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