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的这五位研究生

原标题:沙孟海的这五位研究生

潘天寿先生生前在任浙江美术学院校长期间,曾向国家教育部等部门提议在浙美国画系设置书法科,他的提议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批准,从至浙美便有了书法专业。

潘天寿先生

还于文革后对全国招收了首届研究生,由陆维钊担任主持。当时全国有不少有志的年轻书法爱好者都报了名,参加了考试,据我了解,这其中有福建的刘石开,上海的周志高,南京的黄惇等等。但他们很不走运,都没有考取。陆维钊先生很爱才,当时还给他们没有考取的每人写了一封鼓励信函,要他们好好专研书艺。南艺黄惇对于浙美那次不第,在与他前几年的言谈中,我还是会感觉到他至今对此事还是很在乎的,从其神色中也表现出了不满的情绪。那次考中的当然是幸运儿,那时研究生很少,全国书法类研究生仅有此五人,即浙江朱关田,江苏王冬龄,浙江祝遂之,上海陈振濓,江西邱振中。

陆维钊先生

根据后来介绍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等有关文章得知,陆维钊在招收了五位研究生不长时间因自身身体原因就住院了,仅跟研究生上了很短时间的课,临终前也仅为每位研究生选择设置了大致书法的研究方向,便悄然离世了。后来接替书法研究生这项工作的是沙孟海。沙孟海对书学、印学和金石学等等方面均有颇高造诣,书法篆刻创作很好,是划时代的书法大家。所以由沙孟海担任此任务是必然也是最佳人选。

沙孟海先生

同时刘江、章祖安二人协助沙孟海工作,但我认为刘章二人虽然也是老师辈,但因学问造诣当时还不济,甚至水平还不及研究生们,所以他们与研究生间仅是相互学习,共同研习,共同提高。至于沙孟海在此期间还从外校等请了一些老师给研究生上课,来提升他们的素养,因此小文仅是略说说这五位研究生的书法等,故关于此就不作展开讨论了。

朱关田是五位研究生中年龄最长的,他生于浙江,长于浙江,长期生活工作于杭州,历任浙江省书协主席,为浙江书法做了许多贡献,是当年一位领军浙江书坛的大佬级人物。他的书法在我的印象中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全是沙孟海的用笔、结体。属于那种没有完全学像沙体的那类,用笔转折处多用蛮力硬转或断开再书写,加之所有的笔画都处理的较短,一幅作品看上去感觉全然点点,像大雨点似的,密密麻麻,大点小点笔画无数,显得重复,没看头。好在篇章上还算疏朗,所以还不至于给人散乱之感。记得有一年与几位书友小聚,其中一书友说武中奇的线条像挤牙膏,一小段一小段的;尉天池字的结体像蛤蟆,或蹲或趴的样子;朱关田作品落款名姓像飞机轮子,像战士机将要起飞的势态。我认为这比喻很是形象诙谐,十分有意思。

二十年前我曾在北京中书协听过朱关田一次讲话,他说话声音很大,就是不用麦克风在后排也能听见,但大都是浙帮一带口音,不认真听是不太容易搞明白他说了些什么的。朱关田大概在任期间书协杂事较忙,他写出的作品大都草率,钤印也不讲究,大都用印随意,加钤印也不够清晰。不过近几年没有怎么再见到朱关田的作品,大概是他看尽了书坛的事情,还是静下心来书法,潜心当年他的益师嘱咐设置的唐代书法史的研究更合己意吧。

朱关田作品

王冬龄是江苏如东人,他在没入浙美前,就跟尉天池和林散之学习书法,我曾见过王冬龄当年写的一幅隶书,全然散耳面目,纯正的林家隶书。入美院后,王冬龄开始广泛汲取经典法帖,碑帖兼习,尤其在草书和大字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点我们可以从首届大学生书法展中王冬龄那幅草书作品就可以看出端倪,此作草法娴熟,用笔中锋为主略有破锋,情感技法均表现得体。前几年我又去了一次杭州南山路的中国美院,又一次认真看了咖啡厅里满壁大笔大书的王冬龄大草作品,气势磅礴,力能扛鼎,亦古亦今,的确堪称当代巨作的精品。由此可以想见,王冬龄的体力一定很好,没有好的身体素质,那么大那么长篇的作品不可能驾驭得了。他从90年代至今多次在不同场合伏地弯身创作大字大书长篇作品多幅,笔法老道,情感真挚,激情四射,对于一位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这样的表现的确令人敬佩。

王冬龄草书很得林散之的意味,他又从沙孟海学,所以他将林的草书用沙的方式拓而大之了,林一般创作草书用长锋羊毫用笔二分,王冬龄在继承散耳的用笔基础上也加入了文若的碑法用笔,使毫多在三分,甚至有时四五分,所以王冬龄的草书较林散之的草书线条要粗了许多,也更恢弘大气,这也是写大字大幅作品必须要做到的,可见王冬龄是一位十分善学取舍得体的书法家。

王冬龄多年来十分热衷于现代书法,作品少字书、冲洗染色到字与字之间重叠乱书等等,现代书法在王冬龄整体创作历程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且是王冬龄书法艺术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是十分喜欢他的这类作品的,特别是王冬龄的书非书的现代书法,墨色全淡,用笔飞动,章法异想天开,特别难得。近年的乱书看似乱,实质有序,技法技巧与作者的情感于乱书中融合,墨气淋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因为作文的关系,我将王冬龄的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分开说了,实际上王冬龄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之间已经没有了界线,现代中有了传统,传统中再现了现代。王冬龄是在广泛吸收了古今艺术经典,站在大师的肩膀之上,又敢于创新创造的富有时代担当和责任感的书法艺术家。

王冬龄也是位不愿久坐在书房中书法家,时常全国全世界地飞跑至某地某处现场表演书法,我认为也有一定的炒作嫌疑。有些作品笔画重复雷同也多,创作不够谨严是其不足。

王冬龄作品

祝遂之是五位研究生中在沙孟海在世时同沙走的最近最久的学生,好像他做了多年沙老的助手,后来调到浙美做了书法教授。祝遂之的书法在五位研究生中也最像沙孟海,如果你不看落款姓名印章,你有时真难分辨哪是沙师、哪是遂之的,可见形神都似到骨子里去了。

如果说祝遂之的书法与沙氏有何不同处,我则认为祝遂之的用笔帖学的成份要多些,用笔更提起,线条略细且流畅,祝遂之草书作品也较老师要丰富,但大字作品较少见。祝遂之的篆刻很好,古意盎然,拙厚古雅,文质彬彬,篆刻风格与书法风格相一致,在这五位研究生中祝遂之的篆刻水平是最好的,也是最将篆刻当回事的作者。他的篆刻表现手段风格也杂多,显得不够协调统一,同他的书法一样,至今也没有多少自我语言,风格不够显著。

祝遂之作品

邱振中在没上书法研究生前学的是工科,与研习书法没有丝毫的关系。但邱振中常常用理工科的思维和研究方式去诠释书法,其理论与观念和训练方式也的确令人眼前一亮,方法方式也的确是独具特色,史无前例是事实,但效果是否得当合适还待商榷。邱振中的许多理论现在看来是站不住脚的,甚至错误的,他有时仅是自圆其说罢了。

邱振中的传统书法多作草书斗方,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观可赏的地方。现代书法多取西方元素,仅是用东方的毛颖照搬西方抽象的某些意趣而已,没有太多新意,不足观不足取。

邱振中作品

陈振濂是决顶聪慧有才华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他的书论著作颇富,著书立说之丰在当代书坛是之最的人物,且有很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陈振濂学院派书法教学法从理论出发,立根创作书写与形式等,培养了一批优秀才俊,贡献突出,是划时代的书坛巨子。

由于陈振濓在皆多方面皆有不俗表现,所以我们往往疏忽了他的书法。实际上陈振濂的书法创作水平也十分突出,才气横溢,极擅书写表达,佳作频出。陈振濂习惯性书写如手札、题耑和作跋等等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书写自然,文气十足,十分优雅。他的大字榜书巨幅作品碑帖兼有,真力充溢,气势磅礴,令人赞叹。少字现代作品构思新颖,独具匠心,佳构杰作时现。总体观之,陈振濂书法属于才子文人书法,文采风流,才气风流从笔端慢慢溢流出现在素纸上,的确令人羡慕。

陈振濂作品

陈振濂现任中书协副主席,平时热衷于社会公益,在书界社会上贡献也大。但是前些年听说陈振濓身体很不好,这样既要忙于学术,又要热衷公益活动,可谓忙碌,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况且他的身体状况很不理想,随时随地都有倒下的危险,我们真诚规劝陈振濂现应以身体为重,身体健康是人生第一位的事情。名利和他看重的未来中书协主席人选等职位于人生来看,都仅是浮云,决不可追求太多。陈振濂应该好好休息,认真治病养身。

老可写于戊戌立秋日午后

作者简介

张可 ,字仲人。授业于张爱国、言恭达、陈身道、方小荘、黄江诸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美术学(书法)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书法导报》特聘书法家,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委员会主任评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核心刊物《中国书法》杂志编辑,并参与编辑《中国书法全集》。

谢谢!

如果您喜欢本文

书法聚焦编辑发布

阅读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