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及現代藝術

關於克勞德・莫內的21件事

Zoë Vanderweide

1. 莫內等藝術家對法蘭西藝術院及沙龍制度大感失望,因而創立印象派。

1862年,莫內加入瑞士畫家夏爾・格萊爾的畫室,與志同道合的藝術家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弗雷德里克・巴齊耶和阿爾弗雷德・希斯里一起共事,並開始琢磨其視覺藝術語彙和技巧。莫內與其他藝術家(包括雷諾瓦、馬奈、德加、塞尚和畢沙羅)被思想守舊的巴黎沙龍屢次拒絕之後,於1874年成立「無名氏畫家、雕塑家及雕刻家協會」(Anonymous Society of Painters, Sculptors, and Engravers),並舉辦了一場獨立展覽,被後世稱為「第一屆印象派展覽」。

2. 印象派取名於莫內作品《印象,日出》。

此畫於1874年展覽上展出,描繪勒阿弗爾港煙霧朦朧的景色。藝評家路易・樂華貶斥此畫「流於印象」,並評論道:「初成形的牆紙比起這幅海景更下工夫!」儘管如此,這個名稱很快就被嶄露頭角的印象派畫家欣然採納。

A painting of a harbor at early morning, with impressions of light on the water, a few boats and a red sun.
莫內《印象,日出》,1872年作,法國巴黎瑪摩丹莫内美術館收藏。圖片提供: www.bridgemanimages.com

3. 成為畫家之前,他是受人歡迎的諷刺漫畫家。

15歲的莫內早已憑描繪勒阿弗爾人的炭筆漫畫成名。這些作品以每幅10至20法郎的價格出售,並署名「O. Monet」(奧斯卡是他的名字;克勞德是中間名)。

4. 他曾入伍參軍,在阿爾及利亞服役一年。

1861年,20歲的莫內被召入非洲輕騎兵第一團。儘管其父有能力支付2,500法郎讓莫內免服兵役,但因為莫內拒絕放棄繪畫,他便拒絕付錢。莫內在阿爾及耳服役一年,直到他感染傷寒;隨後其姨母從中助他從軍隊退伍,條件是他要完成一個正規的藝術課程。雖然莫內在阿爾及利亞創作的作品無一倖存,但他後來憶述:「那裡的光與色彩在我心中留下印象......成為我往後創作的根源。」

A painting of Camille Monet dressed as a geisha in an elaborate red robe, looking over her shoulder, with a fan.
克勞德・莫內,《莫內夫人妝成日本女子》,1876年作,波士頓美術館收藏。

5. 日本藝術是莫內的靈感泉源。

莫內一生精心收藏日本浮世繪木版畫,當中不少珍藏現於吉維尼故居展出。雖然在早期作品中,如《日本女子(身穿和服的卡蜜兒・莫內)》(1876年作),他對日本文化的迷戀較為流於表面,但他後來融入日本浮世繪的意境,變得更有深度。莫內親自設計的日本橋和睡蓮池成為他晚年的主要創作題材。

6. 亦師亦友的歐仁・布丹讓他認識到「外光繪畫」。

1856年,少年莫內在諾曼第海灘上結識了布丹。二人成為師生,布丹教導莫內戶外寫生的技巧,並培養他欣賞自然物象中的光影變化。不拘一格的「外光繪畫」成為印象派的標誌風格;莫內後來表示:「若我成為了畫家,這完全歸功於歐仁・布丹。」

7. 莫內醉心於空氣對光與色彩的變化影響,透過在不同環境下觀察同一主題,創作出多幅作品。

莫內創作了不少探究時間、季節和天氣變化的作品系列。其中包括1890至1891年作的《乾草堆》系列,1892至1894年著名的《魯昂大教堂》畫作系列,以及莫內作於晚年的250多幅《睡蓮》。他的油畫系列構圖嚴謹,與早期的即興創作大相逕庭。莫內以系列形式展示主題的手法創新獨到,普普藝術和極簡主義皆受其影響。

8. 1868年莫內跳下塞納河尋死。

在長子出生不久後,莫內一家的生活捉襟見肘;其父反對他的婚姻和事業,斷絕其財政來源。莫內無力供養家人,並對法國藝術體制感到心灰意冷,因而從橋上跳進塞納河尋死。雖然他最終倖存,後來亦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共同創立印象派,但其一生不斷受抑鬱症所困擾。

9. 普法戰爭期間,他與家人逃離法國。

1870年,莫內一家逃到倫敦避難。在此期間,他鑽研英國風景畫家康斯特勃與泰納的作品,並結識了他的第一位藝術經紀人保羅・杜杭・胡埃。1871年,他們一家離開倫敦,前往荷蘭城市贊丹。他在當地創作了25幅畫,並據說曾被警方審查是否涉及「革命活動」。同年稍後他返回法國,定居於阿讓特伊。

A painting of Monet's garden at Giverny with a rose garden in a bold palette of greens, reds and purples.
莫內晚年之作《從玫瑰園望向藝術家的家園》,1922–24年作。可見他的用色傾向紫、紅、橙的色調。法國巴黎瑪摩丹莫内美術館收藏。圖片來源: Bridgeman Images

10. 晚年的莫內患上白內障,因此這一時期的畫作泛呈紅色。

1912年,72歲的莫內被診斷出雙眼患白內障,一直忍受到1923年才接受手術。核性白內障會吸光和淡化色彩,眼中世界呈偏紅黃色。由於視覺上的變化,這時莫內筆下的睡蓮垂柳亦顯得更加抽象,其經典用色由藍綠色調變為淡黃色、粉紅色及紅色。莫內憂慮喪失視力對其創作的影響,但如今這一時期的畫作被視為印象派與現代抽象藝術之間的重要橋樑。

11. 完成矯視手術後,據聞他能看到紫外線光譜的色彩。

1923年,莫內的右眼進行白內障手術,但他拒絕為左眼做手術。因此他的右眼可以看到紫藍色,但左眼不能。由於移除了能夠隔濾紫外線波長的眼部晶體,據聞莫內開始看見並描繪出一種肉眼不見的色譜。

12. 莫內作品的普及化歸功於馬克・羅斯科、傑克森・波拉克與威廉・德庫寧等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

莫內在生涯晚期名利雙收,蜚聲藝壇,而在1940年代紐約抽象表現主義冒起之際,莫內的作品亦再次引起大眾興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借鑒了莫內筆下的尺幅、構圖和半抽象畫風,啟發後世對莫內作品的鑒賞,歷久不衰。

13. 莫內建造船上畫室,並在那裡完成多幅水景畫。

1857年,巴比松畫派畫家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初次在船上建造畫室和簷篷,藉以臨水寫生,更距離地接觸其繪畫主題,此舉啟發了莫內。多比尼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前印象派畫家,與柯羅為莫逆之交。莫內獨佔這個「船上畫室」,並曾在多幅畫作中以此為題創作。

A painting of Monet in his painting studio on his boat with a model and canvas.
愛德華・馬奈,《船上畫室中的莫內》,1874年作。德國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收藏。圖片來源: Bridgeman Images

14. 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莫內向法國政府捐贈一系列尺幅恢宏的《睡蓮》作品。

莫內筆下的《睡蓮》有逾60幅,其中8幅在1927年裝裱於巴黎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各長14英尺,展示形式如莫內所願,環繞四周,沉浸其中。如藝術家本人所言,這呈現出「一種幻象,是無盡的世界,也是無邊無際的海浪。」法國畫家安德烈・馬森盛讚此作為「印象派的西斯汀教堂」。

15. 他最喜愛的模特兒是第一任妻子卡蜜兒・莫內(原姓唐斯約),被畫入30多幅作品。

二人邂逅於1865年,並於1870年成婚。卡蜜兒亦為雷諾瓦與馬奈當模特兒,曾被畫入莫內的1866年作品《卡蜜兒(綠衣女子)》,並化身為《花園中的女子》(1866-67年作)中的四人。在他們的次子出生不久後,卡蜜兒不幸離世,終年32歲,可能死於骨盆癌。傷心欲絕的莫內最後一次為她作畫,創作《臨終前的卡蜜兒・莫內》(1879年作)。藝評家約翰・伯格形容此畫為「一場悲慟的生離死別......如此描繪臨終者並表現出切膚之痛的畫作寥寥可數。」

16. 他的第二任妻子艾麗斯・奧契德幾乎毀棄所有關於卡蜜兒的照片。

艾麗斯與當時的丈夫歐內斯特・奧契德因為負債而一貧如洗,1878年與莫內一家同住。在卡蜜兒離世不久後,開始流傳有關莫內與艾麗斯關係親密的流言蜚語。在艾麗斯前夫去世後,1892年二人結為連理。據說艾麗斯非常妒忌卡蜜兒,要求莫內毀棄所有關於她的照片、信函和紀念物。據知,只有一張1871年的肖像照片倖存,由私人收藏保存。

17. 莫內與艾麗斯膝下有八個兒女。

莫內與卡蜜兒育有兩子:讓和米歇爾。艾麗斯與前夫則育有六名子女:布蘭奇、熱爾梅娜、蘇珊、瑪爾特、讓・皮埃爾和雅克。布蘭奇是一名畫家,身為繼父的莫內對她寵愛有加,後來她嫁給繼弟讓。

18. 莫內對自己的創作極為嚴苛,曾銷毀多達500幅畫作。

1908年,他的巴黎作品展被逼延期,因為至少15幅「睡蓮」畫作被他用刀割破。這並非他首次銷毀作品,亦非最後一次;完成白內障手術之後,他將自己在嚴重失明期間所創作的不少繪畫銷毀或重畫。1927年,其友人、法國前總理喬治・克里蒙梭向記者表示:「莫內生氣時會破壞自己的畫作。而他的憤怒源於對作品的不滿......莫內為追求完美會不惜摧毀作品。」

Claude Monet in the garden of his house at Giverny, France, 10 April 1905.
克勞德・莫內在法國吉維尼家中的花園,攝於1905年4月10日。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19. 他將家附近的一條河流改道,並購入異國花卉,構築聞名遐邇的吉維尼花園。

1890年,莫內在吉維尼鎮買下居所,並開展一項鴻圖大計,親手設計家中花園,其後餘生以此入畫。莫內是個一絲不苟的庭園建築師,僱用六名園丁依照他所寫的日常指示來實現其設計意念。1893年,莫內將當地的一條河流改道,在家園中建造池塘,然而引起了鄰居不滿。他在池中植滿來自南美洲和埃及的睡蓮品種。

20. 在他的葬禮上,法國政治家喬治・克里蒙梭感慨喊道:「莫內不要黑色!」

莫內於1926年12月5日因肺病辭世,享年86歲。如他所願,其小型葬禮簡單樸素。當克里蒙梭看到莫內的棺木罩上黑布時,他匆匆換上一塊花布,並感慨喊道:「不,莫內不要黑色!」的確,莫內幾乎不在畫中採用黑色,而是喜歡將深色混合,形成層次豐富的暗影。

21. 如今,每年有500,000人參觀莫內的故居和花園。

莫內之子米歇爾繼承家業,將位於吉維尼的家園遺贈予法蘭西藝術院。其故居和花園耗時十年進行修葺後,恢復昔日美景,並於1980年向公眾開放。那裡有兩座花園:法國諾曼第園花園和日式水庭園。每年有7個月對外開放。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