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典午忽兮,月酉没兮”这句话,是预言司马昭死期?怎么解释

原标题:为何“典午忽兮,月酉没兮”这句话,是预言司马昭死期?怎么解释

公元263年,一条消息传到司马昭耳朵里:姜维跟黄皓矛盾爆发,请求刘禅杀掉弄权祸国的黄皓,却被驳回 。姜维无奈下退回沓中自保,致使汉中空虚。司马昭大喜过望,立刻筹划灭蜀之战——钟会和邓艾,兵发蜀汉。

随着邓艾偷袭阴平,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蜀汉朝堂里是一片投降之声,尤其是光禄大夫谯周的嗓门最大:“老大你想逃到吴国?可吴国会怎么对待你?必会让你遭到羞辱。而且吴用迟早也会被灭,与其那时再遭一次羞辱,不如投降要趁早!”

这番话说得刘禅无可奈何,决定投降了。那么谯周为何这么坚定要投降,刘禅为啥又要同意?须知此刻的蜀汉,姜维顶住了钟会,霍戈又要回援,只要发动起成都百姓坚守成都,待援军回救,说不定就能包了邓艾的饺子,蜀汉未必会亡!

这就只能说,此刻的益州已非昨日了。因为益州本土势力,早已占据了朝堂,谯周就是其代言人。这些益州土豪势力,从来都是谁强跟谁合作。比如刘备进川时,他们就选择了刘备——这也是为啥,刘备和诸葛亮,一直重用荆州派系人马,而对他们进行打压的原因。

可惜刘备和诸葛亮已去,益州本土势力强势反弹。且谯周早在六年前,就写出了一篇《仇国论》,表达了要投降的意愿——这其实也是整个益州本土势力的意思。

所以此刻,刘禅就算想坚守成都,以谯周为代表的益州土豪势力,也必会疯狂拆台,让蜀汉亡得更惨。就这样蜀汉亡了,刘禅跑到司马昭那里去装傻,无论怎样算得到了一个好结局。

那么谯周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很快,司马昭就来了一道命令,先封谯周为“阳城亭侯”,跟着就让谯周离开益州,来洛阳当官。谯周磨磨蹭蹭地走到汉中后就不走了,言称自己得了病,说啥也不去洛阳。

其实想想也对,在益州谯周一呼百应的,所有人脉、资源全在这里。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是他的学生。无论谁统治,都要先看他们这些益州土豪势力的脸色。可如今却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洛阳,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于是谯周在汉中一待就是近一年。好在此刻司马昭正一门心思的狂挖曹魏墙角,没闲心搭理谯周,这让谯周放心不少。恰好此刻,谯周的一位叫文立的弟子,自洛阳返回益州,听闻老师得病后,就来看看。

文立一到,谯周就立刻病得说不清话了,写了一句话,“

典午忽兮,月酉没兮

”,文立很快就看明白了,这句话是在预言司马昭的死期,就在本年八月。果然,本年八月,司马昭就死了!

此事,一直都是三国时期的“奇事”之一,影响非常大。以至于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都把谯周塑造成了一位“星象狂人”,比如劝刘璋投降刘备时,他就拿着星象说事,劝刘禅投降邓艾时,又拿着星象来劝。

此刻,必会有人追问:谯周的这句话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司马昭,咋就是预言了司马昭死期呢?

说来也简单,这就是古人的一种文字游戏罢了。

典跟司,同义!所谓典司。比如《左传》中曾有这样一句: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而《礼记》中,也设有五官: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午跟马,同根!所谓子鼠丑牛……午马未羊!

故而“典午”就是暗指司马昭。

看到这,人们必会认为谯周人虽可恶,却也未免太神了。其实哪有那么神。因为后来谯周还曾跟陈寿谈过自己的寿命,暗示陈寿说,他能活71岁,可实际只活了69岁!

所以,他预言司马昭死期,无非瞎猫碰到死耗子,却反映出了他对司马昭的惧怕,盼着司马昭早死!好让自己留在益州。结果司马昭是死了,司马炎却更狠,下了死令——有病也必须来洛阳。谯周只得去了洛阳,并最终死在了那里。

真不知谯周在洛阳时,会不会回想,自己劝刘禅投降时,那慷慨激昂的劲头。他有没有想到过,刘禅是投降了,可自己却最终落得这个结果,但这一切又能怪得了谁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