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報導
線上閱讀楊牧詩
線上閱讀楊牧詩
俯視──立霧溪一九八三

楊牧〈俯視【註1】──立霧溪一九八三〉

For I have learned

To look on nature, not as in the hour

Of thoughtless youth, but hearing oftentimes

The still, sad music of humanity,

Nor harsh nor granting, though of ample power

To chasten and subdue…【註2】

——Wordsworth

 

 

 

假如這一次悉以你的觀點為準

深沉的太虛幻象在千尺下反光

輕忽我的名字:仰望【註3】

你必然看到我正傾斜

我倖存之軀,前額因感動

泛發着微汗,兩臂因平衡和理性的

堅持。你是認識我的

雖然和高處的草木一樣

我的頭髮在許多風雨和霜雪以後——

不像高處的草木由繁榮渡向枯槁

已舉向歲月再生的團圓

——我的兩鬢已殘,即使不比前世

邂逅分離那時刻斑白。你認識我

嚴峻之臉是為了掩飾羞澀

這樣俯視着山河凝聚的因緣

浮雲是飛散的衣裳,泉水滑落成澗

太陽透過薄寒照亮你踞臥之姿

時常是不寧的,以斷崖的韡紋

磐石之色,充滿水分的蒹葭風采

提醒我如何跋涉長路

穿過拂逆和排斥【註4】

這樣靠近你

以最初的戀慕和燃燒的冷淡

彷彿不曾思想過的無情之心

向千尺下反光的太虛幻象

疾急飛落——

如蒼鷹

切過賁張的陰涼,感覺

即使每一度造訪

都揭去一層陌生的地衣

那曾經刻在太古的肌膚上的曾經是熟悉

即使我的精神因人間的動亂而猶疑

有時不免躊躇於狂喜和悲憫之間

每一度造訪都感覺那是

陌生而熟悉,接納我復埋怨着我的你【註5】

以千層磊磊【註6】之眼

以季節的鼻息

燕雀喧鳴,和出水之貝

我這樣靠近你,俯視激情的

回聲從甚麼方向傳來,輕呼

你的名字,你正仰望我倖存之軀

這樣傾斜下來,如亢龍【註7】

向千尺下反光的太虛幻象

疾急飛落,依約探索你的源頭【註8】

逼向沒有人來過的地心

熾熱的火焰在冰湖上燒

那是最初,我們遭遇在

記憶的經緯線上不可辨識的一點

復在雷霆聲中失去了彼此

我飄泊歸來,你踞臥不寧

仰望着,是的,假如這一次

悉以你的觀點為準,這一次 當我傾一倖存之軀瀕臨,俯視⋯⋯

 

 

【註1】曾珍珍:「楊牧的〈俯視〉寫於一九八三年,應是第二次返台客座於台大外文系時,重遊立霧溪之作,這回有妻子盈盈和小兒常名偕行,雖然他們的身影並未出現在詩中,不過,幸福、歡愉的家居生活使由〈俯視〉前後詩作結集的《有人》充滿對生命原初狀態的書寫與禮讚。曾珍珍:「立霧溪的女神其實是詩人繆思的化身。」」

 

【註2】吳潛誠:「詩前引用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 ( Wordsworth ) 的詩,他說,因為我已學會了如何看待大自然,不像那沒什麼思想不懂世故的青年人,我經常聽見那種寧靜而悲哀的人性的音樂,雖然並不是粗糙而聲嘶力竭的,卻有足夠的力量糾正、約束自己。」邱貴芬:引文出自"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註3】吳潛誠:「詩人在懂得人間苦難後再來看大自然。這首詩以對話方式開始,詩人彷彿與立霧溪之間有盟約,『輕呼我的名字:仰望╱你必然看到我正傾斜╱我倖存之軀,前額因感動╱泛發著微汗』。這個經歷人間苦難的軀殼,回到曾有過心靈交會的立霧溪,產生了感動。」

 

【註4】吳潛誠:「拂逆和排斥也許是人生難免的,大自然是人的精神支柱,教人如何在生命旅程中跋涉。就像華茲華斯的詩〈水仙〉也有這類敘寫。『即使我的精神因人間的動亂而猶疑╱有時不免躊躇於悲憫和狂喜之間╱每一度造訪都感覺那是╱陌生而熟悉』,這種哲學觀是:離開自然太久,人不免迷失方向,所以詩人與立霧溪的關係是既陌生而又熟悉。」

 

【註5】曾珍珍:「這些模山範水的詩句所形塑的其實是一具『伊人』——立霧溪女神——的身體,寫她的衣裳、神色、風采,她的眼睛、鼻息;而富於謝靈運風的對仗『燕雀喧鳴,和出水之貝』更含蓄地影射著男女性器。」

 

【註6】邱貴芬: 此處楊牧引用《楚辭.屈原.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註7】曾珍珍:「這首情詩的高潮出現在詩尾,字裏行間隱約投射著交媾的景象,佛洛依德所謂『原初的場景』(the primal scene),其中的『亢龍』意象,作為陽根的象徵,雖典出《易經》,其實也是詩人的生肖。」

 

【註8】曾珍珍:「絕命斷崖、巨瀑狂流、無底深淵、雲嵐氤氳和虹彩乍現,向捱近它的人產生一種致命的魅惑,讓人無端聯想死亡以及死後靈魂的再生,有人甚至因此慨然縱身躍下,接受死亡神秘的呼喚。」

 

 

本詩由利文祺註解,邱貴芬、呂樾數位技術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