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與盜火者:比爾蓋茲和馬斯克為何在中國受到「超規格接待」?

鯰魚與盜火者:比爾蓋茲和馬斯克為何在中國受到「超規格接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田雨苗向《BBC中文》表示,中國政府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務實的政治機構,《孫子兵法》講究「分而治之」。所以,對於一些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正向意義的美國企業和個人,中國會區別對待那些上了「制裁名單」的企業和個人。

半個月內,特斯拉的執行長(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先後到訪中國,他們在訪問期間受到中國官方超高規格的接待,引起關注——馬斯克在44小時的訪中行程中,密集與中國的外交部長秦剛、工信部長金壯龍和商務部長王文濤等三位部長級高官先後會面。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馬斯克在離開中國前還與中國副總理丁薛祥會面,而這次會面並未出現在公開行程和對外報導中。丁薛祥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習近平的幕僚長,二十大之後躋身政治局常委之列,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

比爾・蓋茲更是與習近平坐在一起,面對面會談,習近平對他說,「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此前,習近平先後兩次在海南博鰲與蓋茲會面,2015年首次訪美還與他在西雅圖會面。

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則在3月訪問中國,當時他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距離李強在「兩會」上正式當選,不足半月。

但另一方面,德勤、美光、貝恩、明茲,以及日本的安斯泰來製藥等知名外企今年以來密集受到中國政府打壓。美國商會也發布報告稱,在華美企日益擔心地緣政治爭端對在華業務的負面影響。

那麼為何蓋茲和馬斯克在中國享受超規格待遇?中國政府為何對不同的外企區別對待?在中國和歐美日益緊張的關係下,中國和外資企業還互相需要嗎?

「鯰魚效應」

「特斯拉和蘋果,就像『鯰魚』。」一位長期在中港兩地商學院授課的學者向《BBC中文》介紹,以前漁船裡的沙丁魚運回來都死差不多了,只有一艘船,沙丁魚幾乎都活著,因為船長往裡面扔了一隻鯰魚,刺激小魚們求生欲,反而活下來的多。這就是「鯰魚效應」,即一個生態體系裡,引入一個強者,會激發弱者變強。

特斯拉尤為如此,作為這個行業發展最早最快的企業,進入中國後不斷要求整個產業鏈壓低成本,寧德時代的曾毓群抱怨過,特斯拉很激進地要求他們壓降成本,他們的車子價格也是一降再降。

這條「鯰魚」讓中國的整條電動車產業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雖然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但對外的競爭力則加強。

「在深入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很早就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是,中國很少有自有品牌的大宗工業製造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空調、彩電等產品出口當然不少,但這都是家電,不能算是大宗工業製造品。」安邦智庫在發給BBC中文的一份分析中稱,這反映出的問題是,中國雖然是有規模製造能力的製造業大國,但並非真正的製造業強國。

「這種局面現在開始有所改觀,而它首先出現在汽車領域。」安邦智庫表示。

實際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出口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2年全球出口的電動車中約有35%來自中國,在2021年這一比例為25%。今年則繼續放量,4月中國新能源車出口數量達到9.1萬輛,同比增長1028.5%,環比增長29.4%,佔乘用車出口量的31%。

類似的例子還發生在智慧型手機行業。2007年蘋果推出跨時代的智慧型手機iPhone,當時庫克正是蘋果供應鏈體系背後的核心操盤手,蘋果不斷向中國派去頂尖的技術人員,為供應商購買定制設備豪擲數十億美元,以開發一些獨家技術;甚至為實現筆記型電腦外殼的一體成型,蘋果將全球最先進的萬餘台CNC機床幾乎全部買下,幾個月後他們集體出現在中國的工廠中。

2011年庫克剛登上CEO之位時,蘋果156家供應商名單中只有八家中國公司,在他的治下,2020年蘋果主要供應商名單前200名裡,中國廠商達到96家。

這些參與到蘋果供應鏈體系中的企業被稱為「果鏈」企業,他們涵蓋螢幕、天線、感測器、鏡頭等重要部件,往往手握該領域最尖端的技術,在度過半年到三年不等的蘋果買斷期後,他們就能把技術兜售給中國本土企業。

雖然在行業內流傳「蘋果吃肉,眾人喝湯」的說法,但中國智慧型手機企業在這條供應鏈的加持下,2015年出貨量達到5.22億台的巔峰,佔全球市場的40%。

在蘋果這條「鯰魚」的作用下,中國手機廠商用八年時間在一個相對高端的領域佔據全球半壁江山。中國希望特斯拉也能實現類似效應。

特斯拉在中國的核心供應商近百家,從核心的電池、電機、電控,到充電樁、底盤和內裝,幾乎涵蓋產業鏈每個環節。其中僅寧德時代在特斯拉電池訂單的加持下,市場份額連續六年全球第一,也大力惠及其他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企業。

gettyimages-1079499960-594x594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盜火者」

「對中國而言,比爾・蓋茲更像個『盜火者』,這麼說有誇張的成分,也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他來得足夠早,而且來的時候就是巨頭姿態。」上述學者說。

「盜火者」來自希臘傳說,即普羅米修斯,從太陽神阿波羅那裡盜走火種送給人類。

1994年,比爾・蓋茲第一次抵達中國,推進Windows 95進入中國市場。

而那個年代的中國,電腦是新鮮玩意,對於網路甚至還聞所未聞,直到1995年,時年31歲的馬雲才第一次接觸網路,這時比爾・蓋茲39歲,已靠軟體第一次登頂世界首富的位置,並在之後連續保持13年。

僅僅兩年後,微軟亞洲研究院落戶中國,這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