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他就拍出了电影《盲井》,如今寓言成真,影片依然被禁

13年前,他就拍出了电影《盲井》,如今寓言成真,影片依然被禁

先来回顾一条新闻。

2016年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对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的74名被告人依法向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艾汪全、王付祥等74人在山西、陕西、河北、甘肃、新疆、内蒙古6个省区故意杀害17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职务侵占罪。

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13年前的电影《盲井》在现实里上演了。

《盲井》是导演李杨的人生第一部电影,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原型是1998年潘申宝、余贵银团伙伪造矿难杀人诈赔案,此案共致死52人。

看过《盲井》的人(尽管以盗版形式),都被其中放大的粗粝的社会现实、人性之劣惊到。

《盲井》也是王宝强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宋金明和唐朝阳都是矿上零工,真正营生却是诓骗同行下煤窑,在深井中突施黑手,再伪造矿难现场,以死者亲属身份向矿主骗取抚恤金。两人连连得手后,瞄上了十六岁的流浪少年,“点子”(王宝强饰)。

或许是“点子”的聪善激发了宋金明蛰伏的父爱,或许是忌惮于那些井下屈死之魂,他向这个冒认的“侄子”一直下不去手。结尾宋金明和同伙“狗咬狗”,一同葬身矿井深处,侥幸逃出的“点子”反而获得了几万元的伤害赔偿。

当时,矿难甚少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盲井》却以仿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国内非法煤窑罔顾矿工安全、草菅人命、欺上骗下的现实。

更展现了两个同样被矿主盘剥的矿工,利用矿主赔偿受难家属以隐瞒矿难的机会,做起私吞赔偿金的生意。

人性之恶,电影未给掩饰。

影片还不乏直剌剌的民工召妓画面。


拍摄电影前,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李杨花了4个月,跑到宁夏、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20多个煤窑实地了解,跟随矿工深入矿井底部,全片也是在矿井底下实景拍摄。

演员一边拍摄,一边饱受矿洞坍塌的威胁。大家总感觉拍摄过程是在赌命,甚至非职业演员出身的女主角中途不辞而别。

最终电影获奖无数。2003年2月,《盲井》在柏林电影节上,力挫张艺谋的《英雄》,收获“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它还被法国的专业电影杂志,选为该年世界10部最佳影片第二名。影片拍摄条件的艰辛、资金窘迫等酸楚,被其后狂揽一连串世界级大小奖项的狂喜所取代。

李杨


但很快导演李杨高兴不起来了。回家后,得知影片在国内已禁。相关部门领导的态度是,这是一部“非法”电影。违反的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规定说,“未经备案的电影剧本(梗概)不得拍摄……”——中国电影在拍摄前如果没有报备,并拿到“拍摄许可证”,就像新生婴儿没有户口。

直到现在,在豆瓣电影上,搜索“盲井”,也出现“页面不存在”。因为《盲井》,李杨也被禁拍3年。

对于导演李杨,国内有种说法:可能是在中国市场中最被低估的导演。

坦诚来说,《盲井》画面拍得很粗,但李杨讲故事的能力,叙事节奏,挑选本子的眼光,无不显示出一个成熟导演所该具备的特质。

柏林电影节主席曾评价《盲井》:“这是一部好电影,它立体地展现了中国电影,除了张艺谋、陈凯歌以外,另一个侧面。”

《盲井》只是李杨的处女作,却横扫世界30多个大小奖项,热得烫手;“回家”时遭遇冰封,且本人受禁3年,这反差的际遇又成就《盲井》成为中国迄今最流行的地下电影,李杨也因此被贴上“批判现实主义导演”的标签。

禁令3年之后,李杨开始筹拍他第二部影片《盲山》。《盲山》来自中国长期存在的拐卖人口的现实。这也是之后10年里,他唯一拍的一部盲系列电影,豆瓣评分8.1分。

早在九几年从德国回国时,李杨就震惊于“拐卖妇女”的报道。之后这个故事一直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遭遇了《盲井》被禁,拍之前,李杨特意说服自己,“这个题材,报纸、电视广播都说了,我想应该是‘安全’的吧。”

为了获得“真实”,李杨数月辗转在人贩子、买家、被卖当事人之间;他在随时要跳出的愤怒和需要不动声色了解事实的情绪之间不断挣扎,而愤怒总是不得不妥协于理智。

越深入实地调查,收集故事的真实背景和素材,李杨越激愤于所了解到的真实:现在在中国,我们会治罪拐卖妇女的人贩子,可是买人的人、那些帮凶,他们有罪吗?他对女的实行强奸,有罪吗?——法律上有这些规定吗?只要当事人觉得这种“恶”不会被惩罚,他的“恶”就会泛滥。如果这些没有解决,买方市场永远存在。

显然,许多观众还不习惯直面这种真实。被放到阳光下的“现实”显示出更加大的力量。《盲山》公映后,遭遇到了《盲井》没有碰到过的“反击”:许多人在网上留言说它“给中国抹黑”,“丑化了中国农民”,还恶狠狠地说“去死吧”。

导演自嘲说自己这是“花钱找抽”。他说“但这并不等于我错了”。电影的所有细节情节全部取自真实的素材,“我不认为这是‘给中国抹黑’,这个黑就在那,我只不过把它放大、说出来了”。

《盲山》入围了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去参评各大电影节奖项的《盲山》,结尾和公开放映的完全不同,其中海外版本,被拐卖的女主,杀了人被警察带走——将难逃牢狱之灾。画面直刺刺,让人看了沉重。

后来,李杨的消息越来越少了,盲系列第三部——《盲流》目前未见。

去年,因为一部名为《嫁给大山的女人》的电影,被拐卖女性郜艳敏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也使得《盲山》时隔多年,被拿出来讨论了一番。今年,遭禁的《盲井》,又以更残酷的现实回归人们的视野。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大安鑫海铁矿内,4人为制造“矿难”,以暴力手段致人死亡,然后诈骗赔偿金。

上述4人均非初次作案,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多条人命,在供述中牵扯出另外34人,这34人又继续供述,最后警方确认共有74人涉案。

现实里,人性之恶在矿井里野蛮生长,只是“被沉默”的电影《盲井》依然“被沉默”。

有好几年,矿难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特别是,要求矿主和工人一同下矿井的规定出台后,矿难数量大幅减少。

但“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件,让人惊醒:既然这么多“人造矿难”可以隐瞒,那么真实的矿难呢?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盲井”式黑色产业链的存在,不是因为这些人看了电影《盲井》,而是因为团伙伪造矿难杀人诈赔案件,二十年来从未消失过。

不讲“政治正确”的《盲井》充其量只是对现实的再现而已,它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屏蔽了坏消息,其背后的伤疾并不会自动痊愈。但是,似乎坏消息现实里可以有,电影里不能有。

《盲山》运气比《盲井》好一些,2007年上映后,李杨曾感激“环境”变了,并对《盲井》将来从地下走到地上,充满希望。不过以现在来看,至少近十年间,并未发生太多改变。


欢迎关注"米格尔街"微信号:MiguelStreet

每天一个特别的故事
每个故事,每个人,都如盐般微小而珍贵
发布于 2016-06-18 21:41