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恐龍有了羽毛?》:好萊塢真的在電影中如實呈現出恐龍的樣貌了嗎?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好萊塢真的在電影中如實呈現出恐龍的樣貌了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麥可.班頓將用他數十年的古生物研究經驗,穿插最新的恐龍學研究,帶你認識這個迷人、充滿驚奇的恐龍世界。如果你也著迷於博物館裡或電影裡的恐龍,書中關於恐龍的一切絕不會令你失望!

在一八六○年以後,其他的雙足恐龍圖像在呈現奔跑姿勢時顯得模棱兩可——有些人發覺應該要將這種動物的位向翻轉成水平,將脊椎和尾巴拉長延伸,讓身體在臀部前面以平衡後方的尾巴——比較像是蹺蹺板而不是袋鼠。其他人則堅持展示恐龍在奔跑時身體依舊垂直,將尾巴拖在地上——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結構,需要折斷尾巴和脖子的好幾個部分才有辦法維持。至於速度方面,這樣的恐龍更像是笨拙的巨蟒,而不是可移動的生物。

一九七○年,革命降臨,當時兩位年輕的古生物學家,一位英國人,一位美國人,有了同樣的頓悟。在第四章曾提到,鮑伯.巴克將小型的獸腳類恐爪龍(Deinonychus)描繪成一個身體呈水平姿勢的跑者,而彼得.高爾頓也如出一轍地描繪鴨嘴龍科中的鴨龍(Anatosaurus),畫出延水平方向伸展的樣子,他還附加了一句「匆忙」。他們的真知灼見立即為大家所領會,此後再也沒有袋鼠恐龍的身影,除了在那些最便宜的兒童讀物中。在巴克和高爾頓看來,能夠與恐龍比擬的現生動物不是袋鼠,而是一個路跑健將。可能比較接近大多數人都熟知的卡通人物嗶嗶鳥,牠在美國沙漠中一直遭到威利狼追逐,而牠也是一隻貨真價實的鳥,身形纖瘦,以伸長尾巴和頭的快跑姿勢而聞名。

恐龍骨架的發現也支持巴克和高爾頓的看法。首先,發現保存較完整的骨架,就可以確定關節的特性。事實上,恐龍的四肢關節就像今日的鳥類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類一樣,四肢關節都是相對簡單的。以腿部來說,膝蓋和足踝是簡單的鉸鏈構造,在四足恐龍身上,前肢的手腕和肘部也是如此。而雙足恐龍的手臂則像鳥類和人類一樣,能夠進行更複雜的運動,手腕和肘部都可旋轉,鳥類可以拍打翅膀,人類可以打網球,猿類可以在樹林中換手擺盪。所有這些都是因為髖關節和肩關節的構造使然,允許旋轉和前後運動。

p224-1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提供

恐龍全都演化出直立的姿勢,這是牠們和身軀龐大的祖先的分野。在兩億五千兩百萬年前發生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時,所有龐大的爬行動物都滅絕了,在三疊紀取代牠們的新群體採取的是直立的步態。今日尚存的爬行動物有小型的蠑螈和蜥蜴,牠們的手臂和腿向兩邊伸出,隨著動物的移動而做出大幅度擺動。爬行時,身體會緊貼地面,也不能長時間的快跑——因為要把肚子挺起來得花很大的力氣,而且步幅有限。而這批新的直立動物可以昂首闊步地快速前進,輕鬆不費力地保持體態的直立。

事實上,恐龍一開始基本上就是雙足活動的,牠們不可能是四足爬行。並不是演化出直立姿勢而讓牠們有雙足行走的可能性—這帶來的直接優勢是速度和逃避掠食者—而是因為有了直立姿勢才得以讓獸腳類用雙足行走,發育出巨大身軀以及最終演化出能夠飛行的動物和鳥類。蜥蜴爬行時所作出的伸展姿勢,意味著牠們的腳踝、手腕、膝蓋和肘部都比直立姿勢的恐龍和哺乳類的鉸鏈式關節要複雜得多,因為在每一次的伸展步伐中,四肢都得經歷無數次的曲折扭轉。

然而,一些關於恐龍運動的最初證據其實是來自腳印,而不是骨骼。

p226-2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提供

我們可以從腳印和足跡中學到什麼?

世人對恐龍足跡的認識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儘管早期的研究人員並不確定它們到底是什麼。第一個發表的紀錄可以追溯到一八○七年,當時居住在康乃涅狄格州阿默斯特(Amherst)的牧師愛德華.希區考克(Edward Hitchcock)在當地的早三疊世地層中的紅砂岩上看到了一些巨大的三趾腳印。一八○二年,名叫普林尼.穆迪(PlinyMoody)的農場男孩首先發現這些標本,據說,他將它們撬出來,用這些含有足跡的石板做了一個門階。

p227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提供

希區考克為此著迷不已。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他找出更多的標本,且由於在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Hartford)附近開設了許多採石場,專門尋找用於建造房屋的紅色和黃色砂岩,因此更容易找到這些標本。當他們撬開石板時,有時看到的是單獨的腳印,有時是一連串的足跡,且通常至少有五十個,清楚地印在表面上,一左一右地重複一段距離。希區考克開始蒐集這些石板,最終將它們全數捐贈給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至今仍有機會在那裡看到它們。他出版了幾本插圖精美的專著來描述他的發現,最著名的一本是在一八五八年出版的《新英格蘭的生痕化石》(The Ichnology of New England)。

希區考克一直認為這些是鳥的腳印——不可否認,其中一些確實是相當大的鳥。他無法將牠們歸類在現生的任一種爬行類中,例如鱷魚或蜥蜴,牠們通常長有五個手指和腳趾,而且手掌和腳掌是會平放在地面上。康乃狄克谷地的三疊紀地層上的足跡是三趾的,就像現代鳥類一樣。希區考克的神學家友人推測牠們也許是上古時代的生物,可能是諾亞的烏鴉在大洪水之後前來尋找旱地時所留下的。然而,那裡有太多的足跡,而且很多都非常巨大,這說法幾乎不可能——除非那些烏鴉是鴕鳥的兩倍大!

p228-229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提供

現在我們知道這些足跡是由早期的恐龍所留下的,可能是兩公尺長的近蜥龍(Anchisaurus)—在新英格蘭同年代的地層中因其細長的骨骼而聞名。近蜥龍的頭骨很小,就其口中的牙齒來看,研判是以植物為主食,牠有長長的脖子和尾巴,纖細的身體是以幾乎同樣長度的胳膊和腿支撐起來的—牠可能會在四肢行走和後腿奔跑之間切換。至於當中更大的足跡,可能是牠們的親戚大椎龍留下的,其體長達六公尺。這兩種恐龍都是蜥腳形類,是雷龍(Brontosaurus)和其他蜥腳類恐龍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