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团购是我们每天的舞蹈 | 2022 上海此刻

2022-04-16 0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huiyu 三明治

作者 | huiyu

“每天都要舞蹈,哪怕起舞的只是心灵。”

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时间,妹妹持一本书边踱步边朗读。此时先生正在看《神雕侠侣》, 姐姐则在读另一本《少儿哲学之故事篇》。

而我盘腿坐在地上,闭着眼做妹妹虔诚的听众, 听她唱美妙的文字。

这是上海浦东封锁的第十八天。

清明时节的午后时分。窗外沁满的天鹅绒般的春意,斜斜的阳光打在马路上,马路两侧的树梢上簇拥着鹅黄嫩绿的软芽新叶,群鸟在间啁啾嬉闹,两棵十多米高的老槐树上缀满了一串串紫白色玲珑的花束,甚至树下狭窄的草坪带上葱茏的小草也不愿辜负大好春光正努力地用翠绿逼走枯黄。往日的这个时候,我家阳台的窗户是决计不能开的,只要一打开就如同打开了储水水坝闸门,卡车公交车的引擎轰鸣声还有隔壁工地的隆隆声,一下就灌泄进来。而此时,放眼望去,除了马路上春风吹落的一地树叶外,没有一辆车, 没有一个行人。没有车轴碾压而过的轰鸣,没有喇叭声,没有快递小哥排遣寂寞用扩音器播放的音乐,没有旁边工地上日夜不停的机械的怒吼。

只有风吹过时,落叶掀动,鸟儿欢鸣。大自然演 奏出的交响乐,澎湃又喧腾。

浦东被封锁的前一天,我们都以为最多三五天, 心态轻松。毕竟病毒变异了嘛,阳性感染者多但绝大 部分是无症状者并且死亡率很低嘛,我们一家都是年轻健硕的人,即使感染了也不会遭到哪里去。想好了后路,心态也就异常轻松。轻松到,我明知道第二天不能出小区了,前一天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也就买了 两份青菜三袋黄酒和一包面条,面对超市货柜上充裕 的物资,无动于衷。当晚甚至毫不节制地按照计划吃了自制火锅,消耗了半只鸡和众多蔬菜。

然后猝不及防的,生活被老天的一只大手随便一 搅和,变成了一锅粥。

封锁期先是由 5 天变成 8 天。为防冰箱里的物资被坐吃山空,我们每天叫一顿外卖。虽然不健康又昂贵,可与饿肚子相比,谁又在乎那点一时看不见摸不 着的身体伤害呢。我的工作史无前例地忙碌了,每天从9点坐在电脑前不是接电话开会就是在表格里面和各种大小数字战斗。幸好有外卖可叫,省却中午做饭的时间。

官方每日新增数的线型图就如同是珠峰的外形, 扶摇直上,封锁期变成了 10 天、15 天、18 天。越来越多的小区被纳入封控区,外卖叫停,快递资源越来越少,我们的物资来源被切断。先生的眉头紧紧地锁着,本来总是挂着笑的脸也显得深沉阴郁起来。他不得不被迫每天盯着手机,在小区群里面搜索有用线索。历史上任何一个艰难的时期,群众都会因求生的本能激发无限的力量。对于商店和菜农,他们需要将物资往外面送,养活自己和员工,对于老百姓,需要物资补给,养活自己和家人。在有供给和有需求的情况下, 中间的物流环节也被“人定胜天”的强大求生欲打通,催生了众种团购,限定品类节约物流保证基本需求。

先生每天牢牢地盯着手机,团购多,却并不代表就能买到。每个人潜在的购物欲和对未来缺乏物资的深深恐惧,让每只眼睛都牢牢地盯着手机,并在每一团开单的时刻,点击下“接龙”,甚至不确定自己团了什么。而先生好多次因为迟疑,因为对团购清单里的部分商品不满意,点击“接龙”的时候已经截单了。他嚷嚷着大家的疯狂,却又不得不参与疯狂,以抵抗随时都会出现的饥饿。

“妈妈,我团了一单牛肉,一份海鲜,两份面包, 两份蔬菜,一份蛋,20 升牛奶,两份酸奶……”团购进行了几天后,先生向我汇报,脸色红润,双目兴奋。

我一时也兴奋不已,夸赞说先生就是咱们家的顶梁柱,有先生咱们就饿不死啦。

“不过,我还是担心……”先生摸着脑袋苦笑。

“买了这么多,担心啥?”我倒是有些笑他杞人忧了。

“我好像还团了其他的,但已经记不清了,也记不清入了多少群,不确定那些团购的东西会不会发货,什么时候发货,发货的话谁会通知我,还是不通知,不通知的话我是自取吗,怎么自取……”先生越说脸上的黑线越多,越说眼神就露出更多的无奈和疲倦。“哦, 海鲜……”他又说,“海鲜,好像明天会到。”

结果,海鲜第二天没有来,先生盯着手机不断地查看消息,都没有收到海鲜抵达的通知。第三天,海鲜还是没有来,第四天,海鲜依旧没有来。

我开始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冰箱越来越空旷, 而团购一点不靠谱。我建议先生用盒马或者叮咚。这两个应用,虽然难抢,但抢到后是能保证送货时间的。

不堪我的重压,先生只得提前研究好攻略并定好闹钟。6 点档是叮咚。8 点 30 档是盒马。攻略上介绍, 需要将商品加入了购物车并且选好了非第一时间段的配送时间,提前两三分钟进入,在 59 分的时候开始飞速快击“付款”……

第二天起床当我充满期待地冲到先生跟前,想从他眼里读到好消息的苗头时,先生却更加颓丧地和我说,“都没有抢到……”

因为小区历次检查都是全阴,除了中间浦东封锁 的5天足不出户以外,其他时间我们可以下楼活动。平常的周末,我们喜欢带着孩子去公园踢球,去河边 骑车野餐。我们都爱运动并且相信大自然有治愈一切的力量。大自然的一切依着阳光的能量滋长繁茂,人作为一分子,在日光雨雪四季中获得滋养,多晒一分太阳便添一份生存的能量和生活的勇气。当年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在“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中得到宽慰和豁达。又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呢?

我们决定每天下午无论再忙也要放下工作,带孩子们到楼下运动。正值春光灿烂的季节,如雪早樱的花瓣在微阳中翻飞,鲜红的茶花绽放着饱满的花骨朵, 还有杏树和樟树树枝上翠绿的新芽已经繁密地如同天上的星子。就连邻居们口罩上面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春意。

起先是跑步。很快姐姐就厌倦了不停地围绕着几栋房子绕圈圈。在她眼里,这种行为无疑如同一头围着磨不停绕圈的傻驴。我虽然嘴上说她偷懒不爱运动, 其实心里清楚跑步这样无趣的运动,只有功利的大人才能凭借毅力坚持下去。孩子天性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

于是在先生的带领下,跑步改为玩滑板。应该说他们三个人由跑步改为玩滑板,我这把老骨头就算了, 为了怕摔倒,还是呆在“无聊的大人圈”里做一头傻驴, 继续跑步绕圈圈好了。

小区里头玩滑板的还有一户人家。是一家三口,先生妈妈带着5岁的姑娘。姑娘刚开始学,小小的人儿看上去比板长不了多少,穿着嬉皮士风格的衣裤歪戴着太阳帽站在板上,即使不会滑都显得萌趣十足。妈妈应该刚学会不久,身形有些放不开。她先生一看就是老手了,在百米的车道上轻盈滑行,遇到屏障时轻轻蹲下身子减速路面畅通时则站直身子加速。在道路尽头仅不足五米见方的地盘,只见他双手展开,胯部带动下身一扭,下身锁住板面,板就旋了 90 度,再三下,板就完全掉了个头。真是达到了人板合一的境界。每次经过女儿或者太太身边时,他一定重心后倾减慢速度,提点她俩要注意点什么。有时也会完全停下来,一手扶着板,一手扶着女儿,耐心地带她往前滑。三个人看着黑黑瘦瘦的,都好健康。与我们相遇的时候,就咧着嘴露出白白的牙齿笑,明亮地打招呼。

真高兴能遇见这样美好的家庭。

姐姐妹妹很快就凭借着轻盈的身体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头,在滑板技艺上超越了先生,一会儿蹲 一会儿站,轻扭腰肢加速,重心后仰放缓,接近拐弯处就立定张开双手乘风飞翔,遇到健步的行人时候猛然刹车。

还是围着那几幢房子绕圈,姐姐就再没说过无聊。

叔本华说世界是人的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所以我看到的世界,又有多少是自我意志的折射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存在呢?

先生依旧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一是怕错过团购的到货通知,二是怕错过新货品的开团时间。家里除了缺肉缺菜缺水果后,日用品也开始沦陷。洗洁精瓶子快见底了,尚且冲了半瓶水凑合着用,牙膏和纸巾也开始告急,糖和盐至多再撑一个礼拜。盒马开出了按小区送货的团购,但一单难求。先生只好在非高峰时间,时不时地打开应用刷一下,有时能捡到一些漏出来的小单,货品不多,但聊胜于无。每次刷到商品,无论是什么都是欢欣雀跃的,即使是速冻水饺和方便面这些我们家平时从来不吃的东西。

除了物资短缺,我并不讨厌封锁的日子。有时候也会站在小区的墙内透过铁栏杆望向绿茵如盖的马路和马路上头蓝得能滴出水来的天空,畅想着哪一日能 破墙而出,在草地上疯跑翻滚,去河边看紫色郁尾花 的绽放。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趁了夜色开吉普车出去,借了车顶的高度,爬上了路口伫立的那两棵老槐树,采了好几帽子的鲜槐花。槐花揉进面粉后被煎成 了槐花饼,现在闭上眼睛,依稀还能闻见淡淡的唇齿留香。

幸好小区本身如同花园。

小区里有院子的人家,多种了樱花树。曲径通幽的公共小道两边,也都种上了樱花树。这些树应该是是三十年前小区初建时种下的,如今,小区成了斑驳的老小区,树却是最好的年华,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散步的时候,常常能见到春风吹拂而飘落的樱花花瓣, 翻舞摇曳着,飘落脚边。然后,一抬头,那么簇拥着的粉色花球,就突然地展现在了眼前。在湛蓝的天幕中,在明亮的阳光下拼命地招展身姿,拥拥攘攘地生发,唱着嘹亮又繁华的歌曲。令人无比感动。

有几处是竹林,顺应着春天的召唤,翠绿得逼人眼目。往年竹林里探头探脑的新笋们,今年早就被居民们悄悄拔了去。主道的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老樟树, 繁茂的枝叶形成好看的拱形,将道路完全遮盖了起来。春风从树中吹过,飘落一地的黄色橙色栗色的叶子, 在两边停留的车辆上积起来。在地面上积起来。

枝头上落了乌东鸽子和云雀。每只鸟都能从一个 嗓子里唱出不同的调子和音色,群鸟就唱出了一个合 唱团的味道,婉转又热烈,就像这个春天。不时鸟儿又扑棱翅膀从这棵枝头滑到另一棵枝头,自由无比,令人羡慕。

墙外的春天,和墙内的春天,区别在哪里呢?禁锢的不过身体,闭上眼睛,思想就乘着风飞翔了。

朋友圈永远闹闹哄哄的,晒着政府发的物资,喊着买不到东西,秀着捅鼻子的过程,转发着热点帖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有什么是真实的呢?喊着买不到东西的人,是指买不到基本的粮菜还是不能想买啥就买啥?那些满天飞的热帖,建议放开的认为只是大流感,政府这么管制老命伤财,有众多支持者。而言辞灼灼以保护每个人生命为原则的,坚持封锁的,也有 众多支持者。到底何为对何为错?什么是真理,什么又是谬论呢?

本来宁可得病也要自由的我,被关了这么几十天, 要出去的心也没那么强烈了。是阿Q 精神胜利法吗?是被奴化了吗?是人的强大适应环境能力的惰性战胜了薄弱的意志力吗?

工作异常得繁忙,一半受疫情影响,需在办公室做的事情要找其他的方式解决,一半受升职影响,工作量陡增。职场的逻辑我永远不理解。努力工作获得 好业绩的结果,不是直接发奖金而是让人升职。美其 名曰是认同和提拔你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加附了更高的业绩要求和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我十分不愿意为 了那三斗米牺牲自己的热爱的业务生活。

我热爱我的业务生活。写作看书画画,和孩子们聊天,和先生聊天,甚至是做饭做家务的时间,我都热爱。姐姐坐在沙发上抱着小狗看书,不时目光从书上移到小狗身上,深情地看一眼,又继续看书。妹妹逼着先生同她玩游戏。先生先总是不愿意,被妹妹求 着求着,就心软愿意了,于是放下手机放下手上的任何事情,两人一同玩。玩着玩着,妹妹就咯咯地笑,声音朗脆如同铃铛。这些画面总是让我动容并为之痴 迷。只有当一颗心安静下来,才能真正体会。

繁忙的工作逼走了我多少本能够安静下来的心情呢?如今骑虎难下,被逼着走马上任,微信上不分周末工作日,时时有人找。每天临睡前,才有空翻起一 本书,总是没看几行,就困极了。写作限在了周末,画本……好像很久都没有打开了。

人一定要为钱活着么?就没有一种纯粹的活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在意义和充实里头?在这一点上,先生总是说我不切实际,他一再教育我将来的几年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万一他也失业了,家就没法运转下去了。可是,又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一种轨道上向可预见的方向前进呢?

露营的时候,总会逐水而居。溪水从山上而来,绕开阻拦的石头,钻过石缝的间隙,对于一切突如其 来的外来者——落叶、淤泥、青蛇、蛤蟆或者人类,它都一语不发,接纳,全部接纳。然后包容着一切、携带着一切,又顺其自然地放下一切,浑浊也好清澄也好,就那样继续淙淙而往下游去。溪水和大自然给我的领悟,远比书本给的要多。而对于孩子们,又为 什么一定要按照某种精英似的教育方式进行呢?先生持环境论。孩子受环境和伙伴的影响,要比父母大,所以要把孩子置身在优秀的环境里。但我说的是孩子总会成长,用一种近乎自然的,粗野的方式成长,要比精英主义下的成长更耐得住岁月的打磨吧。

或者原本意义和充实,就是人为定义和创造的幻境。我能不能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做到既和又,既职场吃得开,又能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上有所成就。“既”和“又”,人类贪婪的本能吧。弱小如我,其实是贪婪的,否则怎么会不珍惜所拥有的,眼红不切实际的梦想呢?否则怎么还会对十分顾家的先生还很苛责呢?否则怎么会在家中物资能够还能几天的情况下,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对于物资对于政策对于人心,就如同看到了漩涡般的黑洞,害怕恐慌,奋力挣扎着往上爬,就怕被吸了进去。

可是漩涡和黑洞也许只在心里,也许只是一个幻境。

周末的时候,我们依旧会抛掉电子产品,读书、听音乐,弹乐器。有的时候,也将人头聚在一起,看一场电影,看几集电视剧。这是我们心灵舞蹈的时间。

只要与家人在一起,就没有黑洞,没有漩涡,没 有幻境,就只有踏踏实实的安心和温暖。

封锁的日子里,最大的功臣是家里的双门冰柜。起初,它以可见的速度清瘦下去,逼着先生生出了粘 稠浓重的忧虑,在头上拢成一团黑云,不得不开启抢购模式。

两周后,小区的团购终于蔚然成风,组织发展得越来越庞大,各团长积极,众志愿者也很称职。先生加入了几十个的团购群,有团肉的、团奶的、团鸡蛋、团大米的……在他的努力下,手眼脑协调性显著提高,手速赶上了大部队,不管是什么,都付钱买下先。下午的时候,就在各个群里面刷信息,找寻到货品类和批次,找寻自己的门牌号。因为团购均需自觉自取,无人主动通知。

双门冰箱在饥肠辘辘了十来天后,迎来了暴饮暴食的日子。

先是十斤牛肉。接着是 100 个鸡蛋,二十四瓶鲜奶,十二瓶酸奶,一份蔬菜(一颗大白菜、两只洋葱、 五颗大土豆、两根黄瓜)。又有十斤猪肉,两大瓶酸奶,一份蔬菜(一颗大白菜,两条茄子、五只番茄、六颗大土豆、五颗芋艿)。还有四只真空包装老母鸡、两包冷冻肉排,一大份蔬菜(一包蚕豆、一包马兰头、 一包豆苗、一包青菜)……有一天运气好,先生甚至团到了盒马的两份寿喜锅套餐、两袋肉包和四袋烧卖……

冰箱给塞得鼓鼓囊囊的,东西不得不分门别类才能充分利用空间有序安置。冷藏格间,最上面排了二 十来盒酸奶,中间两格是蔬菜包,原本蓬松的塑料袋给挤得又扁又小。像大白菜洋葱这样又占空间又不易 坏的蔬菜是没有资格待在冰箱的,只能躺在厨房的角落里。下面两个抽屉格子,一只塞满了鸡蛋,一只塞满了土豆。冷冻柜就更丰腴了,装了四包冷冻面包、 两袋肉包四袋烧卖、六盒馄饨,还有数十斤牛肉五六 斤猪肉和四袋鸡肉。为了能多放东西,先生把原先放在冰柜里头的宝贝柯达胶卷们都请了出来,冰格也抽走了,柜门也给安放得满满当当。

我想,若是此刻解封,冰箱里头的多少东西,会和以往一样,渐渐被我们遗忘,直到有一天想起来的时候,发现蔬菜已经腐烂,荤菜已经过期了呢?它们, 若在往常,绝非是我们的必需品,可是此刻,每每打开双门冰箱冷气迎面袭来的时候,我都感觉内心温暖又踏实。这份踏实感,在我拍照发给老家的妈妈时, 同样地抚平了她对我们身处环境的担忧。

还有什么能比充足的食物给予看不到解封期的灾区人们更多的抚慰呢?

尽管冰箱里有充分的食物储备,尽管我的理性告诉我,这种环境下,能吃饱你就知足吧。但我的胃却是纯动物性的,贪恋浓烈的味道才是它的本能。十多天顿顿都是自家灶头的伙食后,胃开始强烈抗议。往常的时候,家里总是会备一些零食的。可眼下家中的零食柜,除了小狗爬过留下了一滩尿迹外,早就空空如也。胃在呐喊。尤其是每次挣扎在工作中的时候, 收到老师的微信投诉孩子上网课不认真的时候,在看到小狗们把书都咬烂拉了一屋子大便的时候——胃就开始呐喊——要吃麻辣火锅,要吃猪肉脯要吃牛肉干, 要吃蚕豆瓣、要嗑瓜子、要嚼薯片……啊,我的胃是如此地想念零食……我的胃如此想念零食。想着想着,它都瘦了。真的,十几天后,我肚子上原先如同三个月身孕的赘肉,居然变得平坦了。

可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零食,为了零食,为了口腹之欲,我愿意牺牲肉体,即使圆滚滚也在所不惜。

知妇莫若夫。先生更加瞪大了双眼再各群里刷信息,在终于抢得一份零食后,他立马激动地告诉我, 晚上有薯条吃了!薯条!香喷喷清脆脆的薯条!我的胃听闻也立马灿烂地垂涎大笑。为了迎接久别重逢的时刻,我们把晚饭后的时间空了出来,准备好了一场影片,计划一边吃薯条一边看片子。

结果……薯条如期而至。硕大的包装,拆开来,有六小包,每包……20 克。真不够塞牙缝的。于是,我就听到了胃啜泣的声音。

再后来,先生又开始盯紧了手机屏……继各类食物团之后,群众们又发展了各种日用品团和副食品团。抚慰我贪婪的胃,成了他的新目标。

所以抢到罗森的盲盒,嗯,怎么说呢,算是努力 的必然吧。附近的罗森正在清库存,将某些种类的商品打包, 整成一单出售。总共出了三单,发出后不出5秒就抢光了,先生占了其中一席。他甚至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拆开塑料袋,眼前的东西于我们,无疑就是一堆宝藏——两盒糖、一盒口香糖、两包果冻、一瓶奶茶、 五瓶咖啡和一大……包薯片。我们除了大喊“发财了发财了”外,找不到任何更合适的词语。

可是心里的那点担忧,就像是春天滋生的绿意,起初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在一点点小小试探后得了 破土而出的机会,猛然发现了外头那么广阔的天空。就开始不可遏制的疯长。

有了食粮有了零食,我又开始担心起咖啡,担心葱姜,担心沐浴露洗头膏担心卫生纸卫生巾,担心快要见底的护肤品。担忧的路又宽广又辽阔,放眼望去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先生依旧紧紧盯着手机。他不想错过什么。他总结了经验,一定要跟着小区团购的步伐,人家团啥就买啥,否则错过这村就没那店,在我们油盐告急的时候,果真小区就开了酱料团。而他依旧为错过上次的咖啡团而感到深切地后悔。半个月过去了,群里零星地有人建议要买咖啡,但有需求的人就那么几个,远不成团。

对了,原来准备满月就送出去的狗宝们,因为封锁,到现在也没送走。眼瞅着几个小家伙,从小老鼠一般的身形,长成了小臂长的活蹦乱跳精力充沛的狗 少年们,每天在家里啃家具啃玩具。最要命的是随地大小便,以至于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并清理狗子们的排泄物。月子里头,排泄物少而干净,大部分都被狗妈妈吃掉了。随着狗子们长大,狗妈妈也开始嫌弃不愿吞食,并越发视它们为累赘,在小狗们扑吸乳头的时候,狗妈妈时常大声地吠叫将它们喝退。母乳若是不够,小狗们就得添加狗粮了。

于是我又开始担忧起小狗们的狗粮来了。

·「2022· 上海此刻」日常书写计划 ·

2022年的春天,上海正在经历一段特殊时期。主流视野之外,我们想要看见普通人此刻的生活日常,听见个体发出的声音。来自个体的真实生活记录,让我们相互倾听,彼此守望,在封闭中建立连接。从4月1日至4月10日,三明治将陆续发表记录者们的每日观察。

原标题:《团购是我们每天的舞蹈 | 2022 上海此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