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9

汞,※溪

汉字构形学导论
王宁 著

□充慈志缩
汉字构形学导论
王宁 著

有形年式缩
2015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汉字构形学导论/王宁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ISBN 978-7-100-11090-7
1.①汉… Ⅱ.①王…Ⅲ.①汉字一构形法一研究
Ⅳ.①H12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15)第044130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著作财产权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商务印
书馆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独
家出版。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禁止以商业用途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散布、销售。
版权所有,未经著作权财产权人书面授权,禁止对本书中文
简体字版之任何部分以电子、机械、影印、录音或其他方式
复制或转载。

汉字构形学导论
王宁 著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
北京市艺辉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ISBN 978-7-100-11090-7
2015年6月第1版开本 脚0×1230 1/2
2015年6月北京第1次印期 印张9'
定价∶ 29.00元
前 言

我上世纪 60 年代初跟从陆颖明(宗达)先生学习《说文解
字》,在将近 20 多次倾听颖明师讲解《说文》学和在老师指导
下通读《说文》和做过10次《说文》系联后,对中国传统文字学
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日渐深入,也更加信服。汉字在我心里渐
渐变成一种可以理喻的文化事象,不再陌生,不再虚玄;汉字
教育也就成为我教学和研究生涯中长存的主题之一。有两点
我认为是认识汉字的关键——第一,是汉字因义构形的"表
意"特性;第二,是汉字构形系统的存在。这两点,是我的老师
通过《说文解字》教给我的。我一直想从这两点出发,对汉字
做一个理性的解读,也一直想把这种理性用在汉字教育上。
有时候,这种想法变成一种冲动,在纪念老师和翻阅《说文》的
时候,尤为强烈。
1999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师范司主持的"师范院校教学
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大项目,担任了中文专业的召集人,
首先关注的是汉字学能否在师范院校开设以及如何开设的问
题。为了把这门课程定为师范院校的必修课,我们设计了一
2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份关于汉字学基础知识的问卷,在 541 位中小学老师中进行
调查,内容都是非常简单的常识问题,结果,回答的错误率占
到大约 68??有的问题错误率高到 92??与此同时,汉字的
应用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和基础的理论导引,也出现了一些说
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比如,竟有人说"汉字不是记录汉语的",
"汉字先于汉语产生,比汉语还好学",甚至说"不到一岁的孩
子不会说话也能学会汉字"……这种现状使我在吃惊之余,感
到责任的重大。想到前辈革命家、教育家和许多学者孜孜以
求的文化教育的"大众化",我们现在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但
是,汉字这个一切教育的基石竟然就这样在人们心里陌生下
去吗?很平常的概念和理念,属于事实和常识问题,也可以被
否定和被曲解还被视为"创新"吗?汉字研究已经涉及古文字
里很生僻的字,不能不说已发展到相当深入的程度,但是,那
些研究成果,在教学和普及领域,为什么这样难以被一般人接
受呢?因此我想,到了汉字学走出象牙之塔的时候了,汉字学
应当发展易于普及、便于应用的基础理论,解决那些最基本的
问题。但是,如何在前辈先贤的众多研究中把最基础的部分
抽取出来,将其系统化,给初学者和普及领域建立一种基本原
理,以便多数人能对汉字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我在思索这些
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从经学生发出的传统"小学"——
"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也许,《说文》学的那两个认识汉字
的关键能作为汉字基础理论的起步。我在《我和中国的传统
前 言 3

语言文字学》一文中曾经说过;"总结基础理论的确是一种不
易被承认的工作。一种现象,初接触时迷惘困扰,脑子里翻江
倒海,一旦弄明白了上升到理性,说出来却是如此平淡无奇。
凡是总结得成功的规律都是十分平易的,不像解读一个谁也
不认识的生僻字那样显得功夫深。"在总结汉字构形基础理
论时,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其实,总结汉字构形学的基础理论,我从1985 年描写小
篆构形系统时就开始了。历时四年,到1989年,在构形系统
描写的基本操作方法确立后,为了检验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
法是否适用于历代的、各种字体的汉字,我请十几位博士用其
术语系和操作程序先后对甲骨文、西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
楚帛书文字、战国三晋文字、睡虎地秦代古隶、马王堆帛书文
字、居延汉简文字、东汉碑刻文字、唐代碑刻文字、宋代雕版和
手写文字等实际应用的共时汉字,进行了认真地整理,对其构
形系统进行了一一地描写。其结果,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汉字
构形具有系统性这一理论原理的信心。为了检验这一基础原
理是否适用于应用领域,1997年,我把汉字构形学比较完善
的操作方法运用于信息处理用现代汉字的部件规范,证明现
代汉字也是具有系统性的。为了检验这些最基本的原理是否
平易,能不能被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接受,1995 年,我应
《中国教育报》约稿,用一年的时间,在语言文字版连载了《汉
字构形学讲座》,同时把汉字构形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引进了
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由我主编的北京市小学教师自学考试的教材《汉字汉语基
础》,在此过程中,我收到了许许多多中小学老师的来信,帮助
我进一步把汉字构形学的基础原理完善和进一步通俗化。在
2000年北京召开的全国小学识字教学研讨会和香港召开的
2000 年国际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把《汉字构形学讲座》略做
修改,配合我所作的《汉字教学原理和各类教学方法的阶段适
应性》的发言,印给老师们征求意见。2002 年 4 月在上海教
育出版社出版的《汉字构形学讲座》(以下简称"上教版"),就
是在《中国教育报》连载的十二讲基础上多次修改补充的。感
谢在基础教学第一线的许多老师,他们从 1995 年至今,一直
在把汉字构形学和汉字教学结合起来,并且提出很多问题,告
诉我哪些内容还需要增补。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在
汉字教学第一线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教育报》连载
的十二讲合起来只有2.1万字,上教版已经扩充到4.7万字。
在《讲座》里,我第一追求的是简要和平易,而不追求高深。但
是,汉字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哪些属于最基础的,很难把
握——要简要,就容易挂一漏万;要平易,就难以透彻。在上
教版的前言里,我表示过这样的意思∶还有许多问题,考虑成
熟后,再写一本《汉字构形学导论》,慢慢去说。
上教版出版后,出版社告诉我,他们不准备再版,我可以
随意处理这本书。没有想到,这本薄薄的小书虽早已脱销,但
是以 PDF 格式放到网上,有很多小学老师和教对外汉语的老
前 言 5

师下载去看,国外的很多教汉语的老师也不断有人写信来。
既然书仍在传播,我也就没有忙着再版和补充,匆匆忙忙10
年过去了。这 10 年,考察和描写共时的、同形制的汉字构形
系统的《汉字构形史丛书》出版了,汉字构形具有系统性已经
多次被证实;整理和描写汉字构形系统的操作规则与程序,也
因多次运用、不断充实而更加周密并合理化。汉字构形学的
思路产生于对《说文》小篆的系联和古今汉字的比较,这 10
年,我们采用计算机对《说文解字》及其前后时代的汉字进行
了更为精细的解析,小篆构形系统内在的严密性有了更多的
数据加以证实,有关汉字构形的理论原理和术语系的完善,较
之10年前也成熟多了。也是在这10年,我在教学的同时,一
直在增补《汉字构形学讲座》一书的内容,但诸事繁多,难得有
机会将新补充的内容整合在一起。2012年9月,我应邀到台
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访学一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之一是"汉字
构形学",使我有机会在面向台湾大学跨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
系统讲授这门课程的同时,把10年前后固有的和新的想法综
合在一起,和年轻的同好者交流。选课的同学不多,但包括很
多专业。我寻求理解,从他们的作业和提问中,我感受很多。
一位中文专业的同学告诉我∶"这门课和我以前学的文字学完
全不同,但我一个个作业做下来,思路一点点开阔,对汉字的
认识忽然像雨过天晴似的,明朗起来。"我讲完"汉字的共时认
同关系"一讲后,一位学护士专业的同学在教室外面迎着我对
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我说∶"老师,你开始上课后,讲到第三讲,我还不知道你要做
什么、想说明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你想用一套可操作的办法
把汉字的整体描写出来,就像医生描写生理器官和人体构
成。"最后考试的时候,有一位同学递上来一个小条说∶"多谢
老师。我晚上在补习学校教国文,我想我知道怎样'以字讲
字'了!也知道怎样读《说文》和查《说文》了。"在学生的作业
里,我会偶然发现几个他们想出来的精彩的实例,也让我感受
到一种沟通和理解。或许是这些事堆积在一起,让我把教学
工作和在台湾感受极深的忆旧情怀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
要在台湾留下一点什么的冲动,正值三民书局向我约稿,我便
毫不犹豫地将《汉字构形学讲座》的繁体增补本(以下简称"台
北版")交给了三民书局。
台北版的结构有下面几点变化∶第一,将原来的第一讲和
第二讲次序调换,把"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放在最前面,承担
"绪论"的功能;第二,将原来的第四讲"汉字的书写元素与构
形元素"、第五讲"平面结构与层次结构"合为新的一讲"汉字
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因为元素是构形解构的结果,解构
次序是结构次序的反向,二者本来难以分开论述;第三,将原
来分为七、八两讲的"汉字的构形模式"上、下并为一讲,作为
第六讲,题目仍为"汉字的构形模式";第四,取消了原来第九
讲"汉字的构形属性和构意讲解","构形属性"的内容并入第
七讲"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构意讲解"并入第十讲
前 言 7

"汉字构形规律与汉字教育"。这十讲,结构应当比过去更合
理、更紧凑,也更符合阐释汉字构形的逻辑体系。
台北版的字数比 2002 版增加了一倍多,增加的内容有以
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汉字构形原理做了必要的补充。例如,进一步
阐释了9种构形模式和传统"六书"的关系,说明了"六书"的
本质及精髓。勉强采用"六书"之定义,不如更理性地放大"六
书"的内涵,发挥"六书"的精神。再如,在汉字历时传承关系
问题上,特别说明了处于不同时代的汉字,由于所记录的词汇
总体系统发生了变化,即使字形具有传承关系,音与义也未必
对等,职能的分合与同源的分化随时可见,在梳理个体汉字源
流谱系时,要避免简单化的毛病。又如,在汉字构形系统问题
上,强调了《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的示范作用,增加了构形系统
整理和描写的操作规则与程序等。
其次是在术语系的完善上做了必要的补充。汉字构形学
的目的是为了创建汉字学的基础理论,对一些已经被发掘出
的汉字构形现象,应当在分析其本质的前提下,为其设置术
语。在设置术语时,要注意把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现象给
予区分。例如,讹变与理据重构现象应当分开,后者是汉字在
形义发生演变过程中适应新的构形系统的重组现象,是合理
的。再如,汉字认同的单位必须有层次地设定,字样、字位的
认同是文字的认同,而字种的认同已经涉及词汇,与音、义、用
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相关,不是单纯的形体问题了。又如,独体象形字失去了象形
性,以已经固化进字形的语义体现构意,属于"义化"现象,只
有不能体现构意、无法讲解的构件才可称为"记号化"……为
了形成相互依存的术语系,这次增补,书后设置了术语表。
再次是为了说明原理和术语,新增了一部分例证和数据。
汉字构形学是以描写为主的基础理论,希望保留它原来浅显
易懂的特点,因此,举例尽量选择记录常用词的字。为了尽量
阐释有规律的现象,避开枝节和无规律的偶然现象,在选择古
文字例证和讨论历时问题时,以甲骨文、金文、小篆为代表;今
文字则直接用楷书为代表。这样做是因为∶第一,在文字考据
上,甲骨文、金文、小篆的释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更加成熟
与可信,对基础理论的阐发更适合;第二,甲骨文、金文与小篆
直至隶楷,传承关系更明确、直接,涉及的问题相对明了一
些;第三,历时文字之间拉开时间距离,阶段性更强,演变的
规律也更为清晰。举例中的每个字形都有出处,但因系基
础理论的阐发,选择例证以构形的典型性为主,具体出处就
不注明了。
汉字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已经非常复杂,想要从中离析
出一个系统的基础理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深下去难,浅
下去也不容易,深入浅出还要准确就更难。我只能说尽力而
已,唯有不停地修改、补充,才能不断精进。
《汉字构形学讲座》在台湾三民书局用繁体字出版,给《讲
前 言 9

座》画了一个句号;但是,受到出版制度的限制,台湾出版的书
不能在大陆发行,增补后的较为详细的内容,无法与更多的读
者见面;用繁体字印刷,给海外的阅读者也带来一些困难,加
之两岸简繁字的差异和中小学教材的不同,也使台北版言犹
未尽,留下了一些空间。
感谢商务印书馆解决了版权的问题,这本书可以在北京
出版。今年年初,我开始考虑在台北版的基础上,对这本书进
行复查和补充。因为这次经过补充的稿子已经扩展为17万字
的篇幅,也因为需要与台北版有所区别,所以将书名改为《汉字
构形学导论》,内部结构改为章节式,以实现上教版前言里曾经
提出的要写《汉字构形学导论》的设想。这次的补充和修改除
了结构形式改为章节以外,在内容上有几点较大的变化∶
第一,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在普及层面误解很
多、在教学中也急需解决的观念问题,这个问题无法加到别的
章节里去说,因此,《导论》专门增加了"汉字与汉语"一章。
第二,开始构建汉字构形学的体系时,我受前辈学者的启
发,很想把训诂学和文字学截然分开,突出文字独立研究的价
值;而一路走来,我才发现,汉字这种与意义有机联系在一起
的文字系统,离开语义,它的规律几乎是没法阐释清楚的。想
到我的老师陆颖明(宗达)先生写《说文解字通论》时运用《说
文》讲解古代经典文献语义的那些精彩的例子,我终于明白,
诠释汉字问题,体现汉字独立研究的价值,只要把握以"形"为
10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中心的体系,不必回避汉字对汉语词汇的深刻影响。因此,在
《导论》中,我在已有的章节里,增加了一些与汉字有关的词汇
问题。例如,专门阐释了汉语词汇衍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增
加了"汉字教学与词汇积累"一节。
第三,在汉字构意的讲解时,常常会涉及有关文化的问
题,这些问题原来合在"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这一问题
下说明,过于简略,《导论》专设"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
化的关系"一章,可以涉及一些宏观的理论问题。
第四,在导论里,我将在台大课堂上省略的内容诸如现代
汉字的整理、草书楷化的转写等补充进去,为了阐释的通俗
化,又加了一些教学中积累的例证,并核查了数据,修改了一
些图表。
以上我详细阐述了这本书从《中国教育报》连载,经过上
教版、台北版,到北京商务印书馆《导论》版的发展过程,是为
了说明,汉字构形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是在实际应用和
不断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充实的;但这绝不是终点,进一步完善
还有待今后的努力,衷心希望得到读者一如既往的帮助,并在
这里向一切关怀过本书的国内外朋友致以深切的谢意!

王 宁
2014年10月30日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1
第一节 汉字学及其分支 ……………………………… 1
第二节 创建汉字构形学的历史必然性 ………………6
第三节 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 …………………… 10
第四节 汉字构形学的性质和任务 ………………… 14
第五节 汉字构形学的应用价值 …………………… 17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 20

第一节 从世界文字分类看汉字的性质 …………… 21

第二节 从汉字的历史发展看汉字的性质 ………… 24
第三节 从汉字构形系统看汉字的性质 …………… 28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 34
第一节 汉字是自源文字 …………………………… 34
第二节 汉字和汉语的密切关系 …………………… 37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的区别 ………………………… 46
2 汉字构形学导论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 55
第一节 汉字的构意及其发展 ……………………… 55
第二节 构意与本义…………………………………… 61
第三节 构意的笔势化………………………………… 64
第四节 构意笔势化的处理 ………………………… 70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77
第一节 汉字的书写元素——笔画 ………………… 77
第二节 笔画书写和构形的关系 …………………… 81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次序 …………………………… 87
第四节 构形的分解…………………………………… 93
第五节 汉字的构形单位——构件 ………………… 97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 106
第一节 构件的表形功能 …………………………… 106
第二节 构件的表义功能 …………………………… 111
第三节 构件的示音功能与示源功能 ……………… 114
第四节 构件的标示功能 …………………………… 118
第五节 构意丧失与记号构件的出现 ……………… 119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22
第一节 单构件模式 ………………………………… 123
第二节 加标示构件的模式 ………………………… 125
第三节 两个以上表形表义构件
目 录 3

组合的模式 ………………………………… 128
第四节 示音构件介入的构形模式 ………………… 133
第五节 综合合成模式 ……………………………… 137
第六节 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理解"六书"………… 138
第七节 对理据丧失与半丧失字的处理 …………… 140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 142
第一节 汉字的构形属性 …………………………… 142
第二节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49
第三节 汉字的科学整理 …………………………… 159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 168
第一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职能分合现象 ………… 169
第二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同源分化现象………… 172
第三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不同
"字体转写现象 ……………………………… 178
第四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形体
传承与变异 …………………………………182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 190
第一节 汉字构形系统在历史上的形成 …………… 191
第二节 基础构形元素在优化
原则下的整理 ……………………………… 192
第三节 字料搜集、整理与优化 …………………… 197
第四节 汉字构形关系的有序性 …………………… 203
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第五节 小篆构形系统的验证 ……………………… 207
第六节 不同时期 汉字构形系统的
比较与汉字史研究 ………………………… 214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
关系 ………………………………………… 219
第一节 汉字发展的文化因素 ……………………… 219
第二节 关于汉字起源传说的文化阐释 …………… 221
第三节 汉字字体与书写中的文化现象 …………… 225
第四节 历史文化在构意中的蕴藏 ………………… 227
第五节 防止进入汉字与文化关系
问题上认识的误区 ………………………… 236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 241
第一节 根据汉字属性确定初期
积累字的字表 ………………………………242
第二节 科学讲解汉字的字理 ……………………… 254
第三节 汉字教学与词汇积累 ……………………… 263
术语表 …………………………………………………… 271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如果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
历史;估算汉字起源的时间,约在六千年以前。它书写了中华
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
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
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
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入计算机,迎接了高科技
的挑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第一节 汉字学及其分支

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并存的、代表着两种
发展趋势的文字系统,它们各有其特点,又各有其发展规律,
而汉字又是表意文字的代表;所以,汉字的研究不仅是中国文
字学的课题,而且是世界文字学的课题。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建立起的一门学科,从汉代
的"小学"算起,这门学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发展到今
天,实际上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支∶
2 汉字构形学导论

1.汉字构形学

汉字构形学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
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汉字构形
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就汉字的发展历史来说,不同
历史阶段的汉字构形具有各自的特色,而汉字构形学要能涵
盖各阶段汉字构形的诸多现象,为研究各阶段汉字提供基础
理论和基本方法。
汉字形义学与汉字构形学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这种
研究从理论上说,是要抓住汉字因词或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
特点,总结出汉字形义统一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
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达到确定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这一目
的。从实践上说,是要借助字形的分析来探讨古代文献的词
义,为古书阅读和古籍整理提供语言释读的依据。
汉字构形学与汉字形义学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前者
借助于意义,探讨的中心是形体,所以属于汉字学范畴;后者
借助于字形,探讨的中心是意义,所以属于训诂学或文献词义
学范畴。

2. 汉字字体学

汉字字体学属于书写汉字学范畴,但是与汉字形体的分
析有密切的关系。汉字字体指不同时代,不同用途(鼎彝、碑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3

版、书册、信札等)、不同书写工具(笔、刀等)、不同书写方法
(笔写、刀刻、范铸等)、不同地区所形成的汉字书写的大类别
和总风格。汉字字体在今文字阶段形成了正规字体和变异字
体的差异。一般把隶书、楷书称作正规字体,行书、草书称作
变异字体。变异字体是汉字速写的结果,它的特点是在不同
程度上改变正规的笔顺,尽量缩短笔程,结构也就相对简化,
它的结构是对正规字体结构有系统的变异。变异字体与正规
字体是同时通行的,它们的构形相互影响。研究汉字字体风
格特征和演变规律,探讨变异字体——行书和草书结构的变
异规律,以及今文字阶段正规字体和速写变异字体相互影响
的事实和书写规律,是汉字字体学的任务。

3.汉字字(形)源学

汉字字源学是研究探讨形源的规律和汉字最初构形方式
的学科,尽量找出汉字的最早字形,寻找每个字构字初期的造
字意图,也就是探讨汉字的形源,也叫字源,是汉字字源学的
任务。因为早期汉语词源学也称"字源学",为了与汉语词源
学分清,汉字字源学也可称为"汉字形源学"。一部分古文字
的研究是本着寻找字的形源角度进行的,应当属于这个分支。
汉字字用学与汉字字源学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个体
字符造出后,并不是永远用来记录原初造字时所依据的那个
词或语素,它的记词职能随着语言词语义项的分合、存废、重
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组而时有变化。字用学就是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言语
作品里汉字字符记录词和语素时职能的分化和转移的。
汉字字源学探讨原初字形的结构,属于汉字学范畴,字用
学探讨汉字记录汉语的实际职能,属于训诂学或文献词义学
范畴。

4.汉字文化学

汉字文化学的研究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宏观的,即
把汉字看成一种文化事象,然后把它的整体放在人类文化的
大背景、巨系统下,来观察它与其他文化事象的关系,这是宏
观汉字文化学;另一方面则是微观的,即要研究汉字个体字符
构形和总体构形系统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对这些文化信息加
以揭示、进行分析,这是微观汉字文化学。总之,汉字文化学
是在作为文化事象的汉字与其他文化事象的互证关系中建立
起来的。如果说,汉字构形学是描写的,那么,汉字文化学则
是解释的∶它要从历史文化和社会历史环境出发,对汉字个体
字符构形的状态及其原因加以解释,同时对汉字构形总体系
统及其演变的历史所以如此做出回答。
以上四个分支,彼此是相关的∶
汉字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研究汉字构形、构意必须有历
史演变的观念,而字体则是汉字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实现的不
同风格的大类别,这种类别必然影响汉字构形的状态。在隶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5

书、楷书阶段,不但正规字体对变异字体有直接影响,变异字体
(行书、草书)对正规字体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例如∶楷书笔形的形成,就是行书和行草直接的影响;隶书与楷
书构形的简化,以及因此带来的理据丧失,也直接与草书有关。
因此,汉字形义学和汉字字体学都与汉字构形学有关系。
字源与字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汉字发展到一定的阶
段,构形及其所负载的词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有一部分汉字
的构字理据,也会脱离最早的构形、构意,产生理据重构①现
象,与字源有了区别。字源学的目标是对个体汉字发生状态
的尽量追索,不能以后代的字理讲解代替字(形)源的阐释,也
不能用字(形)源来否定后代的字理;但是,字源与字理并非没
有关系,科学的汉字学必须沿着后代字理的变化轨迹向上追
索字(形)源;而探求每个阶段汉字的字理,除了要将其放在共
时的构形系统中检验,也还必须沿着字源发展的脉络向下梳
理,才能证明其真实性与合理性。因此,汉字形义学与汉字字
源学与汉字构形学的关系也是很明显的。
汉字是在中华历史文化的浸润下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由于汉字构形及其演变都有文化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
汉字形体中往往存有一些文化信息②。但是,在解释汉字构

。① "理据重构"见本书第四章第三节中"理据重构"一小节。
② 汉字构形与文化的关系,参考本书第十一章。
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形中存在哪些文化内涵时,要防止主观臆测,不能认为对汉字
构形的理据可以随意解释,夸大汉字构意的主观性;科学的汉
字文化学必须建立在对汉字构形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二者
的密切关系可想而知。
从这些关系可以看出,汉字构形学是汉字学其他分支的
基础,也是构建其他分支基础理论的枢纽。

第二节 创建汉字构形学的历史必然性
汉字学这四个分支的内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而汉
字构形学则是这四个分支的枢纽和基础。这是因为,通常所
说的汉字三要素形、音、义,音和义都是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
由汉语那儿承袭来的,只有字形是汉字的本体。不论研究汉
字的字源、字用、风格和它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都必须先把汉
字的构形规律搞清楚。
历代的汉字学,包括汉字形义学、汉字字用学、汉字文化
学,以及更为具体的古汉字考释学、汉字形体演变学……都取
得了不少成就。但是,系统的汉字学基础理论至今并未完善。
这是因为,在汉字学创建基础理论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观
念一直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个是汉
字以形为本体的观念,一个是汉字构形系统性的观念。
什么是汉字的本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它的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7

音与义来源于汉语,字形才是它的本体。在中国,把字形作为
汉字的中心来探讨,从理论上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必须首先克
服传统汉字观造成的两种固有的积习。这两种积习,都是早
期汉字研究的实用目的带来的。
中国古代的文字学称作"小学",因"周礼八岁入小学,保
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这一制度而得名。它的目的开始是起点
很低的识字教学,两汉经今古文斗争以后,因古文经学家的推
崇,一下子上升为考证、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也就是讲解古
代书面文献的工具,而有了崇高的地位。汉字所以能成为解
读古书、考证古义的依据,不仅因为它具有记录汉语的功能,
还因为它始终是表意文字系统,据义而构形,从字形上可以探
求词的本义,以本义推导引申义,再加上语音的因素找到本字
而辨明假借义。由词义而句意,由句意而章旨,由章旨而知文
献所传播的思想。这种十分明确的解读文献的实用目的,造
成了"小学"固有的形、音、义互求的传统方法,而这种方法必
然是以义为出发点又以义为落脚点的。"六书"是传统文字学
分析汉字构形模式的凡例与法则,但是,"六书"的前四书虽勉
强可以涵盖《说文》小篆的构形类型,后二书却与构形没有直
接关系。细究"六书"的意图,很大成分是着眼在探求形中的
意(造字意图)和义(构字所依据的词义)。只有兼从"释字之
法"而不是单从"造字之法"的角度,也就是汉字形义学的角
度,才能准确理解"六书"。而通过造字意图来探求词义,已经
8 汉字构形学导论

跨越到语言学范畴,并非单纯的汉字本体研究了。"字"在文
言书面语里,与"词"的界限很难划分,自章太炎先生在清人
"训诂之旨,本于声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语言文字学"
的概念后,"小学"的语言学本质得到了彰显,但是,作为语言
载体的文字相对的独立研究价值,又为后人所忽略。现代有
些人"字"与"词"混淆,文字学与训诂学划不清界限,是因为他
们对前人思考问题的过程没有深入地学习,在汉语与汉字的
辩证关系上缺乏认识。唐兰等先生提出要将文字学与训诂学
分清,正是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必要回应。
具有整体系统观念是先秦经学、"小学"家的优秀传统,汉
代以形为纲的《说文解字》内在的构形系统思想十分明确,清
代乾嘉学者又将这种整体系统的思想发扬光大。但是,这种
深刻的理念在现代有所淡化、失落,一部分文字学学者利用
"小学"专书解读文献意义的实用目的太强了,仅仅着眼于对
单个字的考据;而对它的评价,自然也以它提供的每个形体与
意义考证的效果为标准,较少注重书中包含的构形系统思想。
其实,后代沿袭《说文》一类的字书在理论的自觉性上比之《说
文》远远不如,绝大多数只是袭用《说文》的框架来罗列字
形——而且是不同历史层面的字形——字量不断扩大固然满
足了一些人汇集材料的目的,但汉字形体所具有的系统性却
越来越难以看出。
汉字本体的研究必须以形为中心,而且必须在个体考证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9

的基础上探讨其总体规律。现代文字学在研究上以形附属于
义、注重个体而忽略总体的习惯,便无形之中成为这种本体研
究的障碍。加之历代字书都不区分字形的历史层面,提供不
出一批经过整理的系统字料,创建科学的汉字构形学便更加
难以起步。没有一套能够分析汉字构形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可
操作方法,有关汉字的许多争议问题便不易取得共识,汉字史
的研究也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传统文字学并非完全没有认识到研究汉字总体的重要
性,字书对字的类聚本身就表现出"小学"家认识汉字总体的
愿望。而且,任何单字的考证都必须借助大量相关字形作为
参照,考据家不可能没有总体与个体关系的意识;但是,传统
文字学仍然不能完成创建汉字构形学的任务。这是因为,古
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未能给它提供分析总体字形内部结构
的理论和方法,因而面对三千多年不断变化又不断积淀的数
万汉字,他们难以由纷繁之中见其规律。
近现代文字学的许多大家对汉字理论的研究,为汉字构
形学的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文字的自觉考证和古
文字学的建立,不但使汉字构形的规律逐步得到了多方印证,
而且使文字断代的观念得到了强化。从甲骨文到秦篆历代古
文字大量形体的实际面貌,隶变以后汉字形体演变的复杂事
实,都对传统"六书"提出了挑战,进一步说明了"六书"仅对秦
代规范的小篆是适合的,但是它无法覆盖历代的汉字构形。
10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为了使汉字构形的类型划分能够切合古文字的实际,一些文
字学家提出了"三书"说,"三书"说在对汉字构造方式的概括
上虽更为科学,但是就分析汉字构形的操作性来说,对古文字
过于笼统,对今文字又不完全切合,始终未能将"六书"替代下
来。"六书"明显的局限性,增加了进一步总结汉字构形的必
要性和迫切性。
汉字进入计算机后,作为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
它的本体"形"要靠"码"来输入输出,它的属性多了一个"码"。
两岸产生简化字与繁体字差异以来,简化字采用同音替代的
方法合并了一些字的记词职能,致使简繁字的对应关系出现
了一对多的现象,汉字的本体"形"与其职用发生了不可分割
的关系,在简繁对应的领域里,"用"也成为汉字的属性之一。
作为信息符号,汉字的五大属性——形、音、义、用、码,更加突
出了"形"对其他属性的主导作用。汉字构形学基础理论创建
的迫切性更为突出了。

第三节 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

汉字构形学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它既是传统文字学的
继承,又要吸取现代科学方法使其更适应于当代;因此,需要
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它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吸取中国古代"小学"的传统方法,"六书"虽然有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11

不完善的地方,但从新的角度来看"六书",它的合理精神是值
得吸取的。"六书"本来是古代识字教学的教学法,秦代借助
"六书"之学整理规范的小篆,许慎《说文解字》为其做出了相
应的定义∶前"四书"属于汉字结构的分析模式,"依类象形"与
"孳乳寖多"是它分析汉字的两大条例。象形和指事属于独体
象形,会意属于合体会形与会意,仍在象形的范围内,只有"形
声相益",汉字的成字构件在组字时发挥了音和义两种构字功
能①,构字量占到 87??右②,是"孳乳寖多"。但是在实际的
字用里,在汉字的使用职能和字际关系介入了分析的机制后,
转注和假借这两个与前四书不同层面的分类概念加入了"六
书"的行列。中国古代以"六"概括的概念集合里,受《易经》八
卦六爻的影响,分类不在同一层面上的情况不止"六书"一处。
"六书"的后两书与前四书分类不属同一层次,只要正确理解,
本属正常。现代人对"六书"有五花八门的分析讲解,其实都难
以超出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论说和章太炎对此的诠释雪。
"六书"所以能统帅汉字构形分析千年以上,主要是它的"结
构一功能"分析法适合表意文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传统"六书"

①"成字构件""构件功能"等概念的定义,见本书第五章第五节的第2小节。
② 徐铉在《说文解字》校定的《叙)里一开始就做出了如下统计∶"此十四篇,五百
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学。"但
今天通行的陈昌治校刊的单行本实际字数为 9431 字,在没有确切证据恢复原本的
9353 字之前,我们的统计仍以 9431 为底数。下同。
③ 见章太炎《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与(文始・序例》。
12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不应当抛弃,而应当为汉字构形学的总结提供一种合理的思路。
在哲学方法论上,系统论的提出,给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提
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20 世纪初,奥地利生物学家贝
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基本
思想。他给"系统"下的定义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
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①在语言学领
域,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首先把系统论的思想用
于共时的语言学,提出了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方法。美国的结
构语言学发展了描写的语言分析方法②,欧洲结构语言学形
成了功能的和语符的分析方法⑤。我们可以把结构语言学的
主要思想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元素,结构模式,层次关系。
系统论启发我们,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被社会创
建又被社会共同使用的符号,在构形上被多种规律所制约,必
然产生自组织现象,也就应当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在共
时历史层面上的汉字总体,应当有自己的构形元素,这些元素
应当有自己的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因而,汉字的个体字符既
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散乱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

① 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刊载于 1945 年《德国哲学周刊》)。
② 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1921年出版的《语言论》和伦纳德・布龙菲尔
德(Leonard Bloomfield)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为结构主义播写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① 以N.特鲁别兹克伊(Trubetskoi.Nikolai Sergeevich)和雅各布森(Jnkohson,
Romsn)为代表的布拉格"功能"学派,以1.叶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r)为代表的哥
本哈根"语符"学派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的完善和理论的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13

的符号系统。个体字符的考据只有在整个系统中找到它应有
的位置,才能被认为是可信的和合理的。
从自然科学中总结出的系统论思想,及西方结构主义语
言学方法,在汉字问题上是需要验证的。我们能否在汉字构
形的事实中描写出这种系统,并经过实际的描写建构出分析
汉字构形系统的可操作方法?
章太炎、黄侃继承和发展了乾嘉之学①,两位先生把《说
文》学作为"小学"的根基,通过系联的方法,深入发掘东汉许
慎所著《说文解字》中的系统论思想。按照章黄的思路分析
《说文》小篆,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许慎是运用"六书"的前四书对小篆形体进行说解的,我
们把前四书作为小篆构形的几种模式,按照许慎的说解来拆
分每一个字,拆分所得到的各级构件,累积起来达到 279561
个之多。合并拆分后相同的构件,可以得到1937 个直接构
件,其中1923 个仍然在《说文》内,占99.27??只有14个超出
《说文》所收字,仅涉及 89 个字符。如果我们把这 14个构件
作为例外处理,《说文解字》对其他小篆的解释都是合乎字理
的,"六书"的前四书正是《说文》小篆适合的构形模式。同时,

① 清代"小学"以乾嘉时代最盛,在明末顾炎武精神的继承与感召下,戴震、惠栋
等学者开始的乾嘉学者,纯熟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从汉唐的经学和"小学"中发掘和
总结出大量的理论规律,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理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章太
炎、黄佩继承乾嘉之学,同时吸收了两方哲学和古典语言学的理念方法,将乾嘉"小学"
的成就发扬光大,提出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的新概念,将文字学改造为语言文字学。
1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小篆具有一批数量有限的基础元素,将这些元素依层次对小
篆进行组构,实现了字际关系的有序性。这也充分说明了许
慎在《说文解字》中体现了相当成熟的小篆构形系统。
《说文》小篆之所以能够进行定量分析,是因为在许慎作
《说文解字》的当时,这种文字体制就已经不再通行于社会,成
为一种历史的文字;而且,许慎在经过对字符的优选之后又以
字书的形式把这种文字的数目固定了。于是,这种文字体制
的结构内部已不再发生质与量的交换与转化;也就是说,它已
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许慎倾半生之力从当时纷繁的实用汉字
中来构建这个系统,没有自觉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姜
亮夫先生指出∶"汉字的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
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
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
部精神。"①
小篆构形系统成功的描写,把"六书"和古代朴素的系统
思想与现代系统论方法论综合到一起,成为我们构建汉字构
形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汉字构形学的性质和任务
汉字构形学的基本方法是对共时平面上的汉字存在的形

⑩ 姜亮夫《古文字学》(新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 页)。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15

式加以描写,所以,它属于共时的描写汉字学。处于共时层面
上的汉字是杂乱无章的,还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仅仅描
写了《说文》小篆还不够,还需要对各个时代不同形制的使用
着的汉字加以整理,并将这些共时的构形系统描写出来。
为了描写汉字构形系,汉字构形系统的具体任务应当是∶
1.认识汉字构形的种种现象的实质,为其设置术语。这
里举例来说明发掘现象、分析现象、制定术语的做法。例如,
部件分析按照理据进行,我们称作依理拆分;按照形体相离状
态进行,不考虑理据,我们称作依形拆分∶
o颖 ②颖 ③磨 ④磨
上面①和③是按照字理来分析字符构件的,"颖"拆成
"禾"+"顷","磨"拆成"麻"十"石",拆分出的构件一般应是成
字的;②和④是按照字形相离的情况来分析构件,"颖"拆成
"案"+"真","磨"拆成"广"+"替"。依形拆分会出现不成字
也不合理的过渡部件,这种由于不合理拆分形成的无法解释
的构件,称作超系统形体①。
文字构形现象必须对构形系统的描写有意义,我们才给
予关注;而制定术语是因为这种现象会重复出现,需要称说;
还因为术语系是构建理论体系的重要条件。

① 关于超系统形体,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无理拆分,见本书第五章第四节。
16 汉字构形学导论

2.提出整理汉字的可操作方法,特别是从大量异写字与
异构字中优选出代表字作为信息代码的原则和方法。汉字从
大约六千年前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字符,这些字符未
经规整,不同的人随意使用,同一时代层面已经有了大量的冗
余字形。近代词典字书发展起来后,贮存领域把很多古文字
字形转写隶定为楷书纂集备查,致使楷书字形更为纷繁。现
代国际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从基本集到扩充 A—E 集,已经收
汉字8万以上,但是不论在哪个时代,书写何种体裁的文本,
真正常用的汉字最多不过六千个。不论从应用还是从教育
出发,这些字形必须经过整理。汉字构形学要为字形整理
提供合理的操作程序和必要的原则,使汉字认读更准确,使
用更便捷。
3.提出用共时平面上的同一形制的汉字为字料,描写汉
字构形系统的方法。前面说过,《说文》小篆作为经过许慎整
理优选封闭的系统,体现了小篆构形的系统性,给构形系统的
描写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字体、不同
形制的汉字的构形是否都是成系统的,在理论上我们认为是
如此,但如何经过描写使各类构形系统得以证明并显示出来,
还要经过实践后,总结出合理而可行的方法。
4.在树立系统的观念后,提出对个体字符的分析,考证及
字际关系的认同方法。汉字的考证需要充分的证据,证据不
是材料的堆砌,在考证中,各种关系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汉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17

字之间共时和历时关系的认同别异需要在系统中进行,汉字
构形学需要为此提出一些基本的原则。

第五节 汉字构形学的应用价值
汉字构形学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1.它是探讨汉字史的必要前提。汉字史不是个体字符演
变情况的简单相加,仅仅探讨汉字个体字符的形体变化不能
称作汉字史。只有在弄清个体字符形体变化的基础上,考查
出汉字构形系统的总体演变规律,并且对这种演变的内在的
和外在的原因做出符合历史的解释,才能称为汉字史。汉字
构形学既然为各个历史层面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和历时汉字
构形系统的比较提供了合乎汉字实际的可操作方法,它自然
是使汉字史进一步科学化的前提。例如,我们用系统的汉字
分析方法分别对甲骨文已释字、秦简文字和《说文》小篆全部
抽样进行构件分析后,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文字类型 所取总数 基础构件数 基础构件平均构字数
甲骨文已释字① 1380 412 3.3
秦 简 抽 样愿 1778 361 4.9
《说文》小篆 10422 414 25.05

① 甲骨文数据取自郑振峰《股商甲骨文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② 秦简数据取自北京师范大学温英明博士论文《睡虎地秦简字形研究》。
市 《说文》小篆数据取自齐元涛论文,详见本书第十章。
18 汉字构形学导论

衡量体系是否严密的条件之一是看基础元素是否集中,
基础元素越集中,元素集的构字能量就越高。上述数据验证
了汉字发展史上的两个普遍规律∶首先,汉字经过长期使用中
的自然规整,构形的严密程度是逐步提高的;其次,社会通行
的汉字如不加以整理,很难直接看出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只有
经过整理,构形的系统性才能全面显现。
2.汉字的整理、汇集和规范,都需要符合汉字构形的规
律。历史上整理、汇集和规范汉字的经验也都需要上升为理
论,更加理性化。汉字构形学应当能应用到汉字的整理、汇集
和规范工作中,使其更有理可寻。例如,国家语委 2010年发
布的《GB13000.1字符集信息处理用汉字部件规范》及《基础
教学用常用汉字部件规范》都需要定出构件拆分原则,在制定
拆分原则时,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又必须同时
对相应的三种情况定出操作性的条例∶
(1)现代汉字的构件组合,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究竟有
没有理据?如果遇到没有理据或理据不明的个别情况,应当
如何处理?
(2)现代汉字的构件组合过程,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究竟
有没有客观的规律?如果遇到不符合规律的个别情况,应当
如何处理?
(3)现代汉字及其构形的要素——构件,究竟是不是互有
联系的系统?如果是,如何经过整理,使这个系统显现出来?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19

这些问题需要利用汉字构形学提出的原理加以解决,最后定
出既从现代汉字实际出发,又尊重历史与传统的总原则,把形
与源(音义)放到两个层次中去处理,使诸多矛盾化解在不同
层次、不同维度的摆布之中,达到构件系统优化①。
3.古今文字的考据,凡是可以称为"确证的考"的,都是遵
循汉字构形规律的结果。考据家的证据来自他们掌握和寻求
的第一手材料,而他们的思路,也就是考据的逻辑,则来自他
们对汉字系统和演变规律的把握。汉字构形学应当从成功的
传世文献字形考据和古文字考据的思路中总结出规律来丰富
自己的理论。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帮助初学者从看懂别人
的考据,到学会自己考据,使自己学习文字考据时少走弯路。
4.给汉字的基础教育提供参考。中小学教师对汉字的讲
解必须是科学的、符合汉字构形规律的,而不是凭主观臆断随
意联想。因为汉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随意拆分,胡乱讲解,不但
违反汉字的实际,还会扰乱它的系统,使它更加难记难学。在
同一个汉字构形系统中,字与字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讲
错了一个,就会弄乱一片。构件拆分也有如何拆分和如何归纳
更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对汉字构形规律有所了解,对汉
字进行了科学分析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汉字构形学
应当为基础教学中的汉字教育提供简明而通俗的科学理论原则。

① 关于构件拆分的原则,详见本书第五章、第十章。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讨论汉字构形问题,首先要明确汉字的性质,因为,不同
性质的文字,构形的依据是不同的,维系字与字关系的纽带也
不同,分析它们个体构形与构形系统的方法也会完全不同。
不明确汉字的性质,就无法讨论汉字的构形问题。讨论文字
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
构形一定要与语言有一定的联系,才能起到语言载体的作用。
所以,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
系。第二,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
字——还有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
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
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考察汉字的性质,应当考察从甲骨
文开始,历经两周金文、秦代小篆,直至隶变、楷化,从古至今
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是否有变化的趋势。第三,文字不
是孤立的字符,它的总体是成系统的,是按一定的区别原则和
组构手段结合而成的体系。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
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21

第一节 从世界文字分类看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
,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
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
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典范例子就是
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
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
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①。我们在这
里引用索绪尔的说法,是因为在根本原则上,他和我们的想法
一致∶他把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分为两个大类,是从文字记录语
言的本质出发的。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和义,记录语
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来作为构形的依据;所以,
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只能或是语义,或是语音。世界文
字体系的两分法,也正是按照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
根据这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形的最

① 《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泽,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50—51页)。其中"有时是字母的"一句,引自高译原文.应作"有时是由字母
表示的音素的"理解。"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鞭以构成的声音"一句,商名凯原译为
"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伍铁平根据法语原文校正。本处引用根据伍校改正。
2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
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从历
代汉字的构形系统考察,各共时平面上的汉字的整体系统,都
是按表意原则维系的。拿汉字和英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
二者构形依据的不同。例如,英语 book 直接拼出了意义为
"书"的这个词的声音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汉语"册"则用皮
韦穿竹简的形态表达了它所记录的书册一词的意义而成为这
个词的载体。
需要说明的是,就两种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而言,它们既
是语言的载体,音与义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两大要素,当然
同时记录了语言的音与义。表音文字绝非只记录音而与义无
关,表意文字也不是只记录义而与声音无关。在记录语言的
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区别。表音文字和表
意文字一样,它的符号都是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只是它们连接
词的纽带有的是语音,有的是意义而已。为了不把文字记录
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更准确的称谓应当说,英文
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有些理论认为,世界文字发展要经历表形(象形)、表意、
表音三个阶段,从这个理论出发,它们认为表意文字处于文字
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必然要继续发展为拼音文字。"三阶段
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一说法符合 20世纪以后新造文字
的规律。中国境内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例如壮字、白族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23

等,开始都直接利用汉字的音或义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后来有
了较独立的民族意识后,则以汉字为基础,音义兼采,构建一
套有系统的独特文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套文字难以普遍
推行,最可行的方法还是采用拼音来直接记录民族语言。这
种拼音文字和已有的意音字也可以并存,在不同的场合使用。
这是在现代文明环境的高科技时代,处于某些强势语言文字
的影响下人为造字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还出于多
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意音文字民族性更强,表音文字
易学易读,更容易在国际上通行。两种文字并存,既保护了各
民族的文化,可以使各民族完整地记录自己的历史,存留自己
言语类的文化遗产,又可以便利于双语教学,对普及教育和民
族和谐共处,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三阶段论对文字的优劣
评价是不可取的———表形、表意、意音、拼音都不过是造字的
类型,并无优劣之分。从构意文字、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也
不是文字自然发展的趋势,只是人为造字的一种选择。三阶
段论也不符合世界上历史较长的自源文字自然发展的事实。
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是并不一定都经历三个阶
段。文字的前身是图画和刻符,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所总结
的"象"和"数"。有了第一批基础字符以后,表音和表意是图
画-刻符文字发展的两大趋势。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字,例如
非洲的古埃及文字、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等,都经
历过由图画文字向表意文字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些表意文字
2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很快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变得不可释读了。这些文字虽然经
历了三个阶段,但是就发展趋势而言,表意只是短期的过渡,
向表音发展是其趋势。汉字也起源于图画文字,而延续图画
象形文字的发展趋势是表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顽
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一方面又不断地为了适应
被它记录的汉语而进行了内部调整,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具
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像汉字一样的表意文字还有不少,
它们虽然没有汉字这么长的发展历史,但也绝不是"三阶段
论"所能概括的。我们主张"世界文字发展两种趋势论",不同
意"三阶段论"的观点。

第二节 从汉字的历史发展
看汉字的性质

汉字经历了六千年左右的发展,最少也有四千多年的"有
典有册"时期。在漫长岁月的不间断发展变化中,是否一直属
于表意文字,是否有向表音体系发展的趋势,这是我们在讨论
汉字性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事实是,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
持自己的表意特点,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
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25

1.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汉字常要改造自
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新局面。例如,
当汉字所记录的词所指的事物发生变化后,汉字总是及时调
整它的义符,使之适应事物的特点。"确"本从"石",古代以滚
石为武器,火药发明后,形体演变为从"火"的"炮"。再如,有
些义符成批地更新,表示新的理念。比较下面三组文字∶

YK 串当 -
当麝 皆帘
封爵 專 寺 射
,第一组为金文,多为合体象形字,都从"又"(表示
手)。"封"用手栽树,表示封植树木;"爵"用手持盏,像杯
爵形;"專"用手在下转动纺锤,像捻线状;"寺""射"都与
手有关,均从手。秦代规范小篆,因"封"有"分封"义,
"爵"有"爵位"义,"專"有"一统"义,"寺"为司法之廷,
"射"为考试科目之一——这些字都与法度有关,除"爵"
外,全部发展从"寸"。第三组是楷书,不但承袭了小篆从
"寸"的构意,"爵"也类化而从"寸"了。另外,当原初构形
的意图因符形演变而淡化,汉字便采取添加义符的方式
来增强其表意功能。象形字加义符的如"纹""堇",会意
或形声字已经有了相关的义符再度累加的如"将""援"
2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歌"等。这些都说明,汉字总要最大限度地在符形上增
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2.由于书面语与口语可以适时互相转化(口语被记录,则
转化为书面语;书面语被读出或唱诵,则转化为口语),在此过
程中,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早期字符不
多,使用时有借用,有些抽象意义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
因此汉字在各个时期都有一批同音借用字,即不再为某些词
构形而借用同音字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
作"悲感"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拾弃"字等等。但
是,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异"现
象,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写作"感""拾"
等,再度义化。正因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
成为一种规律。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别词
手段的。
3.汉字职能的发挥,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合成的,这就
是书写和辨认。就书写而言,人们终是希望符号简单易写;而
就认识而言,人们又希望符号丰满易识。然而越简化,就越易
丢掉信息,给识别带来困难;追求信息量大、区别度高,又难免
增加符形的繁度,给记录增加负担。二者的要求是矛盾的,汉
字就在这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行调整,以
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型。调节字形的杠杆是汉字的表意性
质。汉字总是不断减少构件与笔画,来减少书写的困难和减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27

轻记忆的负荷,但是,这种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
前提下进行的。汉字在第一次规范的时候做过一次有意识的
省减,这就是从大篆到小篆的省减,这次省减主要是省去多余
的部件。例如∶
大篆很多从料的字,小篆都改从州。
大篆"集"作毒,小篆作素。
大篆"流"作罐,小篆作骼。
大篆"涉"作腐,小篆作妤。
这是一次人为的自觉简化。之后,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隶
变,是一次自发的简化,简化的力度很大。但是,汉代碑刻的隶
书文字经过归纳整理后,表意性尚存的占91??右,马王堆出
土帛书传抄上古典籍的隶书文字,保留表意性的占89??上。
现代汉字形声字已达90??上,义符的表义能度也较好地保留
下来。这些都表明,在历史上,汉字不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
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一般是汉字表
意特性的保留。只举一组字说明这种现象,例如"春"∶

鼓第 凯 节 来 出 春
甲骨文 金文《设文)小率 播部财体之一梁书异体之二器作辩体之三惜书正体

甲骨文的"春"用三个"草木"表示植物茂盛,又用
"屯"(《说文》;"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象征草木初
生,加上"日"表示阳光充足,把春天的季候特征表现得一
28 汉字构形学导论

览无余。金文减少了草木的个数,保留了其他的信息,小
篆从金文。楷书的三个异体分别保留了不同的意义信
息,正体字高度简化,上部黏合,完全失去理据,但下部仍
然保留阳光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汉字向表音发展的趋势,只看到汉字
顽强坚持表意性的事实。

第三节 从汉字构形系统看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否是表意文字,我们需要考察不同类型的汉字符号
是否都能列入表意的体系中。其中特别需要论证的,是带有示
音构件的形声字是否仍然可以在表意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早期形声字主要有三个来源∶

1.强化形声字

象形字构成以后,由于识别的需要,为它增加声音或意义
信息,形成强化形声字。

①品点 ②乔岷 a备算 ④⑤图 ⑤"累
上述 5 组汉字,有的增加声音信息,如①"星",两个
都是甲骨文,画三个星星属于完全象形,加上声符"生"强
化了它与词的声音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形符;②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29

"鳳",第一个是金文,画凤凰的形象,可见其明显的风冠和
凤尾,第二个是甲骨文,加上声符"凡"强化了它与词的声
音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形符;③"雕",两个都是甲骨
文,第一个画鸡的形象,第二个加上声符"奚",强化了它与
词的声音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形符。这种用声音来
强化象形字的方式,由于增加的不是意义信息,与汉字的
表意特性不符,很快就没有能产量,不再用来构字了。
另一种强化形声字,是象形字的象物性淡化以后,加
表义构件强化它的意义类别从而使原字转化为声符的形
声学。如上面5组汉字中的④"蜀",第一个是甲骨文,画
蚕的形象,第二个是金文,加"虫",表示蚕为虫类,强化了
它与词的意义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声符;⑤"祭",
两个都是甲骨文,第一个画用手杀生的祭祀景况,后来加
"示",表示意义属于祭祀类,强化了它与词的意义关系,
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声符。

2.分化形声字

分三种情况∶
(1)借义分化
借义分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假借字与本字共享一字,加
表义构件将它们分化。借义分化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借字上加表义构件,使借字转化为后出本字。
30 汉字构形学导论

除前面所说的"舍弃—抢弃""悲戚—悲感"外,还有∶
"采"本义为采摘,借作"色采"义,加义符"多"写作
"色彩",将借义分化出来,"彩"即是"色采"的后出本字。
"辟"本义为刑法,借作"偏辟""辟谕"辟环""躲辟"
"开辟""辟好"等意义,一字多用,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分别加上义符写作"偏僻""譬喻"壁环""躲避""開
開"癖好"等,将不同的借义分化开来。"僻""壁"璧"
"避""開"癖"等字分别成为相应意义的后出本字。
第二种是实词借作虚词后,在记录实词的本字上再加表
义符号,使原来的实意更加突出,并使虚词分化出去。例如∶
"然"本来已经有"…"表示燃烧义,借作近指代词后,
"然"形为代词具有,再加火旁孽生出"燃"宇,将本义分化
出来。
"莫"本来以"日"落在草丛里表示晚上的意思,借作
否定性无指代词后,"莫"形为代词具有,再加"日"孽生出
"幕"字,将本义分化出来。
这种情况多半与古汉语的虚字借用实字有关,后造的字
又累加了一个表义符号,与前面所说的象形字累加义符,动因
不同,是文字的区别律在其中起的作用,但义符累加的现象是
相同的。
这说明,完全音化的假借字不适应汉字构形系统,总要增
加意义信息,再造形声字。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31

(2)广义分化
早期一个字表示的意义比较宽泛,后来为了区别,分别加
表义构件或另改表义构件分化为意义指向更具体的字。例如∶
"介"——加表义构件分化为"界""纷"等字。
"和"——改表义构件分化为"孟"稣"等字。
(3)引义分化
当字所记录的词引申出新的意义时,加或改表义构件分
化出新字。例如∶
"止"由"脚"的意思引申出"停止"义,"脚"义改写为
"趾",再引申为"地点"义,分化出"址"。
"窄"由"狭迫"义引申出"压迫"义,分化出"榨"。
"化"由"变化"义引申出"差错"义,分化出"讹"。

3.类化形声字

形声字的格局形成后,有些本来不是形声字的字,受同类
字的影响也加上了义符。以"示"部形声字为例∶

网 我 T2 晶 自
盆 T℃ 福 @ 间 n3 性 靴 
祭 i 幅 租 间 服 正 派 醴
从上面不完全的举例可以看出,"示"部形声字在甲骨文
中尚未形成,除"祭"字有从"示"与不从"示"两形外,只有"祀"
32 汉字构形学导论

"祝"二字可见"示"这一部件,但"祀"是形声字,"祝"只是合体
象形字。"福""祖""祈""遭"都还没有"示"旁。到金文时代,
示部字已经渐成系统,小篆的示部字已经完善。"福""祖"
"祈""澧"等字都是因为其他与祭祀相关的形声字类化而加上
义符"示"的。
不论是哪一种分化,都以增加意义信息为手段而孳生出
形声字,而原来的象形字被类化为形声字更是进一步增加意
义信息,这充分说明形声字是属于表意文字系统的一种构形
模式。从形声字的来源看,它以义符为纲,声符是因为加义符
被动转化而成的。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明显是
汉字顽强坚持表意性的结果。用加声符来强化象形字的方法
之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正是因为这种做法与表意文字的性
质不相适应。
当形声字的声义结合的格局形成后,也有一些字是由一
个义符和一个声符合成的,这种形声字也是以义符为纲,以声
符作为区别手段的。
正因为汉字的声符不需要准确标音,没有引读作用,所
以,汉字才能超时代、超方言。也是因为汉字的表音机制很不
完备,推行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方案才是十分重要的。如前
所述,汉字的形声字虽然有很大比例,但形声字的声符本来就
是用近似的声音来起别词作用的,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声
符对形声字的直接标音作用更加弱化。作为表意文字的汉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33

字,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记音符号来协助标音,推行注音字母和
汉语拼音方案,是弥补表意汉字与口语的音联系不足的一个
不可缺少的措施。
汉字的表意性质确定了,我们便可以知道,汉字构形的分
析、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都是要考虑到意义因素的,是要把
形义统一起来的。所以,它只能使用适合汉语与汉字的方法,
西方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它可以参考,但难以完全照搬。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第一节 汉字是自源文字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世界文字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借源
文字两种。自源文字是指在族群所在的地理环境下,与本族
人的生活直接相关,以系统记录本族语言为发展前景的文字。
借源文字则是直接借用其他族群的文字形体,或者借用其他族
群文字后又进行改造的文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自源文字。
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是越远古越缓慢,人类经过漫长的蒙
昧野蛮时期,逐渐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便
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因此,我们从历史发展规律来推断,最
早的自源文字应当在蒙昧通向文明的转折点上诞生,这应当
是合理的。
世界上文明的发生都在大河流域,因为水源和动植物给
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可能的生态条件。世界上古老的自源文字
约有五种,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确实都在大河流域∶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35

古代苏美尔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于公元前 4000 年左右
聚居在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
里斯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他们的文字由图画文字
演进为表意文字。这种文字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
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板上写字,字形自然形
成楔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为了长久地保存泥板,需要把
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泥板很笨重,最大的有 2.7米长,1.95
米宽,每块重约一千克,现在发掘出来的泥板共有一百万块。
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
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公元前 1100年,腓尼
基人创制出腓尼基文字,其中也有楔形文字的因素。可是,由
于它载体难以保存,构造又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
消亡了。
埃及圣书字。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古老国家埃及,公元前
3000 年第一王朝时期,创始了圣书字,有三种字体∶碑铭体、
僧侣体和大众体。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
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
庄严字体;同时也是三种字体的总称。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
但实际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
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
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形式。1799年,在
3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埃及罗塞塔地方发现一块纪念碑,有碑铭体、大众体和希腊文
三种文字对照。以这块石碑为线索,经过长期的研究,到19
世纪 20年代,终于对三种字体基本上释读成功。圣书字的释
读成功让我们了解到,古埃及语和古埃及文化完全不同于今
天埃及的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
克里特岛线形文字两种。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
端的希腊,是一个群岛国家,由1500多个岛屿组成,海岸线长
15021公里,多曲折港湾。境内有很多短而急的河流。在希
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泥板残片,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文
字 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1952 年被温特里斯破译,
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大
约是公元前1650年创始。它是一种意音文字,包括 60 个表
示音节的符号,以及 60 个表义符号表达声音、物体或抽象概
念。而线形文字 A 则至今未被破解。
汉字。从典籍的记载、古代传说的分析、出土文物的考证
看,汉字比上述四种古老的自源文字产生都早,它产生在黄河
流域和长江流域,从酝酿到产生的时段大约距今 8000—6000
年,汉字也经历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但是,汉字
与其他古老文字不同,当那些古文字在演变中停止使用而丧
失了生命力,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的时候,唯
有汉字,没有停顿地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有着
日渐严密体系的表意文字。汉字所以能够不停顿地发展,和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37

中华民族具有延绵不断的创造力有关,汉字书写的载体不断
更新,书写的工具不断改进,直到纸张、笔墨的发明和活字印
刷术的发明,这些都使它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和提高社会使
用价值的同时,逐步演变为严密的构形系统。

第二节 汉字和汉语的密切关系

自源文字最大的特点是与它所记录的语言是互相切合、
相互影响着发展的。汉字在汉语发展的推动下日渐丰富和严
密,而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应用也有积极的影响。
1. 汉字直接参与了 汉语词汇发展的过程

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生阶
段,孳生阶段和合成阶段。原生阶段是汉语从无到有的阶段,
也就是人类有了语言而成为人的阶段。这个阶段因为特别久
远,已经难以考证,哪些是原生词,也就无法确定。因为汉字
起源距离汉语产生的时间相当遥远,原生词与孳生词已经在
同时使用,很难分清了。孳生造词是旧词通过音变或字变分
化出新词的方式,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旧词与孳生出的新词
都是单音词,汉语的音节不足以区分越来越多的新词,很多分
化是通过书面语中不同的字形来分化的。孳生造词发展到一
定的时候,单音词的数量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人的记忆不能
38 汉字构形学导论

承负的状态,就有了合成造词的阶段。用两个单音语素结合
起来造词,汉语词汇发展为以双音词为主。周秦时代是汉字
孳生造词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典籍大量产生
的时期,这一时期和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汉字的状态我们
还可以从现存的典籍和出土文字中看到。事实证明,孳生造
词是与孳乳造字同步进行的。前面我们在说明形声字仍然属
于表意文字的时候已经涉及汉字在汉语词汇分化中的作用,
分化形声字的产生就是在汉语语义细密化的过程中为了将新
词从旧词中分出来而产生的。汉语词汇分化伴随着的造字现
象有很多实例可以证明,下面再举一些例子说明汉字随着汉
语词汇的增多而增多的事实∶
原来光线照射的正面和反面通称"景",后来又造
"影"字,光照的正面为"景",背面为"影"。
"正",分化出"征"(正对目标前行)、"政"(驱使民众
走正道)、"整"(整齐即对正)。
"反",分化出"返"(返回原地)、"翻"(反转180度)。
"亡",分化出"忘"(意念的亡失)、"妄"(正确言行的
亡失)、盲(视力的亡失)。
"告",分化出"语",专用作上级的命令。
施、受分化∶"授"(交付)、"受"(接受)分化。
名、动分化∶"鱼"(名词)、"渔"(动词)分化;"断"(动
词)、"段"(名词)分化;"坐"(动词)、"座"(名词)分化;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39

"蘸"(隔雌)、"罐"(隔雌之物)分化;"贾"(买卖)、价(价
格)分化。
名、形分化∶"人"(名词)、"仁"(形容词)分化;"疏"
(形容词)、"梳"(名词)分化;"密"(形容词)、"篦"(名词)
分化。
主动与使动分化∶"见"(使动)、"现"(主动)分化;
"示"(使动)、"视"(主动)分化。
异实分化∶"没"(沉于水)、"殁"(降于尘世)分化;
"柴"(木柴)、"柴"(烧柴的祭祀)分化。
有些分化还是多层次的。例如∶"解"(动词)分化出
"懈"(形容词),又分化出"蟹"(名词)。
这些现象都说明,汉字的增多是因为汉语词汇不断增多;
而新字的出现,也就标志着新词已经产生。在早期汉字较少
的时候,语多字少,常有用一个字表示多个同音字的,形成一
字兼记多词的情况。很多古书中所说的"本无其字的假借",
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字的使用频率增加以后,兼职的情况难
以维持,在词汇的推动下,产生了多个新字来分别记录不同
的词,保证了一字一词的区别率。古书注释中常常说到的
"古今字",有一部分就是原来的借字和孳生字并存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前面谈到借义分化时已经举例。这里再举两个
虚词的例子∶
第二人称本无字,借"女"为之,后来孽生"汝",与
4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女"区别①。
发语词本无字,借"准"为之,后来孽生"唯",做发语
词的专用字。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汉字直接参与了汉语的造词过程,
所以,汉语单音词或语素的区分和新词的标志大部分已经不
是声音,而是书写形式——字形。当我们想弄清一些相关的
意义是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还是已经分化为不同的词时,一般
要看是否造了新字。例如∶
经(织布的经线),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外观细而直;
另一个是与纬线相比,经线是纵向贯穿的,下面的意义都
是由这两个特点引申出来的∶
①引申为地球纵向的经线,写作"经"。
②引申为历时传承的经典,写作"经"。
③引申为在时间轴上经历、经过,写作"经"。
④引申为细而直的小路,写作"径"。
⑤引申为流水的直波,写作"泾"。
⑥引申为挺立的植物的茎,写作"茎"。
⑦引申为人身上比头和躯干细而长的脖子,写作"颈"。
⑧引申为人下肢细而长的小腿,写作"胫"。
⑨引申为直行,写作"迳"。

① 第二人称的"汝"与"汝水"的"汝"是同形字。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41

虽然上面9项意义都与"经"有关,都是"经"引申的结果,
但是,不论是编写辞书还是一般的认识,都会认为①—③是同
一个词的三个义项,而认为④—⑨是不同的词。

2. 汉字在汉语里有别词作用

其实,上述情况已经让我们看到,汉语的词汇经常是用汉
字来辨别的。汉语是单音节语言,汉字是单音节的语素文字。
在普通话里和任何一个方言音系里,声、韵、调配合出来的音
节数,大约在 1400 个左右,而词汇中的单音语素常用的也有
数千个甚至上万个,语音的别词手段是非常不足的,所以,在
口语中,许多情况下,语境无法分辨的单音词特别是姓氏和地
名,往往要用双音词或词组来辨别。比如,人们常会问"是红
彤彤的彤,还是梧桐树的桐?""是树叶的叶还是事业的业?"难
以找到合适的双音词或词组时,又往往用汉字来描述。比如
姓氏,人们常常问∶"是弓长张还是立早章①?"又如地名∶"瑷
珲"的"珲"曾经改成"辉",也有人写成"晖"。三个字都同音,
询问时只能问∶"从斜玉旁,还是从光、从日?"
汉字在双音词里的别词作用仍然非常明显,现代汉语双
音词有些在口语里也很难分辨,不能完全以音别词,而需要以
字别词。举几个常用词的例子∶

①"章"按照字理的正确拆分应当为"音十"。"立早"是民间从俗的说法。
42 汉字构形学导论

rénshi——人士、人事、人世、人氏
yu?nyi——园艺、原意、源义
wuyi——无意、无益、无异、无翼
仅仅靠拼音,加上声调,已经有大量不能分辨的双音词,
如果不考虑声调,用语音难以分辨的双音词还会更多。
在研究双音词的语素义,探讨双音词的构词理据,从而加
深对词义的理解时,汉字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
"澹泊","澹"的本义是"水微微摇动",也就是没有大
风浪,引申有安定之意。《道德经・二十章》;"渗兮其若
海,襄兮其无止。"扬雄《长杨赋》;"人君以玄默为神,滤泊
为德。"《淮南子・主术》∶"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
致远。"诸葛亮《诚子书》套用了这两句话,说"非滤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用"澹泊",不用"海薄",取
"在微波的港湾中停泊船只"之意,形容心无波动。今人
改写作"淡泊","泊"字无法解释,只能理解为"淡薄",意
为"看轻"不重视",字改了,理据也发生了变化,与形象
深刻的"澹泊"已经不是同一个词了。
"蜷伏"又写作"拳伏",词义相同而构词理据不同。
"蜷伏"用蜷缩的虫子形容缩成一团的样子;而"拳伏"则
以握在一起的拳头表现握成团的样子。两个词给人的感
觉是不同的。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43

"践子",又写作"等子"①,指的是同一事物,即称中
药、化学药品等较轻、较小贵重物质的小秤。但用字不
同,两个词的构词理据是不同的∶"戥子"以种杆上标志重
量的准星刻度得名,"等子"则以挪动小秤锤使秤杆等平
而得名。
现代词典的编纂本来是以现代汉语语词为单位的,因为
只有以词为单位,才能进入释义。但是在编排上,仍然采用
"字头"为条目的标志,这种编纂原则一直延续至今,可以看
出,汉字在书面语词中所起的区别作用,在辞书里转化为一种
具有查检功能的标志作用。
以上这些事实,就是汉字不能改成拼音文字所必须面对
的现实。

3.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第二性符号

本书的第二章已经说明了汉字是表意文字。既是自源文
字又是表意文字,同时还是音节—语素文字,这就决定了每一
个具体的汉字,是根据它所记录的汉语中某一个语素的意义
来构形的。下一章要讲到的构形与构意,就是具体说明汉字
因义构形的具体表现的。
这里必须说明的问题是,有人认为,表音文字是对语言的

① "载子"等子"的"子",都读轻声。
44 汉字构形学导论

记录,而表意文字则是对事物的直接摹写,是可以脱离语言而
存在的。甚至有人否认语言先于文字的事实,以致引发出"汉
字比汉语还容易学""可以不学语言先学汉字"的结论。这是
一种对表意文字的误解。表意文字的形是直接从物象上获取
的,但必须与语言结合有了音和义才是文字。中国素有"书画
同源"之说,这个说法的内涵是∶文字起源之一是图画,书法的
艺术性,与图画的艺术性,在构图与取象上,有共同之处。但
这绝不是说,图画与文字是同样的事物。它们最大的区别在
于文字是与语言结合的。
一个仅仅有意义而没有语音、不以语词为基础的形象不
是文字。且看下面一些表义符号∶

 A ⑦ 团①  ▲ 图 令
上面的符号分别表示步行、人行道、右转弯车道、禁止超
车、禁止行人通行、禁止自行车通行、前方施工、禁止吸烟、注
意路滑。这些符号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们的意义具有规定
性,也是约定俗成的,可以从图形中理解和记忆。有些符号样
式也可以分解,比如∶其中45 度的斜道都有"禁止"的意思——
这些特征都很像表意文字,但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文字。
再看一批关于体育的表义符号∶

及  屑 首 主 乙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45

上面的符号分别表示羽毛球、摔跤、自行车、射箭、单杠和
跳水,它们分别用线条和人体姿势的特征来表示体育动作,人
体的头、躯干和四肢都可以分解,而且由于来源于物象,理解
和记忆是很方便的。这些特征更像表意文字,但也没有人会
认为它们是文字。
人们之所以不认为上面两组符号是文字,是因为它们没
有固定的读音,不属于统一的语言单位,也不能再组合为句
子。这就说明,不是能表意的符号都是文字。从个体看,文字
记录语言是它的本质属性;从整体看,文字是语言的再编码,
是第二性的符号系统。
有人说,在远古的时候,不是也有一些岩画和刻符并没有
与语言的单位结合吗?是的,在文字正式起源前,确实有这样
一些视觉符号存在,例如∶
目 PV4下YTA×+14业事L个Wv
12a(66了.8 o1 n正日u正 斯 r 一所 a
E系K米 签中 出市巾T业《加Ⅲ目斗多
引北沙盐文a彰过www丰目1é+小ψ水
轴u结料 u钻站审 码 却 阳 s 应δs氮 函所  脚
以上符号,1—25 号为西安半坡遗址刻符。26—48号为
临潼姜寨遗址刻符。49—51号为宝鸡北首岭遗址彩绘符号。
52号为长安五楼遗址刻符。53号为锦阳莘野遗址刻符。54
号为铜川李家沟遗址刻符。55 号为临潼垣头遗址刻符。
46 汉字构形学导论

56—59 号为秦安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层刻符。
这些刻符的时间距汉字起源的时间都比较接近,但它们
的形体与已经证实为汉字的符号没有形体上的关联,当然也
就不会与语言关联,我们称之为"前文字现象"。文字的起源
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前文字现象"可以算在文字起源阶段
之中,而严谨的文字学家认为,只有证明了一批符号已经具有
了音和义,并用来组成言语,才能确立为文字起源的下限。我
们不可以因为前文字现象的存在而否定"文字记录语言""汉
字对汉语来说是第二性的符号"这一科学的论断。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的区别

正是因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有人会把汉
字和汉语混为一谈,产生理论概念上的混淆。我们需要从多方
面来说明汉字和汉语的差别,避免在讨论问题时出现偏差。
1. 从发源和演变规律看二者的差别

文字和语言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同样,汉语的产生和汉
字的产生也相距几十万年甚至更远,在讨论它们的历史发展
时,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个体汉字产
生的先后有一部分是可以论定的∶源字和它的直接分化字放
在一起比较,完全可以断定源字产生先于分化字。比如∶可以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47

断定"半"这个字的形体产生早于"伴""袢""判""泮"等字的形
体。本无其字的同音借用字和它的后出本字,也完全可以断
定前者产生早于后者。比如∶可以断定"舍"形先于"拾"形产
生、"采"形先于"彩"形产生。但是,上述各字所记录的词和义
产生的先后,是很难确证的。没有直接孳生关系的词孰先孰
后,同一个词的义项在口语里产生孰先孰后,都是难以论定
的。用汉字的起源代替语言的起源,以个体字产生的先后来
论定它所记录的词产生的先后,不但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
践上也很容易产生谬误。
从总体系统看,汉字虽然由于记录汉语而从汉语的语素
那里移植了音和义,但是它还有属于自身的形式——字形。
因此,汉字除受汉语的制约与推动外,同时又有属于它自己
的、不受语言制约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使用规律。汉字在发展
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构形系统,汉字的构形系统与汉语的音
义系统并不是同一个系统,这一点,对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依
靠汉字构形系统集中识字,往往难以设计与思想内容切合的
课文;而利用言语作品分散识字时,又往往难以完全切合汉字
的难易程度。这种现象,就是汉字构形系统与汉语词汇、语音
系统不一致带来的。
还有一点也是必须说明的。汉语的口头语言每时每刻都
在被使用着,语言在使用中变化不居,再加上不同民族的语言
和同一种民族语言的方言时时接触,所以更是处于动态之中,
4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只有其中的稳态部分可以描写。但汉字是用来记录书面语
的,书面语比之口语相对稳定,视觉符号比之语音形式又相对
固化。例如,"镜"从"金",是因为古代的镜子是铜镜,现代的
镜子已经不再是铜镜,但"镜"的金旁仍然保留。又如,"牺牲"
从"牛",是因为古代祭祀最高级的太牢要用全色的牛,叫作
"牺牲",后来这个词引申为"为正义事业抛弃生命",指的已经
是人,但字仍从"牛"。正是因为如此,汉字构形中往往保留着
古代的文化信息,这一点也是不可不注意的。

2. 从字的构意与词义的不同看二者的差别
把字和词混淆,常常会把"字义"与"词义"混为一谈。在
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这一点在第四章里还要细
说,要分辨构意(造意)与实义(词义)①,这里特别说一说形声
字的义符问题。
形声字的义符一般表示类别,常常充当部首。有时候确
实与词义直接相关,特别是名词,与词义的类别关系十分密
切。例如∶
橘、橙、桃、桑、棠、桂、梅、杨、松……都从"木",因为
它们都是木本植物的专名。
海、洋、江、河、湖、池、沟 、泉……都从"水(氵)",因为

①"构意""造意")和"实义"这一对概念,参考本书第四章。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49

它们都是水域和水系的专名。
妈、婆、奶、姑、娘、婶、姨、姐、妹……都从"女",因为
它们都是对女性亲属的称谓。
凡此种种,这些形声字的义符,造意和词的实义是一致的。
 但是,有些形声字的义符并不都是词义的类别,而是造
字的一种意图,它们仅仅属于造意,而没有直接和词义关
联。特别是在为形容词和动词所造的字中,这种现象尤为
普遍。例如∶
"碎"字从"石",只是因为石器时代常常用石头做工
具来碎物,并不意味着"碎"属于石类,或者只有石头才呈
现碎的状态。
"蜀"字从"犬",而"群"字从"羊",只是因为古代都是
带一只狗来狩猎和放牧;而羊是成群放牧和圈养的。并
不意味着它们的类别归属于犬和羊。或者它们的词义与
这两种牲畜有什么关系。
"深""浅""测"都从"水",并不意味着只有水才测量
深浅。
总之,词义是字义的依据,但词义有广义性,因而是概括
的,形容词的概括更是超物类的,很难为它们找到一个具体的
类别义符。而字义需要通过取象,让读者通过视觉联想到词
义,因而是具体的。字义只有一项,而词义可以引申出多项。
形声字的义符需要建立联想才能映射到词义上,而这种联想
50 汉字构形学导论

能够直接联系的,不过是词的某一个比较具体的义项。从以
上字例中可以看出,"碎"可以用作"心碎","独"可以引申为
"孤独","深"可以用来形容思想、交情……这些意义和用法,
与字义根本无法联系了。
有些辞书常常把《说文解字》或其他古代字书对字义的解释
列为词的义项,如果不懂字义和词义的区别,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3. 字与词在古代注释材料中的复杂关系
字是词的书写符号,用汉字可以别词,但是,在解释材料
里,涉及意义关系,情况就更复杂了。把每一个字都当成一
个词或语素,认为"字"的单位和"词"的单位完全一样,是不
妥当的。
在下面的训释材料里,被汉字记录下来的是五种不同的
单位中。
①《说文解字》∶"弈,禾麦吐穗上平也。"("弈"被"禾
麦吐穗上平也"来注释,注释的是它的构字意图,指像禾
麦吐穗时因人工种植而能够均衡生长、高低平齐,因而,
"叠"在这里的身份只能是一个字,也就是词的书写形式
character。)

① 下面的材料见于我的论文《训结学与语义学》收入(训诂学原理》1996 年版,
第203-214页),表述方式有一定改变。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51

②《经籍纂诂》集录∶"品,式也,率也,同也,齐也,众
庶也,格也,等差也……"("品"被诸多义项所注释,它在
这里是一个多义项的词 lexical word。)
③《尔雅》∶"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傲、落、权
舆,始也。"(上面加着重号的十个单元,都是单个的汉字,
它们同被"始"注释,因此都只是一个仅具单义项的词项
lexeme。)
④《诗经 ・周南・苯莒》"采采苯莒"毛传∶"采,取
也。"又"薄言将之"毛传∶"持,取也。"("取"用来注释"采"
和"捋",它表示的是"采"和"捋"在《诗经》这首诗里体现
出的言语意义 sense。更明确地说,它相当于一个义位
glosseme。)
⑤《说文解字》∶"袒,衣缝解也。"("解"虽处在注释
"袒"的位置上,但它并不是"袒"全部意义的体现,只是由
"袒"的意义中分解出的一个相关特点。也就是说,"袒"
的意义在这个用义界方式做出的训释里,被分解为两个
部分;"衣缝"和"解"。所以,只就"解"而言,它标识的是
从一个单义项里分析出的义素 sememe。)
很显然,上述五种注释材料中加着重号的汉字,绝非同一
种单位,它们或不同质,或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五种同样被
汉字记录的单位,既有字与词的不同质的区别,又有词义的不
同范围的区别,还有多义词的词项、义位与义素的不同层次的
5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区别。这就打破了既往训诂学笼统以"字"为单位来理解古代
注释材料的惯例,而透过汉字的表面形式,可以构建出字、词、
义层次的结构框架,显示出以下的结构布局∶
字(1)—………………………词(1)-
字(IA) ………………………词项(1A)-
字(1B)…………………词项(IB)
字(1C)………………………词项(IC)
字(1Aa) ………………………义位(1Aa)—
字(1Ab)………………………义位(1Bb)
字(1Ae)……………………文位(1Ce}
字(IAax)……………… 义素(IAmx)
字(1Any)………………义素(IAngy)
在训释材料中,"字"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不单一的,也就说
明了"字"仅仅是书写单位,而不是语言单位本身。如果我们
把对应不同语言单位的"字"当作语言的某一个唯一的单位,
是难以避免实践中的失误的。例如,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注释
书或训诂专书中搜集到这样的迭相注释材料∶
厌(压),笮也。
——楚,迫也。
——迫,近也。
——近,附也。
——附(玢),益也。
——益,饶也。
第三章 汉字与汉语 53

——饶,饱也——饱,厌也。
如果我们把"字"当成一个语言单位,可以把"厌""笮"
"迫""近""附""益""饶""饱"厌(压)"八个递相训释的字系联
为同义词。但是,有了层次分析的观念后,便可以知道,在这
些注释中,被注释的字都是词项而注释词则是相应的义位。
这八个注释体现四个义位,是不能简单以"字"为单位将其认
同而系联的∶
厌—笮—迫…………………………………逼紧
迫—近—附…………………………………靠近
附—益………………………………………增加
益—饶——饱—厌……………………………满足
它们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是因为"迫"""附""益"这三个
汉字处在注释地位与处在被注释地位并非表示同一词项或义
位,是汉字的表面形式的同一,使这四组不同意义的单音词项
错误地连在一起。
我们还要看到一个事实。前面说过,在书面语里,"字"区
别单音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大于语音音节,有些现代汉语
双音词也需要汉字来区分。但是,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也就是
白话文里,对于双音词来说,以字别词并不能贯穿始终,同词
而用不同的字书写的双音词,并非个别现象∶
(1)给与——给予
(2)谋划——谋画
54 汉字构形学导论

(3)启程——起程
(4)粗鲁——粗卤
(5)鲁葬——卤莽
(6)仓促——仓猝
(7)郎当——银铛
(8)呱哒——呱嗒
在上述八组词中,前后两项的语音完全相同,所指的对象
相同,语义、语用均没有区别,与前面说到的"澹泊—淡泊"蜷
伏—拳伏"不同的是,即使从构词理据分析,也难以绝然区分
它们的差别,只能认为它们是同一个词,但是,这些组双音词
的书写形式并不完全一样。这说明,把字和词简单地等同起
来,在不少地方是会产生偏差的。
以上情况都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清字和词这两个
不同的概念,有多么重要。分析汉字构形要很好地把握文字
的本体——也就是它的形体。虽然分析汉字离不开汉语的词
义,但要切忌将字与词混淆。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根据考察和推论,汉字正式起源大约在六千年以前。汉
字的存在切切实实被证实,从股商的甲骨文算起,距今也有三
千四百年左右。几十个世纪以来,汉字的具体构形方式发生
了很多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一个字的形体,也都
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从总体看,汉字并未发生性质的变
化,它的基本构形特点一直是保持着的。汉字属于自源文字,
又是表意文字,它既因汉语而发生,必然是适合汉语的,所以
只能是音节—语素文字。所以,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
根据所记录的汉语词(语素)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
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这就决定了分析汉字构形
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构形与构意。

第一节 汉字的构意及其发展

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
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
56 汉字构形学导论

例如∶"初"字构形中体现的意义是"用刀裁衣",剪裁是制
衣的开始,这个形象用以表现"开端""开始"的词义。

包 G) 仑码专
构形中所体现的意义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因社会
约定而与字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
体,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意。构意是文字学的概念,它是汉
字表意性质的体现。
构意越是早期就越直接、越具体。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的很多字符是靠着直绘物象来构形的,例如∶
例 A 例 B 例 C 例D 例E
呆  Y 曹鼓
例F 例G 例 H 例I 例 J

可 B A M
例 A∶甲骨文的"天"字,直绘正面人形,突出人的头
部,表示头顶。例 B∶甲骨文的"目"字,画一只眼睛。例
C∶甲骨文的"木"字,画一棵树,上像枝丫,下像根。例D∶
甲骨文的"福"字,画一个丰满的粮仓,表示有福。例E∶
甲骨文的"春"字,画太阳、多个草木和刚出土的芽(电),
表示生长的季节春天。例F∶甲骨文的"牢"字,画一头牛
关在牛圈里,表示泰养牛的地方。例G∶甲骨文的"旦"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57

字,画太阳初升时下面带着光晕,表示天亮。例 H∶甲骨
文的"水"宇,画水在江河里流淌的波纹。例I∶甲骨文的
"降"字,画两只向下行走的脚,往山下行走,表示下行。
例J∶甲骨文的"网"字,画网的纹路表示捕鱼的网。可以
看出,在上面汉字的构形里,不但单个的形体是直观物象
的描写,就是形体组合,也是反映事物之间的直观关系
的。这些字的构意是在直绘物象中显示出来的。
金文中也有不少直绘物象的字∶例 A—E 都是"车"
字,直绘古代马车的形象;例 F—J都是"盥"字,画盆中洗
手的形象。从这两组字中可以看出,同一个字的宇形还
不是很固定,繁简不同,但构意都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
细致程度不同。这是早期图形性强的文字常有的特点。
例 A 例 B 例C 例 D 例E

de Y。墨 甘aBd

】 F 例G 例H 4

(?3 E\? ℃ \a/ [Jf
古文字的象形字是直绘物象的,有些形体还惟妙惟肖,但
这些形象同时具有了来自语言的音和义,它们是为记录语言
而设计的字符而不是图画。
汉字发展到小篆,经过西周末年和秦代两次人为的规范、
5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统一,字的构形渐渐确定,构意也渐渐有了系统化的倾向。在
《说文》小篆里,合体象形字的构件有些还保持着古汉字的图
形性结构,也就是构件的组合与生活实际一致,例如∶
甾 草长在田地上,构形时草在田上;
圈 树木长在苑围中,是古代泰养牲畜的地方①;
置 水由器皿中流溢出来,构形时水纹横着在皿上;
脲 用斧子从旁听木,斤在木旁;
雷一两手在两边握杵,向石白春米,石白在下;
胄 牛被拴在牢圈里,牛在宀下,挡在圈里。
这些字虽然还保留着与生活一致的物象关系,与甲骨文、
金文的合体象形字不同的是,它们的每一个构件都已经成字,
都有了自己的音和义。我们可以用意义来解释它们的构意,
不必过多考虑形体之间的关系。多数的小篆合体字没有按照
实际生活的关系来结构形体,可以考虑字形的整齐、美观来安
置构件,构意也很清楚。
比较下面甲骨文、金文与小篆的同一个字∶
—曾韩—解 甲骨文的"解",角长在牛头上,两手
在角的两边,还画了血点,像以手将角解下之状。金文保
持了与甲骨文同样的关系,或以"刀"代"手",构意仍是解

① 器是《说文》籀文,属于重文,形体被《说文》选人,与小篆一同分析。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59

牛之状。而小篆虽然保留了"角"牛"刀"这三个构件,

却完全不按生活实际情况来放置这三个构件的位置,但

是由于这三个构件都已经有了意义,会三字之意而有解
牛的构意,同样是明白的。
g—移隔 甲骨文、金文的"降"画两只向下的脚往
山下行走,情状有如下降,小篆虽保留了与甲骨文、金文
相同的构件,但已经将纵向放置的山写成"阜",两只向下
的脚组合成"条",再以"阜"表示高山类与"条"的声音
jiang 结合,构意发生了重大变化。
喝缩—i—服 甲骨文的"祝"信息最丰富,画人伸
出双手张口向神位祈祷,还有祈祷时撒下的酒。金文大
致沿袭甲骨文,仍可见祈祷的情状,小篆人、口在示旁,已
经不是物象的组合。
曲画—栖 金文尚可见酒水装在酒坛子里的状况,
到了小篆,表示酒水的"水"已经成为偏旁,不放在表示酒
坛的"酉"里了。
以上两种组合方式,前者叫形合,它们是物象组合的遗
存;后者叫义合,它们只靠字符意义的累积或连缀来构意。但
它们的字形都是可以分析的。
小篆的象形造字大多已经是独体字了。下列小篆多是动
物、器皿、人体部位等名称,仍可见形而知其构意。
60 汉字构形学导论

例A 例B 例C 例D 例E 例F 例G 例H 例1 例J

紧 龟 删 飛月量 豆 Q里交
上述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构形,用直线和曲线配合绘
形,具有"随体诘诎"的条件。汉字发展到隶书、楷书阶段,笔
画代替了线条,曲线减到最少(楷书只有撇捺略有曲度),同时
为了书写的快速,逐渐简化,早期古文字的象物性淡化,汉字
不再用直观的物象来形成构意;但是,因为一批具有意义的基
础元素已经形成,它们可以直接把意义信息带到字形里形成
构意。例如∶
"日"已不像太阳,但它在构字时仍然把"太阳"和与
它有关的信息诸如"时间""明亮"等带入字形∶
"晶""明""星"暗""晦"……中的"日"有"亮"或"暗"
的意义;
"晚""昏""昧""时""晨"……中的"日"有"时"的意义;
"旦""莫"果""杳"……中的"日"仍具"太阳"的意义。
这种构件象物性淡化,成为具有意义的字而参加构字体
现构意,称为构件义化。构件义化也就同时有了声音,不但使
形合字逐渐变为义合字,而且为最常见的汉字半义半声的构
形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拿果木来说∶
"桃""柚"梅""棠""梨",都用"木"来表示它们是木
本结果的植物。而"兆"由"每""尚"""利"则用近似的声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61

音来对这些果木名称加以区别。汉字声符的作用不是为
了直读,不必和所构的字读音完全一致,它们是一种区别
手段,通过这些声符,可以在许多同类词里区别出这个字
是指称哪个词的。"桃"和"兆"并不同音,但人们可以由
于"兆"与"桃"声音的近似而确定它不是棠、梨、柚、梅而
是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字表意性质的主要依据,就是它
的因义而构形的特点。因为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所以,说明
一个汉字的形体必须包括构形和构意这两个部分。构形指采
用哪些构件、数目多少、拼合的方式、放置的位置等。而构意
则指这种构形体现了何种造字意图、带来了哪些意义信息,又
采用了何种手段来与相似字和同类字相区别。

第二节 构意与本义

有些书上把由字形分析出的意义称作"本义",其实,前人
所说的本义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构意(造
意),这属于文字学的概念,是结合语言意义分析字形构造意
图的;另一个我们称作实义,是从文字构形意图推导出词或语
素的某一个义项,设置这个概念是用来区别引申义和假借义
的,所以是文献词义学的概念。我们一般把后一个概念称作
本义,前一个文字学的概念称作构意。早在汉代的《说文解
6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字》里,"构意"这个概念就已经使用了。《说文解字》把用同一
个构件体现同一个意图称作""同意",使用"意"而不使用"义"
来称说,这种"同意"的条例共有 31处,例如∶
盖(善),吉也。从站,从羊。此与義、美同意。
羡(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
与善同意。
雨(需),麓偷,犹靡艉也。从门,从效,其孔效,余声,
此与爽同意。
工(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架也。与巫同意,
亚(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
衰舞形。与工同意。
需(奔),走也。从天,贪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天。
《说文解字》里所说的"同意",不是认为两个字所表示的
词义相同,而是说这两个字采用某一个构件的造字意图是一
样的∶"善"和"義""美"都从"羊",是因为羊"主给膳",是一种
美味食品,所以表示美好意义的字都用它来做构件,是为"同
意"。"酮"和"爽"都以四个"×"做构件,表示光线射人而明亮
的构字意图。"工"以有规矩的人形表示技巧熟练,"巫"是可
以通神的人,也需要规矩,所以从"工"以体现造字意图。"走"
与"奔"上面都从"夭",其实是一个甩开臂膀奔走的人形,故二
者同意。"意"是造意,"义"是词义,二者的区分正是对文字学
的构意和训诂学的本义的一种区分。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63

要想从构意映射出语言的实义,必须验证于古代文献,从
语言环境中找出字所记录的词的语义。例如∶
爬偷,《说文》;"腿雨,犹靡腮也。"段玉裁注∶"震角,古
语;靡麓,汉人语。"明代《骈雅・释诂》∶"翼偷,华缛也。"
靡晨,《韩诗外传》卷七∶"绫纨绮毂靡翼于堂"。《史
记・司马相如列传》∶"恐后世靡腿,遂往而不反,非所以
为继嗣创业垂统也。"《汉书・匡衡传》∶"宜遂减宫室之
度,省靡翼之饰。"
爽《说文》∶"爽,明也。"段玉裁注∶"其孔效效,明之
露者盛也。"《尚书 ・牧誓》∶"时甲子昧爽。"《尚书・太
甲》∶"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注∶"爽、显皆明也。"
造意与实义的关系,由上可见。先秦典籍中不见"槿阳"
之用,所以段玉裁以为是古语——也就是比商周更早的词语。
"靡麓"多见于汉代前后的典籍,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可概括为
"繁缛浮华",与"腥酮"的"华缛"义相同,而"爽"义为"明亮",
与"鹿腐""靡鹿"语义并不相同。只是从"醛"之意表示十分明
亮,与"裔"从"醛"之意表示非常华丽,构字的意图是一样的。
所以,构意的来源是语义,而构意只是造字的意图,是语义的
具象化、可视化。当我们用构意去解释语义时,语义是构意映
射出来的,不能以构意代替语义,还需要用古代文献的实际语
言来证明。至于如何用古代文献的语言来说明本义,属于训
诂学"以形索义"的问题,可见文字学与训诂学是相互依存的。
64 汉字构形学导论

通过构意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汉字构形的另一个特
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早期汉字大多是采用形合的方式组成的,
这种组合需要采用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来反映事物的关系。
且看前面提到的"盥"字,为了描写出人在器皿中洗手,在组字
时,器皿一定放在下面,被洗的手或放在器皿中,或放在器皿
边上,这样组合完全体现了事物的本来情境。这样组构的字,
一定是一个两维的平面,而不能是线性的。所以,在古文字时
代,方块汉字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当汉字发展到义合组字和
义音组字后,由于整体构形已经经过了一番规整,当然也就要
保持上下、左右的两维方形。因此可以说,方块汉字正是汉字
的构意必然带来的特点。

第三节 构意的笔势化

从汉字发展的历史事实看,完整的构意并不是在汉字的
原初构形时就普遍存在的,甲骨文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汉
字,但甲骨文的字形并不都具有可解释性,也有少数只是抽象
的可区别符号,要与后代文字对应后才能识别。在早期的古
文字中,有一部分汉字难以解释,我们称作"构意不明",而不
认为它们没有构意。
汉字以秦代统一文字前后通行的古隶(秦隶)和整理规范
过的小篆为过渡带,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从隶变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65

开始,汉字的构意大部分保留了下来,也有少部分发生了较大
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缘由是因为笔画的形成。隶书和楷书的
笔画是有起有落、以平直为主的书写单位,除了撇捺略有曲度
以外,屈曲的线条已经没有了;又由于使用频繁而书写加快造
成形体的简化;加之构件义化,象形性无法保存,因此造成构
意的淡化、消减以致丧失。这种因字体变迁由书写带来的象
物性消失现象,称作笔势化。可分三种情况∶

1. 理 据重构

汉字在历时演进中,形体因书写而变异不能与意义统一
时,在使用者表意意识的驱使下,会重新寻求构意去与它的新
形切合,或附会它的意义去重新设计它的构形,这属于历时的
理据重构。例如∶
"射"金文作,像一只手持弓箭,是合体象形字,小
篆作额,弓形变成"身",箭形变成了义化构件"矢",合起
来表示以身体射箭的意思。又作释,把表示手的"又"变成
了"寸",在小篆里,凡是具有法度意义的行为,字从"又"的
都变"寸",射箭与礼仪规范有关,所以"又"变"寸"。
有些早期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本来形义不
统一,不具有构意,在演变的过程中,反而由于形体变异而有
了构意。例如∶
在甲骨文时代,"東"是借与之声音相同、义为"口袋"
66 汉字构形学导论

的橐(橐)字来表示的。小篆经过变异,重构了从"日"在
"木"中的"東"字,这个重构的理据经过一个时期的流传,
为大家所接受,在系统中固定下来。
这些重构的理据依附于演变了的形体,形义仍然是统一
的,但与原初的形与义已经不同,从字源的推求出发,有人把
这种现象称作"讹变"。在汉字构形学里,我们不把理据重构
现象称作"讹变"。我们认为,"讹"意为"错误",只有不合理的
变异才可以称作"讹变",应当承认,汉字的构形与构意都处在
演变之中,用原始状态来衡量后代的构形与构意是一种缺乏
发展眼光的认识。理据重构属于汉字正常的演变,演变后的
构形与构意属于另一个共时层面,存于另一个构形系统之中,
应当把它放到新的构形系统中来衡量,不能因为它与此前的
构形不同而认为是错讹。
│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形制下,也会形成理据重构现象。由
于人们对字理有其他理解,会对一部分异写字赋予新的理据
而将其保留,成为新的异构字。固守"正字"的学者会把一些
书写变异字也就是异写字造成的异构字称作"俗字"。例如∶
劫—封∶"劫"字从力从去,《说文》∶"人欲去以力胁止
曰劫。或曰∶以力止去曰劫。"段玉裁注;"胁犹迫也。……
此篆从力,而俗作却,从刀。盖刀与力相淆之处固多矣。"
"力"与"刀"相混,首先是因为它们形似,因而容易成为异
写字,但"劫持"义从"刀",体现以凶器逼迫,也重构了理据。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67

勃—剽∶"酚"字从力票声,《说文》;"劫也。"段玉裁
注∶"此篆诸书多从刀,而许《刀部》'剽'下曰∶'一曰∶剽,
劫人也。'是在许时固从刀从力并行,二形不必有是非
矣。"段玉裁是以《说文》有无此字来判断正讹是非。从力
与刀多处相混的事实看,勃、剽也是因为异写而转为理据
重构,然后成为异构字的。
渤—刺∶"渤"字从力腺声,《说文》∶"务也。"段玉裁
注∶"务者,趣也。用力尤甚者。"又说∶"其据切,五部,音
转为渠力切,字讹从刀作刺。"同上例,"力"与"刀"相混,
书写变异,但刀为利器,可以助力,重构了理据。
勉—刺∶"勉"字从力克声,《说文》;"尤渤也。"①段玉
裁注∶"犹渤之讹而从刀也。"同样的原因重构了理据。
很多所谓的"俗字"都是因为构形相似而对构意有新的推
测,从而形成理据重构的异构字。只是有的两个异构字并存,
有的一行一废,各有各的讲法,不必因《说文》的有无或产生的
先后判别为正与俗或正与讹之分。

2.理据部分丧失

在字体演变中,有些字的部分构件发生了无理变异(也叫
构件的记号化),构意看不清了,但还有一部分仍保留理据。

① 徐铉《说文解字》作"尤极也"。
68 汉字构形学导论

比如∶
"监"的形体来源于甲骨文§,本来是用一个人俯身
在装水的盆里看自己的面容来表示古代的镜子(后来加
上"金"作"警"),引申为"察视"之意。小篆作盟,变"目"
为"臣",并且将这个"臣"讲为"人臣"的"臣",因此把"监"
入《卧部》,"卧"解释为"伏也⑩,从人臣,取其伏也"。
"监"则解释为"临下也"。这些解释都是因为对由无
理变异后的"臣"产生误解造成的。楷书由于书写空间的
调整,写作"监",把人形卧倒,盆中表示水的一点组合到
卧人下面,上半部构形进一步记号化,完全丧失理据,只
有下部的"皿"还能联想到古代以盆水为镜子的构意。
"属",甲骨文作零,像以手牵象的形状,表示"运作",
引申为"作为"。小篆变异为鬣,除了手的形状还保留,动
物的四条腿还隐约可见外,其他已经离原来的构形很远
了。《说文・爪部》解释作"母猴也",已经失去构意。但
保留了"王育曰∶'爪,象形也'",稍稍留下原来构意的一
,点痕迹。

3. 理据完全丧失

还有一部分汉字,在字形随字体的演变中,由于构件的无

① 徐铱《说文解字)作"体也",段玉裁改为"伏也"。段改有理。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69

理变异或构件的黏合,在视觉上完全失去了构意。构件无理
变异的,例如∶
"朋"在甲骨文里作且,是用一挂两向的玉串或贝串
来表示一种货币,所以有"朋比"的意思,也做货币的量
词。小篆误与易混同,变异成风凰的形象,以为是"凤"的
重文,取凤凰飞而百鸟从的意思来附会"朋党"为本义。
隶楷则变异为两个"月",完全看不出理据了。
"要",小篆作曾,像一个人叉腰站立之形,解释为"身
中也",是"腰"的本字。《说文》对构形解释为"人要(腰)
自白(jü)之形"。正是两手叉腰的形状,却又说"从白交
省声",理据重构为从"交"得声的形声字。两个解释虽有
矛盾,离合理的构意也还距离不远。隶楷却写作从"西"
从"女",完全丧失了理据。
"轨",甲骨文作貌,像一人的两手被铐在刑具里,楷
书经过几番变异,构意完全失去了。
部件黏合的,例如∶
"更",甲骨文作《,金文作鹭,都像以手持锤敲梆子打
更的形象,小篆作雪,形体还延续甲骨文、金文,但解释作
从支、从丙声的形声字,理据已经重构。楷书黏合上下两
个构件,失去构意,成为黏合式的新独体字。
"丈",小篆从十从又,作当,像手持丈量工具的形状。
70 汉字构形学导论

楷书黏合上下两个构件,成为新独体字,构意丧失。
"史",甲骨文作胄,金文作胃,像史官手持简册的形
状,小篆从中从又,作胃,完全承袭了甲骨文、金文,解释
作"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尽管"中,正也"的
说法有些含混,原有的构意基本保存。但楷书黏合上下
两个构件,成为新独体字,构意丧失。

第四节 构意笔势化的处理

根据统计,历代汉字自然发展的结果,理据的保留情况都
在90??上,这说明,汉字发展到今文字仍然是表意文字,性
质上没有发生变化。现代汉字有些通行字构意不清,是自然
发展的必然,为了正确理解这些字的构意,需要采取一定的办
法来讲解。从共时描写的角度,后期汉字的构形分析必须依
据它们自身的形体状况来处理,不能附会字源与古代构形
的构意。但是,有一点是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有历史的观
念——既不可就现代说现代而不顾历史,又不可以古律今
不顾现实。唯一的办法是立足现代,尊重发展,沟通古今,
追寻历史。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次强调必须区分两个不同
的概念,那就是字源与字理。字源是指一个具体汉字原初构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71

造时的设计,也就是汉字构造的"原生态"。和任何一种文化
事象一样,"原生态"只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因为任何文化事象
都处在变化中,在原生态时期,人类保存文化形态的能力还没
有产生,这种能力往往在文化事象发生后很久才产生。我们
所能见到的最早汉字是3400 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但甲骨文显
然并不是股商汉字的全貌,仅仅因为它的载体不会腐烂才偶
然保存下来。即使是这种偶然保存的汉字,据目前推测汉字
起源的时期也已经经过了数千年。汉字的原初形态早已无法
追溯,我们所说的字源,不过是相对早期的字形构造。而字理
是汉字发展到任何一个阶段可供分析的构意,下面讨论的问
题,都属于汉字字理的分析问题。

1. 理据重构字的处理

理据重构与汉字字体的演变有关,是汉字的自然发展,可
按照重构以后的构意来分析字形。前面说过,用不具备构意
或失去构意的字形来任意杜撰构意,叫作"望形生义",这种做
法对维护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和汉字的科学应用是有害的。理
据重构与乱讲构意应当如何区别?首先,理据重构是有历史
依据的,这种现象是汉字个体字符发展的合理现象,因此,可
以追溯其重构的原因;第二,理据重构的合理性,在于它和构
形系统的切合。前面所举"东"和"射"的理据重构,都可以合
理地纳人小篆系统,不产生与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冲突。从
7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力"之字与从"刀"之字的互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带有一
定的限制性。《说文・力部》含正篆 40 字,重文6字,新附4
字,并非都可以与从刀相通。能够从刀,是因为实义对从刀的
造意可以合理地映射,并且与《刀部》的字不冲突;第三,正是
因为重构的合理性,重构字才得以在社会上通行,甚至产生应
用的强势,比原有的"正字"使用频度更高。乱讲构意是不具
备这些条件的,往往出于编造,讲了一个,乱了一片。例如,
"要"仍可看作独体字,不可拆成"西""女"来强行分析构意,
"轨"不可拆成"幸""丸"来编造构意,"更"要处理成黏合型独
体字,不能再分析。
还应当看到,楷书中有些字构意的重构,自古隶和小篆就
已经如此,而且是成批发生的。例如∶
现代楷书中的"卩",《说文》小篆已经写作胃,解释
为∶"卩,瑞信也。"而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已经明
确指出∶"卩亦人字,象跽形,命、令等字从之。"且看甲骨
文与金文的构形∶
甲骨文——金文——小篆

1——o—__命
会—θ—智
蚜—傅——般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73

___6__要

2_淞
从上面每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对照可以说
明,《说文》小篆由于"印"字从"卩",因此把"卩"解释为
"瑞信",在小篆系统里,把害(印)和芦(抑)处理为两个
字,前者以为是"印章"字,后者解释为"按也",处理为"压
抑"字。其实,"印"的构意是上面一只手将跽坐的人按
下,本义为压抑,印章因需要按下的动作而由压抑的本义
引申,后来才分化为两个字。自此开始,"卩"在甲骨文和
金文的跽坐人形的表形功能就变成小篆"节制"的表义功
能,一大批字的构意重新解释了。我们可以看出《说文》
理据重构的合理性∶甲金文的"卩"完全是音义不具备的
非字构件,是难以进入小篆构形系统的,构意的重构是构
形变化的结果。当然,比较《说文》的讲解与甲骨文、金文
的实际构形与构意,可以看出《说文》对构意的解释有一
部分是牵强的,追寻甲金文的构意,更有参考作用。

2.记号构件的处理

局部丧失理据的字中不能分析的部分,我们称作记号构
件,这些构件既丧失了理据,也就不能分析其构意功能。但
是,记号构件的产生也是有规律的,它们或出于书写的变异,
74 汉字构形学导论

或出于楷书的构件趋同。对这些构件,参考历史发展的轨迹,
处理成变体,恢复其原初的构意,都是可以做到的。例如∶
寒——金文作因,小篆作圜,楷书中间的记号构件
"典"是蚌的变体。
塞、赛——小篆分别作窟、慧,楷书中间的记号构件
"共"是葬的黏合变体。
两个构件来源不同,都因为黏合而成为记号构件,并在楷
书里形体趋同,只有恢复原来的形体,才能讲解构意,并将它
们区别开来。
又如∶
"印""乎""采"——小篆分别作骗、罩,隔,对照之下,可
以看出"印"左面的部件是"爪"的置向变体。
"受"的小篆作同,"爪"与"又"之间的一笔难以讲解。
甲骨文"受"作多,金文作气,均像两手受授承盘来会"交
付"与"接受"之意,因而知道小篆中间一笔是"舟"的简
化,同时"舟"又有示音作用。因此,只要将"受"字中间的
一笔处理成"舟"的变体,"受"的构意就清楚了。

3. 理据完全丧失字的处理

处理全部丧失构意的字,必须采用溯源的办法,根据形体
演变的情况,追溯到理据存在的原初构形状态,复原其合理的
第四章 构形与构意 75

构意,再行讲解。下面再举几例说明构形与构意的追溯。
"兼"的楷书形体,我们已无从知道它何以有"兼得"
"共同"之义。追溯到小篆,可以知道"兼"的篆文写作耕,
两个"禾",中间用"又"(表示手)握在一起,所以有兼得、
兼并的意思。参考"秉"更为明白,"秉"字《说文》小篆作
萧,是一个"禾"握在"又"(手)中,用《说文》的话说,"兼"
与"秉"从"又"加在"禾"的中间是"同意"的。追溯到小篆
阶段,构意也就清楚了。
"盏"字的构意难明,甲骨文的字形作业,从皿从手持
棒,像在器皿中以棒拨余火的状态,表示灰烬;战国文字
稍有变异;小篆因手持短棒与手持毛笔的"聿"字相近,因
而从战国文字改为"盖"为从"聿"从"八";隶书又将下部
改为"…"(火),构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正确了解它
的构意,必须追溯到甲骨文了。
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构
形和构意的发展演变,同时还伴随着字符的孳生和消亡,职能
的分化、合并。这个过程受汉字自身系统的限制,也就是字符
之间各种关系的制约,更要受到语言词汇和词义系统变化的
推动。构意既与构形紧密相关,又必须与词义相通,证明构意
分析正确,必须核实古代的文献词义,这一工作属于文献词义
学也就是训诂学,这也就是汉字学与训诂学密不可分的原因。
汉字构形学经过溯源探讨构意,其目标不同于汉字形源
7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学,只要找到能反映造字意图的字形从而使形义统一就可以
了,这个字形可能是甲骨文,可能是金文,也可能是小篆,不必
一定要找到最早的字形。像上面的"兼"字,我们找到小篆就
已经可以知道构意了,而"受"字、"盏"字等要找到甲骨文、金
文才能知道构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构形存在而构意不明的情况各个时
代、各种字体都有,即使是古汉字,也不是每一个字都能直接分
析构意,少数难以分析构意的汉字,宁可存疑,不可猜测妄说。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
和结构次序

汉字构形学要解决如何在构意的基础上分析汉字的构
形,必须找到表意汉字内部结构的单位,也就是要了解汉字结
构的元素。进一步说,在个体分析的基础上描写共时层面汉
字的构形系统,也必须首先归纳整理过的字符集所具有的基
础元素。,分析汉字结构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构件是
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也就是它的基础元素;另一种认为,构
件还可以拆成笔画,笔画才是汉字的最小单位。如何看待这
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一章里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组成汉字的书写元素与构形元素的区别与关系。同时,构形
元素又是经过汉字形体的解构才能看见的,因此,结构分解的
程序和规则也就更为重要。

第一节 汉字的书写元素———笔画
 汉字的实现必须书写,书写是认读的前提。今天看到的
7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已经实现了的汉字,是在不同的载体上用不同的工具"写"出
来的。广义的"书写"包括刻写、范铸、软硬笔描写等,这些不
同的实现方式,决定了实现了的字有着不同的书写元素∶刻痕
(甲骨文、石刻、砖刻等)、铸迹(金文)、线条(篆文)、笔画(竹木
简、帛书、隶书、楷书)都是汉字书写的结果,也就是汉字实现
的广义的笔画。
书写单位如何描写和计量,由于实现的方式不同,应当是
有区别的。在古文字阶段,以《说文》小篆最为定型,小篆的线
条大约可以分析为以下十种∶
名称代表形状 说 明 例 字
横 无曲、无折、无断的左右平放的直线 目三雨
竖 无曲、无折、无断的上下纵放的直线 水中
斜 向左下或右下的斜线条 XA 图
点 圆点、顿点及极短的横、竖,斜线 W望 
弧 方向没有转换的曲线 量g F
曲 一次或多次转换方向但不封闭的曲线 便易礼
折 转90 度的折线(折点为圆角,下同) 隔 岸降
框 U 三面包围的方框 网圆日
封 除圆形外各种封闭的曲线或折线 团因 
圈 O 圆形封闭的线 员 8图
汉字发展到楷书,笔画已经定型,变为可以称说、可以论
序、可以计数的书写单位。笔画写成以后的样式,称作笔形。
笔画按笔形来定名称说。楷书的基本笔形有横(无曲、无折、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79

无断的左右平放的笔画)、竖(无曲、无折、无断的上下直放的
笔画)、撇(向左下的斜笔)、捺(向右下的斜笔)、折(方向变化
的连笔)、点(不足构成横、竖、撇、捺、提的小断笔)几类。楷书
笔画还有两个重要的附类∶提(向右上的斜笔)是横的附类,竖
钩(竖连向左上的提)是竖的附类。
笔形的分类可粗可细,要看分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为
了检索排序则宜粗。例如现代辞书只归纳为横、竖、撇、点、折
五种笔形。如果为了教授书法或描述写法则宜细。例如,点
可以细分为撇点、提点、顿点等,折也可以按方式、方向和顺序
进行更细的描述。
楷书的笔形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习惯性的变异。这种变异
带有规律性,影响了楷书的总风格。笔形变异从变异的原因
分可以有以下几类∶

1. 为书写连贯而变异

横变提∶左边多半是汉字的表示类别义的构件,一般也是
部首。这些构件最后一笔如果是横,出于要接续写下一个右
面构件的需要,笔势上产生了横变提的现象。例如∶
"土—坐—地""牛—牢—牧""子一字—孔"。
以上"土""牛"子"三组字,第一个字是单独写,第二个
位于字的下方,最后的一笔都是横,第三个写在左边,横都
变提。
80 汉字构形学导论

2.为结构紧凑而变异

书写在结体时,有"让就"的规则,尽量使空间的疏密得
当。有些构件在独自书写时笔画是发散型的,但在组构其他
字时由于给别的构件让出空间,采用了聚敛型的笔法。例如∶
捺变点∶"木—架—村""文—纹—斌""食—餐一饱"
等属此。
竖弯钩变竖提∶"匕—北—比""先—洗一赞""己—
记—改""屯—纯—部"等属此。

3.为构形美观而变异

书写的结体要通过笔画的调节,轮廓要端方整齐,空间要
错落有致。因此书写历来有避重捺的习惯∶
"木—架—茶"水—汞—泰""良—浪—食"。
这三种笔形变异不会影响汉字的构形与构意,也说明了
笔画不是构件的下位概念。
楷书的笔画起落固定,动态的实现与写成的样式一致,所
以可以计数。这在笔画没有定型的古文字阶段是难以做到
的。试比较"能""馬"二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与楷书∶

5 3 子 条 鞠易 施馬
在已实现的形体上,甲金文与小篆都难以看出书写时的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81

起落与顺序,不易计算线条的数量,只有楷书可以把笔顺和笔
画数确定下来。
笔顺是在用毛笔书写的时代前人写字的经验总结,其中
有相当的灵活性和个人习惯性,本来没有绝对的规则可言。
特别是对书写熟练者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先写哪一笔并不
会绝对影响写字的准确和美观。规范笔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给汉字排序,以便检字。对于初学者来说,遵循一定的规律,
把汉字写得方正、整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很有必要
的。前人总结的笔顺规则大体有以下几条∶先上后下(尖),先
左后右(河),先横后竖(十),先外后内(同),先中后旁(小),正
连反断(匹)等。对于写字来说,把规则与具体字的笔顺结合
起来,比死记每个字的笔顺,更容易把握一些。

第二节 笔画书写和构形的关系

1. 字体演变形成笔画
与书写和笔画有关的,必须提到"字体"这个概念。字体
是指汉字在社会长期书写过程中,由于书写工具、载体、社会
风尚等原因,经过演变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式样特征和体态风
格的大类别。它是一个阶段某种同一风格字群的总称,因而,
任何一个单个的字,都必然属于一种字体。字体是在书写过
82 汉字构形学导论

程中形成的,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一时书写能够形成的,
而是在社会长期书写、形成书写风气之后逐渐形成的。它有
一个形成过程,直到特征与风格相对固定,也就是与其他字体
有了对立或互补的特征风格以后才算正式产生。
汉字字体的发展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过程∶经过甲骨文、
金文到小篆,篆体才成熟。战国文字大都属于篆体,构形的规
律没有离开汉字的总规律,但风格上产生了较多的差别,直到
秦统一才有了篆体的代表样式小篆。篆体因速写而有古隶
(也就是秦隶——一种半篆半隶的过渡字体),接着是隶书和
楷书。隶书因速写而产生了变异字体章草,其正体由八分书
过渡到楷书,楷书也因速写产生了行书和草书。隶书与章草、
楷书和行书、草书都是同时通行的,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影
响,楷书的笔形很多是行书的影响造成的。
字体与字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格和结构是讨论汉字
问题的两个角度∶同一个构形可以是不同字体,同一种字体可
以包含不同的构形模式。笔画既与字体有关,又直接影响构
形。字体学与构形学是汉字学的两个不同的分支,这里只对
与构形相关的问题做简要的介绍。通过笔画写出一个汉字叫
作运笔,写出的整字结构的状态叫作结体,不同字体可以从运
笔和结体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
运笔的分析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着手,每个方面也还有
一些细节值得注意。(见下图)笔势、笔态和笔意都可以直接
或间接影响构形。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83

运笔

笔画 笔势 笔意

笔数 笔顺 笔锋 弹性 折点 理据 构式

结体是整字中笔画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它可以从四个方
面进行分析。(见下图)这四个方面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
构形与构意。
结体

外部轮廓 构件布局 空间疏密 全字重心

篆体笔态均匀,没有弹性,折点为圆转,轮廓偏长,重心偏
上;隶书和楷书由于笔形的变化,轮廓呈方形,重心居中,大约
在黄金分割处最为稳当。
2. 楷体字书写引发构件布局的变化

楷体字笔画形成后,空间的疏密也要有不同的摆布,更因
为折点失去圆转,象物性汉字的笔意难以完全保存,经常会因
为笔意转化为笔势,使一部分字的构件布局发生重组现象,不
仔细观察,甚至难以看出构字的理据。例如∶

徒 颖。腐 a监 ⑤疆
84 汉字构形学导论

①"徒"的金文本来有两种写法——县和待,小篆选
择"从是土声"的形体,放入《是部》,为了书写的均衡方
正,楷体 字却重新设置构件布局,移动了""是"下部的
"止",与"土"合为"走",回到金文的第二种写法,"土"的
声符作用被掩盖,成为"从彳从走"的会意字。
②"颖"本"从禾顷声",小篆与楷书字形为了空间疏
密的得当,置"禾"于"匕"下,强为之左右结构,视觉上也
就容易出现一个超系统形体。
③"腐"本"从肉府声"为上下两分结构,小篆与楷书
字形出于轮廓的方正,将"府"之一撇延长,全字的构式改
变为上左包围结构。
④"监"的小篆字形来源于金文的多体象形,卧人下
的短横本在"皿"上,表示器皿中的水。楷体字为追求方
正,将表示水的短横变为点,组在卧人之下。这样一个小
小的变动,在视觉上就产生了一个超系统形体,难以解释。
⑤"疆"本"从土彊('强'的本字,音 qiang)声",为了
书写方正,将"土"插到"弓"下面的空间内,仅从部件分布
看,左边"弓"与"土"的组合难以理解。
3.书写产生的部件变体

在楷体字中还可以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构件变体的产
生。构件由于书写的原因,产生了省减笔画或构件、改换构件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85

放置的方向、改变某些笔形或两个以上构件粘连的现象,称作
形体变异。变异后的构件,称作构件变体,变体可以与正体构
件认同后仍具有与正体相同的构意。
(1)省减变体
"鸟"下出现其他部件均省去四点,例如"袅""枭"等
字;"莹"下出现其他部件均省去"玉",例如"荣""营"等
字。这属于省减变体。简称 SB,图例如下∶

袅 乌SB

(2)置向变体
"水"在"益"上横置;"德"本从"直",其中的"目"变为
横置;"印"中部件"爪"侧置;"化"中右边的"人"倒置等。
都属于置向变体。简称 ZB,图例如下∶

益 水ZB
IP
(3)笔形变体
"兼"上本为两撇,是两个"禾"字的上端,楷体字常用
形体均改为"内八字"两点;"半""酋"中的"八"都含有构
意,写作"内八字",均成为变体;"骏"从"允"得声,下面的
"儿"变两点;"鲤"中"川"的三竖变为折笔等。这些都属
86 汉字构形学导论

于笔形变体。简称 BB,图例如下∶

允BB

(4)交重变体
"里"字本来从"田"从"土",书写时中间一竖贯穿,形
成交重变体。交重变体与黏合字不同,黏合字是指由于
楷体字笔画连写,将两个构件合成了一个,无法再分析成
两个,只能按独体字看待。例如∶"史"(当)、"丈"()。而
交重变体在形体上虽也由于笔画交重将两个构件合在了
一起,但还能明显看出两个构件,仍可以分析。

厚 里JB
上述四种变体虽发生在构件上,但都与书写的笔画与结
体有关,都是书写对构形的影响。
笔画对构件的样式和对全字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这些
影响都是由于书写的缘故,总体可以看成书写对构形的影响。
但是,笔画不是汉字构形的单位,而仅仅是书写的单位。这是
因为∶首先,汉字的构件是体现构意的,笔画却不具有体现构
意的功能。如"革"是以整体的构形来表示"去毛之皮"这一构
意的,拆分成笔画后,各笔画体现不出构字意图,这就使构件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87

与笔画有了根本性质上的差别。其次,汉字的结构的生成与
书写的顺序并不完全一致,书写是一笔一笔实现的,但不都是
写完一个构件、再写第二个构件。只是在书写完成后,才能看
见全部构件的布局。例如∶"回"由"口"(wéi)和"口"两个构件
组成,但书写时并不是先写完"口"再写"口",也不是先写完
"口"再写"口"。"東"由"木"和"日"两个构件组成,但书写时并
不是将"木"和"日"一先一后分别实现的。"夹"由"大"和两个
"人"构成,但书写时并不是"大"与两个"人"依次分别实现的。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次序
汉字的构形元素是构件,最小的元素即形素,有限的形素
组成数以万计的单字,有两种不同的结构次序,我们分别称之
为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还有一些字属于平面结构和层次结
构综合而成的综合结构。

1.平面结构

平面结构是由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在小篆中,有一些
字也属于平面结构。例如∶
熏 《说文》∶"纂,晞也。从日,从出,从收,从米。"段
玉裁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
雷《说文》;"春,捣粟也。从升持杵临白上。午,杵
8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省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午,古杵字。"
愈 《说文》∶"俞,空中木为舟也。从△,从舟,从《。
《,水也。"段玉裁注;"合三字会意。"
雷 《说文》∶"量,界也。从昌、三,其界画也。"(按∶
从两田,三横界其中。)
鬻 《说文》∶"囊,齐谓之炊囊。白,象持瓶;门,为灶
门口;开,推林内火。"(题籀文)
鑫《说文》∶"整,鹿行扬土也。从蠹,从土。"段玉裁
注∶"群行则尘土甚。"(露籀文)
这种平面结构的字,其构意的体现有两种类型∶
(1)形义集合型
把多个意义信息集在一起来表示总的字义∶"暴"的意义
是"曝晒",用日、出、双手和米集中了曝晒的信息。"俞"字的
本义是把木头凿空做成船,以△(集)、舟、《(水的变体)组合
来表示此义。这些字都不是实际物象的组合,它们是通过构
件本身所带有的意义信息集合起来体现构意的。
(2)物象组合型
按照具体物象的关系组成图形来描述字义∶小篆的"春"
是用两手持杵在臼里春米的极富动感的画面来传达"春"这个
动词的意义。墨是"疆"的象形字,用三个横道表示疆界,将田
亩隔开。嚣上面像两只手拿着炊具,下面像两只手把木柴推
进灶火门。露是《说文》箍文,画三个鹿表示群鹿奔跑,周围扬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89

起尘土等。在这种类型里,构件的相互位置和生活中实际的
状态是一致的。
不论是信息的累积,还是图画的样式,这些字都是三个以
上的构件一次性组合,分不出层次来,称作平面结构。
小篆中的平面结构已经较少,甲骨文图形样式的字符很
多,大都为平面结构。有些古文字里的平面结构,发展到小篆
已经成为层次结构∶
① 除 气 除 ——隔
②比—→段
第一组箭头前面是甲骨文"降",画两只向下的脚从
山上走下来,会"下降"之意。箭头后面是小篆,将甲骨文
中竖着放的"山"都变为"下"(阜),向下的两只脚,《说文》
小篆都变为音义结合的汉字,组合为"条"(jiang),做
"降"的声符,绛、泽、释等字也都以它为声符,变成层次结
构。第二组是甲骨文的"涉",画两只向上的脚从山脚走
上去,属于图形式的平面结构,向上的两只脚变成"步"上
从"止",下从反"止",也变为层次结构了。

2.层次结构

自小篆以来,汉字走上以形声字为主的道路,大量组合是
层次组合。层次组合的特点是,每个字符是由基础构件开始,
9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的。以"溢""胚""傲"灏"
"照""薄"6 字为例∶
水(横置)

这6个字都是由基础构件逐次累加而成的。层次结构的
汉字,构意是通过直接构件来体现的,其他构件不直接对全字
的构意起作用,只是因为逐级生成全字而对全字的构意间接
起作用。
层次结构大部分是形声结构,需要关注的是声符介入的
层次∶
(1)声符从最底层介入
"照"的声符在各个层次里分别是"昭—召—刀",
"刀"从一开始就以基础构件的身份加入构字,它的示音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91

功能从头一直贯穿到最后。
(2)声符从中间介人
"溢"的声符"益"是在第二层次加入的。"益"的构件
"水"(横放,置向变体)和"皿"不对"溢"直接起构意作用,
但没有这个层次,"溢"字就得不到声符。"益"和"溢"的
关系比一般的形声合成字要复杂一点。"益"中横着放置
的"水",表示水从器皿中漫出来。本来是为"满溢"义造
的字,引申而有"利益"的意义,后来"利益"义成为"益"的
常用义,于是再加"水"旁表示"满溢"义,原来的"益"便转
化为声符了。
"胚"由两个"禾"作为组合的起点,生成"称"(li),《说
文》;"躏,稀疏适也,从二禾……读若胚。"用两棵禾苗表
示"距离合适""匀称"。这个声符是在第二层次上得到
的。"稀"与表示山岩的"厂"(han)组合为"麻"(们,保持
了"称"的读音,同时产生了"经历"的意思。后来为了使
"经历"之义表现得更为明确,又加上了表示脚的"止",与
"厝"区别,使构意更加完善。
(3)声符在过程中更换
"傲"先由表"驱使"义的义符"攵"(支)加第一个声符
"方"组成"放",保持了"方"的读音,同时产生"开放"义;
"放"和"出"组成会意字"敖",《说文》∶"敖,出游也,从出
从放。"产生新的读音&o,"放"的声符作用也在第三层次
92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上消失。"敖"又以新的声符的身份和义符"亻"组成"傲"
(ào),既保持了"敖"的读音,又产生了新的意义"傲慢"。
"灏"的层次组合也同样具有启发性,它由"日"和
"京"先组成"景",在"景"字里"京"是第一个声符,但在下
一个层次里,"景"与"页"组合读 hào,"京"的声符的功能
便在这个层次上消失,而在下一个层次与"氵"组合时,
"颢"承担了第二个声符的功能。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层次组合中,基础构件的功能
只在自己加入的层次里起作用,每一个层次都生成一些功能,
也可能消失一些功能。整个字的构意则是通过直接构件来体
现的,而直接构件的功能又是通过下层构件逐级生成的。

3.综合结构

有一些字属于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综合构成,例如∶
"瀑"字先为平面结构"暴",再与";"结合已经是层
次结构了。"疆"先为平面结构"量",后两个层次"—彊—
疆"进入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以逐级生成的方式来体现构意,这种结构富有概括
性,可以把基础元素减到最少程度,又可以把字与字的构形关系
在各个层次上有序地体现出来,所以是一种系统成熟后的结构
方式。平面结构则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结构方式,是图形式的
古文字构形的遗存。我们可以根据层次结构所占比例的多少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93

衡量一个汉字构形系统的严密程度。例如,甲骨文的层次结构
大约只占 20??30??而《说文》小篆的层次结构则占到 87%
以上,这可以说明,小篆构形系统的严密性,大大高于甲骨文。
正因为平面结构与层次结构在构意的体现上,前者是一
次性集合式的,后者是两两生成式的,所以在分析汉字的形体
结构时,正确区分这两种结构类型,才能准确分析造字的理
据,,也才能保证构件的拆分不出错误。

第 四节 构形的分解

从汉字中拆分出构件,称作构形的分解,或称字形解构。
字形解构应当依照字形结构的反向来进行,不能违背字形结
构的规律。
依照汉字结构的理据,顺应客观类型和组合程序来拆分
汉字,我们称作有理据拆分(简称有理拆分),这种拆分不但保
证拆分的最后结果是合理的,而且保证每一个过渡构件都是
合理的。违背这些规律,或不根据构意,或不按照应有的平面
结构和层次结构,或在分析层次结构字符时顺序错乱,均称无
理拆分。从汉字中拆分出构件,是为了正确识别汉字和最终
描写出汉字的构形系统,无理拆分难以达到这个目的。
无理拆分的弊病首先是要拆分出一些汉字族谱中所没有
的形体。我们称这些汉字族谱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构件为超
9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系统形体,超系统的形体无法解释,不具备音和义,也没有构
意。不论是对于系统的描写还是对个体字符的理解,出现这
种形体都是不合理的。
无理拆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按照字理本来不应当拆分的字或构件强行拆开。例如∶
鱼一羡,豆—豆,鼠—吊……都是传统独体字,但在楷
书里字形都有相接甚至相离的部分,应按照字形把它们拆
开,这些构件无法按照字理再组装,也无法对构字进行解释。
门(門)—門,是两边对称的象形字,中间相离,但不
能拆开。硬性拆成两半属于无理拆分。
2.没有分清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把层次结构按平面结
构拆分。例如∶"當"是属于层次结构的,按照《说文》小篆(周
代金文与《说文》有所不同,但"當"从"尚","尚"从"八"、"向"
声是可信的),它的拆分应当是∶


尚尚k
间向
田 田 5 口
如果将"當"拆成"小、一、口、田",就属于无理拆分,从构
意看,最主要的是"向"这个声符不见了,"小、一、口"与"當"的
构意也找不到关系。
3.虽然知道按层次分析,但分析的顺序发生错误。例如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95

"傲"字,如果不是先拆分到"敖",第二步拆出"出"和"放",而
是先把"攵"(支)拆出来,再拆"亻",就会出现两个超系统形
体∶一个是"亻"再加"出"加"方",另一个是"出"加"方",这两
个过渡构件都是在汉字族谱中没有的。请看下面图示∶


方框围住的形体都属于超系统形体。只有前面层次结构
所讲到的有理拆分才是正确的。
又如,"疆"是综合结构,先是平面结构构成"H",再与
"弓"结合为"彊",这是"强"的本字,最后加"土"构成"疆域"的
"疆"。后两个构件的介入是有层次的,如果分析时次序发生
错误,先把"H"拆出来,留下"弓"下有"土"的形体,成为超系
统形体,就属于错误的分析。请看下面图示∶


方框围住的形体也属于超系统形体。正确的有理拆分应
当是∶





9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检验拆分是否正确,首先要根据构意的体现是否符合客
观,可否上溯到字(形)源;其次要检验每一个过渡构件是否属
于汉字族谱中可能出现的形体,有没有超系统形体产生;再次
还要审视这种分析与周边其他字的构形是否相通,与汉字共
时的系统是否相合。这里以"徒"的字理分析为例来说明上面
三个原则。


10
甲骨文
金文 社 度待
小篆
秦隶 使
楷书 往
"徒"的本义是不用车徒步走路,上表中甲骨文、金文
的"徒"都从"土"声,义符有"彳"止""是"三种,都与走路
有关。"是"下面"止"的位置或在"有"下,或"土"下。小
篆和秦隶字形承袭甲骨、金文,都有声符"土"。而甲骨文
到秦隶的"走"字都是下从"止",上面是表形部件"天",像
甩开手走路的人形,与"土"显然不是同一个部件。因此,
把"徒"讲成"从彳从走"是不符合它的结构规律的,也就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97

是说,"走"不是"徒"的过渡部件。"徒"只能分析成"从是
土声"。而且,从金文割(遇)、修(速)、健(送)……等字的
构形中可以看出,周代金文中表示"行走"的"是部"系统
已经形成,"徒"字从"是""土"声的结构分析是合乎系统
的。《说文》小篆"徒"在"是"部,"土"声,既合字源,又合
字理。到楷书阶段,"走"上面的"天"因部件趋同变成
"土","是"中的"止"放到"土"下刚好构成"走"字,分析为
"从彳从走",虽可以看成理据重组,但失掉了声符"土",
却不合字源。况且,就《说文》来说,"是"与"走"两个部首
在构意上是有分工的∶从"是"的字大多是一般的行走,从
"走"的字却大都与"趋进""快走"有关,所以许慎选择第
一种分析方法是完全正确的。现代词汇中"走"已经没有
了"快走""跑"的意思,作为"徒"的造意可以讲解。经过
这一番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从彳从走"的分析在现代汉
语里大致适应,所以可以通行。

第五节 汉字的构形单位——构件
汉字的构形单位是构件(普及领域也称部件)。当一个形
体被用来构造其他的字,成为所构字的一部分时,我们称之为
所构字的构件。如"日"""木"是"呆"的构件,"木"是"森"的构
件,"亻"列"是"例"的构件。
98 汉字构形学导论

1.构件的级层

(1)基础构件(形素)
我们把汉字进行拆分,拆到不能再拆的最小单元,这些最
小单元就是汉字的基础构形元素,我们称之为形素。例如∶层
次结构的"诺"字∶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层次结构里,基础构件并不都在最后
一级中,它们是逐步拆分出来的∶"诺"的基础构件"言"在第一
层就出现了,"#"在第二层出现,"十"和"口"则在第三层最后
出现。
再看平面结构"器"的拆分∶





"诺"是层层拆分的,"器"是一次性拆分,它们同样都拆到
不能再拆的程度,出现了形素。一般说来,汉字的构形和构意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99

是统一的,这些形素在形体上是相对独立的,并且还都能体现
构意。例如"赭"中的"十",是"又"的变体,表示右手,它不能
再拆成"一"和")",因为这两个笔画在形体上已没有相对独
立性,而且也不具有示音、表义、表形和区别的构意功能了。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字体的系统中,常会有不同的构形形
素。现代汉字与小篆比较可以看出,现代汉字的拆分和体现
构意不如古文字细,例如∶小篆的"诺"字与前面所举的现代汉
字"诺"就有所区别∶"言"还可以拆分成"辛"和"口"。前面分
析过楷书的"薄"到第三层就结束了,而下面小篆的"薄"分析
到第五层才结束。这是因为从小篆发展到隶书、楷书有一个
简化过程,除了笔画的省简外,又因为书写的便捷而发生了形
素黏合和简写的情况,"艹"就是"帅"的简写,它是两个"十"的
黏合,黏合以后的构形元素从形体上不宜再拆分了。这也告
诉我们,理解和认识汉字,一方面要对不同时代的汉字实际面
貌进行客观描写;另一方面也可以追溯它的历史以便对它了
解得更深刻。例如"右"字能否再行拆分?"于"是否独立体现
构意?参考了古文字,就可以处理得更合理一些、科学一些。
(2)直接构件
直接构成全字的构件,称作直接构件。全字的造字意图
是通过直接构件来体现的。层次结构的字,不论有多少层,
总是第一次拆分的构件体现构意。例如∶小篆疆的构件共有
五层∶
100 汉字构形学导论

但它的造字意图是通过直接构件"帅"和"溥"来体现的,
"帅"指明其意义类别,"溥"提示其声音信息。平面构造的字
因为只有一个层次,所以由所有的构件一次性体现构意。例
如∶小篆露的构意是"两手掬米送出在太阳里晒",每个构件都
在其构意里起到一定的作用。对独体字来说,它的构件就是
它自己,它的基础构件、直接构件和全字是相同的,例如∶"自"
的基础构件是"自",直接构件和全字也是"自"。
(3)过渡构件
在依层次拆分的汉字中,如果级层超过两层,就会出现过
渡构件。处在直接构件和基础构件之间的构件,称作这个字
的过渡构件。它们可以用级层来指称,例如∶
上面说到的小篆疆,含有五级构件,代和腐在第一层,
是直接构件,两个甲和代都在第二层,S寻一在第四层,F
和中在第五层,这六个部件递次加入,都属于不能再拆分
的基础构件,其他则属于过渡部件了。

2. 成字构件与非字构件

成字构件指既能独立成字,又能参与构字、体现构意的构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101

件。也就是说,当它不做其他字的构件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
的字,与语言中的某个词对应。例如∶
"目"在做"晴""瞳"的构件时,表示所构字的意义与
"眼睛"有关,而"目"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字,与语言中
"眼睛"这个义项相对应。
"胡"在做"湖"的构件时,其构意是提示"湖"字的读
音,而"胡"本身就有 hü的读音和"额肉"的意义。
"目"和"胡"都是成字构件。
非字构件指只能依附于其他构件来体现构意,不能独立
用来记录语言的构件。这种构件无法与语言中的词对应。非
字构件有以下四种类型∶
(1)作为标志或表示区别的单笔画或笔画组。例如∶
"末"上面的一横是依附于"木"而存在,表示"木"的
末梢,它本身不能独立存在,不能与语言中的词对应。
"刃"字中的一点、"寒(亦)"字中的两点、"费(母)"字中的
两点、"夫"字中的短横,都只能依附于成字构件而存在,
其构意只有在所构字的具体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
(2)古文字传承保存下来的非字象形符号。例如∶
"果"上的"田"本是果实的象形变异而来,"番"下的
"田"本是兽足的象形变异而来,它们与"田地"的"田"同
形而没有音义,都是非字构件。"谷"《说文解字》作简,解
释为∶"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它的上部本来
10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就是一个非字构件,楷书传承保留下来,仍是有构意无实
义的非字构件。
"俞"中的"q"本是"水"的变体,在小篆里已不成字,
楷书传承保留下来,仍是非字构件。
(3)充当部首的书写变体。例如∶
"水"在左边写作""(三点水)。
"火"在下边写作""(底火)。
"刀"在右边写作"事"(立刀)。
"手"在左边写作""(提手)。
"阜"在左边写作"β"(左耳)。
"邑"在右边写作"β"(右耳)。
这部分非字构件在《说文解字》里就属于构字频率高的部
首,它们不仅是构形的标志,而且同时决定了字的构意。在《说
文解字》里,它们大都是成字的,请看以下小篆,这些部首不论
放在哪个部位,都与它们的独体字写法一样,所以都是成字的∶
__ 假(W"
火  费 贸 菌
介_勒 都 9 
甲—粒 慢  梁
β—— 除 段 踏 岗
号——紫 韶 毅 聚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103

这些构件发展到隶楷阶段,产生形体变异,由于构字时所
放的位置固定,变异呈现出一种规范。但由于书写的原因,它
们与做独体字时的样式已经不同了,变成了非字构件。这类
构件与上面两类都不同的是,它们虽不能独立记录汉语,但与
成字的对应关系非常整齐,构意也与相应的成字完全一样。
这类构件我们又称作结构部首,以与仅仅作为查检而设的检
索部首相区别。
(4)经过变异或黏合、丧失理据作用的记号构件。例如∶
塞,"冬"上部是古文"终",本是成字的。楷书成为记
号构件,也就是非字构件。冒,"贵"的上部是"更"(古文
"蒉"),本是成字的。楷书变异,成为非字构件。慧,"春"
的上部本从"…"从"屯",黏合后变为非字构件。
在分析楷书时,要注意辨别同形异质的构件和异形同质
的构件。例如∶
赤 黑 然焚察

本-武 果-赛 基-贸 4-员 留-窗
"火",在楷书里写法形状不同,在下面一行金文和小
篆字形里,部件"火"都还没有变形,到了楷书阶段,只有
10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焚"字还保留了"火"的原形,"黑"的中间部件,"赤"然"
"察"下面的构件,都已经变形。追溯到金文、小篆,从构
意看,它们都是"火"的变体。这是一组异形同质的构件。

在楷书中的"口",表示不同的构意——只有"吹"的
"口"是口吻的"口",表示嘴发出的动作,其余各有所像∶
"谷"的"口"像山谷的水口或豁口,"品"的"口"像容器的
开口,"鼓"的"口"像圆形的鼓面,"向"的"口"像北面的窗
口,"舍"的"口"像房舍,"吕"的两个"口"像人一节一节的
脊椎。这些字的构件"口",表示不同的物象,不都是成字
构件,这是一组同形异质的构件。
识别构件非常重要,因为构件是释读汉字的基础。把汉
字的书写单位和构形单位区别开来,在理论上是非常必要的,
对分析汉字结构的实践更为重要。正因为结构生成与书写顺
序是不一致的,所以,当我们分析不同字体的结构时,主要分
析构件及其功能;而当分析变异字体时,由于这种变异是书写
造成的,就必须首先考虑书写顺序和笔画密集程度所起的作
用。如果不把书写单位和构形单位区别开来,很容易把来源
和本质完全不同的现象混淆。
第五章 汉字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 105

所以,虽然不少基础构件是由多个笔画构成的,我们在做
构形分析时,并不以笔画作为下一层次的单位。也有少数构
件是单笔画的,为了理论体系的严谨,这种构件应具双重身
份∶在书写时,称为笔画;进入构形时,称为单笔构件。这正如
一个形音义具备的字往往也有双重身份∶在构字时称构件,独
用时即称字或字样。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构件是汉字构形的单位,不论是层次结构还是平面结构,
每一个构件都在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位置——或为基础构件,
或为过渡构件的某级构件,或为直接构件。构件的位置是它
参与构形的重要表现。构形与构意是分析汉字结构不可分割
的两个要素,构件在具有结构位置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结构
的构意功能。构件在构字时都体现一定的构意,构件所承
担的构意类别,称为这个构件的结构功能,更明确地说,也
称构意功能。构件在组构字时的构意功能以其功能的类型
命名。

第一节 构件的表形功能

构件用与物象相似的形体来体现构意,即具有表形功能。
表形功能是一种直观的构意功能,它不需要借助其他字来体
现其作用,只需要让读者察觉字形与外物的关系即可判断其
所指。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07

1.独体表形

构件用一个单独形体与外物联系来体现构意,即为独体
表形。例如前面说到的甲骨文的"天"字,画一个突出头部的
正面人形表示人的头顶,也象征宇宙的天;"福"字画一个丰满
的仓廪,表示好运等等。第四章说过,小篆的象形字多半是独
体的,应当也属于这一类。
独体表形本身就是一个字,所以它是音义具备的。遇到
外形相似的事物用独体表形来体现构意,突出外物的特点是
区别的关键。例如甲骨文中表示动物的字∶
例 A 例B 例C 例 D 例 E例F例G 例 H
'§我 2 gy 事
动物的外形大都具有首、尾、四肢,身躯匍匐而行,设计为
独体表形字符会有很多地方难以区别,甲骨文的形体设计就
是抓住了它们最突出的特点∶A是鹿,突出它的角。B是马,
突出它奔跑时扬起的影鬃。C是虎,突出它的牙齿。D是犬,
突出它向上弯曲的尾巴。E是豕,也就是猪,突出它的腹部。
F是牛,G是羊,与其他设计不同的是,其他动物都画其全身,
唯有牛羊仅画其头部,二者的区别在角。H 是"鼠",突出它
的尖嘴和嘴边食物的碎屑。这一组表示动物的字采用的构形
与构意,含有汉字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区别律。表意汉字
108 汉字构形学导论

需要以构形与词义契合,才能达到"约之以宜"的目的,符号之
间的区别是构字的关键。甲骨文这一组动物字的构形设计巧
妙地体现了区别律,造字时代人们对与己有关的客观世界观
察的细致,也可见一斑。

2.组合表形
用多个与物象相似的构件,按照生活的自然状况组合起
来表达构意,即组合表形。其中每一个组合中的构件都具有
表形功能。
A黑—— a 熟 b 款 c 此为金文的"临"字,
a、b、c 框中分别是它的一个表形构件。a是俯视的眼睛,
b是人身的简化描述,c是下方的三个物件,三个在文字
上象征多数,因透视原理,上宽下窄。三个表形构件平面
组合,全字的构意为向下张望,表示"临下"的词义。
B益 —— a益 b益 c登 此为金文的"益"字,a、
b、c框中分别是它的一个表形构件。a是器皿,b是器皿
中的水,c 显示水从器皿中溢出来的形状。三个表形构
件平面组合,全字的构意为水从器皿中溢出,表示"满溢"
的词义。

cθ——a9 b胃e胃 此为甲骨文的"史"
a、b、c框中分别是它的一个表形构件。a是房屋,是火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09

把,c 是一只手。三个表形构件平面组合,全字描绘人持
火把在屋中搜寻的情状,表示"搜寻"的词义。古代晚间
视察安全的人多为长者,故引申为"老叟"的意义,"搜寻"
字再加"才"以别之。
D艇—— a翻 b 翻 c 概 此为甲骨文的"鄉"
字,也是"懦"的古字,a、b、c框中分别是它的一个表形构
件。a是一个食具,像簋的形状,b、c 是两个相对而坐面
向簋张口的人。三个表形构件平面组合,全字描绘两人
相对飨宴之状,表示"相向"的词义。
E会 —— a融 b 然 此为甲骨文的"即",a、b框中
分别是它的一个表形构件。a是一个食具,像簋的形状,
b是一个面向簋而坐的人。两个表形构件平面组合,全
字的构意是人已即席,表示"靠近"已经到达"的词义。
F船 —— a 超 b船 此为甲骨文的"既",a、b 框
中分别是它的一个表形构件。a是一个食具,像簋的形
状,b是一个背向簋而坐的人。两个表形构件平面组合,
全字的构意是人已食毕,表示"完毕"的词义,引申为副词
"已经"。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表形构件组合时,不仅构件本身有
象物性,而且每一个构件的位置和它的放置方向,都对构意产
生一定的作用。
110 汉字构形学导论

3.象征表形

很多甲骨文和金文的表形构件,在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
的小篆中都已经义化而成字,但是还有一些具有表形功能的
构件插入在具有其他功能的字里。例如∶
课《说文》∶"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之上。"
番 《说文》∶"番,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
胃《说文》∶"胃,谷府也。从肉、国象形。"
小篆"果"与"番"都从"田",但都不是"田地"的"田",它们
是具有表形功能的非字构件,分别表示果实和兽足。"胃"上
面的国也属于非字构件,表示填满食物的胃脏。这些字的另
一部分——"果"下的"木","番"上的"采"(bian),"胃"下的
"肉"——都已经成字,充当表义构件。这些表形构件插入其
中仍以物象强化构意。第五章我们讲到,小篆里有很多"口"
,并非唇口之口,它们也是插入表形的构件∶"谷"的"口"像山谷
流向江河的出水口,"吕"的"口"像人的脊骨,"向"中的"口"表
示北面的窗户……这些大部分属于古文字遗存的表形构件。
这些遗存的表形构件不具备字音,而且由于今文字字体
的缘故,自身的象物性也已经相当淡化,因此我们只能称它们
作"象征构件",以其作为表形构件的附类。
由于楷书字体构件趋同现象的存在,象征构件不可以因
为形体相同便加以认同,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字里表示的具体
构意也不尽相同。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11

第二节 构件的表义功能
构件以它在独用时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来体现构意,这就
是构件的表义功能。表义构件既然可以独用,而且具有语义,
必然是成字的。构件的表义功能有两种类型∶
1.表示类别义

有些表义构件所表示的构意是一种类别,从它们的字都
属于一类事物或与这类事物有关的事物。这是今文字中构件
最常见的功能,形声字的义符大部分属于这类功能。这里我
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汉字表示类别义的构件,经过许慎《说
文解字》的规整,在构意上有很清晰的分工。例如∶。
在甲骨文里,表示植物的构件在组字时数目不同、形状不
同,草、木不分,下面8个"春"字有"木"形和"艹"形两种,数量
从 4 个到1个不等,而构意是相同的∶

进 其 苯 彀 烟  韩 智
但在《说文》小篆里,不但"木"与"#"有严格的区别,构件的
数量也对构意起着不同的作用。《说文》草本植物都在《帅部》,
而木本植物都在《木部》;《中部》共收"屯"每""毒""芬""熏"①

① 这几个字在小篆里都从"中",都有向上生长或气味向上冒出的意思。
112 汉字构形学导论

等字,不表示草类,表示的是向上生长和气出向上的构意;《舞
部》收"莫""莽""葬"三个字,也不表类别,"舞"的构意是"草
丛"。《林部》所收字大多与树木丛生和用多根木材于建筑有
关,"森"也在《林部》。
《说文》的《言部》所收全部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而人的
非言语行为"喝""吹""咳""哑""吐"和动物的鸣叫等全部放在
《口部》。也就是说,"言"具有表示人的具体言语行为的类别
表义功能,"口"大部分具有表示人和动物的口发出的其他行
为的类别表义功能中。
《说文》中形声字义符做部首,收字较多的,部首又是成字
的,大部分在构字时属于表义构件,而且主要是表示类别义。
前面说过,表义功能的构件必须是成字构件,但在楷书中,很
多义符由于书写的缘故,产生了笔形变体,看起来成了非字构
件。例如∶
水—氵手—扌心—牛牛—牛 人—4肉一月
子—子。
还有一些古文字的表类别义的构件演变为楷书也成了非
字构件,例如∶
介(甲骨文)—N(小篆∶mi?n)—六(楷书∶宝盖)表示
房屋。

①《说文,口部》有少数字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例如"名"命"召"间"唯"
"唱"和"等,但都不属于承载思想或交流思想的言语,或者仅仅是言语的一种状态。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13

A(甲骨文)-(小篆∶gong)—井(楷书∶"弄""算"
从此)表示双手的动作。
代(小篆∶chu?n)—舛(楷书∶"舞""舜"从此)表示两
足相背。
上述这些非字构件,因为从来不单独使用,所以不成字,
它们的声音是人为拟定的,但它们的构意功能仍然属于表义
功能,而且大部分是表示类别义的。
2.表示个体义
有些表义功能的构件表示个体的意义,与类别无关。
例如∶
"炙"中的"月"(肉)只表示被火烧灼的肉。"黍"中的
"水"只表示种稻水田中的水。"宝"中的"心"只表示宝物
是藏在屋里的。"掰"中的双手,只表示把物件掰成两半
的手。"断"中的"斤",只表示将丝砍断的那把斧头……
这些构件的表义功能属于具体的字,它们对全字构意的
作用是个体的。
表义构件与表形构件的区别在于,表义构件给构意提供
的作用是概括的语义,而表形构件给构意提供的是与事物相
关的具体形象。凡用表形构件构成的合体字,它们在整个字
的结构中的位置和置向都是与物象一致的,因而是不能随意
更动的。可观察以下汉字中金文、小篆和楷书构件"水"构意
11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的比较∶
熟一皇-监 祭—童—益 整曾—曹—盥
#—裴—沙 恐E———衍 攻—《—涉
上面各组字形中,第一个是金文,金文字形中的"水"有些
虽已经成"水"形,但它们各自存在的状态不同——有的是盆
中的水(监、益、盥),有的是河底的水(沙),有的是流淌的河
(衍、涉),所以形体各异。再看它们与其他构件的位置关
系——盆中水都放在器皿内,与人有关系的,"监"的人身在
旁,眼睛在上俯视;盥的两手在两旁。"沙"应当转动90度,可
见水少而沙见的情状;"衍"是水朝大海流淌的情状,可见河的
两岸;"涉"表示过河,也可见河道,两足放在两岸,方可显示
"渡过"的意思。这些构件都属于表形构件。第二、三是《说
文》小篆和楷书,除"监"和"益"还承袭了金文的构形状态
外,其他四字的"水"都已经是语言中概括的"水",只说明这
些字与"水"有关,位置也一般放在左边,不再用形体与物象
对应了。

第三节 构件的示音功能与示源功能

构件在构字时与所构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用提示语音
的方法与同类字区别,即有示音功能。例如∶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15

"榆""松"桐""梨""桃""枫"是表示不同树名的字,
"俞"公"同""利"兆""风"这些构件分别与全字的读音
相近或相同,承担的是示音功能。通过这些示音构件,可
以将"榆""松""桐""梨""桃""枫"所对应的树名提示出
来,并与其他树名区别开来。
为什么我们不把声符的功能称作"表(标)音功能"而称
"示音功能"?这是因为,汉字的声符从本质上不是用来标音,
没有指读字音的功能。由于方言的差异,构字所采用的声符
不论在哪个地区,都不可能与所构字绝对同音,大部分只能近
似。由于语音的演变,声符与所构汉字之间的声音联系有的
已经距离很远,大部分也只能近似。汉字的声符要起的作用
只是在义符表示的意义类别范围内,区别出文字表示的个体
事物。例如∶
在表示女性的"女"旁诸字中,用"马""且""未"古"
"夷"审"等声符,区别出"妈""姐"妹"姑""姨"婶"等
与女有关的字,然后按照语言的实际读音来读这些宇。
正因为声符如果不与语词结合无法确定准确的宇音,所
以,如果没有把握某个词语,光凭声符,任何人都不敢贸
然读出这个字的声音。正是因为声符对字音仅有提示作
用,不需要准确标音,汉字才具有超方言的特点。
在具有示音功能的构件中,有一部分还同时可以提示词
源意义,也就是具有示源功能。这是由于一部分形声字属于
11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源字的分化字。第二章里我们曾经说过,汉字中的形声字大
部分是增加义符分化的结果。在分化形声字中,有两种是用
源字作为形声字的声符的∶
1.广义分化字

源字具有广义,加义符分化出其中某一类范围较狭小的
意义。例如∶
"正"分化出"政""证""征"整"等字。
"北"分化出"背"邮"等字。
"勾"(句)分化出"钩""苟"崎"""苟""""者""驹"
"狗""局""拘"等字。
"粪"分化出"满"(沟)、"膳"(购)、"娥"透"篝"靓"
"媾"等字。
"申"(电)分化出"伸""绅""神"呻"等字。
"仑"分化出"轮""沦"论""抡"等字。

2.引义分化字

源字有众多引申义,加义符把某一个引申义分化出来。
例如∶
"心"分化出"芯";"坐"分化出"座"。
"齐"分化出"剂";"元"分化出"冠"。
"弓"分化出"躬";"责"分化出"债"。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17

这两种形声字的声符就是分化前的源字,所以除了有示
音功能外,还同时有示源功能。这种现象又称作"右文现象",
严格说,它不是文字现象,而是语言现象在文字上的反映。所
以称作"右文现象",源于宋代所起的"右文说"。宋代沈括
(1031—1095)作《梦溪笔谈》,其书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
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
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龙,小也。水之
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
此之类,皆以戈为义也。"对"右文现象"的正确认识,是汉语词
源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汉字构形学里不宜多说。这里我们只
需要明白两点∶
第一,右文现象是存在的,其原因为源字的分化。但源字
用自身做声符来分化词的广义和引申义并不是普遍现象,认
为示音构件都同时有示源功能,是不科学的。就文字学而言,
提示意义来源只是一部分示音构件附带的功能。
第二,构件的示音功能同时具有示源功能,并不等于形声
字就变成了会意字。首先,示源功能发生在声符上,例如∶
"枝""肢"""翅"相同的部件是"支","支""首先是它们共同的声
符,其次才能确定它们有示源功能。其次,一部分示音功能
的构件提示的是词源意义,也就是汉语单音词产生时音义
结合的来源,与表义功能提示的类别义和个体义性质也是
不同的。
11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第四节 构件的标示功能
构件不独立存在,而是附加在另一个构件上,起区别和指
事作用,即具有标示功能。承担标示功能的构件一般为非字
构件。标示功能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 只有区别作用的标示构件。例如∶
甲骨文的中少)与!;(小)区别,所加的点具有标示
功能。
甲骨文的)(旬)取①(云)的下面的象形部分,加斜点
以区别,斜点具有标示功能。
甲骨文的支(尤)取γ(又)字加短横以区别,短横具有
标示功能。
甲骨文的4(千)取?(人)加短横以区别,所加短横具
有标示功能。
甲骨文的§(百)与θ(白)上加一横以区别,一横具
有标示功能。
隶、楷的"太"与"大"区别,所加的点有标示功能。
这种构字的方法,是取被区别字的意或音,从被区别字形
体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加上一个标示符号,标示的目的是
表示自身与被区别字不同,其构意即是标示区别。
2.既有区别作用又有指事作用的标示构件。例如∶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19

小篆的"亦"作灾,是"腋"的古字,字形为一正面人形,
用两点指示腋下,这两点即是起指事作用的标示构件。
小篆的突(卒)只在市(衣)上加一斜的线条,表示兵
卒衣服上的标志,斜线条即是起指事作用的标示构件。
"刃"中的"、"用以指示刀刃之所在。
"末"上面的一横指示出树梢的位置,"本"则因指示
树根的位置而将一横置于"木"下面,它们都是起指事作
用的标示构件。
这种标示符号的位置与它要标示的事物有关,也就是说,
它既用来和不加标示符号的字区别,又用所加的位置同时体
现构意。
具有以上四种功能的构件,我们分别称为表形构件、表义
构件、示音构件、标示构件。
从以上所述汉字构形的四种构意功能可以看出,不论是
哪种功能,前提都是表意汉字构形和构意的统一,正因为不论
哪个时代、哪种字体的结构,都可以从构形中分析出构件的功
能来,汉字才可以按构意讲解,按构意拆分。构意功能的重要
意义正在于此。

第五节 构意丧失与记号构件的出现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构件在演变中丧失了构意
120 汉字构形学导论

的功能,变得无法解释,我们称这些构件为记号构件。例如∶
"孰"(执)在甲骨文中作鹑,像罪人两手被铐在桎梏
之中,金文作轨,小篆沿袭金文作朝,楷书随之演变为
"轨",左边的"幸"原是表示手铐的表形构件,隶变楷化后
失去象形性,又没有变成相应的成字而义化,也不能成为
其他构件的变体,因此沦为记号构件。
楷书"塞"与"寒"的中部因黏合而变形,无法解释,失
去构意。将二字分别上溯,至小篆始见端倪∶
圜 《说文》∶"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此荐覆之,
下有众。"
唐《说文》∶"塞,隔也。从土,从寞。"寞,室也。"
它们各有各的构意,中间的部分并非同一个构件,是
分别由不同的几个基础构件黏合而成的,在楷书里,中间
部分已经是记号构件。
"秦""春""春""泰"的上部,都是两个以上构件粘连
而成、无法再行拆分的非字构件,完全失去了可解释性,
变为记号构件。这组字中的记号部件看来是同形的,其
实,它们和上一组一样,在黏合之前的成分除了"秦"与
"春"有联系以外,其他并不完全一样,上溯到小篆就可以
看出∶

南 杳 普禽
第六章 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121

记号构件只有构形作用,它的构意功能如果不经过溯源,
无法解释。这些构件彼此没有对应性,无法根据构形归纳在
一起。尤其是其中的黏合构件,黏合之前的状态彼此不同,也
无法分析为某种结构的变体。
记号构件属于没有构意的构件,所以不能跟上述四种构
件置于同等地位,它们与具有不同构意功能的构件形成总体
的对立。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六书"是汉字学不灭的主题,汉字学也称"六书学",但
"六书"的实质是什么?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实,"六书"的
前四书就是人们公认的四种构形模式。结构规律的反向操作
就是解构的规律,因此"六书"又成为汉字字形释读的方法。
后二书则是对释字方法的补充。但"六书"对从古到今的汉字
难以完全涵盖,这就引起我们对汉字构形模式更全面的探求。
在明确了汉字构形的元素和构件的构意功能后,我们采
用一种"结构一功能"分析法来讨论汉字的构形模式,可以说,
构形模式是指构件以不同的功能组合为全字从而体现构意的
诸多样式。第六章谈到,综观自甲骨文以来各种字体的构件,
它们在全字中所具有的构形并体现构意的功能共有四类,只
要考察每一个已释字直接构件的功能,就可以对汉字的构形
模式做穷尽的分类。用这种分析法可以深入理解"六书"。
前面也说过,记号构件没有直接体现构意的功能,所以,含
有记号构件的合体字无法界定它的模式,我们到本章最后
再去讨论。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23

第一节 单构件模式

单构件字只有一类,早期古文字中的单构件字大多是象
形的,它们不由其他构件组合,因此构意比较简单,主要靠象
物性支撑。晚期今文字中有一部分传承字与古文字一脉相
承。另一部分单部件字是在隶楷系统里不能再行分析了,成
为单部件字,但在溯源后仍可见其组合状况。

全功能零合成字
它是由一个单独的成字构件也就是一个形素构成的,或
者说,它从一开始就无法再行拆分。由于独体字没有合成对
象,我们取语言学的"零"概念来指称它;也因为它没有合成对
象,组成它的形素必须既表形义又表音,所以是全功能的。全
功能零合成字有两种类型∶
(1)传承式
传承式零合成字是由古文字的独体象形字直接演变来
的。大量独体字在演变中一直没有发生结构模式的变化。
例如①∶

① 下面的字形依甲骨文、金文、小篆(小篆前出现的是《说文》古文或籀文)、楷书
排列。
12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加紧
只-豆-8豆-豆
八-的-月-具
其_A-屑-凡
中种—#—幢 黑—册
q-.二-衣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传承式零合成字在楷书阶段,从字
形看,还有相离和相接的部分,但是从构意看,已经不能拆分,
再拆只能拆出超系统构件,无法讲解了。
(2)黏合式
黏合式零合成字是古文字阶段的合体字,是经过隶变、楷
化发生变异,构件黏合而无法再分析的字。例如∶
甲骨文叟、出本是同一字的异体,金文骂与专、小篆男
与禹承袭甲骨文,但两个异体字分化为"史"和"吏"。两
字均可分析为从"中"从"又"的合体字,楷书上下部件均
粘连为"史"和"吏",无法再行拆分,在它们自身的系统里
成为零合成字。
金文籍与对照,构意的思路是一致的,以手握两禾
表示"并有"。小篆继承金文,字形作精,解释作"并也,从
又持称"。又补充说∶"兼持二禾,秉持一禾。"("秉"解释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25

作"禾束也,从又持禾"。)到小篆为止,"兼"还是多部件的
字。楷书作"兼","兼"重合了两个"禾"的第二笔,分别减
去了第一个"禾"的捺和第二个"禾"的撇,黏合为一体,在
楷书 系统里成为黏合的零合成字。
黏合的零合成字多半在隶楷阶段产生,黏合式零合成字
是汉字发展中的演变现象,与传承式零合成字在本质上是不
同的,从构意来说,这些字上溯后还可以拆分,但字形上已经
没有拆分的余地了。

第二节 加标示构件的模式

汉字在以旧字构造新字时,最容易的办法是用简单的符
号区别新字与旧字。旧字是新字的背景,新字在旧字被标示
的地方产生构意。根据新字与旧字在形、音、义哪一方面相
关,这种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1.标形合成字

新字与旧字在表现的物象上相关,而用简单的符号区别,
也就是一个表形成字构件加上标示构件,以标示物体的位置,
增加与形体相关的信息,即为标形合成字,例如∶
甲骨文的息(刃)是人(刀)在刃口的位置上加一个点
构成的。这个点标示刀刃的位置来体现构意。"刀"是表
12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形构件,"、"是标示构件,属于标形合成字。
金文习(叉)、小篆司都是在表形构件"又"(手形)中
加一个标示的点或小横,提示两只手手指之间交互叉入。
甲骨文的(甘)是表形构件七(口)中加一横,标
示口中的滋味。(曰)则把标示的一横加在口上,表示
说话时出气。与"甘"对照,滋味在口中,而说话之气出在
口外。金文与小篆的"口"分别作口和日,而"曰"分别作
日和U,与甲骨文一脉相承。
以"木"为背景,分别在其下方、上方、中间加上标示构
件,产生了"本"(树根)、末(树梢)、朱(树干)①三个标形合
成字。现在把它们不同字体的构形分别列出,可见古今文字
的相承关系∶
甲骨文∶米—▲一▲?
金文∶ X肃--
小篆∶米串盖。束-米
2.标义合成字

新字与旧字在语言意义上相关,而用简单的符号区别,也

① 《说文》释"朱"为"赤心木",是以"朱色"为其本义,而与"本"末"对照,此字应
是"株"的古字,构意释成树身,更为妥当。
② ▲表示甲骨文中没有相应的"本""末"两字。
③ 此字为说文》古文,与金文相承。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27

就是一个表义成字构件加上标示构件,以标示二者的区别,即
为标义合成字。标义合成字与作为背景的旧字通常是近义
字,大部分也是旧字的直接分化字。例如∶
甲骨文的中(少),以!;(小)为背景,再加标示构件
一点,以表示其与"小"意义相关而不同。
甲骨文的食、金文的大和小篆的大都画一个正面的人
形,《说文》解释这个形体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
形",楷书"大"承袭古文字的构形。"太"专用作"最上"
"最原始"的意义,"太一"太上""太古"等,可见"太"的词
义。"太"是"大"的直接分化字,加一点以与"大"区别。
小篆营(言)与甲骨文、金文曹一脉相承。金文富
(音)与小篆曾均在"言"下"口"中加一横构形。《说文》∶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微羽声;丝
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说文》"意内而言
外",音与言都见于外,二者的区别是标识构件"一"。
标形合成字与标义合成字的区别首先在于作为背景的字
是否象形,标形合成字作为背景的旧字是象形的,更主要的是
它的标示构件所标的位置是指事的,与新字的构意有必然的
联系。而标义合成字的背景字虽然也有些是象形的,但它的
标示构件仅仅表示区别而不指事,与构意没有必然的联系。
3.标音合成字

新字与旧字的字音相关,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区别,成为标
128 汉字构形学导论

音合成字。在标义合成字中,如果旧字与新字之间有同源孳
乳的关系,它们的声音之间也有关联,例如上面所说的"小"与
"少"、"大"与"太"。标音合成字与它们不同的是∶标音合成字
加上标示构件后与原字只有声音关系,没有意义关系。如∶
甲骨文的)(旬,邪纽真韵)与○(云,匣纽文韵)音
近,取"云"下面的象形部分,加标示构件斜点以区别。
甲骨文的支(尤,匣纽之韵)与γ(又,匣纽之韵)音近,
取"又"字加标示构件短横以区别。
甲骨文的爷(千,清纽真韵)与7(人,日纽真韵)音近,
取"人"字加标示构件短横以区别。
甲骨文的百(百,帮纽铎韵)与θ(白,亚纽铎韵)音
近,取"白"字上加标示构件一横以区别。
标音合成字里的声音应当是造字当时及当地的语音,殷
商古音系统研究未备,上面标注的是周秦古音。

第三节 两个以上表形表义
构件组合的模式

1.会形合成字

两个以上的表形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即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29

为会形合成字。会形合成字都是形合字,也就是说,这种合成
字不但构件是以物象体现意义,而且按物象的实际状态来放
置构件,即以形合的方式来组合。只有古文字才有会形合成
字。这种模式在前几章已经看过很多,这里再举出一些∶
甲骨文∶①判(興)②小(北)③向(向)④食(央)
金文∶ ⑤累(晕)⑥图(客)⑦猪(毓)⑧Rl(州)
甲骨文"興"以四只手抬物表示"起"的意思,"北"以
两个背对背的人表示相背,"向"以房屋的通口表示窗户,
"夹"以腋下的两人表示夹持。金文"奉"以四只手支撑工
具将物支起表示高举,"客"以人、脚进入房内开口说话表
示客人,"毓"以母亲、倒置的"子"和血滴表示生育,"州"
以"川"中的陆地表示水中可居者。这些会形合成字都是
用两个以上表形构件组合而成,又以事物的实际状态为
依据来平面组构成字。

2. 形义合成字

用表义与表形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即为
形义合成字。例如∶
"興"字发展到小篆,构形作胃,是从甲骨文加"口"的
昌字形演变来的,构形四手相对,是表形构件,中间加"同"
宇表示"共同"。是用表形与表义两种构件组合而成的。
130 汉字构形学导论

"柬"字金文作事,小篆构形作常,由"束"和"八"组
成。《说文》∶"柬,分别简之也。从束,从八。八,分别
也。"徐锴《说文系传》∶"开其束而束之也。会意。"王筠
《说文释例》∶"東字从八,而八不在外者,于束中柬择之,
不可于束外東择之也。""束"像木被捆缚,是两个表形构
件组合,中间加"八","束"有把捆在一起的东西分拣出来
的意思,"八"有"分别"义,是表义构件。所以"柬"为形义
合成字。
小篆的撒是由金文复简化而成的。"鬲"是烹饪器,
上有米,旁边是蒸汽上出的形状。"鬲""来"均已成字,可
以作为意义信息,蒸汽的形状仍为表形部件,此为形义合
成字。
前面所说的小篆果、番、即,都由一个未成字的古文字
遗留下来的表形部件和一个成字的表义构件组成,只有
双方合成才能显示构意。
甲骨文吕(旦),金文作早,均表示日之初升,下有光
晕。"日"已成字。小篆作旦,将光晕改为一横,《说文》∶
"一,地也。"仍为表形的非字构件。
算、辩,二字在小篆中均从料,《说文》给予"蚪"m?ng
的读音,其实这个符号并未单独使用过,朱骏声《说文通
训定声》说∶"经传草绊字皆以莽为之。"这就是说,"#"字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31

的读音是附会"莽"音而设。确切的说法是∶"绊"表示草
丛,为表形构件,"日""犬"已经成字,也就是已经义化。
日落草丛中为"莫"(暮),犬在草丛中跑为"莽",与"奔"同
意。这两个字都应定为形义合成字。
甲骨文"族"字作,金文作下,《说文》小篆作雅,都
是由表示旌旗之扩的表形构件加上已经成字的"矢"构成
的,是箭镞的本字,属于形义合成字。
形义合成字实际上是会形合成字与会义合成字之间的过
渡模式。有的偏重形合,表义构件只是给表形构件增加一点
意义信息;有的偏重义合,表形构件只是尚未演变成字而已。

3.会义合成字

用两个以上的表义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即为会义合成字。会义合成字的构意,是由表义构件所提供
的诸多意义信息共同表示的。例如∶
"友",小篆作昌,从两"又",以一人之手外加一人之
手,相互协助者为友。
"匠"字从"斤",匠人的工具,从"二",匠人的工具箱,
或所做之器,两个表义构件提供的都是与匠人有关的意
义信息。
"占"由"卜"和"口"会"卜问"义。
"析"从"木"和"斤",构意为用斧剖析木头,为"分
132 汉字构形学导论

析"义。
"炙"以从"火"从"肉"的构形,会合为"用火烤肉"的
构意 ,表示"烧灼"义。
会义合成字多为两个构件合成,也有多个构件的。多构
件的会义合成字以平面结构为多。例如∶
"解"字从"角"、从"牛"、从"刀",用以刀剖解牛角表
示"解析"的意思。
会义合成字与会形、形义合成字的区别在于;第一,会义
合成字的构件已经全部义化,也就是必须是成字构件,而形义
合成字还有一部分尚未义化,而会形合成字全部没有义化,也
就是其中还含有非字的象形构件。第二,有一部分会形或形义
合成字构件的位置是表示构意的,不能随便挪动,当这些字演
变为会义合成字时,构件的位置已经可以挪动重组了。例如∶
金文的曾(解),双手在牛角的两旁,以示解牛先把牛
角解下,小篆醉(解)则由"角""刀"牛"会意,已经看不出
角在牛上,手在牛角两旁的布局了。
又如∶
在金文里,"問"的"月"在外,写作岗,虽然两个构件
已经成字,尚能保留构形合成的布局——月亮在外由门
缝照进的情景,到小篆障,秦隶罗,月亮进入门内,已经完
全按照方正的原则布局,成为典型的会义合成字了。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33

第四节 示音构件介入的构形模式
汉字的成字构件均有音义两种属性,因此可以同时具有
表义与示音两种功能。前面所说的三大类七小类构形模式,
除了标音合成涉及音以外,其他六种都没有声音的介入,因
此,构形的区别因素是不够的。汉字有了示音构件的介入,就
有了更先进的区别手段,字面所含的信息量也更多样化了,在
汉字构形历史上是一大进步。
1.形音合成字
用表形构件与表音构件组合,即为形音合成字。这种模
式在甲骨文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甲骨文中的一些象形
字,出于区别或更便于识别的原因,再加上一个示音构件,以
增加字音的信息,便成为形音合成字。例如∶
甲骨文中的"凤""鸡""星"齿"等,原来都是象形字,以后
又增加了"凡""奚"生""止"这样的表音构件,使字面所含的
信息更为丰满。
①》 鳳的象形构件,加示音构件片(凡)。
②繁 稚的象形构件,加示音构件}(奚)。
③。 星的象形构件,加示音构件上(生)。
④卷 齿的象形构件,加示音构件电(止)。
134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以上四例,象形构件有明显的象物性,但没有发现单用的
用例,也就是没有它们独立记词职能的证据,只能认为它们还
没有成字,属于非字构件。加上示音构件以后,原来的象形构
件被示音构件强化,形音并举,表形构件的作用更为突出。其
实,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这些酷似物象的象形构件,在图画文
字时期应当是被单独应用过的,它们本来具有声音,后来添加
的声符不过是原来字音的显现而已。
在形音合成字中,有一类合成与前几例不同∶
⑤甲骨文⑧本是蚕的象形字,单独使用,成为零合成
字,有记词职能,说明它本来就有音。金文加上【(虫)作
氢,小篆承袭金文,也有表类别义的构件窃(虫)作帮。最
后构成的义音合成字,表义构件是由象形构件义化而来,
示音构件就是原有的象形构件,本来就有音。与上面四
个例子不同的是∶上面四例是用声符强化独体象形字;本
例是用义符强化独体象形字。

2.义音合成字
用表义构件与示音构件组合,即为义音合成字。义音合
成字就是典型的传统形声字。它以表义构件来体现义类,又
以示音构件来提示读音,形成了同类字以音区别,近音字以义
区别的格局。《说文》中示音构件介入的字已经占到将近
90??绝大部分是这类义音合成字。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35

以表示植物的形声字为例,"帅""木""竹""禾"是《说文解
字》中表示植物的四个大部首。它们所辖字的总数除去新附
共1195字,占整个《说文》含重文 10594字将近 11??如果再
加上与植物相关的小部,应当不低于11??这是因为在秦汉
时期,中原地带的生产已经以农耕为主,汉字的造字取象向植
物发展是必然的。四个部首的划分说明古代对草本植物与木
本植物已经分得很清,对种植的草本植物与野生的草本植物
也已经划分清楚。竹,《说文》解释作"冬生草也",可见是把它
看成草本植物。"禾"是农作物的总称,"帅"是草本植物的类
别标志,"木"是木本植物的类别标志。四个部首统辖的字数
如下∶

帅 木 什 禾
正篆 445 421 144 87
重文 31 39 15 13
新附 13 12 5 2
总计 489 472 164 102

义音合成字的表义构件多为表类别义的构件,而每类义
音合成字的多少,是与语言中这类词的多少紧密相关的。每
类词的多少,又与这类事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
度相关。
《水部》是《说文》中辖字最多的一个部首,《水部》是个大
部,共有 464个条目。部内按意义可分成以下8段∶
13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水∶部首…………………………………………1字
沁—海∶水流名 ……………………………… 146字

薄——蒲∶水流声、水流貌 ……………………… 99 字
淬—波∶水域及泥、沙等与之相关的事物 …… 29 字
渔—泱∶水利及人在水中的行为 …………… 41 字
凄—潭∶雨水及下雨的状态 ………………… 17 字
沈—湫∶水状貌 ……………………………… 33 字
润—汩;饮水与用水以及人的体液 ………… 98 字
义音合成字的表义构件是用来表示类别的,这种构形模
式形成了同类者以音别,近音者(含一部分同源者)以类别的
格局。加之义音合成字的构件必然都是成字构件,同一字样
既可于此字充当表义构件,又可于彼字充当示音构件,在形素
的使用上非常经济,因此,它逐渐成为今文字的主体。可以下
面两组义音合成字为例∶
A组∶跳 洮 逃 桃 挑 姚 窕
B组∶语 议 论 证 试 记 谋
A组字音都与"兆"相近,以"足""水""辶""木""手"女"
"穴"表示其义类而区别;B组字义都与言语行为有关,以"言"
,充当它们共同的表义构件,而又以"吾""义""仑""正""式"
"己""某"提示其声音而区别。
这里特别要提出示音有示源功能的构件组成的义音合成
字。这些字凡示音构件一样,就具有同源关系,共同的示源声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37

符成为它们之间同源的标记。除上一章示源功能的构件所举
的例子外,再举两例∶
(1)示源声符"羊"组成的义音合成字∶祥、养(给养、
生养、育养)、庠(虞舜时的养老院)、氧(长养之气)、翔(高
飞)等。古音"阳"韵这个"羊",除了标示了这些词的读音
外,同时成为这些词"高扬长养"词源意义的标记。
(2)示源声符"肖"组成的义音合成字∶稍(禾苗末端
渐小处)、痛(船尾)、霄(云端,视觉渐小)、鞘(鞭末端细
小)、梢(树枝末端渐小处)、消(水消减)、销(金消减)、削
(用刀使减少)。古音"宵"韵这个"肖",除了标示了这些词
的读音外,同时成为这些词"逐渐尖细"词源意义的标记。

, 第五节 综合合成模式

上述四类九种构形模式,对有些字来说,可以交叉综合。
所谓综合模式,是由多个表形、示音、表义、标示构件一次合成
的。例如∶
(1)小篆"葬"作鞘,《说文》∶"葬,藏也。从死在脚中。
一其中,所以荐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从"端"与"莽"莫"同意,为表形构件,从"死"为表义构件,
依照《说文》的解释,"一"为指事类型的标示构件,全字为
综合合成模式。
(2)甲骨文"春"作蟹,从两木,表形;从日,表义;电
13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声。属于综合合成模式。比较另一形体替,小篆承袭它
作替,则为义音合成模式。
(3)金文的"渔"作算,含三个构件,从两手表形,"鱼"
表形兼示音,"水"表义。合成"捕鱼"的意义,属于综合合
成模式。比较另两个形体嘴和聚,后者完全是会形合成。
如果把综合合成模式分作有音与无音两种,上述构形模
式为十一种。这十一种构形模式大约可以涵盖从甲骨文到楷
书的绝大部分构形方式。这种分析方法是出于构形与构意统
一的原则来确立的,从两个方面来确定构形模式——第一是
哪些构件参与结构,第二是这些构件具有何种构意功能。所
以称为"结构—功能"分析法。

第六节 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理解"六书"

在说到"六书"之前,还要先说到另一种传统分析汉字的
角度。这种分析的角度,是按照汉字结构的复杂程度,把汉字
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部分。章太炎先生又加上了准独体字
这种边沿现象。如果把独体字界定为只有一个构件的字,则
相当于十一种模式中的零合成字;如果把准独体字界定为一
个成字构件加一个非字构件的字,则相当于十一种模式中的
三种有标示构件参与的模式,其他的就都是合体字了。章太
炎先生还在合体字里加上了一种杂体字,也是一种边沿现象,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39

即在数个成字构件之外还有非字构件参构,这种杂体字当然
也就包含在十一种模式中的两种综合合成字里了。
汉字从古到今,构形模式在简化之中,自今文字以来,构
件就没有典型、大量的表形功能了。因此,有表形构件参与的
模式也就几乎消失,也就是说,十一种模式只剩下七种,这就
是构形系统的简化。
小篆经过许慎的规整,首先把组字的构件都成字化,都有
了音和义,也就是加以义化,只有独体字才是象形字。因此,
他把构件的功能简化为表义、示音和标示三种,构形模式也就
简化为前四书了。前四书无法涵盖其他字体,特别是古文字
字体,也是必然的。一般人勉强用前四书分析各类汉字时,常
按小篆把独体字称作象形字,采用标示构件的字称作指事字,
有示音构件的都笼统称形声字,没有示音构件的都笼统称会
意字,这种称谓可以和十一种构形模式形成以下的对应格局∶
1 全功能构件十○ 零合成字 独体字 象形
表形构件+标示构件 标形合成字
准独 指事
3 表义构件十标示构件 标义合成字
体字
4 示音构件十标示构件 标音合成宇
5 表形构件+示音构件 形音合成字
形声
表义构件十示音构件 义音合成字
7 示音构件十各类构件 有音综合合成字
8 表形构件十表形构件 会形合成字 合体字
9 表形构件+表义构件 形义合成字
10 表义构件+表义构件 会意
会义合成字
各类构件(无示音) 无音综合合成字
14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在用"结构一功能"分析法把汉字分成十一种模式以后,
可以看出这种勉强用前四书分析各类字体的做法确实有削足
适履的弊病。比如,前面已经说过,会形合成字与会义合成字
在特点上是很不一样的,会形合成字的构件所居的位置是与构
意有关的,如果在考据时把构件位置不同的会形合成字释为同
一个字,势必要产生失误。又如,传统独体字在小篆里的确绝
大部分还保留象物性,但是这些字在隶变、楷化以后已经义化,
再称为象形字很不妥当。楷书中相当一部分独体字是黏合而
成,如果用独体象形字的观念去看,更是难以理解了。再如,甲
骨文里的标音合成字,用标示构件来分化同音字,它既不能进
人形声字——因为其中没有表义或表形构件,又不都用成字构
件构成;算作指事字也不妥当——因为它有示音的要素,传统
"六书"里找不到它的位置。我们现在用"结构一功能"分析法
确立的构形模式,对各时代的汉字都可以囊括,它体现了"六
书"的基本原理,避免了"六书"的局限,也能涵盖前四书,在理
论上和操作上应当是可行的。不过,"六书"的影响实在太大
了,在普及的领域里,有时还不得不使用它来大致界定汉字的
构形、解释汉字的构意,但有了对"结构一功能"分析的全面认
识,对"六书"条例的使用可以更慎重一些,力求不产生失误。

第七节 对理据丧失与半丧失字的处理

上述十一种构形模式,是由构件四种功能组合而成的,如
第七章 汉字的构形模式 141

果合成字的直接构件里有一个是记号构件,这个字就不可能
界定构形模式,统称为构意半存字;依据保存构意功能的那个
构件的功能,我们分别称其为部分存义字或部分存音字。前
者如楷书中的"春""秦""鸡""区"等字,由于汉字存义的机制
大于存音的机制,后者比较少,如楷书中的"旁""旗"等字,就
比较典型。
如果合体字的两个构件都是记号构件,说明这个字构意
完全丧失,我们称为构意丧失字,楷书中的"卿""童""音""执"
"并"等字均属此类。
需要说明的是,楷书中的"要""它""朋"等字,如果看成合
体字,也应属于构意丧失字,但是它们实际上是传承式的独体
字,仍然处理为独体字,可以与"象""虎""木""舟"等字同样对
待,不按构意丧失字处理。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
共时认同关系

前面几章已经把分析每一个汉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逐
一的讲述,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以上的汉字比较其异同,
建立起应有的关系。先解决共时的汉字——也就是在同一时
期使用的统一字体的汉字——认同别异的问题。认同别异的
目的是对纷繁复杂的汉字进行整理,去掉其中冗余的字样,保
留其中必要的区别,使汉字发展更为健康,使用更为便利。解
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解出汉字构形的属性,在分解汉字的构
形属性之前,先要知道汉字总体有哪些属性,把构形属性放到
总体属性里去观察。

第一节 汉字的构形属性

属性是对象的性质及对象之间关系的统称。事物的属性
有的是共有属性,为一类事物都具有的属性,用以将本类事物
认同到一起;也有的是特有属性,为同类事物中每个个体独有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43

而为别类对象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通过对象的特有属性来
确定它和其他同类事物的区别。
属性是全面描写一个汉字构形必须涉及的方方面面,也
是比较多个汉字异同需要涉及的各种参数。任何事物都有表
象,表象是人们凭感觉笼统的印象,根据表象来判断事物容易
出错,需要概括出事物的属性,通过各种属性来认识事物,并
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属性是从表象
中提炼出来的,是科学分析的结果。
遵循以上的科学方法,分析一个汉字,都有自己不同于其
他字的特点。这些特点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构成一个参数系
统。汉字的全面属性首先要分成以下几项∶构形属性、书写属
性、字用(职能)属性。我们把汉字的属性依层次列在下面(见
下页)。・
在汉字的应用中,以上三类属性都是十分重要而且相关
的,讨论汉字的构形,也常常要涉及其他的属性,但是在一切
属性中,构形是汉字最基础的属性,无形不成其为字,无形不
需书写,风格无所依托,字用职能更无法履行;所以,我们在这
里专门讨论构形问题,其他属性就另找机会详细阐述了。
根据上面几章对汉字构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汉字就
其构形而言,具有以下几类构形属性∶

1. 构件组合的动态特点

汉字组合时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层次结构,一种是
14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平面结构。现代汉字大部分属前者,如"辉""语""落"程"等
都是层次结构;少部分属后者,如"磊""暴""莽""解"等都是平
面结构,这种构形过程的特点,对汉字的认读和比较都是非常
重要的。
汉字属性

【构形属性 书写属性 字用属性


构件 运笔 结体 义项

字样 笔势 外部轮廓 本义
置向 笔数 平面图式 H引申义
数目 笔形 空间越密 假借义
功能 笔顺 全字中心 读音

结构程序 笔程 正音
手面结构 笔态 又音
层次结构 笔锋 破读
层级数 弹性 字频
构形模式 折点
有理据
理据丰失
理据丧失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45

2. 结构的级层数

平面结构的汉字由于是一次构成的,所以不存在级层数的
问题。对层次结构的汉字来说,结构的级层数是它很重要的属
性。例如,"簿"字楷书的级层数是三层,因而有三级构件;
一级构件∶竹、薄
二级构件∶、專
三级构件∶甫、寸
构件所处的级层和全字的级层数,在区别形体和分析构
意上都是重要的属性。"昌"和"唱"的区别在于后者比前者多
一个构件"口",也就多了一个层次。

3.各级构件及其功能

汉字由哪些构件构成,这是它最重要的属性,也是决定字
与字区别的关键。例如,"桃"与"柳"的相同点在它们都有共
同的基础构件"木",区别则在它们的另一个构件分别是"兆"
和"卯"。"口"和"品"的构件虽然都是"口",但因为"口"的数
量不同,也构成区别。"唱"和"倡"的级层都是二层,最后一层
的构件除"昌"所具有的两个"日"字外,用以区别这两个字的
基础构件分别是"口"和"亻"。
构件是否相同,不但要看它们的形体,还要看它们的功
能。例如,"利"和"和"虽然都含有构件"禾",但"利"中的"禾"
14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是表义构件,"和"中的"禾"却是带有示源功能的示音构件。
在比较汉字的异同时,基础构件的多少是更为重要的因
素。两个字只要基础构件有差异,就可以知道它们必不是一
个字。平常很难区别的字,比较它们以同一功能做基础构件
时的构意,就可以分清。例如,"已"(j)、"已"(si)、"已"(y)
三个字在楷书里构形的区别度比较低,只要把握它们读音的
不同,用它们做示音构件的字来区别,就可以清楚∶
己—记、纪、忌;已—异;已—祀、汜。

4.构件在组合中的样式

构件的组合样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构件的置向
汉字是两维度造型的方块字,它的构件也是两维度的,构
件放置的方向可以作为一种造字和区别构意的手段。在会形
合成的汉字里,构件的方向对构意是有直接影响的。例如∶
在甲骨文里,"止"(脚)向上与向下在"涉"和"降"里
是别义的。金文的"目"纵放一般表俯视,平放则表一般
的眼睛或看视∶
款(临)盒(监)炭(眉)(见)(直)
《说文》小篆也有用置向表示不同构意的实例,如∶
/从) 瓜比) 胍北) I化)
"从"中的两个"人"都是正面向左放置,"比"中的两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47

个"人"是向右侧放,"北"中的两个"人"是左右反向放置,
"化"中的两个人是一正一倒放置。
《说文》小篆在讲解构意时,采用置向为手段来别义,例如
反正为乏,倒首为果等,都是这种构形思路的反映。需要说明
的是,在图形性较强的字体里,有些部件放置的方向大都没有
表示构意的作用。下面六个字样都是金文的"受"字,中间的
构件"舟"或纵向放置,或横向放置,或偏左倾斜,或偏右倾斜,
倾斜度也不一样,都不影响构意,它的构意存在在三个构件的
相互关系上,不在构件的置向上。

  rr nf 名 
(2)构件的相对位置
汉字两个维度的造型,给了它另一个区别构意的手段,就
是用构件相对位置的不同来别义。例如∶
"纹—素"怡—怠"忠—忡"拾—拿"果一奋"等。
上述各组汉字中,每个字都选用了同形体又同功能的构
件,但因构件的相互位置不同而产生了区别。但是,汉字里也
有一部分字相对位置不同而不区别意义的。例如∶
"峰—摹""概—聚""幕—模""蟹—螺""助—踢"等。
(3)平面图式
汉字在通过一定的模式组构起来以后,构件呈现出平面
的布局图式,这种图式虽然不是构形属性,而是书写时的一种
14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结体样式,但它也可以区别汉字的结构,是汉字结构静态的样
式。汉字在古文字时期构形的图画性强,平面图式呈现为个
体性的不规则状态;到小篆和今文字时期的隶书和楷书正体
字,构形改为图案性强,平面图式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规范化。
《说文》小篆和现代楷书的平面图式按照国际标准可以确定为
以下十一种∶

编号 图式名称 图形表示① 小象代表字 楷书代表字


左右结构 酸 明钟
左中右结构 兼 解 微行
上下结构 育 電 旦觅
4 上中下结构 盒员 冀竞
5 全包围结构 回因 图图
上三包围结构 Bi 简 周 网同
下三包围结构 [ 凶日 函出
8 左三包围结构 依 匝 延医
9 左上包围结构 磨房 床仄
10 右上包围结构 可鄙 句勿
11 左下 包围结构 硬 直 这建

实际上,国际标准对汉字平面图式的概括是不全的,首先
必须承认独体字也是一种结构,其次,不论是小篆还是楷书,
构形的平面图式应当还不止这十一种,还可以补充以下几种∶

① 表中编号1—11的11种"图形表示"由unicode字符集国际编码所定。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49

编号 图式名称 建议图形① 小篆代表字 楷书代表字


独体结构 秦 鼠
品字结构 口 鑫
田字结构 酬 鼓
4 多合结构 露 器
5 框架结构 爽亚 番
上下多分结构 甲 嚣 囊

这几种布局图式在多层次、多构件的字里是套用的,呈现
出很复杂的局面,用以描写和区别汉字平面构图样式的属性。
(4)构形模式
第七章将汉字的构形模式分为十一种,这十一种模式是
从直接构件功能的结合特点来划分的。汉字的构形模式直接
关系到构形如何体现构意,是区别汉字和认同汉字的最重要
属性。

第二节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汉字的构形属性可以用来对一个汉字的构形进行描写,
因而也就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以上汉字构形的异同,弄清汉字
与汉字之间的构形关系。

① 此表补充的六种结构图式因为没有列人国际标准,所以没有表示法,表中所
列仅是建议。
150 汉字构形学导论

汉字之间的构形关系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共时的,也就
是在同一历史时期同时使用的汉字的形体关系;另一类是历
时的,也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构形的传承和演变关系。这
里先讲共时的构形关系。对共时汉字进行认同,是在不同层
次上进行的∶

1.字样的认同

在同一种形制下,记录同一个词,构形、构意相同、写法也
相同的字,称作一个字样。字样不计风格、不计大小、不计运
笔和结体的特点,都可以加以认同,归纳到一起。例如∶

上面两组字"教"和"懷"是楷书书法的集字①,书体风格
不同,但写法完全一样,都属于同一个字样。
古文字也有字样认同的问题。以金文的"皇"字为例∶

草 坐 堂 坚望 学堂

① 见《楷字编X(刘建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697—698页、436页)。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51

以上七个金文"皇"字,时期虽不相同,但基本属于同一形
制,构形完全相同,区别只在线条的曲直长短略有差异,它们
属于同一个字样,可以直接认同归纳。
字样是汉字认同别异的基础单位。

2.字位的认同

在同一体制下,记录同一个词,构形、构意相同,仅仅是写
法不同的字样,称作异写字。异写字认同后,归纳到一起,称

为一个字位。
异写现象在汉字产生早期,由于形体不固定,带有随意
性,所以大量存在。例如在甲骨文里,一个简单的"酉"字,就
可以找到几十种写法,下面略举出十二种,可见异写现象在早
期卜辞中的普遍性∶
曹 g 费商  盲 θ 万 员 普 乎 
前面说到的金文"皇"字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字样,而下面
这些字样则属于异写字,需要归纳为一个字位∶

呈里 至堂 学 望 皇堂 生 望
金文"皇"字的构意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皇冠的形
象,由三部分绘形——光芒、冠、底座。上面十个金文字样,这
三个部分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其中某部分的铸迹形状略有差
15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异,可以认为是十个异写字,归纳为一个字位。
除了早期古文字形体不固定形成的异写字以外,手写体
的异写字也大量存在。在汉碑中,隶书"刻"字有多种写法∶
卖J 晶3 劳 立 易y
这五种形体都是"刻"字,左边从"亥",是示音构件,右边
从"刀",是表示类义的表义构件,只是"亥"和"刀"的写法各
异。也就是说,这五个字整体的差异,不是结构要素、结构模
式、结构分布的差异,这种差异当然也不会影响它们的构意,
因而它们的构形属性是全然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各结构要素
内部笔画上的差异,也就是书写属性的差异。可以说,这些形
体属于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也就是属于同一个字位。
异写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1)独体字产生书写上的差异
例如前面所说的甲骨文"酉"字。《说文》中很多独体字的
重文,多半是来源于不同地域的异写字。例如∶
爪- -g(声,zh
自—芦(岁,nie) X一X(五)图-b(西,圆的重文)
金—金(金) 照-(洲)甲—.-
楷书的独体字中还有一种情况,属于隶变字与隶定
字的区别。例如∶"冉—井"中—串"等,前面是自然演变
的隶变字,后面是古文字转写的隶古定字,均属此类。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53

(2)直接构件产生书写上的差异
例如前面所说的"刻"字的差异。再如∶簪—昔、韶一语。
这两组也属于前者是古文字隶定字形,后者是隶变楷化的形
体。由于直接构件是确定构意的第一要素,所以,只要直接构
件的差异不涉及音义,不是本质的差异,仅仅是书写的差异,
就不会影响构意,也就可以归纳为一个字位。直接构件产生
书写差异常常是系统性的,且看下面四组异写字,都是因为同
一个直接构件写法不同而造成的。例如∶"删一删""姗—姗"
"栅一栅""珊一珊",均因"册一册"异写而造成,"垛—垛"
"跺—踪"均因"朵—朵"异写而造成。
(3)基础部件或过渡构件产生书写上的差异,间接影响了
直接构件的差异
例如"尊—尊一辆","膊"字属于层次结构的义音合成字,
由像纺锤的"责"加"寸"构成示音并示源的声符"專",再加表
义构件"車"构成。前面三个字样中,由于"夷"字书写有笔画
上的差异,产生了"责"的书写变体,间接影响了直接构件"專"
的形体,形成了不同的字样。但这种差异没有改变"專"的构
形与构意,也就不会影响"棘"的构形与构意,它们只是书写差
异,互为异写字,可以归纳为一个字位。
(4)改变构件相对位置而不影响构意造成的差异
前面说过,构件的相对位置和平面图式属于汉字的构形
属性,是可以区别构意的,但有些构件相对位置的改变或平面
15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图式的改变并不影响构意。特别是楷书的形声字,左右结构
和上下结构的变化,并不影响它"类同以音别,音同以类别"的
格局。除前面所说的"峰—崟""概一粟"等五组字外,还可以
看到更多的异写字属于这种情况,例如∶
"峨—我"群——荤"狗—够""携—警—蛾"繁—鞣"
"魂—览""期—养""略—署""蟆—基"等。

3.字种的认同
形体结构不同而音义都相同、记录同一个词、在任何环境
下都可以互相置换的字,称作异构字。异构字聚合在一起,称
为一个字种。
人们常说的"异体字",包括异构字和一部分他们认为差
异较大的异写字。这个认识也容易产生概念的含混。在构形
学里,异构字与异写字必须分开,因为异构字的构形与构意不
同,认同的是它的记词职能,而异写字不但记词职能相同,构
形和构意也是相同的。异构字具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记
录汉语词汇的职能相同,也就是说,字用属性相同,音与义绝
对相同;二是它们在书写记录言语作品时,不论在什么语境
下,都可以互相置换。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减少使用汉
字的字数,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称《一异表》)。
这个字表涉及的所谓异体字,在字际关系上是多种多样的,并
不都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因而引起异体字定义的混乱。例如∶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55

①背—措,布一怖,欲—慈
②玩—配,游—进,志—诂
③雕—鹃,哄—阴,斤—筋
④昆—嘎、混,俞(仑)—喻、寄,修—倚
以上四组字,①意义上有包含关系。它们不是异体字关
系,而是源字与分化字的关系;②意义上有交叉关系。它们不
是异体字关系,而是同源字分化后又通用的同源通用关系;③
仅在一部分义项上有通用关系。它们不是异体字关系,而是
个别义项通用的通假字关系,一般在某些词里局部通用;④声
音相同意义毫无关联。它们不是异体字关系,而是通假字中
典型的同音借用字关系。
有些学者在尊重《一异表》的前提下,提出了"广义异体
字"与"狭义异体字"之分。但是,异体字在文字学的术语系
里,属于表达字际关系的术语,与分化字、同源通用字和同音
借用字是并列的,这些概念表达的不是一种文字现象,而是性
质完全不同的字际关系,将这些概念混同必然会影响汉字学
的科学性。所以,"异体字"除了"异写字"以外,只能是具有上
述两个条件的异构字,也就是说,它只能是"狭义异体字"或称
"严格异体字"。
异构字在各种字体和不同形制的汉字里都是存在的。例
如甲骨文∶
A—β——"文"有只绘胸而不出文身的形体,也有
156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以胸前为背景,绘出文身而体现花纹构意的形体。
———"雨"有以天为背景表现雨滴的形体,也
有直绘雨滴不以天为背景的形体。
鹤—————鲍——"渔"的异构现象很复杂,
除都有鱼身外,分别绘出水、手、钓、网等形象以表现捕鱼
的构意。
金文的异构现象也很多见。例如∶
{—菁——"联"的两个形体分别取以"丝"表示关联
和以两耳表示关联,是两种构形构意的思路。 '
个—舟——"冬",前者以指事符号指在丝的末端,后
者以断丝表示年终。
古文字的异构字更多以选择不同的形象来体现构意而有
别,其中很多反映古代的文化生活。
现代汉字的异构现象以形声字居多,少部分涉及会意字
与古文字传承的独体字。可见以下几种情况∶
(1)形声字声符不同构成的异构字
例如"蚓—螟""她—斌""吃—噢""线—镍""球—璆"
"杠—横"……声符不同,有些是选择不同,也有些反映了形声
造字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这些资料都是有考音价值的。上述
异体字,"蚓"从"引"(《广韵》余忍切)得声,"蛾"从"寅"(《广
韵》翼真切)得声。二者不论上古音还是中古音,声音都是相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57

同的,属于声符用字选择不同。而"球"从"求"(《广韵》巨鸠
切)得声,"璆"从"寥"(《广韵》力救切)得声,就会有喉音"群"
纽与舌音"来"纽的纠葛,值得注意。《说文》中有一部分重文
属于声符不同的异体字,在《说文》学里被称作"声符互换",也
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2)形声字义符不同构成的异构字
在现代汉字中,异构字的形声字因义符不同而造成的占
大多数,这是汉字的表意特点决定的。异构字的不同义符有
三种情况∶
①两个义符是近义义符,表达的构意差别不大,因此常常
重复构字。例如∶
"跻—迹""鹑—雉""狸—狸""玩—朊""竖—登"
"堤一陡""睹—规"耕—畔"咳——"等。
②两个义符表示字所指事物不同的质地和类别。例如∶
"杯—委""糕—糕""糊—彻""缰—鞋"氛—雾"等。
③两个义符是针对不同的角度选择的,对于字所指的事
物来说,义符表示了它们共存、共现的属性。例如∶
"溪—路""刺—冠""侄—姬""捆—阔""唇—唇"
"鲠——疑""蛔——""阱—穿"等。
义符不同的异构字,对研究人类的认知心理是很重要的
材料。
(3)增加义符构成的累增异构字
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里提出了"累增字"的问题,他说∶
15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
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是为累增字。"可见增加义符形成的异
构字,古已有之。当时累增义符是为了"古义深曲,加偏旁以
表之",也就是为了识别容易而增加意义信息。王筠说这种累
增字有两种情况∶"一则既加偏旁即置古文不用者也,一则既
加偏旁而世仍不用,所行用者反是古文也。"就今天看来,这种
累增字只要积淀到同一时间内共用过,就成为异构字。而这
种用累加义符增加意义信息的方法,也被现代汉字承袭了下
来。例如∶
"凳—桃"豆—蓝""果—菜"韭—董"等。
(4)形声字声符、义符都不相同构成的异构字
有些形声字的异构字声符、义符都不相同,造成这种情况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时代、地域或文体不同,重复造字;另一个
是在多种原因的推动下辗转造字。例如∶
"邮——村"——前者选择了示源声符"电",取其"屯
聚"的词源意义,以"邑"表示"聚居地"的类义,造字的时
代较早;后者属于后出的俗字,另选了比较通俗的声符和
义符。
"野—禁—墨"——第一个形体以"里"做义符,"予"
做声符(野、予均为喻三,鱼韵)造形声字,第二形体以
"林"为义符,以"土"(透母,鱼韵)为声符造形声字。第三
个形体是前二种的综合。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59

(5)采用不同思路、选择不同构形模式所造的异构字
构形与构意可以从不同的思路考虑问题,也就可以选择
不同的构形模式来设计字形。这种异构字虽然也属于造字的
重复,但仍可看出表意文字字形繁多的特点。例如∶
"躬—船"——前者以屈曲身躯而从"弓"造示源形声
字,后者以躬身与脊梁有关造从"吕"的会意字;
"泪—滨"——前者以眼泪与目的关系而造会意字,
后者以眼泪为液体而从"水"造形声字;
"伞—嫌"——前者造象形字,取象于撑开的伞,后者
以"散"为示源声符,构成形声字。

第三节 汉字的科学整理

汉字不停顿地发展了约六千年,积淀在一个共时平面上
的字已经非常多。汉字的繁难不仅仅在于有少部分字的笔画
太多,更由于太多的冗余积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信息时
代,多余的字会增加学习者选择的难度,更会影响信息传播的
信度和速度。汉字的整理和规范迫在眉睫。但是,整理汉字
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能凭一时的冲动,更不能凭个人
的感情。在诸多汉字中,哪些是必要的丰富,哪些是不必要的
冗余,需要分清;因此,共时认同是科学整理汉字的前提。
160 汉字构形学导论

1.对"字"概念的确认

什么是一个字?在传统的观念里,记录同一个词的字,就
是一个字。这个说法是不够周全的。首先,在探讨汉字构形
问题上,仅从职能出发来论定是不是一个字,会影响体系的严
密性。前面已经说过,形是汉字的本体,确定两个字是否可以
认同,首先要根据它的本体属性,也就是构形属性来确定。不
这样做,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常常会产生以词代字的弊病。比
如,我们统计一个文本里有多少字,与统计这个文本有多少
词,二者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统计字的目的,常常是为了把
文本里所用的字转化为字表,以便查检字用量,或对这些字进
行信息处理。在这种工作中,两个字结构上的差异是不能忽
略的,忽略了,就会丢失信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一个字样可以说是一个字,同一
个字位中的异写字也可以说是一个字。我们可以优选出其中
的一个形体作为主形,也就是代表字,其他异写的形体都可以
 称为主形的变体。但是构形不同的异构字,不能称为一个字,
只能称为一个字种中不同的字。
异构字的记词功能虽完全一致,但构形属性不同,便无法
认同,它们是不同的字,而不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它们的
差异既然发生在构件、构形模式和构形布局上,推其构意,也
必然不相同。所以,异构字在用字上是冗余的,但在分析字义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61

上又各有各的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丰富对字所记
录的词的本义的认识。
还有一点也必须注意,异构字在汉字构形学也就是描写
汉字学里,是指称职能相同的字群的,也就是说,这些字处于
平等地位。只有在规定的正字法也就是社会用字规范的领
域,才在多个异构字中优选一个作为通行字,也可称作正字。
在这种情况下,正字与异构字就形成一种对立关系。但是,由
于异构字的构形信息不能丢失,正字以外的其他形体只可以在
记词职能上认同,可以在某种场合限制使用,却不宜贸然取消。
根据以上原则,下面分别说明字位与字种的整理。
2.异写字的整理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楷书从魏晋时代成熟,至今仍是
实用的文字,到了汉字的使用非常广泛以后,在个人使用汉字
这个层面上,由于书写人的习惯不同,异写现象会十分普遍。
例如很常用的"绍"字,在《龙龛手镜》里就有四种写法,"漫"字
有两种写法……这些字都是笔画数中等的字,异写的泛滥可
见其一斑。虽然异写字的相互差异只是书写方面的、在笔画
这个层次上的差异,没有构形上的实质差别,它的存在也说
明,人们对汉字的形体识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兼容性;在高
层次的书法领域里,书法家还常常借助这种兼容性来美化字
体,表现个性,所以在上层文化领域里,个人书写的层面上,汉
16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字纷乱的写法是无碍的。
但从社会普及用字的角度上看,这是一种对全社会文化
普遍交流不利的现象。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在汉字进入电脑
以后,异写现象更是一种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的现象∶首
先,它增加了一般汉字使用者记忆的负担,明明是一个字,要
记很多形体,在文化普及、基础教育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里,会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备受干扰,增加识字的难度,加大
释读者的负担。其次,它影响印刷与汉字信息处理,使排版和
打印的字库增加许多没有用处的形体,加大电脑的内码数量,
增加找字的困难,字形加多,信息量却没有增加。再次,一个字
有多种写法,使用者莫衷一是,必然会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
信度。所以,将异写字归纳为字位,以一个字位代表字为主形,
其他字样认同而已,不再通行,是汉字整理十分重要的工作。
整理异写字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
(1)直接在异写字中找出一个标准体做正字,其他形体只
要能与标准体认同,可以不再使用,这样做不会影响汉字记录
汉语的职能,因为被废除的字与保留的字在构字理据和记词
职能上是完全一样的。例如∶
将—将--将∶三个异写字,涉及两个构件写法不同。
古籍印刷选择了"将"做正字(主形),后两个形体可以不
再使用 ,后两个形体都可用正字替换。
属——A∶两个异写宇,后一个简化了上部的"爪",古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63

籍印刷选择了"属"做正字(主形),后一个可用正字替换。
俞一食∶两个异写字,涉及一个构件写法不同。规范
汉字选择了"俞"做正字(主形),后一个形体可用正字替换。
对于改变构件相对位置而不影响构意造成的异写字,也宜
于用这种方法选择一个正字。在古籍印刷用字中,下面的异写
字选择第一个为正字,后面的均可以用正字来置换。例如∶
"峰—拳""概—柴""峨—我""群—辈""狗—够"
"鹅—警—蛾""繁—轿""魂—夏""期—荞""略—署"
"蟆--基"等。
在诸多异写字中选择哪一个做正字(主形),一般根据以
下几个原则∶①通行度较高的原则;②符合字理和结构规律的
原则;③美观的原则。
(2)正字(主形)的字形选定后,所从之字可以随之确定。
例如∶
古籍印刷选择了"将"做正字,从将之字也以此为标
准,把兼、蒋、葉……列为正字(主形)。
古籍印刷选择了"属"做正字,偶、娓随之列为正字。
规范汉字选择了"俞"做正字,喻、渝、瑜、逾、愈、榆、
愉、输、偷……等也就随之列为正字。
(3)由上述各例可以看出,异写字的形体差异,都是在汉
字最小的基础构件内部产生的,如果我们把汉字的基础构件
规范了,由基础构件构成的字也就避免了异写现象。例如∶
164 汉字构形学导论

户—卢—户∶三个异写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选择
"户"做正字,从"户"之字沪、房、展、扈……随之列为正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确立草字头为三画,写作"→",字
表中从"…"的规范字草字头都应为三画。
同样,先规范了"亥"的字形,该、咳、刻等进入规范字
表的字也就有了标准。先规范了"专",转、传、砖等进入
规范字表的字也就有了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异写字的整理与规范,是对印刷字符集说
的,也是基础教育必须遵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在书法艺术中,可以例外。
3. 异构字的优选与整理

(1)异构字在汉字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异构字
必须共时,起码要属于同一字体、同一形制,才是有意义的。
比如,把甲骨文的字和现代楷书的传承字认定为异构字是毫
无意义的,一方面,它们记录的字即使形体完全一样,也是记
录不同的词汇系统里的单音语素或词;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属
于不同的字体,不存在比较的条件。但是,楷书的通行时间非
常长,认定楷书异构字,在实际操作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
两个异构字一直是共时的,情形就比较简单;如果在历史的长
河中,它们能够成为异构字的时间只是在某一个时期,后来却
产生了分化,情况就比较复杂,必须锁定有文献实证的时代,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65

不可笼统地称为异构字或异体字。例如∶《说文解字》认定
"常"与"裳"是重文,原因是它们的声符相同而义符同类,在构
字上有通用的例子(《说文解字・巾部》"常"下的"裙"(帮)也
有从"巾"从"衣"两形),"常""裳"什么时候属于异构字,目前
没有文献可以获得准确信息,但起码是在东周的文献里,它们
已经分化为两个字了。也就是说,它们即使曾经是异构字,也
只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
另外,异构字多半都经过字书的贮存,看起来好像在一个
共时平面上,其实并不是完全共时。历史上常有两个字一行
一废的现象,其中就包括异构字。例如∶"熔"与"镕","镕"通
行的时代早于"熔","熔"是后出的手写体字,但"镕"的通行时
代也结束得很早,起码是在近现代,在书写现代白话文的时
代,它已被"熔"取代。因此,从全程看,"熔"的记词职能也就
是义项多于"镕"。但我们不能否认在两个字都存在的时候,
它们曾经是异构字。我们称这类异构字为局域异构字。
异构字有如此复杂的情况,需要进行各种分析和综合才
能确定其关系,笼统地把它们称为同一个字显然是不合事实
又不合字理的。
(2)异构字在综合辞书中情况更为复杂。在理论上,异构
字既然在共时层面上同时使用过,又完全同音、同义,反映在
辞书的词条里,它们自然应当具有完全相同的音项和义项。
但是,一些历代字词兼收的大型辞书,例如《辞源》辞海》等,
166 汉字构形学导论

都是泛时性的,有不同时代的异构字杂处在同一个字头和词
条里,造成异体字之间错综复杂的情况。例如前面提到的
"熔"与"镕",在大型辞书里的义项就不完全一样。又如"饷—
镶—倘"∶
《说文・食部》∶"镶,周人谓饷曰镶。""饷,馈也。"《尔
雅・释诂》∶"镶,馈也。"在《说文》时代,二字应为异构字。
"镐"是"饷"的后出字,二字也应为异构字。但"镶"为古
字,典籍中有专门使用"镶"的书证。"饷—镶"为异构字
的时代在前,"饷—镐"为异构字的时代在后。加之"饷"
还有通假字的用法,因此,在大型辞书里,"饷"的义项多
于"镶"""。
"饷—镶""饷—鳞"互为局域异构字,在凭借辞书判定异
构字并沟通它们的关系时,要妥善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3)整理和规范异构字的两种做法。异构字在记录语言
上是一种冗余,需要加以整理,所以,在现代社会应用层面,需
要优选一个规范字,将其他异体字淘汰,以保持汉字应用的有
效字数。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在整理《一异表》的异体字时,采用的是每一字种只留一个字
形的做法①。但它在汉字分析上还有较多的价值;特别是它

①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一异表》重新整理的原则与方法,参考《《通用规范汉
字表》解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7月1
日出版)。
第八章 汉字构形的共时认同关系 167

存留在历代典籍中,是历史的遗存,阅读历代典籍需要释
读,在以存储古代信息为主的辞书中必须保留。所以在古
籍印刷用字的规范时,采用的是保留异构字、每一个字位只
留一个字形的做法。在编纂以存储古代信息为主的辞书
时,也要保留不同时代的异构字,并且要十分注意同一字种
异构字的认同。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
历时传承关系

我们说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具有传承关系,就等于说它
们是不同时期、不同构形系统中的同一个字,因此,我们把确
定字与字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称作汉字的历时认同。
证明字与字之间有历史传承关系,首先需要认同它们的
记词职能,也就是说,需要证实它们记录的是否是不同时期
的同一个词;但是,汉字构形系统与汉语词汇系统虽有关系
却并不在一个轨道上发展,不论是它们的演变还是它们在
同一时期的实际状况,都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在不同历
史时期、记录不同词汇系统的所谓"同一个字",在记词职能
上并不完全等同。在这一章里,我们首先要说明历时职能
的认同与形体的认同可能会产生矛盾,说明汉字构形演变
中音与义变化的多种情况,最后再重点说明形体传承这个
主线。在这一章里,还要涉及不同字体的转写以及字形的
隶定问题。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69

第一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职能分合现象

汉字是第二性的符号,它是汉语词汇(语素)的"再编码",
汉字沿着自己的规律、并在语言发展的推动下演变。总体说
来,汉字的无限增多是与书面语言词汇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
的,也就是说,在有了口语词汇之后需要书面表达,才有了汉
字造字的需要。问题在于,语言的发展是汉字增长的动力,却
不能决定汉字增长的自身规律。这表现在∶并不是语言的每
一个词的产生都造字,也不是语言的每一个词增加了一种用
法、产生了一个义项,都新造一个字。语言发展无须也无法节
制,而作为第二性的文字,却需要也可以进行调节。"六书"的
后二书"转注"假借",后人对这两个实际上不能分析实际构
形的概念众说纷纭,近代章太炎先生对前人的各种说法做了
综合,提出了一个十分辩证的解释∶"转注者,繁而不杀,恣文
字之孳乳者也。假借者,志而如晦,节文字之孳乳者也。二者
消息相殊,正负相待,造字者以为繁省大例。"①他的意思是
说,文字的发展变化有两种法则∶一种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人类
认识的发展,需要创造新词来表达新的词义,也就需要循新词
的音义,各为制字,这就是"转注"造字的法则。但是由于文字

① 见章炳麟《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
17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孳乳日繁,字数无限增多会超过人类记忆力所能承担的负荷,
所以必须加以节制。新的词义产生了,可以利用旧有的词和
字而赋予新的词义,不再制造新字,这就是"假借"的法则。这
种认识实际上说明,文字的发展虽然追随词汇,但它也有自己
的调节规律,并不完全与语言一致。这种情况有多重表现,这
里先讨论早期汉字字用分合的现象。
字用分合是指这种现象∶早期文字不够用的时候,一个字
兼记两个词,这其实就是一般所说的"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发
展到一定的阶段,两词共用一字易生混淆的情况日渐增多,于
是产生原来合并的字再行分开,而且多半是利用了同一字位
中不同的字样也就是异写字来分配不同的语素。例如∶
①背和电在甲骨文里本来属于一个字位,相当于后来
的"史""吏"事"三个字,在字用上没有明确分工。金文
演变为骂费囊三个异写字,仍无明确的字用分工。在
《说文》小篆里,呈以下分工局面∶
《一部》∶"男,治人者也。"
《史部》∶"禺,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史部》∶"革,职也,从史,之省声。"
这说明,周代典籍里,三字同用不分工的格局已经打破,
三个同一字位的异写字不但明确分化成三个字位,而且属于
三个字种。如果在甲骨文、金文与小篆之间仅仅从字形来认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71

同任何一个字样,即使写法完全相同,意义都是不对应的。
②甲骨文的潜和-(凤)是画一个凤凰的形状,再加
一个"凡"字示音,丙不加"凡"。在卜辞里,"国"未专门造
字,一般并用"鳳"或"凡"为之。战国秦、楚文字中已经有
了从"虫"的"凰"字。《说文》解释从"虫"之意说∶"凰动虫
生,故虫八日而化。"凰"的本字产生后,一字兼二用的格
局发生了变化,甲骨文与小篆同样是一个"屈"字,职能不
同了,已经不能仅仅从字形上去认同。
在《说文》小篆里,可以看到另一种字用分合现象∶
③许慎把互列为笠的重文(《竹部》)。王筠《说文释
例》说∶"互字象形,当是古文,而说曰'笠或省',倒置矣。
笠加竹,非互省竹也。"不论哪一种写法在前,两个异构字
曾经是一个字种,都是古代收绳的一种工具,因为使用时
两手交互,而发展为"交互"字。两字有了明确的分工。
④许慎把管作为墠的重文(《交部》),解释说∶"冰,水
坚也。从交,从水。凝,俗冰从疑。"徐铉说∶"今作笔陵
切,以为冰冻之冰。"段玉裁注∶"以冰代交,乃别制凝字。
经典凡凝字皆冰之变也。"可知"冰"与"凝"本为同一字种
的异构字,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动词有"结冰"义,例
如《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后两字
分工明确,"凝"用作"结冰""凝结"义,"冰"为"交"的后
出字,仅做名词或"冰冻"义。因此,《说文》小篆的"冰"
172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与后世的"冰"在职能上不能简单认同。
⑤许慎在《说文》"虚"字下列了两个古文重文雷与
翻,解释说∶"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高,古文
画省。割亦古文画。"可知"画"的本义是界画,"鄱"本为
"费"的累增字,二字为同一字种的异构字。后世"盏"在
"界画"义之外,还可用作"图画""绘画"义,与"割"已有
分工。
以上现象,都符合章太炎先生所说的转注、假借"二者消
息相殊,正负相待,造字者以为繁省大例"的原则。,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假借,与文献中的"通假"本质
上不是一类现象。通假是在造字之后使用过程中临时应用的
现象,是在口语与书面语互相转化过程中采用音化字的用字
现象,汉字构形学里暂不讨论。

第二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
同源分化现象

如果后代汉字都是由前代汉字一对一地直接下传使用,
汉字构形的历时认同关系就会简单得多,而实际上,随着汉语
词汇的发展,汉字在源字基础上孳乳出新字的情况相当普遍。
汉语词汇在两汉以前主要的繁衍方式是单音孳乳造词,
汉字直接参与了汉语的构词。在词汇发展过程中,"义自音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73

衍"孳生造词的书面化与孳乳造字是同步发展的。汉字构形
的历时发展无处不伴随着词汇的同源分化现象∶
1.广义分化
词有概括性,一个词可以适合多种对象和情况,因而形成
自己的义域。词汇使用频繁后,义域也会相对扩大,促使新词
从旧词中分化。这种分化的结果是对原有义域的切割,用新
的词形来承负分割出的子义域,称为广义分化。广义分化直
接表现为字形的分化∶
(1)同位分化
不保留上位词,义域的切割是均匀的。如∶
①"景——影"
《说文》∶"景,光也。从日,京声。"段玉裁注∶"光所在
处,物皆有阴。……后人名阳曰光,名光中之阴曰影,别
制一字,异义异音。""景"原为光照出的物象,光线照射的
正面和反面通称"景"。后分化出"影",将义域切割为二∶
光照的正面为"景",背面为"影"。
②"迎——逆"
甲骨文》、金文缝对应后世迎、逆两义。罗振玉《增订
殷虚书契考释》∶以为甲骨文此字"象人自外入,而走以迎
之,或省彳,或省止"。至小篆分化为两字群和絮,《说
文》∶"逆,迎也。从走,弟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方
174 汉字构形学导论

言》∶"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递。"可见"迎"与"逆"本为意
义相同、方音不同的同一个词,两字属于方言宇分化。两
人相对而行,先相向,相遇后再行则相背,本为同一过程,
二者分化后,将相对而行的义域切割为二∶"迎"为相向而
行,"逆"为相背而行。
③"坐.—座"
"坐"最早既表示坐的姿势、动作(动词),又表示坐的
地方、位置(名词)。后分化出"座",将职能切割为二∶坐
的姿势、动作为"坐",坐的地方、位置为"座"。
(2)下位全程分化
保留上位词,上位词独用。每一个下位词的意义都包含
在上位词内。如∶
④"正—征—政"
卜辞中得(征)与¥(正)本为一字,??政)已经有分
化的趋势,但偶尔使用;金文议与征为异构宇,与匙已经
分化,亚与愚两形为一个字位,但已大量与"正"分化。甲
金文中已经明确看到由"正"分化出"征""政"的趋势。先
秦经典中三字明确分化。上位词"正"保留,分化出"政",
教化以正其民。《周礼・夏官・司马》∶"惟王建国,辨方
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
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郑玄注∶"政,正也。
政,所以正不正者也。《孝经》说曰∶'政者,正也。'正德名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75

以行道。"分化出"征",征伐以正其国。《孟子・梁惠王
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朱熹注∶
"陷,陷于阱。溺,溺于水。暴虐之意。征,正也。以彼暴
虐其民,而率吾尊君亲上之民,往正其罪,彼民方怨其上
而乐归于我,则谁与我为敌哉?"形成下位分化的历时发
展局面。
⑤"支—枝—肢—翅"
人的四肢称作"肢",鸟翅膀称作"翅",树木条枚称作
"枝",均取意于从主干歧分而出之意,是保留了上位词
"支"而产生的下位分化,同时也造出了相应的三个义音
合成字。
(3)下位半程分化
保留上位词,上位词同时兼用下位词之一。例如∶
⑥小篆镐(落)有草木凋零的意义。唐慧琳《一切经
音义》卷六引《说文》作"草木凋衰也"。先秦经典确有
"落"作"木落"解的实例。例如《左传・僖公十五年》;"岁
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注"周九月,夏之
七月,孟秋也。良为山,山有木,今岁已秋风吹落山木之
实,则材为人所取,实落材亡,不败何待"等如是。小篆
零(零)与"落"同源,义为"余雨",先秦经典也多用于雨
露,《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津兮"等皆如是,本不
17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是为草木凋零造的本字。然而"零"有"飘散"义,用 于
草木只适合草本植物。所 以《说文解字》说∶"凡帅曰
零,木曰落。"但先秦经典已常以"零落"连用。例如《礼
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
田。"这就形成"对文则异,散文则通"的格局∶保留上位
词"落",草落曰"零",木落兼用"落",使"落"有泛指与专
指两重身份。

2.引义分化
词的意义是不断增加的,通过联想,引申出新的义项,产
生多义词。多义词的义项如果产生新形——也就是为某些义
项造了新字,就产生了引义分化。新旧的字形将多义词的义
项进行再分配。
(1)双向引义分化
多半产生在施受分化、名动分化、名形分化、主动与使动
分化等两极的分化。
①施受分化。如∶"受"分化出"授";又如∶"买""卖"
分形。
②名动分化。如∶"鱼"分化出"渔";又如∶"断""段"
分形。
③名形分化。如∶"人"分化出"仁"(名—形);"疏"分
化出"梳"(形—名)。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77

④主动与使动分化。如∶"见"分化出"现";又如∶
"示"视"分形。
这些分化造成了未分化时的古字与分化后的新字字虽相
同,意义职能已经不一样。例如"受"在甲金文里兼有授受二
义,而在后世文字里只承担"接受"之义,二者认同的只是形体
而已。
(2)多项引义分化
这种分化常常是由多层与多向引申形成的。需要说明的
是,引申属于语义的发展而以文字的孳乳为书面语的标志。
多向又多层的引义分化,到了间接的层次,因为路径较远,分
化出来的字并不都与源字的字形有关。例如∶
⑤"解"第一个方向分化出"懈"(分解后的状态);第
二个方向分化出"蟹",需要拆解而食的动物。
⑥"半",分化出"判"(分开),"判"又分化出"副"(分
为二又合为一)。
⑦"隔"从五个方向分化——第一个方向由太阳"炙
热"的特征分化出"汤"烫""赐""烊"等字;第二个方向由
太阳"高"的特征分化出"扬""题""翔"等字;第三个方向
从太阳"大"的特征分化出"洋""泱"等字;第四个方向从
太阳使人长养的特征分化出"羊""羲""氧"等字;第五个
方向从太阳带来好运的特征分化出"祥"字。总体呈以下
层次∶
17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夹点 洪大 上辈 長卷 吉祥

⑤—⑦三个例子,⑤属于多向分化,动词分化出形容词和
名词,孳乳出的字都以源字做声符,可以看出与源字的形体关
系;⑥属于多层的分化,分化到第二层孳乳出的字形就脱离了
源字,看不出源字与分化字的关系了;⑦属于多向分化,因为
方向很多,字形虽然与源字不完全一样,但可以看出,分化字
字形分成两类,一类取"隔"的声符,形体与"隔"相关;另一类
取"羊"做声符,这种现象在《说文》学里称作"声符互换",通过
系联也可以找到关系。

第三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
不 同字体转写现象

1.古文字隶定的转写

汉字进入楷书阶段后,词典字书盛行,正是因为汉字在历
时传承过程中,不同形制的汉字在记词职能上难以全然对应,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79

字书在贮存古文字时经常有转写的情况。所谓转写,是指用
一种字体刻画另一种字体的字样,较多的是将古文字转写为
楷书字体的方法,也叫作隶定或隶古定。由于这种方法,产生
了汉字在贮存领域里隶定字与传承字并存的现象。例如∶
①震—图(金文)—震,胄(金文)—震,蓄(金文)-麓
②饮—i(金文)—炭(小篆)—象,喜(金文)—舍,餐
(《说文》古文)—念
③得—褐(小篆)-得,最(《说文》古文)—导
④星—量(金文)—量(小篆)—莹,里(《说文》古
文)-星
⑤思—皋(小篆)-息,宰(楚简)-泉
⑥座—靠(小篆)—盛,影《说文》籀文)-牖
⑦光—代(小篆)-光,英(《说文》古文)-荚
⑧昔—答(甲骨文)-答(金文)-管
隶定的方法一是按照部件对应转写,二是按照古文字的
线条转写为笔画。这种方法前人已经大量使用,在现有的楷
书字形中,特别是一些古代的字书、韵书中已经死去的楷书字
形,很多是从历代古文字隶定而来的。
要想深入了解不同时代字体转写的现象,必须首先了解
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汉字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以下
六种原因,产生了字体风格的演变∶"(1)时代;(2)用途,如鼎
18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彝、碑版、书册、信札等;(3)工具,如笔、刀等;(4)方法,如笔
写、刀刻、范铸等;(5)写者、刻者;(6)地区。""字体的形成是
渐变的,一种主流字体发展为另一种主流字体没有绝对的界
限,只具有一个模糊的时段。历史上记载的字体名称所指称
的对象也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过渡时期,常常是相互交错,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同名异实,又有异名同实,名与实并不
一一对应。所以,时代相邻的字体不存在转写的问题,只有距
离较远、差异已经很明显的不同字体,才有隶定转写的问题。
现代所见的古文字之所以需要隶定,除了字典存储的需要外,
还有三个很重要的用途∶第一,是因为需要为每个古文字字形
确定一个楷书层面上的信息代码,以便实现一种不同字体的
对应,并进行计算机编码;第二,是因为古文字的字序难以确
定,要借助于隶定字样来编排、检索;第三,是为了做释文的时
候和引用的时候借助隶定形书写和释读。
隶定字样与传承字样本质上是不同的。传承字样是在汉
字使用过程中随着字体的系统变化而产生的字样自然改变,
它是在社会层面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使汉字进
入了一个新的构形系统,新的字样要进入这个新的系统,它与
其他字样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这些字样一直处在使用
当中,往往会因为社会的选择有一个正字逐步被确定下来。

① 启功《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81

隶定字则不同,它是一种人为的转写,是学术的、拟构的。它
的书写方式、风格都改成了后一种字体,但构形却必须按照古
文字的原形来表现,它与动态的传承字其实并不在同一个系
统中。即使由于隶定字已经是楷书的样子,只能用"异体"来
沟通它们与传承字的关系,隶定字与传承字与共时的异写字
和异构字本质也是不同的。隶定字并没有人使用,只是汉字
贮存领域的一种备查的字样。

2. 变异字体草书的楷化

草书属于变异字体,这种字体形成的原因是速写。为了
书写的快速和便捷,草书书写的要领是缩短笔程,速写变异
字体与主流正体字是同时通行的,相互的影响非常直接。
行草对楷书笔画形成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楷书结构的影响
也是较大的。楷书手写字中有不少字是草书楷化形成的。
例如∶
"承"——在甲骨文里,意为"拯救"的字作V,像两只
手将落入陷 阱的人拉出的形状。楷书按其字形写作
"丞"。"丞"发展为官名后,"拯救"一词的写法加"扌"作
"拯",引申有"承担""承受"义,引义分化出另一个字作
"承"。"承"的形成必须通过草书∶"拯"为左右结构,"承"
为上下结构"挚",因"丞"草书哆与"手"草书é的书写推
动,上下插入并合,产生承(承)。
182 汉字构形学导论

草书楷化是汉字简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简化字,都与
草书有一定的关系,直接或间接依据草书而来。第一部分属
于整字草书楷化,第二部分属于其中一部分草书楷化∶
整字草书楷化∶为—为;專—专;東—东;樂—乐;
蓄—书;登——发;辩—办;胃—买;當—当;震—农;長—
长;盘—尽;蝇—龟等。
部分草书 楷化∶攀—学;觉—觉;渴—汤;妻—娄;
倡—伤;聊—联;掩——搀等。
草书楷化并不是简化字的始创,历代的手写字中早就存
在,有些已经约定俗成。大量所谓俗字的产生和黏合零合成
字的产生与草书楷化直接相关,一部分丧失理据的记号构件
的产生也与此有关,这是汉字自然传承中变异字体与正规字
体的相互影响,也是一种不同字体的转写现象。

第四节 汉字构形演变中的
形体传承与变异

我们把汉字发展过程中职能方面的变化情况弄清后,就
可以仅就形体的传承来讨论构形的历时演变了。由后世的字
形沿着传承关系认同追溯之前的构形以了解其更早的构意,
称作复形,复形也是寻求词汇本义必要的手段。汉字构形的
传承与变异大约有以下四种情况,也就是说,符合以下四种情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83

况,我们可以认同它们的传承关系。
1.直接继承

汉字经过发展,因为总的形制变化,因字体不同产生笔法
不同。但构形全同,由于构形属性没有发生变化,构意的解释
当然也不会发生变化,全然可以断定是同一个字。在古文字
阶段,甲骨文、两周金文与小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都
有一些形体具有直接传承的关系。例如∶
①鼓∶数(甲骨文)—鼓(金文)—载(《说文》籀文)—
数(小篆)
②马∶Y(甲骨文)-璧(金文)—养(小篆)
③围∶圆(全文)—剧(小篆)
围(甲骨文)—糖(《说文》籀文)
④壶∶(甲骨文)-奔(金文)—爽(小篆)
⑤见∶宫F(甲骨文)-E(金文)-1(小篆)
2.变异传承

汉字经过发展,结构要素、结构模式和结构层次与分布都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基础构件或一部分构字能度较大的复合构
件的样式发生了变化,笼统地直观看来不像同一个字,但只要
通过构形分析,将基础构件认同,很容易分析出它们的形体传
184 汉字构形学导论

承关系。这类传承我们称作形体变异传承,简称变异传承。变
异传承最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后来变成结构部首的汉字。例如∶
①悠———甲骨文从"又"作替,金文已经有从"又"从
"支"两形卧卧,小篆問承袭金文从"支",楷书"支"样式
改成"攵"(反文)作"整"。
②政——甲骨文背、金文革都从"支",小篆也承袭从
"支",楷书改"攵"。
以"兽""政"为例,小篆形成《支部》,楷书绝大部分改成
"攵"。基础部件样式改变,个别结构做了不影响构意的位置调
整,例如∶"兽—般",构形属性与构意都没有变化。以小篆和楷
书来说,"气—十""—开""青—青""因一曲""圆—西"……以
甲骨文、金文与小篆、楷书来说,甲骨文中一部分俯视的山小
篆形讹为臣,楷书从之……・这些都属于变异传承。
3. 理据重构
理据重构并不是另外造字,而是在字形传承的过程中,由
于语言意义的变化、文化因素的变化、字体风格的变化、书写
习惯的变化等多种因素,使构形与构意的结合脱离了原来的
状态,前面说过,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培养了使用者对意义信
息的追求,人们在理据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理据解释,
而这种新的解释有时又会带动构形的进一步变化。所以,重
构也是一种演变,只要这种演变对新一代的汉字构形系统是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85

符合的,重构字在新的构形系统里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理
论上都不应当以"讹变"来称谓。例如∶
①甲骨文的"射"作P,以箭在弓上明"射"义,金文的
"射"加上一只手,更强调动作,作内,到小篆时,弓变成了
"身"字,箭义化为"矢"作熟,另一形体保留了那只手,由
于射为"六艺"之一,含有一定的法度规矩,故改为"寸"作
解。这两个形体都有明显的传承痕迹,它们变化的原因
是为了适应新的系统∶在《说文》小篆里,"弓"已经成为表
义与示音两种功能的基础构件,以其表义功能构成"引"
"登""弦"孤""张""弛""弩""弢""弹""弯"等字,以其兼
有示源功能的示音功能构成"躬""穹""弘"等字,而"射"
的表形构件在这一形声系统中已经没有存在的位置。从
构形系统的角度,它的模式重组是合理的。
②"常"在金文里作紫,像用针线将织物缝在一起,是
一个很形象的会形合成字。小篆作带,《说文》;"凿,箴缕
所铁衣。从尚,辈省。"徐锴、王筠均以为是针铁、刺绣的
形状。《说文系传》∶"嘴,象刺文也。"《说文句读》∶"需字
之形,当以刺绣为专义。"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文、
金文凿字,正象所刺图案之形。"其实,"凿"的小篆形体只
要把中间的曲线拉平,完全可以看出古文字会形合成字
样的延续。但如此细致的象形构造,不符合小篆的风格
186 汉字构形学导论

体制。在构意上,菌成为醋的反义,《说文》;"尚,败衣也。
从巾,象衣败之形。"紫的上半部又与"聿"的上半部吻合。
《说文》∶"辈,丛生草也。象幸岳相并出也。"针脚与丛草
的密集类似,根据《说文》将象形的非字构件义化为成字
的潜规则,凿的构形在演变中重构为会义合成字,构意以
"尚"为背景,认为是以针缝衣,而不说刺绣,更为符合古
文字的形象,编排放到《尚部》之后也很贴切。所从之字
均与刺绣有关,恐怕是引申之义了。这样处理,已将它的
重构与重释合理化。
③甲骨文的"蛊"(尽)作业,从皿从手持涤器,像食毕
洗涤器皿的形状。金文喜承袭之。小篆作壶,《说文》;
"盏,器中空也。从皿,麦馨。"《说文・火部》∶"炎,火余
也。从火,聿声。"小篆首先改造了甲骨文的更,将其中以
手持棍棒的部分成字义化为"聿",加上"火"造成另一个
表示火的余烬之字"炎",再将其做声符加"皿"构成"蛊"。
这一改造实现了《说文》的两个潜规则∶一个是尽量把象
形字限制在零合成字(独体字)内,另一个是尽量把平面
结构变为层次结构。这两个规则对《说文》小篆构形系统
的严密化,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改变轮廓
少部分汉字的构形与构意在发展过程中形体变化较大,
影响到整个轮廓,很难看出传承的痕迹,好像做了一次整形。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87

也有些字的一部分形体变化较大,难以进行复形,好像做了一
次部分整形。但是只要找到一些过渡的形体,复形的几率还
是比较大的。
整体改变轮廓。例如∶
①小篆的"襄"作悲,《说文》解作∶"襄,汉令∶解衣耕
谓之襄。从衣,覆声。"整个构形很难理解。作为"襄"的
示音构件裂,给我们一个启示,《说文》∶"覆,乱也。从交
工交四。一曰室段,读若禳。员,籀文假。"从这个基础构
件入手,可以知道这是"禳"的象形字。《周礼・大宗伯》
"以豳辜祭四方"注∶"漏,端牲胸也,幅而碟之谓碟。禳及
蜡祭。"《周礼・小司马》"凡沈辜侯禳,饰其牲"注∶"侯禳
者,候四时恶气禳去之也。"《周礼・女祝》"掌以时招梗桧
橡之事,以除疾殃"注∶"梗御未至也,除灾害曰桧,桧犹刮
去也,却变异曰禳,禳,攘也。四礼唯禳其遗象今存。"从
《周礼》多处记载,可知"被"是一种祭祀,主要祭祀四方之
土地,以除地候产生的灾害,例如瘴气等。祭祀的方式大
概是将祭牲从胸剖为两半煮熟,而在四达之路口祈祷。
金文M正像祭祀之字。从"土",说明祭祀的对象和地点,
两口实为祭器的两耳,"又"或"支"像祭祀的动作。加
"衣"字解释为"解衣耕",与禳祭祭土地是有关系的。解
衣耕是在干旱时将土地上面板结的一层打碎以保墒,此
说唯见于《说文》,但历来考汉制之书都以为确实。《竹书
18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统笺》卷首上引《广川书跋》说∶"太公庙碑今在卫州共县,
晋太康十年立,碑曰太公望者此县人,太康二年县之西偏
有发冢而得竹策之书,书蒇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
其周志曰∶'文王梦天帝服禳以立于令狐之津。'许氏《说
文》无此字,惟曰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而卫宏《字说》与郭
昭卿《字指》则有之,知许慎所遗古文众矣。昭卿因宏以
有记,非得是碑,岂知宏之为有据哉。"《说文》∶"禳,碳禳
祀,除病殃也。古者燧人禁子所造,从示襄声。"不论是本
有还是后人所补,其说与历史记载同。许慎将一系列的
字形整理为层次结构,也是以禳祭为本义的。'
如果我们把一系列的字形做一个整理,可以看到∶古文字
的会形合成字,与小篆从"示"的音义合成字,记录的是同一个
词,它们是构形模式不同但可以历时认同的古字与传承字。
但是在小篆构形系统里,直接传承下来的形体是作为声符的
基础构件,加义符"衣",再加义符"示",到第二层次,才是祭祀
的名称"禳"。其曲折复杂的关系见下图所示。

两(金文繁体)Y(金文标准体)(金文简体)4—

液(籀文)

局部改变轮廓。例如∶
第九章 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189

②楷书的"曹",上部已经难以看出传承关系。甲骨
文、金文和小篆一脉相承,分别作暂曹,替。《说文》解释
说∶"替,狱之两曹也。在廷东,从棘,治事者,从曰。"《东
部》∶"棘,二东,曹从此,阙。"《说文》为了建构系统,往往
将一些非字构件成字化,先建"棘",再加义符孽乳出
"曹",是合乎它的规则的。但楷书"曹"的上半部完全失去
"棘"的轮廓。要想沟通其间的传承关系,需要参考隶书。
A替 B曹 c曹 D暂 E曹 F营
从以上搜集到的六个字样中,可以看出"曹"如何在保持
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特点的基础上,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构
形。"曹"为狱讼的两造,也就是原告和被告,所以需要一个成
双的构件来表示这个特点,构件"東"字的意义说"在廷东"有
些牵强,所以隶书省简不顾及"東"字的完整,在省其下部与省
去其一二者中,宁省其下部,而要保留成双。省去"東"字的下
部后,两个部件都已经不成字,进一步黏合在一起,保持两竖,
就成为"曹"这样的形状。
历时认同是古文字考据的基本功,也是现代文字溯源的基
本功。这种认同复形的工作既要考虑文字的职能,又要符合构
形的规律;既要联系字位中的各个字样,又要考虑字种中的不
同字位;文字在古代典籍中的实际应用更不可忽略;所以,这是
一件复杂而有难度的工作。这一章也只是大概言之而已。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表意文字所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随着词的不断丰
富、意义不断增多,字形便会无限增加,致使符形量超过人有
限的记忆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字必须在对构件进行
规整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尽量趋于严密的构形系统。这个构
形系统是否存在?现代系统论的提出与发展,为汉字构形系
统的证实和描写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汉字
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被社会创建又被社会共同使用的符
号,在构形上必然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在共时历史层面
上的汉字总体,应当有自己的构形元素,这些元素应当有自己
的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因而,汉字的个体字符既不是孤立
的,也不是散乱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
统。个体字符的考据只有在整个系统中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才能被认为是可信的和合理的。仅仅探讨汉字个体字符的形
体变化不能称作汉字史。只有在弄清个体字符形体变化的基
础上,考察出汉字构形系统的总体演变规律,并且对这种演变
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做出符合历史的解释,才能称为汉字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191

史。汉字构形学最终的目标,应当是为共时层面上汉字构形
系统的描写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并对历时层面上汉字构形系
统的比较提供合理的参数,以便构建科学的汉字史。

第一节 汉字构形系统在历史上的形成

殷、周甲骨文、金文的汉字,有相当大量的字符处在象形
文字的阶段,不论是零合成的独体象形字,还是会形合成的合
体象形字,都以象物性作为表义的手段。这些字符图画性很
强,因而个体性很强,字与字之间关系松散,难以形成严密的
系统。汉字发展到小篆,构形产生了一个飞跃,一批兼有音和
义的成字构件逐步形成,作为构形的基础。汉字有了这批构
件,便有条件把甲骨文的多形符象形字改造为多义符拼合的
会意字,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义符和声符相互制约的形声字。
凡同义的字,用声符别词,如"根""枝""条""标"……都是树的
部位,都从"木",用声符来提示它们记录哪个词而区别。"玩"
"完""冠""顽"……都从"元"声,用义符来将它们分类而区别。
这种形声字,大约占汉字总数的 87??上,成为汉字的主体。
同时,汉字的义符表意功能和声符的示音示源功能又都得到
了进一步规整,这样,汉字便形成了以形声系统为中心的构形
体系,由于采用了基础构件拼合或递加生成的方法来增加新的
字形,因此,不论字数如何增加,基础构件的数目都能保持稳
19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定,只在四百多个上下浮动。而且,就构字功能说,构字量较大
的基础构件只占 48??右,人的记忆负荷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形声系统形成后,汉字的表意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
对字符的认识不再是与物象直接联系的,也就是说,不需要从
字形中直接辨识出物象来,而是凭借形音义已经结合了的基
础构件来概括表意。例如∶"心",早已不像心脏的样子;"氵",
也已没有水纹的痕迹。但"心"形与"心脏"义,"氵"形与"水
流"义,都已形成固定的联系,"心"部字与"水"部字的意义都
可以由此辨识了。

第二节 基础构形元素在优化
原则下的整理

汉字构形系统确实是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它描写出
来。描写系统的先行工作是整理元素,产生一个从实际中归
纳出来的基本元素集。
基础元素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基础构件。在汉字构形系统
中,必然会有一个基础构件的集合,成为构成整个字符集的最
小也是最基本的构件集。我们把汉字进行拆分,拆到不能再
拆的最小单元,这些最小单元就是汉字的基础构形元素,我们
称之为形素。汉字是在社会上流传使用的,不论是历史汉字
还是现行汉字,都会产生一些纷繁的写法,这些纷繁的写法如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193

不规整,很难看出系统性。规整,指的是把异写形素、异写构
件、异写字经过认同归纳到一起,选择一个优化的形体作为标
准体,也就是择出一个形体作为其他异写体的信息代码。归
纳这些不同层次的异写符号最简便、合理的办法,是首先从基
础构件也就是形素着手。自然书写的汉字形素,有些差异与
区别构意无关。将写法微殊、来源相同、构意相同的形素归纳
到一起,称作一个形位。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形素作为这组
形位的信息代码,用以指称这组形位,称作形位主形,同形位
的其他形素均称为其变体。以下面"兼"字为例∶
(1)兼 燕 箫 照 姜 兼 兼 兼 棘
(2)谦
(3)鹣 襄 燕
(4)镰
(5)嫌
(6)赚
(7)谦 谦 菌谦 碰 谦 蒸
(8)廉 廉
(9)嫌 焦

..
(10)歉 熟 敝
(11)谦 懒 慷
19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兼"在楷书里是一个黏合的零合成字,已经不能再行拆
分,因此也就成为一个成字形素。(1)是它独用的情况,(2)—
(11)都是由它组成的字。可以看出,它的书写状况是纷繁的。
这些纷繁的写法都局限在"兼"这个字样里,没有构意上的差
异,我们选取"兼"(每行第一个字的样式)作为它的信息代码,
其他可以认同的字样列为"兼"的变体,在个人书写层面上,可
以写任何只要人们能够识别、能够与"兼"认同的字样,在规范
的文本里、计算机字库里,则一律换为"兼",这就完成了形位
的归纳。我们把优选出来的形体作为主形,从规范的角度说,
也就是标准字样。由于"兼"的主形的确定,从"兼"之字的主
形字也就随之确定了。
下面讨论非字形位,以楷书的"田"为例。"田"是一个多
构意的同形形体,它在"畴""亩"界""畸""甸""畿"等字中具
有示音、表义的作用,有确定的读音,是一个成字的基础构件。
但在下列楷书字中,都只有象征表形的作用,没有读音,属于
非字的基础构件∶
"果",小篆作果,上方的"田"象征果实。
"番",小篆作番,下部的"田"象征兽足。
"福",小篆作幅,右边底部的"田"象征丰满的粮食囤。
"巢",小篆作巢,中间的"田"是小篆"白"形楷化,象
征鸟窝。
"犟",小篆作睾,上方的"田"象征捕鸟的网。
..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195

"畏",小篆作贵,上方的"田"是小篆"鬼"上部的楷
化,象征鬼头。

楷书的这些"田"形构件,都是还没有义化为"田地"字的
非字构件,它们象征不同的事物,但是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都
是圆形的、内中实满的物件。我们可以因此把它们归纳为一
个非字形位。
在同一历史层面上的汉字经过规整后被归纳的形素群
体,也就是形位,与形素是不同的。形素是一个个具体的构形
基础元素,形位则是同一共时构形系统中异写的基础构件归
纳的结果。将全部形位归纳起来,才可见到构形系统的基础
元素整体。以形素的归纳为基础,可以使汉字的纷繁杂乱状
态在各个层次上得到整理,现出清晰、整齐的总体状态。
在形位里,主形的择定是十分重要的,主形择定的标准应
当有以下几条∶
第一,它应当是经过社会使用,已经被多数人认可的形
体。也就是说,它的使用频度应当比较高。这里指的使用频
度,包括两个意思∶一是单用时人们更习惯用这个字样,二是
构字时人们更习惯用这个字样做构件。
第二,它应当符合汉字构形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这
一点与上一点有直接关系,汉字形体发展受两方面条件的制
约∶首先是与人们的书写习惯相关,这是很重要的社会条件;
19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其次也是汉字构形内部规律的限制,以"兼"字为例∶在篆体
中,"兼"由两个"禾"、一个"又(手)"三个构件交合,交合状态
与构意有关,楷书将两个"禾"并合在一起。这种简化方式很
多见,例如,"曹"并合上方的两个"東","普"并合上方的两个
"立","晋"并合上方的两个"至","开"并合"双"的两个反向的
"又(手)","艹"并合"帅"的两个"中"……这种并合是符合楷
化规律的,因而顺势而成。上下分形与左右分体的字样,反而
不合规律,因而也就不被多数人采纳。
第三,它应当显示或接近理据,便于直接识别分析,或便
于追溯本源后识别分析,这对汉字教育是有益的。但这个条
件与上述两个条件相比,不是绝对的,汉字在楷书阶段有丧失
理据的情况,有时出现记号构件,很多是发展的自然现象,加
之很多溯源的考证未必精确,所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是更为
重要的。
第四,如果有较多的形体可供选择,应尽量采用简繁适度
的构形。汉字的识别需要信息丰富,不避复杂;而书写则需要
形体简单。这是一对经常出现的矛盾,选择简繁适度又保存
了更多构意的构形,在识别和书写方面取得相对的平衡,对汉
字的优化有诸多好处。
以上四点——通用性、传承性、理据性、适度简约性,是形
位主形优选的条件,以一、二两点为必要条件;三、四两点为辅
助条件。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197

汉字形位经过整理后,体现构形与构意的基本元素呈现
规范状态,构形系统的描写是由此起步的。
汉字是由一批具有构字能量并能体现构意的最小元素为
基础组合而成的。经过实际测查和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出,在
每个历史层面上,成字形位的数量都大致在 270—400 个左
右,它们分别或完全具有示音、表义、表形三种功能。例如"示
(礻)",有示音(构成"视"等字时)、表义(构成"礼""福"等字
时)功能;"日"有示音(构成"昵"等字时)、表义(构成"晴""明"
等字时)、表形(构成"旦""莫"等字时)等功能。这样就使这
270—400左右个形位,具有了双重甚至三倍的构字能量。非
字形位数量较少,它们仅仅具有表形或标示功能。具有表形
功能的非字构件在楷书里多半是古文字的遗存,属于象征表
形,带有个体性,构字量很少;具有标示作用的非字形位多半
是单笔构件,数量非常有限。成字与非字形位加在一起,就是
构形系统具有的基础元素。

第三节 字料搜集、整理与优化

要想验证各个历史层面上的汉字是否以系统的形式存
在,必须搜集共时的字料,并且对这些字料加以整理。
搜集字料可以从两类材料中选择∶一类是采用某一时代编
纂的字书中已经搜集的字再加以整理;另一类是从某个历史时
198 汉字构形学导论

期用汉字书写的一定量的文献材料中去穷尽地撷取字料。
第一类材料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历代字书字典。这些字书收字越来越多,使用比
较广泛的有∶
《字林》 晋吕忱 12824
《玉篇》 梁顾野王 22726
《龙念手鉴》 辽释行均 26430
《类篇》 宋司马光等 31319
《字汇》 明梅膺祚等 33179
《康熙字典》 清张玉书等 47035
《汉语大字典》 今人徐中舒等 56000
这些字书、字典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读书时查检,所以多
收集编纂之功,少概括整理之力,以收字多而全为宗旨,往往
转相抄录,在储存过程中又产生了不少新的错讹。加之其中
字料迭出多个时代,《汉语大字典》还收录了大量古文字隶定
字并附有古文字原形;所以既非共时,也不是同一形制,在提
供查检上是有成就的;但难以见到构形系统之端倪,是不宜进
行构形系统描写的。
第二种,许慎的《说文解字》。这部书是许慎在秦代规范
小篆的基础上,以五经用字和词义为收集范围,在所见文字中
优选字形,加以篆化,解释构意,确立部首,建构关系,体现了
很明确的构形系统思想,可以作为构形系统描写的一个典型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199

的案例来对待,构建出小篆构形系统,并从中吸取系统描写的
经验。
第二类材料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民间书写文本中的汉字。这些文本的书写者是
一般的民众或古代居于下层的小吏,文本的内容社会意义较
小,流传范围不大。例如个人书信、账目、便笺、日记、契约、底
层的非发布的公文,以及不拟流传社会只为个人保存的典籍
钞本等等。
第二种,社会通行文本中的汉字。这些文本或是官方的
正式文告,或是流传于社会的典籍钞本,或是名人书写的诗
文。雕版与活字印刷发展起来后,刻印文本所用的汉字也属
此类。
第三种,权威规范汉字。历代官方运用政治权力、通过教
育与考试制度规定在某些场合必须使用的汉字,或者经书法
家写于碑匾、形成字书以为示范的汉字。例如汉代《熹平石
经》所收的经典用字,唐代《干禄字书》九经字样》等供科举采
用的正、通、俗字等。
这三种材料,第一种现存的多为手写,随意性较强,社会
意义不大,它们的研究价值在于探讨汉字文化的现实,而不适
合作为描写构形系统的原材料。第三种虽经规范,但收字范
围过小,官方意图过盛,难以看到汉字自然发展的趋势,作为
描写构形系统的原材料也有局限。唯有第二种材料,是遵循
200 汉字构形学导论

约定俗成的规律自然发展的,这些已经存在在语言环境中的
汉字,不但有多种字形可以收集,而且有多种字用可资参考,
是可以代表汉字自然发展状态的。这些字符群随着社会种种
因素的变化,自发进行着内部元素与内部关系的建构。它们
是杂乱无章的,还是也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构形系统的描写,首先要对文本
中的汉字加以整理,也就是进行三种性质不同的归纳∶
(1)字样的归纳
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去掉重复和统计字频。这是将一切文
本形式的汉字改变为字符集形式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在第八
章,已经对字样归纳的原理做了说明,同一字样组成的构件写
法相同,构件的相互位置一样,只需取其中的一个清晰而工整
的实用字样作为代表,并统计它在所选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作
为字位整理的基础。
(2)字位的归纳
这项工作也就是对结构记词职能相同、书写略有变化的
同构异写字进行认同,将其合并为一个字位,优选其中的一个
作为字位代表字,其余都可看成字位变体。归纳的原则已经
在第八章说明,这里需要说明优选主形的原则。前面谈及选
择形位主形的四个条件——通用性、传承性、理据性、适度简
约性,选择字位代表字,首先要考虑基础构件与形位代表字的
一致性,而形位代表字的选择,又要考虑字位基础构件的条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01

件,所以二者的选择是彼此协调的,上述四点,也同样适合于
选择字位代表字的条件。
(3)字种的归纳
这项工作也就是对职能相同、记录同一个词、但结构不同
的异构字加以认同,归纳为一个字种,选择其中的一个字位作
为正字,其余可称作异体字。异构字的构形和构意彼此有差
异,它们仅仅是职能的相同,所以,这些字不属于一个字,而是
职能相同的不同的字。从字符集内部关系的角度,它们平等
地互为异构字,从构形系统整理的角度,正字之外的异构字,
称为异体字。正字是从字位代表字中选择的,已经符合上述
四条优选标准,它的确立更重要的在于彼此关系的构建,符合
系统的原则。
通过以上处理,使书写各异、使用汉字纷乱的文本,趋于
整齐,建立了相邻字形和同类字形的正常关系,找到了每一
个个体在整个构形系统中的位置。这就是经过人为处理使
汉字构形系统形成并显现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汉字科学规
范的过程。
总之,汉字是一种可以人为调整的信息符号,但它的社会
约定性又不能违背。所以,汉字构形系统只能描写,不能违背
社会的约定性和符号结构内部的自身规律而一意孤行。《说
文解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既尊重了小篆结构和使用的事
实,又正确把握了汉字构形的内部规律,许慎是求实的,又是
202 汉字构形学导论

科学的。
《汉语大字典》共收五万六千多个字,但仍然没有收全。
字典中的这么多字是历史上的各种汉字的集存,这中间有相
当多的是古代的死字,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它们是研究古代文
化的重要资料,但在今天的社会交际中是不会使用的。
经过整理后,汉字的实际使用数量大致有多少?整理以
后的情况如何?我们举出按照上面整理过的楷书实用字符集
的字数来了解其大概∶
明代碑刻(兼及少部分手写文本)楷书 54 万字,整理出
6023 个字位(其中被归纳的字位变体6053个)"。
宋版雕刻印刷书中汉字 200471字,整理出字位 4856个,
其中字位变体的情况如下"∶
变体数 17 】14 1
字位数222 L22 2]491315 34[59 82 210432
[210432 1062

雕版印刷书籍难见,数量偏少,可做一则补充∶北京大学
从18401首宋诗的 1060696 字中整理出的单字字位是 4520
个,与王立军从雕版印刷中整理出的字位二者合并去重共
5100 字位。

① 数据来自石勇《明代碑刻及手写实用材料文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
② 数据来自王立军《宋代雕版印刷楷书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变体统计的表,上栏是所含变体数,下栏是含有变体的字位数。例如;有2个字
位含有变体 17 个,1062 个字位只含有1个变体。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03

从这些统计中可以看出汉字在实用领域里使用的大致数
量,也可看出在实用领域里字形结构纷繁复杂的情况以及整
理后变为字符集的情况。

第四节 汉字构形关系的有序性

仅仅有一批基础元素还不能保证构形的系统性,更重要
的是列入构形系统的成员关系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主要是
在合理的组合中实现的。
汉字由这批形位组构而成,近、现代汉字绝大部分是依层
次组合,少部分是依平面组合。这些组合依"结构—功能"分
析,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在层次组合中,字义是一层层生成
的。在平面组合中,字义是一次性集合而成的。正因为如此,
汉字才能由少量的形位,造出构形和构意各异的成千上万个
单字。这些单字凡是其中具有共同的元素,或既具有共同的
元素又采用同一模式的字,彼此都会发生一定的关系,这就使
每个汉字的构形,可以纳入到一个网络中去。例如∶
"骤"∶
在义类上与从"马"又表示马行走状态之字归入一个
子系统∶"飘"(马疾步)、"驱"(马驰)、"驰"(大驱)、"鹜"
(乱驰).
在声类上与从"聚"、从"取"的字归入另一个子系统。
20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在同源系统中与"趋"(清组,侯韵)、"趣"(清纽,侯
韵)、"匆"(清纽,东韵)、"促、数"(清纽,屋韵)……归入一
个子系统。
三个子系统中又有交叉重叠。可以说,这些互有关系的
字在类聚时和分析结构时彼此都是互为背景、互有参照价
值的。
层次结构是汉字进入构形系统的最优越的条件,在层次
结构里,形位的介入是有序的,汉字生成的关系也是有序的。
在层次结构中,可以看到从基础构件也就是形位到成字过程
中构意转换的不同情况∶
第一种,形位功能始终传递。例如∶"照"历经"召—昭—
照","刀"的示音功能始终传递;"鸿"历经"江一鸿","工"的示
音功能始终传递。
第二种,形位功能中途介人。例如∶"灏"历经"景—颢—
灏","颢"的示音功能在第二层介入,"景""页"的功能也就在
第二层转换了;"徙","人+人"+"彳+止","从"的示音功能、
"是"的表义功能,都是在第二层介入的,"人"彳"止"的功能
也就在这一层转换了。
第三种,形位功能不断转换。例如∶"普","大+一"成
"立",两"立"相合为"亚","业+日"生成"普""。"大"一"的功
能转换为"业","业"的功能在与"日"结合后转化为"普"。
不论是哪种情况,每一层次都有一个新的构形元素产生,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05

使形位的构形构意作用得到充分的扩展,也使构形关系的有
序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把全部形位集合看作构字的
储备材料,而把已经进入构字、体现了自身功能的形位及形位
的组合称作构件。可以看出,在每一级组合中,随着构件中的
形位数不断的增加,结构都发生着质的变化。举小篆为例∶
①含"支"的小篆是"又"和半个"竹"(帧)字的组合,
半个"竹"宇有形而无音、义。但它却在组合后造就了与
"又"完全不同的形与义。
②酮"视(视)"的小篆先由"目"和"儿"组合为"见",
然后再加"示"标示它的声音。"見(见)"与"视(视)"在古
汉语里声音与意义都是不同的,"视"是"看","见"是
"视"的完成体"看见","示"的加入,造成了一个记录新
词的新字。
③国"居"的三个形位声音都与"居"音无关。但是
在第一层次"十"与"口"组合成"古"时,却具有了示音的
机制。
④翻"罪"的第一层次结构成"维",没有示音机制,
再加上"网",也没有示音机制,但新的音义却在这三个形
位两层次的组合中形成了。
这说明,汉字的结构层次是有序的,改变结构次序也就
改变了这个汉字。有序的层次是汉字构形呈现系统性的重
要原因。
20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前面说过,在诸多构形模式中,示音构件的介人使汉字结
构进入最优化的状态。小篆以后的汉字,在构形的模式上已
经变成以形声为主,义音合成字占到 87??上,剩下的几种
构形模式,基本上都是这些形声字的构件,完全可以系联到形
声系统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的关系网络描写为一个
字表。这个字表以表义、表形形位为一个维度,将义近形位归
纳在一起,以示音形位为第二个维度,将音近形位类聚在一
起,采取有层次的排列。从这个字表里可以显示汉字总体构
形的有序状态,也可以显示汉字的单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
就是汉字构形系统的总体表现。
汉字的构形是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是否严密,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观察∶第一,形位数量与总字数的比例,比例越低,形位
的组构能量越大,汉字的构形系统越严密。这也就告诉我们,
在汉字进行规范时,尽量不要胡乱增加形位。第二,构形模式
越单纯,汉字的构形系统越严密。甲骨文有十种构形模式,到
小篆时,演变为"六书"的前"四书",基本已经定型了。第三,
越是层次结构占主导地位,系统越呈网络状,也就越严密;平
面结构体现个性比较突出,很难进入网络,越多越不利于系统
的严密性。第四,异写字与异构字的比例越小,规整程度越
高,构形系统越严密。
根据这四个定律,我们从一系列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第一,汉字的构形系统大致形成,约从东周开始,系统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07

的严密化是逐步完成的。第二,汉字从个人书写的随意性、自
发性,经过长期的全社会使用,进入社会通行的层面,系统化
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仍不能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只有经过权
威规范,而且是符合汉字构形规律的规范以后,才能使系统达
到严密化。第三,义音合成模式(传统的形声字)是表意汉字
维持自身严密系统的最优化的构形模式,汉字停留在形声系
统不再发生质变,是符合规律的。第四,依照汉字构形规律,
尽量优选一批通行的字形,增强构意的明晰度,整理纷乱又不
合理的异写字与异构字,减少形位的数量,这是汉字规范必须
进行的工作。

第五节 小篆构形系统的验证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贮存并整理了秦代"书同
文"后统一的小篆,这批篆字中的主要部分,首先被收入《仓颉
篇》等童蒙识字课本,字形上经过严格的规范。其他扩展部分
收入的字形,是以这些先期规范的字符集为基础,许慎从他所
看到的历代字形中优选并篆化得到的。《说文解字》所收的
字来源于五经文字,构意的讲解来源于五经文本语境中归
纳出来的词义和古代训诂材料反映出来的词义,因此根据
比较充足。
这批材料是封闭的。《说文解字》正篆 9431 字,重文
208 汉字构形学导论

1275 字①,对《说文》9431个小篆按说解拆分,第一层次得到
1937 个不重复构件。其中 1923 个构件仍在《说文》中,占
99.28??只有14个字不在正篆中出现,可以看出小篆取材
的封闭性。
极为可贵的是,许慎对《说文解字》的编排及对汉字的处
理,已经表现出十分明确的系统论思想,在他的思想基础上略
加整理便可看出,小篆构形系统的确是存在的,并可以加以描
写。《说文解字》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根基,在历史上具
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历代经学与"小学"大
家对它评价很高,称誉为"言小学最完善之书"。黄季刚先生
列出"小学"十书,认为这十本小学专书是一切字书、义书、韵
书之主,而《说文》是"主中之主"。姜亮夫先生指出∶"汉字的
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
甲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
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②之所以有如此高的
评价,是因为许慎在《说文》中体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小篆构
形系统。《说文》的价值不仅在贮存的全面性,更在系统整理
之功;《说文》之所以对后世文字学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小

① 许冲上《说文解字》书等有关《说文》的正式文件明言该书有正篆9353字,重文
1163字,但目前通行的陈昌治单行本实有正篆 9431字,重文 1275字。我们的统计依
实际所见为底数。
②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5 页),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09

篆经过整理,全面显现了汉字构形的规律,达到的系统严密化
程度至今还是最高的。
我们可以从元素、结构与层次、结构模式三个方面测查出
相关的数据来验证《说文解字》小篆构形系统的存在状况。

1.元素

依照《说文》讲解的理据对小篆进行分析,分析到不能再
行分析的时候,也就是再行分析即无法体现构意的时候,得到
了基础构件 558个,其中成字构件 423个,进而归纳为 289个
形位;非字构件 125 个,这就是小篆的基础构形元素。小篆的
形位共有414个,详见下表①∶
形 位 数 量 覆盖字数 覆盖字符频度(??
成字形位 289
414 10422 100.00
非字形位

汉字的每一个构形系统中所有不重复的成字形位与非字
形位的多少和变体的多少,是衡量其构形的繁简度和系统的

① 关于《说文》小篆形位的统计数据,来源于齐元涛《〈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相关
数据的计算机测查》,未经进一步核实,但应能看出形位与字符集的比例。齐元涛在上
述论文一开始,说及他统计的底数,为了在统一形制下研究汉字构形系统,他要保持统
计的底数全部是小篆,因此他说;"本文所说的小篆是指大徐本《说文解字》中的正篆、
篆文重文和新附字。正篆,即《说交》中列作字头的字,也许这个字本来就是篆文,也许
它是由古文、摘文或隶书篆化而来,但只要它被列作字头,我们就一律视为篆文处理。
篆文重文,指重文中已指明是篆文的,新附字,即大徐本中所有的新附字,这三个来
源加起来,共有10422个字样。"
210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严密程度的重要标准。小篆 414个形位,成字形位参构了全
部的小篆,非字形位则在 2434个小篆中出现。414个基础元
素可以构成上万个小篆。小篆的非字形位虽然数目不少,但
大多是古文字的遗存,有一部分属于具有标示功能的构件,构
字量很少,所以在系统中的作用较低,也就是说,这些形位对
小篆系统不起主导作用。越是构字率高的形位,对系统的作
用越大。通过统计我们还可以知道,小篆构字量在 100 字以
上的成字形位有77个①。我们以小篆构字量最高的前 10 位
为例,可以看出成字形位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小篆中构字
量最大的前 10 个形位及其构字量②∶水(486)、木(421)、帅
(445)、人(297)、心(274)、手(269)、言(262)、糸(259)、女
(244)、口(228)。

2.结构与层次
前面说过,汉字结构中,平面结构一般属于图画型,带有
个体性,层次结构则属于图案式,具有模式化的特征,既节约
构形元素,又使内部关系呈现有序性,是构形呈现为系统的重
要条件。小篆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字符按层次结构构形,平
面结构不到 2??依照《说文》解释,拆分至基础构件,最多有9

① 仍用齐元涛统计,见上页注释①。
② 这一统计来源是胡佳佳《〈说文)内在系统的数字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的统计,
她的统计底数是 9431《说文》正篆。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11

个层次,具体数字和比例统计如下图∶
3000; 2783
2504
2500
1885
/1203
632
275

可以看出,《说文》小篆的结构层次以3层次为最多,2—5
这4个层次的结构数已经达到 8375 个,占9431的88??可
见《说文》系统的严密程度。

3. 结构模式
前面说过,囊括古文字和今文字的主要构形模式共有九
种,加上综合运用多种模式的两种,共得十一种。构形模式的
类型由构件的功能来决定。构件在相互组合中彼此制约,使
每一个构件的功能得到体现。小篆的构形模式可概括为以下
七种,其所以简化为七种,是因为许慎在作《说文解字》时,对
构件的功能做了符合事实的处理。

O 取胡佳佳统计。
212 汉字构形学导论

首先,《说文解字》将每一个组成其他汉字的构件都成字
化,也就是设置了它们的音和义,而将它们列入部首或正篆。
前面说过,小篆每一个字的直接构件没有再见于《说文》的只
有 14 个,其余都成为正篆甚至部首。实为非字而列为部首赋
予音的,例如∶
料下含"莽""葬""莫"三字,列为部首而涉"莽"赋予
"莫朗切"(m?ng)的读音,C下含"匠""医""匡""匪""匮"
"匣"等 18 字,列为部首,以"读若方"赋予"府良切"
(f?ng)的读音;在应用领域,介早为熠所代,仅有构字功
能而不单用,《说文》因其含有"凝""冬"冶"冷"等 16 字
而列为部首,使与"冰"同音等。
实为非字而列为正篆赋予读音的,例如;
假从置而置为非字,《说文》列胃入《又部》,与"没"同
音;植为非字,因罩从此而列入《夫部》,以"读若伴侣之
伴"赋予"薄早切"(ban)的读音……
这一举措说明,《说文》坚持以字说字的原则,希望建立一
种汉字之间网络状的构形关系。
其次,《说文》仅将独体字作为象形字处理,体现了《说文
解字・叙》所说的"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
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的原则。而这
些独体字自身的构意虽具有象物性,但在构造其他汉字时已
经成字而具有音 、义,不再以表形功能体现构意了。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13

经过这样的整理,《说文》小篆的构形模式有以下七种∶
(1)全功能零合成字(即象形字)
(2)标形合成字(表形构件+指事标示构件)
(3)标义合成字(表义构件+区别标示构件)
(4)形义合成字(表形构件+表义构件)
(5)会义合成字(表义构件+表义构件)
(6)形音合成字(表形构件+示音构件)
(7)义音合成字(表义构件+示音构件)
这七种模式看似复杂,仔细分析起来,就可以看出其特
点∶前面说过,零合成字在《说文解字》里都是前四书的象形
字,标形合成与标义合成的区别仅在标示构件的作用∶指事符
号所标示的是主体背景字的位置,位置中含有构意;区别符号
不计标示位置,构意仅在区别中。二者本质无别,都是前四书
的指事字。形义合成字和形音合成字中的表形构件都是象征
表形的非字构件,属于早期古文字的遗存,数量很少,它们实
际上是会义合成字与音义合成字的边缘现象。会义合成字即
是前四书的会意字,音义合成字即是前四书的形声字。化简
来说,《说文》小篆的构形模式完全可以归纳为前四书。而在
这七种模式中,义音合成的字占 87??上。其余六种模式仅
占 12??右,而且,它们绝大部分都在义音合成字中充当过

① 详见本书第七章汉字的构形模式。
214 汉字构形学导论

构件,因而也可以包含在义音合成字的结构中。更为重要的
是,义音合成字完全进入了层次结构。
义音合成字,即传统"小学"所谓的形声字,它以义符为义
类标志,以声符为别词手段。前者为纲,后者为纬,构成了标
志鲜明的子系统。再以有序的层次来确定每个子系统中个体
字符的相邻相关关系。这就是小篆构形系统的面貌。

第六节 不同时期汉字构形系统的
比较与汉字史研究

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变化,有着漫长的历史。汉字的演
变绝不是每个个体字符变化的简单相加,而是经历着由个体
字符变化累积成整个系统变化——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汉字究竟发生了哪些变
化,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其中包含着哪些规律,只有对不同
时期的汉字构形系统进行比较才能弄清。各个阶段的构形系
统既然是可以描写的,相互的比较也就一定可以操作。试以
甲骨文与小篆的构形系统总体做一比较,可以看到以下几个
重要的事实∶
第一,根据初步测查,甲骨文的标准形位有 377 个,与小
篆大体相当,但它的形位变体就有 2924 个,非字形位的比例
也大大高于小篆。而且,小篆的构字总量是 9431个,而甲骨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15

文的已释字(也就是可以分析构形、解释构意的字)构字总量
却只有 1311个,每个形位的构字频率很低。这充分说明,与
小篆相比,甲骨文字形不固定,形位的可归纳程度很低。
第二,在甲骨文的构形模式中,音义合成字只占 22??,
而会形、会义、形义等非声合成模式却占到77??。在非声
模式中,甲骨文的纯会义合成字相当稀少,小篆没有的会形合
成字与形义合成字高达734个,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甲骨
文的构件参构时的功能以表形为主体,示音、表义的功能尚未
发挥。
第三,甲骨文的结构过程大部分还是平面组合,层次组合
只有355个,连一半也占不到。这又进一步说明了,甲骨文不
但构件的功能以表形为主导,而且结构的方式也是以图形式
为主。
以上三点说明了股商至两周阶段,汉字的整个系统处在
由表形文字向表意文字发展的阶段。形位数量的固定和归纳
程度的加强;构件功能从以表形为主到以表义为主、示音辅
之;结构方式从图形式的平面组合到义音式的层次组合——
这三点,就是这一阶段汉字演变的主要表现。
再以小篆与隶书的构形系统做一总体的比较,又可以看
出以下几点重要的事实∶
第一,隶书——以至更后来的楷书——在标准形位的归
纳程度,以义音组合为主体、层次组合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完
21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全承袭了小篆,但比之小篆更为简化,隶书的义音化程度比之
小篆更加大幅度增强,形体与物象的联系几乎不存在了,在任
何一个层次上,构件的表形功能完全被表义、示音功能所替
代。这一方面说明汉字总体的性质没有变化,仍是表意文字;
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构件的义音化给汉字的简化提供了充分
的条件。隶书、楷书今文字的形成说明,汉字的构形系统形成
后,仍然不断进行规整和简化。例如,基础构件既然不与物象
联系,笔画便可以统一地进行合理的减省。同功能的义符还
可以合并,例如小篆的((畎)((浍)到楷书里就已合并为
"水"。"鸟"与"隹"做表义部件时渐渐合并为"鸟","隹"只做
声符等等。声符的一部分在不破坏同源系统的情况下,还
可按其示源作用进行规整,例如从"弘"与"宏"得声的字,已
渐渐规整为从"宏",从"宛"与从"苑"得声的字则规整为直
接从"犯",这样也可减省一部分声符。汉字构形系统的严
密与简化是同时实现的,这是汉字发展的历史趋势中最重
要的一点。
第二,隶书形位变体、构件变体、异写与异构字的数量大
大超过小篆,是因为秦代"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文
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长期缺乏许慎这样的专家进行整理、
规范的缘故。这不是它与小篆的主要差别。这种情况仅仅说
明,汉字从个人书写的随意性、自发性,经过长期的全社会使
用,进入社会通行的层面,系统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仍不能
第十章 汉字构形系统 217

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只有经过权威规范,而且是符合汉字构
形规律的规范以后,才能使系统达到严密化。
第三,隶书与小篆的主要差别还在于,在隶书构形系统
中,原来小篆的单形位构件大量变形,大量黏合,对构字意图
起作用的单位,本来是由单形位的末级构件做基础的,隶书却
转移到由字符一级拆分得出的直接构件上。例如∶
"更"在小篆里是声义合成字,从"丙"、从"支",隶书
黏合后,"便""粳""梗"等字的构字意图就不能从原来的
基础构件去找,而要在直接构件"更"上去找了。
"卑"在小篆里是会义合成字,从"甲"、从"又",隶
书黏合后,"碑""埤""俾""婢"等字的构字意图,无法再
找到末级的单形位构件上,也只能由直接构件"卑"上
去找了。
因此,"六书"的前四书中的"独体象形字"已经不存在了,
易之以"全功能零合成字",仅仅说明这些构形无法再行拆分
而已,是恰如其分的。
以上初步的比较告诉我们,只有对每个历史层面上的汉
字构形系统做了准确的描写后,经过比较,汉字的发展历史研
究才会更加科学而减少臆测。在每个阶段构形系统的测查与
描写逐步完成后,汉字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的探讨,应当产
生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些进展之后,汉字的性质、汉字的优化
和简化等素来有争议的问题,较易取得共识。
218 汉字构形学导论

汉字构形系统,应当是汉字构形学的最后落脚点,前面所
有的知识,都要在这个问题上汇总,所以,讲到这里,对汉字构
形学的大体脉络的介绍,可以告一段落,下面主要讨论汉字构
形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古老的自源文字中的表意文字,而且是六千多年
发展至今没有改变性质的表意文字,所以,它的发生和发展都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它不但直接与汉语息息相关,
而且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高度一致。汉字的构形不论是
在宏观的整体系统上,还是在微观的构形事实上,都能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汉字与文化有
互证的关系——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信息对历史典籍的记
载是重要的补充;而历史的记载又是理解汉字不可缺少的
资源。

第一节 汉字发展的文化因素

汉字是社会的创造,也是具有社会约定性质的符号系统,
因此,它与社会其他文化项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要讨论汉
字和其他文化项的关系,首先要引进社会文化三个层次的理
220 汉字构形学导论

论。钟敬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发凡》一文中指出∶"中华民
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条干流∶第一条是上层文化,从阶级
上说,它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所创造和享用的文化。第二条
是中层文化的干流,它主要是市民文化。第三条干流是下层
文化,即由广大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
中下层文化就是民俗文化。"他又说∶"从文化根源上讲,三层
文化都发源于没有阶级时代的原始文化。它们曾是一个统一
体,后来却分化了。"用这个历史唯物的观点来衡量汉字,可以
看到汉字发展不同的文化层面∶
汉字的酝酿萌芽应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而它的发展
成形已经是有阶级的时代。汉字的原初状态是三层文化没有
分化的时代的反映,它代表全民族的通约。但汉字的第一次
整理和较大规模的使用必然是上层社会的宫廷行为。许慎在
《说文解字・叙》里把文字的作用归纳为"王政之始,经艺之
本",说明汉字的早期发展是与上层文化同步的。一部汉字发
展史证明,汉字的丰富、繁衍与中下层文化密不可分,而汉字
的精密、规范、统一却主要是上层文化发展的反映。汉字的起
源与发展融汇了中华民族三层文化的创造性,汉字系统中存
在的各种现象也是这三层文化综合的反映。清理汉字与不同
层次文化的关系,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的课题。

①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第471页)。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21

一部汉字发展史还告诉我们,汉字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
有直接的关系,也有间接的关系。原始汉字与宗教、生产、生
活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到汉字的早期统一时代,它与宗族
继承权、分配制度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汉代以后,汉字与法
律、外交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当汉字走出宫廷,进入市民文
化后,一方面是汉字实用性增强引起的构形简化;另一方面却
是上层统治者汉字规范意识和行为的增强。汉字是在两种文
化的双向影响下发展的。始终影响汉字发展的要素是教育。
隶变以后,艺术对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不间断的影响。这两个
文化项,成为汉字发展最密切的背景和共进的伴侣。探讨各
文化要素推动汉字发展的着力点,弄清各文化要素影响汉字
发展的外在现象和内部规律,梳理影响汉字发展各要素使汉
字发生变化的综合效应,是汉字与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这个意义上的汉字与文化的关系称作宏观意义上
的关系。它与下面阐释的微观意义上的汉字与文化关系角度
虽然不同,但彼此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这两方面,大致
可以涵盖汉字与文化的全部关系。

第二节 关于汉字起源传说的文化阐释

《周易》就现有保存的版本而言,大约是周代的典籍,但它
作为卜筮之书,记载的内容涉及的年代很早。《易经・系辞》∶
222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盖取诸'夫'。"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序》引用了这段
话。魏晋的《文心雕龙・练字篇》也说∶"夫文象立而结绳移,
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文章之宅宇也。"这些说法
虽然有传说的成分,但显示了先秦时代关于汉字起源及早期
汉字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结绳说是一个可以证明的历史事实。《庄子・肤箧》也
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
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
结绳而用之。"可见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
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关于结绳记事方法的施行,《周易正
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
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
足以相治也。"根据记载,古埃及、古波斯、古代日本都曾有过
结绳之事。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考察,近代美洲、非洲、澳洲
的土人,我国的藏族、高山族、独龙族、哈尼族……也都有用结
绳记事的历史。秘鲁的土人用数条不同颜色的绳,平列地系
在一条主要的绳子上,根据所打的结或环在哪条绳上、什么位
置和结、环的数目,来记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人口数。
这表明,结绳确实是历史的遗存。
人们把结绳与文字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人类创造结绳记
事的方法与发明文字的想法是很一致的。一件事情要想保留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23

在人的脑子里,只有在记忆所能达到的时间和准确度之内,才
是可能的。但记忆的延续时间和可负荷的容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用外部的标志来提示这些信息,才可以将数量繁多的信
息保存长久。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的交往渐渐成为
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时,相互约定的事情,也需要
有一种客观凭据以便相约者共同遵守、长期遵行。前者属于
个人信息的存留,后者属于社会人际关系的约定,这些内容都
需要超越时间的限制,这就是结绳的"治事"作用和"各执以相
考"的约誓作用。这正是激发人类发明文字的动因。也就是
说,到了结绳时代,文字产生的主观要求已经初露端倪。
但是,绳结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
小事,像秘鲁土人用不同颜色的绳并在一起,再加上颜色与绳
结位置的区别,最多也只能传递十几种至几十种信息,它的记
录功能是很弱的。再加上,结绳是一种难以突破空间限制的记
事的实物工具,原始社会的人群活动范围还不很大,对这种记
 事符号尚能适应,当人类交往的范围日渐扩大,信息的远距离
传递需要突破空间限制的时候,它的局限就更为突出了。于是必
然引发人类想出更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大量信息的存留问题。
汉字起源于八卦的传说,和《说文解字・序》所说的"黄帝
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的说法,彰明了另一个造字的理念∶作为文字符号,造字的第
一原则是符号之间一定要有区别。首先,这种传说把结绳与
224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仓颉造字衔接起来,认为在"庶业其繁"以后,结绳无法适应更
多、更快地记录、传递信息的需要,人们必须探索新的方式,创
造更多的相互区别的符号,来记录更多的信息。在"兽蹄鸟迹
之道,交于中国"的时代,人们从鸟兽蹄远之迹得到了"依类象
形"分理别异"的启示,逐渐创造了文字。这个说法是可信
的。这一点,从汉字象形系统中也可见其端倪∶
金文的"番",义为兽足,上从"采"(bian),下写"田",田是
兽足的形状。其实,"采"是"番"的古字,《说文解字》中"采"与
"番"已分化。"番"仍训"兽足",古文作我,"采"则训"辨别",
而且"读若辨",也就是说,古代文献不写"采"而写"辨"。从汉
字构形可以看出,从"采"从"番"的字都有"仔细观察""分析"
等意义,如"蕃"当"仔细辨别"讲,"释"当"分别物类"讲,"悉"
当"详尽明白"讲……这些都可以看出"兽足"和"分别"意义之
间的关系。古人靠辨别各种足迹来得到鸟兽活动的信息,避
猛兽而猎获食物。所以,人们逐渐懂得,不同的图像纹路可以
标示不同的事物、意义。从鸟兽足迹的辨析而得到图画、象形
文字的启发,是合乎逻辑的。
《说文解字・叙》还说,文字的产生缘于"央"卦,这个说法
也是事出有因的。"央"乾下兑上,其爻五阳一阴,"象曰∶泽上
于天。夫,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易经注》;"央,决也。
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央卦在三个方面与文字的性质特点相
合∶首先,"央扬于王庭",与文字"王政之始"的功能相合,它的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25

卦象以刚消柔,与君子的"施禄""居德"相关,又与文字的"经
艺之本"的作用一致。"决"有分决的意思,又有决断的意思,
与文字符号的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吻合的。用《易》解释万物虽
然是汉代的学术时尚,但其中也反映了古人对表意汉字本质
的认识。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也是有道理的。文字产生在国
家形成过程中,首先是政事往来的需要。所以汉字形成过程
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是与文字有密切关系的巫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汉字起源的传说中,充分说明
了表意文字的主要特点,探索了汉字起源发展的文化背景和
社会原因,彰明了汉字在政治和文教上的功能作用。

第三节 汉字字体与书写中的文化现象

汉字的字体以篆为界,进入今文字阶段,也就是进入用笔
书写的阶段。自今文字始,书写成为汉字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字是写成的,光研究写好的字不关注字是怎么写出来的,不是
完整的汉字学,因为,静态的研究很难深入开掘汉字发展的内
在规律,也无法对汉字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现象进行解释。自
唐代开始,对书写的关注日盛,汉字的研究也走入了更加深入
的阶段。
对不同字体风格的描述展现了汉字书写的文化心理,唐
226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代的"书势"学说反映出大量的书写现象。唐张怀璀《六体书
论》对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六种字体的风格气势
进行了精彩的描绘。他对大篆的风格描绘说∶"(大篆)广乎古
文,法于鸟迹,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柯叶敷
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鲇利精微,同乎神化。"对小篆的风格
说∶"或镂纤屈盘,或悬针状貌,鳞羽参差而互进,珪璧错落以争
明。其势飞腾,其形端俨。"他提出了"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
书如走"的比喻,对速写变异字体的特点做了十分形象的界定。
还必须注意的,是现代的书写文化。启功先生对书写的
运笔,创建了"理趣说",他以笔的六面行动——前后左右提
按——为"理","理"是运笔可能行动的方向。按理写字的姿
势或席地而悬腕,或临桌而贴腕,均需"指腕不死"。又需"轨
道准确,如走熟路",这些都是写字之常法。总结这些常法,纠
正历来的误解误传,建立的是基础写字学。这使书法文字学
免去了神秘虚玄,任何人都可以起步。但是,书法艺术又不是
仅仅循理依法实行就可以达到的,在"理"与"法"的背后,还有
一个"趣"字。要"解其笔趣",既见笔,又见字,位置聚散不失
度,点画顾盼不呆板,"行笔如'乱水通人过',结字如'悬崖置
屋牢'"。这些属于更高层次的艺术写字学。
行书、草书这种速写变异字体的形成,意味着汉字的社会
作用有很明显的增大,手写字需要即时完成和迅速传播,写字
"一挥而就",规矩的笔顺不能保持,缩短笔程渐渐形成了一种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27

风格。汉字形体的简化,记号构件与构件变体的增多,以及构
件趋同现象的不断发生,都是由此产生的。
表意汉字书写的结字分布,也呈现出一些文化现象。例
如∶汉字的左右结构让就时,笔画少的让笔画多的,但不论是
否均匀、何种让就,永远是左紧右宽。汉字的上下结构分上覆
下与下承上,在布局上不论是否均匀,永远是上紧下宽。这里
反映了人们写字的普遍心理∶汉字在两维度的空间内结字,在
篇章内每个字所占空间必须均衡、恰当,不论是否打格,书写
者心中都有一个有形无形的方格,汉字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书
写,上紧下松、左紧右松是为了防止出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原因,是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关的∶汉字在秦汉时代已经形成
以形声字为主的格局,而形声字的义符多半在左,声符在右。
义符经过提炼和变异,笔画简单,而且大多表示类别,对同部
首的字带有共性。前面说过,声符大多是源字转化的,是每个
字的个性所在,汉字的区别律大多数体现在声符上,彰显个
性、淡化共性是以视觉捕捉形象的共同心理,汉字书写布局的
特点正是这种心理的反映。这种书写的文化心理对汉字的今
文字的变异和理据重组,是有直接影响的。

第四节 历史文化在构意中的蕴藏

在汉字教育中,把握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树立汉字是
228 汉字构形学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基石的观念,引导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
字理,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汉字在以下方面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1. 象形字的绘形特点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
汉字是根据它所记录的词(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构形
时,需要选择一种形象或形象的组合,将其设计成字符,来描
述它所记录的意义,我们把这个选择形象生成字符的过程称
作取象,取象就是构意的来源。构意和取象都要受到造字者
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因而,汉字的原始构
形理据中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甲骨文中,表示动物的字原始构形理据反映人类对动
物特征的认识。例如∶
对(象) 第(虎)"(鹿)对(豕)i(犬)于(马)
以上六种动物,都与古人的生活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记录它们的字形都属于独体象形字。本着汉字造字区别
律的原则,它们的构形必须具有一定的可供分辨的区别
度;然而文字要为形象大同小异的字构建具有区别性的
字符,必须把握这些动物的特点。这些象形字,"象"突出
长鼻,"虎"突出利齿,"鹿"突出角,"豕"(猪)突出腹,"犬"
突出翘尾,"马"突出奔跑扬起的禁毛。文字的设计反映
了古代人狩猎和畜牧的生活,他们不但对野生动物的驯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29

兽能够细致观察,就是对一些猛兽也有近距离接触的生
活经验。
古代的生活文化在汉字里也有反映,以居住为例,且看
《说文》小篆的四个部首∶
门《说文》读 mian,"向"从它,表示北面的窗户。
家、宅、寝、宿、富、实、安、定……都从它,应当是时代较晚
的一种屋、室具备,门、窗完整,有顶有墙的土木结构房子
的反映。
了《说文》没有专门为之立部,把它放在《尸(shi)》
部,但它与"尾"屁""尼"等字所从的、表示躺倒的人形的
"尸"显然是有区别的,"克"的小篆作拿,下面所从的
"尸",表示屋顶下承重的房梁,"屋""层"都从它,这个非
字的象形部件是对门的补充。可以看出古代的土木建筑

已经很发达。
广《说文》读 y?n,是自的一半,从字形看,很明显是
高原地区的居所,一面利用自然山崖建造的窑洞。府、
庭、库、厨……等字都以它为部首,这些字都是房屋之字。
厂《说文》读 h?n,中国的地形是两山之间必有川,厂
的字形像水边的山崖。"石"字从它,凡从它的字大多与
水边的石崖有关。这个字本与房屋无关,简化字对从
"广"的字常常去掉上面的点,才使读 yon的"广"与读
230 汉字构形学导论

h?n 的" 厂"混淆。
门、了、广都可以组成与房屋有关的字,可以看出汉字反映
的文化信息不但是不同时代的,而且是不同地域的。

2. 合体象形字中反映出古人的生活图景
古文字中很多构形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状况,让我们看到
了中原大地上人们生活的图景。
①风—§∶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监(监)"字,像一个
人俯身观望盆里的水。这就是古代的镜子——用铜盆装
水来照影。引申出"监察"义之后,"镜子"的意思加"金"
旁作"鉴",又引申出"鉴别"义。
②向∶这是古代房屋向北的窗户,古代的房子坐北朝
南,向北的窗户冬天往里灌北风,是要封起来的,《诗经》
说"塞向瑾户",就是讲冬天封住后面的窗户,用泥涂抹房
门,挡住寒风。"向"由"向北的窗户"意义引申出"方向"
的意义。
③想)—θ—②∶三个金文中,第一个"舞"字是"鬻"的
古字,字形中间是食具簋,两边是对坐的两个人,可以看
到二人相对饮食的情状。周代礼仪中有"舞饮酒"礼,师
大夫三年一大比,将录取者推荐给君主之前,以礼宾之,
与之饮酒,一方面尊重人才,另一方面也在酒席中明长幼
之序。射箭是周代六种考试的科目之一,分"狮射"和"大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31

射"。可以看出,舞是周代政治文化最基础的社会组织,
因此才以相向对饮的取象,同时表示"舞"这个社会基层
组织的名称。第二个"即"字,"即"有"就"义,又有"将"
义,画一个人即席将食的情状,正反映这两个意义。第三
个"既"字,有"完结"的意义,画一个人面向外离席而去,
正反映吃完离开的情状。这三个金文的构形相互参照,
构意的分析可以定论。
④PA—晶—cD∶三个金文都是西周的字形。分别为
"夙"問"明"。"夙"从"夕",是"月"的半体,表示晚上,
右边是一个工作的人形,是古人晚上继续工作的形象。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往往是对稀有物的印象比常见物
的印象深,照明条件缺乏的时候,月亮就是最宝贵的光
亮。因此可以理解古人生活的体验;月光照进门缝表示
间隙,开窗见月感受明亮,构形都采用"月"而不是"日"。

3. 表 义构件携带的历史文化内涵

汉字的构意取象来源于古代的生活实践经验,表示类别
义的构件构字量的多少,带有历史文化的信息∶构字量大,也
就是在事类义场里产生汉字的密度较高,说明这一事类与人
类生活密切相关。中原地带在周秦、两汉时代的生产已经进
人以农耕为主,人类生活与野兽的关系渐渐疏淡,役畜和肉畜
渐渐进入人的生活,《说文解字・牛部》有 46字(含重文 1),
232 汉字构形学导论

《马部》123 字(含重文 8),密度都很高,到了现代,这两个部的
很多字都已经成了低频字甚至生僻字,义场的密度大大降低,
说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已经不再那么密切了。农耕时代人类
与植物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前面说过,《说文》小篆反映了
周秦、两汉时代的文化,"+""木"竹"禾"是《说文解字》中表
示植物的四个大部首。它们所辖字的总数达 1195 字,约占
《说文解字》总字数的 11??四个部首的划分也说明了很多
问题∶一方面说明古人对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已经分得很清。
在草本植物中,自然野生与人工种植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有了
明显的区别。草本与木本两方面的动词也已经分立了∶种树
叫"植",取木本植物直立的特点,种庄稼叫"种",取用种子散
播或点播的特点。竹,现代归禾本科,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说文解字》解释作"冬生草也",可见也是把它看成草本植物。
《竹部》的确立说明,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文化已经与黄河中
下游文化有所交融。又如∶
"张""弛"引"登(发)"弯"弢""弧""播(强)""弱"
……都从"弓"。"转""运""军""辖""轴""轻""辅""输"
"轨""斩"……都从车,而且很多常用义由这两类词引申,
可以看到周代驾车与射箭的重要———周代"六艺"为"礼
乐射御书数",驾车与射箭既是战争的重要手段,又是一
种经常施行的礼仪,还是一种必要的学习、考试科目。
表示个别义的义符有的也含有历史文化的内涵。例如∶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33

"独"从"犬","群"从"羊",这是放牧的生活图景∶牧
羊犬只有一个,而被放牧的羊则是成群的。"突"的造意
是犬从洞穴中突然蹿出,这是猎犬的形象。"默"也是猎
犬的形象,在猎物面前,猎犬不但蹿出很快,而且在等待
猎物时是不明的。

4. 汉字历时发展中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

表意文字形声字类别的变化,往往反映出社会的发展。
例如∶
在小篆里,器具中从"雨"的很多。"融""脯"都从
"鬲",因为它们主要是陶制的,后来"醉"写作"锅","脯"
写作"鉴",字都改为从"金",反映了青铜器时代的文化信
息。陶器已经很少使用,器皿以金属制品为主了。
小篆"又"与"寸"的分立,也反映制度带来的观念变
化。表示酒器的"尊"甲文写作胃,金文作高,加上"八"表
示酒倾而出。小篆承袭金文,而将下面的两手改为"寸"
作颦,这是因为古人以酒器定位,"尊"已发展出"尊卑"之
义,而小篆中的"寸"含法度之义,改从"寸",正是适应"尊
卑"义而为之。同样,表示酒器的"爵"因像雀形而名,甲
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小篆作麝,上半部是金文的变体,
下从曾,表示盛酒,从"又",以手持之,以后也改"又"为
234 汉字构形学导论

"寸",仍是为了适应"爵位"这种等级制度而变化的。我
们可以看到,很多应当从"又"的字,都是表示用手操作的
事物,到周秦时代的篆隶中,有相当一部分演变成"寸"
了,除"尊"字外,还有"封""射""尉"等,小篆新造的"耐"
"寻"导"辱""寺"等字也从"寸"。这也是因为"寸"的构
意表示法度,周秦的等级制度使法度观念被引进造字,才
产生了这种构形的演进。这种变化,是社会变化与人的
意识变化的反映,可以从中观察汉字携带的文化信息。
汉字的分化孳乳,既受语言的推动,又受文化的制约。
例如∶
"享"字甲骨文写作售或昌,像宗庙之形,本义是进献
祭物。《说文解字》有宫与南两形,解释作∶"高,献也。从
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享之。"汉代以
后,这个字逐渐分化为三个形音义不同又互有联系的字∶
(一)"享",音"许两切",今读xi?ng,具有"享献"与"享
受"两方面的意思,符合汉语施受同词的特点。(二)减一
笔作"亨",音"许庚切",今读 heng,主要意义是"亨通",
通于上即得到鬼神的福估,所以引申为"顺利"运气好"。
(三)加"火"作"烹",音"普庚切",今读 peng。这是一个
后出分化字,专门承担"烹饪"的意思。三字的分化充分
反映了古代烹饪的重要特点,即∶供给活人膳食与供给鬼
神祭品是烹饪的两大目的。"享献"与"烹饪"用字的同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35

源,并不是这两个意义的逻辑上的相通,而只是因为某种
文化现象而相关。

5. 意义相关的汉字构形与构意反映
出的文化观念

将语言意义同类的字联系在一起,比较它们的构形与构
意,有时可以看出文化的观念。以味感字为例∶
甲骨文中的"酉"是酒的本字,"曾"是古代祭祀用的
香酒,所以"酸"与"被"(辛)构形都与酒有关。"诚"与
"整"(苦)构形都与"菌"即盐有关,说明这两个系统的味
感都是从实物中体会出来的。唯有"甘""甜"从"口"从
"舌",是无味之味,也就是一种经过协调没有不适之刺激
的味感。我们可以因此理解五味的系统∶甘(以及后来发
展出的"甜"),是本味,原味,入口无刺激,似乎无感觉而实
际上是一种舒适感。《春秋繁露》说∶"甘者,五味之本。"
《淮南子・原道》说∶"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庄子・外
物》说∶"口彻为甘。"酸、辣、咸、苦都是别味,入口有刺激
感。所谓调味,指中和多种别味,使其适中,达到"和"
的高标准。在五味中,甘与其他四味的总体形成对立,
又与其他四味分别对立∶甘与咸是调味的增减因素,加
盐则五味均可加浓,调以甘滑则五味均可淡化。甘与
苦是调味的疾缓因素,所以有"甘而不固""苦而不入"之
236 汉字构形学导论

说,甘与酸不但表现在调味上,还表现在果实的生熟上,
果熟则甜,果生则酸。上述味感字的构形特点,恰恰表现
了已经形成的词义系统。在这里,汉字可作为上古中国
人分辨五味观念的确证。

第五节 防止进入汉字与文化关系
问题上认识的误区

1. 正确认识汉字构形分析的社会性、系统性
带来的客观性
在解释汉字构形中存在哪些文化内涵时,要防止主观臆
测。有人夸大汉字构意的主观性,认为对汉字构形的理据,可
以随意解释。这是对文字字义形成的一种误解。应当从两个
方面来认识汉字构形理据的客观性∶第一,作为表意文字的汉
字,在构字时选择的构件和采用的构件功能,具有可解释性,
但这种选择是具有社会约定性的,不是个人一厢情愿所能决
定的。它所带有的内涵,如果不能被社会大多数人认定,就无
法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汉字构形携带的意义,属于社会历
史信息而不是个人的思想信息。第二,汉字构形是成系统的,
在多数汉字基本定形的时代,构形系统就已经形成,小篆以
后,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构形系统更为严密。构形系统的
重要标志是关系的有序性。每一个字都居于其他与之发生关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37

系的字的联系中,如何讲解一个字,要由它的各种关系决定,
解释是否正确,要用它的各种关系证明,这些关系制约了对汉
字构形理据的解释。例如∶"鼻""咱""息"中的"自"是同一个部
件,小篆写作省,上像鼻子的纹路,下面加注口做背景,"鼻息"
的意思,与这些字的理据都有关系。但"首"下的"自"则是头的
整体象形的一部分,与前面的"自"无关,不能用"鼻息"去解释。
还应当说明的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分析是要追溯历史传
承的,不能用已经丧失理据的现代字样来胡乱解释。例如∶
"開"兵""共"舆""興""具""算"都有共同的部件,但必须还
原到小篆,才能看得清楚∶

周.届 芦 离 胃 β 其
在小篆里,它们都有共同的部件f,表示两只手一起用
力或一起把玩。"開"的构形表示用两只手拉开门闩,"兵"的
构形表示用两只手使用兵器,"共"的构形表示用两只手与上
面的两只手共同用力,"舆"的构形表示用上下四只手一起抬
起轿舆,"興"的构形表示用上下四只手共同将重物举起,"算"
的构形表示用两只手操作竹子制作的算筹。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随意用不正确的理解
去解释其中一个字的理据而不顾其他字,必然造成讲了一个
乱了一串的后果。
238 汉字构形学导论

2.正确认识微观汉字对历史文化解释的有限性

前面说到,汉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留历史文化和造字
时人类观念的痕迹,这是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的。这些历史
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但
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
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即使是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
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
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汉字
的构形不是照相,而是一种特征的勾勒,必须有较多的雷同,
才能够归纳出一点信息,而且是笼统的信息,想到字形中去找
故事,去证明具体的史实,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构形反映出
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对具体意象进行描述时,才能做到;而汉
字的构形系统逐渐向形声化发展,一切都渐渐概括、类化,信
息量还要逐步减少。对汉字携带历史文化信息求之太过的情
况,比比有之。例如,有人以为甲骨文中有很多字是表示阶级
斗争的;也有人认为汉字很多字形描述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的故事;有人说,《说文解字》的《山部》水部》字中暗含了河图
洛书的真意……这些都是无法验证的说法,也违背汉字的实
际。夸大汉字对历史文化的解释作用,在例证不足、文献依据
不足的情况下,凭着个别的字形,猜测编造似是而非的故事或
者附会某一具体史实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第十一章 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239

3.正确认识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区别
字的造意和词的实义

汉字与文化的互证关系与汉语与文化的关系是两个有联
系而不同的命题。第四章我们说过,汉字构形的意图我们称
作构意(造意)或造字理据,它的来源是汉语词的一个义项,但
文字的造意并不等于词义。例如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为
切合字形而做的训诂,也就是所谓的形训,如果它本身并未在
语言中被运用过,只是按照某一义项来解释造字意图,那么,
只能称作"字义"而不是"词义"。字义是形象的而词义是概括
的。能够用造字意图解释历史文化现象的才是汉字文化。我
们以《说文解字》里的数目字为例∶
这十个数字大致分成三个构形类型∶"一二三五十"
是一个系统,以横线条为主,辅之以斜线和直线,只有中
数"五"和全数"十"有这种辅线,说明这两个数的特殊性。
"四六八"是一个系统,它们的形体中都含着一个"八"的
形体。"七九"属于借字,自成系统。这里说"四六八"这
个双数系统中所含的文化内涵。从"八"说起∶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这个训释首先是形训。
这里所说的"象分别相背之形",是对字的形体的描述。
这里显示出古人对"八"这个数的诠释——认为一分为
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是个位数里多次均分的结果,
240 汉字构形学导论

所以用两个相背的曲线表示这个数穷尽切分的特征。这
里蕴藏着古人的数字文化观念是字形显示出来的。古人
对数产生的认识是认为"一"最大,其他的数是造分出来
的。这与今天抽象数学的观念是不同的,今天数学的理
念以一为最小,其他的自然整数是从一开始积累起来的。
这里所说的文化观念从概括的语言词汇意义里反映不出
来,只有从表意汉字的构形理据里可以得出,所以属于汉
字与文化的互证。而这里开掘出的"一分为二"的观念,
从大量的文献阐释中也可以得到证明。《庄子》"易以道
阴阳",周易哲学可归约为"阴阳"问题,其实是一种"二元
一体"的关系范畴。《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也是二
元一体阴阳关系的体现。南宋朱熹在说明"理一分殊"时
认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已有"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的说法……这些记载和双数数字构形的理据是可以互相
印证的。只是,汉字的这种关于字形的解释只能证明某
种观念是存在的,而不能说明其产生的具体时间,是无法
纳入科学的哲学史和思想史的。
正确认识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恰当地处理材料,准确地开
掘有意义的现象,不要夸大方寸之间的汉字证明文化的作用,
才能避免产生没有根据的荒谬说法。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
识字教学

汉字构形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在普及方面,它首
先是应用在各层次的汉字教育上。汉字教育是否需要科学
化?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提高汉字教育的思想境界。
汉字教育的重要是因为汉字本身的重要。汉字是超越
时空传递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在一切信息载体中,它具有
无可取代的作用。汉字与汉语的书面语不可分割,它是记
录现象、转写知识的工具。未经转写的知识,无法多次、多
人进行加工,更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社会的进步就会迟
缓。汉字是具有民族形式的、适合汉语的书写系统,它自身
也是一种文化事象,使全民了解和正确使用汉字,是提高民
族文化素养的奠基性工程。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汉字进一
步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成为国内国际信息传播的载体。
汉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汉字教学的质量也就变得十分
重要。
24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小学第一学段①是儿童接触书面语的开端,从此以后,学
生要从阅读中来积累词汇,提高运用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并逐
渐跨越到自主的写作。语文教学必须是以提高书面语读写能
力为主。口才再好,没有形成书面语,思考难以成熟、完整,优
秀的理论论著、文学创作无法产生,任何大规模科学的延续性
研究也无法实现。孩子们将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母语的运
用能力将由此起步。识别和运用汉字的能力将决定他今后一
切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全民汉字素养的提高,主要依赖小学
识字教学这个开端。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讲解汉字构形学在识字教学中的
应用。

第一节 根据汉字属性确定
初期积累字的字表

1. 充分认识突破零的重要意义

开端意味着突破零。做任何事,突破零是最难的,小学一
二年级语文教学面临的任务正是要帮助学生在识字上突破

① 我国义务教育分四个学段;小学 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 年级为第二学
段,5—6 年级为第三学段,初中为第四学段。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43

零。由于很多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所以,
小学老师们缺乏突破零的意识。这是一种误区。不论孩子
在学前阶段学了多少字,就正规的系统学习而言,都应当看
作是零起点——识字的零起点,书面语阅读的零起点,词汇
积累的零起点。因为,汉字教学不是仅仅以认识字为目的,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对表意汉字构造特
点和使用规则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合理的方法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孩子
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只有当这种科学的教学程序
和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足够的程度,才能激发起孩子们
希望了解汉字的好奇心。中国传统教育讲求"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孩子们有了这种好奇心,才能在浓厚兴趣的基础
上,提高对汉字的理性认识。所以,提高汉字教育的科学性
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的科学性不是仅仅为了识字教学的数
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要把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的科学
理念注入到孩子们的心中。汉字教学的导引一定要按规律
进行,才能完成为汉字教育奠基的使命而有利于学生的终
身学习。
教学是否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的。但是由于这种潜在的教学质量不能明确地表现出来,所
以不能引起老师们和教材编写者的重视。教学的科学性不仅
仅是教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理的问题。关注教学技巧固
24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然很重要,但教师在学理上的精透和丰富应当是更为重要的。
学理指的是在对汉字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必须把握的规律,所
谓"教无定法,教有定则",学理就是需要遵循的"定则"。汉字
教学科学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从科学选择初期积
累字入手。
周有光先生提出了一个"汉字效用递减率",做出了下面
一个效用递减的模型①∶
字种数 增加字数 合计字数 覆盖率
100o 1000 90.000%
1000 1400 2400 99.000%
2400 1400 3800 99.900%
3800 1400 5200 99.990%
1400 6600 99.999%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1000 个汉字已经能够覆盖现代汉语
阅读文本的 90??再加上 1400个字,达到2400 个字,覆盖率
增加了 9??达到 99??又加上 1400 字,达到3800 字,覆盖
率达到 99.9??仅仅增加了0.9??…以后依次递减。我们
利用国家语委平衡语料库,对收入的汉字覆盖率进行测查,得
到了下面的 累积频率分布函数图°∶

① 详见周有光《中国语文纵横谈)第四章第二节(《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二卷第
109-—110页)。
② 该图的数据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王晓明提供,北京师范大学彭炜明制图。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45

减9立

! s00 im0 15s 20 2500 30o 3s00 40 soo som ssm0 oo 6500 m 750 s
字数

上图是利用含有 9200 万字的平衡语料库①实际测查出
的字频与覆盖率的递进关系。从这个实际测查的函数关系
中,1000 字达到现代汉语覆盖率的 89.528??3500 字达到
99.583??6500 字达到 99.994??完全证实了周有光先生的
推测。
识字教学的初期,在没有其他凭借的情况下讲解课文同
时识字,一般要借助 6—7 岁孩子良好的记忆力。教材的编写
人员和老师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孩子们去记忆任何字花费
的力气都是一样的,不会考虑初期识字选择一个字的应用效
率和对以后识字的推动作用。其实,就汉字的应用价值而言,
覆盖率高的字使用频度必然高,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教一个
常常遇见的字和教一个不常遇见的字,哪一个更为"合算"?
把一个和其他字关系不大的字放到前面教,还是把一个有带

① 该语料库按年代,文本体裁、内容主题,类别等多方面平衡的原则,收录
1919-2002年的语料9200万字符,不重复的汉字 8181个。
246 汉字构形学导论

动其他字作用的字放到前面教,哪一个更能提高效率?这些
都是容易得出结论来的。有时候,一年级甚至第一册教材里
出于阅读课文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也会出现一些较难的字,
但是这不应当是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以阅读为唯一的目的
对难字更加着力去疏通,对识字教学的短效是不"经济"的,对
以后教学的长效,更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因素。为了使孩子们的
识字一开始就进入科学的轨道,让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加,记
忆力更少浪费,选好第一批教学的基础汉字,是非常必要的。

2. 选择初期积累字的综合条件
初期积累字也叫作"基础字"或"基本字",有些理论主张用
单一的标准来确立识字的先后。例如,有人单纯用字频来确定
基础字,也有人认为独体字一定要先于合体字教,而把独体字
作为基础字,还有人认为部首字都是基础字。这些说法不论对
汉字的科学分析还是对汉字教学规律来说,理解都过于简单
了。选择初期积累字需要有多方面的条件,要考虑综合因素。
(1)字频高,对语料的覆盖率高
选择初期积累字需要有科学的标准。这个标准首先是字
频和字的覆盖率。在以阅读为中心的汉字教学中,如果仅仅
关注的是教材课文的阅读,而把识字完全变成课文的附庸,碰
见什么字就教什么字,这种教学会产生两方面难以解决的问
题∶一方面,课文是以思想内容和词语对儿童的难易来选择编
排的,字的出现是无序的。由于汉字和汉语词汇的难易度并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47

不一致,如果课文的选择编排完全不考虑识字,就会出现词易
而字难的现象。另一方面,刚刚进入书面语学习,阅读必须依
赖识字。零起点的识字要想巩固所学,必须在较短的时间段
中多次重复。如果初期学习的课文没有机会多次重复,遗忘
率必然大大增加。要想选择复现率高的字,就要从字频和字
对语料的覆盖率入手。从前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在字频将近
1000 位的段落中,汉字效用的增长十分迅速,而当字频达到
将近 2700 位时,汉字效用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了。所以,选
择初期积累字要在字频 1000 位内的字中去选择,才更为有效。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字频统计的语料库,是成人阅读的语
料库,而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语料,与成人的差距是很大的。成
人阅读的语料库是根据普遍社会应用层面来确定的,基础教育
识字教学的字频统计,应当采用专门研制的语料库。我们可以
列举9个字,比较以下三种语料库中不同的字频排列∶
汉字抽样 中 国 发 成 分 体 物
字频来翻
9200万字平衡语
13 21 4350 52 73 80
料库频次
教育与科普综合
26 31 39 2437 36 38 18
语料库①频次
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
的文学语料库②频次
132 156 103 223 119251 299 541 264

① 该语料库为收1951—2003 年的中小学通用教材及科普读物语料404万字。
② 该语料库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家陈晖教授主持研制,收适合小学一、
二年级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 570 万字。
248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表中的9个字,在9200 万字平
衡语料库和教育与科普综合语料库中的频次,都比较靠前,但
二者也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而在适合低年级儿童文学语料库
中的频次,要靠后得多。这是因为,6—8岁儿童的心理词典,
与成人用词是有较大差距的。所以,我们的字频统计数据,应
当是儿童用语的语料库。在儿童口语测查缺乏资料的情况
下,采用"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文学语料库"相对合理一些。
(2)选择儿童心理词典中存储词的用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认字不仅仅是能够指认某个字形,必
须把字形与语音、语义关联起来才有价值。换句话说,完整的
识字过程,是把汉字的形体和词语的音义全面联系起来,也就
是要全面完成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任务。因此,学习汉字
必须依赖语言习得,而且是滞后于语言习得的。特别是在突
破零的阶段,学生先从口头上会用这个词,才能进一步认识
记录这个词的字。最容易接受的字是书写儿童已经会说并
能够理解使用的词的字,也就是书写心理词典中已经存储
的词的字。
心理词典指的是已经成为语言能力、可以用来思维和交
流思想的词的汇集。它是随着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所以与
年龄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人的心理词典都不尽相
同,但一定年龄段、生活环境大致相同的儿童,可以有一个具
有社会共同性的高频词词典,书写这个词典里的词的字,对儿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49

童来说,音义是熟的,只需要把字形与词关联到一起就完成了
识字的任务。
一个学生在他这个年龄段根本就无法理解和应用的词
语,在识字初期,学习和记忆的难度就会增大,而且即使学会,
使用的价值也会很低,遗忘的几率也就很高。例如∶
妈妈、想、爱、这儿——熟词,生字,音义已经掌握,只
教字形。
处理、沉思、祥和、忧虑——生词,生字,音义不熟悉,
儿童语言很少使用,如果需要,只能形音义一同教。
惆怅、苍茫、贸易、豪门——生词,生字,词语意义对儿
童是超经验的,基础教育阶段很少遇到,遗忘的几率很高。
上面的例子是要说明,应从6—7岁儿童的实际口语中统
计高频词表,从中获得字频,作为选择初期积累字的依据。
初期识字无可凭借,识一个字,不但要能够巩固,还要对
后面的识字有带动作用。从儿童的心理来说,识字的成就感
是激励今后学习兴趣的关键。认一个就用一个;认一个能带
动好几个,才能产生成就感。费了好大劲认识了,过了很久还
见不着第二次,这是对记忆的一种浪费。
(3)构字频度高
选择初期积累字的第三个条件是汉字的构字频度。汉字
的重现率不只表现在词汇里,还表现在它作为其他字的构件
的频率,也就是它的构字率。构字频度高,特别是做表义构件
250 汉字构形学导论

的构字频度高,再现的机会多,还有利于带动第二阶段的学
习。以儿童文学语料库前 1000 频次的字作为预选,重新以构
字频度排列,再度选择,可以得到使用频度、覆盖率和构字频
度都较高的字集。
构字率的重要性不但是它重现率高,不易遗忘,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在符号不断重复的情况下的归纳
概括能力。例如∶"女"在儿童口语中单独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字形的象形性也已经减弱,单独记忆它的形体是有一定难度
的;但是,当对女性亲属的称谓"妈、姐、妹、奶、姨、姑、婶、婆"
等一一出现后,"女"字的音义应当很顺利地被归纳出来。
(4)构形简单,构意明显
在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后,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汉字的结
构,结构相对简单,即构件一般不超过三个,层次一般不超过
两层,更有利于学习。在两到三个部件的字中,构成合体字的
部件,一般应当是包含在所选字中的成字,或者是结构部首
(扌、亻、氵、十、讠等),还要优先选择构件关系有明确字理,可
以从讲解中使学生产生汉字表意意识从而引起兴趣的字。例
如∶"穿"——用牙啃出洞,"窗"也要开一个洞,归纳出"穴",再
与"家""客"比较,不但提示了"心"是房子的构意,也为将来
"穴"的讲解提供了预备的知识。
(5)适当选择虚词,以便组句
在初期积累字中,要有必要的虚词,以便组成句子。字词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51

只有进入了句子,有了语境,才进入了使用。单独的字词只是
储备,是难以巩固所学的。否定副词"不",结构助词"的",
介词"把",连词"和"等儿童口语中的高频虚词,都是有必要
选入的。
从上述条件可以看出,选择初期积累字的标准应当是综
合的,既要考虑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又要考虑到汉字的构造理
据;既要考虑到汉字的构形属性,又要考虑到汉字的记词职
能。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基础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哪些
字适合做初期积累字呢?在高频字里,可以优先选择以下字∶
首先是可以单独成词、构字量又比较大的部首字。例如∶
水、土、火、山、石、木、日、月、雨、人、心、手、衣、刀、
斤、走等。
其次是构形不太复杂、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构词量也比
较高的字。例如∶
来、去、大、小、多、少,今、明、天、地、田、门、拉、打、
行等。
再次是构意明显、可以带动其他字学习的字。例如∶
一(可带动二、三)、八(可带动四、六),花、草(可引入
草字头的字,同时带动与化、早有关的宇)、看(含有"手"
的变体,又可引入从目的字)等。
初期积累字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选择精
确,一般在300—400字左右,基本够用了。《义务教育语文课
252 汉字构形学导论

程标准(2011)》后所附的基础字,就是在上述条件下,利用汉
字多元参数数据库,综合优选并经过协调产生的。

3. 初期积累字的使用与讲解
初期积累字选择后,需要充分利用,重点分析,讲解透彻。
下面举例说明有了汉字构形系统观念以后,如何使用和讲解
已经选出的基础字。
讲解初期积累字,是从零开始的,需要动用学习者更多的
记忆力,但绝不是没有理性的死记硬背。老师应当有意识地
将汉字构形的某些原理体现在教学中,为汉字教学的进一步
发展做好准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工作,不讲理念而理念
自在其中∶
(1)关注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性质。在初期积累字里,有一
部分传统独体字,这些字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汉字与英文不同
的表意特点。讲解这些字可以适当运用象形的古文字或早期
图形文字,以增加学生的联想力和对字形演变的推断。
(2)关注字与字相互关联的事实。前面谈到,汉字构形是
一个系统,在具有字理的情况下,字与字的构形之间互相关
联,因此,以字讲字往往可以使学生养成不孤立认字的习惯。
有些会形和会意合成字可以几个字一起讲解。例如∶"手"
"目""看"可以一起讲,"田""土"里"可以一起讲等等。
(3)关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树立"构件(部件)"的概念。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53

讲解形声字和会意字有利于形成学生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
法。例如∶"口"的书面语语体色彩比较浓厚,在儿童口语中的
使用频度并不高,在单用时已经被"嘴"代替,适合儿童口语的
构词量也不大;但是,通过它去识别"吃、喝、哈、呼、唱、叫、吹、
吐"等口语高频词,它的意义很快就可以归纳出来。一个基础
字在构字时可以做义符,也可以做声符,归纳声符的作用也是
显而易见的。例如∶"青"构成"清、(事)情、请、(眼)睛、蜻
(蜓)"等字(词),都是表音度很高的儿童口语高频词,对记忆
语音、关联口语,特别是从这些词的读音中启示学生体会形声
字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如此,它还有利于在认同归纳中产生分析的习惯。
例如,下面的字是需要在相同的归纳中加以区别的∶
"太"与"大"比较,"少"与"小"比较,"本"与"木"比
较……可以归纳二者意义的关联,同时区别语音的差异。
"京、亭"与"高"比较,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形体都来源
于高的建筑物,而音义又有差异。
"问"与"们"比较,可以归纳出它们的语音均来源于
"门",但构形则"门"既可以放在外面,又可以放在右边。
"扣"与"吃、唱、叫"等字比较,可以分析出同样一
 个"口",构字时有的采用了它的声音,也有的采用了它
的意义。
有意识的比较,不仅仅是在联系中巩固所学,更为重要的
254 汉字构形学导论

是积累理念。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直接讲授汉字构形规律
是没有必要的,但通过汉字的具体分析和不断积累启发学生
感悟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理解汉字、热爱汉字又是必须
做到的。
初期积累字选择得准确,汉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会有
很大的提高,但在教材编写时,特别在编选一年级的课文时,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忽略的问题。教材应当有意识的将容易而
有用,又能够带动后一阶段学习的汉字,有计划地编进课文,
并对这些字的汉字教学有计划地进行提示。只顾阅读、让识
字附庸于阅读的做法是不利于基础教育总目标的实现的。

第二节 科学讲解汉字的字理

字理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构意。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
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
的,这种根据某一个词的意义来设计字形产生的构意,对汉字
形体的构造具有可解释性;所以,分析汉字必须构形与构意同
时分析。
讲解字理是小学识字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进行字理
教学时,有三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我们讲解字理的
目的是什么?很多老师认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汉字教学不要太枯燥,这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第二是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55

汉字的字理讲解有没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是仅仅从激发兴趣出
发随意发挥呢,还是必须遵循一种科学的规律?第三是如何进行
字理讲解?这种方法的适应性是什么?是否有必要把"字理教
学"当作一种"流派"来推出?以下要讨论的主要是这三个问题。

1. 字理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在小学识字教学阶段,适当讲解字理,的确能够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但是,字理教学的作用远不止此,只有深入体会
字理教学的作用,才能更自觉地做好这项工作。
(1)讲解字理的重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对汉字的表意性质
有所体会,而认识汉字的表意性,是把握汉字科学的最重要的
前提;因为,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与大家熟悉的外文比如英
文,在书写和应用上都不相同,理解表意汉字的特点;才能对汉
字有清晰的感觉和正确的理念。可以说,汉字的一切规律都建
立在这种书写符号的表意性上。小学识字教学是汉字教育的
正常开端,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汉字正确的感觉和认识,使
他们对汉字的构造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喜欢认字和写字,是一
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在字理教学中潜在完
成的。试想,当孩子们发现那些横竖撇点折毫无意义交错着
搭成的符号,原来是自己熟悉的事物经过几千年演变成的叫∶

① 以下字形均为金文。
256 汉字构形学导论

○ D 应 乎 f m/ 部 羊
日 月山 龙(能)禾 角 车(車) 贝(具)
当他们知道,书写那些称谓自己女性亲属——姐姐、妹
妹、妈妈、阿姨、姑姑、婶婶、奶奶、外婆……的汉字左边或下面
都有一个"女"字的时候,他们还会忘记那个不很规则的"女"
字吗?
一旦他们饶有兴趣地推测所见汉字为什么这样构形的时
候,他们对表意汉字魅力的体验也就不用老师去深说了。
(2)汉字的构形是一个系统,每一个字的设计都不是孤立
的,只有讲解字理才能让学生看到这个系统,让他们时刻关心
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知识增加后,他们会觉得字与字的关联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比如,"木"字经过增笔、减笔和重形,可
以造出很多其他的字∶
字体│原 增 3 减 笔 形
小篆 累 通 索 养 B 赫
楷体 未 本 末 朱① 蘖② 片

有了部首的概念后,他们会看到从"#"的字都是草本植
物,而从"木"的字都是木本植物。在这个事实中,他们将体

① "朱"《说文》以"赤心木"为其本义,从其所从字考证,其本义应为树干,是"株"
的古字。
色 《说文)以为是"蘖"的古文,以"从木无头"解释其形体,以"伐木余"训其本义。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57

会到古代形声字的归部与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如此一致,
说明古人已经有了植物分类的意识。他们从继—续、缠—
绕、缔—结……都从"系"的字形中,能思考出这些组词的字
的关系和差别。引导他们思考"均"与"匀"、"究"与"九"、
"梢"与"小"……字形与字义的关系,这可以启发他们对形
声字与声符关系的思索。他们会通过积累懂得建立字与字
关系的重要性,养成不孤立去看单个汉字的习惯,而是在字
与字的真实关系中用此字去解释彼字。这里面就潜藏着汉
字构形系统论的思想观念。
(3)讲解字理,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学习汉
字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识字、写字课,变得活泼、生动、快乐。
在汉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动的生活形象,含有古代的文化知
识,要学生诉诸认知的心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得到前所
未有的新鲜知识。
有人为了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常常违背汉字构造的
科学规律编一些歌谣来乱讲汉字的形、音、义。应当看到,汉
字构形与构意的科学规律,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供了足够
用的条件,在汉字科学指导下教学,可以发掘的趣味性是很多
的∶兴趣来源于汉字的形象性。在讲解独体象形字的时候,古
文字的形体可以作为背景,帮助识别和记忆。兴趣来源于汉
字的可解释性和可联系性。例如,从"财""购"贸"货""贵"
"贱"……等字中可以归纳出"贝"字,又可以用古代以贝为货
25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币的历史来解释它们从"贝"的文化背景,然后可以把这批字
与商业活动联系起来,知道它们表义构件所表示的类别。能
够恰当运用汉字的科学属性,产生的兴趣才是有意义的。

2. 汉字字理的规律和字理教学的科学性
讲解字理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生乱讲汉字
的现象。有人认为,现代汉字已经没有理据了,可以随便讲,怎
么讲都是对的,只要能讲得让学生记住就行。这是一种错误的
认识。汉字学是科学,汉字的讲解必须是科学的,不科学地讲
解汉字,肆意而为,造成思想混乱,会使学生的文化素质下降,而
且不利于他们的继续学习。字理教学的科学化问题需要强调。
下面几个原则,是讲解汉字时必须遵循的∶
(1)汉字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每一个组成字的构件,都
已有确立的形、音、义,讲错了部件的形、音、义,就会使整个字
的讲解发生错误。例如∶
韭菜的"韭",像一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长在地面上,
下面的"一"象征地,上面的"非"像可以一次次割下来丛
生的韭菜。有些人因为"韭"上的"非"与非常的"非"外形
一样,硬把它讲成"不是(非)只有一根,而是一大片";却
把从"非"的"悲"讲成"心里像长了韭菜一样悲哀"①。

① 见安子介《劈文切字集》《解开汉字之谜》(英文名Grckimn The Chinme Puesle)。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59

这种讲法硬把韭菜和"否定"拉扯在一起,已属荒唐;再和
悲哀的感情拉扯在一起,更是离奇。照此讲下去,"排"岂不是
变成"手拿韭菜","绯"岂不要变成"丝捆韭菜"?
(2)汉字的部件在进入构字后,就具有了或表示字音、或
表示意义、或是古文字时期象形字的楷化,或起区别标示作用
的功能。解释汉字必须依据它们的客观功能。讲错了或曲解
了部件的功能,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例如∶
"饿"字中的"我",是表示字音的部件,但有些人硬
要把它讲成"我要吃(食),因为我饿",把"我"曲解为表
义部件①。
这种把示音构件的"我"讲成第一人称的"我"的错误讲法,会
使学习者对从"我"的一系列形声字进行类推,"俄""娥""峨""鹅"
的讲解,就会被类推成"我的人""我的女儿""我的山""我的鸟",
岂不把学生引入歧途!汉字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示音声符和表
义义符都对形声系统起归纳作用,把具有示音功能的构件讲成表
义构件,就会扰乱形声系统,造成讲了一个,乱了一片的严重后
果,反而增加了识字的困难!
(3)前面说过,汉字的构形意义(造意)是反映词义(实义)的。
而实义又是在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可以检验的意义。讲解汉
字字形的根本目的是解释词义。现在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借讲解

① 见安子介劈文切字集》(解开汉字之谦X(英文名Crukimng Th Chime Puls)。
260 汉字构形学导论

汉字发挥某些文化理念,为了附会自己说教的目的,提出一些没
有根据或似是而非的说法,乱讲本义,对识字教学的冲击很
大,例如∶
"和"的本义是"唱和",在古代,"唱"是领唱,"和"是和
声。"禾"是表示声音的部件。有人把"和"中的"禾"解释
成代表粮食,"口"代表人,说明有饭大家吃和大家有饭吃
就是"和",还说"这个字代表了民生问题"。完全曲解了
"和"的本义。
繁体字的"阈",外面从"口"(读wéi),里面从"或"应
读yu,是"域"的古字,以疆域代表国家。简化字里面改成
"玉",就是改用一个笔画更少的"城"的同音字。有人却
把"圆"讲成∶外面的"口",是一个国家的领域,包括领空、
领海、领土大陆架。里面的"口"是指人的口,也是指每个
中国人,而"戈"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劳动工具,中国每一
个人都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物质财富;二是指有识别
能力,中国人能够分辨出善恶美丑;三是指武器,当有人
侵略我国领土时,人人都会拿起武器奋起反击①。
这种利用讲字进行说教的办法,如果符合字理,也许有一
定的好处,但没有根据的牵强附会对小学识字教学是有害的,
如果学生问∶"国"字难道是"中国"专用的吗?"美国"日本

① 这两个例子取自《土生说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61

国"……的"国"也可以这样理解吗?讲解者将何以对答?
(4)由构件构成汉字,大部分是依层次逐级组构的,字理是
逐级生成的。小部分是一次性平面组构的,以集合的方式产生
字理。在讲解汉字时,必须按它们客观的组合方式来进行,也
就是说,既不能把层次结构讲成平面结构,也不能把平面结构
讲成层次结构,否则就会发生错误,而人们常犯的错误是不懂
得汉字结构层次生成的道理,见一个构件讲一个构件。例如∶
"照"的组构是依层次进行的,可以用下列结构式表
示∶【(刀+口)+日】+…,有人见一个部件讲一个部
件,把"照"字讲成"一个日本人,拿了一口刀,杀了一个中
国人,流了四滴血"。这个讲法犯了多种错误,不但扭曲
了"照"的本义,掩盖了"照"按层次组合的结构方式,还把
表示声音的"刀",表示意义的"日"口";"统统讲错,严
重违背了汉字讲解的科学性。
(5)汉字的结构单位是构件,笔画只是书写单位,除了少
数笔画同时也是构件(单笔构件)外,是不能用笔画来讲解字
理的。比如∶
"佛"字从人弗声。有人这样讲其中的"弗"∶"佛"的
右半部分由"弓"J"1"组成,"弓"字弯弯曲曲,喻示从
凡间到极乐世界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弗"中之"J"
为邪,"丨"为正,"J"Ⅰ"穿"弓"而过,表示不论是正人
邪人、善人恶人,只要能弃邪归正,弃恶从善,摒除"贪"
26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嗔""痴",向往"真""善""美",均可成佛①。
不论这番话讲佛如何,就讲字而言,实在荒唐。如果"J"
为邪,"丨"为正的说法能够成立,"井""并"""开"……中的"J"
和"丨"如何解释?即使是同样的"弗"字,"拂""沸"又如何解
释?这种说法让不明字理的成年人听了,也会感到困惑,搬到
小学识字教学里,冲击了科学识字教学,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举了一些错误非常突出的例子,为的是强调用汉字
构形的科学规律,来说明讲解汉字的规则,也说明学习和掌握
科学汉字学的重要性。
3. 讲解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适应性
这里,还要说明字理教学的两点适应性。首先需要明确
的是,汉字构形是发展的,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的过程,出
现了一批黏合、省简、变形、错讹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理据的
字,这些字必须上溯它的形源,才能讲得清楚。例如∶
"春",篆文从"艹",从"日","屯"声,在隶变中,它的
上部逐渐黏合简化,无法讲解了。要想讲它,必须溯源。
有人把"春"讲成"三人一起晒太阳",这就是强以无理为
有理了。
现代汉字全部或局部丧失理据的字很多,只能通过溯源

① 这个例子取自《土生说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63

来理解它的原初理据。我们不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讲复杂的
古文字演变,所以,字理教学能够适应的仅仅是一部分字,不
是每个汉字都要讲解字理。
其次,讲解字理其实是以字讲字,在系统中讲字,在初期
积累阶段,学生识字还不多,讲解字理的机会很少,而且不宜
强调,只能渗透。讲解字理一般要在学生识字达到一定的量
时才适合进行。从这两个适应性来看,字理教学只是识字教
学的一种方法,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当成一种流派来推
出是不合适的。当然,施行字理教学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要讲,就要科学讲解,有程序的系统讲解,不要违背汉字构形
规律,不要把汉字系统讲乱,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
的基础,并且培养学生科学的汉字观念,所以,这是提高学生
文化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三节 汉字教学与词汇积累

前面说到,汉字教学在低年级是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的,
但是,识字教学并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庸,它应当有自己的教学
系统。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而以识
字为主,讲字形需要单独设立汉字教学的模块,阅读教学应当
与它配合。经过第二学段二者并重的过渡,到了小学五六年
级和初中,直到高中,识字量已经逐步增多,可以无须单独设
264 汉字构形学导论

立识字的模块,直接在语境中识字了,这就转入了以阅读为主
的阶段。这一长段时间,识字教学是否就已经结束了呢?当
然不是,这时,识字教学转向更深化的阶段,运用汉字来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
1. 字理是联系字与词的纽带

在第三章里,我们强调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但也明确指
出,汉字的构意与汉语的词义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实质不同
的概念。在第四章里,我们又专门谈到构意与本义的问题∶构
意是从字形中分析出的汉字结构的设计意图,它是某一个词
的一个义项的映射,但它不是词义,只有在言语里使用过的意
义才是词义。
词义的讲解是在阅读的课文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讲
字与讲课文能结合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说明
字理是联系字与词的纽带,这里需要再次提醒"构意"与"本
义"这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概念①。本义是词进入语
境以后用来表达思想的意义,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词义。
"造意"则是汉字形体构造中体现出来的造字意图,"造意"是
"实义"的可视化。造意是字义,实义才是语义。造意和实义
在有一些字与词里是统一的。比如∶

① "构意"又称"造意","本义"又称"实义",详见本书第四章。,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65

"江、河、湖、海"从"水",它们都是水流或水域。
"梅、柳、橘、棠""栋、梁、楣、椽"都从"木",前一组属
于木本植物,后一组属于土木结构建筑物的木质构件。
"忧、愁、思、想、憎、恶、愤、怒"都从"心",它们都是心
理活动。
这些字的造字理据与它们的词义完全一致,可以凭着字
的形体理解和记忆它们的词义。教字也就同时教了词,汉字
教育与阅读中的词汇积累同步完成,一举两得。
但是另一种情况就不同了。有一些造意与词义——特别
是现代汉语的词义只有一种折射作用,如果不从分析字理入
手来转向词义,是难以通过字来理解词义的。例如∶
"理"字从"玉",但解释这个词的词义并不能够很快
与玉联系上。通过它的造意分析,才能明白它取象于玉
的原因——因为将玉雕刻成玉饰或玉器要顺着玉的纹理
,从事,治理、整理、理顺等意义都是一种条理化的行为,治
玉是这些意义所选择的相似的典型形象。
"解"字从刀,从牛,从角,它所具有的解开、解脱、解
散、分解、化解、溶解、融解……等意义与刀、牛、角并不能
直接联系到一起。分析它的造意,从用刀来解剖一头牛
的取象中,可以得到将结合的事物分解开来的意义,解牛
是它的造意,分解的词义由造意中可以体现出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词义(实义)具有广义,也就是人
266 汉字构形学导论

们常说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而字义(造意)是词义的具体化,
是从词的广义中选择一个单一的、可视化的典型形象来完成
对广泛词义的表现。经过字理的分析,将具体的造意与广泛
的实义沟通,也就是把字与词联系在一起,可以达到既能了解
表意的汉字,又能理解语言的词义的双重目的。这正是阅读
与识字"双赢"的做法。

2. 本义是词义积累的关键

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分析字理的目的是得到构意,通
过构意找到语境中的本义,汉字字形和汉语词义的关系,是通
过本义这个概念来沟通的。可以用下面图示说明汉字与汉语
的词的关系∶
-构形

汉字 乂构意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音来源于语言的词音,它
的构形与构意是互相印证的,都与词的本义有关,是本义的映
射,而汉字的构意又决定了在一个词的诸多义项中,哪一个是
它的本义,这种相互的关系是通过字理分析实现的,因此,构
意和本义又是相互证实和相互解释的。在构意与词的本义链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67

接后,还有一点也必须注意,那就是∶形使汉字成为语言第二
性的视觉符号,形才是汉字的本体。
本义之所以成为词义系统积累的关键,是因为本义能够带
动引申义的系联。引申是词汇意义发展的一种与人类认知有
关的规律,是因为联想而产生的词义发展的途径。单音词的引
申义多半产生在古代,现代也有少量的发展。以"发"字为例。
"发"的繁体字作"骏",从"弓","委"声。从字形看,构意是"射
箭",从它的异体字"粪"又从"弓",又从"矢"更可以印证它的构
意。先以中学课本里有的文言文来考察这个字记录的词的义项∶
①《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射箭)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
,③《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散发)
④《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打开)
⑤《三峡》;"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出发)
⑥《陈涉世家》∶"二世元年十月,发间左适戍渔阳九
百人。"(发配)
以上6个句子中,①是"射箭",说明这个字的构意与词在
语境中的本义是一致的。其余5个义项都与射箭这个本义有
关。箭从弓上发出去是它射程的开始,人的出生、事业的兴
起、行路的出发,也都是开始,这是一组。射箭的状态是箭离
开弓而出去。打开(盆)是盖子离开器皿,散发(香气)是香味
离开花蕊,这是第二组。出发叫"发",使别人出发,也就是派
268 汉字构形学导论

遣、发配当然也可以叫"发"。把握了本义,其他义项是怎样联
想出来的,也就一目了然了。
再来看现代汉语里"发"还能引申出什么意义。箭是古代
战争的武器,现代已经不用。但是因为射一箭称作"一发",现
代枪弹打一次也叫"一发","发"成为量词。行路出发叫"发",
开口说话也叫"发(言)";气味散发叫"发",一件东西派送也叫
发,发工资、发文凭的"发"也就容易理解了。
从现代汉语双音词,更可以看到"发"作为开始、扩散、离
开这些特点引申出的义项∶"发端""发生""发现""发明""发
起""发行""发难""出发"都有首次的意思,也就是开始,属于
第一组;"发车"发货"又是第一组再引申。"发展""发散""发
达"都有扩充的意思,属于第二组;加上"发射"不再是射箭,关
系到其他武器,更是本义的直接引申。
我们把这些引申出的义项整理一下,可以得到以下的系列∶

发(射箭)

发射(炮弹) 始发 扩充
(发生、发明等) (发散、发泄等)

出发 发展
量词 (发车、发货等) (兴起、发达等)

用本义为起点系联的引申义列,可以贯穿古今,体现文言
文与白话文不可分割的精神,也体现词汇意义之间的关联。
第十二章 汉字构形规律与识字教学 269

3. 变无序的语料为有序的积累

在语文阅读时,词语的出现是无序的,是随着课文和课外
阅读的思想内容而呈现在我们面前,阅读者依靠注释阅读文
言文,只能一个词语一个义项地死记硬背,或者较好的可以连
同句子也就是语境一起把握那些不同的义项。而在阅读白话
文时,由于很多词都是常用词,课文不必有注,很难发现多义
词的义项之间的关系,更难体会到古今语言是连续发展的,并
非隔着万里长城。只有用字的构意指向本义,将字与词沟通,
才能从彼此的关联中对词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具体的做法就
是在讲到同一个词的义项时,注意通过本义去关联其他的义
项,建立引申的概念。到积累渐多,做一次全面的引申义列的
系联。这既是词汇教学,又是对汉字教育的深化。
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字词沟通后,把意义放到引申义列
里,把握词义会更精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是时,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某教材的注
释说∶"不敢加兵谋魏,不敢用兵侵略魏国。谋,作侵略的
打算。"注解两次提到"侵略",却没有说明这个意思应当
落实到哪个词上。而对其中的"加"字,因为作为"增加"
之义太常见了,也没有刻意去解释。其实,"侵略"的意思
恰恰是"加"的引申义。"加"字是会意合成字,从"力"从
27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口",构意是以力强加于人,所以《说文解字》把它放在
《力部》,而《言部》"诬"字用"加"来解释,可见"加"有强人
所难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加"时常有欺凌的意思∶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杜预
注∶"加,陵也。"
《左传・隐公三年》"小加大"杜预注∶"小国加兵于大
国。"孔颖达疏∶"加亦加陵。"
《论语・公冶长》∶"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
诸人。"马融注;"加,陵也。"袁宏说∶"加,不得理之谓也。"
这已经把"加"的贬义说得够清楚了。这就是我们更加理
解著名的《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中所说的"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加","加"指的是赞礼者用不实
的报单来欺骗神灵。也就更能理解现代还说的"强加于人"的
"加"语义是很重的。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也就更
为彰显。其实,这个成语的出处正是《左传・僖公十年》"欲加
之罪,其无辞乎"略微改变而成的。
在上述解释中,"加"的构形从"力",是理解它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继续进行汉字教育不可忽视。所以,"汉
字是汉语教学的要素之一"这个提法,是有道理的。"汉字学
习是终身的"这个说法,符合不断求进、不断阅读人的事实,中
小学识字教学要为这个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术语表

说 明

一、本表收集汉字构形学术语,并根据汉字构形学理论体
系,给出每个术语的定义。本术语表一律不举例,所有例证请
参考各章正文。
二、每条术语的最后,用括号注明该术语首次出现解释的
章节和页码,以备查检。例如∶首次出现在第一章第二节第 5
页,标示为(1.2.005)。
三、同质异名的术语,和必须连带解释的术语,只在主条
目内解释定义,副条只出术语,不再解释定义,采取互见的方
式与主条沟通。但在条目后用括号注明副条自身首次出现解
释的章节和页码。
四、下位概念的术语,先在上位概念术语中列出,然后再
分别列目解释定义。
五、本表中的术语定义,大部分与各章正文一致,少部分
是由正文的阐述中归纳出来的,可与正文相互参照。
六、为便于掌握术语之间的关系,本术语表按出现先后排列。
272 汉字构形学导论

汉字学;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建立起的一门学科。包括汉字构
形学、汉字字体学、汉字字(形)源学、汉字文化学等四个
分支。(1.1.001)

汉字构形学∶以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规
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科学,其中演变规律包括个体
字符的构成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
律。汉字构形学是着重描写的科学,也是汉字学各分支
的基础。(1.1.002)

汉字字体学∶探讨汉字字体风格特征以及变异字体——行书
和草书——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1.1.002)

汉字字体∶指汉字因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用途(鼎彝、碑
版、书册、信札等)、不同书写工具(笔、刀等),不同书写方
法(笔写、刀刻、范铸等)等原因,经过演变形成的相对固
定的式样特征和体态风格的大类别。(1.1.002)

汉字字(形)源学∶研究汉字最初构形方式,也就是探讨汉字的
形源(即字源)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在于尽量找出汉字
的最早字形,寻找每个字构字初期的造字意图。(1.1.003)
术语表 273

汉字文化学∶指从历史文化和社会历史环境出发,对汉字个体
字符构形的状态及其原因、汉字构形总体系统及其演变
的历史原因加以解释的科学。包括宏观汉字文化学和微
观汉字文化学。(1.1.004)

宏观汉字文化学∶把汉字看成一种文化事象,并把它的整体放
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巨系统下,来观察它与其他文化事
象关系的科学。(1.1.004)

微观汉字文化学∶研究汉字个体字符构形和总体构形系统所携
带的文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以揭示的科学。(1.1.004)

依理拆分∶按照构形理据和结构次序将个体汉字分析为最小
构件的做法称作依理拆分,又称有理据拆分。(1.4.015)

依形拆分∶不考虑理据,仅按汉字形体中构件的相离状态将个
体汉字分析为构件的做法称作依形拆分,又称无理拆分。
(1.4.015)

表音文字∶根据语言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声音来构造形
体的文字体系叫表音文字,有音素文字、音节文字等类
型。(2.1.021)
274 汉字构形学导论

表意文字∶见"构意文字"。(2.1.021)

构意文字∶根据语言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造形
体的文字体系。也叫表意文字。(2.1.022)

世界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文字发展要经
历表形(象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进
步性是递进的,也就是说,表音文字优于表形、表意文
字。(2.1.022)

世界文字发展两种趋势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文字大都起源
于图画与刻符,首先进入表形(象形)文字,再向下发展
时,呈现出表音与表意两大趋势。两种发展趋势特点不
同,优劣互补,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2.1.023)

强化形声字∶象形字构成以后,由于识别的需要,增加声音
或意义信息,由此而形成的形声字为强化形声字。(2.
3.028)

分化形声字∶一个字具有较宽泛的义域或承担多个义项,为分
化它的记词职能,增加或改变表义构件,由此而形成的形
声字称为分化形声字。包括借义分化、广义分化、引义分
术语表 275

化三种类型。(2.3.029)

借义分化∶假借字与本字共享一字,加表义构件将它们分化。
(2.3.029)

广义分化∶汉字所记录的词义域比较宽泛,后来为了区别,分
化出义域较狭窄的新词,同时分别加表义构件或另改表
义构件分化出意义指向更具体的字,称作广义分化。广
义分化前的字,称作源字,分化出的字,称作广义分化字。
(2.3.031)

引义分化∶当汉字所记录的词引申出新的意义时,增加或改变
表义构件分化出新字,分别承担原有义项与引申义项,称
作引义分化。分化出的新字,不论承担哪个义项,均称引
义分化字。(2.3.031)

类化形声字∶形声字的格局形成后,有些本来不是形声字的
字,受同类字的影响也加上了义符,这类形声字称为类化
形声字。(2.3.031)

自源文字∶指在族群所在的地理环境下,与本族人的生活直接
相关,以系统记录本族语言为发展前景的文字符号系统。
276 汉字构形学导论

(3.1.034)

借源文字∶直接借用其他族群的文字形体,或者借用其他族群
文字后又进行改造的文字符号系统。(3.1.034)

汉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指汉语词汇产生新词的方式经历的
三个阶段,即原生阶段、孳生阶段和合成阶段。(3.2.037)

原生阶段∶汉语词汇从无到有的阶段,也就是人类有了语言而
成为人的阶段。原生词音义结合以约定为主,带有任意
性。(3.2.037)

孳生阶段∶汉语词汇从旧词中分化出新词的阶段。孳生造词
与形声造字往往同步进行,孳生词与源词具有音近义通
的关系。(3.2.037)

合成阶段∶汉语词汇在积累了足够的单音语素后,采用合成的
办法造词的阶段。由于孳生造词不再是词汇的主要造词
方式,大规模造字已经很少。(3.2.037)

义位偷换∶多音词递相训释的时候,由于以字为单位而不是以
词的义位为单位,产生训释的义位置换、致使训释词与被
术语表 277

训词不同义的现象。(3.3.050)

构意;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
设计字形的意图。也称造意。(4.1.055)

造意∶见"构意"。(4.1.056)

构件义化∶象形构件象物性淡化,成为具有声音和意义的字参
加构字体现构意,称为构件义化。(4.1.060)

构意不明∶早期的古文字中,有一部分汉字由于资料不足,
构意难以解释,根据表意文字必以词义为依据结构字
形的推论,这些字不应没有构意,理论上称作构意不明。
(4.3.064)

理据重构∶汉字形体因书写变异不能与意义统一时,在使用者
表意意识的驱使下,重新寻求符合新的构形系统的构意
去与它的新形切合,或按照它的意义重新设计构形,称之
为理据重构。(4.3.065)

理据部分丧失∶在字体演变中,有些字部分构件发生了变异,
构意丧失,但还有一部分仍保留理据,称为理据部分丧
278 汉字构形学导论

失。丧失理据的构件,称为记号构件。(4.3.067)

理据完全丧失∶在字形随字体的演变中,有些字由于构件的无
理变异或构件的黏合,在视觉上完全失去了构意,称为理
据完全丧失。(4.3.068)

望形生义∶用已经丧失理据的字形任意附会构意,或凭主观推
测乱讲构意,称作望形生义。(4.4.071)

记号构件∶见"理据部分丧失"。(4.4.073)

笔画∶汉字的书写单位。广义的笔画包括刻写、范铸、软硬笔
描写所实现的刻痕(甲骨文、石刻、砖刻、竹木简等)、铸迹
(金文)、线条(篆文)、笔画(帛书、隶书、楷书)。狭义的笔
画仅指隶楷等今文字中可以称说、可以论序、可以计数的
书写单位。(5.1.078)

笔形∶笔画写成以后的样式,称作笔形。楷书的基本笔形有
横、竖、撇、捺、折、点几类。(5.1.078)

运笔∶通过笔的运行写出一个汉字的过程叫作运笔。描述其
特征可从笔势、笔态和笔意三方面入手。(5.2.082)
术语表 279

结体∶已写出的完整汉字结构的状态叫作结体。描述其特征
可从外部轮廓、构件布局、空间疏密和全字重心四方面入
手。(5.2.083)

构件变体∶构件由于书写的原因,产生了省减笔画或其中一部
分构件、改换构件放置的方向、改变某些笔形或两个以上
构件粘连的现象,称作形体变异。变异后的构件,可以与
正体构件认同,认同后仍具有与正体相同的构意,称作构
件变体。楷书的构件变体有省减变体、置向变体、笔形变
体及交重变体等类别。(5.2.084)

省减变体∶由于书写的原因,某些构件产生笔画或其中一部分
构件省减的现象,称作省减变体。(5.2.085)

置向变体∶由于书写的原因,某些构件产生改变放置方向的现
象,称作置向变体。(5.2.085)

笔形变体∶由于书写的原因,某些构件产生一些笔形改变的现
象,称作笔形变体。(5.2.085)

交重变体∶由于书写的原因,某些合体构件产生两个以上构件
粘连的现象,称作交重变体。(5.2.086)
280 汉字构形学导论

平面结构∶由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的汉字组合类型,称为平面
结构。平面结构大多具有图形性,包括形义集合型和物
象组合型两种。(5.3.087)

形义集合型∶在平面结构的汉字中,把多个意义信息集在一起
来表示总的字义的类型称为形义集合型。(5.3.088)

物象组合型∶在平面结构的汉字中,按照具体物象的关系组成
图形来描述字义的类型称为物象组合型。(5.3.088)

层次结构∶由构件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而构成的汉字组合
类型,称为层次结构。(5.3.089)

综合结构∶由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综合构成的汉字组合类型,
称为综合结构。(5.3.092)

有理据拆分∶见"依理拆分"。(5.4.093)

无理拆分∶见"依形拆分"。(5.4.093)

超系统形体∶由于不合理拆分形成的、构形系统不能容纳、无
法解释的形体叫作超系统形体。(5.4.093)
术语表 281

构件∶当一个形体被用来构造其他的字,成为所构字的一部分
时,我们称之为所构字的构件。也称部件。(5.5.097)

部件∶见"构件"。(5.5.097)

基础构件∶构成汉字的最小构件,也就是无法再行拆分的构件
称作基础构件。也叫形素。(5.5.098)

形素∶见"基础构件"。(5.5.098)

直接构件∶直接构成全字的构件,称作直接构件。全字的造字
意图是通过直接构件来体现的。(5.5.099)

过渡构件∶处在直接构件和基础构件之间的构件,称作过渡构
件。(5.5.100)

成字构件∶既能独立成字,又能参与构字、体现构意的构件,叫
成字构件。这种构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字,与汉语中
的某个词或语素对应。(5.5.100)

非字构件∶只能依附于其他构件来体现构意,不能独立用来记
录语言的构件,叫非字构件。(5.5.101)
28B2 汉字构形学导论

单笔构件∶少数构件是单笔画的构件,这种构件应具双重身
份∶在书写时,称为笔画;进入构形体现构意时,称为单笔
构件。(5.5.105)

结构功能∶构件在构字时所承担的构意类别,称为这个构件的
结构功能。也称"构意功能"。汉字构件的结构功能有表
形、表义、示音、标示四种。(6.0.106)

构意功能∶见"结构功能"。(6.0.106)

表形功能∶构件用与物象相似的形体来体现构意,即具有表形
功能。具有表形功能的构件,称为表形构件。(6.1.106)

表义功能∶构件以它在独用时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来体现构意,
即具有表义功能。具有表义功能的构件,称为表义构件。
(6.2.111)

示音功能∶构件在构字时与所构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用提示
语音的方法与同类字区别,即具有示音功能。具有示音
功能的构件,称为示音构件。(6.3.114)

示源功能∶在具有示音功能的构件中,有一部分同时可以提示
术语表 283

词源意义,即为示音兼示源功能。具有示音兼示源功能
的构件,称为示音兼示源构件。(6.3.115)

广义分化字∶见"广义分化"。(6.3.116)

引义分化字∶见"引义分化"。(6.3.116)

标示功能∶构件不独立表示构意,而是附加在另一个构件上,
起区别和指事作用,即具有标示功能。具有标示功能的
构件,称为标示构件。(6.4.118)

构形模式∶构件以不同的功能组合为全字,从而体现构意的诸
多样式,称为构形模式。(7.0.122)

结构—功能分析法∶运用构件不同功能组合汉字体现构意的
方法来分析汉字的构形模式,为汉字的构形做穷尽分类,
称作结构—功能分析法。(7.0.122)

全功能零合成字∶由一个单独的成字构件,也就是一个形素构
成的构形模式。全功能零合成字包括传承式零合成字和
黏合式零合成字两种类型。(7.1.123)

传承式零合成字∶由古文字的独体象形字直接演变来的全功
284 汉字构形学导论

能零合成字。(7.1.123)

黏合式零合成字∶古文字阶段的合体字,经过隶变、楷化发生
变异,构件黏合而无法再分析的字。(7.1.124)

标形合成字∶由表形成字构件加上标示构件而形成的合成字,
即为标形合成字。(7.2.125)

标义合成字∶由表义成字构件加上标示构件而形成的合成字,
即为标义合成字。(7.2.126)

标音合成字∶由示音成字构件加上标示构件而形成的合成字,
即为标音合成字。(7.2.127)

会形合成字∶由两个以上的表形构件组合并表示一个新的意
义的合成字,即为会形合成字。(7.3.128)

形义合成字∶用表义与表形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
义,即为形义合成字。(7.3.129)

会义合成字∶用两个以上的表义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
的意义,即为会义合成字。(7.3.131)
术语表 285

形音合成字∶用表形构件与表音构件组合的合成字,即为形音
合成字。(7.4.133)

义音合成字∶用表义构件与示音构件组合的合成字,即为义音
合成字。(7.4.134)

综合合成模式∶由多个表形、表义、示音、标示构件合成的构形
模式。(7.5.137)

构意半存字∶合成字的直接构件里有一个是记号构件,不可能
界定构形模式的字,称为构意半存字。(7.7.140)

构意丧失字∶构件都是记号构件,完全丧失构意的字,称为构
意丧失字。(7.7.141)

构形属性∶对分析汉字的形体起作用的动态的或静态的特性,
统称构形属性。汉字的构形属性包括构件组合的动态特
点、结构的级层数、各级构件及其功能、构件的组合样式
等四个方面。(8.1.142)

平面图式∶汉字通过一定的模式组构之后,构件呈现出平面
的、显示各构件位置关系的几何图样,也就是汉字结构静
286 汉字构形学导论

态的样式,称为平面图式。(8.1.147)

字样∶在同一种形制下,记录同一个词,构形、构意相同、写法
也相同的字,归纳为一个字样。(8.2.150)

异写字∶在同一形制下,记录同一个词,构形、构意相同,仅仅
是写法不同的字样,称作异写字。(8.2.151)

字位∶异写字认同后,归纳到一起,称为一个字位。(8.2.151)

异构字∶音义相同、记录同一个词、仅仅形体结构不同,而在任
何环境下都可以互相置换的字,称作异构字。(8.2.154)

字种∶异构字聚合在一起,称为一个字种。(8.2.154)

局域异构字∶在某一时期曾经是异构字,其后一行一废,发展
不同的两个字称作局域异构字。(8.3.165)

字用分合∶早期文字数量偏少,不够使用,一个字兼记两个词
(语素),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原来并
和的字用,利用同一字位中不同的字样也就是异写字分配
不同的词(语素),这种现象称作字用分合。(9.1.170)
术语表 287

同位分化∶不保留上位词,义域均匀切割的广义分化,称为同
位分化。(9.2.173)

下位全程分化∶保留上位词,上位词独用。每一个下位词的意
义都包含在上位词内。这种广义分化称为下位全程分
化。(9.2.174)

下位半程分化∶保留上位词,上位词同时兼用作下位词之一的
广义分化,称为下位半程分化。(9.2.175)

转写∶用一种字体刻画另一种字体字样的做法,称作转写。将
古文字转写为楷书字体,叫作隶定或隶古定。将草书转
写为楷书,叫作草书楷化。(9.3.179)

隶定∶见"转写"。(9.3.179)

隶古定∶见"转写"。(9.3.179)

草书楷化∶见"转写"。(9.3.179)

复形∶由后世的字形沿着传承关系认同的线索追溯之前的构
形,以了解其更早的构意,称作复形。(9.4.182)
288 汉字构形学导论

直接传承;汉字经过发展,因为总的形制变化,产生不同的笔
法。但构形属性与构意解释没有发生变化,全然可以断
定是同一个字。这类传承称作直接传承。(9.4.183)

变异传承∶汉字经过发展,构形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基础
构件或一部分构字能度较大的复合构件的样式发生了变
化,直观看来不像同一个字,但只要通过构形分析,将基
础构件认同,很容易分析出它们的形体传承关系。这类
传承称作形体变异传承,简称变异传承。(9.4.183)

汉字构形系统∶在共时历史层面上同一形制的汉字总体,有自
己的构形元素、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其个体字符互相关
联,内部呈有序性,这种符号的系统性称汉字构形系统。
(10.0.190)

基本元素集∶共时的同一形制汉字中所有基础构件的集合,称
为基本元素集。(10.2.192)

形位∶将写法微殊、来源相同、构意相同的形素归纳到一起,称
作一个形位。形位是在同一历史层面上的汉字经过规整
后被归纳的形素群体。(10.2.193)

形位主形∶从同一形位的字样中,按照通用性、传承性、理据
术语表 289

性、适度简约性的条件,优选出其中的一个字样,作为这
一形位的信息代码,来指称这一形位,称作形位主形,其
余字样则称作这个形位的变体。(10.2.193)

形位变体∶见"形位主形"。(10.2.193)

字位代表字∶从同一字位的异写字中,按照通用性、传承性、理
据性、适度简约性的条件,本着其基础构件与形位主形尽
量一致的原则,优选出其中的一个字样,作为这一字位的
信息代码,来指称这一字位,称作字位代表字。其余异写
字则称作这个字位的变体。(10.3.200)

字位变体∶见"字位代表字"。(10.3.200)

小篆构形系统∶专指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所构建的构形
系统。这一构形系统相当严密,说明许慎的系统观念是
比较理性的,但其表现是内在的,经过描写可以显现。
(10.5.208)

文化三层次说;钟敬文先生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条干流∶第一条是上层文化,它主要
是宫廷文化。第二条是中层文化,它主要是市民文化。
290 汉字构形学导论

第三条是下层文化,即由广大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所创
造和传承的文化。(11.1.219)

"书势"说∶指唐代张怀璀《六体书论》对大篆、小篆、八分、隶
书、行书、草书六种字体的风格气势进行的描绘,后来把
他的描绘作为用笔势分辨各类字体的依据。(11.3.225)

初期积累字∶基础教育识字教学开端时期,用以突破零的优选
的字集。(12.1.242)

汉字效用递减率∶汉字数量增多,能够覆盖阅读文本的比例
随之增加的差距却逐次减少,到一定数量后,覆盖率的
比例几乎不再增加。这个定律称作汉字效用递减率。
(12.1.244)

儿童心理词典∶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能理解和使用的词的
集合,称作儿童心理词典。在儿童心理词典中的词,对
儿童来说,音与义都是已知的,有利于汉字的初期教
学。(12.1.248)

造字理据∶造意(构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
可分析的客体,称作造字理据。(12.3.264)
术语表 291

本义∶汉字所记录的词中,与汉字的造意相贴切的一个义
项。本义是一个操作概念,在词的所有义项中,它是汉
字构形的依据,相对说来产生较早,但不能证明最早。
(12.3.266)

引申义∶多义词中,本义以外的其他因联想而孳生的义项。本
义属于语义,具有广义度,也就是有一定的概括性。
(12.3.267)

引申义列∶以本义为起点,将多义词的义项按逻辑多向、多层
排列在一起,以显示义项之间的关系,称作引申义列。
(12.3.268)
汉字构形学——为汉字创建科学的基础理论

本书吸收了系统科学的方法,对传统"六书"的精神重
新阐发,在汉字表意特性和汉字构形系统这两个基本原则
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古今各种体制的汉字结构分析、系
获描写的普遍原理和可操作的方法,自汉字存在和发展的
诸多现象中提炼规律,建立有关汉字构形的术语系

全书分为十二章。内容丰富,深人浅出, 举例详实,对
汉字整理、应用和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http//www.cp.com.cnl

定价∶29.00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