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之生態

蟑螂早再二億五千萬年前即已發現,為限純最古老之昆蟲,又名蜚蠊或油蟲,屬直翅目,蜚蠊科。蟑螂為不完全變態,分卵、若蟲及成蟲三期,若蟲又分為數個齡期,整個生活史約三個月至一年以上,依其種類及溫度而定。

台灣常見的蟑螂有德國蟑螂、美國蟑螂、澳洲蟑螂、棕色蟑螂、家屋蟑螂、潛伏蟑螂、灰色蟑螂等。

常見蟑螂種類

德國蟑螂 ( Blattlla germanica ) 個體小型,長約1.2~1.4公分,呈淡黃褐色,前胸背板具二條黑色縱紋,每一雌蟲一生可產卵鞘四至九個,每一個卵鞘卵數平均約38個,分佈於全世界,為 建築物內、飲食店內、旅館、船舶等最常見之蟑螂。

美國蟑螂( Periplaneta americana )個體大型,長3.5 ~ 4.3公分,體色為赤褐色,前胸背板近於扁平,其周緣部具 黃白色輪紋,故有輪紋蟑螂之稱。喜好溫暖潮濕之環境,為本省一般家庭內最多且最活躍之蟑螂,每一雌蟲一生可產16~84個卵鞘,每一個卵鞘內的卵約14~16個,源自非洲,以住家、餐廳、廁所、垃圾場等地最常見。

 灰色蟑螂 (Nauphoeta cinerea ) 個體中型,長2.5~2.9公分,全身灰棕色,有深色斑點密佈,前胸背板以及翅鞘 均有不規則之斑點,每一個卵鞘卵數平均約26~40個卵,源自東非,以植物為食,通常闖入庭院而再住屋之四周被發現,以麵粉工廠、食物儲藏所及室外屋多。

澳洲蟑螂 (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 個體大型,長2.7~3.3公分,型態與美國蟑螂酷似,惟體型略小,前翅前緣部有黃色縱帶,雌蟲一生可生產20~30卵鞘,每一個卵鞘內的卵約20~24個卵,源自非洲,以家中最常見。

家屋蟑螂 ( Neostylopyga rhombifolia ) 個體中型,長2~2.5公分,體褐色,胸部及腹部背面具有黃色斑紋,故有花斑蟑螂之稱,每一個卵鞘卵數平均約22個卵,源自遠東,為本省一般家庭屋內、廚房、臥室、儲藏室及豬舍等均有發現,惟數量不多。 

 潛伏蟑螂( Pycnoscelus surinamensis ) 個體中型,長1.8~2.4公分,前胸背板暗褐色,翅為淡黃灰色,腹面淡黃色,乃至黃褐色,與前胸形成一明顯之對比,故稱之雙色蟑螂,每一雌蟲平均產3卵鞘,每一個卵鞘卵數平均約26個卵,一般以植物為食,較常於室外花盆下、垃圾堆,偶爾侵入室內。

 

 

 

蟑螂之生活史

蟑螂是屬於不完變態的昆蟲,其一生當中包括有卵﹑若蟲及成蟲等三個時期‧蟑螂的卵包藏於似豆形之革質卵鞘(ootheca)中﹐卵鞘形成後﹐附於母體腹 部後﹐一端突出於體外而漸脫離母體,卵孵化時, 若蟲即自此裂縫爬出。初孵化之若蟲為白色,完全無翅,體形除無翅外均與成蟲相似。若蟲經過多次脫皮後即羽化為成蟲。

蟑螂之習性

蟑螂為雜食性昆蟲,且負趨光性及趨觸性,性喜溫暖潮濕,具群聚性夜行性及趨觸性。他們夜出覓食,夜間則藏匿於各處之縫隙中,但在受到驚擾或在棲息場所之蟑螂族群密度過高時,白天亦可發現。蟑螂具趨觸性,故當其棲息時,多隱身於牆、櫥櫃、抽屜、傢俱之空隙裂縫內。蟑螂之取食過程中,時常嘔出部份消化之食物及邊食邊排其糞便之習性。喜歡夜晚活動,常常出沒於餐廳、廚房、倉庫、廁所、垃圾堆、儲藏室﹑牆壁傢俱之孔隙﹑裂縫﹑冰箱附近及排水溝內,均可見牠的蹤跡。某些家住性蟑螂常巨集現象,現已發現由一種蟑螂本身所分泌的費洛蒙 ( Pheromone) 作用結果。 蟑螂喜愛腐食髒物並在食物上蟑螂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被爬過之食物即留下令人厭惡的臭味及身體會排出一種惡臭的油狀物質,令人討厭蟑螂主要原因。

蟑螂之危害

根據Rothand wills (1957)之研究,約十六種蟑螂被認為可機械式傳播人類疾病或用齒咬過人,其中最重要的種類為德國蟑螂、美洲蟑螂及澳洲蟑螂。蟑螂能經由其身體或排洩物攜帶病原體而傳播各種疾病如痢疾、傷寒、霍亂、癩病、腸胃炎等疾病,蟑螂亦可為蠕蟲之中間宿主如短小條蟲(Hymenolpisnana)及念珠棘頭蟲(Moniliformis monilifrmis)。據Mulins與Cochran(1973)之報告,美洲蟑螂排泄物之成分內,具有基因突變原或致癌物,因此蟑螂糞便如掉落人類食物上,對人體健康具危害性。

 

蟑螂之防治

一. 治本方法 蟑螂成為住屋害蟲,主要是因人類提供了適當的蔽護所及食物,故必須正本清源才能有效防治,預防方面將避免蟑螂自屋外引進室內,如沙窗嚴密、 門縫密實或排水溝加蓋、化糞池密封等及室內、外不堆放雜物並填補縫隙,蟑螂則無從藏匿。地面保持清潔,不留隔夜廚餘,蟑螂無充足食物則不能發育或繁殖。

二. 防治方法 當蟑螂侵入住屋時,噴灑殺蟲劑最實用且能迅速撲滅或減少蟑螂的一種方法,舉凡所有食品應妥為收拾﹐使蟑螂沒有竊食的機會。尤其是加強環境整頓工作積極配合,可有效的防治蟑螂。茲將數種殺蟲劑之使用方法。 

概述如下 :

1. 殘效噴灑乳劑 : 一般使用氣壓式噴霧劑,配以針孔水流噴頭,針對蟑螂隱藏棲身之器物隙縫、裂縫內噴灑,始可充分發揮藥效﹐殘效乳劑即由蟑螂足端或腹部各節的節間膜﹐滲透侵入蟑螂體內而達中毒致死的效果。

2. 粉劑 : 通常使用在裂口、壁縫、大型傢俱的下面或蟑螂漆所附近地區,施用量適宜可得良好效果,過量佈施反而會產生忌避現象。粉劑藥效比較持久,但是在濕度大的地方粉劑容易結堆、失效。

3. 煙霧處理 : 乳劑殘效處理後,對蟑螂隱身之空隙﹑裂縫作熱煙霧﹑氣噴或超低容量噴灑﹑將隱棲其內的蟑螂驅趕出來﹑增加其接處藥劑之機會加速其中毒致死﹑達到殺蟲功效。

4. 忌避劑 : 忌避劑本身並沒有殺蟲作用,只是使蟑螂對處理過的環境或食物產生厭惡感而避開。

5.凝膠餌劑  傳統的殺蟲比較費時使用凝膠餌劑是目前較新防治方法﹑以每平方公尺0.5-1公克的藥量(約米粒大小)塗抹於蟑螂出沒區域及躲藏處﹑牆角﹑裂縫﹑廚櫃 流理台下方及電器設備…等。當蟑螂爬過餌膠即會中毒而且牠會傳染其同伴﹑相互感染達到連瑣殺蟑也是最安全有效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