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變電箱來爲台北「調色」——從山水風情畫布到街道和諧的減法

用變電箱來爲台北「調色」——從山水風情畫布到街道和諧的減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所欣賞的建築,用各種方式展現我們所重視的人生價值。」這是艾倫·狄波頓在「幸福建築」中提到物件與人的關係。

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落實環境色彩美學,包含北市松江路、復興南北路、北門周遭、新生南路及羅斯福路等五個路段、62處共133座變電箱,將陸續「換新衣」。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11日表示,期望此色彩計劃能成為一套設計準則,實踐在全北市的變電箱上,而下階段也計畫將變電箱變市民「資訊箱」。

「我們所欣賞的建築,用各種方式展現我們所重視的人生價值。」這是艾倫·狄波頓在「幸福建築」中提到物件與人的關係,而街道上常見的變電箱,也可以反映出這個時代我們對於街道美學認知與生活的觀點。

聯合報導,設計之都團隊表示,松江路是北市知名「金融大道」,很多現存建築物是灰色的,為讓整體環境和諧、沉穩,該路段變電箱使用漸層灰色,並縮小黃色警告圖示,減少視覺負擔,其他以路段配色也是依街頭特色規畫。

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指出,日本京都、韓國首爾等地,色彩在都市設計規畫扮演重要角色,如果連變電箱都可以考慮色彩,可以思考色彩對城市的意義,可說是以小博大的城市策略計畫。

變電箱塗鴉,市議員王鴻薇質疑,審美觀因人而異,但先前把變電箱漆白,卡灰塵後變得灰頭土臉,當時文化局宣稱是為吸睛,現在塗成灰色,有何差別?

市議員許淑華則指出,首爾舉辦設計之都,大改造東大門,甚至進行街區再造計畫,北市府卻「琢磨」變電箱、公車候車亭,是覺得設計之都讓民眾無感,所以拿小東西濫竽充數?北市府應在國際上宣傳台灣設計的品牌概念,不是拿小變電箱和小招牌宣傳。

原本的變電箱|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原本的變電箱|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現在的變電箱|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現在的變電箱|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中央社報導,設計之都執行團隊設計師周育如表示,色彩和諧是計畫重點,讓變電箱色彩自然的融入環境裡,像松江路周遭建築物多為灰色,所以此路段的變電箱即採用灰色系,並將其上的警戒標示及符號重新排版,減少視覺雜亂意象,增加安穩感。

文化局表示,變電箱從山水風情畫布到街道和諧的減法設計思維,是環境美學的契機、台北的蛻變,同時也反映出這個時代對於街道美學的認知和生活觀點,透過城市各個角落隨處可見的變電箱開始,具體落實環境美學行動。

此外,變電箱體上還加入「色彩推廣」思維,走在街道上即可參與色彩認知,嘗試替台北建立起一套新的設計與色彩制度。

遠見報導,為了替變電箱找出最適當的色彩,從2015年12月開始,設計師帶領民眾一連舉辦3場工作坊,進行色彩系統調查,擬定變電箱色彩規劃,今年3月透過變電箱「白色預告」號召市民一同來參加「變電箱色彩一起來」網路活動,發揮創意為變電箱配色,並導入色彩教育,聚集群眾參與景觀改造,期待好的城市色彩由街道物件細節開始擴散。

松江路段箱體色彩配置|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松江路段箱體色彩配置|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復興北路箱體色彩配置|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復興北路箱體色彩配置|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羅斯福路箱體色彩配置|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羅斯福路箱體色彩配置|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與色相|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與色相|Photo Credit: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首先改造的路段為松江路20處變電箱,率先刷上與環境相融合的中性灰色,在5月11日記者會上首度亮相,6月復興南北路段14處也將換上深咖啡色系,接著將陸續改造北門週遭、新生南路及羅斯福路段,配合林蔭大道工程進度及天候狀況,預計10月可完工。

未來還將在「復興南北路自行車道」、「臺大體育館前廣場」、「捷運萬隆站變電所外牆」三處做創意改造,自行車道將結合小學生創意,讓飛行物出現在自行車道上;體育館前廣場則是打造創意跑道意象;變電所外牆磁磚與縫隙也將融入環境色彩,藉由工作坊、實質接觸參與,從生活中逐漸感受環境美學重要性,建立在地人的生活共識,長期投資在都市生活感知的價值思惟上。

自由報導,吳漢中說,變電箱將先維護一百八十天,再將調色比例等事項都交給台電;台電台北市區營業處副處長楊顯輝指出,目前每年編列逾千萬預算做相關維護。

文化局長謝佩霓希望未來能推動變電箱成為「InfoBox」,用QRcode等方式,讓變電箱成為市民的資訊箱。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