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出炉

原标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出炉

全方位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夯实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基本建成基础上将往何处去?8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对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措施。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到26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全国直接融资额的比重保持在85%以上,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余额比重5%左右,“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7000亿元左右,集聚50家左右金融科技龙头企业。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加强部门联动、市区协同,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了新内涵

《规划》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6个具体目标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需放在国际国内格局的大背景下进行考虑。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是这一内涵的具体体现。

李峰说,未来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全球投资者将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同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好在岸和离岸两种资源,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而这要从国际化产品业务的推行和国际机构生态圈的打造两方面加以推进。“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的建设正是落实这些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吴清指出,“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将紧紧围绕《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支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吴清说,上海要从四个方面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聚焦制度创新,探索金融高水平开放新路径;聚焦重大平台,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聚焦机构集聚,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效应;聚焦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进一步提升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等。

关于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具体举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将在重点领域、重点主体内实现人民币跨境使用重点突破。坚持市场驱动,以原油、铁矿石、粮食、橡胶等大宗商品和境外承包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央企国企等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培育市场主体人民币结算习惯。同时,优化政策环境,更好推动“本币优先”理念落地。推动落实“凡是外汇能做的,人民币都能做,而且更为便利”。

对于未来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将如何着力,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表示,上海将紧紧围绕“1234”继续加大全球资管中心的建设。“1”是构建良好的资管行业发展生态系统;“2”是紧紧抓住对外开放深化和金融科技应用两大发展机遇;“3”是加强金融法治、行业自律、政府服务这三项有力保障;“4”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四个核心要素——机构、产品、市场、人才。

解冬表示,将着力完善多元化资管机构体系,创新更多资管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资管领域国际化水平;着力加强资管人才引进培育,优化资管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

聚焦健全金融“市场化”机制,“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支持多元化金融市场创新,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其中一大举措是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及注册制试点改革,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上海要进一步提升科创板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坚守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着力把好科创板公司质量入口关;充分发挥科创板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推动适应科创公司特点的制度创新,持续评估和优化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退市等基础性制度。

上海证监局局长兼上海稽查局局长程合红称,上海证监局将大力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提高发行融资数量和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拟上市企业的质量和结构,通过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程合红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特别是中介机构“看门人”的作用,也就是让更多的资本市场的“好钢”用到支持服务上海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刀刃”上;另一方面,按照“零容忍”要求,对发行融资过程中出现的欺诈发行和中介机构失职等证券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惩治,从而确保在融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能够做到依法合规、准确高效的对接,保证市场中珍贵有限的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所迫切需要的领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