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道地韓國庶民風情:打沒有洞袋的撞球、配一碗外送炸醬麵

體驗道地韓國庶民風情:打沒有洞袋的撞球、配一碗外送炸醬麵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年在韓國留學的我,也喜好撞球運動,因為在繁重課業壓力下,課暇之餘排解壓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跟韓國的學長姐,抑或外國朋友去「敲杆」,邊敲邊聊天,體驗異國生活。

撞球台上沒有洞袋的韓國「開侖」玩法

雖說韓國八月因愛第一教會脫序的宗教活動,造成疫情全境大流行,儼然成為繼二月來,大邱地區同樣因宗教活動(新天地教會),所爆發出來的第二波重大災情。

但,韓國政府憑藉著過往「亡羊補牢」防疫經驗,再度漸漸控制下疫情,如截自發稿時間(9月13日)維持近一百人初開頭的確診人數,而目前當地防疫措施,由之前類同「三級」開設,即所謂的2.5加強版,預計從本週漸漸放寬到第二級,讓當地民眾能日漸恢復日常生活與社交生活,同時也試圖緩衝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損害。

然而,有趣的是,韓國政府決定實施類同三級防疫措施時,所限制的商家營業範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咖啡廳、補習班與健身房等等外,有一處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韓國的撞球間。

想必許多常看過韓國警匪劇情動作片的朋友們,諸如由張東健所主演的《朋友》(친구,2001),總會看到一些小嘍囉(양아치)聚集的場所,除了酒吧、路邊小吃攤,也有著大家熟悉的「撞球間」(당구장),而他們在室內敲著杆,有時還邊叫外送炸醬麵(짜장면)來吃,靜待上頭老闆指令而行動。然而,眼尖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他們大多玩著沒有洞袋的撞球打法。

當年在韓國留學的我,也喜好撞球運動,因為在繁重課業壓力下,課暇之餘排解壓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跟韓國的學長姐,抑或外國朋友去「敲杆」,邊敲邊聊天,體驗異國生活。

而說來也有趣,台灣人熟悉的「撞球」(billiards,당구)稱號,中國朋友則是稱之為「台球」,而另一項運動,台灣的「桌球」(table tennis),則是被中國朋友稱之為「乒乓球」(Ping pong,탁구),當然這只是稱號不同,玩法大同小異,而在在韓國,韓國人則是習慣玩著沒有洞袋孔的撞球打法。

在台灣街道上,一般的撞球間內,少見沒有洞袋的撞球台,即使有的話,大概十桌也只有一桌是屬於這樣的「特別桌」,說到底,台灣人還是比較習慣玩所謂「14-1」,亦即「花式撞球」(註1),或是「九號球」為主。(註2)

那麼,韓國當地這種沒有洞袋打法的撞球,「又是」韓國人發明的嗎?且又是專屬於韓國人的玩法嗎?這也倒不是,也非「又是」韓國人發明的,而是台灣人較為陌生的「開侖」(Carom,캐럼)玩法。

開侖打法最早源於法國,故又有人把這種打法稱為「法式撞球」,後來開侖被球迷普及推廣到世界各國,今日也成為國際撞球大賽項目之一。(註3)

Paul_Gauguin_072
Photo Credit: Paul Gauguin@Wiki Public Domain

現今開侖除了是在沒有洞袋的撞球桌上競賽外,球的數量,若相較花式撞球(加母球白球,為15顆),或九號球數量(加母球白球,10顆)等玩法,開侖球的數量是相較較少的。

韓國當地人多愛玩的開侖打法為四顆球(二顆紅球一顆白球一顆黃球、或二顆白球二顆紅球),一場比賽互相競賽的玩家多為兩位。然而,開侖的玩法隨著時代不同,從原先的顆星開侖、三星開侖、四球開侖、直線開侖、台線開侖等,甚至還有所謂的「賽利」撞法,打法規則與玩法與日更新。(註4)

韓國約於1924年引進撞球運動,於當地成立第一間撞球間,爾後流行起開侖打法。然而,就我看來,開侖玩法數多種,但一般韓國年輕人最喜愛的開侖玩法,還是所謂「三顆星」(4구)打法。故在此我著重介紹當地三顆星打法與計分,好讓大家看懂韓劇場景,抑或真的有那麼一日,能前去當地,也能輕鬆與韓國朋友敲上一杆。

「三顆星」打法,首先是玩家決定好自己的主球,看是選用黃球或白球後,利用自己的母球,與顧名思義的「三顆星」方式(顆星意指球彈撞到球台,而三顆星則是指球要撞到球台三次),來撞擊台面上的兩顆紅球得分,基本撞擊方式有底下幾種:

  1. 先是撞擊自己的母球→撞擊第一顆紅球→一顆星→一顆星→一顆星→再撞擊到第二顆紅球,得分;
  2. 先是撞擊自己的母球→一顆星→撞擊第一顆紅球→一顆星→一顆星→再撞擊到第二顆紅球,得分;
  3. 先撞擊自己的母球→一顆星→一顆星→撞擊第一顆紅球→一顆星→再撞擊到第二顆紅球,得分;
  4. 先撞擊自己的母球→一顆星→一顆星→一顆星→撞擊到第一顆紅球→再撞擊到第二顆紅球,得分。

換句話說,不管玩家是怎麼樣的出杆路線,都得在一次出杆內,先撞擊自己所屬的母球後,至少都得碰到台邊三次,且敲打到兩顆紅球,才算得分,若是顆星數不夠(諸如出杆後,只有一顆星或兩顆星),抑或沒有撞擊到紅球(撞到一顆,或者都沒有撞到紅球),則當局沒有分數,同時也得換對方上場

易言之,若是滿足上面三顆星與皆撞擊到兩顆紅球條件,當局該玩家計分,一般多計分10分,之後繼續持桿撞擊,直到失誤,才換對方上場。

但是,除了「得分」外,也有出現「零分」與違規的「倒扣分」狀況。

簡單來說,零分狀況如下:

  1. 當局若我的母球(如我的母球為白球時),撞擊到對方母球(黃球),則為零分;
  2. 我的母球沒有撞擊到兩顆紅球任何一顆,則為零分;
  3. 撞擊時,因玩家出杆太大力或施力不佳,使得球彈出台桌(不分母球,抑或被擊紅球),則為零分;
  4. 頭腦不清楚,出杆誤打對方的母球,也為零分。

而違規倒扣分數的情況,大致出現在如下狀況:

  1. 外在因素(如球杆沒有拿好,或衣袖碰到台面上的球),得倒扣10分;
  2. 出杆處理連結球(指母球與對方球、紅球連結在一起時)時,敲碰到台面上其他球,也倒扣10分;
  3. 同樣,為在處理連結球時,因為使用桿法不對,導致自己出杆敲打到母球後(此狀況多出現在低桿拉杆),母球急速回彈,撞擊到自己來不及收的球杆,也倒扣10分;
  4. 玩家急於出杆,撞擊尚未完全停止,抑或還在旋轉的球時,也倒扣10分。

看似簡單的三顆星打法,其實打起來著實花費心思,但也樂趣無窮。

下次讀者們若有機會等疫情過後,去韓國旅遊時,有機會也可以一訪撞球間,除了嚐嚐送到撞球間的炸醬麵美味外,也可體驗一下台灣少見的、沒有球袋的開侖台與打法。(註5)

註釋

  • 註1:Straight pool,玩法主要是以白色母球衝球後,陸續擊落敲杆者出杆前所指定的球號,一球入袋為一分,若是誤打,抑或指定球沒有入袋,則是換下一位玩家上場,一場為最終打完最後一顆,母球也沒有洗袋,再進行下一局。通常依時間長短而決定先達到幾分者為勝者,一般為100分,即先打入100球者為勝者,而職業賽多為125分;花式撞球大多玩家為兩人,但依情況而分,有時也可以三到四人輪流玩。
  • 註2:Nine-ball,玩法主要是以白色母球,依序打入1、2、3號球,看誰最後打入9號球,且母球不能洗袋,為當局勝者;九號球大多玩家為兩人。
  • 註3:如開侖打法內的自由球,已是列為1998年亞洲運動會,與2002年亞洲運動會的正式競賽項目。
  • 註4:賽利玩法,主要是使三個球持續集中在一個小範圍內,不斷地撞擊得分,創造驚人的高分,但此玩法被人認為失去競賽意義。更多關於開侖打法,請參閱:https://read01.com/M4Oo4a.html;而此文著重介紹韓國流行的三顆星開侖打法,故許多開侖複雜打法,先省略不談。
  • 註5:我在創作此文時,聯想到台灣撞球的發展史。想必許多球友一定對於出身高雄陳為志先生,於1988年,民國77年高雄打造第一間「小陳花式撞球館」讚譽有加,值得一提的是,於球壇上素有「冷面殺手」,國際花式撞球奪獎無數的趙豐邦選手,也是出身此球館,請參閱: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cshskh10/b/b-1.htm 而在上個世紀,台灣也盛行過開侖打法,但後來被花式撞球取代,「1978 年花式撞球也引進國內,受到玩者的歡迎,掀起撞球熱潮。有『台灣撞球之父』之稱的藤間一男是日本撞球名人,他創立日本職業會、亞洲花式撞球聯盟,目前是亞洲聯盟總監,這20多年來,他將花式撞球帶到台灣、菲律賓、日本、印尼,是亞洲花式撞球發展史的重要人物。」也就造就我們台灣花式撞球的興起,有關於台灣撞球發展史,請參閱:吳俊升,〈台灣男子撞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52-2006)〉,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p.1http://paperupload.nttu.edu.tw/CA4BD71DBC8AB41/4a7b3624204baa1e.pdf 此外,其實現今仍有許多韓國選手來到台灣精進花式撞球打法,諸如最早的「小魔女」金佳映,還有朴恩智等人,讓人體會「體育不分國際」,也是增進兩國交流的好機會,請參閱: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1751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